首页范文大全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缺点十篇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缺点十篇

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2:33

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缺点篇1

关键词:民营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竞争优势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综合性社会契约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1]。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内在统一的、能够为企业与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企业社会责任[2]。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指面对类似顾客与市场,其中一个企业能够赢得更高的现实或潜在的利润或市场占有率时,这个企业就拥有某种竞争优势,即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3]。很多民营企业虽然口口声声说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改变以前一味追逐企业经济利润的状态,可是大多只是纸上谈兵。近几年发生的"海娜号"邮轮游客滞留事件、"三聚氰胺"事件,都折射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1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2013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最高,达到43.9分,外资企业18.6分,民营企业最低,只有16.6分。由此可见,整体上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不好。

(一)我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会责任观念淡薄,尤其是经营者社会责任感不强。许多民营企业一味地追逐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利益,而且其经营决策基本是经营者一个人说了算,而这些人往往只关注产品和利润。第二,地方政府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监管。很多地方官员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认识,根本不重视社会责任,因而也谈不上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监督和管理。第三,缺乏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监管约束机制。我国没有一部专门规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的相关指标和机制,也就无法对企业进行很好的监管。

(二)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首先,民营企业发展的特殊背景。很多民营企业处于转型阶段,先天不足加上后天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首要的是要解决生存问题,而把社会责任摆在第二位。而且民营企业整体实力较弱,也没有能力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其次,民营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滋生腐败。企业内部门和人员为了自身利益,以损害社会利益甚至企业利益为代价,致使企业社会形象和声誉受损。最后,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和诚信环境。我国没有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来监管约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越来越严重。

2战略性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新出路

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是成本、障碍或者施舍,同时也是机会、创新和竞争优势来源。王水嫩等人提出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回报机制,认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强化企业战略、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和降低企业的社会风险[2]。porter和Kramer基于竞争优势理论,指出履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目的在于寻找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机会,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4]。民营企业寻求社会责任、战略和竞争优势的深度融合,通过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这或许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新路径。porter指出竞争优势是社会责任战略、企业内外部环境之间匹配的结果,如果企业主动将社会责任纳入战略,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成为机会、创新和竞争优势的来源。

基于此,本文提出民营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基本框架:民营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的使命和愿景,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战略,并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战略中去,寻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结合点,形成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满足包括员工、消费者、股东、所在社区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从而为企业长远发展创造良性空间和环境,获得竞争优势。

3结语

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竞争优势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管理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外学者对企业竞争优势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选取我国的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提出民营企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新路径,即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并构建了民营企业通过履行战略性社会责任获得竞争优势的简单框架。

参考文献:

[1]刘长喜.利益相关者、社会契约与企业社会责任[D].复旦大学,2005.

[2]王水嫩,胡珊珊,钱小军.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

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缺点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74-02

一、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大作用。随着经济全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在也在全球企业界展开,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今年来中小企业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社会责任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人们对企业责任的思考,政府、企业、学界也开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我国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通过对抚州市中小型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分析,影响中小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以期为中小型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提出建议。

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定义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责任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要考虑利益相关者,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基于社会经济关系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基于社会关系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基于环境关系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国内对社会责任管理的研究相对比较国外比较零碎,侧重点不同,未形成系统性眼看就。大都是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出发,并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之中。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整合,利用企业资源与企业经济、法律、道德等责任,达到社会、经济双赢的管理过程。

责任意识有所增强

三、抚州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中小型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9.6%,2009年,抚州市中小企业总户数为69721个,占抚州地区企业总数的约95%。从客观现实来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也已取得一定的进步。尽管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但社会责任意识已有所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发展较快;出现了一批重视社会责任的知名企业,但在中小型企业中还存在意识薄弱现象,企业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在社会责任管理中如何处理经济、社会、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不清。

(一)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造成资源利用率低

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不但关系到当代人类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因此,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一种典型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作为对环境和资源的直接影响者,应当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尽可能合理地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要承担治理企业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的环境污染的费用。据国家环保局统计,我国中小企业中,80%以上的工业生产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占我国污染资源的60%。

在调查的抚州中小型企业中,很多企业也存在问题,在被调查的企业中85%的企业,特别是工业生产企业存在环保设备简陋,这些企业环境保护水平低下,缺乏专门环保人才。一些企业不光消耗大量资源,而且在生产中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如被调查的一个水泥厂,其污染的程度是非常严重的,虽然已经使用了除尘设备,但企业门前的马路上还是覆满了灰尘。

(二)企业缺失诚信,忽略消费者责任

企业对消费者责任是指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品种的、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各种不同的需求,并重视消费者与社会期福利,致力于社会效率的提高。企业的主要社会责任之一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利益应,唯有通过这种方式,企业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经营目标。中小企业中存在欺诈消费者和客户、合同履行率等现象,期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是中小企业责任缺失的典型代表。

在调查的抚州中小型企业中,多数企业产品销售辐射面都较为小,主要集中在江西省各地区,以及抚州周边县乡,产品影响力较小,市场都有待扩展。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建立时间较短,没有更强的影响力,而更多企业建立时间虽然比较长,但生产设备老化,长期未能引进新型技术,导致产品性能落后,未能带动更打的消费需求。还有小部分企业因缺乏对产品应有的检验程序,未按国家的质检要求履行质量承保,导致因为质量问题与客户发送纠纷和安全事故。

(三)履行员工权益不完全,效果缺乏保障

许多中小企业以追求企业低成本来追求企业发展,而这种企业发展大都建立在损害员工权益的基础上。在被调查的抚州中小企业中,劳动合同签订率偏低,且签订集体合同的现象就更少;企业缺乏安全文化意识培养,生产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造成很大程度的安全隐患;80%的企业中员工工作时间长,拖欠工作现象严重;许多企业违反劳动法等法律跪地要求相当严重,社会保险覆盖率很低。

(四)社会责任理念易树立,员工思想易转变

虽然抚州中小型企业中存在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但作为中小型企业本身具有一些有助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一系列优势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组织关系和机构相对简单,企业内部的人员关系相对简单,因此在企业容易中容易树立相关理念并得以实施。在调查的抚州中小型企业中,大多是为民营企业,企业产权相对清晰。企业家一旦清楚认识并在企业中树立社会责任理念,很容易在企业管理中得以实践。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管理的效果也会体现较快,效果较好,员工的企业忠诚度和向心力亦较快得到实现。

四、抚州地区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利益的关系认识不清

中小型企业作为一种营利性组织,以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然而,中小型企业的一大特点是淘汰率偏高,据调查,我国中小型企业淘汰率近70%。因此,面临生存问题,许多中小型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有限,所以在履行社会责任上缺乏主动性。

此外,对于许多中小型企业来说,履行社会责任就意味着企业利益的减少,把在实施社会责任管理所支出的成本和资源与追求企业利润看做两种对立的行为,也就无法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为企业带来的长远效应。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由于对自己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不清楚,对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对自身权益的认识不够,就形成了企业在日常的管理经营中忽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导致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问题。

(二)政府的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政府对企业的评价指标往往多停留在经济层面,同时地方政府与企业间存在密切的利益关系,地方政府因经济利益诱惑而放松对企业的监督和管制。地方的GDp指标是政府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许多中小型企业不惜牺牲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压榨员工的权益来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而且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维护和推动企业生产为企业提供更为宽松的条件,也给企业的这些做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以致于企业忽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五、完善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应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管理的主体地位

企业社会责任种种不良现象出现的根源之一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管理主体的混乱或缺失。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中担负着第一角色,必须清楚认识到企业是社会责任管理的主体,特别要理解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其本质是追求企业与社会的双赢。管理者要超越传统企业目标的边界,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利润的取得以及自身的发展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企业要努力服务于社会,通过实现其社会价值而取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发挥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势,着眼于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在内的各项社会责任,并最求各责任的协调发展。

(二)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保障机制

调查中笔者发现,在中小型企业中,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管理中多停留于形式,即使有些企业有相关管理部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相关工作,也缺乏相应的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应在一定的企业自身机制中得以实现,即在一定的框架下进行,也就是企业要提供实行社会责任管理的保障机制,也即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一企业管理机制为保障,包括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及相对应的组织机构、企业文化、企业家思想等。

(三)政府要加大指导和规范,提供有效的监督机制

近几年我国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约束企业的不良行为,在立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制定和完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政府工作不应流于形式或放任自流,政府应依据这些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规范和指导作用,通过强制性约束和监督企业的社会行为使之履行社会责任。

除法律规范外,也要利用相关政策激励企业,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政府应采取诱导的方式,如实行税收优惠和实行企业诚信记录等。正如一些地方通过政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来促使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帮助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六、结语

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仅仅是社会良知的呼唤和社会道德的要求,实际上,更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外包形成的全球生产体系催生的必然结果。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好处的,不承担社会责任就会付出很大代价。同时也认识到不仅要使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而且,中小企业还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的社会形象,才能够更多地赢得顾客的青睐和消费者的满意。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维文.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诸说及评析[J].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月刊.2007,155-158.

[2]侯俊军,张冬梅.企业社会责任的两种本位解释[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48-52.

[3]张国建,朱立龙.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72-79.

[4]张晨.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沙漠种土豆环境和原料一箭双雕[J].wto经济导刊.2006,15-16.

[5]邱明星.从企业自身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对其盈利目标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08,120-124.

[6]朱瑞雪,郭京福.社会责任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4,28-30.

[7]王富华,杨东.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角度之思考[J].改革探索.2008,9-11.

[8]SimonZadek.责任竞争力:使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市场中具有重大意义.省略,2007.

[9]邓子刚.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的研究.2008,87-90.

[10]雷杰,李蕾蕾,何存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经济问题探索[m].2008,104-108.

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缺点篇3

自从1953年鲍恩提出“企业应该自愿地承担社会责任”后,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接受这个概念。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如何实施及评价,尚未形成统一看法。

在这个背景下,20世纪70年代末,普林斯顿认为企业社会绩效是对CSR的一个既精确又能够数量化的操作性定义。时隔不久,卡罗尔提出了企业社会绩效三维模型。他认为企业社会绩效的概念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社会回应和社会议题这三个维度。

在80年代,沃蒂克和科克伦对卡罗尔模型进行了拓展,主要的贡献就是把“责任一响应一社会问题”三维结构拓展为“原则一过程一政策”的模型。沃蒂克和科克伦认为:“企业社会绩效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原则、企业的社会响应过程和社会问题有关政策三者的交互作用。”

20世纪90年代,伍德认为,沃蒂克和科克伦对企业社会绩效的定义代表了研究者们对企业和社会的进一步认识,但她仍然指出一些问题,为此伍德重新定义了企业社会绩效:“企业社会绩效是一个商业组织的社会责任原则、社会响应过程、与企业社会关系有关的政策、计划和可观察到的结果的总和。”

本世纪初,库珀提出,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是一对形影相随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该为其影响到他人、社会和环境的所有行为负有责任,由此产生的包含外部性维度的绩效就是企业社会绩效。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企业社会绩效即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是指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可以被衡量的各种行为结果和外在影响的总和。

二、为什么要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缋效

(一)实证检验的需要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专注于企业社会责任界定的规范研究;另一方面是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实证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规范研究逐渐让位于实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关系是一个研究重点。而要探讨这二者关系,前提条件是要对上述两种绩效进行衡量。

(二)与利益相关方沟通,改进企业绩效的需要

企业要对利益相关方履行社会责任,在经营决策中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唐纳德森和邓菲认为,倘若企业忽视其社会责任,对其利益相关方的合理利益要求不作慎重考虑且尽量满足的话,那么这种企业的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就很成问题了。

随着利益相关方理论的逐渐成熟,对企业社会绩效的衡量便是由利益相关方做出的。而利益相关方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能够使企业明确关键利益相关方的期望,鉴别对社会责任绩效负责的人员,促进绩效的改进。

(三)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世界经济论坛认为,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全球化动作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得好的企业更有竞争力。那么通过衡量本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可以明确企业相对于同行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企业总体战略,赢得市场和利润,最终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

三、如何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绩效

a 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国外理论界对企业社会绩效衡量的研究以20世纪80年代为分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如何处理社会问题和承担社会责任两个方面,主要应用的方法是声誉指数法和内容分析法;80年代开始,利益相关方理论盛行,西方理论界针对企业社会绩效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利益相关方衡量模型。综合来看,这些衡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声誉指数法

对企业社会责任最简单的衡量方法是研究者把自己或权威机构对公司所享有的社会声誉的评定结果作为评价其社会责任绩效的标准。早期的研究者采用了这一思路,即所谓的“声誉指数法”。例如莫斯科韦茨在1972年选出了14家他认为社会责任绩效较好的企业,并根据自己评定的标准建立了一套声誉指标体系,把企业分成了“优异的”、“值得鼓励的”和“最差的”三类。但他没有说明具体的指标评定依据,指标的主观性很强,可信度及应用性较弱。这也是“声誉指数”法的缺陷所在。

(二)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公司公开的各类文件,特别是公司年度报告来制订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评价标准。典型的有abbott和monsen根据ernst和ernst所编制的《财富》500强年报摘要的内容,按照其是否体现出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活动的情况来构建的“社会参与度披露(SiD)指标”,该指标从环境、机会平等、人力资源、社区活动、产品及其它六大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绩效进行量化。

“内容分析法”的优点是易获性、公开性、有效性、可检验性和客观性。缺点是披露的真实性较低,而且该方法对于那些不能定量化的社会责任的评价显得无能为力。

(三)利益相关方法

利益相关方理论的发展使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有了更具体、细化的载体,学者们开始认识到:企业社会绩效即是对相关利益方的责任管理。同时,各种利益相关方评价模型相继被提出,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种。

1 KLD指数

它是体现利益相关方理论带给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新内容的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于上世纪90年代,由著名的社会责任型投资基金(SRi)管理公司KLD公司建立。KLD指数从环境、社区关系、雇用关系、机会平等、消费者关系五个方面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后来成为西方企业社会责任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测评工具。

具体的测评方法是:(1)先用定性筛选法淘汰从事军备、酒精、烟草等违背社会责任的企业;(2)设置8个与企业社会绩效相关的变量来衡量企业对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这些变量分别是产品安全、社区关系、环境保护、妇女及少数民族问题、员工关系、飞核能、军事消减和南非问题等;(3)根据量表项目对目标企业按五个等级(-2到+2)进行评分。

KLD指数突出的优点有:(1)允许研究者跨越时间维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连续评价,可以较好地评估企业社会责任状况的变化。(2)企业是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评估,增加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缺点是没有加权,仍需依靠个人倾向性做判断。

2 外部利益相关方模式

外部利益相关方模式由索尼菲尔德提出,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应是企业为完善自己的管理特别是利益相关方管理,而让外部利益相关方对其社会责任进行评价。

他在1982年通过对美国林业的外部利益相关方的问卷调查,从社会责任和社会回应两方面对六家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评价。其中,社会回应的7个维度是:(1)局外人的可接近性;(2)对公共事务的有准备性;(3)在公共活动中的可靠性、一贯性;(4)企业对外言论的可信性;(5)在外部批评者眼中的合法性;(6)对外界重大事件的关注程度;(7)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的清晰度。

该模式的优点有:(1)通过外部利益相关方评价企业

的社会责任,给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提供指导,利于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感;(2)采用定量统计分析法,可以对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评价。缺点是忽略了内部的重要利益相关方(如员工),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七个维度无权重区别。

3 内部利益相关方模式

奥泼乐,卡罗尔和哈特菲尔德在1985年对福布斯杂志企业名录中所列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间的关系实证研究中,企业社会绩效的衡量标准就是奥泼乐等人开发的企业社会责任取向量表。

该量表是以卡罗尔的金字塔模型为基础,从经济、法律、伦理和自愿四种责任分设不同的测评指标,让企业高管对其重要性打分,同时评定自己企业的履行情况。在该研究中,奥泼乐等人是以四大类共117项指标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进行衡量。1990年,奥泼乐把该量表的测评项目和评分标准做了进一步的开发,使其更具体化。最后形成的量表包含15套四选一的题目。

该量表的优点是:体现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多元性,指标体系全面具体。缺陷是:评价结论来自企业高管的主观判断,而且他测量的更多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向,而不是实际行为和结果。

4 RaDp模式

RaDp衡量模式的提出者是克拉克森。通过实证研究,他认为应从员工、股东、顾客、供应商、公众利益相关方等方面评价企业社会绩效。在此基础上,克拉克森借鉴了沃蒂克和科克伦描述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四个术语(“对抗型”、“防御型”、“适应型”和“预见型”),建立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RDap模式。

RDap模式的优点在于从利益相关方的视角评价,能体现利益相关方的实际要求;量表内容详尽,评分标准具体,可作为有效评估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工具。其缺点是: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粗略地分为四种类型,同一级别的难以精确的相互比较;评价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企业内部,真实性和可靠性存在问题,且不利于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沟通。

(四)其它衡量方法

除以上衡量方法外,比较有影响力的还有财富指数、《商业伦理》评选的“企业公民100佳”、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以及FtSe4Good社会责任指数等等。

1 财富指数其实就是《财富》杂志每年在年度“美国最受欢迎的企业”报告中所公布的“企业声望调查”的结果。该指数是综合考虑企业本身财务分析、资深企业经营者、外部董事等的评价来评估衡量企业声誉。它对企业在八方面进行定量评估:管理质量,产品和服务质量,创新性,长期投资价值,财政制度的健全程度,人才的吸引、培养、使用和保留,对社区和环境负责,企业资产的广泛使用。评分标准为1到10分,挑选出各产业前十名企业,再结合这些等级,产生一般企业声誉指数。格里芬与马洪指出,财富指数对企业社区和环境社会责任评估是研究中应用最普遍的工具之一。

该指数的优点有:(1)采用了大样本数据;(2)不同公司间具有可比性;(3)数据的有效性及可检验性。缺点是:财务绩效的指标较多且高度相关;社会责任的指标较少;测评结果体现的是企业的声望而不是社会责任。伍德和琼斯就怀疑说:“一个公司可以在‘声誉’方面获得很高的总分数,但在公司社会责任某个方面的绩效却很差劲。”

2 《商业伦理》每年都出版“企业公民100佳”报告专集。它评选的标准有:(1)有雇员急切想做而不是被迫的社区服务计划;(2)在社区服务上采取得力的措施;(3)鼓励雇员表现自己的个性;(4)探求创新性的办法,以缓解雇员生活上的压力;(4)采用团队工作法开发产品并为顾客提供服务;(5)表现出自己在致力追求优良的企业社会绩效。维厄斯库和莫菲在他们的实证研究中就将“企业公民100佳”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指标。

3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是由道・琼斯指数、StoXX有限公司和可持续资产管理集团三方联合推出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被用来对道・琼斯指数所覆盖的24个国家58个工业组织中前10%的在可持续发展领域领先的公司进行评估。该指标体系中指标分为两类:通用标准和与特定产业相关的标准,权重各占50%。评估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部分,涵盖了问卷调查、媒体以及利益相关方的分析。

该指标体系的优点:(1)既包括通用指标,也涉及具体的行业指标,这使得不同的行业更可比性;(2)编制机构独立,有助于保证指数的独立性和公正性;(3)外部审计的方式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研究质量。缺陷是很多基础性指标涉及不多,多数指标与企业的应尽责任、愿尽责任有关。且指标体系中以定性指标居多。

4 FtSe4Good社会责任指数于2001年7月由全球指数制定和管理的领导者一富时集团,是从原有的伦敦金融时报指数(FtSe)中创立的另一系列的可持续性投资指数。要列入FtSe4Good指数系列,必须是富时集团的综合指数成员或富时集团的已开发国家指数的成员。该指标体系主要涉及六方面:环境、利益相关方、人权、供应链中的劳工、反贿赂和气候变化。同时还通过核心指标和期望指标区分指标的重要性。

其优点是最初作为投资者责任投资的衡量基准的指数对使用它的利益相关方也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例如对企业来说,他们把FtSe4Good社会责任指数作为进行负责人经营管理的框架;对于非政府组织来说,他们把它作为挑选潜在合作者和出资人的尺度。缺陷是与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类似,该指标体系中以定性指标居多。

B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国内在企业社会绩效衡量方面的研究尚未起步。与企业社会绩效衡量有些关联的研究有:刘文鹏提出的非财务性业绩评价系统;赵雯从企业是生产组织并且是生产关系的载体出发,认为企业评价应以满足各不相同的利益集团的要求与期望;这些研究仅在观念上突破了传统的企业财务评价理论,对于如何具体衡量企业的社会绩效,并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国内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一些评奖指标上,主要是以下几种:

(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金蜜蜂奖”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金蜜蜂奖”评选由《wto经济导刊》杂志社主办,通过企业提交“金蜜蜂奖”遴选企业评估问卷及责任竞争力案例,由评审委员会评估排名。“金蜜蜂奖”于2008年进行了第一次评奖,是一个较新的社会责任评选活动。评估标准具体指标分为: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与治理、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信息披露和责任竞争力典型实践,共19个选择性问题。

“金蜜蜂奖”的特点:(1)评估指标覆盖面广,指标的设定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实际;(2)包含禁入标准,有利于提高标准的权威性;(2)评估系统可作为企业自我评估的工具,发现其优势与不足,通过自我改进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水准。

(二)“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评选”

“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评选”由商业传媒机构21世纪报系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商业评论》发起主办,是国内最早推广“企业公民”概念的评价活动。它是由企业公民理念概述、企业公民组织架构、企业公民行为分类调查、实践企业公民理念的具体行为资料和企业公民基本数据五方面的内容构成。指标体系函盖善待股东、员工、客户、环境与资源、合作伙伴和社会六部分。

“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评选”的特点:(1)标准全面。标准覆盖了企业利益相关方的主要方面,每项内容又包括了利益相关方关心的主要问题;(2)指标平衡具体。例如,客户的标准,既包括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也包括对客户反馈的有效反应。

(三)社会科学院“中国100强社会责任指数”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自2009年10月开始连续三年蓝皮书,以中国100强系列企业为研究对象,依据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财务报告,企业官方网站等主动披露的责任信息来进行综合评价。报告框架分为总论、指数篇、专题篇以及附录。2011年的第三本蓝皮书将三类企业分开进行评价。对国有企业100强、民营企业100强、外资企业100强的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和信息披露水平进行了全方位的的研究,形成了中国100强社会责任指数。

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缺点篇4

中国人民大学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民大学流通研究中心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经济学部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商贸经济》(月刊)杂志社主编。

借助于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全新理念带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工业基础尚显薄弱,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法律、道德观念还比较淡薄,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把握。然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不应当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选择,而应当是一种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选择。中国企业正在实践社会责任的路上不断探索。

基于我们所做的CSR在中国的推进及其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从目前中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现状、推进社会责任的动力及推进机制来看,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不只关系到企业自身,还需要政府、法律法规、供应链伙伴和客户、同行业企业、非政府组织的大力支持。其中,政府和法律法规起到较大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广应主要借助三大途径:公众媒体宣传、政府政策调控和法律法规的颁布。

完善社会CSR推进环境

在企业界大力推广和宣传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知识,让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民、oeCD公司治理结构原则、跨国企业“生产守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概念深入人心,让国际劳工公约、Sa8000等国际通用规则得到广泛认同。

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广应主要借助三大途径:一是公众媒体的宣传,藉此普及观念和规则;二是政府政策的调控,藉此对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试点推进、典型树立和集中规制;三是法律法规的颁布,藉此在时机相对成熟的情况下,推动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的普及。

强化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推广性的同时,着力提高相关部门的执法能力(主要是执法的专业性)和执法力度。完善听证制度,提高公民知情权。

利用政府在宣传媒体方面的优势,在全社会倡导关心慈善事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崇尚具有良好商业道德的行为,构筑一个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和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价值体系。同时,通过加大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面典型的报道,使公众明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高公众对这个问题的敏感性。

按企业规模,政府应确立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侧重方向:“抓小放大”,完善招商引资前置审批与后期监督。

提升企业CSR推进意识

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政府还应当确立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侧重方向。

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应当“抓小放大”。中小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方面总体并不逊于大型企业,只是在“节能减排技术”、“支持公益事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能力不足。以条件初步具备、推行意愿较强的中小企业为试点,通过优惠政策、技术支持等手段,补偿中小企业的能力不足。

鉴于外资中小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较差的现实,政府应当在招商引资前置审批过程中强化鉴别和筛选,并在引资完成后,强化跟踪、监督和强制退出机制。

启用社会优势资源,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训,使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官员和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帮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理念,帮助企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尽快与国际接轨。

政府为主导,行业商会、中介机构、员工,四位一体。

构建多元化CSR推进体系

在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企业愿意得到非政府组织的帮助或参加非政府组织主办的社会责任宣传活动。因此,政府要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责任监督推进体系,必须要从完善行规、加强组织化程度入手,强化行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对企业的协同管理能力,提升非政府组织的意识和观念。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在“企业正面宣传”和“提供多元化服务”方面的能力不足。这是政府在引导非政府组织建立和完善方面的主要方向。为配合专业化的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政府应着力打造一批中介评价机构。

员工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内在动力的源泉。各级政府应依据《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广大员工维权的通道,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并借助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形成有效的市场监督。由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各方利益相关者缺乏对CSR的了解和利益制衡机制的运用经验,导致我国尚未形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监督机制。为此,政府除了向广大企业大力宣传CSR观念之外,还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提升员工的维权意识、企业的竞争意识、供应链的互制关系、行业协会的同业标准,进而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的合力推动机制。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着手,出台产业政策,降低推进成本,建立协调机制和沟通平台,关注国际变化,建立预警机制。

优化全方位CSR推进机制

为推动广大中小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政府可考虑吸引广大行业协会、社会团体、龙头企业、国际组织等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基金,在一定范围内帮助企业弥补推进成本。

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应当循序渐进;在推行高标准的同时,一定要同步出台促进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的相关产业政策;并依据产业的经济属性和市场结构不同,形成CSR在不同产业间的梯度推进。

政府可以考虑将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与树立自主知识产权和打造民族品牌的政策措施合力推进,将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减少贸易摩擦、更好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经济政策和外贸政策合力推进,实现共赢。

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引导、政策优惠、法律规制和舆论宣传是企业界公认的最有效的CSR推进手段。但近九成的企业感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政策供给。因此,政府应首先在宏观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社会环境;再在中观层面强化舆论宣传、制定有效的优惠政策;最后在微观层面鼓励企业自主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缺点篇5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对策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美国学者戴维·F·林诺维斯1968年在《会计职业和社会进步》一书中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戴维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中的应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就是利用会计的方法将企业在社会、政治、环保等方面的影响力加以量化的跨学科应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用会计的方法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量化,将迫使企业减少对于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员工待遇、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1)企业信息披露缺乏规范。现阶段,我国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定期公布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但仍然主要集中于央企和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除此之外,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并没有强制要求和明确的报告标准,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这就造成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缺乏规范,不同企业间的社会责任报告难以进行有效比较。由于缺乏统一的报告规范,造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集中表现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不充分,可比性较差;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随意性强,不受到相关制约。(2)政府社会责任监管缺失。纵观世界范围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其中美国与法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政策。因此,可以看出政府在促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的关键作用。我国已经制定了《环境资源保护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多项法律规范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社会责任。企业利用会计手段对社会责任的量化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对企业社会责任加以监督。但是,目前并没有一部专门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没有法律的相关约束,企业在社会整体利益与企业局部利益间往往会先顾及自身的局部利益的满足,而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的存在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建构

(1)建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现阶段,我国正是缺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会计准则,才造成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时无法可依,制定报告中往往强调企业的优点,而难以发觉企业存在的社会责任问题。会计准则是会计实务的一条准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会计准则的制定,将有利于规范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制定。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率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是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的开端。但是这一指引还缺乏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的完善。(2)建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激励机制。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社会组织,这就造成企业不太愿意将自身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进行自觉披露。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进行会计准则制定的同时,还要建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激励机制。对于主动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企业在税收、贷款等方面进行优惠,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同时,对于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规范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企业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报道宣传。(3)建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监督体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不仅需要企业的自愿披露,更需要政府、企业、社会、行业组织建构起全方位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监督体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监督体制是“以政府为核心、企业自律为基础、社会舆论监督和行业监督参与”的全方面监督体制。政府的监督具有强制效应和法律效应,是保障企业真实进行信息披露的关键;企业的内部监督是一种长效监督机制,是监督体系能够长期进行的基础;社会舆论监督和行业监督将对企业的信息披露产生一定的外部压力,是整个监督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社会公众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利用会计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纳入到会计核算中去,已经成为会计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部分企业逐渐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有益尝试,加之政府、企业、社会公众、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将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宋献中,李皎予.企业社会责任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缺点篇6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一、目前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1.披露内容不全面,避重就轻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都只集中在正面影响的问题上,例如职工权益、政府税收等方面,而对于其给社会带来的重大负面影响则很少提及。

2.披露方式以文字说明为主,货币计量较少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大多采取的是文字叙述的方式,几乎很少有企业利用以货币计量为主的财务数据进行披露,尤其是在生态资源保护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3.披露科目和报告依附传统财务报告,未单独列示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将与社会责任有关的问题和传统财务会计问题融合一起,都放在传统的会计科目下进行归集,几乎没有企业设置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当然,也仅有极少数的国有大型企业就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编制了独立报告并进行披露。

二、国际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介绍

1.文字叙述披露模式

这种模式以文字叙述方式披露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多为报表附注的形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披露方法相对简单,提供的信息比较直观,易于理解;缺点是不能提供相互可比的定量信息,不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不同企业进行比较。所以,这种模式一般多在信息披露的初期被使用,随着信息披露模式的逐渐完善,多被用来作为信息披露的辅助形式使用。

2.依附传统报告的披露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添加部分反映社会责任的新会计科目,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披露。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容易理解、便于操作;缺点是披露内容有限,大量利益相关者需要的信息难以体现在有限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之中,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容易受到影响。所以,这种模式随着信息披露模式的逐渐完善,也慢慢变成过渡模式或者最终被淘汰。

3.编制独立报表的披露模式

这种模式是要建立独立的社会责任报表来反映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是目前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设置了专门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对企业的社会经济事项进行确认与计量,并且编制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表,能够提供详细的会计数据,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这种模式的缺点是不适用于刚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国家使用,因为编制这种独立报表需要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政策的支持,因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阶段性设计

我国企业在构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时,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模式,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企业的特点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即可以采取由粗到细,由简单模式到高级模式,由文字叙述到独立报表列示的逐步过渡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划分两个阶段,即现阶段(10年左右时间)和长期发展阶段。

1.现阶段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模式

我国企业大部分规模小、实力弱、经营观念陈旧,面临的首要问题仍是生存和发展,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不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有限,对已承担的有限的社会责任,将其信息对外公布也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现阶段,对于我国企业应采用在现有报告中增设反映社会责任信息的内容,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地增加定量信息。具体操作时注意以下两点:

(1)现阶段,企业不需要设置单独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和披露,只需要在传统的会计科目下,列示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即可。从成本费用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也不会给企业带来太大的负担,所以容易实现。对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又可以便捷而快速地取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方便其决策。

(2)对于披露模式,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并尽可能采用定量方式进行披露。对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果可以确认和进行数据计量,则应优先采用定量指标进行反映,对于确实无法进行定量反映的,也可以用文字叙述的方法进行披露。这样做主要是基于如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不论是企业的会计工作者还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都善于从会计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定量的会计信息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社会责任会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有些社会责任项目是无法进行会计计量的,但是这些信息又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仍应考虑文字叙述型的披露方法。

2.长期阶段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模式

社会责任中的许多内容是不能用传统的会计方法加以反映的,或者以传统方法反映并不能达到应有目标。究其原因是,传统会计报表中的项目是用货币计量的,而社会责任会计报表有的用货币计量,有的用非货币计量。如果将社会责任信息并入传统会计报表,虽然能节省成本,少花精力,但因某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采用非货币计量,从而会影响传统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因此,从长期发展家督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应建立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1)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可以不拘于某种形式,它既包括财务信息、又包括非财务信息,可以采取多种表述形式,如文字叙述、表格、图形等等。该报告应以传统的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即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和社会现金流量表,并在必要时附加辅助报表和以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形式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标分析体系。

(2)企业在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中应包括企业对生态环境及资源方面、社会福利方面、企业人力资源方面以及消费者责任方面的全部责任会计信息。当然,除了报表以外,还可以采用各种图形信息进行表示和说明。

参考文献:

[1]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杨亚娥,刘建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2).

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缺点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可行性

1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和原因

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并没有形成一种普遍的共识,当下中国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是一个共性问题。但是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更不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

1.1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漠视员工权益。其一,签订劳动合同比率低。据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省省会昆明市的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约率极低,有的甚至从来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其二,员工得不到应有的劳动保护。劳动保护的目的是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工作条件,消除和预防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伤亡、职业病和急性职业中毒,保障劳动者以健康的劳动力参加社会生产。漠视员工权益的现象在云南的中小企业中尤为突出。云南中小企业几乎不能按国家规定提供女职工带薪产假。其三,工资、工时问题。中小企业经常出现拖欠工资问题,对于云南的中小企业而言工资拖欠半个月是常见现象,拖欠时间最长的达三个月之久。中小企业延长工作时间的现象在云南也比较常见。另外云南中小企业普遍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给予员工每周休息两天的待遇。也没有法定的加班费和其他社会福利。

环境保护问题。据观察显示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时呈正比例关系。80%的中小企业存在污染问题,占污染源的60%。而且中小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有些企业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环境保护的责任。中小企业漠视环境保护的态度与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现状格格不入。

1.2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中小企业自身原因也有制度带来的影响,总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传统企业理论忽视和否定企业社会责任

传统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逐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属于股东,企业管理者只对股东或者企业负责,企业具有主体资格,无需履行社会责任。

传统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在现实社会中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私利的经济人,资本所有者是典型的经济人。资本所有者的企业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企业也可以视为一个理性经济人,只要每个人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即可以达到全世界普遍利润的最大化。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经济人本身无需关心。因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会自然地发生调节作用,可以更有效促进社会利益,虽然这并非出自理性经济人的本意。

股东是企业的出资人对企业享有股权,股权的主要内容就是按照企业的经营状况取得收益。当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时,股东没有任何收益。股东的这种收益权是非固定的,因此股东比任何人更关心企业的收益。所以偏离股东利益的经营都被视为不道德。而企业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如劳动者、债权人是通过契约领取固定的收益。

20世纪前期公司法人否定说以及现代企业理论中的企业契约说也对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产生一定影响。

1.2.2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

市场的竞争是相当残酷的。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绝对弱势地位,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异常激烈的。中小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是生存。目前市场份额由大企业占绝对优势,融资困难,产业升级压力、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知识产权保护的多重压力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变得异常艰难。中小企业的客户比较分散,客户随意性比较大,很少有规定的销售模式,因此中小企业奉行“船小好调头”的经营理念。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并非客户选择中小企业的衡量因素,所以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优势。此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运行负担过重。企业缴纳税、五险一金、必要费用之后企业利润所剩无几。就所得税金一项我国企业承担的比例明显高于绝大多数国家,美国企业只收取28%的企业所得税,而我们的企业则是33%的所得税,高了5个百分点。另外,我们企业还要缴流转环节的税收,如17%的增值税,而很多国家的企业都是没有这个环节的纳税义务的。此外,以云南昆明中小企业为例一套环保设备的运行成本为一年30万元左右,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1.2.3违法成本过低

据笔者走访调查显示昆明市中小企业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罚款的最高额度为10万元,而中小企业每年为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的支出是30万元。就环境保护领域违法成本明显低于守法成本这就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宁愿认罪罚款也不愿意投资治理污染。违法成本对违法行为的遏制和制约作用的基础是人们都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人们在进行自己的行为判断和选择时,特别是站在合法(守法)与违法的边界线上时,是选择违法还是选择守法,往往起关键性作用的就是违法成本。基于成本核算的考虑,基于对投入产出的基本判断,通常的情况是:违法成本低,人们通常选择违法而不是守法,相反,违法成本高,人们通常选择不违法,转而选择守法。当违法成本低于违法所得到的利益时,绝大多数人选择违法;当违法成本等于违法所得到的利益时,绝大多数人都有一种侥幸心理,就是希望自己的违法行为不被发现或不被查处;当违法行为可能支付的成本高于违法所能得到的利益时,绝大多数人才可能选择不违法或守法。这就是违法可能性及其成本间的“反比例关系”。我国现有的环保违法成本明显低于守法成本,实

质上是在变相鼓励中小企业违反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1.2.4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氛围

我国市场经济虽然经历了30年的发展,但是我国市场经济的水平依然较低。我国的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体系不成熟。仔细对比中西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的发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整体道德水平。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程度比较低,非经济手段即不考虑社会责任的手段仍然是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首选。就法治环境而言,我国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我国《公司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法律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但中小企业自觉守法、执法的情形不容乐观。

1.2.5政府公共职能履行不到位

前面我们也分析到中小企业负担过重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小企业负担过重的一部分原因在于税收制度的不合理,一部分原因在于国家没有积极履行其社会管理职能,而将本属于政府的责任转嫁给了企业。以投资治理污染为例,国家每年为环境保护执法拨付的财政预算是巨额的,同时每年还向排污的企业收取上百亿排污费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但这些专项资金最终投入到了何处,政府并没有公开此项信息。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改善,环境污染已经跃居百姓关注社会问题的首位。同样是石油泄漏污染,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立即成立了赔偿基金对因此次事件遭受影响的组织或个人进行赔偿。而中国渤海溢油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只是责令康菲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堵漏,并没有承担或要求康菲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2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正当性和可行性分析

2.1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正当性

①中小企业是多方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的综合体,所以中小企业对多方利益相关者应当负有责任。投资方、企业管理人员、员工、债权人、消费者、交易对手等利益相关者都能给企业带来某种影响,股东利益最大化并非企业的唯一目标。同时,企业是各方利益相关者合作与冲突的交汇点,对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主张,企业不可能不作出反应。例如,企业破产不仅对股东造成损失,职工也将大量失业,债权人的债权也将可能得不到完全的赔偿。

②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应当履行社会责任。中小企业具有小、灵、快的特点,其提供的产品市场针对性强,贴近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小企业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明显的。中小企业充分履行其社会责任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同时,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决主要依靠中小企业。而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可以说,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整个社会进步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应当充分承担起社会责任。

2.2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可行性

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有了质的变化。民众对生活用品的需求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有得用,用得便宜变为用得好,用得安全。人民群众对产品的关注已经从功能与价格变为质量与品牌。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有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

二是对职工等利益相关者的保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正如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中提到的一个国家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他的每一个国民,决定了他在人类进步历程的位置和高度,而这一点也镌刻进了本国的公司文化中,成为公司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日本公司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度取代美国公司的原因就在于其在企业管理中注重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创新力。而今日中国进一步发展需要更高劳动技能的工人。中国将来的第三产业将从不需要熟练工人的餐饮业等转变为需要熟练技术的产业。中国的第二产业也将从简单的加工业逐步转变为需要熟练技术工人的电子信息产业。而对职工这个群体利益保障不够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频繁跳槽,这对金融等行业发展来说也是极其不利的。企业的社会保障是否健全,是否公正对待某个雇员的报酬是影响职工工作中态度、兴趣和努力程度的直接因素。

三是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助于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国门。

近年来我国沿海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频频受到不符合Sa8000(Socialaccountablility8000缩写)的责难,这一由美国发起并被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采纳的社会责任标准在未来几年将被更多国家和地区采纳。Sa8000要求申请认证的企业在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海外安全、工作实践等方面达到相关要求。为达到该标准的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陶亚杰.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2]佐藤弘孝.论社会责任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3]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缺点篇8

关键词:企业;商人;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F239.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037-02

1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与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是上个世纪以来凸现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构建企业或公司与其各种相关者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关系的一种基本思想。它有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其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商人在社区压力下追求社会利益的行为,延及于中世纪的商人在教会的压力下遵守商业道德,照顾同行成员和关心其所在社区利益的行为。此后,在重商主义年代,商人们通过从外国赚取利润以增加国库储备来实现当时以丰盈国家财富为内容的社会责任。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商人们开始奉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准则,对于社会责任熟视无睹。经济主体只要在符合法律、伦理的最低要求下实现最大利润,即算尽到了社会责任;到了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权利也进一步扩张,企业侵犯社会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社会上强烈要求并呼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反对污染,反对垄断,希望通过立法建立消费者权益和环境保护组织,迫使企业尊重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权益,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面对来自社会的压力,一些有远见的公司开始重视这些社会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回应:一是一些富有的实业家和大公司的领导人做出慈善捐助;二是企业行为的社会服务。这在西方被称为“社会良心运动”。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在公众推动、立法以及商业企业的响应作用下,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得以传播开来。受环保主义、消费者权益运动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现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它包括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导致消费者的关注点由单一关心产品质量,转向关心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劳动保障等多个方面。一些涉及绿色和平、环保、社会责任和人权等的非政府组织以及舆论也不断呼吁,要求社会责任与贸易挂钩。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具有历史创新意义的文章《商业公司社会责任》,该文为此后的公司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调。迫于日益增大的压力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很多欧美跨国企业纷纷制定对社会做出必要承诺的责任守则(包括社会责任),或通过环境、职业健康、社会责任认证应对不同利益团体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进入条例化阶段。

2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随着学者们对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的深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也逐渐地从模糊含混到不断清晰,尤其是逐渐地凸现出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内涵。本人觉得企业社会责任应是相对于企业本身对自己应有的责任――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言的,所谓“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对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即: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等。企业社会责任一般由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生产经营责任(经济责任):企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利润目标,推动经济发展。

遵守法律法规的责任(法律责任):企业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规章,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要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诚实守信。要自觉维护知识产权,不搞假冒伪劣,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责任(维护责任):企业要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生产的产品要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不违法排放污染物,保护生态环境。企业要改革粗放式经营,走集约式经营的道路,减少对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大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参与社区建设的责任(社区责任):企业与社区有着天然的联系,良好的社区环境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要为社区建设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与社区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增强企业与社区的凝聚力和互动效应,推动社区的发展。

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的责任(慈善责任):企业要通过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来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公众形象。企业通过扶贫济困和志愿服务,可以减轻贫富两极分化,缓解社会矛盾,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样是企业发展必然的要求。

综上所述,六个方面的“社会责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至第四方面表现为企业的“法律责任”,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带有“刚”性的。第五至第六方面,表现为企业的“道德责任”,或可视为“志愿责任”,这是企业的形象之树,是提升企业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更懂得回馈社会,当然,这是“柔”性的。

企业社会责任有几个基本特征:第一是一种关系责任,即一个主体基于与其他主体的某种关系而具有的责任;第二是公司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的统一;第三是公司本质属性――营利性与社会性有机统一的体现,CSR是股东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第四是法律和制度要求的强制性的社会责任,往往是通过相应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制度的制定来强制执行的;第五是道德和价值观念要求的自发社会责任,建立在企业文化中对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认可上,体现了企业家自身的人文素质与价值观念。

3商人社会责任概念分析――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比较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是在欧美发达国家首先提出并不断发展完善的,是适合欧美国家企业现实状况的。虽然我国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十分重视,但我国企业和国外的的企业毕竟存在很大的区别:(1)我国企业的股权高度集中在业主及其家族成员手中;(2)其管理权(主要是私营企业)也主要集中在企业主及家族成员手中。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合二为一,这就决定了适合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不一定适合我国企业。因此,我们在讨论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国企业的特征,借鉴西方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提出适合于我国经济和企业具体特征的概念来。和企业社会责任相比,商人社会责任的概念有独特的特征和优点。

3.1两种社会责任概念的异同之处

(1)二者中包含的责任对象、责任范围和责任的社会性是相同的。

其责任的对象皆为对企业内部的员工和股东,对企业外部的消费者和环境、政府等;其责任范围都包括对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责任、保证股东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赢利性的责任,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即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责任,以及照章纳税,保障社会的良好运转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责任等。从而无论是商人社会责任还是企业社会责任,其所包含的责任都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这些责任都会对个人工作、生活、消费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2)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行使责任的主体不同。

企业社会责任强调其执行主体是企业,而没有落实到个人的头上,这样就有可能使责任的执行落空。因为企业是一个有众人组成的社会经济的组织,把一种责任加到一个集体的头上,而没有明确各个人的责任,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这种责任被忽视,成为空空无物的口号。而商人社会责任概念,这就十分明确责任承担主体是商人或企业的所有者,他们应该对与其企业有关系的各个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这使得责任主体和责任承担者都很明确。

3.2商人社会责任概念的优点

(1)符合我国企业的特征。

西方国家的企业由于股权相当的分散,股东一般不参与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管理,由职业经理人来负责企业的事物,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对西方国家的企业而言是比较适合的;而在我国,企业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管理者,股权的高度集中和两权合一,这些使得商人社会责任的概念更符合我国企业的当前特征。

(2)责任主体比较明确。

在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中,由于企业的管理权和所有权是分离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使职业经理人的权力过大,用股东的利益从事慈善活动,这本身是对企业利润从而对股东利益的侵蚀,这些担心不无道理。而我国企业是股权高度集中,而且企业的管理权和所有权是合二为一的,因此提出商人社会责任,能够比较明确责任的承担主体。

(3)具有更强的可行性,能够更好解决我国企业相关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

我国企业相关社会责任的缺失,根本原因是个人尤其是商人或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社会责任的缺失。因此,根据我国企业的现实的特征,用商人社会责任使责任的主体明确,这样对于落实社会责任就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也能够更好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

(4)由商人社会责任到企业社会责任将会顺理成章。

企业的两权分离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的规律,我们现阶段落实好商人的社会责任,在将来即使股东或企业的所有者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但是企业对社会负有广泛责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他们会支持职业经理人采取的社会行为活动,这样从商人社会责任过渡到企业社会责任就顺畅。

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缺点篇9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ionSocialResponsibilty,简称CSR),这一概念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由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率先提出。它是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矛盾,诸如贫富分化、劳资矛盾、环境污染等而提起的,其正式定义虽经国内外学术界的多次讨论,却难以形成一致。本文采用的是世界银行的定义,即: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一、我国企业缺乏社会责任表现

改革开放后,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不是政府部门的附属物,不再承担以前因政府原因而生的对职工、社会利益等方面的责任,把自身的经济效益作为其惟一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关注,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表现的非常严重

1.漠视员工权益

人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但有一些企业完全无视企业员工的利益,以牺牲职工的收入和福利为手段,极力扩大企业不正当的利润。最典型的就是节假日的加班,许多企业强迫要员工加班,却不给加班费。工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据统计每年因安全事故死亡13万多人,伤残70多万人,目前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还在呈上升势头;此外全国每年约70多万人患职业病,严重影响职工身心健康。

2.缺乏诚信意识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诚实守信不仅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商业中的道德要求,在我国历来就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重视信誉的商德。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把“明礼诚信”确定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并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大力倡导“诚实守信”。但现在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建立和谐社会的一大公害。制假售假的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危害之深,已经达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还有上市制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串通庄家做市,已经是其心照不宣的“秘密”;此外因不诚信而被拖垮的企业也不计其数。

3.忽视环境保护

古人讲:“仁者爱物”,非常重视对环境的爱护和保护。但现在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低成本进行生产经营,完全不顾国家对于企业生产废料排放的有关规定,很多废料不经过处理,就任意排放到大气、土壤和水体中,从而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据统计,企业因为不处理废料所造成的环境损失,是企业赢利的几百倍、几千倍,有的甚至完全不可能用金钱来衡量其损失。因此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蓝天碧水的环境,企业应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4.耗费资源严重

近年来,我国企业资源耗费现象依然十分明显:一是能耗和物耗比较高。我国每创造一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二是循环经济比较落后。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为33%,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55%,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25个和20个百分点这种对自然资源持续过分掠夺、牺牲子孙后代利益的外延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相距甚远。

5.公益意识淡薄

大多数企业缺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缺乏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意识。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开始重视公益活动,如捐助希望工程、养护山林绿地、设立奖学金、参加赈灾、向社会公益组织提供资金援助等。然而,其中不乏出于宣传目的或是将其当作展示企业形象的一种工具的企业。这是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二、企业社会责任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断的创新以保持自身的活力和竞争优势,在确保市场份额扩大和利润增长的同时,在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与外界环境变化相适应,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持续的增加盈利和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企业永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旦企业缺乏社会责任,那就直接影响到长远发展。

1.影响企业品牌的建立和发展

企业可持续发展重在保持企业持续的生命力和活力,这要求企业必须关心所处社会的全面的和长远的利益,并且全面履行责任和义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活动要付出一些成本的,但从长期看,这种活动改善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生存环境,在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的同时,也是企业品牌扩展的机会,如得到欧洲绿色环保认证的海尔环保节能型冰箱,受到德国政府的支持,对每一个购买者都给予经济补贴,这使海尔的品牌得以扩展并占领国外市场,为其获取长期利润准备了条件。如果海尔没有履行对环境方面的社会责任,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在利他的同时也在利己。大多数研究表明,在公司的社会参与和经营业绩之间有着正的相关关系,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2.影响企业取得长远的经济效益

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效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就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影响企业在市场存在的时间

根据全国工商联推出的第一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所公布的调研数据,国内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而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一般来说比其他企业寿命要长的多,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不断创新中获得了生机和活力,各种资源也不会在短期内消耗殆尽,企业才能得以长期发展。

三、加强社会责任建设,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1.企业要树立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

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潜在和长期影响,在制定战略时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把社会责任主动纳入企业

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彼德德鲁克说:“一个健康的企业和一个病态的社会是很难共存的”。必须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实现角色的转换,扮演好既是经济组织又是社会组织,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的双重角色,自觉肩负起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人与社会协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方面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企业在利用社会提供的经营环境和市场条件谋求利润时,不能忘记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尤其在企业壮大之后有义务、有责任以某种方式反哺社会、回报社会”。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持续发展。

2.加强外部环境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

首先政府应建立企业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政府是社会公众利益代表和社会公共管理者,有权利有义务建立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约束体系。这是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约束机制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也是形成企业监督机制的基础和依据。政府应充当社会公众的监护人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仲裁人,以行政干预和经济调控为手段,引导并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和方向,纠正或惩处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保证企业切实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其次社会团体组织也应发挥作用,加强社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再次充分发挥舆论媒介和消费者协会的导向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系,最终形成促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环境氛围。

3.完善政府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还应该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诸如优先解决社会责任意识强、信誉良好的企业的贷款、融资问题;对于节能减排好的企业,提供绿色信贷与证券,优先发放贷款,发行上市。政府、非政府组织设立发展基金,以及建立中介服务组织提供服务。在完善政府激励约束机制方面,采取问责制和追责制,凡是因为审批把关不严和监管不严等行政不作为等,造成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工程质量等问题不仅严惩企业和企业法人,也要严惩其审批官员。

4.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

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因素。对内要改善工作条件,建立起良好的激励分配机制,形成相互尊重、平等沟通的氛围;对外,做一个社区的合格公民,量力而为,积极参加一切与人有关的公益事业。

5.履行对环境的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与自然环境的改善、社会的发展互为依托的。企业只有在自然环境优越的时期才能长期的发展,在一个遭受严重污染,资源耗竭的环境中,企业已经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完善生产管理,降低生产中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注重环境保护,减少生产污染。

人类要永续生存和不断发展,就必须确保整个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企业要持续发展重在保持企业持续的生命力和活力,这要求企业必须关心所处社会的全面的和长远的利益,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规范企业行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全面履行其社会责任与义务,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1]吴东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关键因素[J]商场现代化2007年11月

[2]刘洪波,丰景春.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构建[J]特区经济2007年7月

[3]郑琳.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探析[J]企业活力2007年第7期

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缺点篇10

【关键词】财务目标;社会责任;经济责任

三聚氰胺、哈药六厂乱排污、地沟油等大量事件表明,企业只顾追逐短期的自身经济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损害了企业的在公众心中的形象,而且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引起了社会的恐慌。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当感恩和回馈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是其基本道义。实践证明,企业若缺乏社会意识、没有社会责任感,就难以实现企业的利润和价值的持续增长。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仅仅是他们生存下去的理由,而社会属性(社会责任)才是他们根本价值所在。

一、企业的财务目标

财务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下文中将主要介绍会计理论界目前财务目标最常使用的观点,并分析每种观点的优缺点。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

这是一种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观点,

优点:第一,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第二,考虑了风险因素;第三,能使企业决策兼顾长期利益;第四,还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等等。

但是这种观点的缺陷在于:它只是单纯从价值方面来定位财务目标,没有兼顾财务目标的社会性。在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忽视财务目标的社会性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种目标观包括了不少具体的观点,如:每股利润最大化、每股现金股利最大化、每股市价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等。

这种目标观在西方曾经像利润最大化目标观一样盛行一时,它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观的一些缺点,比如考虑了风险和时间价值的因素。

但是,这种建立在“所有权观”的产权理论基础上的目标的缺点:没有考虑社会性的财务目标,容易造成唯股东利益是图,从而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而损害企业长期利益。

(三)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这种目标观认为:企业是处于整个社会网络之中的一个小网络,因而企业必须处理好与各利益支持网络的利益关系。同时把反映财务目标社会性的财务关系也包括了,使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融为一体,把企业的各种力量形成“合力”,从而使企业长期高效地运转。

综合来看,以上的财务目标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财务目标观。各种目标观都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指导并规范着财务行为,为财务理论的发展和财务实践的成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贡献。但是,就目前来说,原有的这些财务目标观要么在理论上有缺陷,要么在实务指导方面不够全面,都不能完全适合当前的财务理论和实践。

本文认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应该是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经营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消费者等,各方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行动影响着公司的经营,任意一方面通过损害另一方利益而获利都不会长久,只会导致矛盾深化,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制定财务目标时,必须将社会责任纳入其中,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二、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自身责任以外的企业责任。具体而言,包括企业对高层管理者、债权人、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社区、政府、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一)对股东的责任

作为公司的投资人和公司资产的所有者,企业首先应对股东负责,公司经营者经营股东投资的资产,公司经营中要面临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市场经济下公司面临的风险很大的,并且,股东对公司的求偿权排在最后,最低保障比较低。

(二)对员工的责任

企业是靠员工的劳动来运作的,一个公司决不能只考虑管理者的利益,也不能仅仅采取命令式管理,要人性化管理,企业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的工作环境,首先要做到对员工生命有安全保障,再者员工劳动要及时得到回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待遇取得权等劳动权利。

(三)对债权人的责任

企业除了自有资金,通常还要从外部债权人那里融资,因此企业就担负起按时归还本金和利息的责任。这就要求企业不仅仅要考虑本企业的利润,还要考虑到业务的风险性,保证交易的安全、经济的流通。

(四)对消费者的责任

大部分企业将其使命定为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其实就是一种责任,企业有责任保证其产品质量合格、让人满意。如果企业仅仅为追求利润,生产质次价高的产品和服务,不仅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将影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对环境的责任

对环境的责任是强制性的要求,由于一旦造成环境污染,后果几乎是不可弥补的,环境破坏不仅仅影响到造事者,是对这个社会的影响。这个责任包含两个层次:不污染环境,不浪费资源;主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企业都从长远角度出发,为了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展绿色生产、绿色营销。

(六)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

企业有责任帮助弱势群体,不仅仅是企业名誉宣传的需要,而应该视为一种责任。积极主动资助教育事业、社区公益事业和公共工程项目建设,搞好自身与社会及社区各方面的关系。

三、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实体,这就决议了企业经营的财务管理目标要以赢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而与此同时,社会责任又与各种利益关系形影相随,无从回避。能否在利益与责任、个体与社会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的矛盾

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尽可能地实现企业的最大利润。承担社会责任,在企业看来势必会成为它的一种负担。一方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或多或少都会增加企业的消费成本,短期内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这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违背,这也是企业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不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而自觉承担社会与环境责任会危及企业的生存。过分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把对利润的追求放在次要位置,企业会一步一步地失去履行社会责任的根蒂根基,最终企业会倒闭,进而给社会增加更多的负担。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的一致性

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就不仅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还要对产生和支持它的社会负责。企业是以长期发展为目标的,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以不污染环境、不虚假广告等来庇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在短期看来,这有可能会有损企业的短期利益,但长期来看,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有益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社会公益活动相当于进行广告投入,不仅使企业的社会形象得到提升,还会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和减少政府的管制,因而使企业的收益增加;相反,如果企业只追求自身利润,而不承担社会责任,就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公众的利益,必然会激化企业与社会公众的矛盾。因此,从长期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使企业的收益增加,从而补偿了承担社会责任时负担的成本。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是一致的。

通过对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应该把社会责任纳入到组成企业财务目标的因素中,企业在实现财务目标的同时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义务是社会、市场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此外,社会责任的履行也必将为企业的投资带来更多的利润实现和资本增值的机会。因此,我们更应该尽量做到实现企业财务目标与履行社会责任并行不悖,不断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萍.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3.

[2]杨建英.论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J].现代商业,2008,24.

[3]王雄伟.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分析[J].财会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