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1:46

市值管理的好处篇1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伴生于我国股市全流通环境,国外没有明确的市值管理概念。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的定义,市值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与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由此可知,市值管理既是一门管理科学,也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管理实践。

市值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价值创造,是指加强公司经营管理,提升盈利水平,创造公司内在投资价值。价值实现是指通过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向市场提示价值,使公司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价值经营是指上市公司或股东主动合规经营自身价值,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例如,当市场高估公司价值时,采取增发新股、换股收购、注资、分拆等措施,将市值溢价转化为股东财富;在市场低估公司价值时,采取股票回购、大股东增持、发行可转债、实施股权激励等措施,营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环境。

二、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面对价值低估的弱势格局,我国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主动开展了市值管理探索,管理形式和手段也不断丰富。表现为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投资者信息,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主动延长禁售期和增持公司股份,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和出台股权激励方案;不少公司利用资产定价较低的形式开展横向并购,以此提升成长能力和产业地位,不少上市公司通过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以服务再融资目的。但同时,市值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意识淡薄。当前,多数上市公司管理层和股东对于市值管理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低买高卖”的浅层面,没有将市值管理放在公司战略高度进行系统化考虑,没有形成相关的制度安排。造成市值管理短期化、简单化、随意化,整体组织管理不严密,投资决策不妥当,直接影响市值管理的成效。

二是参与市值管理的公司占比不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与净资产地位不匹配。根据wind资讯统计,2013年,a股市场上仅有239家公司的股东或管理团队采取了增持行动,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68%;仅有153家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或意向,占公司总数的6.2%;仅有43家a股上市公司使用了回购这一市值管理工具,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74%。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相对消极,2013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净资产总额占a股市场83%,但市值只占69.8%。

三是部分公司市值管理出现异化。客观来看,市值管理在目前a股市场仍存不少异化运用,股东和高管利用内部优势,将市值管理简单等同于价格管理。不少上市公司在重要股东股权解禁前,高送转、热题材等利好公告,随后公司股价大幅异动与重要股东减持。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或控股股东故意迎合市场热点,盲目投资甚至操纵股价,影响公司正常业务发展和市场形象,其中不少公司因触犯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

四是外部政策制度配套有待改进。当前国资委没有将市值指标纳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考核指标,同时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展股权激励设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影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的积极性。另外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回购的股份不能用作库存股,库存股没有存在的法律空间,使得a股上市公司普遍缺乏回购的动力。

三、完善市值管理制度的思考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到上市公司商业模式改善、内部治理完善、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等多个方面,市值管理制度应当以合法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规范市值管理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三个维度开展,坚持市值管理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常态性、可操作性、可考核性的原则。

1、市值管理制度内容的完善

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应当明确市值管理的目标。目标是市值管理工作的指引,可以为市值管理提供战略支持与路径规划。上市公司应在制度中明确市值管理的远期目标、3―5年的中长期目标,以及规定需要制订具体市值管理年度计划。

二是应当明确市值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能。上市公司应建立由董事会负责、经营层参与的市值管理领导体制,由董事会下设市值管理日常组织机构,或整合目前的董事会秘书处下设的证券事务管理部门,该部门承担公司市值监测、评估,提供市值管理方案,内部培训等多项职能。当公司股价明显低估或者高估时,该部门将在公司内部提出预警,并采取对应措施。

三是应当明确市值管理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通过明确工作规范与标准才能做到市值管理工作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确保市值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同时市值管理工作流程应遵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应坚持保密原则与防范内幕信息泄露。明确规定部分特定市值管理的触发条件:如公司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持续一段时间内,公司将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开展回购,或者大股东将开展增持。

四是应当明确市值管理运作机制。为确保市值管理的高效运作,应在制度中明确市值管理决策、执行、沟通、考核评价机制。其中重点包括与公司内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与市值管理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与市值管理相关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机制、与市值管理相关的内部培训机制等。

五是应明确对市值管理工作评价与考核,加强对市值管理工作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应根据公司一段时间市值表现、市值溢价、市值的健康程度等方面,从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以及价值经营三个角度,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对市值管理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加强内部问责措施,不断改善市值管理从而更好的地为公司股东价值服务。

2、完善市值管理制度应处理的三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市值管理与内在价值的关系。上市公司的市值是内在价值的外部体现,好的内在价值,理论上应当有一个好的价格;反之,没有好的内在价值,就难有好的股价,即便出现了好股价,由于没有内在价值的支撑,也不可能持久。

二是处理好市值管理与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关系。上市公司应当营造良好的媒介关系和舆论环境,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从而影响投资者行为,使市值充分反映公司内在价值。

三是要处理好市值管理与规范运作的关系。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必须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运行,如果市值管理的出发点不当,也有可能演变为价格管理,成为大股东或高管牟取私利的幌子。有可能出现管理层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提供虚假信息或操纵公司业绩,其目的是为了完成高管的经营指标或协助大股东实现套现,因此,市值管理必须依法合规进行。

3、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外部环境的规范

为支持上市公司建立完善市值管理制度、加强市值管理,监管部门应在制度建设与业务准入上予以引导规范,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为市值管理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意识,转变观念,出台市值管理制度指引

针对当前不少上市公司董监高还对市值管理相对陌生的现状,应加大培训力度,帮助上市公司董监高完成经营理念的转变,树立产业和资本经营两种思维,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向市值最大化。同时可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指引,为公司开展市值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从行业协会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行为进行评价。

(2)完善相关配套制度,降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成本

为提高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效率,方便公司开展市值经营,结合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和监管转型的要求,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与市值管理相关的并购、增减持、增发,股权激励,分立等相关事项的制度设计,丰富支付手段,降低公司成本,缩短审批周期。同时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审核过程中,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列为一项重要评价考核指标,推动上市公司强化市值管理,进一步做强做大。

(3)增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信息披露透明度

为最大限度地消除中小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透明度,应当要求公司就市值管理制度和年度市值管理计划开展专项披露,在公司年报和半年报中对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性披露,具体开展时就市值管理的实施进展进行定期披露,以增强对市值管理工作的外部约束。

市值管理的好处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发〔〕132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服务热线工作规则的通知》(政办发〔〕161号)等有关精神,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使各类事件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向“信息化、精细化、长效化”的方向健康、有序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二、考评依据

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手册(试行)的通知》(政办发〔〕114号)中确定的事件、部件及其责任单位、立案条件、处置时限、结案条件等为标准,严格对照检查完成情况,系统软件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对于政府服务热线中数字化城管以外的内容,按事件处理,其责任单位、立案条件、结案条件视情而定,其处置时限为:急办事件的处置时间为3天,一般事件的处置时间为7天,特殊事件的处置时间视情况而定。

三、考评对象

纳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二级平台考评范围的单位共计25家。分别为:区城管局、区民政局、区住建局、区农水局、区文体旅游局、区卫生局、区环保局、区人防办、区安监局、区教育局、区商务局、一大队、市行政执法二大队、区环卫处。

四、评价指标

(一)发案率:考核处置责任单位案卷处置数量,采取基准值的标准。基准值的标准主要依据各处置责任单位前三个月案卷处置数量的平均值,以及管辖范围和问题发生概率等因素确定,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当案卷数量小于基准值时,该项按比例加分;等于基准值时,该项得满分;当案卷数量大于基准值时,根据超出基准值的数量按比例扣分,直至该项分值为零。即:发案率=发案数/基准值数

(二)处置率:问题处置率。处置责任单位收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二级平台派遣的有效案卷后,按照指挥手册规定的处置流程和标准进行处置。对该项内容的完成情况,以处置率进行评分。即:处置率=处置数/接收案卷数。

(三)及时处置率:处置责任单位收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二级平台派遣的有效案卷后,按照指挥手册规定的处置流程和标准进行处置,本项指标要求实效性。对该项内容的完成情况,以及时处置率进行评分。即:及时处置率=及时处置数/接收案卷数。

(四)结案率:问题处置的结案率。处置责任单位收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二级平台派遣的有效案卷后,按照指挥手册规定的处置流程和标准进行处置,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到区二级平台,要求结案并得到结案批复。对该项内容的完成情况,以结案率进行评分.即:结案率=结案数/应结案数。

(五)及时结案率:问题办结的及时结案率。处置责任单位收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二级平台派遣的有效案卷后,按照指挥手册规定的处置流程和标准进行处置,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毕,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到区二级平台,要求结案。对该项内容的完成情况,以及时结案率进行评分。即:及时结案率=及时结案数/应结案数。

(六)完好率:问题处置的完好率(是否返工)。处置责任单位收到区二级平台派遣的有效案卷后,按照指挥手册的规定,一次性处置完成,保证处置质量。完好率是以返工率进行逆反映,返工率指处置责任单位在案卷处理完成后,经核查不合格返回重新派遣处理的案卷比例。即:完好率=1-返工案卷数/接收案卷数。

(七)群众满意率:对于来源于公众投诉(电话、网站、传真等案件,结案后区二级平台就案件处置情况向投诉人征求意见,就案件处置的群众满意度进行考评。群众满意(含基本满意)的案件与考核周期内公众投诉案件的比即为群众满意率。无群众举报案件时,群众满意率得分为满分。

(八)领导督办扣分:对被市、区领导督办过且未及时处理的案卷,进行扣分,督办后没有及时处理的扣1分。

(九)主动处理加分:对于责任难以界定的问题,相关责任单位主动对接或受派及时帮助解决的,实行加分奖励。加分视案件工作量及难易程度,每件加0.5-2分。

综合得分=(1-(发案率-1))×100×15%+处置率×l00×15%+及时处置率×100×15%+结案率×l00×15%+及时结案率×l00×15%+完好率×100×15%+群众满意率×100×10%-领导督办扣分+主动处理加分。

五、考评组织

(一)区政府成立区数字化城市管理联席会议,主要职责是组织研究制定数字化城市管理及便民服务工作战略与重大课题;研究决定数字化城市管理及便民服务工作重大事项;指挥、协调、监督、考评各成员部门、单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及便民服务工作联席会议由分管区长任主任,区数字化城管及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任副主任,成员由各街道办事处、镇、开发区、场及区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组织实施联席会议决定事项,区数字化城管及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兼任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

(二)各街道办事处、镇、开发区、场及区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建立相应的考评组织,负责责任范围内的考评工作。

六、考评方式

(一)每天考评结果网上公布,同时将考评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影像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形成点评材料,每月的考核结果通过政府网站等渠道定期公布。

(二)每季度、每半年分别由分管区长、区长主持召开考评情况点评会,各街道办事处、镇、开发区、场及区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参加。通报考评情况,公布各街道办事处、镇、开发区、场及区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考评成绩;分析点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落实整改措施。

(三)按照各街道办事处、镇、开发区、场及区各有关部门(单位)的月度得分、年度平均得分评定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平均分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89-80(含80)之间为良好,79-60之间(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七、奖惩措施

(一)推行保证金制度。区数字化城管三级平台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年初分别缴纳一定数额的个人保证金(具体数额由区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年终考评后,单位得分为优秀的,返还保证金,并给予一倍奖金奖励;得分为良好的返还保证金,并给予0.5倍奖金奖励;得分为合格的,原额返还保证金;得分为不合格的,保证金不予返还。区财政配套相应的专项经费用于对区数字化城管二级平台单位的考评奖励。以上保证金于年初缴纳到区财政的统一专户。

(二)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及便民服务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考评范围,各占年度总分的5%。

市值管理的好处篇3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方法

2006年2月,财政部了中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该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该准则在执行中,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调节盈余的问题,为此本人建议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建设,规避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一、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形成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内在机制。治理结构比较薄弱的公司更容易实施盈余管理,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以及设立外部董事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要比其他公司轻得多。因此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减少会计造假的风险。同时在内控制度方面也要加强管理,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途径主要有: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规范授权机制,建立健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新的经济环境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工作不再是简单的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而是要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确定和不确定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参谋。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首先,会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判断力。资产减值准则不仅包含的内容较多且较抽象,无论是现金流量的预算,还是资产组的划分和商誉的减值测试,都需要会计人员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充分认识和估计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为正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会计人员具备了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充分认识和估计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为正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道德角度来约束会计人员滥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最后,做好会计人员的聘任和在岗后续教育。加强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建设一支职业道德高尚、业务精通、专业判断能力强的会计队伍。

三、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标准多,较难掌握。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因而,就难免出现违规现象甚至故意操纵利润现象,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明确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性,使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更先进、更科学,严格限制可能导致会计信息模糊和失真的处理方法,尽可能缩小会计人员人为估计和判断的范围,避免企业执行会计政策的主观随意性,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应用合理方法确定资产可收回金额

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二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要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1.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资产减值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取得规定了三个层次:公平交易中资产的销售协议价格、资产的市场价格(不存在销售协议价格但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但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允价值是否公允很难判断,因为:相同的资产由于品质、功能等因素在市场中会有不同的价格,合同协议价格是否公平交易很难保证。对于不存在销售协议的情况,市场价格或者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价格较难获取。

2.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可靠性。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预计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以及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选择适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综合考虑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等因素。但是这两个因素均较难获得准确的数值。(1)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难以预计。决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是根据最近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数据得到的,但是除了财务预测本身就具有不确定因素外,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受到经营者利益、会计监管、会计人员素质和企业实际情况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和限制。(2)折现率较难确定。虽然规定折现率为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但该报酬率取决于个人风险偏好,其选择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

(二)严格监控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

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可视为对原先会计估计的一种修正,这是为了完善最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如果不允许对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那么就应该对资产损失的确认加以限定。

四、进一步发展并健全信息市场及价格市场

资产减值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因此有效的资产信息和价格市场是资产减值准则顺利实施的保障。由于中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不健全,无论是企业还是中介机构都很难获得公司各种投资、存货当前合理的市场价格,使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操作性较差,导致计提工作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约束机制。国家应逐步建立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各行业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定期公布有关资产的信息资料,通过网络提供各种商品的动态价格资料,为公司披露公允价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就可减少资产减值会计中的主观因素,限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盈余的行为,从而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公信力。

五、加强外部审计监督

资产减值准备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存在较大的利润调整空间,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通过外部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类风险,遏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的盈余操纵。资产减值审计一直都是难题。原因有两个:一是资产减值准备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存在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二是由于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职业经验和专业判断,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涉及到很多主观判断,以一种主观上的判断去断定另一种主观上的判断是否合法公允,必然增加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依据相关法规,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销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所以建议中国制定明确、具体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程序,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以通过降低审计风险、防止审计失败与提高审计质量等手段,来遏制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滥用行为。

六、完善《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新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上市公司及其财会人员需要充分准备,而且有关机构建立与新会计准则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从而真正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保证上市公司的正常运作,维护公众利益。

(一)强化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

中国现行的证券管理制度中控制参数单一,且多以会计数字为标准,由于以利润或净资产利润率等指标作为基本指标考核上市公司的业绩,从而导致上市公司热衷于操纵利润:不提、少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或者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巨额冲销。因此,监管部门应适当调整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切断资产减值准备与企业考核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强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减值等会计政策选择对盈余的影响程度,从而弱化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改进原有的以净利润为核心的考核标准,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多方位全面地考察上市公司的业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

(二)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信息披露不真实等问题,核心不在于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其关键在于监管力量和手段不足,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上市公司违规的成本较低。因此,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需要加强监管和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违规成本。

1.加大上市公司提供虚假信息的处罚。目前中国的各种证券法规对上市公司提供虚假新的处罚还太轻,证券市场上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并未因此而受到特别严厉的惩罚,这样上市公司利用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如果制定更为严厉的处罚规定,使得预期成本大于盈余管理的预期收益,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就可避免。

市值管理的好处篇4

述职报告是述职者本人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素质的一个途径。应急的主动意识不强,全员应急理念没有形成。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应急管理工作年度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

应急管理工作述职报告1灾害发生后,遵义供电局根据贵州电网公司和遵义市委、市政府关于抗冰应急抢险的要求,迅速行动,将“抗冰抢险保供电”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针对遵义电网面临遵义市及城区大面积停电的风险,遵义供电局紧紧围绕保主网和中心城区供电目标,及时启动了本局的《遵义地区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遵义供电局抗冰保电应急领导小组和以局长兼任总指挥的抗冰抢险指挥部,建立了安全保卫工作小组、抢险救灾工作小组、电力供应工作小组等7个工作组,明确了各组的职责和任务,安排部署了遵义网区抗冰抢险救灾工作;按照应急抢险的需求组建了各专业的应急抢险队伍,共组织一线抢修人员近万人(含支援人员和群众)投入到了抗冰抢险第一线,并且每天组织不少于100人的巡线人员对中心城区主干线路昼夜巡视,指挥部每日根据巡视报告制定次日的除冰和抢修计划,确保了现场抢险修复工作的有效性。

按照《遵义市处置中心城区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程序的要求,遵义供电局向遵义市处置大面积停电应急领导小组进行了书面报告,提请遵义市人民政府宣布“遵义市进入大面积停电应急预警状态”。在大面积停电应急预警信息的后,遵义供电局按照预案程序向市政府定时、定点汇报应急抢险情况,并与市应急办等应急机构进行沟通,全面获得政府在道路保畅、地方协助、隐患排除、电源点衔接、重要保电单位、重点负荷安排等方面支持和帮助,形成了全社会齐动员,共同保卫电网保证供电的有利局面。

遵义供电局在积极与发电企业和大用户进行沟通同时,安排好灾害情况下电网的非正常运行方式,针对电网单网运行和薄弱点的特殊情况编制了《遵义电网单网运行期间电网反事故预案》、《220KV习鸭ii回207故障反事故预案》、《中调、遵义地调“联合调度保遵义”事故预案》等应对方案并实施,有效地应对了电网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并做好了启动《遵义电网黑启动方案》的准备。针对冰灾造成的供电薄弱点,为确保供电可靠,遵义供电局制定了《遵义电网“孤网”运行抗冰保电紧急措施》、《确保中心城区供电的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在春节期间遵义供电局派出8支队伍数百人对重要电源线路设驻监视点,局领导亲临工作现场指挥抢险队伍队对重要的220kV线路进行覆冰清除。同时根据城区负荷的情况,还制定了《重负荷线路紧急处理措施》,对负荷过高的线路上的娱乐、休闲场所进行错峰限电,确保了春节期间两城区和各县市乡镇的电力供应。

面对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遵义供电局积极应对,果断启动地区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成立抗冰抢险应急指挥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统一指挥抗冰救灾应急工作,层层落实抗冰抢险应急措施,并通过积极沟通、主动向政府汇报,争取武警、交通等社会各界力量全力支持抗冰保电,形成了团结协作、全力抢险的良好局面,使救灾工作迅速、严密、有序进行,使得电网得到了高效、可靠地恢复。

应急管理工作述职报告2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精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强区为最终目标,按照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措施,狠抓落实,有力推动了全区突发公共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为全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加强应急管理机制、体制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按照《关于灞桥区应急管理工作机构编制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要求,建立健全了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完善了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设备配置,明确人员职责,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统筹管理、宏观指导、应急值守、信息汇总报送等职能作用,积极做好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应急体制建设。通过完善我区应急体制建设,增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危害。三是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分管,以政府办主任为主任的区政府应急办,形成了区政府统一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同时,各街办、相关部门也参照区应急办成立了街办应急管理机构,村(社区)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及联络员,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另外,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全区应急管理网络体系,确保处置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如上半年发生的灞河挖沙抢险救人、油罐闪爆等突发事件等,均在第一时间处置并上报切实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及应急演练工作

为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区政府应急办在不断巩固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区应急办委托预案修编专业部门福邦公司,着重针对我区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认真细致的制订和修编,突出预案简明、操作性强的效果。一是狠抓应急预案的制订及修编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从4月28日开始全区预案制订及修编正式开始,截止目前,我区着手修编的1个总体预案和28个专项预案中,已制订和修编出1个总体预案及13个专项预案,后续14个专项预案的调研、编制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各部门和基层预案制订及修编共计327个。二是注重预案的质量,这次应急预案修编,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和救援程序,要求对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责任分工、事故报告的程序、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应急预案编制、管理的措施和要求等作出详细明确,突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做到责任明确,分工细化,确保预案修编科学、规范、合理,使预案真正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发挥应有作用。在修订、编制过程中遵循调研出初稿再调研(征求意见)再修改、完善出样本这一程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以来,我们扎实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目前已形成了“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同时,我们结合今年预案修编工作,在强化预案演练的同时,充分发挥预案的可操作性、实用性,通过演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共计组织实施地震应急演练1次,电梯突发事件演练1次,消防演练1次,森林火灾处置演练2次,延长石油模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联动演练1次,参与市救生演练1次。全区各街办、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学校参加了预演,累计演练人数为1000余人。

三、加强应急保障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全区各职能部门实际,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及充实了储备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医疗器具、救灾物资等应急装备、器材。同时,设立了5个中型应急避难场所。区政府投资30万元,为各街办、社区先后分两期安装气象灾害预警显示屏27个。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基层应急示范点的创建工作,今年以来,我们相继抓了五环社区、延长石油集团两处市级应急示范点及东城一中省级应急示范点的创建及审报工作。

四、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和培训工作

一是强化应急宣传。区应急办、各街办、各相关部门通过发放省市应急手册、应急知识读本(目前已发放读本1万余册)、办板报等形式宣传应急基本常识,宣传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增强了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结合实际,各街办、各相关部门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汛抢险、地质灾害处置、动物疫情防治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三月份区应急办举办了区应急管理工作培训班,系统组织培训学习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及有关应急预案修编等内容,使全区应急管理干部从思想上、行动上达成一致步伐,深入推进了全区应急管理工作。

五、加强应急值守工作

按照国家、省、市、区的相关要求,完善了全区应急管理工作、信息报送、值班等相关制度。确保了各类应急信息及时、准确传送,在重要传统节日和国家、省、市重要会议、活动期间及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非常时段,区应急办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亲自带班,认真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半年来,相继制定并下发《关于加强上海世博会期间应急值守应急工作的通知》(灞政办发〔2017〕65号)及《灞桥区突发事件处置办法》等文件,同时,在各项应急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到了贯彻政策及时,落实措施快速,工作具体到位,报送信息不漏报、不瞒报、不迟报,为各项突发事件救援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年发生的油罐闪爆、灞河控沙抢险救人等突发事件,我们做到了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及时处置了突发事件,限度地减少了灾害带来的损失。

六、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区应急办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上做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1月份,我区被评为省级应急管理先进单位、12月份区政府办荣获市级应急管理先进单位的称号、五环社区荣获市级应急示范点创建工作的称号,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应急管理工作软硬件建设上,与实际需求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存在差距;在应急管理的宣传工作上,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普及学习、贯彻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进一步提高;群众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的知识和能力不强等,而对当前应急工作的紧急性及突发性的特点,区应急办管理人员还需进一步充实。

在下一步工作中,区应急办将严格按照省、市应急办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应急机构的建设及应急预案的修编等工作,强化应急宣传,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要内容,认真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深入开展突发事件应对知识培训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大全区应急预案的制订及修编的力度,加强应急演练工作,争取明年初完成全区应急预案的制订及修编工作。区应急办有信心、有决心按照省市应急办的安排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协调,加大投入,扎扎实实抓好我区应急管理工作,为全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应急管理工作述职报告3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____年7月到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任职,负责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工作,协助徐勤忠副秘书长做好文电处理、值班管理工作,分管文电处、总值班室。任职以来,在领导关心指导、相关处室支持协助和办公室同志的帮助下,尽心尽力做了一些工作。现将任现职以来的履职和廉洁自律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四项主要工作

(一)努力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加快应急预案向乡镇、村居、企业等基层延伸,不断提高全市应急预案的覆盖率。截至目前,市级应急预案共制订164个,县(区)级应急预案292个,乡镇(街道)预案制订率达100%,村居预案制订率达90%以上,基本形成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的应急预案体系。同时,加强对已制订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演练工作,组织编写了《应急预案实用手册》,免费发至县区、部门学习使用;先后组织、参加了市骆马湖水上搜救大型演练、城市饮用水污染应急处置演练、地震逃生与灾害救援桌面推演、开发区企业消防演练等10多次演练活动,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预案,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是推进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努力争取市政府领导和办公室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解决市应急办工作人员和办公用房问题,确保市应急办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促进各县区加快应急办事机构成立和人员到位。截至目前,市、县区应急办均明确了具体负责人,增加了人员编制,加强了工作力量。各乡镇、街道、村居也成立了办事机构,明确了负责人员,并配备了信息报告员,做到了有专(兼)职人员、有办公地点、有工作制度、有相关记录台帐,基本形成上下对口、层层负责、工作有序的应急管理体制。

三是推进应急响应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应急办的职能作用,重点做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置协调工作,及时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和应急处置提供有效信息。市应急办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政府网上公众平台、电视台、宿迁日报、手机短信等方式,初步建立了预警信息机制,曾先后了日全食应急防范、雨雪冰冻灾害防范等预警信息。建立信息报送机制,要求凡是在宿迁辖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都须在规定时限内上报市应急办,由市应急办按规定格式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确保突发事件信息畅通和市领导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同时制定《__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突发事件信息处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办公室内部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健全市应急办、市政府值班室24小时值班制度和应急协调处置制度等,充分发挥市应急办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中枢协调”作用。

四是推进应急法律知识宣传。为宣传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提高全社会应急法律意识,先后组织各专业应急处置办公室及相关部门,多次举办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应急常识的宣传咨询活动。组织应急办人员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危机处理与媒体应对”专家讲座、市人事局公务员应急能力骨干培训等。10月29日,市应急办与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班,为市直各部门、各县区应急岗位上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系统培训。

五是推进值班应急平台建设。按照省应急办工作部署和市政府领导要求,全力推动省市值班室系统互联互通工作。我和应急办同志到省应急办和有关部门调研学习,了解应急平台建设要求,借鉴学习省和其它市应急平台建设的经验做法,就我市应急平台建设和与省互联互通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并邀请省应急办人员来宿安装调试设备、指导工作开展。在办公室办公用房、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向市政府领导和办公室领导汇报工作、争取支持,想方设法排除困难,加快推进工作进度。目前,省市值班室系统互联互通工作已基本完成,实现了省市应急办ip电话互通、省市视频对话会商,为省市应急协商、快速处置奠定了基础。

六是规范严谨做好值班工作。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忠于职守,严守岗位,规范值班日记和电话记录,认真及时处理值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今年以来,“12345”市长热线电话共受理群众来电、网上投诉5万余件,办结率达98%;编发值班专报198件,办理客情报告427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较好地发挥了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切实做好公文处理工作

严格执行公文处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办文程序,提高办文效率,遵守保密规定,认真做好各种文件、电报处理工作,保证公文准确、及时、安全运转。今年以来,文电处共办理各类文电2980件,其中办理上级机关来文来电以及下级机关的请示报告1534件,以市政府及办公室名义印发各种文件、会议纪要及传真电报631份。通过网上传输或文电近428件,分办领导批示件1.3万余件,全部高质量按时办结。在发文办理方面,坚持严把公文审核关,确保文件体例、格式完整、统一、规范,语言表述尽可能准确、简洁、明了,结构严谨、清晰、合理,语法修辞正确,内容能体现工作要求、符合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发文办理质量。在收文办理方面,围绕及时高效、安全有序的要求,对符合规定应该办理的公文,及时送呈领导阅批,重要、紧急公文随到随办,加快公文运转速度,规范、有序、及时分办领导批示件;努力发挥好文电处理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基层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政府工作正常运转的中枢作用。

(三)认真做好办公室内勤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牵头做好市政府常务会议筹备和服务工作。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办公室主要领导要求,及时、主动征集和整理议题,做好常务会议学法授课专家邀请、联络以及会议通知拟发和会议材料的审核、分发工作,协调其他有关处室围绕各自职责,精心细致地做好会议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今年以来,由我负责牵头筹备市政府常务会议7次,均未出现差错,服务工作得到了领导肯定。

二是认真做好市政府及办公室印章印信的保管使用。坚持严格按审批手续用印、用信,认真填写用印登记表,坚决拒绝不符合手续的用印用信要求。

三是做好《____市人民政府公报》编发工作。今年以来,共编印发行《市政府公报》11期、增刊3期,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及社会各界赠阅《市政府公报》4万余册,较好地发挥了《市政府公报》的社会效益。

四是认真做好档案整理和归档工作。按照市档案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认真、及时地对当年的档案资料进行立卷归档,并实行规范化管理;严格遵守档案查阅制度,做到既方便工作,方便基层,又安全保密,为领导和基层提供优质用档服务。

(四)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帮办服务工作。

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心上,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向客商宣传宿迁投资环境、介绍宿迁优惠政策,对有投资意向的客商坚持经常联系,积极邀请他们到宿迁考察。本人参与联合引进的群英纺织二期工程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占地33亩,于上半年竣工投产。群英纺织企业也是我服务帮办的企业,我经常主动登门了解情况,积极协助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先后在企业的土地报批、职工工伤入院治疗、职工遭遇交通事故、企业包装项目、投资乐园卡办理等方面进行具体帮办服务,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和赞扬

应急管理工作述职报告4根据县委、县政府文件要求,镇平县移动公司全面开展了应急管理工作,并进行了深入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应急管理组织领导

镇平移动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深刻认识到应急管理工作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为此,结合实际,经镇平移动公司管理层研究决定成立以分公司经理王君超任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经理汤红伟、李建,经理助理杨朝锋、郭鹏飞任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各部室管理负责人任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杨琳兼任办公室主任,杨琳同志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强化了应急管理“一岗双责”责任制,加强了应急管理的组织与领导。

二、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值班制度

严格执行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了一名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进行值班,负责同志保持手机24小时通讯畅通,值班人员进岗到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要求值班人员增强工作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树立了“值班无小事”的思想。所有值班人员做到了严守值班纪律,做好电话记录和应急管理信息第一时间上传下达工作。

三、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教育

加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应急管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普及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掌握应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采取贴近实际、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宣传普及应急管理知识,每周星期五学习日召集全体机关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不断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应急管理责任意识和工作水平。

四、完善突发信息和预防机制

配备了信息员,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应急管理信息报送。一是每周对机关防火、用电、防盗及车辆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发现问题,从源头杜绝隐患的产生。二是对机关内部消防安全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发现了可能存在的隐患,并购置了一批灭火器材,按要求放置在办公区指定位置,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使用方法及初期火险处理方法。三是做好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前安全大检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夯实安全运行基础。四是实行保安二十四小时值班巡逻制,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五是严格执行南阳市移动公司应急通信指挥手机对讲机终端使用管理规定,保障无线通信为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服务,维护无线通信秩序,合理利用信道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通信指挥调度能力和应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对能力,确保了对讲机24小时开机,24小时有人值守。

一年以来,在镇平县应急办的指导下,我公司全面完成了应急管理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今后将在县应急办的领导下将继续扎

实抓好维稳各项工作,为镇平县通信畅通及网络覆盖稳定保驾护航、为镇平县的健康平稳发展贡献出力量。

应急管理工作述职报告5一、基本情况

2017年,四大类突发事件为零,人员伤亡为零,经济损失为零。

二、应对处置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应对可能突发的各类事件,迅速有效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公司着力加强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并以“演练周”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通过演练,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2013年应急管理工作成绩显著,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零损失。

(一)加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为了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安全事故的影响,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公司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体系,明确了应急处置的责任分工,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公司各项应急管理工作;研究应急管理重大决策和部署;审批应急预案,决定实施应急预案,应急工作指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公司建立了包括应急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在内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迅速上报,绝不允许迟报、误报、漏报甚至隐瞒不报,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坚持领导值班制度,进一步完善应急值守岗位责任制和值班制度,加强对值班工作的监督力度,实现了专人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实现了值守工作“纵深到底”。同时完善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建立了危险源清单,并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制定了应对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实施了重点监控。

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部分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等方面入手,制订了具体详细的工作程序,明确了责任和分工,推进了应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为了保证应急情况发生时,救援及时,公司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把救援队伍建设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公司成立了应急抢险突击队,各预案明确了救援小组,进行了人员分工,主要人员发生变动时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了应急救援队伍的稳定性和执行力。以“演练周”活动为契机,多次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根据演练情况,对演练中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修正。通过演练,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水平。

(四)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今年初,公司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了总体部署,要求各项目部做好日常巡查和例行检查工作,并根据季节变化及上级安排开展春季、秋季、冬季安全大检查和“反三违”、“防火”等专项安全大检查,强调按公司要求上报事故隐患情况、落实处理措施、反馈处理结果。积极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深入生产一线排查隐患,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限期完成整改。公司还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和突击检查,发现一处处理一处,做到安全检查层层把关、隐患处理层层落实,有效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扎实推进应急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员工教育培训体系,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加强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知识、处置技能和操作规程的培训。二是大力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开展有关应急防护知识教育,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开展现场宣传、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

三、工作建议

(一)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根据工程进展和实际需要对预案进行修编和增订,逐步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标准体系。

(二)着力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队伍的素质教育,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大力普及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知识,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增强员工对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

(三)做好突发事件的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加强隐患排查工作,对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和治理。对危险点、危险源进行深入检查和分析,强化监管力度。同时不断完善检查制度,及时落实相关预防措施和整改方案,不断消除危险点和危险源,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市值管理的好处篇5

关键词: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问题修编

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于2005年7月27日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以下简称GB18466-2005)。该标准时间较早,对水污染情况、排入水体的类别没有细致划分,在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据悉,该标准正在修编中,为了使其修编后日臻完善,现提出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问题分析

(一)以一种标准适用于五类水体和三级标准,有待改进

自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颁布实施以来,在控制水污染,保护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和海洋等地面水体以及地下水体水质的良好状态,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根据地面水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对地面水水域和城市下水道排放的污水提出了既严格又切合实际的规定。但是,GB18466-2005在具体工程设计中,不论在可行性方面还是在工程造价和运行管理方面,都出现了很多问题或困难。主要的原因是该标准不与污水排入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相挂钩,对受纳水体的功能和性质考虑不周,以最高的标准施用于将污水排放到不同的五类水体的所有医疗机构。

GB18466-2005将传染病、结核病及综合医院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给予了较大的提高,远远超过了国家有关专业标准、规范提供的指标,如表1所示。

GB18466-2005将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甚至于综合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排放的污水中的悬浮物、BoD的限值均定为20mg/L,CoD的限值定为60mg/L,相当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表1)。即只要是医院,不管水质要求高低,不管排至何类水体,一律采用此指标。这将使医院污水处理设备建造和处理费用大大提高。更值得关注的是,已经得到完全处理的医院污水从污水站排出进入城市下水管网后,便立即与悬浮物浓度为150~250mg/L、BoD为200~250mg/L、CoD为400~500mg/L的城镇居民区生活污水相混合。这样一来,已经得到完全处理的、可以达到最高理化指标的医院污水就失去了意义。

制定一个标准并不是指标值越严越好,一定要考虑必要性和可操作性。且要正确理解水质理化指标与污水消毒处理效果和保护地面水体水质的相关性。

(二)“预处理标准”导致重复建设工程,造成浪费

污水处理厂禁止某些妨碍公共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效能的物质进入管网,主要的目的是防止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对管理人员造成伤害,或对管网及设备造成堵塞、损坏。《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中明确规定:“医疗卫生、生物制品、科学研究、肉类加工等含有病原体的污水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处理,还必须按有关专业标准执行”。除此之外,CJ3082-1999还对污水水质进行限制,以保证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后,其出水水质能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应该由环保部门监督管理,而进水则应该由水务部门监督管理。

GB18466-2005对排入市政管道的污水提出了提高标准限值的“预处理标准”(表1),该标准超过了相关GB8978-88的三级标准和CJ3082-1999的规定。例如悬浮物由400mg/L改为60mg/L;BoD由300mg/L改为100mg/L;CoD由500mg/L改为250mg/L。我们认为这种改动值得商榷。

更值得注意的是,GB18466-2005将“处理工艺”及“消毒要求”采用了两种约束形式,提出“综合医疗机构执行预处理标准时,宜采用一级处理或一级强化处理+消毒工艺。”但在预处理标准中已经确定了详尽的限值,而这两种约束形式的一级处理结果很难满足预处理标准要求。

一般来说,医院污水的悬浮物为70~120mg/L,BoD为60~120mg/L,CoD为90~250mg/L,虽然已经超出“预处理标准”,但是却远远低于CJ3082-1999和GB8978的三级标准(表1、表2)。更重要的是,医院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每日、每时都在波动,这个“预处理标准”使得不论是设计人员还是运行管理人员,除了采用二级处理的办法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保证达标排放。

目前,我国凡是排入末端建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市政下水道的医院污水,大部分采用的是一级处理消毒工艺,只要认真管理,均可达到GB8978三级标准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达到GB18466-2005标准生物指标的要求。但是,却达不到该标准理化指标的要求。根据我们几十年来实际工作的经验,如果要达到GB18466-2005标准理化指标的要求,大部分20床以上的医院,须采取二级处理消毒工艺。这实属重复建设工程,将造成资源浪费。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张悦在第六届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发展部长级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研讨会上提出:“通常CoD浓度达到每升300~1000mg/L时,污水处理厂的效率最高。现在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CoD浓度不到200mg/L,不仅浪费,而且大量厌(好)氧菌被‘饿死’,而污染物没有得到有效地削减。”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2009年11月30日“第四届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技术设备博览会”上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全国CoD减排任务依然靠城镇污水处理厂,但是仍有25%的污水处理厂没有充分发挥效益。监管数据显示,300多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口处CoD低于150mg/L,不足生活污水浓度的一半,与此相比,德国柏林的污水处理厂CoD进水浓度保持在700mg/L。”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医院污水排放导则中指出,在具备以下条件时,医院污水可以只经消毒后,排入城市下水道:

1.下游有运行良好的污水处理厂,其二级处理系统可有效地去除95%以上的致病微生物;

2.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经过有效的厌氧生物处理,处理后的污泥中的寄生虫卵少于1个/L;

3.医院有严格的卫生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有害化学品、药剂、抗生素和放射性物质不被排入市政下水道;

4.患者排泄物单独收集,并采用足量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后妥善处理。

在GB18466-2005较高标准影响下,当前在排入有污水处理厂的市政管道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宣传推行生物二级处理的高标准重复建设,不但加大了建设投资,并且提高了运行费用。

(三)要以科学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确定标准的数值

北京市曾在上世纪80年代接受国家建委委托,组织全国近百位城建设计、医疗卫生、大专院校、医学科研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历时两年多,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的性质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医院污水的理化指标和毒理指标均不高于生活污水。医院污水从其水质的性质上讲,实际上主要是一种含有多种病菌、病毒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活污水。因此,对排入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下水道的医院污水,应当以控制其生物污染为重点。如果没有科学实验和实践经验,对问题的认识便不能取得统一。

在确定标准限值的依据方面,从GB8978-1996开始便已发现有些标准确定的数据是有问题的,例如将GB8978-88二级标准中的BoD由60mg/L改为30mg/L,这样一来在自身便出现了许多不相协调的问题:使二级标准中BoD值与一级标准数值相距太近,又与三级标准相距太远;BoD值改得太小,CoD值却仍为150mg/L,使BoD与CoD之比为30:150即1:5,打破国际2.0

自GB18466-2005颁布实施以后,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污水,不论水质如何、排入哪类水体,一律要求悬浮物、BoD值均达到20mg/L,CoD达到60mg/L,比GB8978-88/1996的一级标准还要高。

这就使人想到了两个问题:医院污水中除了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必须严加处理以外,悬浮物、BoD、CoD这三项指标有无必要进行大幅度调整?GB8978-88二级标准中的悬浮物为200mg/L,现在GB18466-2005提高到20mg/L,在指标中成了难以保证的瓶颈,其依据值得探讨。

有人提出:“为了提高消毒效果,必须将悬浮物标准大大提高。”这个结论与北京市建筑设计院1978年受前国家建委委托,组织全国100多位医疗卫生、城建设计、医学科研、大专院校的人员所做的医院污水消毒基础试验中消毒效果的干扰因素(如水质、水温、投氯量、接触时间、菌种、菌量等)试验的结果并不相同。如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做的不同水质消毒效果及余氯量试验,其结果见表3。

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原污水加氯20mg/L、一级出水加氯15mg/L、二级出水加氯10mg/L,其结果均为大肠菌群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根据此项课题研究结果,在第3.9.11条规定:“加氯量应按污水处理程度和现行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余氯量确定。”一般宜采用下列数值:经机械处理后的污水为30~50mg/L;经生物处理后的污水为15~25mg/L。当然,这个规定的数值存在着一定的保险系数,即或按一级处理比二级处理增加15mg/L计算。

从实验结论可知,提高消毒效果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提高前处理工艺、改善污水水质,不能单纯依靠降低悬浮物,通过实验和长期观察工程运行来看,更重要的是BoD;二是适当增加消毒剂的投加量。北京地区20多年数百家医院污水处理工程运行实践证明,对排入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市政下水道的医院污水采用一级处理的办法是合理的。

(四)要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规范接轨,尊重实践经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于2002年6月1日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GB18918-2002于2003年7月1日实施;《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于2006年1月1日实施。更早之前还有CJ3082-1999,这些都可作为编制GB18466-2005的参考资料。但GB18466-2005与之关联较少。

我们建议应多尊重实践经验,多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规范接轨。

二、对GB18466-2005修编工作的建议

(一)确定医院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原则

医院污水处理应以预防微生物污染为主,按照污水排放去向和接受水体的功能确定处理工艺。污水排到哪里,就应该接受哪里的监督和管理。

1.排到有污水处理厂的市政管道的医院污水,主要是控制和消灭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卵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经消毒处理后的医院污水在市政管道内运行,未排入到外环境,应该执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标准》CJ3082-1999,一般采用一级处理+消毒工艺。

2.排到地面水体的医院污水除了消灭致病微生物以外,更主要的是限制水质污染浓度,“保护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和海洋等地面水体及地下水体水质的良好状态,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发展”。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并根据当地环保和卫生部门的决定,采用二级处理+消毒工艺。

(二)处理工艺和消毒剂的选择

目前,医院污水处理争论的焦点是处理工艺和消毒剂的选择。在北京市的某些工程中由于处理不当,已经造成损失。医院污水处理的设计、建造及监管涉及到多种学科,住建部负责研究、设计、建造;卫生部门负责管理及使用;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污水处理厂出水监测及管理。以北京市为例,96%的医院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进入污水处理厂,但由于相关标准不统一,工程设计、建造与水质监测、监管出现混乱现象。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起来,协调管理。

市值管理的好处篇6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一是根据区局春节期间工作要求,及时制定下发了中队《关于做好春节期间各项工作的通知》,并召开春节期间工作动员安排部署会议,安排部署春节期间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二是合理安排人员,每天均有一至两名值班领导带班,同时保证足够的值班力量,确保街面环境整洁、秩序井然;三是通过分析往年反映出的薄弱环节,找出问题较多的点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督岗;并安排值班人员对每条道路进行巡查,确保值班工作有条不紊展开。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一是加强节日战备值班。春节期间,中队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做好值班记录,严禁擅离职守,各级值班人员再次学习了值班规定,熟悉各类报表、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熟练掌握处置方法。每日由值班领导带班,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及时解决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对以往工作反映出来的薄弱环节,实行定人、定点、定时、定责,确保重点区域和部位管控到位,全力保障春节期间城市管理工作;三是强化督察,密切配合。值班人员认真落实执勤制度和定点职守与机动巡查相结合的制度,在辖区进行不间断巡查,执法纠违,每一位队员坚持做到“四勤”即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确保了辖区春节期间的环境秩序整洁、有序。

三、文明执法,礼貌纠章。一是中队队员始终做到了着装规范整齐,恪守“八条禁令”的规定,展示了城管执法队员的良好形象;二是始终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严格管控节日期间的流动摊点、店外经营、突击违建、大型户外广告、临时性宣传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为市民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切实保障辖区重点场所和主要路段的市容环境秩序。

七天来,中队全体队员牢记职责,不辱使命,叫响“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的口号,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冒严寒,忘我工作,以一流的工作姿态,高昂的工作热情,良好的执法形象,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展示出城管人关键时刻拉得出、战得胜的过硬作风。春节期间,中队共出动160余人次,执法车辆50余台次,处理群众投诉6件,教育劝导无证设摊、占道经营、等各类违法行为10余人次,较好地完成了节日市容保障任务。营造了温馨祥和、整洁有序的节日环境。

市值管理的好处篇7

商业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美国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1985)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理论框架。他认为企业的任务是创造价值,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可分解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直接存在于产品流向消费者的整个过程当中,主要包括进货后勤、生产作业或改造、发货后勤、营销、服务;辅助活动的存在可以支持基本活动,主要包括物资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基础设施的供应。各项活动的网状结构便构成了价值链。在波特看来,价值链是判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基本工具,它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方法来审视企业的所有行为及其相互关系。这个方法是价值链分析系统,它是将企业完整的经营活动,划分成独立的经济活动,对企业这些经济活动进行研究,并进行最佳组合的一种分析工具。

二、企业价值链管理现状

(一)宏观环境下的价值链管理

随着全球化生产和贸易不断深入,“利益再分配”、“双赢甚至多赢”的经营目标,使得价值创造体系重新构筑的局面呈现空前规模。在新型国际分工条件下,传统的垂直型分工向混合型分工转变;传统的国际间产业转移正相应地演化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分解与全球化配置;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递进。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所处地位及增值能力不断提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无边界、市场无界限的特性愈发显现。在“国内企业国际化、国际企业国内化”的市场发展局面下,所有企业都可以明显感受到: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品利润愈发摊薄;用户顾客愈发挑剔;发展机会愈发变少。此背景下,价值链理论成为企业制定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价值链管理也愈发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制造型企业价值链管理

制造型企业通过价值链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动因,产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我们这样理解,制造型企业的价值链,是由企业在价值产生(如物资采购、生产组织等)和价值增值(如产品销售等)过程中,处在各节点的企业自身、供应商、服务商、商或分销商、业主或客户等经营活动主体所完成的经营活动构成的。链条中每个环节的每项活动都对价值产生和价值增值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价值产生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存在,是链条中每个主体实现合作与共赢的必然前提。因此,制造型企业价值链管理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如何确保企业运作各环节顺畅,即理顺理清业务流程,有效管理、有效实施,保持企业价值增值,实现市场竞争优势。

制造型企业价值链管理可以总结归纳为两条价值链、十二项要素。第一条价值链是主要价值链,由营销价值链、采购价值链、生产运作价值链、新产品开发价值链、储运管理价值链、关键信息价值链等六项要素构成。第二条价值链是辅助价值链,由企业文化价值链、财务管理价值链、科技管理价值链、人力资源价值链、战略管理价值链、风险管理价值链等六项要素构成。

制造型企业价值链管理的主线是理清并优化业务流程,精干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最终目标是通过产业优化、产品优化、机构优化、人员优化,实现业务流程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控制企业法律、安全、质量、市场及稳定等五大风险,提高企业经营质量和经济效益,保障企业价值增值,实现和达到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如表1所示。

主要价值链和辅助价值链两者之间的重要性,是相对的主要和次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这十二项因素同等重要,不能绝对化的排列主次顺序。主要价值链是企业发展的主链条,六要素之间属于横向链接关系。链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其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对企业经营效果的影响,是及时的、是显性的。比如:营销价值链中,在参加招标时,因准备工作不足,该到手的工作量没拿到,造成企业后续工作量无法保证,副作用直接显现;再如,在生产运作价值链中,因组织不当,造成产品延期交货,对企业信誉,以及今后对同一客户或业主的市场开发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副作用直接显现。这六项要素工作质量的优劣程度,基本可以通过定量评价实现。

辅助价值链是企业发展的辅链条,六要素之间属于纵向链接关系。链中因素的工作效果好坏,对企业经营效果的影响,不会即刻体现,它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慢慢体现出来,但是,对企业的负面影响程度有可能超过主链六要素。比如: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宗旨、企业愿景,各种管理理念,以及对员工的行为规范等企业文化建设,宣贯程度、力度、广度是否到位,在短时间内,看不出对企业会有怎样的影响,但是从长远看,如果企业文化长期不能建立,或者员工不了解企业文化,势必严重阻碍企业发展。这六项要素工作质量的好坏,可以通过定性评价或相对量化评价实现。

(三)制造型企业价值链管理困境

1.理论研究不深。目前,国内对价值链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学者们对实际应用研究不够深入,对探讨不够细致,缺少典型案例分析。

2.竞争手段单一。诸多企业过分依赖产品价格,把价格战作为基本竞争手段,为此付出高昂代价。究其原因,首先是自身主导思想偏离发展轨道,错误地认为降价提量能占领市场,为抢订单,以牺牲利润为代价降价。其次是客户需求偏离市场规律,销售降价原本是一种销售策略,可视为对客户的额外奖励,然而客户把这种额外奖励当做必须,刺激企业低价之后再低价,每一次的低价都成为新的起点。反观海外跨国公司、知名企业,已经能够充分发挥以价值链管理为核心在竞争中的作用,既确保产品价格的竞争优势,又没有将价格作为唯一的竞争手段。

3.成本管控较弱。许多企业更多的注重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而忽略了对生产前的研究开发成本、供应成本和生产后营销成本的控制。同时,在成本动因的分析上,传统成本管理重视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的、有形的成本动因分析与管理,对无形成本动因管控力度不够。

4.系统协调欠妥。制造型企业的管理体制、运作模式,与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标准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况还普遍存在,比如:生产系统更多的考虑生产过程本身,对市场开发、产品保供等诸多生产过程以外的因素考虑较少。企业供、产、销的价值链经常出现处于各自为政现象。

三、制造类企业提升价值链管理的举措

从上述制造型企业价值链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有效提升价值链管理水平,应该围绕价值链理论研究、业务流程重组、核心竞争力培育、数据信息集成等四个方面来着手开展。

第一,价值链理论研究。一是注重研究对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研究原则要紧密结合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二是注重分析价值链中处于各节点的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关注风险点和关键点,确定企业自身与上下游企业双赢的相关性。三是注重利用分析结果,重新组合或改进价值链,对企业产生可持续的市场综合竞争优势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业务流程重组。业务流程是企业为客户提供标准化产品、或个性化定制产品、或各项服务,而组织实施的一系列的经营活动。在上述分析的价值链中,单一业务流程就是以合同固化的特定用户为核心,做好计划、生产、采购、协调、控制等各环节工作的连续活动,较好地控制各环节成本费用支出,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往来,作为价值链条中首尾环节,是价值链条中增值的重要来源。从上游企业获性价比高的原料,是获取价值增值的首要环节,通过高附加值的价格销售给下游企业,则是价值增值的最终体现。同样自身企业也可能处在别的企业的上游或下游位置,给他们带来收益,通过价值链总体实现互利双赢。围绕价值链中处于各节点的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开展业务流程重组,要特别关注风险点和关键点,使得各个环节既相互关联,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完美衔接,达到价值链管理效果,实现增强企业综合竞争优势。

市值管理的好处篇8

根据《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对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2008年应急管理工作检查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2008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落实了全市2008年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2008年全市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方案》,全面部署了2008年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工作,落实了领导负责人员配置,明确了相关机构的职责分工,局行政办公室具体负责管理教育系统的应急事项,办公室主任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工作。重点做好了3项工作:一是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置细则,整合了应急队伍人员配置;二是强化了日常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做好应急设施的维护和检测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三是做好了应急管理日常培训和科普宣教工作,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理意识和应急实战能力。同时,要求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院校,成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督促指导了各项制度建设,将应急管理意识融入到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为止,全市教育系统未出现应急管理方面的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

二、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在原有预案基础上,结合奥运安保实际,建立了《教育系统奥运安保和反恐工作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6个应急预案。要求各地校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办法,并切实开展演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建立应急预案2356个,共举行各类应急演练80余次,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师生自救自护能力。

三、突发事件风险排查整治情况。年初以来,我局5次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开展学校安全自查整改工作,重点加强了春节、两会、“五・一”、“十一”和2008北京奥运会等敏感时期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在此基础上,市政府组织教育、公安、交通、卫生、消防、工商等部门(单位)3次对全市学校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进行联合检查。目前,全市共整改各类安全隐148个。

四、应急物资普查情况。对全市教育系统应急救援物资、装备进行了统计排查,按规定进行了经常性维护、保养、补充和更新,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保证了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的完好。

市值管理的好处篇9

一、加强现代化指挥调度和立体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协同救援能力

(一)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各区市要结合领导班子换届,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领导机构建设。市政府应急办要适时督导各区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加强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配足配强专职人员。

(二)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处置配合联动,加强与中央、省驻青单位、驻青部队的联系,完善应急会商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市政府应急办要按照国务院应急办、省政府应急办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做好黄渤海区域合作会议,加强区域联动合作,资源共享,提高应急系统整体战斗合力。

(三)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按照《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编印发《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本系统、本行业的基层单位开展预案修编,加强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有效衔接。

(四)提高应急演练质量。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切实做好高风险部位、高危行业等应急演练工作。启用应急演练评估指标体系,扎实做好应急演练量化评估工作。

二、加强科学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务值班和应急值守水平

(五)扎实做好政务值班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树立政务值班无小事理念,加强对应急值班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值班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抓好节假日、特殊时期、重大活动等期间的值班工作。市政府应急办要结合区市、部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应急值守视频调度体系,加强对值班和信息报告工作的检查指导与调研,总结典型经验,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六)完善预警预测和风险评估。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综合与专项相结合的预警预测工作制度,做好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和预警预测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试行)》要求,继续做好风险评估有关工作。市政府应急办要适时会同有关部门对预警和风险评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七)优化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信息快、情况准”的要求,规范信息报告模式、程序。探索实施突发事件舆情监控,及时掌握、报送信息。依托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等拓展信息渠道。强化对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考核。

(八)规范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各级各部门要认真遵守国家、省、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标准和规范,坚持值班和应急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应急平台建设。市政府应急办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市应急指挥平台升级改造方案》,启动应急平台二期工程建设,通过整合、升级、补充、完善,推进市级应急信息管理和指挥调度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政府之间、部门之间、政府与部门之间应急平台资源整合,发挥应急平台的辅助决策功能。

三、加强专业化队伍和区域化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应急管理保障基础

(九)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逐步提高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水平,增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专家组作用,召开应急管理专家组工作会议。组织专家参与应急管理专项检查、专题调研,开展创新性课题研究工作。

(十)健全物资储备体系。各级各部门要足额保障应急管理日常工作所需经费,确保应急设备、装备和车辆运行正常。市政府应急办要加强物资储备监督检查,规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秩序,提高物资储备管理水平。督促市级救灾物资仓库建设。督促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应急物资储备经费使用情况。

(十一)推进基层示范单位建设管理。各级政府应急办要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巩固和深化示范单位创建成果,不断扩大示范单位的覆盖面,扎实做好示范单位的动态管理,要通过召开现场会、表彰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典型经验作法,扩大示范单位带动作用。市政府应急办将督导基层应急管理示范单位定期开展自查自评活动,切实抓好整改落实。

四、深入推进社会化宣教培训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形成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二)继续推进应急知识普及。各级各部门要深化“应急知识普及年”各项工作成果,进一步创新宣传模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活动。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开展应急知识进学校活动。市政府应急办要认真做好应急网运行维护工作。

(十三)深入开展应急培训。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将应急管理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总体安排,定期举办短训班或研讨班。加强与国内先进城市和国外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年内分别举办一期市管领导干部和应急办主任(业务处长)应急管理培训班。

五、加强法制化制度规范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制度保障

(十四)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化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市“十二五”时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要求,抓好社会化宣教培训、科学化监测预警、现代化指挥调度、立体化应急救援、区域化物资储备、专业化应急队伍、法制化制度规范等7个体系建设任务的落实,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的立项工作。市政府应急办要组织开展“应急法制建设推进年”活动,推动《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的颁布实施。

市值管理的好处篇10

论文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1资产减值准则的产生

1.1资产的经济实质客观上要求对其计提资产减值

在早期的会计理论研究中,对资产的定义是基于以佩顿(paton)和利特尔顿(Littleton)为代表的成本理论,资产代表“未来收益的递延成本”。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财务会计的重心从利润表转向了资产负债表,资产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国际会计准则《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框架》中对资产的定义为:企业控制的,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趋同,认为资产的经济实质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

资产这一重要特性为资产减值提供了存在的合理性。“未来经济利益”的概念中包含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以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的资产的价值变化成为可能。

1.2实务操作中对资产减值的滥用客观上要求通过准则对其规范

20世纪80年代,由于资产减值行为缺少准则的规范,美国许多企业随意计提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以满足自身的经营需求,这极大地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1995年3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了财务会计准则(SFaS)第121号《长期资产的减值、处置的会计处理》,其后又于2001年11月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44号《长期资产的减值或处置》,进一步完善了准则实施的实际指导。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1998年6月了国际会计准则(iaS)第36号《资产减值》,适用于除了存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雇员福利形成的资产、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范围内的金融资产之外的各种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以期最大限度的抑制实务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

2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发展以及与国际准则的比较

2.1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制度的变迁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变迁,历经了制度上从无到有,范围上从单一到全面,执行上从自愿到强制的过程。1992年1月1日起实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中首次涉及资产减值,提出了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其后,1992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将计提减值的资产范围扩展至存货,提出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金额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我国1992年出台并于199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十项行业会计制度和十三项行业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要求企业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进行备抵核算,将资产减值引入了内资企业会计制度。1998年1月,中国财政部颁布《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代替原股份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和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跌价准备。1999年11月23日,财政做出新的补充规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计提四项准备。

由于我国经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20世纪90年代开始,部分上市公司虚增资产或利润,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制度》,统一了原先十三个行业区别的会计制度,将资产减值计提范围从四项扩大到了八项,增加了对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

2006年2月,在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并且通过其他的具体准则对存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等相关资产的减值进行了规定。相较于原《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资产减值》明确了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和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方法,并规定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2.2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1)资产减值损失确认的比较。

第8号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是指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iaS36规定当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回收金额时,表明资产发生减值。其中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或现金产出单元销售净价与使用价值中较高者。由此可见,我国的资产减值准则与iaS36在减值损失确认上的规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已经实现了国际趋同。

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则更为复杂:为使用而持有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等于长期资产或资产组合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公允价值的差额;为出售而持有的长期资产或待处置资产组合应以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扣除出售费用孰低计量。相较之下,SFaS144的施行涉及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市场环境、企业资质等的要求更加严格。

(2)资产减值转回的比较。

iaS36规定:企业应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判定是否已有迹象表明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已减少,只有在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中所使用的会计估计改变时,才可转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但已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不得转回。这表明,iaS36允许资产减值有条件的转回。

而SFaS144和我国资产减值准则均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已有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长期资产减值不可转回有效遏制了上市公司操纵会计利润,进行“大洗澡”的行为,从而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高其盈余质量。

3我国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与经济后果

3.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

3.1.1资产毁损动机

资产毁损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经济因素,指当资产价值发生减损时,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反映资产真实市场价值,企业按准则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已有的关于资产减值的众多研究中,较多的关注了其作为盈余管理工具的使用,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研究已经指出计提减值行为确实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其尚未完全沦为盈余管理的工具。

Francis等(1996)对1989~1992年计提资产减值的公司的研究表明,经济因素对于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比例和动机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谭军(2004)通过研究发现,公司上市的时间越长,经营模式和公司治理结构都趋向僵化,资产质量将越差,资产置换成本也越高,因此发生资产减值的概率也越高。这表明,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行为背后必定有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单纯的盈余管理的手段。

3.1.2盈余管理动机

(1)利润平滑动机。

一些企业在经营业绩较好的年度,会选择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业绩的缓冲区,并且通常是以秘密准备的形式设立。在我国,亏损上市公司为防止被特别处理或者暂定上市,通常有动机在首亏年度或者第二个亏损年度通过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达到管理盈余的目的。由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被禁止,通过存货等短期资产减值的转回成为了企业主要的操纵盈余的手段。

(2)管理层变更动机。

在国外,高管薪酬通常与经营业绩相连,一些企业还向高管提供股票期权,将其收益与公司的长期利益捆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发生了高管的变更,新上任的高管人员便具有大量计提资产减值的动机,并将由此带来的利润下降归咎于前任管理层,并且为今后的盈利做好准备。目前,我国上司公司的高管大多仍采用年薪制,没有与公司业绩挂钩,因此,管理层变更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很小。

(3)“大洗澡”动机。

当企业在当期发生亏损且通过其他盈余管理手段难以扭亏时,的企业经理人可能会选择一次性计提大量减值,趁着亏损的时机将更多的亏损一并确认,为将来提高盈余水平留下空间。这种做法曾是“坏消息”企业所青睐的一种盈余管理行为,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包括商誉)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到资产处置时才可以转出。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可转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大洗澡”的盈余管理行为。

3.1.3稳健性要求

稳健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可以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代冰彬等(2007)通过对2001~2003年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因素除了已被广泛接受的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之外,稳健性考虑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同样的资产毁损,“坏消息”公司会比“好消息”公司计提更多的减值准备。

3.2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经济后果

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中,由于关系的存在,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层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作为企业的外部人,股东只能依靠公开的会计信息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现金流量进行判断,形成对企业价值的预期,并做出投资决策。

(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经营能力的判断。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向投资者传递了有关企业资产质量的信息,使得投资者能够将资产质量好的公司与资产质量差的公司区别开来。如前文所述,经济因素,即资产毁损因素,是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重要影响因素。Francis等(1996)对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动机对计提资产减值的双重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并且根据对资产减值市场反应的研究结果,提出投资者将经济因素视为企业计提资产减值首要动机。因此,理性投资者判断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依据便是其资产减值的计提比率。

(2)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影响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