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总结与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2:22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篇1

中医学是发源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传播到世界各地,对当地民族医学的诞生和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在世界传统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医学的某些理论和认识,如整体思想、体质理论等,正在影响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临床与科研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整体上看,中医临床与科研工作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些甚至较为严重,如一方统百病思想、以中医中药降低西医客观指标的现象、科技含量低和成果转化率低的科研项目。指导思想的背离、功利性趋向及有关政策的禁锢,是中医临床与科研工作还没有走上正路的症结。

1指导思想背离

中医学临证过程的主要指导思想包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动态观原则。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社会环境中,其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在中医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同源异构及普遍联系思维方法的具体表达,要求人们在观察、分析、认识和处理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等问题时,必须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防治等各个方面,是中医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指导思想。当前中医临证过程中,有许多医生并不重视人体的整体观,而盲目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还有的干脆不管人体的主观感受一味地去寻求西医学客观指标的复原。

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人体与人体之间是两个不同的整体,虽说有着一定的共性,但是二者也存在着许多个体差异。中医临证过程中必须详细对每一位病人进行辨证,不得一方统百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观念的提升,在临证中最好能做到“先辨中医的病、再辨西医的病,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学进行辨证治疗”。

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的有机整体,其体内的“心肾相交、肝胆相照、脾主运化”等均能说明人体的动态观;人患病之后的病重与康复也能证明这一点。在临证过程中,许多医生不重视随病情变化随证加减,而是从发病到康复这一过程中均用固定的方进行治疗;在临证过程中,遇到气血阴阳不足的只管补足气血阴阳,很少有人能将药物在体内“动起来”,使机体“补而不滞,滋而不腻”;还有许多医生在临证过程中不重视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只会“郁者达之,虚者补之”等。在临证过程中,必须重视疾病的转变与预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开补药时不忘加行气之品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

2方法不合理

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当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并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不论患者的贵贱贫富一视同仁,不无缘无故的抬高药价”等高尚的医德。纵观当今中医临床,有部分医生“损人利己,趁火打劫”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医学在人民大众心目中的地位,是阻碍中医学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已经对医者的学习方法、为人处事原则和悬壶济世方法等有了正确的指导,是衡量医生研究方法、临证方法和医德修养的最好标准。

当今临床上,有许多医疗机构和医生打着中医学的旗号来夸大宣传,如中医中药根治乙肝大小三阳等,这样不仅对医学发展的方向不利,而且使一些接受过他们的治疗而未能获效的患者及其家属对中医学产生不好的看法,久而久之,即可使大部分的人民群众失去对中医治病的信心。

在临床过程中,每一位医生都有自己用得比较得心应手的方剂,被某些人称之为“祖传秘方”而应之于临床,并且极大程度的提高药价,这不是“趁火打劫”又是什么呢?

3经验总结不及时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医生的临证经验,在于长期的不断总结;中医学的发展,在于一代代新人的“勤求古训,融化心知”和“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在现实的中医临床过程中,有许多医生“心不明了”的处方用药、辨证不明确的“多靶点用药”和根据药理学研究加减用药的现象,均不利于中医临证经验的总结,虽说为病人摆脱了疾苦,但是不利于培养下一代,长此以往,只能导致“以现存中医学文献为基础的重复性研究现象的出现,别说发展中医了,还有可能不如当前的中医医疗水平”。

4解决方法

4.1理念的转变中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与研究思维。临证过程中必须溯求其源,遵循传统理念与方法,以中医学整体观、辨证论治为指导。

4.2重视中医临床方法论的指导作用中医学的临床方法,可以归纳为常规法、抓主证法、试诊法、演绎法与辨病论治。中医临床方法论是在中医学几千年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没有中医临床的捷径,只有正确的方法指导下去努力总结、体会,方可应用自如。

4.3谨慎态度勤于总结临床经验,是长期实践过程中探索、总结出来的取得疗效的有效手段。临床经验的获得来自平时的积累与总结、探究;而稀里糊涂的进行临证,不讲究好方法、好思想的总结与借鉴,永远不会成为名医。作为医生,必须博览群书,精勤不倦,乃成大医。

5总结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篇2

  医院医生实习工作总结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做一名好的医生必须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病人负责,对疾病负责,是我们每一个临床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临床学习中要学会做聪明的医生,有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疗纠纷,胆大心要细,耐心地为病人家属讲解病情的危重程度,这样一来也能改善医患关系,能更好地促进医生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医患关系很重要,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彼此应当“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疾病的难度,患者的焦急,医生的尽力,都需要很好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医生应当把病人与疾病放在第一位,以治好疾病为目的,以减轻病人痛苦为原则,认真耐心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及每一个疾玻。

  在医院实习期间,我所做的一切都以病人的身体健康,疾病转归为目的,我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所有操作都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骨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科室里,我都是认真细心的做好各项工作,遵守无菌原则,执行查对制度,培养着良好的工作方式,这应该算的上是第四个收获吧,虽不能说很大,却也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收获。

  在内科的临床实习过程中,我遇见过的一些临床常见疾病总结有: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头痛,急性脊髓炎,麻醉意外性脑瘫,周围性面瘫,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肾盂肾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咯血查因,上消化道出血,酒精性肝硬化,脾肿大,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贫血,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在理论学习后的临床实践我才刚刚起步,临床经验还需要很大程度的积累,临床技能还需要很大程度的加强。这段学习的日子,也开始收获临床的点点滴滴,这些就是我第一次临床实习过程中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对自己不足的总结,对学做医生的体会,对自己学医路上的重新思考,也含有一些对医学事业的瞻望。

  医院医生实习工作总结

  短短4周的手术室实习生活已接近尾声,回顾这段时刻的实习生活,我感受很深。

  手术室是我来本院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在这个科室里,有两个老师带过我,她们都很耐心,教会了我很多。

  在手术室实习期间,透过各位老师的帮忙指导及自己的实践,我熟练掌握了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手术室要求的无菌操作原则,熟记各项常用手术操作流程标准。透过自己的亲手实践,我学到了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实际手术配合经验。

  从术前对病人的访问开始,到手术当天的核对及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再到手术中做好各项手术准备工作,器械传递配合,以及手术结束前的各项清点工作,甚至于麻醉病人清醒前的陪护观察,以及手术器械的清理和保养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对我来说,每个部分都是一种考验和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透过在手术室这段时刻的实习,我个性感谢各位老师前辈的悉心指教,我会牢记她们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谨慎严谨的工作态度。并将不断鞭策自己,不断提醒自己,发奋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持续自己的优点,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医院医生实习工作总结

  在内科这两个多月中,在带教老师的悉心与耐心带教下,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不曾懂得的东西。在实习的日子中,我了解到收治病人的一般过程:如测量生命体征;询问病人病史、过敏史等,认真写好护理记录,同时观察病人的病容,配合老师的指导,了解抗生素对各种消化系统的基本应用。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同时坐到了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

  心内科以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多见,在老师的带教下,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护理及基本操;微笑迎接新病人并做好入院评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规范记录;正确采集血、尿标本;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认真执行静脉输液……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能勤于、善于观察患者病情,从而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这段日子,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接触到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专科知识和技能,重新拾起了很多操作技术,例如无菌原则,氧气的应用,以及抢救车的五定等。

  总之我觉得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离去,渴望在学习中成。这只是实习之初,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一定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下一实习科室,并牢记老师的教诲,不断地学习进步。同时,我要感谢本科室的患者,他们很配合的让我做治疗,俗话说,病人就是老师。希望下一站,一切顺利。

  埋头于书本知识,如果说一年前的还只是个懵懵懂懂的医学生。对临床应用却知之甚少,那么经过这一年的临床实习,真切得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这一年,具体而言。自己的主要收获如下:

  1、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学医已经四年了可是前面三年我学的纯粹就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着实令我迷惑。通过实习,科室的亲身经历,看到很多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进一步得到感性认识,再结合书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提高医学技能。

  临床科室。灵活掌握疾病在不同病患、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诊疗方案,明白了疾病的个体性、特异性、可变性差异,不再拘泥于书本上的理论大纲。

  3、增强动手能力。

  临床实习的一大特点就是有许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内科的骨穿、胸穿,儿科的腰穿,外科的清创缝合及换药等,都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争取以获得亲身体验。

  4、学会爱护患者。

  当我刚步入医学院的时候。看到那么多的病患痛苦的表情,以及病愈后的欢欣愉悦,相信你必会觉得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医院里,医生是病患可以完全信赖的人,一举一动都得到极大关注,所以,请不要吝惜你一颦一笑,甚至有时一句简单的问候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至于平时的保护患者隐私更是通过实习所学到的。

  5、学会尊重带教。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篇3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干预;元分析;效果量

meta-analysis:theeffectof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onHypertensioninRecenttenYears.maweina,HongLingmin,ZhuXia.theaccessorialHospitalofHangzhounormalUniversity,Hangzhou310018,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Verifyandevaluatetheeffectof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onhypertensioninrecenttenyears.methodsSearchingthepublishedrandomizedstudiesofthe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onhypertensioninourcountrybyelectronicandmanualretrieving.total24piecesofliteratureswereretrieved.theeffectsizeoftheseresearchpapersarecodedandcomputed.Resultsthetotaleffectsizeofpsychometricindexis0.790,theconfidenceintervalat95%is(0.754,0.826);thetotaleffectsizeofbloodpressureis0.666,theconfidenceintervalat95%is(0.631,0.700).Conclusiontheeffectof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onhypertensionisremarkable.

【Keywords】Hypertension;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meta-analysis;effectsize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也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高血压病患病人数已达6亿。由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早期多无症状,悄无声息,故高血压病被医学家形象地称为“无声杀手”。1998年9月29日~10月1日,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大会在日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新的高血压病治疗指南,明确了诊断高血压病的新标准。其定义是:在未使用抗高血压病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病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亦应诊断为高血压病。

近些年,人们逐渐认识到许多躯体疾病都有其心理根源,那些主要或完全地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主要呈现为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就被定义为“心身疾病”。心血管系统中的高血压疾病,尤其是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因此,在我国,心理干预逐渐被引入到治疗过程中,并日益受到重视。那么,心理干预的疗效到底如何?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整理挑选近十年我国高血压病心理干预疗效的研究资料,采用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高血压病的疗效进行效果量的计算,来考察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疗效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针对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人,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了心理干预方法的研究报告。

1.2方法每一个独立的研究由于样本量相对较小等原因,总有它的局限性。如果将相同领域与课题的研究综合起来考察,是一种资源的充分利用。综合的目的首先是找出所有研究结果中的一致性,消除研究过程中存在矛盾的地方,对整个研究进行概括与总结。元分析[1]的重要性在于,可以为某领域的研究积累必要的知识。此外,更值得重视的是,元分析的方法比一般的综述分析更科学、更精确地总结了相关研究结果,从而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结果做出更可靠、更客观的结论。

1.2.1文献搜索条件为了保证资料的查全率,我们在中国期刊网上的所有期刊中,以“高血压”为主题词,采用“篇名/关键词/摘要”的多次复合检索办法,共搜索到1222篇文章。

1.2.2文献筛选标准必须是关于心理干预、心理护理或心理与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每项研究中都随机分有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为心理干预与药物联合治疗组,控制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组;每组都有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数据,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求出效果量。根据上述标准,我们剔除了明显不符合要求的论文1164篇,初选结果为58篇。

1.2.3文献纳入标准要求每项研究报告结果变量值,以便为效果量的计算提供足够的数据信息;非重复发表文章。在通读初选的58篇研究报告后,我们根据纳入标准进行了鉴别取舍,又剔除了其中的34篇,故最后纳入本研究的有效文献是24篇[3-25]。

1.3数据处理元分析的研究方法[26]主要有3种,计数统计法――将原始研究的结果按其是否为正面意义、反面意义以及无意义分类,然后总结其分布的次数;显著水平综合法:将p值和相关统计值如t值、Z值、χ2值整合起来估计整体显著水平。效度综合法:将每项研究的效度平均标准差整合起来估计整体的效度。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效度综合法进行数据处理,以各研究的效度估计和总体效度指数为效果量的考察值。

2结果

2.1心理干预对心理指标的疗效见表1。

采用Hedges(1982)提出的总效果量G的无偏估计的方法,对该研究的总效果量进行估计,即总体效度指数g=∑vg/∑v=257.498/266.147=0.968;

计算95%的置信区间:g-Caσ

以上g值是一个标准分数的概念,按Cohen的标准,0.2左右表示效果量小;0.5左右表示效果量大,即高出近一个标准差。因此,与平常使用的效度概念有点不同。为保持与平常使用的效度概念的一致,我们根据公式adG=0.5+0.3*g,将g值换算成(0,1)取值的分数系统,则总效果量为G=0.5+0.3*0.552=0.790;95%的置信区间为(0.754,0.826)。

检验总体相关ρ不等于0的假设,公式为:t=g/σ,本研究中,t=0.968/0.061=15.869,超过置信水平0.05的临界值1.96,因此,总体效度为零的假设被拒绝,各研究组合的结果支持具有显著性效度的结论,即心理干预对焦虑等心理指标是有效的。

2.2心理干预对生理指标的疗效见表2。

根据对文献的整理分析,我们在下表中按先后次序分别列出纳入的每项研究中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实验数据。根据以往高血压疗效评判的标准,舒张压相对于收缩压更为重要,同时,为了计算的方便,本研究只选取舒张压变量作为元分析指标。

采用Hedges(1982)提出的总效果量G的无偏估计的方法,对该研究的总效果量进行估计,即总体效度指数g=∑vg/∑v=164.3/297.8=0.552;

计算95%的置信区间:g-Caσ

根据公式adG=0.5+0.3*g,将g值换算成(0,1)取值的分数系统,则总效果量为G=0.5+0.3*0.552=0.666;95%的置信区间为(0.631,0.7)。

检验总体相关ρ不等于0的假设,公式为:t=g/σ,本研究中,t=0.552/0.058=9.517,超过置信水平0.05的临界值1.96,因此,总体效度为零的假设被拒绝,各研究组合的结果支持具有显著性效度的结论,即心理干预对血压生理指标是有效的。

3讨论

自1996年来,以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有关心理干预对照研究的有效文献报道国内尚不丰富,只有24篇,这提示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近10年国内有关高血压心理干预的24篇文献进行元分析,揭示了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的心理、生理康复均有显著疗效,从而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

目前在临床上对高血压患者主要采取单纯的降压药物治疗,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相对于单纯药物治疗,有更显著疗效,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身康复是有积极作用的。心理干预不但没有毒副作用,而且可改善患者生理血压和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是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之必然,其成果不仅为心理学开拓了应用领域,而且也满足了高血压患者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为临床医学治疗新理念提供实证,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压力等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目前我国高血压人数已达1.3亿,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受到一定的威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病的病因和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临床医师重视,如何促进人类心身健康正日益受社会的关注,因此通过心理干预来促进高血压患者的心身康复并在社区推广应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

4参考文献

[1]RosenthalR.RubinDB.meta-analyticproceduresforcombiningstudieswithmultipleeffectsizes.psychologicalBulletin,1986,99:40-406

[2]JohnsonBt,mullenB,Salase.Comparisonofthreemajormeta-analyticapproaches.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1985,80(1):94-106

[3]丁宇栋.安氯地平合并心理干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3,13(4):341-342

[4]唐胜修,徐祖豪,唐萍.飞针刺法合并森田疗法改善高血压患者焦虑症状.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2974

[5]梁兴,刘英华.森田疗法结合药物治疗高血压.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3):235-236

[6]王明,等.生物反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应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648-649

[7]黄涌,邝健.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临床观察.广州医药,2006,37(3):70-72

[8]武可文.心理干预对住院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5):383

[9]李金德,马天平.心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4):306

[10]丁品,邴洁.心理治疗对64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康复的影响.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2):16-18

[11]路英智,张勤锋,田明萍.药物合并森田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2):127-128

[12]黄国志,卓大宏.音乐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心理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1);28-30

[13]李玉翠,马淑丽,郎雪飞.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的心身护理探讨.山西护理杂志,1998,12(4):153-154

[14]陈雪芹,刘茜,杨君.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理干预疗效观察.护理研究,2004,18(5):877

[15]余昌铀,胡小梅,王赛.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理干预对照分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6):367-369

[16]邓凤芹,侯凤莲.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社区医学杂志,2004,2(3):6-7

[17]郑华彬,刘正湘.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与免疫功能的影响.高血压杂志,2003,11(4);349-351

[18]林真珍,左小萍,曾昭华.心理干预合并曲唑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的疗效观察.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3,9(6):494-495

[19]龚广厚,王曙光,姜可.心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山东精神医学,2005,18(4):263-264

[20]董,王梅,宗子浮.心理疗法和音乐疗法对高血压病人的影响.黑龙江医学,2001,25(7):533

[21]许志亮,等.心理治疗对高血压病的疗效影响.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1):90-92

[22]邹新花,赵瑞英.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心理干预探讨.护理学杂志,2003,18(5):382-383

[23]赵杏莉.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2,24(4):86-87

[24]李娟,陈荷兰.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社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当代护士,2005,(11):78-79

[25]张志锐,等.原发性高血压综合心理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3):170-173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篇4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消化学科现状学科发展

1福建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学科发展历程

1.1萌芽起步阶段

从《黄帝内经》、《脾胃论》至明清,历代著名医家对消化系统疾病有着系统全面的理论阐述,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清末至民国时期,福建省名中医力钧和吴瑞甫都曾主张中西医取长补短,兼求并进,这是我省最初出现的中西医结合思想。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在20世纪对人类医学发展的一大创举和贡献,我国提倡中西医结合已有半个多世纪,我省中西医结合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一些医疗机构在临床上开始用简单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如中西药并用、西医检查方法在中医领域的应用等,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初步形式,1958年,福安专区医院老中医许少与西医殷慕道合作研究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症取得满意疗效,并获卫生部颁发的银质奖章。

1.2创业发展阶段

从1958年起,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福建省对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由简单的临床总结、经验积累,逐步发展到科学分析、系统研究和重点深入的新阶段。1963年,省卫生厅召开首届西学中班人员座谈会,陈绍宗运用行气荡积治法治疗手术后粘连性麻痹性肠梗阻,疗效较好。福州市第一医院肿瘤科1964年起对恶性肿瘤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运用“理胃化结汤”结合手术与化疗治疗胃癌比同期国内外报导的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明显提高。70年代起在综合医院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西医结合研究。1971年,省人民医院住院部建立中西医结合病区,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病出血疗效显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72年起莆田县医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感染和胆石症,疗效突出。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疡、急性胰腺炎、慢性胃炎等,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73年~1977年,省人民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中药为主收治溃疡病出血505例,全部痊愈出院。该院赵竟成等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系结石,以大柴胡汤加减为主治疗胆石症,排石疗效较好。泉州市人民医院应用赛霉胺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效率达94%。省立医院于1973年至1980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62例,结果痊愈61例。1974年~1977年省人民医院以清胰汤为主方治疗急性胰腺炎,以利胆安蛔汤为主治疗胆道蛔虫,取得较好疗效。70年代,厦门市中医院康良石以中药与民间青草药组成“乙型肝炎合剂”系列制剂,治疗乙型肝炎取得良好疗效。漳州市医院于1975年~1987年,应用泻下祛瘀法与调和气血法为主,中西医结治疗肝性血卟啉病35例,疗效较好。

1978年以后,我省医学科研机构以中医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为指导,与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紧密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科学性强、方法严密的临床观察实践和基础理论探索,使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1978年~1984年,福州肝癌协作组把美洲大蠊与澳洲大蠊的成虫提取物用于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取得较好疗效,大多数病人肝区疼痛消失或显著减轻,食欲增加,治后生存期延长。此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福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于1979年应用止泻冲剂治疗急性胃肠炎312例,用大通筋注射液治疗腹痛100例,有效率较高。80年代初,福建省中医研究所杨春波等进行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现代病理基础研究,在进行辨证论治取得一定疗效的基础上采用胃镜、胃液分析、植物神经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测,从不同方面探讨了慢性胃炎的中医“证”的现代病理基础,表明中医的“证”有一定的病理生理学和病理组织学基础。1980年起,省立医院等单位研究发现肝瘿线可作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客观体征之一。福州市医科所等单位研制应用消益肝片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1982年,中国中西医结

*第一执笔人:柯晓,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合研究会福建分会成立。福州市传染病医院建立了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所,1983年~1987年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肝炎的研究,存活率从原来的20%~40%提高到59%,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福建是胃癌高发区。1985年,福州红十字医院肿瘤科潘明继等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或单纯中医治疗。1987年,省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肝病学组在福州成立,并举行学术交流会,交流对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治、病毒性肝炎活血化瘀法等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研究的经验。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学科事业的发展。

2福建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学科发展现状

近十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方法,多学科参与,从多方面、不同层次展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1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理论研究进展

2.1.1证的研究进展

证的现代科学研究是中医理论研究的难点和突破口。而脾本质的研究为近3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国内脾本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脾虚证。1992年起,杨春波、柯晓等率先在国内对“脾胃湿热证”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现代科学研究,弥补了对脾胃实证研究的不足,该研究获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和2007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了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症候学调查和辨证标准的现代研究。经临床调查,400例脾胃湿热证患者表现的症状主要是胃脘闷胀(91.8%)、食欲不振(91.0%)、小便异常(78.8%)、大便异常(71.8%)、口苦粘(65.5%)等,舌质多淡红、舌形多正常、苔全黄腻,脉象以滑、弦为主。涉及中医7个系统43种疾病,分属西医的消化、呼吸、泌尿等11个系统72种急慢性疾病,提示与炎症性疾病关系最密切。

(2)对脾胃湿热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以揭示其现代病理学内涵。初步发现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脾胃湿热证呈胃肠粘膜炎症活动性的多,且程度较重。胃粘膜防御能力降低:胃窦黏膜内表皮生长因子和三叶因子表达阳性率显低;炎变的胃粘膜细胞增殖明显、生长因子(tGF-α)表达显高,结肠粘膜抑制因子(p16)表达低;胃炎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膜能量(na+,K+-atpase活性)代谢代偿性亢进;胃酸分泌功能增强;胃Hp感染率高,产毒菌占优势;菌群失调:需氧的肠杆菌、肠球菌和双歧杆菌/肠杆菌比例均增高,厌氧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低;黄腻苔菌群密度、菌群多样性高,细菌比例革兰氏阴性杆菌升高,革兰氏阳性杆菌及球菌下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为主;免疫功能紊乱:胃粘膜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体液免疫的igG、iga、igm和树突状细胞均增强;外周血体液免疫的igG及补体C3、C4及B因子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胃炎血液流变学呈粘、稠、凝状态;缩血管物质(et-血浆内皮素)显高,扩血管物质(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显低。

(3)对“脾胃湿热”证黄腻苔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填补了国内空白。通过研究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泄泻的黄腻苔的脱落细胞,发现其S期细胞高,相关因子CDK4、CDK6阳性细胞显高,细胞内微核细胞、p53反应强度和出现频率亦高。认为S期细胞高及其相关因子反应增强,可促使细胞周期从G1期提早进入S期、抑制细胞从S期进入G2期和m期。表明黄腻苔的形成与其脱落的细胞周期异常有关。

(4)清化饮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疗效显著,退苔效果好。

(5)谢振家等采用“复合因子+Hp”基本成功复制了大鼠脾胃湿热证的动物模型。经用临床治疗脾胃湿热证的清化饮水剂作防治实验,结果表明该药具有明显的抗Hp感染和减轻胃粘膜炎变的防治作用。

(6)共发表学术论文14篇,交流8次。中文文献有14篇被他人引用128次。

2.1.2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慢性胃炎在胃病发病率居第一位,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SG)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后者可出现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具有一定癌变倾向。现代医学对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的逆转非常困难。我会杨春波等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①清热解毒、活血凉血药抑制Hp、促进胃粘膜急性炎症消退或恢复;②健脾益气、理气化瘀解毒促使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的逆转;③健脾益气、酸甘化阴或甘寒养阴促进胃酸分泌和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针对CaG气虚湿热和阴虚燥热两个主要证型,分别用自创的健脾益肾、行气活血、祛湿清热的胃炎1号和养胃滋肾、舒气活血、清热育阴的胃炎2号治疗93例,总有效率69.2%,病理有效率73.1%。随访1~4年,远期有效率63.2%。还作了胃炎1号、2号合剂的药效和毒理实验,证实了其疗效和作用,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在此基础上又研制了“清化饮”对慢性胃炎之脾胃湿热证进行治疗取得很好效果。厦门市中医院涂福音、吴耀南等用“胃圣”袋泡剂治疗CG78例(CSG46例,CaG32例),总有效率96.12%,其中以“虚实挟杂证”疗效最好。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吴和木用“除萎平异颗粒”治疗CaG344例,总有效率80.48%。

2.1.3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研究进展

目前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存在着愈合质量不高、远期疗效不理想等问题。柯晓等对闽中、闽南地区33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患者证的调查,显示:热证(湿热46.84%,郁热11.36%)最多,其次虚寒证(21.52%)、气滞证(13.92%),无阴虚证;Hp阳性患者中:呈湿热证>虚寒证>气滞证>郁热证>瘀血证比率。我会消化专业工作者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行之有效的方案:①川连、丹参、乌梅等单味中药和复方制剂对Hp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②发现部分中药有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和胃泌素等药理作用;③活血化瘀的中药能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④健脾益气的中药有保护胃粘膜的功能。柯晓等用胃舒康胶囊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例,愈合率64.2%。林禾禧主任研制的“健胃愈疡颗粒”具有清热化湿、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明显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我省研制的“荆花胃康胶囊”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寒热错杂证358例,愈合率81.8%,优于雷尼替丁组。

2.1.4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①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它可以引起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②Hp感染也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根除Hp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治疗措施;③Hp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有一定关系。④Hp也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致癌因子;⑤Hp与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Hp感染患者初起时热证多于寒证,实证多于虚证,证型演变规律为:脾胃湿热证脾胃虚热肝郁脾虚脾胃虚寒。我会杨春波、柯晓、唐福康主任医师研制的“清化灭幽”胶囊治疗Hp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根除率约30%,较西药不良反应轻微。今后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2.1.5功能性胃肠病研究进展

功能性胃肠病是指一组有消化道系统症状,而应用生化、影像学和内镜等检查并未发现有器质性变化的疾病。这类疾病常有动力和感觉异常,其发病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常见有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食管反流病(GeRD)、肠易激综合征(iBS)等。目前这类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尚无诊断的生物学标准,治疗也是经验性或对症治疗。近年来,我会学者对此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GeRD西医治疗主要是抑酸,促动力抗反流和保护食道、胃粘膜。中医辨证包括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寒热错杂、痰气交阻等,我会柯晓等临床运用加味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旋复代赭汤、温胆汤等,与促动力药或抑酸剂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

FD的主要证型有气滞型、虚寒型、热郁型、阴虚型、瘀血型。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型、胃运动障碍型、吞气症型均以中医气滞型多见,而溃疡型和特发型以中医虚寒型多见。我会林振文等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肝郁气滞型FD的疗效优于单用柴胡疏肝散及法莫替丁、多潘立酮组。张闽光等将FD分为中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气虚、寒热错杂4型,随机分为2组,采用柴枳香砂六君散为主治疗,与西药对照,观察68例,结果中药组治疗有效率为92.1%,西药组为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伊春锦将l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用香乌消痞汤合西利治疗,与单用西利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29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郭森仁用中药“理气化瘀法”组方的“胃动饮”治疗FD疗效确切、安全。陈寿菲等分气滞型、虚寒型、阴虚型、热郁型、瘀血型论治,分别用四逆散、六君子汤、金铃子散合沙参麦门冬汤、养胃汤、左归饮等加减,临床疗效达94.08%。此外,陈朝元等用复方陈香胃片、刘文奇等以加味半夏泻心汤、黄恒青等以四磨汤、陈亚平等用小柴胡汤加减等,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iBS西医治疗主要为解痉、止泻、通便、促动力等,还有多种内脏止痛剂可选用,但价格昂贵,疗效欠理想。本病主要病机为肝脾不调,气机升降失调,大肠传导失职。中药治疗腹痛以气滞为重者多用柴胡疏肝散,痛泻要方,芍药甘草汤加减,便秘常用麻子仁丸,六磨汤加减。我会的郑立升和陈朝元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的现代病理学进行了初步探讨;黄可成、陈寿菲采用疏肝健脾的方法治疗iBS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泉州市一医院郑柏菁认为脾虚湿胜是腹泻型iBS发病主要因素,用七味白术散加减以健脾化湿,总有效率达91.9%。

2.1.6炎症性肠病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研究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研究比较深入的是UC。UC是易感基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之间复杂的交互反应导致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激活,炎性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产生造成结肠粘膜损伤。西药治疗首选氨基水杨酸,重症用皮质激素或配合免疫抑制剂,但临床治疗复发率甚高。我会杨春波、柯晓等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系湿热蕴结肠腑,日久损伤肠络,治疗以清化湿热为主,观察63例患者,治疗组予清化肠饮口服同时予灌肠一号方灌肠治疗;对照组予巴柳氮口服+灌肠,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33.33%,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完全缓解率:20%,总有效率为83.33%。陈云斌自拟健脾清肠饮联合西药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9例,对照组单用西药,3个月后评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有效率为91.7%,无显著差异;观察6个月后定为远期疗效,治疗组为93.9%,对照组为77.8%,2组差异显著。此外,唐江山以健脾调和汤健脾益气、调和肠胃;洪伟华以健脾疏肝清肠汤健脾理气、疏肝清肠;姚自力以肠风合剂温中涩肠、清热燥湿等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在90.0%~96.05%之间。武一曼教授等正在进行UC大肠湿热证动物造模的研究。吴耀南等研制的肠露灌肠剂(补骨脂、黄芪、丹参、鬼针草等)经动物实验,对小鼠UC有明显疗效。

2.1.7脂肪肝研究进展

脂肪肝多由于饮食不当,过量饮酒,或肥胖症、糖尿病等所致。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久之有发展为肝硬化之虞。中医认为脂肪肝相当于“肥气”、“痞满”、“胁痛”、“痰癖”等范畴。大多因肝脾失调、气血失畅、痰湿交结、痰阻血络,或嗜食肥甘厚腻之品,或长期嗜酒,酿生痰湿、肝郁血瘀为患。治疗以化湿清热,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补肾益精等为主。邵武中医院姜国峰等以消脂益肝茶配合复方丹参片,疏肝健脾、理气化瘀;省第二人民医院吴宽裕以平肝脂汤(柴胡、半夏、郁金、泽泻、丹参、香附、决明子、黄精等)疏肝理气、健脾消食、降酶祛脂;惠安县医院潘志坚等用柴胡疏肝散治疗酒精性脂肪肝60例,临床治愈32例,显例8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6.7%;平潭中医院杨际芳等认为脂肪肝以肝肾虚为本、痰湿为标,用肾气丸化裁治疗62例,总有效率为85.5%。南平第一医院邱磷安等以清肝散活血止血、清泄湿热、消肿止痛;厦门第一医院赖畅钦自拟化痰祛瘀方疏肝理气祛瘀、健脾祛湿化痰;福州中医院林振文等自拟消脂益肝汤清热利湿、柔肝活血;省立医院陆霞等以活血化瘀基本方活血化瘀、祛痰化浊;厦门市中医院蔡虹用清热利湿、健脾化痰方等治疗脂肪肝,均取得较好效果。

2.2研究成果获奖情况

目前已获全国、省科技奖计5项。分别是:

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三等奖(2006):《脾胃湿热证的现代科学研究》,杨春波,柯晓,葛振华等;

⑵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2001):《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杨春波,潘秀珍,徐顺猷等;《治疗消化性溃疡新药――荆花胃康的研究》,张勇川、苏少宁、林炳辉等。

⑶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现代病理基础探讨》(1987),杨春波,潘秀珍,徐顺猷等;《脾胃湿热证的现代科学研究》(2007),杨春波,柯晓,葛振华等。

2.3消化新药的研究和开发

我省开发的消化新药有荆花胃康、肠得安胶囊等。另外许多有效的复方还被制成了院内制剂,如清化饮、胃圣袋茶、除萎平异颗粒、藿砂合剂等在临床广泛使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4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1995年,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分会成立,这是我省开展中西医结合消化学术活动的中心,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消化科技人才的场所。分会成立的宗旨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分会以中西医结合人员为主体,同时欢迎中医药、西医药及其他学科人员参加。分会委员至今已换三届,现有委员47人,其中含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6人,常务委员18人。其中60%以上为高级职称。他们是我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学科的骨干力量,其中1人被选入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计划――百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对象之一,3人先后被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2人为常委)。其中脾胃学组为组长单位,举办了5期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术进展学习班,260人次参加;有621人次参加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术活动,形成了一支较完整的科技队伍。

2.5学术交流和知识普及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分会先后召开了8次学术交流会(每2年1次),分别对“脾胃理论在临床各科的应用”、“脾胃湿热”、“脾为生痰之源”、“脾主生肌”、“脾为生化之源”、“脾为气血之乡”、“脾主运化”等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行探讨、交流,计596篇论文,621人次出席。并成功承办过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术会议和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每年均组织我会专家投稿参加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术会议,已13次(每年1次)。在福建电视台、教育台、泉州电视台和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福建老年报、福建卫生报等作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科普宣传100多次。

3福建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学科发展趋势和挑战、机遇

3.1发展趋势

中西医结合消化学科作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族中一个重要学科,其学科建设成为一项重要研究任务。中西医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与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互有短长,互补性很强。如果取长有术,补短有方,就会促进理论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共同提高。总体来说,中西医在手段与药物上的兼容比较容易,兼容的难点在于理论与思维方法。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是结合并创新,但创新需要一个探索及积累过程,不可能一旦结合立即创新。在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面,我会工作者做了很多工作,如辨病与辨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等。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或缓解某些病因不明的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为一些重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出了新思路。

中西医结合在防治消化系统疾病中具有一定优势,运用得当可取得良好疗效,也有利于促进中西互补或结合创新。中医脾胃理论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但有待用现代科学方法进一步加以应用与研究、完善及发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医疗实践相结合,都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在今后的中西医结合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脾胃理论的探索与论证,以促进中西医在理论上的结合。证、四诊与治则、经络、针灸等都是传统医学中的独特理论或诊治方法,应用这些方法诊治疾病,研究其产生或作用机制,无疑将有利于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脾胃理论与学说,也有助于形成新的诊治方法。在中药与方剂的研究中,我会消化学科亦将着力于新型中药方剂或复方制剂的研制,以期在药理及治疗上有更多的突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多态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科学体系。

3.2面临的挑战

中西医结合消化学科的研究,追求的是在结合中创新和超越单独的中西医,绝不是重复中西医或中、西医知识的简单“拼盘”。而如何不断在结合中创新将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中西医结合消化学科必须具有把中医脾胃理论知识及脾胃病防治知识,与现代医学消化学科理论知识和消化系统疾病防治知识,互相联系地综合运用于临床,其形成的中西医结合理论、方法,要勇于接受临床实践的挑战和检验,不断地通过临床实践肯定正确的、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否定和错误的、无效的理论和方法,补充新的理论认识和科学技术方法。要能依据中西医结合消化学科研究实践和经验,不断提出中西医结合研究新问题,特别是有关学术、理论重大问题及临床关键技术和方法等问题。在基础研究中应该正确处理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西医化,不能只是用简单的还原论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必须与整体研究相结合,进行综合的研究。

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我们的研究不仅建立在患者个体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强调个体差异,建立起立足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上的新型整体医学,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扎实的现代科学基础,更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中医理论的造诣。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中医理论和努力提高中医素养。同时我们必须弄清楚中西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各自的优势病种是哪些;对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中西医治疗各有哪些特色;在疾病的同一阶段,中西医对不同的病理环节分别有哪些作用;中西药物同时应用相互之间有没有影响等。通过对重大问题或关键技术方法的研究解决,面对学科未来发展的挑战。

3.3重大机遇

中医是我国科技领域中走在国际领先地位的少数领域之一,是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领域之一,是中华民族能够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域之一。因而我国对中西医结合发挥原始创新寄予厚望,中医现代化的发展也是国家文化创新发展的体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老龄化社会逐步到来,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变化;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向生物―社会―心理―生态环境模式转化;新的医学模式改变了对疾病、健康、医学任务的认识,医生的职责将不仅局限于治疗疾病,其重点会转为预防疾病,开展保健服务,增进健康,从以救治病人为中心转变为以保障健康为中心,从技术服务转变为社会服务,从医疗服务转变为预防保健服务。从而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中国传统医学以整体观念为基本特征,重视天人相应,强调内因,通过用药调整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由机体自行抗击疾病。中医是辨证论治的,重视个体化治疗,重视人的情志,既可治疗,又可预防,更具有以人为本的特点。中医学从综合角度考察疾病,重视人体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功能活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贯穿于认识和治疗疾病全过程。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把人的疾病置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三维结构中考察。因而,中医的人文精神和理念与新医学模式是比较吻合的。当今世界,回归自然、重视植物药和自然疗法已成为发展趋势,中西医结合医学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现代科学技术如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为实现中医现代化和在深层次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提供了先进的科研手段。医学模式的转变也同时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研究空间;健康产业将是未来的核心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消费观念、健康观念、医疗保健观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的保健和治疗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大,应充分发挥中医脾胃理论在疾病的预防、康复、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中西医结合会显示出巨大的产业前景。

4我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学科发展的战略应对

4.1创新理论

中西医结合消化学科既要综合研究中、西医对人体消化系统的科学认识,又要综合运用中、西医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于临床实践或实验研究中,不断深化与创新对人体消化系统的科学认识。要对中医学有关“脾胃”及其传统概念、理论、范畴等进行全面系统整理。通过中西医比较研究,科学、系统地比较中西医关于人体消化生理、病理、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以及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防治方法等异同,掌握其内在联系,探索其中西医结合之规律,互补结合或综合创新,把中西医关于人体消化生理、病理、病因、疾病诊断与防治等相同或不同的科学认识有机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中西医结合系统知识和科学认识。在寻求消化生理、病理、病因、疾病诊断与防治等中西医结合规律中,通过对中西医科学认识的互相结合统一,形成相应的观念、概念、理论知识,通过对中西医学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观,以及具体的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的结合研究,形成对人体消化系统的中西医结合认识论与方法论,构建中西医结合消化学科新的理论框架和体系。

4.2突出研究重点

4.2.1在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进一步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通过近50年的研究,我省在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脂肪肝、慢性肝炎等疾病预防和治疗上发挥了中西医结合优势,建议今后更进一步加强上述疾病的研究,并在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进一步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目前研究重点是加强对胃肠道的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等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研究。虽然目前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疗效,但其确切效果仍需进一步扩大验证,其重点应放在癌前病变的防治上。消化性溃疡病的近期愈合率较高,但溃疡愈合质量欠佳,远期复发率仍很高,因此如何提高和巩固疗效,防止溃疡复发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研究方向。对Hp相关疾病的治疗,应提高中药或中西医结合对Hp的根除率,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4.2.2加强对胃肠动力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病的防治

功能性胃肠病具有消化系统症状,应用生化、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等未发现胃肠有器质性病变或结果难以解释其临床症状;而胃肠动力疾病具有明确的形态学或病理学证据,如神经、平滑肌的变性及退化等,其病因有消化系统本身的疾病或消化道以外的疾病累及消化系统所致。以上两大类疾病临床治疗非常棘手,尤其是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不仅发病率很高,症状繁多反复迁延,而且一般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满意。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通过发挥辨证论治的长处,也就是结合患者的社会、心理、体质、生物和环境的诸多影响因素,加强针对性、个体化和整体性治疗,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这正反映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和特色,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争取在提高临床疗效和理论创新上都有所突破。

4.3重视人才培养

学科的发展,人才起着决定作用。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培养具备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医术精湛、综合能力强、身心健康,具有坚实的中西医基础,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人才。二是学科团队的建设。鉴于我省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卫生厅选拔一些医学院校毕业的优秀学生或西医院优秀的低年资临床医生学习中医,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接班人;建议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增加中西医结合科研基金的投入。并建议人事主管部门和科研主管部门加快人事体制改革和科研体制改革的进程,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4积极开展科研协作,提高学术交流水平,促进成果转化

现代医学的发展是多学科合作共同发展的结果,强调生物学杂交的优势,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广泛的科研协作,提高学术交流水平,促进成果转化。

4.5加强科普知识宣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从过去注重有病治病的观念逐渐转向了无病防病的共识和基本生活方式,体会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学战略正在深入发展,因此加强科普知识宣传是“治未病”理论参与疾病防控的重要发展思路。

课题组成员:

1、柯晓,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脾胃学组组长。

2、吴和木,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福州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

3、王大任,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顾问,第三届福建省脾胃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中医学院教授。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篇5

[关键词]医疗机构;病养老人;精神护理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高龄和患病老人由于家人无暇照顾,不得不住进养老院,虽然物质生活问题得到解决,但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和满足。为解决病养老人的医疗问题,我院于2008年成立了集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于一体的病养科,主要收治各类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虽然经过我们的综合治疗,老人的病情能得到控制,但疾病复发率很高,且老人由于长期受疾病折磨,家人难以在身边照顾,普遍出现焦虑、烦躁、不配合治疗等情况,部分老人出现明显的忧郁症状。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招募青年志愿者进行培训,然后一对一对病养老人实行心理干预和精神护理,同时配合综合治疗,结果发现实行一对一精神干预对缓解病养老人的心理症状,促进病情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现总结精神护理取得的经验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38例进入病养结合科的老年患者,男性23例,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58岁;女性15例,年龄最小的62岁,最大的87岁。其中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30例,占总病例的78.94%;患有糖尿病的8例,占总病例的21.05%;听力障碍5例,占总病例的13.15%;出现精神抑郁症状的有5例,占总人数的13.15%。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15例,占总病例的39.47%,完全不能生活自理的23例,占总病例的60.52%;经过培训的青年志愿者给予3个月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精神护理干预,分析观察精神护理效果。

1.2方法对38例患者除一般性综合治疗外,对老年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在交谈中主要注意耐心、用心交流,话题选择适合病养老人的需要。主要方法为倾听、疏导和精神抚慰。通过精神护理前后对老年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热情、精神状态、与人接触能力、对自己病情恐惧感以及疾病复发次数等项目由一名主治医师进行打分,每项最高20分,共计100分。对比精神护理前后的效果。

1.3统计学方法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精神护理前后的变化明显情况,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针对性一对一精神护理干预后,有30名老年的精神面貌有明显的提高,占总人数78.94%,有效果的6例,无效的2例。病情复发次数较实行精神护理前明显减少的24例,占总人数的63.15%。通过医生打分,在进行精神护理前,平均分数35.89分,在通过精神护理后平均分数为78.12分,增长明显。5例有精神抑郁症状的老年人,明显缓解的有3人,60%,有所缓解的1人,20%,1人没有效果,20%。通过统计学比较在精神护理后分数较精神护理前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病养老人由于长期患病,亲人又不能在身边照顾,普遍感到焦虑、烦躁,部分产生抑郁症状。上述病态心理和精神状态使他们的免疫能力进一步下降,各种疾病反复发作,疾病的发作又加重了他们的精神症状,形成恶性循环。通过青年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与病养老年的交谈、沟通,充分了解病养老年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需要,在取得老人的信任后,循序渐进地有针对性地采取精神干预措施,使病养老人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等症状得到缓解,精神状态的改善使机体免疫力增强,慢性病的发作次数减少。具体实践中,要求志愿者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注意仪表端庄,不穿奇装异服,以免造成老年人的反感;态度亲切友好,情绪饱满,给病养老人带来愉快的交谈感觉;在交谈时学会用心倾听,讲究语言艺术,真诚的注视对方的眼睛,给对方亲切感以及信任感。也要重视动作的重要作用,比如在患者出现病痛时,要善用肢体语言交流,分散病人对病痛的注意力,体现亲情的关怀。

综上所述,针对医疗机构中病养老人的精神护理对老年人的病情康复有十分积极地作用,在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失能老人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病养老人需要在有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相结合的病养机构度过余生,探索和推广通过精神护理缓解其心理和精神症状,不仅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更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余先会.浅谈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J].临床护理,2011,24(5):226-226.

[2]王桂杰.老年性脑血管病的精神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7):139-140.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2409(2009)06-1115-03

临床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医疗实践的重要过程[1],通过临床实习,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各种临床技能,使他们建立良好的临床工作基础,初步完成由医学生向临床医师的转变,为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必须具备以下素质:渊博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正确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不同于临床经验,临床经验需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培养,其中大多数需要反复更新,吸取教训,而正确的临床思维是医生从逻辑思维的基础,运用已经有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整、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认知过程。临床思维的实质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形式逻辑思维的辩证逻辑思维和具体应用[2]。具体地说必须在医学生进入临床时就开始正确培养,拥有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是一个合格临床工作者的首要目标。

1临床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1系统思维的培养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与患者个体和社会环境有极大关联,系统思维是临床思维的核心。

在医学生的实习阶段,医学生结束了课堂学习生活,进入临床,此时已具备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对某一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有所认识,并对某一种辅助检查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分析也有所了解然,而在临床中,他所面临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个的疾病,而是一个个患者,一个有着不同主述、不同体征的患者,这需要培养实习生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系统思维,联系各科的知识对疾病做出正确的分析,使学生走出专科知识的局限思维。如患者出现消瘦,实习生往往是现在在哪个科实习就注意是哪个科的疾病,在内分泌科实习生往往只注意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因素,而忽略消化道疾病、肿瘤等其他可能因素,查房时教师可以启发实习生思考引起消瘦的各种可能病因,结合临床资料把各种病因逐一排查,指出消瘦共性与个性的特点,做到明确诊断,不至于漏掉引起消瘦的消化道疾病、肿瘤等其他原因。同时要指导实习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从而增强他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诸如此类,这就要求实习生要有系统思维能力和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医师的思维范围要宽,在排除专科疾病的同时,从全身系统考虑,避免误诊漏诊。

1.2注重临床技能的强化训练

完整、详细的病史资料是进行病历分析的基础,所采集的数据和资料要尽量确保真实客观,因此,医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询问病史要全面。有时一点小线索都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如糖尿病患者饮食情况不佳会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时一些病史采集不完善会导致严重后果,例如忽视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而应用其过敏的药物,会使患者面临生命的危险。在很多情况下,要获得正确和完整的资料并不容易,有时受文化程度和语言表达障碍的影响,患者的焦虑和不安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不能很清晰地描述其症状,甚至杂乱无章,所以学会与患者交流,在此过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剔出虚假信息对实习生来讲是首先要掌握的技能。教师的言传身教固然很重要,但在学习过程中实习生是主角,把握学习的主动性,除勤问、勤看、勤思考外,更重要的是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提高。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通过引导、启发、提示、纠正等方式来帮助实习生尽快掌握正确的采集病史的方法。第二体格检查要仔细。望触叩诊等基本技能方法要掌握,在体格检查中要注意与患者交流使其放松,检查触诊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小孩容易紧张而且痛觉敏感,老人和农民痛觉敏感性差些,因此在检查压痛时,要注意鉴别。对于刚接触临床的实习生来讲,体格检查的手法以及技巧不够娴熟,甚至不过关,碰到了检查难度较大的患者,实习生感到无从下手。带教老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示范正确的体格检查方法,而且加强床边示教,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对临床症状及异常体征多向实习生提问,启发思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还强调了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体格检查的重要性,提醒他们,任何一个小的毫不起眼的发现,却有可能是明确诊断、缩短诊断时间的关键。通过一些病例,让实习生认识到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实习生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实践的机会,认真记录每一位患者体格检查的结果,实习生之间互相交流,并请带教老师针对性的给予点评,力争使实习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在注意全身各系统体检的同时,较为全面地掌握专科查体的技巧,对体格检查过程中的阳性体征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总之,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应当让实习生反复练习采集病史和查体,再由教师示范讲解,指出不足,让实习生进一步树立系统的诊断思路和临床思维程序,逐步做到手法正确、技术熟练、项目完整。第三选择合理的辅助检查。实习生针对疾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如化验检查、B超、Ct、mRi等。如甲状腺肿大的患者,给予甲状腺功能检查,了解甲状腺功能情况,B超检查了解甲状腺肿大情况,是否有结节、囊肿及血流情况等,必要时做病理检查,了解细胞学性质,提供鉴别单纯性甲状腺肿、慢性甲状腺炎症、甲状腺肿瘤等疾病的依据。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仔细的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对患者的信息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抓住问题实质,寻找相关理论来解释,而最终获得正确的诊断。第四病历书写训练。准确、完整的住院病历和病程记录可以梳理实习生的临床思维,使实习生充分认识疾病的转归和治疗方案对病程的影响,掌握疾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因此,带教教师应当让实习生学会观察和记录,避免记流水账,尽量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条理、既顾及全面,又突出重点,既精炼又不遗漏重要内容。第五临床普通操作技能训练。带教教师应当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实习生练习骨髓、腰椎、腔、腹腔穿刺和心肺复苏、换药、拆线等临床操作。可以先让实习生观看操作过程,使其清楚该项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等,再让实习医生在教师带领下亲自操作。有的操作临床上暂无机会,可以用录像、教学模型等方式给实习生形象的认识。实习生刚接触临床工作,对操作的积极性较高,常常只关心能否在患者身上得到操作机会,而忽视了该项操作对患者的意义以及该患者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具体患者讲解操作拟解决的问题和操作难点,树立诊疗的整体观念,让实习生不仅动手,更要动脑。

1.3应用典型病例

利用临床典型病例对实习生进行分析讲解,组织实习生参加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甚至参加医疗差错及事故分析,跟带教老师参加院内、科间会诊,出专科门诊,使实习生从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在科室典型病例、疑难病例讨论中,首先让实习生充分表现自己,最后由带教老师作出启发式的点评和小结,这些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反复锻炼口头表达的良好机会,进一步加强思维条理性、逻辑性训练,有助于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1.4教学查房

病房是培养医生最好的课堂,教学查房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利用教学查房,指导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提高对疾病的观察分析处理能力。为提高教学查房效果,每次查房前都提前通知学生查房的内容,要求学生熟悉病情,查找疑难问题,并参阅有关资料,在查房过程中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病情和相关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最后由教师作出概括性的总结。这样训练有助于督促学生复习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使学生养成带着问题查阅教材及参考书的习惯。

1.5举办临床知识讲座

结合病房中的病例,定期地为实习生举行临床知识讲座,提高他们对疾病系统地、横向、纵向的分析能力。

总之,正确的临床思维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来源于临床的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实习生需要在不同时间和环境反复练习同一解决临床问题的常规途径,可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和逻辑性[3],使他们逐步学会辩证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吸取教训,不断地纠正错误的医疗思维,促进正确临床思维的发展和形成。好的医师都是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重要的是失误以后能不能再认真思考,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师应该针对实习生作出的错误诊断和治疗方案,与同学一起分析、总结,找出偏差的环节,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同时鼓励同学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实习生在学习中动手、动脑,积累出正、反两方面经验,从而全面提高实习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适应于新医学模式的改变,注重人文素质培养

临床已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作为一名临床医师,除学习医学专业外,还要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医学社会学、医学美容学等,学会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拓宽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思路。带教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医疗服务的整体感,即从局部到全身,从医病到医人,从个人到群体,从生物学扩展到社会医学,不但要了解疾病,还需要了解患者,了解患者的社会关系,把患者和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和同情患者,促进疾病的全面恢复。例如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生活方式改变、经济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患者存在心理异常,一种表现为满不在乎,照常不控制饮食、吃喝,生活无规律;一种自暴自弃,拒绝治疗,精神抑郁、焦虑、人格异常等。实习生就需要对这类患者的病情有理智的认识和理解,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疏通,增强他们对疾病治疗和生活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

总之,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形成的。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生在实习中,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善于总结,为将来临床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浣,杨宗于.重视对实习医师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J].医学教育,1999,4:13-14.

[2]刘开云,邹全明.医学教育中师资培训班的几点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4,31:13-14.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篇7

关于口腔医生工作总结范文最新  一年来,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科及口腔科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忠实履行住院总工作职责,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及综合素质的同时,踏踏实实工作,在临床、教学及科研等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继续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保障医疗及病人安全

  病人安全及医疗安全是医院生存的生命线,也是患者和医生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何保证病人安全是每个医务工作者也是每一个医院管理者共同关心的话题。对患者安全管理,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安全也是实行住院总制度的预期目标。保障病人安全归根结底要靠制度建设。我院口腔医学院刚刚成立,许多制度需要完善。在本人担任总住院医师期间,协助科室领导先后制定了各种制度,如:

  1、恢复晚查房及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制度;

  2、坚持月阶段及周阶段总结汇报制度;

  3、实行主任每周主题查房制度;

  4、制定口腔肿瘤病人的随访及登记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各级医生的职责,使大家有章可循,工作规范了,许多医疗隐患杜绝了,更好地保障了医疗安全,全年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未发生过医疗事故及差错事故。

  二、积极参与口腔医学院(系)的各项建设及宣传工作

  情系口腔,积极参与我院口腔医疗事业的各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诸如:建立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硕士点评比、博士点申请、承担广州市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等。在硕士点评比中,连夜加班加点撰写文章、协助整理资料、联系评委等具体琐碎工作;在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工作中,担任考官,严格执行考试标准,圆满地完成了考试任务。我院口腔医学系成立刚刚一年,许多同仁还不了解。口腔医学的分支日渐精细,口腔临床科室分工也日渐专科化,口腔各分支学科的知识需要普及,住院总是联系各科室的桥梁也是科室的宣传员。我平时积极写稿件,对我科新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及时总结,在《质量管理简报》及《南方简报》上发表简报多篇。参与协调制作我科宣传活页,口腔科的不同科室如牙体牙髓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儿童牙病科、口腔黏膜病科等选出本科室最常见的1-2种疾病制作成宣传活页,普及口腔医学知识。有意识的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保存分类整理工作,遇到有典型病例总会亲自拍照片,留资料。尤其是术前术后的资料对比,典型病例的影像、病理及手术照片都要收集。凡是我独立管床的病人都保留各项资料。按疾病的不同分类、姓名及住院日期建立不同索引,有利于查找。典型病例制作光盘,单独保留。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繁杂的工程,我经常牺牲周末节假日整理资料,希望为我院口腔医学系的建设和积淀做自己的一点贡献。在今年七一前夕被口腔科支部推荐为南方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关于口腔医生工作总结范文最新  本人于20XX年xx月取得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我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因为医生这个名词太高尚、太令人尊敬,他不仅救死扶伤,他更是人类生命的守护神。所以我只能用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来回报我自己选择的这份职业和为之而付出的辛勤努力。下面我把这二十几年来的思想、工作情况从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三方面进行总结如下:

  一、职业道德

  我之所以选择先汇报职业道德是因为: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求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修养,一名医生在技术上要不断提高,但起码的职业道德必须具备。就像对xx的评价“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三个方面的'汇报我看重的也是职业道德。所以平时我坚定正确的忠于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救死扶伤,以一切为了病员为己任;遵守规章制度,对病人热情周到,一视同仁;为病人保守医秘,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的隐私和秘密;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甚至损害病员的利益;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治学,对技术精益求精;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时刻牢记医生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要求自己,以白求恩为榜样,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业务水平

  对于我来说在牙科方面还是个小学生,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我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和临床相结合,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思考,虚心请教,现在我已能熟悉牙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常规,并能够熟练处理病情,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此外,积极学习三基知识,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牙科技术,及时更新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结合优势,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工作成绩

  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

  1、爱牙日为病人免费捡查牙病和治疗。

  2、积极为震灾捐款3为地方修路和希望工程捐款。

  4、平时为广大群众宣传牙病防治知识等等。

  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活动,完成了继续教育所需学分,为病人方面凡事为患者着想,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关心病人疾苦尽力为病人排忧解难,临床用药和材料尽量选择一些既便宜效果又好的药和材料,对疑难杂症和超我诊治范围者急时送大医院诊治,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医患关系,病人都说在这看病放心,和家一样本周期内无医疗事故发生,我将继续努力。

  关于口腔医生工作总结范文最新

  从年xx月xx日开始,本人继续担任口腔科总住院医师工作。一年来,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科及口腔科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忠实履行住院总工作职责,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及综合素质的同时,踏踏实实工作,在临床、教学及科研等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继续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保障医疗及病人安全

  病人安全及医疗安全是医院生存的生命线,也是患者和医生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何保证病人安全是每个医务工作者也是每一个医院管理者共同关心的话题。对患者安全管理,程度的保证患者安全也是实行住院总制度的预期目标。保障病人安全归根结底要靠制度建设。我院口腔医学院刚刚成立,许多制度需要完善。在本人担任总住院医师期间,协助科室领导先后制定了各种制度,如:

  1、恢复晚查房及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制度。

  2、坚持月阶段及周阶段总结汇报制度。

  3、实行主任每周主题查房制度。

  4、制定口腔肿瘤病人的随访及登记制度。

  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各级医生的职责,使大家有章可循,工作规范了,许多医疗隐患杜绝了,更好地保障了医疗安全,全年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未发生过医疗事故及差错事故。

  二、积极参与口腔医学院(系)的各项建设及宣传工作

  情系口腔,积极参与我院口腔医疗事业的各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诸如:建立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硕士点评比、博士点申请、承担xx市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等。在硕士点评比中,连夜加班加点撰写文章、协助整理资料、联系评委等具体琐碎工作;在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工作中,担任考官,严格执行考试标准,圆满地完成了考试任务。我院口腔医学系成立刚刚一年,许多同仁还不了解。口腔医学的分支日渐精细,口腔临床科室分工也日渐专科化,口腔各分支学科的知识需要普及,住院总是联系各科室的桥梁也是科室的宣传员。我平时积极写稿件,对我科新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及时总结,在《xx报》及《xx报》上发表简报多篇。参与协调制作我科宣传活页,口腔科的不同科室如牙体牙髓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儿童牙病科、口腔黏膜病科等选出本科室最常见的1-2种疾病制作成宣传活页,普及口腔医学知识。有意识的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保存分类整理工作,遇到有典型病例总会亲自拍照片,留资料。尤其是术前术后的资料对比,典型病例的影像、病理及手术照片都要收集。凡是我独立管床的病人都保留各项资料。按疾病的不同分类、姓名及住院日期建立不同索引,有利于查找。典型病例制作光盘,单独保留。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繁杂的工程,我经常牺牲周末节假日整理资料,希望为我院口腔医学系的建设和积淀做自己的一点贡献。在今年七一前夕被口腔科支部推荐为南方医院“优秀xx员”称号。

  三、参与口腔科病房各种手术及口腔科的急诊及会诊工作

  口腔科病房目前开房床位26张。我科病房分三组,分别为肿瘤组,创伤组及唾液腺组,我参与了三个小组几乎所有手术。在肿瘤组中担任一助,在另两组中任二助。不同主刀医生的不同风格,高强度及大量的手术机会使我的业务能力、手术技巧大大提高。在病房三位教授的培养及关心下,目前已经能独立完成各项常规中小手术,手术操作日渐规范和熟练。急诊及会诊工作是每个住院总的主要工作,和兄弟科室的住院总一样,遇到急会诊,我总是及时到达,与相关科室医师一道积极处理病人,参与危重病人的急救。有许多许多忙碌的夜晚,有许多病人转危为安的时刻,有许多许多可以回忆的惊心动魄,许多许多的历历在目,正是这种辛勤劳动为住院总赢得了荣誉,为病人挽回了生命。同时,去相关科室会诊及和各位住院总的合作使我拓展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四、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带教及教学工作

  我科承担有全校口腔科学及口腔系的各项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我科有许多实习医生、轮训制医生及新参加工作的医生需要培训。我参与了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带教及教学工作,如为XX级预防医学系讲授口腔颌面部感染;为xx大学的口腔本科实习医师讲解病历书写规范及医疗核心制度;多次为住院医师及护士讲解口腔颌面外科诊疗常规及基础理论知识;参与制定口腔医学系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课程计划制定工作。在年度的口腔医学系的本科教学中担任口腔颌面外科的教学秘书工作,承担了大量的理论课及实践课的教学工作,协调来自xx大学各附属医院的口腔外科教员,共同高质量地完成了口外的教学工作。在本年度末口腔医学院的教学总结评比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五、质控员工作

  从年xx月份起,我开始担任口腔科第三届质控员,参加质控员岗前培训,参与质量管理科各种有关质控员会议,承担起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环节病例及出院病例的检查审理工作;协助主管科主任每月检查病例;通报病例质量及协助病房教授检查病历书写;每月检审他科环节病历20份。在年度的质控员评比中,经过对环节病案检审、终末病案质量、各种质量检查的参与、例会参与以及科室测评等情况的综合考核,本人被评为年度xx医院“优秀质控员”。

  六、科研工作

  在本年度中注意临床科研能力及实验技能培养,继续从事博士期间成釉细胞瘤瘤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工作。对成釉细胞瘤瘤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观察各种因素对其侵袭性的影响;将实验研究与单囊性成釉细胞瘤瘤的开窗减压术治疗相结合,探讨治疗前后肿瘤的生长特点尤其是侵袭性的改变。积极申请相关课题及基金,撰写相关科研文章。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篇8

[关键词]临床;病理;小儿iga肾病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2(b)-0049-02

小儿iga肾病在肾内科临床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多发性原发性肾小球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大量蛋白尿、慢性肾炎型、隐匿性肾炎型、恶性高血压型以及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型等,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性危害[1-2]。为探讨研究小儿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该研究对2011年3月―2012年10月在该院实施皮肾活检确诊的55例iga肾病患儿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与病理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共收治55例iga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21例,最小年龄为3岁,最大年龄为14岁,中位年龄为(9.5±3.7)岁;发病到实施皮肾活检的时间为20d~3年,平均时间为13个月。该组患儿中,4例(7.3%)为3~5岁,7例(12.7%)为6~8岁,18例(32.7%)为9~11岁,26例(47.3%)为12~14岁。

1.2方法

1.2.1临床诊断标准采用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实施检查发现,肾小球系膜区域存在以iga为核心的抗体沉积,同时有效排除其他存在iga沉积现象的疾病。

1.2.2临床分型合理划分为肾炎、孤立性血尿、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以及孤立性蛋白尿这五种类型。

1.2.3病理组织学分级55例iga肾病患儿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按照wHo病理分级标准执行:①轻微病变型为Ⅰ级;②轻微病变型合并节段性增生为Ⅱ级;③节段性肾小球肾炎型合并局灶,也就是低于50%肾小球受累为Ⅲ级;④弥漫系模性病变合并硬化与增生为Ⅳ级;⑤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型,也就是超出80%肾小球受累为Ⅴ级。

1.2.4免疫病理分型有效划分成5种类型,分别为iga型、iga+igm沉积型、iga+igG沉积型以及iga+igm+igG沉积型。

1.3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采用百分率或是例数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小儿iga肾病的临床分型

按照小儿iga肾病的临床分型,55例患儿中有24例患儿为血尿蛋白尿型,占总数的43.64%;15例患儿为肾炎型,占总数的27.27%;8例患儿为肾病综合型,占总数的14.55%;6例为孤立性血尿型,占总数的10.90%;2例为孤立性蛋白尿型,占总数的3.64%,见表1。

2.2小儿iga肾病的病理检查结果

实施肾活检过程中,共穿刺了6~85个肾小球,平均穿刺数为(31±15)个。而病理组织学分级多表现为Ⅲ级,占总数76.4%;Ⅱ级占20%;Ⅲ级占1.8%;Ⅴ级占1.8%,无Ⅰ级病例。免疫病理分型:在系膜区域均存在着显著的iga沉积现象,且强度多表现为(+++)~(++++)。该组患儿中有47例合并有igm沉积,占总数85.45%;42例合并有补体C3沉积,占总数76.36%;36例合并有igG沉积,占总数65.45%。见表2。

3讨论

小儿iga肾病在肾内科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所处地域和种族的不同,所以其发病率也不尽相同。小儿iga肾病的致病原因仍处于研究阶段,其发病机制与骨髓、细胞因子、免疫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3]。

从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临床分型:24例患儿为血尿蛋白尿型,占总数43.64%;15例患儿为肾炎型,占总数27.27%;8例患儿为肾病综合型,占总数14.55%;6例为孤立性血尿型,占总数10.90%;2例为孤立性蛋白尿型,占总数3.64%。病理组织学分级:Ⅱ级11例,占总数20%;Ⅲ级42例,占总数76.4%;Ⅳ级1例,占总数1.8%,Ⅴ级1例,占总数1.8%;没有Ⅰ级病例。免疫病理分型:7例为iga,占总数12.73%;12例为iga+igm,占总数21.82%;1例为iga+igG,占总数1.81%;35例为iga+igm+igG,占总数63.64%。

通常情况下,小儿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与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免疫球蛋白沉积类型有着直接性关系。如果患儿为单纯性iga沉积,那么其肾组织损伤程度就会相对较轻,且具有十分良好的预后;如果患儿为iga+igm、iga+igG或是iga+igm+igG沉积,那么其肾组织损伤程度就会相对较重[4]。该组患儿大多表现为iga+igm+igG沉积,所以必须采取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良好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小儿iga肾病的诊治应与临床分型、病理组织学分级、免疫病理分型相结合,尽量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以获得最佳临床治疗效果[5]。

[参考文献]

[1]吴文先,程艳波,刘霞.儿童紫癜性肾炎9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9):922-923.

[2]李平,皇甫春荣.48例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与病理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7):148-149.

[3]韩春霞,潘凯丽,吴华杰,等.iga肾病患儿尿红细胞形态与蛋白尿关系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0):803-820.

[4]汤颖,马小琨,张俊,等.血清iga、C3及iga/C3与iga肾病诊断及病理分级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17-19.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篇9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冠脉造影

中图分类号:R541.4R256.2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01.037文章编号:1672

1349(2015)01009802

冠心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其发生、发展和转归均与心理因素有关[1]。除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心理因素与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结合使冠心病患者更易发生急性心脏事件[2]。本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心理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评定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均符合wHo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收集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年龄20岁~60岁,无任何躯体及心理疾患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入组观察者分别进行入院时/或体检时问卷调查。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阳性个人史或家族史者;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及检查不配合者;合并有其他如心、脑、肾及严重躯体疾病者;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近期有突发的家庭变故等社会不良事件。

1.2量表评定对所有研究对象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eS)、a型行为量表(taBpQ)、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应付方式问卷(CSQ)和社会支持问卷(SSS)进行测试。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组后3d内完成以上量表的评定。

1.3抑郁状态的评价应用贝克抑郁量表(BeckDepressioninventory,BDi)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要求患者客观圈选本问卷中21个方面的陈述以评价近1周抑郁状况。其21个陈述中,选取a计0分,B计1分,C计2分,D计3分。总分小于10分为健康无抑郁,总分≥10为抑郁的界值。

1.4焦虑状态评价应用Zung编制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价焦虑程度。要求患者对照表中20个方面的问题选择符合自身状况的描述,根据问卷结果统计粗分。得到粗分后转化为标准分,标准分≥50为焦虑的界值。

1.5分组将9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BDi和SaS分为伴有焦虑抑郁症(a组)36例,不伴有焦虑抑郁症组(B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

1.6冠状动脉造影采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技术,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采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多投照角度得到冠脉造影图像。由相同两位有经验的医师对造影结果进行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改良Gensini评分。

1.7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

2结果

2.1两组量表结果生活事件,患者组的生活事件总频数及紧张值、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正性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的积极应付方式评分、社会支持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消极应付方式评分(nC)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冠心病患者有明显的负性情绪体验及在社会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方面欠缺;a型行为量表中(taBpQ)时间紧迫感(tH)、竞争紧迫感(CH)及总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本组冠心病患者有a型行为倾向。详见表1。冠心病组抑郁评分(BDi)、焦虑评分(Sa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冠状动脉造影a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56分±23分)显著高于B组(50分±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其发生和发展有着诸多的危险因素,除了已知的吸烟、饮酒、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一些因素以外,心理因素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冠心病组的负性生活事件总数、精神紧张值、taS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冠心病患者有明显的负性情绪体验及述情障碍;消极应付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积极应付分低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在这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中应付方式日趋消极;taBpQ提示冠心病组有a型行为特征,a型行为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大于等于50%的血管数显著高于非a型行为患者,严重冠脉狭窄者90%为a型行为者。

心理因素与冠心病之间密切的联系已不容忽视。和其他心理因素相比,抑郁、焦虑与心血管疾病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3,4]。本研究冠心病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心理因素促进冠心病发生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种解释:①神经内分泌学说:情绪的抑郁或焦虑和慢性应激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使机体交感活性增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心率变异性消失、压力反射功能异常等。②血小板活性学说:血小板聚集在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中有着重要作用。情绪障碍可引起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增高,进而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促进冠心病的发生。③炎症学说:很多证据证明冠心病是一种炎性疾病,而抑郁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15、肿瘤坏死因子等是增高的,考虑与易导致冠心病有关。另外,心理障碍及心理应激的人群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能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因素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因素。冠心病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社会特征和心身健康状况,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Vuralm,acerm,akbasB.thescoresofhamiltondepression,anxiety,andpanicagoraphobiaratingscalesi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J].anadoluKardiyolDerg,2008,8(1):4347.

[2]ingramS,maherV,BennettK,etal.theeffectofcardiopnli

monaryresuscitationtrainingonpsychologicalvariablesofcardiacrchabilitationpatienle[J].Resuscitation,2006,71(1):8996.

[3]周英,张晋,关念红,等.冠心病病人心理状况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461.

[4]邓必勇,崔建围,李春坚,等.住院冠心病患者1083例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相关分析[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0,38(8):702705.

[5]RothenbacherD,HabmannH,wustenB,etal.Symptomsofanxietyanddepressioninpatientswithstablecoronaryheartdisease:prognosticvalueandconsiderationofpathogeneticlinks[J].eurJCardiovascprevRehabil,2007,14:547554.

[6]陈娓,刘建庄,黄杰,等.基层医院小型C臂下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安全性探讨[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3536.

[7]谢芳,黄宇玲,朱小茼.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与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7):800802.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篇10

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首先,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例如:有些患者家属对护士的行为百般挑剔,却对自己患者液体输完都浑然不知,像这样的家属我们就应该在每次更换液体时都耐心的提醒他液体输至什么地方时应该叫护士,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按时巡视病房,多观察液体的进展,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液体没有及时更换了与患者家属产生矛盾。其次,要学会沟通,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对于来急诊就诊的病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询问,热情的为其引导。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可以予以搀扶或协助其用推车送至诊室,为其测量生命体征,交予诊室的护士;对于需要并可以去病房治疗的患者,我们可以为其细致的指明病房的位置,避免患者跑“冤枉路”。而对于患病时间长而并不危重的病人我们可以建议他去门诊就医,耐心而细致的告知其门诊的位置和就医的时间,便于患者的安排。虽然,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搀扶的动作解决不了患者身体上的疼痛,但是,却能迅速缩短护患距离,有效满足病人需要被照顾的心理需求,从而便于我们开展下面的护理工作。最后,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受外伤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受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第一时间为其找到接诊医生为其救治,而挂号等手续可以稍候补齐。

以上只是我在急诊工作的浅谈,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当然,想做好一名急诊科的护士,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抢救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

护士个人总结写作指导

首先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政治思想方面:

二、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

三、规范护理工作制度:

四、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护理队伍素质。

然后先来个序,对总体情况作概括。可以加点“在...领导下,取得了...”之类的词语。

一、总结主要工作内容、作法、成绩等(重点)

二、总结业务学习方面的情况(重点)

三、总结服务态度、医德医风方面的情况

四、总结的经验、体会以及不足之处(别夸大其词)

五、明年工作学习的打算(简明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