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工作存在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6:12

后勤工作存在问题篇1

【关键词】后勤非编聘用工;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科研单位后勤工作是整个企业运行的服务性保障,对于科研单位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后勤非编聘用工主要是指与企业签署了基本的劳动用工合同,与科研单位在劳资关系上有一定的构成,在科研单位中与在编聘用工一同从事企业的水电、绿化、清洁、勤杂餐饮等后勤服务性工作。

一、后勤非编员工的特点

(1)文化程度较低。目前在我国的科研单位中非编聘用工在文化程度以及人员的整体素质方面都相对较低,这就造成了这一类人群在新事物的接受方面相对比较差,对于一些有难度的、技术要求的工作难以胜任。他们在企业中多从事后勤保障工作,在工作时间上来说相对较长,但是这一类人群也因为文化程度的限制,一般都比较吃苦耐劳,在后勤保障工作中能服从分配。(2)就业动机单一化。科研单位的后勤非编聘用工很少能获得企业在工资以外的资金,如福利、津贴以及大型企业工会等活动,同时他们也文法参与企业的入党、评优等,只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的金钱。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这些员工在科研单位的发展中缺乏责任心、荣誉感、安全意识等等。(3)流动性大。科研单位的后勤非编聘用工大多都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通过介绍来的,例如在编人员的亲友都是后勤非编聘用工的主要来源,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流动性与在编聘用工来说比较大。(4)社会保险负担偏重。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社会保险体系基本上建立,但是在我国科研单位,其员工的社会保险现状不乐观。科研单位的社会保险参险率低,企业科研单位的后勤非编员工的构成相对复杂,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等都是造成科研单位的社会保险负担重的原因。

二、劳动管理过程中非编员工遇到的难点

(1)劳动管理观念落后。目前的多数企业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为科研单位的发展做贡献,在面对后勤非编聘用工方面从工作的管理、劳资问题上都有一定的不重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企业的尊重以及重视,合法权益问题上也无法实现保障。这就影响了企业在后勤非编聘用工管理上出现观念上的落后。(2)执行能力缺乏。我国现在在《劳动合同法》法律上已经实现了不但的突破性重视,各个科研单位也开始渐渐重视后勤非编聘用工的使用,在他们的待遇以及福利方面有了一定的改观,但在企业的管理人员中任然存在一些管理意识薄弱的领导人员,这些领导人员缺乏管理后勤非编聘用工的专业知识,在很大造成了后勤非编聘用工管理执行力相对缺乏。(3)劳资纠纷问题。科研单位在后勤非编聘用工制度上的长期不完善问题,严重制约了非编聘用工人员的工资、加班资费、经济补偿金等问题上的发展,后勤非编聘用工的权益问题经常受到影响,在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后勤非编聘用工对于自身利益的维护不断增强,劳资纠纷问题就经常发生。特别是在一些大型企业中由于人员多、劳资关系复杂等特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研单位项目发展的日常运转。

三、针对非编员工队伍特点采取的相应管理对策

(1)完善管理理念以及非编聘用管理制度。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的保障科研单位后期非编聘用工管理工作。领导需要特别注意领导思想思想上的统一,并认识到后勤非编聘用工管理工作重要性,从思想上加强对人力资源部门使用后勤非编聘用工上的管理,实现后勤非编聘用工管理的制度完善,保障后勤非编聘用工管理上的计划性,科研单位最好能将后勤非编聘用工管理工作纳入到单位后勤相部门的考核系统中,实现为这一人群的合理管理,为他们创造与在编人员同等、公平、和谐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切实保障科研的工作效率,实现科研项目与非编聘用工的双赢目标。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上的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用工发展的要求,同时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健康、和非编聘用工合法权益有效发展,要在后勤非编聘用工的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目标性,根据单位的科研项目发展拟定后勤非编聘用工各类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制度保障非编聘用工的切身利益。在制定非编聘用工管理,规范非编聘用工招聘流程、签订、解聘管理上的合理化。(2)改进劳资制度,维护非编聘用工利益。科研单位在后勤非编聘用工的劳资问题上要按照国家以及单位的制度,对为科研服务的非编聘用人员的劳资问题处理上要及时和有效,企业要站在员工的立场上为其考虑。对于非编聘用工的劳动合同方面要理性对待,保证他们的劳资问题不受企业的影响。如果能够在后勤非编聘用工的失业保险以及再就业问题上提供一定的帮助就更好了。其次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非编聘用工工作动态的观察并且在思想上要有交流,增强内部劳资纠纷能力的调节。企业要在领导代表、工会代表、职工代表、非编聘用工代表上存在委员会,能够有效的保障在出现劳动争议时候来进行问题的解决,利用民主协商来实现推双方利益的维护。在科研单位中为非编员工缴纳五种社会险种的费用占据在编员工的35%,对于科研单位的非编员工来将这种负担较重,所以可以通过对科研单位进行社会保险补贴,将其社会保险负担进行减轻,存进科研单位对于非编员工参保率的提升,间接的增加员工收入。在单位和员工之间的工供求关系发展转变后,稳定劳动关系是企业解决用工荒、留人才问题的首要解决的。目前科研单位和非编员工之间不稳定的劳动关系使双方的一些权利没有办法实行,也是科研单位后勤发展中出现人员流动性大原因,所以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对科研单位、员工的一些行为进行约束、规范,促进科研事业的管理和运行。(3)重视管理创新用工模式。当前社会经济不稳定,科研单位后勤人员流动较快,科研单位应该重视起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用工模式,来帮助科研单位选对人才并且留住人才。科研机构应该在适应自身长远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做出正确评估,正确判断和明确科研事业为实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类型,有了这样的目标和方向之后再来重新整合人力资源,储备充足的后续劳动力资源来保证企业的发展。尊重每一位非编员工,重视每位非编员工的重要性,在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上对人力资源政策作出进一步调整,编制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预算,制定并完善严格且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并有效实施这些计划,不仅能够保持工作场所积极向上的士气,有效提高长期生产率,同时非编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学习到了更多的技能知识,能够更好的胜任自身的工作。目前有许多地方政府针对学校、研究机构等事业单位,在人才引进和留住人才上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是对于一些单一性的科研单位等一般性的单位上还没有完善。应该注重对精神文明建设,明确科研单位的价值观,在遵守科研单位准则的前提下以价值观为导向来追求发展目标。加强科研单位的文化建设,构建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非编员工对单位的归属管,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使组织职能能够完善而高效的发挥出来。

后勤非编聘用工在科研单位中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非编聘用工在单位中的特点问题。因此科研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对非编聘用工的管理上进行一定的调整,保证他们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黄一马.事业单位非编人员激励管理[J].科学咨询.2008,(1o):56~57

[2]潘隆贵,曹大文.法制视野下后勤非在编聘用人员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3,(1):19~21

后勤工作存在问题篇2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逐渐向着多元化发展,然而,在传统的管理中很难顾及到学生的思想差异性,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问题频出。随着我国“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积极的改变,而“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正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这种管理模式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更加精细的服务,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适合学习和发展的环境。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各项管理的规范化,能够极大的改善后勤人员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使管理工作更加贴近于学生的需求。另外,“以学生为中心”的后勤管理模式能促进管理人员与学生的互动,有效获取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反馈意见,帮助后勤管理部门完善管理方法与策略,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在不断地改革中日趋成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发展。如:后勤部门在管理中非常注重于经济部分,导致教育功能被极大的忽视,在校园内各种商业网点越来越多,存在很多的经济活动,校园内的餐厅、超市等被各种营业城所承包,导致经营者一心追逐经济效益,学校的各项规定无法约束其行为。如,如承包出去的高校食堂,商家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以低价购买病死猪肉,并以此为原料生产加工猪肉菜肴,然后再以高价卖给学生,置高校学子的健康于不顾。这只是高校后勤的一个缩影,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说明了高校后勤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其次高校后勤管理各种业务内容与经营内容处在矛盾的位置,经营管理本身是为经营活动提供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其发展,主要是为了是经营活动变得更加的合理化,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后勤管理的主要目标则是提高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需要控制成本,经营与管理之间存在矛盾。第三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制约了后勤管理及服务的质量,后勤部分在管理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的价值缺陷,最后后勤管理工作的反馈机制不够完善。

3.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构建

首先,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是一门“繁、杂、细、变”的工作。后勤管理服务的涵盖面非常广,涉及的内容广、牵涉的部门多,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长效的工作,一不留意就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出现问题,并且后勤管理服务有体现学校门面的作用,必须认真思考,落实有关政策,把工作做到实处。在后勤管理服务的活动中,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凭借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为师生员工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要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服务方法,营造高效服务理念和氛围。其次,根据学校及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了解在当前社会下,后勤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更加适合用于学校发展的管理机制。可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使学校的后勤管理变得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后勤管理中不断增加教学的评估工作,使各项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更加的规范化,不断完善后勤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及时处理学生的意见。建立高校尽快理清后勤服务、物业以及管理之间的关系,改变目前商业性质过重的现象,学校可以与商业机构进行谈判,争取学生公寓管理的权利等,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逐渐收回学校食堂的管理权利,不断引入到竞争机制,保证学生的餐饮安全,与商业机构协商,将学校商业街的权利规划到后勤管理部门,方便商业街的管理,改变经营混乱的局面。另外学校应逐渐规范后勤制度,在学校的事业经费中增设后勤开支,并把后勤管理模式列入到奖励中,对于后勤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学校应允许他们有针对性的完成毕业论文,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还需要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使用,减少后勤人员的工作量。其次在高校后勤管理中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发挥出管理制度的优势,建立更加合理性的组织结构,不断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在后勤管理模式的构建中一定要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实现人性化服务、规范化服务以及主动化服务等,建议高校每个月举办一次后勤接待活动,解答现场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超过后勤外的部分问题,也不能忽视,而是详细记录下来,反映给上级部门进行处理。对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4.结束语

后勤工作存在问题篇3

一、正确认识当前后勤服务面临现状

近年来,通过对省电力公司系统后勤工作检查和调研,了解到目前系统后勤工作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方面是:后勤建设和经营资金匮乏,创新提高缺乏后劲;服务设施设备陈旧;服务报酬与服务内容范围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职工队伍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部门性质定位不明确,职工思想波动,稳定工作压力大等等。

要正视上述现状,深入分析研究,查找症结所在,积极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措施,确保后勤工作沿着可持续发展轨迹运行。为此,必须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目标、“三抓一创”工作思路,正确认识后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公司系统后勤存在的问题关系到系统后勤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公司系统的后勤保障和正常运转,关系到省电力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各基层单位领导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结合本企业实际,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全局安全稳定。

其次,这几年省电力公司经营形势虽有好转,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两网”改造巨额投资背负沉重债务,近年进入还贷高峰,还贷压力较大取消供电贴费和电建基金后,电网建设资本金缺乏来源,持续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等,都给公司系统整个经营工作带来巨大困难和压力。基层企业应立足于单位内部挖潜和调整来解决好后勤建设困难和问题,不等、不靠,不把矛盾激化和上交,“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同舟共济,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第三,系统后勤存在的问题的形成有历史原因,是客观实际的。后勤部门多年来曾经为主营业务部门“减人增效”做出了很大贡献,长期以来责无旁贷承担着老弱病残的转岗安置工作,也由此造成后勤队伍人员偏多,年龄偏大,素质偏差,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在制定后勤建设和发展政策措施时,不仅要考虑后勤服务方面贡献,也要考虑后勤部门所承受的人员分流安置等方面压力。公司后勤建设直接为生产、运行、管理、指挥、经营活动服务,这一“后勤保障”不能视为“多种经营”。

第四,对于系统后勤存在的现状问题,既要引起注意予以倾斜支持,又要重视后勤内部挖潜和创收;既要解决当前困难,更要着眼于提升系统后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解决后勤建设问题要与省电力公司系统当前的形势任务和工作部署结合起来,要抓住电力体制改革深化这一历史机遇,积极探索,较为稳妥地解决好后勤服务发展问题。

二、结合实际情况,注重探索体制创新方法创新

1.切实重视后勤建设投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员工生活环境质量的层次提高,对后勤建设要在资金安排上给予一定倾斜。要充分利用政策,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对缺少的后勤配套公共设施,包括文体活动中心、停车场等要跟进建设。对较为陈旧的服务设施设备,则及时进行改造和更新。同时,又要扶持一些后勤实体不断壮大,激励创收,如给予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安装和大修工程,既要“输血”,更要培育后勤服务实体的“造血”机能。

2.顺应后勤服务体制创新。逐步推行物业管理,稳妥实施物业管理收费,直至达到社会标准,减轻企业的负担,增加后勤的收入,为持续发展储备能量。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职工对物业收费的认识,转变消费观念,引导职工逐步适应无偿后勤服务向物业收费管理的过度,增强承受能力。二是在现阶段,后勤部门要继续认真开展后勤承诺服务活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职工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和认知度,促进服务报酬与服务内容、服务范围相匹配。三是要在未实现物业管理社会化的现阶段,保证后勤部门运作资金的投入,使后勤管理工作不滑坡,维护稳定、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

3.努力形成后勤服务规模。电力体制改革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应未雨绸缪,制定有前瞻性的后勤发展战略,并尽早实施。从有利于后勤建设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政策通过划拨等手段增加后勤的优良资产,扩大后勤的生存、经营、发展空间。落实后勤企业的注册资本,完善后勤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的后勤服务企业。整合后勤资源,探索相邻地区的后勤企业(包括和电厂的后勤部门之间)强强联合,进行优势互补,扩大后勤服务经营规模,提高效率。

4.搞好优质服务赢得

发展。要注意正确处理服务与改革、服务与稳定、服务与后勤发展的关系。电力后勤改革是大势所趋,但不管怎么改,后勤为主业生产、为职工生活、为社会搞好服务是后勤永恒的宗旨。后勤部门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不断充实承诺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标准,健全服务制度,强化管理,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以优质服务来蠃得市场,赢得公司的稳定,赢得自身的发展,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做好保障工作。

5.增进人才素质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共同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打造新型的后勤团队。以企业文化引导后勤的战略选择,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努力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安排和吸纳素质较高的人才到后勤部门来工作,对后勤企业的工资待遇上可以考虑实施年薪制等激励机制。

从社会引进下岗职工和技术人员,增加竞争压力,强化系统后勤职工的危机意识,促进管理和服务工作

。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使后勤人员各方面素质不断提高。

后勤工作存在问题篇4

为有效提高医院后勤服务效率,提升后勤管理水平,使后勤保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我院从2012年建立了后勤行政查房制度。后勤行政查房它不仅是临床科室、病员与总务及后勤各班组之间面对面进行交流,而且更是分管领导、总务科、各后勤班组负责人深入临床科室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经。我院通过一年多的后勤行政查房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1、后勤行政查房的目的:后勤行政查房旨在进一步强化后勤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后勤保障,进一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不断改善医疗工作环境。通过后勤行政查房将工作关口前移,把工作做到事“先”、事“前”、早“发现”、早“解决”、早“预防”,把问题解决在发现“后”、出现“前”,确保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到位,从而促进医院工作可持续发展。

2、后勤行政查房的内容:按照医院制订的科室管理标准,文明服务标准,确定后勤查房所要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医疗环境、住院设施、水、电、气、暖运行、膳食供应、治安和消防管理、卫生保洁等管理,以及面对面询问患者交流沟通,征求患者和科室管理人员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

3、后勤行政查房的原则和方法:

3.1原则:我院推行后勤行政查房主要坚持三原则。一是检查与沟通相结合,以沟通促进相互理解,二是检查与指导相结合,以指导促进相互信任和支持。三是检查与考评相结合,以考评结果作为衡量科室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标尺,不断提高后勤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3.2方法:

3.2.1确定查房内容。每次查房前,总务科根据上级部门和院部的工作要求和一段时间以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根据医院研究决定、布置需要落实的重要事项,安排查房的重点内容,从而提高了后勤行政查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2.2明确查房人员。成立后勤行政查房工作小组,由总务分管领导带领,总务科全体人员、后勤各班组长、后勤整体外包单位的负责人每月深入临床、医技等科室进行后勤行政查房。

3.2.3决定查房科室。总务每月定期轮流对肝科、肺科、医技科室等科室进行后勤行政查房。在查房时间的选择上,我们尽量错开科室工作高峰时段。

3.2.4做好查房记录。做好查房记录是关系查房效果的关键之一。后勤行政查房分为三个小组,分别由分管领导、总务科长和副科长担任小组长,深入临床各病室面对对面与病员进行交流和沟通,积极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并对科室和病员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记录,以便查房结束之后及时进行梳理,保证病员和科室所反映的问题不遗忘,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漏掉。同时,在后勤行政查房过程中,我们不但听科室反映问题,更主要是在查房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3.2.5召开后勤行政查房工作小组会议。每个小组就科室、病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集中汇报,并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督办内容、责任科室、责任人和要求完成的时间等。

3.2.6实行跟踪落实到位。总务科针对科室和病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在查房过程中发现问题全部进行编号记录,并下达《医院后勤行政查房督办表》,由总务科实行跟踪,形成了一个管理的闭合循环。同时建立了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对任务情况完成好坏与科室绩效相直接挂钩。确保查房内容落实的时效性和执行力。

4、后勤行政查房取得的成效:

4.1临床需要后勤解决的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根据统计,2012年全年共组织后勤行政查房12次,收到科室、病员意见和建议88条,答复率达100%。

4.2临床及医技科室在管理中不到位及时指导和整改。对于科室内安全防范、服务质量、卫生保洁等存在问题,总务科都进行了现场指导,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整改措施,2012年对10个科室提出了整改措施,占整个后勤行政查房科室的40%,达到了预期效果。

4.3总务科的满意度同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12年比2011年从原来的92.5%提高到94.76%,并在医管中心年度调研中得到了医管中心领导的肯定和推广,也得到了临床科室、病员的肯定和赞扬,取得了一定成效。

5、后勤行政查房的体会:

5.1分管院长重视是搞好后勤行政查房的关键,它有利于掌握第一手资料,现场解决实际问题。要把分管院长查房作为医院管理、提高医院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以及持续改进工作的一项制度常抓不懈。查房避免走过场、搞形式。各科室主任及护士长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做好自查自纠,认真改进存在的问题。

5.2建立考核反馈机制是后勤行政查房工作取得实效的保证。后勤行政查房的目的是指导临床科室开展好工作,协调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实践证明,考核反馈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是后勤行政查房工作取得实效的保证。

后勤工作存在问题篇5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模式问题对策

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我国在80年代为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系指明的方向,距今已经三十几年了,由于理论的欠缺、执行不力等原因,使得很多高校对后勤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多高校还在持观望态度。这一现象导致了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出于相对滞后的状态,而且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些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要想促进高校的发展,改革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而高校后勤管理也是必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的。而现阶段,我过大多高校的后勤管理观念还停留在旧格局,无法跟时代接轨。比如:后勤管理部门任务后勤管理的工作性质是行政,而不是服务,任务后勤管理部门主要是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这就违背了后勤管理的“服务”性质。除此之外,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还存在着思想惰性,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铁饭碗”、“铁交椅”,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后勤管理结构不够合理。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管理结构还主要是直线职能制,由领导统一垂直领导,没有自己独立的组织机构体系。所以,很多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决策大多是听从领导的指挥,十分被动。由于领导的“大锅饭”思想观念比较严重,下达的决策针对性不强,无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法做到因地制宜,对问题的解决不是很有利。

(三)后勤管理体制滞后。首先,因为高校后勤管理结构大多是直线职能制,使得后勤管理人员是从属于领导的意志的,缺乏自主性和独立的决策权,不能根据具体问题和管理的规律来合理、科学的解决问题。其次,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作风严重,这主要是由高校对后勤管理的执行机构的设置引起的。不少高校的管理体制为“倒金字塔”型,领导部门和管理部门多,而执行机构缺乏。第四,高校的后勤管理体系还存在着咨询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很多高校没有发挥后勤管理体系的“服务”精神,没有开设提供政策咨询服务,高校的咨询服务呈现可有可无的状态。这就使得高校后勤的决策不够民主化、透明化和科学化,也不能很好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法促动他们积极的为学校的发展进言献策。最后,缺少相应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不能很好的监测和了解事情的发展和结果,不利于后勤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四)后勤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第一,导向机制的不健全。由于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大多是“铁饭碗”、“铁交椅”,所以,工作积极性不够高,能少干则少干,反正没有失业的风险。第二,没有形成健全的激励机制,过于注重对政治工作的激励,没有很好的关注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激励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很好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二、如何构建新型高校后勤管理模式

(一)改变陈旧观念,树立科学的后勤管理观念。首先,最根本就是要很清楚的明白,后勤管理的本质是服务而不是行政。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把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生活环境、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多元化需求作为工作的重心,不断的增加服务的项目,提高服务的水平。

(二)转变价值观。尽管高校后勤管理的本质是服务,但是,该服务不是无偿服务,而是有偿的。因为后勤管理经费是要由学校支付经费的,如果所有的服务都是无偿的话,无疑对学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所有,无论是高校的领导者还是后勤管理人员都不要对“服务”的理解有偏差,要充分引进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等价交换观念,实行有偿服务。

(三)扭转质量关观。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存在着“重量轻质”的现象,使得高校后勤的服务水平不高,质量不高。为了促进高校的发展,为了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扭转质量观,既要重“量”,更要重“质”,并不断的延伸服务范围,拓宽服务领域。

(四)更正对象观。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任务错误的认为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对象的全校师生、还有教学、科研工作等等。这就盲目的扩大的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范围,不仅增加了自身负担,也不利于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的开展。所以,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更正错误的对象观,明确自己的管理对象是管理部门的下属管理组织、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还有资金、物资等。这样,就可以减轻后勤管理人员的负担,还可以促进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如何解决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改变领导体制。要改变传统的总务处处长负责制和校长、副校长负责制,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在高校后勤管理机构中设立董事会,总经理的聘任交由董事会来解决,而不是传统的校长或者领导来解决,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此外,董事会要有自己明确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总经理要有个人的管理制度,从而更好的明确自身的职责。

(二)健全执行体制。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执行机构,什么是管理机构,什么行政机构,不要盲目的上移执行机构人员为行政机构和管理机构人员,造成高校后勤管理体系官僚作风严重,缺少相应的执行机构。

(三)咨询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要建立和完善咨询体制,使之成为能够为高校的发展和后勤的管理献计献策的好出处。为了保证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后勤管理人员要定期举行针对后勤重大事件和重要工作的讨论会,集思广益,为高校后勤重大问题、关键问题的、局部问题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参考性建议,从而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

(四)健全监督反馈机制。要成立一个监督委员会,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监督委员会可以由学校领导、审计部门人员和高校师生代表等参加,使监督主体多元化、层次化,使得监督具有权威性。监督委员会要定期的进行信息的反馈,使得后勤管理人员可以迅速的改进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罗树琼.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1(18)

后勤工作存在问题篇6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UniversityLogistics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presentSituati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Research

ZHonGYongquan

(DepartmentofLogistics,Guangzhoupanyupolytechnic,Guangzhou,Guangdong511483)

abstractintoday'sera,whichisarapi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era,theuniversitylogistics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constructionofourcountryalthoughhasobtainedcertainachievements,buttherearestilllogisticsinformationcannotbesharedbetweenstaffdepartmentofculturequalityisnothighinformatizationproblemssuchaslackofunifiedstandardmoneyisnotenough,needtofurtherspeedupthelogisticspersonnelsystemreformofunifiedindustrystandardssetupafulltrainingsystemincreasefinancialinputtoensuresustainedandrapi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izationconstructionoflogisticsmanagement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Keywordsuniversitylogistics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presentsituation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每一个人都在不断感受扑面而来的数字革命气息:以网络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技术高度融合的形式出现的“3D打印”技术,其最新研究成果屡见报端,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感官,大有“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大门”的趋势。以射频识别(RFiD)、智能感知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云存储、云安全等“云”技术,正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也必须与时代接轨,进行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它是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完成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职责和使命的重要保障。

1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整体状况

后勤信息化是指通过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数字通讯、无线终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技术和产品,构建一个数字化虚拟平台,实现对后勤服务相关信息的采集、汇总、整合和开发,实现后勤管理信息化、资源共享化、流程规范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的目的。近年来,关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无论从中央还是具体到高校都把该工作放在了较重要的位置。2011年6月,为了推进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水平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委员会成立,对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内容、要求、规划等作了详细部署,拉开了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息化建设的大幕。

在2012年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①在被调查的29所高校中,所有高校全部启动了后勤信息化项目,已经投入使用的高校后勤业务应用系统达到132个,平均每校4.6个,在此次被调查的高校中。在现有信息系统基础上,24所高校(占调查对象的82.6%)未来三年内有明确的新建或更新后勤信息系统的计划。研究者所在的高校后勤系统也已经建立了宿舍门禁系统、宿舍热水监视系统、宿舍用电网上查询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等后勤信息化系统及平台。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各高校已经普遍认识到后勤信息化的重要性及便捷性,全面开展了后勤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水平和硬件建设已经达到较高水准。且信息化的业务较多,涉及面比较广,具有较强的新建和更新需求。

2目前国内高校后勤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工作发展迅速,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后勤员工知识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年龄偏大。高校后勤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结构合理、数量适中、素质过硬的高校后勤队伍来实施。②而在我国的后勤管理队伍中,管理人员学历层次不高,年龄偏大是普遍现象,该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一项调查研究表明:③后勤员工学历所占比例显示,后勤员工中初中占73%,高中占18%,大专占3%,本科占5%,而研究生仅占占1%,大专以下文凭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91%,有愿望继续学习的仅占38%。针对三所高校后勤正式工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④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35.59%,40岁以上的占64.41%,从该调查的结果可以发现,在大学这个以青年人为主的高文化素质群体聚集的场所,后勤的管理、服务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严重偏低、年龄偏大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人力资源环境状况,必然制约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和进程。

第二,现行管理体制下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信息共享。在当今高校信息化开展的进程中,大多数部门都比较重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满足本单位本部门基本工作需求的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但是各个部门在建立自己的信息化平台之初并未考虑其他部门的需求,从而忽略了各单位各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横向信息共享的能力,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运行机制大多是以条块化模式运行的,最终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违背了信息时代信息共享这一重要理念,造成各系统间整合困难。例如现在很多高校后勤部门都有自己的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了门禁刷卡与智能安全视频技术,晚上系统会自动统计谁还没有归宿,谁超过12小时在宿舍没有出过门等等,这些信息对学生处或者团委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来说很重要,也需要经常使用,但是后勤的学生公寓管理系统与学生处的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却不能有效对接。导致不同的系统之间缺乏兼容性,无法达到信息共享。

第三,现阶段的后勤管理信息化无统一规划,缺乏行业标准。我国高校的后勤信息化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一步到位”的模式,即在前期大量调研、咨询和规划的基础之上,一步到位建成“数字化”信息平台,此方法风险较高,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这种模式国内较少;另一种模式就是分步实施的“先局部后整体模式”,这在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过程中是主流。大部分高校都采取的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就是很多高校事先缺乏统一规划,存在盲目建设后勤信息化的情况,造成信息化建设工作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的混乱局面。

由于目前对高校后勤信息化技术的专业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不成熟,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也才是这两年的事情,很多东西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这都为制定高校后勤信息技术规范、统一技术标准带来较大不利影响。

第四,影响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资金问题。这个问题对于中西部的高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信息化的速度与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资金相对充裕,高校后勤的社会化程度相对也高,信息化投入也相对较多。除此之外,同一高校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也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特别是那些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核心使命密切相关的部门甚至有钱没处花,而经过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产业集团却迫于经济的压力很多项目上不了。很多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产业集团想通过提高后勤服务价格的渠道来增加信息化设备投入,却又面临来自学校、学生、教育主管部门的多方压力。

3加速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在后勤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涉及到高校运营体制方面的原因,短时期难以解决,而有些问题,我们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第一,后勤人事制度改革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目前后勤职工中存在年龄老化、学历层次低等突出问题,他们给高校的后勤部门造成了沉重的压力,严重地阻碍了后勤信息化进程。有人据此形象地比喻为“背着沉重的包袱,带着老弱病残的队伍,拿着原始的武器,参加最激烈的战斗”。因此,建立和完善后勤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制度是后勤部门面临的当务之急。采取“内退”、“分流”、“赎买”的方式解决后勤学历低、年龄大的工作人员的归属问题,同时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后勤也应改变以前那种安排关系户以及通过熟人介绍员工的方式。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聘用年纪轻、学历高、学习能力强、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的轻、高、专人才,以解决补当前后勤部门人员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以及学习能力偏差的问题,这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用人制度,可以保证招到大量优秀的后勤管理和服务人员,为高校后勤实体(集团)的长远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保障。

第二,开展后勤信息化标准建设,逐步建立信息化规范和行业标准。对于高校后勤系统来说,信息标准化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建立了信息化的统一规范和行业标准,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才能有效避免因规划不统一、数据或系统接口不一致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其规范应满足以下要求:⑤适应于科学的管理运行模式;数据设计符合信息标准及应用规范;功能相对齐全、满足需要;具有通用、扩展、易操作等特征;提供应用访问接口以及与相关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接口,符合一定的应用管理规范,能够与其他应用系统集成;技术文档规范齐全。

第三,建立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后勤员工全员培训制度。后勤人事制度改革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勤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和陷入困局的情况下,可以把提升现有员工的素质作为当前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工作重点。这一点恰恰也是高校的优势,后勤应该充分利用高校师资和专业技术人员众多的先天条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岗位上的职工进行针对岗位特点的岗前和在岗的全员培训,信息化培训应当成为高龄员工在岗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全员培训制要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规范、技术、质量要求。

4结束语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虽然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仍需要后勤部门不断加大进行信息化建设才能满足不同部门和群体的需求。高校后勤信息化的本质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深度发展和必然结果,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⑥需要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后勤部门与其他部门、单位的通力合作以及行业协会的积极指导,只有这样,我国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早日实现。

注释

①蒋宏潮,鲍伟.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3:27-29.

②李乔飞,刘述进.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m].中国电力教育,2009:229.

③陈婷婷.当前我国高校后勤员工综合素质研究[D].中北大学,2012.

④李珂.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的人事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后勤工作存在问题篇7

【关键词】学生;中心;后勤;管理模式

中国分类号:G455

当今的各所高校,其后勤管理模式往往是传统的社会化改革,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校园的稳定。众所周知,在校学生都是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肩负着伟大复兴的重任,作为高等院校不仅仅要在文化课程上确保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更应该营造一个安稳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负责。本着这一目的,笔者探讨建立以学生为工作中心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供大家参考。

一、对我国当前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分析

当前我国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通常是在社会化改革的基础上产生,并逐渐大面积展开。当然,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让后勤管理重新充满生命力,提升了管理体系的高效性。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社会在不断进行着变革,很多方面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这种不断革新中,社会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弊端也一点点显露出来,影响后勤管理的功效。对于这些弊端,笔者在这里简要分析。不合时宜的社会化后勤管理模式逐渐影响员工的积极性。社会化的管理模式以社会托管的形式为纽带,这就相当于高校与后勤部门是委托关系,这种模式的一个重要弊端就是容易让双方之间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出现交叉,一旦混淆,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学校很多事项都有监管责任,但是难免在监管上出现漏洞,而一旦出现漏洞,造成的损失会全部由后勤部门负责,这样的境地,双方很难达成共识,有其是后勤部门难免心存嫌隙,这样就大大影响了后勤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后勤管理体制不能流畅运行,导致对学生的服务不到位,进而影响校园稳定。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策略

1、学校应增加对后勤部门的管理权限,减少托管份额。很多高校将后勤部门托管到第三方的机构,这样就容易导致公司以营利为首要目的而忽略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比如说在餐厅管理方面,绝大部分高校是对外承包给第三方,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导致饭菜价格不能够按照学生要求进行调控,餐饮公司只是为了以营利为目的进行管理经营,根本没有将学生的权益放在首位。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各高校应考虑将餐厅部门进行管理权限的收回,并且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这样就保证了餐厅的薄利、全面到位服务的经营模式,会更加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2、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后勤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其最重要的就是在理念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管理体系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问题根源,进一步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这是进行后勤管理模式的改革方向,也是创新动力。如上述所说,在餐厅管理方面,时时刻刻将学生的位置放在第一个,保障学生的权益才是最根本的工作目的。另外,后勤服务的工作方向要按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对学生进行意见征求,不断完善后勤部门的服务,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办事效率,这样才能赢得学生们的拥护,校园环境与氛围定会越来越好。

3、优化服务体系,打造优秀服务团队。后勤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存在于学生身边的问题,落实好服务项目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一些早已落实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后勤管理模式的高校,其对于服务这一方面十分重视。比方说,学校为了完善服务体系,确保每一位学生对于后勤部门都满意,特地推出了后勤接待日活动。这个活动的举行频率是每个月举行一次,通过在校园广场上搭设专门的服务台来征集学生们对于学校中存在问题的疑问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尽力当场解答。当然,很多问题是超出后勤部门工作范围的问题,对于这些疑问,后勤部门并不是抛出一句“这不归我们管”这样的话,而是做好相应的记录,过后将这些问题进行对应部门的反馈。通过设立这样的活动,很多问题得以迅速解决。比如有学生向后勤部门反应宿舍电扇时好时坏,经常不转。对于这样的问题,后勤部门当场就派出了维修人员进行上门维修,赢得学生的一致好评。对于有的学生反映学校食堂饭菜价格以及质量存在问题,后勤部门结合相关领导进行实地调查,对学生反映的问题着重处理,进一步敦促学校食堂完善服务体系,确保食堂物美价廉,让每一位学生满意。

4、实施后勤领导夜晚值班巡查制度,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施校园领导值班巡查校园制度是后勤管理模式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通过这种途径,可以让后勤部门最快发现隐藏问题,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巡视范围要注重学生重点接触或者生活的领域,比如说学校的安全管理、学校的宿舍管理、健身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和校医院管理,这些方面都是与学生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部分。据实际了解,各位在后勤工作的领导都在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尽职尽责进行着自身的工作,通过这样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长远而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5、建立尽职尽责的后勤管理团队。不仅仅是制度上要保证以学生为中心,在人员上,我们也要保证后勤团队以学生为主的服务观念,共同为建立和平安定的校园环境而努力。比如,在筛选校园宿舍相关管理人员时,进行竞争上岗制度,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以最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中去,对学生的服务意识也会更强。这种高效、高服务意识的后勤团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有问题必解决,同时还能够保证工作人员与学生共同和睦相处,赢得学生信赖。在后勤团队举办的宿舍安全宣传日中,我们可以看到后勤团队在宿舍进行了大范围的防灾防火宣传,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出了应急性的措施来应对。另外,管理团队还在宿舍更换了灭火器材,并手把手教学生人如何使用灭火器。这样与学生近距离接触中,学生与后勤部门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在良好的关系基础上实现了服务于好评的双赢。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是一项长远的工程,这需要高校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努力。当前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还有很多问题,在时代的潮流下,这些问题都是影响校园稳定的隐患,所以高校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后勤管理模式的转变,将学生放在工作的首位,尽心尽力为学生着想,用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营造更加安定祥和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策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后勤工作存在问题篇8

关键词:后勤队伍提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216-01

近两年,伴随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就后勤工作而已,小学教育的要求渐渐变高,后勤的服务对象范围也逐渐变广,后勤集团服务质量的提高也越来越迫切。江苏通州一所中学的副校长如是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表示小学的教学及教育的正常进行和后勤工作顺利进行密不可分。所以,必须构建、培养、配备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强战斗力的后勤队伍,始终提升后勤队伍的综合素质。

1小学后勤队伍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后勤正处于社会化变革中。后勤队伍中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后勤的社会化变革实质上就是简单的注册及挂牌;部分缺乏较强服务意识的人,觉得后勤一旦实现社会化,它的根本目的就不是思考服务于教学,那么就能取缔之前的条条框框;有些缺乏明确变革意识的人,则始终对后勤的社会化变革持有得过且过的想法。

就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方面,小学后勤队伍仍存在着自律性差、荣誉观念薄弱等问题。就知识水平及管理能力而言,后勤队伍中有部分管理者是从普通的后勤岗位晋升到管理层。这部分人文化水平较低,不可避免的缺乏一些管理知识,他们的管理能力及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及工作创新意识较弱,出现了问题,不善于考虑,更不善于处理。虽然启动后勤的社会化变革后,后勤的管理队伍中配备了一些知识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服务意识强、勤奋、正直的年轻人,但是他们没有后勤工作的相关实践经验。

众多原因导致现阶段所建设的后勤队伍令人不满意,缺少适当的培养及管理体制,出现了忙于事务、疏于管理及重视使用、轻视培养等现象。即使后勤队伍推行了一系列的培养及管理措施,但仍存在着缺乏系统性、效益性及前瞻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还是小学后勤队伍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提高。

2应对小学后勤队伍问题的对策

小学后勤工作的特点及性质决定了后勤队伍建设的加强及队伍中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性。以小学后勤队伍现状及问题,笔者提出从下面几点加强后勤队伍的培养及管理。

2.1加强队伍成员的思想文化教育,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充分发挥思想文化教育的作用,有利于加强后勤队伍的建设。(1)切实、有效的开展员工的思想文化教育,努力实现思想文化教育的计划性、制度性、考核性,以便迅速提升后勤队伍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及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2)采取多种手段及形式例如报告会、研讨会、讲座、工作例会、参观及个别谈话,让后勤队伍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劳动观及群众观,协助他们正确衡量个人利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之间及开拓进取同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3)加强后勤管理者的思想文化教育,实现管理层的言传身教,使管理层做到暖人心、得人心。加强队伍成员的思想文化教育,为后勤队伍的建设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2.2对队伍成员进行相关培训,提升整个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在队伍内部开展关于经济、法律及生活等各方面的专家讲座,不公提升了员工的文化修养,还实现了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应让整个队伍高度认识到后勤集团在小学实现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应在整个后勤队伍中创建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1)使全体员工正确认识何谓育人及育人的重要性。对小学后勤工作的最高层次的要求就是服务育人,所以,后勤职员不应将自己单纯的看成是在小学工作的普通的服务生,还要意识到身为教育管理的工作者,自己追求的目标及崇高的职责,要深刻意识到为青少年学生的服务实际上是对他们的关爱。后勤工作最终应切实的实现成功的教育每个学生这一根本目标,并在后勤服务工作之中渗透着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等多角度、多层次的育人要求。(2)对成员进行职能培训,培养职员的服务技能。仅仅凭借一腔的工作热情而缺乏必要的服务技能,那么提高后勤的服务质量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后勤职员需要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应选送优秀的职员出去培训、支持职员参加相关进修,比便不断提升职员的服务技能。(3)注意后勤职员的示范作用。因为后勤职员的任何行为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因此,后勤职员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仪表及衣着。

2.3改善后勤队伍工作的环境

工作的环境不仅包括硬件环境还包括软件环境。其中,硬件指办公环境、员工的经济待遇等;软件则指人际关系氛围、激励机制及沟通机制等。为体现公平原则,后勤队伍中每个成员的收益应与其岗位的责任轻重、对知识技术的要求高低等因素紧密挂钩,分配收益时应尽量拉开差距,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增加后勤队伍管理层的经济收入。

相较于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更为重要。通过定期开办研讨会及内外部经验交流会,加强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工作例会、谈话等体制,并设立意见箱,让后勤队伍的管理层及时了解后勤工作的整体动态及形势,了解如何实现协调配合的有效性,并让每个成员参与决策,及时商议出处理办法。最终在各层管理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全新的、相互协作的伙伴关系,在整个后勤队伍中营造出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氛围及平等、相互协作的工作环境。良好的软件环境的建设缺不了激励机制的改善。在后勤队伍应同时实行职务晋升激励及精神激励,为全部员工提供平等的参与决策及职务晋升机会,特别是对突出贡献的工作者,应给予实时的表彰以满足他的荣誉感及成就感,最终激发他的使命感及责任感。

3结语

小学后勤队伍的建设及培养任重而道远,小学后勤集团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培养、管理机制,以便早日减轻学校的压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及突破瓶颈,使后勤队伍成为小学后勤社会化变革坚实的真正的中间力量。

参考文献

[1]杜群英.谈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后勤人员队伍素质问题[J].长春大学学报,2007(11):112-114.

[2]赵洪涛.我国中小学后勤管理的科学化探寻[J].教学与管理,2008(19):17-19.

[3]刘观波.中小学后勤科学化管理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6):18.

后勤工作存在问题篇9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改革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是高等院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性、保障性工作,它不仅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重要保障,也是广大师生日常生活工作的基础。后勤服务质量的优劣将对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甚至高校的发展。随着党中央不断深入开展高等教育体质改革,后勤服务工作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严重阻碍了高校健康稳定发展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开展高校后勤科学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强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设,是推动高校稳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

一、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1.忽视育人,强调利益。

高校后勤服务隶属于高校教育事业,决定了高校后勤须秉承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根本宗旨。后勤员工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工作作风等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后勤服务提供的生活空间、学习环境、活动场所等对学生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部分高校对自身的服务育人的作用存在着较大迷失,在经营管理中加入了过多的经济因素,忽视了后勤服务的基础性、保障性职责,而定义为经营性模式,造成高校对后勤投入大幅削减,要求后勤自负盈亏,过分追求利益,淡化服务,导致了物价上涨、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

2.管理体制落后。

当前的后勤管理形式,并不是独立形式,仍然附属于高校,依托于高校资产。由于这种附属关系,高校具有连带责任,如果盈利,后勤集团挣钱,而一旦亏损时,高校背上债务,会对国有资产造成损失。传统的后勤管理是重视物质财务管理而轻视对人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形式束缚了后勤服务改革的思想,阻碍了后勤服务工作的发展。

3.高校后勤人员素质问题。

高校后勤服务人员素质不高,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对后勤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是分不开的。谈到后勤服务,大部分人只注重其表面,而忽视其内涵,认为高校后勤服务只是一种简单的服务,从事服务的人员不需要太高的素质,最终造成后勤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文化素质偏低、技术水平不高等现象。管理层也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

4.后勤服务缺乏竞争力和监管机制。

后勤服务人员是由高校后勤职工、其他部门分流的职工和社会聘用人员组成。前两部分职工属于在编的正式职工,部分人还存在着陈旧的计划经济大锅饭思想,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满足于现状。而社会聘用人员的工资水平和待遇与在编人员差距较大,会影响到聘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大其流动性。后勤服务缺乏同行业竞争,基本属于内部垄断行业,而又缺乏外部监督管理机制,导致部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对师生热情程度不够,这就严重阻碍了整个后勤集团的有序和谐发展。

5.后勤改革问题重重。

由于缺乏长远化思考,个别高校急于改革,过分注重功利性,造成“换汤不换药”。部分高校仍配置所有后勤消费资源,大量教师住宅在校内兴建,造成教职工成为消费主体。其中部分高校教师住宅属于教学用地,存在产权问题,而维修问题、管理问题成为后顾之忧。部分高校盲目市场化,急于引进校外资产,签署长期合同,造成学生消费资源由校外企业垄断。校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减少投资,增大收益,导致学生利益严重受损。

二、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改革新途径

1.秉承“服务育人”的宗旨,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

国务院提出:“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因此高校后勤服务人员需肩负“服务育人”的宗旨,在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技术水平、精神风貌等方面严格要求,做到“为人师表”。根据教育部指示,高校后勤工作应做到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生活服务,服务育人,管理育人。高校后勤工作应坚持贯彻“公益性为主,营利性为辅;服务为主,经营为辅”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2.提高素质,增加技术培训。

在提高后勤员工素质的同时,要加大对员工的继续培训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有目的、有组织地提高员工学历、职称、工作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以适应后勤发展的需要。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针对职工所在岗位的专业知识考试及专业技术比武,对于考试和比武名列前予者给予奖励。对于提高技术、工艺创新的人员,也要给予奖励,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后勤管理人员应多向后勤建设好的院校学习,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和用人机制。

3.因材施用,奖勤罚懒。

坚决贯彻竞争上岗原则,增加员工的危机意识,这样才能促进员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能力。要合理配置人才,做到因材施用、量才任职,为有能力的员工创造能够大显身手的空间,施展其才华。要调整年龄结构,聘用高素质、爱岗敬业的年轻人,把他们工作的热情带到整个后勤服务中。要鼓励员工参与后勤集团建设和改革,给予他们尊重和信任。

4.构建后勤企业文化。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形态,是后勤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积累的精神财富的总和。这种文化对企业人员具有凝聚作用、导向作用和感召作用。通过构建后勤企业文化可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作为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指导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使员工向着同一个梦想而努力奋斗;加强员工的责任感,把后勤集团看成全体员工共同的集团;赋予员工的荣誉感,鼓励员工多出成绩、多做贡献;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企业的繁荣将令员工自豪,会更加努力地奋斗。

5.科学发展社会化后勤。

西方高校后勤社会化已有数十年历史,而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一部分大中型城市已经开始科学化高校后勤社会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使部分后勤服务项目如物业、餐饮、供暖等项目部分社会化,营造了校内外市场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部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行社会化,通过与劳务派遣公司合作,不仅减少了后勤集团的支出,而且把用工过程中的一些风险转移到劳动派遣公司。这些调整不仅体现在后勤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学校后勤条件极大改善,而且学校用人负担大幅减轻,服务人员素质逐步提升。社会化并不意味着高校后勤甩手不管,而是充当竞争角色、监督角色,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校外企业沟通,严重时可取消校外企业的服务资格。

当前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对高校后勤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高校后勤服务改革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坚持改革,坚持科学改革。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平衡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实现师生、高校、后勤职工三满意,是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贾玉荣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7)。

[2]龚孝东新时期高校教师住宅物业管理模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2,(33)。

[3]郑雅萍王静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时代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0,(5)。

后勤工作存在问题篇10

关键词:后勤管理;小学;教学环境

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优化后勤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但是,从学校后勤管理现状可以看出,学校后勤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必须详细分析后勤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

一、优化后勤管理模式对小学教学环境的影响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来说,学校管理人员对后勤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后勤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但实际上,后勤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优化后勤管理模式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学校现有的后勤管理人员属于非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的后勤管理经验,后勤管理效率低下。在新形势下,国家对小学后勤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必须优化后勤管理模式,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完善后勤管理体系,才能满足后勤管理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

二、优化后勤管理模式的对策分析

1.强化后勤管理

部分学校的后勤管理观念和模式比较传统。相对落后,后勤管理体系不完善,而且后勤管理的范围比较狭窄。因此,学校必须优化后勤管理模式,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完善后勤管理体系,扩大后勤管理范围,做到全方位管理。除此之外,要想实现后勤管理目标,学校还必须加大人员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认识到人员培训的重要性,丰富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开阔眼界,提高后勤管理人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后勤管理人员还必须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学校还应该不断从外部聘请专业的后勤管理人员,壮大后勤管理人员队伍。

2.强化学校后勤财务管理

要想优化后勤管理模式,学校就必须加强后勤财务管理,认识到后勤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小学后勤管理的关键环节,学校教学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与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学校只有强化后勤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才能实现后勤管理目标。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后勤管理资金缺乏,就更加需要健全后勤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的后勤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接受学校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对学校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财务报表,上报给学校管理人员,如果学校管理人员发现后勤财务管理中存在任何问题,必须及时采取调整对策。除此之外,学校的后勤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在每年年末制订出下一年的财务预定规划,实现学校的财务收支平衡。学校必须聘请专业的后勤财务管理人员,并派遣后勤财务管理人员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提高后勤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重视保险工作

在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学校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后勤管理模式,必须重视学生和教师的保险问题,做好保险工作。学校的安全管理水平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安全管理工作重在预防,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后勤管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排查,排查的场所有以下几个:一是食堂,二是宿舍,三是教室,四是公共建筑。学校必须把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避免意外事故发生时找不到相关责任人。学校应该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还应该为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买保险,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总之,后勤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必须优化后勤管理模式,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完善后勤管理体系,扩大后勤管理范围,做到全方位管理。学校只有强化后勤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才能实现后勤管理目标,提高学校后勤管理水平。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学校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优化后勤管理模式就必须重视学生和教师的保险问题,做好保险工作,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土旦次仁.创新后勤管理模式,优化农村小学教学环境[J].考试周刊,2013(65):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