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4:51

生物多样性教案篇1

【关键词】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24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打破了教师垄断课堂的局面,给予了学生较为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不得不承认新课改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得到认可,并逐渐被广泛地接受,给高中物理教学带来可喜的改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效果相对以前有了很大地提升。正因为如此,如何借助导学案推动我国高中物理高效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不断地努力。

笔者发现随着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普及,导学案在编制和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物理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本文以此出发,旨在浅析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措施,促进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果。

一、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使用中的问题分析

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随意编排导学案、导学案流于形式、不注重学生的学情等现象突出,导致导学案的作用和功能没能很好地得到发挥,为此笔者将从以下几点做具体分析:

(一)导学案任意编写,缺乏科学的体系

教师没有科学系统地编写,致使导学案流于形式,有的只是随意编写了几道思考题;或者内容完全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复印件,根本就不具有导学案应该具有的功能。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在于教师对于导学案的认识不清,没有弄清楚导学案是干什么的,不少教师不过是为了应对新课改要求,依葫芦画瓢,盲目趋从罢了。因此,教师认为导学案的性质不过就是预习而已,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以一种新颖的形式来替代而已,正因为如此,教师对于导学案的认识才会肤浅,在制定和编写上也往往不肯下工夫,仅仅是走走过场。

(二)导学案所反馈的信息未受到重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除导学案在编排上存在问题以外,教师对导学案所反馈的信息同样也没有足够重视。其实通过学生完成导学案,教师可以从中研究分析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发现教学应该注意什么。导学案是为教学服务的,可以很好地调整教学重点和教法,可以说导学案为教师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些必要的信息,对学生来说,同样有助于其更好地学习。然而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导学案所反馈的信息被教师遗忘,教师没有充分地研究和分析导学案,导学案在实际上没能发挥多大的效果。因此,导学案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自然也不会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导学案教学没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导学案教学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却由于学生的主体性被教师束缚,导致导学案教学缺失了学生方面的作用,因此教学效果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认为高中物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较为困难,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而在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同样无一例外地手把手教学,导致学生受到束缚,学生的思维被教师在无形中禁锢。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认可,学生也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其主体思维和能力,所以,也导致导学案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相应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于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中的现状及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实际和调查,提出以下三个策略,以期促进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从教材、教师、学情出发科学合理编写导学案

教材、教师和学情是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支撑和依据,所以在编写高中物理导学案时,就应该从这三方面出发科学合理地编写,这样既体现了新课改的真正内核,又能够真正实现高中物理的高效教学,学生高效学习的目标。首先,从教材出发。教材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高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写同样要以教材为基础,保证与教材不偏离,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才能谈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从教师出发。教师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引导者,如果导学案的编写没有体现教师的执教特点,与教师的教学大相径庭,那么导学案的效果必将不会有多大的效果。最后,从学情出发。学生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情是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基础,因此,导学案的编写同样重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二)教师要重视导学案所反馈的信息

教师应该对导学案引起足够的重视,注重分析和研究其反馈的信息。在学生完成导学案之后,教师要重点研究,这既是教师为接下来的编写提供学情,又能够调整之后的教学。通过导学案中反馈的信息,教师可以掌握和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较为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这样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尚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做重点教授,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导学案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使得高中物理教学能够高效低耗,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教师有效地教,这样一举两得,既提高教学效率,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能够清楚准确地学习知识,教师又能够省时省力。

(三)在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生物多样性教案篇2

关键词:生物课堂案例教学

1、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1.1 案例的定义

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问题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具有这样一些特征: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案例的叙述要把事情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案例对行动研究的陈述能反映人的复杂性,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

1.2 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案例教学法的过程,大致可以归纳如下:(1)收集班级真实生活情境资料;(2)将所收集资料形成教学案例;(3)进行班级团体讨论或班级小组讨论;(4)讨论中,成员轮流担任领导者角色;(5)归纳各组或团体意见。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可以质疑他人的想法,学习如何发问,进而学习到独立思考、与人相处、解决冲突、尊重他人等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特殊的教学材料,又包括应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要承担着更多的教育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与参与。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的案例,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对日后的教育和教学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参与者,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讨论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2、案例教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笔者认为。在中学恰当地应用案例教学法是提高中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其理由如下:一是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二是有利于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学生内化了的知识,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学生必须将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整合”才能处理案例中众多的疑难问题。三是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的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信心。四是通过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景的差距。五是案例教学解决了教学中的个性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完美统一的两难问题。六是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有较在的自,教师实际上更多地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不仅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地是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

3、案例教学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1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教学的适用范围

案例教学在什么情况下实用,对此可从这样一些方面去分析:

(1)理解并掌握中学生物学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许多人认为,案例的运用与生物理论学习是相悖的,因为案例总是具体的、特殊的,并且其表现形式是发生在某时某地的故事,它不能被用来传递理论知识。其实不然,案例教学在19世纪70年代应用之初,真正的目的就在于一些研究者认为案例可以成为传递理论、原理的最强有力的方式。案例完全可以用来展示生物有关的理论,解释为什么这个事件应该这样处理而不应该那样处理。一旦案例中隐含的理论或生物的基本原理被提示出来了,就可以用来考察新的生物案例,说明哪些情形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先前案例中的基本理论就转变成了面临新情形的挑战。学生要考虑到生物理论应如何从新情形中产生不同的变式来。因此,在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而是要确定让学生掌握哪些生物原理,然后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生物原理、理论的案例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案例是一个故事,但故事并不等于案例。

(2)生物界的典型事例

在生物界中,比较典型的生命现象、事实等:这些案例交给学生进行案例教学,学生从中获得问题解决的多种可能性,以及解决问题最终方法。学生在未来的实践中就可能加以采纳。

(3)生物学的伦理道德准则

在生物与环境中,人与自然之间有许多不和谐的案例。如森林的破坏、动物的捕杀、环境的污染等,教师可用故事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好生活,美好生活需要什么样的道德准则,每个人可以做些什么,不可以做些什么。如此等:等。在生物案例中,教师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态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的典范、反面例证,使他们从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行为当中体会自己应该遵守的能理规范。

(4)策略、反思或思维习惯

通过生物案例教学可大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思维习惯、思维策略和反思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视野开阔与想象力

通过生物案例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增加知识容量,开阔学生视野,促使他们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教学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方法都有其局限。生物案例教学也不例外:

(1)生物案例的形式过程往往花费较大,时间消耗过多,并且需要进行现场核对。

(2)生物案例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生物案例教学的有时效率较低。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有时会产生耗费时间较多而收效甚微的后果。

(4)生物案例是以较短的篇幅的材料来涵盖相当长的时间历程,很难在内容与时间历程上保持一致,而案例教学一般既要学生了解过程,更要让学生领会内容,这两者都难以兼顾。

(5)案例可能会使得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概括化认识。

3.3 与其它教学法有机结合

正是由于案例教学存在一些局限性,笔者认为,它应该与其它教学法结合,形成具有实效性的案例教学法,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1)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能够适合长短不一的讨论:

(2)可以利用学校的录音和计算机设备;

(3)与现场考察结合起来使用:

(4)案例中没有决策者:

生物多样性教案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践教学;新课程改革;策略

物理学科,更加讲究知识的实践性。自然学科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与实际的紧密性更强,而实验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物理实践性教学其实并非新鲜的词汇,这本来就应该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必备项目。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的实践性教学都成为了课堂的陈述,记忆,而失去了原有实践性的效果。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实验和观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物理概念的引入,规律的得出,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做到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物理实验的趣味,生活现象的解释,规律的应用,计算的巧妙,物理科技的现状和前景,物理故事的阅读,物理学家的轶事等等又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愿望。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实践性教学会有怎样的效果呢?又该怎样结合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进行实践性教学方案的制订呢?

一、高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的方案制定

新课程标准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发展,体现科学的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时间资源有限,空间资源狭小,人力资源很难得到全面充分地开发。如何解决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高中物理教学要想实现实践性教学,首先要制定详细的实践性教学方案,方案要具有实际性以及合理性。对于高中物理而言,教学课堂上的时间安排比较紧凑,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性教学。因此,对于实践性教学方案的制订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在实际的方案制定中,一般分为以下几点方案:

自然学科的主要特点就是与实际联系紧密,实践性教学也许不能将学生们经常带到户外去观察与亲身实践。但是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实验教学也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方案的制定中,教师可以每周给学生们安排一节实验可,或者是上课的时候,利用部分课堂时间,给大家进行实验效果的掩饰。

方案制定过程中,可以考虑将实际生活与物理教学结合。物理教学大多数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力学的很多理论,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进行方案制定的时候,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教学相联系。作为物理实践性教学的一种模式,培养学生们实际操作与动手以及想象能力。物理的学习,更多的需要学生们有自我建模以及形象思维的能力。因此,实践性教学正是满足了学生们的这种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分析

实践性教学的方案制定完成,并按照方案进行教学。以下采用高中物理的两个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不同方案下的高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案例一:冲量的实践性教学

冲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力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刚接触这个概念的时候,学生们都会觉得有些陌生,不太明白冲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物理现象。或者说,无法正确定位其真正的物理意义。冲量大与冲量小的不同是如何体现的呢?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个鸡蛋的例子进行冲量物理意义的形象体现。教师可以拿两个鸡蛋,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体。着地点选择不同,第一个鸡蛋的着地点是水泥地面,而第二个鸡蛋的着地点是海绵表面。如果从生活常识的角度,我们很容易得知结论。着地点为水泥地面的鸡蛋肯定破碎,而着地点为海绵的鸡蛋则无太大伤害。没有学习冲量的时候,我们会认为是因为硬度成为了主要因素,致使不同的实验效果。但是从做功的角度分析,做功与时间有关,鸡蛋在撞击水泥地面的时候,两者之间有功,而接触时间非常短,造成瞬间产生的压力极大,致使鸡蛋破裂。而海绵的表面比较柔软,鸡蛋在接触海绵表面的时候,两者之间相互挤压,发生形变,而延长了做功时间,使得两者之间的压力也减小了。这样,对于冲量的理解,学生们就会更有形象的理解,并越发对物理学习感兴趣。

案例二:阶跃效应的实验演示

高中物理中比较难学的就是微观运动部分,尤其是阶跃效应,电子在吸收足够能量的时候会发生跃迁,甚至是高速发射出去。那么,教师利用书本的讲解以及板书的绘制都无法让学生们在脑海中有深刻的印象,大家学得都比较模糊,不能真正理解其跃迁时的效果。而如果学校有一定的教学条件,教师可以在光线比较昏暗的时候,将相关的实验仪器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做过电子发射实验的学生们都能了解,其效果是非常明显而震撼的。电子在接受高度能量的时候,就发生了跃迁,并不断地射向屏幕上去。这样的演示,让学生们充满了学习的欲望,甚至是能够将微观世界的运动形象化、具体化。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们增强对于物理的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教学也许会受其所处时期的特殊性而忽视实践性教学,但是通过很多实际教学案例以及经验表明,实践性教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更能加强教学效果,增进学习的实效性。当然,在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前期,一定要做好方案的制订,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实践性教学。加大实验以及实际操作的教学空间,多以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导向,明确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性教学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此外,教师还应当以新课程改革为标准,通过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促进高中物理实践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生物多样性教案篇4

1巧用案例,创造兴趣课堂

物理是一门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的学科,虽然现有的、书本中的教学资源也是从生活中举例,但是绝大多数教师都未提高生活案例运用的灵活性,导致物理知识点变得干瘪、枯燥,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能动性.只有把握案例运用的水平与程度,才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灵活联系实际生活,通过案例来导入知识点,借助生活来丰富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在此创新思路之下,教师要把握以下巧用生活案例的关键点:

对生活案例的运用应该结合物理学科固有的特点.物理知识是从生活周边提炼出来的,因此其案例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在学习惯性等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车速限制、安全带使用等案例,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了解惯性的概念与重要性.

对生活案例的运用应该注重直观明了.物理教学引入的生活案例不能过于复杂,如若不然,只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现下多数学生都认为高中物理的知识点较为晦涩难懂,初次学习时存在较强的难度.而教师如果能够结合直观的案例,那么更容易促进学生学习思路的展开,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程《弹性势能》及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网球、弓箭等生活素材,切入学生生活中的案例来展开授课.

对生活案例的运用应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方互动.生活案例引入的本身目的是为创造兴趣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生活案例的引入强调学生能够用物理的眼光观察生活,用物理学习的思路去感悟生活,因此教师应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切入生活的同时,让学生自己举例,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领悟.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际案例讲述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从生活的所看、所听、所思中发掘到知识点.

2巧设问题,代入生活思考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来引领学生思路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问题的设计不能仅从课本知识点入手,那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仅从生活入手,那样很可能会造成与书本教学内容的偏差.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有效结合物理知识点与生活问题,为学生创设有关生活的问题情境:

理清问题的提问思路.教师在设计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认知与其所处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把握与物理有关的重点提出问题,利用“提问、思考、分析、回答”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

结合生活与物理习题.在物理教学中,习题的优化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现下我国高中物理习题的编写多是从书本的知识点入手,引入的生活案例较为枯燥乏味,学生无兴趣去探究答案的现象屡见不鲜.要想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将生活的实际案例编写到习题中.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独自解决课后习题的过程中能够巧妙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增强了物理学习的直观性、生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利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与研究中,如果不能有机结合物理知识点与生活问题,那么教学的整体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在掌握提问方向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学会一定的提问技巧,注意问题的层次: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将问题逐渐展开,逐步增强提问的深度、难度与灵活度,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被进一步拓展.另外,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可以以点切入,通过某一点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自身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课程《力的合成》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人提一桶水与两个人提一桶水的区别?”这种提问虽未指明学习的方向,却能引起学生自己的思考.在为学生确定大概的教学方向后,教师可以再次提问:“这两种不同的提水方式,其作用效果是否相同?每次施加的力是否相同?”.最后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这种分层式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在学习物理的方法上更具逻辑性.

3巧构情境,展开生活实验

物理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直观、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点,而物理实验不应该束之高阁,而是应该巧妙地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为前提,在利用现有教学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开发生活资源,提高高中物理实验的生活化.同时,高中物理实验既需要注重教师的演示实验,也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化实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活与物理的结合程度,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水平.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高中物理实验应该积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辅助,即实现实验器材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实验器材应该为学生所熟悉,能够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够提高学生在物理实验上的参与程度.

其次,教师应该通过灵活的演示使得物理教学能够形象化、生动化,抽象的知识点内容能够具体化、直观化,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整个实验过程的“生活化”.由于物理知识点掌握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实验完成后,依然无法通过数据来了解所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实验分为的营造,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加深对物理实验细节与关键点的理解.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实验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通过交流的“生活化”有助于学生自己总结出正确的结论与规律.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让两个学生手掌相抵、互相施力来展开实验,在实验结束后,让参与实验的学生互相交流,提出自身对实验的看法.这种亲身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感官认识,提高学生对教学实验的参与程度.

生物多样性教案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物流管理教学;运用研究;注意问题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合适的案例材料组织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独立学习和共同协作的场景进行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更新,将其应用于物流管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更有效的掌握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物流管理作为高校中开设的新学科,其专业性和技术性都相对提高了物流管理教学的难度,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物流管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很多专业语言来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的质量会影响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而纯理论式的教学显然让学生无法对物流管理有更加全面的理解。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成功案例引入到理论知识的讲解中,对提高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有很大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2、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物流管理教学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同时更加强调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逐渐熟悉实际中物流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全面的了解物流管理专业所需的专业技能。案例教学需要学生不断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案例材料的收集、材料的运用和分析、方案的确定等都要求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充分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3、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教学的质量

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就是对教学的要求非常高,也更加注重实践性的教学,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主要开展的是理论性的教学。由于物流管理理论教学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很多学生无法提起自己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实践的教学,让学生对国内外物流企业有更多了解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师生之间经验的交流让学生吸取了更有效的实践经验,教学质量也因此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1、教学案例的准备

教学案例是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物流管理教学作为基本前提,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教学案例的选取尤为关键。案例的选择是比较困难的过程,例如国内物流管理教材中的案例大多不符合教学的需要、很多案例材料存在很大的缺陷、案例不够典型等都是教师选择案例时需要注意的。教学案例选择的主要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要对案例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整体,案例教材、报刊杂志等都是收集案例资料的重要渠道;其次就是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案例的调整和修改,使其更高体现案例教学的特性;最后则是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进行有效的调查,根据物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问题策划合理的教学案例。

2、有效的开展案例的讨论活动

关于教学案例的讨论活动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案例讨论活动时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执行。首先就是开展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教师需要提前将案例分发给学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案例,并且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作为讨论活动的基础;其次就是确定讨论活动的具体形式,例如是小组讨论还是辩论赛,这就需要根据教学案例的类型和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讨论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后则是讨论活动的具体开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调节活动的气氛,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和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切实的实现案例讨论活动的目的。

3、对活动进行及时的点评和总结

案例教学是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方法,对案例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点评和总结同样是案例教学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也是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相对来说教师对物流管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其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则应该就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点评,对案例讨论中不足的地方进行讲解,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汲取有效的经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也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案例教学活动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让学生更加体会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案例的具体分析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更加系统而全面的完成案例教学活动。

三、结论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学生来说这也是对物流管理加深理解的重要方式,案例教学法对物流管理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同样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其一是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虽说不是物流管理教学的重点,但是理论教学是实行案例教学的重要基础,案例教学需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其二则是案例材料的收集,案例的缺乏是案例教学法运用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也是开展案例教学的首要前提,学校在案例的整理上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弥补案例教学法中存在的缺陷,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充分发挥其作用来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使物流管理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学生在案例教学法中可以更加了解社会发展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教学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海.完善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J].企业导报,2011,1(06):1314

生物多样性教案篇6

关键词:高一化学学案设计自主学习

如何使教学更有成效,是教育界永恒的课题,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希望寻求寓教于乐的快乐教学方式。如何以人为本,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呢?新课程改革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完成知识的自我理解和建构,而学案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学案即导学方案(GuidedLearningplan),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编写的文本。学案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学案实施的必要性

1.高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年龄处于青少年向青年过渡的起始阶段,不论生理还是心理都显稚嫩,高一开设科目多,学习密度大,能力要求高,普通中学的高一学生焦虑情绪和不适应性表现得很明显。对于初中化学,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记忆背诵阶段,还未形成对化学学科系统的学习方法,再加上高中化学思维量的提高,学生深感不适。在这种情况下,高一化学要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而学案的设计可以促进学生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明晰学习目标,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优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2.课改理念体现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导演”,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学案的提出正源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转变角色。时代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道解惑”,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的引路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如何学。同时学案设计也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二、学案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新课程展现不同功能的教材栏目,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等,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案的设计也是如此,通过它能体现一种舒心愉快的课堂文化。在学案中我尝试使用这样的语言:“比一比,看看谁的方法好”、“考考自己,相信自己行”、“这道题虽然综合性有点强,但挺有意思,请你试一试、“这道题你肯定觉得自己会,但很容易出错,不信你试试”等。这样的语言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收获。

2.探索性原则

为了激发学生思维,“学案”本身就是一份探索性的自学提纲。学案设计时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

3.梯度性原则

在学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差异。因此在学案设计中不能跨度太大,人为地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尽量把一个问题按知识梯度,从基础到提高分层设问,循序渐进,分层推进。这样既对学生解决复杂问题作了铺垫和引导,又能把知识间的联系展示给学生,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落实检测已有的知识,同时感受知识向纵深的提高。高一正是初高中衔接阶段,学生对于初三知识的遗忘及学习中的漏洞,直接影响新授课的学习。因此在学案设计时可以添加“知识牵引”模块,唤起学生的记忆,梯度式设计问题,过渡到新授课知识点,这样学生易于接受。

4.系统性原则

新教材高一内容知识点多,许多学生感到化学知识零碎、难以把握,很多知识点属于纯记忆,印象不深,久而久之,学生的记忆逐渐模糊。化学知识体系是有其完整性、逻辑性的。所以教师在学案设计中应注意到该问题,对知识点重新进行整理、归纳,理出思路,使知识系统化从而更易于学生接受。对于复习学案的设计,除了要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还应该尽可能地挖掘各节课或各章节之间的隐性知识,注重知识的迁移、在各方面的应用以及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学案设计与实施

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方法不同,选用的学案也有所不同。

1.新授课学案――自主探究,启发教学

(1)性质课学案――问题引导,实验探究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必修一化学中的重要内容,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学习。部分学生在学习这方面内容时,对知识点死记硬背,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学案设计要抓住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层层问题引导、实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研究中得出结论,从而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如以《氯气性质》学案为例,课前我引导学生有目的预习,在“知识牵引”板块,回顾、总结已有的相关的元素性质知识,如氧气、氢气等非金属单质的化学通性、激活学生记忆库,从而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的类比和迁移。在“预习导引”板块,提出一些通过学生自学,可以在书本上发现的简单问题,如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让学生在自学中归纳总结、体验自我学习的成就感。这样,学生听课的目标更明确了。

上课时,在“问题探究――共同练”板块,我将课堂实验探究条理化、系统化,以设计的问题作为导引,探究实验为依托,向学生展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问题1:根据结构决定性质,预测氯气的性质。在复习原子结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研究元素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我演示铜与氯气的反应,并提出问题2:金属铜是不活泼的金属,与氯气反应剧烈,说明什么?再次强调结构决定性质,加深学生的印象。根据氯气与铜反应生成高价氯化物,提出问题3:预测铁与氯气反应产物?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很自然地能得到以下结论: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得到高价氯化物。再如氯气与水反应部分,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们利用学案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设问问题1:氯气能不能跟水反应呢,还是氯气溶于水只是个简单的物理变化?如何用实验方法验证?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经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尝试试验氯水的酸碱性。将氯水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试纸中间白,四周红。该现象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说明反应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是什么呢?根据反应物判断很可能生成了盐酸。我适时提出问题2:如何验证盐酸的生成?联系旧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紧接着设问:如何解释pH试纸中间白的现象?我让学生充分讨论,提出问题3:设计实验方案推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经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最后演示实验红色花瓣分别放入装有氯气、盐酸、氯水里。到此,揭开氯气跟水反应产物的谜底的时机已经水到渠成。通过探究实验,问题导引,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使学生的逻辑思维紧跟课堂节奏,从一个探究到下一个探究,一直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利用学案启发思维的同时,学生可以将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等直接记录在学案相应要点、关键词空白的位置上,一边上课一边完成学案,节省笔记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也为课后整理、复习提供方便。

(2)概念课学案――课前热身,激发兴趣

概念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化学某些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不感兴趣。我们可以设计预习学案――家庭小实验,如在“物质的分散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准备粗豆浆、盐水、糖水、淀粉溶液、茶水、蛋清溶液,放入单层玻璃杯,用激光笔照射杯中液体,从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这样操作无危险且容易成功,不仅让学生提前了解了课堂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实验中粗豆浆不能形成光亮的通路,这与豆浆是胶体的结论形成矛盾。教师可以加以引导,使学生了解丁达尔效应的本质原因,一举两得。除了家庭实验,我们还可以其他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授知识点前,学案以“拓展视野”模块展示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如化学发展史、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最新科研成果、生活小百科,等等,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如离子反应是较为抽象的一节课,在学案“情境引入”部分,可以展现一则资料: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为什么哑泉水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为什么成为灵丹妙药?学生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上课注意力明显集中,通过学习最终解开了谜底。利用学案,教师可以很好地把握教学契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复习课学案――知识梳理,总结规律

复习课注重知识的体系和相互关系,学案更多采用章节知识网络、表格形式等。如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里面涉及了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变关系,复习学案只要将各物质之间关系理顺就可以了。如下图:

在设计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如果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不强,教师可以给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变化关系,让学生填上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则可以只给出几个知识点,其余让学生自己完成。

最后精选一些配套的综合习题,让学生学有所用,通过适当练习及时巩固,并体验学习后成功的乐趣。攻克了这一堡垒,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也八九不离十了。

3.习题课学案――方法指导,精练巩固

采用学案,弥补了教材编写的大众化,教师针对性选择习题,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思路,预习到位,上课有目的地听课,笔记记录少而精,课后整理笔记有依据、也为以后复习积累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习题课学案主要集中在专题训练上,有针对性地集中教学一类典型例题,归纳学习方法,变式训练、实践巩固,在节省抄题时间上很占优势。当然,教师在编写学案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梯度地设计习题。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有效讨论和交流,而不是完全“放羊”,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不是贪图热闹、流于形式。

教无定法,每位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类型课堂的学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不同学校、不同学生设计的学案也不同。因此只要是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我们应该深信,只要怀着满腔热情,秉着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就一定能让学案设计教学进一步趋于完善、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周业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化学教学,2009.11.

[2]房宏.以学案为载体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7.

生物多样性教案篇7

高职生物类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可更好地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增强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课程改革方面,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实践教学案例,拓宽学生眼界;有利于引入企业标准操作规程Sop以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应抓住赴企业的机会,有效进行挂职锻炼。

关键词:

高职;生物教师;挂职锻炼;课程改革;教学情境;案例教学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实践性较强及知识体系更新较快的生物实验技术类专业来说,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历,并能与时俱进,根据本专业的社会职业需求,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生物类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重要性

生物专业教师有一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有的教师虽然是从企业转到学校的,但是脱离生产一线时间过长,加上生命科学领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导致他们在授课时难免会觉得知识储备不足,讲课时难以分析透彻。而教师如能到企业第一线挂职锻炼,完整地介入企业的典型项目,不仅可以拓展眼界,学到新的东西,还可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挂职锻炼,教师能够把握最新科研动态,在教学中会更加注重面向实际,把握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的方向,可适时调整授课内容,丰富教学案例,从而使教学和行业与时俱进,满足行业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生物类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实验技术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基本上是在与当地生物科技公司相关岗位负责人进行研讨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系实际情况设计的。在此基础上,选派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这就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根据教学内容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环境,[1]其设计是以创建面向真实的或是仿真的学习情境为重点,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元化的需求,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基于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水平不高的心理特点,[2]将具体的、真实的事物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面对真实的情景,这就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一种真实环境的模拟,拟定企业情境,进行角色定位。教师曾赴某新药研发公司细胞培养部门锻炼,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向企业人员请教目前新药研发行业常用的细胞培养技术,并针对“细胞培养”课程设置多个教学情境。以“细胞的传代培养项目”为例,设计如下教学情境:公司接到一个项目,是一种新的抗宫颈癌药物进行临床前试验。为完成这一试验,需先在小鼠体内构建移植性宫颈癌模型,那么第一步就是要为模型构建提供充足的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这就需要将现有的培养细胞进行传代扩增。此时,将班级学生分成4人/组,学生的身份转变为技术员,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和任务分配;教师的角色为部门经理,对各小组的进度和结果进行评估,要求教师从最终细胞数量、质量和效率等角度去评价各小组提交的产品。这种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不仅能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此外,真实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对将来工作的向往,从而为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实践教学案例,拓宽学生眼界

案例教学是将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案例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具体地学习与生物相关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3]无论是精品课程的建设,还是资源库的建设,丰富的教学案例标志着课程建设的水平。教师在某动物卫生监督所现场监管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时,为“微生物培养与检验”课程搜集了多个教学案例。比如:在“食品微生物检测”模块中引入了“布鲁氏菌羊肉”的案例,先向学生展示案例,之后按照如下顺序开展教学:(1)确定案例的主题,本案例的主题是针对布鲁氏菌羊肉制定食品微生物检验流程与食品微生物样品采集与制备方案;(2)确定案例分析的知识点,即在案例分析时有明确的分析点,如对于固体样品该如何采集,应采集多少,怎样保证分析样品的代表性和随机性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3)在大部分学生完成教师列出的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分析方法,找到相对应的答案,并据此分别制定出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的样品采集与制备方案,最终设计出羊肉的食品微生物样品采集与制备的方案。在此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良好的案例能打破书本与生活之间的界限,使得学生能够利用专业的微生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引入企业标准操作规程Sop,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企业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onprac-tice,Sop)是将某一事情的标准要求和操作步骤以统一的格式描绘出来,用以指导和规范日常工作。其核心是把操作程序细化、量化和标准化。生物专业的大部分核心课程教学主要是采用“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模式,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引导作用。而在此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Sop,依此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时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岗位Sop,此时,可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将Sop引入到课堂上来。在“细胞培养”课程教学时,教师依据企业Sop设计了细胞培养的项目操作任务单,通过任务单引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不直接给学生提供Sop的原因是企业Sop不能满足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需求,而任务单是企业Sop的“升级版”与“加强版”,增加了理论知识部分与小组分工部分。在课堂上,首先由教师根据的任务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后由学生完成任务单的填写,教师审核把关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同时,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实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实验操作步骤与企业Sop相符。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明确操作与任务分工,保证了课堂高效有序地运行。[4]高职生物类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可以更好地把握生物行业的最新动态,增强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有助于对专业课程进行高效改革。

参考文献:

[1]朱红雨.高职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1(11):29-31.

[2]储争流.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教育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157-158.

[3]王谷仙,严璟.案例教学在高职医专院校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24):175.

生物多样性教案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导学案;问题导引物理进入高中阶段变得相对抽象难懂,成了许多同学的软肋,如何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设计也是一线物理教师颇为踌躇的问题。笔者通过学习新课改精神,也钻研了许多物理名师课堂心得,结合一线教学实践,优选了三点高中物理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因素展开讨论和解说。

一、巧设学案引导,规范课堂流程

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案设计。以导学案为准绳,让同学们事先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第一步,设置预习方案。导学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事先预习,从此同学们的预习不再盲目,而是有了准绳可依,他们可以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和启发来了解新知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方法。例如,我们在教学“电磁感应”时,可以如此设置预习方案:(1)认真阅读文本,概括教材中提到的几种磁生电的物理实验(2)详细了解这些实验的目的和步骤,然后对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反复思考,回答结论的具体内容?

第二步,设置基础知识的导学案内容。通过阅读,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物理信息,对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了明确的把握,这个过程当然也需要导学案的指导。例如:教学“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我们这样设置导学案:让同学们观察加速图片,然后思考问题“如果粒子质量为x,带正电荷a,其在静电力作用下由正极板向负极板运动,该过程中静电力对它做的功:w=();速率为v,它的动能为ek=()。这样设置导学案,简明扼要地通过最直接的问题概括了本节知识重点,有效节约课堂时间,提升课堂效率。

第三步,设置练习学案,练习学案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切忌不要太难,能引导学生夯实基础概念,掌握运用技巧即可。例如:教学“牛顿运动定律”时,笔者就通过设计一些判断对错的练习题,来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和概念。如判断对错:(1)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2)虽然接触面光滑但是物体也会出现变速运动。

总之,导学案好比爬山的绳索,让同学们在课前课中有法可依,如此方能更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二、设置探索问题,启发学生探索

为了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要重视合理引导课堂问题,把握课堂节奏。因为,在物理课堂上,虽然教师预设了课堂内容和情境,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仍然避免不了许多“生成性”问题的出现,因此教师应该有解决这些突发状况的能力。例如:教学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内容。

师:在进行学习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论,请同学们观看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请同学们仿照“位移―时间”图像的建立过程,建立一个“速度―时间”图像来表达二者变化的关系。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然后画一画,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

(生独立完成。)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活动我们知道了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v-t图线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否也对应v-t图线与t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可以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进行验证?

生讨论:可以将匀变速直线运动先转为匀速运动,然后在进行验证。

生:可以分步骤进行变速情况的计算,然后在整合计算验证结果。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采用何种方式进行验证感觉困惑,耗费了5分钟的时间仍然没有得出较好的结论,这时教师就要把握课堂节奏,对小组讨论内容进行指导,让学生尽快得出结论。而这部分的设计其有效性就有待商,应该进行相应改进以提高。

三、设置典型练习,强化实践运用

为了更好地创设高效物理课堂,必然少不了一定的课堂练习内容,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能够逐步提升学生应用物理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得出物理学的结论不是目的,而是要应用这些结论,从而把教学推向高潮。在精心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生活化的内容,例如:火车车厢的编组工作,生活用电事故问题等。其次,要重视练习题目的灵活性。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巧用错题等内容来提升学生的灵活应变和创新解题的能力。另外,物理练习题要重视突破“思维定势”,因为定势思维是很可怕的,教师要鼓励学生仔细分析,全面对比,保证用创造性的眼光来看待物理学习题。

概括地讲,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创设必须要重视导学案设计,确保能够合理调控课堂内容,并设计有效的练习活动,让物理课堂变成为高中生探索物理世界的天堂。

参考文献:

生物多样性教案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策略;生物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倡导与现实生活联系进行探究性学习。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日益受到重视,它是利用真实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既能与现实生活联系把许多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通过自主、协作等学习方式对案例进行评析、研究和运用,增强学生分析、概括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大大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案例教学前的选编策略

1.1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与教师的认知系统是不一样的,学生之间的认知系统也不完全相同。正因如此,教师在进行案例选编时,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选编。所谓“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在学生现有的认知系统上进行发展。选编的案例能使学生根据案例情境进行充分讨论和学习,教师必须能够设计出切入到学生的认知系统中去的案例。从一些案例教学的成败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属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案例,教师无论怎样进行提示或启发,学生讨论、分析就较难开展,也达不到预期目的。

1.2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选编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仅要考虑到案例应尽可能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探索它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而且还要考虑选编一些能与教学内容有紧密内在联系,能引起学生兴趣并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达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案例。

1.3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典型性”当教师为某一教学内容选编案例时,面对的是许多的相关生物事件,因此选取的教学案例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必须要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同时,所选取的案例也要有典型性,必须反映某一生命现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相关知识、原理,能够为紧随其后的问题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这样的案例,有利于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使学生得出预期的生物学概念、原理等。例如,在《人与生物圈》教学时,要求学生通过对关于全球变暖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全球变暖的背景、导致变暖的物质有哪些、变暖的情况如何、有何影响、如何防止等。所选编的案例就要明确这些目标,案例的内容、操作过程、具体要求等均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1.4要具有很强的探索性一个案例的好差并不是说它产生的结果一定要具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而在于该案例在实施过程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能否让学生更深入地挖掘出案例深处的内涵,能否促进学生对案例进行重新思考从而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如在《生长素的发现》教学中,提供生长素发现史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去探索一系列问题:(1)向光性与胚芽鞘哪个部位有关?(2)生长弯曲的是哪一个部位?(3)胚芽鞘尖端是如何引起其下部生长的?(4)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推测?以上问题中,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通过以上的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了科学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

2案例教学中的运作策略

2.1案例的展示展示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选择合理的展示方式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在上课伊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展示案例方式要注重直观性展示案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案例并了解其中的重点内容,直观展示方式可以将案例中的信息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许多生物案例的展示可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还可运用电教录像、场景模拟等方式展示案例,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案例方式要注重多样化不同案例的特点不同,展示方式也应有所区别,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用文字、图表展示、实景模拟、多媒体展示等多样化的方式出示案例,以最适合案例内容、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展示方法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求知欲。

2.2案例的分析

分析案例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人,所有的案例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让学生会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指导学生通过因果质疑、联想质疑、方法质疑、比较质疑和批判质疑等方法参与案例的讨论与分析。特别是,如果给出的案例比较简单的话,那么在相应的案例展示之后,便应该进入自主学习的轨道。当然,这种自主学习也需要一定程度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互,如有必要的话,可以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等等。

生物多样性教案篇10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全省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加以选择、改编、整合、拓展、开发和开设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成为中小学教师当前与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校本课程《青春与法律同行》孕育而生。本文就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启示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寻找合适的主题,贯彻课程开发原则

电视上的《法制在线》《今日说法》《举案说法》等法制节目,用简单的案例分析,给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条文,起到普法的作用,效果很好。受此启发,我开设了校本课程――《青春与法律同行》。

1.把握导向性与协调性、时代性与先进性的原则,编好课程纲要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试行)》要求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与国家课程协调一致,防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的随意加深与拓展。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选修课,涉及的都是民法的知识。我就考虑,在开设校本课程时,能不能把学生关心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法律知识加以归类介绍。为防止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简单重复,我认真阅读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法律知识,明确了高中生已有的法律知识储备,又把相关法律知识进行了分类和整理,找出与高中生密切相关的,又是他们感兴趣的法律知识。据此,确定了课程的主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课程纲要的基本理念、思路和目标。即立足于高中学生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以及会对他们的行为习惯产生导向作用的具体案件实例;注重分析,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法制安全教育,渗透基本法理精神,使学生在素质养成中融入足够分量的法律知识和公民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把握选择性和灵活性、简约性和通俗性的原则,精编教材

《意见》还要求“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或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精选内容,合理编排;内容呈现形式应该活泼多样,通俗易学。”

在基本理念和思路的指引下,我设计的课程主要内容有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介绍、三大基本法的讲解。考虑到法律的实践环节,又增加了实用法律文书的书写、律师制度的简介。在教材的编写中,我参考了教科书的编写模式,教材由理论介绍、相应的案例和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同类案件这三大部分组成。

编完民法部分后,我就根据所编写的教材来上课。第一、二节课学生热情很高,效果也不错,学生熟悉了这个模式后,课堂又回到了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学生参与的常态中,这违背了我开设校本选修课的初衷。

我开始新的尝试:先呈现案件,让学生自由评说,让他们先把对案件的理解说出来,再举案说法,来看看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法律的规定之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经过这样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再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就能把案件分析得比较到位了。

由于“举案说法”这种新模式的成功,我投入到第二轮教材的编写中。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我设计了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哪些法律知识感兴趣;研究少年法庭公开的一些案例,给学生以警示和防范;从报纸、网络中搜寻相关的案例,把搜来的案例进行改编,与所讲的法律条文更相匹配;还专门学习视频剪辑技术,更好地展示相应的资料……诸如此类的尝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二、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积极展开教学实践

校本课程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必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

1.突出学习者的生活经验,注重实践性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提供有效的与学生生活情景有关的素材,让学生有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密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比如,介绍书的书写后,我呈现了一份自己2005年接到的北仑区人民法院的书副本,是物业公司状告我本人不交物业费。学生一看,书中的被告是我,顿时来了兴趣。于是,我就请学生帮助我根据状的事实和理由,逐条进行答辩,书写答辩状。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必须出示相应的事实和理由,说明不交物业费是因为物业公司没有尽到义务。比如,阁楼渗漏、公共设施损坏,物业没有及时进行维修、公共维修费的使用收支从未公示等。向学生解释后,让学生进行证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起写好答辩状。

等学生准备好了答辩状,我就把当年自己写的答辩状跟学生一起研究,看看各自的答辩状有何异同,探讨不同之处怎么改才能更符合法律条文。

最后有学生关心,当年法院是如何判决的,当告诉他们,最后的结果是物业公司及时进行维修,交1/3物业费时,就有学生感慨,今年自己家白白多交了物业费,因为房屋也有渗漏。我告诉他,《物权法》2007年10月1日才开始施行,规定了如果物业达不到《物业标准》,业主可主张物业违约承担违约责任或解除合同;如果物业不违约,业主应当支付物业费,所以没白交物业费。我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程注重实践,突出了它的实用性。

2.加强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学过程中,通过“举案说法”“案情简介”“大家说案”等方式呈现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针对某一案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也让学生尝试多角度考虑问题。比如你是此案的法官(受害者或辩护律师),你将如何辩护?依据有哪些?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引导学生投入研究案情,分析案情,寻找法律依据的过程中,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另外,教学中也较多采用多媒体等音像资料,给学生直观的影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深入思考。

3.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把握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在讲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时,通过案例分析,讲清了两者的概念和具体的处理方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请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的例子,再让他们把自己的探究结果加以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如何区别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就被提了出来,也通过学生自己的感受把两者加以了区分。通过这样的预设,关注了知识的生成过程,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建构知识的能力。

4.探索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常规的班级授课外,积极创设条件采用多种形式实施教学。比如,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法院参观庭审的过程,了解庭审的程序;组织模拟法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在讲了法律文书的书写后,指导学生就具体案例书写状、答辩状;邀请律师到学校讲座,具体讲解律师资格的取得、诉讼业务、非诉讼业务等。通过这些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的运用,使学生的兴趣、知识和能力在学习中整合提高。

三、建立灵活的教学评价机制

我们要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1.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评价功能,突出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我制作了选修课学生反馈表,请学生谈谈对《青春与法律同行》选修课的感受。有学生这样写道:选修课《青春与法律同行》最吸引我的一个方面就是“法”,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为此增添不少乐趣,而且可以提升相应的素养能力。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典型的案例在开阔我们视野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思考问题、怎样分析、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在反馈表中也有一栏是请谈谈你对任课老师的感受,有学生这样写道:老师善于用浅显明白的话语去解释复杂事物,但老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进行更多的组合来模拟中小场景的案例,从实践中获得更加深切的体会。通过这样的反馈,让学生和教师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让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让教师了解学情,以便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课程和教学的反思。

2.重视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

课程不用笔试方法评价学生,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实践环节的情况进行评价。比如,学生书写的状和答辩状;查阅《物权法》,掌握有关担保物权的法律条文所形成的文本;观摩庭审时的庭审记录;上课时的课堂笔记等都是评价的具体内容。在实践环节中,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重要的评价内容。

3.重视实施的过程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应有学年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的详细记录,建立相应的教学档案。根据学校的校本课程安排,教师对自己开设的课程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比如,《青春与法律同行》根据18课时的安排,具体分配给教材的六章。同时对教学过程也要有详细的记录,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即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课堂发言情况、实践中团结协作的情况等,用以丰富学生的教学档案,做出过程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