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标数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4:15

初中数学新课标数学篇1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代数方面,“统计与概率”一章,华东师大版本数学教材从7年级就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即“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统计图等。新增了概率的内容。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及估算与近似计算能力,删去繁杂的计算。淡化笔算,重视计算器的运用,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几何方面也增加了三视图、展开图,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了。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藉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华东师大出版社的版本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

三、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的课题学习里“面积与代数恒等式”,是让学生通过长方形、正方形拼成面积来推出公式:(a十b)2=a2十2ab+b2,一改过去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得到结论的方法,接着利用长方形纸片再由特殊推出一般性(a十2b)(2a一b)=2a2十3ab-2b2。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数学活动方案。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综观近年来各省的中考试题,探索性试题占了一定比例,最后一道大题基本都是综合性的探索类型的试题,也不乏类比、归纳等探索性的小试题,这类问题常有思维多向和结论不唯一的特征,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均较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实现新课标的必然要求,是怎样教、怎么学的一种导向。

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好。换言之,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学生能够完成的例题尽量要让学生自己做,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虽然探究式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有规律可循。因为数学从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系统性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探究性即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上要注意掌握好难易尺度。就目前来讲,教师处在教法的转型期,大部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模式,要实现新课标教学行为的重大转变尚需一个过程。方向已经明确,教师既要抓好“双基”,同时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程构建上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这是教师带领学生必过的一道难关。

初中数学新课标数学篇2

一、导向功能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标,指导和支配着整个教学活动,整个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应该做什么――教学哪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都受教学目标的支配。因此,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导航灯”。从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教学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教的目标,二是学生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既要导教,又要导学,其中导教是过程,导学是目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师给自己定的教的任务,而且是目标达成的主体――学生学的目标。教学目标应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的期望,陈述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应该学会什么,而不是教师教过什么,要防止教学目标的本末倒置。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是还要注意行为动词的使用,课程标准在附录中对行为动词做了明确的界定:一类用于描述结果目标,包括“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另一类用于描述过程目标,包括“经历”“体验”“探索”,教师要充分理解这些行为动词的基本含义,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使用行为动词要准确,使教学目标导向明确,避免偏差。

教学目标是对学科总体目标的诠释。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考虑教材编写的意图,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准突破口。其次,设定教学目标不但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要根据全班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是否恰当。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目标具有指挥棒的作用,有明显的导向功能。

二、调控功能

教学目标确定后,对教学活动起着调控作用。教学目标的制定,旨在通过教师的主导、调控,使学生积极参与,得到成功的体验。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帮助教师较好地组织安排教学,确定正确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另外,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将大的目标化为操作性强的子目标,能引导学生逼近目标,有效达成目标。例如,教学“角”一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知识技能

1.通过欣赏和列举有关角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并能从旋转的角度认识角。

2.能用正确的方法表示角。

3.能进行角的度量单位间的换算。

(二)数学思考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概括能力。

(三)解决问题

理解角的旋转定义,能正确表示角。

(四)情感态度

用生活中角的实例,让学生体验和感受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讲授“知识技能”目标1时,教师要选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角,用flas演示静态的角和动态的角。

在完成“知识技能”目标2“正确表示角”时分解成以下几个问题,作为学生学的目标: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D与∠aBC是同一个角吗?

2.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几个?

3.以点a为顶点的角有哪几个?以点D为顶点的角呢?

4.图中共有多少个角?是哪些角?

三、激励功能

学生的情感和动机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情感态度”目标的渗透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情感态度”目标有着较多的思想教育因素,教师对古今数学成就刻意渲染,激励学生;对数学和谐内在的美重点引导,陶冶学生。有趣的数学史话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在教授“实数”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讲有关无理数的由来的小故事,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爱数学,为了科学献身的精神。在制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们要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激励学生。

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建立长久的学习积极性。过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望而却步,退缩不前,而过于容易的教学目标又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没有刺激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从学情出发,切记泛泛而谈、好高骛远。

四、评价功能

正如布鲁姆所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依据,而且也是教学测评的依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但有利于教师明确学生应该“学会什么”,更要有利于教后评价学生“学得怎么样”。

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达标检测时具有评价学习效果的功能,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分层次地设置目标,实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定位与组合。使教学目标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践证明,只有恰当、有效的教学目标才有助于教师创设良好的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的情境,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基本理念,不断创新,使数学教学活动完成课程整体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宾.探索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2(26).

[2]任长松.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

[3]普丽萍.数学教育如何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3).

初中数学新课标数学篇3

一、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课程观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

二、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侧重点

传统教学只侧重结果。新课标之数学教学不但重结果更重过程,还侧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重创新,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那是怎样的过程?

1.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过程。

(1)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什么?体验数学的自然科学性,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体验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思维方式是研究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

(2)新课标之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做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传统教育把学生看成是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知识。但新的教育理论认为,并不是老师塞多少知识给学生,学生的脑子就可以装进多少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是有选择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其自己在脑子里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独立性,不再只充当知识的接受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操作探索,与同学和老师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发现新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3)新课标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实质上是老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学实质上是学生自主独立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实质就是交往互动。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学生不能只做听众,必须动起来,要动起手来操作数学,动起笔来推演数学,动起脑来思考数学发现数学质疑权威,动起口来讲数学和与同学老师讨论数学。

2.新课标之数学教学重个性。

与传统教育不同,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的思考问题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方法,每个人的先天条件都不同,传统教育的整齐划一,齐步走,只重学科,目中无人,忽视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落后。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要教书育人,关注人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数学教学应该是学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情感的体验过程。

3.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要衰亡。教育不能没有创新。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是指学生在其原来知识基础上的突破和发展,不是指科学家那种创造发明。数学教学应当成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时候,大力鼓励学生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向教材质疑,向权威挑战。

4.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育。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概括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总的策略。一般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函数思想,分类思想,极限思想,等等。数学方法是人们分析处理数学问题的具体手段,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归纳法等等。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帮助,对学生未来走进社会后解决实际问题也很有用。数学教学必须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5.新课标之数学教学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中数学新课标数学篇4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新课的引入应该在以前教材引入新课特点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可以通过一些灵活多样的形式体现:如每堂课开始2分钟,学生由于刚进教室,找书找笔,课间嘻闹余兴未消等原因,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或用目光扫视教室;或叫学生朗读;或温故而知新;或创设情景诱发思维;或设疑布障,引起悬念;或实物演示,加强直观;或动手试验,巧设铺垫;或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语,就可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当学生情绪热烈、兴趣深厚时再转入正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下面我结合初中数学新课标的特点总结一些引入新课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以旧带新引入新课艺术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能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能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如新课标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引发学生思维,为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思考,从而进行类比联系,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通过这样的引入最后定理的证明这一难点就会很容易突破。而且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复习时间大大缩短,保证新课质量。但要使用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教师必须精心选择复习内容,使已学的知识为新知识开辟道路。

2.联系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艺术

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尤其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如讲解“三角形”时可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再如,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当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就水到渠成了。

3.提问、质疑引入新课的艺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学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以提问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如,有些教师在讲授“负数”时,他并不是像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2。”这时可引进记号“-2”表示“欠2”,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引入新课学生既能了解负数的意义,又能弄清引入负数的目的。这样引入新课能有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常用的引入新课方法。但需要提出的是:所提的问题难度要适当,既要学生面对适当的困难,以达到引起探索的兴趣,又不能太难,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入手,在练习、讨论、归纳中引入新课艺术。

4.通过练习、讨论,然后对数学对象进行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引入新课

这是常用的方法。对于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使用多媒体,有时会省时、省力,同时能增加课堂容量,也便于学生比较观察。暂时没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事先设计一些题目在随堂练习上进行归纳。比如引入平方差公式的一组多项式乘法练习:

(1)(x+1)(x-1)=?

(2)(2x+1)(2x-1)=?

(3)(a+2)(a-2)=?

(4)(3a+b)(3a-b)=?

(5)(4+a)(4-a)=?

可以让学生先做,然后点击答案并用不同色彩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特点,通过练习、归纳、猜想的方式引出平方差公式。这样引入新课的方法往往是应用于有关公式的新课上,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发现的能力,但选取的例子不能太难,只要能便于学生观察,发现结论即可。

5.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艺术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所以用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旨在激趣。

如在讲乘方运算时用“拉面”引入新课,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学生可以在课前后去拉面馆,观察厨师操作。或要求学生用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报纸不得撕裂),直到无法对折为止。让学生猜猜这时报纸有几层?再把结果表示出来引出乘方概念。

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必须符合数学本身的科学性,违背科学性的引入即使生动、有趣也不可取,否则会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6.实际应用引入新课艺术

数学中所学的知识,有不少能直接用于实际当中,如果在教学当中能以实际应用引入新课,势必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精力集中,兴趣盎然。我们提出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思考过但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和明确求知目标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初中数学新课标数学篇5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1.引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如何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标准下,笔者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2.有效课堂教学概述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取得的进步或发展,它的核心是教学效益。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以最短的时间,耗费最少的精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新课程标准下,何谓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它的目的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它的条件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的基础是教师自身的发展,它的核心是数学教学效益。初中数学教师应具备时间和效益的观念,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教学结构的改变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初中数学教学架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课程目标的改变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目标的改变,同时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的参考依据就是课程目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以及课程目标的改变包括四个方面:(1)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基础知识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明确提出;(3)课程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完善;(4)课程目标的术语更规范。

3.2课程理念的改变

2011年版的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理念的描述更具体,课程理念的含义也更丰富。《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数学课程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保证每个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除此之外,把初中数学课堂的“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归纳为“教学活动”,对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进行详细的阐述[1]。

3.3设计思路的改变

相比以往的初中数学教材,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在设计思路这一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它周详地考虑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对课程内容做了明确阐述,比如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将数学的魅力体现出来,同时确立了诸多关键词,比如“空间概念”,“几何思想”、“模型思想”、“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等,并且确立的关键词有具体的描述[2]。因此,学生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关键词的描述,能够自主进行数学思考,启发数学思维。

4.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

4.1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外,还要陶冶他们的情操,开发他们的智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但是学生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有所进步与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是无法代劳的,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它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

案例:有一位同学在探讨圆周角和圆心角关系的时候,碰到一种特殊情况,如图1所示。因为aBo的外角是∠aoC,故∠aoC=∠oBa+∠Bao;同时ao=Bo,故∠Bao=aBo;因此2∠CBa=∠Coa。请帮这位同学想一想,还有其他情况吗?如果有请在图3中画出来,并猜想结果如何,说明理由。

图1图2图3

这道数学题是取自于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一个方向。数学教材的内容是最基础的,如果考试中完全放弃之,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出这道题目的目的是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如果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程度达到中等偏上就能够顺利做出来,但是从试卷分析得知,该题的得分率较低,得满分的不到20%。原因在于有些教师对重要的数学定理、概念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碰到课本知识无从下手。实际上,教师在讲授圆周角定理时,要着重讲解如何证明圆周角定理,如何转化角与角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既能熟悉掌握圆周角定理,又能证明圆周角定理,转化圆周角关系。第一,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换位思考,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基础不重视,按照自己对内容的理解进行教学,错误地认为学生的思维逻辑等同于教师的思维逻辑。第二,教师对教材的内容不加以揣摩、理解,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教学,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地理解圆周角定理,对如何证明、如何转化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晓。

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讲解定理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证明该定理,比如公式教学要向学生展示推理过程。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也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从“模仿”蜕变成“创造”,全面提高数学素养,培养主体精神。

4.2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最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4.3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这一学科,而且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根据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知识是在相应的背景中获得的,真实有效的情境对学生学习数学是十分有利的。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数字在现实生活中的概念,要创造条件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数学现象,将学生置于生活情景中,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来源于生活,如果情境只是一种假设,学生在心理上就会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既然不会发生,更不会与我有关,既然与我无关,那这道题就没有现实意义。所以说,一定要注重情境的有效性、真实性。

4.4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保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事实证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越多,有效教学的时间就会越长,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而许多学生因敬生畏,不敢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保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数学课堂上,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对提出问题的学生不批评反而要表扬,倾听、补充、完善学生的想法、意见。只有这样,师生交流起来才不会有顾忌,才能互相启发,才能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保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4.5教师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学习成绩的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励和引导学生进步和发展。

教师应该建立一种激励的评价机制,不能以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就否定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人格。要告诉学生,任何一个优秀的人才,都有他的优秀之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能以偏概全否定一个人。只要他在某方面取得了成就,他就是成功者。

5.结语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如家庭情况、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学习方法等方面,落实“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新课标数学篇6

关键词:交流环境;自主创新;教学手段;布置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22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滚滚推进,初中数学改革的步伐也与时俱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不断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最近几年的教学实际,初步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创设和谐的师生交流环境

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新课程改革重要步骤,当今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充当“平等中的首席”。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把握好三“关”:

1.广泛进行调查摸底关。在平时,我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时时处处严格审视自己,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感悟数学知识的奥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启发学生。

2.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关。人与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我坚持以生为本,努力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没有任何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知识的活动中。

3.推动学生集思广益关。新教材的思维空间比较大,所以我在课堂上适当提供以讨论为主的课题,鼓励他们发表不同见解。这样,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到了新的东西,同时还可以增进了师生间和同学间的相互理解。

二、明确教学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目标目标不仅仅是按照教学参考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以及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完成教学任务,成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只有完全把握了教学目标,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我在平时努力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进一步优化教学思路,具体做到三个熟悉:

1.熟悉研究教材内容,把握知识脉络和重点、难点,保证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创新性。

2.熟悉新课程改革标准,在初步了解数学改革方向的基础上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3.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采取科学的教学措施,尽量让学生发挥出无限的聪明才智。

初中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参与课题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能始终充满激情,发现更多新的问题,并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到更多数学的快乐元素。当然,这与教师在课堂上的有目的的引导有着必然的关系,作为数学老师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尤其是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兴趣的地方去寻找出那些与数学有联系的问题,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中不断启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问题中找出规律,在规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力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又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

三、注重信息反馈,及时完善课堂教学手段

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可以找出错误,改正不足,促进努力;对于教师而言,信息反馈可以掌握教学情况,改进教法,因材施教。科学运用好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信息反馈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地完成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目标,对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它具备信息传输中的三要素:教师是信源,知识载体是信迹,学生是信宿。数学知识属于信息范畴,教师既是信息的输出者,也是学生反馈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学生既是反馈信息的输出者,也是教师反馈信息的接受者。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按照新课标要求,传授知识和技能等信息的过程,它通过教师的有效加工,把信息输出给学生,同时接受学生理解与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引导学生的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数学的迷宫中大胆的进行探索。

四、合理布置作业,促使学生在训练中能力得到升华

顾名思义,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但是,在现实中,部分教师比较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太考虑长远的教育价值。

我在布置学生作业方面做到三个“注重”:

1.设计作业注重开放性。作业设计紧贴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环境,使“数学生活化”,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2.批阅作业注重研究性。教师批改作业不能只是判断对与错,更应该注重过程与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练习中的亮点,善于研究学生出现差错的原因,加强后续教学的针对性。

初中数学新课标数学篇7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早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更高的社会需求面前,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认真学习,充实自我,掌握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教育模式。笔者在本文中将着重探究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谈谈见解。

一、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类型

1.讲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最传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不论是对旧知识的复习还是对新内容的讲授,教师对学生进行的都是“填鸭式”教学,好处是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是被动,长此以往,不利于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引导式教学模式。所谓引导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教学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归纳、类比、演绎、实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或推导出答案,而不是直接将知识或者答案讲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有帮助。

3.互动式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即注重互动,其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体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互动中适时地点拨和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刻。

4.发现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侧重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理解,利用初中生求知欲强、好奇心旺盛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一起分析研究,并且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归纳,教师再验证反思知识点。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效果不够好,并且耗费时间较长,有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5.自学式教学模式。自学式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列出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自学教材,然后给出一定的交流讨论时间,之后再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做练习并巩固知识点,最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阅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二、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之下,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由于受到长期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仍有不足,概括而言还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1.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虽然新课改强调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但教师可能会因为诸多因素而无法顺利进行其他教学模式,再加上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此既无法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又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教学应该围绕学生展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地位,把握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避免一味地灌输,合理进行教学。

三、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1.注重师生的沟通和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相处的并不融洽,那么即使教师的教学能力较强,抑或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教学质量也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由于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长处都存在着差异,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都不相同,因此教师对待学生应该保持宽容和理解,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不仅能增进师生感情,而且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提升教师自身的水平。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作为改革的执行者和实践人,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坚定不移地跟随着国家国务院和教育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充实自我,补充新的知识,始终以培养优秀的人才为目标,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复杂又抽象的基础学科,很多学生对数学有抵触情绪,但初中数学对于学生今后数学能力的发展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让学生学习好初中数学,首先需要提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提问、鼓励、联系实际等方法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提问时应尽量更生动有趣,并且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合适的情境。比如在讲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对于(a+b)+c=a+(b+c),教师可以举例“盒子里装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再加上盒子外的一个橘子”和“盒子里装了一个梨和一个橘子再加上盒子外的一个苹果”这两种加法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这样创设情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笔者在之前已列举了不同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它们各有利弊,所适用的课堂环境也不尽相同,教师需要不断对这些教学模式进行试探和摸索,找到适合自己学生和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加以改善和创新。

四、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究应不断继续进行,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处理问题,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改善和创新,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综合学习能力为目标,为培养人才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高军肖.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S4:56-57.

[2]张李华.初中数学教学新模式探析[J].学周刊,2015,30:77.

初中数学新课标数学篇8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五化”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和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给初中数学教师也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要实现新课标中要求的“五化”教学理念,教师首先要全面认识和理解“五化”教学理念的涵义,然后才能根据内涵和基本要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五化”教学观念,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一)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涵义

传统的教学目标十分笼统,教师将教学目标认定为传输课本中的知识,课堂教学重点不够明确,导致学生一堂课所要接受的知识点太多,最终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低。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多元化主要是指教师要坚持从学生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问题,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

教师要理解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并且将内容中的重要成分提取出来,然后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能顺利吸收教学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阶段和长远的学习目标,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从学生未来发展出发,帮助学生完成阶段性目标。教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再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而不是灌输式的将所有知识一带而过,导致学生找不到课程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质”的变化,而不是追求“量”的变化。

二、教学评价的多角度化

(一)教学评价的多角度化涵义

教学评价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课标的教学评价要求教师要全面考虑和分析自身教学活动,不再仅仅凭借自己单方面的评价,而是更加注重多方面评价,尤其重视评价方法的创新。既要关心教学过程,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同时还要注重评价结果,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利用学生反馈信息,完善教学方法。

(二)收集和整理学生以及其他教师的反馈建议

教师要改变教学以教师为主的思维方式,将学生变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问卷的调查方式,采取设问方式拟定问题,学生不记名如实回答问题。教师要及时整理反馈信息,并且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涵义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新课标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激情为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为辅,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活跃的课堂的氛围。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比一本”的教学方式,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尤其是投影仪和音频以及视频等教学工具。如在讲解投影时,教师要利用投影仪,让学生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观察投影变化规律。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下,讲解知识点,让学生能在脑海中构建空间立体感。

四、教学情境生活化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内涵

情境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且能开创情境式教学,调动学生兴趣,为学生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文化的内涵,能真正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教学情景生活化,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日常常见的事物联系起来,生活化要求教师将知识点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师生关系互动化

(一)师生关系互动化

师生关系互动化主要是指教师要主动亲近学生,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情况,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二)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放低自己的姿态,经常慰问和关心学生,让学生从心理放松和接受教师,并且能心甘情愿将心中的小秘密告诉教师。教师要明白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重视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五化”主要是教学目标的多样化,这方面要求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可以在基于教育大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扩充学生知识。师生关系互动化要求教师要关心和关爱学生,构建与学生之间的饿友好关系,再者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要懂得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尤其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最后是教学评价的多角度化,教师要从自身以及学生反馈信息等各方面全面分析和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认知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及时弥补。初中数学教学“五化”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在实践中落实教学“五化”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新课标数学篇9

关键词:创新;以学生为本;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72-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此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让我们从课堂教学上做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对数学充满兴趣,很大的关键体现在课堂上是否有听课的兴趣。而要让学生有强烈的听课兴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氛围,只有在课堂上进行快乐有趣的数学,才能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极力探索、大胆创新,在课堂中巧妙地设置问题境,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这也才能让学生进行问题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几年来,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深感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的重要性,可是又要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教学呢?

一、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自身的知识面,提高学科的理论水平,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人的成长最根本的是智能的发展和成熟,是伴随生理发展成长过程的心理诸因素的协调发展。如果没有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作为基础,学生的知识量变是不可能引起创新能力的质变,而过重的的学业负担,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心,抹杀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此,在教学上应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创新的兴趣,掌握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方法。

二、创新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教学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主要模式,通过“问题解决”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往往是从感悟、领会中获得的,只有感受、领悟,才能形成自己的理论知识,而非让学生机械的记忆,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更应体现以学生为本,重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注重知识的灌输,所以对课堂效果、质量的要求更高,怎么让数学课生动有趣,还是要注意课堂中“画龙点睛”,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要如何让数学走进生活呢?如何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呢?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在七年级《走进数学世界》的教学中,通过收集一些数字谜语,如:6,6,6,6,……﹙猜一体育名词---啦啦队﹚,2,4,6,8,……﹙猜一成语----无独有偶﹚,7/8﹙猜一成语----七上八下﹚等等,让学生重温数字的乐趣,这也是让学生顺利过渡到中学的一个小插曲。在大力提倡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进行“函数”教学时可结合日常生活中如何节水、节电的事例以及出租车计价方式,让学生能更亲切的感受这些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并提高“节约”的意识。

三、学科知识渗透,促进学科联系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单单体现在某个学科的成绩上,当今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体系,并非分数高于一切,而是能力高于一切。应试教育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是:重结论轻过程,重训练轻思维,重方法轻思想,重教学轻教育,其结果容易造成“事倍功半”,“高分低能”不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数学教学是重要,但学科间教育更重要,若能在数学教学重加强渗透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则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因为知识是相通的,是有机的一个整体,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加强学科知识的联系。比如在教学中,可安排一些小插曲,结合名人历史故事:少年高斯、陈景润、祖冲之等,以培养他们的爱国、爱科学家,同时向他们学习不折不挠的钻研、学习精神,并要求学生制作小卡片进行收集。

四、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获新知

当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不是把所有的课堂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而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学中不能“满堂灌”,但也不是一声不吭,而是要创新,要寓教于乐,从而让学生从传统观念的“要我学”向“我要学、我想学”转变。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安排一些小游戏,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在游戏中放松自己、活跃思维、得到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同时教师参与其中,拉近师生距离,与学生成为好朋友。比如:指导学生制作七巧板,让学生既合作又比赛,看谁起的名字形象、诙谐、有趣。在进行圆的周长的教学时,以当地国宝“二宜楼”为问题背景,设置一些小问题、小游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探究如何用快捷的方法测出它的直径。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可以训练和发展的,在课堂教学中要优先选择有利于学生“主体表现”的富有创新的方式方法,创设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领悟、实践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寻找实现的空间,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参考文献:

[1]朱成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文汇出版社.2001.6.

初中数学新课标数学篇10

关键词:新授课教学习题课教学复习课教学

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实验,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下就几种课型做简要说明。

一、新授课教学

1、基础知识课教学采用“启发探究式”基本程序是: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就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总的说来,新授课的导入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原则。新授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实例式导入,新旧知识类比导入,引趣式导入,设疑式导入等。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数学思维过程的展现。数学教育主要意义在于培养人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策略,增强反应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应该知其所以然,使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初三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求根公式法时,教材是运用配方法推导的,配方法是一种很好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二次函数等知识做了铺垫。如果教师只是把公式告诉学生,而忽略公式的推导过程,那么就失去一次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只能变成机械的解题机器,得不到能力培养。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在教师的启发下对知识体系中蕴涵的内在联系和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表面形式多是“两头活中间静”,所谓“两头活”是指在一节课的开头和末尾课堂上的交流气氛相当活跃。“中间静”是指在知识形成后的一段时间内,教师要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做题,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2、概念课教学采用“结构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自学提炼交流形成结构巩固练习。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建构性,主张知识结构网络化。即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索,找出共性,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并对知识结构网络化。这种方式对揭示知识规律,认识知识本质有很好的帮助。

3、定理新授课教学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组织交流鼓励猜想引导论证运用结论。

这一过程中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引导学生发现推理,形成知识,满足学生期待,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操作方法与启发探究式相似,重点是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

4、新授课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时应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在新授课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一种困惑,教材改革之后,课时和教材内容比起来显得较紧张,采用上述教学模式时总担心时间不允许,实际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就是要改变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

二、习题课教学

习题课教学采用“导练建构式”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是:变式导练应用建构归纳提炼完善建构。

提高习题课质量关键是精选习题和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使学生通过自己做题巩固学过的知识并发展能力。习题应以变式题为主,变式训练可采用如下方式:

一题多问式,这种题型能使学生系统地对本单元基本知识点做归纳,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

一题多解式,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超越常规,提出多种设想和解答。一题多解的例子很多这里不再赘述。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扩大学生认识的空间,激发灵感,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一题多变式,伽利略曾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故而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例习题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多题一解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陷在无穷的题海中,但实际上许多问题具有共性,对这样的问题不断总结、积累,能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在本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课教学模式

复习课教学采用“导学模式”。

基本程序是:复习交流概括练习。

传统数学复习课一般是由教师对所要复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更多的是让学生做题。“导学模式”强调把系统归纳的责任还给学生,其目的是发展学生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复习时重在类化、系统化、概括化,并且可以和“结构教学模式”及“导练建构模式”结合起来。课前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复习中,如让学生看书自己查找学习中的漏洞,校正错误,写出归纳小结等,然后课上交流。交流形式可多样化,如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或错例分析交流,宣读小论文等。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组织交流、引导合作,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补充和完善学生的思维建构等。需要强调的是,数学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自己做会和悟会的,因此教师的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亲自经历这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