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未来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4:40

网络工程未来规划篇1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助力;网络学院;筹建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迄今为止,教育部共批准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举办网络教育学院,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随着中国的信息化程度、网民对网络教育认知程度、网络教育“超越时空”的灵活性和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高,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迅速增长。试点外高校充分认识到网络教育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很多试点外高校都依托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建立了筹办网络学院的管理机构,争取尽快获批网络学院的愿望越来破迫切。

在没有获批正式设立网络学院的前提下,试点外高校如何贯彻落实近期中央和教育部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有关指示精神,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为契机,深刻领会《规划》的重大指导意义,强化规划引领,助力破解网络学院筹建工作的难点问题,加速推进网络学院筹建工作,促进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教学转型,需要深入的思考,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筹建工作规划。

1《规划》和试点外高校网络教育工作的内在联系

《规划》分为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保障措施和实施等六部分,其精髓首先表现在两个关键点,一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紧密融合”;二是《规划》的关键思路是“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其次,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重点要做好“三通两平台”。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两平台即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经过成多年的努力,试点外高校网络学院筹建工作已经取得显著进展,部分试点外高校被教育部授予首批50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高校,以及“68+32”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建设高校”,在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领导高度重视、较大的资金投入、较好的软硬件基础、师生员工的迫切期望、用人单位的旺盛需求等方面都为网络学院的申办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也看到,目前试点外高校在教学资源建设、队伍建设、规章制度、网络教育在其他教育类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网络教学实践等方面尚有一定的欠缺,尚不能达到《关于对和征求意见的通知》(教思函[2004]271号)有关指标体系的要求,与2011年教育部的《普通高校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管理办法(讨论稿)》、《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等文件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与68所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差距也比较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试点外高校需要开展的教学资源建设、队伍建设、规章制度、网络教学实践等工作,都涵盖在《规划》的主体内容中,教育信息化是试点外高校网络学院筹建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手段。

2《规划》助力高校网络学院筹建工作

试点外高校网络学院的筹建工作所面临的难题、建设理念、发展目标、发展任务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环境的支撑,都必须借助教育信息化先进的理念和手段来解决。只有坚持《规划》的指引,筹建工作的开展才能有依据、有动力、有目标、有方向、有保障,《规划》的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保障措施等4个主要部分,为试点外高校网络学院筹建工作提供4个助力点,指导试点外高校建立周密、科学的网络学院筹建工作方案。

2.1《规划》的总体战略,使试点外高校能够面向未来思考推进网络学院筹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助力试点外高校确定网络学院筹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

《规划》的“总体战略”是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目标与推进策略,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了“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的32字工作方针,阐述了未来十年的总体发展目标。

网络学院筹建工作应坚持规划先行,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规划,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试点外高校的网络学院筹建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应以《规划》为指导,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为核心、先进性与实用性相协调、规范化与特色化共显、系统建设与理念更新同步、基础平台与应用系统匹配、数字化资源与硬件系统有效集成、存量与增量资源综合利用、分步建设与阶段成果实时见效为原则。

在工作方针上应按照“应用驱动、技术拉动、学院推动、科室联动”以及“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的工作方针,开发应用优质、特色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

在总体目标上应按照教育部网络学院建设指标及有关申报审批要求,开展机构建设、资源建设、制度建设、网络教学实践等筹建工作。

2.2《规划》的发展任务,引领试点外高校树立“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的核心理念,助力试点外高校确定筹建工作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网络工程未来规划篇2

今天,我主要就设计院在这几年tD网络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创新工作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首先,确定了有效的建设原则,实现目标区域室外成片连续覆盖。也就是三不、三新、三融合。其次,智能天线广播波束赋形优化,改善tD网络覆盖,大大提高了网络的质量。网络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双极化智能天线、一体化天线。同时,加大了室内覆盖力度,实现了tD网络深度覆盖。第三,创新组网方式,扩展使用a频段资源,降低系统干扰并保证了热点区域容量需求。推广使用了空分复用技术,引入HSDpa提高了承载能力。推进了融合组网,提高了tD/2G互操作性能指标。创新研究网络规划优化方法和工具并推广使用,提高优化工作的准确性及效率,确保提升网络质量。

设计院主要的创新工作如下:

第一,tD频率规划方案创新研究。这里主要的创新点是把tD系统的载波间隔由1.6m压缩至1.4m,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载波数量。统计表明在a频段(以前的B频段),可以使9个频点变成10个频点。F频段开通后还可以增加两个频点。通过压缩载波间隔、增加载波数量,可以降低同频干扰,改善网络质量;可以增加系统容量,提高系统承载能力;还可以增加tD系统组网的灵活性。这对tD-SCDma网络建设是有非常重要的贡献的。

第二,软件开发方面。设计院自主研发的网络规划软件apoX在两年前就完成了。该软件凝聚了设计院在规划设计、外场测试的经验积累,具有完备的无线网络规划优化功能,广泛应用在tD二、三、四期29个省市网络建设规划仿真。通过这个软件的使用,可大大提高tD网络规划和设计效率。该软件支持HSDpa/HSUpa、1.4m压缩载波、支持F+a双频段、2/3G互操作、热点话务区域以及Dt路测数据的传播模型校正等。

第三,tD实施过程中的自动改频改扰码软件。由于现在的扰码规则比较复杂,所以同频干扰是影响网络质量的主要因素。我们的软件叫aFoS,为自动频率优化工具,可以进行自动频率、扰码优化,既适用于tD也适用于建设2G网络,对于提升tD本身的质量以及tD和2G的互操作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第四,自动路测的平台。大家知道现在网络质量的评测以前都是用人工到各地选定几条路线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情况,统计网络质量是怎样的。为了有效提高效率,我们开发了自动路测平台。这个平台采用多种先进技术及数据深度挖掘等各种方式,使得今天的路测可采取自动的方式来完成。整个平台开发完成后,中国移动将实现对全国321个城市、每月至少一次的不间断、地毯式的质量评估,覆盖城市规模提高了6倍,而维护及管理成本不到人工测试的1/2,将极大地提高网络运维的生产效率,对可持续地推动网络质量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tD-Lte网络创新。tD-Lte和tD-SCDma相比,多址方式、调制方式和天线方面都有很多不同。通过怀柔和顺义的多厂商参与的外场测试以及上海世博会的tD-Lte示范网络,我们初步验证了tD-Lte网络的可运营性。我们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侧重在tD-Lte网络的覆盖、容量、干扰等网络性能及规划组网技术和无线仿真方法的研究,包括配套设计、规划设计方法以及tD-Lte关键技术对组网的影响、tD-Lte关键技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等。具体来看,包括2.6G频段传播模型以及与F/a/e频段传播模型的关系;2×2mimo、8天线单流BF以及双流BF在不同场景的性能比较;室内分布系统中各种场景下多天线技术的性能及建设方案选择;隧道、远距离覆盖等特殊场景下tD-Lte性能;tD-Lte系统e频段与wLan系统的干扰问题;规模试验网中同/异频组网对tD-Lte覆盖、容量、切换等的影响。

第六,tD-Lte网络规划软件的开发。我们在原来的tD-SCDma规划的工具上,进一步研发了tD-Lte规划软件。这个软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在网络设计中进行了试运行的工作。结果表明,基本上符合我们对tD-Lte理论的验证和计算。我们相信,在未来tD-Lte大规模建设过程中这个软件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网络工程未来规划篇3

【关键词】无线网络tD-Lte带宽参数设定

所谓tD-Lte技术是现阶段我国通讯行业最近兴起的新型时分技术。Lte又被称作3.9G,被作为从3G向逐渐进化过程中的一种主流技术。当前中国移动计划以及工信部都已经开始对其展开网络试验,并推动tD-Lte产业特别是终端产品的商用化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tD-Lte技术成为日后通信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势。

一、tD-Lte网络规划分析

对于无线网络领域中的tD-Lte技术来说,制定一套严格、合理的望楼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正确而又完备的网络规划,能够确保tD-Lte无线网络稳定、安全运行。

一般来讲,要想制定一套完整、正确的tD-Lte网络规划需对其实际需求进行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应构建相应的网络总体策略,并结合当前具体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态势来对tD-Lte无线网络的功能及特点进行分析和定义。包括现网地理信息数据、GSm/tD-SCDma以及业务需求数据等等。以确保正在构建的tD-Lte网络能够切实满足当前需要,最大可能的利用现有网络,并在最大可能利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其次则需要进行相应的网络预算。在这个阶段,需要事先制定一个相对明确、详细的计划,包括技术及时间等方面。利用制定的预算可以确定tD-Lte网络建设的大体规模,以及主要需求、重要参数以及所需要补充的设备等等。应该说,这一步骤会涉及到整个工程,所以需要做一次具体、正确的可行性分析。其具体做法要依据当前系统状况来制定,并结合当前tD-Lte网络覆盖状况来估算出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站数量,同时将未来网络所能够承担的系统容量测算出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这个一环节中需要较为明确、合理的数据方案、答案,以方面任务的再次执行与开展。

再次,结合网络整体预算来对tD-Lte网络站址进行重新规划。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对网络站址的具体资源状况进行重点注意,另外在完成初步布局之后,还应去相关作业地点进行实时、现场勘查分析各站点可用性,以最终来确定预算覆盖区域内可正常使用的新建站点以及现存站点。当与实际预算存在差异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开展讨论,在某些特殊情况要需要对预算方案进行探讨与修正。还有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对无线环境、电源、传输资源以及天面条件等进行分析与考虑。

最后,制定详细参数,并进行仿真试验。这一阶段中,需要借助于专用的tD-Lte仿真工具来对既定的规划方案进行相应测试,重点注意对其容量以及覆盖范围进行仿真分析。具体的讲就是要做好导入规划数据、规划邻区、传播预测、时隙以及频率规划、蒙特卡罗仿真、业务模型配置等内容。并对所得出的结构进行认真考虑以判定是否满足相应要求,而对于那些接近临界值的部分数据则要予以重点关注,以保证实施网络后能够依据既定预期状况展开工作。此外,该环节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内容,比如设定详细参数,包括天线方向角、下顷角以及方向角等基本参数,当然也包括领区规划参数、pCi参数等等。

二、tD-Lte网络链路预算讨论

在建设tD-Lte网络过程中,链路预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确保系统覆盖。通常铁路预算的具体覆盖状况大都通过用户的频谱效率形式来决定,同时也决定了带宽大小。链路预算工作需要链路仿真提供一套软件即BLet以及SinR,同时结合用户覆盖质量要求,来确定其中的仿真过程中信道条件以及HaRQ等等,并保证期与实际应用相匹配。在该过程中,还需要依据用户情况来对用户路损品估值C/i分布情况进行确定。

当前,对使用的上下行间隙大都采取2:2进行配置,而对于部分特殊子帧则绝大多数选择10:2:2进行配置。而对于带宽,则需要依据绝3Gpp协议,而Lte以及tDD则进行带宽配置,包括3mHz、10mHz、20mHz以及1.4mHz、15mHz等等。其中1.4mHz以及3mHz这两种配置使用次数很少,最经常使用即20mHz带宽。在某些较为特殊情况下,也会使用15mHz、5mHz以及10mHz,与其相应的资源块RB数目也变成了25、50、75。其中每个资源块大都是由12个子载波以及7个oFDm构成,其中每个子载波约是15KHZ,且为每个资源块提供180KHz带宽。

三、总结

本文主要结合tD-Lte技术概念,对其规划技术进行详细分析与探究,为日后进一步研究、探讨tD-Lte技术提供了一定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新.tD-Lte无线网络覆盖特性浅析[J].电信科学.2009(01)

网络工程未来规划篇4

关键词:物联网;优化;规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e965文章编码:

前言

近年来,我国对移动通信体质进行了重大改革。各大电信运营商早已意识到优质的无线网络是市场最大的竞争力。随着中国三大运营商对无线网络质量的重视,移动用户数据每年递增,在市场的驱动下,移动网络不断调整,一期工程还未完成,新的一起建设又已开始,这样导致每期工程都有重叠。由于始终在建设,就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做网络优化、改进原有规划和加强网络管理的工作。大量的基站数据设置存在差异化,极易产生网络干扰,造成了通信网络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低,网络运行效率地。进行网络规划和优化一定是基于现网情况进行分析,用有限的资金进行最为合理的网络建设,如何高效的进行网络规划,实时了解网络地区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建设时移动公司总体规划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下面引入物联网技术帮忙实时掌握现网情况,更有针对性的确定地区建设规模及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更佳优化。

通信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描述了人类未来全新的信息活动场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实现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的无处不在的连接。人们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形成信息化解决方案。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非常多,从传感器技术到通信网络技术,从嵌入式微处理节点到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等不同领域,是跨学科的综合应用。物联网可以看做是互联网通过传感网络向物理世界的延伸,其最终目标是对屋里世界实现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在业界通常被公认为有3个层次,从下到上依次是感知层、传送层和应用层。如果拿人来比喻的话,感知层就像皮肤和五官,用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传送层则是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应用层类似人们从事的各种复杂的事情,完成各种不同的应用。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非常多,从传感器技术到通信网络技术,从嵌入式微处理节点到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等不同领域,是跨学科的综合应用。

物联网在网络规划优化的应用

移动通信网和物联网关系是相互支撑,目前通信网是承载物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通过物联网能够够好的帮助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即对移动通信网规划优化方面发挥作用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

快速增长的移动通信网络容量需求与有限的频率资源之间的矛盾正严重困扰着移动通信运营商,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日益受到重视。

网络规划首先是对规划区域的前期勘测,包括对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交通和商业发展情况、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预测目前及未来当地潜在的用户群数目,确定整个区域内主要部分的话务量分布和布站策略、站型的配置、站点数目、投资规模等,充分考虑到当地高层建筑物及现有基站的分布情况,基本确定站点分布和数目。网络规划的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建造成符合近期和远期话务需求、具有一定服务等级的移动通信网络,从而为业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网络优化同样重要。当网络一旦建成以后,由于前期规划与实际用户发展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忙区资源紧张而闲区资源过剩的情况,以及用户在通话过程当中所碰到的如话音断续、拥塞、无线掉话等诸多现象,这些都不利于业务的发展。针对这些情况,网优工程师们必须对网络进行优化,在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使现有的网络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它是一项重要而且长期的工作。

上述可见,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工作的基础数据都需要现有基站的许多物理参数做支撑,站址的分布情况离不开采集基站的经纬度,传播模型的设置离不开天线的挂高和方向角等参数。由勘察人员到现场采集这些参数,一是费时费力,二是由于测量工具的偏差和人为工作的差异性可能会造成数据的偏差。若能使用各种传感器采集到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应用对采集数据进行后台分析输出,这将对于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工作是一个突破性的成果。移动运营商的投资分配会更加合理,同时也将会得到更大的收益。不仅网络规划仿真可以更加准确,网络优化中准确的基础数据也将达到网络优化后的最佳效果。

通信物联网的技术特征主要有传感器、可靠地传输和后期数据处理云计算。由对移动网络规划优化所需要的数据可知,这些数据如经纬度、天线方向角和挂高等信息的采集对物联网传感器的智能化程序要求不高,主要是需具有可靠地稳定性和低功耗等优质性能。数据传输可完全依托移动通信网络。通过后期数据处理先进的算法和平台,移动网络规划和优化人员可很容易的掌握物理基站的基本参数。

从物联网传感器安装的工作方面考虑,目前,一个地级市的物理基站大概在2000个左右,在天面安装传感器的工作量非常巨大,传感器的质量和价格是运营商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采集基站基础数据的优质传感器需要大规模研发和生产以保证质量控制成本。

总结

网络工程未来规划篇5

深度与全面

深度和全面的网络优化成为了目前中国移动具体需求的两个方向。在优化数据的采集来源上,网络优化逐渐向深度扩张,由简单手机采集向规模路测方向发展。韦再雪介绍,通过手机采集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有较大程度的局限性,比如手机采集的数据多数是在道路上得到的,无法代表广大的覆盖范围内的状况。对于路测来讲,如何才能选择足以代表网络状况的测试路线一直是运营商关注的重点。

广度上,网络优化除了路测外,从协议入手进行网络优化是目前主流的思路。据悉,利用协议交互接口过来的数据,充分将空中接口abis/iu-b的数据利用起来,能够更好地为网优服务,使其优化的结果更为全面和合理。目前网管数据采集,abis接口数据采集等方法都有对应的产品和商用。

考核优化工具的标准

无线网络规划需要对预测的站点和小区进行实地勘测,并配以设备厂商的系统参数,用规划工具对网络进行仿真预测和验证。tD规划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tD-SCDma技术,如智能天线,不同厂商的无线资源管理算法、接力切换、联合检测、DCa等。3G系统优化中主要修改的系统参数主要有导频功率参数、功率参数、接入参数和切换参数四类,这些不同于GSm系统的优化需求都是摆在优化服务提供商面前的指标。

目前中国移动也开始关注自主研发的网络规划优化工具或考虑用第三方的工具。北京邮电大学韦再雪博士表示,由于网络优化需要结合各个设备供应商的具体设备参数,因此中国移动在选择网络规划服务提供商的时候,主要看重的是他们的规划优化的工具是否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是否自己掌握相关技术,是否与国内设备供应商保持着紧密合作。据记者了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规划软件已顺利地被众多的设备厂商、规划设计院和运营商选用。

把握未来

网络工程未来规划篇6

【关键词】SGSnpooL 部署规划 Gb/iu―pSoveripnRi epc

1 引言

近几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成熟、wCDma/HSpa的规模商用和无线数据业务资费的下降,移动数据用户迅猛增长,数据流量日益增加,这对核心网分组域sGsn(ServmgGpRSSupportnode,服务GpRS支持节点)的容量配置及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运营商既要不断增加节点、重新规划和分裂无线分区,又要兼顾网络资源利用率和投资效益,还要确保节点容灾和网络安全。这在传统组网模式下是难于实现的,而3Gpp在R5阶段推出的基于tS23236协议的SGSnp00L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2 SGSnpooL组网优势及关键概念

SGSnpooL组网模式打破了传统网络中BSC/RnC与SGSn问一对一的控制关系,“池”内所有SGSn共同服务“池区”,“池”内每个BSC/RnC与“池”内所有SGSn控制逻辑关系全连接。SGSnpooL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与传统网络相比,pooL内SGSn共同分担网络负荷,能平滑潮汐流量和峰值话务,防止单节点拥塞;当“池”中某个SGSn宕机后,其它SGSn可实时自动接管业务;且在pooL内没有跨SGSn的切换,减少了Gr/Gn接口信令流量;因而可以提高整个核心网资源利用率、服务质量和可靠性。

SGSnpooL也常被称为Gb/lu―psFiex,包括两个关键概念:

(1)网络资源标识nRi:唯一标识pooL内一个SGSn,当移动用户或用户终端mS/Ue初次注册到pooL内的一个SGSn时,该SGSn将分配含有本局nRi的分组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p-tmSl给mS/Ue;

(2)非接入层节点选择功能nnSF:位于BSC,RnC,mS/Ue分别在临时逻辑链路标识tLLi(2G)或域内naS节点选择器iDnnS字段(3G)中携带nRi,当第一次进~pooL时,由nnSF节点根据相关负载均衡算法为mS/Ue选择“拜访SGSn”。

3 SGSnpooL部署规划要点分析

现阶段部署SGSnpooL实际是对现网核心网分组域的组网改造,网络规划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这里仅对以下几个需重点考虑的方面进行阐述:

3.1Gb/iuoverip是组网前提

现阶段国内移动运营商GSm、wCDma、tD-SCDma核心网分组域均采用2G/3G融合共建模式,其中3G网RnC一般直接按iU-pSoverip建设,而2G网BSC与SGSn之间的Gb接口Jp化工作目前正在实施,尚未全部改造完成,早期建设的部分BSC仍采用GboverFR(物理上采用e1作为传输电路)。

部署mSCpooL时BSC/RnC可单连媒体网关mGw,通过在mGw启用虚拟媒体网关VmGw功能使得每个BSC/RnC受pooL内所有mSCServer控制。与此种组网模式不同,现阶段pS域SGSn尚未实现控制和承载相分离,因此部署SGSnpooL时要实现iU/Gb接口全互连;对于仍采用GboverFR的BSC来说,其Gb接口物理上必须采用e1经SDH网与归属pooL内的每个SGSn相连,其改造成本、网络调整及运行维护的复杂程度都是难以接受的。因此,需在部署SGSnpooL前完成全网Gboverip的改造,主要是在网络服务层从原来的帧中继承载改变为ip/UDp承载。通过基于ip的路由寻址完成Gb接口的信令和数据交换。相关协议栈如图2所示。

3.2SGSnpooL区域及容量规划

SGSnpooL的覆盖区域及容量规划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选择覆盖连续的无线区域组pooL,pooL边界不宜选择现网切换频繁的区域,pooL覆盖区域宜相互独立,尽量不要进行重叠pooL区的规划;

(2)2G/3G网络融合组pooL,现网话务具有互补性或潮汐特征的配对区域,以及现网局间切换多、信令负荷高、3G无线覆盖不连续且2G/3G互操作频繁的区域应尽可能规划在一个pooL内;

(4)单个pooL内规划的SGSn数量初期建议不小于3,考虑到数据配置和运维管理的复杂性与负载均衡的难度,也不宜过大,建议以4~8为宜;一般不建议为pooL内单个SGSn配置冗余备份容量,但是pooL容量规划必须满足“SGSnpooL内任意(n-1)个SGSn的规划容量和×30%>SGSnpooL内任意SGSn的规划容量×70%”的原则,确保任意一个SGSn宕机时其业务可被pooL内其他SGSn网元100%接管(按70%设备利用率);

(5)建议pooL内各SGSn用户容量和处理能力尽可能保持一致且采用相同的计费策略。现阶段不建议跨计费区域组pooL,否则覆盖多个计费区域,SGSn就要实时将路由区标识Ral通知计费网关CG和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S/G-CDR和CG合成的CDR(CallDetallRecord,呼叫详细记录)中均需提供Rai信息,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也需改造支持对Rai采用不同的计费策略;

(6)为减少pooL改造过程中对现有业务的影响,pooL内的SGSn应能够同时接入支持和不支持Gb/iuFlex的BSC/RnC节点;但是SGSnpooL改造完成后,一般不建议pooL内SGSn同时为pooL外的BSC/RnC提供服务以避免“吸尘器”效应。对于SGSnpooL规划区域内确实存在少量不支持Gb/luFlex或Gb/luoverip的旧型号BSC/RnC的情况,可采用以下两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通过软硬件升级使其支持Gb/luFiex及Gb/luoverip功能,或者采用新的支持Gb/luFiex及Gb/iuoverip功能的BSC/RnC将其替换;

方案二:个别厂家提出SGSn池(Spp,SGSnpooLproxy)的解决方案,即在BSC/RnC侧或者SGSn侧引入spp功能模块,使原本不具备Gb/iuFlex功能的BSC/RnC能连接并使用SGSnpooL。

其中方案二仅有少数厂家支持,不是3Gpp标准的Gb/iuFlex解决方案,且串接Spp后,BSC/pCU、RnC侧或者SGSn侧也需要进行改造和电路割接,不建议采用。

3.3nRi规划

3GpptS23236对SGSnpooL中nRi的定义如图3所示:

现阶段国内运营商定义nRl长度为7位(图中第23~17位,其中23/22比特作为省际标识统一分配),每个nRl值能管理的最大附着用户数不小于100万。nRi规划在SGSnpooL组网中非常重要,nRi一旦确定后期想再进行调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建议:

(1)规划初期就按四色定理,对全网nRi进行统一规划,各pooL的nRi长度一致,pooL内不同SGSn的nRf值不同,相邻pooL之间nRi不重复;

(2)规划时要充分考虑pooL的可扩展性,对于大容量或可扩容的SGSn可以预分配多个nRi;

(3)空nRi(null-nRi)是一个不属于任何SGSn的特殊nRi,与普通的nRi统一编码,用于负载重分配时指示nnSF~mS新选一个可用的服务SGSn,一般一个运营商只需统一定义一个nuli-nRi,如127;

(4)组pooLR寸某些设备厂商的软件属性需要定义一些特殊的nRi,这些特殊的nRl规划时需预留,不能分配给pooL内的SGSn使用。

3.4non-broadcastRai规划

non-BroadcastRai(非广播路由区标识)是一种特殊的Ral,与普通Rai统一编码,但不能和SGSnpooL内所有已经配置的Ral相同,不需要在系统信息广播消息中广播。在SGSnpooL内进行负载重分配处理中,non-BroadcastRai用于null-nRl触发mS重新发起位置更新后目标SGSn定位原SGSn。

pooL内的每个SGSn都需配置一个属于本局的non-broadcastRai,并且需要能识别同一pooL内其它SGSn~Jnon-BroadcastRai;规划时建议集中申请一段未使用的Ral作为non-broadcastRai,在DnS上集中配置non-broadcastRai和SGSn的对应关系。

3.5DefaultSGSn规划

DefauitSGSn(缺省SGSn)用于解决用户漫游出pooL时定位原SGSn的问题。即对于漫游出SGSnpooL的用户在从源SGSn取用户信息(用户的p-tmSl及未被使用的加密参数信息)时,DefauitSGSn能够根据nRi信息找到源服务SGSn,因此DefauitSGSn中应配置pooL内所有SGSn的地址信息。可将pooL内的每个SGSn都配置成DefaultSGSn,但是为避免对pooL内某一个SGSn造成冲击和单点故障,建议将整个pooL区划分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规划2~34SGSn为该区域的DefaultSGSn,通过域名服务器DnS的轮询机制实现DefaultSGSn的负荷分担。

4 SGSnp00Lt程实施建议

与mSCp00Lt程需双联改造大量的a接eitDm电路不同,分组域的Gb/iu-pSover ip改造进程要快得多。在Gb/lu-pSoverip改造完成后,SGSnpooL的工程实施基本不涉及物理电路割接和调整,因此要相对简单些,不过仍有大量的软件升级、数据修改和配置工作。以下为实际工程实施的一些建议:

(1)SGSnpooL的前期规划和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需按照目标网结构“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部署,后期尽量不进行pooL的拆分和nRl等参数调整;

(2)在部署SGSnp00L前加快完成现网所有BSC/RnC的Gb/lu-pS接口lp化改造工作;

(3)若同期工程有新建SGSn和BSC/RnC,可考虑先利用新建SGSn和BSC/RnC进行SGSnpooL组网相关功能的实验与测试,积累组网经验;

(4)在实施Gb/luoverip改造期间,可同步升级现网所有SGSn节点支持Gb/luFlex。建议先将现网SGSn按照规划目标组成“虚拟pooL”运行和测试,此时BSC/RnC上的nnSF功能未打开,不会影响现网业务的正常运行;

(5)升级现网BSC/RnC支持Gb/luFlex功能,做好割接入pooL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6)现网BSC/RnC开启Gb/luFlex功能,按计划分批次割接入SGSnpooL,并完成相关测试,包括普通业务拨测、计费验证等基本功能测试、pooL特性测试、pooLomC测试等;

(7)SGSnpooLi式上线运行后,观察网络负载并通过网管进行调整优化。例如,tS23236中并未规定或建议具体的nnSF负载均衡算法,各设备厂商采用的算法不同,包括采用“SGSn的附着用户数”作为负载均衡容量因子的静态算法,和采用“SGSn激活用户数”或“数据吞吐量”作为负载均衡容量因子的动态算法。客观来说,不管哪种算法都无法从根本上保证pooL内“各SGSn内pDp激活用户数”和“忙时数据吞吐量”的绝对均衡;因此,实际运维时需要加强网络实时监控,必要时可通过网管系统对pooL内不同SGSn上的用户进行负荷迁移调整,避免流量溢出。

5 SGSnpooL向epC的组网演进

随着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在无线接入网的引入,2G/3G核心网分组域也将向epC(evolvedpacketCore,演进的分组核心网)架构演进。3Gpp提出未来移动通信网将向全ip网络演进,其中epC将作为核心网络承载层,imS(ipmultimedia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将作为业务控制层架构在epC网络上为用户提供多媒体应用。epC核心网架构继承了现网电路域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思想,将现网2G/3G核心网分组域SGSn的移动性管理/信令控制功能与媒体转发功能相分离,分别由移动性管理设备mme和服务网关S-Gw来完成,分组数据网关p-Gw仍承担现网GGSn的职能,归属用户服务器HSS负责存储用户签约信息,pCRF(poiicy&ChargingRulesFunction,策略计费规则功能)则完成策略控制决策和基于流计费控制的功能。

目前,国内各通信运营商已在积极进行Lte/epC的部署试点,在Sae(Systemarchitectureevolution,系统架构演进)引入初期,试点网络一般采用新建方案,即新建mme和S-Gw/p-Gw节点支持Lte的接入,这样可以做到对现网2G/3G业务运行影响最小。通过试点积累组网经验后,将在全网逐步部署epC组网。为保护投资,建议采用现网升级与新建相结合的演进方式,即现网SGSn、GGSn网元不再进行大规模扩容,增长的业务需求主要通过epC来承载;同时逐步升级SGSn~Sae架构的mme,升级GGSn支持S-Gw/p-Gw功能,最终实现Sae与移动核心网CS/pS域的全面融合。在演进过程中,通过使用SGSnpooL的负载重分配功能来确保SGSn至mme的平滑升级。

核心网分组域的组网演进如图4所示。

在epC架构中,3Gpp不仅定义了mmepooL,还定义了S-GwpooL以及更加完善的负载均衡、过载控制机制,mme池/S-Gw池的服务区域由池所服务的ta(trackingarea,跟踪区域)组成。演进后的mme

网络工程未来规划篇7

乳山冯家中学是冯家镇唯一的初级中学,校长李乃友对自己学校的未来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力争在3年之内将学校创办成省示范初中。

李校长在规划学校的未来的同时,也一直在深深地思索着一个问题——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半年来,他先后走访了不少的学校。通过了解,他发现:大部分学校都只是花钱买来了电脑、服务器和教育软件,搭成了网络环境。由于一些学校对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和管理毫无整体思路。因此,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学和管理水平没有提高,校园网却成了老师们上网打牌的工具。李校长觉得,这样的教训实在令人心痛。

同时,他也接触了许多的厂商。可是,令李校长失望的是:这些厂商的工程师一上门,不是使出浑身解术推销产品和方案,就是大肆泛谈信息化的背景和好处,但一问到校园网如何才能用起来,就变得瞠目结舌。这样的厂商是不可能提出自己对教学和管理的建议的。

通过调研,李校长暗下决心:冯家中学的校园网建设基础架构的搭建只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工程部分。工程必须在规划指导下完成。如何分配校园网建设的人、财、物?李校长总结出“三个三分之一”的独特理论:基础建设占三分之一,资源建设占三分之一、队伍建设三分之一。

校园网建设的整体规划

一基础建设:楼宇之间采用千兆主干光纤连接。百兆交换到桌面,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专门的接入信息点,为学校将来的发展作好准备。通过乳山教育网与internet相连。

二资源建设:采用乳山市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电子图书库、影视库。在此基础上,后续运行阶段,学校自建资源非常重要,是积累优秀教师智慧的最佳途径。

三应用建设:采用联想网络教学系统、联想校园网视频服务系统。

四队伍建设:这也是李校长最关注的部分。学校将在不同时间针对不同对象举办不同内容的培训。基础培训面向全校老师,主要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培训、internet应用培训。应用培训面向教学骨干和青年教师,内容为windows98、word2000、excel、Frontpage。对学校的技术核心骨干将邀请技术专家进行研讨、学习。

插上教学管理腾飞的翅膀

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两步走"的分布应用计划。由于该校领导一直非常重视队伍建设,通过学校前期投资建设的微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应用,使学校老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有一定的基矗

一、网络中心本年度的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继续建设的准备工作,尽量做到周全仔细,为校园网下一步的顺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矗

2、规划合理的网络投资,做好校园网建设工作。

3、进一步加快校园网络的技术培训工作,以便今后能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校园网。

4、逐步组织人员实施某些实用性应用软件的学习工作。

5、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的主页设计工作,作好对外宣传工作。

6、做好网络管理、网络运行、网络服务三大块的调研工作,以吸取其他学校校园网的经验教训等。

7、加强网络管理,健全校园网的管理规章及制度。

8、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校园网的合理应用策略。

三、规划:

第一、网络硬件平台建设

由于学校的网络建设投资基本到位,争取在年底建成一个先进、可靠、稳定的校园网络,这将是本年度网络中心工作的核心。

1、校园网骨干网设备的规划

由于我校布线点数较多,部分地方点数较密集,如教学大楼,这就决定了必须采用层次结构的交换分布,即多个分中心共存。因此,对骨干网应用和流量进行分析,制定出设备定型方案,对原有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优化,使之更符合我校实情。

2、ip地址规划

我校已经申请了因特网ip地址,如何利用和管理好ip地址,关系到我校校园网络以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很有必要做好ip规划与分配。

3、网络应用软件系统建设规划

校园网的应用主要包括文件服务、软件下载、多媒体、VoD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系统等。

针对我校具体情况,建议对通用性较强,影响面广、开发周期长的应用系统原则上采用购买为主的方针;而通用性较弱,影响面较窄、开发周期较短的应用系统则采用学习与自主开发为主,软件下载中心、广播电台、VoD视频点播系统等。

第二、网络管理规划

加强中心队伍人员素质的建设和培养。加强校园网络技术的改造和更新。加强管理工作,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为校园网全面实现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矗加强兄弟学校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心的管理水平。健全校园网的管理规章及制度。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校园网的合理应用策略。

网络工程未来规划篇8

1.1技术路线万州城区电力基础设施网络的健康评价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原理,构建现状和规划两个网络.第二步,根据电力基础设施健康运行的要求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计算模型,建立计算指标和评价模型.第三步,计算两个网络拓扑结构的相关指标,对比分析计算数据,得出结论,提出电力基础设施规划网络的优化策略.

1.2研究方法及网络构建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发源于计量社会学,用于研究社会活动中不同行动者的相互关系.其基本原理是将行动者作为“点”,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作为“线”,从而构建一张行动者“网络”.由于其原理清晰,操作简单,目前在城乡管理结构、产业集群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社区社群网络及工业园区结构等领域均有运用.在万州城区电力基础设施中,各级变电站及其他线路节点被认为是“点”,“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即为“线”,“线”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的是线路设施.“点”之间存在连接关系计为“1”,不存在连接关系计为“0”,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构建了现状与规划两张空间拓扑网络关系图(图5和6).社会网络分析模型与传统线路接线图(图2和3)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能清晰地表达出设施网络中电器元件的位置、配线方式和接线方式,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能够更为直观的表达出基础设施网络整体的拓扑关系,涵盖网络整体结构及单个设施的网络特性评价.相比于国内外电力网络研究中常用的网络图模型、agent模型、物理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或投入产出模型等传统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擅长于网络个体间关联关系的分析,即能表达网络结构的整体特征,也能反映个体在整体的位置,以及描述整体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弥补了传统分析方法缺乏网络间关联关系分析能力的不足.对电力等工程型基础设施网络的健康评估、规划布局等问题,更有针对性.另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技术过程更简单,研究结论也更简明.

1.3评价模型与指标通常,工程型基础设施网络的健康程度取决于网络自身的拓扑结构合理性和运行状态的效率与稳定.万州城区电力网络的建设与运行数据表明,影响网络结构的健康因素有网络完备度和凝聚度、网络层级关联度、局部稳定成份比例以及网络节点脆弱性等4个方面.网络健康运行则应该维持荷载在整个网络中的均衡分布,避免容载比过高.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密度、凝聚子群、K-核、Lambda集合、切点和中心度等计算模型可以对这些指标予以对应的定量计算.由此,建立健康评价模型和指标。

2计算过程

2.1网络拓扑结构评价1)网络整体完备度网络密度公式可以测定网络整体完备程度,计算公式。p为网络密度,L为网络中实际存在的连接数,n为网络中实际存在的节点数.现状电网整体完备度为0.0493,凝聚力系数为0.308,节点间平均距离为4.038.规划电网整体完备度为0.0271,凝聚力系数为0.277,节点间平均距离为4.245.由此,现状电力网络的整体完备度及凝聚力系数均小于规划,节点间平均距离大于规划,说明现状电力网络的完备度优于规划(图5和6).2)网络局部稳定度“K-核”(K=1,2,3…)是建立在点度数上的凝聚子群概念,表达一个子图中的全部点至少与其他子图中的“K”个他点相连.由此,“K”值越高、“K-核”占比越高,则该网络的局部稳定成分越多,网络整体也就越稳定.现状电网中,“2-核”共有19个,占网络整体的35.85%,其中变电站节点9个,线路节点10个.规划电网中,“2-核”共有58个,占网络整体的59.79%,其中变电站节点35个,线路节点28个.规划电网的“2-核”成分明显高于现状,局部稳定性有较大提升(图7和8).同时发现,变电站a17在现状与规划电网中都不是“2-核”成分,急需提高其稳定性.3)网络层级边关联度“Lambda集合”是网络整体结构稳定性的评价因子,通过网络中某2个点的“边关联度”指数给出定量测量.边关联度指数可标记为s(i,j),等于为了使得这2个点之间不存在任何路径,必须从图中去掉的线的最小数目,该值越大二者之间的关系越稳健.由Ucinet软件计算可知,现状电网有1,2,3,4和5等五个级别,边关联比例分别为100%,50.94%,33.96%,11.32%,3.77%;规划电网有13个级别,边关联比例分别是100%,73.20%,54.64%,37.11%,27.83%,20.62%,11.34%,8.25%,6.19%,5.15%,4.12%,3.09%及2.06%.对比发现,现状电网50.94%的边关联分布在“2”以下,规划电网54.64%的边关联分布在“4”以下.由此,规划电网的边关联度指数(s)更高,整体稳定性优于现状(图9和10).4)网络节点脆弱性“切点”是网络中联系的关键节点.一旦去掉,网络将分离成多个独立的部分.分析切点在整个网络的占比,可衡量网络的节点脆弱程度.计算可知,现状电网中“切点”占比为30.19%,规划电网为25.77%.两者在节点脆弱性上的差异性不明显(图11和12).

2.2网络运行状态评价为避免网络局部出现过载,需要使直接荷载与过境荷载两种不同类型的电力荷载在网络中处于均衡分布的状态,需要对网络运行中上述两种荷载的分布情况进行评估.1)直接荷载均衡度①节点荷载压力度数中心度用来衡量单个点在网络中占据的核心性,该值越高越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往往也意味着更大的荷载压力.度数中心度可以分为两类:绝对中心度与相对中心度,前者根据与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数目,测量出来的中心度可称为“局部中心度(localcentrality)”,后者是前者的标准化,适用于对不同规模的网络进行横向比较,本研究选择相对中心度作为衡量节点荷载压力的指标.公式为Dss(n1),(2)式中,Ds为相对度数中心度,s为与某一节点直接相连的对象数,n为节点数.计算可知,现状电网a19(500kV),a11(220kV)的相对中心度最高,其值分别为0.19和0.17;其次110kV变电站节点a1,a9,a13,a12,a7及线路节点a29,其值分别为0.11,0.09,0.09,0.09,0.09和0.09.上述节点相对其他节点而言,面临着更大的荷载压力.规划电网a19(500kV)的相对中心度最高,其值为0.22;其次a11(220kV),a1(110kV),a9(110kV),B12(220kV),B33(220kV),a13(110kV)和a12(220kV),其值分别为0.15,0.13,0.12,0.11,0.10,0.09和0.09(图13和14).分析得知,现状电网a11(220kV)有过载风险,虽然规划电网增加了2个220kV变电站(B12,B33),但并未降低现状a11的过载风险.②网络荷载压力“度数中心势”能评价网络的整体中心性,可评估网络运行中荷载的整体分布情况,防止网络出现局部失衡.2)过境荷载均衡度分析中间中心性测量的是一个点(线)在多大程度上位于图上其他点(线)的中间.在网络中,中间中心性高的点(线)需要承受更多的过境荷载压力,容易出现过载问题.中间中心性主要通过“中间中心势”和“度数相对中间中心度”予以测定.前者适用于评价网络整体,后者衡量单个节点的中间中心性.对比可见,规划电网中线路的中间中心度有所下降,过境荷载压力有所缓解.同时,可以看出现状电网中间中心度高的线路主要集中在a19(500kV)及a11(220kV)变电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了供电的层级关系,规划电网在增加了500kV变电站B17后这种情况并未得到改善,相反使得a11及a19周围过载线路更为密集,因此规划电网在进行与B17配套的线路设计时存在缺陷.

3结论与讨论

3.1研究结论上述计算可知,万州城区电力基础设施的规划网络整体上优于现状.首先,虽然现状电网在整体结构上比较完备与紧凑,但由于线路布置方式等原因,规划电网具备更高比例的局部稳定结构,电网的整体稳定性更强.其次,荷载在规划网络中的层级分布更加合理,尤其在220kV变电站层面上的荷载分布更加均衡.第三,过境荷载在规划电网的全网分布更加均衡,过境荷载过载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但是,规划电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新增加的500kV变电站在网络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一定程度上存在使用浪费情况.其次,荷载在220kV变电站上分布有所改善,但是对于现状网络中220kV变电站的使用情况未产生改善作用,该部分变电站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第三,a19(500kV)等节点存在较大的过境荷载压力.第四,新建线路主要围绕着变电站a19(500kV)及a11(220kV)进行扩展,并未从整体全局出发考虑问题.第五,a17等变电站在网络中处于不稳定部分.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从电网拓扑结构设计与工程加固等两个方面进行着手予以调整和改善.

网络工程未来规划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系统规划设计

电子商务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为基础、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现代物流系统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其作用是疏通现有商务的各个环节,提高现有商务的运作效率,建立一个全新的经济秩序,开辟一个全新的交易场所。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第一步,是一个包括商务、技术、支付、物流等许多角色与要素的系统工程。在开始建设电子商务系统之前,必须充分研究涉及电子商务系统的所有因素,全面分析、统筹规划,形成尽可能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方案。

1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是指以完成企业核心业务转向电子商务为目标,给定未来企业的商务模式,设计支持未来这种转变的电子商务系统的体系结构,说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内容,选择构造这一系统的技术方案,给出系统建设的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说明系统建设的人员组织,评估系统建设的开销和收益。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与传统信息系统的规划有所不同,传统信息系统对企业价值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尽管它对企业的商务活动有所改善,但是并不直接对企业的商务模式产生变革式的影响,换句话说,传统信息系统的规划以企业商务模式处于稳定的状态为前提,它是在企业既有商务模式的基础上,集中针对企业内部信息流进行的技术改进和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不仅是对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还包括商务模型规划和商务系统规划两个基本层次。

1.1商务模型规划

这是一种战略层的规划,目标是明确企业将核心业务从传统方式转移到电子商务模式时需要采取的策略,确定企业的商务模型。商务模型规划并不直接针对企业未来需要建造的电子商务系统,其主要目标是为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提供依据。商务模型规划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确定企业核心业务未来如何发展,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商务运作方式获取市场利益,即确定企业的商务模式;其次是确定支持企业商务运作的信息系统的基本信息流程,即规划企业的商务模型。

1.2商务系统规划

商务系统的规划是一种战术层的规划,它侧重于以商务模型为基础,规划支持企业未来商务活动的技术手段,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讲就是规划企业可以采用哪些电子手段做生意。

商务模型的规划确定企业未来核心业务的路线,如果没有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未来的业务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是一种战略层次的规划,确定这种规划的人员不仅仅是技术人员,更重要的是商务管理和决策层面的人员。商务系统的规划则给出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可依据的一个基本框架,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实现商务活动。由于这种规划过程侧重于技术实现,所以它的主要参与人员以熟悉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为主。

2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步骤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2.1商务分析阶段

这是实现电子商务应用计划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进行充分的商务分析,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包括企业自身需求、市场需求以及客户需求等)和市场分析(包括市场环境、客户分析、供求分析和竞争分析等)两个方面。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范围扩大,创新速度加快,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拟建的电子商务系统在未来可能面临的竞争尽可能做出分析,最大限度地避免竞争失利。此外,还要对企业自身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对企业组织、管理、业务流程、资源、未来发展的分析,等等。要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从供应链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组织、管理与业务流程,寻找与电子商务的最佳结合部。

2.2设计阶段

在完成上述商务分析的基础上,在掌握电子商务最新技术进展的情况下,充分结合商务和技术两方面因素,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规划,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系统角色,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格局,亦即确定电子商务系统的商务模式,以及与商务模式密切相关的网上品牌、网上商品、服务支持和营销策略四个要素。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工作可以由此展开,也即从子系统、前台、后台、技术支持、系统流程、人员设置等各个方面全面构架电子商务系统。此阶段的工作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和将来电子商务系统运行和应用的成功与否。

2.3建设变革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分为两条线:一条线是按照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全面调整、变革传统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以适应电子商务运作方式的要求;另一条线是按照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全面进行计算机软硬件配置、网络平台建设和电子商务系统集成,完成电子商务系统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从技术上保障电子商务系统的正常运作。

2.4整合运行阶段

上述建设变革阶段完成后,就可以将经过变革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与已经建好的电子商务技术平台整合起来,进行电子商务系统的试运行。再经过必要的调整、改进以后,实现电子商务应用的工作就可以进入整合运行阶段,开始实现电子商务应用。

3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

所谓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是指根据系统规划的内容,界定系统的外部边界,说明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和相互关系,描述系统的处理流程,给出未来系统的结构。它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总体结构设计。

3.1电子商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1)系统硬件结构设计。电子商务系统的计算机和网络硬件平台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到整个硬件平台不仅要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有一定的网络吞吐能力,还要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企业未来的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

(2)电子商务系统软件结构设计。电子商务系统软件结构的设计工作,实际上是对确定的硬件结构中的每台计算机指定相应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系统、开发工具软件等。

3.2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可以把电子商务系统看作是由不同职能的一系列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可以再分解成更小的子系统和模块,整个电子商务系统就是由这些功能模块构成的。每个子系统都有为完成有关的各种信息处理工作的专用或公共场所用的计算机程序。在每个职能子系统内部都包含用于事务处理、作业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计划的具体应用。

3.3电子商务系统数据处理的总体结构设计

电子商务系统的数据处理可以分为集中式数据处理、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协作式数据处理三种方式。在集中式数据处理方式中,数据全部存储在中央系统,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所有的处理都由该中央系统完成,终端是客户机,只是用来输入和输出,本身不做任何处理。但是由于个人计算机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使处理能力分布到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成为可能,这也使分布式数据处理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在协作式数据处理方式中,系统内的计算机能够联合处理数据,处理既可集中实施,也可分区实施。协作式计算允许各个计算机合作处理一项共同的任务,采用这种方法完成的速度要快于仅在一个客户计算机上运行;协作式计算允许计算机在整个网络内共享处理能力,可以使用其他计算机上的处理能力完成任务。除了具有在多个计算机系统上处理任务的能力外,该类型的网络在共享资源方面类似于分布式计算。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处理方式。

4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技术框架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架构体系必须突出以下特点:有利于软件维护及系统管理;满足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便于业务级权限管理;提高系统性能,减少网络数据流量和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保护前期已有应用系统,具有强大的扩展能力。应用系统层次结构如下:

(1)基础系统平台。指为应用系统提供底层支持的部分,包括网络(内部网、互联网)、硬件平台(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等)、操作系统(Unix/windows/Linux等)、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

(2)J2ee架构平台。Java技术由于其跨平台特性、面向对象特性、安全特性等,使之已经成为构建企业级应用的事实上的标准。J2ee(企业级Java)把数据库访问、企业级Java组件、命名和目录服务、动态页面生成、XmL、消息服务、事务服务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且提供集群等高级特性,使之特别适合构建复杂的大型应用,并保证系统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3)业务平台。企业在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时要涉及许多具体的业务平台,业务架构平台是新一代的业务系统基础运行环境,可以使基础技术平台与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有机隔离,应用系统的执行只与应用架构平台有关,而与基础技术平台无关,同时提供一些基础的、公共的组件。对于企业级应用,以信息门户和交易门户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组件,以办公自动化软件oa为核心的系统管理组件是重点。系统还可以包括,以进销存和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组件,以账务、报表、成本核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组件,以生产计划、车间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为核心的生产管理组件,以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为核心的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组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其他业务组件,最终形成了全面企业电子化管理方案的产品组合。

(4)门户网站。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通过安全隔离通道(防火墙)与企业内网、专网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统一的数据接收、。

(5)维护管理平台。为系统提供各种管理维护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内容维护、数据备份、安全审计等。

(6)安全解决方案。为系统提供安全解决方案,包括网络、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人员管理等多个层次,是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目前用得最广泛的是pKi技术,包括Ca认证机构、Ra系统、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等部分。

参考文献

1丹尼尔·阿莫.电子商务:变革与演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网络工程未来规划篇10

【关键词】电信CDma无线网规划

随着移动通讯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目前主要的三大通讯运营商:移动、联动、电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尽管三大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产品大同小异,然后各集团纷纷抓住了消费者的消费细节区别,而拥有了其各自不同的主要消费群体。特别是在电信CDma无线网的现实运营环节中,我们发现了其中所存在的不少缺陷与漏洞,本文将从电信CDma无线网的发展进程入手,对于其具体发展现状及相关发展规划做出简要分析。

一、电信CDma无线网规划的现状

电信CDma的发展源自于我国通信行业的重组,自中国电信将中国联通的CDma移动通信网以及联通C网接过来之后,在其后的两年内电信集团并未利用其先关技术进行有效改善建设。目前,在我国一些城市的小区建设中,我们并未发现电信CDma的覆盖,而这些小区的居民对于CDma无线网的需求确实急迫的,而这就意味着目前电信的网络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展。

在具体问题的表现中,电信CDma存在着如下的问题:(1)密集城区和普通城区部分小区深度覆盖不足。尽管在国内的主要几大城市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电线CDma无线网的覆盖,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便是再偏远地区,人们也有对于无线网的应用需求,而电信方面在目前却忽视了偏远地区的这一网络要求,也就是说电信继续进一步拓展其网络覆盖面。其次,在已有无线网覆盖的区域内,还出现了室内覆盖率偏低,城区深度覆盖率较差的问题,而这一现象揭示了电信CDma在现有覆盖的区域内,也需要提高其服务质量,必须保障人民对于网络的应用得到满足,否则电信集团将在残酷的竞争中面临消费者流失现象。(2)乡镇和农村覆盖率偏低的分析。由于国内不少乡镇与农村区域内,还尚未跟上社会整体的经济化水平,因而电信集团方面忽略了其对于网络的使用需求。乡镇村民可以借助网络与远在异地的家人沟通,也可以进行日常娱乐等活动,因而电信集团应当关注对于乡镇和农村地区的覆盖率偏低问题,解决乡镇村民对于网络的需求问题。(3)重要道路-高速公路、高铁、国道等等覆盖率偏低。在国内的高速公路上,目前电信CDma的覆盖率是极低的,而这一现象也必须得到改善,因为随着人们外出行程的增加,高速公路上的无线网设备也必将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电信CDma无线网规划的总体思路

要明确电信CDma无线网的规划内容,就必须先明确无线网的建设目标。对于各大通讯运营商而言,进行无线网的设施建设主要是为了在保障自身集团一定盈利目标的前提之下做到最大程度地为人民服务,即为人民提供最为优质的网络产品。因而在电信CDma无线网的具体规划中我们也必须将消费者摆在第一位。

在具体的无线网络规划流程中,我们可以将操作步骤分为七个部分,即(1)用户需求分析,即根据无线网用户的具体使用需求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无线网产品;(2)无线环境测试,由于部分地区现阶段还不能满足无线网的覆盖条件,因而电信集团在进行无线网区域拓展使,必须首先进行无线环境测试,以确保被该地区符合无线网覆盖的相关条件;(3)网络规模估算,进行网络规模估算需要电信集团安排专业人士对该覆盖地区作深入调查,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从而对整体网络规模做出估算;(4)基站站址规划,所谓的基站站址规划,即是要通过专业知识决定CDma无线网的基站位置,因为只有在最适合的站址中,无线网才能够发挥其最大广度与深度上的覆盖功能,从而使更多的网络用户收益。

三、结语

CDma无线网的网络规划作为总体网络建设与运营的基础,有着其不可取代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电信运营商方面也十分重视。电信集团一方必须做好统筹规划,因地市场,在保证自身经营效益的前提之下,促进我们通讯事业的快速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月清等,宽带CDma移动通信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2]啜钢等,CDma网络规划与优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