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4:41

电影产业前景篇1

陈燕鸿,女,厦门理工学院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金飞,男,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摘要:在国际文化交流大发展大繁荣的环境下,华语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仍十分有限。中国大陆和台湾在电影市场和产业发展条件方面具有极大的互补性。近年来,双方相互开放的总体政策趋势为两岸电影产业的有效合作提供了更大的现实空间。客观分析两岸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劣势所在以及已有的合作框架,对于进一步探究两岸电影合作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发展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两岸,电影产业,合作

国际竞争格局、国内政策环境以及文化渊源因素使中国大陆与台湾电影产业合作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可能性与现实基础。首先,国际竞争格局决定了两岸电影产业具有合作的必要性。面对好莱坞电影等西方文化载体的强大攻势,华语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显然与中华民族悠久而厚重历史文化难以匹配,也严重滞后于我国当前的世界经济地位。其次,国内政策环境则增强了两岸电影产业合作的可能性。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明确把电影产业提高到了战略产业的高度。该《指导意见》为中国电影产业提出了2015年底的七大目标和具体十大措施,可视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五年规划”。2010年6月,海协会、海基会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onomicCooperationFrameworkagreement,下文称“eCFa”)。eCFa早期收获清单放宽大陆对台湾电影的发行放映政策限制。2011年12月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并提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支持与鼓励包括电影在内的国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境内外交流与投资经营合作。再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为两岸电影产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特征为双方共同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文化资源,并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提升中华民族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和质量创造了难得的优势。

两岸电影产业的交流与合作面临着一个新的契机。两岸应着眼于各自的发展优势,适时抓住机遇,有效达成“合作共赢”的理想结果。

一、两岸电影市场初步分析

(一)大陆电影市场发展状况

首先,观影人数稳步增长;票房收入、综合收入快速增加。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经济生产以及稳步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使大陆观影人数随之上升,从2003年的0.52亿人次上升至2011年的3.7亿人次。大陆电影票房收入在2003年到2011年之间,从11亿增加到131.1亿元,而包括国内电影票房、海外电影票房及销售、各电影频道广告收入等综合指标的电影综合收入在2011年达到200亿元,呈大幅的增长趋势。(见表1)

其次,国产影片产量稳步上升,放映设施快速改善。2011年,中国大陆电影的总产量达到580部,是2003年的3.44倍,年均增速为43%。为与国产影片的产量增长相适应,电影放映设施及放映能力同步改进。一级城市院线蓬勃发展,荧幕以及数字电影院数量迅速增加。2002年,中国大陆开放电影发行、拍摄、放映,实行院线制。影院可以自由选择院线加盟来取得影片来源。电影拍摄也不再由电影制片厂垄断,只要取得拍摄许可证和放映许可证即可。此次改革之后,大陆电影放映能力突飞猛进,一方面,电影院线数量多了增加了近2倍;另一方面,某些大院线(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实力取得迅猛发展。2011年,排名前4位的院线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上海联和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深圳市中影南方新干线有限责任公司总票房收入达44.65亿元,占全年总票房收入131.1亿元的42.3%以上。但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的电影设施发展缓慢。(见表2)

第三,大陆对台产业政策不断放宽。以往大陆对非大陆摄制的影片实行进口配额制,上限是每年50部。台湾影片必须在这50部配额中竞争。eCFa早期收获清单规定,从2011年1月1日起,经大陆广电总局审查通过后,台湾影片即可不受进口配额限制在大陆发行放映。2011年7月,《鸡排英雄》率先在北京和福州两地上映,成为首部受益于eCFa而“登陆”上映的台湾影片。此外,大陆欢迎台湾演艺人员到大陆发展,鼓励台湾电影人经过许可后在内地参与合拍电影、发行影片等。2011年大陆又推出加快两岸电影合作的新政策。一是广电部门承诺加快合拍剧审批速度,推动中央电视台开辟固定时段定期播出两岸合拍剧;二是鼓励和推动大陆相关影视机构增加引进台湾电视剧。以上措施为台湾电影界开拓大陆市场创造了十分良好条件。

(二)台湾电影市场发展状况

首先,“国片”市场占有率低下。台湾将本土生产的影片称为“国片”。但20多年来,台湾电影市场几乎由“好莱坞”电影主宰,而“国片”市场占有率处于十分尴尬的低水平状态。从2002年至2011年,10年间,外国影片在大部分年份中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0%;而“国片”市场占有率除2008年和2011超过10%外,其他年份基本上低于3%。侯先贤、杨德昌等著名导演的新电影注重电影的艺术形式而缺乏电影的商业和市场性,加之“好莱坞”大片、港片等电影产品的强劲冲击,台湾电影已被视为是“危机产业”。自2008年以来,“国片”的总体生存状况稍有起色。一方面,产量基本保持原有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少数影片表现不俗,《一八九五》、《海角七号》、《男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均在票房方面创下佳绩。但这些改观并未形成稳定局面,远不足以扭转台湾电影产业萎靡不振的总体态势。

其次,台湾对大陆产业政策开始放宽。第一方面表现是,2010年起,台湾开放对大陆电影的“入岛”限制,但在影片数量、放映时数和申请程序方面做了许多限制。根据2011年12月的《大陆地区影视节目得在台湾地区发行映演播送之数量类别时数修正规定》,“大陆地区电影片进入台湾地区数量,每年以10部为限;其类别以爱情文艺、伦理亲情、温馨趣味、宫廷历史、武侠传奇等主题者为限。申请进入台湾地区发行、映演大陆地区电影片者,以电影片发行业为限。电影片发行业申请进入台湾地区发行、映演大陆地区电影片,每次以1部为限。”“透过有线广播电视系统经营者(包含有线电视节目播送系统)播送者,大陆地区广播电视节目并入非本国自制节目计算,且其播送时数不得超过各该有线广播电视系统经营者、有线电视节目播送系统可供利用频道播送节目播送总时数之16%。”第二方面的表现是,其对大陆与台湾合制之相关影片的入台制定了较为宽松的标准。《大陆地区影视节目在台湾地区发行映演播送之数量类别时数修正规定》指出“我国电影片制作业投资之前款类别之大陆地区电影片,以我国名义入围或获得法国坎城影展、义大利威尼斯影展、德国柏林影展、美国奥斯卡影展之竞赛单元影片奖项者,或获得美国纽约影展、美国日舞影展、加拿大多伦多影展、加拿大蒙特娄影展、荷兰鹿特丹影展、德国曼汉姆影展、瑞士卢卡诺影展、英国伦敦影展、法国南特影展、西班牙圣沙巴士提安影展、日本东京影展、韩国釜山影展、俄罗斯莫斯科影展之竞赛单元影片奖项者,不受每年10部之限制。”

二、两岸电影产业优劣势比较

(一)影片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1.大陆影片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

国产影片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的最直观表现就是海外销售收入不理想。2006年国产影片海外综合销售收入为19.1亿元人民币,2009年为30.1亿元,2010年为35.1亿元,但2011年却骤然下降为20.24亿元,几乎倒退至2006年的业绩水平。上述综合收入由票房收入和其他收入(如DVD等产品收入)共同构成。如果只考虑海外票房收入,则2011年国产影片的业绩仅10多亿元人民币。(见表4)虽然部分国产影片在国际高水平影展(如柏林、坎城、威尼斯和奥斯卡)中获得众多奖项,但带来的实际经济效应较为有限。张艺谋、陈凯歌、谢飞、吴子牛、许雷、田壮壮、贾樟柯、姜文等导演的作品都获过国际性大奖。根据《银皮书:2011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研究年度报告》,2011年中国共有295部次影片参加了28个国家和地区的82个电影节,55部次影片在18个电影节上获得82个奖项。但国产电影在质量、内容上都无法与进口片相比,能出口到海外更是少之又少。美国的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份额的43%,而中国大陆的占比却只是不足4%。

对此,2009年2月,广电总局电影局《国产影片出口奖励暂行办法》,出台影片出口激励措施。该办法规定,每年组织一次对影片出口的奖励工作,对于境内制片单位出品的影片按照该影片海外票房的2‰给予奖励,对于境内外联合摄制的影片按照该影片海外票房的1‰给予奖励。

2.台湾影片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也较弱

同大陆电影业类似,台湾电影业在国际市场上尚处于初期的参与阶段,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较小。由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等台湾导演执导的“国片”曾数次在国际高水平影展(如柏林、坎城、威尼斯和奥斯卡)中获得奖项;杨立国、李安、徐小明、林正盛、何平等导演的作品也曾获得此类大奖。2010年台湾电影参与国际影展及市场展相关活动达363部次,荣获国际影展入围124部次,获国际影展奖项32部次,但同期电影产业的出口值只有0.89亿元新台币,比2009年下降18.35%。

台湾“国片”的票房表现影响着本土电影产业的出口情况。“国片”票房表现较好时,电影发行业及电影映演业(放映业)相应增长,但电影制作业、电影后制业则相应衰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国片”在岛内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很低,市场占有率至2006年仅为1.63%,但2007、2008年以来“国片”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相应地,电影制作业及电影后制业由于可以进行海外代工,可以灵活地选择本土或者海外市场,有力地带动了出口值增长。(见表3)

(二)两岸电影产业人才资源比较

电影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众多拥有电影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员,也需要能将电影产业化的优秀人才。

目前大陆电影产业原创能力不足,核心人才结构体系不完善。2010年票房前30位的国产电影幕后团队里,港台电影人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导演、编剧、参演明星、武术指导、特效制作等多个领域均具有很大影响。导演队伍处于青黄不接的状况,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的作品多年来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而王小帅、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则陷入票房与口碑相悖的窘境。动画电影、纪录片和3D/imaX数字电影领域人才稀缺,具有产业经营能力的电影企业家稀缺,能够联通制片人与导演,合理分配预算,从艺术与成本两方面对作品进行掌控的监制人员不足。目前我国电影业还缺少具有国际魅力和票房吸引力的大导演、大明星,还没有形成中国电影的创意品牌。

台湾方面,电影发行业就业人数占主体。从子行业发展情况看,2010年台湾电影制作就业人数约为452人,较2009年增长7.58%,占整体产业的6.56%;电影后制就业人数约为406人,较2009年增长7.58%,占整体产业的5.45%;电影发行就业人数为343人,略降1.67%,占整体产业的44.15%;电影映演就业人数则是2837人,略微增长1.06%,占整体产业的17.70%。台湾电影制作业的大多数技术人员实行外包制,制作公司内的正式员工多为一般行政及企划人员,因此人数较少。根据的统计,2010年在“国片”制作中,正式员工比重仅占7.91%;自营作业者占38.86%,自营作业者为导演、制片等属于电影拍摄中的专业技术个体户;兼职人员则占53.23%,兼职人员则以临时演员等等非专业技术之人员为主。总体上,岛内电影产业与其他一般产业不同的是自营作业者及兼职人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内部员工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台湾岛内并无大型片厂生产足够的“国片”产量来支持人力的雇佣,因此许多“国片”都是以“项目专案”的方式来雇佣人力。

(三)两岸电影产业资金来源渠道及制作成本规模比较

受益于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中国大陆电影产业资金来源渠道丰富并且逐渐多元化。目前,中国大陆电影产业应对资金问题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政策支持。中影集团早在2004年就获得1.5亿元国债资金支持,2007年更率先发行5亿元企业债券。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的重视,商业银行对文化产业信贷政策放宽,信托、产权交易和证券等金融部门以及政府专项扶持基金纷纷有所举动,这一渠道有得到扩展的可能。第二是私募股权投资在大陆电影产业中日益活跃。2010年9月,由中国建设银行与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倡导发起设立“中国影视出版产业投资基金”。2011年5月,腾讯公司宣布设立影视投资基金;凤凰卫视宣布设立凤凰文化产业基金;由马云、虞锋和史玉柱等人联合建立的“云锋”基金的主要投资领域也集中在文化产业。第三是多方合作分担风险的制片模式。政府资金以新的形式介入电影产业,以求塑造、推广城市品牌。2004年,丽江市政府与张艺谋合作拍摄《千里走单骑》;2008年,杭州市政府与冯小刚合作拍摄《非诚勿扰》;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赵氏孤儿》以及《西风烈》分别得到唐山、阳泉和敦煌市政府不同形式的资金投入。境外融资增多的趋势也较为明显。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制片公司建立影片合作项目,影片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第四就是上市融资。

台湾电影产业总体投资与制作成本都较为有限。“国片”市场萎缩与投资回报低下、投资不足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台湾电影业投资资金来源包括:导演自筹资金、政府辅导金、地方政府补贴、岛内业内投资、创投及跨国合资等。长期以来,导演自筹资金和政府辅导金成为国片的主要启动资金(见表5)。而于1989年推出的“国片制作辅导金”制度则毁誉参半。它保存并培育了台湾本土电影的文化理念和人才,曾对岛内电影产业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定位主要在于推介台湾文化,致使国片在影展获奖数量增加的同时,国片市场出现萎缩,使市场与艺术严重脱节。鉴于上述原因,台湾电影的制作成本一般较低。根据新闻局2011年电影产业调查报告,2005~2009年国片平均制作成本为1462万新台币,2010年平均制作成本上升为2763万元新台币,若扣除《大笑江湖》《艋》平均每部“国片”制作金额为1377万元新台币。台湾大型制作电影较少,2005~2009年间的大型作品主要有《不能说的秘密》(6500万新台币)、《色?戒》(5亿新台币)、《海角七号》(5000万元新台币)以及《刺陵》(4亿新台币)等。近年来为提升国片品质,许多新片制作成本开始增加,如《赛德克?巴莱》、《痞子英雄电影版》、《聂隐娘》、《翻滚吧!阿信》、《鸡排英雄》等,制作成本从四、五千万到数亿元不等。台湾制作成本主要用于拍摄阶段,拍摄部分约占74%,后制阶段占23%,开发阶段则占3%。

三、两岸电影产业的合作空间及合作模式

经济起飞较早的台湾地区在电影产业的创新、技术基础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大陆的优势在于电影市场潜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投资渠道多元化。两岸电影产业应依据各自特色,进行优势互补。要在世界若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电影和音像产业,所做的努力不能只停留在国家层面,而是需要具有合作潜能的国家(与地区)和所有的影视公司共同协作,构建不同规模、不同范围的电影产业集群与电影共同体。具体而言,两岸电影产业今后的合作方向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互相开放电影市场

自2005年至2010年,在大陆上映的台湾本土电影共7部(《红孩儿大话火焰山》、《人鱼朵朵》、《天亮以后不分手》、《基因决定我爱你》、《不完全恋人》、《海角七号》和《近在咫尺的爱》),平均每年1.17部。eCFa的签署推动了海峡两岸共同完善从电影的生产、制作、发行到放映的整个产业链条,促进了海峡两岸创新环境的形成,两岸文化资源进一步得到整合。此后,大陆开始逐步加快对台湾电影的引进步伐。仅2011年就有5部台湾影片(《鸡排英雄》、《爱到底》、《五月天追梦》、《恋爱恐慌症》和《翻滚吧,阿信》)在大陆上映,大大超过了以往年份的数量。由于台湾“国片”产量有限,在大陆放开对台配额限制之后,台湾“国片”在大陆上映的数量将会先经历一个快速上升阶段,然后维持较为平稳的增长。

由于台湾对大陆电影实施数量限制,大陆电影在台湾上映的数量相对于其总产量是十分稀少的。台湾规定每年引进的大陆电影上限为10部,而2011年大陆电影总产量为580部。在大陆方面不断放宽台湾电影“登陆”条件的前提下,台湾也应适当继续放宽对大陆电影的限制。

(二)在电影制作方面,共同凝练特色,打造中华文化软实力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是具有地域性,特定的区域有着特定的电影风格。而中华民族特有的五千年悠久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电影大量的创作来源和丰富的题材。“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两岸合作有助于打造既具中华民族特色,又符合世界价值的“中国式大片”。

与大陆和香港的合拍片相比,大陆和台湾的合拍片数量较少,但近年来不断增加。2005~2010年,台湾跨国合拍片比重约占“国片”总量的18.13%,其中2010年比重为24%,“跨国”合拍的比重有增加的趋势。2009年台湾跨国合拍的10部影片中,有5部(《街角的小王子》、《刺陵》、《你是否依然爱我》、《这儿是香格里拉》以及《白银帝国》)与大陆合拍。在2010年台湾“跨国”合拍的12部影片中,有8部(《如梦》、《大笑江湖》、《剑雨》、《恋爱通告》、《近在咫尺》、《第四张画》、《拍卖春天》、《爱你一万年》)与大陆合拍。

台湾应积极与大陆深入探讨两岸电影合拍机制,充分运用两岸共同文化资源,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制作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票房号召力的中国影片,共同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电影品牌。

(三)加强两岸电影人才交流与培养

目前,中国大陆拥有众多导演、演员,国际知名导演、明星也日益增加,但是具有国际视野和海外电影运营经验的专业商业电影人才稀缺,动画电影、纪录片和3D/imaX数字电影领域人才稀缺,这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加大对人才的自主培训与培养,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外人才交流与合作。

而台湾缺乏大型制片厂与充足的“国片”产量来支撑电影产业人才体系的全面构建。但是,台湾的电影人才优势在于:一是台湾的信息科技教育比较普及,制作人员创意能力较强;二是电影后制业尤其是电脑动画国际代工经验丰富,品质受肯定;三对外开放较早,有熟悉国际电影市场的营销人员;四数字技术产业竞争力强,提升高科技影音产品的质量与数量潜力巨大;五部份广播电视公司已逐步开发国外接口,具备海外扩展能力。

当前,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正对台湾电影从业人员形成巨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台湾导演、演员把大陆作为展示自己才华的宏大舞台。创建两岸电影交流的平台,可以通过组织两岸高校、科研机构或者社会各界开展各项有针对性的活动,深入合作,相互沟通,提升两岸电影人才的素质,增加人才储备,推动两岸电影的合作与交流。

(四)共同完善电影产业链,改革单一盈利模式

中国大陆电影业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在西方影业发达国家,电影的衍生品如录像、服装、玩具、图书、游戏等电影衍生品的开发占国外电影产业收入的70%-80%,其国内票房收入占总产业规模比例不到30%,而此比例在中国大陆则近70%。中国大陆电影产业过于依赖国内票房,同时版权和广告等产业环节薄弱,从而导致影片的收益周期短,收益模式单一的现象。为此,大陆于2010年初出台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创新企业品牌为核心,以提高影片质量和市场营销能力为龙头,整合制片发行放映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衍生产业链条明显加长,综合效益显著增长,使电影产业成为我国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发展方向。

台湾电影产业对票房收入的依赖略低于大陆,但也仍处高位。台湾电影产业按照产销环节,产业链分成四大部份,包含开发、制作、后制、发行/及映演。开发阶段主要是寻找创意题材、剧本开发及筹募资金;制作过程可细分为前期制作、制作、后期制作,其中后期制作包含冲印、剪辑、特效等作业;发行阶段包含电影院上映的档期安排、行销宣传、授权衍生品开发、电视播出授权等;映演指在电影院、电视、录影带租售等平台播映。2009年台湾电影映演业产值为55.66亿元新台币,2010年增长了13.31%,为63.07亿元新台币,票房收入占台湾电影业产值的51.97%。

两岸必须改变以往的单纯依靠影片发行获取收益的单一营销观念,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共同开拓与挖掘相关产业经济形态。

(五)加强两岸电影资金渠道合作

受益于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其他行业投资空间的压缩等因素,中国大陆电影产业开始逐渐成为社会投资的关注点之一。在较为乐观的发展环境下,大陆得以通过多种方式拓宽电影产业的资金来源,包括充分利用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政策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多方合作以及上市融资等途径。今后,大陆电影产业的融资渠道将进一步丰富并多元化,这不仅将会大大加快电影制片工业的发展,也为电影产业链的充分延伸提供动力支持。此外,国内外各种电影产业基金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它们在管理、财务制度、金融工具的使用等方面的经验,可能外溢为大陆电影产业链发展的有利因素。

台湾电影产业的融资渠道十分狭窄。2009年以前,制作方经常面临财源枯竭的窘境。以2008年魏德圣导演的最佳票房《海角七号》来说,魏德圣不仅抵押了房子,并寻求各种管道募集资金,最后在台湾经济部中小企业信保基金担保下,获得银行贷款,才完成拍片作业。2009年后,在一系列国产票房大片的刺激下,民间风险投资基金开始进入台湾电影业,比如裕隆创投、中信银创投及第一金创投投资《痞子英雄》,中影创投投资《赛德克?巴莱》,富兰克林创投投资《星空》,都是风险投资的成功案例。台湾还举办一年一度的金马创意投资会议,扩大华语影视作品之透明度,甄选具有商业潜力的电影计划,安排电影创作方与投资方进行洽谈。在此情形下,台湾可考虑考虑引进大陆民间投资资金,以进一步丰富资金来源渠道。

四、结论

电影作为海峡两岸文化沟通的有效媒介,可以提高大陆、台湾人民的情感认同。正如马修・弗雷泽所说的,电影所呈现的文化观念会给观众留下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对其所承载的文化观念产生某种信任感乃至依赖感。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海峡两岸交流、合作领域的不断延展以及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宽,为海峡两岸电影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两岸电影产业各有优劣势。大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针对两岸电影合作方面的宽松政策环境、数量庞大的演职人员、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等等。而台湾在电影制作人才、电影产业链发展等方面具有值得大陆借鉴的优点。

两岸应积极顺应新的发展环境,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进一步相互开放电影市场,共同凝练华语影片特色,加强两岸电影人才的交流与培养,延伸电影产业链并改革单一盈利模式,加强两岸电影产业资金渠道合作等等,以促进两岸电影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共同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软实力。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商学院,福建,厦门,361024)

作者联系方式:

通讯作者:陈燕鸿

工作单位:厦门理工学院商学院

职称:讲师

学位:经济学博士

联系地址:厦门市思明区顶沃仔2号之5-402

联系电话:13625008191

电子邮箱:

作者联系方式:

陈燕鸿

通讯地址:厦门市思明区顶沃仔2号之5-402

电话:13625008191

电影产业前景篇2

据悉,电影公社将以冯小刚经典电影场景为建筑规划元素,打造综合娱乐商业街区。街区将聚集逾500家不同品牌和特色的美食、餐饮、娱乐、购物、酒店……其中有十家精品酒店,二十家大型餐饮。华谊兄弟董事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胡明介绍说:“主要有三条电影主题的商业街,‘一九四二’街区是中国民国的风格,‘唐山大地震’街区是共产主义时代的风格,‘非诚勿扰’街区想复制一个老海口的街景,当然周围会装饰一些现代的电影符号。”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陈南江看来,电影公社与冯小刚关系不大,冯小刚只是5%的小股东,电影公社更多是借冯小刚的名气来宣传。

华谊兄弟在2009年上市之前基本上以内容制作为主,上市以后开始全面拓展产业链,重点加强渠道建设和衍生品开发。去年上半年,华谊兄弟明确提出了“内容—渠道—衍生品”的主线。胡明表示,“在渠道方面,一个是电影院,一个是新媒体。在衍生品方面,我们现在主要做了两个板块,一个是文化旅游,一个是游戏,这两块的盈利能力都比较好,而且不容易盗版,我们这个行业很大的一个盈利难度是盗版太多了。”

华谊兄弟此前已试水文化旅游市场。去年,华谊宣布投建苏州电影城和深圳、上海嘉定两地文化城产业聚集区。胡明表示,四个旅游项目的特点各有不同,“上海嘉定和深圳是产业聚集区,里面会有所有与拍戏、制作相关联的产业。苏州的项目类似于迪士尼和环球影城,是为游客服务的。海口电影公社的定位,其实更像是电影主题的一个商业街区,是不收门票的。”

国家发改委去年了限制主题公园开发的通知,通知中所称的主题公园为“收取门票的营利性人工景观、游乐设施”。此律令曾使苏州电影城一度停工。而电影公社突出了免费开放的形式,与一般的电影主题公园区分开来,这就不仅避开了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制,更增强了对游客的诱惑力。“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把它做成主题公园,就是三条商业街,我们只不过是给这个街区取了‘电影公社’这个名字,游客在这里不是玩过山车,而是买东西、吃饭、住酒店。”胡明说。看来,电影公社不会走苏州电影城的老路,其重点应是“商业”二字。

文化旅游项目怎样盈利?

通过电影公社挖到商业地产的第一桶金,华谊方面势在必得。但不收门票、完全依赖街区五百余户商家和酒店实现盈利,是否存在风险?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一个成功的文化旅游项目关键要具有体验性的内容。没有体验怎么娱乐?”目前看来,电影公社对内容的规划颇具亮点。电影公社的优势在于,绝大部分电影场景是现代场景,天然与商业配套水融,同时具有浓郁怀旧风情。据悉,街区将开发众多电影衍生品,如明星物品店、怀旧时光老物件商店、电影主题婚纱摄影、非诚勿扰精品酒店、天下无贼火车餐厅等等。

胡明表示了对这个项目的信心,“海口本来就是旅游城市,游客的基础非常好。而且观澜湖地产本身已经投了几十亿,规模相当大,原来建的十个球场都已经开业了,交通也很方便,离海口机场只有15分钟的车程。在优美的环境中,游客可以体验电影的场景,再喝喝咖啡,买买东西,是一个蛮享受的过程。电影公社里面的配置会很舒服,休闲味道很浓,不是一个奔波劳碌的地方。旅游产品也是需要不断升级的,从小时候去天安门照个相就很自豪,到后来需要有可以置身其中的产品。我们不想做一个只有海报供人们拍照的地方,而希望游客可以身临其境。”

电影与旅游如何联姻?

电影与旅游联姻,对华谊而言,电影资源和品牌得以输出,对旅游而言,则注入了文化内涵。电影公社是当下国内影视旅游产品投资火热的一个例证。

目前影视旅游市场还存在着形式单一、重复性建设、缺乏参与性项目等弊病。陈少峰指出,“国内往往把电影主题公园与外景拍摄基地两者混为一谈。有些项目硬件设施居多而缺少内容,游客无法体验,这样的项目缺少群众基础。比如说,仅仅是搞一些古装的场景楼,游客不会喜欢看。”

电影产业前景篇3

   一、问题的提出自2010年12月22日电影《非诚勿扰2》上映以来,影片镜头里涉及的慕田峪长城、798(YiHoUSe酒店)、尚8创意产业园等景区一时成了旅游胜地,其实早在2008年《非诚勿扰》第一部上映后,影片中的浙江西溪和日本北海道等地唯美浪漫的景色就已经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高涨,此次续集的拍摄乃是在与北京旅游局的合作下完成,影片中加入了很多北京的旅游景点,由此电影对旅游的推动作用可见一斑。现阶段由于缺乏商业运作的空间和意识,以及盗版严重等原因,我国的电影收人主要依靠票房,这严重制约了电影产业的发展空间。而电影是一个依靠产业链经营最突出的产业,这个产业链包括图书故事、剧作创意、影视图像作品、音乐、DVD、授权播放使用和部分肖像授权、开发后续产品等『l1。我国电影产业急需延长产业链,进行后电影产品开发增加赢利能力。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劳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根据旅游消费自身的发展规律,其将经历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即先经历观光游(人均收入1000美元起步),然后是休闲游(人均收入2000~3000美元起步),最后是度假游(人均收入3000~5000美元起步)三个阶段嘲。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观光性的旅游产品不再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消费者更加注重追求彰显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体验性旅游,旅游产业由此面临着不断加快自身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挑战。在电影产业急需延长产业链,旅游业面临产业升级挑战之时,影视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模式,将电影业与旅游业完美融合,发展前景被学者及业界人士所看好。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对于突破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各自的发展瓶颈,实现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影视旅游发展情况概述

   目前关于我国影视旅游现在所处的阶段,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是刘滨谊、刘琴的观点。他们二者以国内外影视旅游发展兴衰为依据,总结概括出影视旅游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指出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13),即游客仍以游览拍摄地和影视主题公园为主,旅游活动的内容仅限于参观、娱乐,旅游特征虽然已经体现出动静结合、注重参与互动和体验的特点,但是发展程度不高,距离成熟阶段游客完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特点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总之,我国的影视旅游从最初萌芽时期开始,历经20年的探索与发展,走过了从低到高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影片外景地或旅游景区、电影拍摄基地或影视城、电影节或主题公园,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收获,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比如发展进程缓慢、影视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内涵体现不够、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顾客忠实度低;各地区重复建设严重、资源严重浪费;经营管理不善、环境破坏严重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并加以合理解决。所以,只有正确认识我国影视旅游的双重价值,才能更好地促进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电影产业前景篇4

【关键词】服务外包电影产业全球化

我国的电影产业对于服务外包的认识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上个世纪末开始,许多的传媒集团将产业价值链拆分,把各环节分到能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运作体系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影视企业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来完成以前企业内部的工作。电影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之一,其利益最大化的诉求需要建立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之上,电影产业的服务外包既能够降低成本投入,又能保证优良的质量,本文将对我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与思考。

一、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动因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价值链中原本由自我提供的部分服务流程或服务环节以合同方式委托给外部服务供应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按内容,服务外包可以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前者主要包括系统操作服务、系统应用服务、基础技术服务,后者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企业业务运作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①电影产业服务外包主要包括电影外景拍摄、中期制作、后期制作、市场营销及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等,其动因主要是外部环境动因和内部推动力量。

1、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外部环境动因

(1)政策动因。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步入了全球化进程,中国电影业也被纳入到世界电影的整体格局之中。2003年开始,国家电影电视总局了《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等一系列鼓励电影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境内国有、非国有单位(不含外资)与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合作成立电影制片公司或单独成立制片公司;允许外资参股与境内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合作成立电影制片公司。②这标志着中国电影开始告别“计划”走向“市场”,相关政策的颁布推动了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并使其开始进入跨国制作的行列。

(2)技术动因。受到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影响,电影产业对技术要素的需求不断增大。1977年在北美上映的《星球大战》是世界电影进入数字时代的标志,影像与物质实体已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影视业中的数字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影视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热映的电影《阿凡达》中仅有40%的内容靠演员演绎,近60%的内容依赖CG(ComputerGraphic)合成。互联网及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远距离、不限时、不限量传输成为可能,为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经济动因。经济全球化要求世界各地电影产业的资源、技术、信息、资本、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流动和重组,整个世界连接成统一的市场。任何企业想要在全球化市场中获得利润,就必须通过服务外包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从而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中国的电影产业正在逐步的与世界接轨,人们能够在许多中国大片中看到长长的国外特效公司和工作人员的名单,也很容易找出国际公司在中国投资的电影、影视企业,影视跨国公司,合作拍片、跨国制作、外景拍摄等形式也屡见不鲜。

2、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内部推动力量

(1)服务外包能够节省投资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与企业绩效。对于影视企业的发包方来说,服务外包可以显著减少投资方对信息网络设备和工作人员的成本投资,降低投资风险,避免资源闲置浪费;而对于接包方来说,可从三个方面获益:一、可承接多个客户的外包服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人员的利用率,节约成本。二、承接多种外包服务实现规模效益,分散投资风险。三、技术的熟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接包方的劳动生产效率。

(2)信息技术外包利用高技术节省成本投入。电影《阿凡达》幕后起到中心作用的应该算是第三楼公司(thethirdFloor)了,这家公司是数码视觉效果预览和CG制作行业内最顶尖的公司之一。由于《阿凡达》的特效制作涉及许多团队,在真正拍摄前和后期加工时都需要完善的“草稿”。第三楼承担的数码视效预览就是在前期和后期制作中提供这种“三维草稿”。③这项工作不但为投资方省下上千万美元的预算、提高了设计制作的效率,而且还能在拍摄现场呈现给导演清晰的场景效果。

(3)外景拍摄降低成本,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在全球化浪潮下,取景国外一方面可以降低电影制作的成本,超越文化和地域的限制,走向全球化生产。2003年的《指环王3》几乎完全取景于新西兰,将新西兰的自然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新奇的视觉刺激和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避免审美疲劳。2009年冯小刚贺岁片《非诚勿扰》后半部分在日本北海道拍摄,让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看到了北海道的自然风情,同时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的旅游。

二、我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电影产业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中国必然面临着文化市场的开放和振动。身处全球化文化竞争格局之中,中国的电影产业服务外包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要素

众所周知,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科技革命的成果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电影数字技术方面,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获得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更高的经济收益,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才是首选。目前,我国电影特效制作的硬件设备多数是由国外全盘引进的,自主研发的软件也是少之又少,使用者只懂操作而不知原理。而且,出于保护本国电影产业的目的,国外的尖端科技是禁止出口的。

2、资金要素

《阿凡达》5亿美元总投资中有60%出自两家pe公司,有1.5亿美元用于推广营销,这个数字要远远超过被《华尔街日报》称为“史上耗资最大的亚洲电影”《赤壁》的8500万美元的总投资。这种私募基金和避险基金的投入,一方面解决了电影产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减少各方的资金压力,分担投资风险。我国还缺少对电影产业的庞大的资金支持,尤其是中小电影企业,也有很多好的电影因为没有好的营销推广方面的投入而淹没在浩瀚的娱乐海洋中。

3、缺乏优秀的专业人员

从事影视后期制作的人员多是计算机和美术专业出身,少有电影行业背景,多数从业人员只懂技术而不懂艺术,很难达到该行业对于活动影像的理解和运用视听语言表现的能力的要求。从电影营销方面说,优秀的电影推广人既要有专业的营销、公关、推广知识,也要有相应的文化、政治、经济、管理、社会知识作为辅助,这样才能作出优秀的电影推广策划方案。外景拍摄的接包方除了专业承接能力,还需要一定的外语基础,这样才能保证接包活动的顺利完成。这一类的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正是我国目前所缺少的。

三、对我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思考

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发展电影产业的服务外包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电影产业的产业化进程,提高影视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拉动国产电影出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以我国目前在全球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竞争实力来看,我国的服务外包发展还很不成熟,因此中国发展电影产业外包服务应该主要站在承接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针对我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政策支持

2003年起,非国有企业被准予合作或独立成立电影制作公司。2009年,橙天嘉禾、华谊兄弟等民营影视企业上市更是打开了电影产业新的融资渠道。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通过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市场、公平竞争、企业自主经营的电影产业运营体系。政府可以通过专项资金扶持外包企业,在引进高科技设备、自主研发、创立自主品牌等方面给予支持或奖励。我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发展还需要政府为影视企业创造良性的市场环境;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立足于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

2、政府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设立境外研发、营销及人才培养机构,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企业在境外设立制作中心能够为与国际企业合作和境外人才培养提供便利,还能帮助国内企业承接国际外包服务,弥补我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附属离岸外包方面的空白,促进我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长期有效发展。

3、汲取国外企业在电影产业服务外包方面的经验,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开发管理流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归功于政府对商业电影的支持鼓励和完善的价值链的印度宝莱坞和作为好莱坞离岸外包基地的加拿大多伦多等成功影视制作产业集群区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加强与国外电影产业服务外包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先进技术、管理流程、经营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我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发展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强化人才培养

电影产业服务外包具有信息化和知识密集的特征,具备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从业者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结合我国影视外包业发展的实际,借鉴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策略,完善我国相关人才的培养方式。在高校设立相关专业或者扶持建立相关专业的培训机构,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英语水平高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与国外有经验、有技术的电影产业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的交流,并鼓励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为国内服务外包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5、建立电影产业服务外包协会

电影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经济、科技交融的产业,统一的电影产业外包协会能够整合和协调全国各地影视产业园区的发展,突出地方特色;定期举办产业峰会,促进各产业园区的交流合作。鼓励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子公司并开展技术培训,国内企业可以利用承接服务外包的知识外溢效应,提高接包企业的专业技术、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向着国际化企业的目标发展。最终,真正实现全国一盘棋,扩大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外包服务的范围,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成为真正的“东方好莱坞”。

参考文献

①江小涓等:《服务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现状、趋势及理论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1-64

②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n].2003.10

③邱珈,《躲在潘多拉星背后》.[n].《第一财经周刊》,2010-1-18

④乐琰,《阿凡达中国营销三部曲》.[n].《第一财经日报》,2010-1-12

⑤荻・杰费逊,《澳大利亚电影产业现状》[J].《电影艺术》,2006(6):105-114

⑥王缉慈,《电影产业集群的典型模式及全球离岸外包下的集群发展》[J].《电影艺术》,200(5):15、20

电影产业前景篇5

传闻:北京文化已签约5家景区影院。

记者求证:记者多次致电公司证券部,无人接听电话。

北京文化(000802)此前该公司的业务主要为旅游服务,但自去年收购影视公司后,该公司已成功转型为旅游与影视并重,并将公司股票简称也由“北京旅游”更改为“北京文化”。

去年12月份北京文化通过收购摩天轮文化传媒进军影视业,之后通过受让艾美(北京)影院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和定增募资收购三家影视公司加码影视业务。其中,摩天轮文化传媒参投的电影《同桌的你》和《心花路放》获得较好票房,前者取得收益为4.57亿元,后者目前约11.6亿元。有分析指出,前者能为公司贡献约5000万的净利润;后者则至少贡献4000万的净利润。

近期有消息指公司目前正在对投资景区影院的事宜进行研究,目前该公司已签约部分景区影院,事实上,公司一直谋求影视全产业链的发展,今年10月19日,北京文化再次公告董事会通过了定增募资33亿加码影视业,中信建投认为,公司通过自有资金收购和增发股票收购的方式,外延并购完成之后,北京旅游将成功打通影视文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并将公司打造成为一个集电视剧制作、电影制作、演员经纪业务和影院管理业务为一体的影视传媒集团。而此次公司再次低成本进军景区影院,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景区内鲜设置有电影院,这个方向尚有前景。

华平股份:高技术成果转化对收入影响不大

传闻:华平股份高技术成果获政府巨资支持。

记者求证: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高技术成果转化带来的收入对业绩影响不大。

华平股份(300074)有消息称,该公司移动视频监控指挥软件被认定为上海高新技术成果,也因此,公司可能获得巨额资金。对此,公司方面回应“确实获得a级认定,但收入方面不能确定”。

记者注意到,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公司表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资金额度是从项目认定后,根据该产品的销售收入情况按一定的系数比例计算而得,现在刚获得认定才一个月,还没有大规模收入”。而从去年年报来看,全年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获得政府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收入为165万元。对当期业绩影响并不大。

华平股份主营视音频通讯系统,该系统在安防、视频会议、数字教育以及远程收集医疗信息等领域都有应用。2013年起,公司开始以视频监控技术为基础,在智慧城市、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方面寻找突破口,2014年初至今,公司已设立6个子公司,开展智慧生活相关业务。

公司前三季度的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6.8%和-18.47%;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了20.49%和108.87%。公司表示由于公司积极拓展新业务,导致报告期内费用上升净利润同比下降;同时还表示,预计在此后半年中,某部队的收入与同期相比将大幅下降,相关管理费用也会持续增加,因而会影响公司的业绩,目前还不能预估具体的影响比例。受到业绩影响,公司股价大幅回调,短期弱势或延续,分析人士建议投资者待调整到位后再逢低建立融资头寸。

宝通带业:否认进军医用胶片行业

传闻:宝通带业将进军医用胶片行业。

记者求证: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医疗投资方向的业务尚不确定。

宝通带业(300031)主要产品是橡胶输送带,目前在下游行业景气低迷背景下,公司业绩也持续低迷,近期有传闻公司将进军医用胶片行业,备受期待,但是公司予以否认。

事实上,在主要产品橡胶输送带下游行业景气低迷背景下,该公司一直在积极拓展业务增长点。首先全资子公司无锡宝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与无锡市永立工业帆布厂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生产输送带新型骨架材料,全面进行产品升级。公司目前在芳纶复合材料耐高温输送带、阻燃输送带都取得研发突破,客户试用情况良好。其次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无锡宝通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在医疗领域培育公司未来新的业务增长点,一定程度上规避经济周期波动风险。

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同比下降7.87%,净利润5305.01万元,同比下降26.69%,其中受煤矿领域客户订单减少的影响,钢丝绳输送带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9504万元,同比下降36.2%。不过有机构却认为随着生产线逐步达产,未来相关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并且较为看好公司进入医疗投资领域,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盛路通信:近日获多家机构抢筹

传闻:盛路通信获两机构抢筹。

记者求证: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11月6日该股被两家机构席位买入。

盛路通信(002446)是一家专门从事各类通信天线、微波器件设备研发和生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11月6日,该股股价高开高走,强势涨停。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两家机构席位合计买入该股3170万元,占当日该股成交量比例达三成。其余卖出席位均为游资,买方五席位合计买入4993万元,远超卖方五席位卖出金额1656万元。

电影产业前景篇6

旅游产业与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不同,它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旅游产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把各个产业通过旅游者联系在一起,旅游者的需求需要多个部门来满足,旅游产业的各种服务中必定包括饮食、住宿、景观、纪念品商业等,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住宿、饮食和纪念品加工销售业。

二、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对地方旅游产业的影响

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对地方旅游主观上有积极地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通过电视节目对旅游景区文化风貌和自然景观的介绍与宣传,深化了当地旅游文化在民众心中的印象,增加旅游资源景观的美誉度,提高当地旅游产业对旅游者的吸引力。(1)促进旅游者产生旅游的动机。电视节目是传统的传媒产业,借助现代化的视频、音频和图像的处理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地方旅游景区的文化风貌和自然环境,对景区景点进行艺术化的展现,凸显出自然之美。通过电视节目的印象强化,将人物精神刻画融入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赋予物质文化精神层面的灵魂,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完美画面,通过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的介绍和宣传内容激发观众的情感,能够促进旅游者产生亲身体验文化旅游类节目中景观的场面,通过强烈的画面感使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动机。文化旅游类节目内容的安排上,一般选择代表性很强的景点,具有独特的风景面貌和地理奇观,独一无二的奇观对旅游者有天然的吸引力,通过电视节目的展现,更能强化景观在旅游者心中的地位,激发旅游者内心对景区的兴致,亲身去这些地方旅游,感受不一样的旅游文化,获得精神上的慰藉。(2)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协助树立旅游形象。电视节目能通过音乐将观众带入优美的意境,有强烈的引导作用,电视节目也是公信力和权威性较强的宣传渠道,电视节目必定少不了音乐和画面的衬托,无论是什么风格的文化旅游类节目素材,都要进行音乐、美术等艺术元素的融合,通过对现代影视画面的加工和处理技术,能着重突出景点或者景区的自然风貌,通过半透视或者局部采景的方式进行旅游景点的电视展现,能增强画面感和感染力,电视节目独特的视角能对景观的特别美进行着重突出,能使观众对真实景点有美的感受,文化旅游类节目运用专业人员解说分析或者景观展现的方式,对旅游区添加一层梦幻的文化底蕴,在观众观看的过程中能充分地享受到旅游区的心理美感,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对景区景观的艺术展现,能有效地展现地方旅游景区的旅游文化形象,对游客形成导向作用,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3)推广地方旅游文化。电视能通过画面形式展现旅游文化的面貌,电视节目对地方旅游产业的促进优势在于它结合了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展现形式,增强了感染力,丰富了信息传播的艺术形式,使信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更加随性生动,有强烈的视觉代入感和真实感,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电视节目的传播,民众对当地旅游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旅游文化的内涵在心中有不同层次的理解,对当地旅游文化特色的传播是有利的,不同民众对旅游文化理解的角度不同,不同角度旅游文化内涵的交流,能全方位地传播和发扬旅游文化特色。(4)扩大旅游文化的传播范围。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加快了旅游文化的传播速度,电视节目传播的实时性和方便性,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景观,卫星数字传输的技术在电视节目传输中运用,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展了信息的传播范围,打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空间局限性,电视节目能通过全方位的视角进行旅游文化的展示和分析,增强了旅游文化对民众的吸引力。(5)增强民众对旅游文化内涵的理解,增强吸引力。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内容的多样性的信息传播方式的优越性日渐凸显,电视节目内容安排可变范围广,能包容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历史文化、风俗习惯、饮食习俗等等多个方面,在内容的安排上,通过策划的科学安排,强化了内容转换的衔接性和逻辑性,引导民众理解旅游文化的独特魅力,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容,增强了吸引力。(6)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具有广告宣传作用。电视影视文化是现代大众娱乐消费的主要文化产品,电视信息传播具有公信力强、传播形式多样的优点,是当代权威性较高的信息传播方式,是民众信任程度较高的旅游文化传播方式,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内容形式多样,包含多种形式的点,电视节目内容的信息呈现立体状态,可以通过不同层次、角度进行理解和分析,节目的安排上一般有媒体宣传素材,甚至有明星或者知名人士的参加,电视节目进行的过程中,影视外景信息不断展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对旅游文化的宣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强化旅游文化在旅游者心中的印象,增强旅游宣传效应。

三、借助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对促进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首先,借助电视节目的公众影响力,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推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和谐稳定发展,电视节目的内容安排上要充分了解旅游者的心理和关注点,对旅游者的兴趣点有充足的把握,丰富影视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展现形式,通过媒体的主动报道,加强电视节目的认识度,达到信息传播扩散的效果,借助节目知名认知或者公众人物的自身宣传作用,扩展旅游文化的传播范围和效果。要充分应用文化旅游类节目的节目造势作用,借助电视影视的影响力,宣传地区旅游文化形象,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优势,深入挖掘电视节目的主题,在电视节目播出前,要做好“造势”工作,充分展示地方景区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充分吸引民众的关注点,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电影产业前景篇7

《人再途之泰》(以下简称《泰》)自2012年12月12日上映以来受观众极力追捧,被赞为“年度最好笑喜剧”。截至2013年1月18日晚,累计票房已突破12.3亿元,成为国产电影单片票房冠军,观影人次超过3800万,也创下中国影史之最。投资仅仅3000万元的《泰》也带火了泰国旅游。近年来,因一部电影而出现旅游热的现象愈演愈烈,从2009年冯小刚执导的《非诚勿扰》到2012年的《泰》,都曾极大促进了拍摄地的旅游市场。这也促使笔者不断思考如何在旅游营销中应用电影这种营销策略。

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很多,其中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它主要包括目的地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地理环境等,潜在旅游者萌发旅游动机时,需要搜集大量可供选择的旅游目的地信息。旅游者通过什么渠道来获取这些信息,旅游经营者如何将其产品、服务信息传递给潜在旅游者呢?影视媒体就是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百姓每天有近3个小时的时间花在看电视上,其中有52分钟是在看电视剧,据央视一索福瑞2004年1-10月收视统计资料,电视剧占2004年内地电视收视市场36.28%的份额,排在榜首,全国2000多个电视频道90%以上都有电视剧播出,电视剧播出时间占所有节目播出总量的l/4,在全国所有的专业化频道中,影视频道的数量位居第一,占总量的19%。巨大的影视市场极大的推动了旅游需求,催生出一批以追求影视剧情文化为动机的旅游者"根据韩国旅游发展局对中国进行的“韩流及韩国旅游现状调查”显示,有74.9%的受访者有意访问韩国,而其中以“走访影视剧外景地”为目的的就占了44.9%。由此可以看出,影视外景地对消费者的吸引是巨大的,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它来为旅游产业服务也成为笔者正在探究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

随着电影产业的愈发商业化,旅游业主动寻求影视合作,电影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也备受关注,而“旅游与电影”也成为一个位于旅游与电影交集之上的新兴研究主题。但总体而言,在我国对“旅游与电影”的研究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并未形成系统。

就国内而言,笔者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是与影视旅游有关,如影视旅游的概念和特点、影视旅游的性质、对目的地居民的影响、旅游者行为等方面,而以营销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则较少。2004年,刘滨谊、刘琴在《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一文中,率先提出了影视旅游的概念和特征,概括了影视旅游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2007年,张文、朱莉在《影视剧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一文中从主体和客体的角度,讨论了相关概念、目的地形象传播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以及影响的衡量标准等问题,并对此类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2008年,郝小斐、蔡君在《论旅游与电影的理性联合》一文中对电影旅游产品的类型、旅游与电影的联合营销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认为电影旅游产品可以按照点、线、面的产品形式进行类型划分;并对近年来出现的电影与旅游联合营销现象进行了阐释。2009年,李君如、廖家瑜在《以电影/戏剧作为推动地方旅游的策略与效应》一文中以新西兰《魔戒》与韩剧两类电影与戏剧的案例探讨了其对旅游产生的效应,并以韩剧为例探讨了政府在地方旅游上所扮演的角色及执行的手法策略。2011年,高红岩在《电影旅游集群的文化空间生产研究》一文中分析了国内电影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对电影旅游的内涵和类型进行辨析,指出电影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影响电影旅游发展的关键;并指出我国影视基地和影视城等电影旅游地理集聚体存在的产品多样化不足是影响集群网络形成的原因。

就国外来看,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当属澳大利亚学者SueBeeton(2005)的一本专著《Film―inducedtourism),较为全面综合地论述了影视旅游的基本概念,还从目的地、旅游者、政府部门、营销、产品等方面多角度进行了研究。此外,其他的研究成果都为期刊文章。

纵观国内外对旅游与电影的研究,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更显得不足,尤其缺乏对基本理论的探讨和基本概念的界定,对影视旅游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影视城的研究这一层面上,过于局限。因此,笔者尝试从营销的角度,对电影与旅游这一领域加以探索。

二、影视旅游作为目的地营销工具的特点

按照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目的地营销工具通常有以下几种:媒体广告、销售促进、公共关系、户外广告等。影视旅游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目的地营销工具,与上述传统营销工具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性

通过拍摄的电影电视传送旅游目的地形象和信息,经济适用,效率高。好莱坞电影5指环王6(theLordofRings)曾在新西兰拍摄。新西兰旅游理事会(thenewZealandtourismBoard)将5指环王6看作是推广新西兰旅游业的绝好营销作品,并据此估算该电影放映后对新西兰形象披露所对应的经济价值达41,000000美元。这还不算由于拍摄所带来的其他诸如就业、商业等经济价值(newZealandinstituteofeconomicResearch,2002)。

(二)易记性

电影电视中出现的旅游地的形象总是和一定的电影电视情节相联系,当观赏者一说起电影电视必然会想起和这个电影电视相联系的拍摄地或背景地。根据作者本人的调查,观赏过电影5英雄6的观众,对在电影中出现的几个外景地九寨沟、桂林阳朔、敦煌雅丹魔鬼城等,73%的受访者能够明确说出它们的名字,其余相当一部分知道那几个外景地的所在省份和大致方向。

(三)高品牌认同度

对于电影电视中的旅游地的发现、观赏、评价、接受、认同过程和一般的目的地营销工具不同,是在观赏过程中渐渐渗透接受的,旅游者不是作为一个被动者出现的,而是一个自动接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移情(empathy)、共感(vicariousfeeling)的现象,即通过电影电视画面和情节,观赏者能够体验到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喜怒哀乐(Kim,Richardson,2003)。和看见一般营销工具的推广内容不同,观赏者在心理上是没有任何看见一般广告时的对抗性,这种心理上的无对抗性使得电影电视中的旅游目的地很容易获得观赏者的认同。认同度高,就容易使得旅游动机转化成为旅游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在电影电视放映后相关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者蜂拥而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主要从产品方面阐述旅游企业或旅游景区应如何运用电影营销策略

(一)设计电影旅游线路产品

旅游目的地的旅行社在设计旅游产品方面要把电影旅游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独地提取某一个片段,把电影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附加物,浪费了电影这种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旅行社要针对影迷这一注重精神体验如追星、怀旧的消费群体,细分市场,主动策划开发“电影旅游”即外景地旅游这一新型旅游线路产品。这是较为简单的一项策略,也是目前运用较多的营销策略。自《泰》热映以来,清迈成为曼谷、普吉岛之后的新兴热门目的地。旅行社可大力开发清迈旅游产品,推出清迈一地、曼谷+清迈、曼谷+清迈+普吉岛等多种组合,开发切合电影的《泰》之旅,以满足广大影迷跟着电影去旅游的需求。

(二)打造电影旅游景区

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影视城的建设,如长春电影城、横店影视城、、中国电影博物馆等。其典型特征是:由电影拍摄基地或影片生产商所开发,功能为电影拍摄、创作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以旅游产品开发为主。然而这种“电影+影视城的简单商业开发模式”带来的只是短期效应,大量的模仿、跟风建设使得部分影视城经营都步履维艰。在影视旅游产业发达的国家,影视和旅游良性互动,旅游靠影视的魅力大赚其钱,影视通过旅游得以推广促销、提升票房。在这方面,韩国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韩国将整个釜山建为电影城,外景拍摄基地基本不收场租,租赁设备等费用也实行各种优惠,这样的政策不仅吸引了大量本国剧组,日本、中国的剧组也纷纷前往,由此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电影旅游景区的发展应立足于发掘本地的文化基础,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三)拍摄旅游电影

旅游电影营销是一种传播载体的创新,旅游营销从单一的宣传片模式到旅游电影营销模式,这是一种适时适地的必然趋势。旅游目的地政府和景区经营者要树立借势意识,主动与电影产业合作,以目的地的历史文化、历史人物为题材,使其成为电影主题,创作拍摄旅游电影。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旅游微电影可谓风生水起,国内10余省份纷纷选择以微视频、微电影的方式来打造城市形象,推广旅游景区。2012年,旅游微电影营销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有:四川省推出的《爱,在四川》系列微电影、桔子水晶酒店《12星座》系列微电影及澳大利亚旅游局推出的《再一次心跳》微电影等。

四、旅游产业要运用电影进行营销,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择与获得高票房的电影合作

这是通过电影吸引大量观众到目的地来旅游的先决条件,没有票房上的成功,对观众没有吸引力,也就难以吸引旅游者。纵观国内外运用电影进行旅游营销的成功案例,都具备了这一特点。

(二)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要体现当地的特色

文化旅游目的地开展电影营销,必须选一个具有足够文化力、公众吸引力的有价值的影视作品,充分掌握相关电影信息和目的地资源特性,防止牵强附会,弄巧成拙。此外,电影剧情中的场景或传播形象应该符合旅游地的区域文化定位,符合当地民俗文化特色。例如,由法、美、英等国家多名导演影人共同制作完成的影片《巴黎,我爱你》干脆用18个故事,围绕巴黎18个区,说尽爱情、亲情、友情和人性,来自不同国家的导演们用自己的视角向全世界展现了这座浪漫之都的巨大魅力。在国内,电影《庐山恋》在这方面无疑是最成功的例子。

(三)旅游营销类电影也要遵循艺术创作原则

对于旅游产业与电影产业的融合发展,部分电影界业内人士也表示出担忧,认为旅游目的地政府与电影合作会使电影质量受到影响。曾有相关媒体报道,冯小刚导演在拍摄《非诚勿扰1》时,杭州市政府要求在该影片中出现的杭州市景点不少于3个,介绍景点的镜头不能少于30分钟。而三亚市政府也因为参与了部分投资,要求在该片中必须提到三亚,于是影片中原本发生在北京和杭州两地的故事中,就出现了在海航工作的女主角,目的就是为了介绍三亚。电影创作固然需要遵循经济规律,但毕竟不同于纯粹的商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更应遵循艺术规律。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旅游产业在运用电影营销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好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营销主体模式。由政府专职部门牵头协调各种社会力量,例如企业、影视行业组织、媒体、社会组织等组成旅游目的地营销主体,策划、实施海外旅游营销活动。这种模式能够集中、统一、高效配置目的地各种营销资源,从而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营销模式。

五、结语

电影产业前景篇8

突发奇想,创造商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司力文扛起摄像机,专门为婚庆活动录像,有时从事一些外景摄像,整天与新人打交道的司力文内心里很清楚,每对新人在拍摄之前兴奋无比,但是一次次地编排,一次次交换背景场地,新人心力交瘁,叫苦连天。作为摄像的司力文自然也逃不过劳顿之苦,每次拍摄完毕,还得抓紧时间去盯着剪辑。如此周而反复的工作,虽然比之前的走街穿巷强多了,但是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为生计,没有办法,只好坚持。

有一次与朋友喝酒聊天,电视中出现播报天气预报的画面,有朋友发表高见,播音员与气象地图背景是合成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既然天气预报的画面、人物与背景可以合成,现在新人的婚纱摄影景点基本上是几个固定地点,如果把这些场景提前拍摄好,新人在室内进行编导拍摄,后期再与拍摄好的场景进行合成,那样的话,不是可以减少很多工作量吗?思路打开后司力文兴奋不已,马上投入到新的设想设计工作中去,为了将新的设想尽快实现,到电视台请教专业人士,拜访名师求教,找朋友帮忙进行试验测试,没日没夜投入到新的设想设计中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掉了二十多斤肉,朋友逼急了,有时都骂他是疯子。

历经百般磨难,上千次测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三个多月,取名为世纪今缘宝莱坞的婚纱电影终于成功问世了。世纪今缘宝莱坞婚纱电影的面世,新人就可以在室内拍摄外景了,少了室外风吹日晒,以及劳碌奔波之苦。世纪今缘宝莱坞婚纱电影采用电影编导手法、辅助专业摄像器材及专用编制软件,以唯美真实的视听语言,为新人量身打造专属自己的爱情剧本,充分体验做电影明星的感觉,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将自己的爱情故事完整的、浪漫唯美的演绎出来,把相爱最精彩的瞬间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浓缩成一部值得回味的浪漫电影。

独特经营,令人叫绝

好产品还需要经得起检验,司力文马上把自己精心做好的产品拿到电视台商务频道,本想请专业人员对产品制作效果进行检验,由于电视台对其制作效果赞不绝口,没有想到达成意外的合作,由电视台负责宣传,组织少年儿童KtV大赛,由司力文的世纪今缘宝莱坞婚纱电影制作中心负责编导拍摄。这一意外的合作不但得到一个订单,而且知名度大增,各大婚纱影楼闻名纷至沓来,纷纷要求合作,这时司力文的脸上终于露出灿烂的笑容。

在经营过程中,司力文发现编导的重要性,针对新人不同的爱情经历,精心策划设计,让现实生活的经历慢慢融入到婚纱电影中,让生活元素真实地再现,这一创举得到新人信赖,都愿意将自己的爱情故事向司力文娓娓道来。

在一次婚纱电影拍摄过程巾,一对新人不经意一句话,让司力文陷入深深的思考。婚纱电影拍摄得到很多新人的喜好,成为婚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是没有办法进行很好的展示,留下了少许遗憾,也制约了婚纱电影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不了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司力文重点在婚纱电影展示方式上下功夫,逐步推出婚纱电影DVD版,可以在网络、手机、mp3等播放工具进行播放的格式,甚至对重点客户还赠送一个数码视频相框,这样制作婚纱电影的朋友就有了可以随时随地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世纪今缘宝莱坞婚纱电影也得到了很好的宣传。

在经营的过程中,细心的司力文又发现制作婚纱电影的年轻人,都有大量的相片没有冲洗,随意的存放,都忘记这些相片背后的故事,有问题就有商机,这是司力文的商业经营理念。为了将这些相片很好地记录下来,连成一串串珍贵的回忆,司力文又精心策划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电子相册,来拍摄婚纱电影的客人,只需交纳一点成本费就可以免费制作一份电子相册,将爱情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虽然是不起眼的一个举动,马上赢得客户赞许,很多客人与司力文成为了朋友,还经常推荐朋友到世纪今缘宝莱坞拍摄婚纱电影。

精心经营,丰厚回报

在司力文的精心经营下,世纪今缘宝莱坞婚纱电影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并且与当地几个知名婚纱有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获得丰厚的回报同时,继续投入精力进行研发,在婚纱电影的基础上,世纪今缘宝莱坞婚纱电影又相继开发出系列功能,目前还可以制作彩铃、环球相册、电子简历以及个人mtV等功能产品,其中个人mtV功能采用集拍摄、录制、编辑、合成于一体的艺术电影制作系统,运用新一代数码影像技术及大量运用数字影像合成技术,实现了背景无限虚拟美化及实景一体化的数码影像处理系统。站在世纪今缘宝莱坞婚纱电影制作系统面前,放声歌唱,世界各国的异地风光、明星般的绚丽舞台、神话般的奇妙境界……实时进行合成,让普通大众也可以过一把明星瘾,实时刻录出专属自己的个人mtV。

成功经验,实践检验

谈起创业经营之道时,司力文滔滔不绝,他认为只有成功经营过的经验,才有可能进行复制。司力文深知并不是有一个好的产品,就可以经营好,就可以赢利,好的产品仅是经营好的基础,关键还要靠经营方法得当。司力文在经营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吃过不少苦头,一开始司力文把世纪今缘宝莱坞婚纱电影制作中心开在繁华的商业街,结果大把的利润被店铺租金吃掉,并且通过店铺直接来的客户还不到5%,后来就把世纪今缘宝莱坞婚纱电影制作中心开在商住楼中,结果周边的居民与办公楼宇的职员纷纷闻名而来,不但营业收入提高了,还节省了一大笔房租费用。

电影产业前景篇9

婚纱电影逐渐诞生

最早的婚礼视频可能只以现场婚礼庆典的过程记录为主,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像拍会议一样拍摄婚礼,留作长期存档需求。可慢慢发现结婚的新人或者新人的亲属根本不会像看婚纱照一样观看婚礼当天的记录类视频,硕长的视频,不太讲究镜头语言的“纪录片”完全不能吸引观众。慢慢的消费者也就不再重视这类视频,觉得花上几百元记录一下子就好。婚礼消费者对视频制作没有更高的需求,婚礼视频就变得不太值钱了。而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起成长的“80后”甚至“90后”开始成为目前结婚主力军的时候,婚礼视频行业终于产生了些变化。大家不再满足于婚礼当天的记录视频,而更加具有表现力的个性艺术电影或者婚纱电影等视频产品纷纷登场,恋爱mV、婚纱电影、婚礼现场mV花絮等等。婚纱照片当中,新人像明星一样美丽;婚礼视频里新人也必须像明星一样璀璨才能满足新人的消费心理需求,从消费者角度来讲,80后的成长过程中时刻伴随着电视、动画片、电影等视频相关产品,长大后又恰逢学上视频终端设备的普及,如mp4、pSp以及苹果等数码产品的极度丰富,完全造就了“80后”是视频化的一代。审美水平更加现代的他们对于视频有着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当然知道动态视频与镜态图片相比之下的优势所在。在自己筹办婚礼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满意的视频产品,他们没有理由拒绝。从行业从业者角度来讲,全国数百所大专院校都设置了与视频制作相关的专业,每年要培养出大量的影视制作人才。而电视台等传统影视制作机构并没有为这么多相关专业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导致影视行业人员大量过剩。随着时间的发展,影视专业的学生不得不朝着自主就业或创业的方向发展。一部分有实力、有想法的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实践积累和对婚礼行业的了解,逐渐想通过自己学习到的镜头语言和视频制作技术进入这个行业。满足了专业学生就业和创业需求的同时,他们也为这个行业带来了诸多新鲜的血液和更多专业的品质保证。从婚礼发展角度讲,婚庆礼仪公司正在从为新人提供鲜花拱门等租赁服务的窠臼中挣脱出来,向策划个性十足的主题婚礼大步迈进,赢利点保持了租赁费的同时,增加了主题策划的费用。而随着主题策划的不断丰富,婚庆公司会发现婚礼相关视频在策划过程当中可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主题婚礼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整场婚礼增加亮点,甚至成为婚礼当天的热议话题。有了优秀视频的婚礼现场会更加生动,令人难忘,令客户满意。从视频技术发展角度来讲,高清设备、现场eFp转播设备、大画幅设备、以及虚拟抠像和3D立体等技术都朝着婚礼视频制作这块当初并不被人看好的领地进发。

何为影:楼室内造景

以上所介绍各方面条件的成熟为婚礼视频朝着更加高端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婚纱影楼这个既了解行业动态和消费心理,又具备资金、店面等硬件实力的机构的介入,势必会对婚纱电影的普及起到关键的作用。保持固有静态图片业务不变而进军视频行业增加利润点的办法对于影楼来讲。目前较为普遍的方法有两种:虚拟抠像和室内造景。而室内造景更具代表性,原因在于室内所造景物,既可以用来拍照片,又可以用来拍视频,只是所用灯光和其他设备器材不同而已。花钱造出了景物,一举两得,图片视频双盈利,何乐而不为?许多更加有实力的影楼都开始建立自己数千平米的影视拍摄基地,他们的场景创意灵感取自世界各地具有丰厚文化背景的知名景点与建筑,单个场景合理连贯,创造出可观的端景变化,景随步异,百变入镜,只要透过镜头微小的角度转折,即可取得完美构图,拍摄出迥异的影像风貌。而造景的同时考虑到灯光、摇臂等附件的操作空间是拍摄高端婚纱电影必须要考虑到的方面。室内造景拍摄婚纱电影大多是通过音乐电影或者爱情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拍摄,依不同主角的特性和需求,量身定制不同的服装、场景来表现主题性的故事。

室内造景优势所在

忽略天气因素

在电影拍摄当中,常常会听大家说道,“拍电影是靠天吃饭”。这句话说明了在电影拍摄当中,天气因素严重影响了整部影片的拍摄进度和预算成本控制。想晴天的时候。偏阴天;想下雨,偏刮风;一系列不符合拍摄条件的天气情况数不胜数,在不能拍摄的时候,整个剧组就只能“待着”,时间金钱等成本无奈流失。尽管我们拍摄的婚纱电影不能和投资巨大的电影大片相比,但在室外拍摄的时候,我们的婚纱电影也同样要面对“靠天吃饭”的周境,那样的成本压力是我们这样的影片所无法承受的。室内拍摄的灯光效果可以任由我们操作,或早或晚,白天黑色,都任由我们拍摄人员的控制。室内拍摄更加可控,有效降低了视频拍摄的成本。

改造成本低

与传统实景拍摄婚纱电影不同,室内造景具有先天优势。具有室内造景条件的影楼往往都是从图片业务过渡到图片和视频业务并存的状态,而先前本来就具备的图片景区经过简单的改造之后就可以实现视频的拍摄,这样便以最低的成本,完成了业务量和利润点的双增长。在由图片向视频造景方面过渡的时候,尽量保持影棚本身的高度,好为在视频拍摄过程当中摇臂或者某些灯光的位置留出空间。灯光改造方面,则需要由之前图片拍摄时使用的闪光灯,改造成视频拍摄需要的常亮灯。但是,由于前期拍摄设备性能的提升,对于灯光的要求逐渐减弱,无形当中降低了灯光改造的成本和难度。

省去转场环节

电影产业前景篇10

【关键词】电影旅游;海南旅游业;促进作用

近年来,中国电影发生着重大变革,特别是和香港合作拍片进一步放开、上海等几个城市取得影片自审权、电影分级制出台等一系列政策的放开,中国电影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同时,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近年来也发展迅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产生了对于休闲生活的更高要求,旅游业顺势发展。时代赋予了电影和旅游结合发展的契机,一个新兴的行业——电影旅游业应运而生。

2012年徐峥执导的小成本喜剧片《泰囧》豪夺12.6亿元票房,更为“泰国游”火上浇油。同年中国赴泰旅游人数暴增,1-11月份统计数字表明来自中国的游客达252万人,超过同期56%,大量增加的中国游客使得泰国的华语导游出现严重短缺。2013年3月13日,泰国总理英拉在总理府接见了徐峥和电影《泰囧》摄制组工作人员,感谢影片对泰国旅游的宣传,更盛情邀请中国其他电影制片人和导演赴泰国取景,并承诺泰国政府将提供相关便利。著名影片带动拍摄地旅游业的事例屡见不鲜,《一米阳光》火了丽江古城,《大话西游》火了宁夏镇北堡,《卧虎藏龙》火了蜀南竹海,《三枪拍案惊奇》火了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云水谣》火了福建南靖土楼,《非诚勿扰i》火了杭州西溪湿地。本文将以电影《非诚勿扰ii》为例分析著名电影对拍摄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一、相关理论研究

(一)“电影旅游”的概念

电影旅游,国外又称“电影引致旅游(movieinducedtourism,Filminducedtourism)”,体现了电影与旅游密切的联系。iwashita(2003)深化了电影引致旅游的概念,认为通过向观众展示目的地的特点和魅力,电影、作品可以影响个体的旅游偏好和目的地的选择[1]。

国内的学者通常把它译作“电影诱导的旅游”,简称“电影旅游”。我国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电影旅游的概念,但目前还没有对电影旅游的概念做出权威的定义。笔者认为,电影旅游是一种刚起步的旅游形式,它结合电影中所拍摄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针对性宣传和线路设计,是目前比较单一的常规旅游形式的发展和深化,同时也是一种更高形式的特色旅游活动产品。这里所说的电影旅游,是指为满足电影爱好者对影片中的景点的兴趣与需要,开发组织的一种电影专题旅游活动。

(二)电影引发旅游者心理动机

1.从旅游角度的心理分析

旅游动机是某一旅游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心理动力。旅游动机是多种多样,而且在实际中不只是单一动机在起作用,很可能是多种动机综合作用引起的旅游活动。电影中牵涉的文化元素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引发不同的旅游动机。这些动机主要包括有身体动机、文化动机和情感动机。不同的旅游者由于个人背景不尽相同,不同的电影作品引发的动机就可能是复杂多样的。

2.从电影接受的心理方面分析

通过观看电影,接受主体会对影片中涉及到的人、物、故事发生地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情感。当这些情感都起到积极作用时,加上其他的动机促发和时间、经济条件的允许,接受主体就会对拍摄地产生旅游的动机,从而引发旅游活动。当接受主体游览拍摄地或影片涉及地的同时,通过现实实景的体验引发对电影的回味,进一步对作品玩味,深入领悟作品的意义,去思考历史和人生。因此,我们认为旅游者到电影拍摄地去旅游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需要。携程旅游网曾对2500余名旅游爱好者进行调查,其中有超过四成的人表示,会因为喜欢某部电影作品,而专程去相关外景地旅行。

二、电影《非诚勿扰ii》对海南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由冯小刚执导,葛优、舒淇主演的电影《非诚勿扰ii》于2010年7月30日在万宁石梅湾举行了开机仪式,2010年12月22日正式上映。电影全程取景海南岛,影片中展示了热带雨林、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空中鸟巢”等海岛自然风光,使海南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向往,带动了大批观光人潮。《非诚勿扰ii》一上映,海南省政协委员刘文军就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在他看来,通过一部著名电影带动一个地方的旅游是“低成本的广告宣传”。

(一)提升相关景区景点知名度

电影《非诚勿扰ii》有2/3的景色是在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拍摄的,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在电影上映后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新景区一跃成为海南省乃至全国最受游客欢迎的景区景点之一。2010年春节黄金周,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接待游客不足四万人次,到电影上映后的2011年春节黄金周,景区游客接待量猛增到八万六千多人次[2]。影片中葛优和舒淇“试婚”的“鸟巢”酒店西区蜜月房以其优美的环境、浪漫的情调、周到的服务,在春节期间预订全满,销售均价达到1.6万元左右。而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牵手走过的168米长的过江龙索桥,春节期间由于游客数量太多,景区不得不采取分批限量通过的方法来保证游客安全。

电影《非诚勿扰ii》的另一个重要拍摄地是地处海南省万宁市的石梅湾,作为影片的开机仪式举办地、重要外景地,同时也是电影剧本的诞生地,随着电影的热映,石梅湾迅速成为海南旅游的热点,人们几乎是一夜之间发现了这个之前鲜为人知的人间天堂。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去感受体验电影中的场景,将自己幻想为电影中的主人公,过把电影瘾。

(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

游客人数的增加大大促进了电影拍摄地经济的发展。例如,从2011年以来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员工工资涨了三倍,景区每月的管理税和政府基金都超过一百五十万元。有专家声称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凭借电影《非诚勿扰ii》的造势,仅这几年的发展就可以冲抵景区按部就班十年的发展成绩。2013年春节黄金周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游客接待量达到九万多人次,同比增长30%。景区内部的停车场全部占满,周边的农民将自家庭院辟成停车场,用来接待爆满的游客。众多游客的到来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住宿业和餐饮业,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三)促进旅游产品多样化

电影《非诚勿扰ii》的上映,使得拥有碧海细沙、温暖阳光的海南再度成为冬季旅游度假的焦点。有不少游客专门给旅行社打电话,慕名寻访影片中出现的景点。海南旅游业界瞅准了取景拍摄的资源优势,顺势推出了“非诚勿扰ii”爱情主题游线路。比如“爱在双湾·海岛游”,游客可以追随葛优、舒淇的脚步,畅游《非诚勿扰ii》拍摄地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和万宁石梅湾。同时针对影迷设计的《非诚勿扰ii》拍摄地自助游系列“练爱游”,包括“练爱自由行”、“试婚游”、“邂逅游”等旅游线路也在省内和外地多家旅行社推出并很受欢迎。这些旅游线路不仅围绕着《非诚勿扰ii》拍摄地重点展开,还添加了海南省的其他旅游景区景点,带动了海南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同时,电影《非诚勿扰Ⅱ》中女主角舒淇替换过的几套极具热带风情的吊带裙,还有配套的耳环、项链等首饰,在影片结束后成为来三亚旅游的游客最喜欢的服装。在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休闲区开设的几家以影片中主要人物名字命名的小店也吸引了游客的眼球,比如“秦奋小吃”、“芒果甜品”、“香山咖啡”等。可见,电影对拍摄地旅游业具有非常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利用电影的促进作用推动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一)利用电影塑造具有独特海岛风格的旅游产品

阳光、海水、沙滩、椰风,这是海南区别于内地旅游所特有的资源。然而面对东南亚地区类似资源,甚至是更优资源的竞争,海南并不具备很强的旅游优势。所以,海南应在发展中逐步完善传统的观光旅游项目,根据旅游资源特点和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利用电影的影响力精心营造旅游热点,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会展旅游、节庆活动等能充分体现海南自然、文化特色的各种综合型旅游项目。在媒体宣传和地方旅游之间制造连结的要素带动旅游效应,塑造具有海岛风情的特色旅游必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二)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电影主题公园以及电影旅游基地

1.建设电影主题公园

电影主题公园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种是本身的建立是为电影拍摄服务,随着电影作品的放映,引起观众兴趣并到拍摄地旅游的主题公园。这种我们称之为电影基地型的主题公园。它的产生虽是为了电影,但真正带来效益的却是旅游。另一种的产生就是在休闲娱乐的基础上,融入电影内容。随着电影的发展,主题公园的内容也在丰富。海南可以借鉴电影主题公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设具有本地鲜明特色的主题公园。例如“红楼梦”的拍摄就有在海南取的外景,然而却很少有游客知道。投资者就可以在尖峰岭建立主题公园,利用“红楼梦”的知名度来吸引游客。对尖峰岭来说,也会是很好的宣传方式。

2.建设电影旅游基地

游客出游最主要的目的是去目睹、体验、印证那些已经为其他众人所熟知的事物,而电影基地恰好就可以满足这些要求。游客在电影基地不仅可以观赏到电影的拍摄现场、参观电影的制作过程、了解拍摄的奥秘,还可以亲眼目睹电影明星的风采,因此电影旅游基地对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前景。对海南来说,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使海南在电影资源的开发中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要充分发挥海南秀丽的自然资源,把电影作品拍摄基地建在风景区,以风景衬托电影,以电影作品来带动旅游,将电影与旅游很好的结合起来,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加强海南电影旅游产品的开发

1.开发新的电影旅游线路

借助海南独具风格的景色特点,利用在海南拍摄的电影作品,设计专有的电影旅游线路。此外,海南拥有众多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令中外游客钟情的民俗文化,因此可以发展民族文化电影旅游专线[3]。

2.加强政府的管理与支持

海南的电影资源一般为天然的景色资源,软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比较落后,这成为制约开发的一个瓶颈。对此政府应该给予重视,在政策上要有所倾斜,并且要加大在这方面的投资,以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从而促进电影旅游的发展。同时,海南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该支持电影在海南的拍摄、录制,采取较宽松的管理方式,简化甚至省略审批程序,以吸引一些影视剧组来琼拍摄。

(四)借助电影的宣传,打造知名品牌

著名电影一方面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引起再现与体验剧中情景的愿望,从而实现从欣赏电影到观众身临其境的游客角色的转变;另一方面,单纯依靠电影、演员的个人魅力,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而应该与其他社会机制形成互动,依赖于媒体宣传,并进行行之有效的营销和推广。海南的电影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知名度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影资源对海南旅游业的推动作用。海南在发展电影旅游过程中应该创造海南所特有的电影旅游品牌,开发以电影元素和高科技相结合的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提升电影旅游的品位;充分利用景区现有资源,继续深度开发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提升精细经营和精致服务的能力;利用正在不断改善、优化的交通环境,发展旅游市场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宣传其品牌。

参考文献:

[1]iwashita,C.mediaconstructionofBritainasadestinationforJapanesetourists:socialconstructionismandtourism[J].tourismandHospitalityResearch,2003(4):331-340.

[2]http:///China/news/newstext.aspx?class=1&id=740.

[3]王红,吴鸿,商利梅.海南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08(6):70-73.

[4]潘丽丽.影视拍摄对外景地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地理,2005(6):928-932.

[5]商利梅.海南影视旅游与影视旅游营销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9(上旬刊).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