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关爱空巢老人实施方案十篇关爱空巢老人实施方案十篇

关爱空巢老人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09:21

关爱空巢老人实施方案篇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部署的工作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切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工作,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良好氛围,力求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和空巢老人快乐生活。

二、活动主题

爱聚你我助人快乐

三、工作目标

凝聚矿区团员青年力量,释放青春暖流,助推“关爱工程”,让留守儿童得到关怀,让空巢老人体味温暖,让矿区弱势群体得到关爱和帮助,提升弱势群体对团员青年的信任度,增强矿区基层团组织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矿区和谐稳定。

四、推进措施

(一)成立“关爱工程”工作领导小组

(二)阵地建设

1、建立一个规范、标准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之家”。

硬件建设:

(1)房屋设施:活动室、图书室各一间。

(2)配套桌凳20套。

(3)图书资料:图书柜4个,图书1000册。

(4)文体器材:篮球、象棋、跳棋、军棋、五子棋、羽毛球拍、跳绳、毽球、花牌、扑克等。

(5)设备配备:亲情电话一部,电脑1台(开通视频QQ),3匹空调一台。

软件建设:

(1)规章制度建设:“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之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结对帮扶制度,“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之家”定期开展活动制度,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谈心、交心制度,“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之家”安全责任制度,“关爱工程”考核制度。

(2)档案资料: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个人档案,全面掌握每一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各方面情况。①留守儿童的思想表现、学习成绩、日常行为、监护现状、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的姓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与留守儿童的关系。②空巢老人空巢原因、原工作单位、年龄及身体健康状况,子女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亲属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③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结对帮扶情况。

(三)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关爱队伍。一是各单位团组织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活动。二是公开招募青年志愿者。三是动员社会知名人士及爱心人士参与活动。四是做好参与人员建档工作。

(四)开展关爱活动

首先做好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摸底调查,然后逐步实施关爱计划。

1、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1)开展男女青年做留守儿童的“知心爸爸”、“知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五四青年节,组织团员代表和青年志愿者看望留守儿童,赠送学习用品和玩具等。六一儿童节,开展“爱心妈妈”的活动,组织女志愿者陪留守儿童过节,赠送慰问品,让留守儿童得到母爱的抚慰。

(2)开展“亲情联线”活动。开通“亲情电话”,“视频QQ”,使留守儿童能免费与父母通电话,让他们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找回亲情,倾吐真情,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笑对人生。

(3)开展“大手拉小手”结对互助活动。动员社会各界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担任留守儿童的家长。尝试向社会招聘“爱心妈妈”,开展亲情对对碰活动。让被帮抚的留守儿童享受亲情的温暖,享受“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人性母爱。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开展写给“知心爸爸”、“知心妈妈”悄悄话活动。

(5)建立亲属监护网络、学校帮扶网络、社会关爱网络、法律保护网络,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2、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

(1)开展空巢老人家庭行活动。对矿区空巢老人家庭进行一次走访,摸清家庭具体情况,制定一份详细的帮扶计划。

(2)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根据空巢老人的实际需求,组织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方式结对,为空巢老人提供关爱志愿服务。

(3)开展助老人快乐生活活动。根据空巢老人年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医务青年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提供义诊和保健服务。

(4)开展心理抚慰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采取电话问候、上门慰问、为老人读报、陪老人聊天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抚慰。组织空巢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5)开展节日走访慰问活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组织团员和青年志愿者看望空巢老人,赠送礼品,陪老人过节,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

(五)总结推介

关爱空巢老人实施方案篇2

最近市老龄办对合肥城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分9大项、60余小项,在7个城区36个街道200多个社居委和村委会进行。通过近一个月的调查统计显示:合肥市区现有“空巢老人”36357人,“空巢老人”户23223户,老人家庭户81607户,“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1.4%,占老人家庭户的24.2%。

    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是:(1)“空巢老人”以夫妻同居为主,占空巢老人的55%(2)“空巢老人”趋于低龄化,69岁以下占50.4%.;(3)“空巢老人” 依靠退休金生活的占44.8%.;(4)“ 空巢老人” 子女以本市居多,占95.3%,子女居住国外仅占0.5%(5)“空巢老人”高龄患病多,占“空巢老人”的17.2%;(6)“空巢老人”服务需求不等,需要提供各类服务的占“空巢老人”的43%。 

调查报告分析“ 空巢老人”增多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活条件改善, 经济独立,使“ 空巢老人”增多;二是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人才流动使“ 空巢老人”增多;三是计划生育国策实施,“ 空巢老人” 向低龄化延伸;四是避免家庭矛盾老人选择独居;五是居住拥挤、子女再就业离开父母,造成父母“ 空巢”。 

    调查结果还显示“空巢老人”存在的困难与问题:(1)部分“空巢老人”是城市“三无”人员,生活困难。他们依靠政府低保金生活,不能保证就医、购物,而且住房条件差;(2)高龄“空巢老人”惧怕生病瘫痪,怕生不治之症,子女顾不到,经济跟不上;(3)社会福利服务设施难以满足老人需求。一是老人经济条件不允许,有需求欲望,无经济能力;二是社区服务体系未形成,难以满足老人需求;三是“空巢老人”大都精神空虚、生活单调,子女在外不能常守尽孝,老人孤独与社会交流贫乏,过着“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的生活;四是“空巢老人”活动空间缺乏。 

    调查报告认为,诸多原因造成了空巢老人的困境和窘迫。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空巢老人,帮扶空巢老人,共同为构建和谐老龄化社会而努力。 一部“关爱”手机,同时也是监护、大爱的手机。关爱方案图如下:

 

 

 

 

 

 

 

 

 

 

 

 

 

 

 

 

 

 

 

二、针对空巢老人的服务重点:1.生活照料。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提供送餐和帮助做饭、清扫、购物以及陪同就医等服务;对生活可以自理的空巢老人,坚持一天一次电话问候,三天一次上门服务,急事随叫随到;对不能自理且收入较低的空巢老人,倡导组织慈善援助和社会捐助。------“关爱”手机傻瓜式的按键,免提通话及全语音播报适合老人使用;

2.心理抚慰。为精神寂寞或有心理障碍的空巢老人提供专业或非专业的心理关怀服务,如电话问候、上门慰问、陪伴读书或聊天,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等,帮助老人解开心结、快乐生活。------“关爱”手机远程牵挂(在远程能听到本机周边10米范围内的声音)了解老人的身心环境,以便更好的关爱;

3.应急救助。根据空巢老人分布情况、人数规模、平常应急救助情况等提供应急救助志愿服务。------“关爱”手机的远程GpS全球定位(可自动发短信到监护人手机内将位置描述到街道与街道点及标志性建筑),在发生迷路、生病等状况时的救助提供指引。等

三、一部“关爱”手机的费用:1,手机出厂价:565元/台,索时益公司直接以出厂价销售给希望工程办公室;

                          2,神州行大众卡09版z-8new电话卡,初始话费:100元/张,全国接听免费,月租21元。由中国移动公司收取,索时益公司可代办理入网;

关爱空巢老人实施方案篇3

【关爱失能老人的活动方案一】

各社区(村):

为扎实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丰富辖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促进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旨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以弘扬志愿精神、改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丰富精神生活为目的,组织开展关爱老人志愿帮扶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推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盼、老有所乐,让志愿者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志愿理念得到广泛普及、志愿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二、活动原则

1、以人为本,尊重自愿。以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空巢老人、病残老人为重点,解决他们最关心、最需要的现实问题。对已雇用人员照料而不愿结对帮扶的老人,或者要求挑选志愿者结对的老人,尽可能尊重他们的意愿。

2、就近结对,帮扶有力。尽量选择离空巢老人、病残老人就近熟悉和以低龄老年志愿者为主、其他专业志愿者为辅的社区志愿者进行结对,开展志愿帮扶活动。

3、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志愿帮扶活动,真正实现了解心声、排除忧虑、解决困难的帮扶目标,为不同需求的空巢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务。

4、突出重点,优先服务。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服务形式,优先为困难空巢老人提供关爱志愿服务。

三、活动形式和内容

1、服务范围

全街道高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指子女在外地、丧偶以体弱多病的老人)和三无老人(三无指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无经济来源的老人,)均属于服务对象。

2、服务模式

关爱老人志愿帮扶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服务模式,即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志愿者与老人结对,签订帮扶协议,为老人提供包户、定期、接力式亲情服务。

3、服务机制

关爱老人志愿帮扶实行四个一的运行机制:

(1)一个主体: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组织、监督对所在社区的老人开展服务活动。

(2)一个服务圈:由邻里低龄老年志愿者、社会青年志愿者、社区居委会构成志愿服务圈。

(3)一个社区卫生机构:为每位老人安排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其结对,提供医疗服务。

(4)一本服务卡:为每位接受服务的老人发放一本《居家养老服务卡》,记载老人的基本情况,记录志愿服务情况。

4、服务内容

(1)生活服务:每日到老人家敲门问候,了解老人需求,帮老人买菜、做饭、做家务、陪老人洗澡等,为老人捐赠生活用品和资金,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

(2)精神服务:定期陪老人聊天交流,给老人讲故事、读书读报,陪老人散步、游览,参与适宜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3)探亲服务:春节、元宵节、重阳节、中秋节、老人生日等节日,到老人家探望,陪老人过节,让老人享受儿女般的亲情。

(4)健康服务: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老人体检,老人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医疗和照顾。

(5)法律服务:听取老人有关问题的反映,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使涉老纠纷得到依法调处和解决。

(6)应急服务:宣传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应急处置知识,为老人提供抢险救援、设施抢修等应急救助服务。

5、服务要求

(1)邻里低龄老年志愿者:敲门问候每天至少1次,聊天至少每周2次,在老人需要时帮助其购物、做家务、陪老人洗澡、看病等。

(2)社会志愿者(邻里低龄老人志愿者以外的志愿者):至少每月到老人家探望一次;重大节日期间须进行探亲服务;在老人需要时帮助其购物、做家务、陪老人洗澡、看病;根据需要和可能,陪老人散步、游览等。

(3)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志愿者至少每月到老人家探望一次;重大节日期间必须进行探亲服务,为老人捐助必要的生活用品或资金。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每半月一次电话或登门问讯老人的健康情况,每季度至少为老人体检一次,老人生病时随叫随到,为老人提供成本价格的医疗服务。

三、组织机构与责任分工

1、街道志愿站具体负责志愿帮扶的组织、管理;负责拟定有关规章制度,对服务实体进行指导和监督;统计上报有关活动数据和工作信息。

2、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协助街道志愿者站,对老人家庭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对社区内老人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不同需求对空巢老人予以分类并实施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构建志愿帮扶的志愿者队伍。

3、志愿者和社区在每次为空巢老人服务后,须将服务的情况记录在《居家养老服务卡》上,作为服务活动的认证依据。街道志愿者站每月检查一次,每次检查都要签字认可,保证志愿服务活动落到实处。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实施(2013年1月)。各社区制定关爱老人志愿帮扶活动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进行试点(2013年2月至3月)。组织专门调查人员开展对志愿帮扶对象的摸查、归类、审核、统计工作,掌握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动态,建立健全老年人信息库。

第三阶段:督导检查(2013年3月至5月)。由街道牵头,对各社区关爱老人志愿帮扶活动试点的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阶段:交流经验(2013年6月)。组织各社区召开关爱老人志愿帮扶活动座谈会,总结和交流工作经验。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和相关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和谐因素,建设首善之区的高度,把关爱空巢老人志愿帮扶活动摆上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位置,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加大政策支持、广泛组织动员、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推动关爱空巢老人志愿帮扶活动深入开展。

2、做好试点工作。各社区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志愿服务的特点出发制定具体活动方案,总结经验,完善措施,稳妥逐步地扩大志愿帮扶老人的范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努力营造关注、支持、参与志愿帮扶老人的氛围。

3、制定具体制度。各社区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工作职责等,努力形成较完善的、制度化的、规范化的志愿帮扶养老服务运作模式。坚持贴近实际生活、贴近老年人的要求,组织开展关爱老人志愿帮扶活动,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规范档案管理。各社区在做好志愿帮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志愿服务一对一或多对一责任卡,详细记载辖区老人的基本情况以及明确志愿帮扶责任人,如实填写帮助内容的落实情况。做好志愿帮扶老人情况及典型经验总结的上报工作,确保志愿帮扶活动顺利开展。

【关爱失能老人的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背景:

在现代社会很多的老人都由于孩子长期在外,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我们针对这种现象组织了一次班级青年志愿者活动,给那些需要关怀的老人带去关爱与帮助.

二、活动目的:

为了增强班级成员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表现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展现作为大学生的志愿服务风采.为了慰问敬老院的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些关爱和温暖,让他们老有所乐,感受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让青年志愿者们感受服务人们的快乐,学会关心老人,尊敬老人和长辈。

三、活动主题:关爱老人,我们在行动。

四、活动时间:

X月X日星期天上午

五、活动地点:

XX敬老院

六、活动对象:

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全体成员

七、活动准备:

1、团委干部联系敬老院和组织委员一起做好活动策划2、宣传部做好前期和后期的活动宣传工作,和活动期间的拍照3、选取主持人,主持当天活动流程

4、团委收集节目表演和游戏5、团委书记做好后期的活动总结

八、活动流程:

1、在校集合出发前集中志愿者清点人数,交代细节

2、依据自愿原则,志愿者可以自带礼物送给老人

3、到敬老院后把我们的礼物送给老人(在院长的带领下)

4、各位志愿者按照既定安排展开工作:

(一)、陪老人聊天(聊天内容可以介绍一些健康的知识,比如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季节锻炼注意事项

(二)、文艺表演:共同唱红歌、京剧,陪老人下棋、打牌,等等5、组织志愿者和老人及院里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给老人照一张全家福

6、清点人数,集体回校

7、活动后各志愿者要及时上交活动心得,团委一起做好整理和后期活动的总结报告

九、注意事项:

1、行为举止要大方,注意措辞用语

2、切记在敬老院不要大声喧哗,注意老人的情绪变化

3、准备好活动的道具

关爱空巢老人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

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知道,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13.26%,同2000年“五普”相比,提高了时上升2.93%;65岁以上人口占比8.87%,增加1.91个百分点,老年化严重已成为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涵盖面最广的则是空巢老人的问题。

一、空巢老人概述

(一)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1、个人原因。根据调查发现,有20.5%的低龄老人,在经济、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希望独立生活,寻求更多的自由空间。或者有些老人对于生活的地方感情较深,不愿搬离原住处,而成为空巢老人,这样的占10.7%左右。

2、家庭原因。针对空巢老人产生的家庭原因,对辽宁鞍山市某区进行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避免与后背发生冲突、老人不愿增加子女负担、住房紧张、子女不愿赡养等几点,其占比各不相同。

3、社会的原因。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许多观念制度也发生了改变,导致出现了一些空巢老人。很多子女在结婚成家后,有了自己的住房就会与老人分开居住,使老人独自居住;有些子女在外地求学就业,时间长了很多就会居住于此处,而使得家里的父母等成为空巢老人;也有因为婚嫁等原因,而在异地成家,出现空巢老人的情况。

(二)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

1、经济水平低,生活压力重。我们常说“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但是都需要经济来决定老人的生活质量。根据调查发现,空巢老人经济主要是退休金、子女赡养费用、工作收入、社会救助等。其中退休金占比最重为56.7%,子女赡养费占53.3%,而工资收入仅为6.7%,由此可知空巢老人的经济并不宽裕,除了支付日常生活外,很难应对疾病及其他支出,生活压力大。

2、健康保障低,身体状况差。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会随之变差,患病率急剧增加。而53.3%的空巢老人身体一般,身体不好的占据13.3%,仅有33.3%的空巢老人身体状况好。而且空巢老人对于康复需求较低,大多为慢性病等一些小毛病,医疗设施不完善,很难及时对于空巢老人进行身体检查。由此可见,保障空巢老人健康十分重要。

3、情感交流少,诱发精神疾病。在当前这个生活、工作快节奏的时代,年轻人因为学习、工作、生活等压力大,忽略了对老人的照顾,使得许多空巢老人形单影只,精神状况差。相对于与子女同住的老人,空巢老人由于孤独寂寞,极度缺乏安全感,精神空虚,加之与亲人的情感交流少,不善于社交,更会出现“空巢综合症”,严重的会引起身体疾病,如:抑郁症、老年痴呆、心理疾病等。

二、志愿服务措施

根据目前我国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分析,我们可以从空巢老人的经济、健康、精神等方面采取一些措施给予有效的帮助,将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务持续进行,关爱空巢老人。

(一)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提高养老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力度加大,政府也采取了一定措施,给予空巢老人最大的关爱与志愿服务。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其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境,使其养老生活有所保障;建立空巢老人社会福利制度,尤其是以家庭作主体,社区为依附,各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养老福利体系。实行空巢老人的长期福利财政保障,从经济上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

(二)建立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项目,保障空巢老人身体健康。

“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社会最主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众多空巢老人,医疗保障是十分必要的存在。因此,政府应该建立适合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项目,定期向空巢老人提供一些常规检查及医疗保健服务,还要建立完善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大力宣传医疗保险及疾病防治,采用服务热线等方式为空巢老人提供医疗咨询,让空巢老人也掌握一些医疗知识,随时关注身体状况。

(三)增加同空巢老人的情感交流,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很多空巢老人缺少与亲人的情感交流,严重缺乏安全感,因此要注意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鼓励空巢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达到“老有所为”,精神上“老有所依”的状态,随时与社会保持同步。

除此之外,社区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老人之家等交流平台,为老人提供免费的休闲娱乐、学习等志愿服务,如:老人舞蹈社团、绘画班、手工艺、合唱团等都是空巢老人拓展交际,愉悦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当然,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应该号召更多的人一起加入“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进行时”这个行列中,为众多的空巢老人带去一份温暖。

(作者: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和平街道办事处团工委书记)

注释:

田奇恒,孟传慧.城镇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探析――以重庆市某新区为例[J].南京: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2012(1):76-79.

俞贺楠,王敏,李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研究[J].河南:河南社会科学,2011(1):198-201.

徐小林,丁松宁,赵华硕等.社区空巢老人生存状况及社会支持状况[J].吉林: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0):75-77.

关爱空巢老人实施方案篇5

一、目标任务

结合我镇农村实际,以加强农村建设为平台,推进社会化养老体系的发展;以开展志愿者帮扶“空巢老人”活动为切入点,推动农村公共服务、精神文明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开展志愿者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空巢老人”以及单位组织结对帮扶福利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等活动,不断增强一心一意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的敬老意识,全面推进我镇老龄事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开展志愿者帮扶空巢老人活动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尊重自愿。要始终把关心好、服务好空巢老人作为结对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空巢老人”为重点,着力解决他们最关心、最需要的现实问题。对已经雇用人员照料而不愿意进行结对帮扶的空巢老人,或者要求挑选志愿者结对的空巢老人,要尽可能尊重他们的意愿。

二是就近结对、帮扶有力。要尽量选择离“空巢老人”住所距离近、关系好的志愿者进行结对,有利于及时地开展帮扶活动。

三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开展志愿者帮扶空巢老人活动,要因时、因人而宜,为不同需求的空巢老人提供不同的帮扶措施。

三、帮扶内容

一是日常生活类:如帮助老人做好居室的卫生清洁工作,代寄信件和领取报刊;代买各种生活日用品;为老年人联系换液化气、送水或低偿送配餐等。

二是身心调养类:如陪同老人开展身体康复活动;与老人聊天,帮助老人读书、读报,进行心理疏导活动等。

三是维修类:如为老年人联系或帮助修理门窗、换水龙头、疏通下水道等。

要求各村志愿者每周不少于一次结对关爱活动,根据需要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方法步骤

1、调查摸底。各村对本村内的空巢老人进行调查摸底,将每个空巢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尤其要注意有特殊困难的空巢家庭老人的服务需求,调查必须确保统计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按照空巢家庭老人自愿参与、志愿者就近帮扶、方便双方的原则进行结对,并填写〈四都镇空巢家庭老人结对帮扶表〉。

2、组织实施。

一是举行志愿者结对帮扶启动仪式。活动于年月份正式开展,并在组织开展准备充分的村举行“百名志愿者帮扶百名空巢老人行动”启动仪式。

二是各村召开会议布置。要组织召开党员干部和老年人协会骨干会议,具体部署“开展志愿者帮扶空巢老人活动”,做好村内空巢老人的调查摸底和登记,发动党员干部和相对年轻的老年人协会骨干组成结对帮扶志愿者队伍,分别与村内空巢老人结成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对子。

关爱空巢老人实施方案篇6

不远处,转过弯,就在街道的对面,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说着昨天的天气和儿女;忽然几名放学的孩童的奔跑笑闹声传来,老人们蓦然惊醒猛地抬头,嘴角嗫嚅有词。每天盼着儿孙回家团圆,成了老人心头的情感牵挂,这是他们永恒的话题。

“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

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基本完成《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工作,在草案“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一旦这一社会立法通过,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将拥有一个“常回家看看”的奇特条款,法院将获得受理此类诉讼的立案依据。民政部官员表示,“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诉诸法律。以前,这种诉讼法院一般不会受理,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

老人是一个永远也聊不完的话题,在中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被人们习惯称为“空巢老人”。从庞大的数字中,不难看出“空巢老人”在整个老年人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如何妥善地处理好这些“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而是亟待破解的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就是他们每天重复的生活。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被称为家庭“空巢”综合症。

庞大的数量

从《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

以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浙江金华为例,这里的人们最有经营头脑,经济发展可谓迅猛。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这里,“空巢老人”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据金华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金华全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有75.38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6.3%。其中,子女离家的老年夫妇大约有35.4万,占老年人口的一半左右。

他们面对的现实问题不容忽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在外子女定期给老人汇款;自己打短工,在乡镇周边帮人建房或搞养殖,每月领取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元的工钱;还有就是腿脚不便的老人在家做活,挣点零花钱贴补家用。

“愁的不是生活,是寂寞。”多数“空巢老人”选择到有老人聚集的地方聊天,腿脚不便的老人往往守着电视从早看到晚。更多的“空巢老人”则把精神寄托放在孙子孙女上,送孙子孙女上下学,成了许多老人最重要的事情。

据报道,江苏徐州的一位“空巢老人”突发心脏病死后6个小时才被子女发觉。她有3个孩子,最后离世时却没一个在身边。她的3个子女在过去的20多年间,先后被国内知名大学录取,毕业后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空巢老人’大都年迈体弱,他们守着辛苦大半辈子建起的宅院,正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作案对象。”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的贺永军律师说。

“空巢”现实不可逆转

“空巢”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导致“空巢老人”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随着生活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和父母分居,这也导致“空巢老人”增多。

“空巢老人”的出现,是城市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城市,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也选择外出务工,条件好了,就在务工的城市定居,只剩老年人守着山村度日。

要减少甚至消除“空巢老人”,是不现实的。既然不能在数量上减少,社会和年轻人能做的,只能在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上努力,包括物质和精神。除了没人照料外,他们面临最多的是心理问题。其实大多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并不高,需要的是一种精神慰藉。

只靠立法不给力

孝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美德,而这根植于每个人心中的道德规范什么时候竟然也需要用法律去“强制执行”了?孝敬老人,孝顺父母,本应当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准则,这是不用法律明文规定而自在人心的。

不难想象推动“常回家看看”问题浮出水面的力量是什么。是道德温情,是“父母在、不远游”的另类表述,是“孝悌”伦理的具体行为。这股召唤力量,来得正义凛然,来得及时。但它仅仅是道德上的东西。既然是道德上的东西,那它就会以道德规范应有的方式,在每时每刻调整人们的行为。人生在世,最深入人心的人伦道德,恐怕就是父母亲情。试问,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有可能,谁不愿意常回家看看日益苍老的父母和魂牵梦萦的故乡?可是生活有一大堆无奈,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父母的爱,只能深藏心底,却终究无法日日陪侍在侧。而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他们也不会对远方的儿女心怀不满。亲情,从来没有因为距离远和问候少而有丝毫的减损。

用法律的形式来规定子女“常回家看看”,坦率地说,这是非常不合时宜和自以为是的,它只能让父母与子女都分外尴尬,因为二者早已以自己的方式建构了不绝如缕的亲情,而法律的意外介入,却打乱了那种稳如泰山的亲情秩序,好像除了“常回家看看”,其他的亲情表达方式,都是非法和虚无的。

亲情,终究应归入道德范畴,如果法律执意要去干涉亲情及其表达,那带来的极有可能是对亲情的扭曲。

别让“空巢”再“空心”

“空巢”不可避免,“空心”却可以治愈。“子女常回家看看”入法,代表了一种姿态,但治愈“空心”却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老龄人问题,本质是社会问题。我们的社会早已不是农耕时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妥善解决已经不是家庭成员的单一和独立责任,这是一个社会大系统下以政府为第一责任人的各方关照解决的问题,社会养老机制要跟上时代的变迁,职工工资提高与带薪休假的社会立法要跟上,社会要尽量解决两代人分居的客观障碍,老年人的话语权要与老年人人口相适应。只要在大环境下理顺矛盾,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也才能缓解对老龄化社会的焦虑和对“空巢家庭”老人生活状况恶化的担忧。所以,与其费神费力地针对个体私人制定“常回家看看”条款,还不如鼓励和推动政府、社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设社区医疗、家政、上门送餐等服务,只要社区老人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到所需要的专业服务。

关爱空巢老人实施方案篇7

由于改革开放、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很多有条件的年轻人选择在外安家以及年轻一辈的传统孝道意识不浓厚等原因,在很多农村都出现了“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现象。很多的农村空巢老人不仅在生活上得不到满足,在心理上也出现了心情抑郁、沮丧、孤单等问题。人口学家统计,到2050年,我国的独居和空巢老人将达到4000万人以上,农村空巢老人占全国空巢老人的70%以上,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为60%。“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完成的调查表明,我国农村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很多学者研究显示,80.94%的农村空巢老人伴有中到重度的孤独感。”[1]可见,农村的空巢老人以及老人的孤独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本文主要结合空巢老人孤独问题的表现,研究如何更好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孤独问题,对引导老人克服孤独等心理问题,帮助农村空巢老人重建健康的心理状态以“享天伦之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孤独问题的表现

周怡经过实践调查后指出,农村老年人来讲最害怕的就是孤独,以此次调查为例,感到很孤独的老人占39%,不感到很孤独的占57%,还有4%的老人选择了不知道。[2]可见孤单已成为梦魇,时刻伴随着农村空巢老人。要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孤独问题,首先要明确孤独问题的表现,笔者认为农村空巢强烈的孤独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思念无处诉说,苦乐唯自己知

“活着就耐活着,反正土都埋到了脖子那了,还想奢求什么啊!”一句话道出了空巢老人多少的辛酸。子女外出工作或安家,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电话也很少联系,家庭的重任、抚养第三代的责任压得空巢老人喘不过气。老人的心事除了跟自己的老伴说,找不到更好的倾诉对象,但对于儿女那份浓浓的思念之情是老伴也替代不了的。

很多的农村空巢老人不会使用电话,即使有的人会,但是由于年龄原因,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或怕打扰子女的工作或学习等原因也不会主动给自己的子女拨打电话,而是被动地等待电话。很多子女结婚以后因为家庭内部的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对父母不闻不问。久而久之,父母都不愿再跟自己的孩子倾吐心声,双边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冷淡。

1.2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精神寂寞、郁郁寡欢是空巢老人孤独问题的真实写照。具有劳动力的空巢老人会自己下地劳作,各家各户的土地比较分散,老人们只在自家种植的范围活动,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很少会与其他人交流,如此持续太久,越来越不喜欢与别人交流,精神上的孤单就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没有劳动能力、活动比较困难的老人会选择待在家里面,获得社会消息的渠道狭窄,与老人团体、与社会脱节,终日郁郁寡欢。农村里失去配偶或无子女的独居老人,吃、住、行都是一个人,精神寂寞、郁郁寡欢的孤独问题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1.3易上当受骗,失去正确判断能力

赵晓晗、郭建斌指出,老人对外部消息的闭塞,会使其社会化程度越来越低,内心越来越空虚,孤独感更强。[3]近年来,空巢老人受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欺诈等案件侵害的比例明显上升。一方面是由于老人??法律保护意识淡薄,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外部消息闭塞、内心孤独。在农村,各家居住都相对分散、独立。一般村子里没有什么大事,老人们就自己待在家里,对于陌生人的搭话,他们很乐意回答以暂时缓解他们孤单的心情。老人们就渐渐放松了对陌生人的警惕,听信陌生人的各种言辞,把骗子对他们所说的欺骗当成是一种关怀,失去了正确的判断能力。最终感情和钱财都被骗了,也给社会营造了一种“农村老人最好骗”的现象。这其实也是农村空巢老人孤独问题的表现之一。

2.对策建议

2.1对空巢老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独立团结意识

首先,当地政府、村委会可以组织专业人员给空巢老人加强思想教育,疏通他们希望儿女待在身边、以儿女防老的传统思想,解决老人心中的各种猜疑与困惑,帮助他们独立自主的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劝解老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尽量不要养成依附子女、完全依靠子女的心态。空巢老人只要精神独立了,即使没有子女在身边也能正常有序地开展自己的生活。其次,解决空巢老人的孤独问题还应不断帮助老人提高心理素质,不要谈论邻里是非,增强团结意识。帮助老人拓展生活圈,增强老人之间、邻里之间的团结,增进老人之间的友谊。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远水救不了近火,”当老人遇到突发状况,儿女不在身边、自身不能解决时,邻里之间也可以搭把手,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老人们切莫因日常小事破坏邻里感情。

2.2年轻人应树立孝道意识,慰藉父母孤单心灵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优良传统之一。然而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很多年轻人功利得失心太重,对这一优良传统的认同感也逐渐下降,特别是由于家庭内部矛盾,使得他们的孝道意识逐渐淡化。这些都是老人们感觉自己被子女、被家庭所抛弃。作为子女,应从小树立孝敬父母的良好风尚,不在生活琐事上与老人斤斤计较,发扬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在外务工、求学、安家的子女要与家里面的老人多通电话,多与父母沟通。经常回家看看老人,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状态。当家中老人生病或感觉无助时,年轻人应与他们多进行一些情感上的交流,用饱含关心、温暖的话语默默鼓励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子女即使不在身边,但子女那份浓浓的关爱仍在身边萦绕,使他们孤单寂寞的心灵得到安慰。

2.3面向当地招募志愿者,成立空巢老人关爱团队

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孤独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的义工制度,动用政府、学校的力量,面向当地招募服务农村空巢老人的志愿者,成立空巢老人关爱团队。号召当地的年轻人、学生特别是熟悉当地空巢老人真实生活状态的年轻人、学生自愿组织起来成立关爱团队,为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孤单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真诚、真心、爱心去打动老人,让老人信任志愿者,自愿交谈自己的心声。关爱团队定期组织集体帮扶,挨家挨户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难题;与老人交谈,尽可能排除他们的孤独感,让没有子女在身边的老人也能“老有所依”。

2.4创办农村老年活动室、排遣孤寂生活

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依。[4]农村的老人娱乐场所以及娱乐设施相当少,甚至没有。没有劳动力的老人整天就待在家里或者在家周围活动,没有一个活动室能让这些孤单的老人聚在互诉衷肠、排遣孤寂生活。因此,当地政府与村委会应该根据当地空巢老人的人数,以村、以乡为单位修建老人活动室,添设老年娱乐设施。逢年过节,给老人们举办一些庆祝节目、发放一些小礼物,让他们也感受过节的快乐与喜悦,营造热闹、和谐的活动室氛围,给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关爱空巢老人实施方案篇8

这几天一条法律草案让在北京做传媒的李林恐慌不已。近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是不是说我以后如果不常回家看爸妈,他们就可以诉诸法律了?”家住新疆的李林在京工作已经3年,繁忙的工作让他只有春节才能回家看看。作为家中独子,李林每逢春节还要为一张返乡的火车票绞尽脑汁。可是为了能回去和父母吃顿年夜饭,就算高价买黄牛票,李林也在所不惜。他告诉记者,“当孩子的,谁不想常回家看看父母?真正不能回去的原因是假期太少、路途太远,客观条件不允许。”

事实上,草案的修订源于一组数据:在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全国老龄办曾《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其中指出,今后空巢现象将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明显延长。与发达国家独居及夫妇空巢户高达70%~80%的比例相比,我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加的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全国老龄办相关人士表示:“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是‘空心’。对于城市、农村较富裕地区的老人来说,他们最主要的需求是精神慰藉。”

“‘让子女常回家看看’这项法律草案如果想要执行,恐怕会困难重重。”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正伟告诉记者,如果一旦将“让子女常回家看看”这项条款写入法律之中就会形成法律义务,违反了义务就会接受相应的惩罚措施。但“常回家看看”的“常”在法律上很难得到定性。

董正伟举例说,如果这个“常”是固定每个月都回家看父母的话,那么在外地打工的子女一两年回趟家是否就应该接受法律的制裁?并且如果因为子女没有经常看父母,而父母就要状告子女的话,很可能会给家庭关系造成更大的伤害。

“不回家看父母,已经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孝顺的问题,更多时候,是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之下很无奈的选择。”上海浦东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主任黄卫平告诉《北京科技报》,现今社会急速发展变化,与过去的“一对父母由很多子女赡养”不同,现在的家庭模式为“421”,也就是一对夫妻要赡养4位父母还要供养1个孩子,压力自然很大。除此之外,过去很多人都选择在原地域居住,现今中国人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从而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或是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在当地就业或成家,这都是导致子女无法经常看望父母的主要原因。

黄卫平认为,子女无法经常看望父母也不排除因为家庭条件本身过于窘迫,从而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分离。甚至是父母对子女从小的教育存在很多不恰当之处,比如过于严厉的体罚,甚至是打骂,子女从小没有得到一种正确的爱的引导,渐渐与父母感情疏离,长大后也就很少回家。

“最重要的还是教育上的缺失,导致孩子很少会关心父母,父母又过于依赖自己的子女。”黄卫平说,在中国的教育中很少去教孩子如何关爱老人。并且中国的文化是一个“你要为我做主”的文化,人们不太懂得为自己创作一个独立生活的环境,总是要依赖周围的一切事物。黄卫平举例说,最集中的一个体现就是通常当老年夫妻的其中一位过世后,另外一位可能也会很快过世。甚至在中国,老年人的自杀率一直都保持着极高的比例,有关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中1/6患有抑郁症,每年的自杀者中有1/3是55岁以上的人。

但是在国外却大相径庭,黄卫平告诉记者:“很多外国人从小就在接受一种‘丧失’教育,也就是告诉他们每个阶段要失去什么,并学会适应这种失去。比如小学升初中时,意味着要丧失自己的童年;等到大学毕业就意味永远丧失了青少年时代,开始成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于是人们会非常重视自己在每个阶段的新身份,不会停滞在‘失去的’东西自怨自艾。很少有外国人会待在家里吃低保,即便退休后他们也认为是一种新的人生开始。”

黄卫平认为,中国教育应该要将孝敬父母嵌入进去,从青少年时期就要引导人们与老年人交流。比如社会先关注缺少家庭关爱的孤寡或是空巢老人,然后落实到社区的志愿者,由他们对老年人进行关爱,最后这些志愿者在通过关爱老人的过程中学到如何关爱自己的父母,并且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影响。国外的教育观念其实非常值得借鉴,要让人们从观念上摈弃“养儿防老”的想法,人到中老年自然也就不会过度依赖自己的儿女。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社会要建立一整套保障老年人的体系。”黄卫平说,在国外对于老年人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没有人会觉得被社会隔离或歧视。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荷塞市,这里的每个区都有老年人文化学校,所有的教师都是学士或学士以上学位。学校实行义务教育,每个学期有290个课时,学校的房租、教师工资、电脑、文具等都由区财政负担。老人们来上课,连笔都不用带,讲义是课堂上免费发的,书也是免费的,但看完了要归还。如果有学员不来上课必须提前请假,3天不请假就要扣分。学期末,学校要组织考试,试卷并非由本校老师评改,而是拿到圣荷塞市的成人学校中心批改,10天后公布成绩,学员是升级还是降级一目了然。

关爱空巢老人实施方案篇9

【关键词】城市;空巢;老年人;居住环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关心当下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及生活条件是一件全社会都应该做的事情。有关专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老龄化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体现在与其息息相关的居住环境当中。

1中国目前“空巢老人”现象的原因以及其居住环境特点

1.1“空巢老人”现象的原因

中国素来有句古话:“父母在,不远游”。指的是,让年轻人在父母还健在的情况下,不要出门远行或者客居他乡。但是,在现如今,年轻人为了谋求自己的发展和事业理想,已经不再能够留在家乡,守候在老人的身边,因此,“空巢”老人现象随即产生。

“空巢”现象大多发生在中国的二线城市以及二线以下的城市,而且城市大多位于中部以及中西部地区,因为这些城市往往存在经济欠发达、新型产业不足、教育资源不足、对劳动力需求较少等原因,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难以在当地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以及年轻人得不到充足的就业岗位,因此选择向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导致这些城市的人口结构出现了失调,年轻人外出求学或者工作,老年人被留下下来。

1.2“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方式的特点

在心理方面,“空巢”老年人相对而言在心理上是比较孤独的,由于长期和子女分开,产生思念子女的心情,在心理上出现失落感,神情恍惚,生活缺少了目的性。因此,导致他们的情绪萎靡,缺少交流,对社交活动的积极性降低,外出次数减少。

在生理方面,首先是老人的视力退化、生理适应能力降低,一些老年人还患有青光眼、白内障之类的眼病,因此他们对环境中光线的要求比其他年龄层的来说要高。其次是听力衰退,老年人一般对高频声音感知较差,因此他们在与人交流中经常以靠近谈话人的方式来弥补听力衰退的不足。并且,老年人的身体灵活性以及体力已经远远不如年轻人,因此在一些室内外空间和构造方式上都要特别设计,比如,道路以及人车混行的道路;楼梯踏面、体面尺寸、坡道铺地、室内家具尺寸、卫生间位置等。

1.3目前国内老年社区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房地产开发模式新建的郊区大型养老社区,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配套较差、环境较为封闭、人口构成单一、与老人原有生活割裂、不方便子女照顾等等。甚至一些项目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以“养老”为卖点,目的是换取政府在政策、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以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其品质、服务和社区氛围往往与养老社区并无多大关系。

随着国民经济以及城市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在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原来几代人挤在一个狭小居住空间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在一些旧居住区,随着购置新房,家庭中的年青一代逐步搬出,而老人由于多种原因,往往还留守在原来的社区中,实际很多旧居住区从人口年龄构成上已经变成了“空巢社区”。

根据本人对长沙市区老年区的走访和调查,房龄超过30年的旧小区,多数缺乏电梯,很多居住在较高楼层的老人由于行动不便,甚至几个月都不下楼。但是装一部电梯通常需要15万元~16万元,安装后还需要日常运营费、更新大修费。这些费用无处解决,从而导致一种现象,很多旧居住区的“适老改造”,往往只能无奈地避开这些难点,仅停留在小区的公共绿化、老人休闲活动设施、建筑入口的无障碍坡道建设上。

2分析我国老年社区和国外老年社区的区别和差距

由于养老意识的差异,致使国内、外在老年住宅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运营模式。以美国为例,他们的老年公寓是收费的,老年人只需缴纳个人收入的1/4—1/3,如果不够1000美元,剩余部分则有政府进行补贴。国内老年公寓收费的,一般为固定的收费标准。国外老年公寓服务管理人员很少,通常只有3-4人,主要依靠老年人自治、自理和社会义工,通常来老年公寓免费提供服务的志愿者很多,有时由于报名的人太多,都安排不过来。而国内的老年居住社区,一般为旧城区中低层收入者的私人住宅,或者是由一个大型公司收购后,租赁给需要的老年人。一般情况下,会有年轻人一起居住,并且缺少必要的社区服务管理人员。

国外的老年公寓大都会选择在距离市中心较近、交通便利的地方,这样方便老年人与家里团聚、方便老人购物、休闲、锻炼、娱乐等。国内的老年公寓建设比较随机,政府无统一的城市规划,大多建设老年公寓的项目多是在城市的远郊,整体的环境狠优美,但市政配套设施比较落后,尤其缺乏相应的医疗设施。

3改善“空巢”老年居住环境问题的探索

探索模式1集中老年社区模式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社区老人养老模式,采用酒店式的管理模式,将老人集中起来,然后安排固定的专业工作人员照看。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让这些老人有一个集体的生活,让他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接触,避免老人产生孤独感。另一方面,集中照看可以降低看护老人的成本,也可以请到很专业的护理人员,让有限的护理人员能够照看到更多的老人。并且,集中式的老人社区,由于老人的人数众多,可以建设高质量的医疗机构和公共保健设施,提高这些设施的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集中模式的医疗设施和机构都可以设置在集合社区的底层或者旁边,这样就可以让“空巢老人”在发病的情况下,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治疗。

探索模式2独立电子化自助老年住宅模式

目前世界上得的电子智能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且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建筑设计当中,日本和中国一样同属亚洲国家,在一些生活习惯上有很多相通之处,但由于日本的人工费用很贵,雇人看护老人的方式变得非常昂贵,因此日本老年人住宅的电子智能化程度很高,这特别体现在老龄人住宅和为老龄人提供的公用设施上,使得老龄人能够在生活中充分实现自助和自理。

4结语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空巢”老人的现象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作为从事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人员来说,无论是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还是自主思考符合国内状况的解决方案,都要从实际出发,分析对象现实状况,充分利用周围的地理、人文环境,来改善“空巢”老年人的居住生活状况,相信解决类问题也将成为未来人居环境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建设部《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版社,1999

[2]姜苑《国外老年建筑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关爱空巢老人实施方案篇10

沈丘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为了让农村计生家庭空巢老人享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今年以来,沈丘县人口计生委通过多项举措在全县开展亲情关爱农村计生空巢老人活动。

一是摸底、调查,建立农村计生家庭空巢老人档案。二是对空巢老人进行防雷、防电、防盗、防火等内容的安全知识教育。三是开展医疗健康服务。四是开展帮扶活动。各乡镇文艺宣传团体还定期巡回为空巢老人演出,不少村还成立了老年腰鼓队、秧歌队,既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又使他们锻炼了身体。(田野阮晓明)

颗颗鲜葡萄殷殷计生情

今年,中牟县郑庵镇郝庄村老郑家的葡萄园获得了大丰收,喜得老郑两口子合不拢嘴,见人就说:“还是计生政策好啊,帮了乡亲,富了群众啊!”

2008年,郑庵镇郝庄村村民老郑看中了葡萄种植的致富项目,可是5万元的项目资金让他犯了愁,镇计生协的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和镇农村信用社取得联系,帮助他们协调了3万元贷款,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郑庵镇共协调资金100余万元帮助计生户建立致富项目30多个,圆了他们的致富梦。(冉海舟)

浚县白寺乡计生协热心关爱留守儿童

近日,浚县白寺乡计生协组织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活动现场,116名计生协会员及计生志愿者签订了承诺书,主动担当起留守儿童“家长”的职责,现场与结对儿童交换了联系卡,并向留守儿童赠送了书包、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和《致全乡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

截至目前,该乡已累计发放6500余元的帮扶资金及物品,为193名留守儿童发放了衣物和学习用品。(聂磊刘志慧)

邓州市对全市乡、村两级计生协秘书长进行全员培训

近日,为提高全市乡、村两级计生协秘书长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邓州市计生协分4批次对全市28个乡(镇、街、开发区)的计生协秘书长和594个村级计生协秘书长进行了全员集中培训。

通过培训,全面提升了邓州市乡、村两级计生协秘书长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服务管理能力,以适应当前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的要求。(高强)

范县人口计生委努力推进计划生育药具优质服务全覆盖

范县人口计生委大力推行避孕药具信息化管理,不断满足育龄群众对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的需求,全面提高计划生育药具服务水平,努力推进计划生育药具优质服务全覆盖。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除常规宣传外,在县电视台《和谐范县与生殖健康》专栏,定期播放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知识;二是健全发放网络,建立了县、乡、村避孕药具发放网络,责任落实到人;三是畅通发放渠道,除了进社区、进家庭,与育龄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服务外,还开展了电话预约送药具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对避孕药具的需求。(巩持印)

鹤壁市淇滨区九州路办事处计生办:优质计生服务暖人心

鹤壁市淇滨区九州路办事处计生办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计生服务方式,拓宽服务范围,切实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便捷、优质、实惠的服务,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一是开展便民服务,坚持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候请进、一杯热茶暖心、一条龙服务到家的温馨服务;二是开展温馨随访服务,针对不同类型的育龄妇女,派出各类技术服务人员开展入户上门访视活动;三是推进生殖健康服务,积极主动与辖区医疗机构联系开展合作,形成医院医生、医疗设备、药品药具、计生宣传“四下社区”的服务模式;四是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服务,通过对新婚夫妇实施优生优育知识教育、对怀孕夫妇进行孕产期保健知识培训等方式,指导育龄群众优生优育,为提高人口素质作出贡献。(杨越华梁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