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急救技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2:41

家庭急救技能篇1

目前我国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心脑血管病,每年有近300万人死于该病,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个人被夺去生命。而资料显示,50%的人是因为病情发作时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救护而匆匆结束了生命。心脏骤停的最佳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4分钟,所以,第一目击者的急救技能往往成为病人能否“死而复生”的关键。现代急救观念的基石就是“急救社会化、家庭化”,因此,我们决定在国内发起一个大规模的,心脑血管疾病家庭急救知识培训教育宣传热潮,联合中国高血压联盟,由《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发起主办,由“北京雪中金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西认真药业”支持,开办以“金色丝带”为宣传识别符号的“金色丝带——携手抗击心梗、中风在行动,暨雪中金心脑血管病家庭急救培训班”大型公益活动。

此项公益活动的传播主题为“留住生命、远离遗憾”,传播理念是“让家庭急救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作为家庭急救知识培训宣传的识别符号的“金色丝带”,向社会民众所传递的是“让生命更多精彩,让生活更多快乐”的服务宗旨,展示给民众的内含是“携手、传递、参与、帮扶、关爱”的公益理念。我们期望每个人都能花一点时间,学一些急救知识,在自己、家人、朋友或路人身处危难时不至于束手无策,让原本可以挽救的生命不至于悄然流逝!

“雪中金心脑血管病家庭急救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为:1、心脏病突发的家庭应急处理;2、脑中风的家庭急救处理;3、心肺复苏法实施;4、颈动脉狭窄生命预警信号识别;5、缺血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害;6、糖尿病急性低血糖的应急处理等。

主要培训对象: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发生过中风的心脑血管患者本人以及家属、保姆、家庭护工,工厂、企事业单位、老干局、社区、居委会等工作人员均可参加。

家庭急救技能篇2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院前家庭急救;预后因素

据文献报道,临床上出血性脑卒中病人人数占脑卒中总人数的30%之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也极很高,其中急性期的病死率高达40%,能存活下来的患者中大约有3/4的人有不同程度致残,这加重了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负荷。据国内、外临床专家研究表明,影响出血性脑卒中病人病情和预后的因素很多,对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键因素能正确认识、提高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意义重大。而院前家庭急救是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救中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6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家庭急救措施对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66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均为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门诊住院病人。其中女性患者共31例,男性患者共35例,年龄在38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岁。入选标准为是在病发后24小时内入院,经过Ct拍片、mRi影像学检查确诊,并且是第一次发生脑卒中。确诊是原发性脑室出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尿失禁、老年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病例排除在外。

1.2方法

先应用单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急救和脑卒中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然后再进行多因素的综合性分析,看家庭急救到底是不是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首要因素。

1.3结果

66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例中,21例患者预后良好,34例患者预后不良,2例有不同程度致残,9例死亡;家庭急救方法得当共29例,家庭急救方法不当共37例。

2、讨论与分析

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仅次于呼吸道急症,心脏病和严重创伤的急性疾病,治疗包括入院前的家庭急救处理和入院后的治疗。病人入院前的急救处理中要等待救护车,在救护车没有到达前,家庭成员对病人进行的初步抢救措施虽然是应急性和短暂性的,但是在整个救治过程中这也是首个重要环节,若不采取正确而快速的初步急救方法,对病人预后必将造成严重的影响。大多数出血性脑卒中病人是在家里面突然发病,因而对病人最早实施初步抢救的主要是病人的家属。但是由于多数病人的家属缺乏对出血性脑卒中的急救知识,在病人发病后往往不是采取错误的急救方法就是不知道及时打120求救,从而使病人最去最佳治疗时间。所以进一步研究分析院前急救特别是家庭急救,对于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组经单因素分析证明,家庭急救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多因素综合分析证明,初步的家庭抢救方法不正确是引起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比如运送不当,对病人进行拍打,摇晃等这些不正确的抢救方法,都有可能造成病人颅内血压升高,脑出血量增加,已破裂的脑血管裂口增大,从而使病人病情进一步迅速恶化,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

病人出血性脑卒中病发时,其家庭成员首要要有对脑卒中病发前一些症状的识别。如病人突然头痛难忍,有眩晕感,说话困难,软弱乏力,上、下肢或者面部突然感到麻木,或者兼有手足不灵,呕吐、恶心等症状时,应马上考虑到是脑卒中,迅速进行抢救[5]。正确的抢救方法是:首先家属不能慌,一定要头脑冷静,使病人取仰卧位,用枕头或其它物品把头部、肩部稍微垫高,并让病人头偏向一边;如果病人大脑意识清醒的话,对病人进行安慰,让其放松紧张情绪;同时马上打120急救电话求教,给医生讲清楚病人病发症状及家庭详细地址,最好不要挂断电话,按照电话里医生的指导进行正确的处理;同时一定要保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松开其衣服领口和裤腰带,并摘掉病人口内假牙,随时清除掉其口腔内的呕吐物和分泌物,用纱布轻轻包住病人的舌头以防被其牙齿咬破,然后尽量拉到口腔外面,再把冷毛巾或者冰袋敷在病人的头上,尽量使脑出血量减少和使颅内压降到最低,保护好脑细胞。这时候家属绝对不能惊慌失措,摇晃、拍打病人的身体、肩部及头部或等,呼唤病人或大声悲哭,更不要随意拖拉、搬动病人,或者是扛、抱或背着病人去医院,也不要自行给病人吃药、喂水。

3、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急救是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前初步抢救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抢救方法不当对病人预后有着很大的影响。普及大众家庭急救知识,提高大众对出血性脑卒中急救技能,使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能够很好地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张填,马涤辉,孙龙.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J]医学综述,2007,(05).

[2]吴容.院前急救在社区普及中的重要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03).

[3]许嗣漪.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CD62p的变化和抗血小板药物对其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13).

[4]谢荃.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01)

家庭急救技能篇3

但她的坚定、从容、胸有成竹、逻辑清晰,却让我牢牢地记住了她。她洪亮的声音、爽朗的笑声、得体的举止,给我和所有认识她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不自觉地去关注她……

年年呼吁“防灾、减灾、自救互救”

当我听到新闻报道2012年7月21日大暴雨,造成北京城37条生命逝去、造成19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近百亿元的时候,我骤然想起了韩陆。

当我听到新闻报道北京广渠门下有位青年被雨水溺死的时候,我骤然想起了韩陆。

现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老年宜居文化协会副会长、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的韩陆,是北京市红十字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近年来,她几乎年年在呼吁“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的问题。2011年1月北京市“两会”之时,她曾经动员我和她一起关注“城市安全呼唤防备文化”;并给我写信说,去年北京的市区人口密度已超过东京和伦敦,居世界第一,北京的机动车数量已经突破500万辆。城市在发展,人口在膨胀,但市民的防备文化尚待普及与提高。不然无数宝贵的生命和辛辛苦苦的建设可能在一次突发事件中就丧失贻尽!

现在想起来,很惭愧。我当时真没有减灾避险的意识,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韩陆,她不但在政协的大会和小会上说“近20年灾害发生数陡然上升,给城市提出新的挑战”;而且,在会下聊天时也说“家庭、学校、社区、个人都要积极参加应急演练,促进自救互救的技能”。

如果韩陆得知有人还没收到红十字会编写的《家庭急救手册》或《青少年急救手册》,她都会马上补发。她还千叮咛、万嘱咐地让我们大家要学习急救知识,别让这些“生命之书”束之高阁!

有人说,韩陆大会小会、会上会下滔滔不绝地呼吁“加强防灾救灾准备”,太“热情”;更有人说,韩陆工作太过执着。

但所有将《急救手册》束之高阁,并没有认真阅读和学习的人,所有陷入7·21大暴雨漩涡束手无策的人,所有忽视应急演练并在灾害发生时陷入困境的人,都后悔莫及当初忽视了学习这本“救命手册”。

面对惨痛的教训,我骤然想起韩陆常说的“防灾备灾要常态化,绝不能临时抱佛脚”。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韩陆自2003年上任伊始就把满腔热血都投入到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中,践行了面对电视镜头引用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名言。

2006年,韩陆担任正职后,明确提出要构建以防灾应急体系建设为核心,赈济救助体系、志愿服务体系、文化传播体系、组织创新体系共同发展的“五大体系”红十字工作发展思路。在工作实践中,她又相继提出了“防备文化”和“人道物流”的工作理念,明确了新时期红十字组织的工作重点与定位,带领红十字团队奋发努力,促进了北京红十字事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

众所周知,紧急救援是红十字事业的重点工作。韩陆带领红十字团队整改和创新了红十字999紧急救援中心的服务模式,近年来迅速发展,率先在国内形成了由急救车、急救摩托车、空中转运飞机、救援直升机组成的城市立体化急救体系的同时,建成了国内首支红十字综合救援队——999紧急救援队。这支队伍集搜救和医疗急救为一体,在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在24小时之内奔赴千里之外的灾区现场开展救援,两次荣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除此之外,还培育了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红十字心理救援队等一批由志愿者组成的辅助救援队伍和群众性自救互救教育师资队伍,分别在灾前预防、灾中救援、灾后重建三个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人道救援作用。

提起“2008北京奥运会”,这位奥运圣火北京传递第273棒火炬手,被称为将奥运与红十字会紧密携手之人,有着说不完的感慨,也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北京红十字会组织了7万多名奥运志愿者,建立了2617个红十字志愿服务站,使这届奥运会成为历史上红十字会志愿者参与人数最多、服务范围最广、业绩最为突出的一届奥运会。而所有这些“耀眼”的成绩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因为北京市红十字会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准备和应对重大事件与突发事件。所以,当2008年奥运之前汶川突发地震灾害时,北京红十字999救援队可以紧急出动,奔赴灾区现场;当2008年奥运之时,志愿者可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009年是国际红十字红新月运动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它标志着红十字理念诞生150周年和由世界各国一致通过的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订立60周年。

2009年2月17日,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贝克莱·格雷塔参观北京市红十字会,给出的评价:“出色的工作、出色的展示、杰出的领导力。”

2009年4月3日,英国红十字会特邀韩陆作为北京红十字会的代表出席伦敦红十字研讨会,与纽约、伦敦、马德里等大都市红十字会代表分别介绍经验、作重点发言。

提起她站在英国伦敦红十字研讨会主席台上,用英语作的重点发言,这位当年的下乡知青、战士、北京市三八红旗手,韩陆的话语有些激动,她眼里含着泪花对我说,她在那一刻感到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因为,她的发言不断地被台下不同国家、不同肤色聆听她发言的代表热烈的掌声所打断。所以,她由衷地感到:当个中国人真好!

2012年3月22日,市红十字会九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召开,这也是韩陆最后一次以常务副会长身份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北京市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丁向阳给与的评价:“韩陆同志对工作无私奉献,锐意进取,有创新精神。工作有魅力,有点子,有思路,工作做得很扎实。韩陆同志在北京市红十字会任职期间,特别是担任常务副会长期间,使北京市红十字会各项工作走到国内前列,跻身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当中,得到国际同行的赞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所以,借此次会议,我要对韩陆同志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请大家为韩陆同志鼓掌!谢谢韩陆同志。”

担任政协委员心系民生,

积极建言献策

韩陆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始终心系民生,多次撰写提案,其中《关于在中小学中开展每月一次避险逃生演习的提案》《关于大力普及社区居民自救互救培训工作的提案》和《关于在社区和学校开展避险逃生演练常态化的提案》获得了优秀提案奖。

她大力倡导“防备文化”,提出“灾前的准备比灾后的救援更重要”的理念,先后在各大媒体上发表了数十篇文章,促使北京市自2009年以来,先后多次开展全市性应急救护演练,社区、学校等重点人群密集地区应急演练,基本形成常态化。

2009年,北京市政府为百姓办实事的具体内容之一,就是将600万册《家庭急救手册》发放到居民家中。但里面的急救知识市民学了多少?北京7·21特大暴雨发生后,各种逃生工具在热卖,各种逃生技能遍布网络,但这“热潮”能持续多久?

据有关部门调查:每20辆小客车中,仅3辆车有逃生锤之类的逃生工具;每20户家庭只有1家有应急包。其中2个人的逃生锤是“赠送的”,一个是买车时4S店赠送的,一个是朋友送的一套逃生工具,只有一位的逃生锤是自主购买的。

在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家庭里都有一个必备的家庭应急包,主要包括救生手册、口哨、荧光棒、手电筒、雨衣、帐篷、水壶、医药包、5米长绳、多用折叠工具刀以及一些应急食品、饮水等,以保证在地震、洪水等灾害突然发生时,可以迅速带着应急必备物品进行逃生。

韩陆此时一脸无奈地对我说:“《家庭急救手册》不仅仅是本科普书,它是生命的课程,它能教给大家一些简单避险的知识和逃生的技能,在紧急时刻它能帮你逃生、救命,可是有些人就是不看书、不学习,不能居安思危!”

她多次呼吁,北京市中小学校每月应至少进行一次紧急避险疏散演练,并将其作为一项制度推行。她认为,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场所,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极易造成重大伤害。

韩陆建议由市政府应急办牵头,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配合,建立面向市民和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红十字应急培训机制,进一步加大红十字应急普及培训工作的力度,以尽快提高民众应急意识和风险化解能力。她建议防灾减灾教育课程进入中小学教材,并应该作为法规确定下来。

据《中国应急管理》调查显示,我国家庭灾害应急包的拥有率仅为9%,有28%的人对防灾减灾知识略知一二。说明我国公民防灾减灾意识仍比较薄弱,与我国灾害频发易发的国情和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很不相称。城市的防范意识还是很不够。

韩陆举例说,拿古巴来说,那是一个飓风频发的国度,可是20年来因飓风而死的人只有36人,对比美国‘卡特里那’飓风死亡上千人,这是因为古巴98%的人都经过防灾四步训练,飓风来临时,几乎每个人都会有秩序地避险逃生。

“蓝、黄、橙、红四色预警机制不是说着玩的。”韩陆对暴雨橙色预警的解释为“无紧急情况市民不要出门,学校停课,停止大型娱乐活动,积水路段设卡拦截等”。

家庭急救技能篇4

(一)长期目标

全区孕产妇死亡率要求在2*0年基础上至少下降1/3。

(二)2**年年度目标

1.孕产妇死亡率在2*2年的基础上下降1/4。

2.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

3.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

(三)2**年年度支持性目标

1.消毒接生率大于9*%。

2.产前检查覆盖率大于90%。

3.区、乡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0%。

二、项目内容

(一)项目范围

颍东区十二个乡镇办事处。

(二)项目内容

人员培训、健康教育、技术指导、孕产妇住院分娩贫困救助、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危急症抢救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产科设备配备。1.人员培训

培训行政管理人员60人,区医疗保健机构及乡镇卫生院助产人员120人。

(1)行政管理人员培训

培训对象主要为乡镇政府部门分管领导、卫生行政部门、妇儿工委、区医院、妇幼保健机构领导等;培训内容包括项目目标、各级管理职责、项目实施及经费管理、转诊急救系统的建立、项目监督及协调等。(2)区医疗保健机构及乡镇卫生院助产人员培训

重点培训产科急救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规范,以提高产科急救能力。对乡镇卫生院助产人员重点培训正常产处理、常见产科急救基本技能及转诊过程中基本急救技能;对区级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助产人员重点培训产科急、危、重病人的处理,产科急救基本知识、技能的操作规范、设备急救使用和管理,新生儿窒息预防与复苏技术,新生儿破伤风的预防、诊断和处理。以上人员原则上要求轮训一遍,培训两期,每期时间2天。

(3)行政村保健员、计生专干、妇女主任的培训

重点培训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高危妊娠筛查与管理、产后访视、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方法等。培训任务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完成,并把结果上报区“降消”办。2.人员进修

培训区级产科业务人员2人,进修地点为市综合医院妇产科,时间为4个月。

3.社会动员

(1)推行“以妇女为核心,家庭为最佳场所”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孕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等知识的宣传教育。

(2)针对贫困乡镇妇女文化程度低、旧的风俗习惯等问题,举办“孕妇学校”、“家庭学校”等,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

(3)向孕妇和家庭成员发放健康教育读本,广泛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

(4)因地制宜制作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知识宣传画和标语,张贴于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区级医疗保健机构和公共场所,使群众了解有关孕产期保健知识,并提高利用妇幼保健服务的能力。

4.实行孕产妇住院分娩贫困救助

(1)对于贫困家庭的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计划救助1*0人,平产救助2*元,再加“新农合”定额补助,贫困孕产妇平产住院分娩即可实现免费,超出的费用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剖宫产救助3*元;对于严重产科并发症符合高危孕产妇转诊指征转入区孕产妇抢救中心的,合理使用救助经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救助标准最高可达5*元。

(2)坚决实行限价分娩、控制剖宫产率,实行按分娩类型收费,平产乡镇卫生院4*元,县级医院6*元;剖宫产中心乡镇卫生院**元,县级医院1*0元。以上均不包括难产和并发症,剖宫产率中心乡镇卫生院不得超过30%,县级医院不得超过40%,一般乡镇卫生院原则上不得实行剖宫产。

(3)2**年起,贫困孕产妇救助对象确定、救助经费由区财政局负责监管。

5.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危急症抢救中心”

根据项目要求,建立和完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危机症抢救中心”,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村级负责筛查、转送高危孕产妇;乡镇卫生院要加强产科建设,做好平产的接生工作,严格执行高危孕产妇转诊指征;区级孕产妇抢救中心负责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形成上下贯通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技术精湛、设备完善的抢救中心。6.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配备

根据项目事实要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各乡镇卫生院产科配备相关设备。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继续按照省妇儿工委、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认真做好“降消”项目工作的通知》(卫妇秘〔2*5〕506号)要求,根据部门分工,落实项目任务,健全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组,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接受省妇儿工委、省卫生厅、省财政厅成立的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项目实施的管理和监督。

(二)资金安排

项目资金27.7万元,包括“降消项目”健康教育1万元、人员进修2万元、专家蹲点1.5万元、贫困救助23.2万元。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住院分娩救助必须专管专用,落实到人。项目配备的设备有专人负责管理和使用,并保持完好状态。

四、项目执行时间

项目于2**年1月1日启动,12月31日完成。

五、项目监督指导与考核

(一)监督指导

区项目办及项目技术指导组对各乡镇每月督查一次,监督指导内容主要包括:乡镇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作开展情况;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情况;危急症孕产妇抢救组织及贫困孕产妇救助资金运转情况;住院分娩限价实施情况;培训、宣传和健康教育效果;设备运转使用和管理;项目的信息资料管理和相关数据上报工作情况等。(二)资金管理

1.严格按照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地方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4〕24号)和《省财政厅、省卫生厅中央补助*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培训补助经费管理办法》(财社〔2*5〕252号)、《中央补助*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防治补助经费管理办法》(财社〔2*5〕253号)以及《中央补助*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设备与物质管理办法》(财社〔2*5〕254号)规定要求,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按照《“降消”项目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资金管理方案》(卫妇秘〔2*6〕444号)执行,按月填写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情况登记表,每月4日前将上月月报报表报区“降消”项目办公室。

家庭急救技能篇5

据研究报道,在1小时内猝死的80%一90%为心源性猝死,其中85%为冠心病所致【1】,而很多情况下,患者家属是第一目击者,如果现场了解其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需求情况,能进行及时、正确的救治,可以使一部分生命得到挽救。因此,在健康宣教时应加强对家属的急救措施宣教。

1对家属进行急救措施宣教的必要性及现状。

由于我国社区医疗还不够完善,冠心病患者出院后,家庭是患者疾病康复的主要场所,家属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也是健康宣教的主要执行者和监督者【2】,因此,在进行健康宣教的时候,患者家属就成为重要主体。

文献报道在美国每年死于冠心病60万人,60%一65%死于医院外【3】。40%死于发病后l5分钟内,30%死于发病后l5分钟至2小时【4】。在心脏骤停l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术长期存活率可在40%~60%【5】,另有研究表明,在心跳停止4min内开始复苏者约50%被救活,4-6min内开始复苏者约为10%被救活,lo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极少存活【6】。发生地点87.80%为家庭【7】,很多情况下,家属是第一目击者,因此家属掌握必要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而据调查表明,掌握冠心病急性发作的现场急救措施的人为12.50%,掌握冠心病安全意识的人为9.82%【8】。由此可见,冠心病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普遍差,而冠心病患者在日常常生活中突然发病或遇到意外的可能性始终存在,掌握一定的现场紧急自救和互救知识十分重要,它可为抢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赢得宝贵的时间。

我国现在的宣教模式,大多是停留在病区内的医护人员当面教育,或者是家属通过媒体媒介获得相关知识,研究表明,家属对于急救只是的获取方式依次为:医护人员告知(38.40%),电视广播(27.32%),网络(11.68%),社区宣传(9.20%),报刊杂志书籍(8.10%)【8】。由于我国在社区医疗这一块的不完善,导致我们失去了社区宣传这一块很好的媒介。病人在出院后无法通过离自己最近、最便捷的医疗机构获得相关知识及帮助。

2国外对家属急救宣教的普及度。

虽然我国公众急救技术掌握情况很不乐观,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率相当低下,但在一些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国家,公民的急救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8】。在瑞士有3o%~45%的成人受过心肺复苏训练【15】。而在美国,1966年美国心脏协会就已经开始提倡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苏初步救生术【11、12】。迄今为止,美国已经有5000多万人接受过此项培训,既每4人中有1人接受过心肺复苏初步救生术【13】。这5000多万人次遍布了学生、老人、各种职业的人们,其实是缺少目的性的。

Richman等【14】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心肺复苏能力的评估,调查小组选择了51名年龄大于54岁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8%的老年人都接受过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培训,但只有29%的老年人能进行有效心脏按压。尽管大多数老年人都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但他们常常不能进行有效的操作。而且往往忘记关键步骤。这可能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下降、思想观念保守等有关。

所以,虽然国外有十分全面的体系及组织,使得大多数民众接受了心肺复苏初步救生术的培训,但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效果的,在紧急情况下并不能很好的完成急救目的。

3小结

心脏骤停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急症之一。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心脏骤停的病人,生命都处于最危急状态,都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但由于我国经济处于发展阶段,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还待进一步完善。另外,我国人口众多,社区建设起步晚,医务人员地区分布不均衡,导致了我国无法很好的开展急救健康宣教这一类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宣教方式。而作为病人家属有很强的学习欲望。他们认为接受急救技术培训既可以学习知识,又能够救助最亲的人【18】。因此,如何具有目的性的去进行有效的急救宣教,毕竟家属是个广泛的群体,遍布于任何一个职业,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背景。如何运用现有的资源和人力去进行有效的急救宣教,是仍需要继续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之,利用有效的环境和人力资源,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复苏训练,在家属掌握急救措施及知识的同时,增强社会对救护技术与心肺复苏技术的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还要探索更高效率的培训方式,加大全民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力度和广度,是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崔惠春,徐绍春.874例院外猝死临床分析与急救干预【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15.

[2]李凤.冠心病疗养员家属的健康教育【J】中国疗养医学,2004年1o月第13卷第5期

[3]宁宗,邹春燕,胡绮萍,等.就诊者及陪诊者的急救常识和服务状况调查【J】.广西医学,2005,3(27):336~339.

[4]王一镗.心肺脑复苏【m】.实用急诊医学,1993.56.

[5]将健.复苏研究若生展【J】.中国急救医学,1999,19(1):4.

[6]罗宝权.心肺复苏失败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1):60

[7]郭树彬.普及急诊急救技能以加强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3(2):580.

[8]李丽君,吴敏,钟小蓉.冠心病患者家属急救知识调查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8年第2期.

[9]KereiakesDJ,weaverwD,andersonJL,eta1.timedelaysi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acutemyseardialinfaretien:ataleofeightcities.Reportfromtheprehospitalstudygroupandthecincinnatiheartproject[J].amHeartJ,1990。120:773―780.

[10]StrattenDt,niemannJt.outcomefrom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causedbynonventriculararrhythmia:Contributionofsuccessfulresuseitationtooverallsurvivorshipsupportsthecurrentpracticeofinitiatingtoout―of―hospitalaCLS[J].annalsofemergencymedicineoct,1998,32,448―453.

[11]桂莉,周彬,霍正禄,等.美英日德国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综观[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l3(6):325―326.

[12]王咏春,尹丽荣,孙唯民.我国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展望[J].急诊医学,1998,7(4):268―270.

[13]ClementsR,mackenziepetenceinprehospitalcare:evolvingconcepts[J].emergencymedicineJournal,2005,22(7):516―519.

[14]RichmanpB,BobrowBJ,Clarki,eta1.abilityofcitizensinaseniorlivingcommunitytoperformlifesavingcardiacskillsandappropriatelyutilizeaeDs[J].Journalofemergencymexlicine.2007,33(4):395―399.

[15]axelssonaB,HerlitzJ.HolmbergS.ela1.anationwidesurveyofCpRtraininginSweden:foreignandunemployedarenotreachedbytrainingprogrammes[J].Resuscitation,2006,70(1):90―97.

[16]陈靖.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调查及其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19(i3):72―73

[17]王玉,李学惠,刘玉珍,等.公众对徒手心肺复苏认知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1):69―70.

家庭急救技能篇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疾病的防治逐渐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心脑血管病急性脑卒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后及时救治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早期急救报警为急性发病的患者及时救治、改善预后的前提。老年人,特别是高龄是脑血管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发病急,预后差。为了提高老年心脑血管病事件救治的有效和成功率,最近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少数大城市也开始使用家庭急救呼叫系统(XYm通讯网络终端,又称生命新干线,简称“新干线”)。天津是最早使用“新干线”城市,目前,天津安装“新干线”约3000余户。“新干线”是由江苏中讯科技有限公司与天津120急救中心联合研制的急救呼叫系统,目前已申请了专利。休所通过详细了解了“新干线”的性能后,在天津,乃至全国武警干休所系统率先购买安装“新干线”,安装以来使用效果良好,以下主要总结休所应用“新干线”的体会。

1家庭急救呼叫系统的基本功能

1.1家庭急救呼叫系统“新干线”是近年来开发主要应用于包括疾病在内的突发事件的家庭求救呼叫的网络通讯系统。系统由电话机、无线寻呼服务器、终端机组成。只需拥有固定电话线路即可安全方便的使用,当使用者遇到紧急情况只要按下随身携带无线信号发射器上的急救按键,即可与120急救中心取得联系,120急救中心的控制器电脑会自动显示呼救者的相关信息(用户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电话、联系人、既往健康状况、主要疾病等),并可双方通话,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确定位置与需求后,通过定位系统指挥与用户距离最近的急救车前往抢救,同时还会自动与患者的医疗保障单位取得联系,该系统具备特点:(1)简便快捷,只要按下急救键,120急救中心15秒钟就会收到呼叫信息。(2)高效,用户按下急救键,系统会立即通知预先设定好的4位亲属电话,扬声器可以监听现场情况。(3)准确,120急救中心据此迅速实现现场急救,避免误听、误读,也可避免骚扰电话。(4)全时程,系统服务器平台24h不间断服务,用户的自动呼叫器主机有电源及备用电池,即使停电也不影响使用。

1.2应用对象和使用效果目前,休所医疗保健对象46例,干休平均年龄84岁,其中大多数长期患病,主要疾病分别为冠心病(其中11%行心脏旁路移植手术或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和高血压(65%)、糖尿病(35%)、脑梗死(10%),同时患有上述3种疾病(2%)。休所虽然地处天津市中心,但本所老干部居住比较分散,距离本所约20km,加上城市交通拥堵等情况,给发病后及时急救带来困难。近4年来,每年休所患者急救次数分别为20、35、40、50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自2008年初为全所22户家庭安装了“新干线”后,共使用30余次,分别为脑卒中、快速心房颤动、高血压急症发作,均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效果满意。安装“新干线”后,医务人员到达抢救现场时间比按照以往的程序(值班员收到急救电话干休所派车、医生出诊到达救治现场)到场时间明显缩短。另外,由于120急救中心的信息内容存储齐全,急救准备针对性强,同时,专业急救人员实施的现场抢救规范,并能够做到就近医疗,确保及时救治、医院急诊室绿色通道畅通。近几年通过使用“新干线”。使到现场急救时间缩短了一倍,了解患者信息完整。患者满意度高。

家庭急救技能篇7

紧急救助对象:在我市城乡居住的本市居民、外来务工以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范围及条件:因自然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导致生活陷于绝对贫困状态,严重威胁到其基本生存,影响其基本生活的特困家庭。

二、落实紧急救助工作职责

紧急救助实行属地管理,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临时特殊困难群众的紧急救助,做到及时发现,逐级上报,快速反应和全力解决。

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临时特殊困难居民紧急救助的组织协调、监督受理工作。

民政部门负责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具体负责生活特殊困难群众紧急救助对象的排查梳理、身份登记、资格认定、审核审批,并做好灾害救助、低保救助、流浪乞讨救助、慈善救助等具体工作。一方面,组织好局内部各部位落实救助措施,遇到特殊情况,社救、低保、救助站、慈善会等各部位立即介入,分工负责,特事特办,一路绿灯。另一方面,协调有关乡镇、办事处,上下联动,共同做好救助工作。

劳动部门负责生活特殊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险、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拖欠工资追讨和就业救助等工作。

实施就业援助。由劳动保障协理员进入社区,对需要救助的人员给予就业援助登记,对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进行姓名、年龄、技能等自然条件的登记,再针对个人情况制定具体的援助计划。一是对一些有职业技能和就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就业援助,承诺不挑不拣七个工作日内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二是对有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人员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承诺保证可以熟练掌握所学技能,并推荐就业。三是对符合灵活就业补贴要求的人员提供社保补贴。四是对符合申领条件的人员,给予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的服务。五是对吸纳特困群体就业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减免税费等政策。

实施最低工资标准援助。计划按现行工资制度,职工最低工资为550元。如有企业违反最低工资制度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将按照规定,监督企业补齐550元,有合同的不能低于550元,确保工资足额到位。

实施拖欠工资援助。自然灾害困难群体保证工资的问题,应按用人单位工资的支付程度,按程序检查、登记、核实,本着从重从快的原则,按时作出行政决定,责令用人单位,在最短时间内,保证工资支付,确保职工利益不受侵害。有工资保障金的单位,从保障金专户立即拨付。

实施基本医疗保险援助。被援助人员已参保的,按国家政策上限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

卫生部门负责落实生活特殊困难居民紧急救助的指定医疗机构、进行及时救治等工作。确定我市具有三大外科疗区、四大内科疗区、产科、儿科、核磁、Ct等20多个科室技术实力雄厚的*市人民医院为全市特殊困难群体的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市医院要成立全市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快速反应,全面开展全市特殊贫困人群的医疗救治工作,做到专款专用,救治资金安全顺利运行。

建立医疗救治机制。1、凡来申请救治的人员必须出示民政部门认定审批的有效证件到医务科登记,盖章后方可开展无偿救治工作。2、如遇晚间、节假日、双休日紧急情况来不及审批及110运来的急救对象时,接诊医师第一时间报告市医院总值班室,由市医院总值班室协调紧急救治工作。同时报告医院救治小组负责人,负责人立即报告市政府特殊困难群众紧急救助组织(民政局),征得紧急救助申请同意后,负责人或总值在其住院通知单上标明“紧急救助’,字样。同时运送部门或来人必须签字后及时开展救治工作。3、定点医院要设立特殊困难群体的医疗救治专项基金帐户,根据每月或每季的实际发生金额,市紧急救助领导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向定点医院专项资金帐户拨入一定的资金,当结帐人员见到通知单上“紧急救助”字样时,应将该病人的相关信息转到专设的帐户上,以确保医疗救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城建部门负责落实生活特殊困难群众的临时住房等工作。因自然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导致生活陷于绝对贫困状态,严重威胁到其基本生存,影响其基本生活的特困家庭临时安置到老城壕棚户区闲置的空房居住,对外来务工等临时困难群体安置到因学校合并已被腾空的南山小学教学楼居住。

教育部门负责落实生活特殊困难群众的就学安排等工作。高中安排在一般普通高中入学,初中、小学就地就近安排入学,免除学杂费。

公安部门负责生活特殊困难居民的户籍认定和管理等工作。对各部门提供需救助群众及时提供家庭成员的相关户籍证明;对责任区民警在深入社区走访中发现的特困户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并提供相关户籍证明;对户在人不在的群众写出情况说明;对110、120需紧急救助人员相关情况以书面形式及时向民政及卫生部门反馈。

财政部门负责生活特殊困难群众紧急救助资金的筹集、落实和监管工作,研究制定救助资金管理制度和办法,确保救助资金及时到位,安全运行,为全市社会救助体系的正常运行,解决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提供资金保障。

三、建立救助机制

要建立紧急救助综合协调机制。针对解决临时特殊困难群众问题,由城乡综合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成员单位和部门紧急救助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困难。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社区要设立临时特殊困难群众紧急救助公开电话,确定紧急救助信息员,负责了解、掌握救助需求信息等相关工作。

市政府有关部门要设立临时特殊困难群众紧急救助电话,落实具体联络人员,开通紧急救助“绿色通道”,24小时受理紧急救助申请。

要建立市级紧急救助基金,基金来源主要为两方面:一是市级财政安排;二是慈善捐赠。紧急救助基金设立专户,由财政部门进行严格监督,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安全运行。

家庭急救技能篇8

【关键词】:中毒急救科护士;精神紧张;焦虑抑郁;防护对策

【中途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87-01

我院中毒急救科系毒物检测与中毒救治为一体的中毒急救研究机构,由于科室的特殊性,患者往往情绪化较重,心情比较低落,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加之重症患者多,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从事中毒急救科的护士劳动强度大,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经常超负荷的工作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使她们精力透支,身心疲惫,极易产生心理障碍[1]。因此,分析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采取良好的应对措施,使护士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导致护士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的原因

1.1 特殊的工作环境 中毒急救科病房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2]。急诊患者护士要为他们清洗身体,躁动不安的患者护士要守护在床旁,对突发事件不接受及对患者感到愧疚的家属护士要给予安慰,还要与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沟通,感受患者的病痛、目睹死亡和家属失去亲人的场面,易产生同情、悲观的消极情绪。尤其面对正处于花季的年轻生命,因为一时糊涂服毒而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导致死亡的患者,对护士更是一种心理刺激[3]。

1.2 过重的工作负担 中毒急救科急诊患者多,可预知性少,护士经常加班加点,长期处于应急状态,极易感到疲劳[4]。加上频繁的倒班,尤其是夜班,搅乱了人的正常生理节律,对护士心理及生理功能,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造成不利影响。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基础护理量大,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不科学,使得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可产生紧张、压抑情绪。

1.3 职业风险的压力 护理人员在诊疗工作中每天都离不开血液透析、血液灌流、静脉输液、注射、处理分泌物等职业性接触,很容易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或受损的皮肤、黏膜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再者护士每天面对的是患者变化多段的病情,不确定因素多,时刻面临各种意外的发生,任何细节的疏漏,都会威胁到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引起医疗纠纷,甚至承担法律责任,加之管理者对护理人员进行了标准化管理及严格的要求,从而造成护士长期处于一种高强度的反应状态。

1.4 护患关系 护士在工作中涉及人际关系错综复杂[5],尤其是护患关系,即使是遇到歪曲事实情绪激动者,甚至痛骂护士的患者,护士也必须保持平和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然而却压抑了护士自身的感受。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这种长时间的感情投入,会使护士感到身心疲惫。

1.5 社会环境 现实工作中,大多数患者和家属认为护理工作仅是注射、发药、生活护理,是医生的助手。看不到护士在医院中的作用,对护理人员缺乏理解,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认可,是护理人员对工作没有成就感,自身价值得不到充分肯定。另外,工资、福利待遇低,继续深造的机会少。久而久之,护士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不公平感,使护士易产生自卑感和消极情绪。

1.6 知识更新的压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迫使护士在完成繁重的日常护理工作之后,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自学,使身心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1.7 工作与家庭矛盾产生的压力[6] 许多护士既是妻子又是母亲,同时承担多种角色,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护士在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加上劳动付出与收入不能达到平衡,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难免会消耗护士的部分精力,还要承受因怀孕、分娩、月经等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当工作和家庭不能达到良好的平衡时,容易导致工作与家庭发生冲突而引起焦虑抑郁情绪。

2 防护对策

2.1正确认识压力,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多与人交往,不要孤立自己,心情愉快,团结互助,创造和谐工作环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设立可实现的人生目标和期望,在面对职业压力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疲惫感及对工作的冷漠感,增加护士的个人成就感,以利于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如:多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名人传记,提高自身的意志力,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稳定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聚会、聊天、健身、购物等,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可借助心理医生的帮助[7]。

2.2 寻求社会支持,缓解思想压力。作为医院领导要重视护理工作,多给予护士一些关爱,并在晋升职称、发展、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以缓解起思想压力。同时护患之间、同事之间要增进交流,相互理解和支持,当护士受到心理刺激、面临困境时可主动向领导、同事、朋友寻求帮助和倾诉,以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2.3 加强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组织护士到大医院急诊室、iCU参观学习,鼓励接受继续教育,并给予宽松的学习环境,同事增强法律意识。加强社会宣传,通过各种方法宣传护士的好人好事,高尚情操,宣传护士的辛劳,让社会尊重理解护士,为护士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医院各级领导应关心护士的需求,为护士构建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

2.4 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合理配置值班人员,排班时按老中青搭配,在人力、物理、财力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改善护理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提高管理者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改善工作环境,尤其是护理管理者,要处处关心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

2.5 掌握心理卫生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医院要通过多种途径的教育、宣传,在护士中普及心理学、人文科学、医学伦理学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护士要掌握必要的自我调试技术和方法,对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要有初步的了解和鉴别能力,正确对待压力,不断提高自身应激能力。

参考文献:

[1] 英维梅,罗焰,罗克方.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调试策略 [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4):81.

[2] 李春花,余雨岚.浅谈护士长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 [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38~39.

[3] 李菊红,李楠.职业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维护的研究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116~119.

[4] 谢国莲.解析iCU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和对策 [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4):393.

[5] 黄爱松,范景敏.护理工作应激原因及对策 [J].实用护理杂志,2007,17(5):54~55.

家庭急救技能篇9

基于4G通信的远程医疗结合了高速移动通信和多种模式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无线远程医疗、远程监护、远程医疗教学等。它不仅融合了移动通信和多媒体网络技术,可提供足够的带宽以保证大容量多媒体数据的安全高速传输,还有助于医疗资源的高度共享,随着远程家庭监护的推广,患者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和救护,特别是在灾害、事故和战场救援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优势。

二、4G通信技术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根据美国最大的无线通信公司Verizon的最新资料,2013年9月密歇根St.Clair公司利用4GLte网络研制出先进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为医护人员和急救室提供具有双向音频和视频直播无缓冲宽带网络。并使用专业的医疗视频传感器采集现场视频,使得急诊室的医生通过服务器查看高清晰度视频画面,并可以远程评估患者的病情。由医护人员传递重要的信息,如症状和生命体征,医生可以放大伤害,提供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在病人到达之前联系专科医务人员和预定急诊室。这种实时、高质量的视频沟通有助于急救人员和专科医生更迅速地做出明智的临床决策,从而减少诊断时间,最大限度挽救病人的生命。

1.在放射医学中的应用

作为计算机支持工作项目的一部分,4G通信网络可用来传递mRi和Ct图像。研究证实通过4G通信网络的带宽,可用低成本网络传递13张会厌炎或咽后脓肿的颈侧软组织X线片和15张关节积液的肘部X线片,经最优秀的放射学专家和儿科急诊医师阅读这些图片,两者的解读均100%正确。

2.在家庭保健中的应用

自1982年起到现在,由美国圣弗朗西斯科和华盛顿Va医疗中心监护的病人已超过11000人。当电池快用完时,起博器将改变其正常的工作节律,这可从心电图中检测出来,装在电话上的仪器可把心电图传给中心,中心就能够在非常远的地方检测出这些异常问题。糖尿病病人自我保健,尤其是血糖自我监测,对糖尿病治疗极为重要。基于4G通信网络的血糖监测系统,可作为糖尿病病人初级保健助手,对病人的症状、血糖、饮食和药物进行监控。病人还可在摄像机前与医生交谈,将关节活动范围,体温表读数或其他与身体状况有关的可视信息传给医生。装在家庭视频元件上的各种仪器还可传递心音、血压测量值等,将视频与其他技术结合后进行家庭监护和会诊。随着4G无线通信的发展,一旦发现自觉症状时,可通过4G网络将12h持续心电图传送到中心。在多个国家,已有30000人向该系统申请预定这项商业服务。

3.在外科中的应用

远程医疗可帮助经验不足的医师成功地完成手术,使微创外科手术(如腹腔镜手术)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已有研究表明通过4G无线通信模块,经验有限的主刀医师可在远程外科医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腹腔镜手术,且无一例并发症。

三、总结

家庭急救技能篇10

[关键词]急救护士;心理紧张;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急救工作在现代化大都市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现代急救医疗体系是指“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重症监护”系统(emSS)。急救护士的对象均为急、危、重症患者,随时出现的各类灾害事故、成批的伤员,可造成紧张甚至恐怖的现场抢救;酗酒、吸毒、自杀、他杀等现场抢救时本身带来的法律纠纷等;危、急、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显著增高[1],正是由于这些工作对象、工作环境、设施、工作风险、压力等原因,造成了急救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增高。本文旨在对急救护士心里紧张程度进行调查,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基本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资料

以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科、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急诊室、重病监护病房工作1年以上参加轮班的护士为调查对象(以下简称急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在20~40岁。

1.2工具

调查工具为“紧张程度测试法”调查表[2,3]。

1.3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共发问卷91份,收回有效问卷91份,有效率100%。为确保结果真实性,采用不记名方式由急救护士独立填写。

2.结果与分析

急救护士紧张程度调查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被调查的91名急救护士中处于高度紧张,较高度紧张状态的有39名,占被调查人数的42.85%。其中院前急救科的护士处于高度紧张,较高度紧张人数占总人数的17.28%。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处于高度,较高度紧张人数占总人数的18.68%,分别位居第1、2位。

3.讨论

3.1原因

3.1.1工作繁重,承受压力大

从表1中的调查结果显示,院前急救科护士处于高度,较高度紧张状态的人数为16人,占总人数的17.58%。根据统计,每名院前急救科护士每班次平均工作10h,平均出诊次数为7~9次,出诊对象均为危、急、重症患者。不同环境的急救现场,抢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意外情况,都会使护士心理紧张程度增加。表1中结果还显示,重症监护室护士处于高度,较高度紧张状态的人数为17人,占总人数的18.68%有关资料显示iCU床位与护士比应为1:3.0~3.5而本次调查为1:1.55,过大的工作量,经常处理急症病例情况,工作程序不规律、频繁的倒夜班,夜间护理人员少,使长期负荷工作最终导致不良的心理状况,影响工作质量。

3.1.2经常接受垂死状态和死亡现场的刺激

spoth等人认为,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导致继发影响。它使护士产生一种紧张感[3]。院前急救科护士在工作中会面对意外死亡,自杀,他杀等各种各样的死亡现象,而在施行抢救的同时与死者的近距离接触,对死亡现场的亲临体验难免会产生紧张、恐怖的情绪反应。死亡刺激使重病监护室护士产生紧张感,引起强迫症,做事反复检查[4],认为自身工作中的很小失误或差错都会导致患者死亡,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更易发生差错事故。造成急救护士心理紧张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急救护士在护理中成生的情感反映。mastey等人的角色理论认为,愿望与行为的冲突会导致角色的心理异常。救死扶伤的愿望与医疗水平发生冲突,当对危重患者产生的强烈情绪反映,达到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时,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映。急救护士在工作中,对患者的病情、沉重的经济负担以及患者家属悲伤,不能接受现实的心情产生同情、怜悯使她们在行使护士职责与避免患者及其家庭受伤害上努力寻找平衡,导致心理高度紧张。这种紧张主要反映在急救护士有不能应付工作的意识及自我价值受损害的感觉,如不及时调整则会导致精神崩溃。

3.1.3与患者、患者家属的误解和冲突

在这方面问题在院前急救护理中尤为突出。院前急救护理的工作突出特点是抢救生命,而病人的病情多数是病情凶猛突然,常常发生在家中,工作单位,公共场合,形成了开发式医疗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家属均会亲眼目睹医护人员对病人所实施的抢救、治疗、护理工组,加之患者家属对患者病情的不了解,对亲人突然亡故的意外打击,心理产生的强烈反应,会导致冲突的发生。另一方面,随着病人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在对抢救治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不理解的行为,都希望有个说法。而对院前急救护士,患者更需要的是急救和加强护理。因此,无暇顾忌患者及家属焦虑心情的反馈。在本次调查中,重症监护室护士平均年龄在24.5岁,由于她们工作年限短缺乏与患者家属之间沟通能力,缺乏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而且又要独立面对复杂病情的判断,面对疑难问题的解决,工作的繁重和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导致心理不平衡,出现脾气暴躁.易怒.对日复一日的超强工作产生了厌倦.疲备感、并形成了恶性循环,加重心理紧张程度。

3.1.4急救工作的不可预测性

在现代化大都市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卫生事件,意外事故、灾害为急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尤其是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如果遇到意外情况的发生,要求我们的急救护士立即处于备战状态,这无疑也增加了心理紧张程度。另一方面,在救治各种各样的病人的同时,病人所患病种是否带有潜伏的传染性,这给急救护士带来了心理上的紧张感。有资料显示,即使是医护人员,也可能表达对于实施口对口通气的恐惧[6.7]。

3.2对策

3.2.1正确对待工作压力,重视自我护理意识

急救护士的压力来自各方,急救环境的压力有些是不易控制的。工作压力也只能有限的调节。改变的余地往往不大,应有正确的认识。害怕与工作压力发生主动冲突的人,只能设法采取对此不予理睬,无所谓,上班时按规定履行职责,反寄希望于周末,休假,这会丧失激情和同情感。工作需要一定的紧张感,但紧张超出平衡则可达到危险的临界点。急救护士应该经常监护是否有个人的紧张症状,包括,①躯体方面的问题:头疼、乏力、疲惫不堪、腰背疼痛、睡眠障碍;②情绪方面的问题:紧张、焦虑、易受刺激、脾气暴躁、感情脆弱,有以上症状出现,急救护士需立即采取合适自己的放松技巧,例如,与有相似经历或者共同体验的同事、同行进行交谈;向朋友倾诉,与家庭成员之间进行情感沟通,使自己的不愉快的情绪得以宣泄;培养良好的业余爱好,例如参加娱乐活动,体育锻炼。这样不仅可以得到工作中得不到满足感,也可以松弛精神,锻炼身体。另外,旅行、改变发型、装束对缓解心理压力,减轻心理紧张程度也有很好的作用。

3.2.2.减少可以控制的压力源,帮助急救护士建立良好的身心状态

3.2.2.1针对目前危重病人多,急救护士工作的繁重的问题,管理者可以改善护士休息条件、办公环境,并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实施弹性化、科学的排班机制、充分发挥人力和物力的最大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的急救环境。提供良好的抢救设备、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抢救成功的可靠条件,抢救人员的明确分工,周密的救护程序是抢救成功的保障。另外,对突发事件制定预案,对整个的抢救将起指导作用。

3.2.2.2护士长建立与急救护士之间融洽的关系,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沟通。在工作上,护士长应掌握缓冲护士心理压力的技巧,给予急救护士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如遇到重大抢救、突发事件急救护理之后,利用讨论会的形式让急救护士讨论在工作过程中在专业技术、心理变化方面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便于以后总结。在生活上,急救护士还担当的各种社会角色(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会与工作相冲突,这时护士长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解决困难,使急救护士在科室工作中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对缓解心理紧张程度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3.2.3加强培养急救护士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提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所谓的“沟通”,也就是多与病人及家属“说”。要求急救无论是在给病人之时,护理或是抢救,均要给病人或者病人或家属“说”到位,取得良好的沟通。让急救护士掌握与病人与家属沟通的技巧,特别强调在与一些特殊的病人家属,如车祸伤、意外伤害危重病人沟通时,要本着对病人高度的同情心,诚恳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以解除病人家属焦虑的心情,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培养急救护士良好的应付方式――即解决问题应付方式,帮助急救护士养成能理智的应付困境,吸取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去应付困难,努力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提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3.2.4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抢救能力

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抢救能力,熟练而有序的应付各种抢救,只有娴熟的操作技术,抢救技术过硬才能使病人及家属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二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训,提高在应激环境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工作时间短,年轻的急救护士,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与她们的心理素质不成熟,急救技术不熟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着重对她们进行培训,使她们在心理上做好承受工作压力的准备[8],从而能较好的胜任紧张状态下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霍宗红,莫玉梅、许邦文.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54.

[2]BreakwellGm.Stresschecklist[J].americanJournalofnursing,1990,90(8):3133.

[3]胡荣,杜益平,王伟智.急诊科护士紧张程度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11):675.

[4]周莉,刘玉馥.危重抢救对护士的心理影响及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3.12(3):97-98.

[5]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88-490.

[6]BerkowitzLL.Breakingdowntehbarriers:improvingphysicianby-inofCpRSystems[J].Healthinform1997;14:73-76.

[7]LockeCJ,BergRa,SandersaB,etal.milandermm,KernKB,ewyBa.Bystande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oncernsaboutmouth-to-mouthcontact[J].archinternmed.1995,155:938-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