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5:30

公益广告的特征篇1

电视公益广告在我国发展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和国外更为纯粹的公益广告不同,我国电视公益广告在发展中呈现出了一些商业特征。

公益广告的特性

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一样,它从属于广告这个大家庭,具有广告的基本要素,即广告主、广告媒体、广告目标、广告信息和广告受众。同时,公益广告又有着和商业广告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非营利性。商业广告推销的是商品,以赚取利润为广告的最终目的;而公益广告推介的是对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的提高有益的思想意识,以促进社会风尚进步、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为目的。

我国电视公益广告逐渐呈现商业化特征

电视公益广告在我国发展已有20多年了,在电视公益广告发展的初期,参与主体比较单一,以电视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参与为主。最初的公益广告的目的是倡导文明风尚、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由政府下指令,媒体负责制作播出。此时,无论制作、播出等费用都是由电视立承担,毫无任何商业回报可言。也正因此,这个阶段的公益广告又是最为纯粹的不带任何商业性质的公益广告。由于电视公益广告的社会性特征,对于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了电视公益广告事业当中,成为电视公益广告的热心支持者和赞助商。其中尤以哈药六厂、海尔集团、三株药业、中国移动等单位最为突出。

这些企业积极投身于公益广告,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间接地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在电视公益广告的播出方面,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文件进行了规范。1997年8月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广播电影电视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出《关于做好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其中对于电视媒介刊播公益广告在刊播时间、刊播比例以及标注企业名称的显示时间、标注面积等方面明确提出了四条规定。①这些规定,保证了电视公益广告从中央台到地方台在黄金时段的播出时间,同时也规范了企业参与公益广告的行为。

正确面对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商业性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而公益广告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非营利性。同商业广告一样,无论是电视公益广告的制作还是播出,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政府在这方面的作用更多的是做行政指导或者提出倡议,是在宏观层面的一种组织策划,而在执行层面更多的是让媒体进行具体的操作。但是,长期独立承担制作播出的所有费用,电视台也是力不从心的。而现阶段,愿意为公益广告出资的企业,更多的是考虑自身品牌传播的需要、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需要、以及同媒体与政府合作的公关需要。要企业纯粹以社会公益为己任、不求任何回报地参与赞助公益事业,几乎不太可能。那么,就需要采取一些办法来平衡双方的需求,达到双赢。目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企业署名公益广告。这种通过在电视公益广告片尾打上赞助企业名称的方式,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简单易行的对企业的一种回报方式。例如哈药六厂的“爱心传递――帮妈妈洗脚篇”电视公益广告,就是通过在片尾给哈药六厂署名的方式给予企业回报。另如重庆电视台的《公益广告》,从2002年开播至今,采用企业署名的方式给予企业回报。而这种结合方式,也逐渐演变成了我国公益广告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来说相对纯粹的一种公益广告。

2.融入商业因素的公益广告。这种通过在公益广告内容中找到和企业产品的结合点进行宣传的公益广告,兼顾了广告主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公众的社会利益,也比较容易得到广告主和公众的认可。比如2000年7月,创维彩电在高考之际,播出的一系列公益广告,核心文案在电视媒体上进行滚动字幕播出,内容是:“在今年,安徽有7万考生即将参加中高考。他们是您或邻居家的孩子。他们正在进行紧张的考前冲刺!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休息和学习,请您在看电视的时候把音量调小点,即使是收看健康的创维彩电也不要例外!”此次公益广告的投放和其他几个措施的配合,有效化解了创维彩电当时在安徽面临的一个信誉危机事件,成为危机公关的一个成功案例。融入商业因素的公益广告,严格意义上说不完全属于公益广告,有人将之称为“半公益广告”。

3.融入公益因素的商业广告。这种通过在广告中提倡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或者是承诺、宣扬企业自身的一些公益性活动的广告,其在本质上完全属于商业类广告。

比如农夫山泉著名的“一瓶水,一分钱”公益行动。虽然这种广告实际是商业广告,但是由于它和企业实际的公益活动相结合,农夫山泉没有以企业的名义,而是代表消费者来支持公益事业,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使消费者也参与到了企业的公益事业中来,弱化了广告中的商业味道,收到了良好的广告效果,农夫山泉也赢得了相当丰厚的利润回报。

电视公益广告利用各种方式,给予了企业实现回报社会良好愿望的一个机会,塑造了企业热心公益事业的良好形象,增加了公众对这些企业的好感,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间接地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回报。同时,由于企业的积极参与,也解决了电视台在公益广告制作经费上不足的一个困境。

由企业制作或者赞助的电视公益广告呈现出一定的商业化特征,是我国现阶段公益广告发展的一个趋势。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公益广告的商业性,尊重公益广告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借鉴国际上公益广告发展运作的先进经验,对其加以完善的管理和正确的引导,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确保我国电视公益广告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注释:

①陈辉兴:《孕育・发轫・成长・繁荣――中国电视公益广告三十年》,《传媒》,2008年第7期

公益广告的特征篇2

关键词:电视公益广告广告运营模广告模式

公益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题热词之一。公益事业不仅仅是社会人文的重要部分,更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在公益活动中,公益广告对于唤起公众对不同社会问题的认识与关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都起着重要作用,参与公益广告被广泛认同为是媒体、企业和广告公司等经营实体和组织走向成熟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在众多的公益广告类型中,电视公益广告因具广泛的受众和具有的深远影响力而能引起学界和业界更多的关注。

一、电视公益广告的内涵与特征

1、电视公益广告的内涵“公益”是一个外来词汇,在我们的传统汉语体系中并没有“公益”这样的固定用语,它“是经由西方舶到日本由日本人转译而来,其最初是在日本人冈幸助始的《慈善问题》一书中出现,冈幸助始在书中将西文的‘publicwelfare’译为‘公益’。”

而所谓电视公益广告,是指政府、媒体、企业、广告公司、社会组织等围绕有关人自身的完善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主题,通过电视媒介向公众传播有利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以唤起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加强或改变公众的价值观念,引导和规范公众行为的广告活动。

2、公益广告的特征

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商业广告的广告形式,电视公益广告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与特点,从而与其他电视广告类型区别开来。这些特征主要包括以下的六个方面:

第一,公益性,是电视公益广告从本质上区别于其他电视广告类型的特征;第二,倡导性,引导社会公众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第三,现实性,要求社会公益广告紧贴社会现实;第四,人本性,即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完善;第五,观念性,观念是电视公益广告的核心,对电视公益广告具有决定性作用;第六,广泛性,诉求对象的广泛性和题材的广泛性。

二、中国电视公益广告运行模式的形成和特点

在一般情况下,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运行主要涉及组织管理、选定主题、创意制作和媒体播出、评估效果、评选作品等几个基本环节。而在实际的运营当中,我们的电视公益广告运行遵循了以下两种思路:

1、自行开展的电视公益广告活动

这一模式的电视公益广告由电视媒体、相关企业、公益组织、广告公司以及个人等各主体自行开展一些零散的电视公益广告活动,并没有统一的核心中枢机构来协调各方组织的运营。在这一运行模式下,电视公益广告的主题由运营的其中一环主体特别是媒体来自行选择和确定,然后,由广告部门围绕所选定的主题进行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和制作,最后在某个特定的广告时段或者在固定的公益广告栏目上播出创作完成的公益广告。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和广告制作成本的提高,这种自行开展的电视公益广告活动,在模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比如,在选定电视公益广告的主题上,打破了电视媒体和政府的垄断地位,其中赞助企业、广告公司、公益组织等也参与到选定主题的环节,单独或多方共同选定相关的主题;第二,在创意制作环节,基本上还是由专业的广告制作公司来负责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和具体制作,而制作所需的费用主要是由电视媒体、赞助企业、公益组织等其他各方自行承担,但也会获得一些基金等支持;第三,在媒体播出上,既包括免费播出又包括付费播出两种情况,一方面,电视媒体免费拿出一定的广告时段播出相关主题的公益广告,另一方面,赞助企业、公益组织等直接对电视媒体的广告时段进行购买,播出相关主题的公益广告。(该运营模式见图一)

2、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的模式是由政府部门发起的、由电视媒体具体执行和广告公司、企业等提供支持赞助、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的电视公益广告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部门在电视公益广告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电视公益广告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央文明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主办单位设立的组织委员会在选定主题之后,会通过两种途径开展:其一是召集部分电视媒体、广告公司开展座谈会动员积极创作、播出主题公益广告;其二是向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工商局、广电局、文明办等政府部门下发开展电视公益广告活动的通知,由各个地方负责联络当地媒体和企业开展创作与播出,另一方面,也会成立作品征集办公室,面向全国征集电视公益广告作品,组织专家评委从众多广告中选出优秀的广告作品,最后推荐到全国性的电视媒体如央视或其他地方媒体进行播出。(这种模式的流程如图二所示)

政府主导的电视公益广告的运行模式是当前主流的中国电视公益广告运行模式。中国电视公益广告的运行模式经历了由单一媒体主导模式到政府主导模式为主而多元模式并存的演变过程。当然,政府主导的电视公益广告运营模式与其他模式并不是毫不相干。在电视公益广告的具体运作环节上,政府主导的电视公益广告的运行模式也融合了其他模式的一些运作方法和方式。

3、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的电视公益广告现存的管理弊端

在政府主导的电视公益广告的运行模式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广告业的发展,这种运行模式中的弊端也日益凸显:

(1)多头管理

除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之外,中央和地方各级精神文明办、宣传部门、广电管理部门以及文化部门也都进行了电视公益广告的管理,从而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谁都管谁都不管”。多头管理不利于电视公益广告的有序运营。由于各部门和单位的管理依据各不相同,因此,对电视公益广告活动的要求和具体措施也容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出现问题很容易互相推诿,使电视公益广告的管理处于时而诸多限制时而分散无序无依的状态。

(2)缺乏连续

在政府主导的公益广告运营模式中,政府的主导职能多半是一种临时性、阶段性的组织工作,通常配合重大事件的发生或重要宣传任务时,政府方才着手主导发起相关的电视公益广告,这样的应景之举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连续性。

(3)受众主导意识不强

传统商业广告都是以市场需求和受众口味为导向的,但政府主导的电视公益广告却常常忽略了受众这重要的一环。在政府主导的电视公益广告的模式下,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通常是从党政的中心工作与宣传重点出发来选定电视公益广告的广告主题,通常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而忽略了受众的需求,影响了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并且,这样创作出来的电视公益广告主题较为单一、创意较为古板、风格也比较沉闷。

(4)播出即止,没有评估

在政府主导的电视公益广告的运行模式下,评估环节很难得到重视。政府主管部门是发起者和组织者,但并不重视评估;而电视媒体是广告内容的执行者和播出者,除了是完成播放任务外,也很少考虑传播效果的回顾和评估。但只有对广告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形成相应的报告,才能有助于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为以后电视公益广告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没有总结评估,便很难纠偏,电视公益广告的无效传播或效果甚微的情况便得不到改善,这使得电视公益广告事业只能原地踏步,而对电视公益广告活动动用的相关公共资源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三、中国电视公益广告未来的选择和展望

无论是国内以政府为主导的运行模式,还是国外以广告理事会为主导、独立于政府的运行模式,都各有利弊。所以我们在选择电视公益广告运行模式时,应该从两个原则来考虑:一是符合本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状况;二是所选择的电视公益广告的运行模式应该能促进电视公益广告的高效运行。

1、中国电视公益广告所适宜的社会化运行模式

中国电视公益广告有效供给的路径,宜选择通过有组织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征的第三方来提供,而且,相对于政府和市场,第三方在电视公益广告的供给上更有优势,这就需要对政府在电视公益广告运行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社会主导、政府监管”为特点的电视公益广告社会化运行模式,将是未来中国电视公益广告发展比较合适的一个选择。

公益广告的特征篇3

关键词:公益广告效果评估关系管理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F7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88-02

简单概括来说,构成了该课题研究的初衷是因为三点:公益广告效果评估很重要、又具有特殊性、目前暂无针对性方法。全文重点在于针对公益广告探究提出一个评估方法,使其能够更为有效真实得评估出公益广告的效果,即计算出公益广告的行为转化率,并以此显示出公益广告存在问题,提升广告价值;难点在于方法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论证。因此,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第一手数据,融合了管理学和软件技术的优势,提出一条适合公益广告的效果评估方法。

1公益广告的特殊价值

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非商业性的广告,公益这种信息表现形式,使其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价值。公益广告及其评估方法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的特殊性。测量广告效果对广告活动有没有影响,评估的是广告的短期效应。而公益广告是一种长期战略,无法在短期内预收效果,此为其最大的特殊性所在。

(2)传播内容的特殊性。公益广告是通过广告传播来“有效影响公众”的态度、倾向,这使得效果评价中的中介量虚化模糊,很难量化统计分析。

(3)收效的特殊性。公益广告的收效,即其造成的心理效果和社会效果不会立刻或者说在短时间内有所体现,我们很难用各种数理分析进行全面统计。

(4)效果评估方法的特殊性。公益广告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果,其经济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使其最终不能确定真实变量,因此,评估公益广告效果必将是特殊的方法,最大化地降低各种外在因素对真实数据的影响,能够在数据统计分析中体现出测谎功能,区分出真假收效数据。

2公益广告效果评估的意义和国内现状

公益广告的发展与社会、市场及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广告效果测评的有效方式方法具有很现实的价值:能为广告作品的设计修改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修改参考依据;可以帮助广告主及时掌握广告活动的变化,随时对广告策略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而对消费者来说,通过广告主及广告设计者的选择与改进,广告效果最终又回到消费者身上。同时,要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建立全民参与公益事业的基础,需要依靠这一工具去检验其效果到底有多少、影响有多深入。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来了解现状。2013年10月1日至7日,无锡地区共发放260份纸质及电子问卷,其中纸质问卷150份,以视觉专业志愿者小组为单位分别在万达商业圈、新区中心商业圈进行发放;电子问卷110份,以纸质问卷电子稿通过邮箱、信息平台等方式进行发放。最后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21份。

在调查中,最值得关注的数据是近九成的受访者认同“公益广告起到了一定的社会道德导向作用”,但是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表示看了公益广告之后即使“深有感触,也不一定会行动起来”,更有人表示看了国内的公益广告之后“没什么想法,认为自己做不做公益和这个广告无关。”有8%的受访者则坦言“没特别注意过,只是当普通广告一样一扫而过”。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的公益广告发展到了瓶颈,如此重要的一个手段如同鸡肋被国人放在一边,越是想重振旗鼓并有所作为一番,越是力不从心和迷茫。

3公益广告效果的现有评估方法

现有广告效果评估大致分为两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主攻公众的态度倾向,定量研究则针对公众评价的影响范围。两者都大量运用到了数理统计的方法。

《“四大发明”新解》廉政公益平面广告(“扬正气,促和谐“全国优秀廉政公益广告展播作品作品编号:07号),我们以此为例,于2012年5月至7月,在无锡新区、锡山区、滨湖区及惠山区面对不同的受访对象,分别尝试了现有主要广告效果评估方法。(如图1)

融合各种评估方法的优势,确实能弥补各自的劣势,将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达到最大值。定量研究能让我们获取部分广告设计本身需要的数据,比如受众心理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影响程度等,但是广告的社会效果,其对社会道德、文化教育、伦理、环境的影响的真实性通通无法证实,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导致了受众会觉得看不看公益广告与自己做不做公益无关的结果。

由此整理归纳出四点现有广告效果评估方法对于公益广告的不适用性:(1)时效性的不适用;(2)效果检验标准的不适用;(3)有效性的不适用;(4)道德收效的不适用。

4适用于公益广告的“关系管理评估方法”

面对那些仅仅停留在分析广告制作创意等本身,而忽略了广告效果的并不令人满意的数据结果,我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我们大胆假设有这样一种评估方法:它能在真实的市场环境或者说是社会环境中,在人为组织引导接受信息的情况下,用“活动”的形式具化体现出受众的道德行为,并通过感应、交互等技术真实记录受众行为理由。这一方法仅针对评估公益广告效果,不直接评估广告本身主题确定、广告创意、文本制作以及广告等方面。

“关系管理评估方法”诞生的理论基础有三方来源:客户关系管理概念、数据挖掘技术以及可能影响公益广告效果的广告特征的文献研究。客户关系管理这一概念从80年代初建立客服系统进行“接触管理”开始被运用,而数据挖掘技术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逐步成熟。因此,我们就能在建立可能影响公益广告效果的广告特征数据库后,采用量化方式,通过既定数学模式计算以检验公益广告效果。

建立可能影响公益广告效果的广告特征数据库,通过媒体点击率关键词等方式将需要评估的公益广告特征效标量化统计,将数据录入数据库中通过系数核算后对比,形成数据趋势,以此检验公益广告效果。我们暂且将这一方法命名为“关系管理评估方法”。“关系管理评估方法”评估步骤:首先,数据库的建立。确定了八个可能影响公益广告效果的广告特征和效标,将其作为数据库数据挖掘项目的属性定义信息。随后在每次数据库应用时即可根据具体对象在这八个特征下设定矛盾关键词,从而获取到动态数据以观察公益广告评价趋势。其次,数据量化。以各媒体为信息收集中介,通过交互设计,以收集在下一模式计算中需要的数据。之所以选择媒介量化数据,是希望能尽量避免内在人为因素对数据的误导,同时,也便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大量数据直接传输到数据库进行下一步计算,减少了人为收集录入在时间与人力上的大量损耗,使得数据更有时效性,也更具说服力。再次,aiRa模式系数计算。借鉴aiDa法则,aiRa模式可解释为: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Resonance共鸣;action行动。之所以需要依靠数学模式进行系数计算,是因为通过媒介所得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地、完全地、真实地反应广告效果,其中掺杂了无效的、模糊的数据,一定的系数使其结论能最大化地接近真实。通过权重评价,得出最接近的系数值。通过对收集到的评论数据的解析,得出关键词频率的测绘。再将关键词分类代入广告效标分类中,根据系数相乘从而得出最终的评价数值。最后,呈现数据趋势。最终数据通过图表的方式展现结论,以“1”为参考标准线,给予一个较为直观的广告效果评价。

这一方法的优势十分明显:“关系管理评估办法”最大化地顾及到了内外变量因素对效果测评的影响,通过媒介为信息收集中介,最大化降低在效果评估数据收集过程中及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无限制地收纳受众的内心想法以辨别受众行为受广告影响的真实性。可作为一种洞察受众的方法。这一方法融合了管理学和软件技术的优势,对公益广告发展有一定价值。

公益广告的特征篇4

年中时分,当地方台纷纷举办各种客户答谢会之时,中央电视台在6月30日举办了2012年广告经营策略研讨会,一批有影响的学术专家、营销精英被聘为策略顾问。

会上,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兼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主任程宏表示,广告是依附性的产业,一方面依附于经济,一方面依附于电视节目,对央视来说,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节目竞争态势都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面临严峻挑战,“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电视业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广告业面临的问题,央视的功能和定位决定了我们必须做出,也正在做出更大的付出和投入。”

作为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2012年上半年,何海明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各地拜访客户中度过。所到之处,他都会记录下各地风土人情、企业的最新情况以及如何与客户进行互动,“务实”“低头做客户”是外界对其行事风格的普遍评价。问及央视广告整体经营情况,何海明向《综艺》表示,2012年上半年比2011年同期增幅约10.8%,增幅数据比2010年同期略有下降。

从数字上看,2009年央视全年广告总收入为161.5亿元,2010年这一数字达到188.4亿元。2011年11月8日举办的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总额达到142.575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54%。依据之前何海明透露的2011年全年约15%、2012年约10%的增幅计算,2011年央视全年营收约216亿元,2012年有望达到238亿元。

与主要省级卫视相比,央视的增幅并不算突出,更多时候仅是“与GDp增幅同步或略高”,但基于其日渐庞大的广告体量,如今的央视广告创收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超过2亿元的入账。在整体经济环境趋缓的2012年,如何说服新老客户加大投放,实现广告经营平稳增长,考验着每一个广告从业人员的智慧。

7月,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将重点围绕2013年广告招标策划、伦敦奥运广告营销执行展开工作,同时还会举办系列营销活动,走访多家客户。

“公益广告年”

程宏所言的“必须做出,也正在做出更大的付出和投入”可以从央视今年高调推出的公益广告征集活动中窥见一斑。

2012年6月8日,“CCtV电视公益广告全球征集活动仪式”在北京798艺术区举行,本次征集活动分子主题,中央电视台将对征集到的公益广告创意设置月度优秀奖、年度公益广告奖等奖项,对于优秀公益广告创意或成片,将予以投资拍摄、颁发奖金,在包括央视在内的众多平台播出。与此同时,“CCtV电视公益广告全球征集活动学术评审委员会”在仪式上成立,“星光电视公益广告大奖”也宣布诞生,成为中国电视“星光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央视很早就开始介入公益广告的制作、播映,但以前的公益广告大多都是商业广告的补充。这次启动的征集活动面向全球,整合各种资源,视角、力度更广,规模更大,操作也更加系统、规范,既可以催生出一些好的公益广告作品,也为众多企业搭建起了投播电视公益广告的桥梁。

据了解,企业既可以在央视正在播出的公益广告中进行署名,也可以选择央视征集到的优秀公益广告创意联合制作,还可以自行创意和拍摄,与央视联合署名播出。目前,皇明太阳能、今世缘酒业、义煤能源、紫金矿业等多家企业在公益广告上和央视进行了合作。在商业广告资源日渐紧缺的时候,大量“署名”公益广告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品牌推广机会。

2011年,中央电视台共制作播出了300余支公益广告,播出次数超过26722次,总播出时长达200小时。2012年被央视视作“公益广告年”,在投入巨大资源创作播出公益广告之余,如何使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央视当下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纪录频道崛起

6月6日、11日,2012央视纪录频道节目·广告资源推介会分别在上海、北京举行,这是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首次专门为一个频道作推介。

开播于2011年元旦的央视纪录频道,收视份额伴随观众口碑一路上涨,2012年前四个月平均收视份额为0.4246%,比2011年同期增近一倍,且收视人群呈现出“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特征。CSm媒介研究35中心城市数据中,纪录频道前四月的收视份额达到0.6256%,远高于全国测量仪中的表现。2012年上半年,纪录频道的平均收视份额达到0.444%。

目前央视纪录频道的国内观众规模达6.6亿人,国际用户超过3000万户,频道的观众满意度在全国所有科教类频道中名列第一,网络观众满意度在央视所有频道中排名第一。

广告投放方面,纪录频道在开播8个月后开始有广告进入,发展至今已经有近30家企业投放广告,比如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宝马汽车、海马汽车、一汽、格力、海尔、剑南春、郎酒、舍得等,客户接受之快列各专业频道之首。在纪录频道投放的广告多以制作精良的形象类广告片和公益广告为主,广告诉求更多在于体现品牌价值观和内涵。开播仅一年半的央视纪录频道,目前广告营业额已经超过2个亿。

公益广告的特征篇5

案由相似的三讼

2008年12月,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旗公司)在媒体刊登广告,广告上有“aigo爱国者”标识,背景为“CZ-2F”运载火箭发射图。2009年4月,运载火箭研究院发现华旗公司一则户外广告中也含有运载火箭发射场景图案。2010年年底,运载火箭研究院以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为由,将华旗公司诉至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丰台区法院)。

运载火箭研究院诉称,CZ-2F(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曾成功地将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并发射了4艘神舟无人飞船和“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及“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运载火箭研究院是CZ-2F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单位,并注册了第3758199号CZ-2F运载火箭图形商标,该商标及其产品――长征火箭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华旗公司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该注册商标,且将该商标置于广告画面显著位置。运载火箭研究院认为华旗公司利用该图形商标及知名度吸引公众注意力,借此提升其产品的知名度,侵犯了其商标权且构成不正当竞争,故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华旗公司辩称,其行为没有侵犯运载火箭研究院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广告中使用神舟飞船发射图片主观上是善意的,只是向公众传达公司向神舟飞船提品的事实,不会造成公众混淆、误认;同时不认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丰台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华旗公司广告中CZ-2F运载火箭的形象以发射实景形式出现既非商标性使用,亦未造成相关公众混淆或误认,故对于运载火箭研究院诉华旗公司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主张,法院不予支持。但法院同时认为,华旗公司为了商业目的,未付出正当努力在广告中突出运载火箭研究院代表性产品CZ-2F运载火箭形象,并与“航天品质”用语配合使用,宣传自身产品的行为,属于故意直接利用运载火箭研究院的经营成果,其行为构成已不正当竞争,故判令华旗公司停止侵权、赔偿运载火箭研究院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10万元。

据了解,该案宣判后,在法定期限内双方当事人均未提起上诉,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华旗公司亦主动履行了判决义务,该案由此画上了句号。

无独有偶,时隔不到一年,运载火箭研究院又将维权之箭瞄准了蒙牛和宝马。这两家公司虽然在主营业务上“牛”、“马”不相及,但被诉的理由却如出一辙,且与此前华旗公司所遇到的情况有相似之处。

2011年8月和9月,因在产品广告宣传中未经许可使用长征运载火箭形象,运载火箭研究院将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马公司)和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公司)分别诉至丰台区法院。运载火箭研究院诉称,宝马公司在2010年第11期《看天下》杂志的一则以“Bmw之悦。激情梦想,悦然天成。”为主题的宝马汽车平面广告中使用了用于发射神舟飞船的CZ-2F运载火箭形象;而蒙牛公司在2011年春节期间组织的“嫦娥迎玉兔,牛运传神州”新春回馈活动中,在蒙牛酸牛奶外包装及相关户外、电视广告中使用了用于发射嫦娥探月卫星的CZ-3C(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形象。

运载火箭研究院认为,两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将其研制的运载火箭形象用于广告宣传,利用运载火箭的知名度吸引相关公众的注意力,借此提升其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构成不正当竞争,据此,请求法院判令两公司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同时要求宝马公司赔偿各项经济损失10万元,蒙牛公司赔偿各项经济损失50万元。

或许是鉴于此前诉华旗公司一案的判决结果,运载火箭研究院此番诉讼未再提及“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而是单以“不正当竞争”为案由。

在庭审中,宝马公司辩称,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已经有超过100次的发射,其为公众所知悉和了解,并不是其作为一个产品通过原告的经营、宣传等活动而形成的成果,而是作为中国航天这一系列行为的一部分,作为公共事件被媒体自发的宣传报道促成的。公司在广告图案中使用的火箭图形属于公有领域,任何人都可以正当使用。并且,“宝马”品牌及其系列的宝马汽车是在汽车领域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品牌,宝马公司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利用运载火箭研究院的“火箭图形”商标,去“淡化”本已具有极高知名度的“宝马”品牌。宝马公司在委托设计和使用广告图案过程中,已经在可能的注意力范围内尽到相应的审查义务,不存在利用运载火箭研究院“知名度”的主观故意,也没有侵犯其任何合法权益,要求法院驳回运载火箭研究院的诉讼请求。

丰台区法院在对宝马侵权案做出的一审判决中认为,宝马公司通过使用CZ-2F运载火箭形象图形作为广告元素,获得了更为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使人误认为研究院许可宝马公司使用CZ-2F运载火箭形象,或与宝马公司存在某种合作关系,违反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损害了研究院的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据此判决宝马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赔偿院经济损失和合理支出共计9万元。

宝马公司对此不服,认为不构成侵权,上诉至北京市二中院,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另据悉,运载火箭研究院诉蒙牛乳业集团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也已立案。蒙牛乳业集团及其相关公司使用火箭图形涉及的范围和方式有互联网、超市电梯、超市柜台、产品包装、户外广告等等,其广告形态包括静态画面和动态视频等,其广告语甚至称:“中国航天、探月工程专用乳制品”、“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

火箭形象是否属于公共资源?

关于长征运载火箭系列诉讼案争议的焦点之一是:运载火箭形象是否属于公共领域?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在电视节目当中,火箭发射的画面形象几乎是随处可见。许久以来,在各类媒体广告当中出现运载火箭形象,也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因此,一般公众都会很自然地认为,火箭形象是一种公共资源。

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航天工程是国家公共财政项目,运载火箭形象也是国力的一种象征,把它划为某一家研究院的私权是否合适?

那么,从法学专业角度来理解,该系列案件当中出现的长征运载火箭形象是否属于公共资源?又是否能作为一项知识产权来保护?

宝马公司诉讼人、君合律师事务所邹唯宁律师认为,长征运载火箭是因为媒体对中国航天的自发宣传报道而为公众所知悉和了解,媒体的宣传报道使火箭发射这一系列活动成为一个或者数个公共事件。既然作为社会公共事件,自然就进入公共领域,应当作为社会公共资源被合理使用。

运载火箭研究院诉讼人、北京市瑞中律师事务所邓泽敏律师则表示,公共事件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事件的公共化或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公众的广泛关注,并不导致公共事件的组成元素就进入公有领域,被他人以合理使用为由进行使用,特别是具有商业目的的使用。

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袁真富博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能够认定长征运载火箭形象本身不享有著作权的话,我倾向于认为长征运载火箭形象是一种公共资源。尽管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将其注册了商标,但除了不能在商标意义上使用外,他人可以正当、合理而且自由地使用长征运载火箭形象。公共资源与商标权并不矛盾和冲突,他们各有界限。”

袁真富进一步表示,长征运载火箭形象作为注册商标的构成要素,在法律上是没有问题的。根据商标法规定,只要不违背禁止性规定,任何具有显著性的可视性标志,都可以申请并注册商标保护。可是,长征运载火箭形象作为注册商标,其所受保护的程度和范围,应当根据商标法的规定来确定,只有当他人将其用作商标标识时才会构成商标侵权。从商标法的角度来看,长征运载火箭形象是否属于公共资源并不重要。因为作为注册商标构成要素的文字、图形等标志,很多都是来自公共领域的资源,比如“联想”、“苹果”等商标标识,都是字典中的常见词汇,可一旦在特定商品或服务上申请了注册商标,就可以受到法律保护。但是,如前所述,如果他人并不在商标意义上使用这些标志,商标权人无权干涉,比如,卖苹果的摊主挂个牌子“苹果”,显然这是在描述其售卖的商品,而不是在商标意义上使用,不会对“苹果”商标构成侵权。

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关于长征运载火箭系列诉讼案争议的焦点之二是:宝马等公司在产品广告中使用运载火箭形象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从而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条款来判决?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业经营或者营利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该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设计、制作、虚假广告。

邓泽敏律师认为,“CZ-2F运载火箭”作为中国航天高科技产品,其产品外观、图形、装潢、色彩等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和标志性,代表航天品牌的形象。宝马公司在其商业广告中使用“CZ-2F运载火箭”图形,意图借此来提升宝马在中国的品牌形象,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获得比其他同业竞争者更加有利的优势地位。其行为扰乱正当竞争秩序,更没有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了火箭研究院的合法权益,属于不正当竞争。

对此,邹唯宁律师不予认可,认为宝马公司的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他表示,涉案广告的主体部分为宝马汽车图案,火箭图案在整个广告的比例非常小,若非有意识的观察,根本不会去注意火箭图形,特别是火箭上的“中国航天”字样。最后,“宝马”品牌及宝马汽车在汽车领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宝马公司没有必要利用火箭研究院的火箭图形商标去淡化“宝马”品牌。火箭研究院并无生产、制造乃至涉及汽车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活动,双方分属于不同的业务领域,不存在竞争关系。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教授对此持否定意见:“宝马公司对广告的处理只是将火箭形象作为背景,宝马汽车也是汽车行业中的知名品牌,在广告中宝马汽车形象也处于主要位置,从消费者角度讲,不容易对宝马汽车和运载火箭研究院的火箭产品产生混淆或误解,其行为不符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的内容。”

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顺德研究员也对媒体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仍然以存在竞争关系作为一个必要条件。由于宝马、蒙牛对运载火箭形象的运用并不存在诋毁或者贬损的行为,且蒙牛和宝马分属于奶业和汽车制造业,同火箭制造业相去甚远,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不能以此来认定蒙牛和宝马运用运载火箭的形象给运载火箭研究院造成不正当竞争。”

袁真富认为,本案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判决构成不正当竞争是值得商榷的。《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10)》指出,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原则规定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法律对该种竞争行为未作出特别规定;二是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确因该竞争行为而受到了实际损害;三是该种竞争行为因确属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而具有不正当性或者说可责性。

袁真富还提出,在长征运载火箭系列诉讼案中,运载火箭研究院要主张不正当竞争则要证明:第一,其对长征运载火箭形象享有合法权益,既然被告并未在商标意义上使用长征运载火箭形象,那么运载火箭研究院的合法权益除了商标权,还有什么呢?这是不明确的。第二,如果运载火箭研究院主张其因被告的竞争行为而使其商标权益受到了损害,但是,被告并未在商标意义上使用,也未贬损其商标,其损害在哪里?目前一些法院在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原则规定时,经常以被告从中获得商业利益为由,来反推原告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这是不恰当的,因为任何被告的商业活动都可以推断出他获得了商业利益,否则他从事这些广告等商业活动做什么呢?因此,应当严格审查原告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实际损害,而不是被告是否获得了商业利益。否则,《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将被滥用。第三,被告借用处于公共领域的资源,作为广告资源加以利用,只要这种行为不损害第三人的利益,不违背商业道德,法律不应该禁止。知识产权法也要给市场竞争保留一定的空间,权利人拥有知识产权,并不代表其拥有禁止他人合理利用该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权利。美国法官Holmes早就说过:“商标不是禁忌。”有权利就应该有限制,没有限制的权利就会被滥用,从而威胁公共利益。

公益广告的特征篇6

一、公益广告的概念

广告,按其目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商业性广告,即营利性广告;二是公共服务性广告,即非营利性广告。本文着重阐释的公益广告,是公共服务性广告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商业性广告,就是指以付费的方式,以期达到盈利目的的有责任的信息传播活动。而公益广告,则是指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公共利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性广告。

二、公益广告的特征

公益广告的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公益性:公益性是公益广告最本质的特点,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利益。

所谓公益性,就是指所传播的公益广告,对维护公共利益、公众利益的性质、影响及其所产生的作用与程度。而公共利益和公众利益,则是指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大众的共同利益。在总体意义上来讲,公共利益和公众利益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公共利益所代表的是人民大众的利益,其利益观和服务与造福对象都是人民大众。而公众利益,则是更直接、更具体的所指人民大众利益,既包含总体上的人民大众利益,又包含人民大众中某一阶层、某一群体的利益。为此,我们这里所论述的公益性,从广义上讲,公共利益和公众利益皆蕴含其中。

2服务性:服务性是公益广告的重要特征之一。公益广告的服务性表现在,一是无偿性,二是广泛性。所谓无偿性是指公益广告的者,不为盈利,不图经济回报,为社会、为公众无私奉献。所谓广泛性,就是公益广告把为社会公众服务作为既定宗旨,许多公益广告往往直接服务于社会大众。比如:河北电视台制作播出的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公益广告:“勤洗手、勤消毒、勤锻炼、勤通风、战胜非典。”这条公益广告通过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和倡导良好生活习惯,直接为社会大众服务。

3.慈善性:所谓慈善性,就是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或遇到危难的人进行救助关爱活动的性质、作用及程度。比如:联合国难民基金会有这样一条广告:“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这条广告倡导人们对于因饥荒、战乱等原因导致的难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予以救助。

4.社会性:社会性是公益广告又一鲜明的特征。所谓社会性,就是指公益广告从社会整体需要出发,面向社会整体,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对社会整体服务。比如:有一条节水用水公益广告:“水是生命的源泉,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这条公益广告,就是从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出发,而面向全社会的,倡导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5.大众性:大众性是所有公益广告的共同特征。所谓大众性,就是公益广告为大众,面向大众,倡导、启迪和服务均以大众为主体。比如:有一条预报台风即将到来的公益广告:“请大家告诉大家。”另有一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公益广告“消费权益在你手,据理力争要开口。”

三、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

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归纳和概括起来,至少有以下几种。

1。赞誉写激励作用

有些公益广告倡导并赞许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传承人类文明、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倡导并赞美团结友爱、救困解危。这样的公益广告不仅充满了对友爱、美德、文明、人道的赞誉,而且对社会公众有着极大的激励作用。比如:河北电视台1996年制作播出的公益广告《大抗洪》,以一位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惊涛骇浪抗洪抢险,救助百姓,怀抱一幼童搏风击浪,向安全地带转移的镜头为主体画面,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奋不顾身、抢险救灾,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深情,播出后产生了极为强烈的社会反响,对广大军民具有普遍的激励作用。这条公益广告获得政府奖。

2.教育与启迪作用

许多公益广告对社会公众都具有较强的教育启迪作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其本身既展示了中央电视台的传播理念,同时教育公众既传接和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和人类的文明,又启迪和鼓励人们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3.提倡与引导作用

有一条声援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公益广告:“多一份热情,多一份力量。”提倡更多的人对北京申办奥运会充满热情,以众人的热情汇聚,显示申报奥运会的民意、民情和巨大力量。中央电视台持续较长时间播出的一条公益广告:“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许多电视观众都看过,这条公益广告展现的是,儿媳孝敬婆母,端来洗脚水亲手为年迈的婆母洗脚。妈妈的这一举动,不经意间被童年儿子看在眼里。他默默地模仿妈妈,悄无声息地去端洗脚水,给妈妈洗脚……幼小的心灵,在妈妈的尊老尽孝行为的影响下,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儿时美德飞跃。这条公益广告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不少观众和业内人士一致称赞,这条公益广告是平凡的题材,巧妙的创意,感人至深的影响,出乎意料的效果。

4.警示与劝诫作用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多方面变革及福扯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某些危及安定及安全的不利因素,比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导致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增多等。针对这种状况,近年来,各种媒体传播的警示和劝诫性公益广告也相应增多。河北电视台在2003年植树节期间制作播出了6条公益广告,其中有3条对社会公众具有替示和劝诫作用。比如:‘.珍惜绿色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空间。”“减少木材浪费,珍惜林木资源。”属于交通安全方面的公益广告,国内外和传播更为普遍。比如:当心车祸!您的家人正在家中等您……。”上述一些公益广告,都普遍带有警示或劝诫作用。

5.呼唤与忠告作用

呼唤与忠告,是公益广告对社会公众一种特有的诉求,也是对社会公众中某些群众及个人的一种特有的珍视与关爱。比如:某些呼唤救助残疾人事业的公益广告:一些呼唤募捐救助灾区群众的公益广告等等……。还有许多呼唤与忠告改掉不良习惯、保护环境、讲究卫生、关爱后代、关爱健康的公益广告。河北电视台在2003年为纪念世界卫生日播出了这样一条公益广告:“我们可以减肥,但绝不能减寿,为了您的健康,请保护好您的肺。”这条广告就是以呼唤与忠告公众保护健康为诉求的。

6.针眨与鞭挞作用

面对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现象,有时与传播少数带有“针贬与鞭挞”性的公益广告,其诉求目的则是为了发挥广告舆论监督的作用,敦促社会公众中少数或个别人克服不良现象,维护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期间,河北电视台曾制作播出了这样一条公益广告:“改掉恶习,讲究卫生,不要随地吐痰。”这条公益广告,意在针贬与鞭挞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讲究公共卫生,改掉随地吐痰恶习。台湾来宝公司的一条公益广告,其广告词是:“从垃圾箱里拾回您的公德心。”这条公益广告,尽管委婉,但仍不失为对随地乱扔垃圾或胡乱向垃圾箱投放垃圾的少数人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的针贬与鞭挞。7.展示与推介作用

具有展示与推介功能的公益广告,不少是由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比如:北京市奥申委的公益广告:“新北京、新奥运。”在美国,不少州、市常常具有展示与推介作用的公益广告。例如:纽约市政府的公益广告:“上纽约来开开眼界吧!”旧金山市政府的公益广告:这座城市掌握着成功的秘诀。”上述类型的公益广告,均有不同程度的公共形象自我展示与推介作用。

四、公益广告的传播理念

公益广告的本质属性是个“公”字,即为“公”广而告之。因此,公益广告的者和传播者,之所以和传播公益广告,其理念可以概括为:以高度的公众意识和严肃的社会责任,通过和传播公益广告的手段,取得维护公共利益、公众利益和发展公共事业的社会效应和社会效益。其理念内涵可分解归纳为以下五点:一是具有强烈的公众意识和公共意识,把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利益视为严肃的社会责任和神圣使命;二是从维护公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启迪和唤起社会公众共同维护自身的利益;三是引导社会公众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空间,造福于民,造福于人类;四是引导社会公众传承和发展民族文明、人类文明和社会文明;五是教育和引导社会公众,共同维护公共利益,发展公共事业。

五、强化公益广告传播的时代必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推动现代社会各项事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促进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向人类自身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比如:前面曾讲到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再比如:由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由于种种原因出现的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经济与生活状况的不平衡,由于文化修养和生活习惯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给某些人类群体或社会群体所带来的生存和发展等问题。此外,还有天灾、人祸、疾病、战乱等难以预料,甚至现阶段不可避免的因素,给某些地区或人类某些群体、某些社会群体带来的危难等等。由此可见,无论从人类还是社会群体的局部还是全局看,也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的局部还是全局看,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济、现代文化、现代文明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今天,整个人类或社会公众,都需要通过教育、启迪、引导甚至唤醒,来齐心协力,共同维护人类及社会公众自身的利益和生存发展。因此,作为以维护公众利益、公共利益为诉求的公益广告,.无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还是各类媒体及社会团体,对其与传播将更加关注并不断强化。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必将激发人们对自身文明和社会文明的自觉追求,届时社会公众对诸如公益广告等在内的各种倡导维护公众利益、公共利益和营造文明健康社会环境、生存环境的举措、规范、舆论等,将更加为广大社会公众称道、接受并自觉转化为社会行为。

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传递网络化、快捷化,将促进国际社会的整体融合大大加快和更加趋于紧密,届时国际公众和国内公众乃至整个人类的接触、融合、交往互动和经济、文化交流将大大增加,这也必将促使人们在追求文明、进步与发展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在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文明内质的同时,在国际社会力求呈现出文明国度、文明民族和融人整个人类文明的风范。因此,包括和强化传播公益广告在内的各种倡导社会公众追求和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人类生存环境的举措及规范,行将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共举。

公益广告的特征篇7

美国新闻学家对报纸运作的环状结构做了这样的描述:报纸以优质的新闻、副刊等内容吸引读者——读者的增加吸引广告商——广告商投资广告吸引读者以获取利润——报纸获得广告收入以盈利并保持和提高报纸质量。报纸首先是一种工具,是大众接收信息的媒介,报纸内容是否具有可读性,决定了受众是否会选择阅读这份报纸。而一个不受读者欢迎的报纸,同时也是不受广告主欢迎的报纸。因此,可以说报纸的内容决定了报纸的广告收入。

那么,作为报业的经济命脉,报纸广告商应该怎样做,才能最大可能的赢得客户呢?这里我们先看一下美国的报纸广告公司是如何为客户服务的。

首先,美国的广告公司拥有先进的服务设施,也即他们的广告销售手段很现代化,已经脱离了完全靠业务员两条腿一张嘴的原始阶段。美国广告公司早已实行彻底的电脑化管理,所有客户来单都立刻进入电脑,很多广告公司与报纸广告部门联网,广告公司根本不需要往报社跑。远处的客户甚至可通过互联网络将广告内容和图片直接传给报社,以确保广告的及时刊登。照相、扫描、打印绘制等设备也保持着先进水平,以确保优质的服务。广告公司还充分利用电话与客户联系,很多报纸的广告商雇有大量电话推销或服务员。所以,在美国的广告公司,几乎看不到中国报纸广告部那样客户人头攒动的现象。

其次,广告公司帮助客户制定广告计划,即在深入了解客户全年广告需求的基础上,在报纸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向客户提供实惠且高效的广告预算和刊登计划或套餐服务,尽力使客户的广告投放计划发挥出最大的效果,这对吸引和保持新客户特别有用。

第三,广告公司还尽力扩大协议销售客源,即尽可能多的与客户签订半年、全年等长期协议,通过长期合作,能有效维持与客户的关系,并且,这种协议签署得越多,报纸广告销售状况越稳定,与其他报纸和报纸广告商的竞争力也越强。如美国的《费城问讯报》,该报每年有10000多广告客户,其中六成以上是全年协议客户。

第四,广告公司帮助客户制作可信任和有吸引力的广告版面,由于广告客户花钱的目的是销售产品和建立自己的信誉,广告公司有责任帮助他们制作最值得信赖和最具有吸引力的版面。为使报纸广告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广告公司都努力帮助客户避免使用失实或过于极端的词语。如“质量最好、价格最低”,“本市价格最低”,“您所见到的最好的游艇”之类词汇都在被禁止之列。

第五,广告公司为客户提供非常周详的广告资料,向客户提供包括价格、版面、截稿期、办事流程等在内的报纸广告政策资料及过去一段时间报纸读者的分布及广告效果调查等资料,用以方便客户和帮助客户作出更好的决策。

第六,广告公司争取报社的合作,即与报社保持良好关系,尽量满足其要求,以优质的服务争取其为本公司多些优惠政策。

第七,广告在接单、审核、存档方面的高效运作,其关键是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办公流程,将每一个环节的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据一些被访问者介绍,美国报纸广告客户的投诉,90%与此有关。

最后,广告公司还制作公平合理的价格体系。

了解了美国报纸广告运作的情况,现在我们反过来看看国内广告公司的报纸广告营销存在哪些缺陷与不足。

首先,广告公司对广告客户的结构特征缺乏清晰的认识,为了招揽到客户,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考虑自身情况,也不研究客户的特征,不管客户是“黑猫白猫”,能出的起钱的就是“好猫”。报纸广告客户的结构特征包括广告主的行业特征、地域特征、投放策略、文化背景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就构成了报纸广告的运营平台。就国内报纸广告经营状况来看,大型企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广告客户较多的报纸,其广告客户结构相对较为稳定,它在不同年份季度的广告收入浮动较小,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较强。但是大多数报纸在广告营销上缺乏宏观的规划,经营状况欠佳。广告公司在寻求报纸合作伙伴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另外,广告公司本身对自己的广告客户的结构特征研究尚浅,甚至根本不去研究客户,完全是一种粗放式的经营,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某一时间段的可能性随机地寻找、招揽广告客户。这种粗放式的经营方式直接导致了广告客户结构的散乱性,广告公司的报纸广告收入波动很大,不利于广告的长期经营。

国内广告公司缺乏主动出击、抢占广告资源的意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报纸广告资源稀缺,广告公司大多处于“坐等广告上门”的状态。由于广告版面的稀少,广告公司不愁没有广告客户,而客户也要四处“找关系”才能刊登广告。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养成了报纸广告人员的惰性。今天,随着报业、媒介行业和广告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经常出现一些报纸广告量极少甚至没有广告的现象。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广告人员的惰性仍在延续,他们缺乏主动出击意识,与许多广告机会失之交臂,浪费了许多广告资源。

广告公司过分看重经济利益,缺乏对受众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兼顾。报纸作为传播媒介,除了追求商业上盈利外,还要对社会和公众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即保持报业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因此在报纸经营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受众的利益。根据报纸的“双重销售”理论,报纸既是有形的实物形式(承载信息的纸张),又包含了无形的服务形式。这种无形的服务形式有两种,一是向受众提供新闻和其它信息服务,二是向广告客户提供媒介传播的能力和影响力。受众和广告客户都是报纸和广告公司必须追求的对象,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矛盾。在目前许多报纸广告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广告公司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广告客户,理应受到优待,甚至“爱你没商量”,但是过多的广告版面必然会减少受众所能获取的信息量,从而导致报纸受众的减少和发行量的下降。

对照国内国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报纸广告营销理念、营销方法和服务方式,可以看出,国内报纸的广告营销在整体上是一种低水平的粗放式经营。在目前经济形式下,行业竞争逐渐国际化,国内报纸即将面临与国际传媒集团同台竞技的局面。那么国内广告公司要应对这种残酷而严峻的形式,必然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报纸广告营销之道,要虚心求教,“师夷长技以制夷”。

那么从国外报纸广告经营的经验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报纸广告在赚钱和吸引读者方面的双重功能。报纸广告既不仅仅是广告客户藉以增加销售的手段,也不仅仅是广告公司和报纸增加本身营业收入的方式,报纸广告对于报纸受众来说,同样是一种信息的来源,受众从广告中所得到的不仅仅是生活、工作所需的必要信息,而且从广告的平面设计中感受到美学的理念。受众所需要的,就是广告公司和报纸所要提供的。报纸通过吸引受众的阅读,增加了发行量,同时就意味着广告客户的增多和广告收入的提高,当然也意味着广告公司的营业收入的提高。

目前的报纸广告品种有整版、半版、通栏和其它的一些形式,那么为了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广告客户,广告公司和报纸就要通过协作创新,开发或组合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广告形式和品种。同时报纸广告的操作手续要简单,太繁杂会把客户吓跑。国内所有行业几乎都有这个通病,喜欢把一些事情搞的很复杂,一些手续往往设置的非常繁冗,给客户带来很大的麻烦,往往事情完成之后,客户的心理承受也达到忍耐极限。

报纸广告营销总体上还要依托报纸的整体经营。只有报纸打出品牌,具有了深度和广度的影响力,广告营销才有坚实的基础,在销售广告时就会事半功倍。广告公司在寻找报纸合作伙伴时,必须综合考虑报纸的品牌、营销、发行等诸因素。而作为报纸,为了更好的销售广告,吸引更多的广告公司前来合作,首先需要引入整合营销观念,培养宏观规划细分市场的能力。美国西北大学广告学教授、整合营销传播的创始人唐·e·舒尔茨教授在他的文章《整合传播演进的天性》中,对整合营销传播进行了重新界定。舒尔茨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协调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对现在和未来的传播活动的计划、开发和实施进行思考的方法”。这种方法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推广活动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报纸广告的营销中,同样也可加以借鉴。报纸广告的整合营销,重点工作是要做好广告客户结构的宏观规划,也就是说根据报纸自身的特点,吸引具有长期广告需求的大型广告客户,形成较为稳定的优质广告客户结构。这是报纸和广告公司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良好的广告客户结构能给广告公司和报纸带来稳定的广告收入。《南方都市报》在2000年实行了以区域为“块”、以行业为“条”的条块结合的市场细分原则,确立了以行业为纲的市场划分系统,把广告部具体划分为房地产部、行业部、专栏部、深圳部等4个分部,并且在行业部内又设置了健康、家电、食品、it、电信、汽车、综合等7个子部门,房地产部又分为一部、二部、三部。这种细分再加上有效的开拓行动,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1998年,在《南方都市报》正式改为日报的第一年,广告收入仅为1500万元;到了2000年,广告收入飙升到2.6亿元,而2001年则实现了广告收入突破5亿元的目标,达到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在竞争激烈的南方广告市场中争得了一席之地。

广告公司要提高策划能力,以策划带动广告版面的销售。报纸广告销售策划是广告公司以自己的主要广告客户为对象,结合特定时期的热点、焦点,推出有创意、有吸引力的主题,对广告版面进行推销。

广告量要掌握适度的均衡原则。根据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的“媒介选择的或然率公式”(媒介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受众在选择获取信息方法上遵循经济学的“最省力原理”,总希望付出最小的代价而获得最大的回报。一般来说读者选择购买一份报纸的主要目的,是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信息或其它资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仅仅为了广告而去购买某份报纸的受众还是极少数,然而一份报纸在不扩版、不增刊的情况下,其版面资源总是固定的。在这有限的资源里,就存在着广告与内容争夺版面空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也反映出了报纸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受众与广告客户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这对矛盾,体现着报纸广告的经营倾向。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以广告公司和报纸利益为基准,追求报纸广告效益的最大化,把受众的利益放在了末位,甚至弃受众利益于不顾,撤掉有价值的新闻或其他资讯版面,刊登广告客户的广告信息。较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广告上进行合理把关,推行适度原则,让广告与内容保持一定的比例。这种比例应既满足报纸正常编辑内容、特别是拳头产品的,使读者在选购报纸时能够实现其“报偿保证”,又能够满足广告客户的需求,获得稳定的广告收入。这样才能实现读者和广告客户利益的平衡,获得多赢效果,使报纸经营进入良性循环。

广告公司、报纸内部各部门沟通协作,共同提升报纸品牌形象,以品牌带动报纸广告的销售。塑造报纸品牌形象的方法,首先应该确定报纸的定位,即报纸与竞争对手的区隔点;其次需要整合所有的传播活动甚至营销活动,使有关报纸的所有活动都围绕其定位来进行;最后报纸定位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改变,而且要利用一切方法不断的强化它,使之深入人心。我们来认真分析一下处于三足鼎立之势的《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三份报纸各自的定位特征,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综合类日报中《广州日报》与《南方都市报》的风格截然相反。《广州日报》大气、沉稳,而《南方都市报》新锐、创新。这种具有差异和区隔的定位使两者各自有力地抓住了自己的读者群体。《羊城晚报》则是通过晚报与日报的差异和区隔获得自己的市场空间的,当然这种空间也在正随着整个大环境中晚报的逐渐衰落,以及《羊城晚报》对自身定位的忽视和推广传播的滞后而逐渐缩小。我们应该注意到同样是国内强势晚报的《北京晚报》2001年的一系列起到良好宣传效果的“晚报不晚报”主题推广活动,且不说该系列广告是否充分发掘并传播了晚报与竞争对手日报相比所具有的自身价值和优势,但是它至少开始注重并围绕晚报自身的定位“晚报”来进行宣传,引起人们对晚报的再次关注。这种思路恰恰是《羊城晚报》以及国内晚报应该借鉴的地方。报纸广告的销售也有自身的品牌形象问题。良好的报纸品牌能吸引较大的公司企业慕名前来刊登广告,而如果报纸办的连起码的受众都维持不了,更遑论去吸引广告客户。因此报纸自身的品牌形象对其广告营销具有重要意义。报纸要推广并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需要结合广告公司的优势力量,整合报社资源,促使各个部门整体协作、共同努力,而决不是仅仅依靠报纸单打独斗。只有报纸生产出精彩的报纸内容产品,打出报纸影响,吸引更多的读者,才有利于广告广告公司拓展广告客户,实现经营收入的提高;也只有广告公司的经营收入持续增长,才能给报纸带来更多的客户和收益,维持整个报社的正常运转,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因此,在做好各自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报社和广告公司要加强信息的交流沟通,从而使广告公司能够充分开发报纸的广告资源,实现报纸广告利润的最大化,并且通过整合,使报纸的广告经营能力超出各个部门能力的累加,实现增值的最大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报纸经营应当遵循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坚决禁止有偿新闻,通过报社部门间以及与广告公司的沟通协作,使付费广告不因新闻或信息等其它方式大量流失,保护和培养珍贵的广告资源,实现报纸广告收入的稳定增长。

具体到广告营销的实务,广告公司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或流程来销售广告呢?

首要的就是要做一家好报纸的广告商。那什么是好的报纸呢?就是通过报纸自身的品牌运营,随着报纸品牌形象的建立,有一批比较固定的受众群积聚在报纸周围,形成报纸稳定的读者或说消费者。广告公司要研究这些受众,作为报纸广告营销的前提,详细、深入的研究这部分受众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和消费特征。通过研究结果,一方面促进报纸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期取得更多受众的认可,扩大发行渠道和发行量;另一方面,由此可以逆推出满足这部分受众的潜在广告客户所在的行业,并对此行业再进行深入研究。

公益广告的特征篇8

在公益诉讼中,原告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结合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益诉讼中原告的诉讼义务有:1.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原告必须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行使诉讼权利,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任何合法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但不能因追求实现公共利益而耗损被告的合法权益。双方当事人必须依法、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2.必须遵守法庭秩序和诉讼程序。公益诉讼中,原告应当尊重对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实施妨害民事诉讼秩序的行为。无论任何人,只要存在违法的诉讼行为,,扰乱法庭秩序和诉讼程序,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3.必须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对于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公益诉讼原告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使整个诉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公益诉讼中原告的诉讼义务在内容上与私益诉讼无异,也无需作出不同的规定。

二、公益诉讼中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行使方式别具特色

公共利益的主体是不特定多数的公众,这是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的最根本的区别,也是公益诉讼的难点所在。因为任何诉讼,一经开始,原告便必须确定。也就是说,公益诉讼中的原告,是法律经过权衡利弊,假设其可以代表公共利益才赋予其合法的资格。然而,在具体的诉讼过程中,尤其是通过诉讼权利的行使来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广泛地代表那些“潜在原告”的意见和最大程度地保护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则是重中之重。

(一)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中原告行使诉讼权利应有不同1.确定原告的问题。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一次明文将公益诉讼纳入法律,但显然主体尚未明确,有待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细化。虽然公共利益的当事人是不特定的,但公益诉讼的原告应当是特定的,也必须是明确的。在私益诉讼中,谁,谁便是原告。而在公益诉讼中,法律上适格的原告有几类,那么其中一类或几类原告提讼便可以启动公益诉讼么?当然不能。“在集团诉讼中,因为是由具有某种同一性质的集体出面,就有使构成该集体的个人具体情况难以反映到诉讼中去的一面。”i鉴于公益诉讼的诉讼结果攸关公众利益,对社会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影响,原告的确定方式应当更为严格。2.处分实体权利的问题。在私益诉讼中,原告对诉讼权利享有当然的处分权,可以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请求调解、进行和解。然而,在公益诉讼中,原告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而是不特定多数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实体权利的处分直接影响到诉讼结果和公共利益。因此,公益诉讼中,原告在处分实体权利时候,应当遵循更为周密的程序。

(二)公益诉讼中的诉讼权利的行使方式需更为严格和周密1.原告在和处分实体权利时,需有条件地征求社会意见。法律只是赋予其的资格,而在具体公益诉讼中,须对原告的资质、能力以及与公共利益的利害关系程度等严格审查后,才能最终确定原告。同时,原告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请求调解、进行和解时,需有条件地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一旦合理的异议存在,原告就不能处分实体权利。2.实现诉讼目的的诉讼权利不由原告独享。胜诉后,被告就必须受到司法裁判的约束。然而,若败诉方怠于履行义务,而原告又未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样公益诉讼便成徒劳,公共利益也无法及时得到保护。由于公益诉讼的诉讼结果属于公众,那么实现诉讼目的的诉讼权利就可不再由原告独享。任何人都可以向法院主张,请求法院强制被告履行义务。

(三)公益诉讼中原告诉讼义务的履行方式之特殊性虽然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在诉讼义务的内容上没有较大差别,但由于公益诉讼的诉讼结果涉及到不特定的多数人,因此由原告来负担显然不合适。基于公益诉讼的特性,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任何人都应当有义务去履行,而不能将该义务仅仅归于原告。同时,实现诉讼目的的诉讼权利不由原告独享。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理,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的义务亦不能由原告独自负担。

三、对公益诉讼原告权利义务的保障和监督

(一)对公益诉讼原告诉讼权利和义务的保障要保障公益诉讼原告积极、负责地参与诉讼程序并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公益诉讼制度的设置与其他诉讼有不同,具体应体现以下五个方面内容:1.保障原告提讼的平等权。即法律在赋予其公益诉讼原告的资格后,无论是有关机关、社会团体还是公民个人,提起具体公益诉讼时的条件应当相同,不能因原告类型的不同而区别规定。2.诉讼费用的特殊对待。由于公益诉讼的诉讼标的金额往往很大,若按一半财产案件征收标准,则必然导致高额的诉讼费用,并可能成为诉讼启动的瓶颈。因此,公益诉讼的诉讼费用不宜免征,但应当先行免于预交。待法院依法作出裁判后,由败诉方承担。3.证明责任的的特殊规则。在公益诉讼中,证明责任应采特殊规则,即原告证明损害结果即可,对于有无过错和因果联系的抗辩则由被告证明。4.采用特别的诉讼时效和审理期限。如前所述,在的审查、证据的收集等方面、公益诉讼更为特殊和复杂,所涉及的范围更广,内容更多。因此,当公共利益受到损害而需提起公益诉讼时,诉讼时效应当适当延长。5.提高审级以实现特殊保护。对公益诉讼在审级上应采特殊保护,即统一由中级法院受理一审公益诉讼案件。

公益广告的特征篇9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被常常忽略的问题:就广告信息的传播方式以及消费者对广告媒体的接触习惯角度而论,户外广告与其它所有传统媒体相比,存在着一个非常本质的区别,其核心就在于媒体所承载的“内容性”:传统媒体基本上都是一种内容承载性媒体,例如,电视媒体承载的主体内容是电视节目、平面媒体承载的主体内容是新闻文字等,而广告是依附于这些内容而存在的附属品,同时,这些传统媒体的广告受众大多也是因为这些内容的存在而去接触媒体,并顺着这些内容的引导才接触到这些媒体所搭载的广告,因此,传统媒体的广告接触方式可以称之为内容诱导性接触,传统媒体可以被称作为内容诱导性媒体;但在户外广告中却没有所谓的“内容”承载,换言之,户外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无内容的纯广告媒体,消费者日常在户外媒体中所接触到的除了广告之外,没有任何其它内容。这一媒体特性的存在,势必决定了户外广告的广告受众在接触户外广告时,存在着与传统广告完全不同的方式:由于没有“内容”的存在,消费者在与户外媒体的接触过程中,缺乏由内容而产生的诱导接触过程,而更多地是处在一种随机状态之下的突发性广告接触,即消费者置身户外,在没有任何引导条件或诱因的状况下,随机与户外媒体产生突发性的接触,并完成对广告内容的接收过程。因此,户外广告的接触方式可以被称之为一种非内容诱导性接触,户外媒体可以被称作为非诱导性媒体

户外广告的非内容性特质以及无内容诱导性接触的特征,决定了户外广告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对受众有足够的媒体亲和力

由于户外媒体非内容性的传播特质与无内容诱导性的接触特征,决定了消费者对户外媒体接触时的随机性状态,这样一种随机性接触状态就决定了户外媒体本身必须要有足够的亲和力去配合广告受众的接触,所谓的户外媒体亲和力指的是户外媒体与广告受众之间再接触过程中最小的接触障碍,其中包括广告受众与户外媒体间的接触观察角度、观察距离、观察视觉障碍物以及传播内容的清晰完整性等要素,当广告受众在户外纯随机状态下与广告媒体发生接触时,要求广告媒体必须随时都能提供一种非常良好的易接触状态,使广告媒体完整暴露于广告受众的接触视线范围之中,达成最为充分的广告信息传播。在易接触性或称之为媒体亲和力方面,目前主流户外媒体中表现最好的当属公交媒体,公交媒体在户外媒体中独一无二的采用多面体立体方式传播(由两侧车身加车尾形成的三面立体),这种传播方式构成了一个超过300°的宽广视角,使得公交媒体毫无疑问地成为户外媒体中可视角度最大的载体,最大观察视角意味着无论广告受众与公交媒体处于何种状态的相对位置,都能完整接触到公交媒体所搭载的广告内容,从而有效确保了广告接触的传播效率,这一点从实力媒体去年所做的户外广告效果调研中可以清晰地得到印证,在关于消费者日常特别留意的户外媒体形式调研中,公交媒体以60%的消费者留意率遥遥领先于其它户外媒体形式,而在日常接触最多以及最容易留下深刻印象的调研中,公交媒体同样以57%与36%的高比例遥遥领先,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公交媒体独特的传播特性以及由此而所形成的消费者广告接触最小化障碍,即公交媒体无与伦比的媒体亲和力

户外媒体非内容性特征使户外媒体的人群包容性最大化

户外媒体的非内容性特征,避免了传统媒体的广告受众因为对媒体所承载内容有意识的主动回避而产生的广告接触障碍,传统媒体“内容”的存在一方面固然是诱导了消费者对所搭载广告的关注,但另一方面,“内容”的存在同样迫使一些消费者因为对“内容”的排斥而远离这些广告,人为造成了广告的接触障碍,缩小了广告的接触范围与接触人群。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户外媒体的非内容性特征,完全避免了传统媒体由内容所形成的消费者接触屏障,实际上使户外媒体成为一种人群包容性最广泛的媒体形式,没有任何人为排斥消费者的特性,这一特性使户外广告正日益成为仅次于电视广告的消费者接触率最高的媒体形式。

户外媒体的非内容性特征,使户外媒体成为消费者心理排斥性最小的媒体形式

任何搭载于内容性媒体之上的广告都由于侵占了消费者对媒体“内容”的接触而为消费者所排斥,例如电视广告侵害了消费者看电视节目的时间、平面广告侵害了消费者对平面文字的接触量等等,消费者所产生的这些排斥性会在实际的消费者广告接触过程中直接产生对广告以及品牌的排斥心理。而户外广告的非内容特征,使其不会对消费者产生任何利益侵害,因此,消费者对户外广告及其所搭载的广告排斥心理最小,这一点同样也可以从实力媒体去年所做的户外广告效果调研报告中得到验证,户外广告的消费者反感率(15%)最低,远远低于电视广告反感率(33%)、平面广告反感率(32%),因此,户外广告可以被称作为最具消费者好感度的媒体形式。

户外媒体非内容性特质,决定了户外媒体在媒体策划运用过程中与传统媒体的差异性

公益广告的特征篇10

[关键词]商业广告骗术治理

商业广告骗术是指利用广告故意使公众对其商品或服务产生错误认识从而获取非法利润的宣传手段和方法。商业广告骗术就是广告与骗术结合,是以广告形式对受众(消费者)进行欺骗的不正当手段和方法,可以说是“阳光下”的欺诈。

一、商业广告骗术的特征

(一)商业广告骗术利用媒体多样化

通过媒体传播是商业广告骗术最本质的特征。当今,媒介资源的丰富和传媒技术手段的进步在方便、快捷地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同时,也为商业广告骗术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其借以利用的媒体也呈多样化特点:一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大众媒体;二是在户外到处张贴或刷制;三是通过印刷劣质地小传单、小册子、小卡片等随处散发;四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五是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虚假信息。

(二)商业广告骗术的受害者人数众多且分布范围分散

商业广告骗术的这一特征是紧承商业广告骗术的传播形式而来的。通过上面可知,商业广告骗术作为骗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跳出了一对一的传播模式,通过媒体(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体)传播是其最本质的特征,而媒体自身的受众人数多、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决定了商业广告骗术的受害者就具有人数众多且分布范围分散的特点。www.133229.Com

(三)商业广告骗术的受害者身份具双重性

商业广告骗术的可能受害者包括消费者、广告经营者、者和广告监管部门:商业广告骗术的肆虐会严重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广告行业市场秩序、降低监管部门的威信,进而损害以上各主体的利益。而另一方面,以上各主体面对商业广告骗术时的不作为姿态又会使他们的身份发生对立性转移,即从受害者成为商业广告骗术帮凶,致使更多人的权益受到损害。商业广告骗术受害者身份的这种双重性,极大的纵容了商业广告骗术实施者,因为受害者主体的不作为极大地降低了商业广告骗术的违法成本:骗了也白骗!

(四)商业广告骗术的表现形式纷呈

商业广告骗术五花八门,令人防不胜防。一是广告主不具备合法主体资格而广告,即广告主没有取得《营业执照》或相关许可证;二是广告中的商品是国家禁止的、严格控制的,不能作为商品(如大熊猫)或一般商品(如麻醉药品)而做广告;三是未经事前审查而广告;四是利用不合法的广告形式,如以新闻报道形式广告;五是以虚假广告形式广告,即广告中对商品或服务的介绍与客观事实不符;六是以误导消费者达到欺骗目的的广告,如玩弄文字游戏、利用消费者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故意使用一些专业数据或术语;七是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广告中使用消费者、患者、专家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尤其是使用社会公众人物以消费者、患者、专家的身份,向受众介绍、推荐商品服务或者商品服务的优点、特点、性能、效果等;八是通过医疗广告宣传对癌症、乙肝、艾滋病等各种疑难疾病保证治愈。

(五)商业广告骗术侵入领域多

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商业广告骗术几乎无孔不入,广泛渗透在各种类型的广告中。可以说只要是存在广告的社会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商业广告骗术的影子。另一方面,从我国的广告市场情形来看,医药、医疗辅助用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行业是广告肆虐的重灾区:北京市广告监测中心2005年1月份对北京地区23套电视节目、7套广播节目、5家网站、13家报纸进行了监测,其间广告总量为135093条,监控到1656条涉嫌违法广告,其中医药和医疗用品类与医疗服务类是违规广告的主角。

二、商业广告骗术的治理

“治病救人”要“对症下药”,商业广告骗术就是广告市场这个有机体上的疾病,要想治理商业广告骗术,使广告市场实现良性运作,需要以商业广告骗术产生的原因为切入点,从广告监管、广告者、行业自律以及消费者等几个方面入手。

其治理模式见图5.1:

图5.1对商业广告骗术的多维治理

(一)从广告主入手

广告主是商业广告骗术的始作俑者,也是商业广告骗术施“骗”过程的总导演。因此,广告主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才是治理商业广告骗术的标本兼治之举。广告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建设:

(1)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平等竞争的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广告主是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他们在同其他同类产品的生产者进行竞争的过程中要遵守自由、平等和正当的竞争原则,要坚决摒弃那些不正的竞争手段,并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决同那些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的竞争者进行斗争。

(2)树立良好的守法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规范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这种属性要求参与市场竞争的各个经济主体要遵守国家规范经济秩序和调整竞争关系的的法律、法规。这既是对各广告主市场行为的约束,使他们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合法经营;同时更是对各广告主权益的保障:通过对违法广告主的制裁为合法经营者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竞争环境。

(3)加强行业自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正越来越大。那些以广告骗术为不正当竞争手段的广告主或许能够获得一时之利,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广告主将势必遭到消费者的唾弃和市场的淘汰。因此,在行业内部掀起加强行业自律,鄙视失信和欺诈的风尚,使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规范自己,将成为广告主获得长远发展和杜绝广告骗术的不二之举。

(二)从消费者入手

(1)加强对消费者的广告法制教育

对消费者要进行《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消费者的识别能力和法律意识,能够对广告介绍的商品和服务做出较准确的判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增强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使消费者学会用、敢于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对商业广告骗术绝不姑息,避免受害者增多。

(2)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要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特别是改变消费者面对侵权诉讼的冷漠态度,可以考虑引进在欧美盛行的“集团诉讼”制度。在美国受商业广告骗术欺骗了的消费者不需要每个人都起诉,只要一人赢了官司,这个判决就适用于所有的该商业广告骗术欺骗的消费者,可以获得同样数额的赔偿。

(3)建设消费者知悉广告监管信息的渠道

建立消费信息强制披露制度。即政府要以法律手段干预市场经济主体的日常经济活动,促使信息优势方向信息弱势方强制披露有关必要信息,以便使社会上的公共信息得到满足,从而让消费者做出正确的消费选择。信息的传播有利于人们在掌握信息之后,通过理性选择,做出正确的决定。

(三)从传播媒体入手

媒体是广告信息的“把关人”,负责对广告信息的过滤和把关。对媒体中介的利用是商业广告骗术不同于一般骗术的本质特征,因此,如果媒体能够很好肩负起“把关人”责任,像抓新闻一样抓广告,就可以切断商业广告骗术作用于消费者的路径。

(1)加强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教育

市场经济形势下,新闻媒体追求广告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是新闻媒体的广告宣传并非单纯意义上的经济行为。借助大众媒体的广告,除了具有引导消费、介绍产品、传递信息等功能外,还应具有导向性、思想性和审美性等特征。因为广告宣传能够对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发挥一定的教化作用。尤其是医药广告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大众传播载体,在讲求其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讲求其社会效益,对违法医药广告和虚假广告的宣传一定要强调“守土有责”,要“象抓新闻一样抓广告”。新闻媒介“像抓新闻一样抓广告”最终一定要落实到媒体从业者身上,因此加强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教育至关重要。

(2)严厉追究媒体的连带责任

过去由于工商部门的行政处罚对象是单位,许多媒体根本不在乎。现在有些地方对媒体违法广告的处罚已经由以前单纯的处罚单位,改为对媒体和单位实行“双罚制”,既对媒体处以罚款,同时也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如广东省就规定先由单位对相关媒体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对拒不改正的则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如新闻出版局)追究其领导责任;对仍旧不改的,将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对给消费者造成损失或人身伤害的,将按法律法规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这就使得媒体单位的相应责任人看到了虚假违法广告的后果,因此都非常谨慎并认真审查每一条广告。

(四)从监管部门入手

加强广告法制建设是有效治理商业广告骗术的主要途径。完善的广告立法是打击商业广告骗术行为的前提,它使企图实施商业广告骗术的违法犯罪分子无机可乘、无漏洞可钻,严厉的制裁措施使其望而却步,同时也使广告执法机关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执法机关的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强,执法中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执法,不枉不纵是防治商业广告骗术的关键。增强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真正树立起法律在其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防治商业广告骗术的根本。

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根据商业广告骗术的特征,从广告主、消费者、传播媒体、监管部门等方面入手,完善广告法律法规、健全广告执法体系,增大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的违法成本,挤压其非法获利空间,甚至使其获利为负值,将大大消除商业广告骗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杜伟,防治虚假广告的几个法律问题,兰州大学学报.2005,1

[2]苏显龙,治理虚假广告出路在于完善监管模式.人民日报,2004,8,30

[3]黄文馨,建立监控机制,打击虚假广告.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4]陈季修,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广告监管体系.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1,5

[5]雷燕,我国特殊商品虚假广告及其治理对策.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10

[6]钟帅,储敏.虚假广告屡禁不绝的原因和对策.行政与法,2004,9

[7]向英,综合遏制虚假广告之管见.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1

[8]潘巍松,任良飞.虚假广告案中的媒介责任研究.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9

[9]闫浩,治理虚假广告法律对策之我见.工商行政管理,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