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电力应急培训心得体会十篇电力应急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电力应急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24:01

电力应急培训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电力抢修;电力安全;应急培训;应急体系;培训管理

电力行业是我国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促进了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随着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电网结构和规模变得日益复杂和扩大,电能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电网和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遭遇的各类突然事件均会导致生产停顿、人民生活混乱,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损失。为实现电力系统运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强电网风险预警并提高电网应急管理能力对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意义重大。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电网应急管理体系中人员现场救援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应急管理于1991年被学者Drabek定义为一门涵盖了管理方法、应用科学、技术等多门不同学科专业知识去维持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学科。Health[1]通过几何图形将应急管理的整个过程分为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个阶段,在最近几十年里系统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研究才逐渐发展壮大。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推进,我国学者在90年代初开始关注危机管理并对其展开分析[2-4]。电网的应急管理体系大都作为突发事件及灾害的组成部分[5]。突发事件应急现场从应急物资准备、灾难现场情况、设备故障评估等基本程序都与常规检修程序相差甚远。目前我国对于电力应急管理体系的培训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培训对象也尚不明确,而培训方式包括应急培训方式、培训周期和培训学时也都未能规范。

1电力应急管理现状及培训的必要性

1.1电力应急管理现状

我国从中央至地方都十分重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虽然已基本建立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出台了相关的专项法案,且在地方各处基本建立起了应急救援队伍,但现阶段我国的应急管理仍存在应急处理能力不够、统一指挥协调配合不足、与制定目标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各级人员对电力应急管理知识的认识不充分、电力管理工作重心偏移及现阶段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完善。

1.2电力应急管理培训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对电力系统依赖越来越强,通过研究调查发现,现有电力系统仍面临风险,开展电力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培训对减少电力系统的风险、增强社会稳定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电力管理部门加强应急管理培训是提高电力应急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电力应急管理培训,电力从业人员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应能立即依据经验及专业知识处理紧急事件,应急系统的管理人员也可基于培训内容实现有效的资源调配。管理培训工作的展开,对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如何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效果这个难题上,管理规范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为保证培训体系的完整性及科学性,同时满足针对不同部门人员的培训内容。本研究立足电网行业应急抢修及救援经验,通过梳理各级人员的应急预案、应急职责、岗位风险、关键作业,岗位技能、应急处置过程事项等内容,总结提炼出应急知识和技能,建立相应课程名称和课程内容框架,形成了培训课程分类分级标准,各级单位可依据标准进行应急培训课程设定,并依此建立具有特色的模块化、标准化的应急管理课程体系。并将培训对象划分为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技能类,其中管理类细化为6个管理层级的应急指挥人员,专业技术类细化为17个应急办成员部门,技能类细化为42个班组及应急特种部队。

2电力应急管理培训课程设置

2.1培训适用对象

为保证培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应急培训课程分类分级标准,覆盖各层级人员,各级单位可根据分类分级标准指导各级人员开展相应应急培训,本课题提出的培训体系对以下群体适用:应急指挥人员,即省公司、地市及县区供电局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人员;公司、地市及县区供电局应急办成员部门主要负责人;专业应急管理人员,即省公司、地市及县区供电局应急办成员部门专业应急管理人员及应急专家队伍;应急特勤队,即承担公司属地和跨区域重大突发事件灾情勘查、应急通信系统搭建、水上救援、现场指挥部及重点场所临时供电等危难险重应急抢修、救援任务的应急队伍;应急抢修专业人员,即公司输电、变电、配电(含保供电)、通信、网络信息、试验等专业队伍人员;其他应急人员,即公司各级后勤、财务、安保、监理、用电检查、计量等人员。培训内容通过对受众进行分类,明确了各岗位培训的方向,形成了部门间相关联又权责明确的系统培训体系。这一分类标准补充了现有培训体系中应急管理方面的空白,创新性地解决了应急管理培训不够系统化的问题,并及时支撑了综合应急基地的应用。

2.2培训内容设置

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家相关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应急行业发展状况和趋势,形成了12门管理类课程、21门应急专业技术类课程等应急管理专业类课程。通过汇总分析广东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数据,根据公司面临的人身、设备、电网、健康、环境和社会责任等六大类57小类风险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目标,形成技能类课程42门。本研究所开发的课题内容有管理类、专业技术类、技能类。培训针对应急人员进行了课程教材大纲的内容设定,明确了每门课程的内容和教材一级大纲,细化了教材知识点,针对不同的应急管理人员划分了不同的课程重点内容,使不同层级的人员学有侧重、学有方向、学有目标。管理类课程设置:针对电力企业中应急管理机制中现存问题,本套培训内容中管理类课程分为应急管理概述、应急管理平台应用及通信实践、危机公关与媒体应对、灾难心理学、应急演练点评及总结、电力企业“三体系一机制”应急体系建设、应急协调管理、保供电管理、供电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及评估、应急支援与对接及人身事故应急处置12门课程。专业技术类课程设置:为保证应急管理人员及救援人员在紧急事件发生后,快速反应并做出较优的资源调配方案,将事故影响最小化。基于对电力企业救灾抢险问题的总结及现有规章制度的规定,对专业技术类课程设置如下:应急管理概述、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演练策划与实施、应急队伍管理、应急装备管理、应急协调管理、应急指挥机构建设、应急指挥平台应用、电力企业应急能力建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践、应急管理科技及文化、人身事故应急处置、应急抢修人身风险安全管控、灾害现场风险辨识与预控、灾难心理学、后勤应急保障与管理、应急处置机制、应急物资管理、应急通信装备管理、电网企业舆情危机的应对与处置及电网建设规划管理,共计21项专门课程。技能类课程设置:为形成专兼结合、精干高效、反应快速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对救援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及技能课程的实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此套培训课程中技能类课程设置主要包含42类:应急管理概述、应急预案管理、设备火灾应急处置、一次主要设备故障应急处置、绝缘子破裂应急处置、水浸应急处置、应急装备使用、抢险车辆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网络攻击应急处置、防风防汛应急处置、火灾事故应急处置、设备故障应急处置、无人机事故应急处置、线路火灾应急处置、雨雪冰冻应急处置、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置、电力监控系统故障应急处置、通信网络故障应急处置、光缆中断应急处置、线路故障应急处置、应急保供电装备运维操作技术及应用、应急协调管理、应急指挥平台应用、反恐防暴应急处置、客户投诉应急处置、在建工程事故应急处置、灾害现场风险辨识与预控、应急物资管理、应急抢修人身风险安全管控、应急特种部队管理、应急救援装备实操、应急救援技术及应用、保供电管理、应急通信技术及应用、后勤应急保障与管理、电网企业舆情危机的应对与处置、灾难心理学、输电应急抢修技能、变电应急抢修技能、配电应急抢修技能、倒杆倒塔应急处置及人身事故应急处置。目前应急培训课程分级标准的提出,使各单位不同岗位人员得以更加便利的利用课程大纲和课程重点内容。因此,该分类分级培训的开展可使电力单位整体综合应急管理能力得以提升。综上,基于已编制好分类分级的培训大纲,公司培训管理制度相继建立并逐步完善,各培训工程师及各岗位人员相互配合,培训管理系统可在电力企业中建立并投入使用。可以预见,对电力系统应急管理的分类分级培训,对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应急能力起到督促和推进的作用,此套培训体系的提出也可为国内其他电力系统的培训和应急系统建立起到引导和参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araba,Khodaeia,KhatorSK,etal.electricpowerfridrestorationconsideringdisastereconomics[J]ieeeaccess,2016,4.

[2]于雷.区域电网电力应急管理与评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3]黄幼茹.加强电力应急管理,保证电力安全生产第4讲基于流程控制的应急管理[J].电力安全技术,2012,9.

[4]田世明,陈希,等.电力应急管理平台研究[J].电网技术,2008,1.

电力应急培训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重地,急诊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急诊患者病情急、变化快,病情重且复杂,如心脏骤停、心肌梗塞、急性呼吸衰竭、脑疝等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急诊科护士还承担院前急救任务。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具备较高的素质,应急能力强、敏捷的思维、健康的体魄和过硬操作技能。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心里素质差,导致在工作中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失误,不能与患者有效沟通,特别是抢救危重患者时,显得不自信,心理紧张,无从下手,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加强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培训对象

急诊科5年以下的注册护士。

2培训方式

2.1成立培训小组由急诊科护士长任组长,下设1名专业组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培训计划,拟定培训方案,由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主管护师、高年资护师5名和急诊主治医师1名担任培训老师,培训小组负责培训前后考核,培训期间督促检查培训计划落实情况。

2.2培训方法利用晨会、交接班、业务查房、业务学习等时机对护士进行提问,提高理论知识,将急救技能融合于业务学习、查房和考核中,培训护士的应急能力,提高护士急救技能灵活应用[1]。

3培训内容

3.1理论培训包括集中讲座培训和临床工作中的培训。内容包括每周定时学习,内容包括心肺脑复苏、急救药品的使用及管理、急救护理记录、洗胃法、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学习《急救护理学》[2]和《急危重症护理学》[3]抢救预案和程序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情景模拟、提问式学习等;每次学习低年资护士必须参加,不得缺席,让低年资护士带着问题学习,仔细查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2急救护理思维(综合能力)的培养

3.2.1心理素质培养急诊科的患者病情复杂、危重,这要求护士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还具有强韧的耐受力和较好的自控力,不能把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哪怕患者辱骂自己都应忍让、宽容和理解患者,不与患者争吵,可采取冷处理[4]。

3.2.2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思维护士要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从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等情况,并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致死性与非致死性,从重到轻的判断思维过程;判断的技巧:"急"当先,看、闻、问、摸、测同步到位。在个体护理中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识别,作出合理判断,为患者抢救获得宝贵时间,避免意外发生[1]。

3.2.3抢救器材和抢救药品的应用与管理要求低年资护士参与急诊科"抢救车"管理,由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师进行传、帮、带。抢救药品、器材做到"五定"(定数量和品种、定位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班班交接、清点,增强急救意识,要求低年资护士掌握每一种急救药品的位置、剂量、作用与副作用以及各种抢救设备、器材的使用、保养、消毒与登记记录,护理部不定时抽查,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达100%[5]。

3.2.4病情观察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绝大部分由护士完成,但病情观察不应限于对生命体征或相关体征的观察,应将患者的精神状态、生活习惯、睡眠情况、思维特点甚至家庭背景以及用药后的疗效观察等,都包括在观察范围内。然而对病情观察尤其是对病情发展有一定预见的思考后的病情观察,的确是整个抢救治疗过程能否顺利的重要因素,这也是生活护理思维的含义。

3.2.5加强急救护理记录,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急救记录要及时、准确,护士长和专业组长要定时抽查各种护理记录并进行指导。

3.3急救技能培训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可根据教学计划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由高年资护师示范抢救技能,再有低年资护士操作,由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纠正分析,然后低年资护士自己训练,相互纠正,再考核;第2阶段由护士与急诊科主治医师进行抢救模拟演练,小组分工,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实施抢救,护士根据自己的角色执行自己的抢救项目[6]。急救技能的培训项目有:徒手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机的使用、简易呼吸囊的使用、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洗胃机的使用、呼吸道的阶梯化管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及医护的有机配合等。

4考核

4.1综合能力考核按照《急危重症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及《2010心肺复苏指南概要》[7]制定考核标准,培训小组考核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急救理论知识、综合抢救技能。即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徒手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机的使用、简易呼吸囊的使用、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洗胃机的使用、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医护的有机配合以及遵医嘱应用抢救药物及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

4.2问卷调查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发放对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的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医生、高年资护师对低年资护士的满意度,满意率达95%以上。

5效果

5.1培训前后考核平均成绩比较表(表1)[6]

通过对表1的分析,表明低年资护士从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护理记录书写方面以及综合能力在培训前后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5.2培训前后工作平均效率值比较表(表2)[6]

通过对表2中的综合技能抢救时间、医生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这表明低年资护士在培训前后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学习,提高急救技能,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秋菊.探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个人急救能力培训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2011,8(4):171.

[2]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

[3]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洪珍香,林玉珍,等.急诊科新护士培训[J].医学信息,2011,24(6):377.

[5]邓辉,李晓霞,等.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的探讨[J].中外医疗杂志,2011,23:93.

电力应急培训心得体会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各镇(街、场,下同)、村(居)委会、各部门单位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政府和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立应急管理宣传培训的长效机制,有力推动我市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总体目标

从**年开始,用2年时间,初步在全市范围内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宣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普及基本的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技能,逐步在公众中推广应急识别系统,倡导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管理培训应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总体安排,对广大公务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形成以应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以提高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能力为重点的培训体系。建立以实际需要为导向,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注重实效、充满活力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格局。

三、主要内容

(一)以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

结合近年来我市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大意义、立法背景、主要内容和贯彻实施要求等,以各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借助“一网五库”(应急管理工作联络网,救援专业队伍库、物资库、专家库、法规库、典型案例库)中的法规库,宣传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

(二)以市总体预案为核心,做好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

1.围绕市总体预案进行深入报道。在市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刊登介绍市总体预案。通过台山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总体预案的要求,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情况。(由市应急办会同市委宣传部、市信息产业局负责落实,有关新闻媒体积极配合)

2.开展专项应急预案的解读宣传工作。市级专项预案的牵头起草单位要编制简要操作规程,由市政府网站及台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登或播发可对外公开的简要操作规程及其解读文章、背景材料,稿件由预案牵头起草单位负责提供给市政府网站及媒体选用。同时,各预案牵头起草单位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做好对预案涉及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解读宣传工作。(由预案牵头起草单位会同市委宣传部、市信息产业局负责落实,有关新闻媒体积极配合)

3.进行典型案例宣传。一是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各镇、各部门单位推进“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法制)工作,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在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原则上,对外公开的市级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各选一个典型案例;二是通过介绍国内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增强公众“思危有备,有备无患”的防灾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由市公安、水利、农业、安监、卫生、环保、科技等部门提供有关材料,请市委宣传部负责安排新闻媒体宣传)

(三)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

1.以发送《你准备好了吗?—广东省应急知识宣传手册》为契机,进一步宣传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灾害知识和公众自救互救知识,使公众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在事发第一时间如何迅速做出反应,如何克服困难开展自救、互救,灾后如何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等,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由市应急办牵头,各镇、市宣传、教育等部门组织实施)

2.开辟公共安全和应急知识专栏。通过开辟应急管理科普知识专栏,设置应急标识,张贴应急管理宣传口号,在市内有关新闻媒体,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市政府网站开辟形式多样的专栏、专题等,介绍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灾害知识和公众自救互救知识。(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信息产业局统筹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具体落实,并由市公安、安监、卫生、科技、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负责供稿)

3.举办报告会、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由相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就当前公共安全形势、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等问题,举办形势报告会;依托学校、电视台、广播电台、图书馆等载体和场所,举办多种形式的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和专题文艺晚会等,从不同层面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由市应急办和市公安、安监、卫生、科技、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负责组织)

4.开展应急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五进”活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都是应急管理的重要部位和应急处置的第一线,要结合区域特点和应急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宣教活动。机关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企业以安全生产为重点,学校、社区(居委)以平安建设为重点,沿海镇以防台风为重点,边远山区镇以防御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和山洪为重点,采取典型示范、案例引导、培训演练、宣传教育等方法,加强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由市应急办、市公安、安监、卫生、科技、教育、民政、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以及各镇负责组织实施)

5.有针对性地对特定人群进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对外来民工、暂住流动人口,采取集中宣讲应急手册、出墙报、放电影前插播应急知识短片等方式进行。在聋哑学校、福利院、敬老院等特殊人群和场合,对不具备阅读能力的人进行专题讲解、帮助阅读或演示,制作成宣传橱窗等进行宣传。(由市公安、教育、科技、卫生、民政等部门以及有关镇、居委会负责实施)

(四)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1.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利用每年“国际减灾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全国消防日”、“全国科普日”、“安全生产月”、“科技活动周”、“全民国防教育日”、“法制宣传日”等机会,通过制作宣传海报,播放应急知识短片,设宣传栏,摆展板,悬挂标语,手机短信,发放宣传提纲,图片展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使社区、农村基层群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掌握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增强公共安全意识。(由市民政、安监、卫生、公安、水利、科技、环保、农业、气象、司法、人防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结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传活动,联系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由市司法、法制等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五)根据不同对象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管理教育培训。

1.公务员培训。将应急管理内容纳入政府系统领导干部培训、轮训课程体系,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培训班。对领导干部的培训重点是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统筹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指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对机关公务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案例教育。对基层干部的培训重点是开展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由市组织、人事部门制定培训计划,负责统筹组织,分步实施)

2.企业负责人和工人培训。企业负责人的培训重点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对工人的培训重点是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由市安监、劳动保障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分步实施)

3.应急救援队伍培训。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重点是熟练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按照隶属关系和管理责任,由相关管理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4.志愿者培训。应急救援志愿者的培训重点是掌握应急救援技能,提高自救、互救和协助专业救援队伍参与应急处置的能力。(由市民政局、团市委、市红十字会等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5.学校培训。对师生的培训重点是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由市教育局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

(六)将日常宣传与应急演练工作结合起来。

各镇、各有关部门单位对制定的预案要积极开展演练,不断提高预案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并要利用应急演练的机会,结合救援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的开展,及时、动态地进行宣传教育,扩大宣传效果。(各专项预案的牵头起草单位要制定应急演练工作计划报市应急办)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各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确保领导到位,组织措施到位。在组织实施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中,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又要统筹安排、加强管理,保证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根据总体实施方案要求,各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细化方案,结合本镇、本部门单位实际,制订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计划。

(三)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各镇、各有关单位要组织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织有关专业人士充分发挥其在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本镇、本系统宣教培训工作的管理,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保证宣教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电力应急培训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 电气作业人员 心肺复苏 培训

0 前言

电击伤又俗称触电,是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全身性和局部性损伤。重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下降,昏迷,心室纤维性颤动,呼吸中枢麻痹以至呼吸停止,触电的皮肤有水泡等烧伤,甚至皮肤、肌肉、肌腱烧焦、坏死等,可随时危及生命。《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学会紧急救护法,特别要学会触电急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也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要掌握触电急救及心肺复苏法,并要经过模拟人的培训”。本文就对电气作业人员心肺复苏(以下简称CpR)的培训工作进行探讨。

1 开展心肺复苏培训的必要性

由于电击伤主要受损部位是心脏,故易发生室颤等心律失常。CpR开始时间与心跳骤停存活率呈正相关。复苏越早,效果越好。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如果在4min内得到有效现场心肺复苏,可能有50%的抢救成功率,超过6min,成功率仅为4%:10min以上者几乎不能成功。我国猝死的院前复苏有效率与成功率普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张军根等对512例猝死院前急救分析发现,512例猝死者中只有一例目击者进行了现场CpR,其余的病例在医务人员到达前均没有进行CpR。国内救护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为10min左右,西方国家大部分为7~8min。目前国内外均已转向由普通人群构成的急救、救护员制度。

孪跃等对84例电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中统计触电电压220V的57例,380V或高压电的27例;11例在家中,其余均在工作现场;触电后昏迷者65例,其中28例呼吸、心跳骤停。电气作业工人,由于接触电气设备的机会比较多,触电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所以对电气作业工人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培训,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2 培训对象的特点

目前我国电气作业人员接受CpR培训的机会很少,非常欠缺急救知识和技能。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培训中也是理论多于实践,不利于CpR技能的掌握。且大多数学员学历层次较低,理解能力有限,而培训的时间又短。但有近一半的人愿意学习这项技能,可见学习积极性还比较高,建议在培训时语言要通俗易懂,不能使用专业术语或方言,充分利用课件图片和视频教学,尽可能少讲理论,操作步骤简单好记,这样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3 培训工作内容

3.1培训目标

CpR培训强调以解决学员的动手能力为培训指导思想来制定培训目标:

(1)了解CpR相关原理;(2)了解环境判断与呼救的重要意义;(3)熟练掌握心脏、呼吸骤停的判断方法:(4)熟练运用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脏按压重点掌握按压的部位和按压的身体姿势。明确CpR操作的重点是实行的CpR有效,难点是心脏、呼吸骤停的判断。

3.2培训内容

(1)急救呼叫和拨打120电话;(2)基础生命支持技能,包括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徒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提出按压比例改为30:2,不要求触摸颈动脉搏动,力求简洁、通俗、实用。单人和2人配合练习,因为2名以上人员参与复苏明显要比单人复苏效果好,差异显著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3时间安排

CpR培训时间尽量控制在3~4h。培训程序如下:(1)播放与CpR有关的触电事件或日常生活中的紧急抢救事件视频时间20min;(2)利用课件进行CpR理论讲授,时间30min;(3)用教学模拟人进行CpR操作示教,时间20min;(4)学员操作练习,时间50min,建议教师与学员比例为1:(4~6);(5)回示小结、考核,时间60~120min(具体要根据培训人数来定)。培训间隔6个月时应进行强化训练。

3.4要点难点分析

打开气道、胸外按压姿势、按压和通气比对于初次学习的工人来讲,实际操作起来都比较困难。所以,在培训课程中,可以针对这几个方面,加强练习。

3.5方法探讨

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培训方法。

3.6培训考核

分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理论考核可以简单些,重点是操作考核。操作考核培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员的操作动作及模拟人身上的指示灯和语音提示,评价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效果,填写CpR操作技能评分表,予以评分。

4 培训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电力应急培训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院前急救;宣传工作;认识;体会

中途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自我认识。

院前急救宣传工作,就是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介,以文字或电子的形式传播院前急救相关讯息。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目的是要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院前急救,深刻领会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升院前急救意识,提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

做好院前急救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扩大院前急救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推进品牌形象的铸就,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救人员的工作自信心,体现急救工作价值,对稳定急救队伍,提升急救技术水平和改善急救服务也是十分有益的。

2.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主要形式和做法。

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形式主要有:“新闻”、“教育”和“文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快速传播媒介,易于被大众关注和接受;通过“教育”即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人们可以了解并掌握到更多更实用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文艺”也是宣传的一种好形式,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效果显著。

2.1对于“新闻”宣传,宣传负责人应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随时随地关注各项急救工作开展情况,一类是日常院前急救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如交通事故、火灾、塌方等;另一类是单位的日常工作动态,如召开了某次会议、举办了某某竞赛活动、接待了某某领导等等。对有报道价值的急救事件或工作动态,应注意在当天及时向有关当事人采集信息,如果是宣传负责人全程参与则最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向他人采集信息时应进行多方核实,因为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时间、认识等不同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而在宣传负责人不能亲临现场采集信息的情况下,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就需要进一步把握,同时对涉及到的对象应隐去真实姓名,注意保护相关当事人的隐私。对于报道一些成功的急救案例,宣传负责人则应注意与急救科联系,急救科会对急救医生每天开展的救治有更多的关注、了解和记录,什么样的病人算是抢救成功的,医生的前期处理是怎样的,对后续医院的抢救又起到怎样的作用,急救科都能提供一个专业的解答,这从另一个侧面也保证了稿子的专业性,不致于闹出专业笑话。这种新闻报道相对于前一种时效性方面要求要低一些,但也应注意不能拖很长时间,否则只能算是则旧闻了。对于“新闻”宣传稿件,不能因为重视其时效性而忽略了规范流程,匆匆忙忙投稿可能会有“后遗症”,稿子在完成信息采集、撰写、修改后,都应经过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审核修改后才能予以签发。

现在随着社会对院前急救工作关注度的提高,电视台及电台也逐步加大对120的新闻报道力度,宣传内容以电子的形式广为传播。以我中心为例,每天早晚高峰期,调度员与电台交通广播进行电话连线,实时播报一天交通事故的救治情况;今年的9月10日“世界急救日”起,每周与电台交通广播频道联合推出“应急指南黄金10分”专题栏目,从市民群众日常生活入手,在线讲述急救知识;在10月10日“急救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活动日”,参与电台“午间风”专题节目,与听友们共同探讨“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热点话题。此外,还积极配合市电视台制作“走近120急救工作者,体验与时间赛跑”国庆专题节目,生动展现院前急救人员的辛苦一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2对于“教育”宣传,即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培训工作,是每个院前急救机构纳入工作职能,并愈来愈重视的一项工作,高层次的宣传即灌输最容易在教育领域发挥效能。开展这一项工作的部门应该是急救科或是独立设置的培训科,承担这一任务的人员应该是卫技人员,而不是办公室负责宣传的非卫技人员。卫技人员原本的工作职能是开展医疗救护,要让卫技人员转行或兼职开展急救培训,不是一蹉而就的事,需要选择有志于开展急救培训这项工作的卫技人员,敢于自我挑战,能适应角色转变,有勇气站上讲台,其次就是要有一定的能力,会运用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能够认真搜集教学案例并不断充实和更新课堂内容。目前我中心有兼职急救讲师3名,均取得了江苏省红十字会颁发的“急救讲师”资格证。我中心专门开辟了一层楼面为“院前急救普及培训基地”,接纳我市各个行业的人士前来我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救护员培训”,培训对象主要为外资企业员工,培训内容有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心肺复苏术、创伤救护、气道异物的现场急救法等,向受训人员收取一定的费用,并发放“救护员证”;另一种为普及培训,对象为社区居民、消防战士、学校学生、公交公司驾驶员、出租车驾驶员等,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四项基本技术、心肺复苏术等,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发放“救护员证”。培训以小班化培训为主,针对不同的受训人员,从他们的利益、经验和接受能力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与实践培训。培训基地每年培训人数超千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2.3对于“文艺”宣传,其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宣传特点更易于被广大受众所接受。一般来说,文艺节目都是在特定的专题活动中组织开展,如广场文艺汇演、新春联欢会等,需要提前组织创作和编排,会占用组织者及参与者大量的时间包括业余时间。前期不仅需要具备文艺细胞的活跃分子积极参与进来,且需要选择合适的表演方式(如小品、快板),并进行创作,这对于不是专业文艺工作者的人员来说是件难度不小的事,当然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员来帮助编排;后期则需要加紧排练、修改并完善脚本,在正式演出前还需要经过一次彩排,彩排过后进行最后完善,之后就可以正式表演给观众看了。因此,此类宣传无法做到定期或经常化,宣传对象也较有局限性。我中心于2008年参加了“天使赞歌——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广场文艺演出”,组织创作和编排的小品《老百姓的贴心人》获得三等奖。

3.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体会。

院前急救宣传工作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它关系到单位的文化建设工程,是文化建设工程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同时它也是社会公众与院前急救机构间的一座沟通桥梁,没有它,公众无法了解“院前急救”,没有它,院前急救机构无法为社会公众答疑解惑。

电力应急培训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医护同组;模拟演练;急诊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45-02

急诊科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心,在临床抢救中,不仅需要医务人员过硬的抢救技能,迅速准确的判断,而且需要医护之间默契配合与协调,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医疗文书的及时规范的书写[1]。避免由于工作的不协调,考虑不周,医患沟通欠缺和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而影响病人的救治和医患矛盾。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团结协作是危机重症病人能否得到及时救治的前提,在分秒必争的抢救现场,医生、护士作为抢救团队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其救治配合是否到位,与抢救的效果密切相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下,作为窗口科室,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实现病人满意服务,是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的目标,也是一种挑战。作为护理管理者,掌握护理理念,更新管理知识,把护理文化知识应用到管理中,有效引导护理人员,充分理解流程再造,接受流程管理,将以人为本的护理文化建设应用于流程管理中,显示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开展医护同组情景模拟演练最终的目的。我科将医护同组情景模拟演练的急救培训模式应用于急诊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参培的急诊科护士共20人年龄20岁~42岁,其中男护士2人;工作1年~2年10人,3年~6年6人,6年以上4人;护士12人,护师5人,主管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大专学历(包括大专在读)15人,本科5人。参与培训的医生15人,均工作2年以上,硕士以上学历,住院医师5人,主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1人,年龄25岁~50岁。

2方法

2.1培训前动员:科主任、护士长组织召开动员会,分析急危重症的现状及团队救治水平,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前动员,让全科人员意识到急危重症患者“重、急、不可预测”而科室团队合作救治能力有待提高,年轻的医生、护士多,缺乏临床救治经验,通过培训前动员,增强对医护合作抢救的认识,激发学习培训的兴趣。并对培训的案例预先进行理论知识及抢救流程的复习,为培训做好准备。

2.2组建急救培训小组:选择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抢救技术且具有较好的讲授辅导能力的临床骨干成员组成急救培训小组,该小组由3名医生和4名护士组成,分别为一线住院医生、二线主治医生(担任急救培训小组组长)、三线主任医生各1名,护士长1名,高级责任护士1名,责任护士2名。组长选择培训案例,制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和步骤,确定培训目标,包括角色分配,案例病情的发展,制作清晰的抢救操作流程,确定培训场地等,并由科主任及急救小组的成员共同审核补充完善,最后确定团队合作的急救培训模式。

2.3制订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紧密结合临床,针对急诊抢救病人病情分为3个模式,。设定模拟场景,小抢救由1名医生对1名护士来完成。内容包括:心电血压血氧监护,吸氧,建立一组静脉通路,急查心电图、血糖、血生化等,强调医护之间的紧密配合;中抢救由1名医生和两名护士来完成,内容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增加了无创呼吸、建立两条静脉通路、急查动脉血气、电除颤等急救技术,增加了医护之间、护护之间的配合;大抢救则是至少在两名医生和3名护士基础上来完成,内容涵盖了急诊所有常见的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辅助呼吸、深静脉置管等急救技术的配合,强调医护之间、护护之间要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共同完成。院前有一名医生一个护士两个支持中心工人,内容包含早期呼救、早期复苏、早期急救技术:解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途中监护。输液观察室重点是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

2.4培训方式:如参与大抢救中3名护士分别进行角色分工:护士a负责呼吸道的管理,包括气管插管配合、呼吸机使用、生命体征监测;护士B负责循环系统建立,包括静脉通路的建立、给药、血标本采集;护士C负责外援巡视,包括药物抽取、记录、对外联系。护士a在完成呼吸机的使用后,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其他工作,包括深静脉置管、导尿等。院前情景模拟如下:(1)火灾现场:一人头顶部左侧大出血;一人左小腿小面积轻度烧伤;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2)某地发生地震:一人腹部右侧外伤肠管溢出;一人颈椎骨折;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3)某地发生刑事案件:一人左前臂中段骨折;一人腹部左侧被匕首扎伤,未拔出匕首;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4)某道路发生交通事故:一人右前臂大出血;一人左小腿发生肢体离断伤;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等。输液留查室情景模拟某病人输青霉素时诉心慌胸闷,出冷汗。所有流程按照职责严格分工,各小组在2个月时间内场景模拟和实际抢救中反复进行演练,不断归纳总结,改进完善。

3评价方法

3.1一对一、一对二急救技术的配合考核由小组中新护士来完成,护士长、小教员担任考官;二对三急救技术配合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担任考官,分别对各小组急救技术、医护之间及护护之间配合进行考核,最终评选优胜选手和最佳小组。对急诊科20名护士、15名医生急救技术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

3.2检查急诊转诊单,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院前急救病例和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等知情同意书的完善程度和规范程度。

3.3患者满意度调查:调查表包括院前配合、入院接待、主动服务、技术水平4方面21项选择题,每项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种选择。

3.4护患纠纷发生数与去年同期比较:按照《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概要》,《院前急救教程》和我院留查室工作标准和制度考核参训护士培训前、后急救理论知识和医护配合能力,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时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电除颤、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应用急救药物等的操作技术及护理服务。

4结果

见表1、表2。

5讨论

5.1医护同组进行情景模拟演练促使新护士更快成长,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2]急救护士应急、急救处理的综合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当机立断的思维能力、及时有效的急救技术操作能力等[3]。新护士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往往因胆怯心理,不敢上前或在抢救中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医护同组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将新护士编入小组,共同训练,新护士不仅很快熟悉了抢救流程,知道自己在抢救过程中所担任的角色,并熟练应用,消除了胆怯心理,能很快在抢救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也逐步培养了自己的团体意识。

5.2通过情景模拟强化护患沟通培训,使得护士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沉着、化装得体,面带自然而真诚的微笑,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增加了对护士的信任感、安全感,也展示出护士群体素质和美感,塑造护士美好的职业形象[4];护士以乐观自信的态度、可亲可敬的形象、温柔体贴的举止、耐心细致的解答来面对患者和家属,可消除误解,建立信任;护士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帮助患者满足需要。培训后患者满意度由89%上升至98%。情景模拟演练亦有利于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人本原理要求,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努力为职工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创造各种机会,将其作为组织得以发展的关键。我们通过情景模拟演练,发挥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让护理人员参与管理和决策,激发护士的职业荣誉感,通过锻炼,其语言表达、服务水平及管理能力都得到了综合提升。

5.3院前情景模拟演练营造的紧张气氛,逼真的现场环境,一部分年轻护士面临现场,情绪紧张,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不能很快克服恐惧心理,从而考核中出现包扎部位错误和忘记关闭电源排除险情等错误,反映出较薄弱的环节在今后的演练中不断强化。最终情景模拟演练进一步树立了急救的整体性,强调医护的配合、医护和工人的配合,从表1中院前急救配合的意识有培训前的93%上升至99%,可见在现场急救过程中,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配合在时间所限,材料缺乏的情况下使急救技术更熟练,并且使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和“人”的整体性,在急救过程中能形成、保持和迁移[5]。

5.4医护同组情景模拟演练过程中由最高职称者指挥、发指令;保持现场安静、慬慎言语,以免造成场面嘈杂混乱或患者误听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尽早通知其他相关科室,让其他科室有准备的时间;抢救现场注意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对家属也要及时告知,让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注意人员定位清楚,指挥者发出的指令要清晰并且具体到人名;规范执行口头医嘱并及时记录,记录者还应及时向医生汇报生命体征、出入量,以利于分析、判断患者病情,及时调整输入液体量及补液种类;下一级医生如遇到棘手情况,要尽快求助于上一级医生,以获得有力的帮助;调动所有能调动的人员参加抢救.通过模拟演练:现场安静有序,医护人员熟知抢救流程,各级医护人员及时到位且分工明确,指挥者指令清晰,基本处置完成迅速无漏项,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有效,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强,各种医疗记录单规范和知情同意书完善。医、护、患同组的分组护理模式后护理质量得到提高[6]。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培训前的8%降至0.7%和护理服务质量合格率由培训前95%升至98%。

总之,在急诊工作管理中采取医护同组进行情景模拟演练能有效地激活了医护人员的团队精神,避免和减少了各种纠纷和事故的发生;护理服务质量合格率、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对年轻护士的培养发挥了良好的带教作用,使急诊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爱萍.运用仿真模拟急救演习提高护士急救能力[J].护理学杂志,2006,21(15):46-47

[2]杨冬梅.医护同组急救技术配合训练模式应用于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0,9(24):21-22

[3]马建红.浅谈提高年轻护士的急救素质[J].中国实用医药,2009,15(4):249-250

[4]丁香,倪栋梅.情景模拟演练在护患沟通培训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4(2):74-75

电力应急培训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急救护士;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60-02

1一般资料

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3名,年龄:20-41岁;学历:中专10名,大专3名;职称:护士6名,护师5名,主管护士2名;其中招聘护士9名,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3年10名,5年以上3名。

2培训内容

2.1理论培训

2.1.1灾害一般知识:包括灾害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各种灾害对人体的伤害和救治技术,增强急诊护士对灾害的认识。

2.1.2现场救治知识包括护士的主要职责:伤情判断、检伤分类、伤员转运、登记统计、护理文书及常见急危重症院前处理流程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救治能力。

2.1.3急症护理知识包括各类烧伤、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骨折、休克、大血管损伤、各种急性器官功能衰竭、心跳骤停、各种急性中毒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急症护理知识。

2.1.4批量伤员抢救知识成批患者抢救工作流程、各自职责。

2.1.5自我防护知识:灾害现场可能对救援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要加强各类灾害自身防护知识的学习,包括环境、疫情、安全等方面的防护知识,增强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

2.2急救技能培训

2.2.1院前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畅通气道、海氏手法等。

2.2.2专业救护技能:气管插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给氧、清理呼吸道、洗胃、胸腔闭式引流、胃肠减压。

2.2.3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等。

3培训方式

3.1制定培训计划和评估标准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规范化的培训计划,从理论、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全面培训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质量、效益、津贴挂勾,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3.2建立多种学习途径

(1)人人参与以熬新主编的《急救护理学》为蓝本,年头制定学习计划,每人负责一个章节,每月安排一人讲课,从各常见疾病的基础知识如:解剖、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到急救原则、护理常规。在备课的过程中自觉的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全部学习一遍,促使护士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每季度组织一次急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及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机器洗胃、电除颤、呼吸机使用、急救用药等急救技术与知识培训。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及护士,进行各项操作技能的演示、讲解及各项操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由科主任、护士长及讲课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对参加训练的护士进行逐一考核过关。

(3)一对一跟车督导我科院前急救小组由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司机组成,在急救现场只有一名护士,这就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独立业务素质。年轻护士在出诊时,派一名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随同,观察年轻护士的整个处理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告知年轻护士,与之分析交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3应急预案演练急诊科护士每天面对的是发病急、病情重且复杂的病人,其工作压力大、风险性高,而系统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1]。模拟急救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运用[2]。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重复性和可控制性,可以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协调能力。根据疾病好发季节及科内收治病人疾病特征,选取常见的、有代表性的病例:如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批量伤员的处理流程、院前急救途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复合性外伤等,由护士长拟订模拟急救具体方案及人员配置,上报医院护理部批准备案,最后由医院医务科、护理部督导组织实施。

4讨论

急诊科在临床治疗和院前急救中具有自身特点:病情急、病种多、治疗和抢救复杂,院前急救现场往往只有一个护士。针对这些特点,要求急诊专科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方能适应快速、多变的急救要求。把急救技能培训与应急预案演练有机结合是提高急救质量的关键,可全面提高急诊专科护士对急危重症的快速应变能力,对疾病能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判断,提高院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经过几年的实施,急诊科护士在临床抢救工作中,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急诊急救的整体综合能力均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电力应急培训心得体会篇8

1急救培训中常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其应用现状

1.1网站平台。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使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3D技术都可以通过网站呈现,网站是最早应用于公众急救培训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之一。包括:①视频网站,如国外的Youtube(国内的优酷等,有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视频,其中不乏优质、新颖的资源;②搜索引擎,如百度、必应和谷歌亦可以搜索海量的急救知识相关资源;③三是在线问答或讨论,如丁香园、百度知道和知乎等,为公众解答相关疾病的急救知识。此外,部分医院、行业机构[7]和专业协会[89]的官方网站或也有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宣传项目。1.2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在线学习管理系统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互联网的技术,用来计划、实施和估计一个具体学习进程,通过该平台学员能够学习电子化课程、参加线上考试、交流与分享学习心得等。近几年,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和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掀起了网络学习的热潮,高等院校通过设立在线学习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免费、专业性强的急救培训课程,如国外的Coursera、Udacity和edX,我国教育机构亦顺应时代的发展,如中国大学mooCmooC学院(mooc.guokr.com)和学堂在线等平台,不但具备专业的视频、音频和文本资料,亦提供了测验和在线讨论区,使群众进一步深入学习急救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救培训的知识水平。1.3手机应用程序。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手机应用程序层出不穷,其多样性、多功能性,深受公众喜爱,也为公众急救培训带来一种全新和实用的途径。包括:①教育类软件,如上述部分学习管理平台提供了手机应用程序,公众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平台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②指导类软件,是当前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的产物,以文字、语音和动画的形式为公众实施心肺复苏提供实时指导,旨在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如国外的iRCp和iCpR等[1011],而目前国内亦有开发者开发类似的应用程序[1213];③社交软件,如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微信及其公众号平台和微博等[1416],在非正式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急救知识可以在社群中的传播。1.4严肃游戏。严肃游戏是指以教授知识技巧、提供专业训练和模拟为主要内容的游戏。严肃游戏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工业、教育、科研、培训等诸多领域[17]。严肃游戏在医疗卫生行业的运用主要是利用游戏来治疗各种心理障碍。信息技术的发展,如近两年出现的三维数字化(3D)、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使其也逐步被应用在公众急救培训中,如南京市急救中心在全国率先使用VR让民众体验急救技能培训[18]。由于严肃游戏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且容易被年轻群体所接受,进一步扩大了急救培训的年龄层次。

2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急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2.1网站平台开展急救培训的效果。互联网打破了信息的固有边界,网站平台对传统数字化学习资源(视频、音频和文本)进行整合,在视频辅助教学和急救知识来源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许加宾等[7]利用aSp.net动态网站开发技术构建汕头市“120”急救知识网上培训平台,整合各类急救培训资源向公众普及知识,但其研究并未体现其实际效果。murugiah等[19]对Youtube上的心肺复苏的学习资源进行筛选,最后选出52个适合学习的视频,并对视频从分类、内容、结构方面进行评估,只有69%的视频显示正确的按压通气比例,而按压位置、频率和深度正确率分别为63.5%、34.6%和40.4%。但是,要提高急救培训的实际效果,仍需要线下面授培训才可提高急救培训的效果。苏运辉等[20]通过研发动画网络互动平台与面授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向社区居民进行急救培训,显示网络平台能增强培训效果,缩短面授培训的学时。美国的红十字会网站接受公众报名,采用面授和网上学习课程,学员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才可获得有效期为2年的急救证书[9],而澳大利亚急救组织亦是如此[21]。因此,尽管网站平台能广泛宣传及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仍需要专业人员提供培训内容、技术支持、营运及管理,并鼓励公众积极参加线下急救面授培训,方可提高公众急救培训的实际效果。2.2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开展急救培训的效果。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提供了一种主动的、协作的、开放的教学模式,尤其广泛开放性亦成了推动急救培训改革的动力。截至2018年3月,中国大学mooC共有6门急救相关课程,学员达35085人[22]。moreira等[23]通过moodle平台开展标准化急救远程培训,有组织和系统的培训可以为心搏骤停的病人提供更好的生存结果。丛小玲等[24]通过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开展急救技术共享课程的教学,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开展急救相关培训或教学大部分都局限在高校教育中,开设课程的均为医学院校,具有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优点,而且目前的在线学习管理系统都支持移动教学,学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端访问课程,深受学员的喜爱和认同。但是,尽管课程面向社会大众开放,但其在公众宣传力度方面并不理想,并未深入人心。若医学院校能向公众加大推广在线课程的力度,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鼓励公众参与在线课程,并能提供线下实践课程,其优势和价值显而易见、不可估量。2.3手机应用程序开展急救培训的效果。由于智能手机在公众迅速普及,应用程序在急救培训和实践中的作用受到急救培训者的重视[2526]。而最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是实时指导性程序,通过语音和图片方式指导用户实施心肺复苏,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尤其是按压正确率[1011,2728]。Sakai等[29]比较分析了手机app指导模式和传统电话指导模式(即实际中急救调度员指导)下心肺复苏实施的成功率,指出手机app指导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有助于改善院外心搏骤停病人的生存率。王晓巍等[12]也开展了相关研究,指出在提高目击者胸外按压质量方面,智能手机app能起到和调度员电话指导相同的作用,能够提升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2.4严肃游戏开展急救培训的效果。教育游戏近年来逐步被引入公众急救培训中,国内亦有相关严肃游戏的研究。周静[30]设计3D动漫心肺复苏教育游戏在初中生中开展急救培训,认为游戏能提高初中生对心肺复苏的兴趣,也可提高初中生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水平。但是,Creutzfeldt等[31]设计的一款针对心肺复苏培训的游戏,与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仅在自我效能感方面优于对照组。Dankbaar等[32]亦认为严肃游戏在急救培训中的应用的效果仍需考量,教育游戏的长期保留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严肃游戏在推广急救培训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其实际效果仍待验证。

3急救培训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意义与不足

电力应急培训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

急诊科是医院全天候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主战场,工作的特点就是一个“急”字,急诊和急救质量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化程度。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的变化,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知识+能力型是国际化医疗市场对护理的新要求,也是中国护理教育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主动迎接新时代新挑战的必需[1]。而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转变尚未跟上这一变化,因此,加快护理人员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培训以及急救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2]。为此,我院从2006年6月开张以来,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急救技能培训,以提高她们的基本技能和急救技能。

1急救技能培训的意义

我国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护士在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方面均没有通过系统的专科培训就直接上岗,造成了人岗匹配需要长时间的适应,影响了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为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使其能适应急诊护理工作和胜任急诊护士职能,提高对急诊患者快速准确的判断力、提高抢救的成功率[3]。由于我院是新组建医院,护理队伍来自不同地方,存在着地区差异,较多护士没参加过急诊工作,因此,对她们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2具体实施方法

2.1参加急诊护士适任班的培训

2.1.1理论学习及模拟培训被培训的护士,必须首先参加由上海市护理学会继续教育基地急上海市急救中心组织的80学时的急救护理学习班,以及为期1周的院前现场模拟急救技能培训,学习班结束后,理论和院前急救技能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急诊实训基地进行临床实践培训。

2.1.2临床实践培训在指定1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科作为急诊适任护士临床实训基地。培训时间为2周,实践内容突出了预检护士分诊技巧;急诊护患沟通技巧;急诊常用13项急诊患者的抢救配合程序;急诊常用8项抢救技术;突发事件抢救流程和组织协调工作等。培训结束后进行急诊常用抢救技术、理论知识的书面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3]。

2.2外出进修为了适应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每年有计划地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并且与上级医院协商,安排高年资、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带教,要求带教从手把手带教开始,逐步由放手不放眼,走向放手又放眼,使她们在积累经验同时,能返院后独立上班。

2.3院内培训根据护士职称不同,针对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制订相应的规范化培训和考核方案,有三基培训和专科培训,通过此类分层次培训方式要求相关护士能充分掌握护理专科基本理论,能熟练地进行各类急症患者的抢救配合和护理。

2.4“急救能手”的评选活动为了激励医护人员工作热情,树立榜样作用,提升急救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急救技能,每月从急诊医生、护士中各评选一名优胜者为“急救能手”。

2.4.1方法心电图,心电监护,除颤术,洗胃术,呼吸机操作,心肺复苏术等操作,每月进行一项操作技能考核,从医生、护士优胜者中各选出一位评为急救能手,当选者的照片在急诊室张榜。

2.4.2评选内容操作技术,相关理论。

2.4.3奖励方法当选者每次奖励100元,连续当选3次,另外再申报院部作为先进工作者候选人,并作为今后晋升职称的依据。

3体会

我院急诊科护士共13名,已参加急诊护士适任班的培训6名,外出进修6名,通过将近两年的这种内外结合培训方式的实行,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增强了护士工作的自信心,掌握了一般鉴别诊断的能力,能熟练操作各种抢救仪器,并可排除一般故障,在抢救过程中能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操作,并能进行预见性的护理配合,使我院急诊护理工作逐渐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秀新,赫玉玲.护理临床教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1.

电力应急培训心得体会篇10

本院23个病区,开放床位811张,护士794人,接诊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心脏病患者达156万余人次,并成功实施各类心脏手术近15万例。其中,急诊床位18张,护士21人,护士长1名,带教护士1名,护士组长3名,护士16名;本院急诊科是接诊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和管理任务最繁重的科室,由于其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急诊护理工作随机性大、时间性强;护理工作要求高,技术复杂;与各学科之间协强;社会性强,影响面广。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满足临床及急救需要,2009年3月护理部组织成立护理应急小分队。自应急小分队应用以来,得到院领导及临床科室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2护理应急小分队

2.1护理应急小分队的建立与职责

2.1.1组成

应急小分队由8位成员组成,采取全院公开招聘、自我报名的方法。基本条件:有心内科、心外科及急诊工作经历5年以上,年龄35岁以下,具有敬业精神,综合业务能力强。报名者统一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理论考试与应变处理能力测评按成绩确定10位入围人选,经过个人述职与综合素质评估,确定最后人选。护理部副主任担任应急队队长,负责应急小分队人员的协调、分配等行政工作,急诊科护士长担任副队长,负责组织培训与考核工作。

2.1.2职责

队员由护理部统一指挥,随时准备接受护理部的指令,要求24小时保持电话畅通,随时准备参与院内救护。无抢救时,机动安排队员到门诊采血及协助院内危重患者陪检或到重点科室实践与培训。

2.2应急队员的培训

2.2.1“三基”理论培训

以自学为主,1个月考试1次,85分合格,以8~22章为主,成绩记入个人档案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对不合格者给予1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者扣除相应系数的绩效工资,考试第一名者予以奖励。

2.2.2专科知识培训

邀请心内科、心外科、iCU、CCU及急诊科的临床专家进行集中授课,主要讲解常见危重患者的救护,如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等救治原则以及心肺复苏、重要脏器功能监测等有关知识,累计约40学时。定期组织应急队员外出进修,学习先进的急救方法,并回院进行讲课,根据院内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采纳,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2.3抢救技术培训

针对常用的救治技术,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击除颤、呼吸机、iaBp的使用以及急诊术前准备等技术,逐项进行示教、训练、考核,达到人人过关。

2.2.4应变能力训练

以患者突然出现某种意外问题为例进行实践演练,并进行夜间或节假日集训,考评组织能力与救护方法,不断强化队员的急救意识,培养争分夺秒的急救理念,提高整体素质。

2.3应急队员的使用

2.3.1参与急诊室、CCU及iCU抢救工作

一旦遇到院内患者抢救,应急队队员招之即来,来则能战,按分工参与抢救工作,定人定位配合医生,做到环环相扣,使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使抢救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救治。

2.3.2补充特殊时间段的人力不足

在门诊采血高峰期,机动增加采血窗口,应急队员协助采血,有利于采血患者分流,避免采血等待及拥挤场面。

2.3.3协助院内危重患者陪检

应急队员协助陪检可大大缓解临床护士因忙于治疗及基础护理不能及时陪同患者检查的压力。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为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使患者在做各项辅助检查中,得到热情的服务,确保患者在检查中的舒适与安全,缓解患者心理上的压力。

3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