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理论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6:19

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篇1

“仓储管理实务”是甘肃武威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学生学习了先修课程“物流基础”的前提下开设,同时,又为后续的“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程提供了知识支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仓储经营管理、仓储设备操作、仓储作业组织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从事相关职业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二、“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仓库选址与规划、仓储作业设备、仓储作业流程(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库存控制、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成本分析、仓储管理信息技术、仓储的安全和特殊货物管理等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仓库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的流程、组织与实施,并使学生能将仓储管理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专业系统知识;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仓库的选址与规划布局;熟悉仓储作业的基本流程;熟悉仓储作业的设备;懂得货品的保管与养护方法;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并对仓储成本进行分析管理;掌握仓储管理的信息技术;掌握仓库安全与特殊货物的管理。

2.职业能力目标。能进行仓库规划与布局;会进行物品编码与信息处理;能使用仓储常用设备;能组织货物进出库;能对库内物品进行保养与维护;能操作运用仓储管理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能进行订单处理;具有成本分析与控制的能力;掌握仓库安全及防范的要求;能够掌握文明作业、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3.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养成。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诸如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职业道德与素质对个人职业发展、他人职业发展、企业成功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具体来说,要具备仓储管理员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要有较强的书写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抗压能力。

三、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设计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应坚持“教、学、做”合一,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境化教学模式。

(二)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

通过专业教师进入合作的物流仓储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仓储各项作业的任务内容,分析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能力需求;将能力需求转化为项目化学习任务,最终通过项目化任务实现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如表2。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

“仓储管理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除课堂讲授外,应配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习等各种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穿插介绍国内外仓储管理音像视频资料、图片等,以充分关注师生间互动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挥,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设计

(1)项目教学法。本课程从仓储岗位职业能力出发,依据仓储作业流程,可将全部教学内容分解为仓储认知、仓库系统规划、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仓储业务评价六大模块项目,设计出完成每个项目的条件,让学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最后,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考核。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方法及设计方案,从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可大量采用,此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采用教材中的案例或搜集的案例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启发、点评总结。

(3)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实训任务,理论学习由学生操作完成。在模拟实训室,学生按照教师演示,布置任务后可马上动手操作,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快速消化吸收。如分拣作业、堆码作业、出库作业可采用此法。

(4)角色扮演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感受实际工作中的不同身份角色,从角色者角度考虑、解决问题。比如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分拣操作实训、仓储商务谈判及合同签订等可采用此法。

(5)模拟训练法。利用物流模拟软件和其它仓储实训软件,通过仿真度很高的仓储虚拟环境,使学生熟悉仓储岗位的各种业务流程及作业,并能进行模拟操作,从而促进对仓储理论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应用。

2.教学手段设计

(1)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可重点展示学生并不能经常接触的仓储设备的图片,如货架、托盘、叉车、集装箱、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并展示整个仓储作业的流程图,以便于学生理解。

(2)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为扩展课外知识,可收集仓储作业相关的音像资料用于仓储管理的教学中。如仓储与货物分拨系统演示、UpS分拣系统、天津港集装箱装卸作业等,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其学习兴趣。

(3)实训教学。通过仓储模拟软件,可模拟仓库入库、在库、出库的作业管理流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校外仓储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岗位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求职和探索欲望。

(四)考核方法设计

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但实施效果如何,要通过考核来验证。考核可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进行。其中,过程性评价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训操作能力及表现来评定(占60%);结果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占30%);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学习态度(占10%)。这种考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着重体现了职业能力培养中学生动手能力、实训能力的考核。

四、“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实例

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篇2

一、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定位

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发展迅速,其对相应岗位的从业人员要求也持不断提高的趋势,这就要求各大高职院校必须对仓储与配送管理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定位。和仓储与配送相对应的业务主要包括信息服务、配送、包装、搬运、装卸以及仓储等,其涉及到的具体岗位有单证操作员、送货员、防损员、理货员、仓管员等。因此,高职院校需定位于培养基层管理与相关业务操作高技能型人才,确保其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拥有更为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2.1不够明确的课程定位

仓储与配送的业务自身与行业特点关系密切,就商品对象这一点来说,生鲜商品与普通干货业务有着较大的差异;就涉及到的领域而言,连锁百货的自营物流仓储与配送业务也和第三方物流的相关操作流程有着明显差距。总而言之,不同行业间的仓储与配送环节的流程不一,很难确定一套标准化的流程操作,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其后续教学关键点就是如何依据行业背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确定。但是,目前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依然只是介绍通用的标准知识和理论,对课程的定位还不够明确。

2.2较单一的教学目标

实现方式尽管教学手段开始日渐丰富多样,比如课程网络平台、案例讨论、多媒体课件等,但与高职学生侧重培养动手能力这一定位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更加合理、科学地组织教学,除了需要引进一些代表相关行业发展方向的教学硬件设备,更需要引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目前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的目标实现方式相对单一,尚未实现多元共生的教学方式。

2.3缺乏全面系统性的课程考核

就目前来说,大多数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将成绩构成分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也不例外。简要来说,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表现、考勤与作业等,一般占据30%至40%左右;期末是通过开卷或者闭卷理论的考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通常占据60%至70%左右。该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其实际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系统、合理、科学的检验。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思路

3.1理论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依据能力要求通常将教学内容分七个模块,分别是基本概念、仓库布置与设备选用、仓库作业管理、仓储经营管理、配送作业管理、回收作业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管理。(2)教学目标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目标是确保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仓储与配送作业的基本管理方法和技术、主要业务流程等,使其具备配送线路优化能力、配送中心内部的规划布置能力、库存管理能力、商品养护与仓库安全管理能力、依据仓库管理流程进行相关的仓储作业管理能力以及草拟仓储合同能力等。(3)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需着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其独立思考问题与适应岗位梯度变化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掌握具备创造性活动的程序、特点、经验以及科学思维方法。具体来说,项目教学法是依据物料流通的过程,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七项,使学生通过学习每个项目,学会一项技能,其特点是能够构建出一个研究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社会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增强,并由此使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另外,也可依据课程的内容与性质,对多种教学方法作灵活使用,比如案例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等,使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得到训练。举例来说,在讲解仓储出库流程的过程中就可以选用讲练结合法,即教师先讲解相关理论,再要求学生绘制出入库作业的流程图,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入库业务流程,从而强化记忆。此外,为使学生在教学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大高职院校与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现代教学观,推行交互式、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积极性得到激发。

3.2实践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主要是确保学生能够熟悉仓储管理现状、设备与流程,掌握现代仓储管理所需的计算机软件、自动化立体库操作与仓储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对配送线路与运输调度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其能够对仓储与配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判断、分析与解决。(2)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校内进行仿真模拟演练。具体来说,可对校内物流模拟真实训练室的设备、设施进行充分利用,并开展与之相应的实训内容,例如模拟超市配送、自动化立体仓库操作、仓储管理软件的仿真模拟、托盘堆垛的货物训练以及叉车操作等,确保学生掌握各环节的相关操作技能,并做到规范而熟练。另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训的参观学习,使学生的知识面与分析判断能力得到有效的拓宽与锻炼,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在进行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参观的要求、目的、方案与实施步骤等,并在结束学习后要求学生提交调查报告,保证参观学习效果,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此外,校方也可以多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或者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全国性物流大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并使其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3.3课程考核方式

就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考核而言,可选用企业现场项目和任务的考核方式,依据工学结合现场开放式的考核题库,并由专兼教师进行相关的考评工作。考核的重点应包括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学习态度、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岗位职业能力等,比重的划分则包括课堂考核30%左右,模拟实训30%左右,实习成绩40%左右。针对一些在大型比赛或者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适当给予加分,使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得到调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篇3

学员为士官大专学员,经过基础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先行课学习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物理学等基础课,具备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基础。但是学员对于部队仓储管理方面的认识缺乏深度,理论层次不高,知识不够全面系统。

1.1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差别较大。

虽然大专学员整体的学历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是,由于士官大专学员多为部队考学,有的是已经转为士官,有的是士兵,有的具备大专学历,有的只有高中学历,在学历层次上和文化素质上有一定的差别,因此知识掌握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此外,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部队装备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这些都对士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大多数士官对高科技知识了解甚少,由于对新装备原理了解不够,不能更好地发挥其战斗性能,影响了新装备的训练。

1.2从事岗位和专业技能存在差距。

士官大专学员一般的为部队士兵考学进入军校学习,入学前从事不同的岗位,部分学员与所学专业相同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仍存在着部分学员对所学的岗位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一些学员自身军事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弱,缺乏应有的业务知识,对新知识了解不多,对新装备操作使用不熟练,自身技能不过硬。

1.3管理水平相和组训能力存在不足。

部分学员入学前为士兵,缺少相应的管理经历和管理实践,加上对军事理论缺乏系统学习,对部队管理和军事业务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组训能力存在不足。即便有过士官经历的学员,由于资历浅,缺少组训实践,存在训练的方法单一、不灵活,讲问题现象的多,指出问题根源的少,致使组训能力在低层次循环,效率低下。

2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对象特点,对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既使学员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又提高其能力和素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仓储规划管理、仓储业务管理和仓储专项管理三大模块。侧重仓储基础理论教学。仓储规划计划管理部分主要讲授仓储规划、计划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基本模型,属于仓储的上层规划和设计的内容,对于开拓学员视野,提高管理水平有所帮助,对具体的规划方法、原则和要求要精讲。强调仓储业务管理内容。仓库业务管理部分包括入库、保管、搬卸装运、包装、出库、温湿度等业务活动,是本课程的重点,需要重点掌握,应结合部队管理实际,增加案例分析内容,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一些管理的理念、原则、方法、策略和业务流程,是本课程的核心和重点,必须讲深、讲透。突出仓储重点管理内容。仓库专项管理,包括信息管理、安全管理、战备管理、现代仓储管理等内容,内容针对性、实践性较强,应结合学员在部队工作过的实际,结合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重视实践能力和管理理念的培养,着重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要使学员通过学习后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是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精讲,伴以自学、讨论、实操和作业,针对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3.1层次分析法提高逻辑能力。

针对仓储规划的不同层次,从顶层的仓库分布和组合、库区的布局、库房的布置、设备设施的规划、仓储计划等几个层面,逐层层展开具体内容,提高学员管理能力。

3.2案例分析法深化管理理念。

一方面,增加部队实际管理的图片、影像资料的内容,使学员真实感受到军事仓储管理的具体工作,增加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针对部队仓储管理中的规章制度、规范和要求,展开分析和讨论,引导学员自主思考,结合自己特点和军械仓库管理的规定,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启发学员思考不同的仓库、不同器材的管理方法的不同,专项管理的重点等。

3.3个性激励法激发学习兴趣。

由“千人一法”向因材施教转变,讲求教学方法的个别化,根据个体或群体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使每个学员在交流互动中,固强补弱,提高全面素质能力。结合学员在部队的不同工作经历和个人特点,结合仓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引导和安排学员进行专题和具体问题的讲解,发掘不同学员的潜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培养。

3.4启发引导法培养思维能力。

对库存控制模型、储备预测模型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引导学员自主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人数较少,适合小班授课,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由“一言堂”向“多言堂”转变。对于仓储出入库业务管理的内容,由教员讲解为主,改为增加教学互动环节,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锻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仓储管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5试验实作法提高动手能力。

通过库区网络布线综合实验、库区防盗报警信息处理实验、自动化立体仓库控制实验,以及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实作,提高学员动手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3.6案例大作业提高综合素质。

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篇4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仓储作业;典型职业活动;学习项目;新课程开发

1仓储课程改革的必然性

仓储课程一般是为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按照原学科体系编制的课程内容,表现出理论性较强、与企业实践联系不够、学生动手机会少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枯燥、没兴趣,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物流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颇有微词,认为物流专业学生虽有一定理论知识,但不懂专业技能,很难直接上岗,延长了企业培训时间等。笔者作为一线的教学人员,在认真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的基础上,认为目前仓储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课程内容理论性强、脱离实践、缺少技能训练

仓储课程一般按照仓储概述、仓库设施设备、仓储作业管理、仓储货物的管理、仓储管理信息化等顺序安排内容,课程内容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脱离实际工作,对学生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较少,如在仓库设施设备单元,一般只是按照设备的类型罗列各种设备,没有提到常用设备的操作方法,这与“在做中学”的职业教学理念相违背,致使学生只会纸上谈兵,难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1.2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有限

由于课程内容的限制,理论课时会占到总课时的80%,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运用讲授法,教师讲得多,与学生的互动少,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没有足够地关注学生“学”的过程。

1.3教学环境简单、学生缺少实训场地

理论课程教学基本是在教室内完成,缺少相应的实训设备,学生无法在仿真环境下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去实操,一般是带学生去企业参观一下,只能达到最基本的感性认识,而没有条件进行操作,达不到理性的认识和实际技能的掌握。

其实仓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职教系统中部分专业课程教学都面临的普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教委从2008年开始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及时启动了《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验项目》,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笔者参与了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工作,从基础调研开始,经过物流领域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专业核心课程结构设计,确定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经过课程开发,确定了物流管理专业的10门专业核心课程,2009年开始了新课程实施工作,其中《仓储作业》课程就是对仓储课程的重大改革,无论在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变化,但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与完善,以推动课程改革向更加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仓储作业》新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要求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强调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应来源于工作过程,所以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企业典型职业活动分析,来确定课程内容,同时构建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建构知识、学习技能、获得能力,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相联系,使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保证学生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仓储作业》作为物流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建设上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充分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

2.1新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根据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以劳耐尔(Rauner)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的研究,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所谓“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即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显著的特点是它加强了职教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2.2新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1)进行典型职业活动分析,确定新课程性质与任务

仓储课程改革前,我们首先深入企业一线,对40家企业的工作过程调研,获取了珍贵的一手调研材料,特别是通过对11家仓储企业的深入调研后,我们认为仓储作业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完成物品的验收入库、物品在库的保管保养及物品出库的整个作业过程;可以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收货员、验收员、理货员、仓管员、安检员、发货员、复核员、验放员等;使用的工具包括托盘、手推车、手动搬运车、电动搬运车、电子秤、地磅、手持终端等设备与入库通知单、验收单、入库单、货卡、物品档案、温湿度记录、盘点卡、盘点盈亏汇总表、退货单、提货单、出库单等相关单据及仓储管理系统;具体的工作方法包括物品验收、物品入库、物品的保管保养、物品的出库等内容。

根据典型职业活动分析,我们能够明确仓储作业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仓储作业》课程是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典型职业活动仓储作业直接转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对《物流业务信息处理》、《装卸搬运作业》两门核心课程起着业务支撑和上下衔接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仓储作业》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仓储作业流程,正确填制各种相关单据,熟练使用仓储管理软件与相关仓储设备,具备独立完成物品的验收、入库、保管保养、出库等业务操作的能力,形成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树立安全环保与服务意识。

(2)重构《仓储作业》的学习单元及相关学习项目

《仓储作业》课程是直接转化类课程,学习单元的设计应根据仓储企业的工作过程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分解与重构形成新的课程结构和知识序列。由于不同的仓储企业有着不同的仓储经验与管理优势,形成了各自的主营服务,如以钢材为主、以图书为主、以家电为主、以食品为主、以服装为主、以汽车配件为主、以医药为主、以危险品为主、以冷冻食品为主的特色仓储,而不同类型物品在仓储作业与管理上有着较大的区别,我们在新课程中以不同类型物品的仓储作业为载体,将物品归纳成普通物品、危险品、冷藏(冷冻)物品三大类,设计了三个学习单元,其中普通物品仓储作业为学习重点。

由于普通物品、危险品、冷藏(冷冻)物品是物品的大类,还需要进一步编制学习项目。究竟选取何种物品作为学习项目,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是仓储企业真实存储的物品,便于研究其工作过程;其次要具有典型性,北京是消费型城市,有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品是北京仓储企业的管理重点,也是学生未来工作可能遇到的物品。根据以上原则,我们选择了11种物品的仓储作业作为学习项目,并根据物品的储存条件及管理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排序,如表1所示,使学生掌握不同物品的仓储作业过程与管理重点。

重构后的学习单元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载体明确、结构清晰,高度概括了目前仓储企业管理的大部分物品;另外主谓结构的单元名称,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教学理念;学习单元数量合理,有利于学生按照相同的工作过程针对不同物品进行反复的仓储作业训练,以期获得不同的管理经验。

(3)确定《仓储作业》教学过程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每个学习项目的完成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按照“七步法”来组织教学,即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订计划、进行决策、组织实施、过程检查、结果评价七步。学习项目——图书仓储作业就是按照这七个步骤组织实施的,详见表2:

转贴于

由于项目教学的任务明确、业务具体,特别是教学内容来自企业的工作实际,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避免了理论空洞、内容脱离实际,学生学着不枯燥、有兴趣。

(4)制定《仓储作业》考核评价标准

伴随着课程内容的改革,新课程的考核评价原则与标准也需要改革,考核评价的原则是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企业,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及企业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即主要针对仓储作业中每一个学习项目完成的质量与效率作出评价,侧重技能、能力与态度的评价,如验收方法是否得当、物品的堆码是否整齐、养护措施是否合理、入库的单据填写是否正确、仓储管理系统软件操作是否快速准确等。

(5)开发《仓储作业》教学资源

新课程改革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开发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而教学资源要根据各学习单元的单元目标、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分为学生用资源和教师用资源两大类,学生用资源包括项目书、业务单据(入库单、温湿度记录、盘点卡、退货单、出库单等)、项目报告、学习手册等助学素材,教师用资源包括企业相关资料(视频资料、文本资料、图片)、讲义、教学课件、考核评价表等各类助教素材。同时还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网络,发挥其综合效力及资源共享,才能更有力地推动教学改革的进展。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仓储作业》新课程的优势

《仓储作业》新课程打破了学科体系的束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具体表现为:

3.1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践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仓储企业的工作实践设计的学习项目,学习的内容从工作实际中来,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仓储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具体的操作。例如,学生在学习钢材的仓储作业时,会发现螺纹钢的堆码不是按照理论堆码的要求“整齐划一”,而是为了方便吊装作业而故意相互错开码放。

3.2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按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主要运用项目教学法,并结合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研究或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习潜能。例如,学生在学习图书的仓储作业时,关于仓库的安全管理的教学内容,我们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先给出一个企业的安全规定,让学生分组讨论,评价其优缺点,然后为该企业编制一份仓库安全管理规定。

3.3教学环境仿真性强

新课程的教学场所是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即合作企业),学生在一个情境化的、具体的工作现场中边工作边体验,以此建构知识、学习技能。例如,学生在学习电器的仓储作业时,要在实训基地的模拟仓库中,利用仓储管理系统,使用手持终端、搬运车、堆高车等设备具体操作电器的出入库流程,让学生体会现代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运作。

3.4师生角色发生变化

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是学徒或员工,教师是师傅、工长或经理。学生从坐着听到站起来做,边做边学,参与度、关注度明显提高,从“要我学”到“我要做”,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

4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仓储作业》新课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仓储作业》新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目前我们还处于摸索实验阶段,还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4.1提高授课教师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都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仓储企业的实践经验,授课教师首先要能够掌握仓储企业相关岗位的业务操作,如手持终端、堆高车等相关设备的使用等,还要能够带领学生在模拟工作现场完成学习项目。

4.2建设高水平的仓储实训室

新课程是根据物流专业典型职业活动直接转换的课程,对授课场所的要求较高,在教学实施时要尽量使学生处于一个相对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因此学校要为新课程实施创设条件,投资建立设备设施相对齐全的仓储实训室,这是顺利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课程实施的根本保障。

4.3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其学习习惯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习惯了坐着听,而新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动起来,既要动手又要动脑,不断地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这对学生来说的确是个挑战,所以要提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理解新课程实施的目的。

4.4加强校企的深度合作

新课程从典型职业活动分析到具体学习项目的设计甚至部分教学内容的实施都要依靠于真实的仓储企业,这就要求学校能够主动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使企业成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或与企业签署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等,双方建立互相信任、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使师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各类仓储企业,加深对专业的认识。

由于经验有限,《仓储作业》新课程开发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只有遵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坚持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做中学,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仓储教学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篇5

一、课程课程标准设置整体思路

仓储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针对物流员、助理物流师所从事货仓规划、商品出入库、盘点管理,货仓商品的保管与储存、仓库安全管理等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技能而设置的课程。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全面把握仓储的每一个环节,针对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要学习包括仓储基础知识、仓储商品的管理知识、商品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与控制、自动化立体仓库等等。涉及仓储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且有完整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律。每一个模块都可以分解出不同的任务,根据实际工作需求按照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践教学资源,采用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实践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仓储管理的岗位需求进行组织教学,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课程设计,延展知识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岗位需求,从而达到教学与实际工作需要零对接的目的,同时要建立与教学相适应的成绩考核体系,考核要全面,既涉及理论又涉及实践。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模拟实际工作,按照仓储管理员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要求,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共同完成项目的规划、运作,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组织技能、管理决策能力、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信心。同时小组间进行竞赛,激励学生,形成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

二、课程培养目标的确立

课程培养目标,要以课程标准的整体设计思路为依据,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具体要求进行设定,确保培养目标符合物流行业对仓储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要求。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仓储管理的课程培养目标主要涵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几个大的方面:

其中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仓储的基本概念、仓储的内涵、了解仓储管理工作都具有哪些具体的功能;在货物仓储选址和布局方面掌握最优的选址计划和布局方法的制定技巧;掌握出入库商品的基本工作流程,同时对出入库商品的验收进行学习;掌握商品盘点工作的流程,商品盘点的工作内容以及商品的盘点方法;掌握仓库的安全管理及库存控制的相关基础知识。

同时,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对仓库的布局和规划进行合理地分析和比较优化的实际操作,熟练运用知识进行仓库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际工作中的出入库作业,对仓储设备的操作达到熟练的程度;另外要求学生学会对商品进行盘点,掌握商品在途保管及在库保管的相关技术、掌握库存管理及控制的方法;针对库存管理的安全问题进行课堂演练,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使用仓库中常备的消防器材,会进行仓库安全工作的应急处理,能正确使用仓库预警系统;同时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知识,为仓储管理的具体工作服务,进行仓储管理相关单证的缮制。

此外,素质目标要求学生要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各种信息的接受能力;对仓储的相关工作流程具有创新能力;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能够主动为团队做出相应的贡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乐业、敬业、具有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仓储管理员的本职工作岗位上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课程的教学设计及考核重点

课程教学设计思路,首先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先了解仓储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也就是要引入仓储的相关概念,达到让学生入门的目的,这方面的知识除了教师讲授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书籍资源,让学生进行自学。在仓库选址和布局的授课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案例,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处理,使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的布局技巧,然后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自行判断和操作。对于商品的出入库管理,要求学生掌握入库的基本作业内容及业务流程、商品验收、储存业务受理及保管合同等相关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学会具体的操作,这部分内容可以在实训室运用实训设备进行仿真教学。商品的盘点要求学生掌握盘点的目的和工作程序、盘点作业的工作内容和盘点方法,这方面技能操作的学习可以采用仿真教学的形式,也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设身处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并且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对商品的储存和保管要在学习中掌握观察仓储商品质量变化的能力、学习特殊商品的温湿度管理、害虫防治、霉腐防治,同时根据商品保管的基本要求对商品进行日常的常规管理,这方面的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在学校进行相应的理论教学和仿真教学,然后在学生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进行实际的岗位锻炼。同时,通过实训室设备让学生掌握自动化立体库的操作技巧和使用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地进行自动化立体库的操作。

其次,在考核设计中要大胆创新,变以往简单的笔试考试为笔试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方面地考察。通过分析报告、调研报告的形式进行笔试考核,让学生进行仿真操作,作为实践考核内容,同时将学生的企业见习、顶岗实习列入成绩中。而对考核的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结合以上考核内容和评价方法得出学生最终的成绩。

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篇6

[关键词]CDio;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169-02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获得Knutandalicewallenberg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巨额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CDio教育模式是近年来符合国际工程教育共识的,对学生在工程—社会大系统中进行训练的一整套工程教育改革体系。下面以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践课程为例,介绍该课程在CDio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教学改革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1教学目标

为仓储配送型物流企业或生产企业的仓储部门培养仓储配送一线业务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业务主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开展仓储配送工作流程的各项基本业务,掌握组织进货、仓储作业、理货、订单处理、拣货和配送运输等各项工作环节的岗位技能。

2设计思路

2.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教材内容结构和课序,依据物流企业仓储配送活动工作过程,分析、归纳出完成仓储配送活动所需要的岗位及其岗位能力,根据岗位能力对应的任务功能进行七大模块设计,同时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心理顺序将七个模块进行横向与纵向组合,通过垂直和水平模块的构建,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深度和广度。

2.2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上述每个模块下,又有若干个情景化任务来支撑,每个任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下达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资讯检索”—“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成果展示”—“检查评估”工作过程完成任务,教师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基本知识贯穿于实训任务的完成中,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

2.3与业内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随着学院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课程组与校外实训基地“史泰博配送中心”开展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史泰博配送中心”现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资源,全方位进行课程开发,双方共同完成包括教学内容、课程实施、教材建设和课程考核等工作,并为学生实现基于仓储与配送技能训练的顶岗实训提供了场所。

3教学方法、CDio过程与考核方式

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遵循“行动导向”的原则,围绕每个任务,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以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

3.1教学过程

(1)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包括在校内实训中心现场和校外实训基地现场进行的教学活动。校内现场教学即是将供应链实训室营造成配送中心真实场景,既有部门设置、岗位设置、仓库区域,又有货架、叉车、各类货物、仓储单据,使学生现场进行“货品装卸搬运、托盘码垛、盘点和拣货”等实战操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角色扮演法

在配送流程学习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掌握业务的程序,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使他们在模拟的、逼真的环境中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关键点。

(3)仿真教学法

仿真教学法是通过仿真操作一个基于仓储企业真实作业流程的软件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软件内容包括建立客户档案、签订仓储合同、建立仓库、人员、设备信息档案、业务单据受理、入出库调度、结算费用、日盘月盘、移库等模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用计算机进行仓储配送业务管理的能力。

3.2课程CDio过程

为了达到该课程的CDio教学目标及其相应的大纲要求,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要求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仓储与配送管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采用主题讨论、自学与讲评、演示与模仿的教学方式,结合实践手段,对理论知识和已有成果进行验证,以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和积累经验的学习目的。第二阶段,要求学生通过市场考察和参考借鉴,经过系统需求可行性分析,自主学习和自主实验,拟订出多种课题设计方案。每个方案经过分析、交流、探讨、论证和建立研发团队后,最终确定总体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第三阶段,要求每组学生在完成符合系统设计要求的团队项目作品之后,针对包括构想、设计、实施、改进和展示的研发全过程,以课堂演讲或答辩方式介绍给其他小组的学生,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文档写作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综合性锻炼,提升学生的CDio四大能力,使学生充分体会探索与发现的乐趣。通过教学内容和实践手段的CDio改革后,上述三个阶段将该课程原来的验证性或设计性实验拓展成了包含CDio全过程的研发任务,使学生置身于工程—社会大系统中。

3.3考核方式过程化

课程的成绩评定原则是以学生对知识与技术的综合运用和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为主旨,以综合评价指标为依据,对学生的CDio全过程的能力综合考核。本课程的考核按照平时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综合训练成绩来确定。平时成绩包括方案策划,仓储配送实际作业操作,仓储软件系统操作;同时还包括团结协作精神,以及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创新性等。这种评定方法不仅能够使设计成绩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情况,而且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设计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更加有利于提高综合训练质量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4结论

CDio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交流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对综合系统的适应与调控能力。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以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逐步建立符合国际工程教育共识的课程改革体系,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项目研发、设计、建造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旭辉,吴克寿,姜春艳.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工程教育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0(8):141-143.

[2]顾佩华,李升平,沈民奋,等.以设计为导向的eip-CDio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增刊1):47-49.

[3]王亚良,张烨,陈勇,等.基于CDio的实验项目开发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19-121.

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篇7

关键词:双元制;校企合作;课程改革。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领导及教师做出大量的努力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比如《仓储管理实务》的教学改革,要使学生到达能够熟练完成仓储运作流程这一水平,同时具有一定的仓储经营管理能力。目前所采取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一是项目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二是通过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通过物流仓储技能竞赛推动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设置了各种顶岗实习、实训等实践性课程,但大部分仅限于极少数学生或很短的时间,比如认知实习,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掌握、消化大量的信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课程改革并没有在大多数学生中得到很好的实施。课程改革的短板在于实践性课程的执行情况,所以迫切需求真正能够做到绝大部分学生参与,时间跨度较长的实践性课程。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自2007年开办物流管理专业以来,已为社会陆续培养了500多名毕业生,其中不乏创业典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0%多毕业生从事物流仓储相关岗位的工作,专业对口率较高。目前在校生人数为240余人,《物流管理》专业2014年被列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3年完成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仓储管理实务》课程院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在此过程中,形成基于双元制的工学交替“七级递阶式”《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改革项目的雏形,并于2014年得到成功验证并实施。

课程改革备选校企合作的企业是电子商务企业,由于销售量的突增,每年的“双十一”、“双十二”正是这些企业的用人高峰期,学校抓住这个时段开展校企合作。切实开展(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式课程改革。实现校、企的“双赢”。学生的实践可以直接为企业创造利润,同时学校也能以最低的成本,利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根据课程内容的进度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工作。让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而且具备长期的发展后劲。

某电商企业双十一期间需求岗位情况如下:a、仓储基础岗位:拣货员、复核员、理货员、打包、称重、贴标等基础岗位;b、仓储发展岗位:各工段小组长、大组长等发展岗位。

(二)意义

国家主席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下,换挡降速、提质增效,正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是否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

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施也正处于类似“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阶段。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已开展较长时间,理论研究已经比较丰富,但由于企业存在目的与学校教学目的之间的冲突,课程改革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很难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企业一线的工作中去,课程改革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这种“新常态”同样会给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机遇。通过本课改项目的实施,找出企业和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的“双赢点”,摸索出一条符合本专业发展,而且能够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色道路。与“新常态将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一方针政策相吻合。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本此课程改革是以双元制理论为基础,将《仓储管理实务》这门课程根据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差异切分成“七个递阶阶段”,同时巧妙抓住企业劳动力资源短缺时段,设计出与企业需求相吻合的工学交替的课程改革方案。让学生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实践经验,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仓储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课程改革项目实证范例。

(二)技术路线(详见下图)

三、课程改革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每年的“双十一”网络购物节、十二月中下旬(包括:双十二、圣诞节、元旦节)电子商务企业对仓储物流人才临时性需求非常大,物流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拥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并具备一定的仓储物流操作理论知识,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立即进行顶岗实习的工作。学校也希望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生也想抓住去企业实习的宝贵机会。所以校企合作各方的合作意识都非常强烈,这也是能够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必要条件。

2.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各个实训周,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没有学校的理论学习任务,此时学生扮演着企业员工的身份,专心“工作”,仓储各个岗位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也使学生工作之余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同时,通过递阶式的顶岗实习周,逐步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岗位升迁对接质量。

3.校企合作协议中明确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工资报酬和员工福利,并缴纳顶岗实习期间的商业保险,使学生在工作中更加有激情,也确保了学生的合法利益,这是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制度保障。

四、课程改革的实施及效果

(一)课程改革的实施

2013年下半年,为该项目的试运行阶段,对象为12级物流管理专业全体学生。2014年下半年,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对经济贸易系12级、13级物流管理专业1-2班正式实施基于双元制的工学交替“七级递阶式”《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改革项目,该项目的实施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2014年3月――2014年5月,前期准备阶段:目标企业仓储物流人才需求岗位及岗位职责的调研工作,调研的企业主要为电子商务公司,其中包括:湖南御泥坊化妆品有限公司、湖南柯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苏宁云商物流(深圳)公司、湖南供销电子商务公司等多家电子商务企业,了解这些公司仓储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仓储物流岗位及岗位职责等信息。通过对调研信息的分析,生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再将工作任务分解成学习任务,最后将《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整合成三个阶段的理论知识学习模块,分别为:行业企业认知模块、仓储运作流程操作模块、仓储经营管理模块。

2.2014年5月――2014年6月,双元制教学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合作方案设计阶段: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首先确定两家合作企业,选取标准为:(1)两家企业均为互联网实体商品销售企业;(2)具有大型现代化仓储基地,仓储作业流程完善,仓库机械化、信息化水平较高;(3)具备学生顶岗实习的条件。然后通过校企双方多次的探讨与论证,签订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协议。最后根据协议,企业将提供四个阶段为期28天的企业顶岗实习活动,其中包括:行业企业认知(1天),仓库基础岗位操作培训(2天)、仓库基础岗位实习操作(1.5周)、仓库综合岗位实习(2周)。

3.2014年7月――2014年8月,完成《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仓储岗位能力要求的动态融合方案设计阶段: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2014年下学期针对2013级物流管理1-2班开设《仓储管理实务》这门课程,根据课程安排的时间、企业用人高峰时段(双十一期间、12月份中下旬)设计出工学交替“七级递阶式”的课程改革方案。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和一”,使学生能够快速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逐步积累,提高学生仓储运作能力。

4.2014年9月――2015年1月,基于双元制的工学交替“七级递阶式”《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改革实施阶段:根据课程方案有条不紊地执行,由于方案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稳定性因素,所以学校采取项目负责制的管理方法,确定此次项目与企业对接的实训课程教师,经贸系和学校校企合作办对项目全过程实施指导与监控。实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了解学校、企业、学生等各个方面的动态,保证项目能够顺利执行。

(二)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基于双元制的工学交替“七级递阶式”《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改革已经实施结束,在这个过程中,12级、13级物流管理专业共有259人全程参与此次课程改革,参与率达到98%,合作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达到90%;学生对参与企业顶岗实习满意度达到85%;学生参与课程改革项目后阶段顶岗实习岗位提升率51%。项目实施效果显著,据统计,截止目前为止,12级物流班学生担任仓管员一职,70%以上的学生不需再实习,就可以直接上岗,同样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实习期就可以担当组长或主管;但对于没有进行项目试验的10级、11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来说,一般要经历一到三个月的实习期才能适应仓库相关工作。具体成果如下:

1.用人单位对仓储管理相关岗位需求量增加

从2012年、2013年、2014年三年来我校招聘的用人单位对仓储管理相关岗位需求数量来看,2014年也就是对12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明显增加。如下图所示:

2.多家物流公司争相来学校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

经过该项目的实施,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仓储管理基础岗位工作经验,大部分学生可以不用培训,直接上岗,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胜任仓库主管助理的职务。中外运九零物流公司于2014年5月份“预定”了7名12级物流班的学生作为仓储经理储备人选;德邦物流也于2014年6月份通过层层选拨确定12级物流管理专业18名学生组成“德邦订单班”,并为该批学生进行企业专业培训;2014年下半年,长沙国联大件物流公司也选拨出4名12级毕业班学生,现已有1人担任项目主管职务。

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篇8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仓储与配送;实践教学

物流系统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装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七个子系统,在这七个子系统之间仓储和配送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子系统。通过仓储可以实现物流的“时间效用”,而配送则是完全按照用户的要求配货、送货上门,增加了末端物流效益。《仓储与配送管理》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1]。特别是对于像宿州学院这样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培养人才的重点应突出“应用”二字,应着重于能力上的应用,强调在专业层面上与社会实践对接。从这一要求出发,应用型人才既要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指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更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1宿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宿州学院是教育部2004年批准新建的地方性、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宿州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从2007年第一届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招生算起,至今已招收了6届学生。截止目前,已有3届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进入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仓储、配送方面的工作。根据毕业生的反馈,认为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比较多,但是进入工作单位以后实践能力跟不上,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见过货架、叉车等仓库常用设备,进入仓库以后完全不会使用,这些简单的操作技能都需要一段时间来学习,而用人单位则希望高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马上能上岗操作。这就造成了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不到物流人才,另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宿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够成熟,宿州学院2004年才升为本科,2007年才招收第一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在实践教学环节投入的力量不够,造成毕业生的求职劣势。

2应用型本科《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2012年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购置了一批物流设备,组建了物流管理实验室。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2.1货物存取实践系统

由托盘货架、托盘、手动搬运车、手推车等组成货物存取实践系统,训练学生先将货物在托盘上放置好,然后利用手动搬运车或手推车将托盘货物存入货架或从货架里取出来。通过该实践训练,一方面让学生熟悉仓库的存取作业要求,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切身体会仓库中使用托盘和货架存取货物的优点,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2.2货物拣选实践系统

由电子标签系统、周转箱、无动力辊筒输送链等组成货物拣选实践系统,训练学生利用电子标签系统进行货物的拣选作业,并利用周转箱和无动力辊筒输送链实现货物的自动输送。目前很多仓库和配送中心都配备了电子标签系统,通过该实践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电子标签系统的使用方法,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

2.3货物打包实践系统

由半自动打包机、条码打印机、条码称重机等组成货物打包实践系统,训练学生必须按照要求的重量将货物进行打包操作,并在外包装上打上相应的条形码。通过该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掌握打包机、条码打印机的操作方法,并牢牢树立货物离开仓库之前必须进行合理的包装,避免货物进入下一道物流环节由于包装问题造成的货损的观念。

2.4数据自动录入实践系统

由无线手持终端、条码扫描终端组成数据自动录入实践系统,训练学生利用无线手持终端、条码扫描终端将货物信息、货架信息输入到计算机里。通过该实践训练,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无线手持终端、条码扫描终端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效果,强化课堂所学的知识点。

2.5物流综合系统

物流综合系统包括基础资料管理、仓储订单管理、仓储管理、商务结算、决策管理等核心子系统,系统能够与自动仓储、电子标签分拣、poS、数据采集器、RFiD等设备实现无缝连接。该系统可以实现以下的操作:(1)可以实现仓储出入库的标准作业流程和个性化作业流程配置;(2)支持入库作业辅助路径优化、出库作业拣货路径优化;(3)支持联合拣货作业,处理多订单批量调度和拣货;(4)支持可视化库存管理、库龄管理、库存监控、保质期管理和越库管理;(5)支持基于库存、品类和作业频率的aBC分类管理及图示;(6)支持3种以上的储位分配原则(包括货品临近策略/客户临近策略/空货位策略等);(7)支持多种拣选方式(摘果、播种);(8)具有成熟的结算体系,能够对仓租、仓储作业费用进行结算。通过该系统的训练,学生可以全面掌握仓储、配送作业的作业内容、作业流程,熟练使用信息系统对仓储作业过程进行管理。

在上述的五个实践系统中,最重要的是物流综合系统,它控制其他四个实践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实践条件下哪个小组的仓库利用率最高、货物周转率最快、仓储费用最低、利润最高。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的动手动脑,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结论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教师根据讲授的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践条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班奕.《仓储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以西安航专经管系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为例[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9(6):59-60.

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篇9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仓储与配送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quiryteachingmethodisakindofteachingmodebasedontheprocessofscientificresearchtoexploreknowledge.inquiryteachingmethodisverysuitableforwarehousinganddistributionmanagementcourseswhicharerequiredtoconstantlyinnovationonteachingcontentandteachingmethods.thepaper,takingwarehousinganddistributionmanagementteachingpracticeasanexample,discussestheapplicationofinquiryteachingmethodinwarehousinganddistributionmanagement.

Keywords:inquiryteachingmethod;warehousinganddistributionmanagement;application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物流业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瓶颈制约,为了突破这一制约,我国很多普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并将知识有效地转化成应用技能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最主要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适应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本文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一门较为实用的课程――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是对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方法的有益探索,另外一方面希望通过这种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最终使学生获得主体发展。

1探究式教学法的定义与教学过程

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开展的师生交互、教学相长的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1]。施瓦布教授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科学家探究的过程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学生要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形成健全的个性[2]。

探究式教学分为四个过程:①创建问题情景,提出关键问题。根据讲授的内容,创设情景,并依次提出关键问题。②自主探究。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共同探究解决途径。③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成果,最后对提出的问题给出合理解释。④实践探究。将课堂探究进一步深化,鼓励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继续探究。

2探究式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养成探究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这种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有:

2.1教师的导演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导自演,一个人唱独角戏,以满堂灌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而探究式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整个教学中充当的更多是导演的作用,即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讨论以及归纳,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将角色扮演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围绕问题,从各自角度出发,通过讨论与沟通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导演作用发挥的好坏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自主发展。

2.2学生的主动性

探究式教学法实际是一个积极学习的过程。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体验学习的乐趣。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非常直观的将结论与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机械的记忆而不是活跃的思考,这样的结果势必会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低下,而探究式教学法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及推理等途径获取知识和探究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手、脑、口全被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了学生主动性学习、反思性学习,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2.3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从传统的单向性、机械性以及被动性的交流方式转变为双向性、灵活性以及主动性的互动方式。探究式教学法强调的是提出问题、多向互动的师生互动方式。教师首先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师生互相交流沟通,共同探究解决途径,一方面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培养学生多种形式交流的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并不断进行修正,从而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3探究式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如果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采用自主探究性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本文通过对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践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建构了“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关键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实践探究”的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下面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的一节内容――配送中心作业流程为例,谈一谈探究式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的实际运用。

3.1创设情景,提出关键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法的第一个步骤,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把学生引入主要阐述的主题。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对相关知识深入研究后,分析实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方案。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对进货、搬运、盘点、订单处理、拣选、补货、发货、配送各个作业流程有明确的认知,接下来运用探究教学法,提高学生物流配送的实战能力。

第一步创设情景,某企业2004年开展电商业务,目前已经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电商企业,并在多个城市里建立了自有仓储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中心,为其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一辆装有20吨货物的货车到达该电商企业在某市的配送中心仓库(附配送中心的库位情况图),该车上的货品有:洗涤用品、食品、化妆品、小家电等,且都不是标准包装,包装材料有纸箱、木箱、袋装,还有简单的透明薄膜。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是问题,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合理问题,如提出:根据货位情况图,本着节省库位的原则,规划出这批货物的合理储位;如卸货平台与仓库货架之间有200米距离,如何安排搬运设备并设计出高效的搬运路线;如何组织安排配送中心的盘点工作等问题,提出的问题一定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3.2自主探究

探究式教学法的第二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引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

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在课外完成,以小组为单位来安排进货工作流程,并进行演示;根据给出的信息制定一份搬运路线图与搬运设备安排,再分配任务进行作业;制定一份合理规划货位储位的解决方案;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制作出拣货流程图,并进行模拟;根据库存和订单情况进行补货作业,并填写有关单据。

因为每组学生水平不同,效果不同,教师应该对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创新思路及意识应予以表扬。

3.3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讨论交流是探究性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就自己所处的小组在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分析调研结果,对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小组之间的研讨也可以是全班范围的大辩论。最后对问题形成一个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或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要与学生自主探究应相结合,传授知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3.4实践探究

实践探究是对课堂探究的深化,也是对课堂探究的进一步巩固。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内化知识达到深化拓展的目的,并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

4探究式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但不可避免的,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耗时多、课堂纪律不好控制以及难以实施,结果难以控制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探究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中的作用,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4.1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法作为引导者,在对仓储与配送管理相关知识深入研究后,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制定翔实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成问题情景,其次提出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及时的引导与修正。

4.2保证充足的探究时间

探究的过程往往要经历资料搜集、实地调研、分析思考、总结报告、讨论交流等环节,这需要给学生安排足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理解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并保质保量的完成整个探究过程。

4.3确保教学效果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正如一部影视作品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一样,教学效果最终也取决于教师的导演作用。在讨论交流的环节,既要保证课堂讨论的有序进行,又要保证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畅所欲言,围绕课程目标安排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并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从而能确保教学效果。

4.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及管理过程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能一味地、机械地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每个知识模块上,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小结

探究式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的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加以深入探索,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对该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重心展开积极的探索,并将此教学方法推广到其他课程当中,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妍.试论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的探索[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147-150.

[2]崔友兴,蔡林,陈瑞君.问题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比较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8):1-3.

[3]何妍.试论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公选课中的理论探索与实际操作[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6):82-83.

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篇10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存在着现行的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方式、教学资源、教学考核方式都难以适应95后学生特性,难以适应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问题。

首先,课程定位不明确,不同行业的仓储与配送流程规范存在较大差异,在讲解《仓储与配送管理》时不仅要讲解仓储与配送的通用知识,也需结合具体行业背景讲解仓储与配送的具体流程与操作规范。其次,教学手段单一,现在教学方式多采用讲授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应采用多媒体,抑或使用案例教学法或视频教学法,物流软件的实际运用,增强学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最后,课程考核侧重于课后结果考核,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考核效果并不理想,而应该设计出基于过程的考核方式,通过即时反馈,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快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于老师的课程内容设计。

2 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内容设计着眼于学生就业岗位,通过企业内典型仓储与配送岗位需求分析,分析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工作能力,设计教学模块。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核心,岗位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内容设计。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以过程性操作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与实际操作技能。

2.1 企业调研,开发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高职教育一般为3年制,大三进人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调研过程中,考虑学生就业偏好、岗位选择、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同时考虑企业物流人才现状、人才缺口类型、人才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开发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需求。

一般来讲,企业物流人才梯队大致分为三个等级,即基层操作岗位、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岗位。根据高职院校的课程定位,我们主要以培养第一层次的物流人才为主,同时还重视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素养,在此基础上开发典型工作任务。

2.2 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典型工作任务是通过企业调研,针对各岗位具有挑战性的,能够快速成长的工作任务,归纳总结得出的。将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要求合理地转化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生的即时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及知识盲点,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3 《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内容设计实践

(1)行业调研,确定岗位群

通过物流企业调研,了解仓储部门及配送部门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学生看到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及职业努力方向。

(2)根据岗位群,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式,总结归纳各个岗位核心工作任务、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等最后得出岗位群的对应的具体岗位能力及典型工作任务。

(3)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内容

《现代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开发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本文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参照企业要求的岗位能力,以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一方面重视实践教学的应用,通过物流设施设备的实训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一些具体的出人库流程方案设计、波次管理策略、路线设计原则等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提高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