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十篇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十篇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3:53:13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探究教学

1.引言

掌握物理中的知识已经不是对学生的唯一要求,还要培养学生的有价值的物理学习素养,现在有很多学校已经成功改变了教学方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不再单一地被动接受讲台上老师教授的知识,而是大家共同合作,一起探求科学的内涵,彼此互助,更好地达到学习的效果。学生在新的物理教学中提高自己的学习素养,拥有更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物理学中逐渐渗透科学的方法,不再单纯地追求答案,而是对探究过程提高重视,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初中物理渗透科学方法的策略

2.1利用物理基础知识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实现教学目标,是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主要内容,它作为新课标提倡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在探究式学习的环节要联系科学方法,就要通过利用物理基础知识实现。研究物理问题急需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通过这样的科学方式,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和概念。可是再好的方式都必须有基础知识的支撑,这就显示出了物理基础学习的重要性,所有的后续内容都必须有基础知识的支持,否则就会难以开展。

2.2利用物理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都会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各种物理模型,或者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物理实验,以对物理学习起到帮助作用。在探究式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实验同样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处理自己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并一起讨论、分析、评价,最终得出普遍性的规律,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中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同时,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有适当的沟通和交流,所以,老师可以利用这种物理实验的方式向其渗透科学方法。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物理中有一个很经典的实验,就是证明空气是可以传声的。让同学们将完好的一个电铃放在一个密封性很好的容器里,通电之后,外面的人可以非常清晰地听见电铃发出的声音,但是这并不能证明什么,因为还缺少对照实验,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至于对照实验,要找出关键的点,那就是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是将密封容器内的空气抽出,使其变为真空状态,这时再接通电源,外界的同学就无法听见电铃的声音了,可能有的时候并不能保证容器达到完全真空,但是随着内部空气的逐渐减少,电铃的声音也跟着变小,经过反复实验仍然得到相同的结果,那么这样的结果就是可信的。这样经过严密的对照和反复确认,就可以得出空气是可以传声的,它是声音的传输介质。

2.3利用物理现象

物理学科不仅是一项理解性很强的学科,还是一个对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很高要求的科目,对它的学习方法要保证灵活多样,这样才会使物理学习更加有效。对于探究式的初中物理学习,看得见的物理现象对物理问题的解释是最有说服力的,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物理世界的奇妙多彩,也可以用来对学生的猜想加以验证。所以通过物理现象渗透科学是直观可行的,可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举例来说,初中物理中有对凸透镜成像的实验,通过对光的折射与反射实验,让学生尽快掌握光的传播特性,了解这种具体的科学内容,并举一反三,在之后的学习中学会使用。做这个实验并不需要很多材料,应用一个标准的凸透镜就好,因为之前都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具体实验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找到它的焦点,其实方法是很简单的,在纸上画出一个上下不同的图案,将凸透镜先从最接近纸张的距离开始观看镜下的图案,刚开始图案是正置的,逐渐将镜面远离纸张,直到镜下的图案变为倒置的那一个高度,量出此时凸透镜镜面到纸张的距离,这段距离的长度就是此凸透镜的焦点距离。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观察,可以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凸透镜焦距的相关理论,这一实验也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要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在教学中开拓进取。在初中物理新式探究学习中,要适当地向学生渗透科学方法,让他们熟练掌握并使用,这样学习的难度就会降低很多,慢慢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综合发展,掌握了这种方法对他们的后续物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卫.浅析初中物理探究“猜想环节”的教学策略.中学物理(初中版),2011(11).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方法;过程;对策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性和启蒙性,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而对于物理学科的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对物理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渗透科学方法呢?笔者认为:科学方法的渗透,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模式,忽视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从而严重影响了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渗透对策。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渗透过程

初中物理的相关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标准编写的,而贯穿初中物理学科的是相关的物理知识体系和框架,教材主要就是把相关的知识点和逻辑内容加以联系,而针对物理知识内部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表达的相对来说比较隐蔽。虽然教材表达的不多,但是相关的科学方法仍然是贯穿物理知识的重点内容,但是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关于物理科学方法的相关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做明确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掌握和领悟。比如说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些物理模型,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把复杂事物进行简化后表达出一定的物理知识让学生们去学习,所以说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很多都是经过处理的知识和知识点。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科学方法了解的比较少,教师也是通过过滤以后才逐渐地渗透给学生,即使是学习相关的科学方法,也是比较简单的。比如控制变量法和定义法等,都是教材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把与物理相关的科学方法渗透给学生,这并不代表学生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而是要通过比较灵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和主动学习,比如说就可以通过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给学生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

所以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科学方法的教学过程分为三种,首先要让学生自己感受到科学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并不是要熟记每个方法的名称和相关内容。其次是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科学方法的研究过程和理解方法。最后学生要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具体地使用相关的科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物理问题。这三个过程是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核心,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严格利用这三个过程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渗透对策

1.夯实基础知识,渗透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就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教学过程,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探究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教师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因为是探究教学,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探究为主,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所以在探究教学环节中要想对涉及到相关的科学方法进行渗透就要利用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科学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以下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中渗透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是比较常用的科学方法,在探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当某一物理量受到多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确定不同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时候,就需要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一定的控制,让其保持不变。同时可以改变相关的物理量,继而研究物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相互变化的关系和影响。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可以通过许多物理基础知识来研究控制变量法。

2.结合物理实验,渗透科学方法

在很多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物理知识,往往会利用相关的物理模型和物理实验来进行辅助教学。尤其是在进行探究教学的时候,物理实验也是很重要的工具,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物理实验过程来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在探究教学法中,师生之间还可以就物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展开相关的讨论和沟通。所以教师也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以下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通过物理实验渗透科学方法。

3.分析物理现象,渗透科学方法

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去学习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过程中,物理现象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不仅可以发现物理世界的奇妙,也可以验证学生的猜想。所以完全可以利用物理现象来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平面镜成像的现象,来引导学生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时渗透关于光传播的相关科学方法。就是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渗透途径和手段是很多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通过科学方法的渗透,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实F良好的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改革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式教学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和获取知识。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更能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更能遵循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或者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物理情景,提出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设想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亲身做实验,验证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把结论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实验同探究式教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

1.多种形式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包括在课堂上教师操作演示、师生共同演示、学生小组演示、学生演示等多种形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开展演示实验教学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巧妙设计一些趣味性浓厚的演示实验。要注意把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另一方面又通过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在逐步认识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2.多种类型的操作实验

从教学目的的侧重点划分,学生操作实验可分为四类,即研究性、验证性、测定性和基本练习性实验。学生操作实验探究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独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规律,以获得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3.科技小制作、小实验

科技制作探究包括科技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等。教师要利用物理活动课和实践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遵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如实验室闲置器材、学生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等,设计和制作完成这类科学性、趣味性很强的实验。

二、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是在观察总结科学家、教育教学工作者探索实践和吸纳先进教育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它遵循着“问题—假设—设计—验证—总结—评价”这样一种程序。这一模式还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可以分为:引入课题激发猜想->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分析总结->评估交流。为了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其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

三、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为了深入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活动,主要侧重于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训练,侧重于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归纳、总结、演绎、推理、评估、交流和拓展应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进行力学密度探究式教学实验,在“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使学生经历“密度知识与技能”的探究学习过程,锻炼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体说就是掌握一些简单方法,其一,探究的程序化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二,具体方法:归纳法、比值法、演绎法。主要教学过程为:(1)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2)借助已有认知,做出假设(教师学生互动)。(3)依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纪录数据。(4)分析试验结果,形成结论。(5)进行组间交流,实施评估。(6)运用密度概念,解决问题。

通过上面对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分析,说明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的好处总结如下:(1)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当前,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己成为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一堂物理课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教师做到巧设悬念,也就是如何引导、启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那么学生的探究精神便会油然而生。(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可随时创设探究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心理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强调学生能通过科学探究,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尤其应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要让学生具有敢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品质。

初中学生,尤其是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他们没有或甚少地去对某些物理现象、某些物理问题进行观察。更不敢去拿“坛坛罐罐”进行科学探究,究其原因,是大脑中根深蒂固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它要求学生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物理,把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学物理知识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教学“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时。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着实验,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体验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的乐趣;而部分学生却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在等、盼教师给出的“答案”、继而去死记硬背。二者比较,教学效果泾渭分明。由此,作为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想方设法,改变那一部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使他们从被动的接受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转化。鼓励学生能主动地去观察物理现象,发现物理问题并敢于尝试着去进行探究,使学生具有敢于进行科学探究的品质。

二、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

纵观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材,有专门的学生探究课:如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有为说明某个问题而在教材中设置的小的探测究活动:如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等;还有部分探究活动安排在学生的课后习题中,所以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然而,在现阶段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思想不能与时俱进,仍然较多地偏向于要求学生掌握规律、记忆公式、运用公式解习题就行。而忽视了物理教学的重要精髓――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对所要探究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教会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各种学科都是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过程”。对学生,他们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创设一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氛围,促进他们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活动。比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根据我们的感觉创设情境。问“在平面镜中物体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到吗?小平面镜中的人的头像与人的头一样大吗?”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下,学生就会试着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如像到镜的距离远小于物到镜的距离:头像的大小比头小,有时和头的大小相等,然后,教师对学生所是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头像到镜的距离比头到镜的距离小或头像到镜的距离与头到镜的距离相等;镜中的头像比头要小或镜中的头像与头一样大等。在学生进行猜想后,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强烈起来,于是教师这时就放手让学生做实验,让他们利用实验来探究其猜想的正确性,同时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边巡视边作适当的指导,这样通过探究平面成像的规律,学生经历了科学的探究过程。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心情十分愉悦,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三、促进课外活动探究活动的完全开放

邓小平同志说过:“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应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而应拓展学生的视野,把探究活动放在课外,甚而是整个社会环境中去完成,以切实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探究足球的运动与受力的关系。像这类在课外进行的探究活动,虽在教师的指导下,但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自主设计探究计划,让学生主动地去开展探究活动,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完全开放。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更好地经历发现科学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

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是如何让学生运用己有的对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去发现、探究未知知识的能力,如:学习了液体的压强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探究:能用液压法测物体大质量吗?千斤顶如何顶起重的物体的?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篇5

关键词:新课标;探究式;初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物理学科的内在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本领,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初中物理教学的各类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学首先需要全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树立探究物理学科本质的意识,并通过脚踏实地的探索不断提高初中物理学科的成绩,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探究性学习的定义及其重要作用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模式逐步带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立情景演绎等形式,使得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对各类学术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学习,进而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知识和有关的方法。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深入探究物理的乐趣,从而正确地把握物理学科的重要思想观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科学的能力与技巧。探究性学习的重点在于探究的过程,并非最后的结果。同时,这种模式更重视关键数据、资料的收集和结果的评论,而非繁琐的计算过程及结论。与过去学生被动地接受和训练物理知识的学习模式相比,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强调物理学科本质的问题性,在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感。

二、目前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推动下,众多初中物理教师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起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方式。与之前的教学模式相比,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依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现阶段,部分教师对初中物理学科探究性学习模式目标的认识依旧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教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却无法真正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学生之间没有有效地开展合作。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初中物理教师相对重视学生能否得出正确的物理答案,对学生在实际探究过程中的行为关注不够。此外,初中物理教师还忽视了对物理结论的评价问题,要么无法得出科学的评价,要么采用单一的评价模式,这些都无法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学目的及教学模式

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对学科探究的过程与方式,要求学生能够经过自身的讨论、沟通、实践,提出对学科知识的相关论点,同时大大降低了对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探究性学习模式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进程的,初中物理教师应该通过设立不同的情景,通过不断的引导和指点,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

2.恰当地设置问题情境,不断向学生抛出问题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过去单一的学习方式,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真正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的本质。作为学科知识的主要领导者――初中物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断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物理学科知识的问题。例如,夏天的傍晚天空为什么经常出现各种颜色的霞光?为什么一根小小的撑杆可以帮助跳高运动员轻松的跨越横杆?为什么水会向东流?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这些生活中的案例,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各种物理现象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立不同的情景,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感性认识。比如,教师在教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器,为学生播放各种各样生动的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参与感。

3.进行适当的猜测,提出合理的假设

现阶段,众多初中学生都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物理现象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很少有学生会认真地观察各类生活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该及时指点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将已经建立的知识经验同研究的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而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辨别能力,能够正确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断对问题进行猜测和设想。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在教授平面镜成像特点一课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认真观看蜡烛、铅笔等物体在平面镜中形成的图像,细心对比成像与实物之间的大小关系。另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大胆猜想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及其相关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程度。

4.及时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不断进行总结反思

当学生踏入实验教室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应该充分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主动去感知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和特有的表现,并对那些能够进行正确操作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评价,让其他学生吸取他们的优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不断的回顾与总结,认真区别那些已经掌握的问题和尚未掌握的问题,重点解决自身已经存在的问题,利用不断缩小试验误差的方式,及时总结和反思各种物料现象。

四、探究性学习模式下需要掌握的若干建议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总结依旧存在不成熟、不科学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从部分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做到步步提升。

2.准确为教师进行定位

探究性学习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角色,教师只具有辅的功能。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

五、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引入探究性学习的模式,真正让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的本质,进而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黄金海,王欣.中学物理教学中探究教学的策略[J].青海教育,2003(Z1).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篇6

【关键词】兴趣;提问;猜想;探究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在面对新的世纪,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培养的终极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抓住教学关键,促进学生发展,突出学生求知、获知,形成稳定的有益于终身发展的能力,的确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应该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正是从这意义上,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强调科学探究,并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新的课程目标之一。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有益于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有益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学习习惯,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由此可以看出,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对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物理知识知之甚少,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有待形成和培养,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更需要我们初中物理教师高度重视,着力全面系统地培养。

什么是探究?从广义上看,探究是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自发产生的一种探究其答案的欲望和伴随而来的一系列思维和行为方式。探究是由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的,是由内在动机驱动的,它始于感兴趣的问题而终于问题的解决,探究的过程既是求知的过程,又是创新和实践的过程。初中物理学科的科学探究也具有上述探究的特征,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

一、利用学生经历,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中学生,也有着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着无数熟悉而陌生,神奇而困惑的事与物。在他们的心目中,激荡着对很多事物的好奇,有着弄明白弄清楚的强烈愿望,有着对物理知识的企盼与渴求。在他们的生活空间里,存在着与物理相关的小到儿时的玩具,大到看见的汽车、轮船……无不闪烁着人类知识与智慧的光芒。在所处的自然环境中,时时经历着令人着迷而又神奇的自然现象,风、雨、雷、电的形成,绚丽的彩虹,飘忽的云雾,水中美丽的倒影……他们置身其中,鲜活灵动的思维在不断的涌动,只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触动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巧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兴趣,激发科学探究欲望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是问题情境创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好的问题情境,能够不断撞击学生心扉,启迪学生思维,使之受到强烈的震撼。在问题情景的设置中,应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新颖的事例,超乎寻常的问题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进行“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教学时,设置这样一个情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一个50㎏的大钢球,一只蚂蚁能将它推动吗?”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有的说蚂蚁力气太小不能推动,有的说表面是光滑的能够推动,有的则是陷入冥思苦想之中……思维的波浪此起彼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学生的直觉思维,利用有趣的小实验或差异性实验调动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在“大气压”教学时,教师可模仿气功大师的表演,演示“手掌吸碗”。在进行有关蒸发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作如下的吹气实验:第一次让学生将手掌摊开放在离口15㎝的地方,张大嘴慢慢地对手掌呵气,学生会感觉手“暖烘烘”的;第二次请学生将手掌摊开放在同样位置,先闭嘴,然后留条小缝,用力向手掌吹气,学生会感觉到手掌“凉飕飕”的。学生面对这些有趣的实验,倍感惊奇,教师可围绕实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探究,是模仿物理学家群体在长期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有效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思维方式,即通常所说的科学思想方法。当代哲学认为科学探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可辨的要素。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定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等。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应着重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设。

转贴于三、发掘学生提问、猜想假设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也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可以说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能力,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用新观念、新方法组织实施物理科学探究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点。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上,应让学生敢于发问,教师在适当时候结合教材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多思多问,自问自答,发明创造的事例,向学生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不管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浅显,有疑必问;其次,在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事例,让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提出问题。在引导学生提问的同时,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导学生猜想与假设,学生由于经验、知识的限制,可能停留在问题的浅表层次,给出的猜想假设不能准确切入问题的实质,教师不能求全责备,应鼓励、扶持、帮助,或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小组讨论,最终促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猜想假设。

四、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对初二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虽然他们会简单地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但不知道怎样制定计划和方案,怎样收集整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在这种背景下,学生首先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和方法。其次,应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对于初中而言,“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依据这种方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到较为独立设计科学探究的计划和方案,能够独立的书写探究报告,能够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矫正。再次,还应让学生围绕科学探究的目标,培养科学探究的定向性;严格操作规程和顺序,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教师应尽力引导学生会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灵敏性,以及改善科学探究条件提高培养学生多方位的观察能力。总之,在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使学生从初步模仿原型,逐步过度到学生较为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对初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自觉主动的探究物理知识,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大大提高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洪雷.《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篇7

关键词:小组合作 当堂实验 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特别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应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注重科学探究和学习方式多样化”。要求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問题。有初步的提出問题的能力。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問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要求,是每一个物理教师都需要认真考虑的問题。经过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小组合作,当堂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一、“小组合作,当堂实验”的提出及内涵

所谓探究,就是在一些已知的基础上,去探索、考究未知。在物理教学中,就是根据一些现象和事实,去寻求引起这些现象和事实的规律性的东西。新课标和教材都非常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几乎每一节都设计了小探究,共19个,还设计了14个大探究,供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规律。学生愿意做也有可能完成探究实验。同时,由于不同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有的学生智力好,善于发现問题,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看到什么都很快能掌握操作要领,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有内容他就说出来,能正确表达一个过程和现象。怎样能更好的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呢?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当堂实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利用学生問优势互补进行探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并且使他们的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得到加强,使他们的科学素质得到提高。

“小组合作”就是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互有专长。遇到有探究的内容,利用小组成员的不同优势和特长使每个小组都能顺利进行探究,通过探究,使每个学生的脑、手、眼、口都充分被调动,通过学习其他组员的长处,使不同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当堂实验”就是能够在课堂上完成探究实验都放在课堂上进行,能让学生亲自做的老师不做,真正把探究作为学习的重要方法应用到教学中。

二、“小组合作,当堂实验”教学的操作方法

1、巧妙分组。在每学年刚开学时,先对每个学生都要认真的考查和分析,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特长。看看那些学生脑子灵活,那些学生好摆弄小东西,那些学生的语言表达好,都要心中有数。然后再对照学生問的相处的人际关系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以3—5人为宜,太少有些实验不能进行,太多则有些实验不能让每个人都动手,有些人不能参与,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分好组后要明确小组成员要互助,合作,要共同提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团结意识、集体意识。

2、恰当选择探究内容。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都可作为当堂实验探究的内容。

(1)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的具体要求,安排实验的内容。例如,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会测量一些基本物理量,会选择适当的测量仪器,那么就应该当堂实验的形式,努力增加学生对相关仪器的使用和选择频数,逐步提高学生使用相关仪器技能方面的要求。例如,八年级刚开始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学生第一次在实验中用温度计,将不同的温度计拿进课堂,过教学边实验,学生测量不同的水的温度,很快就掌握了温度计的选择和使用,为以后的测量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将“电流表”、“电压表”改为当堂实验后,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对照不同的电路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到下一节探究时,增加了“两表”的使用次数,这更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2)课本上安排的小探究全部当堂完成,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的小探究实验和教材上的做一做,可以改为当堂实验。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可以配合“力的测量”进行当堂实验教学。再如,凸透镜成像的探究,由于放大镜焦距短,便于观察,都可以让小组合作当堂实验。还可以将教材上的部分大探究改为小探究。如探究物质的密度、探究凸透镜成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机械的机械效率等,都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研究。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篇8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

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了科技信息技术时代,在信息技术时代,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和灵魂。那么,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从何而来?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只有将传统的知识灌输教育转变成先进的探究式教学,我国的素质教育才会进一步发展,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才能提高。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学生们的探究意识是促进物理学进步的动力,也是激发学生们物理学习兴趣的最佳手段。对此,我们需要从物理探究式教学出发,改善其弊端,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内涵与意义

何谓探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科学技术的探究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实现对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通过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使学生们掌握科学家似的探究方法,让学生们将物理知识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相结合。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的是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既是课堂的主持者,也是课堂的参与者。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地位和重要性,不利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但是,通过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与传统教育相比,探究式教学具有高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的要求。

二、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

(1)提出有效的物理探究问题。从笔者这些年的初中物理实际教学经验来看,探究性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提出有效的物理探究问题。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设定合理的物理探究问题是探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只有提出了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学生们才能有效地进行物理探究。对于物理探究问题的选择,难度是首先要注意的。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们的物理能力和智力水平,提出难度合适的物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的智力和脑力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学习兴趣。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们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们的物理探究意识形成。通过物理探究问题的创设,激发学生们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们产生合理的疑问和猜想,实现有效物理探究教学。同时,对于物理探究问题的选择,教师需要结合物理教学大纲,选取具有针对性问题。只有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物理课堂的教学中,学生们的探究意识才能得到培养。

(2)设置生活化的物理探究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对物理教学效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生们的探究式学习开展影响深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将物理学习过程转化为问题研究的过程。教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物理教学知识点创设高效的物理探究式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轻松、有效地进行物理知识学习。例如,在声学的教学上,为学生们建立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流水潺潺、雷声轰鸣、汽车鸣笛等等,都属于声学的范畴。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探究教学情境建立,学生们会感受到声学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有着广泛的实际运用。此时,教师可以在自己创设的物理探究情境下,对声音的传播途径和产生因素进行探究。在这样生活化的物理探究情境下,学生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和物理探究能力都不断提升。

(3)采用实验化的物理探究式教学。物理学科是一门起源于实验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点,是物理学取得进步的动力之源。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对物理实验的教学也是越来越重视。通过物理实验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从实验原理的探究、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器材的安装和实验总结等过程,都是培养学生们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初中物理光学实验进行之前,可以安排学生们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大胆探究,并与真实实验相比较,实施物理实验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什么?这个问题是用来供学生们进行猜想的,当然,学生们的猜想结果会各式各样,学生们的猜想只能在实际试验中进行验证。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探究意识就会逐渐养成。

(4)采取探究式物理学习评价。新课标理念要求的不仅仅是学生们的卷面成绩,还对学生们的物理实验技能和物理学习素养提出了全面要求。针对新课标,我们的初中物理学习评价也应该相应改变。要想实现对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将探究能力也放入物理学习考察的范围之内。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考察观念,不能用考试分数将学生规定死。在物理学的日常教学中,将学生实验成绩、课堂表现、学生评价、考试成绩都计入考察范畴。对初中物理学习评价进行分割,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学生的期末成绩。例如,实验占10%,课堂表现占10%,学生评价占5%,期末成绩占75%。这样的方式虽然有着很强的传统教育意味,却是转变学生物理学习观念,实现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最有效、最迅速的策略。只有让学生了解到探究意识的重要性,学生们才会积极主动学习物理。

总之,对于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还有很长的发展道路要走。虽然新课标理念在中学教育里不断推进,但是随着它的实施,更多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对此,我们初中物理教职人员还需要敢于创新,积极实施探究式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早日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姬翠芹.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J].物理教学,

2014(4).

[2]鄢丽华.基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J].中小学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篇9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改革,课程目标和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与“结果”,评价,教育公平,课程文化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是一场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与课程资源、教学方式与行为、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的改革。课程改革确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实施六年来,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初中生物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一些问题、矛盾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碰撞、激荡,并日益凸显出来,使初中生物课程改革面临着困惑与挑战。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和讨论,将有助于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深化初中生物课程改革。

   一、课程目标和内容能够支撑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为高中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吗?

   问题阐述:初中教师反映初中课程的知识内容不够全面,部分重要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欠缺;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要求不够具体,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难以确定明确具体的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缺乏对生物学基本观点的要求。高中教师反映初中教学没有为学生高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除了初中教学不受重视,开课不足之外,初中课程内容也存在与高中内容衔接的问题。例如,初中知识不够全面,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学习不够深入,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并迁移应用的能力不够强等。

   讨论:初中生物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1]。上述问题反映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没有能够很好地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达成“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并为高中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1.从知识维度分析

   初中生物教育作为提高公民基本素养的普及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具备较广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生物界的状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生物学的发展规律、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有所了解。同时,初中教育还承担着为高中教育打基础的任务,而高中新课程采用模块式设计,几个必修模块选取的是生物科学中几个最有代表性的核心领域,这也要求初中课程的内容应该搭建一个基础广阔的平台。而初中课程内容中,对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的客观认识,对不同生物类型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以及对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理解等内容较少,不利于生物科学素养的达成。

   对于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生物学核心概念,学生应深入地学习。“在科学教育界,人们普遍认为,原则上,我们以后的发展方向是,更深刻地学习较少的东西。”[2]与原教学大纲和教材相比,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对重要概念的要求弱化。课程标准中十个一级主题所附案例,全部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究活动案例,没有针对重要概念的教学而设计的案例。虽然探究活动对于概念的理解,是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但是对于重要概念的学习,单纯的讲授或单纯的探究都是不够的,应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为此,课程标准应提供相关的典型案例。教材应加强而不是弱化概念的学习,把横向的普遍化拓展与纵向的深入化探讨有机地结合起来。

   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生物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应包括这些结果的产生过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理解一个生物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生物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生物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和应用生物学,了解生物学的发展规律,体会科学的本质。“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理解,科学是它的历史的反映,科学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事业。”[3]课程标准和教材都十分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但是对于生物学概念产生的过程重视不够。

   生物学课程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开始,从来源于生活或原有知识并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现有课程内容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把生活和社会作为学生认知发展的活水。然而,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源于现实世界,又回归现实世界,还要高于现实世界,引领学生对现实世界有所超越,建构更加美好的生活,正如粱漱溟先生所言:“教育应该着眼于个人的全部生活而领着他去走人生大道”,应成为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

   2.从能力维度分析

   课程标准提出的能力目标包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这些能力要求当中,科学探究能力是新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难点。但是对初中学生应该了解的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常用的科学探究技能,大多数教师并不了解,课程标准对此没有明确阐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上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缺乏依据,难以制订系统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课程实施中的难点,课程标准和教材中都缺少关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可能途径和具体教学方法的介绍,也没有具体的案例。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应该能够以所学知识为基点,向外拓展延伸,从丰富多彩的社会中获取信息,充实自己,满足发展的需要。课程标准中强调了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这固然很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面对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学生应该具备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深度分析,并运用有效信息进行创造的能力。这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目前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筛选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没有要求。

   3.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分析

   课程标准提出了作为公民基本素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爱祖国、爱家乡、珍爱生命、提高环保意识、健康地生活等;提出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StS的科学价值观目标。但是作为基本的生物科学素养,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还应该初步建立一些基本的生物学思想观点,如生物进化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发展的观点等。这些观点也应该作为明确的要求列入课程目标。

   二、科学探究活动在具体教学中真正得以落实了吗?真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吗?

   问题阐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10个一级主题的第一个主题,并给出了为数不少的活动建议,教材中也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旨在倡导探究性学习。然而,经过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师们普遍反映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探究活动过多,难以在规定课时内完成;部分探究活动需要时间长,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由于生物科不受重视,课下活动难以保证;有的探究活动难度大,对实验仪器、用具等硬件要求较高,可行性差;有的探究活动属于纯生物学探究,距离学生生活较远,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活动的教学开放性大,许多教师害怕学生因思维活跃而“跑题”,把教学过程管得过死,限制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探究活动的实施在大部分学校大打折扣,没有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讨论:国家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三大“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也指出“学习科学是种能动的过程。学习科学是学生们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3]在科学课程中应该加强科学探究活动的比重,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师们反映的问题,需要在教材设计和教学实施当中解决。

   1.明确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目的,教材设计的探究活动应分层次,数量适宜,同时兼顾可行性和学生兴趣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效果;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物理学知识的传授,还应帮助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探究未知的领域,培养分析和创新能力。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物理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设备、材料操控实验,使实验对象产生变化和反应,并通过对反应过程的观察学习、验证理论知识。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法,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验结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能帮助学生更完整、全面地掌握物理理论,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实验结果未知的情况下,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特点帮助学生应用已学物理知识设计实验项目,并通过项目操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知识储备量,还能帮助学生在探求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建立创新意识。

教育学家认为,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过程几乎等同于科学家的物理研究过程,该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思考分析方式和学习研究方法,逐渐培养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