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新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5:46

多媒体技术新发展篇1

[关键词]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多媒体时代;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p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348-01

一、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当前面临的问题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广大人民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新蔡县级的广播电视内部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深化,我国的电视广播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可以说,新蔡县级广播站作为基层的传媒机构,起到了联系人民群众的作用,特别是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对于当地的经济数据、天气预报等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接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蔡县级电视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运作水平低,推广成本高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开始出现,但普及程度低,在乡级和村级只有为数甚少的几个电视,人民群众无法通过电视广播接收外界信息,使用电视的用户很少。直到90年代初期,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才开始重视科学的管理理念,电视机也开始在农村中得到普及,但是新蔡县级电视广播的运作方式和管理理念比较低级,只有少数几个地方台和中央一台,而且在星期二的白天和每晚的夜间都没有节目。直到本世纪初,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进行了改革,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建立了有线电视,但在村级由于部分地方居民居住分散,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费用多,有线和无线交叉错综复杂,导致这个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耗资巨大,老百姓获取无线电视的费用多,所以到目前为止,仍由部分地方没有实现。新蔡县级广播电视一直处在低水平的发展状态。

管理体制不健全,工作效率低下从新蔡县级广播电视的内部分配机制来看,内部缺乏创新动力,坚持工作好坏一个样,在利益分配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导致单位内部的员工工作积极性差,工作效率低下。在人事招聘过程中,人事调动上,存在不合理现象,缺乏对能力和绩效的考核机制,使单位里的员工对待工作不认真,在信息传递和新闻播报上,存在懒散行为。而且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责任感差,在版面的更新和改革上推进速度慢。从管理层面上来讲,改革力度不够,对于内部员工只有奖励没有处罚,而且存在很多的监督管理的漏洞,对于新闻报道中出现的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差。这些都为新蔡县级广播电台的良性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得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很难在夹缝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硬件设施差,节目容量小在国家广电总局政策的不断调整下,很多地方节目被取消。虽然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有贴近群众的优势,所介绍的内容限定于自己的小区域,但是地方频道的硬件设施和财政拨款远远无法与省台相比。在制作画面的水准上,在节目的受欢迎程度上,以及在节目的宣传力度上,都远远无法与上级电视台抗衡。这样直接导致了新蔡县级电视台的收视率下降,广告商投资减少,经济实力差,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当前发展的新方向

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当前面临的困境,要求工作人员和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不断调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大投资力度,更新老旧设备,不断在多媒体时代中找寻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传递地方的发展特色发挥积极的作用。

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当前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自身无法与上一级电视台竞争,所以对当前的工作改革失去信心。首先,必须改正他们思想上的懈怠态度,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提高他们应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能力。培养他们在节目制作上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能够针对地方发展特色和观众的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利用地方台对当地文化宣传的独特区位优势吸引观众,提高节目质量,进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例如,近年来,各地都加强对文化的宣传和城市的改造,新蔡县级电视台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制作关于当地发展历史和文化特色的纪录片,激起当地人民对地方的认同感,也增进了外界对当地的认识与了解。

加快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投资力度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台也不断出现了数字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国家广电总局也在不断进行内部的调整和改革,不断推动有限电视网络的发展和创新。所以地方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也必须不断适应这种调整和改革,加大投资力度,围绕信息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完善村级的有线、无线和电视网络的线路,保证有线电视网络的覆盖率,改变过去的有线电视网络设备老化,更新慢,遇到风沙等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等状况。彻底改变过去产权不一、乡镇分割的模式。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还可以拓宽网路服务的功能,开发远程功能,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便利。使他们不仅能够坐在家里看到节目,还能享受到较好的服务。另外还要进行设备的更新,要想呈现好的节目,除了要求工作人员自身具备较高的素质,还必须有硬件的支撑,所以地方台要争取政府的支持,把服务好地方群众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实现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近年来,各个新蔡县比较重视这一工作的开展,电视节目的效果不断得到改善。

建立良性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宣传力度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各个部门和部门内员工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差,并没有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所以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注重对人员的招聘和考核,对于员工的常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其工作中出现的失误进行及时的批评和指正,改变过去工作不积极,工作效率低的状况。另一方面,先进的技术,较高的节目质量都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接受。所以要保证新蔡县级广播电视的收视率,就要加强宣传力度。保证节目贴近群众,创新节目形式,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走进群众生活,紧扣时代命脉,了解群众需求,创办适合老百姓的传播媒体,引领地方文化的发展方向。

总结

在多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遭遇了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重创,收视率下降,地方的广播电视台发展遇到了瓶颈。在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改革中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工作人员的素质低,推广成本高,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工作效率低下等等。但笔者结合当前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大投资力度;建立良性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宣传力度等等,希望这些措施能够为新蔡县级广播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找到合适的出路,保证其发挥在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克,唐晓丹,周洋;浅谈新蔡县级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及改革[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8期.

[2]符建湘,李瑛;新闻集团如何走产业之路――河南广电集团发展的启示[J];当代传播;2003年05期.

多媒体技术新发展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新媒体;纸质媒体

计算机网络技术带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不断的对社会生活生产形成巨大的影响。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传统媒体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计算机网络下,新媒体应运而生,在新媒体平台下受众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开展信息交流沟通,实现双向或多项互动,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高效、更加彻底。因此,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的新媒体发展进行研究不单单可以满足时代信息传播的需求,同时还有助于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的新媒体发展

1.1新媒体传播形式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其所带来的传播途径的优化改变着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刚刚兴起的时期,受众大多都是通过网络技术中的网站来获取信息,并且在一定的范围中开展传播。这一形式下的信息传播大多为单向传播。而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与成熟,移动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例如,移动手机app中的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成为了人们开展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1]。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已经变得更加多元化,新媒体的发展也正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1.2新媒体传播载体发展

计算机网络进步成熟与通讯技术发展下的成果4G网络代表着互联网与通讯技术的结合。移动设备开始更加依赖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信息获取、信息传递等功能,成为了新媒体传播全新载体。移动设备的智能化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便捷性。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已经不再仅仅是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的工具,而是可以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获取信息,发表信息观点的工具。人们可以在手机上安装新闻app,利用手机网络或无线网络来浏览新闻app中的新闻[2]。

1.3新媒体传播内容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撑下的新媒体成为了报刊等主流新闻载体之后的全新媒体形式,并且呈现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力。在计算机网络发展初期,虽然对新闻等信息的传播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传播形式依然是以文字为主,互联网便捷、快速、互动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字形式的新闻传播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而是在新媒体载体的传播过程中更加重视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呈现。报刊杂志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手机报刊的形式呈现给受众,通过图片、音频与视频的方式来传递新闻与信息,并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受众开展双向沟通与交流,提升了报刊的传播效率与实效性。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下新媒体与纸媒的融合发展策略

鉴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传播载体与传播内容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环境下新媒体的发展策略进行研究。由于受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新媒体冲击,传统纸媒必须要全面考虑周围环境,积极找寻新的定位以实现转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新媒体可以与纸媒相融合,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因此,现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下新媒体与传统纸媒的发展策略进行研究。首先,转变发展理念。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下人们都成为了自媒体,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随时信息,传递信息,形成多主体互动传播模式。所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新媒体技术与纸媒需要注重受众思维的转变,转变以往传统的传播思维,以全面保证信息传播的实效性与完整性。例如,在南京宝马超速闯灯撞裂马自达致2死的新闻中,案件发生初期网络上对于案件的发生与经过形成了热烈的讨论。在舆论的呼声中南京交警开始逐渐公布证据以平复舆论的争论。而大量报刊则能够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充分与新媒体结合,将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在报刊的微博公众号中,第一时间将新闻传递给受众,以便后期可以利用纸媒针对案件进行实时的跟踪与传播,让受众获得更加详细的信息。其次,强化内容创新。在计算机网络下纸质媒体与新媒体开展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内容的创新,冲破新媒体内容的限制,加以多元化的营销推广方式,使得纸质媒体的网站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以便真正意义上实现报网一体化。纸媒要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对内容进行创新处理就需要对内容发展战略进行重新的规划,全面的改革采编、发行、广告等一系列环节,以形成综合化、一体化、同步化的运作形式。最后,增强用户反馈沟通。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的新媒体中受众可以就新闻、信息等进行自由的沟通交流,双向沟通机制十分成熟。新媒体下的传播途径注重用户体验,能够针对受众的兴趣来开展传播,利用多元化的传播途径使得受众可以获得更佳的体验。因此,纸媒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利用网络技术来强化用户的体验反馈,让用户能够真正参与到纸媒的传播中。例如,《江南都市报》中推出了“云报纸”功能,读者只需要将手机摄像头对准报纸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就可以获得当前报纸的相关新闻与信息,并且可以进行点评互动,十分便捷[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新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新媒体传播形式、载体与内容的发展。而对于纸质媒体来说,要抓住计算机网络给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主动的从理念上、内容上、反馈上做好全面的准备,转变思想方式,强化新闻内容创新,实现用户沟通反馈,力求能够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丽萍.新常态下高校网络新媒体运行路径的探析――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6(1):109-111.

[2]秦晓慧.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33-34+36.

[3]杨果,唐亚阳.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书院德育文化传播的创新发展[J].求索,2011(5):179-180+187.

多媒体技术新发展篇3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技术;民生栏目

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虽是给传统民生栏目制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让传统民生栏目制作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所以通过积极的将网络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民生新闻的制作过程中,以促进我国新闻制作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民生栏目制作中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现状

在我国,由于网络多媒体技术于民生新闻制作行业中的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进而导致网络多媒体技术实际的运用效果亦不容乐观。一是由于我国的民生新闻制作行业仍然未能对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予足够重视,继而片面的认为网络多媒体是一项与科技相关的技术,与自身并无多大关联,因而缺乏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主动性。首先,由于民生新闻制作者过于看中新闻的本身价值,而忽略了网络多媒体的重要性,因而在实际的民生新闻制作过程中,并未凸显出民生新闻制作者对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主观认识。其次,民生新闻制作,其本身是一项对技术有着较高要求的工作,然后当前国内大多数的民生新闻制作者或是民生新闻制作中心均未能对技术的重要性给予足够重视,加之当前我国民生新闻制作行业本身便存在着重内容、轻技术的问题,因而更是拉大了与国外民生新闻制作行业之间的差距。最后,作为民生新闻制作与电视节目监督与管理机构的国家广电总局,亦未能深入认识到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继而认为没有必要专门针对技术的革新进行推广。总之,当前我国民生新闻制作行业的发展现状是,无论是主观或是其他意识方面均未能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予足够重视,继而影响了我国民生新闻制作行业的发展。二是网络多媒体技术不够成熟,上文中我们提到,由于多媒体技术于我国民生新闻制作行业中的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首先,网络多媒体技术本身便是由发达国家所兴起,因而我国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并没有所谓的自主知识产权,因而针对各类网络多媒体技术只能是由国外引进,这也便是说我国当前针对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身处于模仿应用的阶段。其次,与国外民生新闻制作相比,我国的民生新闻制作的发展则处于相对较为缓慢的状态,原因在于国外前沿科技于我国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与传播。最后,由于我国的多媒体技术大多是由国外引进,因而在应用成本方面也相对偏高,这也是掣肘我国新闻制作行业发展的一大主因。三为网络多媒体技术于民生新闻制作中的运用在极大程度上受传统体制的制约与影响。民生新闻制作本应是一项充满活力且具有高度动态性的行业,但由于受我国传统体制的影响,致使网络多媒体技术始终难以在民生新闻制作中得到有效运用,而这种应用不足则必将导致我国民生新闻制作的发展缓慢。

二、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民生栏目制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强化认知,提高对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重视。网络多媒体技术虽出现时间较短,属于新型的技术手段,但其无论是在技术或是对民生新闻制作行业的发展贡献方面,都是传统民生新闻制作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因而,民生新闻制作行业应对网络多媒体技术于新闻制作中的运用给予足够重视,并同时加强对网络多媒体技术的研发,这便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以确保网络多媒体技术能够在民生新闻制作中充分发挥自身实际作用,从而促进网络多媒体与民生新闻制作业的共同发展。其次则是应加强对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努力获取属于我国自身的自主知识产权,由此降低我国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的成本,以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稳定发展。最后则是针对民生新闻制作的各环节均应重视对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技术于各方面的优势,从而在提高民生新闻制作效率的同时确保良好的制作质量,进而增强观众的视觉效果,并最终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二)培养民生栏目制作对网络多媒体应用的高素质人才。任何行业的发展均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民生新闻制作行业亦是如此,因而针对网络多媒体技术于民生新闻制作中的运用,也应积极培养该方面的技术人才。对此,针对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相关制作人员需同时掌握民生新闻的制作流程与网络多媒体技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其次,在我国,大学教育应新增电视人才培养专业,并将网络多媒体技术融入各专业课程教学中,以深化学生对网络对媒体技术的掌握。三是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民生新闻制作人才,针对此点,具体可采取引进国外优秀人才或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方式,以壮大我国的电视新闻制作队伍,从而确保我国民生新闻行业的稳定发展。(三)加大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民生栏目制作中的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于民生新闻制作过程中的运用,不仅能有效拓宽新闻信息的获取渠道,且同时能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相应的采编处理,从而有效缩短了民生新闻的制作时间,并由此提升了新闻制作效率。与此同时,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能为新闻短片后期的制作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使其在播出的长度、内容、画质等各方面均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以及标准的要求。

三、结论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多媒体技术于民生新闻制作中的运用必将成为未来新闻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因而相关部门也应重视对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并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以此提升我国民生新闻的制作水平与效率,进而维护我国民生新闻制作行业发展的稳定。

作者:杨汉英单位:新疆电视台

参考文献:

多媒体技术新发展篇4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创新;应用

0引言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广泛应用,展示设计也随之快速发展,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展示设计涵盖内容广、涉及领域多,对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展开探究,有利于丰富艺术创作形式,激发创作灵感,促使其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利用先进的科技为大众生活提供便捷,设计者通过不断创新艺术设计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进而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1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艺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艺术形式,其吸收艺术的精髓,且由信息技术做支撑,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内容和模式发生了改变。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实现数字媒体艺术对艺术的延伸和拓展,以此激发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下,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包括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其中,科技性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其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将艺术的想象力用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并形成独特优势。科技性的应用特点突破了传统展示设计平面、静态的束缚。虚拟性也是数字媒体的重要体现,基于技术的发展,实现虚拟性的变化,应用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如博物馆、展示会等活动要求中。融合性特点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展示设计中的传统艺术内容可以通过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弥补了传统艺术与大众脱离的缺点,吸引更多受众群体。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也增强了受众的参与积极性。

2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1交互式创新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创新应用下的交互式展示主要在于互动性,强化参与者的主动体验感。基于现实的客观条件,不仅需要增强展示设计的交互性,还需要表达展示设计的意义。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对科技的需求不断增强,传统参观形式的设计无法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做好交互式创新展示,促使展品与人们实现沟通交流。为展现设计的创新性,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加大交互式展示的冲击性具有一定作用,满足受众互动需求的同时也带来良好的参与感。开发有效的互动设备,如智慧城市系统,在地图中引入实时交流等功能,增强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性,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带来良好的体验。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交互式创新展示旨在基于用户需求进行实时变化,为使用者提供全面的数字化信息。为避免展示设计中信息的堆积,需要设定过滤参数,突出动态界面,避免受不需要的系统功能打扰。交互式创新展示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效果对展示设计具有直接影响。

2.2空间式创新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是新时代的产物,对传统艺术起到了革新的作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空间开阔,表现形式创新,构成要素新颖。基于不同的展示实物与场地,展示设计的空间感也不相同。空间作为展示设计的关键元素,空间设计不合理不仅影响视觉效果,还将与整体的展示设计理念产生冲突,带来不好的影响。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进行空间式创新展示,需要在一定空间模式中,对实物及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提高展示空间的利用率。基于科学的统筹规划,对展示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以期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且满足设计者的展示理念。基于科学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其艺术价值也不断提高。4D技术如今的应用面不断扩大且深受用户的好评,4D技术满足了受众群体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体验,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意义。将4D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中,实现空间式创新展示,在有限的空间中为受众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将数字媒体艺术巧妙地应用于空间式创新展示设计中,增强用户的多重体验感。

2.3二维式创新展示

二维式展示设计虽然较为传统,但在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下,其重要性也需得以重视。早年间,电脑喷绘等数字媒体艺术是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内容,其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手段,增强了设计感,并与用户实现了相对良好的互动,增强了观展者的代入感。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媒体艺术的功能增多,影像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得以使用,创新展示设计也不断发展,但是仍然不可抛弃二维展示这一传统因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对二维式创新主要体现在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如世博会上的清明上河图,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静态的画卷动态地展现出来,融合投影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将传统艺术通过现代化手段展现出来。二维式创新展示将清明上河图中人民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为现代观展者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二维式创新展示实现多样化的发展,不仅可以用图文表达,还可以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辅助下全面发展。

2.4网络式创新展示

网络式创新展示实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有机统一,是新型的艺术展示载体,其展示方式深受用户喜爱。基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多数设计者尝试利用网络技术丰富展示设计形式,进而达到创新性效果。将传统的艺术用全新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有效展现艺术设计理念,便于受众群体的理解。通过网络式创新展示设计的表达形式得以多元化。基于网络式的艺术载体,革新传统的展示设计思维模式,达到丰富设计效果的目的。网络式创新展示主要体现于人们在网页上的浏览,为提升用户观感,对网页创新设计、实现空间变革、打破传统的空间束缚均有重要作用。数字媒体艺术下,网络式的创新展示设计具有沟通便捷、分享实时的特点,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优势进行创新性设计,充分表达出传统展示设计的理念和内涵,将取得一定成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可以逐渐发挥创新应用的优势,为展示设计拓宽发展空间。

3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革新了传统的设计理念,结合信息技术提升了观展者的体验感。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特点,可以实现交互式、空间式、二维式、网络式的创新展示设计,进而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推动传统艺术的时展。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有机结合,为设计者带来灵感,丰富展示设计的表现形式,以此达到最佳的艺术展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茜.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4(28):245-246.

[2]程贤栋.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北方文学,2014(5):234.

多媒体技术新发展篇5

关键词:媒体;新媒体;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203-02

信息科技发展的时代下,当代艺术发展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传统艺术媒介在当代新型媒介的冲击下开始不得不转变,新媒介的产生无论是在原始形态、传播方式以及交互性上都与传统媒介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新媒体艺术通过计算机生成技术、互联网技术、互动技术、虚拟呈现技术等科技手段创造艺术作品,并通过相关的技术直接传播和展现在大众的视线当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型的媒介形式,并促使人类的交流沟通、视觉展现发生了变化,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在新媒介时代变得不同。当代艺术如何与科技相互融合,人、艺术、科技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这都是以前艺术发展史上不曾遇见的问题。当前的新媒体艺术专业在得到国家和社会重视的情况下,高校教育迅速将新媒体艺术纳入到教育体系当中。

我国最早开在艺术专业院校开展新媒体艺术教育,现如今各个综合性院校也都在相续尝试开始新媒体艺术或相关专业学科。从2002年湖北美术学院作为首先开展新媒体艺术教育的院校到如今新媒体艺术教育已经进行了十三个年头,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到如今是怎样的状态,遇到了那些相关的问题,在各个高校中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值得新媒体艺术教育研究者细致分析。

当前的新媒体艺术教育对新媒体艺术发展有多少推动力,新媒体艺术、科技、人类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如何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探讨和解决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这些都是新媒体艺术教育要解决好的问题,才能为国家发展提供优秀人才,使得新媒体艺术学科在国家高校教育中取得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一、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当代艺术发展尤为重要的一个特质是艺术与科技的相互结合,新媒体艺术则是当今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重要形式之一。纵观艺术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家不断的打破了艺术的界限和定义,把艺术不断的推向更广泛的位置。当塞尚的油画不知道应该表现什么的时候各种艺术流派在这一时期不断出现,艺术家总想把艺术带向新的范畴,传统艺术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媒介对艺术发展的限制,1917年马塞尔.杜尚的代表作品《喷泉》成为了现代艺术发展里程碑的事件,马塞尔.杜尚将一个工业时代的小便池放进了艺术展览时可谓是对传统绘画的全盘否定。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再现形式通常被认为是艺术和商业之间的问题,各种现成品、拼贴技巧和版画制作方式的运用正是把新的媒介语言方式运用到了艺术之中,安迪.沃霍尔的艺术方式打破了艺术和商业的界限。20世纪中后期的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被认为是七八十年代欧洲艺术最具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他艺术涉及到了哲学、社会学、人道主义、以及人类学,并且用艺术表达方式探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博伊斯还提出了重要的艺术观念“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传统绘画等艺术转变为现成品同样是艺术的观念成立到商业、政治、人文、社会生活都同艺术存在有着密切关系,艺术发展的同时其边界也在无限制延伸。如今社会发展进入到了信息科技时代,人类科技水平快速发展,新时代下新型媒介的不断产生,艺术与科技之间关系的相关问题自然被带动出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成熟发展为现代数码图像生成提供了条件,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数字时代提供了交流互动和展示的平台,同时手机、微博、威信、社交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新媒介为当代艺术创造提供了全新的载体。

二、新媒体艺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

研究中国的近现代艺术发展和艺术教育时不难看出其思路主要来源于西方,当西方艺术开始被带入到中国时,早期的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产生了剧烈碰撞,但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逐渐开放,西方艺术已经完全进入到了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之中,可以说整个西方艺术发展史在中国开发的短短几十年里被吸收和消化了一遍。许多人认为西方艺术发展到如今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向前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甚至预言艺术必将死亡,一直跟随西方艺术发展的中国艺术同样失去了方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艺术发展的突然火爆至奥运会后中国艺术潮的减退,在到如今整个艺术发展的迷失,就好像是中国的艺术发展也要到头了。当代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则给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把中国艺术和世界艺术发展放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下艺术、科技、社会以及人文等方面都给艺术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考和碰撞,新时代下新媒介和新载体的出现也给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艺术发展可谓是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环节,除了艺术家和相关机构的研究探索,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也同样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重要的力量。中国新媒体艺术的萌芽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录像艺术发展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虚拟技术艺术数码编辑技术的出现,并介入到艺术创作时新媒体艺术才真正形成,艺术家开始尝试使用新媒介进行艺术创作。中国许多艺术家同时具备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师双重身份,这些艺术家再介入到艺术新媒介领域研究的同时将这一学科带入到了高校艺术教育之中。新媒体艺术教育专业首先由湖北美术学院在2002年时正是开设,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相续开展同专业,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开始了实验艺术系,同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了信息艺术系,之后其他高校也相继开设新媒体艺术或是相关专业学科教育。到2013年时中国的新媒体艺术教育已经不仅仅只是在专业的艺术院校中展开,各个综合类高校也逐渐开始了相关专业。

三、中国高校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特色及相关问题

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最早由专业艺术院校开始,从2002年湖北美术学院正式开始新媒体艺术专业到现在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相关专业已经在发展了十三个年头,先后在各高校开设了新媒体艺术相关的本科、硕士以及博士教育。但如今的新媒体艺术教育并没有一个相对具体而完整的教育模式和专业研究方向,高校新媒体艺术教育更多是结合了各个院校自身的专业学科体系以及对专业的认识进行了专业设定。

如中国美术学院在2003年开始新媒体艺术专业教育,但到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新媒体艺术专业已经发展到了跨媒体艺术学院,而具体专业细分为具体媒介工作室、实验影像工作室、空间多媒体工作室、开放媒体工作室和总体艺术工作室,工作室的具体负责人分别由张培力、杨福东、邱志杰等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早期实践艺术家引领。中国美术学院的新媒体艺术发展思路相对比较明确,在结合中国美术学院自身学术和教学资源的同时对新媒体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判断,在专业教学和学科研究建设方面中国美术学院的新媒体艺术发展做到比较好。

作为中国艺术最高学府的中央美术学院在当代艺术发展领域没有处于领先的优势,2005年7月才正是成立了实验艺术系,从实验艺术系的专业介绍里可以看到所强调的参与当代艺术实践并掌握多种形式语言及材料媒介,这应该就是新媒介艺术在中央美术学院里的一块试验田。中央美术学院开展新媒体艺术点节奏明显要慢于时展的步伐,主要原因在于中央美术学院在传统艺术发展中的地位和所取得的成就,这些导致了新专业的立足和发展在一个传统专业极为重视和发达的院校里很难争取到适当的空间,但近几年中央美术学院对实验艺术的重视和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在教学和艺术实践的同时专门做了实验艺术文献展等相关展览。

另外广州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专业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不得不说,广州美术学院的新媒体艺术设计和互动媒体设计只是作为两个专业方向存在于视觉艺术学院旗下,但如果关注过广州美术学院每年都学生毕业展览就会发现,这两个新型专业的学生毕业作品非常具有当代媒体艺术的特点,无论是电子媒体还是互动装置都把艺术和科技结合的非常成功。这也是同广州城市的发达离不开,广州的经济发展、电子科技信息产业、互动技术、网络科技以及人文等都具备了时展的特点,并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科技和艺术在这个城市的碰撞自然会得到艺术创作者以及相关机构和企业的重视。认真对比不难发现广州美术学院的新媒体艺术作品没有中国美术学院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在艺术方面那么纯粹,也没有中央美术学院的实验艺术作品中把传统艺术结合和把握的那么好,但是它是把艺术和当代科技结合的最为紧密的。当然广州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得到了相关企业的技术支持,把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新型技术运用到了作品创作当中。

新媒体艺术教育在专业艺术院校开设不久各大综合性院校也先后开始发展新媒体艺术教育,新媒体艺术作为新型专业学科能够在高校教育中迅速展开,最为重要的是新型媒介的运用和普及,社会发展对新媒体人才的广泛需求,清华大学在2005年时成立了信息艺术系,鲁晓波院长谈清华大学新媒体艺术教育思路及探索时强调培养面向信息时代具有新文化、新艺术、科技观念和数字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并重点提出了信息设计这个专业方向。清华大学作为我国最强大理科综合性院校原本具有很强的专业学术基础,在当前中国科技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而新媒体艺术正是新时代下科技、艺术的完美结合。清华大学的新媒体艺术开展更具有专业优势,新媒介、新科技与艺术的相互碰撞与结合不自然的会把学院的多个专业学科联系在一起,科学的严谨和理性与艺术的自然和感性将会相互碰触并推动其发展。我个人认为综合性院校里开展新媒体艺术及相关专业时具有非常好的科研和专业基础,在发展这个新的专业学科同时如何发展和利用好学院原本的学科专业优势,并形成互补促进发展的模式需要认证思考,而不能够一味模仿其他院校的相关专业发展却忽略了自身优势。

四、结语

纵观上述,新媒体艺术教育在我国发展主要形成了两条线索。其一是专业艺术院校的新媒体教育发展模式,主要特征是艺术和科技结合,艺术在前科技在后的思路。而综合性院校的新媒体艺术教育则是科技和艺术的碰撞,科技放在艺术之前。新媒体艺术教育在专业艺术院校里发展保持了艺术的纯粹性和原始性,而在综合性院校里的碰撞更能够使艺术接近时代的科技发展,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能够加速科技融入到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本文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实验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新媒体艺术教育思路及探索。

参考文献:

多媒体技术新发展篇6

关键词:数字技术;新形态;传统媒体;新媒体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媒体形势发展带来了多种可能,新媒体在媒体领域中的地位不断加深,但传统媒体的地位仍不容小觑。新形态下,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更具挑战的新趋势。

1数字技术条件下,新媒体产生的新形态

1.1终端和渠道更加的多样化

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传媒业的进步,新的技术条件正在不断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技术产品并被应用于现代媒体传播过程中。传统媒体条件下,广播电视作为传播媒介在媒体行业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而现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其技术成果造就了越来越多元化的信息传播终端,打通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渠道,这些传播途径已经非常明显的分摊了传统广播电视的受众。互联网,移动手机终端是目前新媒体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阵地,新媒体的发展在互联网渠道的支持下受众量不断攀升,特别是在数字技术不断推进的今天,移动互联网终端也就是手机媒体吸纳的受众也在增加。受众对于手机传播渠道的依赖性也在逐渐加深,因此,新形态下,新媒体传播的终端和渠道更加多元化。

1.2信息自主控制和交互使用

新媒体环境下,新的技术形式衍生了多种媒体类型,如今,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发展给媒体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广泛的媒体信息交互空间。信息的自由自主控制和交互使用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常态。在新的社交媒体大力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参与到信息传播的环境中,受众作为传播者在信息的控制方面自由程度更高。此外,信息的交互使用也体现在多个方面,信息的传播流通渠道的阻力越来越小,信息审核的标准也逐渐宽泛,渠道不断拓展,在此基础上,信息的交互使用渠道增加。

1.3由可控转为不可控的媒体

在数字化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新的媒体形态转变了过去传统的广播电视强势化信息传播的地位,过去的广播和电视媒体为受众提供免费的电视节目,与之相伴的广告收入也比较丰厚。但是如今,随着数字媒体的增加和发展,受众在选择接受的媒体信息方面的主动性越来越突出,受众在接受信息方面的地位也有所改变,媒体的不可控特点也有突出的表现,可控性逐渐受到削弱。

2数字技术条件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2.1不同的传输路径

如今,新技术的发展条件下,用户可以在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任何一个渠道上接入任意一种终端接收信息。三网互动带来的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不同的传输路径之间并不冲突,带给用户的也是多元化的信息。数字技术推动传输路径的多元化发展,三网交互式传播给受众带来更广泛的信息需求,成为现代化信息传播的趋势。不同传播路径的受众定位有所差异,这主要是由受众对信息接受的习惯不同而影响的。当今社会条件下,数字媒体技术推动的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对受众的吸纳程度不断加深,受众对互联网媒体的依赖性逐渐加强,一定程度上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领域的地位逐渐上升。

2.2信息内容方面的矛盾

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更加高质量、专业化,相比于传统媒体而言,数字技术条件下互联网新媒体制作的电视节目,更加符合互联网受众的消费需求。互联网新媒体更加侧重于资讯信息传播、“快餐文化”思想下的娱乐节目传播,而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对于节目质量的把关更为严格,传统电视媒体侧重于节目的深度把控。媒体融合的趋势不断发展,受众对不同媒介的接纳程度有所变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媒介节目的受众定位,因此三网媒体传播的信息逐渐展现出独特的特点,信息的矛盾特点就更加凸显。

2.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发展渠道不断拓展,信息传播方式不断增加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新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优势地位不断突出。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由于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劣势,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来自新媒体的压力,未来媒介融合是大的发展趋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将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受众为目标进行发展,因而媒介融合的趋势将逐渐加强。

3数字技术条件下传播新形态推动三网融合

如今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媒介发展的新导向,当前三网融合的发展还面临着一定技术壁垒,体制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因此,未来的三网融合发展,需要根据传播形态的发展,不断改变三网传播管理标题,破解技术壁垒,实现技术接轨,提升融合高度和深度。

3结束语

媒体技术的发展还在继续,未来三网融合的空间和机遇也会变化,传统媒体有其自身的发展优势,新媒体的发展也证明了其在媒介发展中的一席之地。不同环境下的媒体发展将越来越符合受众的需求,同时,受众对于媒体信息传播的需求也会影响到媒介融合发展和变化。总之,技术在发展,媒体在进步,受众的需求也会不断得到满足。

作者:程靖媛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王福生,王少刚.广播电视传媒新形态的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02:28-30.

多媒体技术新发展篇7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影响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等现代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他建立在数字技术的核心基础上,眼下它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1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特点和重要性

1.1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特点

连接性:超越时空限制、将全球各地的人联系在一起的电信网络中,在这个网络中使用者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身份,找寻远方的信息档案,渗透到各国文化中,产生新的社群。

互动性:无论是显示在屏幕上的多媒体、机械操控的系统或环境式结构,使用者或关于经由作品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定义。艺术家不再是创作人的内容,而是设计环境、空间,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

1.2新媒体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它们的共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用者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不论与作品之间的接口为键盘、鼠标、灯光或声音感应器,抑或其他更复杂精密,甚至是看不见的“板机”,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互动。联结性乃是超越时空的藩篱,将全球各地的人联系在一起。在这些网络空间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搜寻远方的数据库、信息档案,了解异国文化并产生新的社群。

艺术是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特别是现在。新媒体艺术不仅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同时也将传统艺术和新时期的艺术联系在一起。这种艺术在融合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其中,使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以新的形势体现出来。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载体,能准确地反映出现代艺术的特点:信息密集、时空缩略、群体作用增强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新媒体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其不再是一种艺术,而渐渐成为人与信息之间的桥梁,成为当代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艺术手段将会越来越发达,与人们日常生活也将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未来的新媒体艺术中,文化将会成为人们交流的重点。只有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新媒体艺术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在新的形势下,可以使人们对新媒体艺术更加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反复琢磨,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去选择、诠释它。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艺术将会渗透到更广泛的领域,不仅对艺术领域有所影响,对其他领域也会有所影响。

2新媒体艺术与中国

有关中国的新媒体艺术研讨对于推动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面向新媒体艺术的本土化梳理,对新的艺术观念的延续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从观念上看,新媒体艺术本无国界。在艺术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下,它虽不乏本土化的特质与闪光点,但毕竟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不论是西方当代艺术还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及艺术观念,对中国的艺术界来说都是一个(在影响的基础上)不断认识、理解、吸收和创新的过程。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算起来不过二十几个春秋,但它却和产生它的基础――新媒体,包括声、光、电和it产业一样,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发展和壮大起来。moma录像部主任芭芭拉・兰登认为:“录像艺术在中国的活跃,是在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圆周闭合之后划出的一个新的起点。”

3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思考

新媒体为艺术带来了全新的科学技术、观念思想、行为方式,也为艺术带来了一些弊端,某些艺术的创作逐渐被大众同化,逐渐变为“快餐”、简单、无脑,可供思考的空间越来越少。因为对个性的追求,人们对自己的喜恶也愈发明确,在选择信息的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个人口味。如果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辨别,可能在接收的过程中因为个人的差异选择更多的垃圾信息,从而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无法收获有益的资源。

对科学技术的过度依赖也可能导致艺术本质的偏离,从利用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情感进行思考变为单纯为表现客观事物的技术样态,从而忽略了人的主观思想的重要性。在这个信息爆炸、各种想法纷至沓来的时代,对与错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准或目的到底是什么,这又是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4新媒体艺术的展望

在我国,新媒体艺术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媒到多媒以及从技术的跟踪到观念的升华的探索。1996年,在杭州美院举办了名为《现实与影像》的国内第一个录像艺术展;1997年,北京出现了纯粹的个人录像艺术展。至此,录像艺术成为中国美术界的热点。

90年代末,随着it产业的发展和个人电脑编辑设备的普及,不但录像艺术进一步得到繁荣,更多的艺术家开始着手探索互动多媒体和网络作品。在各种大型艺术展览上,越来越多地出现新媒体艺术的身影。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联结性与互动性。联结并融入其中,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与意识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

对中国艺术家来说,新媒体艺术也是将本土化与全球化进行融合的渠道。21世纪,影像与媒体必然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语言和理解方式。没有媒体艺术家的存在,中国的艺术就无法真正进入世界,无法为世界艺术带来鲜明的血液。

5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影响

虽然新媒体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我们依然要建设自己的新媒体设计专业。新媒体艺术已成为国际热门专业,各设计艺术学院都有数字媒体和新媒体专业,新技术还将迅猛地发展下去。对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和参与,也会越来越深入,艺术与科学共同作用于我们的生活。或者说艺术与科学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这可能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把艺术变成科学,或者让科学成为艺术。技术追求统一性、标准化、定型化,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我们可以把一种新技术作为创造艺术的手段,但却不能把一种新艺术当成技术发明的方法。我们应该欢迎新媒体艺术的到来。

参考文献:

[1]汤时宇.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转型[J].中国传媒科技,2010(08).

多媒体技术新发展篇8

游戏是对现实的虚拟,具有挑战性和智力性。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在住房、学业、婚姻等等方面都逐渐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游戏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缓解压力,因此深受大众的喜爱。

游戏技术产生的问题

目前游戏种类繁多,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人们对于新数字媒体技术下的游戏需求越来越大,专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游戏制作者往往偏重于对利益的追求,而忽视了对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使游戏作品往往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我国游戏产业和发达国家的游戏产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游戏的设计和制作方面欠缺大量的专业人才,相关的游戏技术不够先进,使得我国的游戏产业发展比较落后。并且各高校缺少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游戏的设计和制作相对简单,无法达到高端的技术水平,影响了我国游戏产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游戏玩家对游戏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游戏的设计和制作技术需要及时的更新,在新数字媒体技术上的发展与创新需求也急需增强,在游戏中发展新型技术,带给人们全新的感官体验是未来游戏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当在游戏的研发制作中提升游戏产品的质量,确保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的更新发展同步,增加对游戏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使数字媒体技术和游戏的设计与制作完美结合,让游戏玩家能够有更好的游戏体验。

解决问题的策略

高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新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对于促进游戏的发展和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高校需要加强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知识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大对教师队伍的投入,使学生拥有更高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为游戏产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专业性人才。例如:某高校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队伍进行了统一的考核,将技能水平不达标的教师划分成小组培训专业知识,定期举行教师数字媒体技术知识和技能竞赛,给予表现优异的教师奖励,并号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们学习其优秀的经验,总结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为培养更加专业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做好准备。

游戏玩家是游戏产业发展中的主体,游戏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玩家的支持,所以游戏的设计与制作需要结合玩家的意见,利用新数字媒体技术提高游戏的创作水平,形成独具特色的游戏产品,开发中高端的游戏技术,将我国的游戏产品推出国门,走进世界。在科技不断的发展中,游戏的设计与制作需要推陈出新,提升产品的质量,通过新数字媒体使游戏随着时展的潮流转换,满足不同玩家对于游戏的不同需求,将游戏的发展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关于游戏发展与创新的思考

游戏发展与创新应当以新数字媒体技术为基础,大力发展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专业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开发设计多种类型的游戏,创新游戏设计与制作的思维,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游戏画面,对游戏制作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增强对游戏市场的管理,将传统的游戏和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促进游戏产业的发展。

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学生营造出设计和制作动画的良好氛围,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动画创作的热情,例如教师在二维、三维动画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现一个充满想象力、丰富多彩的动画世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实践教学将数字媒体技术和动画设计制作相互融合的技巧教授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认识,使学生充分理解动画艺术,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将数字媒体技术合理科学的运用到动画的画面制作、人物设计、后期动画处理中去,培养出更具备动手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动画人才,对游戏发展与创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结语

多媒体技术新发展篇9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技术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促进了广播技术的多样化和形象化,极大地提入了网络化时代,大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广播技术网络化是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作为主要媒体形式,广播技术顺应了广播网络化的趋势,综合性地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大量应用于广播技术中促使广播电台进人数字化与新媒体时代。

1网络广播具有许多特有的优势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技术打破了原有媒介间的壁垒与信息鸿沟,使得传播更加顺畅、开阔。面对新媒体环境下挑战的同时,才能发扬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主要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精心做好现场报道,加强新媒体传播的快捷性

快捷性与时效息相关,新媒体广播技术在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凭借其反应快、受限少的优势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传播渠道缩短了观众与传播者之间的距离,目击者、经历者、者都可能成为我们身边的第一个人。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全天候的进行节目制作与工作。

1.2新媒体的传播样式多样

新媒体时代,无论是互联网、手机报,还是数字电视与数字报纸,都是以抓住受众眼球为主要传播手段,网络电视、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等都是新媒体所涵盖的种类。传播样式的多样性,使新媒体的传播不再受传统广播覆盖面的局限,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借助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可进行覆盖全球的各种样式传播。

1.3交互性强

这是新媒体区别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点之一。充分满足了这一时代受众的互动需求,人人可以上传音视频、图文,并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反馈。

1.4个性突出

技术的原因,传统媒体往往是大众化的,并无细致的个性化分类。而新媒体可以做到个性化的定制,充分面对个人。

1.5可选性强、易保存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新媒体的优势将愈发体现,这是新媒体区别与传统媒体甚至是优于传统媒体的所在。当然,任何一种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新媒体的劣势也是存在的。在下文中会结合传统广播媒体的特点加以分析。

2改造现有的广播电视技术,加强新媒体在传统广播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跟随新媒体时代的潮流,使自身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广播电台需要对自身进行技术改造。

(1)广播电视台需要进行全新的数字化播出控制系统建设工作,通过这样的建设,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和监控质量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业务的需求。

(2)为适应现代化的广播电视发展,电台需要建设集生产、运营和管理为一体的网络化平台,这样的一个现代化网络平台包括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帮助广播电台进行不同种类的业务工作。

(3)进行数字化的音频、视频卫星转播车系统的建设。这样的技术可以帮助电台进行各类转播、直播工作。同时搭建起一套移动的数字音、视频演播系统。可完成设备调试工作,功能完善,达到设计要求,除了配备完整的音、视频广播播出设备,车辆本身经过改造,可搭建一套小型演播舞台系统,适合各种转播、直播活动。广播电台为了使自身在新媒体时代能够有更好的发展,需要紧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潮流,将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与现代的新媒体技术相结合。

(4)搭建集广播电台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为一体的广播新媒体化平台,(网络平台和手机平台)广播的音频内容和视频拍摄的内容都能有效适应现代广播的网络化平台。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将广播电台各功能网安全有效的互联起来,形成全台统一广播台网,以满足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广播电台的发展需要。将自身拥有的音频视频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广播的“图文化”和“可视化”,将声音内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实现“广播、网络、手机”多平台的传播。也可以融合网络善于追踪热点、新闻透明度高、平民化色彩浓的优势,增强对年轻和高端的观众的吸引力。同时三网融合、3G时代的到来更为广播进入手机移动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5)树立开放的新媒体管理思维,完善管理机制。借助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广播内部的机制创新和传统广播的突破。创新人才考核机制,培养有多种技能、适合编采人员的多岗位变化,适应日新月异的媒体竞争格局。创新传播机制,变单项传播为双向传播的,使受众需求、传播效果一目了然,增强传播的针对性、贴近性、有效性。创新传播形态,筛选并利用网络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将其延伸为独有的视角展开解读,同时更加注重所传播内容形态的包装,更加注重情感营销,以此聚拢更多的受众,特别是年轻的受众,扩大并巩固受众群体。

(6)注重品质的提升。面对新媒体冲击,广播媒体要从新闻品质上充分挖掘潜力,在强化新闻报道时效性和透明度同时,给受众提供最真实、可靠的新闻事件,并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报道和舆论引导,凸显较新媒体高出一筹的公信力。

3总结

总之,新媒体引领着媒体发展的方向,广播媒体只有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新媒体融合,在竞争中合作互补、彰显特色,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实现传统广播媒体的有序发展。

多媒体技术新发展篇10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艺融合数字媒体技艺理论基础意义

1.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由电化教育发展而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研究技术为主。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飞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获得蓬勃的生命力,进而应用到艺术与设计教育领域,使艺术设计从传统的工艺层面上升到数字层面,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虽然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者研究的重点不同,但近年来,应用领域逐渐出现融合趋势,客观上要求两专业有所融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数字媒体产业经济、服务于社会。

2.数字媒体技艺融合新概念的衍生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在学术界已有相关界定,虽然各学者的见解多少有出入,但基本内涵不变。随着技术和艺术融合趋势的加强,数字媒体领域衍生出了技艺融合新概念――“数字媒体技艺”,以下我就对这些概念加以探讨。

2.1数字媒体技术概念

数字媒体技术是利用数字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媒体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和传播的可交互的技术。它主要研究与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管理、安全、输出等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与系统[3],是一项应用广泛的综合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图像、网络和通信技术、数字化艺术、数码音响、媒体交互、动画、数字视频音频处理等多项技术与创作环节[7]。用于虚拟现实的三维显示技术,ae/premiere/大洋等音视频编辑处理技术,磁、光、半导体等媒体存储技术、Flash/photoShop等图像,动画创意技术,等等,都是目前流行的数字媒体技术。

2.2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对各种媒体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和设计,提升媒体材料成品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并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它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是视觉艺术与设计学、数字媒体的技术体系和数字媒体文化与传播相互交叉的学科[4]。

数字媒体艺术广泛应用于数字视频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动漫游戏设计等领域,它是基于网络和新媒体的艺术,也是基于数字内容的设计艺术。

2.3数字媒体技艺的概念

数字媒体技艺是利用数字技术,对各种媒体材料进行加工、艺术设计和包装,提升媒体材料的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创造性价值,并使之广泛传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数字媒体形式。数字媒体技艺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集中体现了数字化时代视觉化和人文化需求,是技艺融合的必然产物。

数字媒体技艺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从实际问题出发,用技术服务于艺术创作。数字媒体技艺专业的人才需要能较好地协调“硬实力”(软件技术)和“软实力”(艺术修养),在技术和艺术的平衡木上找到一个平衡点,用技术表现艺术,用设计表现思想[6]。

3.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门亟待发展的新兴专业,数字媒体技艺需要相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显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3.1心理学

数字媒体技艺需要对各种媒体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针对人的需要进行分析,对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数字媒体技艺专业也培养一部分人才从事教育类工作,学习教育心理学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心理和教学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3.2传播学

数字媒体系统遵循着信息论的通讯模式,它由计算机和网络构成,具有数字化和双向传播的特征[4]。根据传播范围和规模的大小,数字媒体传播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如自我传播(浏览www、使用搜索引擎)、人际传播(QQ、mSn、e-mail)、群体传播(BBS、论坛、Ftp、虚拟社区实时讨论等)及大众传播模式。数字媒体的网络传播模式[4]应用最为广泛,如图1所示:

“新媒体”的概念与数字媒体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新媒体”的“新”主要就体现在它的传播渠道、业务,以及传播方式上[1]。它基于基于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网三个物理平台,业务形式多样,传播方式以优质高效的技术性传播为主。数字媒体技艺的最终成果必然要通过传播来实现它的产业价值,因此需要传播学理论的支撑。

3.3艺术学

数字媒体技艺是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融合,必然需要艺术学理论基础。以艺术为技术服务的特点也决定了艺术的重要性[7]。数字媒体技艺需要掌握的艺术学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3.3.1视觉艺术

数字媒体技艺与图像、视频密切相关,而人是通过视觉来对图像、视频等作出反应和评价的,因此视觉艺术理论必须成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之一。视觉艺术主要包括人对线条、色彩、光线、空间的感知。

色彩能激发人的情感,产生对比效果,使一幅黯淡的图像变得明亮绚丽并充满活力[2],基本的色彩理论包括色彩的来源、色调、亮度和饱和度、色调和色相、明度,色彩的混合和互补理论,等等。线条、光线和空间布局理论对于数字构图有重大意义,如了解光线理论可以充分利用逆光和背光原理拍摄出理想的照片,不同的线条和构图对于突出主体和主题很关键。

3.3.2计算机图形理论

图形是传递信息的最主要媒体之一,其表达信息既直观又丰富。计算机图形学(CG)是应用广泛的新兴学科,它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能够表达的图形越来越丰富,同时促进了计算机动画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多媒体信息的表现手法,而且使传统动画进入计算机,产生传统动画不能比拟的视觉效果[2]。计算机图形理论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形软件标准、图形绘制理论、材质理论、计算机动画原理等。

3.3.3艺术设计理论

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好的数字艺术作品必然深刻体现这两点的融合[9]。数字媒体设计的核心理念是用创意整合技术,用技术服务于艺术,要加大实践类课程,采用作品考核的形式,必然需要艺术设计理论基础。

创新教育要求新型人才必须具有的“三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5],艺术设计最关键的就在于“创新”设计。艺术设计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空间环境设计等,我们应区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纯艺术和实用技术,切实把握设计理念,这样才能做出完美的数字媒体产品。

3.4包装与广告学

数字媒体产品要实现其价值必然要走向市场,这就需要进行宣传和包装。近年来,商业领域越来越流行广告宣传,人们时常听到的或看到的在关键时刻就会影响到消费的选择,数字媒体产品同样遵循这个规律。宣传和包装成功与否关系到最终价值能否实现,因此包装和广告学理论应该成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一。

4.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意义

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是数字媒体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数字媒体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然选择,符合时展需要。

4.1社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数字媒体产业,正在世界各地高速成长[1],数字媒体方面人才紧缺,人才培养的质量远远达不到标准,尤其是具有创造力的能将技术和艺术完美融合的人才更是稀少。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从数字媒体教育的现状抓起,数字媒体技艺专业正是培养技艺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对口专业,一定会为数字媒体产业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2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人多岗位少、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数字媒体方向培养的人才多是单方向的,不是偏技术就是偏艺术,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弱,无法胜任自己理想中的工作。新世纪的数字媒体人才想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将技术和艺术融合学习。因此进行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符合个人发展需要。

4.3专业发展的必然

数字媒体专业是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教育技术相比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在广告、影视动画等方面有更高的造诣。各领域理论发展的完备和成熟为新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单独发展已经走向成熟,想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形成一个融合两者的新兴专业。因此进行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必然。

5.展望

数字媒体专业的长足发展有待注入新的生命力,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迫在眉睫。期望数字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努力,让数字媒体在新专业的扶持下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数字媒体设计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刘惠芬.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文俊.数字媒体技术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4]曹育红,董武绍,朱姝,周吉峰.数字媒体导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5]潘瑞芳,叶福军,钱归平.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探究[J].新闻界,2009,3:36-41.

[6]贾振.适应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理念探讨[J].艺术与设计,2009,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