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信息工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3:56

电气信息工程篇1

一、政府高度重视,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

实践告诉我们,坚持政府领导,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建立健全新农村电气化的长效机制,是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市委、市政府把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做到“四有”即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保证。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构建了三级工作网络,形成了“政府发动,电力推动,乡镇主动,群众互动”的新型格局,大力宣传鼓动,力求思想到位,入心入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周密构思,规划先行

在农网规划过程中,公司坚持科学发展,兼顾“系统性、经济性、先进性、协调性、动态性”,确保电网布局合理,坚强、更具现代信息化。因地制宜,制定五年规划,彻底解决因低电压电力输送“卡脖子”,小水电上网“瓶颈”一系列难点。规划中充分考虑负荷特性,注重电源布局,适当建立变电站,相邻变电站之间实行“手拉手”工程,偏远地方采用单相变压器,并在一时困难无法解决低电压的地方采用无功补偿装置,全市一盘棋,横切纵联。

三、标本兼治,打造坚强智能电网

通过农网改造,基本解决了电网薄弱,安全系数不高,供电能力差,管理体制不顺,农村到户电价高等问题,使农村电气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为实现标本兼治,我市立足高规划、高质量、高科技,将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有机融入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现安全、可靠、优质的新农村电网标准。认真落实“十二五”电网规划,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和用户信息采集建设,积极推广智能电能表应用,推进智能用电小区建设。遵循电网“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对高压、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要力求实现35KV及以上线路完好率和一类率100%。10KV配电线路完好率100%,低电配电装置完好率100%,合理安排配电台区和低压电网改造,结合标准化台区建设,低电压综合治理,农网改造升级,全面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和健康运行水平。侧重高压损台区整治,对重点台区加装CiS电压监测仪,大面积推广绝缘线路运用,减少电能及设备损耗,消除用电隐患。加快电网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调度自动化系统达到实用化要求。立足全市,推进中原。

四、从我国配电自动化看我市前景

电气信息工程篇2

关键词:信息电气化技术;水利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现状与概念

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使得信息电气化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并且电气自动化作用的不断提高,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其中水利作为其“受益者”,在信息电气化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电器信息化带动水利行业的发展也是当务之需。随着计算机科技、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自动化集成等技术地成熟,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也相应发展。在排涝除险、合理利用水源、爆出水土保持等方面作用显著。信息是水利工程以及相关监管程序都需要信息,这就需要相关水利部门以及信息行业对水利情况进行及时地收集与处理,而在所需的技术中,上述的3S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可以科学收集、归纳信息,人们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水利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方便快捷。将主动权握于手中,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导航系统、自动化集成技术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科技力量作用于水利建设。

1.遥感技术

RS从二十世纪中叶新兴起来,它的具体含义是通过高度足够大的空间等,利用电磁波探测仪对所需对象拍摄、扫描以及感应以及后续分析,了解地表信息,诸如体表外观、周围环境等元素。遥感技术能够在不触及物体的请康下获取其所需信息,之后开始归纳分析出对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

2.地理信息系统

GiS主要是指信息管理,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地理信息与环境,GiS系统必须要使用微机的硬件系统才可以更稳健地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相关咨询、应用处理。另外一点,GiS综合其他因素,帮助使用主体解决较发杂的问题。例如在水利行业中,处理相关建筑问题时,信息化系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及时地起到帮助作用,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技术。

3.全球导航系统

能够不间断地测量距离以及确定时间的系统便是全球导航系统,即GpS。它的流程是通过外层卫星接受采集到的相关信息,并计算载体速度、时间以及提供所处位置的精确坐标,更关键的一点是物品的属性也可以被鉴定出来。在水利工程中GpS系统也得到了光杆的应用,例如可以对水深的精确测量,探究水势以及水文特征、监督管理工程建筑、及时处理险情等。

4.自动化集成技术

将以上不同的科技在通过数据信息进行连接的,并且合理配合,将其功能相融合便组成了自动化集成技术,因为这三类技术的外语名称为RS、GiS、GpS,所以该组合一般被称为3S技术。3S技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作用空间也有所扩展。3S技术既具有其不可比拟的特质,作用效果显著,并且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系统有条不紊地工作,处理诸多相对复杂的水利建设难题。在不断操作的过程中,上述技术彼此作用,互为依托。

二、水利行业中信息电气化技术的作用

1.预防洪涝,排除险情

在排除洪涝隐患的不同环节上3S技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提前预测过程,它通过对具体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到问题的相关信息,因而通过3S技术可以组建信息数据系统,既能够准确预测险情,又能够在对以往洪涝信息的总结处理中不断形成模型。在抗洪救灾时,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可以发挥出来,空间分析可以作用于水域地表,组建理论模型。并综合预测以及及时得到的水下情况,对将要发生的水势以及汛期等做出一定的预测,得到所需的结果,将险情的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的灾害面积更加系统的展现;其后在利用遥感技术的作用下,及时有效地把握整个涝灾地动态,并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进行详细锁定,因此整个水灾的发生以及灾区的相应问题都得到了最详细的信息,这对洪讯处理的目的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最终行之有效地减轻了灾害发生的几率,降低了后果的严重性。在整个过程的末期,综合三种技术,通过信息电气化技术进行更加细致地安排,为以后的水利建设减轻压力。

2.合理控制水资源、保护环境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科学合理地控制水资源,这就需要进行精确、周密地安排与规划,整体布局,及时监测、管理环境质量,解决环境问题,尤其是对于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加大整治力度。在及时地监测环节,3S技术所发挥地功能是及其巨大的,并且在不同的程序中它们又有着不同的分工,处理问题更加有效。水文条件的处理以及监测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用完成,建立问题突出的站点,通过对其详细地归纳总结最终掌握不同水域或者地域的水质系统,最终实时不间断地监测水文,水势,合理控制水资源与环境污染,尤其是水质问题。然而水资源有可能由于污染程度以及污染源有所区别,这就造成反射率的不同,这就通过遥感技术进行掌控,然后融入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定位系统收集的数据,对影像信息进行研究,得到具体的区域以及具体污染等信息。GiS系统利用RS技术测量水质、水资源等信息,并进监测计算该区域水资源的布局以及供求量。模拟各类处理方式,能最有效地调度水资源,管理水质问题等,并为水利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3.保持水土保持

3S技术在保持水土领域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并且效果显著。其作用可包括:鉴别土地侵蚀以及程度的严重性、定量测定、区域沙石转移、保持水土的能力、推测侵蚀环节、实时监测等。通过遥感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得到植物群路、地形地势等要素,计算受损的具体面积,在全球定位系统的作用下不断监测并改正。与别的环节所不同的是,在发挥保持水土作用的过程中,数学方案与3S技术相接洽的频率更高,从而使得水土保持工程变得更加准确,可测,处理问题时可以从性质,数量,位置等不同角度完成,并且有别于之前的简单要素变为多因素处理,实时监测处理这一方式的转变也极大地提高了动态性。

4.管理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的3S技术所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其中主要作用于几个关键点:展现三维可视化和测飞实验,来达到优化线路以及方位的目的;分析总结空间信息,为最终采用的方案做铺垫;仔细地模拟淹没试验,得到具体具有参考意义的数据信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处理不同的实施方案。科学合理的利用3S技术可以更有效的完成整个建设过程,例如在修建水库的过程中,3S技术的不同作用得到不同方式的体现:GiS可以完成库区的建立,它能够方便快捷而又精确地处理好库容大小、土石方需求量等问题;水利设施的维修环节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用的数据信息库,以及定位系统技术。

三、结语

信息电气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已经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由于水利所需的因素相对复杂,以及发展的不完善致使不同地域的3S技术地实施情况差异较大,并且技术流程不科学,设施不期权,以及作用效果达不到,致使区域间联系不紧密,数据信息不完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新技术的科技领域前景明朗,所以为了推进其发展及其应用,尽量使得在科技地引领下,通过自身地不断改进实现更加稳健地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勇,井文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2007(3)

电气信息工程篇3

[关键词]紫外;红外;信息工程设备;电气安全;监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D3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017-01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近几年,因为机房电气安全引起火灾的典型案例非常多,其中设备非常昂贵,一旦发生火灾,其损失是机房整个消防投资的上百倍,由此可见,如果能定期监测信息工程设备的放电情况并在设备发生电气安全故障前进行预警将对信息工程设备电气安全运行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传统的电气安全检测方法可分为基于电的检测方法和非电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脉冲电流法、超声波法、红外成像法、紫外脉冲法和紫外成像法。

1.脉冲电流法

该方法是目前测量和研究产品电流安全最直接和最常用的方法,将传感器获得的泄漏电流信号经预处理和采样后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传输到后台监测中心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

2.超声波检测法

电气设备放电中还伴随有电能量的释放过程,对周围的介质产生压力,从而引起空气振动,造成声波发射现象。

3.红外成像法

电气产品表面的泄漏电流和放电可引起局部区域的温度升高,从红外图像上可以观察到温度的变化,通过分析红外图像的温度分布可实现信息工程设备的电气安全评估。

4.紫外脉冲法

信息工程设备放电的过程中伴随有光信号的辐射,在弱放电阶段,其光信号的波长主要分布于400nm以下的紫外波段,紫外脉冲法利用紫外光信号传感器将紫外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对信号进行处理可获得相应的电脉冲信号。

5.紫外成像法

紫外成像法检测的也是放电辐射出的紫外光信号,该方法获得的是放电紫外光的二维图像,能直观地显示出放电发光区域,具有良好的放电定位能力。

三、研究开发的内容、技术关键和主要的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1.对紫外检测放电方法的研究

本项目采用紫外脉冲法实现对信息工程设备放电紫外信号的检测。

2.对红外检测放电方法的研究

信息工程设备主要采用红外成像和红外点温测量两种红外检测技术,本项目中采用的是红外点温测量技术。

(二)技术关键

基于紫外和红外的智能电气设备主要通过紫外脉冲探测模块、红外测温模块、二维旋转云台和摄像头的协同工作完成。

图1中,紫外脉冲探测模块的紫外探头和红外测温模块的红外探头固定安装在旋转云台上,系统通过旋转云台的运动实现对信息工程设备各检测部位的扫描,并获取和记录被检测点的紫外脉冲数据和温度数据。

(三)创新点

1.该系统解决了红外成像仪和紫外成像仪探测设备放电存在灵敏度不足、对早期电气危险不能预警的弱点。

2.本项目解决了现有紫外脉冲检测技术无法准确定位设备放电故障点的不足的缺点。

3.该检测系统不仅能定量表示放电程度,而且能以图像方式直观地显示出放电位置、温度分布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从而直观地监测信息工程设备电气安全性变化趋势。

4.本项目采用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四、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和组织方式

(一)研究方案

基于紫外和红外的信息工程设备电气安全监测系统主要由嵌入式系统模块、紫外红外探测模块、温度湿度测量模块和广域无线通信模块组成。

(二)技术路线

1.紫外脉冲探测模块主要由探头罩及光学系统、紫外光敏管、高压电源和检测电路组成,实现对视场区域内紫外脉冲信号的探测,并将其转换为电压脉冲信号,传送给嵌入式系统模块。

2.红外测温模块主要由透射式光学系统、热电堆型红外传感器和检测电路组成,红外测温模块将温度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提供给嵌入式系统模块。

3.二维旋转云台用于承d紫外脉冲探测模块和红外测温模块的探头,可通过对旋转云台两个直流伺服电机的控制,实现对被检测信息工程设备局部放电和温度分布的二维扫描。

4.摄像头用于对被检测信息工程设备的图像采集,并通过接口将采集的图像信息传送给嵌入式系统模块。

5.考虑到空气湿度的影响因素,采用温度湿度测量模块用于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检测。环境温度对红外测温的精度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必须通过环境温度来修正被测物体的温度。

6.广域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实现远距离无线通信。检测的同时可以通过广域无线通信接收在线监测系统发送的测量数据和报警信息,以及处理后包含放电分布数据和温度分布数据的设备图像信息,并可发送控制命令,实现对在线监测系统工作模式的控制。

7.嵌入式系统模块是在线监测系统的核心,它用来实现对信息工程设备紫外红外扫描的控制、紫外脉冲数据的统计分析、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测量分析以及设备电气安全性的分析判断。同时,通过图像处理得到结合放电分布和温度分布的设备图像信息,实现电气安全的分析、判断和报警。

(三)组织方式

1.本项目将由浙江省质量检测科学研究院、浙江科技学院承担,并从中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项目开发小组,明确各参与单位的责职,明确每个小组成员在项目中的分工。包括项目技术规划、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验证等。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对设计方案评审、设计、验证等工作,切实进行项目管理和实施。项目的组织实施将按照我单位《科技工作管理办法》,由科技管理部门实施项目的监督管理,更好地促进项目的完成。

五、研究预期目标

1、主要技术指标:

1)线连续工作时间1000小时;

2)紫外探测指标:灵敏度达到5000count/min,响应190―260nm波段的紫外信号;

3)红外探测指标:温度测量范围为-40―120℃,测温分辨率可达到±0.5K,湿度测量范围为0―100%RH,测量分辨率可达到±2.0%RH;

4)实现视频连续存储记录,视频记录分辨率大于或等于1280×960,能够进行1帧/秒的扫描连续拍摄1000hour;

5)可靠性数据库存储库单一安全记录条数不小于每小3000组;

6)系统能以图像方式直观地显示出放电位置、温度分布及其发展变化情况。

2、产业化前景

凡是具有信息工程设备的场合都涉及电气安全问题,这意味着该系统在信息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应用前景:

1)信息工程设备因放电而产生的电气安全事故有多种原因,信息工程设备的技术参数与电气安全的具体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设备在什么情况下会观察到放电,在什么情况下放电会影响到系统的电气安全,也有待更深入探讨。

2)在信息工程产品耐压试验时用该监测系统进行观察,若在试验时紫外、红外数值变化速率过快或超过一定阈值,则试品肯定不合格。

电气信息工程篇4

【关键词】电气详细设计;电气生产设计;am12;aUtoCaD;eXCeL;电气设备信息;电缆信息;数据对接

引言

船舶电气设计具有复杂性和多专业性的特点,要想高速,准确的进行船舶电气设计,必须要借助各种现代先进的造船软件。

船舶电气的详细设计不仅涉及配电,照明,通导,控制等纯电气图纸的设计,轮机,舾装,管装,通风等所有相关专业设备的电气控制图都要在电气详设图中体现出来,信息量大。

目前船舶电气详细设计多采用绘图方便、操作简单的autoCaD为设计平台,但这种计算机绘图方法,也只是存储了设计的最后结果,丢失了设计过程因此,设计、修改时,一动百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影响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应该给船舶电气设计带来的效益[1]。因此,在CaD图纸基础上通过进行属性化处理将图形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并在信息输入输出过程中进行快速信息跟踪处理,保证设计信息的一致性的技术,对船舶设计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am12软件集tribon与pDmS的优势于一身,其模块化结构给生产设计的组织工作带来了无限便利。[2]

am12软件为船、机、电各专业生产设计的并行和协同提供了三维可视化的工具[3],有效地解决了因协调不充分引起的设计返工、修改等问题,既缩短了生产设计周期,又保证了综合放样质量,可直观地随时进行干涉检查、综合平衡。

充分考虑aUtoCaD和am12这两款软件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有效的协调并使用这两款软件,使得设计信息在设计过程中,在两款设计软件中快速准确的传输,对船舶电气设计意义重大。

1、概述

舟山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在进行船舶电气设计时,使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电气详细设计系统图,布置图,通过am12设计软件进行电气设备,电气设备支架,电缆托架的三维建模及布置,电缆的虚拟敷设等,保证在船舶建造完工后,所有设备能实现各自应有的功能,安全有效的运行。由于详设图纸信息和生产设计图纸信息之间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却处于不同的媒介之中,详设图纸修改后,涉及到生产设计的大量修改并不能自动更新到生产设计模型中,甚至很难去一一核查这些信息来保证不同类型图纸的一致性,反复不断的核查工作在船舶电气设计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人力浪费。为了将详设图纸中的有效数据迅速便捷,准确无误的输出到生产设计过程中,保证图纸的一致性,我们研究了电气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过程中的数据特征和传输方式,合理运用软件功能,从数据生成,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输出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处理,成功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

2、船舶电气生产设计中需要的详细设计信息

船舶电气详设图纸中包含大量的信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需要在生产设计中使用。船舶电气生产设计中需要的详设信息主要包括电气设备信息,电缆信息。这些信息的组成及其使用情况如下文所述。

2.1电气设备信息

船舶上需要安装的所有电气设备,包括纯电气设备以及与电气有关的机械设备等。所有电气设备都有其设备名称,并都各自有一个全船唯一的代号来把不同的电气设备区分开来,我们把这个代号叫做电气设备代号。

电气设备信息主要包括:电气设备名称,电气设备代号。

2.2电缆信息

船舶上每一套电气设备都不是独立的,一个设备与另一个设备之间通过电缆连接起来,完成电力和信号的传输,保证船舶上照明,通信,导航,推进,控制,安全等设备都能够正常运行,使得远洋船舶能够安全,舒适,高效的在大海中航行。这些电缆信息能否被正确提取并使用,电缆能否正确的敷设到不同设备之间,决定着这些设备能不能最终实现其应有的功能。

这些重要的电缆信息包括:电缆代号,电缆型号,电缆规格,起始设备名称及位置,终止设备名称及位置。

2.3电气设备信息及电缆信息的使用

电气设备信息输入到生产设计过程中后,就能确定船上具体需要安装多少设备,这些设备安装在什么位置,如何安装。电缆信息输入到生产设计过程中后,我们就能清楚,船上的各个设备要想正常运行,各需要连接多少根电缆,这些电缆又是何种型号,何种规格的,全船用于电缆敷设和绑扎用的电缆托架需要如何选择路径和宽度。

将电气设备信息和电缆信息输入到am12模型中,通常需要各区域设计人员在建立好各个区域的全部设备模型后,针对自己区域的每一个设备,逐个设备将该设备需要连接的电缆的全部信息手工输入到am12模型之中,这样输入信息量大,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常常会因为人为因素造成数据错误,且难以察觉,不便于检查。一旦详设信息出现变更,就需要将生产设计信息全盘核对一遍,而且并不能保证核查后的信息完全准确。若含有错误电缆信息的电缆最终敷设安装到船舶中,将造成设备故障,人员伤害等严重影响。

如果在船舶电气生产设计建模过程中,就根据详设图纸,将其中电气设备与电缆的对应关系完整提取出来并转化成生产设计中能够使用的格式,并就每个设备各自需要连接的电缆信息一次性全部上传到生产设计模型之中,这样,既减少了设计人员的负担,节省了大量的设计工时,又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且便于数据的检查以及跟踪处理,即使详设信息出现变化也能进行便捷有效的处理,真正做到通过信息化达到设计上的降本增效。

3、电气详细设计与生产设计的数据对接方案

3.1方案的提出

以本对接方案的首个实施对象,远洋运输船型57000Dwt散货船来说,该项目电气系统包括了电力,照明,通讯,导航,报警等17个大系统,共2800多个设备,3300余根电缆,全船按空间位置划分为17个不同区域。若按传统船舶电气生产设计模式,由每个区域的生产设计人员手工往模型里输入电缆数据,将是一个费时费力又没有准确性保障的庞大工程。

按传统设计模式,每个区域的设计人员要仔细查看本项目全部的电气详设系统图,从几百页的电气详设系统图中逐页排查,挑出将要安装在自己负责区域的电气设备,按全船17个区域来算,需要这17个区域的设计人员各自针对本区域查找所有的系统图,制作本区域的电气设备清单,这样,因为各个区域设计人员之间完全并行的处理所有信息,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负责不同设计区域的设计人员之间很难交互信息,又没有有效的核查措施,既不能保证各自整理的设备清单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也不能保证设备电缆信息的正确性。传统设计方案显然无法满足现在高节奏,高准确性要求的现代船舶建造设计。

如何来改变?将电气详设数据提取出来与生产设计数据直接对接,由多人手工操作转化为专人半自动化操作的方案呼之欲出。

3.2详细设计数据的集成

要做到对详细设计数据进行提取,首先要对详设数据进行集成处理,具体来说,需要以每一单根电缆作为一个数据源的原则,将使用aUtoCaD作为载体的详设系统图中全船设备、电缆信息提取到一个一个的电缆信息属性块中。如下图1,图2。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将多个单行文字的信息逐条录入到属性块中,便于下一步处理。此工作可由项目设计主管一人完成。

3.3提取、处理详细设计数据

所有电缆的属性块集成完成后,以属性块作为媒介,并通过aUtoCaD工具选项下属性提取功能将所有电缆的数据信息从aUtoCaD文件中提取出来,形成一个eXCeL数据表格。

提取出的数据表格文件如下图3所示。

对提取出的表格进行筛选,排序,查看同一根电缆在不同系统中描述的电缆信息是否一致,如型号,规格,起始设备,终止设备。发现不一致的地方,分析原因,修改对应的详设系统图,消除不一致项。这一步操作不仅是对电气生产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对详设图纸中重复数据的一致性进行了非常有效的校核。当所有电缆的基本信息都一致以后,可以进行数据合并,每一根电缆只留一条有效数据行。如下图4。

对数据表格进行进一步处理,有针对性的重新编排,以各个设备代号为主信息将该设备相关的电缆代号等信息集中到一起,形成适合导入am12模型的数据格式。如下图5。

3.4将数据表格输入到am12模型中

将处理好的设备及电缆信息数据导入am12模型中。由于预先设置了特定的设备命名规则,通过am12的二次开发程序,系统会自动将数据表格中的设备代号与am12模型中建模的设备代号进行匹配。设备成功匹配后,对应的电缆信息会全部存储在am12模型后台连接的数据库中,供后期电缆路径生成及电气焊接件宽度核查使用。电缆信息数据输入到am12模型后信息体现形式如图6所示。

4、自动纠错功能

在将电气设备及电缆信息数据表导入am12模型进行匹配时,系统会自动提示并列出模型中有而数据表格中没有的设备代号,同时也会列出数据表格中有而模型中没有的设备代号。这时,我们需要对两组设备代号进行对比。根据不同错误的产生原因,对应的处理方法如下表1:

表1匹配过程中错误原因及解决办法

当am12模型中的电气设备清单与电气设备及电缆信息数据表格中达成一致后,准确的详设信息就全部导入到了生产设计用模型中,船舶电气详设与生产设计的信息数据对接顺利完成。

由于以上数据处理和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处理校核的主要步骤都由计算机快速完成,设计人员只需要对最终处理结果进行确认即可,整个设计过程中数据传输只需要极少的人工便可高效的完成。当电气详细设计信息出现变更后,按照以上步骤重新操作一次即可。

5、结束语

为了不断推进先进的造船模式,提高船舶电气设计效率和准确率,舟山中远船务通过研究电气详设和生产设计过程中的数据特征和传输方式,合理运用软件功能,从数据生成,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输出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处理,从源头上杜绝了电气设计从详设到生产设计转化过程中产生人为差错的可能。本对接模式已经在大型散货船,油轮,海洋平台辅助船等项目的设计中成功实施,使船舶电气设计的详细设计数据完整的转化为生产设计数据,节约人工成本,将此转化工作的效率提高了近20倍,每条船设计过程中节约1500余个设计工时,单船节约设计成本约10万元。与此同时,这一对接程序大大提高了数据转化的准确性,使整个船舶电气生产设计过程都处在可控的状态下,为船舶电气生产设计最终能够准确出图,船舶建造能够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曾芬芳,赵建立.基于参数化的舰船自动绘图系统[J].造船技术,1995(5):42-45.

电气信息工程篇5

关键词船舶电气化;智能设计;数字化;信息模型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053-01

船舶电气设计是高学科交叉性的复杂设计过程,无论从设计方案的确定,还是分析模型的建立,都离不开高度集中的数字化模型的支持,只有在数字化模型下,才能创造性的设计出符合设计需要,满足设计精度高、周期较短、各种资源得到优化利用的现代船舶电气智能系统。对于船舶的电气设计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也为船舶的设计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性支撑。

1船舶电气化智能设计系统设计

船舶电气智能设计系统是建立数字化模型的基础,在探讨建立船舶电气智能系统时,了解电气智能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框架结构以及关键技术实现――数字化信息系统模型的建立。

1)系统设计功能需求分析。

船舶电气智能设计系统需要解决船舶设计质量、精度、周期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这些方面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并对大量的变量数据进行合理估算,最终形成规律性自动化完成。在设计方案结算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母型船,并修正成为目标船;找出相应的图纸改变成目标图纸,形成出厂资料的电气系统图纸;其次,在设计和生产阶段,根据方案设计最终确定的船舶电气性能主要约束数据,对于每个系统的运行界面给出科学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以及检验标准,形成经济性、安全性的参考数据,达成《船舶电气说明书》、《电气设备汇总表》。形成较为规律的参数绘图;最后,对于实现数据的统一和关联性上形成较为完整的规范性数据,这个过程即是数字化信息系统需要操作的,实现数据的交互。

2)系统设计框架结构分析。

船舶电气的结构设计框架由于受到船舶的独特性,在电气系统的规律上存在较大的差别,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较为基本的船舶电气智能化设计系统,考虑到开发和设计的成本,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操作界面、主程序、参数绘图以及数据库和资料库。这些环节之间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所以这需要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交互和连接,最终形成系统的高效运作,不同的框架模块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信息最终在信息化系统中实现相互的连接。控制船舶电气智能系统的正常运转,在系统的建设中,无不体现了数字化信息系统在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

3)数字化信息系统模型对智能设计的重要意义。

从船舶电气智能系统的设计环节中,不难发现数字化信息系统模型在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的交互和连接,智能设计系统其核心是信息能够无障碍的传输、处理和加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操作,数字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之间的相互交互,满足信息交互的需求,所以说数字化信息系统模型对于整个智能设计的重要意义;其次,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船舶电气智能设计系统中,强调整个系统的高速、智能、自动化操作,缺少数字化信息模型的串联和沟通,很容易导致信息的闭塞和信息的遗漏,也会增加整个系统的运行负担,不能及时的发现系统问题,导致系统的智能化操作受到严重的限制。

2数字化信息模型的设计

上文中简要叙述了数字化信息模型在船舶电气智能设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在船舶电气智能设计系统中,如何才能建立数字化信息模型,满足船舶电气智能化设计的需要,是整个智能设计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

1)信息构成。

在协同设计和资料管理中,电气信息主要包括设计流程信息、设计任务信息、电气功能模块信息以及其他专业设计信息,在设计流程中,为了执行相关任务,满足设计传递的需求,保证信息的第一时间执行,最终缩小设计周期,保证设计质量,主要需要了解和明白设计的流程和要素,其电气智能设计主要包括以下设计流程:任务、约束、条件、资源、结果以及关联。在设计活动中,为了实现不同角色的相互协同,及时的进行产品模型分析和评价,设计活动又包括了以下内容:启动的条件、结束标准、设计结果以及角色。在过程中,理清相关限制性因素,是提高整个系统设计的运行效果的关键。设备信息在数字化信息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包含了电气参数、总体参数、轮机参数、通用参数等。

在了解整个系统的设计信息构成之后,对各种复杂的信息进行有效集成,最终保证这些信息能够在数字化信息模型在完成操作。

2)信息集成。

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分层、分块的信息集成方式,首先,将船舶电气信息分为主管流程和数据管理流信息、表达船舶电气产品信息、设备信息三大模块,对于信息进行有效的信息集成,并最终形成总体集成。

管理信息集成,根据流程、任务和数据控制建立管理信息模型,满足任务结束之后能够实现控制程序发送相关任务,判断是否满足条件,满足即可启动该任务并形成协同工作。为了减少模型的可重用性以及减少模型的规模,对于任意任务的控制流程和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和约束。

产品信息集成,由于各个阶段的设计模型不相同,所以在产品信息模型是按照设计习惯分为初步设计模型、详细设计模型、生产设计模型、运营维护模型以及退役拆解模型,不同的设计模型的任务编码不尽相同,并且在不同的船舶电气智能设计中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在设计时需要实事求是,对产品信息按照分类,进行逐个讨论。

设备信息集成,结合船舶的不同设备分类以及设备的布局,尺寸以及出厂通用属性等等,表达的模型和产品信息集成类似,要确定型号规格和信息数值,实现三个集成模块的数据之间的集成。

3)船舶电气化信息数据库的构建。

按照公式建立的数据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大量不需要的信息,在建立数据库是要在公式的基础之上对于数据库的优化方法和软件进行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技术性数据进行一定的改进,并且形成较为规范的《施工工艺文本》和《电气说明书》,提高整个船舶电气智能设计的规范性,减少设计成本,提高数字化信息模型建立的效用。

参考文献

[1]蒋如宏.船舶电气智能设计系统开发研究[J].船舶工程,2009(6).

[2]续爱民.对研发与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造船软件的思考[J].上海造船,2009(2).

电气信息工程篇6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tm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16-0037-02

1电气工程的定义

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是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电气工程已经不单单只在传统定义的范畴之内。21世纪的电气工程涵盖了绝大部分和电子、光子相关的工程行为,涵盖面大幅度增加,电气工程的从业者也应该顺应时展,创造出满足科技进步的先进科研环境。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中的要求

学生应该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解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层面问题。熟练的掌握操作机电一体化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中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掌握基础的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熟练掌握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的电学与力学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善于发现问题,大胆创新,并且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进行相应的技术开发,具备科研能力。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分支

4.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此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重点专业,主要做高压电器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培养国家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部级重点学科。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电业局、发电厂等大型工厂工作,也可以从事电力设备制造行业,还可以进入各大高校从事理论工作。

4.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是部级特色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优秀的毕业生可以在工厂做设备维护,或者做相关电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4.3电气技术方向

电气技术是多种电子技术相结合的现代电气技术,此专业旨在大规模的培养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进行信息处理等工作。学生毕业以后可以进行电参量和磁参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科学研究工作,也可以进入科研机构专心于理论研究。

4.4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是极具特色的一个专业。此专业电力电子和信息电子相结合,电气和电子同时具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优秀的应用电子技术毕业生可在电子、通讯、交通等多个领域进行工作,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5影响电气工程的因素

5.1信息技术

百度百科上,信息技术被定义为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电气工程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气工程的不断进步,而信息技术发展得越迅速,电气工程也就有了越先进的技术依托,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相依相存,互相影响,推进了科研工作向前发展的脚步。

5.2物理科学

固体电子学是曾经并不发达的电气工程能够发展起来的重要推动者,而在如今科技手段先进的21世纪,电气工程仍旧和物理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如此,电气工程还在其他领域进行了创新型的探索,未来将尝试进入到生物系统领域。

5.3变化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发展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设计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必须学会迅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具有丰富的创新意识。

6自动化

百度百科上讲,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科学涉及了很多学科,包括力学、化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掺杂使得自动化的应用及其广泛,不仅应用在控制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上。更能够在制造生产工具的时候用自动化的机器取代人手进行工厂作业。随着时代的进步,自动控制理论出现了许多问题,很多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学科的问题解决起来非常艰难,在21世纪,自动化逐渐被划分到了计算机和数学的研究范畴里。

自动化技术能够按照输入的指令进行自动作业,节省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国际上,自动化程度的强弱已经成为评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7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可涉及强电和弱电两方面,强电大多数是大型的电厂,以及制造大型机器的工厂。相较于强电,弱电覆盖面广,几乎涵盖了市面上所有的家用电器,所以比强电的就业面相对宽一些。但是无论强电还是弱电行业,都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努力。

1)认真学习课本知识,不能只注重实践而轻视理论,一定要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缜密的理论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才能更好的进行实践;

2)除了本学科的知识外,也要多去涉足其他专业领域。比如电子工程和弱电的很多专业相接近,就可以在本专业的学习结束之后学习一些电子方面的技术技巧,扩展知识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能力。除了电子工程,机械也是和电气工程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产品的研发都离不开机械知识,多学习机械方面的知识有益于以后工作的发展,促进科研成果的取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的束缚,而是应该自己动手去进行实践。学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组成小型的实验室,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到一起去二手电子市场选购一些经济实惠的电子物品,通过对电子物品的拆卸和组装来进行设计与研究。这种团体实验室的研究方式不仅节省了实验成本,更能够加强同学间不同思想的沟通,全面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专业素养;

4)多多关注业界资讯,随时更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实时动态,把握时代的脉搏。

8结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对专业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才能更加明确未来的发展道路,端正态度,认真的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在实践工作中取得成果。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习中,应该追根溯源,打好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清醒的认识专业以及专业的发展前景,制定好发展计划,勇于创新,迎接挑战,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王锡凡.电气工程基础.2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电气信息工程篇7

一、目前电气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部分设备落后,耗能较高

当前我国的电气工程中,普遍存在节能问题,主要是指建筑电气节能的设计及其使用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了大批先进的智能化设备,这些设备仪器也被应用于电气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气工程管理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对电气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气工程的水平与能源利用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电气工程要满足建筑项目各方面的不同需求,不仅需要提供照明和温度调节,还需要保证娱乐场所等用电,必然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降耗成为现代人们新的追求,人们已经意识到了绿色生态的重要性,因此,电气工程的节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电气工程很好的提供建筑各方面需求的同时,很难避免产生浪费能源的问题,这是造成了电气工程存在严重节能问题的原因所在。

1.2质量管理不足,施工效率低

我国很多电气工程管理部门普遍存在过分重视质量结果的问题,主要是对质量检测方面的关注较多,然而,却忽略了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气工程的发展由于电气工程质量管理不足,影响了电气工程的施工,无法有序、顺利的完成电气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导致电气工程质量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不仅影响了电气工程的施工进度,还降低了电气工程的整体质量,不利于电气工程企业的发展,在曰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得电气工程部门处于弱势的一方,严重妨碍了电气相关部门竞争力的提升。

二、促进电气工程高效化的有效措施

2.1优化电气工程节能设计

为了解决目前电气工程中的节能问题,电气部门应该加强对节能降耗的认识,充分考虑到电气工程各个环节的能量消耗,从根本上找出损耗能源较高的环节,在满足实际工业需求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降低能源消耗,加强电气工程的节能管理。例如,对于供电系统变压器的选型,考虑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应该爱用绕组阻值相对较小的变压器类型,能够有效的减少电流的损耗,节约变压器的运行费用;由于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和化工企业的消防设计要求较高,这些建筑的变压器要釆用低损耗节能型干式变压器,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前提下,也能够很好的实现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对于建筑的照明,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光的作用,尽可能的减少照明设施的使用,在走廊等地方,选择功效高、寿命长的智能照明装置,在无人通过走廊时,照明设备是关闭的,没有能源消耗,当有人通过走廊时,照明设备会自动感应,启动照明功能,实现智能化的运作。

2.2加强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力度

对电气工程进行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的解决电气工程现状中的质量问题。电气工程相关企业和部分要提高对电气工程质量管理的认识,加强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力度。首先,要加强电气工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行电气工程建设队伍的定期和不定期专业技能培训,建立绩效考评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其次,要严格控制电气工程的原材料和设备管理,对于进场的原料和设备,必须要保证材料具有正规的出厂报告和质量证书,经过严格的检测后,才能够进入施工现场,并且要做好材料和设备的管理记录,保证电气施工的正常进行,提高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水平。

三、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系统集成性不强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提升,必然会经历系统集成的过程,但是,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仍然处于“多岛自动化”的现状,存在功能单一、互不连接、信息独享的问题,影响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进程。

3.2网络构架不统一

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相关企业和部门的网络构架不统一,使得电气工程无法建立快捷、高效的自动化系统。并且,不同企业的程序接口存在差异,影响了通过软件、硬件进行的信息和书的运输和交流,无法实现企业间的资源信息共享。

3.3过于受主观支配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应用中,技术人员之间的技能水平有很大的不同,受到技术人员主观意识的支配,使得自动化系统平台之间的较大差异,增加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成本。

四、进一步加强电气工程自动化几点建议

4.1电气工程的科技化

电气工程自动化进程中,要加强新科技、新材料、新设备的运用,一方面,要响应节能降耗的号召,积极推广降耗新铲平、新方法,另一方面,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致力于研发新的高效的自动化产品,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

4.2电气工程的信息化

由于电气工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科学技术成为主导的今天,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要加强信息化水平的建设,计算机优化与仿真技术、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电力设备制造领域,体现了电气工程信息化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电气工程的信息化,才能够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进展。

4.3电气工程的开放化

信息共享是提高电气工程发展的有效途径,电气工程的开放化是实现信息共享的有效方式,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要求电气工程建立于外界有效的接口,通过与外界网络相连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和资源的交换和共享,进而实现电1工程自动化的管理和控制,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核心内容。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电气工程的应用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尤其是节能和质量管理方面,通过优化电气工程节能设计,加强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力度,通过建立电气工程的科技化、信息化、开放化,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进一步促进电气工程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严秀潮

电气信息工程篇8

关键字:电气安装;技术;质量;管理

对于电气这种一环扣一环的行业来讲,安装单位应当事先做好整体规划,每个安装环节的责任和作业内容要明确到位,对安装重难点部位要着重强调。在安装管理过程中,也应当做好安装评价工作和质量检测工作,从源头上解决安装质量问题,才能保障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

1、国内电气技术管理在电厂电气安装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发电厂安装电气设备程序复杂,难度较大,因此对于安装人员的专业技能有极高的要求。电气设备安装水平的高低以及安装质量的好坏对发电厂能否正常运行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当今社会在电厂电气安装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完全保证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电厂在安装电气设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一些电厂在安装电气前由于设计院的疏忽与设备生产商产生沟通上的问题,使得生产商得到错误的数据信息,致使最终设计完成的电气设备与土建工程事先埋好的基础难以匹配,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第二,一些大型的设备例如高压开关柜等因为尺寸太大,运输空间太小,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将设备运到置顶安装地点。第三,在安装时容易与其他设备发生冲突。例如电缆桥架的设计就容易与给水给气管道起冲突,所以在设计图纸时就需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最后,在电气设备安装结束后,受设备成品的保护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影响,可能会因为二次污染或者其他施工项目对设备造成损坏。

2、电气技术管理在电厂电气安装中的必要性

因为电子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气设备管理成为了电厂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使用的都是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式存在效率低、保密性差等缺点。并且,随着电气设备的不断增加,其工作量也大大增加,这就必然增加了设备管理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这就对决策者对电气设备信息的查找、更新和维护带来了很多的困扰,这也更加表现了技术管理在电厂电气安装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技术质量管理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电气技术管理是电厂电气设备安装的重要手段,也是电厂走向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政策。制定一个良好的电气技术管理工作是保证电厂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也是设备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3、电气技术管理在电厂电气安装中的作用及特点分析

电气技术管理可以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融为一体,使得电气技术的运用变得更加广泛,其特点主要为:①提升效率。电厂每年需向社会输送大量的电能,电力行业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生产的基础条件,通过电气技术管理可以使电力生产效率更加显著。②降低成本。电气安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技术管理可能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耗资,例如设备的反复设计、安装位置的摇摆不定等,为电厂安装电气降低了成本。③技术革新。当今社会是科学发展社会,科技已经运用到了我国的各行各业。电气技术管理的发展推动了发电行业技术的革新,为设备安装员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4、电气技术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计算机电气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化

4.1、什么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而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迅速取得和分析有关决策的信息,有助于企业降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如果信息不充分,决策就失去了根本的依据。信息不灵就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败。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2、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电气技术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信息系统在管理各项事务中有着普遍的应用,能够很好地促进电气技术管理工作的提升。管理系统是为了管理服务的,它的开发和建立都是为了使企业摆脱落后的管理方式,实现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在对电气技术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化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为管理者提供更加准确地设备信息(包括了老旧程度、清洁与否等等),这无疑大大减少了员工的时间和精力,让员工能够将精力投入到设备的开发或者设备的维护上。

4.3、如何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与电气技术管理工作相结合以提高对施工各阶段中电气安装工序、安全、质量等方面的控制

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与电气技术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可以朝着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电脑软件开发技术人员跟有丰富现场施工管理经验的专业工程师通过充分的沟通,明确工作流程、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开发设计一个管理软件系统,此软件系统的作用在于可以通过地理环境和设备图纸的契合度,模拟出电气设备安装的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以及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样的好处就在于既可以在随后的设备实际安装中,对可预见的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规避,又可以在电气设计图设计前期就可知道是否与埋好的地基匹配,大大提高了图纸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将电气技术管理中结合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可以对电气设备进行实时监管,大大减少了因为人员不在岗时设备发生问题而未得到解决,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情况的发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好地推动作用。

4.4、开发计算机电气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及价值

电工电气行业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存储信息容量大、处理逻辑问题强、功能强大的优势,从企业管理特别是查询与决策信息的管理需求出发,针对性强、功能齐备,帮助企业物资管理实现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

【总结】:我国现代工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供不应求的能源短缺现象。而供电系统在工业发展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电厂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关乎到供电系统能否有效运转。提高电气设备安装水平,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融入到电气设备安装当中,从设计图纸到安装施工都进行了严格分把关,确保了每个施工环节的技术和水平,更够及时有效的处理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电气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让电气设备的功能得到完全的发挥,促进了电厂的平稳运行,推动了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文亮,张鹏.电厂电气安装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5(4):

[2]陈怀渝.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技术研究[J].软科学论坛-企业信息与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会讨论文集,2015(1):

[3]林良柱.电厂电气设备的安装技术重点难点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7):

[4]汤大江.浅谈电气安装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1(4):

[5]石蕊.建筑电气中的低压电器安装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6):

电气信息工程篇9

【关键词】工业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强化管理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促进了工业电气工程行业的进步。电气控制在工作过程中具有精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并通过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工业电气工程生产中的无人参与、减少人工操作等环节,提高工业身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投入。工业电气工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性,也成功将劳动力从繁、危险的环境中解放出来。

1工业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主要控制方式

1.1远程控制方式

远程控制方式是工业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控制方式,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帮助企业节省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和可靠性以及减少各种安装费用等,还能与其他技术进行组合。一般来说,现场控制总线技术是远程控制中常见的一种方式。例如:由于工业电气工程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通讯,一些小型企业在通讯中运用到了Can等总线通讯,但这种通讯方式在信息传播速度上相对较慢,因此,该控制技术比较适用于小型系统监控。

1.2集中控制方式

想要良好的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就必须有控制作为其中媒介,通过工作人员的相关操作,从而为电气自动化技术施加一定约束,使其运作形式规范化,最终实现经济价值的创造。对于集中控制方式来说,在操作上较为简单,同时也是自动化控制技术中较为重要的控制技术。该技术的控制原理是将系统中全部功能集中到一个系统处理器中,这样可以避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功能分散,让工业电气生产变得简单流畅。同时,也节省了工作人员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保养时间与维护时间,只需对单一系统进行保养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源,并将工作效率提升[1]。但对于这种系统过于集中来说,也会出现一定弊端,主系统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下达和接受繁杂的命令,稍有不慎,主系统就会因为工作量过重出现损坏,最终影响整个生产效率,对工业电气工程生产极为不利。

1.3现场总线控制方式

在现场总线控制方式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可以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针对性设计,根据实际情况也确定间隔设计。另外,这种现场总线控制不但包含了远程控制的优点,还可以减少大量的模拟量变送器以及间隔设备的使用等,通过智能安装和与监控系统的对接,节省了大量维修和身产成本。在现场总线控制中,由于各个环节相互独立,即使系统中的某一设备因为故障而停止工作,也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通过网络技术的配合,可以将其他相似功能的设备接入到系统中,为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也正是因为上述优势,现场总线控制方式在工业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如何加强工业电气工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管理

2.1采用数字化控制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的科技化、数字化发展。所以说,数字化建设必然会成为工业电气工程中的主要建设项目。电气工程的本身就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近年来相关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工业电气工程在发展建设中与数字化控制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2.2实施系统处理机制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过程中,电气方面的技术实现主要是通过抗干扰措施、传输信号屏蔽装置以及接地信号处理等措施,这对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平稳运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出了系统处理机制的作用。另外,这种系统处理机制还可以对电机的实际运转情况和生产记录进行分析,更具其运行状态判断其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如果发现运行状态异常,就会发出紧急警报,维护人员会根据报警信息迅速确定故障位置,将故障及时进行排除,避免系统运行受到影响。

2.3因地制宜选择设备

自动化控制设备时工业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础设备,而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工业电气工程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一般来说,自动化控制设备主要有以下两种:①控制处理类设备,包括处理器、终端控制设备等,通过控制处理类设备的相互作用,来对整体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有效调整,处理突发问题,最终保证系统能够在正常情况下运行。②信息搜集和传递设备,包括信号传输设备和电子信号转换设备等。信息收集传递设备可以对整个自动化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将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实现对自动化系统中的所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故障信息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3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工业电气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3.1变电站

在工业电气工程系统中,变电站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实施也有重要促进意义。在传统变电站日常工作过程中,大多数都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完成,比如说:数据收集、信息反馈等,但由于众多因素的相互影响,人们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差错,最终导致系统的整体运行受到影响。通过在变电站中加入继电保护和终端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对变电站的整体综合控制,从而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命令下达,实现了即使没有人员驻守,也能保证变电站的合理化运行[2]。

3.2发电厂

发电厂DoS的分布控制如图1所示,DoS控制也被称为分散控制,采用分层分布的方式,由oS、eS、pCU以及以太网等设备构成,主要的功能就是实现发电厂中所有的信息收发工作。对于该功能的实现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1)根据DCS的向上传递部位的不同信息,系统会掌握主机以及其他工作站的实施状况,通过监控进行实时管理。(2)根据DCS接受到的下行指令,系统可实现对各个监测部位的活动展开协调工作,从而实现全面控制。与此同时,DCS因为储存信息的功能不同,还可以对出现故障的部位提供一定的诊断和维修帮助,从而保证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在发电厂DCS中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但能使工业电气工程中的网络结构得到合理优化,加快信息传递效率,还能从根本上保证信息准确率的提升,让控制工作更加精确。

4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在工业电气工程中使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并提高工业身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推动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设计,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工业电气工程进行全面控制,降低人工作业内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景新,田亮,杨威.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J].通讯世界,2016,02:128.

电气信息工程篇10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工业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51-008-01

电气自动化综合了电力、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众所周知,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自动化属于信息化产业,因此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正是时展的需要。工业电气自动化运用高科技手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保证了生产的可靠性,受到了许多行业的欢迎,尤其是得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度重视,使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下面先来了解一下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有关内容,然后进一步分析它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概括

1)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概念。电气自动化全称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控制理论和电子网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在工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电气自动化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各个领域,而工业电气自动化指的是用于工业生产的电气自动化,它能够降低工业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率,对改善工业生产环境有着重要作用。时代在进步,我们不断走向科技化、信息化及工业化的新时代,工业生产需要紧跟时展,大力发展电气自动化,使其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

2)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历程。电气自动化从出现到发展再到成熟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它的发展历程与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分不开。下面来具体了解一下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首先是电气自动化的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电机、电力等产品不断涌现,这使得自动化的这一概念出现。继电器、接触器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它们的应用使人的意志通过设备操作来实现,这也推动了电气自动化的改革。

其次是电气自动化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一种新的理论被提出,它就是现代控制理论,这一理论的出现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处理与自动控制共同服务于生产过程,使得生产进一步被优化管理,自动化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讯、电子等技术都得到了进步,这促使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此时现代控制理论得到了推广,大多难题被集中到这一理论范畴。随着问题的不断研究,探索出了新的自动化理论,首先是大型系统控制理论的产生,之后又产生了智能控制理论,这一突破性的研究大大促进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最后是电气自动化相对成熟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它成了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部分,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各个领域。另外,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也推动了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影响电气自动化发展的因素。影响电气自动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信息技术与物理科学的影响,下面分别来了解一下它们对电气自动化的影响。

首先是信息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的影响。从广义上讲,信息技术是人类对信息开发和使用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提供了新的手段,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电气工程中,充分的利用了通信技术,这也是信息技术影响电气自动化的表现。

其次是物理科学对电气自动化的影响。在电气自动化发展过程中,物理科学与之紧密相连,物理科学的运用推动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三极管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使人类意识和设备操作联系起来,这一发明推动了固体电子学的发展,使物理科学与电气自动化相互关联。电气自动化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与物理科学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进一步拓宽到其它系统中。

4)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ieC61850的制定使得给不同厂家ieD设备信息交流提供了标准,大大促进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电气自动化的广泛应用是时展的必然,在ieC61850标准下,我国进一步研发了电气自动化系统产品,并且有所进步。与国际接轨,应用国际标准是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2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windows已经成为了工业控制的标准平台。基于pC的控制系统受到了广大行业的好评,它不仅具有灵活性,而且具有易于集成的特点,维护起来相当方便。自从可编程控制器的国际标准ieC61131制定后,使得编程接口更加标准化,各大pLC厂商都依照这一规范,推出的许多产品都能够符合该标准的要求。其中,pC控制软件也有许多是按照该标准开发的。在工业领域,电气自动化受到了高度重视,现在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现场总线及先进控制在生产中的应用。

1)现场总线指的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系统,主要解决系统之间信息传递的有关问题,它的出现给工业领域增添了新的活力,对工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它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各个领域。与其它控制系统相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具有全数字化、开放性、互用性、智能化等特点,成为工业生产自动化的方向。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节约企业成本,现场总线的设置相对简单,使用的设备较少,节约了设备投资费用。除此之外,它可以减少后期电缆的使用,同时也节约了相关的施工费用,对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目前来说,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发展尚未成熟,它与分散控制系统共同存在于工业生产中。

2)先进控制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并非易事,运用预估控制技术后,会使数学模型的要求降低。先进控制技术既可以进行模型预测,又可以进行推断控制,另外,先进控制还可以处理较为复杂的多变量。先进控制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的,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数据处理、数据传输、模型辨识等功能,计算机技术就是先进控制的发展平台。智能化是先进控制的发展趋势,生产过程需要智能系统来完成,智能系统可以用来进行故障诊断、监督等工作。

3总结

随着电气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部分,大大推动了国民经济经济的发展。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电气自动化从无到有,从开始到成熟,它不仅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而且受到了物理科学的极大影响。电气自动化不断发展,它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工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参考文献

[1]李秀梅.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及创新[J].价值工程,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