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字媒体的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4:04

对数字媒体的理解篇1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发展;展望

 1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概念

数字媒体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数字媒体已成为社会各部分沟通的主要信息渠道,被广泛应用于越来越多的行业。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也就是为了满足各行业的用户对数字媒体交流互动的需求,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和有关的信息技术,以及针对行业的特点来构建数字媒体互动、和存储管理的平台。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将数字媒体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它的适用范围非常的广泛,比如说可应用于高等院校、广电系统、广告展示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行业。

2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的行业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也快速的成长起来,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信息传播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最开始数字媒体是由文字、图片来向视音频传输的,随着流量的增加,信息网络的带宽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信息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而解决数字媒体技术的方案也因为数字媒体网路的融合程度、普及程度以及带宽大小表现出了三个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视音频等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主要应用用与广电领域。在我国的宽带网络中,广电网络的宽带一直都很好。自从我国2003年启动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试点以后,视音频等数字媒体就主要是用广电网络来进行传输,这时的数字媒体大部分都是数字电视节目,这个阶段主要是播出数字媒体,再由地方电视台和广电总局向用户播放制作的内容。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单向的形式传播,数字电视只能被动的接受电视信息,不能搜索和点播电视节目,这个阶段的数字媒体主要是受到家庭的欢迎。第一阶段的数字媒体解决方案主要是满足数字媒体播控与管理的需求。

第二阶段,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的多行业运用。随着通信ip网络带宽的增加和普及,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在不断的增加需求,政府企事业单位、科技博物馆、高等院校以及广告行业这些广电以外的行业也要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来构建交流平台,传播文化、知识和新闻,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这个阶段内的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要结合行业的特点来开发,以解决管理和的问题。

第三阶段,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跨行业跨网络阶段。这个阶段实现了三网的融合,打破了网络的传统界限,三网融合使行业应用的空间更加的广阔。应用数字媒体解决方案的用户,可以随意的选择承载网络来运行系统,也可以随意的选择终端来进行沟通交流。交互式数字媒体系统和双向电视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数字媒体的传播形式,实现了“点对点”的交互时传播。数字媒体的服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了一项综合性的服务,集结了广电网、互联网以及电信网这三个网络。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定制节目,实现个性化增值服务、实现了多渠道、多终端的服务模式。目前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处在第二和第三阶段的过渡时期。

3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行业前景广阔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带宽在不断的增加,融合了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以及文化产业的数字媒体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数字媒体产业都在迅速的成长。在美国,数字媒体产业也发展成支柱产业,美国内容产业所创造的收入占全年GDp的4%。英国的数字媒体产业也发展迅速,每年数字媒体产业的产值占到了GDp的8%。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的数字媒体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中国的数字摄影、影视广告、数字音乐、动漫等一些相关的产业等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数字内容产业结合了人类的创意和高科技,已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在2003到2008这几年中,仅仅是上海的数字媒体产业就是大丰收,产值从原来的200亿元增加到了600亿元,平均年增长达到了27.1%。

   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可以有效的调节我国的产业结构、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国家科技部在北京、上海、长沙和成都都成立了“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并制定了863计划。数字媒体主要是以文化为主,以科技为辅,它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数字媒体指的是数字化的视音频和文字,是以文化为承载的核心,而文化产业又是又是我国战略性的产业,仅2009年一年我国的文化产业规模就达到8000亿元人名币,而文化消费市场的规模也占到额GDp的4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本来就发展很好的娱乐、广告、影视等文化产业为数字媒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字艺术和数字文化推动着媒体传播方式的改革,数字媒体内容产业的迅速发展使数字媒体应用、管理以及传播系统的需求在不断的扩大,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媒体解决方案行业的成长。据调查,2010年我国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达到了90.6亿元,它的年增长率达到了26%。数字媒体产业和数字媒体承载网络的快速发展给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据估计2010~2014年我国数字媒体行业的市场增长率将会超过27%,在2014年将会有258.3亿元。

广电系统对数字电视的发展一直都很重视,从2003年开始,我国运用平移的模式对有线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进行大力的推进。我国的电视数字行业在经过了试点平移后,现在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平移”的阶段,截至到2009年底,全国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地市有163个,县(市)有451个,启动整体转换工作的地方有102个,县(市)有612个,从整体上看,全国79.6%的地市、37.4%的县(市)启动和完成了整体转换工作。截至到2009年我国有1.75的人在使用有限广播电视网络。使用有线数字电视的人数达到了6321.72。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在召开的常务会议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互联网、广播电视和电信网的三网融合。2010~2012年要对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试点进行重点开展。2013~2015年实现三网的全面融合。将各种融合业进行普及应用,已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网络产业格局。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会因为nGB战略的推进以及广电数字化改革的深化而具有更稳定的发展空间,2010年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达到了52.7亿元,估计2011年至2014年这几年,每年的增长速度会超过20%,预计2014年的规模会达到126亿元。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字媒体产业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就得到较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彦.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发展及展望.中国新通信,2011(3):23-27.

[2] 严洪.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市场概况.中国新通信,2011(3):76-79.

对数字媒体的理解篇2

1.改变传统教学的思维,挖掘数字媒体的功能

传统的英语教学思维是“灌输式”的,利用“黑板+粉笔”的形式进行,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教师的英语发音可能不标准;另一方面,枯燥的理论容易引起学生厌烦的心理。在数字媒体环境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树立引导意识和自主意识,例如,学生在学习课文《travelJournalJoURneYDowntHemeKonG》时,可以借助数字媒体将整个过程模拟出来,由学生自主体验,数字媒体能够提供真实的环境和场景,将会带来更多的兴趣和激情。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只有转变思维充分地将数字媒体的优势与英语教学的特点进行结合,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快乐、积极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数字媒体的展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能够通过视频、文字、图片、音乐、动画等多种效果展现教师的教学内容,高中英语是比较难的一门课程,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将数字媒体的功能与高中英语教学进行结合,有利于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将数字媒体的图片功能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单词进行结合,在讲解单词时,可由图片进行导入,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将视频功能与英语短文进行结合,单纯的朗诵对于学生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视频形式的展现方便了学生的联想;将文字功能与英语重点进行结合,通过文字的形式标识出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2.健全网络监督的体系,构建英语学习的平台

数字媒体是依托网络建立而成的,学生能够在数字媒体的世界中获取更多的自利,但是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学校需要健全网络监督体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使用数字媒体的时间和内容进行监控,以确保学生是在进行关于英语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进行高中英语的教学时,要对学生的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也能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在完成英语课堂的任务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利,利用数字媒体查询更多课外的知识,以拓宽知识面。

数字媒体的传播范围比较广,资源比较丰富,并且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校可以通过数字媒体为学生构建英语学习的平台。英语课之前,可以根据需要在数字媒体的平台上一些需要预习的资源和知识;英语课之后,教师根据英语教学的内容及时在网络平台上有趣的英语学习任务或活动。例如,在学习英语必须三的课文《Festivalsaroundtheworld》时,可以一个关于节日的简单的闯关游戏,通过答对节日问题的回答获取金币,或者鼓励学生通过数字媒体搜集节日习俗等,吸引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去。

3.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数字媒体与英语课程巧妙融合

数字媒体与英语教学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而且对于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是具有很大帮助的,数字媒体的内容和资源非常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需要熟练的掌握数字媒体的使用方式,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将数字媒体作为辅助工具融入进来。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媒体素养,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年教师来说,对于互联网知识欠缺,需要不断地去更新知识体系;其次,教师要与时俱进,可以通过网络或计算机自主学习数字媒体的相关知识。

在课程进行设置时,要注意多种方式的结合运用,数字媒体只是作为辅助的工具,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便利,并不能够代替教师的教学,教学依然发挥着不可缺失的作用。在课程设置中可以灵活利用数字媒体解决常规教学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五单元关于音乐的课文时,可以利用数字媒体为学生播放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在学生们试听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音乐配上一段舞蹈,学生作为参与者和体验者,不仅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会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数字媒体的恰当运用能收到锦上添花之效果,但不能滥用和越俎代庖,否则也会收到相反效果。

4.结束语

数字媒体与英语教学的结合对于我国传统教育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数字媒体的使用就是对课改的响应和支持,完全符合现代教学的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合理有效的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势必会推动传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对数字媒体的理解篇3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历程;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042-02

一、引言

数字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尤其随着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新兴时代,数字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已经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应该来说,数字媒体艺术是现代技术发明的果实,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刺激。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跨媒体,并且具有独特艺术形式和语言的新型艺术,它在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下,深深地影响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当前,人们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数字媒体也已经从最先的文字、图片传输发展到了视音频的传输。笔者作为高职院校从事数字媒体相关工作的教师,觉得非常有必要对数字媒体艺术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以期对自身的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二、数字媒体艺术相关概述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接触到的信息量应该说是非常巨大的,而它们又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我们把信息的传播形式称作为媒体,而把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信息传播的形式称之为数字媒体。通常我们把数字媒体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从狭义的层面上来说,数字媒体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层面的媒体形式,既是一种存储载体,又是一种物理传输媒介,还可以被理解为感觉媒体。从广义的层面来说,数字媒体就是一种包含多个学科的信息传播载体,属于融多种学科于一体的交叉型学科。

因而,基于数字媒体的数字媒体艺术,指的就是一种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于一体的新艺术形式。就其字面来理解的话,数字媒体艺术必然具有艺术独特的魅力,同时又是数字媒体,又必然具有应用技术和表现手段的特征,这种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形式,显然是当前艺术设计领域最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部分,往往通过数字技术或者媒体来进行创作。如果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待数字媒体艺术,它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既有计算机科学知识,又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它的核心就在于艺术设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其表现形式为电子媒体或数字媒体,其表达内容也多是数字媒体形式的美术作品或设计作品。

数字媒体艺术的分类,我们可以根据其不同的作品形态来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动态表现艺术作品和静态表现艺术作品。动态的往往又被分为电脑动画艺术和数字视频编辑和后期特效艺术。静态的主要涉及到印刷品,喷绘作品,数字照片,网页图像或单帧的渲染图片等。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其不同的应用领域,把它分为广告设计,建筑与工业设计,多媒体产品设计,动画设计等。根据不同的设计学科,我们又可以把数字媒体艺术分为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设计,网页设计等。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分析

正如我们通常所说的那样,艺术是社会的镜子。在当今这个时代,各种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电脑等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时候,视觉艺术工作者们就开始也适应时展的潮流,开始将传统的纸和笔作为艺术创作使用的工具,转而向先进的电脑技术和数字科技求助,从而自然而然的诞生了数字媒体的新艺术形式。事实上,这与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关联性,而对于数字媒体来说,最先出现的也是工程图,并不能算是艺术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最早出现的数字媒体雏形在满足了基本功能需要以后,也开始逐步的向着艺术化创作的方向发展。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人们一般把数字作品称为“电脑绘画”。数字媒体艺术真正成为现实,还是从1968年的首届计算机美术作品巡回展开始,那次巡回展才真正开启了计算机美术向着艺术设计领域发展的新天地。然后发展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出现电脑画家这种职业的人才。又过了十年左右,随着电脑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日益进步,简单的数值计算作图程序逐渐向丰富的二维图形图像系统和三维动画系统发展。进入九十年代,数字媒体艺术获得了更为长足的发展,并逐步拥有了更加丰富、高效的创作与观摩的手段。因而,我们把数字媒体艺术总结为融电影、动画、录像、声音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改变了过去那种封闭的艺术交流和传播方式,实现了交流与传播的全球化和互动化,跨越了国际,将成为网络时代艺术交流与传播的主要媒介形式。此外,数字媒体艺术,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化的,都很好了体现了民族性、世界性、综合性,它有机结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对于加快我们文化多元化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数字媒体艺术只有将民族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语言完美结合,才能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生命力,从而走向世界,获得世界文化认可。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数字媒体艺术不能失去民族个性,因为越是全球化的东西,就越需要深入挖掘其民族个性。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不断追求具有国际化语言和中国本民族内涵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新思路。我们的数字媒体艺术要充分尊重艺术的民族性,同时也要积极的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加强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在展示自己艺术魅力的同时,不断的改变并发展自身的艺术,使传统文化得到延续和永存。此外,我们的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还要充分考虑到艺术的综合性,注重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关联,更要注重艺术与其他学科关联,推动数字媒体艺术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开辟一个新的时代。

四、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前景分析及其应用实践

在当今这个时代,谈论数字媒体艺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各种数码设计和绘画到处可见,它正在逐步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平民化的艺术形式。但是,这种先进的科技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缺乏必要的文化底蕴,这会严重影响其在受众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得某些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得不到大众的认可,会阻碍该艺术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因而,我们要充分注意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必须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要富有艺术文化的底蕴,不断的吸收不同文化,各学科领域的相互补充、借鉴,才是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根本,才能使创作的作品具有艺术性。我们要用民族的文化艺术来丰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将创作者所要表现的文化、情感或思想等,运用熟练的计算机数码设计技术手段表现出来。通常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往往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这是最近几年国内外热议的话题。不论人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如何界定,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开启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新天地。作为艺术来讲,数字媒体艺术必须要有强烈的审美思维,要以人的情感和想象力作为特征来把握和反应世界。只有这样,数字媒体艺术才能真正称得上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其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都离不开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在应用与发展这些新的数字媒体艺术形式的时候,一定要基于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并有机融合时展的脉搏,融入一些全新的实用可行的新的视觉技术,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界面变得更为人性化和情感化。同时,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数字媒体艺术将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发展非常迅猛的边缘学科,使得人们对于艺术表现的手段、形式和载体以及对于艺术表现的认识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此外,随着各种高科技手段的不断出现和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也应该努力借助于这些先进的手段来创新自己的内容,整合与提升各种人文资源,创造与开发新的市场需求,多方面提供现代文化产品,使传统的人文研究和文化事业向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业方向发展,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创新的革命性变革,就是文化内容的创作在一种数字虚拟现实环境技术形态中获得完美的实现。

总的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应该是技术与传统艺术的有机结合,它已经在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很好的拓展了艺术的表现力和表现空间,同时又是现代技术和高科技手段的必然产物。面对着数字媒体的增长和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快,以数字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相结合,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进步造成的媒体实用的方便性和多元化,使得创作者的身份不再局限于“专业艺术家”的唯一身份,数字科技不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领域,更是当代艺术得重要载体。但是,数字媒体艺术并不是没有问题存在的,我们也要注重解决其在应用实践当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其作为当今主要信息渠道的作用,满足人们对于数字媒体存储管理、、互动平台的交流互动需求,在努力挖掘数字媒体最大价值的基础之上,广泛应用于广电系统、政府企业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广告展示等领域。当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行业已经随着数字媒体产业和信息网络的发展而快速成长起来,但由于受到数字媒体承载网络的带宽大小、普及程度、融合程度的影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行业也因呈现出三个阶段特征。第一阶段,视音频等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广电领域。第二阶段,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的多行业运用。第三阶段,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跨行业跨网络的大发展阶段。无论哪个阶段,我们都要努力开拓出数字媒体艺术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正进入数字媒体快速增长时期,其相关产业等都已蓄势待发,作为人类创意与科技相结合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我们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调整改造我国产业结构、提升全民文化教育素质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可以把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到各个领域,让它在各个领域发挥信息技术与艺术文化的光辉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心怡.朱琪颖.数字化时代的标志设计新趋向[J].包装工程,2008,(7):110.

[2]上海市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助推数字媒体产业“跨”越发展.2009.22266.64.1318080/xxzx/maimain_coid=10&top_id=10&main_

atid=6801.

[3]谭有进.标志设计的新趋向[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7,(2):84.

对数字媒体的理解篇4

【关键词】数字短片;认识原则;媒介特性;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6―0045―03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短片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我国的数字短片作为一种新媒介文化逐渐被关注,大量数字短片被生产出来,通过网络传播,影响很大。由于是新兴的媒介,关于数字短片的界定一直没有确定的范畴,所涵盖的范围甚广,对数字短片进行清晰的认识与界定显得很有必要。通过了解发现,数字短片的主体以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大学生为主,他们既是数字短片的主要接受者也是数字短片主要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所传播与传达的信息质量好坏取决于主体的媒介素养。文章探析数字短片的内涵及根据施拉姆认识媒介的八条原则,深入认识数字短片,并根据其主体特点总结数字短片对当今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

一“数字短片”内涵界定

数字短片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在媒介大量扩张的时代成为新媒体重要内容。数字短片在年轻创作者的手中很快形成消解意义、边界模糊、适应现代社会碎片化生存的特点。数字短片也是影视工作者为了称谓一批特定的电影电视作品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它属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事实上,在所有与影像有关的词典中都没有“数字短片”这一词条,只有《电影词汇》对短片有这样的定义“正式文件只提出了长片(1600米以上)和标准规制短于1599米的短片两种概念。在实践中,分为短于30分种的短片、短于4分种的超短片(不足100米)和在30分种到1小时之间的中长片(900米到1600米)等类别。”[1]关于数字短片,业内也有学者在文章中做了相关界定:

“数字短片是遵循一定的创作方式和审美特点,运用数字化创作手段所创作的具备单独流通信息的包括多种动态影像表现形式的影视作品。”

“数字短片是用数字技术制作的短片,它属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包括了很多动态影像的表现形式,如DV直拍的短片、实物动画、三维动画、平面动画、Flas等艺术形式。”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如台州学院单仁慰学者从数字短片的制作、播放平台和市场化渠道角度,认为“数字短片是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借助网络、手机、移动电视等多种播放媒介盛行起来,在短时间内播放的数字影视内容。”[2]数字短片包括影视短剧、艺术短片、网络短片、mV、专题片、广告短片、手机短片等。

笔者根据前人对数字短片的界定,结合专家、学者以及普通民众对数字短片的认识,认为数字短片应兼具如下内涵:

第一,从创作到传播均采用数字化手段;第二,经由一定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第三,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并具有一定主题表现;第四,声画兼具的动态影像。

数字短片因为其制作和传播形式不同,有很多类型,不同学者之所以对数字短片界定各异,源自于各自从不同层面对数字短片进行界定。在此,笔者从题材、制作方式、传播载体三个层面分别列举当前数字短片类型。

根据题材表现不同,数字短片类型可分为:影视短剧、艺术短片、mV、专题片、广告短片、宣传短片等。

按所选制作手段的不同,数字短片在类型上又可分为:DV短片、实物动画、三维动画、平面动画、flash短片等艺术形式。

从传播载体角度也可将数字短片类型分为网络短片、电视短片和移动数字短片(包括手机、mp4、公交移动电视)等。

二数字短片特性分析

1媒介认识原则角度分析数字短片

为了更深入了解作为新型媒介的数字短片的媒介特性,根据威尔伯•L•施拉姆认识媒介的八条媒介认识原则[3],下表列出数字短片和传统媒体代表广播、报纸的比较。

(1)从刺激感官角度

媒介符号的通道通常包括听觉、视觉或是其他,数字短片和电影、电视一样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刺激感官,而传统媒体广播、报纸刺激感官的通道均只有一种,分别为听觉、视觉。

(2)从各种媒体接受反馈的渠道和速度不同角度

数字短片接受反馈的渠道和速度明显要多与广播和报纸的反馈渠道和速度。无论是网络上的数字短片或者是手机数字短片,都能获得在线的评论或者及时的反馈。

(3)不同媒介对传播活动可控性不同角度

在大众传播中,总体而言网络环境下的数字短片也和报刊一样可控性要强于广播和电视。对于数字短片和报纸,可以灵活控制续,而广播和电视可控性差,只能被动接受。

(4)不同媒介使用不同的讯息代码

从讯息代码角度区分不同的媒介,数字短片的讯息代码主要以声音图像等形式出现,比以文字或者语言形式出现的传播媒介直观、形象。从讯息代码看,数字短片和电影电视类似。

(5)不同媒介的信息增值能力不同

媒介的信息增值能力,即有不同的信息覆盖和信息分享能力。数字短片和广播、报纸相比,不但能够被许多人分享,而且视听媒介还可以为文盲提供一定的便利。

(6)不同媒介保存信息的能力不同角度

广播传播转瞬即逝,而印刷媒介在保存信息方面占有优势,数字短片如果处理得当也具有较强的保存信息的能力,如可以以数字光盘的形式保存或者存储于电脑硬盘,但和报纸相比,数字短片保存信息能力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7)不同媒介克服弃取的力量不同

不同媒介克服弃取力量不同,即不同媒介的传授双方管理紧密度不同。例如,我们可以打断阅读报纸的活动,一定情况下可以打断正在观看的数字短片,打断正在收听的广播的活动却要费劲的多。

(8)满足专门需要的能力不同

大众传播媒介在满足社会的一般需要方面迅速而且有效,但在满足特殊、专门的需要方面较差,尤其是视听媒介。

2冷、热媒体角度分析数字短片

根据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分类,媒介有冷、热之分,通过这样的区分,他强调了运用媒介的重要性。热媒介是能够“高清晰度”地延伸人体某个器官的媒介,清晰度是指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充分、完善的程度。根据他的分类,数字短片可看作是热媒介,他们没有留下很多空白让受众去补充和完成,接收者不需要动用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因此,热媒介需要受者参与其中的参与其中的程度低。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且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如补充、联想等,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电视电话漫画谈话等属于冷媒介,数字短片不属于其中。

三数字短片主体情况分析

数字短片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独有的媒介特性。由于拍摄数字短片需要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及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字技术,目前数字短片制作者主要以青年群体为主。对国内最大的数字短片网站,三杯水DV文化网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发现,DV创作以青年为主,其中创作者主要为大学生,即便是民间DV其内容也是大多以大学生活为主线[4],或者创作者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

另外,从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短片大赛的举办到各大高校电影协会的成立,投入到数字短片创作中的青年学生逐年递增。从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网站了解到,“高校数字短片大赛暨数字短片创作学术研讨会”2007年举办以来,至今已举办三届,参赛作品数几乎呈倍数增长。

虽然这只是一个省级的比赛,吸引的是省内一些高校大学生,以及部分省外高校学生参加,但还是能够看出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投入到数字短片的创作中来。数字短片的主体为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他们既是数字短片内容的主要接受者,也是数字短片的主要创作者和传播者,所传播和传递内容的优劣、积极与否取决于主体的媒介素养,因此,数字短片的特性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

四数字短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

1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是指教育学生了解熟悉大众传播资源的内容,理解大众传媒的本质,掌握运用传媒的基本技能,学会管理自己的传媒事务和传媒生活,建立与传媒合理互动的关系。我国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始于1997年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4]200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首开《媒介素养》专业课。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已经开设“媒介素养”课程。

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主任陆晔教授指出:“相对于欧美和港台地区由民间组织、教育研究机构、公共媒介、政府组织等共同推动的社会运动,目前中国内地所开展的有关媒介教育的尝试,其社会影响力和效果都还十分有限。”[5]因此,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深入关注任重而道远。

2数字短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

数字短片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其所特有的媒介特性,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渠道,自由的拍摄手法等都对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启示颇多。

(1)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媒介教育的体验性

媒介素养是人的实际素质和能力,单纯依靠理论说教和道德教化很难提高,一定要结合实际展开教学,强化学生对媒介运用的切身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远远不及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有效。[6]制作数字短片的过程是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良好途径,因为制作数字短片涉及到视频、音频等媒体技术的操作和使用,以及内容正确和积极与否的判断。大学生制作数字短片也可帮助其大致了解新闻媒体的工作性质,帮助其确立理性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数字短片的制作实现媒介素养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媒介教育的体验性。

(2)鼓励数字短片创作,强调媒介教育的多元性

大学生思维活跃,富于创造性和想象力,对媒介发展中的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一部数字短片的制作,不仅涉及到技术的运用,声音的感知,也包括剧本的创作,大学生有着良好的创造力,若能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与长处不仅可以创作出符合审美的优秀作品,也有助于开发各自的优势智能。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及媒体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得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平台,尤其对于青年而言,这是展示自我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学生是自我表现欲望较强的人群,数字短片的出现,再加上数字短片的非专业性和制作成本的低廉,使得它被众多有思想的大学生所青睐,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诠释这个世界,表现自我感知的魅力,从而帮助大学生找到自我。

(3)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发挥媒介教育的探究性

目前多数学校媒介教育的师资来源于新闻类或教育技术专业,师资的紧缺必然会影响课程开始情况。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可以定期聘请媒介从业人员开展讲座、学术报告等活动。通过选修课、竞赛、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媒体参观、媒体见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营造积极的氛围,引起大学生的重视和兴趣。当然,在媒介教育中数字短片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生对于网络上流行的数字短片了解颇多,若能借由数字短片自身的力量,不仅能够引起兴趣,更因为这些数字短片主要由青年制作,容易引起共鸣。若内容不健康或者思想倾向不正确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大学里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更重要的是教学的设计以及物质保障、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数字短片对其的启示只是冰山一角,无论是对数字短片的深入研究还是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都值得相关人员长期关注。

参考文献

[1](法)玛丽-特雷莎•茹尔诺,曹轶译.电影词汇[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25-126.

[2]单仁慰.多媒体时代下的数字短片――从制作、播放平台和市场化看数字短片[J].电影评介,2008,14:75-76.

[3]董璐编著.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5-118.

[4]任儆.在大学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电化教育研究,2005,(4):26-29.

对数字媒体的理解篇5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为了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在人才培养院校建立各个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料的资源共享、学科间的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2.开设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学习教学的立体化平台。这样有利于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和熟练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资源。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设教学资源立体化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教育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4.同时为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更好师资环境,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5.加强教学体制在选材阶段就提出相对较高标准,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选材将更符合新媒体专业对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要求,就更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面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发挥社会和院校之间的各自优势,可以更好的解决数字艺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数字艺术人才。当然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不能只埋头研究教学的建设,也不能只是应付市场的需求。

对数字媒体的理解篇6

关键词:数字新媒体问题建议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快速发展,数字新媒体得到了迅速发展,数字新媒体产业正逐渐成为2l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但数字新媒体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对数字新媒体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数字新媒体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数字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数字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数字新媒体具体有以下特点:

1、交互性与即时性。在数字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新技术支撑下,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可以借助数字新媒体随时、随地进行互动沟通。

2、海量性与共享性。互联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连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无比的数据库,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到自己所需信息。

3、多媒体与超文本。数字新媒体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的综合体,在新的技术支撑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来显示信息。

4、个性化与社群化。相对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而言,数字新媒体可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和服务。

二、数字新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新媒体发展迅速,“新媒体的民族品格和中国特色彰显,在社会化、融合化中得主流作用凸显,普及化中的有序性渐显”。国家十分重视新媒体公共平台的建设,正组织实施重大工程推动广播、电视、出版、数字出版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使用新媒体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新媒体的终端已经相当普及,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正在日益丰富。

CnniC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5.5%。家庭电脑宽带上网网民规模达到3.90亿人,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的98.8%。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达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高达208.9%,其中,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为34.0%。

数字新媒体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思想认识不足观念落后。面对新媒体的崛起,对新媒体发展的认识不足,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尽管不少传统媒体行业正在积极探索把网络和无线通讯作为新的业务空间,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发挥内容市场的优势,实现由平面媒体向多元化、综合性媒体的转变,但不少从业人员仍然抱有“内容为王”的观念,只是把网络当成既有内容分发的工具和渠道,没有认识到传媒业巨型信息终端的趋势和读者阅读个性化的趋势,没有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对传媒业的巨大改变。因此,传统媒体行业领导急需统一思想认识、分析利弊,看清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媒体的紧迫感,加快发展新媒体。

2、适应新媒体发展的管理体制未能形成。传统媒体按照信息形态和内容差异实行广播电视、电信、新闻出版等部门分头管理的方式。在国家对现有的管理体制没有调整之前,仍然按原有体制对新媒体实行分头管理。例如,互联网的接入由工信部和工商部门监管,安全由公安部门监管,内容则由中央和地方的新闻办公室和对外宣传办公室监管,其他则由文化部门、新闻出版部门、广电部门等监管。这种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对新媒体的发展要求,导致现有的各部门行业之间的利益和权力竞争,管理效率低下,执行责任不明确,监管成本加大,必然影响到新媒体的发展。

3、传统媒体行业内部信息化程度较低。当前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手机报、手机刊、数字出版各种形态的新型媒体不断涌现,新媒体业出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手机报、手机刊、手机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电视、数字出版等新型媒体的研发单位主要是通信公司和it公司,如腾讯公司、搜狐、新浪、,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传统媒体单位(出版单位和新闻单位)自主研发的却很少。除了观念落后等外,出现这种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媒体行业内部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对数字信息获取与输出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数字信息处理与输出技术、数字信息管理与安全技术等数字新媒体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储备。

对数字媒体的理解篇7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对数字媒体的理解篇8

随着人类步入21世纪,信息(计算机)领域的数字技术以加速度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其中一个非常显要的标志,就是通信领域、大众传播领域内的传播技术手段以数字制式全面替代传统模拟制式的转变过程。

这一转变无疑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大众媒介传播理论及其基础之上的大众媒介传播实践。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是讯息”,也就是说,基于技术手段的媒介本身形态的变化对于整个世界的革命性力量不容忽视。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数字化成为了世界各国比拼的新的竞技场,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力争成为这场竞赛的领跑者。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新世纪全球性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数字化差距,甚至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对于数字化作一全面解析无疑是具有

数字化技术下的媒介融合

电波媒介和纸质媒介内部虽先期融合,但是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这一切。电视和广播开始采用同一种载体――数字来传播,它们无须再通过不同的播放器传送,而是可以混合使用共同的播放器。这就使得电视和广播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融合。而因特网的出现更是混合了电视和广播,人们既可以专心听音乐或别的广播节目,也可以边听别干别的事情,还可以看到声音所传递的讯息――如FLaSH产品等。

此外,数字化技术也大大加强了广播节目的生动性:虚拟合成、更加逼真的音效、更加好的听觉效果,而且数字化技术提供的额外服务也加强了广播对于受众的服务性:如显示所播放的节目或歌曲的详细信息、可以即时保存所播放节目等,这些都促使了广播与电视娱乐性质的融合,也为其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创造了良好条件。

而杂志和报纸也开始呈现出靠拢的趋势。数字化技术催生的分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报纸也不得不将视线转向分众市场。越来越多的报纸扩大版面,越来越多的专业性强、出版周期长的报纸诞生,报纸正在趋向于杂志化。而技术也使得杂志的时效性进一步增强,杂志的出版频率趋密。

电波媒介和纸质媒介的界限逐渐模糊

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波媒介和纸质媒介的界限也逐渐模糊。一方面,电波媒介的节目内容可以被很方便地保存下来,并以DVD光盘的形式出版发行,以至于演变为“电子杂志”。近年来很突出的“探索(Discovery)”系列科教节目就是一个范例。同时也由于其可保存性,电波媒介的节目内容也开始向深处挖掘,尝试一些深层描述和剖析。电波媒介的娱乐功能渐渐被教化功能分去了一部分领地。

另一方面,纸质媒介为了求得更加生动的表达和更为互动的沟通,纷纷制作电子版。它们不仅建立因特网站,将传播内容以可视、可看的形式,还可以以更好保存、容量更大的光盘形式储存并发行。此外,数字化技术也使得“电子报纸”、“电子杂志”成为可能。我们不仅可以在屏幕上而不是纸上进行全新的阅读体验,还可以在类似印刷物的载体上欣赏生动的画面和声音。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报纸和杂志的娱乐功能开始加强,“新闻娱乐化”、娱乐版块、体育版块的大量扩版便证明了这一点。

当人们在电视上看报纸、杂志,可以像挑选过刊一样随时播放自己喜爱的电波节目;当人们可以在类似报纸、杂志的载体上看电波节目;当学历、地位各异的人们都在因特网上娱乐、游戏、了解新闻和国家大事,电波媒介和纸质媒介那不可逾越的鸿沟正在技术的熔铸下一点点愈合。

传媒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区别开始消失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我们在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面前混淆了传媒产业和信息产业的概念。过去,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这二者,就是:一群人面对大众的传播活动叫做传媒产业;一个人面对一个人的传播活动叫做信息产业。但是,在数字化技术使得所有信息都以同一种载体通过同一种渠道传输之后,传播活动可以是一群人面对大众、一个人面对一群人、一个人面对一个人,还可以是一群人面对一个人等等,传者还可以同时是受者,受者也可以是传者……总而言之,就是传播活动的源头、终点、传播顺序、传播渠道及传播内容都有了无限种可能,再也没有了明显的区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清究竟什么是传媒产业,什么是信息产业。而大众传播也突然被纳入了广义的信息传播的洪流,由此,不仅大众传播的内涵和外延起了变化,也带来了行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改变。

驱使大众媒介加强资本活力

中国的媒体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其市场规模如果按2003年年广告费总额是712亿美元的话,那么媒介市场就可达到1400~1600亿元。

正因为有了这样巨大的市场,就推动了媒体的极大的规模化,而规模对资本的渴望是显而易见的。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更加加强了传媒产业对于资本的需求,这是因为:

首先,数字化技术创造了无限广阔的媒介内容空间,需要产业化、专业化的内容市场形成。数字化技术极大地拓展了媒介空间,而这些空间都需要用内容来填充。中国是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内容市场的,至多只有一些零星的萌芽,而这些萌芽显然满足不了大众传媒数字化以后的发展。而内容市场的形成,无疑急需资本的启动。

其次,数字化技术使得大众传媒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资本则成为规模经济的首要需求。规模经济是大众传媒产业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大众传媒产业极低的边际成本要求它必须扩大规模才能够获得足够的效率,数字化技术在拓展传媒发展空间的基础上,也带动了传媒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以极高的层级递增。

再次,严峻的国际数字化传媒竞争形势呼唤资本。在全球媒介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媒介市场始终是西方国家非常看重的战略要地。目前全球六大媒介集团无一例外的进入了中国市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索尼、贝塔斯曼、迪斯尼以及新闻集团等,已经从期刊合作、书籍、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创作、生产和发行各个媒介环节进入中国媒介产业和娱乐业。“理解、配合,尔后求发展”,成为西方媒介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谨慎而实用的道路。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资本流动速度的加快,以及机构投资者势力的增强,使得各国内部分散的资本市场的交易体系出现了统一化的趋势,遍布世界各地的资本市场和证券机构也日益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推动了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势头。资本市场的全球化扩大了媒介上市融资和交易的范围,媒介实体的扩张与资本市场的统一及互相促进大大推动了媒介的全球一体化进程。

数字化对传媒经营方式的影响

我国发展数字化技术是从电视开始的,就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数字电视的发展战略。国家有这样的战略安排:2003年是有线电视先行,2005年是直播新业务,到了2008年全面推广地面的数字电视,2015年就是全部停止模拟电视的播出。

在这样的情势下,大众传媒首先要解决技术问题,其次要解决内容问题。技术问题也就是要解决传者和受者互相沟通、实现互动的网络和接收终端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在通过机顶盒来解决这个问题。

机顶盒时代之后,各种大众传媒的数字化将开始迈入具有真正意义的阶段,从机顶盒到数字电视、到真正的数字广播、数字报纸和数字杂志。

而技术问题解决之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构建新的产业平台、形成新的运营模式和赢利模式、大众传媒体制改革……大众传媒和大众传播活动将以和以往完全不同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

数字化给大众传媒的经营造成的不同于以往的改变主要在于这样几方面:大众传媒消费者细分加剧;大众传媒与受众的互动性空前加强;接收终端的音画质量大幅提高;大众传媒需要进入资本市场积极融资。

这些改变实际上是对大众传媒提出了新的营销要求:即以技术为核心手段,以市场为出发点,提高节目质量,打造属于传媒自己的品牌。传统的大众传媒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品牌并不包括在核心竞争力中,大家做好做坏区别不大。但是在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之下,传媒不得不改变经营理念,将考虑的重点从国家政策向市场需求转移,并一改笼统粗略的眼光,开发适合重点目标市场的节目。而在节目开发和制作方面,大众传媒需要及时利用“互动”的技术优势,积极编制受众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节目,增强受众的接近感,提供尽可能周到、有效的服务,使人们生活更加愉快、便利。而建立在这一切努力之上的,就是大众传媒机构的品牌效应――节目促成品牌,品牌带来利润,将成为数字化时代传媒的经营法则。而传媒也要学会利用品牌进行营销,积极推销自身优势。

对于融资的运作,更是如今我国大众传媒机构的一个软肋。长久以来在没有资本引入的情况下生存,大众传媒已经变得对资本比较陌生,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而资本运作人才又缺乏传媒经营经验。数字化时代,大众传媒对于资本的渴求使得他们不得不开始了艰难的摸索。组建传媒集团、买壳或借壳上市近年来在中国方兴未艾,这些都给大众传媒带来了全新的经营模式。

建立崭新的数字化大众传媒产业链

究竟数字大众传媒的产业链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构成因素呢?这条产业链大致分为三块:一个是内容平台,一个是传输平台,一个是服务平台。其中,内容平台和服务平台连接的受众与市场占主要地位。传输平台指的是整个干线网的传输;内容平台组织内容的集成、构成,这个平台里包括原来的电视台和现在的节目公司。而技术服务平台主要是指各个网络,比如歌华网、上海有线电视网等。与这条产业链相平行,还应设立一个监管平台,主要监督各方的交易。

对数字媒体的理解篇9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为了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在人才培养院校建立各个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料的资源共享、学科间的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2.开设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学习教学的立体化平台。这样有利于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和熟练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资源。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设教学资源立体化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教育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4.同时为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更好师资环境,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5.加强教学体制在选材阶段就提出相对较高标准,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选材将更符合新媒体专业对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要求,就更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面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发挥社会和院校之间的各自优势,可以更好的解决数字艺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数字艺术人才。当然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不能只埋头研究教学的建设,也不能只是应付市场的需求。

对数字媒体的理解篇10

【关键词】新媒体;CUBa;校园网;媒体宣传

1前言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和体育的普及,新传媒通过对体育信息的选择、加工、反应和重构,产生了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以体育信息为传播内容,以图像、音响、文字、色彩等系统符号为形式的新的体育传播形态,在新媒体背景下受众可以通过从视觉听觉上获得更多、更新、更及时的信息,体验一种全方位的体育信息冲击波〔1〕。CUBa是中国大学生以篮球比赛为主体的,增添学校友谊,促进中国篮球事业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校园篮球文化为主要空间,是现代大学生重要的赛事之一〔2〕。

当代CUBa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进入了新媒体时代,面对席卷全球的各种媒体冲击,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年轻人,而作为青年学子聚集的高等学校,受其影响更是深远,它自然而然地在高校校园内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文化——媒体文化(其中也包含了体育文化)。体育信息的传播是新传媒最基本的职能。同时新传媒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教育功能,面向大学生普及篮球竞赛知识,将篮球文化、体育科技、体育历史、健康知识等知识传播给公众。新传媒还为公众提供了大量的娱乐,数字报刊、数字广播电视、互联网上的交流等等,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信息传播快捷的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新媒体成为高校体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知名度与关注度;在培养大学生对CUBa联赛的热爱和追求,奋发向上、激励自我的体育精神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针对新媒体融合下的体育传播对CUBa校园体育文化服务影响进行研究。CUBa只有坚持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传播,才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新媒体作用下CUBa四强赛郑州大学内部宣传服务为研究对象。

2.2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查阅和搜集、归纳、分析纷繁复杂的各种形式的资料,通过中国知网、中国体育软科学网、万方数据库等门户资料网站,查阅关于校园CUBa体育文化及新媒体的相关文献。

2.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借助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了解CUBa比赛情况与CUBa篮球文化传播、以及掌握CUBa赛程等等相关的调查问卷,并在经过专家效度检验和问卷信度检验后发放。问卷发放采用亲自发放和委托发放两种形式。其中,学生问卷的发放对象为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以概率抽样的方式从中抽取1000个样本。

2.4数理统计法

首先,将问卷获得的数据利用SpSSl1.5统计软件进行初步的录入和整理,然后根据体育统计方法的原理和要求,对调查数据进行百分率检验及多因素分析。

2.5逻辑分析法

通过查阅所掌握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逻辑推理、归纳演绎,对新媒体背景下CUBa在郑大校园内部宣传服务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新媒体背景下郑州大学内部CUBa赛事宣传服务影响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为分析研究了解新媒体对于开展CUBa赛事宣传的情况,对构建CUBa校园体育文化和CUBa体育赛事的传播方式提供科学依据,采取了相应的调查问卷,以研究CUBa新媒体运行的前期校内宣传服务工作。

CUBa在郑州大学内部前期宣传服务工作主要以郑州大学校内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联络方式,首先通过郑大校内网络查询,第十三届CUBa开幕式点击率为8329次,第十四届CUBa开模式的点击率为8267次。点击率较高,体现出新媒体中网络运用的稳定性。2012年网络宣传增添郑州大学将要举办“第十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四强赛”的页面,达到了4227次的点击次数,扩大了一定范围的宣传效果(见表1)。研究表明校园内部网络页面相关内容较少,CUBa联赛视频观赏内容没有。对于CUBa篮球比赛四强赛入场门票的价格和获得途径,新媒体背景下没有任何相关宣传。

3.2新媒体作用下CUBa赛中体育文化传播服务

新媒介通过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深入推动CUBa体育文化传播,提高大学生篮球赛的知名度,满足广大学生对大型篮球赛事观看需求。新媒体提高了大学生对CUBa联赛的观赏水平以及刺激的视觉效果。为了更彻底了解新媒体在赛场中为学生提供的宣传服务,特对观看比赛的郑大内部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获取有效和详实的数据,分析研究了解大学生借助新媒体欣赏和了解CUBa赛事活动情况,对构建新媒体校园CUBa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提供科学依据(见表2)。

总体调查发现,CUBa参赛球员的信息较少甚至没有相关情况,特别是赛前宣传服务中,包括全媒体环境下,有关球员的新闻信息较少,影响比赛的观赏性以及认知性。体育产品广告推广次数较多,球场滚动LeD显示器为单面场地摆放,另侧球迷无法观看相应广告信息。上表显示,新媒体网络的直观视频点击率最高。

3.3新媒体作用下CUBa赛后郑大内部体育文化传播服务

网络为大学生借助互联网了解CUBa相关知识、CUBa文化、CUBa赛事欣赏最为重要的新媒体途径,郑州大学CUBa四强赛举办两届情况下,新闻传播学院编写了相关网络信息新闻,推动新媒体对于CUBa郑州大学内部的宣传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有效和详实的数据,分析研究了解郑州大学学生借助新媒体了解赛后对CUBa关注情况,以对构建新媒体环境下,CUBa校园宣传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从总体调查研究结果来看,新媒体赛后对于宣传和服务效果尤其重要,特别是网络页面、视频,点击率较高。第十三届CUBa点击次数为11428,第十四届CUBa关注浏览次数为5060次。第十三届CUBa网络宣传的页面图片为3张,第十四届CUBa校内网络宣传网页为1张(见表3)。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3〕。3G手机是倍受大学生欢迎的传播媒体,调研发现,它传播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知识、文化、赛事欣赏内容较少,特别是图像、音效、文字、色彩等系统符号为形式的新媒体传播形态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不具有强烈吸引性和刺激的浏览欲望,从而得不到CUBa赛事情感释放及对体育赛事、体育信息的感知、欣赏、判断与参与。

4结论与建议

新媒体背景下现代体育信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了传播,打破了平面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介多年来进行传播的方式,因此该项研究的目标是了解全媒体背景下现代体育信息的传播对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大学生借助数字媒体、数字电视媒介、互联网、3G媒介对篮球知识、CUBa文化、CUBa产品、CUBa竞赛欣赏等方面,做出更好的新闻媒介服务工作,为拓展篮球知识,以及CUBa关注力度,特别是大学生对自己篮球赛事的支持尤为重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相关CUBa内容比传统体育更迅速、范围更广、宣传更有效。

4.1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如增添校园内部网络的浏览页面,特别是网络页面效果图片的宣传。对于影响力比较大的校园数字广播,应该提高CUBa体育赛事的宣传频率。对于新媒体的出现、3G时代的到来,各方面用该运用3G手机信息提供服务,增加信息运用的综合性,多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和合作。调查发现,学生对于网络和手机获得信息来源最多。CUBa联赛新媒体运用服务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4.2新媒体运用于CUBa内部宣传服务

应该满足广大大学生对于CUBa联赛的信息需求,如参赛的球队、队员信息介绍、相关预赛竞赛视频回顾、图片等等,让学生认识了解CUBa相关体育文化,并且对CUBa产生浓厚兴趣与观赛欲望。调查研究发现,学生赛前、赛中、赛后三个阶段,对于相关CUBa视频点击和观赏的次数最多,页面、文字、广播较少。这突出表明视频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与吸引性。在以后新媒体背景下应该尽可能增添CUBa精彩视频,吸引大学生关注CUBa联赛的发展。

4.3加大新媒体环境下CUBa宣传力度

当前相关高校最缺少的是体育新闻传播人才,校园内部网络缺少相关制作的CUBa精彩视频,甚至没有。网络视频以及数字电视等,对于观看了解CUBa赛事具有强大的直觉感官效果、吸引性和刺激性,高于其他体育赛事的媒体传播形式。所以在相关CUBa宣传方面,应尽可能地运用视频方式展现给浏览者,以达到新媒体宣传效果。

新媒体在这方面的宣传效果较低,建议应加大赛前的新媒体宣传力度。从而在赛前就应该加大包含CUBa个方面信息的宣传力度,达到更快、更方便、更全面、更有效的宣传服务效果。逐渐改变以往传统传媒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徐红,吴玉如.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公共危机传播〔R〕.北京: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