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0:06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篇1

关键词:绿色包装设计;文化;内涵

0引言

绿色包装设计重点突出绿色文化的基本内涵,以高质量的生活为基础,重视科学的设计与导向,因此在设计一种展现基本文化形态的包装设计过程中,如何突出设计本身的个性与特征,有效的满足当代文化理念的基本需求已经成为现阶段绿色包装设计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重要问题。文化作为人类历史过程中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很大程度上是为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与行为方式所形成的。包装设计文化主要包括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组织制度与基本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主要设计理念更突出的表现在生产与生活理念、思维模式、审美理念与基本价值观念以及道德心理层面等。[1]文化作为绿色设计理念中最恒定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灵魂与宗旨,因此研究绿色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需要综合考虑绿色设计的发展与设计基本理念与构思,以更好的展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的社会发展模式。

1和谐可持续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

随着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完善与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包装设计领域也开始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研发多种包装技术,完善包装设计理念,推动绿色和谐与可持续的设计理念的发展与完善。

绿色包装设计本身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通过对包装设计技术的研发,有效的保护了自然环境,突出了自然的和谐之美,展现了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良性循环与发展。另外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强调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配置,强调要用最小的资源消耗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绿色包装设计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突出了包装的绿色属性与环保属性,强调了对包装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重复利用。绿色包装设计通过对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执行,很大程度上展现了其内在的文化属性与文化内涵,将和谐共生、共融的传统文化理念纳入到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并通过绿色包装设计显现出来,很好的将绿色设计的基本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结合起来,突出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绿色包装设计的新要求。

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

绿色包装设计是在中国传统包装设计的基础上,综合时展特点与多种影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是综合时代性与民族性的设计理念。在一个民族形成之初,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民族性与文化性均能通过外在表象展现出来,这种民族文化的时代特点鲜明,因此只有认识到包装设计的历史传承性与动态发展性,才能真正认识到包装设计的文化属性。可以说包装设计本身是一个文化的内在发展演变的过程,是这一民族不用时代所有设计理念与设计文化的综合,有效展现了时展的特点与文化,因此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另外,包装设计的文化性还表现在包装设计文化的物质表象与其组织结构方面,设计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尤其是现阶段多种高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社会主观发展态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元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审美理念的形成以及人类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和环境危机,使得人类不得不去反思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进而出现“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的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人本理念在绿色设计中的体现是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展现出来的,只有将社会融入到自然万物之中,才能有效去除人类社会思想中的消极部分,促进绿色和谐理念的产生。要实现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尊重人文情怀、尊重自然、尊重社会良性发展。

3辩证主义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

绿色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与设计理念更多的是通过“绿色”展现出来的,比如对自然和生态的呵护、对人类健康的重视、对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贯彻、对自然良性发展理念的维护等。绿色设计理念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其发展目标表现为通过绿色设计,创造出一种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与人类生存繁衍的绿色生态环境,因此绿色设计需要重视技术层面的改革与观念层面的创新,要求设计师本着为社会和自然发展负责的态度去创造各种产品的功能与基本形态,使用持久、环保的材料,并尽可能的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与价值,同时不断传播绿色与人文的思想。

绿色设计理念的贯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社会资源与能源的危机,推动社会良性运营与发展,以日本为例进行分析,日本的百货业协会制定出了行业标准,即包装所使用的原材料不能危及人类的健康,需要尽可能的少利用废弃后难降解的材料,缩小包装的体积,强调简单包装甚至零包装。[2]通过这种包装设计要求,最大限度的促进了人类的健康生存,同时也提高了环境质量,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绿色包装设计的基本理念又在很大程度上宣传了关爱健康的基本理念,有效的引导群众抛弃传统不利于人类自身及社会发展的生存方式,为人类营造了一种和谐、可持续的基本发展环境与发展模式。

任何一个民族均具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与人类属性,因此包装设计的人性理论也通过民族属性展现出来,有效体现了辩证主义的观点。只有将绿色设计的基本理念放在辩证的文化理念中进行思考,才能发现绿色设计理念的共性。从某种角度分析,这种表现上的共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属性中的人类性、时代性与持续性,因此也更能展现出绿色设计理念的科学性。由此可以发现,绿色设计、人文理念与先进科技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绿色设计包含环保、自然、和谐、宁静的发展内涵,[3]人文理念又代表着传统的博爱、人道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理念,先进的科技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起着其他任何因素所无法表现出来的强大作用。因此绿色包装设计理念需要综合多种文化属性,重点展现出绿色、人文与科技的色彩,推动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绿色包装设计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点发展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及社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但现阶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对经济效益的追逐、个体主义利己主义的泛滥等,现阶段绿色包装设计理念还存在很多发展问题,包括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设计模式、未来发展方式、技术需求等,因此需要重点分析绿色包装设计,强化绿色包装理念、宣传环保法制、重视再生资源的利用,同时还需要强化行业内部自律,突出商品包装的绿色化,不断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动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全面推动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进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蔡利勤.论以传统包装设计为基础的绿色包装设计[J].科技信息,2010(19):378,418.

[2]张鹏辉.在传统文化观念中探析绿色包装设计[J].知识经济,2011(4):108109.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篇2

营造更加健康、宜人的空间是建筑发展的目标,但是实现这个目标往往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付出为代价。20世纪中,在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它强调当代人对未来的责任,强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于是建筑的发展被赋予了绿色内涵。绿色理念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表达方式,绿色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实践,经常可以见到的表述是“绿色建筑又称生态建筑、节能建筑或者可持续建筑”,但是绿色建筑不是简单强调可持续理念中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诉求,而是在协调建筑根本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符合建筑发展规律的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概念内涵,从而引领当代建筑实践的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的健康前提

发展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生存质量的核心是健康水平,健康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健康资源的积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健康效果的显现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对社会的影响要延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可以说健康资源积累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建筑品质的提高是健康资源积累的重要内容,中国解放后30年国民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上升到2000年的114岁,主要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这与建筑品质提高带来的健康条件改善密不可分。

2003年的“非典”疫情过后,建筑的健康性更加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集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单位制订了《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这个文件在强调建筑关注生理健康的同时,把居住环境的健康性拓展到社会环境的健康性,涵盖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等四个层次。建设部和国家质监总局2006年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体现了对建筑健康性的重点关注,对室内的日照、采光、隔声、通风、空气质量和温湿度调节等内容设定了具体的评价标准。

现阶段我国建筑发展的主要任务还集中在提高人们的居住和工作条件上,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必须以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为前提,作为当代建筑发展的标志,关注健康是绿色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绿色建筑的节约资源特征

全球能源的三分之一被建筑消耗,建筑节能是全世界关注的重点。我国目前既有建筑约400亿m2,年新增竣工面积约20亿m2,建筑既有量和新增量都是世界第一,建筑能耗占到全国社会商品总能耗的近30%,建筑节能成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领域,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等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大力推进节能建筑的发展。为了配合国家实现单位GDp节能20%的节能减排总目标,建设领域订立了到“十一五”期末,建筑节能1亿t标准煤的目标。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颁布,建筑节能被纳入到绿色建筑框架下,绿色建筑的节能特征受到了充分重视,绿色建筑几乎成了节能建筑的代名词被社会各界广泛借用。但是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不难看出,节约能源是绿色建筑节约资源内容的一部分,绿色建筑节约资源还包括节地、节水、节材等其他内容,尽管绿色建筑具有显著的节能特征,但是不能简单的将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混为一谈,所以说我国的绿色建筑具有包括建筑节能在内的显著的节约资源特征。

绿色建筑的环境保护特征

20世纪中叶以来,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热点,人类的视野从关注资源枯竭扩展到保护生态环境上来。建筑用能排放的Co2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3,同时向大气排放大量So2,noX等污染物,建筑减排不可避免的成为人们最关心的内容。

追溯绿色建筑的兴起,绿色建筑沿袭着生态建筑的基本理念一路发展过来,所以生态环境保护在绿色建筑中不可避免的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于是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这两个词语往往被不加区别的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事实上在环境科学中环境与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的概念内涵,环境指以人为中心的外部世界,强调作用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生态环境着眼于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存在空间,侧重于自然界各种要素的平衡和延续。绿色建筑的环境保护特征包含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内容,不仅限于生态建筑内涵,生态建筑侧重于建筑关注生态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程度,主张贴近自然的生活和居住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而环境保护更加关注建筑对人的健康性保护,立足于建筑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绿色建筑综合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内涵,进而结合节约资源特征构成绿色建筑综合集成的概念内涵。

绿色建筑的人文精神

绿色建筑的发展表明人类的视野从建筑本身已经扩展到人类生存的整个环境,从当代人的建筑需求扩展到人类未来的发展需求,从致力于建筑功能和形式的统一扩展到人文、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集成当代科学的发展成果,探索人、自然与建筑秩序的融合,架起沟通当代与未来、建筑空间与自然界的桥梁。

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是单纯建筑理念和技术的进步,而且是建筑人文精神的一次飞跃,阿莫里・B・洛文斯(amoryB.Lovins)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概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绿色建筑是利用先进技术,结合人的生理、精神现状以及理想进行的整体性建筑设计。所以说绿色建筑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综合发展、公平、合作和协调理念,从人文和哲学层面概括了新时代建筑的发展方向,强调整体把握经济,社会和人文需要,以舒适、健康的生活为主导的同时,以最少的能源、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寻求综合集成的建筑解决方案,这些理念与当前指导中国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高度契合。

绿色建筑概念的一体化内涵

可持续理念下的建筑探索集中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两个方面,包括节能节地建筑、自维持住宅、共生建筑、科技建筑、有机建筑,生态建筑、低碳建筑等等,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可再生资源利用,减少排放等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基于绿色建筑的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特征显著,人们往往将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以及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等混为一谈,甚至多见于关于绿色建筑的专著。

总体上讲建筑对健康和舒适的追求是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付出为代价的,健康舒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诉求的碰撞促发了绿色建筑理念的形成,绿色建筑理念将人们对建筑的健康舒适需求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进行一体化考虑,从而形成引领当代建筑发展方向的建筑理念,所以绿色建筑区别于单纯的生态建筑和节能建筑,具有综合人居条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三大主题的一体化概念内涵。消费扩张时代的绿色建筑文明

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面临着消费不足、投资和出口增长过快的境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让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消费拉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着力的重点。报告显示,200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中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5个、4.4个和2.5个百分点,消费的贡献率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中国经济的增长正在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可以预期,这种消费拉动的增长势头将持续推高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建筑消费市场在这种消费扩张趋势的推动下,过度消费的倾向初露端倪。

现有的社会分配结构下,社会富裕阶层往往把建筑作为炫耀财富和成就的舞台,使大面积、独立住宅、豪华外观、高档装修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并向整个社会蔓延,绿色建筑也被贴上高技术和国际标准的标签,成为迎合建筑贵族化倾向的工具。事实上建筑的过度消费产生的效益增量有限,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害却十分巨大,与绿色建筑寻求居住消费和资源消耗协调统一的宗旨背道而驰。

绿色建筑是节约的建筑,不仅是单纯的节约资源,同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有限消耗、适度消费、自我克制等理念是绿色文明的精髓,在消费扩张的时代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发展绿色建筑的适度国际化视野

中华文化自古不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有限消耗,适度消费、自我克制等生存观在以儒学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构建具有东方精神的绿色文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西方国家经济高度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民生活富足,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特定的前提和条件,既是顺应人类发展的需要又是西方国家主导世界潮流的工具。由于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基本国情不同,中国如果照搬西方的框架和模式,发展将步履维艰。中国作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经济实力正在蓬勃增长的东方大国应该具有符合自身特点的绿色发展观。

西方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是在居住条件得到全面满足,建筑技术和材料应用技术相对先进,新增住宅需求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制定的,照搬西方的方法和标准推广中国的绿色建筑将使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付出极高的代价。中国绿色建筑的推广必须坚持适度国际化的方针,参考西方国家的技术、方法和体系,结合中国的文化理念和发展实际,实行国际化视野下的本土化。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篇3

关键词:绿色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一“、绿色发展”战略理念以及内涵理解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成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乃至长远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绿色发展”是一种思维、理念,更是国家发展大战略。如何理解“绿色发展”理念内涵。天津市长黄兴国同志的专题撰文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进行了全面阐释和探讨,即“以绿色规划为引领,打造‘绿色格局’、以绿色转型为动力,提升‘绿色实力’、以绿色生态为基础,构建‘绿色屏障’、以绿色生活为导向,增进‘绿色福祉’”,并认为‘绿色发展’是发展的本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小康全不全面,环境质量很关键。”专家张云飞认为要全面地把握“绿色发展”理念,需要对“绿色发展”进行广义理解,并认为“绿色发展”理念内涵应该包括“均衡发展、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综上所述,新的历史时期,“绿色发展”理念内涵包含了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内容。“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样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了,但如何才能平衡好这‘两座山’的关系,使发展真正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因此,“绿色发展”背景下,探讨如何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实现农村循环经济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文化效用,对于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二、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障碍性因素

近年,随着我国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以及农村地区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发展循环经济意识淡薄

从政府层面讲,由于我国探索农村循环经济起步较晚,又少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导致管理者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存在偏差。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许多地方政府盲目投资项目,扩大其规模,而不考虑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从农民层面讲,目前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还处于温饱状态,还有一些地区的农民的生活还处于贫困状态,因而许多农民仍然把追求经济效益当成唯一目的。即使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也把挣钱作为唯一的目的。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局部的利益而漠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经营者文化素质偏低

农村经营者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循环经济创新的实践者。然而,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创新能力不足。据统计: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23年,文盲、半文盲所占比重高达14.8%,而且,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受过短期培训的仅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发展农村循环经济需要有文化、能创新、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农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偏低,成为制约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

3、农村循环经济市场不健全

土地、水利等资源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上游,总体价格便宜,但这并未体现出这些资源的真实价值,从而间接促进了能源消耗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的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对资源依赖程度过高。若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力度或者是购买先进的生产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发展循环经济,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从而导致采取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失去成本竞争优势,久而久之,这些企业就会被市场所淘汰。简言之,农村循环经济的外部效益不够明显。

4、农村循环经济法律支撑不强

目前,涉及循环利用资源的政策和法规主要体现在环保法律法规中,例如《环境影响评价法》。但是,这些环保类法律法规多是污染环境后的被动措施,有的条款仅有一些原则性和概念性的笼统表述。《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循环经济发展确立了若干基本制度,起到了规范引导作用,但其对循环经济规划的具体实施、法律责任等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具体到某一行业某一地区循环经济的规划的可操作性有所欠缺。因此,该法只是“总纲性”保障。

三、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对“三农”的重要价值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发展我国农村循环经济,对加速我国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带动农民创业就业等具有积极作用。

1、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重要举措

在传统粗放式生产模式下,我国农村普遍存在滥用化肥、农药等问题,导致大量良田严重污染;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现象也比较普遍;不少地方尤其是中西部滥垦、滥牧、滥伐严重,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换来了农村短期效益和表象发展。与传统农业不同,循环经济是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倡导清洁生产,能够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能够从根本上解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环保与经济发展“双赢”局面。

2、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关键途径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较大,它要求所出口商品各环节都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传统发展环境下,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较为普遍;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凭借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制定相对苛刻的技术标准来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由于传统方式下生产的农产品,往往难以满足发达国家的要求,禁止出口、退货等时有发生,导致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降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生产“绿色产品”,对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农民问题的重要思路

近年,我国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但由于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空间有限,农民增收的空间仍然很小,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就业依然困难。循环经济能够重构农村的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村造就更多的就业机会,安置许多无业和隐性失业的农民。与传统线性经济缩短经济的链条不同,循环经济是通过延长经济的链条而增加就业机会的。更重要的是,发展循环经济还可以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为农民创造致富新途径。

四、“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绿色发展”战略理念的提出,对我国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当今“绿色发展”不是单一的,内涵包含了经济效用、生态效用、社会效用、文化效用等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1、经济效用路径

(1)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只有城乡经济融合和产业聚集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要加强小城镇的建设,使小城镇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头作用,把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小城镇中去,增加农民收入;要改变城乡二元化体制。城市可以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建立生态研究机构等,解决城乡垃圾污染,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农村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农产品原料等,为城市的工业发展提供机会。(2)进行科技创新。新的科技创新能够带来新的经济效益。例如,政府可以研究强化技术推广,建立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科研基地;在高等院校设立相应的农村循环经济学科或者研究方向,在研究生、博士生教育中培养技术型人才;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科技示范村等典型示范村的作用,以点带面,加快农村循环经济技术创新。

2、社会效用路径

(1)加强宣传教育。向政府领导、农业相关部门领导进行宣传,让他们了解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定期为村民举办各种宣传和讲座,普及大众对于农村循环经济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并把循环经济理论运用到农村生产生活中去;加强对农民循环知识的培训,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实现农村循环经济的良好运行。(2)健全保障机制。政府对一些循环经济的科技研发项目应该加大投资;要建立合理的奖惩政策,加大奖惩力度,鼓励农民运用科学发展观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要鼓励生产者使用环保的设备和再生资源,为这些设备的购买设立贷款和优惠政策;政府还应该引导社会绿色消费,在采购时优先考虑可再生清洁产品。

3、生态效用路径

(1)建立农村生态补偿制度。对城市与农村建立不同的收费环境,城市对农村的污染大于农村对城市的污染,所以城市就应该付出更多的生态补偿费用;在不同的产业和企业间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政策,不同企业和产业产出的污染物不同,因此可以实行不同的排污收费标准和环境补偿税费;应当对受污染地区进行生态恢复。(2)树立“绿色GDp”政绩观。政府要把生态环境作为评价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树立正确的导向,倡导节约能源与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真正做到带领人们创建良好生态和谐的社会,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放弃传统的政绩观,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统一、全面发展。

4、文化效用路径

可通过板报、广播、会议等途径宣传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污染物与废气物的排放量,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政府要营造绿色消费氛围,开展农民环保意识技能培训、文化素养培训,让农民更多地了解自然、善待自然,实现农村循环经济文化效用;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观与“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因此,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发展理念,有助于保证农村资源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黄兴国:绿色发展:新理念新动力[J].求是,2015(24).

[2]张云飞:全面把握“绿色发展”[n].学习时报,2015-11-09.

[3]张立群:“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报,2015-11-12.

[4]蔡玉珍:当代农村循环经济价值观的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09(1).

[5]康耀辉:论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1).

[6]范红霞: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制度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31).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篇4

针对我国城市目前普遍面临雨水径流带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指出绿色基础设施是控制城市径流的重要途径。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内涵,总结了城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主要技术和功能,通过分析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与绿色建筑及其他一些相关理念和技术体系的关系,简要介绍了美国和国内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一些工程实践,阐明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雨洪控制利用中的重要地位,并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内容的完善和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低影响开发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

在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灰色基础设施”下,雨水难以渗入地下,形成了远高于城市开发前的雨水径流总量和径流洪峰,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城市内涝和地下水位的下降等问题。“绿色基础设施”是一种新的理念,应用于城市雨洪控制利用领域,通过一系列绿色雨水设施削减城市径流和污染物的排放,能够有效解决上述城市雨洪问题,实现环境、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

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城市雨水系统中的绿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建筑也有密切的关系。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雨洪控制利用是构建现代绿色建筑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国绿色建筑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在目前快速的发展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并科学地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1.绿色基础设施概况

1.1绿色基础设施的内涵与发展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可追溯到130多年前,美国纽约中央公园设计者FrederickLawolmsted的设计中就有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雏形。经过长期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绿色基础设施已不仅仅局限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而是向更多相关专业扩展,其理念和内涵也不断得到完善。基于雨洪控制利用在绿色基础设施中的重要地位和大量的实际工程应用,西雅图公共事业局提出了一个更为专业的术语----绿色雨水基础设施[1],主要是指针对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一类绿色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渗透铺装、绿色屋顶、蓄水池等。

综上所述,可归纳出以下几点:1.绿色基础设施是对人类”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灰色基础设施”的反思,是多专业几代学者智慧的结晶;2.绿色基础设施是保护城市环境、生态、资源的有效方法,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3.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与水的良性循环密切相关,是广义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涵盖的主要技术

应用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既可以是各类单项技术措施,也可以是多种技术措施的组合;针对社区、流域等更高层次应用时,更多地是将多种技术措施组合应用,同时实现多种效益。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提供了一种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新的理念和方法,与传统的依赖管网的”灰色基础设施”相比,不仅投资和维护成本低,还能为城市水环境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与景观规划设计等专业紧密结合,同时实现生态、环境和美学等多种功能。

2.绿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建筑等体系的关系

2.1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联系

以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提出的典型的LeeD评价体系为例[2]。LeeD在美国被广泛接受并应用到与绿色建筑相关行业中,成为美国绿色建筑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公认的评价标准。根据获得分数的高低,将建设项目评为铂金奖、黄金奖和银奖等不同的奖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其他一些国家绿色建筑的标准中,也都不同程度地涉及雨水控制利用相关内容,而要满足这些具体要求和指标,必须通过采用不同层次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技术来实现。由此可见,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是LeeD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

2.2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内容的完善

10余年来,我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各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在这个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落后了20-30年,还

有大量的工作要做[3]。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美国LeeD、英国BReeam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关于雨洪控制利用内容的对比分析表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雨洪控制利用内容主要还局限在雨水利用(尽管也涉及到雨水的渗透),从我国城市面临严重的雨水问题、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建筑的内涵以及发展的眼光看,这显然都远远不够。

3.国内外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工程实践

3.1在美国的工程实践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经过多年推广,在美国多个州已有不少成功的应用案例。很典型的如美国波特兰neSiskiyou绿色街道改造工程,自2003年改造完成之后,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并于2007年荣获年度美国景观师协会(aSLa)综合设计大奖。在此项目中,传统的”灰色基础设施”经过改造,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含义。设计者将雨水花园、植被浅沟等技术措施巧妙地融入到街道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中,使整个街道的绿化、景观设施相互联系,为传统的街道绿化赋予雨洪控制利用的功能,形成一个集雨水收集、滞留、渗透和净化等多功能的综合系统。

3.2国内的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国内城市雨水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绿色建筑等理念的逐步推进和相关研究的深入,雨洪控制利用项目在国内大中城市逐渐推广。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开发商、国内外设计等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从不同层次对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开展了系统的应用研究和一系列的工程实施,包括中小尺度的单体建筑、学校、机关、公共绿地、公园、道路、住宅区等,也包括针对新开发区、城市等较大尺度的区域规划设计或综合研究,研究成果在实际项目中的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反过来也促进了该研究的深入开展。

4.结语

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雨洪控制利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另一个角度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或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又是绿色建筑评价、低影响开发、最佳场地设计等相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正在大力、全面提倡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应抓住这一契机,重视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研究成果的应用,在城市范围内全面推广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将有效控制城市雨洪问题,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效益。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绿色建筑、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方面长期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并加快推广绿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充分体现绿色建筑”绿色”的特点和内涵,提供一条有助于实现”低碳”和”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第2版)[m].彭梦月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篇5

[关键词]产品整体概念;营销哲学;营销功能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8-0022-02

产品概念的不断演变是企业对产品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正确认识产品概念及其发展趋势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针对产品概念的不同部分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延伸营销功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价值,增强其竞争力,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机会。

1产品概念的演化过程

产品始终伴随着企业的成长,是企业各种信息的载体。从历史上来看,人们对其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从物品到商品,从单一商品到服务商品、战略商品,其中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从而形成了产品整体概念。

1.1产品整体概念的当代诠释

现代市场营销中的产品整体概念由三个层次构成: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它既包括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有形商品,也包括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无形服务,即“产品应该被看成一束能够解决问题的属性集合或者一个能够让消费者感知到的利益包裹”。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针对的都是现有产品,满足的是消费者现实需求。但当今日益竞争的环境,许多企业不得不具有超前意识,以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为目标。于是,产品整体概念中的期望产品层次应运而生。期望产品赋予产品以战略和文化内涵,包括产品名称、产品形象、产品标识、产品定位等。

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在丰富消费者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废气、废水的排放,资源短缺,温室效应等。同时,废旧产品和包装也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产品未来的发展必然走绿色化之路。绿色产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的绿色需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它为产品整体概念中增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内涵。所以,产品整体概念将被扩展为五个层次: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期望产品和绿色产品。

1.2产品整体概念的未来诠释

从核心产品到绿色产品,是人们对产品整体概念认识的加深。反过来,从绿色产品到核心产品,则是产品整体概念的绿色化过程。该过程生成的是整体绿色产品。整体绿色产品是企业将其社会责任感和环境目标融入企业产品整体概念之中,并通过有效的绿色产品管理来达到企业产品营销目标的手段集合。其主要内容包括整体绿色产品管理、绿色产品组合策略、绿色产品包装策略和绿色产品商标策略等。它是从产品的价值整体出发,以引导和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为目的,在企业中树立绿色产品整体营销观念,推行整体绿色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营销。

(1)绿色核心产品。绿色核心产品要求企业提供的产品必须具有绿色使用价值,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心理和行为需要。它体现的是消费者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在整体绿色产品中处于核心地位。

(2)绿色形式产品。绿色形式产品要求企业提供的产品实体必须使用绿色材料、绿色包装,经过绿色生产,且产品使用后还应易于绿色处理。

(3)绿色附加产品。绿色附加产品要求企业提供的除产品之外的附加服务也要绿色化,通常包括:向消费者提供绿色购买方式,如允许消费者免用产品包装;向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

(4)绿色期望产品。绿色期望产品是企业的绿色文化在产品上的映射,赋予了产品特殊的内涵。当今的许多消费者往往很在意产品的特殊内涵,如产品包含的特定价值和利益属性——这也正是企业想和消费者分享的核心价值和利益。

产品整体概念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市场营销哲学的指导作用,并随着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而演变,不断拓展企业的市场营销功能。

2营销哲学的演变与企业营销功能延伸

营销哲学作为指导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理念,随着市场竞争态势的改变,不断扩展其内涵,促进企业营销功能的延伸。从历史上看,营销哲学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销售观念、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五个阶段。在市场发展初期,生产观念占据主导地位,企业的营销功能表现为扩大生产和提高效率。产品观念是从“供给能够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出发,一味追求产品的高质量,而不顾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变化,企业的营销功能表现为精心设计和改进产品。当供给略大于需求时,销售观念成为市场的“主角”,企业的营销功能表现为积极促销,即“销售其能够生产的东西,而不是生产能够出售的新产品”。当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都供过于求时,营销观念开始出现,它打破了“以产定销”模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愿望是企业的责任。此时,企业的营销功能表现为市场调查和激发潜在需求。为了减缓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兼顾消费者和社会需求,平衡和评判公司利润、消费者需要满足和公共利益三者的关系,企业提出了社会营销观念,企业的营销功能表现为产品的绿色化。

企业的营销功能从扩大生产、精心设计产品、积极促销、激发潜在需求到产品绿色化,体现了企业经营重心的转变:从有形产品到无形服务。无形服务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消费服务和社会服务。消费服务的增多使企业从获取消费者转向挽留消费者,企业逐渐融入到消费者之中,实现与消费者互动,深化客户关系。消费服务强调深入理解消费者需求及需求的不断变化,然后尽可能根据这些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并持续地激励消费者专注于从特定企业购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社会服务是指企业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应负的责任。

3产品整体概念与企业营销功能的契合

产品概念的演变赋予了市场营销活动新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了企业营销功能,两者的契合之处在于:

(1)扩大生产核心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对于企业来说,核心产品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主要体现在技术和能力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核心产品是为了解决其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提供的服务,是消费者最需要得到的利益。它作为产品整体的基本产品化形态,是产品整体的立足点,包含了应用新技术的新产品概念,支持产品整体的技术要素和借以赢得基础市场的核心顾客价值。所以,企业应该通过提高技术开发水平扩大核心产品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现实和潜在利益要求。

(2)精心设计形式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只有产品的有形部分即形式产品对消费者有足够的吸引力,消费者才有可能去购买它,从而实现其利益。消费者的利益诉求往往跟消费者的个性有关,很多消费者都喜欢与自己的个性相适合的产品。所以,企业应该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差异对市场进行细分,精心设计不同的产品,在成功定位的基础上有效地满足不同个性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利益。

(3)积极拓展附加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便利性需求。附加产品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售后服务方面,它涵盖了能使消费者在购买之后满意度最大化的方方面面。附加产品与消费者的便利性紧密相连。便利性是消费者消费动机的最为重要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了达到便利性目的,所有的技术和服务都应全力改进,以求达到现有科技所能给予的最大方便。所以,售后服务不仅要灵活调整,而且还要经常进行拓展,因为消费者在产品正常运转的生命周期内对于产品售后服务的需求越来越精细。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部分,给消费者以惊喜,增加消费者的感知价值。一方面消费者会对该企业的产品形成依赖,形成消费者忠诚,另一方面消费者会对该产品进行口头的免费宣传,为企业的经营赢得主动权。

(4)努力开发期望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品牌化需求。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部分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内在判断、要求和期望,是消费者购买时对产品核心利益、有形部分、延伸部分内在的衡量标准。一方面,它与消费者的自身条件有关;另一方面,它又来自于消费者的消费经验、亲朋好友的建议以及企业、竞争者的承诺等。在对产品满意的消费者中,只有感到惊喜的消费者才更有可能成为忠诚顾客。所以,期望产品理念要求企业在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在回报高额利润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愿望,增强品牌的美誉度。消费者只有购买和使用了满意的期望产品,才能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真正认知并认可品牌。

(5)不断创新绿色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可持续需求。可持续消费包括三大方面:消费无污染的产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环境、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商品。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消费的发展性和可持续性特征,所以可持续需求的对象是绿色产品。消费者绿色意识的强化促使绿色产品市场量会更大,尽管会有更多的绿色产品不断涌现在市场上,但也存在着由于绿色产品发展规模一直很有限,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需求与发展规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所以产品的绿色化是企业营销功能延伸的当务之急。

4结论

产品概念的演变与企业营销功能的延伸之间不仅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而且还相互融合,成为一体。产品整体概念演变的目的是为了延伸企业营销功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和消费需求。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创新绿色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可持续需求,是当前企业营销功能延伸的新趋势。绿色产品所体现的可持续消费,除了具备一般意义上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外,作为全新的消费模式,它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科学消费、和谐消费,避免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有益于维持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篇6

关键词:装潢设计绿色设计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532-01

1.前言

随着绿色、生态、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深入人心,室内装潢设计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向绿色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装潢设计中绿色设计是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态度和方法,在创造建筑形态的同时,传达绿色人文的精神理念,使用户从而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上都能得到满足。

2.绿色设计的内涵

绿色设计的意思是环保的、生态的、无污染的、健康的设计。简单的说绿色设计就是指设计与环境保护之间环环相扣。如今,绿色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绿色”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绿色”来定义许多美好的、健康的以及和谐的事物。绿色设计是在利用环境条件所建造的供人类聚居与观赏的建筑设计中,同时又将阳光、空气、水流等自然要素合理应用于室内,使人们在心理和生理上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设计理念是装潢设计的灵魂,其决定着设计的前途和命运。而绿色设计理念是采用自然及其舒适简约的设计,呵护生态与环保意识,强调人类自身健康安全意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绿色设计旨在通过设计创造一种无污染建筑,不仅有利于人类的健康,而且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繁衍。

3.装潢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意义

3.1绿色设计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需要

绿色设计一直是绿色文化意识的重要表现,同时也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在平面设计行业中,绿色设计就是健康设计的代名词,也给室内设计带来新的生命内涵。运用绿色设计观念,让平面设计更加合理,制止视觉污染,能够更好的完善设计作品与人类的协调。因此,绿色设计将会成为平面设计发展历程的长期需求。树立绿色设计的观念,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需要,其具体表现在选材上的与自然共生,设计上的适度设计、简约设计以及轻量化设计等设计风格。

3.2绿色设计能够满足人们视觉环保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设计艺术的不断深化,平面设计已经从传统的二维设计、三维空间设计向多维空间设计的方向扩展,人们视觉需求也越来越多。而美好的、正面的视觉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设计的效果,而负面的、不愉快的视觉内容则会给设计带来消极的影响。而绿色设计需求给平面设计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也开创一个全新的设计视觉空间。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需要在不断的完善设计的实用功能的同时,还需注重视觉传达的内容对设计的影响,进而使用户从视觉需求上获得满足,此外,充分开发设计资源,努力提高设计水平,使视觉传达更合理高效,同时结合当代的审美意识,营造设计的情调。

3.3绿色设计思想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

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时代的发展,工厂的兴建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地球有限资源耗竭的同时,地球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危机,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绿色设计思想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这一思想的贯彻与实施,必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4绿色设计迎合了用户的人性化需求

随着设计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化,促使设计的人性化要求成为现代设计新的关注点和着力点,与此同时,人性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思想已经成为21世纪室内设计的标志主题。而绿色设计要求我们建立和倡导合理消费的美学观念,并且为建筑设计行业形成新的设计评判标准以及规范。绿色设计不仅更加强调对大自然环境的友好和谐相处,将设计与社会环境以及人与设计进行合理化考虑和安排,而且为人们设计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同时,更加注重设计的人性化,更加关注室内设计的人文内涵,有助于设计的和谐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友好发展。

4.装潢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方法

装潢设计中绿色设计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改进,更重要的是一种设计观念上的变革。装潢设计中绿色设计要求我们放弃那些过分强调装潢外观设计上标新立异的设计,而是把设计的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在装潢设计中实现绿色设计,我们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推动绿色设计思想及绿色产品的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教育,使全社会树立起新的绿色生态观,让每个人都认识到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性,推动绿色设计思想及绿色产品的发展。

(2)积极引进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

我们应当认真分析研究国际上先进的绿色设计技术以及产品,并且积极引进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此外我们还应当不断学习与掌握绿色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结合实际操作,认真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且在处理问题中不断完善与提高。

(3)鼓励和扶持绿色产品的发展

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绿色环保政策,从政策上和经济上两方面,鼓励和扶持绿色产品的发展。此外,还应当通过资金投入,推动绿色设计思想及绿色产品的研发。

(4)用生态理念选择材料

装潢材料的好坏对人们身心健康和环境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装潢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当选用生态环保型材料,特别是一些天然的石材、纸纤、木材以及棉布等,因其自然、清新的特点,更受到欢迎。而一些非环保型的材料,因其含有一些对人体伤害非常大的物质,如甲醛、苯、氨等物质,绝对不能使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室内装潢绿色设计应当向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是室内绿色设计的最终目的。当前,追求自然绿色理念已经日益深入人心,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引进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推动绿色设计思想及绿色产品的发展,使室内绿色设计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使室内生活更加轻松自然、简单舒服,环保便捷。

参考文献:

[1]李慧.装潢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意义与方法[J].大众文艺,2009,12(10):84-86.

[2]郭新生.谈包装装潢设计人才职业素质的构建[J].包装工程,2008,5(1):44-46.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篇7

循环经济的概念是1998年从德国引入我国的,之后得到国内各界广泛的关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011年从国家层面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8年我国首个有关循环经济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面世。从概念的引进到《促进法》的颁布,这个过程经历了10年。10年间充分的酝酿,广泛的求证,认真的探讨,使该法的出台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该法从今年年1月1日开始实施,自然应该得到大力的宣传与贯彻。目前与循环经济相提并论的还有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静脉经济等很多内涵相近的表述。它们之间相互包容,但并无一种完全的递进关系。低碳经济注重过程,是手段,是阶段,实质是提高能效、开发清洁能源与发展“碳汇建设”,这是达到生态、绿色的必由之路。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倡经济的发展要与有限的自然承载能力相适应。静脉经济更着眼于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循环经济提纲挈领,倡导发展经济要依靠生态资源的循环来实现,倡导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本质上是遵从自然规律的。循环经济最初提出的“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基本涵盖了其他表述方式的内涵,目的雷同,表述清晰完整。以后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解释又有“4R”(rethink)、“5R”(repair)之说(对4R、5R或有不同的解释),不过那只是对“3R”的一种补充或延伸,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没有大的改变。循环经济的思想可以说萌芽于生态经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RachelCarson著)描述了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危险,首次结合经济社会问题开展了生态学研究。几年后《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KennethBoulding著)正式提出“生态经济学”的概念及“太空船经济理论”,第一次把生态经济理念系统输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198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会议将生态经济作为第一主题写进《环境状况报告》。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Davidpearce)在《绿色经济蓝图》一书中首先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在“Spaceshipearth(地球飞船)”和“Spacemaneconomy(空间人经济)”的启发下,他又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1990)中率先提出了“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的概念。其后,类似的提法也先后出现于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的“循环社会(Recycling-BasedSociety)”和美国的“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ecology)”。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循环经济的起源与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污染的恐惧,对传统资源短缺的担忧,对摆脱经济发展困境的强烈愿望与需求。在80年代中期美国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先后制定了促进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法规,如加利福尼亚州于1989年通过了《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1984年美国修订了1976年通过的《资源保护和回收法》,1990年制定了《污染预防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人类对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人类也在不断约束自己,积极实践,寻求突破。1996年德国在《物质循环与废物管理法》中明确表述了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三原则(3R),把整个经济系统当作生态系统的特殊形式,使之不但能与生物圈兼容还能持续发展下去。相比之下低碳经济的概念提出的较晚。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要用低碳基能源、低二氧化碳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替代当前的化石能源发展模式。由于2007年联合国讨论制订2012年开始的后京都行动方案,促进了低碳经济概念在世界上的传播。面对2008年的经济危机,又是联合国提出了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凸显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暖双重挑战的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篇8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成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乃至长远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绿色发展”是一种思维、理念,更是国家发展大战略。如何理解“绿色发展”理念内涵。天津市长黄兴国同志的专题撰文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进行了全面阐释和探讨,即“以绿色规划为引领,打造‘绿色格局’、以绿色转型为动力,提升‘绿色实力’、以绿色生态为基础,构建‘绿色屏障’、以绿色生活为导向,增进‘绿色福祉’”,并认为‘绿色发展’是发展的本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小康全不全面,环境质量很关键。”专家张云飞认为要全面地把握“绿色发展”理念,需要对“绿色发展”进行广义理解,并认为“绿色发展”理念内涵应该包括“均衡发展、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

综上所述,新的历史时期,“绿色发展”理念内涵包含了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内容。“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样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了,但如何才能平衡好这‘两座山’的关系,使发展真正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因此,“绿色发展”背景下,探讨如何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实现农村循环经济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文化效用,对于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二、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障碍性因素

近年,随着我国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以及农村地区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发展循环经济意识淡薄

从政府层面讲,由于我国探索农村循环经济起步较晚,又少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导致管理者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存在偏差。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许多地方政府盲目投资项目,扩大其规模,而不考虑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从农民层面讲,目前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还处于温饱状态,还有一些地区的农民的生活还处于贫困状态,因而许多农民仍然把追求经济效益当成唯一目的。即使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也把挣钱作为唯一的目的。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局部的利益而漠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经营者文化素质偏低

农村经营者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循环经济创新的实践者。然而,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创新能力不足。据统计: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23年,文盲、半文盲所占比重高达14.8%,而且,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受过短期培训的仅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发展农村循环经济需要有文化、能创新、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农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偏低,成为制约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

3、农村循环经济市场不健全

土地、水利等资源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上游,总体价格便宜,但这并未体现出这些资源的真实价值,从而间接促进了能源消耗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的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对资源依赖程度过高。若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力度或者是购买先进的生产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发展循环经济,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从而导致采取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失去成本竞争优势,久而久之,这些企业就会被市场所淘汰。简言之,农村循环经济的外部效益不够明显。

4、农村循环经济法律支撑不强

目前,涉及循环利用资源的政策和法规主要体现在环保法律法规中,例如《环境影响评价法》。但是,这些环保类法律法规多是污染环境后的被动措施,有的条款仅有一些原则性和概念性的笼统表述。《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循环经济发展确立了若干基本制度,起到了规范引导作用,但其对循环经济规划的具体实施、法律责任等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具体到某一行业某一地区循环经济的规划的可操作性有所欠缺。因此,该法只是“总纲性”保障。

三、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对“三农”的重要价值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发展我国农村循环经济,对加速我国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带动农民创业就业等具有积极作用。

1、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重要举措

在传统粗放式生产模式下,我国农村普遍存在滥用化肥、农药等问题,导致大量良田严重污染;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现象也比较普遍;不少地方尤其是中西部滥垦、滥牧、滥伐严重,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换来了农村短期效益和表象发展。与传统农业不同,循环经济是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倡导清洁生产,能够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能够从根本上解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环保与经济发展“双赢”局面。

2、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关键途径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较大,它要求所出口商品各环节都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传统发展环境下,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较为普遍;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凭借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制定相对苛刻的技术标准来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由于传统方式下生产的农产品,往往难以满足发达国家的要求,禁止出口、退货等时有发生,导致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降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生产“绿色产品”,对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农民问题的重要思路

近年,我国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但由于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空间有限,农民增收的空间仍然很小,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就业依然困难。循环经济能够重构农村的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村造就更多的就业机会,安置许多无业和隐性失业的农民。与传统线性经济缩短经济的链条不同,循环经济是通过延长经济的链条而增加就业机会的。更重要的是,发展循环经济还可以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为农民创造致富新途径。

四、“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绿色发展”战略理念的提出,对我国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当今“绿色发展”不是单一的,内涵包含了经济效用、生态效用、社会效用、文化效用等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1、经济效用路径

(1)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只有城乡经济融合和产业聚集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要加强小城镇的建设,使小城镇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头作用,把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小城镇中去,增加农民收入;要改变城乡二元化体制。城市可以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建立生态研究机构等,解决城乡垃圾污染,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农村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农产品原料等,为城市的工业发展提供机会。

(2)进行科技创新。新的科技创新能够带来新的经济效益。例如,政府可以研究强化技术推广,建立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科研基地;在高等院校设立相应的农村循环经济学科或者研究方向,在研究生、博士生教育中培养技术型人才;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科技示范村等典型示范村的作用,以点带面,加快农村循环经济技术创新。

2、社会效用路径

(1)加强宣传教育。向政府领导、农业相关部门领导进行宣传,让他们了解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定期为村民举办各种宣传和讲座,普及大众对于农村循环经济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并把循环经济理论运用到农村生产生活中去;加强对农民循环知识的培训,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实现农村循环经济的良好运行。

(2)健全保障机制。政府对一些循环经济的科技研发项目应该加大投资;要建立合理的奖惩政策,加大奖惩力度,鼓励农民运用科学发展观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要鼓励生产者使用环保的设备和再生资源,为这些设备的购买设立贷款和优惠政策;政府还应该引导社会绿色消费,在采购时优先考虑可再生清洁产品。

3、生态效用路径

(1)建立农村生态补偿制度。对城市与农村建立不同的收费环境,城市对农村的污染大于农村对城市的污染,所以城市就应该付出更多的生态补偿费用;在不同的产业和企业间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政策,不同企业和产业产出的污染物不同,因此可以实行不同的排污收费标准和环境补偿税费;应当对受污染地区进行生态恢复。

(2)树立“绿色GDp”政绩观。政府要把生态环境作为评价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树立正确的导向,倡导节约能源与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真正做到带领人们创建良好生态和谐的社会,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放弃传统的政绩观,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统一、全面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篇9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包装;内涵;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52.13文献标识码:a

我国社会近些年对绿色兴起了高度的关注。不论是绿色产品还是绿色科技、不论是绿色文明还是绿色主义、不论是绿色经济还是绿色生活、不论是绿色生产还是绿色消费、不论是绿色物流还是绿色营销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包装废弃物的排放量约占城市固态废弃物重量的三分之一,体积的二分之一。我国城市固态废弃物所占比重是其重量的15%,体积的25%。随着包装工业的日益规模化,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被广泛应用,手提塑料袋、一次性泡沫饭盒等材料一旦被人们随手丢弃之后,就形成了大量难以处理的垃圾。铁路、公路、街头巷尾的‘白色污染’十分严重,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全世界呼吸道疾病的高患病率与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有着很大的关系。包装废弃物造成的自然资源的浪费与损耗同样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因而明确绿色包装的内涵及其发展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绿色包装的内涵

包装既耗费大量资源又产生大量废弃物,是物流活动和功能中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因此,包装的绿色化是物流系统绿色化的重要内容。所谓绿色包装,就是能节约资源、降低废弃物排放的一切包装。绿色包装从其构成方面可进一步分解为绿色包装材料、绿色包装方式和绿色包装作业过程三个方面;按照包装产品生命周期的观点,绿色包装从其产品生命周期方面可进一步分解为绿色包装设计、绿色包装生产过程、绿色包装作业过程、绿色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2]。下面从绿色包装的目标、行为主体、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来剖析基于绿色物流的绿色包装的内涵。

第一,绿色包装的最终目标是资源的节约、生存环境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不但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还要实现互相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利益。

我们通常说的包装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企业的盈利,最终是为了实现企业或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经济效益最大化。而绿色包装在以物质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兼顾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以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和谐统一作为最终目标,因此,对于绿色包装而言,追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是一致的,但这是从国家、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和长远的观点来看的,对于微观的企业和短期目标来看,它们经常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并不总是一致的。按照绿色包装的最终目标,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都必须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3]。

第二,绿色包装的行为主体既有专业的物流包装企业本身、包装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又有大大小小的政府部门和物流行政管理部门等[3]。

包装包括很多方式和环节,它们都与环境有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绿色包装策略是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的战略手段。包装问题既包括包装行业系统内部的优化问题,又涵盖包装行业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共生问题。因此绿色包装需要专业的物流包装企业解决包装行业内部的优化问题和实现满足顾客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等经济问题,还必须与供应链上游的制造企业和下游的分销企业合作解决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共生问题,共同改变传统的物流包装模式,制定绿色包装策略。

由于包装的跨地域、跨企业、跨行业之特性,绿色包装的实施不是仅靠某个企业或者某个地区就能单独完成。它需要大大小小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各种各样制度法规的约束,绿色包装的推广自然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他们对绿色包装的发展推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从绿色包装的主要表现形式来看既有绿色包装设计和绿色包装生产过程,又有绿色包装作业过程和绿色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绿色包装主要表现为绿色包装设计、绿色包装生产过程、绿色包装作业过程和绿色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具体体现在;绿色包装材料、绿色包装方式、绿色包装作业过程、绿色包装设计、绿色包装生产、绿色包装使用和包装物的回收重用等等。绿色包装要求对以上各绿色包装主要表现形式要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全面综合考虑,本着全局最优的原则,在设计、操作、回收等方面实施绿色化[3]。

2如何实施和发展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其中既有企业的绿色包装活动,又有社会对绿色包装活动的管理、规范及控制行为。因此需要从社会和企业双方面采取措施来实施和发展绿色包装。

2.1社会推广绿色包装

第一,克服各级管理体制上的障碍,加强行政立法管理职能。各级政府应当建立权威的组织协调机构尽快制定全面的绿色包装发展规划和政策,规范绿色包装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同时制定相应的绿色包装政策和法规,控制包装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尽管在先后颁布的4部环境相关专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弃物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8部资源法中有30多项条款对包装废弃物的管理做了规定,中国环保标识制度在1984年开始实施,各省在1998年在也成立了绿色包装协会,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包装管理的专门法规,因此实施绿色包装必须借鉴发达国家这方面的经验,制定与我国国情相符的绿色包装法律法规,规范绿色包装材料、绿色包装方式、绿色包装作业过程、绿色包装设计、绿色包装生产、绿色包装使用和包装物的回收重用,引导企业为减少环境污染自觉自愿开发并生产和使用绿色包装材料、绿色包装方式、绿色包装作业过程、绿色包装设计、绿色包装生产、绿色包装使用和包装物的回收重用等绿色包装。绿色包装带有极强的生产属性,必然导致一部分物流停滞,不合理的绿色包装材料、绿色包装方式、绿色包装作业过程、绿色包装设计、绿色包装生产、绿色包装使用和包装物的回收重用等不仅会增加了产品管理费用,而且还会对环境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现实社会中存在既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包装相关行政部门没有实行限制和惩罚,又对为降低社会成本而提高了自身投入进行绿色包装的企业和活动没有进行扶持和鼓励,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强行政管理职能,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者增加税收和处罚,限制其活动的发生,对实施绿色包装者进行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给予鼓励[4]。

第二,加强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包装产业的绿色化,构建社会绿色包装系统。包装的绿色化水平首先从宏观上取决于社会提供的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包装产业的绿色化。包装材料直接关系到包装质量和包装费用,有时也影响到产品运输、产品装卸、产品搬运和产品仓储环节作业的进行。包装材料的绿色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拒绝使用有毒有害材料,二是尽力采用循环再生材料,三是积极开发和采用植物性包装材料,四是选用单一性的包装材料,五是靠拢国际环境标志。包装设计的绿色化就是能极大地降低包装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的程度,包括包装材料的无害化、单一化和再利用,包装减量化,包装拆卸化等。包装产业绿色化就是尊重科学,遵照循环经济与绿色包装理念。尤其是要让循环经济成为包装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使包装物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使绿色包装材料获得大力开发和发展,为支持推动包装产业绿色化发展政府必须大力从经济上给予鼓励,比方实行资源回收奖励制度等。

第三,加强绿色包装人才培养及理论研究。绿色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绿色包装也不例外。当前我国缺少既懂得绿色包装管理理论,又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绿色包装和各种商品销售的绿色包装的复合型人才。国家应该重视和加强对绿色包装人才培养及理论研究,一方面加强高等学校在绿色包装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加强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5]。

2.2企业推行和实施绿色包装

目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己成为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义务。绿色活动既为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发展机会,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潜力的利润空间。企业应以其经营活动如何降低环境污染为切入点制定出相应的绿色包装管理策略,从而推动绿色包装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包装的方式和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的特点,企业实施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

第一,宣传绿色理念,使绿色包装意识得以强化。当前有不少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忽略甚至无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发展和实施绿色包装作为企业来说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绿色包装理念和意识,具有科学发展的思想。为宣传并树立绿色理念,企业必须定期进行相关绿色理念的宣传和讲座,使绿色包装和绿色理念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重要部分。通过宣传使员工和企业懂得限制有害环境的商品进口并不全部属于贸易保护的行为;通过宣传使员工和企业懂得社会约束、惩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必须的;通过宣传使员工和企业懂得发展绿色包装一能减少成本费用、降低污染;二能提升企业形象;三能增强公众和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及信任感,从而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6]。

第二,实行包装标志绿色化。在当今时代绿色大潮的推动下,国内市场上人们采购商品由从前主要关注商品内在质量、关注外表精美包装,转变为主要看重商品是不是符合环保的要求和包装有没有绿色标志。国际市场上绿色包装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障碍。残酷的现实是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如果没有绿色标志,要么就被发达国家拒之门外,要么就是被压低价格和收取高额的税收[6]。因此实行包装标志绿色化是企业推广和实施绿色包装的重要内容。

第三,开发研制绿色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绿色化是实施绿色包装的关键,包装材料绿色化就是要开发研制绿色包装材料取代对环境有污染的旧材料,主要突出包装材料既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也不引起资源浪费。开发研制绿色包装材料应贯彻执行绿色包装制度中的“4R1D”原则,也就是一要使包装材料使用量减少,避免包装过分;二要提倡重复使用包装;三要重视包装回收再生;四要利用包装废弃物获取能源料;五要能使包装降解腐化,有利于消除白色污染。开发研制绿色包装材料要求企业做到:一是必须自觉拒绝使用有毒性的包装材料,二是尽量推广运用重复再用和再生包装材料,三是着力研发动植物包装材料,四是注重选用可降解的材料[7]。

第四,加强绿色包装管理。绿色包装包括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包装方式的绿色化和包装作业过程的绿色化三个方面,企业实施绿色包装应加强这三个方面各环节的管理,可通过包装模数化、包装大型化和集装化以及包装多次反复使用等具体途径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楼前飞.发展绿色包装促进循环经济[J].商业经济,2009(11):29-30.

[2]夏春玉.绿色物流[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5.

[3]刘冬林.绿色物流的制度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4]朱建国.绿色物流的内涵和实施方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9):58-59.

[5]杨国川.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2):18-23.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篇10

关键词:绿色it;概念内涵;发展现状;发展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710008-01

1绿色it的概念内涵

对于绿色it的概念,国内外研究学者都提出了各自观点,但这些观点在绿色it内涵的界定上都比较模糊。在国内,中国海洋大学的王舰等人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各方观点的基础上,给出绿色it的内涵是绿色it产品、绿色it技术、绿色it服务和绿色it应用(如图1所示)的观点。

1.1绿色it产品

绿色it产品包括绿色组件、绿色服务器、绿色存储系统及绿色数据中心。

1)绿色组件指的是CpU、内存、硬盘、电源等这些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硬件。要实施绿色it就需要提供低能耗、低成本的绿色组件。

2)绿色服务器指由绿色组件组成并配置有相关的软件的服务器。

3)绿色存储系统是指用最少的资源来存储更多的数据的系统。如:分级存储系统、自动精简配置方案和存储器虚拟化。

4)绿色处理中心的核心在于从整个机房的角度出发,考虑机房散热成本,制定合理的散热方案。

1.2绿色it技术

绿色it技术有模块化技术、SaaS(软件即服务)、虚拟化、云计算等。

1)模块化技术是指利用模块化的思想来建造数据中心,它具有设计、建造周期短,安装、维护和扩展方便等优点,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

2)虚拟化技术当今被应用在服务器、存储、网络、桌面等方面。虚拟化是指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共享一台计算机的资源,让一台计算机能同时从事多个任务。它能有效地减少物理设备的数量,从而能够高效率地利用硬件资源,减少碳的排放。

3)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作为一种通过租赁形式销售的软件服务,由SaaS服务提供商代替用户来完成软件的安装、升级和维护等问题。用户通过在线软件来管理各项经营数据等,在减少部分非核心业务的情况下可以集中精力完成自己公司的核心业务。

4)云计算是指利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来完成原先在本地计算机或者服务器上执行的大量运算,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将有限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利用与计算可以帮助计算中心节约相当可观的使用面积,减少超过50%的能源消耗,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使得现有的资源能被更为的利用。

1.3绿色it服务

绿色it服务的典型代表即在线应用服务,它是一种新的热门软件应用模式。它依托电子信息技术(主要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公司业务交流迅速,人力成本降低,能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

1.4绿色it应用

硬件设备使用率低。目前it设备利用率很低,仅为20%-30%。其中家庭用户网络设备真实使用率不高于20%,多数在15%以下。对于企业,一般来说服务器负载都低于40%,服务器最大能源的60%常常被闲置浪费,it设备使用效率低。同样,软件利用率也非常低,以办公软件office为例,软件提供的很多强大功能都未被充分使用。

针对it设备的利用率低的问题,绿色it的实施就显得更加重要,更加急迫。

2绿色it发展现状

2.1行动积极,成效显著

在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实施绿色it业发展战略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也是迫切要求。为了响应国家有关部们对it类产品的要求,应对欧盟绿色贸易的壁垒,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绿色消费产品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多的it企业将目光锁定绿色it这个主题,并在生产销售中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绿色it的支持。首先,很多it厂商已经将节能减耗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其次,中国作为全球电子产品生产的主要基地,已经积极展开绿色变革,以应对欧盟市场对于绿色it产品的要求。再次,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电子垃圾给生态带来的严重损害,展开了积极的电子来及回收措施。

2.2任重道远,信心十足

目前,制约我国绿色it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我国缺乏相关的绿色it监管部门,未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我国对绿色it缺乏完整的战略规划,政府缺乏对绿色it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政策扶持。再次,消费者也对绿色it的认识不够充分。但是,这些问题已经被意识到,我国政府正在逐步出台支持绿色it发展的政策和相关监管法规。相关部门和it企业,也在向消费者积极宣传绿色it理念。我们有信心完成我国it产业的绿色转型。

3发展绿色it的问题

3.1绿色意识薄弱

在传统工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影响下,很多it企业很难做快速地做出转变。it企业存在着单一地追求眼前效益,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缺乏考虑,绿色意识薄弱的问题。虽然绝大部分企业承认“绿色”很重要,但在it产品的绿色节能与环保方面,有想法,却没有行动起来,没有将“绿色”付诸实施。与系统安全、软件升级、服务器更新等问题相比,绝大多数it管理层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