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2:33

信息时代特点篇1

>>原始传播时代的灾害信息传播社交媒体环境下自然灾害的信息传播特点与方式新时期灾害事件中信息传播流程的特点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及电视采编应对自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探析新媒体时代的品牌传播之道浅议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思考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公关传播新媒体时代的电视品牌传播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新媒体时代传播规范的思考新媒体时代的医药传播策略新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特征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品牌传播新媒体时代“山寨”文化的传播新媒体时代“礼”文化的传播新媒体时代的电视传播变革新媒体时代对台信息传播策略思考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郭镇之.关于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卟国际新闻界,1997(3):18-25

[3]张健挺.“议程设置”中的反设置[C].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2006(8):1116—1123

[4]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htrp://.cn/dtygg/dtggt201207/t20120719—32230.html

[5](美)谢因·波曼,克里斯·威理斯.自媒体研究报告[J].转引自刘景东.浅议自媒体[J].中国信息界,2011(3):41

[6]何梓华,徐心华,尹韵公,雷跃捷等.新闻学概论[m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63—165

[7]南长森,石义彬.媒介融合的中国释义及其本土化致思与评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59-166)

信息时代特点篇2

关键词: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043-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逐步从传统过渡到现代,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甚至转向超链接。因此,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要求和对策,在当代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资讯高度发达。比尔・盖茨曾预言:“如果说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90年代是注重再现的年代,而新世纪的前10年是注重速度的时代。”[1]当下,已经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网络时代的发展,使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在这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全天候开放的网络,改变了过去以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面对面的说教为主要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学员不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内容经过层层过滤的政治教育,而是可以在网络空间中迅速了解到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及思想舆论,克服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滞后、呆板的问题。

2.渠道多元开放。互联网、局域网、手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信息交流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和广阔的空间,为思想政治教育双方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条件。阅读者只需要输入网址,便可在第一时间看到任何媒体的全部内容,使全球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从而实现部队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整合与共享。

3.地位平等融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面对面、单向传播的方式,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形成主动与被动的不平等的教育关系。在实际教育中,教育者往往以主导、权威的方式进行思想理论传授。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主体以参与网络各种信息制作、等的身份,将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及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出去;受教育者则以浏览网页、选择和吸收各种思想政治素材的方式接受教育。在依托网络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方式不再是“理论灌输”,不再是“说服教育”,而是以提供“选择”和“引导”等方式,使教育更具亲和力,更具可接受性。

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1.主动把握青年学员思想主脉搏。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近一半与色情有关。随着网络信息的大量产生和广泛传播,面对浩如烟海的大量信息,学员难免会眼花缭乱。大学期间是军校学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科学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应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方向,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意志,引导青年学员校正思想走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了解学员关注热点,掌握学员内心思想动态、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从而准确了解把握学员的思想状况,不断更新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从学员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建立共同的关注焦点,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在信息化的前提下,针对学员思想特点,增加教育内容的信息密度,如开办专题教育网站等,最大限度地为教育对象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有益信息,通过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2.积极抢占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在资讯高度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手段日益多样的条件下,正确的思想舆论对引导和帮助学员理解党的主张、接受科学理论、明确自身责任、认清是非曲直和美丑善恶,以及培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做“四有”革命军人,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去占领。”[2]信息时代也不例外。因此,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抓住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互动性带给我们的机遇,规避不利因素,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以牢记军魂、服务打赢、突出军味、体现兵情为原则,以引人入胜的教育内容,巧妙、大量地宣传正确、健康的内容,把军营网络建成青年学员凝魂聚气的思想阵地,使其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优秀军旅文化、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

3.大力弘扬军事文化主旋律。2012年,党的十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我军是先进思想文化的自觉追求者、模范践行者和积极推动者,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应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技术,不断提高军事文化熏陶的覆盖面、时效性和影响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打牢学员高举旗帜、熔铸军魂的思想政治基础;开展以网上读书、互动演讲、军营辩论、主题摄影、文艺微创作等为主要内容的军营文化活动,注重把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形成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军事文化格局,为学员的成长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三、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对策

1.“红”字当头,紧贴使命任务,彰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红”字当头,就是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载体,通过向学员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军队的规章制度、指示精神,以及正确的社会价值标准等,紧紧围绕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不断减少学员思想意识中不符合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四有”军人要求的思想、看法,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我党、我军的党史、军史,广大学员尤其是刚刚步入军校的新学员来说,这一点极为重要。通过建立“红色网络”,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紧贴时政的教育资料为内容,结合学员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突出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增强吸引力,使之成为学习提高的重要阵地,成为宣传党、国家和军队大政方针的“红色基地”。

2.“活”字橄龋紧贴形势政策,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活”字为先,是说电脑技术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方法。网络语言具有图文俱全、音色并茂、声情融合等特点,利用网络动静、大小、虚实的演示,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微观的事物宏观化,内部的思想呈现化,不可见的东西可视化,通过这种信息呈现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让学员在网上学习的过程中,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唤起学员的情感共鸣,诱发其强烈的探索欲望。例如,在“两会”期间、重大节日及重要会议召开之际等,及时将上级的重大决策、指示精神、创新成果和先进经验等加以整理,设置“理论前沿”、“政工研究”、“学习园地”等学习专栏,快速更新军事新闻、部队动态和各级指示,让学员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了解国家大事、军队要闻,在学习领会中有所提高。同时,通过网络互动、反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员的网上学习状况。

3.“实”字至上,紧贴学员实际,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实”字至上,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学员实际,满足学员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集合了各门学科、各种媒体和知识,有利于网络受众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随时进行教育,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交流,大大提高了教育的交互性与时效性。积极探索网上办学方法,按照学员“需要什么就设置什么,时代弘扬什么就宣扬什么”的要求,创办思想政治工作主题网站,开展新闻时事、爱心行动、普法园地、热点探讨等主流宣传板块;开设网上讲堂、网络课堂、比武擂台等内容,为学员提高修养、丰富学识提供平台,充分发挥“渗透式”的隐性教育功能,把学员真正想听的、想看的、想了解的内容加入网站中,通过网上答疑解惑、心理咨询、监督信箱、建言献策等方式,真实了解学员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行为特征和道德品质,解决学员工作、生活、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美]比尔・盖茨.未来时速[m].姜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Characteristic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theinformationageanditseducationalCountermeasures

LinGYao,LiXing-yu

(airForce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22,China)

信息时代特点篇3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网络技术;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0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0)05-0000-01

ComputerVirusesCharacteristicsandpreventivemeasuresininformationtechnologyage

SunQishun,Zhangwei

(FirstaeronauticalCollegeofairForce,Xinyang464000,China)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omputertechnology,upgradingofelectronictechnology,communicationtechnology,informationprocessingtechnology,therapiddevelopmentof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tothepeople'slivingandproductionbringmanybenefits,convenience,speedandefficiency,buttheuseofillegalhigh-techhackinghasoccurredfrequently,andbyintercepting,theft,breakingwastheotherimportantconfidentialinformationandseriouslyinterferewiththelivesofthepeople,production,technologyandcomputersystemstothenetworkanenormouspotentialsecuritythreats,resultedintheinterestsofstateandthepeoplesufferedmajordamage.therefore,topreventcomputerviruseshavebecometroubledbythecomputersystemsecurityandnetworkdevelopmentofimportantissues.

Keywords:Computervirus;preventionawareness;networktechnology;Response

互联网的绿色与安全一直是互联网技术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关键所在。利用高新技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侵害个人隐私;病毒攻击、网络黄毒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其中危害最大的归属于是计算机病毒,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51号《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已经2000年3月3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施行,本文重点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使大家对其有充分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

一、计算机病毒的含义

计算机病毒(Computer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28条所规定:“人为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系统中插入对信息系统功能或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破坏,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此定义具有公正性、科学性、强制性、规范性、公开性、权威性、法律性,而在一般科研材料及教材中被认定为:通过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不完善性,攻击或感染正常的计算机内部系统的程序代码。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一)程序性。计算机病毒同其他合法程序相同是一段可执行码,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模块,而是寄生在其他合法程序里面,当运行一个可执行的程序时,病毒就随之运行,并从事偷窃和破坏,而在没有运行这个程序之前,不容易被发现。

(二)传播性:计算机病毒不但具有程序性,而且更具有传播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出现变种现象,其速度比细菌还快,令人难以预防。传播性是病毒的本质特征,其会通过多种渠道迅速感染其他计算机。病毒程序一旦侵入系统并得以执行,使得病毒通过搜索可以就某项具体内容找到符合条件的程序或介质,之后再将病毒程序插入到系统的源程序,从而实现自我传播的目的。

(三)潜伏性:计算机病毒一般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早期并没有什么症状,很多从业者都豪无察觉。例如:耶路撒冷病毒,不到发病时期是察觉不出来的,等到符合条件时,立刻爆炸,对计算机程序进行攻击和破坏。一个精心编制的病毒程序,进入计算机后不会立刻爆发,可以在一段时期或者很长一段时间中寄生在合法程序中,对其他合法程序进行传播,而毫无察觉,寄生能力越强,其在计算机程序中潜伏的也就越久,其传播范畴也就越广泛。

三、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策略

(一)计算机系统工作站(computingworkstation)的防治方法

工作站就好比互联网的大门加上一把锁。只要把好工作站这道安全门,才能行之有效的降低病毒攻击。工作站安全防护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软件防护,这也就是采取积极防御措施,定期与不定期地用检测病毒软件检查工作站的情况。软件防范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入侵几率,提高抗病毒能力,唯一不足的一点,就是需要工作人员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启防病毒软件,其结果最终是增加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由于病毒的随意性,很有可能在病毒侵入后才能检测到。

其次在工作站中安插防病毒卡。防病毒卡通过网络设备来防范和隔离病毒,在网关处就对病毒进行有效地查杀,很好地弥补了防毒软件的不足,可以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但不足之处就是其升级不便捷,从实际效果分析,对系统的运行速度会存在一定的影响。

最后在网卡插入上病毒软件。它将工作站的访问控制、加密与鉴别融合在一起,从而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检测服务器、监控工作站保。但这种方法同样也存在防病毒软件升级问题,而且还会降低互联网的传输速度。

(二)利用在服务器上的插防毒卡等技术

网络服务器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部位,是网络的承载和支柱。网络服务器一旦被病毒所袭击,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而且对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造成重大损失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目前市场上基于服务器的病毒防治采用nLm(netwareLoadmodule)方法,它以nLm模块方式进行程序设计,以服务器为基础,提供实时扫描病毒的能力。

(三)加强网络系统综合治理

防治计算机病毒,仅仅依靠技术力量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和防治其入侵和攻击的,只有形成技术力量和综合治理融合在一起,加强人们的防范思想,才能从根本上完全杜绝和预防计算机病毒。当前在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层面分析,基本起到防御功能,但应该加强管理意识。在选择合适的外界环境后,就需要根据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应从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建立控制、管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的规章制度,严格规定其操作程序和使用范围,对于从事非法活动的集体或个人应严格惩罚。

参考文献:

信息时代特点篇4

一、微时代大学生的互联网行为特点

“微”是当今信息时代的特征,微时代主要是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建构的新环境。自微媒体诞生以来受到网民的极大关注,微媒体以其简便快捷的操作,动态实时的互动,灵活丰富的形式等特点迅速成为互联网的一个新亮点。

(一)微时代网络组织交互呈现去中心化特点。

区别于传统媒体金字塔形的信息交互结构特点,在微时代互动过程中,去中心化是不同信息互动的新特点。信息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平面内的传递,在由无数个自媒体人组成的环境中,自媒体人本身既可以是信息生产者、接受者,也可以是传递者。参与其中的个体对于参与感的诉求强烈,个人对信息获取的能动性在微时代的环境中得到进一步释放,个人情感偏好影响信息的传播质量与效率。

(二)微时代信息传播呈现数量大、速度快、辐射广、隐蔽强的特点。具体来讲,微时代的信息因其内容简短,凭借微媒体信息渠道便捷、多样且同步化的特点,使得信息的生产和极大的摆脱了时间、空间的条件限制,呈现出数量大、流动性、全天候、实时性的信息特点。微媒体中的每位参与者是信息网格中的一个节点,参与者与追随者之间形成分众传播模式,基于该模式完成的信息体现出广播的特点,扩散性强,影响范围大。不同的圈子构成了微时代特殊的信息通道网络,基于社交关系衍生出的信息通道具有同质性、排他性和隐蔽性等特点。[2]

(三)微时代信息的等级模糊,真假难辨。传统社会中,主流媒体的信息经受严格的核实和选择,媒体的可信度和公信力受认可程度较高,由主流媒体营造的舆论场是构建社会良好风气,影响信息受众的主渠道,虚假低俗等不良信息因缺少信息的畅通渠道而受到抑制。但微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信息生产、和影响的优势正在持续减弱,虚假低俗等不良信息混入信息流中,借助大众对信息先天的猎奇心理这一特点,混淆视听,使得信息真假难辨。

二、微时代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困境

(一)信息判别更复杂,舆情管控成难题

微媒体空间中的信息具有情感化、海量、简短、零乱等特点,加上信息的不断更新与流动,其间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信息中的情绪弥散。带有个性化和感情色彩的描述使得信息的指向性和映射力度增强,碎片化,片面化的虚假信息混淆视听,抬升了信息接受者对有益信息的获取门槛,筛选信息的成本飙升。对于社会个体的信息素养水平提出较高要求,在知识和见识尚不成熟的学生党员群体中,部分党员的认知偏差和思想偏离在所难免。连接网络与现实,构建信息追责机制,营造网络舆论氛围是必要的。

(二)基层学生党建的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受挑战

传统基层学生党建的教育本身受到挑战,主要体现在相比较于学生对微平台、微信息的较强使用粘性,在对于党建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上的不满意和不积极。党建教育资源因媒体的强大信息渠道支撑变得更加容易获取,教育原本的信息优势逐渐被瓦解。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式、开放性、大规模教育变革,以及移动终端软硬件的飞速发展使得时间空间对教育的限制性越来越小,工业化时代的传授式,面对面,批量化教育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借助信息技术,生动教育内容,变革教育模式是紧迫必要的。

信息时代特点篇5

【关键词】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特点;发展方向

由于当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已深入到社会上各个领域,人们吃穿住行都已无法与信息技术分离,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重要性,人们应在深入了解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同时,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动向,使得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概述

所谓“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是指以“信息化”为核心,使电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一种处理图像、文字、声音、数字以及各类信息的手段,并可根据所收集信息进行整合、储存、传播、加工以及获取的技术形式。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包含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由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涉及范围较广,使得我国许多行业中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例如计算机产业、设备制造业、微电子产业、元器件制造产业、专用信息应用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行业以及软件业等。

2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特点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而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也应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进行创新与发展。我国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具有智能化、集约化特点,其中“智能化”是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能够运用虚拟程序展现人类感知与思维,并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集约化特点,对电子设备感知的内容进行科学处理分析;其次,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具有网络化、数字化特点。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中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全世界的沟通发展变得“无边界”,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越发密切,适合经济全球化下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优势,使得人们在沟通交流中形成的信息资源,可以运用数字化手段传输到电子设备上,并同时运用数字化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编制、储存,使得人们无论何时想获取资料都可以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搜索、查找,有利于网络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人们无论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对所需材料进行搜索,极大程度方便了社会各界的生产与生活。

3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动向

3.1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动向简述

电子信息技术于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期十九世纪末开始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到了二十世纪电子信息技术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并以“应用范围广、发展速度快”为二十世纪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主要特征。在世界贸易组织设立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态势已成国际经济与社会相融相通的必然形式,因此步入二十一世纪的电子信息技术为了适应世界发展,此时的电子信息技术已进入“微电子技术”时代,以因特网与计算机的普及与完善标志信息型社会的确立,使得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已不局限于对计算机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上,在工业、科学、医学、通信、国防等方面都有应用与发展,更深入发展到人们身边,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3.2未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动向概述

(1)技术若想得到长远发展,其根本在于自主研究,不能只依赖世界先进技术的引进,因此未来我国信息技术将以实现“芯片设计自主化”为发展动向,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硬件设施奠定坚实基础。(2)通过研究现今电子信息系统级语言发展动向,使得电子信息语言应在SystemC和Suoerlog这两种先进验证语言体系中进行抉择,这涉及未来电子信息企业创新与投资方向。(3)继续加强“HDL”(一种硬件描述语言方式,用以制作数字电路)深入发展,并以提高HDL仿真性能与综合性能为发展动向,使得我国在引入世界上先进发展经验的同时,最终可以实现自主生产知识产权相关公司的确立。(4)为了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得到保障,国家政府应在未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不断给予政策、法律的支持,使得电子信息技术能在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下,实现信息技术从创新研发到投入生产的立体化发展模式。此外,信息技术若想发展除了吸收外来先进技术手段之外,我国应积极培养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从而为实现电子信息自主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3未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动向技术代表

3.3.1云计算未来发展信息技术“智能化”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云计算”。云计算概念最早于2006年被谷歌率先提出,随后云安全、云存储、公共云等概念应运而生,并深入影响着人们生活。由于云计算发展时间较短,是一种运用分布式计算机进行资源整合、处理、计算、储存的新兴计算模型,促使云计算迄今为止仍没有明确、统一概念形成,而发展方向也有多种可能,因此未来信息技术发展中必定有云计算的身影。3.3.2光电子技术未来发展通过当今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发现,相较于电子显示光电子逻辑在运行较为复杂程序时优势明显,光电子技术是最大型电子显示驱动下程序运行处理能力的1000倍左右。因此,在未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动向上,对光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同微电子技术结合应用,将成为创造出运行更高速、容量更大、涉及范围更广新型光电集成系统的主要技术支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是时展的助推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持,是人们生活不断完善的技术保障。因此,我国应不断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完善信息技术领域管理机制以及给予资金支持,从而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洲.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5(11):89-90.

[2]丛日新.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消费电子,2014(10):88-88.

[3]陈力宁.现代化生活中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浅谈[J].中国新通信,2016,18(24):80-80,81.

[4]龚成.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8):197-198.

信息时代特点篇6

关键词: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也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无论在管理特点还是在发展要求和方向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那么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档案管理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新的特点,在这些基础上,信息时代又对档案管理发展的方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档案管理到底会朝那个方向发展。这些问题都成为业内人士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的探讨,以期对相关工作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些许帮助,同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一、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新条件以及出现的新特点

在信息网络这一大环境中,档案的信息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人们通过网络对各种档案信息的检索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无论是在信息资源的储存还是检索上,都可以使用更快更先进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一方面增加了档案信息内容的丰富程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又增强了档案所提供信息的完整程度以及准确性。此外,用户检索起来也更加方便和快捷,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还可以通过使用打印等方式轻松获得和查阅有关信息。

在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特点。首先是在档案信息的收录、编目、检索等方面都电子化,从而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其次则是工作程序上的变化。使用电脑进行立卷程序,删除不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对不同的文件注明不同的保管期限,同时也可以及时修改和补充新的档案信息。这样一来,由于使用计算机可以随时迅速地对单份文件进行各种主题的分类,并对文件的各种信息有详细表现,便有效节省了因为人工分类整理档案带来的人力物力。再次在档案的整理方面,一是省去了卷宗的整理任务,档号只需保留全宗号及文件号即可,另一方面就是在档案的分散性上更加灵活,因为使用电脑可以快速查找档案来源,从而便于档案的保管和使用。最后,在档案的保管上,由于电子档案的占用空间小,同时存储载体的信息容量又相当巨大,所以对于电子档案库存的管理就相对来说方便得多。

二、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及要求

在信息时代中,档案管理的各种发展的前提是观念上的转变,有一定的时代感,管理观念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和信息时代的发展进程。具体的发展方向以及在继续发展中提出的各种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管理权限,增强保密措施

由于网络环境的匿名性以及许多信息的共享性,使网络下相关信息的保密成为许多人关注的一个焦点。尤其是档案信息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种秘密,如本单位的档案资料就是属于国家秘密范畴,这些也都是需要保护的。因此就需要对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一定的措施进行保密,从而保证这些信息被合法、合理的使用。依次表现为:注册保密、受托权保密、目录保密以及属性保密。这些都可以对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一定的限制和规范,从而保证档案不会被滥用,保护各方面的利益,使信息环境下的档案可以健康发展。另外,档案管理者还需要针对使用者的使用权限进行一定的限制,使用网络限度功能,防止非法删改、复制或销毁等现象的出现,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好档案资源,防止泄露秘密。

(二)整合档案资源,做到专业特色

与传统的档案获取方式不同,现在用户可以足不出户,使用电脑在各档案部门的公开网页查找自己所需信息。一方面以往大量繁重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如今只需要电脑自动完成,人力可以解脱出来进行技术钻研,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档案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在信息环境下,如果各档案部门的信息重复,只讲求丰富,没有自己的特色,那么就会造成档案信息重复,不仅不利于用户查询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档案信息也很难做深、做细。所以,各档案部门要形成自己的档案信息资源特色,建立起独具特点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这样才做到节省资源优化资源,将本档案部门的信息资源结构整合得更加合理,相关特色信息也更加完善和深入,从而更受用户的喜爱和青睐。

(三)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在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进程,完成向信息化的跨越。首先需要档案管理系统跟上其他计算机系统的升级和功能发展速度。其次就是要求将纸质档案信息向数字化的转变过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这样才能使档案馆获得长足的发展。另外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的各种功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式,对网络资源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整理,开发相关主题,从而更加有利于相关信息的储存和使用。如作者所在的佛山市三水区国土信息中心,就是通过聘请有资质的科技有限公司,对本中心的档案信息网络进行技术改进和升级,以进一步优化和整合国土档案资源,以最快捷、最便民的信息网络服务群众。

(四)构建档案管理的网络安全环境

众所周知,使用电脑保存档案材料的一个突出隐患就是网络技术升级或遭受黑客攻击的时候,有可能造成档案材料的流失和缺失。这对保护各种包含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档案材料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减轻安全风险,建议各档案部门必须做好预防措施,制订出现各种安全隐患的应急方案,构建本单位的档案管理的网络安全环境。作者所在单位也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对全部录入电脑的档案材料进行电子刻录和书面留档案的双重备份,以应对影响网络安全的应急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不仅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新条件和新的发展契机,同时加速了档案管理在新环境下的发展和改进,从而为档案管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胡海连.现代网络环境下档案工作的四个变化[J].科技档案,2006(4).

信息时代特点篇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媒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完善,特别是在全球化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媒体产业迅速崛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新闻媒体的文化传媒功能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并增加了新的社会主体身份,在社会文化生活中逐渐扮演起现代教育者的角色。而且,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实施,新闻媒体传统社会文化传播功能在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同时,又呈现出其作为现代教育者的新的功能特点与独

特性。

1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者的特殊性

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者所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在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领域,都没有明确的阐述与说明。在传统社会文化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出,新闻媒体实际上还具有教育的功能,特别是伴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新闻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者的身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

首先,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的主体,不仅包括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还包括现代的如互联网、手机终端等。在引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还具有监督社会生态体系、服务大众文化娱乐等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在日常的传播活动过程中,由于受自身特点的限制,以及传播客体所处的社会即时背景与客观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完全的呈现所有事件。而且新闻媒体本身作为社会文化舆论的引导者,代表的是公众的主流意识,因此在对信息的选择、信息的加工报道方面,必然会以社会文化舆论为导向。

其次,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者针对的教育客体更加广泛。这也就无形中提升了新闻媒体发挥好教育功能的难度,一方面新闻媒体要在现代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下,抓住所有机遇与挑战,充分发挥其原有的新闻传播功能,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多的争取受众,最大化的发挥其教育功能。根据信息传播的然率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信息的接受通常是由一定的选择性的,与需要浪费更多时间获取的信息相比,更喜欢接受花费时间较少,更容易被理解的信息资源。因此,在现有的社会生活语境中,新闻媒体要想获取更多的受众,即现代教育对象,就必须最大可能的降低教育客体媒介接触的时间及物质成本,同时提高教育客体对新闻媒体传播教育内容的满意度。

除此之外,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主体,其教育内容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传统教育主体为学生传授单一的理论知识或特定的技能水平不同,新闻媒体作为现代信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特殊的教育者,无形中就会对人们的思想言行、价值取向等起到一定的影响。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说,新闻媒体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本身就具有教育和引导人们的思想价值、社会理念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原本已经具有特定的教育功能。

2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中发挥教育功能的特点

新闻媒体发挥现代教育功能的实质就是通过对社会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传播力与社会公众影响力,从而达到引导和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的目的。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中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本质上是其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所具备的一种特有的功能。而且由于新闻媒体传播信息来源的权威性,传播过程的专业性,以及媒体受众的广泛性等特点,使新闻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媒介比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具有影响力。新闻媒体对某一事件的关注报道,促使受众对事件本身以及事件相关事件进行广泛讨论,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促进事件本身的解决或相似事件的规避。

与传统教育形式不同,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特点的发挥是建立在新闻媒体本身所特有的作用机制与作用方式之上的,主要具有非线性、隐含性、两面性的特点。

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的非线性特点主要是指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者对公众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途径与教育方式,它在教育方式上并不是对公众直接单纯说教,在教育内容上也不是从低到高的系统线性教材,它对受众的教育具有曲折性的特点。但是另一面,新闻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者,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并不像传统的教育主体那样有着明确的教育目标、严密的教育体系、固定的教育模式等等,它是通过信息传播来实现的,但是信息传播过程的本身又具有发散性、复合性等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的非线性特点。

新闻媒体作为特殊的教育主体,其教育功能还具有隐含性的特点。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家庭或学校的教育通常采用一种向受教育者明确教育目标、教学任务、教学预期达到的效果等显性的教育方式。一方面是因为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其本身并不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功能,信息本身所蕴含的教育内容就需要受众去挖掘、去发现。另一面,公众在轻松地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完成对信息承载的内隐性教育内容的接受。因此我们说,新闻媒体无论是在教育方式还是教育内容方面,对受众的教育都是隐蔽的。

信息时代特点篇8

关键词:图书馆;大数据时代;服务创新;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概述

大数据是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多样数据中进行的快速信息获取,它不是定量描述数据量大小的名词,一般产生于邮件、视频、微博、帖子以及页面点击,是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总和。大数据概念首先出自于天文学学科和基因学学科,最后广泛应用开来,将计算机时代不断增长的信息,应用到各行各业,发挥信息的自身价值。大数据具有4个特点,分别为:种类多、速度快、容量大以及价值大,取关键词英语的首写字母,具有4V特点。这些特点表示大数据将给it行业带来质的变革,让形态多样的信息且富有价值的数据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入数据处理、深入分析以及价值挖掘的信息业务发展过程。随着信息技术带来的强大的数据增长,数据无处不在,世界真正进入大数据时代,世界各地政府也开始关注大数据的核心科学与技术问题,促进了大数据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而作为信息储存和利用的图书馆,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意味着图书馆要加大限度集成多源数据,并且建立多源数据之间的关联,根据以上目标,还要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使其在数据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的目标。其次,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对利用图书馆进行知识挖掘的用户的信息进行了解和探究,挖掘潜在的信息需求,研究阅读者的兴趣爱好,进而发展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信息资源,在服务体系上进行人性化改革,推动图书馆行业的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不少机遇和挑战,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中,大数据正在逐渐改变着图书馆,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以下是对其影响的具体分析。

1.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产生影响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数据技术是基于网络信息时代的,因此图书馆信息资源也将逐渐向智能化发展,这就意味着,图书馆的服务结构将由传统的手工操作、人为管理转换为自动化操作、计算机管理,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不仅要掌握图书馆基本业务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习新型技术手段,实现图书馆数据分析智能化处理,这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因此,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馆员人才队伍要求的素质培养方向将会注重其对数据分析、管理以及应用能力,而非传统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简单整合和管理。基于以上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组织结构也会发生变化,馆员队伍的层次结构也会更加多样化,对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进而影响原有工作人员的职业规划。

2.对图书馆技术体系产生影响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职能也会面临硬件以及软件等技术的挑战。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主要通过硬件平台来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存储和运算,因此图书馆原有的硬件系统需要更新换代,以满足大数据时代下的硬件平台运行的高要求,实现信息服务功能。其次,据调查显示,现有图书馆运用的仍然是web2.0技术基础,采用的仍然为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作为后台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体系的实现。原有的数据系统,很难应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数据的价值,进而对图书馆的效益产生影响。

3.对图书馆业务功能产生影响

大数据不仅对信息资源具有收集、储存的功能,还具有分析总结的功能。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业务功能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各种载体,如书、报、刊、音视频资源等进行收集、整合和保存,还需要对用户的信息和阅读的频率等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并建立数据库,综合展开分析,才能发挥图书馆时代性的业务功能特点。另外,大数据时代下,抓住有效的数据就能在众多竞争中找到突破点,因此图书馆为了提高本馆的服务特色,必须将图书馆原有基础查阅服务功能转变为对数据的加工和分析服务,了解阅读者的阅读频率和阅读偏重点,从而对原有服务进行拓宽和深化,让阅读者体验到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三、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的新方向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将面临增长迅猛的海量复杂的数据处理,在服务功能上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获得长远发展。由此,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的新方向主要有以下方面。

1.服务的智能化发展

图书馆服务的主体主要是用户,在大数据时代下,要求图书馆在对用户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智能化程度,如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复杂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和处理基础,实现用户在查找图书时能够自动抽取关键词、智能化抓取数据,进而对用户的搜索需求进行自动分析和预测,最后根据图书馆已有资源给用户提供帮助。这样一来,避免了由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庞大而带来的搜索难度,提高图书馆给用户搜索服务职能的效率。另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还能够将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转化为实际信息需求,扩大了图书馆知识资源的价值范围,同时也让用户实现发现知识、挖掘知识的功能。

2.查询中形成解决方案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给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用户提供知识查找和阅读功能,还需要发挥图书馆对于知识解答的功能,让用户对于信息的获取更加简单和方便,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更加容易。这就意味着图书馆信息服务需要在用户进行信息查询和搜索中,对同一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得到用户信息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最佳的选择方式,完成用户的目标。

3.根据用户的阅读需求进行个性化推荐

图书馆的资源非常丰富,馆藏量大,但并不是所有馆藏的信息都能够发挥知识价值,因此大数据时代下,需要图书馆对用户的阅读需求进行分析,进而推荐与用户阅读特点相关的但平时很难被用户察觉的信息资源。就如同在淘宝过程中,淘宝会根据用户搜索商品或者购买商品的记录情况,通过一些提示语向用户推荐一些相关的商品,“浏览了该商品的人还浏览了以下商品”。这种模式下,意味着图书馆需要对用户进馆的所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处理,才能挖掘出不同用户群体的查阅特点,进而实现个性化推荐,最终提高和拓宽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4.信息的知识价值体现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信息的知识价值体现是图书馆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大数据技术能够让图书馆大量显性的、无序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为不同需求层次的用户在信息资源的获取上得到不同的服务。也就是说,根据对用户信息需求的分析,能够让图书馆加强对信息的筛选和收集功能,并且加强从信息内部结构中深层次的提取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价值。

四、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服务创新和发展的具体建议

大数据时代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挑战。笔者根据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1.实现图书馆结构模式的转变

大数据时代下,要求图书馆结构模式进行转变,从传统的图书资源、电子资源以及机构库等模式,增加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和用户日志数据资源的结构模式。实现质变和量变同时发生。图书馆可以根据大数据技术,对图书馆资源进行网络化整合,对用户进馆信息形成电子化档案,进而将用户信息形成一个特殊数据库,掌握用户的搜索记录,进而通过先进化的软件技术让图书馆信息资源与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匹配,为图书馆特殊化服务提供依据。

2.实现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转变

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转变意味着图书馆管理模式需要从管理的信息化转换为管理的数据化。在具体工作中,图书馆管理人员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并将记录的信息形成业务数据,这样就能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以及服务质量等进行有效评估,从而确定绩效指标。其次,读者也可以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数据进行阅读,了解工作人员的信息,从而选择合适的服务对象。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也让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客观。

3.实现图书馆服务模式和内容的转变

由于图书馆结构性质的变化,其数据性要求程度越来越高,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也需要进行转变。这就要求图书馆在给读者提供服务时,要从原来的点对点、面对点、线对点的传统服务模式转换为一体化服务模式,要求图书馆对用户信息进行有效追踪,挖掘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实现对每个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现今社会,大数据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信息的保存、开发以及利用过程中,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图书馆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保存和分析、如何通过对用户信息的识别和分析找出潜在信息需求、如何在新时代下创新图书馆的服务结构和模式,都成为当前图书馆发展中首先考虑的问题。图书馆在应对大数据环境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技术特点,对原来的服务体系进行重构,进而全面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知识价值,得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茫,周力青,吕艳娥.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移动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01):117―121.

[2]黄春英.探究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J].才智,2014(06):290.

[3]彭文梅.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与发展[J].河北科技图苑,2014(03):14―16.

信息时代特点篇9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档案转变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00-02

“大数据”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被快速地应用于诸多行业,并且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它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到来。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根据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工作的新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新转变,以更好地发挥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价值。

一、大数据及其特点概述

(一)大数据提出及发展

2011年麦肯锡首次提出大数据的概念,在《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下的一个前沿领域》一文中并提出了自己对大数据的认识,他认为大数据已经实现了多个领域的渗透,并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后,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一文出现在公众面前,掀起大数据热潮,人们对大数据的认识逐步深入化、普及化。

(二)大数据特点

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提出,人们对大数据的特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综合人们既有的研究成果,大数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信息量极其丰富,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单位可以看出,从tB到p再到ZB级,这种增长趋势并没有出现停滞的迹象;信息资源类别多样化,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类别从传统的相对单一的图文类型向多样化转变,涵盖音视频、网页资源信息、位置信息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类型;信息资源整合大,随着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人们获取信息的难度增大,但通过整合获取的信息价值得到大幅度提升;处理速度得到快速提升,处理速度得到了秒级时效。

二、高校档案信息服务提升必要性

(一)高校档案信息服务提升是顺应大数据时代必然需求

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量庞大,数据信息类型丰富,数据信息的密度却相对偏低,信息处理速度快。大数据时代的这些特点,迫切需要高校档案信息服务做出相应的调整,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自身的新发展与提升,否则就难以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难以发挥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二)高校档案信息服务提升是数据信息服务的时代需求

大数据时代,人们的信息获取观念产生了重大转变,社会需要信息供体转变信息供给方式,树立“数据为主”的信息服务观念。高校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显然已经难以适应社会以“数据为主”信息服务理念,必须基于社会档案信息服务需要,建立新型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顺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三)高校档案信息服务提升是促进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

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巨大,资源类型丰富,高校档案信息服务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高校档案信息传统服务已经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服务面不广,服务缺乏灵活性、便捷性,大大制约了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只有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才能实现由内而外的发展,提升档案管理工作影响力。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工作理念滞后

大数据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面临着一个思想理念滞后的问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传统思想理念已经难以适应时展需要,必须从传统思想中转变出来,基于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摆脱惯性思维的影响与束缚,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理念的新发展与新突破,以适应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

(二)档案信息供给力弱

大数据时代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信息数据资源丰富,这就要求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具有较强的信息供给能力。目前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存储与分析能力明显不足,突出地表现在检索效率低,高校档案信息不仅查全率效率不高,查准率也明显不高;信息分析能力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档案利用形式传统,基于信息分析与加工的新型信息供给能力有待提升。高校档案工作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供给与服务能力,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三)档案服务方式单一

高校传统档案服务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封闭式服务为主,服务消极现象严重,缺乏主动性。服务方式的单一化使高校档案工作陷入了“重视信息保管、淡化信息利用”的模式,高校档案管理内容单一,主要以文书的形式存在,造成馆藏资源的单调化,服务对象狭隘,主要服务于高校党政行政机关;档案资源的获取,需要实地借阅,而且审批程序复杂。高校档案服务方式的单一化,大大制约了档案工作效能提升,成榇笫据时代制约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档案信息安全隐患

大数据对高校档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构建开放性的资源服务模式,推动档案资源的共享。在档案信息资源开放与共享的同时,带来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基于档案信息安全措施难以提供有效保障,尽管高校相继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但是缺乏宏观设计,导致建设标准不统一,信息化程度不高,相应的法律法规也相对滞后,明显滞后于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工作安全需求。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的转变

(一)转变档案工作理念,提升信息服务意识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服务理念,以更好地发挥高校档案管理资源价值。

1.树立开放型服务理念

大数据时代要求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就需要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根据高校档案工作定位,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归类与整理,树立开放理念,走出传统的思想束缚,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师生,推动高校之间档案资源的共享与互动,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最大化效能。

2.树立个性化服务思想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以爆炸的方式喷涌,这就需要高校档案工作树立个性化服务思想,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大数据时代,信息数量巨大,提升了用户信息获取的难度,高校要通过个细化服务,进一步提升高校档案资源供给的针对性,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

(二)加强档案信息整合,提升信息收集能力

高校档案工作的一个重点是提升信息收集能力,这是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前提与基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必须将信息整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能优化与提升档案信息收集能力。

1.既有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档案工作要进一步强化既有档案信息资源的归档,根据大数据时代要求,推动档案资源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完成传统纸质档案资源的电子化归档。电子归档过程中必须强化标准意识,质量意识,从而能够有效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同时要确保档案数据信息的信度,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

2.新型信息资源整合

高校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新型档案信息资源。高校要加强新型信息资源收集,提升信息资源采集的广度与深度,尤其是要突破档案资源以“行政档案资源”为主的档案资源采集思路,融入人物、文化、科研、历史等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还要关注媒体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以更好地提升档案信息收集能力。

(三)借助现代技术支撑,强化信息服务能力

大数据时代是技术滋生下的产物,因此高校档案工作要强化信息服务能力,必须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为支撑,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增值与服务能力升级。

1.规范的数字化处理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必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规范的档案资源数字化处理。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必须将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处理作为首要任务,对所有档案完成数字化加工,提升档案资源数字化加工的技术含量,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坚实基础。

2.升级信息管理系统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提升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高校必须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对既有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构建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系统的存储、分析能力,并且是信息管理系统具有相对的可扩展性,以确保高校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安全措施,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安全是高校n案工作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必须优化安全措施,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

1.提升安全技术

高校要发挥技术优势,用先进的技术构筑起第一道安全防线。高校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以安全及时为支撑,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控能力,通过先进的监控技术、密码技术、信息过滤技术等,从技术层面严防安全漏洞。

2.强化制度建设

高校档案第二道安全保障是安全制度,高校要基于大数据时代安全问题,加快安全制度建设,力求全方位地规范人们的行为,将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高校档案工作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总之,高校档案工作转变不仅是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档案工作必须基于大数据时代特点与要求,进一步提升工作主动性,使档案工作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促进高校更好、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萍,姜叶飞.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变革研究[J].兰台世界,2015(11):30-31.

[2]傅笑然.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探析[J].高教学刊,2015(19):128-129.

[3]王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档案资源共享研究[J].兰台世界,2016(04):75-76.

[4]王书伟.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

[5]松姗.综合档案馆政务微博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6]石洁.面向公众的国家综合档案馆特色馆藏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0.

[7]资蕙.信息公平与档案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07.

[8]timothyR.Huerta,marka.thompson,ericw.Ford,williamF.Ford.electronichealthrecordimplementationandhospitals’totalfactorproductivity[J].DecisionSupportSystems.2013(02).

信息时代特点篇10

关键词:读者;情报需求:读者工作

认识图书馆读者工作中读者对情报的需求特点,是发现和解决读者工作问题的思想前提。这里的读者工作问题是指图书馆现阶段的读者工作与读者需求的特点还不相适应的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读者工作的发展就是在图书馆管理者不断发现和正确解决读者需求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进入信息时代,读者的需求变的比以往时代更加强烈。使图书馆传统的读者工作许多模式面临诸多挑战,进而产生许多不适应问题,因而为读者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如许多哲学家所讲的,当某种社会问题出现的同时,通常也孕育着解决这种问题的条件和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各系统中的应用,正在创造出一种读者工作的新模式――信息化服务,虽然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信息服务还很不成熟,但却在适应新时期读者需求特点方面表现出传统读者工作模式所没有的优势。

一、新时期读者对情报需求的特点

(一)情报需求的特点

1.情报需求的伸缩性

对于没有任何情报资料的需求者来说,他们最初的情报需求可能是同样的,但在满足了一定情报需求之后,他们就会在情报需求的层次、项目和程度等方面有所不同,这种伸缩性在情报市场中比在物质市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2.情报需求的复杂性

由于情报需求者各方面条件不同,他们对情报需求与满足方式自然不一致,因此文献情报服务必须面对这种情况,采取多种服务方式和服务项目来满足。以高校为例,高校是产生情报信息的部门,也是情报需求的部门,而且产生和需求的频率很高,因而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按知识结构大体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工程师)、助教、研究生、本科生,此外还有校、院、系领导及教学科研管理部门,他们是高校情报的主要用户。教授,对情报需求的特点是“尖”“新”“全”,即不仅要了解学科前沿的一般情况,还要掌握前沿冒尖的东西,即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前景及今后的预测。所要求的情报要新,对各种动向反应要敏感,在我国图书馆信息技术正在起步,对资料时间上的要求,至少要“新”到当年;全,则是所利用的文献要全,要有多方面的文献,他们比较强调外文期刊,国际学术会议录,博士、硕士生学位论文及本学科国际权威专著;在文献的语种方面,最好能获得英、俄、日、德语种文献。此外他们还很重视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以此来丰富并发展本学科。讲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也有一部分搞科研,对教学而言所需的材料主要是教师和参考书,对文献一般引用较少,但在编写教材时则要参阅更多的资料和了解学科发展动向。这部分人为数很多,一般占教师总人数的60%,特点是人多需要量少。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前期主要任务是修满有关课程的学分,后期主要任务是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写出高水平的研究生论文。做实验、写论文,首当其冲是提供本课题研究的情报文献背景及研究现状。因此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从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文献和情报,对此他们是十分重视的,他们不仅要求手工检索也要求机器检索。他们对文献情报方面的要求,一般由导师提出和确认,其内容和广度大体与导师相同(因为导师要求研究生做到的他本人必须先做到),只是在深度上低一个档次。以上可看出,不同职称的人,根据所从事的工作,对文献需求各有侧重。

3.情报需求的发展性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会产生新的情报需求者,如我国乡镇从不需要情报到需要单项生产技术的情报信息,进而发展到需要综合性的情报信息。

4.情报信息的可变性

随着社会各种条件的变化,情报需求也会随之变化或由誉在需求变为显在需求或由微弱需求变为强烈需求,如我国专利制度实施以后,使得查找专利的需求者增加,而在此以前,这些需求者可能是潜在的。

(二)新时期读者对情报需求特点

以知识经济为主的信息时代,读者由于对知识的需要和对情报的重视,从而对情报需求的共同点越来越集中。

1.读者对情报的需求终身的特点

中国有句“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话,表达的是人一辈子都要学习的思想。建设现代化的国家,“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概念正在提出,在以往发展节奏较慢的社会中,承袭老一辈的谋生技能或掌握一种谋生手段就可以过活一辈子,但在快节奏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却已经不行。面对信息时代变化,年纪大、经验多的传统优势已变得不明显。可以说,在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竞赛中,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现代社会的加速度发展,使不同读者产生了比以往时代更为强烈的不断对文献情报需求的特点。正是在此情况下,人们愈加关注“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哲理。随着图书馆读者工作依据读者需求特点而开展创新服务,读者情报需求终身的特点的理解也将不断深化。

2.读者对情报需求的自主特点

由于信息技术在文献情报信息领域的迅速发展,读者对情报需求的自主特点表现在:一是在对情报的主动特点,以便使自己跟上时代步伐;二是读者对情报需求选择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生存的技能;三是随时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对情报需求具有主动性的特点。

进入信息时代,读者对情报需求自主的特点,变得愈加突出起来,其原因在于:现代社会激烈竞争造成的压力,机会以及对社会更多的依赖,使读者对情报需求的主动性变得更加激烈起来,现代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读者有了较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因此满足学习“消费”的条件比以往更好。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图书馆各系统中的应用,为读者的情报需求创造了很好的环境。

3.读者对情报需求的开放特点

绝大多数情报需求者在社会组织中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其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及空间是相对固定的,很难在固定时间和封闭空间进行情报需求,由此也就使读者对情报的需求呈现出开发的特点。但是在教育资源和情报信息源不足或分布不均问题,加之信息技术发展还不足以解决这种不足或不均问题的传统社会条件下,对于情报的需求者来说,对情报需求受到抑制,进入信息时代后,虽然读者对情报的需求与文献资源不足或分布不均的矛盾依然存在,但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情报信息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却在相当程度上放大了现实不足的情报信息资源,并使分布不均的信息、情报资源在虚拟现实中得以均衡,为读者超越时空限制进行情报需求提供了现实可能。

4.读者对情报需求的功利特点

现代读者的情报需求的根源在于人对全面发展的追求,直接地说推动读者对情报需求的动力主要来自对现代社会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现实考虑。可分三类:一是想谋求更为理想的社会角色,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二是保住已有的社会角色而不被社会淘汰;三是在社会结构性调整所造成的流动中找到适合于自己扮演的角色。这体现着现代读者对情报需求的功利特点。特别是当这种需要必须通过付出金钱、时间精力的代价才可能得到满足的时候,读者对情报需要的功利特点就会变得愈加明显。

二、新时期读者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进入信息时代后,读者在现代社会中所感到的竞争压力、流动的机会和对社会的更多依赖,使读者产生了比之以往时代更为强烈的情报需求,与此同时现代社会迅速进步,也为满足这种强烈的情报需求提供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支援。对于情报需求来说无疑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过的大好发展机遇。图书馆读者工作针对新时期读者对情报需求的不同特点,而不断创新和发展变化。

(一)读者工作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读者对情报的需求,离不开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庞大系统,探讨读者对情报需求的特点,就在于构建能够满足读者情报需求的读者工作新系统,不同读者对情报的需求不同,新时期图书馆读者工作要根据上述读者对情报需求的不同特点,建立适应现代读者需要的读者服务工作,就是采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建立情报资源体系,针对特定用户群开展情报服务,使用光盘、网络等手段,使情报查找方便。

1.关于读者服务工作观念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改革问题

信息时代开展情报信息服务,以信息和知识为主,不以书为单位,逐渐向数字化的情报信息发展。在传统的读者工作极其管理模式中,作为情报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决定信息情报收藏、开发与利用等,读者只能是被动的需求者,其对文献的需求也被限制在特定时间空间里。这种模式对部分低层次读者来说是需要的,但对新时期的读者来说则是不相适应的,读者情报需求需要的自主、开发特点,要求情报的管理者在帮助读者确定对情报需求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指导帮助和支援服务,也要求在读者需求的情报资源方式、时间、空间等方面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选择条件。虽然我们现在对现代读者工作及其管理模式的认识还不清晰,读者工作的原则是满足读者的需要,近年来,普遍被人们认同的针对读者不同的特征,区别服务的服务理念,为我们认识和解决传统的读者工作与现代读者自主和开放式的对情报的需求问题提供了思路。

2.关于良好读者工作环境的营造问题

读者工作在旧的垄断性事业进行管理的情况下,直接决定了读者工作的组织式机构生存发展,同读者对文献情报的需求和功利特点,没有直接的影响和联系。因此带来了传统的读者工作规范、有序的特点,同时也带来了读者工作活力缺乏和对读者对情报的需求不能主动适应的僵化弊端。伴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作为具有情报信息资源中心地位的图书馆,面临着巨大改革挑战,在利益驱动下,不同层面和种类的情报信息组织或机构都在努力研究和探索如何满足新时期读者对情报的需求问题,传统读者工作体系的僵化弊端正在得到克服。笔者认为读者工作要对读者对情报需求的功利进行认可,读者工作的创新要适应现代读者对情报的需求。

(二)依据读者对情报的需求采取的措施

1.基础工作

这是经常地、持久地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工作,它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又不是具体到为某人某课题服务但要持之以恒,本校乃至本系统的成功常窝于这种基础工作之中,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应开展的工作:一是中文核心期刊题录索引、文摘和重点中文图书专著目录,主要提供读者图书情报信息、了解动向用,因为不存在语言障碍,它的读者可以是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同行;二是外文核心期刊题录索引、文献和重点外文图书专著目录用,这是根据读者反映的要求、供信息扫描用,对正、副教授及部分讲师,他们的外语水平较高,可以直接提供原文而不经翻译。这样可以做到快,也可以减少由于翻译而引起失真现象。这部分读者可以采用“送情报上门”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服务于读者。而对大多数外语水平不高的读者,还须译出在公共阅览室展出;三是编制国际学术会议录和研究生学位论文索引,主要为正、副教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服务,一般可以不用译出;四是编制专利目录和产品标准目录,为学校和本校系统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一般只需要译出文献的篇名,如读者需求全文则另行代译;五是编年鉴、手册、索引和国外(同类大学)简介,提供校、系和导师用;六是按分类途径和作者途径编制本校重点专业、重点学科的文献篇名索引。

2.目标服务

以本校的重点学科、重点科研项目及学科带头人为目标,瞄准为其服务。一是定题服务,即重点科研项目从选题、中间试验到最终成果鉴定,都要提供情报背景及情报分析研究材料;二是定人服务,为学有专长的知名学者单独提供情报服务;三是瞄准国外同类学校、同类重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进行文献跟踪,为本校服务。

3.咨询服务

一是辅导读者使用中外文工具书,特别是一般教师和本科学生要具体指导;二是宣传计算机检索文献的优越性,协助用户选择关键词,写好检索式,填好咨询单,利用校园网等网络终端;三是做好教学科研中的其他咨询服务。

4.提高情报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

做好新时期读者工作必须提高馆员的自身素质。一是图书分类方法要掌握,注意交叉科学;二是学习目录学;三是熟悉和熟练使用计算机;四是遵守职业道德。

(三)读者对情报需求的最佳结构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情报需求的特点有:求快、求实、求新、求近、选择、求专、求静、习惯、求知、探索和创造等心理特点。因此可以说,情报需求的特点就在于对文献情报有着广泛全面及时省力的需求。由此我们可以构筑一个情报需求的最佳结构:一是最小的代价,使需求者耗费最小的精力,使用最小的物质,冒最少的风险;二是最高的效率,使需求者在最少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三是最恰当的情报,使需求者从浩瀚的情报流中得到小量化、最优化的对口服务;四是最好的效应,使需求者经过情报活动能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劳动效果好,能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是情报需求的最佳结构,图书馆读者工作根据这一结构有针对性的、创造性地开展,使读者工作得到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斐章著.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5.23-24.

[2]陈汝翼.论高校情报需求[m].辽宁:大连工学院出版社.38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