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的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3:10

生物防治的办法篇1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政府组织、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以区爱卫会为主体,责任到街道、服务全覆盖、投入多层次、效果全监控的工作要求,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建立病媒生物防治长效管理新机制为主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经费,强化监督,不断巩固我区已取得的病媒生物防治成果,确保我区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在全省、全市保持领先水平。

二、明确分工,落实病媒生物防治管理责任

根据市人民政府第43号令和《市除四害管理办法》的规定,全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按下列分工落实管理责任:

(一)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辖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政府统一组织,各单位安排经费投入,爱卫办督促指导,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街道、社区主抓落实,区除害消杀站具体作业,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病媒生物防治管理新机制。

(二)病媒生物防治的重点行业单位、场所主要包括:农贸市场、宾馆饭店、学校、单位食堂、食品副食品店(超市)、粮库(店)、食品加工店(点)、医院、工地、废品收购站(点)、环卫设施、河道等。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由业主单位具体落实防治措施,所属辖区街道办事处负责日常监管。

(三)病媒生物防治的一般单位、场所主要包括: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学校教室及外环境等。分别由各单位负责落实具体防治措施,所属辖区街道办事处负责日常监管。

(四)居民住宅区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室内环境由住户负责,室外公共环境有物管的由物管公司负责落实具体防制措施,无物管的由所在社区居委会负责落实,所属辖区街道办事处负责日常监管。

(五)责任不明确的地段、水体和结合部的除四害工作,有使用人的由使用人负责,没有使用人的由区爱卫会办公室负责。

(六)区爱卫会各委员部门和窗口单位按以下职责分工:

1.区卫生局负责对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医疗卫生单位、宾馆饭店等经营性公共场所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日常监督管理。

2.区工商局负责实施对农贸市场、食品生产、食品流通等单位、场所的病媒生物防治监管工作。

3.区环卫局负责实施对垃圾场、垃圾中转站、垃圾车、公厕、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场所的病媒生物防治监管工作。

4.区建委负责实施对待建工地、在建工地、拆迁工地等的病媒生物防治监管工作。

5.区水务局、人防办分别负责实施对河道、沟渠、地下人防设施的病媒生物防治监管工作。

6.区园林局负责实施对公共绿地(绿化带)的病媒生物防治监管工作。

7.区教育局负责实施对区属各类学校的病媒生物防治监管工作。

三、落实经费,扎实抓好组织实施工作

(一)这次病媒生物防治活动由区爱卫会办公室负责牵头,统一组织和协调并具体实施,主要工作包括选择落实消杀队伍,组织选择药物,抓好技术指导,做好灭前灭后的密度监测和各项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各单位要安排1—2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认真搞好本部门、本单位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二)各部门、各单位均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落实所需的病媒生物防治经费。开展除四害活动,实行有偿服务,按照“五统一”(统一指挥、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方法、统一检查验收)的原则,以区除害消杀站为主体全面开展消杀活动,切实做到“三不漏”即:不漏一个单位、不漏一间房屋、不漏一处环境。任何单位和居民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开展病媒生物防治活动。为确保消杀安全和消杀效果,不得使用非正规专业消杀服务机构和未经区爱卫会认可的消杀药物,违者追究业主单位和消杀服务机构双方的责任(使用区除害消杀站以外的消杀服务机构需到区爱卫会办公室登记备案)。

(三)在病媒生物防治活动中,各单位要认真抓好检查督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区爱卫会办公室对各单位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进行不定期监测,对拒不开展或不按要求开展工作造成病媒生物密度超标的,由区爱卫会指派病媒生物防治专业人员强行进行杀灭,所发生的费用由该单位或个人负担。

(四)每年4月-9月为全区集中消杀时间,全区力争用2—3年时间在13个街道办事处和主要旅游景区、窗口地区,落实病媒生物防治专业化消杀服务达到60%以上,2013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生物防治的办法篇2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林业局十分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相关部门也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积极探索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实践探索,目前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1.1防治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防治队伍不断壮大

据最新调查显示,全国省、市、县三级建站2861个,总建站率为89%,县级建站率87.8%;达到建站标准的1974个,占69%;从业人员达到2万余人;建有1000个部级测报点、24861个省级及省级以下测报(监测)点、858个检疫检查站、502个部级无检疫对象苗圃,初步构建了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三大体系。

1.2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为依法防治奠定了基础

《森林法》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务院颁布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制定了《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等部门规章,了国家(行业)标准。各省(区、市)相应出台了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制订了具体实施办法、技术规程。

1.3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防治能力全面提升

近年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投入逐步增加。2000-2010年,国家共投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34.24亿元,带动了地方各级政府投入的逐年增加,极大地改善了防治基础设施,有力地提高了防治能力。

1.4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

全面推行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双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制,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肩上。建立了以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灾害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等“四率”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实行危险等级管理和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了社会化防治、联检联防联治机制和有害生物普查、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疫区公告等制度。健全了应急处置机制,明确了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的责任,初步形成了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相结合的防治工作新格局。

1.5社会化防治服务组织形式多样,并发挥积极作用

多数地方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都能适应当前形势,积极扶持和引导建立多种形式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5.1以政府和林业部门为主导的专业化防治组织

江西省奉新县组建了55人的防虫防火大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人员多数是年富力强的转业军人,工作经费全部由财政承担,每年按照政府指令,有计划地开展防火、防虫和防汛作业。湖南省洞口县由于财政困难,森林消防队实行差额拨款,为适应工作需要和生存发展,注册成立了洞口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采取公司化运作的方式承担林业部门下达的防治任务,并主动承揽县内外的防治服务业务,维护了队伍的相对稳定。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组建20多人防治专业队,承担了本地生态林、园林及林农所属林地的防治任务。

1.5.2政府引导、群众自发组建的“三防协会”

江西省宜春市顺应林改需要,采取市县乡三级补贴形式,引导林农以村为单位组建“群众自愿自主自治、经费自筹自管自用”的“三防协会”,采取联村、联组、联户的形式防火、防盗、防病虫害。

1.5.3科研和生产单位组建的防治服务公司

湖南省林科院成立了湖南省兴林有害生物防治服务公司,承揽全省范围内的天敌繁育、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林用药剂药械代购代销和售后服务等业务,发展空间不断拓宽。

1.5.4林业大户组建的专业合作组织

江西省上高县由林业大户牵头,2007年组建了上高县林业经济合作社,目前已吸纳社员417户,拥有森林面积14万hm2,占全县森林面积的21.6%,成为当地集特种苗木繁育、造林开发、“三防服务”于一体的经济联合体。

1.5.5群众自发成立的防治专业队

辽宁省辽中县刘氏兄弟改装8台喷药车组建了20人的防治队伍,承包周边乡镇和林农的美国白蛾防治任务,年均防治面积3300hm2左右。

1.6社会化防治服务网络平台逐步构建,服务触角不断延伸

1.6.1创办了网络森林医院

为适应当前形势,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从2008年着手筹建“国家网络森林医院”,2009年3月开通后,半数以上省份已建设了省级网院,网络访问量超过35万人次,近80%用户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初步构建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查询、咨询诊断系统,为公众提供一个综合服务与知识传播平台。

1.6.2组织开展村级森防员培训

为解决基层森防队伍薄弱问题,2008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村级森防员培训,全国27个省(区、市)共举办4041期培训班,培训人员392451人。1.6.3开展试点,服务基层在辽宁、江西、重庆和新疆等地开展社会化防治服务试点工作,推进资质管理和承包制、监理制等机制创新。

1.6.4编写服务基层科技图书

近年来,森防总站在完成《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先后编著了《雨雪冰冻灾害引发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40问》、《特大干旱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手册》、《杨树烂皮病发生与防治》、《油茶病虫害防治指南》、《林用药剂药械使用手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手册》、《中国林业有害生物概况》、《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等兼具知识性和实用性的专业技术资料,免费下发基层,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服务机构“头重脚轻”,服务组织管理体系亟需加强和完善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主战场”在基层林场和农村,但基层防治管理和服务机构还很薄弱。

2.1.1管理机构尚未健全

全国还有353个县级行政区没有设立防治机构,已建机构中仍有11.7%为差额拨款和自筹自支单位,自身生存困难,更谈不上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

2.1.2人员编制少

全国还有近3%的机构无编制,有的县级森防站只有1~2人,“有机构少编制”、“有人占编无人干活”等问题十分突出,无法承担县域范围内繁重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和防治工作任务,容易造成测报数据不准确、产地检疫漏检和不检、应急防治无对策等现象。

2.1.3机构改革进程不均衡、人心不稳

目前,全国已批参公管理机构为17.4%,其中60%为省级机构;由站改局机构仅为2%;按照1999年确定的建站标准近40%的机构未达标。

2.1.4专业技术队伍老化现象严重

有的县级森防机构没有本专业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留不住,加之林业高校取消了森保专业,导致森防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2.1.5服务能力弱

由于很多森防管理机构甚至市级管理机构经费不足,无专项工作经费、无交通工具、无专业设备,导致服务基层的手段、措施滞后,服务广大林农“有心无力”或“力不从心”。

2.2服务政策“重官办轻民办”,缺乏公平合理的发展环境

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目前关注更多还是自身设立的防治服务组织,对社会化的防治服务组织大多还只是一般性引导,或有少量补贴。加之受地方财政状况和体制影响,政府资金重点投向了“官办服务组织”,对民办服务组织的支持有所欠缺。而且,目前依据的《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很多条款及“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需要;检疫执法和限期除治制度难落实,与公路、铁路、通讯、电力等部门的协调还不够顺畅,“政府主导、林业牵头、多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

2.3服务内容“重除治轻预防”,防治服务市场发育还不完善

现在的防治服务组织多数都是以应急救灾和限期除治为主,森林健康理念普遍缺乏,容易造成不按照规定的技术方案开展服务,过量使用化学农药、甚至是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专业化防治后灾情明显减轻,导致防治服务组织“业务量”减少,生存困难,更谈不上长远发展。在一些对林业依存度不高的地区,公众和社会组织对林业生物灾害关注度也不高,服务和被服务双方需求不一致、利益不一致,导致有需求无市场、有市场无资金,供需双方良性互动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

2.4服务机制“重指令轻市场”,与林业生产需要结合不紧

政府或林业部门组建的防治服务组织,主要是执行上级指令和完成分配任务,自身竞争意识差,适应市场能力弱,计划经济和“大锅饭”色彩较浓,很难也不可能根据随时变化的生产需要来制定服务计划,所提供的服务很难满足林业生产需求。同时,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服务机构的资质管理、市场准入制度、监理制度、收费和验收标准等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服务行为还不够规范。

2.5服务效果“重眼前轻长远”,忽视社会服务综合效益的结合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机构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大部分民办服务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展服务工作也是各自为政,绝大多数追求短期利益,只重视对单项的、现存的需要开展服务,都是签订当年合同或临时合同,服务内容多数是防治救灾,服务效果只注重当年效果,没有制订系统的、长远的发展规划,很难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紧密结合起来,不利于培育健康森林。

3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对策措施

总体思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按照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自我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配套的要求,着力构建以公共服务管理机构为支撑,社会防治服务组织为主体,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现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

3.1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在健全组织体系上下功夫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机构具有法律法规赋予的行业执法职能,承担着公共事务管理任务。

3.1.1健全组织机构

积极推进全国353个尚未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机构的县尽快建立独立机构,保证专职人员在3人以上;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和护林员作用,延伸灾情监测、应急除治的触角;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

3.1.2强化行业管理

以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机构纳入参公管理单位,或公益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将机构名称由“森林病虫害防治”更改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或“林业生物灾害防控”,强化行业管理职能,为全面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奠定基础。

3.1.3切实转变职能

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原则,各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机构要切实做好疫情普查、监测预报、服务平台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工作,强化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和检疫执法等宏观调控职能,把具体的技术指导、灾害除治等微观服务职能剥离出去,逐步推向社会、推向市场。

3.2进一步搞好分类指导,在扶持和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防治服务组织上下功夫

对生态区位重要、生态脆弱和生态公益林比例大及危险性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地区,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扶持、引导和建立专业化程度高、市场化运作、管理规范的防治专业组织,满足生态林及危险性有害生物应急防控需要。对用材林、经济林有害生物防治,要充分发挥林场、林业企业、林业大户和林地所有者、经营者的作用,扶持、引导和建立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负盈亏的防治专业队伍,在满足自身防治任务需要的前提下,承担周边地区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在广大林改地区,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和林农的作用,扶持、引导和建立“家庭合作林场”、“三防”协会等防治服务组织,切实发挥广大林农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积极性,保护林改成果。

3.3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在推进服务组织健康发展上下功夫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组织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各级政府和工商、税务、银行等职能部门,要在林地流转、登记注册、税费减免、融资贷款、产权转让上给予优惠。国家林业项目资金要逐步向社会化防治服务组织倾斜,设立试点示范项目,扶强扶壮,促其健康成长。对民办防治服务组织的技术咨询和劳务收入免征所得税,技术转让免征营业税,享受与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同等的税费优惠待遇。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经济组织和法人单位对待,允许申请立项和贷款,确保健康发展。

3.4进一步坚持市场取向,在完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

3.4.1健全多元投入机制

防治服务组织所需要的资金,主要通过开展服务逐步扩大自身积累来解决。此外,还要采取争扶持、引外资、搞股份、促流转等形式开辟新的资金来源。财政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尽量挤出一部分资金支持集体服务组织的设施建设。对服务组织所需的部分流动资金,信贷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帮助,并在利息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3.4.2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选好服务组织的负责人,可通过招标选聘、民主选举等方式,选择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担任。加强防治服务组织成员的生态意识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3.4.3健全利益连接机制

正确处理好服务组织利益最大化和林农收益最大化的矛盾,正确处理好积累、扩大再生产和会员利益分配的关系,保证各类服务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

3.4.4健全市场竞争机制

采取公开招投标、以奖代补等形式,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组织体系健全、服务功能齐备、经营效益突出的服务组织千方百计开发市场、抢占市场、拓展市场。

3.5进一步提升发展层次,在增强服务效能上下功夫

3.5.1要壮大发展规模

鼓励和引导各龙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公司和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扩大资金投入,加快发展步伐,做大组织规模,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

3.5.2要增强综合实力

按照“围绕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的原则,坚持走实体化、企业化的路子,加强劳动、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联合,大力发展集团型、法人型、紧密型的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创办科普示范基地、种苗繁育基地、天敌繁育基地等生产流通实体,争创名牌,打响品牌,加快由低级阶段向高级形态的转变,不断壮大服务组织的经济实力。

3.5.3要延伸服务领域

根据广大林农群众的需求,不断延伸服务领域,做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档次。引导各类社会化服务打破行业和区域限制,大力发展区域性甚至跨境发展的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仅承担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防治任务,还可以拓展种苗培育、造林开发、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等业务,不断扩大网络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3.6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行业文化,在全面提升行业队伍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3.6.1倡导行业文化

认真总结和吸纳全行业在机关文化建设方面经验,广泛发动,集思广益,大力推进以行业标识、行业歌曲、行业制服、行业旗帜、行业口号为主要内容的行业文化建设,提升行业凝聚力。大力弘扬“啄木鸟”精神,教育和引导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行业管理和服务组织成员爱岗敬业、创先争优。

3.6.2组建行业协会

在现有药剂药械协作网、京津冀辽美国白蛾联防联治协作网、云贵川渝藏五省(区、市)林业植物检疫执法行动等区域性协作组织基础上,探索建立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行业协会和各级分会,以维护公共利益和行业整体利益为原则,吸纳各级防治服务组织自愿参加,协商解决法律法规和技术层面暂时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并通过召开年会形式总结经验、规范管理。

3.6.3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多种载体,向各级领导和全社会宣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和对生态环境破坏、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性,以及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唤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视、关注和支持。要通过大会表彰、电视宣传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表现突出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先进个人,形成鲜明的社会舆论导向,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支持、参与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在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良好氛围上下功夫。

3.7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在规范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上下功夫

3.7.1加快推进《植物检疫法》立法进程

积极与农业部门合作,搞好立法调研和草案修订,积极争取《植物检疫法》纳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加快建立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地方法规相配套、技术标准为支撑的法规体系。

3.7.2强化检疫执法

要在做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全国性的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加大查案办案力度。建立健全投诉举报、评议考核、过错责任追究、罚缴分离等执法责任制度,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执法不公等现象。

3.7.3加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进程

各级科研和管理部门要紧密结合生产,推出更多更好符合生态建设要求和基层需要的先进实用技术,促进防治服务组织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生物防治的办法篇3

一、目标任务

以“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为总基调,以防灾减灾为中心,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为己任,认真履职尽责,落实“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实行政府间、系统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高效完成省下达给我县的2021年度“四率”目标任务:即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调查监测覆盖率、无公害防治率、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

二、重点工作

1、加强美国白蛾疫情防控

继续开展2次成虫迷向型性信息素诱捕监测,实施定点、定人、定责布设监控点80处;严格检疫检查,严防带疫苗木用于造林、绿化,严禁从疫区调入带土坨苗木和柞木枝桠材。

2、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阻击战

联合住建、城管、交通、水利、邮政、铁路等相关部门开展联防联治,4月10日前完成松材线虫病重大疫情专项调查,筑起防控疫情铜墙铁壁。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春秋2次普查监测任务,对松林实施调查、取样、检测。建立严格的松材线虫病责任追究制度,对调入调出的松木及其制品实施检疫监管和专项执法,确保疫情防线牢固。

3、强化森林鼠(兔)无公害防治

在鼠密度调查监测的基础上,开展森林和林木被害程度调查,结合防控因鼠而传染的疾病实施无公害防治,做到发生一亩防治一亩,高质量完成省下达给我县的防治任务,有效保护林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和造林、绿化成果,确保灾情可防可控,杜绝毁林现象发生。

4、高效应急处置松毛虫特大灾情

继续推进松毛虫特大灾情应急处置工作,努力将红色预警应急处置转化为常规防治。加大赤眼蜂天敌防治所占比重,数量不少于上年度,药剂处置要倡导无公害防治,通过综合防控措施使灾情降到最低,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三、工作举措

1、加强调查监测预警,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严格按调查监测种类制定调查技术方案,开展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的监测,提高调查覆盖率和测报准确程度;做好动态趋势预报,及时准确预警;严格疫情和突发灾情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准确性、时效性,为防治提供第一手材料。

2、强化无公害防治力度,做好防治减灾工作

认真分析研判,科学制定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案,下达防治计划和任务,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认真审核、审批防治任务设计书,倡导无公害防治,实行农药准入制度,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和突发灾害实施综合防控措施,加大防治作业质量和效果督查,力求效果高效,确保我县无大灾。

3、严格检疫检验监管,做好植物检疫工作

重点做好造林、绿化苗木产地检疫工作,从追溯源头开始治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苗木行为,严防带疫带病苗木用于造林和绿化,严把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产地检疫关、调运检疫关和复检验证关“三关”,严格实行检疫要求书制度;指导各基层单位、执法部门开展检疫执法工作,查处违反检疫法规案件。

四、工作保障

1、实施目标考核评价,严肃责任督办追责。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评价,层层签订政府间、系统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评价结果并予以通报,并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考核内容;按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及《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严格重大灾(疫)情报告制度、严格检查验收,严格兑现奖惩,厘清权责关系,严格督办追责。探索全面推行林长制后有害生物防治新思路、新办法,创新森防工作新模式、新机制。

2、加大防治资金投入,保障救灾物资储备充足。按照《省重大林业灾害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将重大灾(疫)情防控所需应急资金纳入政府防灾减灾救灾资金管理体系,提高森林保险返还资金用于有害生物防治比重,本着救灾需要、到位及时的原则予以保障。

生物防治的办法篇4

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疫情有扩散趋势,启动本预案。

二、指挥机构与职责

市政府成立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负责领导、指挥、协调、调度全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工作组。

(一)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组成及主要职责

总指挥:市政府市长

副总指挥:市政府有关副市长

市人武部政委

市武警中队中队长

成员:市政府有关副秘书长,市卫生局、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市经贸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商业局、市粮食局、市工商局、市旅游局、市物价局、市动监局、市药监局、*南站、市邮政局、市武警中队负责同志。

主要职责:

1、组织研判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展趋势,研究决定全市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对措施和相关政策,根据疫情趋势及专家会商意见,决定是否启动预案。

2、组织和指导指挥成员单位以及疫区乡镇政府、管理区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3、协调民兵预备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4、根据疫情需要,请求朝阳市卫生局派出专家组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5、迅速收集疫情信息,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疫情及防控情况。必要时向朝阳市委、市政府报告疫情情况。

6、检查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协调解决疫情防控中的重大问题。

(二)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主要职责

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副主任由市卫生局局长、市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担任。成员由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络员组成。

主要职责:

1、负责应急值班,收集、汇总疫情信息并及时向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报告。

2、负责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文字综合工作。

3、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负责提交疫情防控工作总结。

4、负责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

根据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需要,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设立7个工作组。

1、综合组

负责应对甲型H1n1流感应急值守、信息汇总和上报工作;负责承办疫情防控工作相关会议,编写疫情防控工作动态,督察督办领导批示、指示,协调调度相关应急资源。

由市政府办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卫生局、动监局参加。

2、检疫组

负责防控甲型H1n1流感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加强出入境旅客、列车、汽车卫生检疫,做好出入境发烧人员相应处置工作,并及时移交卫生部门;做好入境货物、快件、邮递品、入境旅客携带物品的查验检疫工作,防止违禁货物和物品入境;督促落实防控措施。

由市交通局牵头,市公安局、卫生局、旅游局、动监局、*南站、邮政局参加。

3、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组

负责制定疫情防控和救治方案,提出全市疫情监测、预防控制措施和政策建议;建立甲型H1n1流感监测系统;组织专家分析、研判疫情;根据疫情及时指导各单位采取应急措施;配合做好医疗救治的技术和物资准备;做好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等培训工作。

由市卫生局牵头,市经贸委、教育局、公安局、交通局、动监局、药监局参加。

4、保障组

负责统筹防控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督促落实保障措施;全面掌握物资需求动态,负责防控所需设备、设施、药品、防护用具等的生产、采购、储备、调拨、运输;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拨付防控工作经费,保障资金供给;监测与群众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和卫生清洁用品的市场动态及供给保障工作,指导市场监督管理,稳定物价,查处违规经营,维持市场秩序。

由市经贸委牵头,市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交通局、商业局、粮食局、工商局、物价局、药监局、*南站、人武部参加。

5、宣传组

负责提出新闻报道方案,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及时报道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积极正确引导舆论;加强网上舆论调控和引导;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病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适时组织新闻会。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政府办、卫生局参加。

6、外事组

负责疫情防控涉外工作;负责掌握来*外国专家动态,负责来*外国人隔离观察、救治等协调工作。

由市政府办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经贸委、卫生局、旅游局参加。

7、社会稳定组

协助做好出入疫区人员和物资的检查检疫工作,保障人员、物资的正常流动;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疫情封锁和防疫工作;加强社会治安巡逻和防范控制,强化疫区和集贸市场的治安管理;妥善处置与防治工作有关的各类不安定因素和;依法打击借助疫情制假、贩假、滋事的违法犯罪活动;广泛收集社会动态和疫情发展情况,防范和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由市公安局牵头,市武警中队、商业局、粮食局、工商局、物价局、动监局、药监局参加。

三、应急响应

(一)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应急响应

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疫情有扩散趋势,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市卫生局的建议,做出应急反应。

1、按照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要求,市政府办(市政府应急办)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到达市政府指定地点,由总指挥召开指挥部全体会议,研究判断疫情,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决定启动相关预案。

2、迅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疫情,传达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3、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朝阳市报告疫情信息。

4、立即下达疫情防控命令,向疫区派出防控力量,组织运送医疗和防治物资。

5、组织有关部门迅速收集、了解疫情信息,及时组织新闻通稿或召开新闻会。

(二)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应急响应

1、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作出应急响应决定后,办公室成员立即进入工作岗位,履行应急职责。

2、及时向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报告疫情及趋势。

3、收集、汇总和上报防控有关情况,编发工作简报。

4、协调各工作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三)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工作组应急响应

1、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作出应急响应决定后,各牵头单位立即召开工作组会议,传达指挥部工作部署,明确各单位任务分工,提出工作要求。

2、各相关单位按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及本部门职能,迅速展开工作。

市政府办:召集有关人员迅速就位,加强值班力量,收集有关疫情信息,建立日报、直报制度,协调承办有关会议,跟踪落实领导指示、批示办理情况,根据疫情防控需求,协调调动应急资源。做好疫情防治的涉外事务,负责向有关国家驻华使领馆通报我市外国人被隔离观察和救治情况。

市卫生局:提出防控疫情工作建议;制定完善疫情防治技术方案;组织实施疫情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组织开展疫情防治技术培训与演练;组织调度防控药品(治疗、消毒、消杀)、医疗设备和器械。

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单位传达国家、省、朝阳市和*市关于疫情防控宣传报道的指示精神,组织新闻单位及时、客观、准确地报道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

市经贸委:负责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保证供应。

市教育局: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实施各类学校的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学生体检、晨检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建立学校和家长的联动防控机制,防止疫情在校内发生和流行,必要时提出学校停课建议。

市公安局:密切注视疫情趋势,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与疫情防控有关的突发事件,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协助卫生部门依法落实强制隔离和封锁等措施。

市民政局: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社会捐助工作,接受、分配捐助的资金和物资,做好款、物管理和发放工作;协调动员社区、村委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

市财政局:负责疫情防治经费的筹集、拨付和监督管理工作。

市交通局:协助卫生部门对乘坐公路、水路交通工具的人员进行检疫、查验工作,防止疫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确保疫情防控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标本等应急物资及时运送;做好疫情发生地区的公路、水路交通管理等工作。

市商业局、粮食局:在疫情防控期间,负责组织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秩序。

市物价局:做好疫情防控时的价格稳定工作,打击借机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

市动监局:负责畜间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开展猪H1n1流感防控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市工商局:与物价、公安等有关部门配合,加强市场交易的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稳定。

市药监局:负责疫情防治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生产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旅游局:组织旅游行业认真做好疫情的防控和应急处理工作;在疫情发生期间,组织好旅游团队及人员的宣传、登记工作,防止疫情通过国外旅游团队传播扩散。

市邮政局:负责入境邮递品查验和检验检疫工作。

*南站:负责组织对进出车站和乘坐列车的人员进行检疫、查验、登记工作,将发现的感染者和疑似病人移交指定的医疗机构处理,防止疫病通过列车传播;确保疫情防控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标本等应急物资的运送;做好疫情发生地区的铁路交通管理等工作。

市人武部:负责协调民兵预备役参加疫情防控和有关应急保障工作,及时通报疫情防控相关信息。

市武警中队:负责协调公安、卫生、动监等部门做好防控工作,及时通报疫情防控相关信息。

四、建立联防联控工作制度

(一)工作协商制度

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定期召开会议,会商重大事项,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切实推进各项防控工作。

(二)信息通报制度

各工作组和成员单位加强协调沟通,根据职责分工,及时通报各自的疫情信息和最新的工作进展情况。

(三)督办检查制度

各工作组和成员单位要建立督办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问题,保证各项防控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生物防治的办法篇5

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

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机动车,是指以汽油、柴油、天然气等作为动力燃料的机械车辆。火车除外。

本办法所称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是指机动车排放、蒸发、

泄漏的燃油气体和释放出的机械运转震动噪声。

第三条凡在本市市区建成区范围内使用、制造、改装、组装、维修、销售机动车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市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配合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做好机动车排污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对机动车排污实行合格证制度。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须由依法取得检测资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发给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合格证。

第六条申请办理机动车车辆牌照和过户手续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有市环境保护行政部门颁发的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合格证。对未取得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合格证的,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不得发给车辆牌照和办理过户手续。

第七条对正在使用的机动车排污状况的检测工作,应结合机动车年检工作进行。凡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机动车排污标准的,市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治理,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依法暂扣机动车行驶证。待治理合格后,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办理年检手续,发还机动车行驶证。

第八条市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会同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机动车,市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治理,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依法暂扣机动车行驶证。

第九条制造、改装、组装、维修机动车的单位和个人,应依照国家规定将其产品排污标准纳入产品质量合格指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排放污染物超标的机动车。

第十条鼓励生产、销售和消费使用清洁能源的机动车辆。鼓励、支持生产和使用优质、清洁燃料。禁止生产、销售含铅汽油。

第十一条从事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治理的单位,应当按照防治大气污染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治理。对经过治理排放污染物达标的机动车辆,应当保证营运车辆至少在半年内、非营运车辆在一年内其污染物排放不超过规定标准。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由市环境保护行政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未按规定取得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合格证的,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处以500元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拒绝接受污染物排放监督检查的,给予警告,并处以5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限期内不治理或经治理仍不符合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可处以200元罚款。

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对经过治理排放污染物达标的机动车辆,在保证期内因治理质量致使污染物排放超过标准的,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治理单位应免费治理,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按有关规定对其给予处罚。

生物防治的办法篇6

关键词:动物散养户;养殖废弃物;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X7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8-0056-02

1案件来源

2016年3月18日,湖北省a市库区综合执法办公室电话称,库区某观景点建有养猪场进行生猪养殖,严重影响库区水质,希望a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配合综合执法办进行处置。a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经请示领导后,同综合执法办一同前往现场调查。

2案件处理

2.1调查取证

经查,当事人李某的生猪饲养场位于库区某观景点附近一个山梁上,距离库区水域约200m,环库路约150m。2014年5月开始养猪,猪栏面积约300m2左右,年出栏生猪150头左右,现存栏生猪11头。无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污水污物直接排放于库区水域内。执法人员查验了李某的防疫档案及生猪耳标的加施情况,确认生猪已按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佩戴了耳标。同时对李某使用的兽药、饲料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禁用兽药、“四无”饲料和其他违禁物质。在生产记录本上发现2016年2月6日李某出售了9头生猪,3月11日病死了2头生猪,执法人员立即联系了动物检疫人员,确认李某在出售生猪时进行了检疫申报,2头病死猪已收集到某办事处畜牧生产废弃物收集冷柜里。

2.2调查结论

当事人李某没有违反《动物防疫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进行行政处罚。

3分析

3.1关于动物饲养场防疫条件审查许可

《动物防疫法》规定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要经兽医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同时还规定了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兴办动物饲养场等场所的法律责任。《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对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的防疫条件要求、审查发证程序以及监督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1]。第四十条规定了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的范畴,指《畜牧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畜牧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畜牧业发展状况制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湖北省畜禽规模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鄂农规[2015]2号)文件规定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蛋禽存栏5000只以上,肉禽年出栏10000只以上,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100以上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应当向所在地县(市、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明确了规模养殖的统计标准。从以上法律法规规定来看,对动物散养户没有提出防疫条件的要求。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日常监管中,无法就是否达到动物防疫条件来监管动物散养户。

3.2关于动物饲养场环境污染监管问题

《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湖北省畜牧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涉及的养殖污染防治,适用于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而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标准同样参照《湖北省畜禽规模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里的统计标准。在湖北省环境保护厅、湖北省农业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鄂环发[2016]5号)文件规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的养殖场(小区)规模是:生猪≥500头(年出栏)、奶牛≥100头(存栏)、肉牛≥50头(年出栏)、蛋禽≥5000只(年存栏)、肉禽≥10000只(年出栏)。这使动物散养户的养殖污染游离于环保部门的监管之外。

3.3关于养殖污染与动物疫病关系

大环境与养殖污染日趋恶化;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区域扩大;动物散养户由于没有设定动物防疫条件,养殖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隔离消毒与自繁自养未形成常态化,技术支撑体系薄弱,综合导致近些年来养殖环境内病原微生物品种数量多,散养户动物疫病多发与复杂化。动物疫病是散养户最大的风险,罪魁祸首是污染,无序养殖是根源。

4几点思考

4.1适当降低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的养殖场划分标准,明确养殖规模门槛

a市是湖北省一个贫困县级市,肩负着保一库清水续北送的重任,而动物散养户占80%左右,养殖户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远远大于对生态的保护,没有治污设施。由于部分散养户是庭院式养殖或因陋就简无序养殖,传统环境卫生观念差,随意堆放使用粪便、排放粪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散养户选址定点随意性大,选址位于环境敏感区域,紧靠水源功能区、人口密集区,致使经常因养殖废水、恶臭、噪声污染等引起投诉,影响社会稳定和库区水质。建议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地方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技术规范,降低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场的划分标准,将部分动物散养户划入禁养区、限养区内。

4.2政府主导,各部门各司其职,限制养殖污染排放

降低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场的划分标准之后,各部门各司其职。农牧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推行养殖户通过干湿分离清理动物粪便,粪污水通过雨污分流管道到污水收集池、沉淀池、沼气池、沼液池等,最后达标排放。通过一系列的厌氧发酵、生化处理、好氧消化后,粪污中病原微生物、虫卵完全杀死,不再通过粪污扩散传播,从而有利控制疫病区域性暴发;市环保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执法监管,从严限制养殖污染排放,对现有规模养殖场、散养户实行环境污染评估,对不符合规定的,责令限期整改或关闭,对关停转迁的养殖户,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合理补偿;市国土部门从严办理新、扩、改建畜禽养殖场土地使用手续。

4.3强化正面指导

在强化执法的同时,有关畜禽养殖的各类扶持补助政策与养殖污染治理、疫病控制、畜产品安全相结合,堵疏结合,正面引导,确保散养户粪污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和养殖生产健康发展。

4.4宣传引导强化生态意识

实现畜禽养殖污染标本兼治,就要让环保理念深入到基层干部和群众意识之中,引导畜禽养殖户以生态理念实现畜禽健康养殖。一是落实长效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干群《环境保护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及《关于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控养区的划分范围及标准》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引导养殖户转型发展。向群众、养殖户宣传非规模养殖的治理难度和畜禽粪便直接排放入河污染危害,逐步淘汰技术落后、治污能力差的畜禽养殖和依河而建的畜禽养殖。三是加强群众监督。探索建立村民自治监督体系,制定环境保护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管理,鼓励和奖励群众向监管部门举报畜禽养殖污染情况,确保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生物防治的办法篇7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333176

林业生态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林业建设中,病虫害是影响林业资源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加大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

1我国林业病虫害现发生的原因

1.1林木营养的供应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我国大部分林区都采用药物的形式进行病虫害防治,但是药物不仅能够杀死害虫,也能将很多有益生物杀死。随着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害虫的抗药能力也逐渐提高,而药物的滥用不仅没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反而会破坏林业生态环境和系统。我国林木营养供应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其病虫害防治的观念也较为落后,不能促进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林区结构的单一性

木材生产目前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人们盲目的侧重于研究如何让林木速生丰产,从而导致我国林区普遍出现单一的树木品种,进而大大降低了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林区结构的单一性带来了结构单一的生态系统,而系统的单一性就使得林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逐渐弱化。一旦出现具有严重传染性的病虫害,就会给整片林区以及附近其他相同结构的林区带来灾难性的损害。林业病虫害检疫工作也没有做到位,且与人工造林脱节,从而逐渐加重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

1.3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完善

受到传统病虫害防治观念的影响,再加上经济方面的限制,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并且也没有深入贯彻并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办法,从而使得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得不到完善的建设,大大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于缺乏一定的经费,使得相关方面的基础设施以及防治病虫害的方式和技术都比较落后,这样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也得不到完善和健全,从而延长了病虫害从发现到治理的工作周期,使得林木资源受到严重损害,给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办法

2.1重视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加强预防

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求林业生产管理者以及基层工作人员都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加强其预防工作。如果将病虫害预防工作做好,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为确保林业生产的健康进行,管理人员要加强封山育林、育苗方面的技术和能力;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也应当加大对林区的检查力度,做好林业病虫害预警工作,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病虫害,更好地促进林业生产。在育苗过程中,为了减少苗枯病以及外来病虫害的发生,应当对苗圃进行科学选择。

2.2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生物技术防治法不具有成本优势,而且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比较好,而且对于林业生产的作用也很显著,其具体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以虫治虫”法,即利用害虫的天敌来防治病虫害,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害虫的天敌引入林区,不仅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还能够实现生态平衡;在林区引进一些益鸟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因为鸟类一般以害虫为食,所以利用这种方法也能够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利用微生物防治林业病虫害,针对不同的害虫采取不同的微生物,如对于松线虫的防治,可以利用白僵菌、产毒真菌等。

2.3合理利用化学方法防治林业病虫害

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病虫害,利用适当的化学方法进行科学防治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但化学药物的杀伤力过大,有可能会伤及无辜,导致生态失衡。利用化学方法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资金投入较大。因此,对于化学方法的使用必须要科学、合理。

3结束语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也应当加大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办法的研究和探索,从而能够促进我国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生物防治的办法篇8

1.综治、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部门:重点宣传普及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反邪教法律法规。

2.发改部门:重点宣传普及宏观调控法律法规,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价格法、反垄断法、自治区发展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

3.经信(工信)部门:重点宣传普及电力法、中小企业促进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无线电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自治区信息化促进条例及工业管理的法律法规。

4.民族事务部门:重点宣传普及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

5.国资部门:重点宣传普及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

6.教育部门:重点宣传普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教育督导条例等法律法规。

7.科技(知识产权)部门:重点宣传普及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法律法规。

8.公安部门:重点宣传普及刑法、反恐怖主义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居民身份证法、枪支管理法、出境入境管理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禁毒法、消防法、保安服务管理条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9.安全部门:重点宣传普及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

10.民政部门:重点宣传普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收养法、慈善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公益事业捐赠法、兵役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殡葬管理条例、烈士褒扬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退役士兵安置条例、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治区殡葬活动管理实施办法、自治区村务公开办法、自治区级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暂行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自治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

11.司法行政部门:重点宣传普及宪法、律师法、公证法、人民调解法、监狱法、禁毒法、法律援助条例、自治区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

12.财政部门:重点宣传普及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

1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重点宣传普及劳动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14.国土资源部门:重点宣传普及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测绘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矿产资源开发登记管理办法、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自治区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法律法规。

15.环保部门:重点宣传普及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自治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自治区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自治区石油勘探开发环境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16.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重点宣传普及物权法、建筑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物业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自治区城市房屋权属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

17.交通运输部门:重点宣传普及公路法、航道法、道路运输条例、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18.水利部门:重点宣传普及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防汛条例、河道管理条例、自治区塔里木河水资源管理条例、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自治区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实施办法、自治区水文管理办法、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

19.农业部门:重点宣传普及农业法、渔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20.林业部门:重点宣传普及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及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种子法、防沙治沙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退耕还林条例、自治区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自治区平原天然林保护条例、自治区义务植树条例等法律法规。

21.畜牧部门:重点宣传普及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草原防火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自治区奶业条例等法律法规。

22.商务部门:重点宣传普及对外贸易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拍卖法、反垄断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直销管理条例、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23.文化部门:重点宣传普及文物保护法及实施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律法规;

24.卫生计生部门:重点宣传普及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职业病防治法、精神卫生法、中医药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25.外事侨务部门:重点宣传普及护照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出境入境管理法等法律法规。

26.审计部门:重点宣传普及审计法、预算法、会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

27.监察部门:重点宣传普及修订后的行政监察法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相关贯彻落实意见、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

28.税务部门:重点宣传普及税收征收管理法、发票管理办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车船税法、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资源税暂行条例、房产税暂行条例、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契税暂行条例、印花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

29.工商部门:重点宣传普及公司法、合同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广告法、自治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法律法规。

30.质监部门:重点宣传普及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特种设备安全法、认证认可条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

31.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重点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32.新闻出版广电部门:重点宣传普及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33.体育部门:重点宣传普及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及自治区体育发展条例等法律法规。

34.安监部门:重点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35.统计部门:重点宣传普及统计法、经济普查条例、农业普查条例、人口普查条例等法律法规。

36.旅游部门:重点宣传普及旅游法、旅行社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自治区旅游条例等法律法规。

37.粮食部门:重点宣传普及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38.人防部门:重点宣传普及人民防空法等法律法规。

39.政府法制部门:对行政执法部门普及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仲裁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0.金融管理部门:重点宣传普及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票据法、证券法、反洗钱法、保险法、外汇管理条例、征信管理条例、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反金融诈骗等法律法规。

41.信访部门:重点宣传普及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

42.保密部门:重点宣传普及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

43.气象部门:重点宣传普及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以及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或系留气球管理、气象防灾减灾等法律法规。

44.地震部门:重点宣传普及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45.档案部门:重点宣传普及档案法及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

46.海关部门:重点宣传普及海关法、海关关衔条例、海关事务担保条例、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进出口关税条例、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海关统计条例、海关稽查条例、船舶吨税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

47.检验检疫部门:重点宣传普及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法规。

48.邮政管理部门:重点宣传普及邮zd、自治区邮政条例等法律法规。

49.通信管理部门:重点宣传普及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

50.机要部门:重点宣传普及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商用密码产品生产管理规定、商用密码产品销售管理规定、商用密码产品使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51.语言文字主管部门:重点宣传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

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重点宣传本部门执行的法律法规。

二、司法部门重点宣传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规

5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重点宣传普及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包括民法通则和合同、物权、侵权、继承等民事法律)和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及“两高”的司法解释。

三、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科协、残联等社会团体重点宣传面向特定社会群体的权益保障和权利促进的法律法规

53.工会:重点宣传普及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54.团委:重点宣传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55.妇联:重点宣传普及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

56.科协:重点宣传普及科学技术普及等法律法规。

57.残联:重点宣传普及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

58.老龄办:重点宣传普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治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条例等法律法规。

生物防治的办法篇9

党委办公室主任主要担任承办工作、管理与协调工作、党委重要事项的组织准备工作和领导与指挥办公室工作的职责。具体内容包括承办党委集体决策与党委书记交办的事项、上级党委交办的事项、与党委同级部门协办的事项、负责党委文书档案的管理、党内与学院有关党务、政治思想与形势政策等方面信息的管理与传递、对党委决议的执行情况的督办、协调与向党委汇报工作、对学院统战对象的关心与管理工作、党委各部门与学院行政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对党委会议的准备与会议决议的起草、负责党委工作计划、总结的起草、讨论与上报工作、对上级党组织及有关单位的接待工作、对党内文件的审核与报批工作、对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领导、对党委文件的核发与办公室工作质量与事实可信度的职责,并负责接待与处理对党委工作来信来访等工作职责。

在做好这些本质工作的情况下,配合河北雾灵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的防火与旅游工作也是分内。为了做好保护区春天的秋天的防火以及夏天的旅游工作,按照市县突出综治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我拟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采取四抓措施

一抓平安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严格实行行政问责追究制度,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二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落实排查调处、协调、督查、领导包案、报告等制度,化解各种内部矛盾,防范各类事件出现。三抓平安工程,继续开展安全管理,平安旅游和防火演习创建活动,夯实综合治理的社会基础。四抓人防、技防、物防措施的落实,加强防控体系建设,通过落实各项综治措施,确保了保护区治安和旅游景点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搞五五好“普法”工作

提高保护区职工的法律素质和各单位依法治区的水平。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巡回辅导与以会代训相结合、系统考试与地方考试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学习森林法的法律法规,进行职工的普法教育。严格执行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和护林防火、植物检疫、有害生物防治等法律法规,做到了依法治林。

三、进行执法监督和检查

在加强林业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执法水平的同时,实行了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森林公安局所、林政执法部门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把林业执法和错案追究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执法人员,进一步提高了林业执法的质量,着眼于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规范执法行为,加大保护区案件的查处力度,防止了简单粗暴的执法行为和渎职侵权现象的发生,也防止了以罚代法,乱收费、乱罚款问题的发生。各单位班子、中层骨干和执法工作人员,坚持依法管理。同时,加强了执法监督和执法检查,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防止、以杆谋私、以票谋私和不公正、不规范执法问题的出现。

四、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区宣传工作,提升雾灵山的外界影响力和知名度,营造有利于保护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舆论氛围,促进保护区各项建设可持续发展大力宣传自然保护区在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成就,大力宣传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效和典型经验,大力宣传林业产业体系的发展,大力宣传保护区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担负的紧迫任务。组织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宣传活动,在主要路口制作宣传牌,书写标语、印制画册等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宣传党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经验,告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明确严格的禁止行为。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印制科普宣传册,在唐坊滩设立科普宣传廊,集中宣传保护区的保护成果,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展示雾灵山新形象。

五、开展生态旅游

生物防治的办法篇10

一、领导重视

依照省、市植保站关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的统一部署,根据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见》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市政府分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市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协副主席、财政局副局长,市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农业局副局长、农机局总工程师、农业局业务股站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市农业局,市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要求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加大了宣传培训力度。年12月12-16日、20-24日,年元月10-14日20-24日我站与阳光工程项目联合,进行了四期喷雾器的使用方法与维修方法技术培训,培训机手达380人,使受训人员达到一有四会标准”即有综合防治意识,对主要病虫害会识别,会调查,会决策防治,对施药器械会使用维修。今年三月我市又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宣传月”活动,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专业化防治优良的防治效果和高效的工作效率,全市各乡镇共张贴宣传标语400条,且在电视台《农技园地》栏目进行了专题讲座一次。三是制定了实施方案。市农业局针对全市今年专业化防治工作下发了专门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实施方案》病虫专业化防治手册》

二、措施到位

重点帮扶农业行业协会,1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类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入口龙头企业建立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协助其增强服务意识,拓宽了服务范围,提升了服务能力。如湖南省绿海粮油专业化防治合作社,已签定承包面积10000亩,拥有66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8台担架式喷雾器;湘南农村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专业合作社已签定5面积15000亩,拥有50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4台担架式喷雾器,手动喷雾器30台;江头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定承包面积5000亩,蔡伦科技园签定承包面积10000亩;市隆平高科专业化防治合作社,承包面积是10000亩,拥有48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6台担架式喷雾器;坛下乡专业化防治合作社,承包面积5000亩,拥有20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3台担架式喷雾器;仁义乡专业化防治合作社,承包面积5000亩,拥有30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5台担架式喷雾器。

科技示范户兴办专业防治组织,2扶持种粮大户。既解决自身防治病虫害的问题,又对外提供防治服务。

从物资、技术、资金、政策、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3对各类专业防治组织。对几个重点示范专业防治组织,每个组织农业局给予10台机动喷雾器的补助。

植保站和当地乡镇农技站,4适时提供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防治适期前3-5天将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传送到专业防治组织,并在重大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指导。

制定了专业防治组织管理方法,5依照“十有”规范(即有章程、有制度、有招牌、有电话、有注册证件、有办公场所、有专业机手、有规模器械、有展示窗口、有服务信息)规范了病虫害专业防治队伍。建立了专业防治组织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档案。

三、强化管理

掌握专业队机手培训落实情况、以及技术信息来源渠道等,农业局对全市范围内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都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明确每个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区域、法人或牵头人姓名、联系电话、所在村、组专业队队员姓名及机动药械持有量。协助每个专业化防治组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长效运营机制,督促、指导开展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