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3:30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篇1

关键词探究教学教学设计过程要素

一、探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阐明

探究教学目标是预先确定的探究教学所要达到的结果,所有的探究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探究教学目标进行。探究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和规范,直接影响探究教学能否沿着预定的、正确的方向进行,因此,探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阐明在探究教学设计过程中居于关键地位。

1.探究教学目标的制定

为了有效发挥探究教学目标对探究教学的正确导向功能,探究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的一些原则和要求。

(1)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制定以三维目标为基本框架的探究教学目标体系

我国的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这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三维目标应成为制定具体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依据,探究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应在三维目标的框架下进行。另外,制定以三维目标为基本框架的探究教学目标体系也是探究教学本身的诉求。探究教学的突出价值和优势是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而这些正与三维目标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制定以三维目标为框架的探究教学目标体系有利于探究教学价值与优势的发挥。

(2)探究教学目标要体现探究教学的特征

与传统的授受式教学相比,探究教学具有过程性、体验性、能力与情感取向性等特征,探究教学目标要体现探究教学的这些特征,以更好地发挥探究教学的价值和优势。为了体现探究教学的过程性特征,探究教学目标要突出对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的要求,其行为动词可采用诸如“经历”、“操作”、“观察”等。为了体现探究教学的体验性特征,探究教学目标要突出对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内心体验与感悟的要求,其行为动词可采用诸如“体验”、“感受”等。为了体现探究教学的能力与情感取向性特征,探究教学目标要突出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要求,其行为动词可采用诸如“能(会)”、“具有(情感)”等。

2.探究教学目标的阐明

探究教学目标的阐明是指将预先确定的学生经过探究学习所要获得的学习结果准确表述出来的过程。根据教学设计的有关理论,探究教学目标的阐明应遵循以下的一些原则和要求。

(1)探究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学目标要阐明学生经过教学后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进步或变化,因此学生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1]。探究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表述探究教学目标时更应把学生作为行为主体。但实践中一些教师在表述探究教学目标时常常采用诸如“使学生掌握”、“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能力)”之类的表述,这类表述的行为主体都是教师,因此它们都是不妥的表述,需要加以纠正与克服。

(2)探究教学目标的表述力求明确、具体

探究教学目标是制定探究教学策略和设计探究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而明确、具体的探究教学目标能更好地发挥对探究教学的指引和导向作用。由于探究教学目标由行为动词和相应的作用对象构成,为此,探究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尽量使用明确、具体的行为动词,这些行为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避免使用含糊、抽象的行为动词;行为动词的作用对象体现了探究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它们也应使用明确、具体的表述。

二、探究教学的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是探究教学的对象,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初始能力、学习动机和态度等特征对探究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特征也是制定探究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因此探究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特征进行分析。应重点分析探究学习所需的初始知识与能力、关于探究学习的动机与态度、与探究学习有关的生活经验等。

1.初始知识与能力分析

学生具备必要的有关初始知识与能力是顺利进行探究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应根据学生的初始知识与能力确定探究教学的起点。初始知识主要包括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前必需掌握的有关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另外,由于前概念会对学生关于正确概念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和干扰[2],因此还要对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进行分析。在对学生的初始知识进行分析后,如果发现他们不具备有关的初始知识,或者存在着错误的前概念,则要向学生补充有关的初始知识,或者纠正他们错误的前概念。

初始能力主要包括一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技能。一般的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有六种,它们分别是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制定探究方案的能力、获取事实与证据的能力、分析与论证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3]。探究技能有观察、测量、分类、推理、预测、控制变量和解释等[4]。针对所确定的具体探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初始能力,可采用观察、工作单、档案袋等方法对学生的初始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

2.探究学习的动机与态度分析

探究学习的动机是指激励和推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为了了解学生关于探究学习的动机状况,为采取相应的激励和强化策略提供参考依据,需要对他们的探究学习动机进行分析。凯勒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从注意力、关联性、自信心、满足感四个要素来分析学生的动机状况[5],可供分析探究学习动机时予以参考与借鉴。

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态度也是影响探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态度存在偏差,则须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态度,因此,需要对学生关于探究学习的态度进行分析。常用的学习态度分析方法有观察法、量表测量法和谈话法等,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3.与探究学习有关的生活经验分析

教学在本质上属于一种认识活动,它也遵循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即理性认识要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探究教学中,学生需要从事各种探究学习活动(如提出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等),这些探究学习活动都是为了获得理性认识,因而需要一定的与探究学习有关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因此,需要对学生具备的与探究学习有关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以便为探究教学策略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应根据具体的探究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具备的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经验。例如,对于物理中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教学,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有过拔河的生活经验;对于化学中的“探究燃烧的条件”探究教学,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有过生火做饭的生活经验等。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地域、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对他们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

三、探究教学策略的制定

探究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特定的探究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谋略,它主要解决如何实施探究教学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探究教学的结果。因此,制定恰当、合适的探究教学策略是探究教学设计过程的核心内容。

常用的探究教学策略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提问的策略和指导的策略。应根据具体的探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等因素,对这些探究教学策略进行具体化与精细化的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探究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策略有列举生活实例、开展演示实验和运用多媒体课件。

(1)列举生活实例

根据学生特征分析的结果,教师已经对学生具备的与探究学习有关的生活经验有了充分了解,然后结合所要探究的具体内容,列举学生熟悉的、合适的生活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既有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施起来也较为简单、方便,因此可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首选策略。

(2)开展演示实验

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蕴含着丰富的感性刺激,这些感性刺激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他们对认知冲突背后原因的探究欲望与兴趣,因此演示实验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有效策略。利用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新奇性、鲜明性和简捷性等原则。新奇性即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的日常生活经验存在很大的反差,从而有助于认知冲突的形成;鲜明性即实验现象明显、直观,便于学生观察;简捷性即实验器材简单、易用,以保证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3)利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具有模拟性、集成性、交互性等特征,从而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再现或模拟学生平时难以观察到的科学现象,并能提供视觉、听觉等多种信息通道的感性刺激。这些感性刺激会引发学生对有关科学问题的思考,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适度性、辅和经济性等原则。

2.提问的策略

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探究学习状况、启发学生思维和提供指导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问在探究教学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1)所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主要体现在所提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激发他们的高级认知活动,从而有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所提的问题应开放、灵活,富于引导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问一些简单、低水平的问题。

(2)问题的表述要明确、精炼

探究教学中的提问一般比较频繁,为了增强提问的效果和效率,教师应明确、精炼地表述问题。“明确”即对问题的表述清晰、明了,不会引起歧义;“精炼”即对问题的表述精简、准确,言简意赅。教师可通过加强教学语言的训练和对问题的精心设计,使问题的表述符合明确、精炼的要求。

(3)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

教师可采取延长“等待时间”和面向全体学生的策略,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之间的时间[6]。在“等待时间”内,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交流和讨论,然后做出深思熟虑的回答。面向全体学生即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要求回答问题,这可以促使人人都参与到对问题的积极思考中来。

3.指导的策略

由于学生在知识、经验和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他们的探究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1)指导的时机要适时

如果指导的时机过早,则会削弱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但如果指导时机过晚,则学生的探究学习可能会陷入困境之中[7]。因此,指导的时机要适时,最好是在学生处于“愤”和“悱”的状态时提供所需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2)指导的程度要适度

如果教师的指导过多,会影响到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但如果教师的指导过少,则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影响探究学习的成效。因此,指导的程度要适度,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3)指导的方法要恰当

常用的指导方法有巡视、启发、个别指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等。巡视的方法即教师通过检查、监督所有学生的探究学习状况,及时发现他们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启发的方法即指导时应启发学生的思维,避免直接告诉现成的解决办法或结论;个别指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即对于个别学习小组或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而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则进行集中指导。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探究内容、学生特征等因素,灵活运用恰当的指导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美凤,张志祯,吕巾娇.教育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2]窦轶洋,高凌飚,肖化.论学生前概念及对教学的启示[J].学科教育,2001(10).

[3]谢绍平.论教师适应探究教学应具备的三种能力[J].教育探索,2016(8).

[4]阿瑟・卡琳,乔尔・巴斯,特丽・康坦特.教作为探究的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罗伯特・加涅,沃尔特・韦杰,凯瑟琳・戈勒斯,等.教学设计原理[m].第5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篇2

关键词:设计素描教学改革实践

一、引言

随着世界设计学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为培养现代设计师的基础课素描教学观念不断更新,适应设计艺术学科需要的“设计素描”新教学观念随之而生,为设计学科的造型基础训练带来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素描”的提出的直接目的是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建立素描基本功教学的新秩序。以现代设计为窗口,用科学和实用的观点,吸收现代美术流派中有用的美学规律,逐渐改变我国美术领域中各门类的面貌……经过二十几年各类院校的教学实践,现代素描教学体系已初现轮廓,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许多院校已总结出相对成功的教学经验。在这些经验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梳理,实现新的素描教学体系目标明确化、操作规范化、评价科学化,进一步确立设计素描课程的长期发展方向和在本学科的定位,在课程设置与教纲、教材建设和教学双边的实践环节的创新、改革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二、设计素描课程的特征与内涵

(一)注重深入研究抽象本质,创作具有独创性。

结合设计艺术学科特点,构建设计素描教学的训练模式,培养基础扎实、创造能力强的设计人才,使培养对象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因此,在素描课程中,训练想象力比基本功更重要。

(二)强调实用。

借鉴融合传统绘画素描艺术精华,结合现代设计艺术学科的特点。作为设计类专业开设素描课,设计素描是为设计服务的,是设计师表达设计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手段和语言。

(三)由“信息传授型”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能力培育型”模式。

目前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多表现为多元化技法,努力提升学生的水平。要从教学观念上了解现代设计素描教学的内涵,运用多种形式的应变措施,改变教学现状。

三、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一)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方法。

1.高职院校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我们的方向,最看重的是学生创意方面的能力。在创意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在设计素描的学习中就开始体会创意的快乐,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完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2.产品的物质性、适用性往往是第一位的,审美价值则是从属的、第二位的。造型设计最终是以设计适用、美观的纯实用产品的本质特征发挥造型功能,一件产品或一个展示环境方案的造型设计是作为整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

3.转变观念,变“信息传授型”为“能力培育型”。多元性和开放性的“能力培育型”教学是设计素描教学的基本思路与方向。在设计素描的造型表现中,特别强调思维的推理性、逻辑性和有序性。

4.借鉴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设计素描是培养创意设计的基础课程,教学过程应强调构思与想象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设计素描各阶段的教学,培养造型与空间思维等基本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转变观念,建构一套为培养创造型设计人才服务的开放性素描教学体系。

(二)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专业课程安排。

1.课程定位。设计以专业设计素描为切入点的综合性艺术设计课,借助实物、线条、音乐欣赏、美术作品欣赏、即兴绘画表演等手段,将艺术设计领域里的绘画和设计素描等进行自然的融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获得知识与技能,了解设计素描的功能和设计的创作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能力。

(1)过程与方法:在练习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物体,感受造型,激发记忆与发现的兴趣;在比较中体验设计素描的美感;在创作中提高结构素描的表现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能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思维能力。

3.教学互动。设计素描的教学实现互动教学更有实效,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实到位。使学生在组织画面的构成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思维和观念,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4.开发创意素描。设计的理念和创意是本专业的精髓。创意素描要转变学生对事物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思维模式的开发。培养创新思维模式就要让学生对感知的原形进行分析,通过素描过程的表现,创造出具有深层意义的形象。

5.课程设计。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增强直观性。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地渗透,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还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全体教师都要做到认真批改作业,给学生写出详细的改进意见和评语。

四、设计素描教学的改革的实践意义

(一)设计基础教学采用绘画素描的教学方式。

首先,学生明确了设计素描训练的专业特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其次,更新了观念,造型能力得到了提高,创意思想变得活跃,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基础教学采用多角度、多方位的创意和表现方式。

不仅使设计素描造型严谨、规范,而且因这种思维与思路包含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等因素,大大拓宽其造型的表现力,获得新颖的视觉刺激,达到体现想象表达创意的目的。

(三)重新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基础技能。

依据设计艺术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设计素描”教学课程的改革,构建符合设计学科需要的综合性系统教学训练模式,发展、深化、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设计意识与创造意识,丰富素描教学的内涵和作用,具有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四)构建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以学生提高能力为导向。

通过教学改革,提出设计素描要从教学目标的重新设定、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重点的确定入手,达到增强设计素描课程时效性的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视觉的感受能力、造型的表现能力和设计的创造能力。通过对枣庄科技职业学院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设计素描教学的理论、创作与教学等发展成果进行综合研究,在课堂上开展教学互动和开设创意素描等一系列活动,我们对当下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设计素描教学的理论体系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和凝练,探讨当下艺术设计素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方向。通过设计素描系统教学训练课题的实践,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创造意识普遍得到增强,达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家阳.设计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篇3

从世界美术史看,素描技能是所有美术创造的基础艺术素养。现在,各大美术院校在日常教学中都特别注重素描教学,积极探索素描教学改革。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充分的理解素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只有重视素描教学,才会使学生们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要注重素描技能和艺术设计创造的内在联系,把握二者的本质规律,深刻认知设计教学中素描课程的作用、意义和目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进行专业的设计学习之前,需要掌握素描的基本绘画功底。从艺术学科角度分析,艺术设计专业是在素描学科领域中不断发展、拓展出来的。二者虽然有与众不同的特质,但在教学上也有着共性表征,可以相互影响,共同促进。通过素描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够提升设计专业的实力,同时设计专业的知识,又可以反作用于素描教学理论的深化。教师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素描训练,主要包括基础学习、素描设计以及艺术绘画等。通过草图绘制模式进行素描训练,能够显著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美学欣赏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在训练学生基本建模能力的同时,需要重点强化学生创作过程中的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构想,将独特的思维能力融入到创新设计的应用中,让学生们通过规律的把握,掌握学习的要点和内涵。教师可以找寻紧贴时事热点的素描题材,或者具有时尚性理念的物像进行素描训练和艺术设计,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兴趣,进行个性化的素描训练。譬如,奥运会吉祥物是备受全世界关注的艺术设计作品,2012年伦敦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第一步就是吉祥物构造素描,只有拿出不同的吉祥物素描草图进行筛选,才能选择出最具伦敦欧式风格及奥运和谐精神的吉祥物方案,才会有了后来出现在伦敦奥运会现场的文洛克和曼德维尔精灵。基于此,教师可以由2012年伦敦奥运会引入素描教学,引导学生基于伦敦奥运会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卡通吉祥物素描绘画。国内外不同盛会的吉祥物设计需要按照盛会要求设计出与盛会精神相符的吉祥物。此时,就需要使用铅笔进行吉祥物形式的草图素描,包括吉祥物素描创作要求的细节要求,肢体、面部表情、眼神及灵韵。教师从素描教学细节及学生兴趣出发,运用素描为吉祥物的后期制作提供素描草图版本,或者根据一些著名文学作品的内容,创作插画等,不断巩固学生的素描水平。对素描教学理解的差异化,会带来教学的差异化效果。在此过程中,需要规避传统教学中狭隘错误的素描教学理念。要重视素描教学的质量和作用,通过素描教学的锻炼,让学生们具有坚实的绘画基础和娴熟的绘画功底。需要深入的研究素描的价值和意义,改变现有教学方式,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采用新型教学模式,不断的培养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和绘画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搜集流行度广的素描艺术设计作品,教师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媒体教学课程形式的开展,进行图例解析,并设置内容相近的作业,能够让学生们有更加深刻的主观判断力。比如,著名画家、雕塑家同时还是设计师的米开朗基罗,之所以能够创作出艺术造诣高的设计艺术品,正是因为其本身具有较好素描功底。由米开朗基罗亲手设计出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壮观大气,气势恢宏,获得古今中外的一致好评。从圣彼得大教堂中的建筑构架及平稳流线可以看出,设计建筑之前米开朗基罗应该将自身多年积累的绘画功底充分展现出来,以设计素描底稿为出发点及基准点,一步一步完成了基于素描功底上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整体设计方案,为其日后的顺利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将米开朗琪罗设计的艺术作品以ppt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对ppt中的艺术作品及素描思路进行详细解析,使学生了解素描对于艺术设计的作用,然后让学生以身边艺术设计物体为例,举一反三,进行剖析。

二、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

(一)基础造型训练

素描基本功的训练非常重要,其中包括着结构素描的教学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建模以及艺术表达能力。教学中,教师在进行速写训练时,需要加入混凝土方式的结构素描内容,能够从观念上改变着学生们对素描的理解和实际运用。[5]在进行基本素描训练中,采用最简单和直接的操作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设计。在进行具象素描教学时,学生们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理解,然后进行素描的实践操作。从客观角度分析,它对学生的素描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均具有高要求标准。教师要精心的安排课程,选择课程内容。可以选择达芬奇的肖像素描作品,研究他的素描创作手法、对人物特征的把握、细节的处理以及透视学的效果展现。学生们可以根据学习的课堂知识,进行具有抽象色彩的自我肖像画素描,达到对自然物像的抽象理解和分析。素描技能是艺术设计的基础。假如个人素描基础差,则无法更好的完成艺术的设计,不能将理念构思的场景很好的体现出来。只有具备优秀的素描功底,才能够将艺术设计创造有效的展现出来。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艺术设计和学习更加的便捷,但是艺术的基本理念没有改变,在设计时要注重“形”的创建和构造。学习素描课程,不仅需要准确掌握结构分析,形体塑造和绘画能力,更是需要达到观察、了解和实践的有效融合。素描训练,对形体勾画和创作发挥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二)表现技法训练

作为艺术专业的必修课程,素描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日常的观察和理解,借助于自己的思考构建出物像空间相对位置、形状和形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造型构物的表现力。教师需要从形态设计的理念出发,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造型训练,使学生了解事物的内在构成和必要的物理属性,包括表面的纹路,光学等效果。在进行艺术化创作时,可以具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注重其中的品位和艺术欣赏性。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包含着素描材料的表现效果,通过学生们的构思创作,需要表现出素描材料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内在价值,将社会元素和生活气息自然的融合,通过构成、拼接以及重组等方式,可以充分的达到艺术设计中强烈的数据冲击力效果。建议选择具有生态效应的小自然观赏区进行素描的表现技法训练,譬如可以选择公园山水风景,大型体育场馆四周的景象,突出几种素描对象的物像特征,再融合抽象的表现形式,融入预先设定的主题,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传达出美学的内涵。

(三)以素描为基础的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篇4

关键词:设计素描;平面设计;教学理念;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J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设计素描”作为一门重要的设计基础课,我国多数的艺术设计院校都开设了此门课程,其具体的教学实施内容与方式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与研究的课题,因为只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专业的设计理念,才能有效避免此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相脱节的现象。我们开设此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训练,而是通过引导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审美观,这才是学校此门课程的最终目的。

一、“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多数艺术设计院校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仍然习惯于将其做为一门基础的、规范的课程来设定,所以致使此门课仍停留在对事物“形”的认识上,从而与专业课程也就缺少合理的衔接与创新性。作为设计基础课的“设计素描”,它是衔接艺术和设计的一个桥梁,有着自身最根本的元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以此为出发点去改善和创造新生活。现如今,“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模式虽然经过调整与修改,但依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设计素描课不能等同于素描课,一些院校将设计素描作为普通的素描课来上,这不仅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使其产生厌烦心理,认为大学课程与高中所学内容重复。

2.设计素描课同样也不能等同于设计专业课,有些院校干脆将设计素描作为专业课来上,这样亦有不妥之处,尽管设计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所教授内容互有交叉,但它并不能代替专业课来解决设计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例如设计的市场功用问题等。

3.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随时代的要求而变化,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同专业所上素描课基本一样,学生会疑惑此门课对今后的设计有否帮助。导致上课积极性不高,浪费教学资源和学生时间。

4.艺术设计院校的素描基础训练不能很好的衔接设计专业课,设计艺术院校的素描造型基础训练要引进创意先行的素描训练教学设计,结合设计学科专业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争取令教学效果达到教学大纲的预期要求。

二、平面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基础素描部分的课题作业,虽然都是训练绘制设计草图,但是内容会根据不同专业而有所侧重。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在基础训练部分,“以线为主、以结构为主的素描”练习,是最直接、单纯、有效的训练手段。对所有的专业来说,它都可以作为收集设计素材,捕捉灵感的火花,表达设计意图的工具。下面以我校所设平面设计专业为例子说明该专业的教学指导思想。

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第一阶段的训练要求严格、规范,绘画艺术围绕的中心是审美性,而设计围绕的中心是功能性,设计是理性的、科学的、技术的,在教学中,强调思维的推理性、逻辑性、有序性。教具设计、教学方法都是围绕“平面设计专业”特点而设,并以最快进度进入专业设计,基础教学和专业设计教学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才会转换成符合设计需要的思考方式及造型思路,能够使设计造型严谨,规范。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平面和三维的绘画艺术表现力。

三、“设计素描”课程结构设计

艺术设计院校的素描基础训练需要结合设计学科专业特点和根据现有的条件进行教学设计,按照学生基础能力的不同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题教学实践内容,以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从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和思维能力入手。艺术设计素描教学可分为素描基础、专业素描实训和创意素描及创意思维的构建三大部分。

1.素描基础理论部分。此部分应当首先明确设计素描与专业的关系,使得设计素描要具有专业特点,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此课程不能只是单纯的技术训练,还需要有科学的、严谨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有力支撑。此门课对于平面设计来讲,是画草图的必要基础,并对所要设计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归纳,再以素描形式将其视觉化。通过作品赏识形态造型的构想训练,使学生从各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中演化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法则,提高创新能力。提倡开放式的教学,激发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即创新思维的开发。

2.专业素描实训部分。基础实训部分的教学目的是用最简练的视觉语言把想象和设计思想表达出来。设计是相当大的范畴,细分到各个专业,都有专属研究方向,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来设计教学内容和课题作业设计。设计专业的素描是以结构为主的素描,除了培养造型能力外,最终目的在于训练设计者用立体的思维去看待和理解设计对象。在此阶段的基础训练严谨、枯燥,需要教师结合大量的图片资料,讲解相应的有关素描理论,通过更直观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多有关素描的知识,加深对素描的认识与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学生基本上能够达到设计素描的基础训练目的。

3.创意思维的构建部分。通过对大量优秀设计素描作品的鉴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造型能力。以我校为例,学生一周有12节素描课,可用四节课时间讲授理论知识,两节课时间播放大量图片供学生欣赏,并简要讲述上述作品的源流,讲述造型规律,或具象、或意象、或抽象;抑或是线描、明暗、拼贴、喷绘等。让学生感受并参与讨论,事实证明,学生对此反应热列,课堂气氛良好,学习积极性很高,从而获得启发。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要具有批判的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和捕捉创新灵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准确、科学、审美、创造等因素在基础素描教学过程要不断渗透,在基础造型能力训练的基础上来加强思维能力的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思维才智和创造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将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相结合,并通过理论的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为进一步的专业设计奠定基础。现代设计教育随国情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设计素描的教学应将内容和体系建设置成动态开放的体系,根据各类设计的专业特点逐步改进教学模式,因市场需求而发展,不因循守旧,随时处于一种求新求发展的状态之中,这就是我们教学探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宁、李全恒著,设计素描[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9.1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篇5

[关键词]设计教育设计素描现状非基础改进

一、引言

设计素描是从绘画素描衍生出来的新名词,主要是基于设计的产生和设计的实用功能。设计素描是设计的前期“预备工作”,不能简单误认为是结构素描,作为单独存在的艺术形式,它有它要遵循的规则,既是基础也是艺术。

近年来关于设计素描的教材林林总总,教学教法五花八门,但大多停滞于书本层面,具体的教学实施却大打折扣。教学是一个师生相互合作的过程,但是老师自顾自地教,学生各顾各地学的情况还较普遍,设计素描的现状与前景堪忧。那么本文则希望通过对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现状的思考以及解决方法,来提升基础,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中来看一些不基础的问题,怎样在教学中让基础不基础。忽视第一步教学的教育者是不严谨的,是要误人子弟的。

二、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的基础地位与重要作用

1、设计素描的概念

设计素描是以设计概念为先导的素描造型形式,是以艺术设计为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素描写生和素描创作的实践活动。它区别于中国传统水墨单色绘画,也不同于西方绘画基础素描,是以抽象形态和造型构想为目的的素描,是一类独立的艺术语言,是艺术设计的前期“预备工作”。

2、设计素描的基础地位

设计素描是设计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设计审美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设计提升至艺术的启蒙手段和学习过程。是设计者训练造型能力、造型手段,自由实现设计理念的重要的基础课题。同时也是设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最注重训练脑手高度结合的课程。这种训练将是养育一个设计者一辈子的基本功。

3、设计素描的重要作用

设计素描训练的重要作用体现为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养成良性的循环发展的设计理念。

三、设计素描在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现状

设计专业在中国的大学艺术教育中是一个新生的潜能巨大的专业,历史不久,但却风风火火地发展起来了,主要还是源于市场,就业的号召力。然而设计素描作为设计教育的奠基石却有萎缩,简单化,被忽视的倾向,现状令人堪忧。

1、被忽视的原因

首先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经济社会经历了一个高速繁荣发展的阶段,人均收入,生活质量也是日新月异。设计和设计教育在空前的市场推动下迅速成长为大学教育的热门专业。

改革开放的经济大发展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工厂。但作为世界工厂,中国一直承担着全球大部分初级产品的制造,疯狂进行社会资本原始积累的同时也付出超量的人力资本,环境资本,稀有资源。快速的经济增长就像双刃剑,快速拥有资本,同时也会让社会变得浮躁、肤浅、避实就虚、追求速成,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这些都是高校教育,设计教学要杜绝的。而这些负面后果却广泛影响了设计教育,进而影响了设计素描的教学实施。经济影响了人,人影响了设计教育,连锁反应会一直影响到教学,潜移默化影响着设计者的价值实现。

再者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人才培养计划的偏差。经济发展会影响高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实际上高校设计教育也一样要看经济、市场的眼色。

高等设计教育到底是培养有市场价值和创造潜能的设计艺术家还是一叶障目,只顾眼前,培养一般性设计从业人员,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目标决定了培养计划,计划指挥教学实施,最终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张素描,进而又影响学生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市场经济的美丽烟花让大多数高校选择了培养一般性设计性设计从业人员。培养这一类设计人员成本低见效快,教学严谨度不强,学术要求不高,艺术修养也无需深厚,主要以掌握电脑技术为主,毕业后能立马找到工作是主要目的。要培养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设计艺术家不从基础的设计素描抓起又谈何容易。

2、设计素描课程萎缩的具体表现

首先学生报考设计类院校时在培训学习阶段对素描基本功的轻视态度,培训机构怀着求快和功利目的采取了“速成鸡”模式,造就了一大批“速成美术生”。入校后对设计与设计素描的关系认识上有偏差。其次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功利性、简单化、不严谨。课时量安排不合理,设计素描与专业课程失衡严重。再次设计素描老师的非专业性,设计素描与不同专业方向的对照性不够。教学过程的简单化作法。课程萎缩主要表现为:其一、不同的素描概念,目的、作用不做区分和教学目的和内容不明确。其二、素描工具不改变,素描手段没创新。重要的是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发掘学生真实个性,没有引导学生提高审美修养和进行理念启蒙。

四、设计素描教学中应改进的几个重要环节

1、注意对设计素描的概念,目的,作用的再认识

教学中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时应该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将设计素描与高考应试素描、绘画素描、结构素描,几个概念区分认识,并理清这些关系。将设计素描对于学习设计的作用,目的明确化。

2、注意工具材料的多项选择

首先,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纸张,如:常规素描纸、水彩纸、水粉纸、白卡纸、黑卡纸、有色纸、宣纸、新闻纸、拷贝纸等。其次,提倡学生大胆尝试使用不同种类和不同特性的笔,如:铅笔、炭笔、马克笔、钢笔、圆珠笔、色粉笔、毛笔、马克笔等。再次,允许学生使用各种特性的颜料表现和丰富素描形式,如:水彩、水粉、油画、丙烯、国画、岩彩等。

总之,作画过程中为了素描的效果达到心中的想法应采取“无定法”原则,关键是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实验。

3、注意素描手段的改进

除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写实手法外还应让学生掌握:

第一、意象方法,“意象”意在先,即审美、情趣、意图和含义先于效果体现,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胸有成竹”之意;象在后,即效果,象是意的结果、效果、表象,集中表达意并始终贯彻意图和审美。如(图1)这幅作品的主要意图是要体现一种照相底片的效果,因此采用的是黑色卡纸上用白色彩铅作画的方法。作画过程中,可以按设计好的底片效果来作画,也可按常规素描逻辑来进行,两种方式都会朝着底片的效果行进。

第二、抽象方法,抽象绘画的艺术语言是由符号形象构成,运用疏密对比、曲直对比、快慢对比等手法形成可视的韵律、节奏。如(图2)这幅作品中,作者加强对静物的抽象理解,将相对具象的黑白关系概括成整幅作品的黑白安排。点线面等元素则从对象当中去寻找,极大地提升作画者在作画过程中的主观性,包括打散作品的原型,重构画面的结构。

第三、表现方法,表现的手法很多,如:半具象,半抽象,主要取决于学生主观观察物象,主观地表现对象。如(图3)这件作品是比较典型的表现手法的运用,采用彩色油画棒作为主要工具。主观地对素描理念的深刻认识,把握了作品的单纯性。尊重了对象形体的基本原理,也恰如其分地将自己的感受与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处于抽象与写实之间。

4、“构成”的运用。

构成是设计的“命根子”,源于构图却高于构图。主要指构成画面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构成应该是设计基础素描中学生重点要修炼的题目,修炼好了也就能自如运用形式规律了。个性化的处理构成关系就慢慢形成了个人风格。

5、引导创意

引导创意这个过程主要体现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引导而非主导。老师的想法和理念作为经验存在是为辅的而非主要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不同个性的学生达成各自不同的想法和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真实的感受,各自不同的特质,实现学生个性不同,面貌不同、方法不同、画面风格不重复、相互之间不抵消、审美情趣各不相同,摆脱“千人一面”,盲从、抄袭,并各自形成个性分明的学习、研究、发展方向。这一点对于教与学的两方要求都很高。

五、结语

设计素描虽然是设计教学的基础课程,但我们不能简单理解,粗率处理。它所涉及的高校教育,设计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形成了一个循环。基础的问题处理得怎么样,这个循环就会发展成什么样。

基础非基础,不把设计素描当基础看,而作为设计学习过程中严谨,学术的一环,让它成为具有终身免疫力的“第一口初乳”。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篇6

关键词:设计素描;基础素描;创新;能力;表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230-01

设计素描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在当下的很多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上课依然按照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授课,过分强调物体的透视、比例关系、形体空间……。致使学生的设计意识、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笔者通过对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根据设计素描课程的专业特点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教学做一些简单的讨论。

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同是素描又有区别,简单说一个重基础,一个重设计。基础素描(素描),即指朴素的描绘,是指用铅笔或其它绘画工具(钢笔、圆珠笔……)将物体的形体、透视、结构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并准确地在二维平面上将其表达出来,在视觉上具有符合客观对象的准确性,在艺术上能够反映对象的精髓及本质,具有一定感染力的绘画形式。设计素描是围绕着平面设计与立体设计所需要的观察、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展开,是为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众多设计专业开设的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素描作为设计活动的基础,是从事艺术设计活动的起点。

具体说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在教学目标上和教学内容上存在差异:在高校素描教育中,基础素描多针对于纯绘画专业开设,侧重于画面精神情感的表达与感性认识,强调物质的精神内涵。基础素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形体塑造能力从而准确、生动、深刻的再现对象。而设计素描旨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基础素描相比,设计素描更多的是训练视觉思维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分析,理解认识和创造表现的能力,是创新思维的训练。

基础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他强调事物再现性,注重画面的透视、明暗、立体感,要求正确的观察理解能力和熟练的绘制技巧。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是写实性素描为主的素描教育内容为主,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对景写生和艺术创作;设计素描主要是表现性的、主观性的,强调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和表现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尽可能作多种素描手法和工具的尝试,设计素描的表现手法是无穷的。工具的改变也是提高设计素描新方法的一种手段,除了使用铅笔、炭笔传统工具外,设计素描可选择多种工具媒介或结合各种有色纸张综合使用,甚至可以通过摄影、电脑制作等高科技手段获得,寻求新颖别致的形式组合,这样教学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设计素描对于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还属于一个比较新的课程,对于这一概念的研究我们还处于探索阶段。近些年来,我国随着现代设计不断的更新,众多流派和新式设计风格的产生,一些设计院校也针对国内机械、保守的基础素描教学进行了改革。但是学生在学习设计素描课程前接受的美术教学是针对高考的应试教育,重视学生的美术基础水平的高低,而高等艺术教育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两者的矛盾导致了学生很难改变固有的学习习惯。笔者结合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针对设计素描教学实际,认为要实现设计素描的有效教学,需要我们从以下几点入手。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篇7

【关键词】高职设计素描教学

设计素描是设计造型语言的基础,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艺术设计的起点。设计素描是在20世纪随着现代主义的兴起和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背景下提出的,正如它的名字——设计素描是为设计服务的素描,其在各类设计领域的基础性、实用性和重要性贯穿于各类设计过程的始终,是展现各类设计创意的最好表现形式。设计素描教育教学于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本科设计教学中已相对成熟,但在高职教育教学中仍处于探索阶段,设计素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该如何发展,如何将设计素描与高职教育教学更好地融会贯通,已成为当前高职设计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和意义

设计素描为设计服务的属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设计素描的理解与认识,引导学生关注基本的造型要素、设计语言,并运用造型方式对形式语言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使学生既获得实际知识与技能,又获得艺术思维的升华,以适应艺术设计对手绘创意设计及快速表现的要求,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图形意识、设计意识、创作性表现意识的目的。

1.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造型能力不仅是光影素描的学习内容,也是学习设计素描所必备的技能之一,通过对造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及准确、生动地再现对象的能力。

2.训练和提高学生对形态的审美能力

在对造型要素进行表现的同时,还必须探讨物象的审美特征,将所表现对象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特征有机结合,对所产生的审美要素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对美的内容进行重新审视。

3.训练和提高学生收集和记录素材的能力

收集形象资料及快速地将设计意图和设计、分析、理解、再设计的过程记录下来,是表现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也是设计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设计师的创意和灵感往往会在这简单的表现中迸发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图纸、模型等表现手段更直接、更快捷、更有意义和价值。

4.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

设计素描是运用设计语言表现出设计构思,并通过对物象外在形体和内在结构的理解与分析,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创造性表现意识的能力。

5.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设计素描通过训练学生对物象的深入观察、认识理解、归纳分析进而总结出物象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及把握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设计素描教学现状

设计素描教学引入到高职设计专业时间并不是很长,依旧处在研究及探讨阶段,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突出地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缺乏创新及表现能力

一些校内的美术教学和校外的美术高考补习班,为了提高升学率而进行传统性的素描训练,进行填鸭式教学,致使学生表现意识欠缺,不仅扼杀了大多数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性,更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2.设计教学内容不够明确

目前,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中,任课教师大多是毕业于美术专业的青年教师,其绘画功底固然扎实,但对设计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多,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多是沿袭本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不明确。

三、设置设计素描教学内容,探讨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设计素描教学多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高职类设计素描教学应区别于本科设计素描教学,摆脱本科院校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束缚,有针对性地设置高职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为什么学习设计素描

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设计素描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设计素描的服务对象是谁、传统光影素描与设计素描二者之间有何区别、设计素描写生的界定是怎样的等问题,通过了解以上内容进而把握设计素描的实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现一些设计素描的名师名家作品以及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以供学生观摩和学习,还可以邀请设计专业教师一同授课,通过优秀设计案例向学生介绍设计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设计的流程和步骤,使学生切身体会设计素描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设计素描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2.设计素描的明暗教学

明暗教学实为传统的光影素描所要训练的内容,在这里之所以把此项教学内容穿插到设计素描中,并且将其单列为一个章节,主要还是考虑到高职学生在入校时的实际能力。明暗关系教学是传统素描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习设计素描所必备的能力,对于设计人员而言,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准确、快速地表现对象。高职学生往往因为手头功夫薄弱、对物体明暗关系理解不够透彻,而无法准确再现物体,更谈不上眼、脑、手三者的协调与配合,主观、快速地去再现物体,因此,此章内容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必要且不可或缺的教学章节。

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以传统光影素描教学为主,可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石膏头像作为刻画对象,一方面,不仅弥补和巩固了绘画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练习使学生重新审视刻画对象,对事物有一个再理解、再认识的过程,为后期的设计素描教学打下必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清楚地把握该章节的内容与设计素描之间的传承与衔接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物象的塑造能力和对结构的把握、理解与再现能力,通过对物象的光感、体积感、质感、空间感的再理解、再认识和再训练,巩固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物象的准确表现能力。鉴于高职学生基础较弱,故而在教学实践环节的实施中还要做到范画辅助,教师示范与教学内容同步,要力求范画完整,让学生了解作画步骤,掌握作画方法与技法。

3.设计素描的结构教学

结构训练是设计素描的一种重要表现内容和形式。这里所谈及的“结构”与传统光影素描中的“结构”有较大的区别,设计素描中所涉及的结构是以线条作为表现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素描表现的方式更好地去了解物体内在及外在的结构,透过表象以认识事物的本质。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该如何深层次地理解物体的结构,培养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呢?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遵循由简入繁的规律。从石膏几何形体到机械零部件再到日常生活用品的过程,特别是要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物体来作为刻画对象。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环节中,要摆脱程式化的、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可由教师明确刻画主题,摆好主体物,由学生来搭配相关陪衬物,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鼓励学生抛弃光影素描对结构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物体的内在本质进行理性观察、科学理解,将感性和理性相融合,按照艺术与科学相统一的原则再现物体结构,以此来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的思维方式。

4.设计素描的抽象形态教学

所谓“抽象”,就是抓住物象最精髓的本质的特征和精神,经过对主体的多次概括,提取出纯粹的点、线、面。设计素描中的具象与抽象训练具有紧密的承接关系,体现了人类对绘画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过程和阶段,具象是对自然形态的客观再现,而抽象则是对自然物象的内涵的挖掘与表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是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过程,是一个上升和升华的过程。在设计素描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具备了由表象到本质的研究,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理解和表达事物。

抽象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且高深莫测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应重点放在对抽象概念的解析和对优秀案例的分析上,教会学生抽象形态的表现步骤、形式和法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通感训练为主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点、线、面等构成要素,运用简化与抽离、质地替换及脱离自然形态的非自然重构等表现法则,脱离原有的表现形式的束缚,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做到对事物的再理解、再认识、再表现,最终达到从表象到本质的升华。

5.设计素描的想象教学

设计素描是为设计服务的素描,而对于艺术创作而言,设计的本质就在于艺术创造,在于人的想象的发挥与创造。设计素描的思维方法和创意表现就成了它的最重要的内容,艺术活力来自于艺术创作者的创新创意能力,对于从事艺术设计的人来说想象力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而形象思维能力的丰富和成熟必将带动想象语言的自由伸展,从中孕育出新的视觉形象,转化为新的造型实体,促成新的艺术形态的产生。

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想象”这一主题,在题材的选择上要有灵活性、随机性,比如椅子、水杯、手机、订书机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总之是看到什么,就能去表现什么,就要想到什么,通过各种创意方法、表现形式把物体与物体之间联系起来,甚至让看似完全不相干的两类物体建立相关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联想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创作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点评作业的形式,与学生互动交流,产生共鸣,教会学生创意方法和表现方法,达到作品的创意、想象、表现和美学的高度统一。就设计意义而言,这是学生第一次切身体会到设计素描带来的创意乐趣,真正意义上脱离传统素描走向设计。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不同于本科的设计素描,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教学规律,要上好设计素描课,就要准确把握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对象是谁,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只有抓住了这两点,才能制定出符合高职艺术专业设计素描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教学内容,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参考文献:

[1]吴桂香.设计素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涵,刘咏清.设计素描[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3]林家阳,冯俊熙.设计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篇8

关键词:素描教学;教学方法;创造能力;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239-01

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不同,其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如表现设计素描、结构设计素描、具象设计素描、意象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等。设计素描是设计类课程的基础,强调对学生构思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科学的结构剖析、透视训练和理性推理,使学生创作出兼具审美性和功用性的设计素描作品。由于设计素描的教学质量与设计类学科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息息相关,所以探讨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设计素描含义

设计素描是以设计概念为先导的素描造型形式,是以设计为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素描实践活动。它以比例尺、透视规律、事物形体的内部构造剖析、三维空间观念及手法等方面的技巧,来表现新的视觉传达与造型手法。设计素描充分结合了现代设计学科的特点,强调造型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的训练以及设计意图的表达,适用于所有设计专业,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设计素描在追求完美图形效果的同时,更侧重于追求设计的适用性和实用功能,表达设计者的独特设计意图。

设计素描不同于绘画素描,两者在本质上有着极大的区别。绘画素描强调绘画创作中的写实能力和表现能力,力求使艺术造型生动、富有感染力,体现造型的审美作用,成为陶冶情操的精神产品;设计素描是在基本造型的基础上,成为表达设计创意、交流设计方法的语言和手段,强调绘画中创造性思维和设计意识的体现,使设计素描为设计服务,关注功能性价值的实现,而不是单纯的艺术信息传达。所以,设计素描以实用性为主,精神内涵为辅。

二、当前设计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改革滞后

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许多教师对素描的写实主义风格盲目崇拜,久而久之形成了单一的教学模式。现阶段,国内许多知名院校对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均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然而,我国大部分院校的设计素描课程仍然延续传统的素描理念,以传授绘画经验、技法、指导与训练为主,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模仿和再现,严重制约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致使设计素描的教学改革严重滞后于设计学科类专业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单一

大部分院校的设计素描教学以结构训练为主要教学模式,甚至有些院校直接将设计素描视为结构素描,没有考虑到不同类型设计专业的实际教学需要。在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设计专业中,设计素描将结构训练模式贯穿于始终,忽视了设计学科不同专业的指向性。同时,单一的教学模式仅仅关注于学生描绘能力、塑造能力、结构分析能力的培养,而不重视学生设计意念、逻辑思维、想象能力、表现手法的提高,使得设计素描的基础训练与设计专业需求相背离。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守旧

部分院校的设计素描教学理念落后,在教学内容上仍以静物写生、人像写生、石膏几何形体写生、圆雕写生为主。课堂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过于僵硬、死板,一般为教师先讲解相关基础知识,再以国外作业为范例,最后进入训练阶段,这种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三、优化设计素描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改进传统常规的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的传统常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课堂教学因循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必须对传统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首先,打破传统静物组合方式和选择方式。传统物体组合方式包括高差异体量组合、体量类似物组合、关联性事物组合、质感差异组合等,教师应转变这些固定的物体组合方式,通过倒挂、包扎、悬挂、垒积等方式对物体进行随机性摆放,也可以让学生参与物体的选择,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其次,让学生尝试多种素描手法和素描工具。教师可让学生掌握设计素描的不同表现手法,如擦、抹、涂、贴、印等,让学生体会不同表现手法所产生的视觉美感。教师也可让学生尝试使用多种绘画工具和各种有色纸张进行设计素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突破透视法则和常规构图的限制,让学生明确透视不是衡量画面美的唯一标准。教师可让学生对画面物体进行夸张化、平面化、扭曲的形象处理,在构图上采取求偏、求险、求满、求局部、求空等形式格局,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提高审美标准。

(二)强化创造能力训练

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设计学科的专业特点,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准确性训练、结构理解性训练以及质感和材料写真训练等素描技巧训练之后,强化学生创造能力训练。教师要在学生全面了解空间、形体、结构、材料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视觉效果、视觉特征、视觉传达的感受认知中探寻自己的造型思路,让学生捕捉新颖的意象。在创造能力训练中,教师要强调学生自主捕捉物象的审美点和特征点,并融入自己的感受,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和手法进行创作设计,展现具有个人特质的审美追求。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设计素描并不仅限于物象的模拟,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观察和发现,从而更准确的把握自然物象形体的本质特征,探寻更新颖和丰富的意象,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将现代元素融入教学

设计素描教学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使教学方法能够满足现代艺术设计和设计学科专业的需求,积极探寻将现代元素融入教学中的途径。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情景教学,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展示经典设计,对其进行细致讲解,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研究和剖析作品,主动发掘作品的思路,进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增强学生的创作意识;其次,学校可组织设计素描作品大赛、学术交流活动等,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创作的综合素质。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设计素描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需要积累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审美素养,而不是简单的模仿性活动,必须发挥思维能动性力求创新和突破;再次,运用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训练方式,使学生勇于尝试新的创作手法,如可让学生借鉴传统绘画的手法设计作品,也可让学生尝试不同地质纹理在设计中的运用效果,以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

(四)开展针对性的创作训练

在传统的设计素描教学中,教师沿袭绘画性素描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训练和写生练习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限制了学生创作思维的拓展,使学生陷入了设计素描就是物体临摹的误区。所以,教师必须根据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开展针对性的创作训练,使学生从物象的内外构造关系入手认知事物本质,进而在物象中抽象出有价值的意象元素。在基本功教学方面,可划分为结构形态、明暗形态、质感形态等几个专题进行教学。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之后,再开展主题素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以某种常见物品为主题,向学生提出特定的设计诉求,让学生根据诉求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不同的设计方案。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将掌握的基本造型技能,通过想象和设计思维,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设计手法和艺术语言阐释自己的意图。此外,设计方案完成后,让其他学生和专业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在学生虚心接受别人建议的过程中,进一步思考作品在实用和审美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使学生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四、结论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坚持以设计观念为指导,对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设计素描教学模式与设计学科专业发展相适应,为学生不断提高设计专业能力奠定基础。设计素描要强调为设计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设计素描是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的表现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素养和造型能力,实现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成品.李颖婷.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的模式与方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7).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篇9

【关键词】素描专业基础层次联系创新意识

素描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于课程实施如何恰当地把握其美术基础课特性,体现专业培养方向的特点,全面落实专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这需要落实在素描基础课程教学观念的确立、课程设置以及具体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具体的操作需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即阶段教学训练的重点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难点的措施,尤其是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使整个教学方案实施由素描的单纯造型基础学习与“设计意识”的培养联系起来,并始终加以贯穿,这才能真正充分体现素描在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的特征和作用。

一、课程教学层次性分解的针对性

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科教学中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中,素描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基本造型能力的最主要的基础课程。就素描本身的分类而论,它有着自身的独立的体系,是单色平面造型表现的总称,同样在艺术设计的表现范畴内,素描所具有的各个方面的视觉表现特性也是视觉传达系统必不可缺的造型因素,面对设计专业的特点的素描教学包含着比一般的造型基础训练更多的目标任务。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训练要充分发挥艺术创造所具有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在逐步对表现手法、技巧加以研究的同时,加强学生体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多种感受,体验自身在精神感受和想象力的开拓方面的尝试。超越对对象的机械地再现和表现方法的程式化应用,学会综合应用,能够依据自己的独特感觉,对客观物象进行能动选择并提炼加工和改造,单纯将艺术课程基础部分当成基础的技艺,可能在学习起始阶段就已丢失了自身的深层意义。

素描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和课程教学实施的针对性主要是依据造型基础的作用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决定的,这包括学科特点、课时比例、训练对象的学习水平状况等因素。具体的课程教学实施的针对性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的对应策略。

(一)针对近年来美术高考模式下的生源情况。对考生以画照片为主的学习经历所导致的对于自然的真实体验缺乏、基本模仿和单一的描绘手法状况,观念开拓是学习的第一步。艺术表达的形成过程,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阶段,这是主客体之间结合、沟通蕴化的过程所决定的,基础课程训练的指导原则应遵循这一规律进行,重新从素描最基本的“基础”做起,研究素描要素特性和基本的观察方法。这看似是重新温习,实则是在进行某种意义上的补课,即造型艺术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和对形体空间的感受与表达方面的学习,使学生从平面的、机械的模仿转入一种面对形象的感觉、分析和判断,从中领悟和发现表达的方式,让学生真正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从而在同一对象前有不同的感知,这样使学生在观察与感受性方面加以深化,成为今后艺术表达的生动性和个性差异生发的基础。

(二)针对基础素描的造型与方法的掌握。在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同时,更多地扩大学生对素描描绘方法的多样性、风格的多样化进行了解,开拓形象表现的空间领域,打破一种固定的表达模式,提出素描表现多样性的可能。另一方面是对各种表现方法的探索尝试,真正体验素描表现的宽广性。加强对素描造型的内在关系、空间处理、整体观念的形成、整体构成的处理变化以及视角转换等进行草图构想。这一阶段是巩固学生基本素描造型能力的同时,进行造型手法和素描表现形式的拓展与打破。

(三)针对造型基础的研究和专业性基础的融合延伸,即想象力与创造设想的思维培养。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此阶段的训练属非常规训练,因为这方面的训练目的与一般的素描绘制有很大的差别,是与设计专业密切联系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着与设计专业素描课程的专业性基础最本质的联系与评价。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素描课程教学训练的过程中,真正从基础的造型技术练习的层面走向设计的起点,充分显示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特性,更着重于主客体之间的结合与沟通后的主观意识追求,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特征。

针对性是对训练的目标任务解决策略的明确,前两个层次比较易于解决,因此第三阶段的训练是真正创立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

二、阶段性训练承接转换的权重与方法

从设计专业素描训练的层次性划分中,可以看出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素描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在造型、创意、表现等多方面基础能力的功能,这需要在教学实施中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恰如其分的训练程序,真正地在具体的项目训练范围内有针对性地落实。素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总体性把握是由这多层次的训练而充实,不断融汇而形成一个可供发展的专业性基础。

每一训练阶段的教学应尽可能地突出对于素描表现的研究性和与专业应用的链接关系,因此基础训练分解的比例权重和相互内容的连接是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时必须要进行思考和恰当处理的。

第一阶段是基本的素描观察方法、操作方法的巩固和对素描表现多样化的认识,以纠偏、开阔眼界为实施目标。

自由摆放的静物让学生自主选择组合,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具有一种不可预见性。这种不可预见性,不是不去设想、判断、把握,而是创造过程中的不固定性,没有一个固定的样式,不是完全按设定的模式去进行单纯的操作,因人的理解、感受、认识的差别使结果因人而异,这种过程和结果可谓带有创造性,这样的练习已带有充分的精神体验和技术性、实验性的特征。

第二阶段,指出素描塑造的多种表现手法,而设计素描训练是其中较为简洁的表达形体方式。以大量的实例对比显示其特性、优越性与设计表达的直接关联,作为设计表达的一种手段掌握。

结构素描的训练是由高考类型素描向专业性素描转换,实际上以线造型为主、明暗为辅的这种素描方法,作为设计专业的结构素描是以专业设计造型和表达的需要,加之可以清晰准确地把握物象的形体结构,注重从多角度理性分析、观察研究空间的比例关系,并将视觉中本不显现的内在关系表达出来,强化空间和形象的立体特征性。这有利于培养设计人员对造型的理解,以及对物象形体结构的完整认识和把握能力。

结构素描造型训练涉及理性分析后的主观判断和表现,已具有相对自由的处理表现,因此在结构素描阶段的教学应注意构成、明暗铺就、线面结合以及从自然形象中加以提炼、处理的过程引导。

第三阶段是在结构素描训练后安排的一项精致素描训练,前者求简,后者求丰富,培养学生对于明暗、线条和材料肌理方面的探求,使之避免机械图式化的作画方式。这种素描表现性的研究,可以借鉴中国画中线的多种表现的范性进行引导,强调“内在的关系”与“外在的元素”升华表现,使素描的表现具有活力和视觉的生动性。理性分析和深刻洞察力,这样的状态,笔者称之为“内在的逻辑性”。

应用结构素描的方法,采取表现性手段可以使学习者更直接地抓住物象造型中最本质的东西,并迅速地加以表达。在教授专业素描的同时,应扩大学生的视野,关注自然、提炼概括,抓住本质、表达感受,这样就为第四阶段注重思维创意的训练铺垫了一个基础。

第四阶段课程训练是对技术性的打破与创新意识建立的探索。作为艺术专业的特性来看,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这本身就包含着创造的因素,在掌握一般的专业技术和程序的情况下,创造是核心中的核心,这就是要求设计者始终在以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新。作为设计专业基本课程,设计素描中的学习训练与思维训练问题是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研究探索的方面,素描的创意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两个类别,一是以比较规范的素描手法或有一定真实性感觉的素描表达一种特殊的含义或意境;二是本身形式构成语言的重构、抽象成基本元素构成的新的视觉样式,而又能表达出某种特殊的构成意味或隐去主题获取丰满的意象。

在此阶段,教师不应限定学生表现意向,而更多的是如何就这一创意过程中的思维意象和随机而变的处理加以引导。教师应尽可能深入地提示,同时对学生进行认识观念上的开拓与引导。这个阶段总体上应是“放”,使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进行创造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领悟、感知、判断、调控能力,突破前期基础训练形成的审美定式,扩展艺术的表达语汇。实验——想象创造:概括处理(突破具象)——心象的表达(使选择带有特殊性)是将物体根据感受与认识进行重新的处理安排,对于整体画面组织结构臆测,依据主观的认识和感受进行调整,使学生在形的组织上以及对画面新构成方式的抽象意识有所理解。打破被动的真实,创造主观感受的真实,并由之产生一种新的构成与表现的美感,包括肌理与材料的应用的独特效果。与此同时,可穿插此构形,对创意的思路加以介绍,引导学生对形象有一种求新求异的探索,但不必像图形创意训练那样面面俱到,而是注重面对形象和环境时的感悟能力和能够掌控画面操纵的过程。这种训练在于摆脱技术性的定位,打破一般技能性训练的现象,进行一种思维的训练。综合性训练,在设计和创作的过程贯穿始终。这为后期的学习打下感知力培养和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基础,学习形象的创造,将内心的感受和审美取向用素描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教材应用和课程实施的策略

当前,艺术教育的教材很多,各种版本都显现出各自的取向,一般分为以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命名的和以其定专业编制的教材,前者多为宽泛的素描章节内容,后者偏重于专业化应用方面。对于进行素描教学的实际操作,需要综合或有选择性地使用,专业基础教材的训练项目并不需要无限制的扩充。

教学实践证明,过于简单地关注素描学习而缺少与专业联系的训练结果会使学生欠缺设计意识,但过多的以专业课内容替代素描基础课的做法也会导致难以操作。素描教学还应回归到基础中去,注重后期对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和建立扎实且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专业教学中过于强调素描的绝对性和忽略素描自身表现语言研究的作用都是片面的。结合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规划总体的构建能够综合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符合教育科学的教学框架模式。

众多的单立专业,如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环艺设计、动漫设计等,对于素描教学要求的侧重点不会一样,各个不同专业的基础课程的着重点也应有不同。如动漫设计专业,在素描中需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物象的观察感受和表现能力,对情境想象创造能力,对动物、人物结构、动作和表情的表现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快速收集资料的能力。

结语

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定位、教学方案的多层次组合的完整性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操作实施是充分保障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根本。教师应着重注意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训练表现方法的同时需要抓住创造性表现——创新意识、审美意识、信息传达意识的培养,从而与艺术设计的专业特性形成有机的联系。总之,将素描的技术层面的训练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紧密结合,有专业特点、针对性的教学操作程序的实施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素描教学基础性的本质体现。

参考文献:

[1]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2]季玉民.素描教程[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篇10

(一)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在很多大学设置计算机教学内容时,针对文科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内容主要为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及办公软件的熟悉与应用等,主要是进行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的教学;对于理科学生,其计算机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在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入了《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这种现象,体现了大学计算机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很难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培养,相反,容易引发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厌烦感,不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不科学在大学开设计算机课程,其目的是为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其信息素养及综合素质。然而,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学模式,如计算机课程集中教学与计算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显得十分枯燥没有趣味,长期以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更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大学计算机教学所选用教材不科学随着国家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在初中、高中都基本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甚至有些地区,在小学阶段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学生在进入到大学之前,对基础的计算机技能及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大学计算机教材却没有发生多少的变化,甚至在大学计算机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学生都基本学过,教材的老化,不能满足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不科学的计算机教材,对于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心态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

(四)大学计算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大学计算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计算机教学质量及效果。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难以有效开展计算机教学,教学质量及效果较差。甚至在一些大学中,计算机教师本身并不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或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对于计算机教学质量产生很大影响。此外,计算机教师拥有一定的知识及技能,却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教学,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等。

二、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析

(一)应用分层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计算机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进行摸底考试,并根据考试结果,应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将学生分别分入到慢班、中等班、快班等三个层次,根据每个层次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授课内容及授课进度。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科学设置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大学计算机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素养为目的,为此,在设置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时,需要在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系统、基本理论等知识的基础上,增加网页制作、平面设计与三维设计等应用型教学内容,充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要求。

(三)科学选择大学计算机教材计算机教材是开展大学计算机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然而,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计算机教学不能够仅仅依靠教材,还需要合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及电子资料。教师可以将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模块制作为教学讲义,建立试题库及素材库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计算机教材。高校在选择计算机教材时,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选择教材。

(四)改变教学模式,开展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大学计算机教师在进行多层次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实际操作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通过举办计算机比赛,如建模比赛、系统仿真比赛、程序设计比赛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

(五)提高大学计算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计算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及效果。为此,高校需要加强计算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强化教师服务意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增强教师职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等。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