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9:12

公司管理意见篇1

[关键词]河南上市公司机遇可持续发展

一、河南上市公司的现状

河南处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地带,是全国最大的农业生产省份、人口大省,也是全国的经济大省。2006年度全省GDp总量12464.09亿元,在全国处于第五位。然而,河南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却在全国处于落后状态,这与河南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不相匹配。数据显示:到2007年3月底,沪深二市共发行股票1461支(含B股),为企业融资10000多亿元,其中河南省上市公司为34家,在全国省市排名中居第16位,为企业融资额为200多亿元,约占全部融资额的2.0%,a股总市值仅占河南省GDp的5%(全国平均为18%)。而同期上海市共发行股票149只,为企业融资652.11亿元,a股总市值超过上海市GDp;经济总量比河南省低的安徽省发行股票46只,为企业融资233.00亿元,a股总市值占安徽省GDp的27.1%。由此不难看出,河南省企业上市情况和国内其它省市相比较,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

二、河南省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1.上市公司数量过少,经营业绩欠佳,持续融资能力较弱

自从1990年、1991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企业就多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大量企业抓住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当然河南省也不例外,出现了像宇通客车、双汇集团等在全国同行业居于龙头地位的企业,拉动了河南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进程。可是像宇通客车和双汇集团这样的优质企业毕竟是少数,河南的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总体表现是差强人意,有的已经被多次重组,甚至已经离开河南。在河南34家上市公司中,2006年度有4家公司亏损(St冰熊、St鑫安、St春都、安彩高科),亏损总额达到3.42亿。另外有4家公司每股收益不足2分钱(莲花味精、洛阳玻璃、中原环保、豫能控股)[],已处于亏损的边缘。并且有些公司(像St冰熊、St鑫安、St春都)已多年亏损,进行过多次重组,仍不见起色。由于业绩较差,缺乏市场号召力,再融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受到经营业绩及经营范围的限制,河南省上市公司行业集中度低,规模优势不明显,股本扩张能力差,不能充分利用配股、增发新股等再融资政策,难以形成利用证券市场超常规发展的良性循环。

2.产业优势不突出,第一、第三产业上市公司数量过少,缺乏发展后劲

和广东、上海、山东等发达地区相比较,河南省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金属及非金属、机械设备仪表和医药生物制品等几种行业。此三种行业上市15种股票,占河南省上市股票的近五成。而作为农业大省,农林牧渔业、木材家具行业尚未有上市公司。并且,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特征的信息服务业也无一家上市公司。而同期上海、山东则各有16和30家;经济总量低于河南省的安徽省在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和家具行业也有7家上市公司,在信息服务等行业则有3家上市公司,与河南省形成明显的反差。众所周知,第三产业属于朝阳产业,既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也受到市场上投资基金的追捧,很容易进行再融资,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

3.公司运作不规范,质量差,缺乏核心竞争力

河南省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现象十分突出,加上信息不透明和市场监管不到位,大股东往往把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从市场上恶性圈钱,由此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所有的St、pt类公司都是被大股东掏空所致。如果没有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这些企业不至于亏损大则上亿元,小则几千万元。使得企业经营方向不明,科研投入不足,新产品开发跟不上社会的变化,使得企业很难保持其竞争力,然后逐步变为亏损,郑百文、春都集团、莲花味精等都是活生生的实例。

三、加快河南上市公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充分利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时机,通过专业化形成核心竞争力。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的增长,给上市公司做大作强提高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对于一个企业到底是专业化好还是多元化好尚无定论。专业化和多元化是企业发展战略上的两难选择。但多元化风险大,失败率较高。宇通客车、双汇集团等都是通过专业化做大作强的,我国企业大多是幼小型企业,主营产业市场占有率不高,核心能力不突出,缺乏实施多元化战略的能力和资源,专业化应是其基本战略。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显著标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专业化程度低的多元化企业缺乏持续的核心竞争力,降低了企业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存在多元化陷阱。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在转轨经济和新兴市场国家,低层次的多元化已失去生存的空间。

2、紧抓以股东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结构,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制度环境。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所有制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国有制,又非国际上标准的股份公司的股东所有制,而是股份公司及其控股公司的员工所有制。控股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危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突出就是其反映。目前,舆论界普遍把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归为″一股独大″,也就是大股东危害小股东利益。但笔者认为,″一股独大″是假现象而非本质。因为中国上市公司中50%以上的股权属国家股,国家股就与普通国有资产一样,徒有虚名,并没有行使股东的权益和义务,也就是说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是″假大股东″,″大股东″所依附的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才是真正的大股东。由于上市公司的员工并未持有本公司的股票,因而理论上大股东危害小股东权益的现象在我国已演变为员工危害股东权益的现象。这就是说,只有真正建立起股东导向的公司治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和危害股东权益的行为,也就才有可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制度环境。目前,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解决上市公司的独立性问题,真正落实人员、财务、资产″三分开″,尤其是要解决上市公司两头(采购和销售)在外的问题,从而真正减少关联交易,提高业绩的可靠性。其次是要把上市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对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工作来抓,在上市公司重组和再融资中加以严格落实。

3、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促进具有中原文化的特色优势企业上市。科技立省,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河南应抓住历史机遇,培育河南的高科技企业板块。中国证监会也明确了通过证券市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政策,在各个方面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而且在2005年5月已组建了深圳中小板市场,现已上市100多家,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河南应当充分重视,力争推出更多的有河南特色的高科技上市公司。

河南有众多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实力强大,但科研成果向生产领域的转化工作却不甚理想,很多河南的高科技成果是在河南省外转化为生产力的。今后应加大力度,通过证券市场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在高科技上市企业的选择上,可重点关注农业高科技企业,通过高科技农业生产资料产品开发、高科技农产品开发、高科技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应用,推动河南农业现代化进程,促使河南农业跨上新台阶。

4、开辟多样化的融资梁道,尤其是要建立河南的风险投资机制,服务河南经济建设。

(1)加大海外上市的力度。通过股票上市融资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河南省的优秀企业在加快在国内上市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寻求到海外上市。通过海外上市不仅可以规范企业的治理、募集资金,而且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河南省现已有五只H股在香港上市,2006年河南省有6家企业在新加坡、美国及英国伦敦上市,它们分别是灵宝黄金、九天化工、阳光控股、思念食品、众品食业、元化生物,其首发融资额折21.72亿元人民币。下一步,我们应进一步开拓国际证券市场,将河南省的企业推向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证券市场。资料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其他省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山东等)已有136家企业在香港、纽约、新加坡、伦敦等地上市[],效果很好,也为河南省企业的海外上市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目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香港二板市场,它为大陆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了新的证券市场舞台,河南省应当通过各种形式,促成符合条件的企业走向香港二板市场。

公司管理意见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审计意见

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分别在上海、深圳两个城市成立了证券交易所,开始了资本市场的尝试,对企业上市融通资金、促进上市公司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上市公司各类投资者的利益,在《公司法》及《证券法》中对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尤其是持续获利能力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出现经营业绩不佳、连续亏损的情形,且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最终将遭到退市的严厉处罚。少数经营前景堪忧的公司为了保住其上市资格,采取人为调节公司盈余的手段,以达到虚假盈利之目的。因此,国内上市公司因盈余管理而产生的会计舞弊问题时有发生,进而严重地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及其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并为国内证券市场的改革及发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相关审计机构及人员,在其执业过程中,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加大审计力度,进而出具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以期达到对公司投资者及债权人负责的目的,并最终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架护航。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内容

目前,盈余管理的理论问题国内乃至国际对其争论较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大致可以分为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的“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观点及凯瑟琳・雪珀(KathehneSchipper)的“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观点。但笔者认为其本质都是会计主体利用一定手段来人为调节公司盈余,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内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大体具备以下涵义:

1.盈余管理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一般是指经理执行层及董事会;

2.盈余管理的对象是上市公司向外披露的公司盈余;

3.盈余管理的方法及手段是Gaap(Generally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的英文缩写)即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在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

4.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使其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实现最大化,以满足某种需求。

可见,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层或执行层在相关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其对外披露财务报告的公司盈余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公司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会计行为。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1.公司管理当局自身需要。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日臻完善的今天,公司的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愈加清晰,公司经营效益好坏直接决定着管理当局的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因而,公司管理当局为其自身需要,进行盈余方面调整是极有可能的。

2.对外发行股票及上市的动机。根据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第一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必须是最近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内有盈利,而其预计的利润率要达到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对于这一条限制性规定,一部分公司是无法达到的,因而一些为了上市融资的公司运用盈余管理手段为自己进行所谓的上市包装,以取得公开发行股票及上市的资格。

3.避免公司被退市的动机。我国为了保护上市公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通过相关法律规定了上市公司退市的条件。其中规定,如果上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内连续出现亏损,证券监管部门将暂停其股票的上市交易资格,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削除亏损。如仍不能扭亏为盈,证监会将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资格,也就是做退市处理。公司上市后又遭到退市将带来巨大的损失,一些“披星戴帽”的公司,为了保住上市资格,会想尽一切办法实现利润。因而,利用盈余管理的方式实现扭亏的做法,也就变得极为常见了。

4.出于节约纳税成本的动机。随着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日益健全,纳税成本问题已成为每个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而上市公司的盈余直接关系到其所得税费用问题,进而影响到其留存收益。所以,一些公司为了节省所得税纳税成本,采用诸如尽量少列收入、多计成本的方法以达到减少应纳税额的目的,从而利用少支出一部分企业所得税的盈余管理方式,以实现其节约纳税成本的动机。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1.通过交易实施盈余管理。收入是实现企业盈余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收入是有赖于交易进行的,因而上市公司通过交易可以起到盈余管理的作用。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其盈余目标,通过一些特殊交易诸如:关联方交易、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另外一些公司通过改变交易方式及时间来操控盈余的实现,一些对外投资较多的上市公司经常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盈亏状况来调节持股比例,以改变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2.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实施盈余管理。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或是执行层,要求其财务人员采取会计政策变更的方式实施公司的盈余管理。大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通过变更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以及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收入的确认原则、借款费用资本化或是费用化的问题等方式人为调节利润,以期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3.借助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因为公司上市的前提条件和要求较为苛刻,所以争取上市资格的难度较大。在过去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唯GDp论”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寡是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一项内容,因而地方政府对于辖区内上市公司所谓的“壳资源”相当地看重。一些经济效益不佳,甚至是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当地政府更是千方百计、想尽办法保住其上市资格。地方政府一般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支持或是财政扶持,以帮助其渡过难关。可见,上市公司借助地方政府的相关支持也可以实现其盈余管理的目标。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于审计意见的影响

(一)审计意见的内涵

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标志。同时,二者的分离使得上市公司形成了委托关系,这种关系造成了委托方与受托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使得投资者对于公司财务信息质量产生了一定的怀疑,由此也促进了审计行业的发展。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对企业的审计工作以后,就企业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所出具的相关意见。审计意见大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2.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3.保留意见;

4.否定意见;

5.无法表示的意见。

上述的第2~第5种类型,又被称作非标准的无保留意见,也就是审计人员对于企业所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一定的异议。可见,审计意见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是检验国内审计工作从业者审计质量的标准之一。

(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直接关系到审计意见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其手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因盈余管理的存在,影响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同时也制约着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有可能损害上市公司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从现实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执业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监督方,在其审计执业过程中对于上市公司披露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具有审计和评价的重要作用。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着审计意见的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对于审计工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涉及到市场经济中各方利益时,独立性原则被审计职业界视为审计的灵魂。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土壤”来看,一些公司大多围绕着上市资格或是配股资格等融资活动而展开盈余管理活动。注册会计师是上市公司投资者、债权人及证券监管部门的保护者及代言人,能否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并且能否按照证券监管部门的制度、法规对于采用盈余管理较多的行为公正客观地对外披露、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同时将其体现在审计报告之中,已成为检验国内审计市场遵循独立审计原则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可以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已经直接地影响到相关从业人员出具的审计意见,是能否真实遵循独立性原则的重要标志。

三、识别盈余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质量的策略

(一)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处罚力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说的就是法律的重要性。盈余管理问题看似是上市公司通过人为调节利润的方式来实现其自身利益,但深究其原因可以看出,实际上是利用我国目前相关会计法规、制度及准则中存在的漏洞而为其所用。若想完全避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应该从完善及调整目前相关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在源头上扼制该类问题的出现。目前之所以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调节利润还是因为处罚力度太轻所造成的――即犯罪成本过低。我国应该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责任的认定和处罚力度,强化对于审计造假行为的处罚,以达到提高犯罪成本的目的。发现一起类似事件,就要严肃处理,使得会计信息造假者“闻风丧胆”,做到其“不敢造、不能造、不想造”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二)加强外部审计的监督力量

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微妙的。一方面,上市公司聘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并支付审计费用,其相当于注册会计师的“衣食父母”;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又担负着公司投资人、债权人及政府监管部门的重托,对上市公司进行独立的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从表面上看,审计人员很难对被审公司的盈余管理出具较为独立、客观的审计意见。因此,这就要求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积极提高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自身职业操守的培养,严格要求自己,本着对客户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开展审计工作,对于发现的盈余管理行为做到及时、准确的披露。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断地加强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监督力量,从而堵住其借助盈余管理的方式,人为控制公司经营业绩的漏洞。

四、总结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但可以保护其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这对于建立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对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及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于审计意见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审计人员应很好地利用其职业判断力,并且遵循独立性原则对其执业过程中所发现的盈余管理问题作出公允性评价及披露,以便更好提高其审计意见的质量,并最终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国家的经济繁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潘焕娣,李璐宇.基于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J].财会通讯,2013.09

[2]安鹏,宋雪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8

公司管理意见篇3

关键词:盈余管理;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费用

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核的公司财务报表为各方投资者了解该公司财务状况的主要依据,如果公司通过盈余管理严重粉饰财务报表,不仅会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长此以往更将动摇我国资本市场的诚信基础,从而损害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国内外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实证研究,但对审计费用的调节作用研究不多,且尚未得到一致结论。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出发,研究审计费用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调节作用。这样,不仅在理论上填补盈余管理研究的一点空白,将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联系起来,为盈余管理未来的实证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支撑。而且能使投资者对公司盈余管理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通过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洞察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监管部门也可了解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补充设定相应的监管方法和程序,杜绝会计师事务所和公司串通一气从而丧失审计独立性的行为,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扫清道路。

一、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一)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

国外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的研究在手段和方法上较国外均有滞后,目前尚未得到一致结论。有些学者认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对审计意见有显著影响,即公司为修饰报表做出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审计师发表非标准意见的可能性越大。Francis等(1999)研究了美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是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通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越高,审计师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情况越多,盈余质量与审计意见之间存在着显者相关关系。刘继红(2009)研究发现,审计师能够鉴别上司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并且对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陈小林、林昕(2011)发现审计师能区分不同属性的盈余管理,对高风险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应计额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大于低风险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应计额。

但有些学者通过研究尚未得出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关系。李学明(2007)利用上市公司对外公开的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制造业企业的盈余质量综合得分,构建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的回归模型。研究发现盈余质量与审计意见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但并不显著。簿仙慧、吴联生(2011)对2001年至2006年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对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不存在显著影响。

(二)审计意见与审计费用

通过实证分析,有些学者认为审计意见与审计费用之间是有相关关系的。Simunic(1980)是最早对审计费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西方学者。他通过多元线性回分析,得出审计意见会影响审计费用这一结论。申志仁(2010)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化敏、张宇(2015)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越会以高额的审计费用来购买审计意见,在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企业中这种情况更为显著。

也有学者得到相反研究结论。Low等(1990)通过研究发现,审计意见与审计费用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吴联生、潭力(2005)认为审计意见的改善与审计费用之间的相关关系不一定存在,因为为改善审计意见不一定通过向审计师支付更高审计费用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其他更隐蔽的方式进行。

(三)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

己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之间的相关性,刘运国、麦剑青、魏哲(2006)用年度非经常性损益绝对值与总资产之比作为对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研究得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幅度显著正相关于审计费用,注册会计师对调增收益盈余管理关注更多。Kasai等(2012)在日本取消审计费用管制之后进行研究,发现审计费用提高和应计利润质量降低有关。

另有学者研究认为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不相关,如Krau(2013)认为事务所降低审计收费只是为了竞争,对审计质量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伍利娜(2003)研究发现盈余管理能够影响审计费用,但是盈余管理的程度对审计费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公司的Roe处于“保牌”区间(0,2%)时,盈余管理与公司年度审计费用显著相关,但Roe处于“保配”区间(6%,7%)时,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无显著影响。

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盈余管理程度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即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高。

H2:审计费用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即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

H3:支付较高的审计费用会降低盈余管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即对于存在盈余管理的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

二、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模型(a)对假设1进行检验

op=a+β1LnDa+β2Roa+β3LoSS+

β4LeV+β5op-1+β6Soe+β7Lna+ε(a)

采用模型(b)对假设2、假设3进行检验

op=a+β1LnDa+β2auditfee+β3LnDa*

auditfee+β4Roa+β5LoSS+β6LeV+β7op-1

+β8Soe+β9Lna+ε(b)

(一)因变量

op为虚拟变量,表示当年的审计意见。当审计意见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取值为1,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时取值为0。

(二)解释变量

LnDa为盈余管理的幅度变量,Da是上市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由于修正的琼斯模型对盈余管理有较强解释能力,本文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来度量盈余管理程度,对Da进行估计,具体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tCai,t为公司i第t年的总应计;ai,t-1为公司i第(t-1)年的资产总额;ΔReVi,t为公司i第t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动额;ppei,t为公司i第t年的固定资产净值;nDai,t为公司i第t年的不可操纵性应计;Dai,t为公司i第t年的可操作性应计;a1、a2、a3为回归系数;εi,t为残差。

auditfee为审计费用;LnDa*auditfee为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交叉项。

(三)控制变量

根据以前研究,在模型中加入Roa、LoSS、LeV、op-1、Soe、Lna作为控制变量。其中,

Roa是总资产收益率;LoSS为盈利状况的虚拟变量,如果当年净利润为负,取值为1,否则为0;LeV为资产负债率;op-1为上一年审计意见类型的虚拟变量,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取值为1,否则为0;Soe代表企业的所有权性质,若企业由国务院各部委或各省市政府机构控股,则赋值为1,否则为0;Lna为企业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代表企业的规模。

三、实证检验

(一)样本来源

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因金融业和保险业上市公司会计具有特殊性,故将其剔除;剔除了数据异常和缺失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6607个观测样本数。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处理软件采用SpSS21。

(二)实证检验结果

用样本数据对模型(a)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得出LnDa与op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07,验证了本文假设1,即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越会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

用样本数据对模型(b)进行Logstic回归,通过回归结果,得出auditfee与op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了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从而证明了假设2。LnDa与Lnauditfee的交叉项与op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表明当盈余管理程度相同时,事务所收取的审计费用越高,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就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可能存在标准审计意见的购买。即审计费用降低了盈余管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证实了假设3。另外,LnDa与op在10%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再一次证实了本文的假设1。

四、结论

盈余管理是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企业的这一行为往往会向报表使用者传达不真实的财务信息,从而影响投资者决策,使资本市场不能达到资本的合理有效配置,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审计师作为第三方,其职责就是发现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帮助投资者正确决策,使资本市场合理有序开展。当审计师判断出被审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较高时,其面临的审计风险就很大,往往会对其出具的审计意见更谨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提高。对此,本文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我国审计师能够有效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这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审计师的独立性会受到审计费用的影响。为了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盈余管理程度大的企业有可能向审计师支付较高的审计费用进行审计意见购买。审计师也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接受审计意见购买,失去其独立性,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利益。对此,本文对审计费用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审计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这种共谋行为不仅会混淆投资者的判断,降低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有效性,而且会助长被审企业进行审计意见的购买行为,长此以往,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监管部门要了解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补充设定相应的监管方法和程序,杜绝会计师事务所和公司串通一气从而丧失审计独立性的行为,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扫清道路。

参考文献:

[1]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J].会计研究,2001(6):51-57.

[2]李学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7.

[3]刘运国,麦剑青,魏哲.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6(2):74-80.

[4]申志仁.审计收费水平与盈余管理幅度、审计意见购买的相关性检验[D].湖南大学,2010.

[5]伍利娜.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3(12):39-44.

公司管理意见篇4

一、各市、县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需要和市场容量,审批设立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和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避免出现一哄而上,过多过滥的现象。并要按国家和省规定的资质条件,严格把关,不具备条件的不核发资质等级证书和不准其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服务等业务。

二、建立规范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和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设立审批和资质审查制度。一般按如下程序进行:

(一)由企业主管部门或股东向建委或房地产管理局提出申请;

(二)经建委或房地产管理局批准后,持批文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公司(机构)名称核准手续;

(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名称后,持核准名称文件到建委或房地产管理局申请资质审查;

(四)经审查合格发给资质证书,持资质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等手续。

三、考虑到我省已有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开发能力已远远超过房地产开发经营市场的实际需要,今后一段时期,除确实资金雄厚和承担政府指定的开发项目外,不宜再批准设立新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已有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向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公司过渡。并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兼并、收购中小型开发公司,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房地产集团企业,在我省房地产开发经营和住宅小区开发建设中起主导和骨干作用。

一个部门或企业原已设立有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在深化企业改革中,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大型集团企业,形成资金、人才和管理优势。

对设立后多年没有开发业绩的开发公司,要取消其房地产开发经营资格,以后需要开展此项业务再重新申请。

四、设立物业管理公司,一般要有比较明确的可管物业,并不少于5万平方米。达不到要求的,市、县建委或房地产管理局要做说服工作,尽可能动员开发建设单位将其移交给已有的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一个开发公司,其开发经营的物业超过5万平方米的,原则上也只准许设立一家物业管理公司,促使其形成规模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降低管理成本。

五、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在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快,房地产交易活动比较活跃的市、县,可发展快一些。但也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要和实际容量,避免出现失控和造成恶性竞争。一些部门申请设立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容易造成垄断性经营(服务)的,应予限制。同时,为促进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向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一个部门或企业一般不宜申请设立两个以上(含两个)业务相同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

房地产开发公司设立的机构只销售自己开发经营的商品房的,不需要申请房地产资格。

六、各级建委和房地产管理局对物业管理岗位人员、房地产估价员和经纪员的培训和考试发证工作,也要从各地实际需要出发,基本满足市场需要后可暂停一段时间,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已有专业人员的提高上来。通过对各类房地产专业人员培训的控制,达到调控物业管理公司和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保持适度发展的目的。

七、各市可根据建设部和省建委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和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的设立和资质。并于每季度首月10日前把前一季度批准设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和房地产经纪()机构,统一列表报送省建委房地产业处备案。不报省备案的,年审时不予受理。

公司管理意见篇5

【关键词】董事会特征;审计意见;公司治理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状态日趋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成为连接两权分离主要桥梁。并也逐渐成为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与治理及提高公司治理绩效主要路径。审计意见对上市公司生存与长远发展及融资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上市公司为了尽可能避免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越来越重视来完善公司董事会建立及公司内部治理。

纵观目前学术界文献研究,一方面是研究董事会特征所带来经济后果,比如:对公司绩效、财务舞弊防范、审计质量、公司发展等方面影响;另一方面是研究上市公司微观经营行为与审计意见之间关系研究,比如:事务所更换频率、事务所规模、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财务业绩情况、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审计意见影响。基于此,目前文献从董事会特征视角对审计意见影响之间关系研究甚少,笔者尝试梳理从董事会特征角度对审计意见影响做文献回顾。

二、国外文献综述

纵观国外文献情况,大多数学者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持股比例等视角对审计意见影响展开研究。

(一)董事会规模与审计意见

一般情况下,董事会规模越大,公司治理机制相对比较健全,发生舞弊机会较少,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机会减少。比如,①Dalton等(199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与规模较小董事会相比较,大规模董事会通常会拥有更强大的专业背景及综合实力能更有效地提高董事会的监督效力,能够保证高质量会计信息,大大减少财务舞弊机会,进而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减少;②Yermack(200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规模大的董事会对管理者监控行为会更加有效。

然而,还有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会导致出现监管不利概率加大了,进而管理者有机会去舞弊或出具虚假财务报表,进而加大了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概率。比如,①Beasley(1998)研究发现。与规模较少董事会相比较,董事会规模越大,公司越可能发生财务舞弊,公司收到非标注意见的可能性越大。②同时eisenberg&wells(1998)研究认为:小规模董事会比大规模董事会的运行更加有效率。总之,基于此,董事会规模大小与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之间具有一定线性关系,一般情况下,董事会规模越大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概率将降低,但是也有些例外情况。

(二)独董比例与审计意见

一般情况下,独立董事比例越大,公司监督力度会越强,管理者出现舞弊概率较小,将会出具较高质量会计信息,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概率将相对降低。比如,①Klein(199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外部董事比例越高的董事会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显著低于其他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独立性较强的董事会能够对财务报告的产生过程提供更加有效的监督,进而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概率将降低。②agrawal与Chadhaf(2000)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若公司的董事会或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占比越高的话,公司财务报表发生错误概率越低,这样公司被出具非标概率将降低。

(三)董事持股比例与审计意见

Beasley(199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随着独立董事在本公司持股数量的增加,会有更多精力来监管公司管理者,相应的在其他公司持股数量的会减少,这样对公司监管力度将加大,进而减少管理者舞弊机会,这样财务报告舞弊的概率下降。即董事会持股比例与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之间成负相关关系。

三、国内文献综述

纵观国内文献情况,大多数学者从职位变换、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更换事务所比例等视角对审计意见展开研究。

(一)职位变换与审计意见

一般情况下,董事会总经理两职合一对审计意见影响不显著,比如,①周水平和陈小林(2009)通过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董事长总经理两职的设置对审计意见没有显著影响。②刘晶和张涛(2002)通过选择被St公司做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公司高管变换对获得审计意见类型没有显著影响,即高管变换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不显著。

(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意见

一般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大,说明公司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公司往往会得到标准审计意见概率将加大。比如,张敏等(2011)通过运用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为了维持良好行业地位,公司将有更多动机去聘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可能性就越大,公司高管对加大力度监管管理者,这样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概率将降低。

(三)事务所更换与审计意见

一般情况下,公司若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可能表明公司财务状况不佳,出现舞弊概率将会加大,从而得到非标审计意见概率将加大。比如,李爽和吴溪(2006)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为了避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会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总之,董事会通过有效履行职责,来强化对公司管理者行为的监控,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危害与有效降低成本,最终来更好的提升公司价值。通过研究董事特征与审计意见关系,并提高审计意见质量,向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能更好地为报表使用者服务。

参考文献:

[1]Klein,a.auditCommittee,BoardofDircctorCharacteristics,andearningsmanagelnent,Jouf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2,33(3):375-400.

[2]张敏,冯虹茜和张雯.机构持股、审计师选择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11(6):82-88.

[3]李爽,吴溪.改聘审计师与上市公司治理:1985-2003年的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06(3):52-60.

[4]BeasleymS,petroniKRBoardindependenceandauditfirmtype[J].auditingaJournalofpractice&theorey.2001(1):97-114.

作者简介:

公司管理意见篇6

关键字:审计意见类型;上市公司特质;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市场

一、引言

审计意见是独立审计人对公司所编制的财务报告是否合法公允的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所做的判断。在资本市场上,独立审计人即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已成为上市公司对外财务报告的一部分,审计意见本身传递出了重要的信息,影响报表使用人对报表信息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类型的因素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围绕审计意见类型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以期找出影响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对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因素主要来自上市公司自身特质因素、审计者自身的特征要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二、上市公司自身特质因素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

从理论上和制度安排上,审计意见是对公司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公允的一个客观评价。其决定因素应该是公司的财务报告,影响公司财务报告数据的内在原因是公司的经营绩效和公司治理能力。国内外的学者对于公司自身的因素是否与审计意见相关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研究了财务指标(公司绩效)、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公司市场特征以及盈余管理等因素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

1.财务指标。现有的文献主要将审计意见分为标准审计意见类型和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研究财务指标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发现主要财务指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的相关性有三种:第一种是财务指标与非标准审计类型有正相关性。朱小平、余谦(2003)发现速动比率,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的变化量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存在正相关关系。蔡春等(2005)发现在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负数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正相关关系;第二种是财务指标对审计类型有负相关相关性。朱小平、余谦(2003)证明了,资产规模、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现金流量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应收项目占总资产比例的变化量与非标意见呈负相关关系。蔡春等(2005)发现在净资产收益率为正数的情况下,公司资产负债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关系。在净资产收益率为负情况下,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与该公司审计意见类型负相关关系。马惠媚和袁春力(2009)研究发现每股收益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有负相关性。第三种是财务指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不显著。白宪生和高月娥(2009)研究发现净利润率与审计意见的类型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现有的研究成果已证明:如果公司财务状况良好,那么该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就低;而与之相反,如果公司财务不稳定或者公司处于财务困境状况下,那么该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就高。

2.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机制主要指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等。公司治理机制直接影响公司的治理能力和营运能力,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影响到报表数据,进而影响公司审计意见。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公司治理机制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研究。一是研究公司内部治理因素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公司内部治理因素主要包括:董事会、独立董事的设置与变更、审计委员会的设置、股权结构、股东性质、高管变动与高管薪酬等方面的因素。在诸多内部治理因素中学者们就股权结构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研究较多,王跃堂、赵子夜(2003)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大股东相对其他法人股的股权越集中,那么该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越小。张秀梅(2009)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公司股权集中度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呈正相关关系。于鹏(2007)将股权结构细分为“一股独大”和“多股同大”,实证结果证明审计意见与企业的股权结构密切相关,“一股独大”的公司收到“非标意见”的概率显著要低,而“多股同大”的公司收到“非标意见”的概率显著要高。王进朝(2010)研究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和CFo变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上市公司CFo变更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的关系。王怀明和项敏(2009)系统地研究了内部公司治理因素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发现公司治理水平与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是正相关关系。二是研究公司外部治理因素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公司外部治理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产品竞争市场、债务融资和投资者法律保护等因素(白重恩等,2005)。由于外部治理因素的统计数据,衡量标准有一定的难度,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尚兆燕(2009)研究了法律惩戒力度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发现随法律惩罚力度的加强,非标准审计意见增多,即对投资者保护的力度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显著正相关。

3.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加大了审计风险,将直接影响审计意见类型。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程度、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方向对审计意见的影响都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一是盈余管理程度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章永奎和刘峰(2002),徐浩萍(2004),李春涛(2006)和刘继红(2009)研究结果都表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意见。二是盈余管理方向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刘继红(2009)将研究样本按盈余管理的方向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向上盈余管理越多,则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而在非国有企业审计意见的作用没有明显体现出来。在向下盈余管理样本中,审计意见在帮助投资者识别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中的作用依然较为显著,但公司所有权性质并没有导致审计意见在投资者识别盈余管理中作用的差异。三是盈余管理方式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徐浩萍(2004)证明了主要依靠调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为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则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意见。

4.上市公司的市场特质。上市公司自身的市场特质(如上市地点的差异、上市时间的长短、公司的规模等因素)也会对审计意见类型产生影响。Ba和Chen(1998)以及章永奎、刘峰(2002)的研究都表明:上市公司上市所在地点可能会影响审计意见的类型,并且证明了在沪市上市的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较小。原红旗和李海建(2003),李春涛,宋敏和黄曼丽(2006),于鹏(2007)研究证明了上市公司的规模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

三、会计师事务所的特征要素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

会计师事务所理所当然是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的决定者,而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一些特征要素是否会影响到审计意见的类型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出一致的意见。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事务所规模、组织形式、审计师的变更、上一期的审计意见等事务所自身的特征要素与审计意见类型的相关性做检验,并得出结论。

1.事务所规模。事务所的规模影响事务所的业务能力,从而影响审计质量,对审计产生影响。但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国内外的学者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事务所规模与非标准审计呈正相关关系。国外学者Deangelo(1981),palmrose(1988),Bekeretal.(1998),DeFond和Subarmanyam(1998)研究结果表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那么出具审计意见的态度越谨慎,越容易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这与国内学者李春涛、宋敏和黄曼丽(2006)的研究相一致;另一种观点认为,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类型不相关。如夏立军和杨海斌(2002),原红旗和李海建(2003)以及李爽和吴溪(2003),李维安等(2004),王霞和徐晓东(2009)的研究结果却发现: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意见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第三种观点是考虑公司的具体特征,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意见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如于鹏(2007)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公司的具体特征来说,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业绩差的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更高。

2.事务所组织形式和出资方式。国内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有限责任制和合伙制,出资方式主要有合资所和内资所之分。对于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和出资方式是否影响审计意见还存在不同的观点。原红旗和李海建(2003)研究得出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出资方式两者都对审计意见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李春涛等(2006)的研究结果却表现出资方式对审计意见有一定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表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合资所更可能给客户出具标准审计意见。

3.事务所的变更。事务所的变更是公司通过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实现审计意见的购买和优化。耿建新和杨鹤(2001)证明了上市公司变更了会计事务所后,改善了审计意见,并且标准无保留意见显著多于非标准无保留意见。这与李春涛等(200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是,李维安(2004)吴联生和谭力(2005)却证明2002年上市公司是否变更审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并不影响上市公司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概率。所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是否影响审计意见的问题上,目前学者的研究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4.上一期的审计意见。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证明:上一期的审计意见对本期的审计意见有显著的影响。李维安,王新汉,王威(2004)检验得出上一期收到的审计意见与本期审计意见正相关关系。于鹏(2007)研究证明上市公司本期收到的审计意见与上一期收到的意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了审计意见具有持续性。

四、外部环境因素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部分国内外的学者开始探寻外部环境因素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例如对法律制度、诉讼事件、政府关系等因素是否影响了审计意见类型进行了研究。尚兆燕(2009)研究了法律惩戒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法律惩戒力度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关系。冯延超和梁莱歆(2010)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诉讼仲裁、违规处分等法律事件对非标准审计意见有影响,上市公司的法律风险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郑军等(2010)发现政治关系、政府背景也是影响审计意见的一个因素。研究发现特别对于前一期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通过政治关系能帮助公司对现任审计师实现审计意见的购买。

五、总结与研究展望

(一)总结。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方面的特质要素,包括公司财务指标和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二是事务所方面的特征要素,特别是事务所的规模、事务所的变更和上一期的审计意见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显著;三是外部环境因素,如法律因素、制度因素等都对审计意见有影响。可以看出,影响审计意见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二)研究展望。1.研究对象上还可以进一步细分。现有文献的实证研究中,因变量的选择大多将审计意见分为两大类,即标准无保留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并在此前提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上述的研究结论。对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四种类型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特别是持续经营的保留意见在性质上与其他类型的保留意见有很大的区别。自变量(即影响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的选择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特质,对于市场因素,环境因素等外部非财务因素的衡量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四种类型细分来进行相关的研究,在自变量的选择上做一些突破。2.研究样本的选择与控制上,考虑样本的特征进行分类。目前的研究样本主要是深沪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剔除了一些特例。为了保证结论的适应性样本量较大,本研究没有按照上市公司的特征将样本进行详细分类,如果按照上市公司特征进行分类研究预期会有更多结论。3.突破研究结论上的争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就公司财务指标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认为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是影响审计意见的核心因素。但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因素特别是事务所的规模和组织形式是否会影响审计意见还存在不一致的结论,这些有争议的地方是今后研究的突破点。

参考文献:

[1]Kida,t..aninvestigationintoauditors’continuityandrelatedqualificationjudgments.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80,autumn,page:506-526.

[2]mutehler,J.F..amultivariateanalysisoftheauditors’going-concernopiniondecision.JournalofaccountingofReseareh,1985,autumn,page:668-682.

[3]Deangelo,L.e..auditSiZeandauditquality.auditing:aJournalofpraetiee&theory,1981,Fall,page:32-51.

[4]palmrose,Z.ananalysisofauditorLitigationandauditServiceQuality.theaccountingReview,1988,Vol.63,page:55-73.

公司管理意见篇7

【关键词】审计意见类型;公司内部治理;Logistic回归模型

审计意见反映了审计师对于企业财务报表公允性、合法性以及政策一致性的评价,目前关于审计意见类型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盈余管理、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被审计客户的规模、上期审计意见类型等方面。但是,系统地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对独立审计进行的研究却显得相对匮乏。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意味着较低的审计风险,使审计师更愿意出具清洁度较高的审计意见。特别是随着审计方法向以客户经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发展,公司治理质量必然会对审计意见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

关于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外学术界开展得比较早,并已取得较丰富的研究成果。Deangelo、palmrose(1981)等人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结果显示:前五大比其他事务所更倾向于对财务困难的客户出具持续经营有疑虑的审计意见;Carcello(2000)、Bonmer(1991)检验了被审计客户的规模大小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被审计客户的规模和审计意见类型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对此,他们的解释是尽管大客户对审计师的影响大,但是如果出现审计失败,事务所的损失也会很大,所以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时会更加谨慎;mutchler(1985)通过对执业审计师的访谈得知:上期被出具持续经营疑虑的审计意见的公司,本期更有可能被出具持续经营疑虑的保留意见;ChowandRice(1982)发现,审计师变更与变更前的最近会计年度的保留审计意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CliveLennox(2002)的研究表明,债务杠杆高、具有破产倾向的公司容易被出具非标意见。

国内学术界对影响审计意见的因素也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索。BaoandChen(1998)对可能影响审计意见的11个因素进行了检验,其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高、总资产收益率低、企业亏损、上市地在深圳等因素对审计意见产生不利影响;原红旗、李海波(2003)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特征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没有发现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出资方式、规模大小与审计意见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发现上市公司财务特征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重要影响;方军雄等(2004)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非常关注客户的风险程度,越是出现亏损、被他人提讼、股东占款比重和资产负债率越高,被出具非标的可能性就越大。

近几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开始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王跃堂、赵子夜(2003)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中大股东与其他法人股的股权差距对审计意见有显著影响,大股东相对其他法人股的股权越集中,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越小。蔡春、杨麟等(2005)研究表明公司内部管理质量特征指标对审计意见存在显著影响。但是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对审计意见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现有的研究仅仅涉及公司内部治理的某个方面。

二、研究假设

公司治理的实质是如何以最小成本激励人和防范人的道德风险。一般而言,对于企业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控股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可能存在的这两种利益冲突,可通过内、外部治理机制加以缓和。外部治理机制包括公司控制权市场、产品竞争市场、经理人市场、债务融资和投资者法律保护等;而内部治理机制包括:董事会,高管薪酬,股权结构,及财务信息披露和透明(白重恩、刘俏等,2005)。本文主要从上述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四个方面来研究其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

审计委员会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它作为协调公司内部利益关系而产生的监督机制,通过在公司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上的有效履职,可以控制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同时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为管理层与审计师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供了渠道,更有可能消除管理层和审计师之间的分歧。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提出假设:

H1:与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相比,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获得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要高。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分离的现代公司中,董事会具有代表股东监督管理层自利行为的作用,但如果董事长和Ceo两职合一,将会大大削弱董事会的监督功能,因为董事会变得不再独立,同时董事长也不能有效执行涉及其自身利益的职权,他将会更多地追求自身利益而非股东利益的权力。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提出假设:

H2:与董事长和Ceo两职合一的公司相比,两职分离公司被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要高。

独立董事有比较强的管理经营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监督企业经营决策的能力,它的主要职能是确保执行董事的追求与股东利益相一致。因此,在董事会中,拥有更高比例的独立董事将有助于加强董事会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可以更好地对执行董事的行为进行监控,同时也将更好地限制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减少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提出假设:

H3:公司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被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高。

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现象比较严重。当股权过于集中于某一大股东,大股东就会在股东大会、董事会上拥有重大发言权,作为大股东派出的全权代表的经营者,集公司决策权和管理权于一身,从而导致上市公司所有权、决策权、管理权的高度统一。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大股东极有可能利用其控制财务信息的优势地位,操纵公司的财务业绩,做出损害中、小股东和相关者利益的行为,通过追求自利目标而不是公司价值目标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提出假设:

H4: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被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

管理层薪酬激励的目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诱导作为人的管理层能够从股东利益的角度出发,采取与委托人目标一致的行动,谋取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当薪酬激励水平较低时,经营者可能有较大的动机去采取在职消费等损害股东利益的行动,同时,以较小的激励去最大化其工作绩效,其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较高。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提出假设:

H5:公司的高管薪酬激励水平越高,被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高。

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公司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的充分披露和财务信息的透明,会使股东、债权人、经理层等各利益相关主体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弱,从而使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和机会主义行为问题降低,使经营者能更真实地反映和披露公司的会计信息。因此可以认为,信息披露越充分越透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将越低。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提出假设:

H6: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被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高。

综合上述理论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可以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运作实施有效的监督,从而降低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因此提出本文的综合性假设:

H7: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越完善,被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高。

三、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以2004年前上市的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2004年至2007年四年为研究期间,具体研究样本按照下列标准选取:1.为避免a股、B股以及境外上市股之间的差异,只考虑那些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2.为消除个别畸形数据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去除了那些St的个股;3.为了避免与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不可比的情况,剔除了所有金融类上市企业。经过筛选,共有330家上市公司符合要求,得到样本1320个。有关样本原始数据从巨潮资讯网、CCeR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等获得,全部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

(二)变量选择与定义

1.被解释变量

审计意见类型(op):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本文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称为清洁审计意见,将其余类型审计报告统称为不清洁审计意见。当上市公司收到“清洁审计意见”,则取值为1;反之,取值为0。

2.解释变量

(1)审计委员会的设置(aB):当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取值为1;未设立时,则取值为0。

(2)董事长与Ceo两职分离程度(DU):当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Ceo时,取值为0;否则为1。

(3)独立董事的比例(DR):即独立董事占上市公司董事会总人数的比例。

(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即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股票占公司股票总数的比例。

(5)年薪最高的前三位高管薪酬总额(FtmS):取值采用年薪最高的前三位高管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

(6)信息披露质量(VDS):本文采用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各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况给予的评级等级衡量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当评级为优秀时,取值为4;当评级为良好时,取值为3;当评级为及格时,取值为2;当评级为不及格时,取值为1。

(7)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综合评价指数(GoV):为了便于对各样本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进行整体评价,必须构建一个综合得分函数,根据审计委员会的设置状况、董事长与Ceo两权分离程度、独立董事的比例、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信息披露评价得分等六个指标计算出一个综合得分。目前较为理想的综合评价方法就是主成分分析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对若干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提取公共因子,再计算每个因子的得分,最后以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与该因子的得分乘积的和来构造得分函数。本文即采用该综合得分作为度量公司内部治理水平的GoV指数。

3.控制变量

(1)资产规模(ta):取值采用公司资产规模的自然对数。

(2)资产负债率(tLta):取值采用公司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值。

(3)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top10):本文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为标准来计算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和规模,把事务所的规模划分为“十大”和“非十大”。若当年事务所业务收入排名在全国前十位,该事务所属于“十大”,则取值为1;否则,则取值为0。

(4)上一期审计意见类型(Lop):如果上一期审计意见是“清洁审计意见”,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三)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研究假设,本文建立两个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modela和modelB。modela分别从评价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所包括的:审计委员会的设置、董事长与Ceo两职分离程度、独立董事的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信息披露质量等六个主要方面,具体分析内部治理机制各因素如何影响审计意见;modelB则从总体上验证公司内部治理总体水平GoV指数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

modela:

op=β0+β1aB+β2DU+β3DR+β4top1+β5FtmS+β6VDS

+β7ta+β8tLta+β9top10+β10Lop+ε

modelB:

op=β0+β1GoV+β2ta+β3tLta+β4top10+β5Lop+ε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现将样本公司按照审计意见类型分成清洁审计意见组和非清洁审计意见组,考察两种审计意见类型在各年的分布状况。表1列示了从2004至2006三年审计意见的统计结果。

表1统计表明,2004至2006年获得清洁审计意见的样本公司占总样本量的平均比例为94.8%,非清洁审计意见的样本公司占总样本量的平均比例为5.2%,各年的分布状况基本上是稳定的。

(二)单变量分组检验

对影响审计意见的各变量进行单变量分组检验的目的,是检验两组样本公司内部治理因素等变量是否存在系统差异。表2列示了清洁审计意见组与不清洁审计意见组的两类公司相关变量的参数和非参数检验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描述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各变量,除了独立董事比例DR以外,无论是参数检验还是非参数检验,显示两类样本公司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对于控制变量,除top10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他控制变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单变量分组检验的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清洁审计意见组与不清洁意见组在内部治理大部分因素的特征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三)相关性分析

为了检验modela和modelB中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在进行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之前,必须对相关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略)。分析结果表明:modela和modelB中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没有超过0.4,因此可以推断这两个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此外,结果还显示modela中除了变量独立董事的比例DR外,审计意见类型op与各公司内部治理变量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除了变量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top10外,被解释变量op与模型各控制变量也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modelB中审计意见类型op与GoV指数之间也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初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大部分研究假设。

(四)回归分析

为了系统地考察样本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各主要方面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根据modela和modelB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回归结果见表3。

表3逻辑回归结果显示:模型Chi-Square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均为0.000,这表明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从总体上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显著的解释效力。nagelkerkeR2拟合优度为0.272和0.317,这说明方程的拟合效果也较好。

根据表3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

1.相对于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而言,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获得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要高,本文的假设H1得到了验证。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对管理层的监督,抑制财务信息操纵行为,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从而有利于审计师出具清洁的审计意见。

2.与董事长和Ceo两职合一的公司相比,两职分离公司被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要高,本文的假设H2得到了验证。当Ceo同时也是董事长时,他对董事会的控制力更大,董事会的独立性将受到影响,Ceo将不能有效执行涉及其自身利益的职权,其管理行为的客观性也会大大降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纵的可能性增大,从而会使审计师倾向于出具非清洁的审计意见。

3.独立董事比例与审计意见类型的相关性不显著,本文的假设H3没有得到验证。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刚刚起步,很多方面还不够规范,大部分公司聘任独立董事可能只是为了迎合中国证监会的要求,而不是出于自身需要的考虑,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还没能有效发挥。

4.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被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本文的假设H4得到了验证。由于信息不对称,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大股东极有可能利用其控制公司的优势地位,做出损害中、小股东和其他相关者利益的行为,如通过操纵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来追求自利目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师可能会倾向于出具非清洁的审计意见。

5.公司的高管薪酬激励水平越高,被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高,本文的假设H5得到了验证。通过薪酬激励可以较好地解决问题,诱使作为人的管理层能够从股东利益的角度出发,谋取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减少在职消费等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降低了其操纵财务信息的可能性,从而会使审计师倾向于出具清洁的审计意见。

6.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被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高,本文的假设H6得到了验证。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信息披露充分性和透明度的提高,会使股东、债权人、经理层等各相关利益主体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弱,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和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因此,对于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等级较高的公司,审计师会倾向于出具清洁的审计意见。

7.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越完善,被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高,本文的假设H7得到了验证。公司内部治理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有效制度安排,其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其完善程度制约着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可以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运作实施监督,降低财务报表发生舞弊的风险。因此,审计师面对具有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的公司,往往倾向于出具清洁的审计意见。

五、主要研究结论

本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就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各组成要素而言,不同的要素对审计意见类型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审计委员会的设置、董事长与Ceo两职分离、高管薪酬激励水平、信息披露质量对审计师出具清洁的审计意见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对审计师出具清洁的审计意见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独立董事比例对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没有显著影响。就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整体而言,公司内部治理水平的综合评价越高审计师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就上市公司而言,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有利于其获得清洁的审计意见;就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注重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评价,有利于其降低审计风险,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

由于受信息披露质量这一数据可获得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样本未能包括沪市上市公司,这可能会对实证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在对审计意见类型的量化中,未对非清洁审计意见的类型作进一步的区分,这也可能会对研究结论造成一定的影响。以上两个方面的不足有待于在后续的研究中完善。

【参考文献】

[1]原红旗,李海波.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01,(1):30-35.

[2]方军雄,洪剑峭,李若山.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和启示[J].审计研究,2004,(6):38-46.

[3]王跃堂,陈世敏.脱钩改制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1,(3):2-9.

[4]蔡春,杨麟,陈晓媛,陈钰泓.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沪深股市2003年a股年报资料的研究[J].财经科学,2005,(1):95-102.

[5]白重恩,刘俏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2):81-91.

[6]Deangelo,e.auditorsizeandauditquality[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81,(3):183-199.

[7]Carcello,J.V,neal,L.auditcommitteecompositionandauditorreporting[J].accountingReview,2000,(75):453-467.

[8]mutchler,J.amultivariateanalysisoftheauditor’sgoing-concernopinion[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85.668-682.

[9]Chow.C.,S.Rice.QualifiedauditopinionsandauditorSwitching[J].theaccountingReview,1982,(4):326-335.

公司管理意见篇8

一、问题提出

在资本市场与会计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盈余管理问题引起了有关各方的前所未有的重视。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社会功能。但是,注重证据的会计职业却倍受责难。一些人认为注册会计师没有能够发挥经济监督的作用,甚至认为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当局共谋。与此同时,洼册会计师也有自己的苦衷,他们经常抱怨中国缺少一个良好的会计执业环境。在深人讨论之前,需要明确两大问题:

⒈注册会计师究竟会不会充分考虑盈余管理的风险?如果注册会计师充分考虑风险,那么,可以预期该注册会计师会考虑从高风险的审计项目退出。诚如此,注册会计师的理性选择就能够实现各个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在会计行业中的优劣排序,达到有效监督上市公司的目的。这需要对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关系进行审慎分析。

⒉如果注册会计师充分考虑风险,坚持原则,他又能否被市场所承认?简言之,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有保留的审计意见,该注册会计师的客户会不会丢失?如果注册会计师说“不”,而客户又不能据此随意“炒”掉注册会计师,那么,注册会计师就不用担心丢“饭碗”,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这需要对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的元保留意见与后期的会计事务所变更之间的关系进行认真研究。

后文将以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为核心,采用经验研究的方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在基本把握会计市场状况的基础上,尝试依据我国一些特殊的制度背景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

二、文献回顾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西方的实证研究文献和审计职业发展表明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最主要原因有:⒈事务所因担心潜在的诉讼风险而拒绝继续审计,即诉讼执险观;⒉事务所不同意客户的会计政策选择,出具“不清洁”的审计意见,而被客户解雇,即审计意见观。具体的讲,圭要观点如下:

(一)诉讼风险观。诉讼风险会导致事务所的变更,同时影响会计师事务所诉讼风险大小的因素有:

⒈盈余管理规模。Lyswatts认为通过应计利润额(accruals)管理会计收益,会产生随意性应计利润(Discretionaryaccruals),可能导致较多的诉讼风险。因此,公司盈余管理的规模越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诉讼风险越大。Deangelo对石油天然气企业的研究发现:受会计准则的不利影响越大的企业比受影响不大的企业更有可能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她认为在会计准则产生的不利影响越大的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烈,经理人员与注册会计师发生冲突的可能越大。他们的研究都表明盈余管理规模会影响事务所的诉讼风险。R讨如同的研究则进一步证明了,当注册会计师不同意客户的会计政策时,诉讼的风险较高,注册会计师拒绝接受该项目的可能性越大。

⒉公司的财务困境。财务困境与客户错报的可能性正相关,因为这时客户才有动机去粉饰财务报表川。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公司破产,会计公司也可能承担连带责任,投资者会通过申请诉讼赔偿来弥补损失。相关的研究有:Schwartz和menon(1985)发现濒临破产、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更倾向于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然而在他的研究中,“不清洁”的审计意见、管理当局的变化与事务所变更无关。

(二)“不清洁”审计意见观。“不清洁”的审计意见反映了客户与注册会计师的意见的不一致,然而在某种程度上“不清洁”的审计意见往往反映了注册会计师较高的独立性。Chow和Rice[6发现,收到“不清洁”的审计意见的公司在随后的一个审计年度更可能更换其会计师事务所。他们的研究激起了学界的广泛的兴趣,之后审计意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一直是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与之对应的另一研究主题则是,对收买审计意见(opinionshopping)问题的研究,收买审计意见指的是在公司获得“不清洁”的审计意见后,他可能会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转向其他注册会计师购买“清洁”的审计报告。Smith发现在获得“不清洁”的审计意见后变更了会计师事务所的139个样本中,仅有5例在变更后获得了“清洁”的审计意见。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收买审计意见的情况并不显著。Smith指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签定业务委托书时,委托人并不知道注册会计师会给他什么样的审计意见,即客户可能的确会有收买审计意见的动机,但由于签约时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收买审计意见不一定成功。大多的实证研究均未发现收买审计意见的证据,尽管如此,收买审计意见一直是证券监管部门、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

(三)交易成本观。Johnson和thomas认为事务所通过专业化发展路线能够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而客户的经济特性,如业务的复杂程度、分支机构的数目,随着业务的扩张不断变化。一个最优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间的委托关系的确立需要使双方的交易成本达到最低,因此,事务所的变更是一个寻求最低交易成本的经济权衡过程。此时,如果不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及客户均将承担额外的变易成本。

我们看到,风险因素、审计意见、双方的交易成本均会影响事务所变更,但实际上影响事务所变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会计市场份额的竞争、审计收费、事务所内部的管理、原来的审计机构丧失职业资格等等。

三、研究假设

(一)基本假设。与西方的市场不同,中国证券市场和注册会计师职业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仍处在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与西方国家有着明显差别。

⒈风险不同。源于厄特马斯主义的发展,西方的会计公司往往面临着大量的委托人以外的第三方利益关系人的诉讼,而且这类诉讼往往以会计公司进行经济赔偿而告终。我国从事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需要有监管部门的资格认定,因而,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主要风险是监管部门吊销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资格。基本上不存在第三方利益关系人诉讼,诉讼风险也不应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主要因素。

⒉西方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会计市场高度集中。而我国,从事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普遍偏小,市场非常分散,导致会计市场中的低层次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的市场中,会计师事务所能够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保证自己的独立性,勇于说“不”,直接的后果可能是客户的丢失。所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环境决定了,独立性高的事务所,一旦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其被更换的可能性更高。markDeFond,t,J。wong和ShuhuaLi发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性提高的同时,“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反而降低了,审计独立性提高与会计市场相背离。

⒊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时间较短。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专业化程度不高,能够在某一领域,如独特的内部控制审计、特殊行业审计等,形成自己特色的会计师事务所还不多。因而,我们认为专业化特征不会成为影响国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主要因素,正由于中国会计职业发展的特殊背景,我们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收到"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公司在下一年度更换注册会计师的可能性越高。

(二)竞争性假设。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盈余管理导致注册会计师变更的影响是积极的。在成熟市场中,市场机制能够自动选秀(Self-sorting),独立性高的注册会计师会主动放弃高风险(包括盈余管理风险),导致低风险的审计项目向独立性高的大会计公司集中。因而,规避盈余管理风险是导致西方注册会计师变更的重要原因。

盈余管理也是中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只不过,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会计职业不成熟、财务分析师行业发展滞后以及特殊的发行审核制度安排等原因,会计信息失真较严重。中国资本市场中有较多的刚性制度规定,如配股资格、特别处理(St),盈余管理更容易识别。也正因为我国证券市场机制不完善,可以预期自动选秀的市场功能将很难发挥作用。结果,盈余管理的潜在风险就可能没有被我国注册会计师充分考虑到。因而,可以预期盈余管理变量不是当前环境下导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弱基本原因,盈余管理变量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变量也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关系。

四、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的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公告数据主要来自中国证监会确定的证券信息公开披露网站——巨灵信息网()。在剔除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公司、金融类公司、基金等之后,我们总共得到1999、2000年两个年度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12家。其中2000年度样本中,哈尔滨祥源、北京中庆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出现大量的客户流失,共12家。我们认为,个别会计师事务所大量客户流失可能与事务所的内部管理等有关,但具体原因不详,因而,予以剔除。剔除这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后的样本公司数为34家,其中,深圳23家,上海11家。这私家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公司构成样本组。为对照研究,我们还按随机原则从深、沪两市上市公司中分别抽取23、11家公司组成一个控制样本组。所涉及的公司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扒《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

(二)操作变量

⒈因变量。会计师事务所变更(aC)为因变量,表示上市公司是否变更其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变更了会计师事务所,则设定为1;如果是控制样本则设定为0。

⒉主要解释变量。审计意见的类型(op)。由于注册会计师可能在应该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甚至拒绝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时妥协于客户的压力可能以“无保留加说明段”来代替,因此,模型中无保留加说明段、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均为“不清洁”的审计意见,仅末加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即标准无保留意见,才为“清洁”的审计意见。当客户收到“不清洁”的审计意见时,op为1;反之,则为0。

⒊控制变量。控制变量主要考虑盈余管理和规模等因素0。

(1)盈余管理。可以用很多方式去表述盈余管理,但我们关注的核心是应计项目和线下项目(损益表中营业利润以下项目)中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应计项目内生于权责发生制会计。在权责发生制会计下,公司的净利润由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额两部分组成。现金收益通常被看成“硬”收益,操纵的空间比较小。但应计项目不同,它既可以通过会计程序实现,如坏帐准备计提政策选择,也可以采用契约的方式,如提前或延后票据出票时间、改变交货方式等等。在实务中,通过应收帐款、存货项目管理盈余的行为比较普遍,因此,在我们主要通过存货和应收款项所产生的应计项目差额来近似模拟上市公司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盈余管理。相关的计算公式为:

aaRt=(aRt-aRt-1)/ReVt

其中:art、art-1、ReVt分别为t期末应收帐款余额、t-l期末应收帐款余额、t期的主营业务收入。

inVt=(inVt-inVt-1)/ReVt

其中,inVt、inVt-1、ReVt分别为t期末存货余额、t-1期末存货余额、t期的主营业务收入。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也可以通过线下项目即非核心收益(率)来度量。这里定义的非核心收益主要包括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和补贴收人等。也就是说,公司可以通过投资、联营、资产处置、债务重组、甚至政府补贴等方式管理盈余。这其实是我国上市公司中的一种普遍的现象。非核心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nCRt=t期的非核心收益/期末的净资产

(2)资产规模(zZC)。在西方的实证研究中,资产规模经常作为政治成本等的替代变量。我们认为,资产规模是企业风险的另一种表述。一般地讲,公司规模越大,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等方面的波动性就越小。为降低风险,减少利润波动,资产规模大的公司可能更乐意与会计师事务嚷维持稳定的关系。更进一步讲,公司规模越大,可能意味着公司业务与管理更加复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成本越高。因而,我们预期公司规模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呈负相关关系。在模型中,ZzC用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表示。

(二)检验模型。根据前面讨论,我们设计如下研究模型(模型a):

aCt=α+β1opt-1+β2aaRt-1+β3ainVt-1+β4nCRt-1+β5ZZCt-1+ξ

为了防止主要解释变量与其他控制变量之间出现自相关问题,特对其他自变量与审计意见类型变量的关系做回归检验。模型如下(模型B):

opt-1=α+β1aaRt-1+β2ainVt-1+β3nCRt-1+β4ZZCt-1+ξ

五、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表一显示,"抉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公司(样本组)中,“不清洁”审计意见比例、应收帐款、存货项目的盈余管理均高于控制样本,用非核心收益率代表的盈余管理则低于控制样本。两组的资产规模大致相当。

(二)研究结果。将样本组和控制组的全部公司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样本进行回归检验。表二列示了采用逻辑(Logistic)回归方法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该表显示,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变量与审计意见类型变量正相关,审计意见类型变量的回归系数为1.1931,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就是说,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前一个年度出具了“不清洁”审计意见,公司在随后的年度就越有可能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这与我们的假设是一致的。

应收帐款和存货等两大应计项目也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则正相关,但没有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非核心收益的规模的系数与预期的符号相反。原因可能在于,从1997年开始,上市公司大面积实施资产重组

突出的问题特别明显。这引起了证券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监管部门随即就主营业务变更、债务重组、补贴收入、股权投资等问题做出规定。随着这些规定的出台,1998年以后的非核心收益大幅下降。问题在于,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公司在此之前的主营业务可能更不突出,或者说非核心收益所占比重更大,在各种新的治理政策出台后,收到“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公司的非核心收益的下降幅度可能更高,导致实证检验的结果与预期符号相反的现象。也就是说,盈余管理所产生的风险因素所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竞争性假设没有被证明

注:模型a主要解释被解释变量一一后期的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是否与前一期的“不清洁”审计意见和盈余管理变量等因素有关。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资产规模呈负相关关系,尽管与预计的符号一致,但是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此外,我们也检验了审计意见类型变量与三个盈余管理变量及资产规模变量的相关关系(表三)。结果显示,给定的盈余管理变量及资产规模变量与审计意见类型变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个结果的解释意义在于,注册会计师没有针对盈余管理问题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它同样表明注册会计师对盈余管理的风险考虑不足。

表三“不清洁”审计意见与其他控制变量之关系分析表(采用逻辑斯蒂回归)

六、发现、阐释与建议

(一)研究发现。本文运用控制样本的方法,采用多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了1999、2000年34家公司注册会计师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与次年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前一年度的“不清洁”审计意见变量成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这家会计师事务所很可能在后一审计年度就被客户炒扰鱼!这就是注册会计师说“不”的代价。

本文的研究同时发现盈余管理风险变量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不具备显著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因为上市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而主动解除审计契约,规避潜在的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没有充分考虑盈余管理的风险,也通过盈余管理变量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表现出来,诚如前述。

我们的基本结论是,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不清洁”审计意见本身是导致我国资本市场中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基本原因,而公司盈余管理导致的潜在的诉讼风险却没有引起注册会计师的足够重视。

(二)现象阐释。首先,我们从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视角来分析。在我国,由于长

期以来,证券发行审核中采用计划指标制和额度制的做法,公叫取得额度是成功募集低成本资金的关键所在。这导致上市资格本身在一定意义上就具有“壳资源”的性质。为了维持这种资格,避免被摘牌,或者为了进一步配股融资,募集更多资金,上市公司必须达到特定的盈利标准(如净资产收益率达到0%、10%以上),这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比较普遍。此时,如果注册会计师坚持独立性,出具“不清洁”的审计意见,客观公正地披露上市公司存在的盈余管理风险或其他风险,那么,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很可能引起证券监管部门的关注,上市公司可能因此而招致惩处。虽然,监管部门为维护证券市场长远发展需要注册会计师说“不”,但上市公司则不需要注册会计师说“不”。超级秘书网

更进一步,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决定注册会计师聘任的是公司股东大会。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是向投资者公开披拓审计报告,作为沟通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与投资者之间的桥梁,同时是约束公司管理当局行为的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由于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东缺位问题,导致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股东大会往往流于形式。会计师事务所聘任与解聘实际上也是由公司内部管理层来决定。这种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致使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代表所有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出具审计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说“不”,被解聘的概率就大了。我们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为什么公司盈余管理导致潜在的诉讼风险没有引起注册会扦师的足够重视,主动从高风险审计项目退出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我国的会计市场问题。截至1999年12月31日,中国境内共有上市公司945家,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103家。也就是说,平均每家事务所拥有客户不到10家。最大的事务所也只拥有42家上市公司客户。问题是一些事务所实际上只有一两家上市公司客户,甚至没有上市公司客户。在这种状况下,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竞争异常激烈,削价竞争、给回扣等不正常的手段就自然滋生。道理很简单,每一家事务所都要为生存而“折腰”。为了生存,部分事务所可能会不顾审计风险,接纳高风险审计项目。又因为担心说“不”后被解聘,因而,面对部分上市公司比较突出的盈余管理问题,仍然出具“清洁”审计意见。最终,导致盈余管理变量与审计意见类型变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公司管理意见篇9

【关键词】高管薪酬;异常审计费用;审计意见收买

一、问题的提出

审计意见收买的研究包括收买动机和结果的研究,现行有关审计意见收买的经验研究主要围绕审计意见收买行为发生和结果的研究,较少就审计意见收买动机进行实证研究。采用的方法也主要是根据审计师变更前后审计意见的改变来判断审计意见收买,而较少通过审计费用来检验审计意见收买。吴联生(2005)、陈杰平等(2005)研究发现异常审计收费的提高与不利审计结果的改善正相关。朱小平和郭志英(2006)从审计师不变更的视角出发,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收买意图与审计费用增加显著正相关。唐跃军(2007)研究了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异常审计费用对审计意见收买的影响,发现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的审计意见收买行为缺乏制衡作用,上市公司有可能通过审计费用的异常增加实现审计意见的收买。

上述文献都没有就高管报酬是审计意见收买的动机进行研究,审计意见的改善是审计意见收买的目的和出发点,但更深层次的动机是“寻租”。在信息不对称和高管权力影响下,合约的不完全性使高管激励报酬安排可能诱发高管“寻租”行为,增加公司成本(Bebchuketal.,2002;BebchukandFried,2003)。外部审计师的监督有利于监督和约束高管“寻租”行为,然而,审计师并不是超然的独立自然人,契约经济人的性质决定了其在高管激励报酬“寻租”过程中可能被收买,出具有利于高管达到目的的审计意见。本文的贡献在于:从审计费用角度,检验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报酬安排中是否存在审计意见收买行为;研究发现,高管激励报酬是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收买的动机,但收买并未成功。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对审计意见收买的研究,既检验了审计意见收买的动机,又检验了审计意见收买的结果。

二、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审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往往意味着上市公司会计盈余质量缺乏公允,有研究表明审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时对公司市场价格有负面效应(李增泉,1999;张奇峰,2007)。上市公司高管一般不愿意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一方面因为直接影响自身基于公司会计盈余或市场业绩的报酬;另一方面因为股价的下跌会降低公司市场形象,影响以后公司经营和报酬多少,甚至会引起被解雇的危险,高管报酬越高,这种潜在的风险越大。同时,审计意见收买具有“成本效益原则”(陈杰平等,2005),激励报酬越高,高管收买审计意见的边际“效益”越大。因此,当为了获取高额的报酬,而预期审计师会出具不利审计意见时,高管有可能通过支付异常审计费用,以收买审计意见。

审计师是有限理性经济人,一方面要为出具不合理审计结果承担责任和风险;另一方面又希望获取高额审计收益。正常情况下,审计师出具合理审计意见,并根据所承担的审计风险、支付的审计成本、合理的审计收益要求被审计客户支付审计费用。当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并影响高管报酬“寻租”时,高管以超额支付审计费用为由要求审计师出具有利于自身的审计意见,审计师会权衡超额审计费用与出具不合理审计意见所承担的风险、责任的大小,超额审计费用越多,审计师的审计收益越多,越有可能与高管利益趋于一致。这种收买审计意见的动机是随高管激励报酬的增加而增强,收买成功的可能性也增大。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管薪酬越高,通过支付高额审计费用进行审计意见收买的动机越大,成功实现审计意见收买的可能性也越大。

(二)研究设计

为检验本文假设,参照Simunic(1980)、陈杰平等(2005)、唐跃军(2007)等研究,本文构建oLS回归模型1和Logistic回归模型2:

模型1为审计费用模型,用以检验高管薪酬是否是审计意见收买的动机,解释变量为LnSit、Qit-1*LnSit。模型中控制变量的设置参考了Simunic(1980)等研究的经典审计费用模型,主要包括控制客户规模、审计风险、审计复杂程度、审计师类型等变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预期,高管激励报酬越大,特别是在上期审计意见处于不利情况下时,收买审计意见的动机更大,并支付高额的审计费用,此时高管激励报酬将和审计费用高度相关,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将显著为正。α0为常数项,α1—α8为回归系数,?渍it为残差项,其余各变量定义参见表1。

模型2为审计意见模型,用来检验高管激励报酬对通过支付异常审计费用实现成功审计意见收买结果的影响,解释变量为异常审计费用变量ΔFeeit和交叉项LnSit*ΔFeeit。β0为常数项,β1—β6为回归系数,ηit为残差项,其余各变量定义参见表1。与陈杰平等(2005)、唐跃军(2007)等研究把审计意见按对收买审计意见方的不利程度分成三类或更多类不同的是,本文只把审计意见分成非标准无保留和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两类。另外,唐跃军(2007)在计算异常审计费用时没有考虑审计费用的内生性问题,直接用前后两期的审计费用之差来衡量。陈杰平等(2005)考虑到了审计费用的内生性问题,利用经典审计费用模型的前后期残差项之差作为异常审计费用的标准,但审计费用模型的残差项是根据各年数据回归得出的,而不同年份的残差项除包含了用以收买审计意见的异常审计费用外,还有可能包含了各年份特殊的信息,前后期残差项之差就不能完全衡量用以审计意见收买的异常审计费用。本文结合陈杰平等(2005)的研究方法,考虑审计费用的内生性,利用模型1中的残差项来计算异常审计费用。首先根据全部样本数据回归得出各样本公司年的残差项?渍it;然后计算各样本公司年的异常审计费用ΔFeeit=?渍it-?渍it-1。本文预期高管激励报酬越高,审计意见收买动机越强,收买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解释变量回归系数将显著为负。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主要选取2002—2005年的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当年上市的公司部分数据不全的公司。为避免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流通股权结构变动的影响,同时剔除2005年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在去除被动变更审计师的公司后,最终确定4027个样本公司年观测值。

表2是变量间相关系数,从表中可以看出,尽管变量间相关性显著,但自变量间相关系数远小于0.8,可以认为自变量间均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变量LnFeeit与自变量LnSiZeit、LeVit、Roait、aUDitoRit、SQSUBSit、LnSit单变量显著正相关,与自变量Qit-1单变量显著负相关,从单变量分析看,较高的高管报酬有通过支付较高审计费用收买审计意见的动机;因变量与自变量Qit-1、LeVit、Roait、ΔFeeit显著正相关,与LnSit显著负相关;高管报酬较高的公司通过支付超额审计费用也不能成功收买审计意见。

表3第1栏是模型1从审计费用角度考察高管报酬是否是审计意见收买动机的回归结果,第2栏、第3栏、第4栏是稳健性检验结果。模型回归都控制了年度和行业的影响,拟合优度分别为0.33、0.56以上,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均在1%水平上显著。模型1的D-w值接近2,不存在严重自相关性,并通过异方差统计检验。表3第1栏数据显示,模型1各控制变量回归系数与预期符号一致,其中LnSiZeit、LeVit、inVeRCit、SQSUBSit、aUDitoRit均与因变量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年度审计费用受客户规模、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审计师类型等因素影响。解释变量Sit、Qit-1*Sit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意味着高管报酬较高的公司往往支付较高的审计费用,当上期为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时,高管报酬较高的公司支付审计费用的显著增大,表明高管报酬高的公司有通过支付异常审计费用收买审计意见的动机,支持本文假设。

表4第1栏是模型2从审计费用角度考察高管报酬对审计意见收买成功可能性影响的回归结果,第2栏、第3栏是稳健性检验结果。表4第1栏数据显示,控制变量LeVit、Roait、Qit-1与审计意见类型显著相关,表明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要考虑客户财务风险、盈利能力和上期审计意见。LnSit的回归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解释变量ΔFeeit的回归系数与预期一致,但不显著,而Sit*ΔFeeit的回归系数与预期不一致,意味着审计意见收买不成功,不支持本文假设。

为进一步检验高管激励报酬对上市公司通过审计师变更进行审计意见收买的影响,以下通过高管激励报酬变量的不同定义,对各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

(一)模型1的稳健性检验

表3中第2栏、第3栏是以高管激励报酬中位数、上1/4为标准把高管报酬定义二分哑变量,第4栏是以年度前三名高管报酬总额和资产自然对数比值替代年度前三名高管报酬总额的自然对数,对模型1进行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数据显示不改变研究结论,支持本文假设,即高管薪酬是通过支付高额审计费用以收买审计意见的动机之一,高管薪酬越高,越有可能通过支付高额审计费用以收买审计意见。

(二)模型2的稳健性检验

以高管激励报酬中位数为标准把高管报酬定义为二分哑变量、以异常审计费用分别为哑变量和连续变量对模型2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见表4中第2栏、第3栏,除异常审计收费ΔFeeit的回归系数变为正向外,其余结果不改变,仍不支持本文假设。

四、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研究方向

高管报酬通常被认为是审计意见收买的动机之一,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5年数据为样本,从审计费用角度检验了高管激励报酬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收买动机和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高管薪酬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这种正相关性在上年度审计意见为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时加剧,表明为了获取高额报酬,上市公司高管有可能通过支付超额审计费用以收买审计意见的动机;不过通过审计意见对异常审计费用的回归检验,没有发现通过支付异常审计费用实现成功收买审计意见的目的。

根据上述研究认为,金融危机下不能以一纸“限薪令”取代对管理者薪酬契约的监管。审计作为有效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加强管理者薪酬的审计,提高管理者薪酬制定信息的透明度,可能是提高高管薪酬激励效果的有效手段。

当然本文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需在以后研究中加以改进,如高管激励报酬变量本身是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回归过程中需要控制其内生性;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权激励越来越多,考虑高管股权激励报酬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杰平,苏锡嘉,吴溪.异常审计收费与不利审计结果的改善[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7(4):1-27.

[2]唐跃军.审计收费、审计委员会与意见购买——来自2004—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7(4):114-128.

[3]吴联生.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特征与监管策略[J].经济研究,2005(7):66-75.

[4]张奇峰.政府管制、公司控制权安排与独立审计需求——来自审计师选择与审计费用的经验证据[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5]朱小平,郭志英.不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条件下审计费用增加的信息含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6(2):64-68.

[6]antleR.,theauditorasaneconomicagent[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82,2(2):503-527.

[7]Bebchuk,L.a.,andFriedJ.m.,executiveCompensationasanagencyproblem[J].the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2003,17(3):71-92.

[8]Lennox,C.Docompaniessuccessfullyengageinopinion-shopping?evidencefromUK[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0(29):321-337.

公司管理意见篇10

关键词: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7-0044-04

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财务报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对于所审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而做出的合理保证。审计意见的不同类型,不仅反映了注册会计师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审计的质量不同,更大大影响着报告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本文基于2001-2007年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

一、文献回顾

Deangelo(1981)、Shackly(1981)、Francis(1984)和Knapp(1985)的研究表明,事务所的规模会对审计的独立性产生影响,规模大的事务所独立性强,审计质量高;规模小的事务所独立性弱,审计质量低。ChenandChurch(19921认为。当上市公司危机显性化时,注册会计师更有可能给出持续经营怀疑审计意见。CharlesandStanley(1996)研究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规模与注册会计师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相关,随着客户规模的增大,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HuntandLulseged(2007)研究表明,非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与五大相似,并不允许主要客户有较宽松的盈余管理空间,对于有潜在财务危机的公司,注册会计师较倾向于发表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章永奎、刘峰(2002)以1998年度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影响审计意见的决定。原红旗、李海建(2002)的研究证明。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比规模较小的事务所更可能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夏立军、杨海斌(20021以200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表明,注册会计师对于审计风险的关注似乎已更多地转向了可能发生经营失败或管理层欺诈的亏损或增长比较快的公司。方军雄等(2004)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非常关注客户的风险程度,越是出现亏损、被他人提讼、股东占款比重和资产负债率越高,被出具非标的可能性就越大。蔡春等(2005)和袁树波(2008)研究证明,上市公司是否被st是影响公司审计意见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假设

规模越大的上市公司,一般来说其内部控制机制便越健全,经营业绩越稳定,发生会计舞弊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一些,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也较低。

假设1:公司资产规模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正相关。

公司盈利能力越强,越能满足投资者的获利需求,按期偿还负债。而盈利能力弱的公司尤其是亏损公司,则易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和警惕,其持续经营能力也会受到质疑。

假设2:当公司盈利时,公司盈利能力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正相关;当公司亏损时,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负相关。

公司偿债能力较强,则短期债务、长期债务的偿还都较有保障;而当公司偿债能力较弱时,管理当局会有一定的财务压力,公司甚至会有潜在的财务危机。这样,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也大大增加了。

假设3: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十大”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相关。

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越大,一般认为其独立性及审计质量越高,事务所人员水平也越高,而我国目前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普遍较小且竞争激烈,这对于审计意见的类型必然产生影响。

假设4:公司偿债能力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正相关。

上市公司由于出现财务状况和其他状况异常,导致投资者对该公司前景难以判断,可能损害投资者权益而被特别处理,即为st公司:上市公司出现连续3年亏损等情况,其股票将暂停上市,并对这类暂停上市的股票实施特别转让服务,即为pt股票。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对此两类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假设5:上市公司为St/pt公司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负相关。

由于信息披露虚假、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未按时披露定期报告和业绩预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及时等原因,上市公司会被证券交易所或证券监管委员会处分,施以公开批评、公开谴责或行政处罚等。当被审计单位因为违规而被处分时,更易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和警惕,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便增大:

假设6:上市公司为违规公司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负相关。

由于公司管理当局与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职工、客户等)之间利益的不一致,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选择或变更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因此,当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单位有较大盈余管理空间时,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便较大。

假设7: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负相关。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1-2007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基础,研究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相关影响因素。本文剔除了250家信息披露不完全的公司,最终获得8721个样本。

本文所需的数据和资料来自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查询系统》(CSmaR)。

本文数据处理采用的工具是SpSSl2.0和eX,CeL。

(二)变量定义

有关变量的定义,详见表1。

(三)模型构建

注释:“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据200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确定:前十大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岳华会计师事务所、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中审会计师事务所、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和万隆会计师事务所。

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回归模型如下:

lnp/1-p=pβ0+β1Lnta+β2Roe+β3LoSS+β4LR+β5QR+β6top10+β7St+β8FR+β9RR+β10SR+u

其中,p是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概率,Lnta、Roe、LoSS、aLR、QR、toplo、St、FR、RR和SR为自

变量,β0是回归常数,β1、β2、……、β10为回归系数,u为随机误差项。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 2001-2007年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统计分析

自2001年至2007年,样本中共收集8721家上市公司,其中,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共875家,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共7846家,分别占总数的10.03%和89.97%。而从各年来看。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比例一直在起伏变化中。

由2001-2007年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统计可知,2001-2003年。标准审计意见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其比例由86.52%升为92.57%,这表明我国新会计制度的颁布、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以及财政部、中国证监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推行使得上市公司及注册会计师对于明显违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相关信息披露规范的事项更加谨慎,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上升。2003-2005年,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由92.57%变为88.12%,下降了4.45%。这表明随着更多新会计规章制度的颁布,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及执业谨慎性加强,这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2005-2007年。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显著上升了,由2005年的88.12%上升为2007年的93.88%。这与我国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是分不开的,被审计单位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都在不断的规范化,会计报表的透明度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对于自身法律责任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这些原因都使得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显著增多。

2 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比较标准审计意见公司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的各项变量的均值与标准差,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我们发现:

(1)Ln总资产、是否St、是否亏损、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是否“十大”及是否违规这7个变量的双尾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则非标准审计意见与标准审计意见的这些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净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收入以及存货,收入这3个变量的双尾检验显著性水平大于0.05,即非标准审计意见与标准审计意见的这些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标准审计意见公司的Ln总资产显著高于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这说明规模较大的公司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相对较小,验证了假设1。

(4)标准审计意见公司的速动比率明显高于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且标准审计意见公司速动比率的标准差较小,标准审计意见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小于0.5,标准差为0.207。说明公司财务风险较低,经营较为稳健:而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大于1,显著高于标准审计意见公司,说明公司已资不抵债。由此可见,标准审计意见公司普遍偿债能力较强,验证了假设3。

3 自变量相关性检验

本文对模型的各自变量进行person相关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当显著性水平为0.01时,Ln总资产、速动比率、是否“十大”这3个变量与上市公司的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是否St、是否亏损、资产负债率、是否违规、应收账款/收入、存货/收入这6个变量与上市公司的标准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净资产收益率与与上市公司的标准审计意见相关性较弱。

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是否St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说明St公司一般财务状况不佳,资产负债率较高:存货/收入与应收账款,收入两个变量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除此之外,其他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3,0.3)之间,相关关系较弱。

4 Logistic回归分析

本文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大多数自变量对审计意见有显著影响:

(1)Ln总资产与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表明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各方面管理制度越完善。财务状况越稳定,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越大,假设1成立。

(2)净资产收益率与标准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并不是净资产收益率越高的公司,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便越大。因为当净资产收益率过高时,公司的财务风险加大,注册会计师势必将给予更多的警惕。而是否亏损这一变量与标准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说明亏损的公司由于财务状况较差,更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这验证了假设2。

(3)速动比率与标准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因为速动比率一般认为以0.5-1较为合适,当速动比率过高时,则说明企业因拥有过多的货币性资产,而可能失去一些有利的投资和获利机会,公司的经营并不成功,从而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资产负债率与标准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充分显示了资产负债率越低,公司的财务成本越低,风险越小,偿债能力越强,从而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高,这与假设3相符。

(4)是否“十大”这一变量与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但是并不显著,说明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是“十大”,与其发表的审计意见并无显著关联。假设4不成立。

(5)是否St及是否违规这两个变量均与标准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这表明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由于财务状况不佳等情况,更易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而st公司为了尽快摘帽,更有可能出现各种违规行为以粉饰财务报表,维护自己的上市资格。一旦上市公司由于违规而被证券交易所或证券监管委员会处分后,注册会计师便会加强审计时的谨慎性,更有可能提出非标准审计意见。由此可见,假设5、假设6成立。

(6)应收账款/收入这一变量与标准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越大,越增加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大额的应收账款,必然会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从而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这与假设7相符。而根据假设7所提出的另一个变量存货,主营业务收入却并不与审计意见显著相关。

五、研究结论及局限

本文利用2001-2007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对于公司获得的审计意见类型具有最大影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低,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越可能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而上市公司是否是St/pt公司、是否亏损及是否因为违规而被处分这3个方面对于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也颇大。上市公司的规模、净资产收益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3个变量对于公司的审计意见有一定的影响,而实施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是“十大”,对于审计意见并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无论是“十大”,还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其审计质量并没有显著区别。

本文的局限性在于:本文采用的是较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笔者认为,随着各种数据挖掘技术在回归中的应

用,尝试采用Bp神经网络或支持向量机(Svm)技术进行回归分析,可能会获得更加准确的审计意见预测结果。

[1]Bao,B.andChen,G.auditQualificationspredictionUsingaccountingandmarketVariables:theCaseofChineseList-edCompanies.workingpaper,1998.

[2]Charlese.Jordan,StardeyJ.Clark.anexaminationofauditp.eportingforaccountingprinciplesChanges.Journalofap-pliedBushaessp,.esearch.1996.(3).

[3]Chen,K.andChurch,B.Defaultondebtobligationsandtheissuanceofgoingconcernopinions,auditing:aJournalofpractice&theory,1992,fall.

[4]Deangelo,L.e.auditorSizeandauditQuality[J].Joum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81,(3).

[5]JosephV.CarcelloandterryL.neal.auditcommitteecompositionandauditorreporting[J].theaccountingR.e-view.2000.

[6]陈关亭.上市公司财务敏感区间与项目的审计意见口].会计研究,2005.(07).

[7]蔡春等.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沪深股市2003年a股年报资料的研究j.财经科学,2005,(01).

[8]方军雄、洪剑峭、李若山.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和启示j.审计研究,2004,(06).

[9]郭婷、郑少锋、李民寿.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8,(11).

[10]黄微平.关于年报违规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变更的研究j.暨南学报,2007,(03).

[11]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J].会计研究2001,(06).

[12]吕先锫、王伟.注册会计师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业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