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1:35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篇1

一、转变教育思想,坚持教书育人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唯分数”思想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只采取“满堂灌”的教法,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地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并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坚持教书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二、优化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

优化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早就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注入式”,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三、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能力培养

1.重视数学应用价值的挖潜,由学科数学观向生活数学观转变

小学数学教学在过去一个历史阶段里一直深陷于难学、枯燥、远离生活,理性化程度太高的这样一个怪圈里,使很多人在数学学习面前成了失败者,或是在实践中面对生活实际问题无能为力,形成了高分数低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现象,从而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摆在师生面前的是“学科中的数学”,如何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呢?《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展现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这就是让数学回到学生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2.重视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由聆听吸吮型向活动参与型转变

众所周知,人的实践能力是在参与现实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这就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经验。”

四、灵活运用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就要设计创造学习情境。

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我们要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过程,唤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要在重点、关键处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这样就能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客观需要。

其次要创设操作情境。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心理特征,动手操作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精心设计操作程序,提供学生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在操作中产生“乐学”的心理倾向。

再次要创设竞争情境。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正确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融入情境,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要用一颗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学生如果喜欢数学教师就会直接喜欢数学课,从而产生“乐学”情感。要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多一点鼓励、表扬,少一点批评、训斥,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还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从而长期保持学习兴趣。

五、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l.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学到知识、做对题,还要在做对的基础上加快做题速度,最后达到又对又快的目的。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做题能口算的尽量口算,能简算的尽量简算。经常开展数学竞赛,采用抢答、计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

2.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无论什么作业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错或做不出也不要紧,只要能够通过做题,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

第二,鼓励学生在解题中敢于标新立异,不随波逐流,拿出自己独特的解法。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课堂教育过分地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该学生操作的老师代替了,该学生思考的老师讲解了,老师包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严重扭曲了教学行为,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学生才能的发展。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主”不可偏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具体地讲:

1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老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教会方法

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学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能达到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

3加强引导

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从教法改进角度来讲,在课堂教法上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知识形式、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既要引导学生发展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又要利用问题的拓广和转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4适时调控

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要抓好教学信息的反溃心理学实验证明,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某项知识形成过程中,一般要进行三、四次的信息反馈,有基础性反愧理解性反愧应用性反愧系统性反愧前馈性反溃通过信息反馈,教师掌握和了解学生“个别差异”,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1.优化以及提升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同步传输、实时交互以及信息沟通等特征,这些特征无疑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进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得到不断地优化和提升,使得教师的教学成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比如采用网络教学或者多媒体教学教授“圆的周长”一课时,由于传统的方式欠科学,这时数学教师就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自己上机进行操作,这样不仅能得出准确的答案,同时还使得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以及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丰富以及扩充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要努力做到提供与学生的生活以及实际相符的材料及相关情境,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模式以及场所是在教室里进行的,所以在教学中提供的也应该是与学生学习环境相对真实的模拟性材料以及情境。对于传统教学来说,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使得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现代教育技术自身具有的一系列特点完全可以满足整个教学的要求,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文图声为一体的特点,这就有利于使得教学可以与生活相联系,进而也就能对数学内容做进一步的扩展,对学生的视野以及知识做进一步的拓展,从部分调查研究中发现,小学生的思维中形象性思维居多,更乐于去发现和探索具象的、形象化的事物和知识。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多媒体化、交流渠道多等特点,这就有助于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难点,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策略

1.学校要加强支持与重视

学校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以及支持的力度,包括设备的投入以及经费的投入等,如果这些硬件设备的投入欠缺,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很难得到发挥,另外,学校还应当为学校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性培训,且要开展相应的多媒体教学竞赛,不断激励和鼓励教师进行教学上的创新,形成人人主动做课件的局面和氛围。

2.教师应当不断参与、不断学习

对于现代教学来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能否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在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教师应当不断地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学习,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技巧以及使用方法做到熟悉、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行创新,对于那些较为复杂、要求比较高的课件,可以聘请相应的专家配备相应的课件,并向指定的学校发放。

3.技术人员要提供优质服务

教育技术人员能否将多媒体和教师的关系处理好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能否得到体现。教育技术人员要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操作教育设备,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技术人员应当及时地对其做出处理,从而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另外,还应当管理好试听教材以及视听课件,对教师的上课需求做到积极地配合,进而为学生以及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良好而又优质的服务。但是切记不能盲目引进教学器材和教学设备,而应当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组织教育技术人员和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共同来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展示工作。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是优化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之一,这种教育技术在目前的教育中受到的重视越来越突出,不仅可以优化和提升教学过程、扩充教学内容,还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来创造相应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而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应用好现代教育技术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全社会、教师、学校以及相应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在多方配合与努力之下,才会使得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现代教育事业才会在现代教育技术的配合之下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龚道敏.网络教室的教学模式与应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篇4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一、新课改的相关概念

新课改全称为新课程改革,主要是指对传统教育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革,在教育课堂上以学生为教学根本理念,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注重学生全面发展[1]。同时,新课改对教师也提出了全新标准,此标准可改革教师教育方式,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掌握基础知识,为未来学习奠定基础。所以,为实现新课改目标,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满足新课改要求。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存问题

(一)传统教学管理理念较深

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多数小学进行了传统课程改革,但仍有一部分小学传统教学管理理念较深,不愿意接受新课改,从而导致部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缺乏创新,不能科学合理地配合新课改发展,阻碍全国小学教育改革进程,影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下,虽然我国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但是偏远地区小学仍在以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教学,传统教学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对新课改理念和科学教学管理方式有所抵触,如由于经济条件,在教学上仍采取传统理念管理,久而久之将会使其教学管理与我国整体教育管理脱节,影响国家整体教育发展。

(二)小学教育师资力量不合理

近些年,伴随着网络技术带给小学教学的便利,多数小学对原有教学进行了科技改革,这又导致在多数小学出现了师资力量欠缺或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新课改背景下,多數小学教师不符合新课改要求,或不适应新课改标准,如小学中年级较大的教师。对于小学年纪较大的教师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专业水平很难跟上实际小学教育标准,不能熟练运用网络新技术,再加上我国区域差异较大,小学院校较多,现有师资力量难以进行合理安排或满足我国小学教育的要求,所以致使多数小学年级较大的教师专业不达标,难以达到新课改标准,教育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多数小学不愿加大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的现象,致使小学部分教育教学管理仍以老教师管理模式进行,与整体小学教学管理脱节。

(三)课堂教学主体改变较为困难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存在时间较长,教学理念较深,且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相比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主体改变较为困难,主体角色的转变较难实现,所以一定程度影响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阻碍了小学教育教学科学管理发展。

三、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途径

(一)转变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转变传统教学管理理念,首先,应该转变小学教师教学理念,加强对小学生的关注,在课堂教学中不定时融入科学管理模式,以此提升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潜移默化地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其次,在原有教学课堂上,加入新型教学模式,如小组合作、慕课等等,提升学生参与力度,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奠定基础。最后,利用网络科技,构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如在平台上实现对学生的迟到管理,教学管理,或利用平台进行线上教学等等,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二)加强小学教师师资力量建设

针对全国小学师资力量不合理的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应加强对小学师资力量的建设,如加大小学教师的招录,扩大对师范大学学生的招生等等,从而提升全国小学教师的数量[2]。同时,为提升小学教师的网络技术和综合素质,我国各小学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或聘请优秀新课改教师进行实时讲座,对小学教师的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对传统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进行改变,从而引导小学教师以科学理论建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构建符合新课改标准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三)建立开放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为满足新课改要求,创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我国小学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全新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如根据小学实际情况,可建立开放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开放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相对传统管理模式,更注重师生、师师之间的交流,从交流中发现彼此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从而进行积极地学习弥补,或依据学生的意见,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使其更适应小学生学习需求。同时,开放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还可在小学教师之间形成班级竞争氛围,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性,以此全面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硕士研究生教育数学学科反思对策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则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以下为精英化教育阶段,当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20世纪末,我国开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在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过渡过程中,其质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以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例,结合硕士研究生的自身特征,对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对于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来讲: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群体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数学学科侧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功底,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经历模块化的高层教育后,进入系统专业化的精英教育。在现如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研究生学习从最初的“师徒”式学习到现在的“从游”式学习,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本文通过对师范类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探索和寻求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多所大中专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硕士生管理工作者为调查对象,了解当前高等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现状。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96份。问卷涉及导师对硕士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管理工作者对硕士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的看法、学生对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数学学习的信念,以及学习后对未来的态度,等等。

一、调查现状

通过对回收问卷的整理和汇总,综合考虑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现状有以下特点。

1.教育理念过于传统。

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已经全面展开,但似乎并未深入到硕士研究生教育里,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更是如此。硕士研究生教育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也不需要一味抓成绩、抓教学,但是在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教学工作中仍然缺乏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理念还是比较传统的。

2.研究生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化。

对于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来说,每天除了上课,就是研读文献,可以说,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还是很单一的,不注重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单一化。

3.研究生学习过于被动。

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很多,不管是基础数学还是学科教学(数学),都是数学自身的特点,学习时需要自己主动,耐心钻研,冷静思考。然而,当前的大多数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仍是上课听讲记笔记,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没有养成主动读文献、听学术讲座的习惯,学习过于被动。

二、研究反思

1.硕士生导师的教育教学模式需多元化发展。

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不能仅仅为了去中小学当老师,而应该多元化发展。这里所说的多元化发展不是针对一个学生而言的,而是针对一个学院群而言的。如何才能做到多元化发展?这就需要硕士生导师的教育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

2.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化和专业化高度融合。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过于单一。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也有必修与选修之分,我们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尝试将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化。

3.引导研究生认清学习目标,主动学习。

数学学科的任一专业学习起来难度都很大,学生刚刚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就得认清学习目标,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特点,从一开始就制定完整的规划,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并努力向目标奋进。

参考文献:

[1]张泽洪.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师精英教育理论与探索[J].时代教育,2012(11).

[2]张玲,李化树.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J].文史博览(理论),2012(06).

[3]巩隽.试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2(04).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篇6

不同家庭背景对子女获取高等教育机会、进入不同类型高校乃至毕业就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把握其在高等教育差异中的影响,从而为个人选择高等教育类型,政府制定合理的教育公共政策,探寻实现教育公平途径充分发挥效能。

【关键词】

资本;家庭背景;高等教育差异

按照美国著名学者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划分理论,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以来,已经步入了由“精英教育”转化成“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发展阶段。而随着大众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家庭背景影响着学生承担大学学费能力不同,那么其子女的高等教育是否产生差异,存在哪些差异?是否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普及化的加快而有所缩小?为解答这些疑问,本文将从“高等教育机会”、“高校分布”以及“大学生就业”三个方面,对不同家庭背景子女间的高等教育差异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家庭背景是影响个人高等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早在1961年Duncan年提出的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status),以教育、收入与职业三维度测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1988年JamesColeman将资本概念细分为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社会资本。而pierreBoudieu则进一步拓展至“文化资本”。

文中结合新经济社会学的家庭背景理论探讨高等教育机会差异问题。在新经济研究中,家庭背景不仅被分解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等变量,家庭所拥有的文化资本对子女学习成绩和教育需求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将父母掌握的各种社会资源作为衡量家庭背景的重要指标,而反映家庭背景的指标主要有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

一、不同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

研究假设:父母的社会阶层或学历层次越高,子女的高考成绩也越高,从而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大。为验证这一假设,文中选取300名2010年本科毕业生,参照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十个阶层的分类编制问卷,以父母职业作为反映家庭背景主要指标,控制毕业生性别、民族、生源地,对父亲受教年限与被试高考成绩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由表知,父亲受教年限对毕业生高考成绩具有显著影响,父受教年限每增一年,其高考成绩原始组和标准组各提高2.2分和2.341分。由于不同家庭背景子女高考成绩不同,他们被录取到不同层次、类型高校就读的可能性也不一样。反过来说,录取分数线不一样,不同层次、类型高校录取的学生家庭背景也会不一样。

二、不同家庭背景在不同层次高校分布差异

人们对于低收入家庭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即不同家庭背景子女与进入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是否存在相关性?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呢?

根据不同家庭背景学生在不同高校中分布的问卷调查,城市学生在重点大学比例呈上升趋势。不困难学生在重点大学的比例趋于上升,而非常困难学生的比例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分析得知,低收入家庭学生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近年一路下滑,而高收入家庭比例则不断攀升。此项调查与杨东平的研究相对比,表面上似乎支持。然而进一步分析,由于调查的不同学生群体在各年中的比例不同,因此表面的较大下滑无法反映出实质。

而家庭背景子女与就读大学层次二者存在一定相关,家庭条件好的子女在重点大学比例更高一些;但相关程度较弱,家庭收入作为影响最大变量,12%相关,重点大学学生比例随着家庭收入降低而降低。整体看,不同家庭背景子女在高校分布中仍有差异,比例失衡,低收入家庭子女总体增加,但比例走低,尤重点大学。究其原因主要有高等教育政策和招生制度、不同家庭背景子女义务教育的城乡差异以及不同家庭背景子女高等教育的阶层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三、家庭背景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受社会关注。为反映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有学者如文东茅博士采用父亲职业升学率”“升学率”、“落实率”、“就业者起薪”变量进行分析。父亲职业不同,毕业生的落实率和升学率都有很大差异。如父亲的社会阶层越高,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也越高,以父亲学历层次作为反映家庭背景的指标进行分析也可发现类似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控制学历、高考年份、高考成绩、性别、民族、就业地等因素情况下,父亲受教年限对毕业生起薪仍然有重要影响。

根据“大学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部分“社会资本”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显著正影响,尤其质量因素对就业概率影响比数量因素大,但大量社会资本因素对就业没有显著正影响。同时,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比大学生自身社会资本的积累似乎更重要。由于调查注重了不同地域、不同级别、不同生源特点,因此能较客观地反映大学生就业的真实状况。

总之,不同家庭背景毕业生受高等教育后的就业结果也存在差异。部分“社会资本”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尤其是质量因素对就业概率的影响比数量因素大。名牌高校作为“最稀缺”的高教资源,使不同家庭背景子女面临不同选择,这也引起了社会更多地关注与思考。而高等教育种种差异性的客观现实,我们无法彻除它,只有采取各种措施来努力缩小差异,如坚持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缩小收入差距等,进而改善国民素质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社会公平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篇7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Ceo背景特征;研发投资;企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5-0033-04

引言

随着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产品生命周期持续缩短以及先进技术的频繁涌现,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党的十报告提出“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论断,进一步强调了企业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Ceo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事务的最高执行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从Hambrickandmason(1984)提出高层梯队理论以来,有关Ceo特征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理论以崭新的视角揭示了Ceo特征对战略选择和决策的影响。高科技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需要充足的研发投入支持。在我国现有制度背景下,Ceo对公司的战略决策、资源分配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Ceo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企业对创新的态度,可能会通过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来间接作用于公司价值。因此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是研究Ceo背景特征与企业价值关系时需要考虑的。本文以我国中小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从Ceo教育、技术和政治三方面来研究Ceo背景特征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问题,并着重分析研发投资在Ceo背景特征与企业价值之间的中介效应。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Ceo背景特征与企业价值

教育可以提升认知水平,扩展思维方式,增强知识技能和管理实践。教育水平高的Ceo易于接受不确定性,面对复杂事物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收集与处理相关投资决策信息和问题时表现出更强的能力,而且能够更好地适应动态、复杂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环境,能以客观、理性的态度面对和处理企业投资中的问题,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有着更为系统化、体系化的思维方式。教育可以帮助个人建立社会威望和积累人脉,教育水平高的Ceo能取得广泛的社会接触。Ceo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具有专业技术背景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企业所涉及的行业的技术及发展方向,将技术与市场结合,紧跟市场步伐,满足顾客需求,提升企业价值。高新技术企业是依靠技术发展起来的,对技术要求尤为严苛,倘若Ceo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深谙所属行业发展趋势,就会使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价值实现是企业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提高企业绩效与社会影响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源的获取至关重要。现有研究表明,Ceo的政治关联对企业价值有一定的作用。Ceo的政治关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信息优势,可以为企业提供新颖、不易获得的内外部信息,例如行业现状以及政策法规走向等;其次,政治背景可以帮助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取资源,例如融资优惠、税收减免,有助于企业获取银行的长期贷款以及低税率贷款,而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救助,例如获得紧急融资等,从而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增长率和绩效,增加企业价值。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假设3。

H1:Ceo教育背景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

H2:Ceo技术背景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

H3:Ceo政治背景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

(二)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科技实力的提升成为获胜的关键。企业提升科技实力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加大研发投资,进而增加企业价值。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激烈,创新是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作为创新的关键,研发投资为企业创新提供健康、持续的保障。企业利用研发投资,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工艺以及管理经验,对工人进行培训,增强技术水平,提升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形成规模经济,使企业实现研发、制造、销售一体化,增强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价值。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4。

H4: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

(三)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

研发投入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是企业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Ceo作为企业的战略制定者,决定着企业的资源分配,这是其认知基础和价值观的反映,而Ceo的认知基础和价值观一定程度体现在个人背景上,因而其背景特征不能忽视。研发活动的顺利执行,需要Ceo的支持,并配以大量的资金保障。学历高的Ceo思维更加敏锐,善于收集与分析投资决策信息,辨别投资风险;具有技术背景的Ceo可以了解技术走向,把握市场脉络,发现创新机会;政治关系可以使企业获得政策优惠、信息优势,降低投资风险。企业内外部信息经过Ceo个人价值和认知结构过滤后,形成系统化和体系化的决策依据,通过内部整合和吸收,制定企业战略,合理配置研发资源,从而提高企业价值。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时,研发资源的配置,自主研发的积极性以及创新的效率都会受到Ceo背景特征的影响,因此,企业研发投系着Ceo背景特征和企业价值。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5―假设7。

H5: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在Ceo教育背景与企业价值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6: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在Ceo技术背景与企业价值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7: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在Ceo政治背景与企业价值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1.因变量:企业价值不仅代表企业现有盈利能力,也反映企业未来的成长潜力。目前,关于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主要有Roe、Roa、托宾Q等。本文认为财务数据具有人为操控性,相较于Roa、Roe等指标,托宾Q值更能体现企业真实价值。故本文选用托宾Q值来衡量企业价值,符号用tQ表示。

2.自变量:(1)Ceo教育背景(educ):用Ceo受教育程度衡量,其计量标准为“大专以下学历取值为1,大专学历为2,本科学历为3,硕士学历为4,博士及以上学历为5”。(2)技术背景(tech):其计量标准为“如果Ceo具有技术职称取值为1,否则为0”。(3)政治背景(pc):借鉴Faccio等的研究,其计量标准为“如果Ceo曾担任或正担任政府机构官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取值为1,否则为0”。

3.中介变量:研发投入(Rd),本文采用研发投入强度(研发费用/营业收入)这一广泛使用的指标来衡量企业研发投入。

4.控制变量。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后,本文选用以下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用“年度总资产取自然对数”表示;资产负债率(Lev),用“公司年末总负债比年末总资产”表示;公司年龄(age),为“公司ipo日至当年时长”;股权集中度(First5),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表示;年度变量(Year)和行业变量(indus)。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深市中小板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选择2009―2013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如下筛选:(1)剔除研究区间内被*St、St的样本公司;(2)剔除本文研究所需数据缺失的样本公司;(3)剔除上市不满一年的样本公司。最终确定1261个有效样本。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其中,Ceo政治背景数据是通过整理国泰安数据库中高管资料,经由手工方式搜集并与百度网页资料核对获得。研发投资数据经由人工从年报中搜集获得。行业分类下Ceo不同背景特征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

本文借鉴温忠麟等(2005)验证中介效应的步骤,设定如下模型。

其中,模型(1)用来验证H1至H3;模型(2)用来验证H4;模型(3)(4)联合模型(1)(2)可用来验证H5至H7。在上述模型中,Background表示Ceo背景特征:教育背景(educ)、技术背景(tech)和政治背景(pc),可分别将对应的Ceo背景特征代入模型进行检验。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均值为6%,而其他经济发达国家,该项指标已达到10%左右,说明我国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距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Ceo的平均教育水平为3.37,说明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Ceo整体学历层次较高。具有技术背景的Ceo比例达到49%,有政治背景的Ceo占比为17%。资产负债率均值为0.29,说明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资本结构控制得较为合理。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的均值接近60%,说明相较于公司治理结构更为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偏高。本文还对研究变量做了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4,表明模型中各变量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限于篇幅,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结果未列出。

(二)回归分析结果

1.表3中的回归结果可以用来检验本文的前四个假设。首先,从列(1)可以看出,Ceo教育背景与企业价值呈显著的正向关系(β=0.145,p

2.依据温忠麟等(2005)检验中介效应的方法,发现Ceo政治背景对企业价值无显著影响,说明其不满足中介效应的检验条件,即H7不成立。而Ceo教育背景和技术背景均与企业价值呈显著正相关,且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鉴于此,则可以对研发投资在Ceo教育背景和技术背景与企业价值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做进一步检验。表4为研发投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从表4中列(1)和(3)可以看出,Ceo教育背景(educ)和研发投资(Rd)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研发投资在Ceo教育背景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H5成立。可能的原因是,教育水平高的Ceo,更加重视企业创新,会通过加大企业研发投入,进而提升企业价值。从表4中列(2)和(4)可以看出,Ceo技术背景(tech)和研发投资(Rd)的回归系数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即研发投资在Ceo技术背景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H6成立。说明具有技术背景的Ceo更重视技术创新,进而以此提升企业价值。

四、结论

本文以2009―2013年我国高科技中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Ceo背景特征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并研究了研发投资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得到如下结论:(1)Ceo教育背景和技术背景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研发投资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表明教育水平高的Ceo可以更好地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乐于挑战和创新,从中识别更多投资机会,从而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企业价值;有技术背景的Ceo,在市场机会发掘以及新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因其比较了解新产品开发流程以及技术创新后果,他们在进行资源分配以及作出战略决策时,会倾向于研发创新,重视企业在新领域的探索。(2)Ceo政治背景与企业价值为不显著的正相关。这主要因为政治关联既可以给企业带来好处,如税收优惠、融资便利、市场准入、政府支持以及产权保护等,又会使企业在获得关联收益时付出一定代价。正是因为政治背景的这种两面性,使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

高科技企业在选拔和聘用Ceo时,应对其技术背景、教育背景等基本特征进行综合、系统性分析,使其优势特征得到突出,才能充分发挥,为企业带来更多价值。对于在职Ceo要鼓励深造,提供技术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要合理利用Ceo政治资源,发挥其积极作用,控制关联成本,提升企业价值。同时,完善激励机制,针对具有高学历或技术背景的Ceo,要提高其实施创新的积极性,给予较大的资源配置的权力,利用他们发现机会、辨别风险的能力,加大企业研发投入,逐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获得持续竞争的优势,提高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DeteLinS.e,wiLLiamJ,peteRw.Strategicleadershipandexecutiveinnovationinfluence:aninternationalmulti-clustercomparativestudy[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5,26(7):665-682.

[2]冉茂盛,彭文伟,黄凌云.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的企业R&D投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33-136.

[3]李小青,孙银风.Ceo认知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基于我国高科技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2):141-145.

[4]HamBRiCKD.CorporateCoherenceandthetopmanagementteam[Z].1997(25):24-29.

[5]宋渊洋,唐跃军,左晶晶.Ceo特征与国际化战略――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中大管理研究,2009(3):61-77.

[6]何韧,王维诚,王军.管理者背景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0(1):109-118.

[7]田利辉,张伟.政治关联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长期绩效的三大效应[J].经济研究,2013(11):71-86.

[8]于蔚,汪淼军,金祥荣.政治关联和融资约束:信息效应与资源效应[J].经济研究,2012(9):125-139.

[9]王维,郑巧慧,乔朋华.企业家政治关联、研发投入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8):90-96.

[10]何强,陈松.董事会运作、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5):65-71.

[11]KoRY.DirectandinteractioneffectsoftopmanagementteamandboardcompositionsonR&Dinvestmentstrategy[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6,27(11):1081-1099.

[12]韩洁,田高良,司毅.Ceo变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7-35.

[13]张盟盟,段海艳.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研究――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5(3):51-57.

[14]冯文娜.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基于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J].经济问题,2010(9):74-78.

[15]刘振.董事会特征对研发投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J].财会通讯,2015(6):51-56.

[16]喻雁.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J].会计之友,2014(36):58-61.

[17]王灿,孙维章,干胜道.政治关联、普通员工薪酬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3):178-182.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篇8

作者简介:蔡文伯,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伍开文,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新疆石河子/832003)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新疆民族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变迁中的政策失真与制衡研究”(XJeDU020312a01)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通过对797名2013级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不同家庭背景的少数民族子女对其选择高校的16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存在差异。“父母、家人或其他亲属的影响或建议”、“大学所在地的经济发达程度”与“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在对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时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少数民族子女在选择高校时相比于其他阶层子女更加看重高校师资因素;低收入家庭的少数民族子女受“学费和生活费因素”的影响远远超过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少数民族子女。新疆少数民族子女家庭背景的差异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校选择;家庭背景;新疆

一、问题的缘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公民能够接受各种层次、类型的高等教育。我国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实行对少数民族子女的教育优惠政策,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国现行的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同等条件优先录取”、“适当降分”、“单独划线,单独招生”、“民考民,民考汉”、“少数民族班和预科班”、“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等。[1]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对于提升少数民族子女由于先天族群因素影响而相对于汉族子女获得更加公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阶层结构发生分化,同时,分化也存在于少数民族族群内部,不同家庭背景的少数民族子女所获得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由此存在一定差异。“各少数民族教育、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发展水平差异、地区差异扩大,导致各少数民族之间和同一少数民族内部出现了差异和分化;同时,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人们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对于自身权利的维护和社会公正的追求也更为敏感和迫切。”[2]少数民族族群内部阶层分化的现状导致现行的以民族为标准而推行的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略显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稳固发展。1978年,新疆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为7890人,到2000年达到31989人,到了21世纪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少数民族在校生迅速增加到2011年的102358人,占当年新疆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72818人)的37.52%①。可见自1978年以来,新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规模增长迅速,少数民族子女获得了更多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然而,少数民族在校生总量的增加仅仅是少数民族子女获得更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一个方面,与汉族子女相比,少数民族子女获得高考优惠政策的支持而使自身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一定程度的补偿;但在另一方面,仍不清楚少数民族群体内部所有家庭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少数民族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否公平,不仅体现在少数民族子女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上,更体现在就读高校的质量和层次上。少数民族子女在族群内部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否公平,值得研究者探讨。在少数民族内部,不同的家庭社会阶层背景对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的各影响因素有何侧重?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影响因素有何关系?家庭收入对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产生何种影响?对于这些疑问,研究者往往使用质化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而缺乏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量化的方法,通过对新疆8所高校797名2013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试图分析家庭背景对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的影响。

二、数据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对新疆地区高等院校在校生的问卷调查②。该调查涉及新疆8所各种类型高校的2013级学生,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908份,回收率达95.4%。剔除无效问卷和生源地为新疆以外的样本后,新疆生源有效样本数为1611,问卷有效率为84.43%,其中少数民族样本797份,占有效问卷的49.47%。该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受访者除姓名外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背景资料和对高校选择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价。本研究参照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将职业划分为十个阶层[3],并进一步合并为三大阶层类型――基础阶层、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根据这三大阶层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处的社会阶层进行统计处理。新疆各社会阶层构成比例数据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全区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6岁及以上人口”③的推算。样本涵盖全疆55个少数民族中的16个,其中13个民族为新疆各民族人口数排名前13位的民族,说明样本具有代表性。为了分析各因素对影响三大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的重要性程度,我们通过分析样本对问卷所列出的16项因素的重要性评价等级,计算各因素的“重要性指数”[4]。重要性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重要性指数=∑4i=1aixi/4

ai表示在由“完全不重要”到“非常重要”的4个重要性等级中,第i个等级的加权系数(即当i=1时,ai=1;i=2时,ai=2;i=3时,ai=3;i=4时,ai=4);xi表示在由“完全不重要”到“非常重要”的4个重要性等级中,对某个项目回答其重要性为第i个等级的人数占该项目有效回答总人数的百分比。

三、结果分析

(一)家庭社会阶层背景对新疆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影响

表1为可能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16个因素在家庭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少数民族子女进行高校选择时的重要性指数及排序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三大阶层的少数民族子女在择校时均比较看重“就业前景”、“学科专业声誉”、“大学师资”,而较少考虑“离家较远、较近”、“有亲朋好友在本校”、“朋友、同学、学长(姐)的影响或建议”等因素。由此可知,三大阶层的少数民族子女在择校时均非常看重完成学业后的就业前景以及体现高校办学实力的学科专业声誉和师资等因素,而较少受到高校离家庭距离的远近和亲戚朋友建议的影响。然而,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对“父母、家人或其他亲属的影响或建议”与“大学所在地的经济发达程度”两项影响择校行为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存在很大差异。具体来说,首先,在“父母、家人或其他亲属的影响或建议”这个项目上,中间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对其重要性评价位列第3,其次分别为优势阶层(第6)和基础阶层(第9)。可见,在选择高校时,少数民族子女受父母和家人的影响程度因家庭社会阶层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子女相比于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子女在选择高校时受父母和家人影响的程度较小。其次,在“大学所在地的经济发达程度”项目上,优势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对该项的重要性评价位列第4,仅次于“就业前景”、“学科专业声誉”和“学校知名度”三大因素,而基础阶层和中间阶层少数民族子女比优势阶层子女更不看重“大学所在地的经济发达程度”,在该项的排序分别位列第7和第10。此外,在“学费和生活费因素”这个项目上,优势阶层和中间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对其重要性评价均位列第8,而基础阶层子女对其重要性评价位列第2,可见“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对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学校知名度”,三大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在选择高校的重要性排序位置也不同。中间阶层和基础阶层子女对该因素的排序均列第6,而优势阶层对该因素的排序位列第3,说明优势阶层少数民族子女择校时更看重学校是否为“名校”(见表1)。

(二)家庭文化背景对新疆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在选择高校时,对不同影响因素考虑的优先度不同。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父母的建议在对子女高校选择影响因素中的重要性排序不同,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在选择高校时相对更加不看重“父母、家人或其他亲属的影响或建议”因素。除家庭社会阶层背景外,以下将对父母受教育程度对新疆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影响作进一步探讨。

1.分阶层少数民族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的分布如表2所示,样本中各阶层在校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呈现显著差异。基础阶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比例(71.28%)远远高于中间阶层(16.37%)和优势阶层(6.77%),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或中职中专的比例(22.57%)与中间阶层(22.12%)和优势阶层(20.34%)父母相差不大,而受教育程度为高等教育程度以上的比例(6.14%)远远低于中间阶层(61.56%)和优势阶层(72.88%),可见样本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阶层差异明显。具体来说,基础阶层父母接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的仅占1.39%,而中间阶层达到了33.63%,优势阶层更是高达54.24%。与此相反,71.28%的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学生的父母只接受过初中及以下水平的教育,而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中这一比例仅为16.37%和6.77%。

2.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不同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的影响

父母学历的不同,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也会存在一定差异。父母的学历直接影响其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从而对子女高校选择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培养观念的差异也会导致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父母在子女高校选择的过程中起不同程度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采用“父母受教育程度”这一影响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隐性因素作为自变量,以“大学师资”这一大学质量的隐性因素作为因变量,用SpSS多重比较检验(LSD)的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考察样本“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师资”这一子女高校选择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学生评价“大学师资”这一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由于父母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首先,父母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子女比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初中、高中或中职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子女对“大学师资”这一影响因素的平均差分别高0.165、0.259、0.211、0.343;父母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子女比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的子女在“大学师资”这一影响因素的平均差低0.343、0.178(见表3)。因此,当父母学历为小学及以下时,子女选择高等学校时“大学师资”因素的影响相比于父母为更高学历的子女更大;父母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子女对“大学师资”这一因素影响显著低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和初中的子女。

较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少数民族父母而言,基础阶层少数民族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不能传授给子女更多的文化知识,因而子女在进行大学选择时更加看中表现院校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大学师资。而优势阶层和中间阶层子女的父母普遍拥有相对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大学师资”这一因素对这两类子女的影响力低于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子女,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较高,视野较开阔,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进行的熏陶使子女更加看重院校的学科声誉与院校知名度等外在因素。“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父母不仅有能力提高子女的文化素质,增加其获得更高层次、更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机会,更善于运用其自身的文化优势指导子女进行教育选择。”[5]

(三)家庭经济背景对新疆不同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的影响

表1中“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对优势阶层、中间阶层和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重要性排序分别位列第8、第8和第2,说明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在选择高校时,比其他阶层子女更加看重“学费和生活费因素”。虽然本研究的阶层划分是按照父母的职业类型进行,但同时应该考虑到的是,父母所处的职业阶层决定家庭收入,因此,探讨家庭经济背景对不同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影响能够得出家庭经济因素对不同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影响程度。

1.不同阶层少数民族家庭收入的差异

对样本的问卷调查显示,各阶层家庭人均年收入存在显著差异。首先,基础阶层子女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下的占93.27%,10001-40000元的占6.34%,40001元以上的仅占0.40%,可见基础阶层家庭绝大多数都为低收入家庭。中间阶层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0001-40000元和40001元以上的分别占42.04%、3.54%,而优势阶层在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层次所占比例分别高达57.63%和18.64%(见表4)。可见,绝大多数基础阶层家庭收入水平远低于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

2.家庭经济收入对不同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家庭人均年收入”为自变量,以“学费和生活费因素”为因变量,用SpSS多重比较检验(LSD)的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考察家庭经济收入对“学费和生活费因素”这一子女高校选择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学生评价“学费和生活费因素”这一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由于家庭收入情况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家庭人均年收入为10000元以下的子女比家庭人均年收入为10001-40000元和40001元以上的子女在该因素的均值差分别高0.563、0.178,说明“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对低收入家庭子女选择高校的重要性程度高于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而家庭人均年收入为10001-40000元的子女在“学费和生活费因素”这一影响因素的平均差比家庭人均年收入为40001元以上的子女低0.377(见表5)。

可见,“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对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等学校的影响最大,而对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家庭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的影响相对较小。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0元的家庭,“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对子女选择高等学校的影响最大;但家庭人均年收入为10001-40000元的子女对“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因素对选择高校的影响小于家庭人均年收入为40001元的子女。总之,“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对低收入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在高校选择时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由于家庭经济背景相对薄弱,更多低收入的基础阶层子女在进行高校选择时需要考虑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需要更多权衡学费和生活费因素,选择收费较低的高校就读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子女由于家庭经济背景不足,在选择高校时,相比于家庭经济条件更好的优势阶层和中间阶层子女,更容易受自身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高校的选择。

四、分析与讨论

以上结论仅限于对新疆8所高校2013级少数民族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的分析。新疆不同阶层少数民族子女的高校选择,既受家庭所处社会阶层、家庭文化背景与家庭经济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又受新疆少数民族高考倾斜政策的影响,十分复杂。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父母、家人或其他亲属的影响或建议”、“大学所在地的经济发达程度”与“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在对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时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少数民族子女在选择高校时相比于其他阶层子女更加看重高校的师资;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子女受“学费和生活费因素”的影响远远超过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少数民族子女家庭背景的差异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

通过上述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新疆少数民族族群内部的社会阶层分化导致了不同阶层子女高校选择的不公平。处于社会最底层家庭的少数民族子女,由于父母职业层次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收入水平较低,导致其在进行高校选择时相比于优势阶层和中间阶层子女得到父母指导意见的机会更少而担心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考虑更多。由于基础阶层父母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家庭文化背景的代际传递方面可能存在障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如由于父母自身文化素质有限而缺乏对子女文化知识方面的辅导,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而导致对子女的教养观念和教养目标发生偏差,家庭经济收入的限制而导致更多的消费被用于维持家庭生计而用于子女教育的消费投入不足,需要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因此需要选择收费较低廉的高校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产生影响。

“新疆在高校招生中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降分录取政策,成为国家对新疆实施整体教育优惠政策中持续时间最长、最稳定、影响面最大、政策目标实现最具规模化的一项优惠政策。”[6]虽然普遍性的加分政策和高等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政策能够增加整个少数民族群体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但这项政策为少数民族子女所带来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提升仅仅是相对于未享受加分的汉族子女而言,而在少数民族族群内部,普遍性的加分政策对不同家庭背景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不了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在高考分数既定的前提下,加强对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家庭及其子女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加强大学奖助政策宣传,提高经济资助比例和幅度,才可能为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子女的高校选择提供更公平的机会。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公平逐步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家庭背景对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影响,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家庭的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保障弱势社会阶层子女获得相对公平的高校选择机会,逐渐实现不同家庭背景子女的高等教育公平。

注释:

①相关数据由《新疆统计年鉴2012》中“主要年份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数”和“主要年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数”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②调查问卷来源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谢作栩教授主持的“2007级大一新生调查问卷”。

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人口普查统计中,除“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外,将全区人口职业划分为六类。本研究在划分学生父母所处职业阶层时进行了一定处理,将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归为基础阶层,将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归为中间阶层,将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归为优势阶层,以此近似地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的社会阶层构成比例。

参考文献:

[1]敖俊梅.个体平等,抑或群体平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6):70-74.

[2]滕星,马效义.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J].民族研究,2005(5):10-18.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8-9.

[4]钟宇平,陆根书.收费条件下学生选择高校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9(2):31-37.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篇9

【摘要】在当代新课标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进行的不断深入,课堂上的教育方法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课堂教学是开展小学教育的主要场所,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学习、理解以及教学质量。在当前新课标的背景下,想要将小学数学课堂转化为有效教学,就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http://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策略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都有极大的变化,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主动适应新的课程体系,重新定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主动转变为互动学习模式。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的提升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新课标背景下,大部分的教师就在努力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想要让教学方式效果能够提升,但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仍然没有效果,最后,还是选择使用原本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人进行教学,学生在下面进行学习,长此以往,教师也失去了教学的兴趣,学生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设计良好的教学内容

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法以及新颖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内容。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可以将数学教育的特点与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结合,主要可以以下面几点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可以体现进行数学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而且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加深对数学的印象,感受实际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目标是课程与教学设计的方向,不是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目标,在进行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变为具有引导性的具体课程目标。

(二)设立良好的教学氛围

建立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进行好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与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关系。不论教师在课后花费多长时间进行备课,但是不能与学生进行沟通,不能够站在学生的位置进行考虑,备课即使再认真,也是向学生传授死板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记住的是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到这一点,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那么就会受到学生的喜爱,这样学生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才会愿意听、喜欢学。如果教师刚走进教室,就给学生带来一种恐惧,那么学生就会将注意力放在老师的身上,而不是放在学习上,这种情况是无法满足学习的需求的。所以,保证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

(三)创设良好的情景问题

当前课程改革的特点就是将引入知识、提出问题、解决办法与情境相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好,不能正确的理解抽象的事与物,所以,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情境当中,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同时,通过某些情境的再次展现,还能够对小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心理特征以及认知能力来创设情境内容,情境的选择要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发挥出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找到数学知识。在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一节课中的情境问题不能太多,虽然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教师如果创设过多的情境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多余的遐想,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一堂课中情境设置不能超过2个,太多情境反而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活动

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只依靠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动手进行实践、主动的进行探索以及进行交流合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时留给学生不分实践,让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体会、感受,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提问、动手、思想等多种能力开始进行培养。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说与动手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的时候,老师给出算式2+3的时候,同学就是主动的进行计算,我们可以问学生是怎么得到的结果,学生就会主动的进行回答,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活动,将铅笔、橡皮作为道具让学生进行活动,这样课堂的气氛就会越来越活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到知识,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结语:

以上几点是我对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提出的几点建议,要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是需要教师自己进行把握,这样才能在新课标背景下确实实现有效教学。

http://

参考文献

[1]孟翠侠.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0(10).

[2]居士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篇10

关键词:新课改;生活化数学;对话式教学

新课改的纵深发展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凸显。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民主的,学生是主动探究学习的。这样一来新背景下的教育需求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和挑战。作为教师应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个性特征为基准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借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新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措施。

一、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好多数学知识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小学生思维有限,他们对熟悉的知识有着很强的主动探究欲望,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笔者尝试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措施,即,将数学知识整合成为生活情境、生活常识来引导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探究、总结数学知识,促使学生思维的正迁移。如:在教“打电话”内容时,其教材中的案例是:一个合唱队共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这个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对此,笔者将这个案例转化成生活中的问题:小明和爷爷散步,在散步的路上爷爷心脏病突发,小明需要电话通知自己的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和姑姑,请问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打电话快速地通知所有人?这种事情在生活中都会看到,甚至自己也会遇到,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知识的行为。在探究、分析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也是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实践过程,一举两得。

二、采取对话式教学手段

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该是对话性的活动。”新背景下也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对象是教师、学生。而想要使课堂教学动态化,就需要师生或者生生之间实现互动。对此,笔者尝试运用对话式的教学手段来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对话平台。学生在这样自由、民主的空间可以进行知识学习经验的交流等等,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我。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问题来构建对话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交流和对话,促使课堂教学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循环交替。如:在教“方程的意义”一课时,笔者首先提出基础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进行自我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即:方程是什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之后,再提出一系列的对话问题:通过学习、探究你觉得方程和等式有关系吗?方程中为什么字母要在等号的左边?是不是一般性的问题都能够运用方程来解决?怎样才是解方程?让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和交流,进而也就会让学生个体上产生思维的矛盾性,有助于产生深入的探究欲望。对话教学,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自主探究,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凸显奠定基础。

三、实施游戏化数学教学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小学生本玩、爱动、思维敏捷,对于新鲜事物有着长时间的兴趣。游戏作为教学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新颖的,游戏本身的娱乐性、思维性等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强化学生手、脑、口的“运用和运动”。如:在教“圆角分的认知”一课时,笔者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为一个游戏活动,即“超市买卖”游戏,首先,笔者准备游戏活动用的系列材料:多种面值的人民币,不同价格的商品,其中商品可以让学生来提供,诸如:笔、本、水杯等等。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这样让学生“亲临现场”感受买东西、卖东西,在这个买卖的过程中,顾客付款需要认识钱、算钱,而售货员卖货也需要认识钱、算钱。角色不一样,但是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学生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积极性和兴趣性都很高,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多样化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实际需求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来整合、改编教材内容,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诱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运用、实践知识的空间,全方位地推动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