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经济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6:13

目前经济现状篇1

关键词:房地产;房地产经济管理;泡沫经济;现存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59-01

近年来,房地产产业被公认为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先导性产业,是我国发展宏观经济的重要力量。房地产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房地产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看来,房地产经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一、房地产经济管理的概念

一般而言,房地产经济管理就是指房地产企业内部对某一项开发项目实施经营和管理的所有制度、措施和方法的统称。房地产企业内部有效地进行经济管理,通过明确各部门的经济关系,以及高效率的运作,一促进企业获得最大的盈利目标。

二、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经济管理的目标模糊不清,缺乏连续稳定的相关政策。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一直以控制房屋供需平衡、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为目标,然而缺乏相关的长期规划,甚至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模糊不清,缺乏长远目光。在国家政策方面,存在短期政策手段与长期规规划相违背的现象,严重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秩序,也给投机倒把者留下了漏洞。

(二)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某些管理政策流于形式。最近几年,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把房地产经济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的重点项目,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但是某些政策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某些规定缺乏可操作性,难以实施到位而不能起到真正效果。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房地产市场中的各个环节之间协调度不够,各自间的政策出现脱节的造成的。

(三)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现。纵观其他先进国家的房地产经济管理经验可以看出,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房地产市场得以健康运行的重要前提。由于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还缺乏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一个能涵盖整个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法律,而我国的房地产管理法律法规的完善明显落后于我国房地产的发展速度。

三、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具体管理中应坚持一定的原则,以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在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坚持土地所有权国有的原则。国家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属于全民所有的土地,这是我国宪法赋予国家的权利,这种所有权是以获得收益为目的的。作为土地所有者的国家在房地产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在土地用途规划、建筑规模以及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做出相关法律规定,并确保这些规定的严格、有效执行。

(二)在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坚持房地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在土地所有权方面,我国的土地是公有的,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对土地掌有所有权。但是,全体人民不可能同时直接经营或者使用全国的土地。

(三)在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坚持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相关原则。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相关原则,即地权与物业相关原则。从物质关系方面来看,房屋以土地为承载物;同时,在经济关系方面,房屋所有权是实现土地价值、获得土地利润的主要手段和具体对象。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具体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的贯彻二者相结合的原则。

(四)在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坚持房地产经济行政管理机构统一的原则。房地产经济行政管理机构的统一原则是在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相关原则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这一原则要求作为房地产经济管理的行政机构必须实行全行业管理。

四、对策分析

在充分调查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现状、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经过总结、归纳,在文章结尾处对房地产经济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的房地产经济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制定房地产发展的长期规划。政府有关部门应在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在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明确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远规划,确定房地产经济管理的长期目标,以满足广大居民的住房需求,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和谐、稳定、有序发展。同时,以长期发展规划为指导,科学实现房地产管理的短期发展目标。

(二)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促使各项管理工作得以确切落实。在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难以靠行政命令解决的问题。因此,应正确认识政府部门在房地产经济管理中的职能,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机制,建立健全便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相关管理机制,以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注重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目前,要实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良好发展,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一套基于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法律体系,以便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合法运行。这套法律体系,既要有效约束政府的经济管理手段,避免政府过度的行政干预;又要能保障我国房地产多层次、全方位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还要确保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经济管理得以实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总之,对于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来说,二十一世纪这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既是一个绝好的不可错过的历史机遇,又是一个高难度的时代性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的房地产经济管理,既要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阻碍,又要看到时代所提供的良好条件和机会;做到既不消极等待,也不盲目乐观。应在充分认识我国现有国情的基础上,大胆吸取国外先进经验,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的总体水平,使我们的房地产产业逐步壮大起来。

作者单位: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学秀.中国房地产管理问题[J].城市,1994,(02).

[2]曾祥瑞.房地产开发与再开发经济分析[J].中国房地产,1995,(02).

[3]胡运佳.关于房地产经济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4.

目前经济现状篇2

关键词:儿童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模式;成就;未来走势

一、前言

从目前经济发展来看,随着我国儿童数量的增多,围绕儿童群体形成的消费模式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儿童经济也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儿童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后可知,儿童经济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都在显著提高。为此,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应对儿童经济的发展进行深入了解,并结合儿童经济的发展现状,总结儿童经济取得的成就,并对儿童经济的未来发展进行正确预测,保证儿童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效果。

二、我国儿童经济具有持续的发展动力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统计: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80后逐步进入生育高峰期,2007年至2011年年末,我国迎接了一波婴儿潮,每年出生新生儿1600万人左右。2016年前人口增长将保持每年1600万人至2000万人的水平。2011年年末,我国共有0~12岁的儿童19526.53万人。中国婴儿的高峰期将出现在2016年,人口峰值为2028年,到时中国将迎来第五轮“婴儿潮”。新的消费意识、育儿理念带来的消费提升,注定了孕婴童行业的未来将是20年的牛市。

正是基于这一有力基础,我国儿童经济的发展获得了持续的动力。目前来看,我国儿童经济的发展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总人数呈现快速增长状态。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儿童总人数在未来十年内将会呈现快速增长状态,这无疑给儿童经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保证了儿童经济有强大的发展后劲。(2)四二一家庭持续增多。随着80后逐渐开始组建家庭并生儿育女,四二一家庭将成为我国家庭的主要模式,四二一家庭的增多,也给儿童经济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保障。(3)家长对儿童消费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增加。由于目前独生女较多,家长有条件也有精力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儿童消费在数量上呈现了快速增长的状态。

三、我国儿童经济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婴童产业创造了9000多亿元的产值,2011年中国0~12岁的儿童市场总规模约为11500亿元,且未来几年儿童市场将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长,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儿童市场可能会达到20000亿元,远景规模则可达30000亿元。

从我国儿童经济总量来看,儿童经济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的状态在今后几年内不会发生改变。目前我国儿童经济增长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儿童经济规模逐渐增长。从我国儿童经济现有规模来看,已经成为实体经济中的重要经济形式。其增速常年保持在15%左右,整体增长率显著,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经济拉动作用突出。(2)我国儿童经济市场已经趋于成熟。目前我国儿童经济市场已经定型化,并逐渐衍生出特色的儿童经济形式及儿童产品,儿童经济市场得以细化,儿童经济市场已经呈现出较为成熟的状态,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3)我国儿童经济所占比重逐年提高。从我国总体经济总量来看,儿童经济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儿童经济俨然成了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商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我国儿童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取得了积极效果

在我国儿童经济发展中,基于儿童需要而衍生出的特殊发展模式在商业实践中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中儿童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成功。从儿童特色经济发展模式来看,更加注重儿童的实际体验,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儿童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儿童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取得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儿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特色儿童产业,典型的代表就是“儿童职业体验馆”。所谓儿童职业体验馆,简单说就是“专业过家家”游戏。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设立儿童职业体验是一种由3~13岁的儿童扮演各种职业角色的寓教于乐的游戏。通过体验成年人的职业角色,帮助儿童了解大人的世界,增强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理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心等。(2)儿童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抓住了儿童消费心理。在儿童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中,对儿童消费心理的把握成了儿童经济发展模式取得成效的关键。通过对儿童消费心理的研究,儿童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找到了发展方向。(3)儿童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推动了儿童经济的全面增长。通过采取必要的发展模式创新,儿童经济实现了全面增长,不但提高了儿童经济的整体规模,还提升了儿童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对儿童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五、我国儿童经济在未来的发展中所占比重将持续增加

从我国儿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看,儿童经济的增长对实体经济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我国儿童数量的持续增加,儿童经济在未来几年内将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儿童经济在整体经济中所占比重将会持续增加。基于这一认识,我国儿童经济的未来走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儿童经济发展规模将进一步增大。从现有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儿童经济的发展规模将会进一步增大,儿童经济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良性的促进,保证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2)我国儿童经济发展速度将全面提升。由于目前我国儿童经济已经找准了定位,并在发展模式创新上取得了积极效果。因此,我国儿童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其发展速度将会得到全面提升,呈现快速发展状态。(3)我国儿童经济所占比重将持续扩大。考虑到儿童经济的特殊性,目前我国儿童经济已经形成了产业化发展,对周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由此可见,未来我国儿童经济所占比重将持续扩大。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儿童经济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式,其增长速度、发展规模和产业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儿童经济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我们要认清儿童经济的作用,做好儿童经济的研究工作,为儿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参考文献:

[1]杨柳.沙岗村儿童经济发展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2]简福平.儿童经济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黄新.儿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

[4]李玉波.儿童经济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

目前经济现状篇3

[论文摘要]财务经济分析很重要,但是在理论上却发展缓慢,同时严重脱离实践。本文认为,传统的分析框架制约了财务经济分析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实践出发,对财务经济分析的内涵、目的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一个系统的财务经济分析框架。 

 

 

一、引 言 

 

一直以来,人们十分重视财务分析,从最初的经济活动分析到财务分析再到现在的财务经济分析,许多专家学者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探索研究,像张先治教授提出了财务分析具有独立性和边缘性的特点,樊行健教授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财务经济分析,这些都是对财务分析有益的探索。然而要更好地解决财务分析在实践中的应用,必须有一个确定的财务分析的框架结构,虽然有许多文献对其进行探讨,但一直都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传统教学和实践中则一直采用的是“四要素”即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框架结构,这个框架结构内容太窄,层次太低,无法满足现实中分析主体的需要,同时在理论上也会带来很多误解,因此要使财务分析学科有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对财务分析进行重新架构。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实践出发,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一)分析主体多元化,衍生分析多样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需要进行财务分析的主体不断增加,不同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企业经理为管理而进行分析,投资者为投资进行分析,债权人为贷款而进行分析,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主体为着不同的目的进行分析,研究主体和目的的多元化使得财务经济分析学科没有一个固定的分析框架。再加上财务经济分析领域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扩大,在资本市场、企业重组、绩效评价、企业评估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衍生出投资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盈利预测分析、信用分析等细化的、专题性的分析目标,使得财务经济分析框架日益模糊,难以确定。 

(二)学科名称不定,学科归属不清 

与其他学科有确切的名称不同,财务分析领域的名称极其混乱。有称会计分析的,有称财务报告分析的,还有诸如财务报表分析、财务分析、财务经济分析、经营分析等,这是因为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引入的是前苏联的经济活动分析学科,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才由经济活动分析转化为财务分析,但在引入国外财务分析类教材时,名称各种各样,导致了目前这种状态。这些名称看似相同,但在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差异,使得人们常常对财务分析领域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模糊不清。 

财务分析学科不仅名称不定,而且还存在学科归属不清的问题。由于财务分析最早起源于银行对贷款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后来又发展到对损益表的分析,这使得一部分学者认为财务分析是会计学科的延伸。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财务分析应当放在财务管理学科里面,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但是不管是将财务分析放到会计学科下,还是放到财务管理学科里,它们都无法向财务分析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所以财务分析在理论上发展缓慢。 

 

三、基于实践需要的财务分析内涵 

 

(一)从分析主体来说,最终目的是分析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财务分析内涵难以确定主要是因为财务分析的主体多种多样,财务分析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本文认为要确定财务分析的内涵,必须从实践出发,抓住核心,对财务分析主体和目的进行高度逻辑概括。财务分析主体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分析主体和企业外部分析主体,对这两类主体分析目的进行归纳,我们发现这两类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历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分析未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展望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管理、投资决策和其他一些目标提供依据。由此可见,不论是内部分析主体还是外部分析主体,尽管它们的分析目的不同,但都要判断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就是财务分析内涵的核心。因此财务分析领域的研究对象是影响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判断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从学科来说,目的不同,分析手段不同,是独立学科 

通过分析主体—分析目的—分析内容的思路,我们理清了财务分析的内涵,它把企业财务作为起点和终点,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所有影响企业财务的重要经济因素,能够充分体现这个内涵的只有财务经济分析这个名称。 

在明确了财务经济分析内涵的同时,我们也解决了财务经济分析的目的。虽然不同的分析主体有不同的分析目的,以及还有许多细化的、专题性的分析目的,但是它们都统一到一个相同的最终目的:即判断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虽然财务经济分析学科与会计学科、财务管理学科有着密切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经济分析的主体、目的和内容得到了扩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会计学科和财务管理学科的新学科。 

 

四、财务经济分析的内容框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实践中财务经济分析的目的是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预测,而目前的财务分析领域的内容体系大多是仅仅评价企业历史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对财务经济分析体系的内容重新架构,使其从理论上满足实践的需要。根据财务经济分析的内涵,我们认为财务经济分析体系包括3个部分: 

 (一)对企业已有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了解 

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首先要对企业的背景以及竞争业绩进行了解,包括企业的性质、实际控制人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盈利能力等。在这个部分,分析人员主要是进行资料收集以及对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进行理解。财务报告是对企业历史状况的一个综合反映,因此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研读,根据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关键数据的变化来掌握企业当前的状况。 

(二)对影响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在掌握了企业当前状况以后,要想判断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对在未来一段时间影响企业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将这些因素按照从大到小,从外到内的次序对这些因素分层进行讨论。 

⒈环境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都受到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好时,企业普遍受益;经济环境不好时,企业普遍萧条。因此做财务经济分析时,首先要对宏观经济状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对国际经济状况和国内经济状况有所了解,并要分析现有经济状况对企业有何影响。 

⒉行业分析 

所有的企业都属于相应的某个行业,而行业的特点决定了行业内的竞争程度,进而决定了行业的利润率,而行业的利润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企业在本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所采取的战略也不同,对其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有影响。 

⒊竞争者分析 

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还取决于他的竞争对手在未来的表现,如果竞争对手强,则对企业未来财务目标的实现是个威胁;如果竞争对手表现很弱,则有利于企业未来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对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现行战略、能力、可能采取的行动等也需进行分析。 

⒋企业自身分析 

除了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行业结构特征以及竞争对手要进行分析外,企业本身对其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更加重要。因此除了要对企业本身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外,还要对企业拥有的优势资源进行分析,包括资本规模优势、营销优势、研发优势、企业文化优势等,这些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均有重要的影响。 

(三)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评价 

通过对企业现在状况的把握,以及对未来影响企业的各个方面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预测、评价,从而满足各方面分析主体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财务经济分析是一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系统框架。在这个体系里,我们从企业历史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出发,分析影响企业的内外因素,从而得出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一个完整的分析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每个部分都有着丰富的内容,需要理论研究者不断地去充实和完善。对这个分析体系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分析主体都要将其全部分析,但所有的分析主体都能在这个分析体系里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金昌. 简论建立财务分析学的必要性[j].会计研究,1994(5). 

[2] 杨有红. 关于建立财务分析学的思考[j]. 会计研究, 1994(6). 

[3] 陈共荣, 龚慧云. 构建现代企业财务分析学的思考[j]. 经济理论与实践, 1996(5). 

[4] 樊行健. 试论财务经济分析学科的构建[j]. 会计研究, 1999(5) . 

[5] 张先治. 构建中国财务分析体系的思考[j]. 会计研究,2001(6). 

[6] 王玉春.试论财务分析学科的研究对象[j].财贸研究,1995(5). 

目前经济现状篇4

关键词:块状经济;品牌之乡;区域经济;品牌塑造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社科联2008年度研究课题成果《浙江省“品牌之乡”建设在块状经济中的发展与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8B52)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浙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典型的事例和做法,近年来在浙江各地兴起的块状经济以及和块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体发展迅猛,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各个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产品或者非物质品牌进行了命名,因而在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品牌之乡、特产之乡等,而围绕品牌之乡又有许多新鲜的事物和经济形态应运而生,品牌之乡作为在块状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强化品牌概念的元素,对于浙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也为浙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一、浙江块状经济发展现状

(一)块状经济的概念。块状经济,又称区域块状经济,通常都是以制造业为主,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区域经济形态,它是该产业在一定地域集聚,并且形成比较优势又能够带动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其组织形式,是由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其本质为一种产业集群。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划分,如果某一个地区有10家以上企业生产同类或相关产品、年产值上亿元,则该产业区域就可以被称为块状经济。块状经济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既能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益,又可以带动某一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形式已经在世界各地有了成功的案例,如克鲁格曼等人所提出的硅谷型聚集和底特律汽车工业的集中是单一产业的地理聚集的两个最有名的案例。世界知名的聚集还有美国华尔街的金融业、好莱坞的娱乐业、加利福尼亚的酿酒业、华盛顿的炼铝业等。

(二)块状经济在浙江的发展现状。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从“资源小省”转变为“经济大省”过程中,块状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转变中起到了神奇的作用,由于浙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块状经济在浙江的发展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在地理版图上,块状经济分布于全省各地而且随处可见,如永康的五金、温州的皮鞋、嵊州的领带、义乌的小商品等100多个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撑起了浙江经济大省地位。据统计,浙江全省90个县(市、区)中,有76个存在块状经济(以工业总产值5亿元为统计起点),占全部县(市、区)的84.4%。从地域分布看,块状经济主要集中在环杭州湾和温台沿海地区。2007年全省块状经济的区块,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总共有462个。

二、块状经济与品牌之乡的关系

(一)品牌之乡及其在浙江的发展。品牌理论及其实践遍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浙江则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一直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用心地塑造本地区品牌,积极带动各个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了产业的集聚效应,浙江的地方特色产业和地方品牌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品牌之乡是指该地区通过“一村一品”的建设,挖掘或者创造可以成为本地区标志性的、特色突出、发展规模较大的主导产业链条,进而凸显品牌优势;形成可以使本地人民引以为豪的产品或者项目,并尽快将它培育成一流的产品和项目,这样的项目不仅可以是农特产品,也可以是特色旅游项目,甚至是文化项目。由于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有可能被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命名,称该地区为“品牌之乡”、“品牌之城”或者“品牌之都”等。

在浙江,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也可以听到“品牌之乡”、“品牌之都”等诸如此类的称号,所有这些都是经过本地长期的努力而得来的。我国许多地方的“名、优、特”产品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品牌之乡的发展与历史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品牌之乡的良性快速发展也为浙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强大作用。以农业为基础的品牌之乡为例,可以很明显得看出品牌之乡在浙江的发展,浙江虽然人均占有耕地仅0.52亩,但是江山的蜂蜜之乡、临安的山核桃之乡、黄岩的蜜橘之乡、仙居的杨梅之乡等散布于全省各地的“中国特产之乡”多达120多个,占全国1/3强。所有这些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而形成的品牌,这种品牌之乡的称号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品牌之乡规模化后会进一步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有力地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浙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乡镇工业起步逐渐形成各地比较有影响的“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许多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化产业区和企业集群,这也就是块状经济雏形。目前,浙江共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区块601个,总产值15,826亿元,占全省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0%。其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285个,10~50亿元的202个,50~100亿元的46个,超过100亿元的37个。

(二)品牌之乡与块状经济的时空关系。块状经济的发展和品牌之乡的存在有时空上的联系性和必然性。品牌之乡的发展要早于块状经济,它是块状经济早期的发展状态;从规模大小上讲,品牌之乡所涉及的地域和资源等一般要小于块状经济。品牌之乡在世界各地的发展都和本地的特色紧密结合,品牌之乡和块状经济如何发展是由市场、本地区经济条件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有些则是和地区优势、人脉、传统技艺等密不可分,一般这些块状区域都经历了从家庭手工作坊、合伙企业、集体企业再发展成为诸多小企业集群和专业化产业区。如,“日出华舍百丈绸”的绍兴倚借的传统经济让如今的轻纺商贸城发展富甲一方,而依托“奉帮裁缝”传统技艺的宁波让服装产业又名噪一时,“鸡毛换糖”的货郎担精神成就了义乌小商品贸易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现实。

(三)块状经济下品牌之乡存在的必要性及其优势。品牌之乡是块状经济建设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块状经济和品牌之乡的发展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品牌之乡是块状经济发展的基础,块状经济是品牌之乡发展的高级阶段,块状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强化品牌之乡的发展,品牌之乡和块状经济一般都交织在一起,很难分开。

建立在品牌之乡基础上的块状经济分布于全省各地,大规模的块状经济对于地区的发展和品牌形象的梳理起到了促进作用。调查发现,80%以上地区的块状经济的前身是“XX之乡”,这说明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基于品牌之乡打造的良好基础。而块状经济又会影响品牌之乡的走向和发展。品牌之乡建设对于浙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目共睹。而今浙江众多的市县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不管是风俗、地理、人文、历史等都可以用来塑造品牌,利用原有资源进行品牌之乡建设成为品牌形象提升最快捷的方式。如,浙江桐乡号称中国杭白菊之乡、浙江安吉孝丰镇号称中国孝子之乡等。

三、块状经济下品牌之乡建设的重心

浙江块状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居于全国前列,对于本地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块状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品牌之乡和块状经济的发展前景。

(一)块状经济下品牌之乡发展的前途性问题。块状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在浙江,块状经济是由市场选择、当地特定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共同决定的,而在其大发展之后作为基础的品牌之乡和块状经济的关系以及品牌之乡的发展成为首要问题。其实,块状经济的大发展和品牌之乡的发展并不矛盾,相反,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品牌之乡始终是起到基础性作用。对于品牌之乡发展的前途性问题首先要分不同的行业进行分析,可以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进行分析,这样会更加明确品牌之乡在各个行业中的发展。

以工业为基础的品牌之乡大多发展到后期就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块状经济,在这些地区,基础是品牌之乡所奠定,而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则是块状经济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可能有那么大的产业规模,所以以农业为基础的品牌之乡很难形成与工业为基础的块状经济一样的规模和产值,但农业由于其地域性和时间性强的缘故,其他地区却很难移植或者模仿,在品牌传播中具有“唯一性”。

(二)块状经济下品牌之乡发展的重要性问题。块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在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下,进一步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高区域特色经济优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对于品牌之乡的发展还是要非常重视。首先,产业体系逐步深化。块状经济体中的品牌之乡还要进一步拓展上下游的产业链接,在更大范围内实施产业整合,加强增值环节,最终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产业基地,完成从“乡”到“都(城)”的转变;其次,对外贸易要逐步扩大。不断地开拓国际市场;再次,进一步培育区域品牌,努力发展已有品牌,塑造新的、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最后,大力发展上规模的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继而凸显品牌之乡。品牌之乡的发展对于浙江经济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品牌之乡建设的基础上,块状经济正在努力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产业链在拉长,块状经济中的龙头企业快速成长,从中小企业集群中成长出了一些几十亿、上百亿的大企业;从不注重品牌到区域品牌与个体品牌共进,行业协会有了较快发展,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三)块状经济下品牌之乡的培育问题。块状经济中品牌之乡的培育问题同样重要,首先是要明确品牌之乡和块状经济之间的关系;其次是结合块状经济的实际,依托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特色产业基地等载体,大力提升块状经济的总体水平,积极建设具有国际分工定位的特色产业基地,培育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集群,提高浙江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再次是要让小规模的品牌之乡更加专业化。如上虞市崧厦镇是全国最大的制伞基地,他们凭借雨伞制作成为闻名遐迩的块状经济发展代表。全镇共有制伞企业1,050家,就业人数1.58万人左右。在这里生产的雨伞品种全、数量大,产品远销28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30亿元。浙江类似崧厦这样的特色小镇还有很多,他们都具有很高的专业化程度,而且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种形式的块状经济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城镇化发展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解决块状经济下品牌之乡建设问题的对策

浙江省品牌之乡在发展中充分立足本地传统产业和优势资源,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在块状经济下,品牌之乡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许多品牌之乡存在“散、弱、低”的状况,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特色、优势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其次,在块状经济区域内或者外面还存在很多同行业竞争者,无序竞争影响了品牌之乡的良性发展;再次,在品牌之乡无响亮的特色品牌,制约了区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在块状经济的范围内培育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把握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以及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脉搏;其次,发展强势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发挥带头作用,把小而散的作坊企业以及数量众多的加工点链接起来,向生产专业化、品牌统一化、配套协作化、营销集约化的格局发展;第三,强化品牌战略,创造更多的名优品牌;第四,人才培养的跟进。有计划地培养各类人才,为新的强化品牌之乡的发展“输血”;第五,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加大政策支持。政府应做好宏观的把控工作,给企业“放权”,让其施展开拳脚;第六,宏观层面上强化富有生机的县域经济,继续实行“省管县”的财政体制,扩大部分经济发达县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引导和鼓励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为经济强县市的发展增添动力,形成各个县域不同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

(作者单位:1.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2.浙江林学院艺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汤黎路,周必健.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J].政策望,2008.10.

目前经济现状篇5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核算;财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促进农业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实施则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推动农业生产向专业化、组织化的方向发展,为使我国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创造条件。然而,要想实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效运作,需要不断优化其财务运行模式,确保组织财务运作科学、合理,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基于以上内容,笔者将在下文中就以澄江县为例,对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优化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的有效措施。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现状分析

1.资金筹资现状

从当前澄江县当前资金筹集现状来看,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支持、当地政府的支持、组织盈利后的利润留存、银行贷款取得资金、其他来源。在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筹资有多种渠道的情况下,其实质资金筹集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因为各个方面给予的资金支持都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是非常有限的。

2.组织财务部门设置现状

目前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设置财务部门来处理财务工作。但是由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没有完全脱离农村镇委员会机构,这使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部门是依据村委会财务部门设置的。这使得农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处理依旧依托于村委会,这对于合理规划组织财务运行有一定影响。另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存在专业不强、素质不高、能力不佳的问题,致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处理效果不佳。

3.财务运行规章制度制定现状

目前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所建立的财务运行相关规章制度并不是非常的完善和健全。尽管财务运行相关规章制度都是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农民合作社法》为法律依据来构建的,但是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存在与当地情况不符、约束组织财务运行不全面等情况,促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规章制度存在缺陷。

二、优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的有效措施

对于当前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现状不佳的情况,应当结合当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际现状,科学、合理的优化财务运行模式,促使其可以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予以合理的规划和运作,确保组织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推动澄江县经济不断的发展。

1.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体系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规范、有效的运行,有利于保障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有利于财务的公开与公正、有利于集体收益的准确分配。而要实现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规范、合理,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体系,有效的规划和监督财务运行。对于完善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体系的构建,主要是:

(1)加强资金管理。在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筹集规模小的情况下,组织应当注重对资金加强管理,确保资金的运用是在合理预算、规划后应用的,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以便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强化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否准确对财务运行有一定影响。为了保证组织财务运行合理,在进行组织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组织经营特点,科学、合理的进行会计计算。

2.强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对组织财务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监督、控制,尽可能的保证各项财务工作有序展开、有效实施,提高组织财务运行效果。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财务管理工作的强化主要是:

其一,科学选择筹资方式。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不仅能够增加组织资金,还能够降低组织财务风险。基于此点,应当通过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增加贷款等筹资方式来融资,这对于增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项目运行成本有很大帮助。

其二,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综合当前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施现状,分析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了解财务管理环境,进而科学合理的构建财务管理体系,促使其能够对组织人员、投资项目、组织成本管理等方面进行合理的、严格的监管,为使组织财务良好运行创造条件。

三、结束语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向专业化、组织化的方向发展。但目前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现状不佳,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财务部门设置不合理、财务人员素质低、筹资效果差等情况。这对于实现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项目的经济效益增长有很大影响。对此,应当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完善财务体系等方法来优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模式,促使组织财务良好运行,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青.河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2011.

[2]赵慧峰.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育规律及运行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

目前经济现状篇6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依然是以传统的管理方式为主,并没有采取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和方法。这就导致我国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

1.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目前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我国没有针对农业经济发展和管理建立相应和配套的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管理与我国目前农业的发展相脱节。无法对农业的整体发展进行指导,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2.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了解不够。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一些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我国出台的相应农业经济管理法规和制度并没有足够重视,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效果,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

3.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技术存在不足。我国目前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技术存在诸多不足。在进行农业经济与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是以传统的管理技术和方式进行管理,缺乏对于现代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这就导致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效率低下,无法达到农业经济管理应达到的效果。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发展趋势

1.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发展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农业经济以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要想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就需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对农业的整体发展进行管理,要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改变原有的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模式。

2.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在进行农业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能够大大提升农业管理的整体效率,同时能够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够更加有效和便捷的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如果将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深入到农业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就能够将目前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3.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发展途径。通过产业化的发展机制能够使我能农业经济发展,达到更高的市场化程度。同时通过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能够实现农业产品的标准化,提升农业产品的整体质量,使我国的农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创新性的体制管理。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和发展制度,就能够保证我国农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高新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经济战略结构的调整,培养大量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三、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建议

1.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与发展。要想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质量,首先要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与发展。我国的相关农业发展部门应当针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同时应当出台相应的农业经济管理政策,定期地进行农业经济教育和培训,让农业经济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2.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通过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能够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能够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转变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理念,促进农业结构的转型。能够对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进行深度的加工,促进我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应当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创新能力,以先进的农业发展技术来推动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3.充分保障农民的整体利益。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农民的整体利益。这就要求我国相关部门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要能够调节各方面的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防止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和不作为的现象。同时政府部门应当转变自身的职能建设服务型的政府,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4.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要想达到更好的农业发展效果就要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这就要求我国的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水平,让农业科技的研究成果能够真正运用到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当中去。通过农业科技创新能够大大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群众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想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发展水平。就需要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与发展,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充分保障农民的整体利益,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利益最大化,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英.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3).

目前经济现状篇7

【关键词】价值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应用解决措施

一、价值工程在项目管理中的现状

价值工程简称Vp,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研究对象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所在,并且通过实行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弥补这些不足,以实现提高研究对象的经济效率,缩短工作时间,降低花费成本并且保障和提高研究对象的质量和品质的最终目的。

目前,价值工程在很多领域都已经有了应用,这其中就包括项目管理,但是就总体情况来看,目前价值工程还没有很好的被各个项目的负责人所认可和采纳,很多价值工程只是简单的被运用到了项目的设计阶段,很多项目的负责人还不能很好的了解价值工程的效用,并且政府也没有对此加以系统的使用和说明,导致价值工程在项目管理方面还不太普遍。

二、项目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项目管理正处在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大变革时期,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成为了制约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提高工程质量的一个瓶颈,这些弊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改正,将会极大的阻碍项目工程的发展,具体来说,目前我国的项目管理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项目管理存在很严重的浪费现象

目前,很多项目聘请的管理人员数量都远远的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最多人数,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人无所事事,没有工作需要完成,也有很多人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最终导致了管理效率的低下,很多工作不能按时完成。并且由于聘请的人员过多,造成了人事开支过大,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得不偿失。此外,项目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往往没有具体而详细的计划,因此常常出现购买材料过多或者不合适的现象,在购买进材料以后由于没有做好储存工作,也导致了很多材料的浪费,最终造成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了很严重的浪费。

(二)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

项目在进行施工之前以及在施工的时候都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来执行项目的管理制度才能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行,但是截止到目前,很多项目的管理层都还在沿用以前老旧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加上项目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结果导致项目的计划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对机械、人员等不能很好的安排,结果造成了人员安排的不合理,机械划分的不合理等现象,最终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懈怠,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此外,由于项目使用机械的不合理分配,造成了机械使用不均,导致某些机械使用过度,增加项目机械的修理费用,造成了项目工期的迟缓和开支的增加。

(三)项目的设计往往不能很好的结合经济状况

很多项目在进行前期设计的时候会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对项目的整体结构和框架进行规划,但是由于项目的技术设计人员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成本开支状况不甚了解,结果就会造成项目的开支和设计技术的脱轨,最终项目的施工不能很好的按照项目的最初设计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解决价值工程在项目管理中应用现状的措施

以上简要分析了目前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若要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只有做到不断的提高工程的管理效率,节约项目工程的开支,将项目设计的技术与现实经济环境有效的结合起来,而价值工程的使用便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提高价值工程的应用率

目前,很多项目的负责人都不能很好的了解价值工程的真正含义和它所能起到的真正的效用,因此,价值工程的应用较少。政府应该借助于自身的宏观调控地位来组织价值工程的专家编订出专门的价值工程的细则、理论和方法,以增强人们对其的认识;此外,还应该组织专门的人员来制定价值工程实施的相关规定,将价值工程的应用提上日程,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促进价值工程的应用,也能在最大限度上保障我国的项目管理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项目实施效果。

(二)加强项目工程人员对价值工程的认识

价值工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将技术和经济效益进行最大程度的结合,从而取得最好的结果。因此,可以设立专门的Ve培训机构,对项目的工程人员,包括工程的负责人、管理层以及工程的技术人员等进行专门的培训,通过宣讲价值工程的理念和应用实践使项目工程人员更好的了解价值工程的内涵,从而提高其认知度,使其能够主动使用Ve服务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三)将价值工程贯穿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

在价值工程运用到项目管理中时,应该注意价值工程需要贯穿整个项目的各个阶段。在前期的设计阶段,应该运用相关的方法,例如成本系数计算、目标成本计算等保障项目的设计在提高技术含量的同时也能满足经济条件。此外,还需要对项目施工时的人事管理制度、机械使用分配制度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保证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减少工程的开支和花费,合理有效的使用机械。在工程的后期,需要使用价值工程的相关方法来对项目的完成和应用进行有效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推广方案,将浪费和损失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提高工程效率、减短工程工期,保障工程质量的目的。

四、总结

总而言之,价值工程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将会极大的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缩短项目的工期,减少不必要的花费,提高项目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将项目的技术和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的结合。因此,我们应该在了解项目管理实施现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价值工程运用到项目管理中去,从而保障项目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庄.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投资效益[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

目前经济现状篇8

关键词:产业集群宁波块状经济对策思考

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特征

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产业集群的规模,可以从单一城市、整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到一些邻国联系成的网络。产业集群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要视其纵深程度和复杂性而定。不过,绝大多数产业集群包含最终产品或服务厂商、专业元件、零部件、机器设备以及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产业的厂商。产业集群也包含下游产业的成员(如销售渠道、顾客),互补性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的供应商,政府与其他提供专业化训练、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援的机构(如大学、思想库、职业训练机构),以及制度标准的机构。对产业集群有重大影响力的政府机关,也可视为它的一部分。最后,产业集群还包括同行业公会,和其他支持产业集群成员的民间团体。

产业集群的特征

地理集聚特征。某一特定产业的大量企业及与之相关支撑机构在某一地域集聚成群,构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柔性专业化特征。即大量企业集中于一个主要产业,以生产经营性企业为主,其生产方式以使用灵活通用的生产设备和适应性强的熟练劳动力为特征,生产和服务于客户的广泛需求。合作网络特征。集群内存在前向、后向和水平的产业联系的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顾客之间的核心网络系统,还包括企业与当地政府、金融机构、教育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之间,通过长期联系形成的本地化网络。根植性特征。根植性是指产业集群具有根植于本地的性质。集群企业的经济行为深深根植于共同的圈内语言、背景知识和交易规则,因而具有本地化的产业氛围,易于产生集聚效应和深度建立制度机制,使众多企业粘合在一起进行竞争合作。上述特征,使产业集群具有集聚效应,具体表现在外部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知识的溢出效应、品牌与广告效应等。从而引致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创新优势和增强机制,最终表现为强劲的竞争优势。这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

宁波块状经济的现状与类型

块状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明显地方特色、投资主体明确、产品趋同、地域相对集中、专业化生产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的企业群体,并由其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组织形式。因此也可以称为区域特色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之所以能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块状经济的发展。

宁波块状经济萌芽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形成规模于90年代。截至2001年底,全市有块状经济145块,年产值78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0%以上。全市块状经济从业人员40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目前,由块状经济提升的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宁波市地方产业政策的热点。宁波块状经济单体规模超过10亿元的有6块,分别是鄞县、奉化的服装,鄞县古林的针织坯布及漂染,慈溪浒山的化纤与针织服装,附海小家电,象山爵溪的针纺织品,西周的模具与塑料件;超5亿元的有10多块,超亿元的有90多块。宁波块状经济占浙江省块状经济总数的27.93%。

分析宁波块状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特色工业园区型。特色工业园区是以区域特色经济为基础,介于市场与单个企业之间的一种新型组成形式。它具有集聚、提升、带动等三大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区域经济内大企业少的缺陷。

专业市场型。目前,宁波有商品市场658个,总成交额687亿。正是如此众多的市场,才形成了宁波块状经济专业市场型的特征。所谓专业市场,是指块状经济初期阶段,依托专业市场形成不同规模、档次和质量品种的同类产品的集聚。如鄞县轻纺城、慈溪周巷副食品市场、余姚中国塑料城、象山中国水产城等。

纵向配套型。纵向配套型是指一个地区的本地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形式所形成的生产联合体。余姚市陆埠镇孙家村以“前店后厂”的形式,成片聚集水暖器材生产企业,兴办“江南水暖城”;余姚老方桥村依托古雷特公司销售网络,组建了打火机生产联合体,将生产打火机所需的10多道工序分散到农户经营。这种统分结合的形式,使农户成为无形工厂,优化了内部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

合作扩展型。合作扩展型是指乡镇内部没有纵向合作,但乡镇与乡镇之间却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条的扩展性合作。这种专业化的分工合作突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形成了更大范围内块状经济。北仑区贝发、永仑两家龙头企业通过产品协作,带动了全区近百家各种性质的相关企业及区外相关企业的发展,使文具业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并步入中国制笔三强企业之列。

专业村型。宁波块状经济还出现“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模式,涌现出现了余姚陆埠孙家村、象山爵溪针织品、北仑郭巨灯具等一批专业村。

宁波块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宁波块状经济这一特色产业使得宁波经济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宁波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

经营管理薄弱。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层文化素质较低,一些企业管理者开拓创新动力不足,容易满足现状,风险意识差,决策水平低,不太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新需要。

技术研发能力较弱,专业技术水平缺乏。全市中小型工业企业中,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职工不到10%,其中技术研发人员和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更加缺乏,技术熟练工人也较为紧缺。多数行业虽有生产能力,但自主开发能力普遍较弱,主要技术以引进和模仿为主。

产品档次低,自主知识产权较少。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低成本竞争优势上,尽管有的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生产基地,但是技术水平,特别是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大多是通过模仿引进的,并且宁波的产业集群主要以生产最终产品为主,产业链较短,支持产业比较薄弱,产业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产业链带动不足。宁波以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不少企业配套能力差,且产品多数属于初级加工产品,处于价值链的末端,因而产业链的带动不足。

发展缺乏有效规划。全市缺乏统一的产业集群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分散,缺乏紧密协作,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影响了产业集群潜在的竞争优势发挥。

地方各级政府在工业园区建设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园区建设数量轻园区建设质量、重硬设施建设轻软环境建设、以及轻视生态环境保护现象等等。

产业集群理论在宁波块状经济的应用

虽然宁波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但是通过产业升级,以个体私营企业为龙头的块状经济,已挑起了宁波市经济发展的大梁。块状经济以其成本低、扩张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而顺应了我国短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需求,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当我国进入相对过剩经济阶段,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反倾销、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等,成为块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迫使宁波的块状经济发展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思路,提高块状经济的竞争力。

实施园区带动战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地方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化的推进器,是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企业集聚、生产要素集聚的有效载体。发展园区经济可以产生集聚效应,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宁波要顺应时代变迁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不失时机地实施园区带动战略,按照“专业立园、规模强园、特色兴园”的发展思路,以及“突出地方特色,促进产业集聚,培育龙头企业,吸引要素资源,实现跨越发展”的功能定位,在园区规划布局上,重点考虑规模性、集群性、增长性等因素,合理布局,形成专业园区、综合园区、特色工业园区“三足鼎立”的园区经济格局。

引导园区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园区企业要立足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际资源,开展跨国经营。目前,有三种参与国际竞争的模式可以借鉴。一是万向集团的“万向模式”,即通过为跨国公司提供零部件,进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成为某一产品的全球性生产基地或制造中心。二是“领带中心”的“嵊州模式”,利用比较优势,为国际著名品牌加工、,依托国际著名品牌的连带效应,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宁波市杉杉集团与意大利法拉奥公司、日本伊藤忠合资组建国际品牌公司,利用国外企业的设计技术、人才、销售网络,开发国际品牌,已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三是温州的“正泰、德力西模式”,在一些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产品或行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同时积极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研制,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营造园区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提升综合环境竞争力。综合环境优势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发展园区经济,必须优化园区发展环境。缺乏全市性统一明确的宏观管理部门,是制约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实行分层次的统一管理成为当务之急。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必须树立服务园区经济的全新理念。围绕服务园区经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务分开,推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优化园区形象。建立重点项目责任制、目标管理考核制、服务承诺制和评议监督制,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园区管理机制,增强园区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企业发展环境,提升园区综合环境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培育特色产业。根据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会越来越大,最终必然超过第二产业,而第一产业的比重将变得越来越小。从宁波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比重随之将有大幅度提升,而工业正处于高速成长过程之中,仍然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不会降得太多。这是由宁波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决定的。增强宁波新活力必须继续着力培育特色产业,进一步推动块状经济发展。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大力培育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突出产业特色和产品特色,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发展块状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

抓好大企业大项目大园区。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在发展初期都是由小企业推动的,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产生一批“巨人型”企业,并成为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力军。这意味着未来宁波发展的新活力仍然依靠大企业来推动、大项目来带动、产业大园区来聚集。可以说,大企业、大项目和大园区是宁波发展新活力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支撑。

参考资料:

1.鲁慧君.《产业群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宁波经济从刊》,2003(4)

目前经济现状篇9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水平;途径

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多项科学技术全面发展中,过去传统化经济管理模式不能有效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基本要求。相关管理部门要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原有的经济管理模式以及发展路径进行优化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主要任务

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全面开展中,要突出广大农民主体地位,为农民服务,能有效满足广大农民基本发展需求。在农村经济管理中,要注重强化监督管理力度,保障各项监管措施能全面落实。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中要经过较长发展时间,对多个环节发展资金合理控制,对劳动力统筹分配。还要建立完善市场经济发展体制,对市场进行全面监管,做好各项审查工作,保障经济管理中涉及到的多项数据真实性更高。农村经济管理中,要对传统服务体系进行优化,提升经济管理成效。在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中要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拟订完善的规章制度,注重应用相应的奖惩措施,保障经济管理工作能高效化开展,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1]。

2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有的问题分析

近些年我国开始扩大农村经济扶持力度,陆续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对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较大推动作用。从当前区域农村经济管理现状中能得出,在经济管理中仍旧存有较多问题,其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在管理制度设定中时效性以及针对性不足,不能集中对农村经济问题进行控制。此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土地管理制度设定不完善,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限制。例如土地产权不明晰,管理机制科学性不足。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投入的技术与资金量有限,资金投入分散化程度较高,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收入,其次投入资金利用率不高[2]。

3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径探析

3.1强化农民经济管理意识,提高农产品市场组织效率

当前相关管理部门要注重通过多个路径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宣传与教育工作,强化农民群众经济管理意识。全面贯彻落实经济管理相关政策,促使广大农民群众能认识到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相关管理人员要基于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基本现状,整合广大群众意见与需求,针对性选取经济管理措施。目前相关地方政府部门要全面完善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经济管理工作全面执行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其次,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农产品商品经济发展能使得各类产品商品化程度全面提升,所以在经济管理中要对各类经济纠纷进行管理。做好各类产业发展管理、资源合理分配、生产流通环节平衡管理,协调农村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在农产品市场化与商业化发展中,还要注重提升农产品市场组织效率,推动各类产品供销企业以及市场化营销组织全面发展,突出经济管理部门市场调节作用[3]。

3.2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率,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在现阶段农村地区经济信息化管理中要注重全面遵循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发展观念,以此类观念为主要方向方向。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才能有效提升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效率。在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中,实现管理信息化发展是重要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原有的经济结构一直处于调整状态,切入点不同发展现状也具有较大差异。所以,当前在农业生产中,要注重强化信息化发展水平,对各类发展机制优势与缺点全面整合分析,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不断优化。在经济信息化管理中,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具有较大影响。针对当前队伍建设不稳定现状,要注重强化人事管理,调节员工基本待遇,做好各项业务培训以及针对性考核。在财务管理人员社会化招聘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公开基本原则,择优录取。通过培训考核才能持证上岗。当前还要逐步扩大财务人员各项补贴力度,补充各项福利待遇。做好针对性考核,对于综合表现能力较强的人员及时基于激励与奖励。确保其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技能,对财务人员自律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进行锻炼。

目前经济现状篇10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不断地发展,各行各业的经济管理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在我国的经济体中,尤其是以农业为主要的经济,并且农业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的。尽管工业的发展进步很大,但是我国的农业在经济中的影响力的地位依旧是不可动摇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的支持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的生产模式也随着形势发生了变革。为了促使经济全球化下的农业经济能够更好的发展,需要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经济的发展。

1.目前中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1.1没有符合现在的农业现状的管理体制

目前,虽然我国农业经济占据我国经济体制的主导地位,但是我国的经济的构成种类还是多张多样的。由于我国的经济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农业经济的管理层面上,还是不具有一个配套的完整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而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却无法满足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所需要的要求,所以在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中,传统的方法并不适用。除此之外,现在的农业经管理体制无法与基本的经济体制相和谐。所以,在这一系列的因素的影响条件下,导致了整个农业的经济发展的步伐变得非常的缓慢,严重的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的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的方面,急需制定一套适合现展的、系统的、符合现状的现代农业市场的经济管理体系的改进方案,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农业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建设。

1.2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的知识并不了解

想要对于国家的农业经济有更加良好的建设,除了要顺应时代,制定符合现在经济变化的农业管理制度,还需要有一批对于农业专业的知识非常了解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这样才能使得国家的农业可持续化发展,并且生命力会越来越顽强。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农业的管理知识不够了解也是导致农业发展迟缓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很多的专业的农业管理人员依旧继续沿用着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而不愿意丢弃一些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讲并不适用的一些管理方法,并且还不愿意接受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一些管理人员的拒绝与时俱进的做法,非常严重的影响到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限制了更多的农业进步的机会。除此之外,一些农业部门的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于国家出台的有关农业的保护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党和政府制定的一些有关农业的措施并不会放在心上。因此,这种不在乎的心理,就会导致他们在处理一些农业方面的经济事务的时候,并不会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办事,完全是看心情或者是仅仅就敷衍了事,这种情况下的决断都会出现执行力不足,或者是一些办法并不能够很好的起到作用,这就会使得农业的经济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与此同时,一些部门的管理人员的相关的知识储备不够充分,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所以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态度不够端正,整体的员工的专业素质偏低,加上有些农业的管理部门并不能够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所以他们对于自己从事的部门的相关的知识不够了解,所以他们的工作效率并不能满足这个市场对于农业的要求,这就会使得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是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力度,改善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就必须要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加强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他们对于农业工作的重视。

1.3有关农业经管理存在技术上的不足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有很多个方面都在技术上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却并没有利用到现代的信息科技的优势,没有将先进的现代化的技术运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对于目前最受各大行业欢迎的网络技术这一先进的方法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当中去,在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方面无法发挥其原有的价值,所以,在农业经济管理上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的加强,是非常有必要的。

2.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未来的发展的展望

2.1农业经济发展会更加的产业化

农业经济的产业化不但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能够带动农业产品的基础建设的发展。所以在进行农业的生产模式的改革的时候,要以利益为主要的出发点。通过利益这一刻纽带,将农业经济产业化机制联合在一起,进而可以提高农民的总的收入,并且提高农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从而提高农业管理的经济效益。

2.2寻求先进的管理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切都变化的非常快,所以,要是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那么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理念就要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首先要在思维上进行合理的改变,对以往的落后的管理理念要适时地丢掉,并且要坚持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要根据现代化制定更加合适的管理理念,不断更新管理意识,从而解决管理体制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良好的发展。

结语: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关心到农民的利益。所以,加强我国的农业经济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冀海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