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18:15

数字通信的特点篇1

【关键词】数字通讯;特点;应用方法

1.数字通信系统的含义

数字通信是指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信息,或者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在传输的通信方式。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幅度上,它都属于离散的负载数据信息的信号。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设备包括发射器、接收器以及传输介质。数字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主要包括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以及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通信系统三种。数字通信研究为信息传输和存储介质的设计带来了便利。首先它的信源独立设计,一旦用信源编码器将信息转换为比特,信息就可以无差别的存储或传输,只要回复比特数据,就可以将其中蕴含的信息无差别地重构回来,也就是存储和通信媒介可以独立于信源,这也就意味着多种信源可以共享同意通信媒介,此外信道与信源的独立性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次,信道优化设计,对每一个通信链路来说,信道编码器、信道译码器、调制器和解调器都可以根据特定的信道特性进行优化。由于在每条链路上都可以对传输的比特进行再生,所以没有“噪声积累”。

数字通信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数字信号传输时,信道噪声或干扰所造成的差错,原则上是可以控制的。这是通过所谓的差错控制编码来实现的。于是,就需要在发送端增加一个编码器,而在接收端相应需要一个解码器。第二,当需要实现保密通信时,可对数字基带信号进行人为“扰乱”(加密),此时在收端就必须进行解密。第三,由于数字通信传输的是一个接一个按一定节拍传送的数字信号,因而接收端必须有一个与发端相同的节拍,否则,就会因收发步调不一致而造成混乱。另外,为了表述消息内容,基带信号都是按消息特征进行编组的,于是,在收发之间一组组的编码的规律也必须一致,否则接收时消息的真正内容将无法恢复。在数字通信中,称节拍一致为“位同步”或“码元同步”,而称编组一致为“群同步”或“帧同步”,故数字通信中还必须有“同步”这个重要问题。

2.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点

数字通信与传统的模拟信号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信号具有极强的抗干涉能力。由于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系统外部以及系统内部的噪声干扰,而且噪声会跟随信号的传输而进行放大,这无疑会干扰到通信质量。但是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是离散性的数字信号,虽然在整个过程中也会受到的噪声干扰,但只要噪声绝对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可以消除噪声干扰。

(2)数字信号更适合进行高质量的远距离通信。在数字通信系统当中利用再生中继方式,能够消除长距离传输噪音对数字信号的影响,而且再生的数字信号和原来的数字信号一样,可以继续进行传输,这样一来数字通信的质量就不是因为距离的增加而产生强烈的影响,所以它也比传统的模拟信号更适合进行高质量的远距离通信,通信质量也依然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3)数字信号具有更强的保密性。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形式非常简便,目前的终端接口都采用数字信号。

(4)数字信号应用范围广。数字通信系统还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业务要求,例如电话、电报、图像以及数据传输等等,它的普及应用也方便实现统一的综合业务数字网,便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便于实现信息传输的保密处理,便于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的管理等优点。

3.数字通信系统的缺点

数字通信系统虽然优点居多,但它也存在缺点。但是随着新的宽带传输信道的采用、窄带调制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数字通信的这些缺点已经弱化。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通信在今后的通信方式中必将逐步取代模拟通信而占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缺点如下:

(1)数字通信系统频带利用率不高

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可用系统允许最大传输带宽(信道的带宽)与每路信号的有效带宽之比来数字通信中,数字信号占用的频带宽,以电话为例,一路模拟电话通常只占据4kHz带宽,但一路接近同样话音质量的数字电话可能要占据20~60kHz的带宽。因此,如果系统传输带宽一定的话,模拟电话的频带利用率要高出数字电话的5~15倍。

(2)系统设备比较复杂数字通信中,要准确地恢复信号,接收端需要严格的同步系统,以保持收端和发端严格的节拍一致、编组一致。因此,数字通信系统及设备一般都比较复杂,体积较大。

4.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

数字通信系统的关键性技术包括编码、调制、解调、解码以及过滤等。其中数字信号的调制以及解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数字调制是通过对信号源的编码进行调制,将其转换成为能够进行信道传输的频带信号,即把基带信号(调制信号)转变为一个高频率的带通信号(已调信号),而且由于在传输过程中为了避免信息失真传输损耗以及确保带内特性等因素,在进行信号进行长途传输以及大规模通信活动时必须对数字信号进行载波调制。

(1)现阶段的数字信号调制主要分为调幅、调相以及调频三种。调幅即是根据不同的信号,通过调节正弦波的幅度进行信号调制,目前最常见的数字信号是幅度取值为0和1为代表的波形,即二进制信号;调相即是由于载波的相位受到数字基带信号的控制,通常情况下载波相位和基带信号是保持一致的,例如二进制基带信号为0时,载波相位相应也为0;调频及是利用数字信号进行载波频率的调制。解调就是讲载波信号提取出来并经过还原得到信息的过程,它是调制的逆过程也被称为反调制。目前解调的类型分为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两大类。数字通信的质量通常用信息传输速率、符号传输速率以及消息传输速率这三个指标来衡量。对于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通常用信息传输速率、符号传输速率以及消息传输速率这三个指标来衡量。

(2)通信系统向数字化时代的转变就是要从有线通信想无线通信,从公用移动网络到专用网络,从而实现全球化的数字通信理念。并且,通过现有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络为基础,通过一个多用途的用户网络接口就可以轻松实现信号发出端到接收端全程数字传输与交换的新型通信网。利用这种新型技术可以扩充通信业务的范围,而且还具有更加经济以及灵活的特点,能够与现有的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信息网、公共电话网以及分组交换数字网等进行任意转换。随着数字通信设备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利用微处理技术对数字通信系统的信号进行转变,还能够使设备更加灵活的应用到各种长途以及市话当中。由于长途通信线路的投资远大于终端设备,为了提高长距离传输的经济性,未来高度、大容量的数字通信系统也将成为主流趋势,而且随着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数字通信系统的设备制造也越来越容易,成本更低、可靠性也更高。

5.结语

数字通信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利用数字信号进行消息传输的通信模式,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通信的应用也已经越来越广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脑、手机上网、视频电话、网络会议以及数字电视等都是通过数字通信系统来进行信号传输的,而且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各种通信业务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在光纤传输媒介还没有完全普及以前,数字通信系统主要是利用电缆、微波等有限的媒介进行传输,但目前光纤技术的发展无疑将会推动数字通信的发展。随着数字通信系统的发展,它将真正便利我们的生活,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田维飞,王建英.传统文化符号在手机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大众文艺,2011(7).

[2]胡琨.论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视音频处理[J].大众文艺,2011(10).

数字通信的特点篇2

关键词:800m;数字集群通信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6-0044-02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用于集团调度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应用在专业移动通信领域。和普通的移动通信不同,集群通信的最大特点是,对讲通信采用ptt(pushtotalk)按键,以一按即呼的方式接续,且接续速度快,被叫方无需摘机即可接听,并能支持群组呼叫、迟后接入、动态分组等功能。集群通信系统通常由基站BtS、移动台mS、调度台和控制中心BSS组成,由于可以实现一对多的群组呼叫、灵活的动态分组、迟后接入通话等特点和功能,因而能理想地实现调度指挥功能。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都需经数字处理,除了数字信令外,其中最重要的是多址方式、话音编码、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等。

1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及优点

1.1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

集群通信系统的最大特点为:所具有的可用信道可被系统内的全体用户共享;用户机可自动选择空闲信道进行通信。此外,还可以共享通信业务,分担费用,改善服务;具有调度指挥功能;具有控制、交换、中继功能;并兼容有线通信等功能特点。

1.2集群通信系统的优点

(1)由于数字集群采用CDma或tDma技术,使其具有了频率利用率高、覆盖范围广、容量大、语音质量好等特点。

(2)在语音通信功能的基础上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原有的模拟集群系统基本无法提供数据传输服务,而数字集群的分组数据传输功能完全可以实现此项服务。

(3)移动台实现真正的双工通信,方便地进行普通语音通信:模拟集群的双工移动台由于采用双工器,信号衰减较大,与单工移动台相比通信距离明显缩短。而数字集群系统由于应用时分双工技术,移动台既可以是单工台、半双工台,也可是全双工台,而且移动台的单工与双工通信距离一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工通信。此外,移动台还可以通过应用群路口连接到公共电话交换网上,用户在享受快捷的调度通信的同时,也可以与公共电话网络内的用户进行通信联络。

(4)其他优势:数字集群通信应用数字加密技术,保证了各项通信的保密性。由于采用数字化处理,设备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这使集群通信适用于更多的特殊场合。

2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制式简介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两种集群通信制式,分别是源于欧洲的tetRa(陆地集群无线电系统)和来自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iDen(集成数字增强型网络)。前者是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指定的数字集群通信标准,后者是美洲和亚洲集群通信系统的最大供应商。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两种集群通信系统分别是中兴公司研发的Gota和华为公司研发的Gt800。下面简述一下这4种制式的特点。

2.1tetRa系统

除了提供基础的多群组的调度功能外,tetRa还可以提供短数据信息服务、分组数据服务以及数字化的全双工移动电话等服务。并且tetRa数字集群系统还具有虚拟专网功能,可以使一个物理网络为互不相关的多个组织机构服务,并具有丰富的服务功能、更高的频率利用率、高通信质量、灵活的组网方式。

但是,由于tetRa对外部互联的技术尚未完全公开,致使不同网络之间的用户和业务的互通以及异地漫游还存在一些问题。另外,由于tetRa的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2.2iDen系统

iDen系统采用了大量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优点,从而增强了电话的互联功能,同时增加了短信息、语音信箱等服务。通过tDma技术,iDen将一个25kHz的物理信道划分成6个数字通信时隙,极大利用了频率资源,并且其速率达到了64Kbps,同时使相邻信道的抑制达到60dB以上。与tetRa相比iDen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跨系统通信,使其在更多的地区受到欢迎。

2.3Gota系统

Gota(开放式集群架构)是基于CDma通信技术的集群通信制式,它继承了CDma通信的优点,并增加了短信息、Vpn、定位等功能。由于技术先进、业务丰富、投资少、见效快、运营成本低,受到国内以及俄罗斯、泰国等周边国家的青睐。在国内,中国铁通已经在长春市和沈阳市进行了商业试点,全国用户数已超过了12万。

2.4Gt800系统

Gt800是华为公司提出的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tDma和tD-SCDma的技术,目前已形成了数十项集群技术核心产权。其具有覆盖范围广、一呼百应、动态信道分配、提供面向3G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特点,充分保护了用户的投资。

3应用实例分析

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的8.0级地震灾害,当时地震灾区的移动通信系统也遭受灭顶之灾,庞大的救援队伍急需应急通信系统,中兴通讯紧急调派6辆Gota应急通信车和400多部Gota终端赶赴灾区,为救援队伍提供了强大的通信支撑。

Gota的一呼百应把领导的指示传达给了更多人,优先级的设置使险情能够最快传达给抢险队员,动态分组使人员和物资能够被充分利用,呼吸效应使信道资源也能够被充分利用。

无论是运营商的投资建设,还是用户的通信质量保密程度,集群通信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使得800m数字集群共网在机场港口、车辆调度、联合执法等多个部门和行业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见800m数字集群通信可在不同领域投入使用。而当前,全球集群通信系统正从无线接口应用模拟调制方式进行通信的模拟集群转向应用数字调制方式的数字集群。正如上文所述,与传统的模拟集群系统相比,数字集群系统可以

提供更丰富的业务种类、更好的保密特性、更好的业务质量、更好的连接性和更高的频谱效率;相信800m数字集群通信将从模拟向数字过渡,这也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郑祖辉、陆锦华等.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9

2第15届集群通信应用与发展论坛会刊[C].北京,2008(4):13

theapplicationof800mDigitaltrunkingCommunication

ZhaoDong

数字通信的特点篇3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凭借雄厚的科研力量成为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生力军。图书馆处在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的发展阶段,正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促成了数字图书馆的产生,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数字化将是图书馆的最终发展方向。

1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目前国内外有多种说法。例如,有人认为数字图书馆是对各种信息进行搜集、组织、加工、保存和管理,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有人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有纸质图书馆外观的感觉,将图书馆资料数字化并被存储起来,能在网络化的环境中被本地和远程用户存取,能通过复杂和一体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为用户提供先进的自动化服务的图书馆形态。这些说法都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数字图书馆的特点,但每一种解释都不能囊括数字图书馆的全部内涵。笔者以为,“数字图书馆”是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化信息的集合体,是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图书馆系统或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下一代internet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它将从根本上改变internet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的信息来源和组成部分,但数字图书馆不能仅仅理解为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

2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和特点

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较,数字图书馆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和功能,这些特点及其功能,正是众多传统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

⑴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因为数字图书馆的其他特点都是建立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的,这也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最大的区别。因为数字图书馆的本质特征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各类传统介质的文献进行压缩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这种数字化的信息又是多媒体的,人们可以通过声音、数据、图像、影像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⑵信息传递网络化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数字图书馆需要通过以网络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来实现。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图书馆网络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从图书馆自动化发展到图书馆网络化,从早期的书目信息网络发展到馆际互借、联机合作编目、合作参考、咨询网络,图书馆信息传递网络化的发展使信息交流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使信息与知识更大范围地传播。数字图书馆信息传递网络化的特点也同时给数字图书馆带来了跨时空、开放型、标准化、规范化的特征。

⑶信息利用的共享化。数字图书馆在实现了信息资源数字化和传递网络化之后,必然会提出一个信息利用的共享化问题虽然以往图书馆在理论与实践上也提倡资源的共建共享,但信息利用共享化作为数字图书馆的一大特点,其共享化的广度与深度是以往图书馆所无法相比的。

3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⑴作为图书馆各项工作中最活跃的、起决定因素的图书馆员,必须及时补充、更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以适应日新月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成为现代图书馆的复合型人才。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图书借还或面对面的读者服务及咨询,而是利用新的技术设备为用户提供新的服务。馆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有:计算机操作,电子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处理,熟悉各种检索软件工作,如机读目录、多媒体光盘、国际联机检索终端等。除此之外,图书馆员还应具备对繁多的网络资源进行组织、筛选的能力,能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展。

⑵加强电子资源的建设。对于图书馆而言,虽然印刷型文献资源建设仍是现阶段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数字化信息资源已成为馆藏资源激增的主体,包括各种电子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等。数字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机构,因此它所收藏的电子资源在学科特点、学术价值和专业范围方面都有特定的要求。各图书馆在电子资源建设中目前普遍采用联盟采购的方式来购买国内外著名数据库,在体现特色馆藏和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各种自建数据库,围绕自己的重点学科建立学科信息门户,开发与重组网络信息资源。

⑶加强合作,推进图书馆建设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但以图书馆现有的人力、才力和物力,独立发展数字图书馆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进行多方面合作。我国为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和强化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大型项目。其中,中国数字图书馆是全国最大的电子文献信息中心,收藏了中英文大型数据库70个、全文电子期刊8000余种、多媒体光盘4000余张,内容覆盖各个学科领域,它可以面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本地检索、委托查询、课题查询、定题咨询等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签约加入这些组织,通过合作方式来节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资。

[参考文献]

[1]田国良.我国数字图书馆应当由谁来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02).

数字通信的特点篇4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网络应用

1引言

目前阶段自然科学专业领域当中发展速度最迅猛的科学技术则为数字通信和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能够互相连接组成的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系统,减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距离,缩短了数据信息取得的时间,促使整个社会能够密切地结合于一块,人们相应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方式发生变化,人们对通信网络的依赖性愈来愈强,尤其是数字电子技术可以实现通信网络数据信息的迅速处理,高速度与大容量的数据信息已经变成社会生活领域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1]。

2数字电子技术的重要性

数字电子技术能够充分实现数据信号的数字通信。数字信号相应的特征在于抗干扰能力强与无噪声影响,有利于实现加密处理,能够进行数据存储、处理与交换等操作,可以组成综合数字网与综合业务数字网,其数字通信体现出许多相关优势,计算机系统所用信号和数字通信的信号都均为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即为计算机系统信号和数字通信信号是相同的,此类信号的相同性有助于数字信号和计算机实现联网操作,使用计算机对于数字信号实行存储、处理与交换等操作由于此类信号的相同性具有便捷性[2]。数字信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能够实现长距离与高质量的数据信息传输,并且通过数字变换处理后的信号,对于通信网络数据信息的加密操作变得相对容易,由于简单形式的数字逻辑运算能够实现加密与解密操作,同时其具有保密性好的特点。

3通信网络的特点与优势

通信网络作为一个虚拟形式的数据信息传输、接收与共享的实践应用平台。通信网络技术具有共同任务、共享环境、通信、合作和协调这几个相应的特征。首先为通信网络具备开放性与数据信息共享度,通信网络能够实现相关资源的共享,为数据信息的传播技术提供时效性,通信网络上的数据信息资源有许多且信息量相对较大,为数据信息的传播、存储与共享提供充分的保护。其次为通信网络有利于对数据信息资源的查找,经过浏览互联网,人们能够实现各取所需的目的[3]。通信网络能够实现零距离形式的沟通交流,突破相应的地域界限,可以实现跨国界与跨地区形式的沟通交流。通信网络上的数据信息更新速度迅猛,相对于报纸与杂志等各种媒体更具备着时效性特点,而且能够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通信网络媒体的实际运营成本也相对不高,由于报纸杂志上的数据信息需要印刷于纸上才可以实现传播,然而通信网络信息传播不需要相应的纸张,对于新闻事件于网络上和访问者之间基本上没有时间差,当进行刷新网页则可以同步追踪得到最新的数据信息动态。

通信网络当中一个最为突出的优点为实现数据信息的综合传播形式,数据信息的传播不但需要依赖于文字,一般还配有图片、音乐与视频等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形式,能够丰富数据信息的内容,促使用户对数据信息了解的更为具体。伴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发展,目前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边下载边收听或者边下载边观看时事新闻的目标,可以充分节约用户所需消耗的下载时间。通信网络上的数据信息来源广泛,其内容与形式表现为多种多样。用户通过通信网络能够随时经过声音、图片、影像、数据与表格等各种多媒体形式实现数据信息的接收、阅览、传递与反馈处理。

4数字电子技术的通信网络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实质上为研究各种形式逻辑门电路与集成化器件的性能及其相关应用,逻辑门电路组合与时序电路的相关分析与设计、集成化芯片各个管脚功能,555定时器等各部分内容。伴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高速前进发展,使用数字电路实现信号处理的有点也表现得更加突出。先把模拟信号根据一定比例转变为相应的数字信号,然后送至数字电路实现相应的处理,最后再把相应的处理结果根据实际需求转变成为相应的模拟信号输出,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出数字电路在信号处理环节上的强大功能[4]。

数字电子技术能够对通信网络实现信号处理。数字信号相应幅度的取值为离散形式的,幅值表示受限制于有限个数值范围以内。二进制码形式则为一种数字信号。二进制码受到噪声的影响是很小的,有利于数字电路实行相关处理,因此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实践应用。数字信号具备着抗干扰性能强与无噪声影响的特点,有利于实现加密操作,实现数据信息的存储、处理与交换目的。

信号的数字化应当实行抽样、量化与编码等各个具体步骤。抽样定位为使用每隔一定时间的信号样值序列来替换原本在时域上呈连续形式的信号。量化定义为使用有限个幅度值近似原本呈连续变化的相应幅度值,将模拟信号的连续幅度变换为有限数量的具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离散值。编码则定义为根据一定形式的规律,将量化后的数值通过二进制形式表示,然后转变为二值或者多值形式的数字信号流。

5结束语

数字电子技术有助于对于数据网络通信信号实现处理与通信网络数据信息的高效率传输,把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数字信号,实现通信网络数据信息的信息高速公路化[5]。数字电子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数字电路在信号处理方面上的强大性能,经过把模拟信号根据一定的比例转变成相应的数字信号,再送于数字电路中实现相关的处理,把处理结果依据实质需要转变成为相应的模拟信号输出,有利于实现了网络通信的数字化目的。使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数据信息的通信方式即为数字通信,数字通信能够实现数据通信的高速度与大容量的处理目的,高速化的数据信息电子网络即为信息高速公路,是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与日用电子产品等各方面形成的完善通信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顾斌等.数字电路eDa设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邱寄帆,唐程山.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与综合实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李忠国.数字电子技能实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数字通信的特点篇5

1社会需求是城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立足点

不论是在何种经济、社会环境下,图书馆事业及其公共服务的发展原动力主要在于社会需求,这也是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各项事业获得发展的共同前提。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视所提出的更进一步的要求,我国的数字城市建设正在形成热潮。目前,我国已有几十个大、中城市提出了各自的数字城市建设方案,并投资启动了相关的项目。还有许多城市也在研讨这方面的可行性。无可置疑的是作为城市文化信息中心的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数字化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的城市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提供直接的信息化服务重要措施之一,所以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基本需求。许多城市在分步实施数字化城市建设时都把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作为城市数字化首先实施的主要项目之一,成功的例子之一便是上海图书馆。

2数字化时代城市公共图书馆的优势

传统图书馆通常被认为具有三大优势:资源优势,有积累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馆藏;人员优势,有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信息工作者;读者优势,有一大群稳定的用户群,以及政府的支持。数字化图书馆则彻底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围墙,因此有“无墙图书馆”之称。数字化公共图书馆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图书馆的优势,并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使图书馆的概念、功能、服务、管理模式、运营机制等方面有全新的诠释和改变,因此而获得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优势。

3城市公共图书馆运作模式市场化

公益性与产业性相结合将是未来数字化城市图书馆的办馆方针,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市场化运作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从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家投资来筹集,但另一方面,也应通过市场化的运作使数字化图书馆的工程建立起自我造血的机制。通过滚动推进,使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纳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如可以将数字化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给千家万户,将一些富有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向全世界的用户提供有偿服务,根据市场的需求,将信息资源组合成面向市场的信息产品,在网上进行电子商务的尝试,如此等等。

4城市公共图书馆的产品与服务

4.1产品

图书馆的信息与知识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将成为可以向公众提供的增值的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向公众有偿提供的数字信息产品应该有以下几点。

(1)特色馆藏数字资源产品。在各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中,一般都有馆藏特色资源和馆藏一般资源的区别。公共图书馆应将馆藏建设的重点放在突出特色上,突出对社会文献信息总资源的贡献与补充上。特色馆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馆藏长期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特色、并已具备一定规模的某学科或某专业的文献资源;二是反映当地历史沿革、社会变迁、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源流、民俗风情等方面情况的地方文献;三是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程中所迫切需要的某些方面的主导文献信息资源。从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服务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收集后面两种文献信息资源。对于这些其他馆少有收藏或收藏不完整的特色文献,应加大收藏力度,以形成全面、系统、精良的特色藏书体系。

(2)特色文献数据库。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是将特色馆藏资源用科学方法加以组合后转化为数字化形式,以提供给特定用户检索和利用。为确保特色数据库的实用性和完整性,要根据用户特定需求,把分散在各种类型、各种文种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加以科学组合成各种专题数据库,为有专业要求和特别指向要求的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3)常规的基础藏书的图书、期刊资料数据库。对保持常规服务、满足读者的一般需求的读者面宽、借阅频繁的基本藏书作适量收藏,除了将原有的馆藏资源数字化还有计划的购进现有的检索类的电子出版物为读者提供信息量大的检索功能的方便的服务以满足各个层次的读者的广泛需求。

4.2服务

数据化的公共图书馆应该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更深层次的全新的服务模式。

(1)深入化的服务内容。在充分收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按用户需求对特色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加工,然后提供利用。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可按专题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和甄别,去除冗余、无用的信息,然后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序、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信息指南,帮助用户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查找和获取;也可按用户的需求对信息进行科学整理、加工,形成诸如“综述”、“述评”、“研究报告”之类的信息产品以及各种特色信息包。实现从单纯的对原始文献的物的传递转变为知识的传递和信息的传递。

(2)利用web提供客户终端服务。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终端即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获取所需的特定信息及把新的需求反馈给图书馆,从而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和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公共图书馆要逐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咨询服务,使特色文献数据库得到充分的利用。

其服务方式有:①建立图书馆的web站点,通过站点主页系统为用户提供包括书目信息、图书馆信息、在线阅览、查询及检索服务;②利用数据库和检索功能为用户提供多途径便捷有效网上查询服务;③利用交互式传输功能为用户提供馆际互借等服务;④通过网络接受用户的请求,提供望上借阅和参考咨询服务;⑤利用信息跟踪功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广泛收集科研动态、研究成果方法等信息建立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网络导航和专题库服务。

(3)开展多元化服务,使图书馆成为社会教育和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公共图书馆除了向社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外,还需提供社会教育、信息交流和文化休闲等各种服务。公共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特点为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培养市民的阅读习惯,指导市民读好书,推广各种读书活动;开展特色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如: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举办如电影欣赏、音乐欣赏、美术展览、专题讲座等活动,引导市民参与高雅的娱乐活动,提高市民的艺术欣赏水平。特色服务是根据本地区社会发展的特点而开展的,特定的社会需求是开展特色服务的基础,可根据不同的地区的不同的社会需求,提供不同的特色服务的内容。

5结语

数字图书馆的产品与服务方式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和市场化的运作使之成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可观的收入来源,是数字化公共图书馆切实可行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数字通信的特点篇6

关键词: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发展趋势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1

一、数字图书馆的内涵与特点。所谓数字化图书馆,就是指图书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系统,对图书馆包括历史文献在内的各种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存贮和传输,为读者提供现代信息服务的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运用计算机系统,依托国际互联网并通过网络为信息需求者提供高效、快捷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数字化图书馆有以下特点:一是馆藏数字化。即图书馆利用信息存贮技术把各种媒体信息加工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形成电子文献,实现知识信息载体的革命性变革。二是传递网络化。即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环境,数字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高速跨库连接的信息存取服务,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信息交流和获取。三是资源共享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了地域界限,使图书馆的联合在网上实现各信息服务系统相互融合,实现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四是操作电脑化。图书馆各项业务流程采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质量。五是服务社会化。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适应用户需求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打破传统图书馆对读者的种种限制。六是馆藏特色化。图书馆把自己最具特色的信息资源编成数据,通过网络奉献给读者,共同担负起传递信息责任。

二、建设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

1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社会活动的基础之一,其发展是图书馆所处信息环境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也是数字图书馆得以实现的重要推动因素。

2因特网的迅速推广与普及,给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提供了现实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电子信息资源。传统的存储组织方式已不适应新的需求,为了解决资源与存储共享和发展,需要新的技术来描述馆藏的服务。

3随着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人们希望通过网络直接检索图书馆的馆藏,获取所需的信息。图书馆走数字化建设的道路,向新型的、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4发挥图书馆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图书馆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场所,具有文化传导功能。营造这种优雅、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勇于探索、追求创新的一种氛围。为学生提供了智力开发、道德教化、精神文明、技能培养、情操陶冶的条件,创造出一种宽松的环境。

三、数字图书馆的模式

1.通讯系统。网络和通讯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基础。从宏观的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来看,它是一个整体化建设,包括一个单位内的区域网络以及地区、国家和国际网络及通讯系统的建设。今后的网络和通讯环境将是各国的nii和全球的Gii。宽带网是数字图书馆要求的运行环境。

2.信息资源。一个现实的数字化图书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同时存在三种资源:即本单位收藏或开发的数字化信息资,传统图书馆的印刷型资料。但应有各种数字化的索引:外界数字化图书馆、信息中心和电子出版物数据库的资料等,就长远观点而言,还应有部级的“知识银行”、“文献数据库系统”,供各个数字化图书馆共享。全世界已有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内的1000多所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及400多个学术机构,将其联机馆藏目录通过internet免费对外开放。它们已是虚拟图书馆重要的信息资源。

3.数字图书馆的咨询系统。一般分为自我服务系统和请求帮助系统。这是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能在客户端上显示读者指南,可用菜单方式,也可用超级卡或窗口软件,它能自动指引读者使用数字化图书馆。后者为请求帮助系统,应随时提供给用户。数字化图书馆应有各种信息专家,随时接受读者的联机访问并提供咨询。

四、对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馆员素质。必须及时补充、更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以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成为现代图书馆的复合型人才。馆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有计算机操作,电子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处理,熟悉各种检索软件工作等。还应具备对繁多的网络资源进行组织、筛选的能力,能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展。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相当的外语水平,才能在网络环境下熟练利用外语进行信息的检索、交流、传递。馆员要提高文化素养与服务质量,围绕着网络的建设、维护、利用,对部分新的设想进行试验性研究、对用户进行宣传、推广工作等。

2加强电子资源的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已成为馆藏资源激增的主体,包括各种电子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等。高校数字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机构,因此它所收藏的电子资源在学科特点、学术价值和专业范围方面都有特定的要求。各高校图书馆在电子资源建设中目前普遍采用联盟采购的方式来购买国内外著名数据库,在体现特色馆藏和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各种自建数据库,围绕自己的重点学科建立学科信息门户,开发与重组网络信息资源。

3加强合作。我国为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和强化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大型项目。其中,中国数字图书馆是全国最大的电子文献信息中心,收藏了中英文大型数据库70个、全文电子期刊8000余种、多媒体光盘4000余张,内容覆盖各个学科领域,它可以面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本地检索、委托查询、课题查询、定题咨询等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签约加入这些组织,通过合作方式来节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资。

4做好读者培训工作。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资源,不少读者,特别是对于刚入校不久的新生,不熟悉馆藏和缺乏相关的网络知识,很难迅速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效能。改善这种状况的一种有效途径就是图书馆积极主动地开展用户培训工作。图书馆应在了解读者情况及其需求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他们介绍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有关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的知识和经验,也可将这些知识随时公布在自己的网站上,使读者通过培训和学习,不仅能够利用传统方法获取文献资源,而且可以熟练利用数据库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

参考文献:

[1]袁红军:《数字档案馆服务模式研究》,《档案》2007年第1期。

[2]范晓鹏.关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1,(3).

数字通信的特点篇7

关键词:数据通信;原理;分类

数据通信是以“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数据是预先约定好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字母或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数据通信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而兴起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1通信系统传输手段

电缆通信:双绞线、同轴电缆等。市话和长途通信。调制方式:SSB/FDm。基于同轴的pCm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光纤将逐渐取代同轴。

微波中继通信:比较同轴,易架设、投资小、周期短。模拟电话微波通信主要采用SSB/Fm/FDm调制,通信容量6000路/频道。数字微波采用BpSK、QpSK及Qam调制技术。采用64Qam、256Qam等多电平调制技术提高微波通信容量,可在40m频道内传送1920~7680路pCm数字电话。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长距离传输的特性进行的,具有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长及抗干扰性强的特点。目前用于本地、长途、干线传输,并逐渐发展用户光纤通信网。目前基于长波激光器和单模光纤,每路光纤通话路数超过万门,光纤本身的通信纤力非常巨大。几十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并有各种设备应用,接入设备、光电转换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网络设备等。光纤通信设备有光电转换单元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两部分组成。

卫星通信:通信距离远、传输容量大、覆盖面积大、不受地域限制及高可靠性。目前,成熟技术使用模拟调制、频分多路及频分多址。数字卫星通信采用数字调制、时分多路及时分多址。

移动通信: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关键技术:调制技术、纠错编码和数字话音编码。

2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数据终端(Dte)有分组型终端(pt)和非分组型终端(npt)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teLetex)、用户分组装拆设备(paD)、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paBX)、可视图文接入设备(Vap)、局域网(Lan)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组成,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DCe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moDem),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分外,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再拆除;专线连接由于是固定连接就无需上述的呼叫建立与拆线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

3数据通信的分类

3.1有线数据通信

数字数据网(DDn)。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DD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也可以说DDn是把数据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光迁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数字通信网络。数字信道应包括用户到网络的连接线路,即用户环路的传输也应该是数字的,但实际上也有普通电缆和双绞线,但传输质量不如前。

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pSpDn)是以CCittX.25建议为基础的,所以又称为X.25网。它是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用一定长度的数据段,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体,在网上传输。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通路,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具有动态路由选择功能和先进的误码检错功能,但网络性能较差。

帧中继网。帧中继网络通常由帧中继存取设备、帧中继交换设备和公共帧中继服务网3部分组成。帧中继网是从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帧中继技术是把不同长度的用户数据组均包封在较大的帧中继帧内,加上寻址和控制信息后在网上传输。

3.2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移动数据通信,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线数据通信依赖于有线传输,因此只适合于固定终端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移动数据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来传送数据的,因而有可能实现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通信。狭义地说,移动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无线通信。它通过与有线数据网互联,把有线数据网路的应用扩展到移动和便携用户。

4网络及其协议

4.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Computernetwork),就是通过光缆、双绞电话线或有、无线信道将两台以上计算机互联的集合。通过网络各用户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如文档、程序、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等。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划分,可分为网际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四种。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际网;广域网一般指连接一个国家内各个地区的网络。广域网一般分布距离在100-1000公里之间;城域网又称为都市网,它的覆盖范围一般为一个城市,方圆不超过10-100公里;局域网的地理分布则相对较小,如一栋建筑物,或一个单位、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大房间等。

局域网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计算机网络,一个单位可使用多个局域网,如财务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财务帐目,劳动人事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人事档案、各种人才信息等等。

4.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对话所使用的语言,网络协议很多,有面向字符的协议、面向比特的协议,还有面向字节计数的协议,但最常用的是tCp/ip协议。它适用于由许多Lan组成的大型网络和不需要路由选择的小型网络。tCp/ip协议的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并且非常容易管理。

tCp/ip

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网络协议,是有关协议的集合,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Controlprotocol)和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tCp协议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传送数据,ip协议用于在程序与主机之间传送数据。由于tCp/ip具有跨平台性,现已成为internet的标准连接协议。网络协议分为如下四层: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和发送物理帧;网络层:负责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层:负责起点到终端的通信;应用层:提供诸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应用程序要把数据以tCp/ip协议方式从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数据需经过上述四层通信软件的处理才能在物理网络中传输。

目前的ip协议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的,如202.0.96.133就表示连接到因特网上的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在整个因特网上ip地址是唯一的。

数字通信的特点篇8

关键词ieC61850;电子式互感器;数字通讯网络;通讯架构

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81-0091-02

1相关国内数字化变电站的现有技术情况分析

1.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历程

1995年前后,国内制造二次设备的厂家逐步开发推出了关于系统化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的自动化产品。由于在项目研发初期就系统性地考虑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需求,特别关注了在继电保护装置、远动装置、测控装置和监控系统中的通信系统分布与实现条件,主要采用了现场总线通信技术和实时性较高的多主通信协议,这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克服了早期自动化系统的诸多缺点,具有可靠性高、扩展性强、简化维护、节省投资等优点,因而一经推出便很快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近来,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不断推进,技术研发人员提出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的概念。ieC61850的重要目标是使变电站的自动化体系和通信系统做到标准、可靠、简单,并且能够使不同厂家的测控、保护等ieD间能够互操作,并使其适应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此来提高变电站系统的标准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够降低用户的投资及维护成本。应用新一代分层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产品,将使设备的记录信息更加完备,系统的信息响应速度明显提高,不同设备厂家之间的设备互操作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基于ieC61850研发的分层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正在得到普遍的应用。

1.2数字化变电站的研发意义

变电站是数字电力系统的最主要信息源和最终执行点,数字化变电站是以智能变电站的主要参考对象,因此,建造数字化变电站是实现智能电网系统的必要条件。随着继电保护技术的日渐成熟,建设数字化变电站的效果得到了越来越明显的体现。

当前的数字化变电站主要是充分利用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现有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进行改造,使之能够达到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要求。实现变电站信息通讯的数字化,提供实时、可靠的信息共享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完善现有设备的功能,建立新的自动化功能,从而提高变电站的经济性和技术性。

1.3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主要特点

1)实现变电站的信息共享。站内及控制系统之间实现了无缝通信体系,从而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

2)实现智能设备的互操作性。数字化设备均采用了抽象通信接口技术、对象建模技术及设备自描述规范,从而使设备全系统实现了通信协议和通信接口的一致,使设备具有更好的互操作性。

3)解决状态检修问题。状态检修是目前减少停电时间、提高可靠性、降低工作强度的有效方法,在数字化变电站条件下,由于信息通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可具备完善的自动闭锁及告警机制。变电站内所有信息均在实时监测之下,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状态检修。

4)实现一次设备智能化。在现有数字化变电站中,一次设备的信号输出和控制输入均全部采用数字技术,继电器及其逻辑回路也已经被可编程软件代替,控制电缆被光缆代替,模拟信号被数字信号代替,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

5)使支持系统与变电站运行系统协调工作。基于信息共享平台的运行支持系统(如一次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等)可以实现功能优化并可以与运行系统协调工作。

2郭家屯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特点分析

2.1工程总体情况

郭家屯220kV数字化变电站工程自2007年开始调研和论证,工程设备招标采用四方、南自、新宁等国内先进厂商设备。系统集成商为北京四方公司,2009年1月开始在场内联调,2009年9月份投入运行。

依据ieC61850标准,变电站的数字化从通信网络的角度可分以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郭家屯220kV变电站工程采用了两层通信网络架构:即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这两种网络架构分别通过站控层网络交换机和过程层网络交换机来实现,这两层网络架构在物理上是分开的。

2.2工程创新点分析

1)实现分散的录波形式

在传统变电站内,录波功能大部分靠集中录波装置来实现。数字化条件下,模拟信号的采集主要由电子式互感器来完成,以光纤通信的方式将采集值传送到间隔层装置。状态量的信号以GooSe方式传输。郭家屯工程以分散录波方式解决了数字化变电站采用集中录波装置录波时遇到的困难。具体分析,就是由置于测控和保护一体化装置内的录波装置将各自截取的SV和GooSe信息记录下来,然后将其转换成ComtRaDe格式向外界提供,最后由后台的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各间隔之间的数据整合和分析。

2)实现变电站数字化的顺控操作模式

顺控操作模式是为设备系统预先设定好操作步骤,并由设备系统进行自动操作,从而缩短倒闸操作的时间。顺控操作模式是近年来电力系统广泛关注的热点技术,在传统变电站中的一些工程中被普遍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当前,如何在数字化条件下实现顺控功能,尚属技术难题亟待解决。郭家屯工程是国内第一个在数字化条件下,全站实现顺控的变电站。

3)实现完整意义的数字化变电站

当前国内进行的数字化变电站全站项目,没有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而只是对数字化技术的几个方面做了局部探索。郭家屯220kV变电站工程全面运用了电子互感器(eCt/ept)和自动网络跳闸技术,采用光纤通信技术取代了从开关设备场到保护室和保护屏之间的电缆连接,同时推广使用了数字化电表。展现了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其技术要求和难度均为国内之最。

3结论

数字化变电站研究意义是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变电站内、站与系统间的信息集成与协同操作,而这是以信息标准化、模型化为前提的ieC61850作为通信网络的唯一国际标准和电力系统无缝通信体系基础。因此,研究和推广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郭家屯工程对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设备研制、调试、施工、维护进行了全面的实践,该工程的成功实施对国内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数字通信的特点篇9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馆员读者沟通

传统图书馆是以收藏、加工和传递纸质文献为其全部内容的图书馆,而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及数字化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加强馆员和读者之间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

1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馆员及读者的特点

1.1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特点

有人认为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就是将图书馆的所有馆藏进行数字化处理,变实际馆藏为虚拟馆藏的图书馆[1-2]。其实不是这么简单,我们所说的数字图书馆实际上是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数字资源库群,是实行分步式管理的信息和知识共享的计算机系统,其主要特点是:

信息存储数字化。数字图书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本、图像、声音等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然后存储在一定的载体上,供人们随时调用、查询。

信息共享网络化。数字图书馆是通过各种电子通信手段和计算机网络,连接国内外的各种文献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和数字化图书馆,以实现远距离访问的跨库查询,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传输光缆化。数字图书馆是在计算机网络上运行,并以网络为访问媒介的,通过宽带高速网络实现对图书馆中数据的大量存取。

服务方便快捷化。数字图书馆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快捷,任何人可以不受时间、地域、信息数量的限制,只要用计算机连接上网,便可随时随地查询、浏览、检索、存取、复制网络上的各种信息。

综上,数字图书馆是收藏数字化、操作计算机化、传递网络化、信息资源存取自由化和共享全球化的。

1.2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馆员的特点

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馆员无论其角色本身还是其服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4],以前是单纯的书库管理员、外借员,现在不仅仅是传统图书的管理员、外借员更是海量数字资源的信息导航员。虽然说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图书馆还是以纸质文献为主,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进,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长期共存的局面必将是今后的方向,所以这就给图书馆馆员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馆员除了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不断进取的精神外,还必须具备相当强的信息研究能力。这就包括从海量的数字资源中识别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传递与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算得上是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信息导航员,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3数字化时代读者的特点

读者的范围从有限到无限。网络环境下每个图书馆都是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信息网络的一个点,每个网络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内的任何一个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任何一个使用本馆文献资源的人都是自己的读者。

传统的文献资源不是读者唯一的选择。新兴起的远程服务使读者在利用图书馆上更加自由,除传统的纸质文献外数字图书馆增加了大量的电子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读者可以任意的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充分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图书馆的利用是必须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而网络环境下,读者只要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上网读者就可在任一时间任一地点查询、检索、下载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2沟通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性

馆员是连接读者和图书馆的重要角色,在二者间起着桥梁作用,要充分发挥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智能,加强馆员与读者间的沟通很有必要。

良好的沟通能满足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的愿望[3-5]。在数字化时代,由于海量的电子出版物和数字资源的出现,对图书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何利用取舍这些资源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就成为很重要的问题,单凭图书馆自身的力量和信息作出决策很难满足读者的愿望。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沟通,充分调查了解读者需求,听取读者意见,让读者参与进来,我们才知道什么是读者想的,什么是读者要的,什么是读者急的,使我们的工作有的放矢而不至于盲然,从而避免人力、财力的浪费。

良好的沟通还能够增进馆员与读者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更加有利于读者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沟通让读者明白他们有使用图书馆的权利,同时也有爱护图书、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合理利用资源的责任。沟通做好了,我们的读者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我们的馆员也能以饱满的热情、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从而达到和谐、融洽。

3沟通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座谈会沟通就是为了读者和馆员之间进行良好的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举行座谈会就是充分的为他们提供交流的场所和机会,鼓励读者对图书馆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和指正,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对资源建设提出合理的要求;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大胆的建议。作为馆员同样可以把对读者的要求传达给他们以便双方相互理解利于工作地开展。

宣传栏设立宣传栏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图书馆可以在大厅设立海报栏、信息栏,在网上设bbs,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图书馆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等,既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又深受读者喜爱。

培训班随着电子资源的不断增加和使用手段的日趋复杂,让读者通过培训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培训既是大量信息得以沟通的过程,也是信息聚合的过程,更是图书馆和读者沟通的过程。

问卷调查图书馆发出的问卷调查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电子版的,在网上发放电子问卷利于读者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而在阅览室发放书面的问卷又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两种方式的结合可以使读者调查的面广而全,更加促进与读者之间的沟通。

综上,无论是传统图书馆还是数字图书馆都是因为有了读者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所以加强馆员与读者的沟通永远都有必要,加强馆员与读者的沟通实际上就是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这对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永远都是有益而无害的。

参考文献

[1]谭祥金.面对数字图书馆浪潮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8(1):12-14.

[2]王知津,潘永超.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问题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1:21-24.

[3]王学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工作特点及对图书馆的素质要求[j].科技咨询导报.2007,10:122-124.

数字通信的特点篇10

关键词:数字电视模拟电视编码调制标准

1数字电视概念

1.1数字电视定义

数字电视是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后的产物。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用户端接收、显示等全过程的数字化,换句话说就是系统所有过程信号全是由o、1组成的数字流。

数字电视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能提供包括图像、数据、语音等全方位的服务,是3C融合的一个典范,是计算机、传输平台、消费电子三个环节的聚焦点。

1.2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对比

数字电视采用的技术与原模拟电视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技术比较见下表。

1.3数字电视的优势

1)现有模拟电视频道带宽为8mHz,只能传送一套普通的模拟电视节目。采用数字电视后一个频道内就传送1—8套数字电视节目(随着编码技术的改进,传送数量还会进一步提高),电视频道利用率大大提高。

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技术比较

模拟电视

数字电视

描述

采用模拟信号传输电视图像、伴音、

附加功能等信号

采用数字信号传输电视图像、伴音、附加功能等信号

信源编解码

因为信号数据量不大。所以不存在信息编码压缩问题

电视信号数字化后,其信号的数据传输率很高。须具有良好的数据编码压缩技术

复用

无夏用器,视频、音频信号分别传输

将编码后的视频、音频、辅助数据信号分别打包后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使数字电视具备了可扩展性、分级性、交互性、与网络的互通性

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

图像信号按行、场排列,并具有行、

场同步信号、前后均衡脉冲等,并对

视频信号有补偿处理。调制方式一般采用调频或调幅

有压缩及复用,传送时的信号不再有模拟电视场、行标志及概念。通过

纠错、均衡来提高信号抗干扰能力,调铡采用Qam、CoFDm等新方法。

且随着调制方法技术的改进。传输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特点

信号数据量少,技术成熟.价格便宜

信号不易在传输中失真,清晰度高,占用频带窄。数字电视信号可方便地在数字网络中传输,与计算机具有良好接口。

2)清晰度高、音频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在同样覆盖范围内,数字电视的发射功率要比模拟电视小一个数量级。

3)可以实现移动接收、便携接收及各种数据增值业务,实现视频点播等各种互动电视业务,实现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功能,保证通信的隐秘性及收费业务。

4)系统采用了开放的中间件技术,能实现各种交互式应用,可与计算机网络及互联网等的互通互连。

5)易于实现信号存储,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易于开展多种增值业务。

6)由于保留了现有模拟电视视频格式,用户端仅需加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即可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利于系统的平稳过渡,减少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1.4数字电视的应用范围

1)基本业务:只要节目源许可,用户可以收看数百套数字电视节目,以及几十套调频广播节目和数字音频广播(DaB)节目。

2)扩展业务:可提供如图文电视、电视会议、数据信息广播、加密电视、视频点播等。

3)增值业务:可通过双向传输系统进行交互式的多功能应用,如互联网接入、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邮件、计算机联网、数据通讯、家庭保安监控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1.5数字电视的弱点

数字电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同样存在着一些弱点。例如在取样的过程、量化误差、压缩编码所带来的信号损伤,在节目制作及传输过程中贯通延迟。有些损伤可以修复,并不影响图像的最终质量,而有些损伤只能通过一些补偿措施削弱它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影响电视领域向数字化的转变。与电视信号数字化后所带来的好处相比,这些影响往往会被忽略。

2数字电视分类

2.1按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

2.2按图像清晰度可分为三大类

1)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需至少720线逐行或1080线隔行扫描、屏幕宽高比应为16:9、采用杜比数字音响,能将高清晰格式转化为其他格式并能接收并显示较低格式的信号,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

2)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必须达到480线逐行扫描,能将720逐行、1080隔行等格式变为480逐行输出,采用杜比数字音响。对应现有电视的分辨率,其图像质量为演播室水平。

3)数字普通清晰度电视(LDtV):显示扫描格式低于标准清晰度电视,即低于480线逐行扫描的标准。对应现有VCD的分辨率。

2.3按照产品类型可分为

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

2.4按显示屏幕幅型比分类

数字电视可分为4:3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

3数字电视技术

数字电视的实现,以下几项技术是关键:

3.1数字电视的信源(视频、音频)编解码技术在1920x1080显示格式下,数字化后信号的数码率在传输中高达995mbit/s,这比现行模拟电视的传输信息量大得多,因此必须去除图像信号中的多余信息,将数码率压缩到能在一个8mHz模拟电视信道中传送。视频编码技术主要功能是完成图像的压缩,使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量由995mbit/s减少为20mbit/s~30mbit/s。国际组织已经制定了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的标准有JpeG(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mpeG-2(运动图像压缩编码标准)等。音频编解码主要功能是完成声音信息的压缩。对伴音进行压缩编码标准有mpeG伴音压缩编码标准、aC-3等。

3.2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

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从发送端信息的流向来看,它将视频、音频、辅助数据等编码器送来的数据比特流,经处理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送给信遭编码及调制。接受端与此过程相反。在HDtV复用传输标准方面,美国、欧洲、日本都采用了mpeG-2标准。

3.3数字电视的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

为了提高传输的频带利用率,通过调制把传输信号放在载波或脉冲串上,为发射做好准备。数字电视采用多进制调制方法,例如:残留边带调制(VSB);正交振幅调制(Qam);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差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DQpSK);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调制(CoFDm)等。

为了提高数字电视传输的可靠性,通过纠错编码、网格编码、均衡等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方法如:里德一索罗门码、卷积码、交织、格状编码调制等。美国、欧洲、日本数字电视的制式、标准不统一,主要是指在该方面的不同。

4数字电视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是指数字电视采用的视音频采样、压缩格式、传输方式和服务信息格式等的规定。目前投入使用的有三种:

美国的atSC(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欧洲的DVB(数字视频广播);日本的iSDB(综合服务数字广播)。

每一种标准对于信源的处理、画面格式及传输方式等方面均有一些差别。每一种数字电视标准又可分为卫星传输、电缆传输和地面传输方式。

4.1美国atSC标准

atSC标准由四个层级组成,最高为图像层,确定图像的形式,包括象素阵列、幅型比和帧频。接着是图像压缩层。再下来是系统复用层,特定的数据被纳入不同的压缩包中。最后是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的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案。下面两层共同承担普通数据的传输。上面两层确定在普通数据传输基础上运行的特定配置,如HDtV或SDtV;还确定atSC标准支持的具体图像格式。

另外,atSC还开发并通过了可为采用50Hz帧频的国家使用的另行标准。

atSC成员30个,其中有美国国内成员20个、来自阿根廷、法国、韩国等7个国家的成员10个,中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也参加了atSC组织。

4.2欧洲DVB标准

支持室内接收、移动接收等需求,包括4个系统。

1)DVB传输系统:涉及卫星、有线电视、地面、SmatV、mmDS等所有传输媒体。

DVB-S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卫星传输具有覆盖面广、节目容量大等特点。

DVB-C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标准。系统前端可从卫星和地面发射获得信号。

pwB-t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系统标准。本地区覆盖最好。传输质量高,但接收费用也高。

DVB-SmatV是数字卫星共用天线电视(SmatV)广播系统标准。

DVB-mS高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DVB-mC低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2)DVB基带附加信息系统:可传送接收iRD调谐、节目指南及图文、字幕、图标等信息。

DVB标准定义的画面格式

DVB-Si数字广播业务信息系统标准。

DVB-tXt数字图文广播系统标准,用于固定格式图文电视的传送。

DVB-SUB为数字广播字幕系统标准,用于字幕及图标的传送。

3)DVB交互业务服务:对应标准有:DVB—nip、DVB-R.CC和DVB-R.Ct。

4)DVB条件接收及接口标准:条件接收是付费电视广播的基本部分。DVB数字广播系统与其他电信网络(如SDH、atm等)连接,可实现DVB向电信网络的过渡。标准包括:DVB-C11DVB-pDH,DVB-SDH,DVB—atm、DVB-pi和DVB-iRDi。

DVB成员已经达到265个(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并遍及世界各地,我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和tCL电子集团也在其中。

4.3日本iSDB标准

日本数字电视首先考虑的是卫星信道,采用QpSK调制。并在1999年了数字电视的标准--iSDB。iSDB是日本的DiBeG(数字广播专家组)制订的数字广播系统标准,它利用一种已经标准化的复用方案在一个普通的传输信道上发送各种不同种类的信号,同时已经复用的信号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传输信道发送出去。iSDB具有柔软性、扩展性、共通性等特点,可以灵活地集成和发送多节目的电视和其它数据业务。

iSDB筹划指导委员会委员17个,其他成员23个,其成员均为日本国内电子公司和广播iSDB标准定义的画面格式三种数字电视标准对比机构。

4.4三种数字电视标准的对比

无论哪一种制式,它们的视频压缩技术都采用了mpeG-2标准,但是由于美国和欧洲等在模拟电视的制式的差别,为了兼容性,它们的视频采样格式也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行和列的分辨率及场频等。

在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中,卫星传输一般采用QpSK调制技术,电缆传输一般采用Qam调制技术,但地面传输采用的技术则在不同的制式中存在很大差别,如美国的atSC采用的是VSB调制技术,而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则使用oFDm调制技术。

服务信息是指在数字电视中开展增值服务所用的数据,美国atSC制式中的pSip部分和欧洲DVB制式中的Si部分分别规定了各自数字电视中的服务信息格式。

atScatV优点:频谱效率高、功率峰均比低,明显地减少了脉冲干扰。可将与原模拟ntSC信号的同频和邻频干扰减至最小。缺点是不能抵抗多径干扰,不支持移动接收。

DVB-t优点:在基于大量小功率、工作在同一频道的众多发射机,每一个均覆盖一个较小的区域的这样一种单频网络来说,DVB是一三种标准数字地面广播系统的比较

种最佳选择。同时提供了良好的移动接收性能。缺点是:其载/噪比低于8-VBS,并且限制了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对来自于电机的脉冲干扰较敏感,较高的峰/均值比,并且需要较高功率的发射机,保护间隔降低了频谱效率并明显减少带宽的比特/赫兹率。

iSDB-t和DVB-t非常类似,根据分层和窄带接收同时实现固定、移动和便携接收,是日本制式的特点;与DVB-t相比,iSDB-t增加了部分接收和分层传输功能。

5中国的数字电视

早在1996年,我国便开始了数字电视的研究工作,数字电视被列人原国家科委“八五”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并成立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总体组。1999年10月,高清晰度方案被成功用于国庆50周年大典的数字电视现场直播。后国家将数字电视发展计划纳入“十五”高新技术的12个重大专项之列,数字电视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5.1中国数字电视标准

1)信源编码技术标准:

中国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工作组制定了面向数字电视和高清激光视盘播放机的aVS标准。该标准与mpeG-2标准完全兼容,也可以兼容mpeG-4aVC/H.264国际标准基本层,其压缩水平可达mpeG-2标准的2-3倍。

2)信道传输技术标准

中国的卫星数字电视标准采用欧洲DVB—S标准。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标准还在报批过程中,大中型城市有线电视台多采用欧洲的DVB-t标准在试播。

中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方案目前还在制定过程之中。

3)条件接收系统标准(Ca)、用户管理系统(SmC)已制定完成。

5.2数字电视现状及发展:

1)中国数字电视规划:

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2003年数字电视标准出台(未按期实现)。

2005年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级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08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5年停播模拟信号,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数字电视现实的困难:

要发展数字电视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一是原先电视台设备的更换,节目的制作成本高于模拟电视。这直接造成数字电视初期节目源紧张。二是数字电视的基础是双向电视网络,现有网络由单向改为双向改造成本较高,难度很大。三是我国数字电视标准的不确定也影响了数字电视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