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复工复产表态发言材料十篇复工复产表态发言材料十篇

复工复产表态发言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22:01

复工复产表态发言材料篇1

材料的造型指材料特有的点、线、面、体的形态。[1]物质世界的材料本身的造型多种多样。材料形态包括材料物体自身的轮廓、形状或结构,材料形态也指材料作用于艺术作品,组织出新的三维体态。形状在运用于三维上,可能涉及一个正面的或负面丰富多变的空间。艺术设计中的材料作为一个集合的点、线、面、体的构成的综合形态,通过重复、均衡、突变、疏密、发射等构成方法,使材料本身的物性被放大,甚至变异及延展多义,所以材料的形态要素会隐含新的语义,构成一个整体的视觉语境。正是由于材料组合可以形成新的不同的视觉语境,各材料形态之间的距离、疏密、开合、高低等因素会随着不同的组合方式而传递出一种材料独特的感知维度。对于艺术设计中的材料的形体,可以从形与体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材料之形

材料的形主要是指材料的形态和表现,是材料存在的概念和特征表述,会在人们的意识中建立清晰的形的概念,它们都是对事物表象特征的一种描述。在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是以自身独特的生存形态及存在环境来显示其存在而区别于其他物质。正是由于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形态和表述不同,人们才能建立完善的认知系统。艺术设计中的材料也是如此,它首先是以形的概念来构建,是以自然形或者抽象形作为造型思维的出发点,并给设计作品风格和所蕴涵的精神基调以明确的界定。由于不同特征的形具有不同的精神和情感内涵,如造型中的几何形具有冷静、理性和分析的精神特征,曲线形则具有柔美、感性的特征,而有机形象征着生命的成长过程,具有时间的延时性和历时性的自然特征。所以形的特征表述,直接关系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基调。

(二)材料之体

材料之体是指占据空间的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物质的空间形态,按几何学定义,材料的体是面的移动轨迹,又可称为多个面的集合。在物质世界中一切物态都是存在于一定的体积之间,艺术设计中材料是以形和体来传达精神内涵的,是以有着体感和量感的具体物质形式占据空间来传情达意的。形与体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形的精神内涵或者作品主题是依附于物质的体来表现,反过来体的量感变化和体积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形所传达的思想内容及情感精神。总之艺术设计中的材料是形与体的结合,是具有三维空间属性的物质存在。自然界中万物都是以各自不同的形体特征呈现的,它们的形体的表象因素是由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产生的。艺术设计中材料的引用不仅具有物体材料的外在特征,同时还包含有因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积累和历史积淀所赋予的地域、时代和民族的文化因素。[2]

二、现代艺术设计中材料的语言

(一)材料的质感

质感指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化学属性在视觉上的呈现,在造型艺术中则把对不同物象用不同方法所表现把握的真实感称为质感。[4]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天然质感,如土、岩石、竹木等;而经过人工的处理的表现感觉则称人工质感,如砖、陶瓷、玻璃、布匹、塑料等。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视觉质感有赖于人的具体视觉经验。形状、色彩的感觉外在而强烈,而视觉质感则含蓄、微妙而模糊。通过质感的制作可以丰富视觉的表情,增加作品的可读性。

(二)材料的肌理

有机形态是强调内力变化的形态。在艺术设计中的材料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呈现出独特美学特质。肌理在艺术设计中的材料中的运用,不但能丰富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而且还能增加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材料的表面肌理是它的外貌特征,这些特征是为了能强化视觉和触觉的初始感受,对于艺术设计中的材料作品而言,肌理是视觉上最初的“物化”体验,这种产生于材料的“物化”体验对于作品的完成有着方向性的物质暗示作用,艺术设计作品会沿着这一方面增加它的精神高度和语言深度,通常会让人产生强烈的艺术情感。[6]

(三)材料的色彩

自然界中的千姿百态的物质材料由于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不同,对于光线照射而产生的不同的波长反射和折射光,从而形成自然界丰富美丽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人对色彩的视觉感受是最强烈的,人们对自然物质材料色彩的认识和应用从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色彩就内化为人们内心的概念和认知。色彩在三维的现成物的运用规律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其色彩运用不仅只有审美标准,还必然包含文化意义、思想观念、材质美感和空间造型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并且材料的颜色在不同的空间、光线和角度下会产生一定的色彩变化,甚至会使观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甚至使观者融入到作品本身,与作品产生一种互动的新关系。[3]材料色彩在现代设计里主要指运用材料本身的质地进行艺术表现,不同质的自然物以及不同颜色的现成物,材料色彩与材料造型是相互呼应的两个概念,现成物进入现代设计作品并综合常规设计材料形成新的艺术语言体系,因此对不同质的色彩现成物和颜料本体之间所构成的色彩关素的认识尤显必要。材料作为现成物的自身特有的色彩在设计艺术作品中被重视,是现代设计理念对自然本真的回归。自然物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缓慢的改变,合理的把握和使用会在视觉效果上因时间的张力而给观者带来极大的意外和震撼,如对一块破旧风化的木板可直接呈现出沧桑、粗犷的时间感和历史感。艺术设计中的材料应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改变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而材料中的质感、肌理、色彩有极强的时代烙印,它所体现的审美也具有时代感。因此设计师对于材料中的质感、肌理、色彩运用选择更多,选择时考虑的因素也会更复杂,需要综合的考虑材料在材质、造型、色彩等方面与作品所要传达的内涵相关联。

三、现代艺术设计中材料的构建

对材料作视觉本体语言研究时,必须注意材料本身的形式感,因为在我们将材料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来解析时,就不能忽略材料本身的形式节律,把材料本身的形式感纳入设计作品的整体视觉中来。形式感是材料构成语汇的重要特征,突出自然,强调表现,采用抽象和意象语言,重“似与不似之间”。

(一)强化材料本身存在的秩序化、格律化的视觉或触觉因素

程式化是材料形式感的重要方法,在艺术设计中的材料中,经过变形处理后的加法与减法通常被纳入某种范式之中,对不同材料的组合适用不同的程式,如重复、交集、辐射、散布等。重复最常用的图式是同一图案的对称分布。交集则是用多种材料构成的纹样,通过反复、排叠、辐射等程式构成一种复杂、变化丰富的装饰效果,集中体现材料的节奏感、秩序感和韵律感。

(二)重构材料作为主题相关的独特的形式语汇

设计师在使用材料时,要更多的关注设计作品的主题,以及材料与主题的呼应关系,一切设计理念均要赋之于实体性材料之中,运用材料展现出设计的内涵。在当代设计艺术的实验中,设计师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材料的开发与研究,倾向于发挥材料语言,以材料的不同形态语言作为呈现的方式,不断追求材料本体语言的分化与重新构成,选用并保留原有几何形态的材质构成艺术造型便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取材多样化是材料语汇的重要表征,由于综合材料的种类繁杂,材料的使用并没有限制,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合成的新材料不断出现,它们具有独特的反射折射等物理形态,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可积极探索新的材料。在当今跨界的设计作品中,既包括单一的材料运用,又包括复合的材料组合。不管选用何种材料,基本的原则是要每一种材料都能呈现出本源性的基本形态,让这种自然的形态产生形式上的对比以凸显材料的物性特征。大多数情形下不同形态的材质处于混合运用的状态,对于设计师的创作而言,研究不同形态的形态材料的综合构造,探寻各种造型元素的特点,将其物性挖掘出来,置于设计主题的统一风格下,才能充分表达综合艺术设计中的材料的魅力。

四、结语

复工复产表态发言材料篇2

【关键词】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因素

中图分类号:tB33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近年来,木塑复合材料的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众多领域都在使用木塑复合材料,因此,进一步分析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这是提高木塑复合材料使用效果的重要工作。

二、复合木塑材料

木塑复合材料是“生物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俗称,为生物质与聚合物复合而形成的复合材料,最初由木材和塑料用合成树脂制得。生物质是由生物细胞或者其代谢产物构成的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竹藤材、灌木、芦苇等各种草类、农作物秸秆,以及各种农林加工剩余物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种主要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含量较少但种类繁多的抽提物组成。生物物质作为材料使用时称为生物质的材料,绝大部分具有木质化了的纤维细胞结构,所以常称为木质纤维材料,蕴藏量巨大,是唯一可自然再生的基础材料。用于生产木塑复合材料的聚合物原合材料的原料来源及其广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可以利用废旧的塑料和废弃木质纤维材料为原料,原料包括各种合成树脂、塑料、橡胶、合成纤维,以及这些高分子材料制品的废弃物等。可见其生态环境意义不容忽视。而且可回收再次利用,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环保、节能、资源再生利用的新颖产品。随着人们对环境资源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废旧物资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大力开发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势

pVC/木粉复合材料挤出微发泡制品兼有具比纯木材和塑料产品的更优良的性能,不仅性能达到了真正仿木的效果,而且其加工成本也比木制品低很多,它的产生给木制品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跨越,也塑料加工行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1、木粉复合材料的表面经过处理后,能形成一层高分子膜覆在材料的表面,其吸水率要比材料本身小2%左右,防水性能要好于木材,而且能阻绝霉菌滋生,使木粉的防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木粉复合材料能根据要求制成各种形状和纹理的制品,外形美观无色差,材料利用率高,无加工剩余物,能回收再利用,是一种节能又环保的材料。

作为一种新型的木材替代品,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和包装等领域,绝大多数的室内外装饰建材均可用pVC来制造。pVC木塑彻底抛弃原木的缺点,改进了原木的不足,保留了原木特有的木质感。同时pVC木塑材料可根据不同木种和颜色生产出不同等级、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制品。由于生产过程采用挤出成型,可实现自动连续生产,长度任意裁定,这是原木所不能及的。pVC制品现已收到全球广泛的重视,被誉为绿色环保新型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

木塑复合材料以木屑和废旧塑料为主要原材料,通过不同加工工艺成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和改变原材料或成型工艺,将所得到产品的性能进行比较,发现有明显差异。现将木屑、废旧塑料及成型工艺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论述。

1、木屑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增强机理

木屑含有大量的短切纤维和木素。木纤维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弹性,木素具有较好的硬度和刚性,它们均可作为改性剂在复合材料中起增强作用。木屑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都很大,使得木屑与液态树脂基体之间具有很大的接触界面。由于界面之间存在有偶极定向力、诱导偶极力和色散力,异相的复合过程便是依靠这种电场和力场的界面结合力而牢固结合。

木塑复合材料的电镜显示,pVC树脂可渗透到木材细胞腔中,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由于复合材料是呈结晶态(木纤维)和无序态(树脂)的多相状态,使复合材料既具有木纤维的高强度、高弹性,又具有聚合物基体的高韧性、耐疲劳等优点,因此,这种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即力学强度良好,抗冲击强度高,热伸缩性和吸水性均比木材小,尺寸稳定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虫蛀,非易燃,并具有木材和塑料的双重加工特性,既可锯、刨、钉、油漆,又可挤出、压制、注塑成型。

2、废旧塑料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及改性

为降低材料成本,提高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率,研究以废旧pVC塑料作为木塑复合材料的基体。但由于废旧塑料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空气中氧气的氧化作用,同时受光和热等外界环境影响,使聚合物分子链断裂而降解,导致废旧塑料力学性能下降。为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需对废旧塑料进行改性处理或者在原料配方中加人适量的树脂。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当复合材料中pVC含量一定时,增加pVC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或者换句话说,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随废旧塑料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3、成型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木塑复合材料可以根据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加工成不同材质,如:软材、硬材、片材、板材或者管材、导型材。不同的型材和用途通过不同的成型工艺成型。硬板材通常有层压成型、压制成型和挤出成型三种不同的成型工艺。其中,在压制成型和层压成型过程中材料受到的压力要比挤出成型大。经过压制成型和层压成型的复合板材比挤出成型的板材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从生产角度看,压制成型和层压成型都是间歇式的,而挤出成型则是连续式的,只要挤出成型的复合板材其力学强度足以满足实际需要,则应该选择挤出成型工艺,这对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都是有益的。

五、木质复合材料发展前景及对产业发展的建议

1、木质复合材料发展前景

由于木材具有质轻而比重大、可生物降解、舒适的视觉和触觉效果、隔音、隔热等优点,在现代社会中,它仍然是材料世界中的主要成员。然而,遗传结构在赋予木材众多优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给木材固有的缺陷。木质复合材料正是通过利用木材与其它材料的复合效果,一方面尽量保持着木材的特性,另一方又进一步改善木材的应用性能,以提高木材的利用率,扩大木材的使用范围和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来满足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需要。

尽管木质复合材料在木质材料家族中仅仅是一名年轻的成员,但是,木质复合材料技术不仅是木材工业的研究热点,而且极大地推动着木材工业的发展,是木材工业的发展方向。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木质复合材料技术不是盲目、孤立发展的,而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需要,是与其它材料技术协调发展的,是整个材料科学发展的结果。材料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木质材料科学的发展,现代复合材料科学的进步推动了木质复合材料科学的进步,复合材料是材料革命的方向,同样,木质复合材料也将是木质材料的发展方向[6]。

2、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建议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组建木塑复合仿木材料的行业机构,以及联合现有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积极地、更快地吸收世界先进的技术与工艺,提高我国木塑复合仿木材料的技术水平。

(二)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扩大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同时要建立部级的质量标准和检测规则,统一技术指标,以保证产品质量。还要加强木塑复合材料成型机械的配套研制、开发和生产,以适应经济建设对各种型材的需要。

(三)国家应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补贴利用废弃物进行再生产而消除污染、减少废物、改善生态环境的企业,同时适当减免税收,以加大对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研究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因素非常有现实意义,可以为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是今后推广使用木塑复合材料的必要工作,也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

[1]董雪波,李琼,童国林.木质素/pVC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林产工业,2011,35(1):13-15

复工复产表态发言材料篇3

本书包含了大量的论题,向我们展示了不同领域的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现,尤其是在航空航海领域甚至是在陆上的应用。

本书共分为5章:1.简介,后4章是主题论文合集:1.前言,简要介绍金属及材料学会年会及成书的原因;2.复合材料的加工和设计,论题包括(1)10%铝基飞灰复合材料的形变特性在空间航空中的应用;(2)B4C在铝基复合材料中对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上的影响;(3)细菌纤维素对β相聚偏二氟乙烯的相稳定增强研究;(4)合成复合taCtaB2粉末;3.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相图表征,论题包括(1)激光沉积原位tiC增强镍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摩擦学性能研究;(2)挤压浸透法生产微石英增强铝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3)混合金属功能梯度复合材料的挤压浸透法技术生产和表征;(4)磁性记忆合金niCo40+xal30-x\[X=0、3、6、10\]的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5)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定向凝固;4.材料的机械性能的发展,论题包括(1)一种高机械性能的金属纳米复合材料:nbti纳米线和niti基复合材料的反常热膨胀;(2)复合材料数据融合无损检测技术对累计损伤进行定量;(3)计算预测玻璃态聚合物和热固塑料的机械性能;(4)多尺度表征SiC/SiC复合材料;(5)用于航空的铝基金属复合材料在加工中的断裂韧性和损伤力学研究;5.复合材料的界面和粘结,论题包括(1)连续纤维增强陶瓷铝基复合材料的多尺度建模;(2)冲击检测在评价复合材料层合板弱键中的发展;(3)用等离子体处理高分子纤维来增强织物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机械性能;(4)1758K下钛铝合金对tiCx的润湿性研究;(5)用于汽车工业的金属聚合物金属三明治结构的成形极限图。

本书适合材料化学、固体物理、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同时对从事复合材料研究工作的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能够开阔视野,同时储备一些如何根据不同应用领域来选择和使用先进复合材料的相关知识。

复工复产表态发言材料篇4

关键词:园林景观;新材料;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thispaperfirstsummarizesthetraditionalmaterialsusedinlandscapedesignandnewmaterialscategory,summarizestheapplicationofnewmaterials,thedevelopmenttendencyofnewmaterialsweresummarized.

Keywords:landscape;newmaterial;application;developmenttrend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住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对舒适度和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等的追求等促进了园林景观的建设发展。不管是城市广场、道路景观,还是公园、公共绿地、住宅区园林景观等处处可见园林景观的踪迹。园林景观材料作为园林建设的物质基础,承载着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科技发展又促进了很多新型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扩展性应用,故对园林景观中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研究和讨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2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的类别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材料笼统上分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种,人工材料又包括手工材料和工业材料。在早期园林景观中,经过手工加工生产的景观材料包括石雕、盆景、木桥等。工业材料是现代城市景观的主要材料,包括水泥、玻璃、钢材、塑料等经过人类工业加工而成的材料。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材料具体可分为有生命材料(动植物)、无生命材料(混凝土制品、金属材料、陶瓷、玻璃和塑胶等)、天然材料(石材、木材、水和土等)、文化材料和气象材料等。文化材料是指具有某种意义、内涵的符号、文字、标志、音乐等。气象材料是指自然光影、风、云、雾等。园林景观中不可忽视的材料即是绿化植物,其在屋顶、阳台、墙体、围栏、桥体和主题花坛等部位的具体应用,共同构成了园林立体化的绿色景观。

新材料是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的,现代新材料的品种繁多。从物理属性上来讲,新型混凝土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高分子橡胶材料、新型塑料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及纤维材料等都是新材料。按照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新材料包括基建类材料、结构类材料、装饰类材料和铺装类材料。如灯光照明设备中广泛采用的LeD灯。这种低耗能的环保灯具更安全,适用空间更广,创设的情景更加梦幻。铺装材料引入了橡胶、亚克力、塑料、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代替了传统的硬质自然石材和烧制砖石、圆石、砾石等材料,丰富了铺装的设计形式,使得园林景观具有不同的质感、色彩和光影等多重表现力。

3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的应用阶段

材料作为园林景观设计重要组成要素,其应用历史可追溯到《史记》,其中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记载提到园林建筑的材料,如石材、木材、花草树木、水体等。这些材料隶属于自然材料,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并保持自然本真的特性,人工雕琢的痕迹较浅,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寄情于山水的人文气息。而西方国家的传统景观设计中,采用的材料大多经过精心的处理,如修剪规整的树阵、巨大的大理石雕塑和花岗岩铺装等,充分体现出欧洲贵族文化对改造自然的精神追求。近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将工业材料引入景观设计,国际主义和形式主义成功地在景观设计中推广应用了工业材料,最为典型的即是金属材料的运用,但其冰冷生硬的材料属性和机械性的运用导致景观的细腻化程度低、自然亲近度低。

以西方著作《景观美学》为代表的学说倾向于将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历史文脉相联系,以促进城市景观设计本土化与材料运用地域化相结合的发展。近代园林景观设计沿用了传统私家园林的手法,其材料运用方式极具文艺复兴、新艺术运动及工艺美术运动的特色,忠实于材料自身属性,追求表现材料的真实质感,反映简约、高雅和向往自然的特点。如合理安排植物的疏密和高矮和水的运用,使景观空间产生动静结合的节奏变化;创造多层次的建筑物空间,结合雕塑、喷泉、凉亭等要素,调节景观空间的氛围。

4新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基于地域文化、生态环保理念和园林艺术性追求,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对新材料的运用和发展趋势包括:

(1)人文化趋势。景观作为一种物质化的空间形式,应具备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性质,关注城市、自然、历史、人文感受在园林景观中的表现力。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着重于直接反映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工艺技术和民俗生活等。如江阴中山公园,利用现代表现手法,结合高科技技术和历史文化理念,使得古典与现代自然交融。中山公园利用钢结构玻璃影壁形式修葺了中山纪念塔,利用巨石材料镌刻历代的重修碑,并以展品陈列的形式展列于园中,在玉带河沿岸重修了钢结构玻璃长廊立足于地域特性的自然环境,整个设计理念和材料运用手法都体现了江阴古城沿革的历史和地方文脉,成就了珍贵的城市记忆。

(2)生态化趋势。景观设计的生态观念早已得到人们的重视,抛弃了消耗型新材料运用的发展模式,结合现代技术、地域环境和新材料属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生态观念在材料运用中的具体方式包括生态仿真和生态保护、旧物改造等方式,如玻璃纤维强化水泥、CFRC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等脱模于传统石材材料的新型材料,具有耐腐蚀、质轻、可批次生产和造价低等特点,且模仿自然石材的纹理相似度高,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园林景观中可代替人工手塑石材,在开放式现代园林中应用广泛,是生态仿真的典型事例。近年来,很多园林景观开始利用工业回收或重组产品材料,如麦秆、树皮或木材碎片等材料可用作改良土壤的铺装材料,旧垫圈、旧轮胎等材料进行旧物改造。如用植物纤维和热塑性塑料树脂等材料经过处理而形成的木塑复合材料,兼具木材和塑料的双重性能,具有力学强度良好、抗冲击强度高、耐磨、防虫蛀及非易燃等优点;利用全再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和高技术被动生态技术,建设具有环保、卫生、抗紫外线、节能的生态塑料建筑物。

(3)多元化趋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格局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园林景观的风格难以统一。材料使用具备一定的地域识别性,同一园林景观构件在不同地方采用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园林结构、材料选用和园林整体风格都表现出高度的多样化趋势和强烈的本地文化色彩。

5结论

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影响着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园林景观仿西式的趋势,衍生了很多粗制滥造、与环境违和的景观作品。设计师们应立足于现状,紧跟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转变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积极提升表现手法,理性化地吸纳地域文化内涵,坚持环境保护的理念,从而建设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王萃.新材料在当代景观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1.

[2]贡鸣.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与应用[J].国土绿化,2010,(03):24-25.

[3]李运远.试论园林材料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6.

[4]徐哲民.园林景观材料综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8):249-252.

[5]王萃.浅议园林景观材料的选取[J].现代装饰(理论),2011,(03):45-46.

复工复产表态发言材料篇5

1.行业特点

复合材料行业特点:原材料品种多,工艺方法繁多,成本跨度极大。按每公斤价格而言,复合材料可以由几元到几千元以上不等,一般同等重量成本均高于钢铁。很多材料配方和工艺方法原理简单,容易上手,但由于工艺自由度较多,真正的工艺参数系统性控制难度大,产品离散性较大,产品缺陷的可探测性差,所以用简易办法较难区分产品质量的好坏。

2.发展现状

行业门槛低,个体户亦可从事经营生产活动;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广泛,既可做花盆,也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国内缺乏高技术含量自主研发产品,配套设备设施也不健全,限制了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复合材料以其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在汽车工业方面具有典型的应用,并占有突出的三大优势:一是自身减重;二是集成化功能,使系统减重;三是使系统的制造、安装和维修简化。而且,大部分复合材料部件具有减振降噪的效果。从复合材料的内在特点而言,所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特别是连续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部件,对微裂纹及轻微外伤的敏感性都非常弱。采用这种复合材料制作结构件,安全性更高,可有效降低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和程度。

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自开始制造汽车以来,复合材料便以各种形式应用于汽车中,树脂基复合材料正式应用于汽车中始于1953年。世界上第一辆全复合材料车身的Corvette车由手糊工艺生产(见图1)。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分为几大类:覆盖件(内外饰)、结构件(以其力学性能为主要应用)、功能件(以其某些方面特殊性能为主要应用)。当然,更多情况下都是多种性能同时应用的,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中个别性能稍有突出而已。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是从覆盖件开始的,也是用量最大的一个类别,主要采用SmC(片状模塑料)、Rtm和手糊等工艺制造。复合材料用于覆盖件的优点是耐冲击性、耐候性、耐腐蚀、阻燃、行人保护以及丰富的造型设计等。

对覆盖件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外观和尺寸以及成本上,而对材料本身等性能要求不高,导致这个领域竞争极其激烈,结果是成本下降的同时,质量也受到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复合材料名声不好的原因之一。结构件的应用在国内发展较缓慢,主要是由于这类部件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不易掌握,企业缺乏相关设计以及验收标准和测试验证能力,在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新材料、新部件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主机厂只能延用原来的材料。初期开发需要一定的投入,在国内,开发投入基本都由供应商承担,开发成功后,其成果又很容易被窃取,这也是阻碍汽车用复合材料发展的因素之一。

功能件的应用状况与结构部件有相似之处,目前应用虽然很多,但多数是合资车型,延用国外原有设计。国内缺乏自主设计能力以及相关的验证能力,也缺乏相关标准。设计原型在国产化过程中,迫于技术水平所限或成本压力,其材料体系、工艺技术有时也会发生变化,引起部件质量下降,最后很可能被归结为材料本身的原因。中国的汽车用塑料平均每辆车在100kg以下,占塑料总产量的10%以下,而美国占15%,德国占18%,并且逐年增长。汽车塑化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但我们知道,汽车也不可能被完全塑化,最终会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

1.轿车上的应用

复合材料在轿车上的应用以SmC产品为主要代表,主要应用于车顶板、车顶外延板、侧裙板、翼子板、机舱盖板、保险杠、仪表板和内饰板等。应用实例如图2~图6所示。其中图2富康行李箱盖为粘接结构,Rtm工艺成形。图3奇瑞a5行李箱盖为粘接结构,其外板采用SmC工艺,内板采用Rtm工艺。图4和图5所示的零部件均采用SmC工艺成形。图6中的宝来喜登2002年5月在东风出产,采用Rtm工艺全塑车身,为国内全复合材料车身产品,整车使用复合材料136.5kg,外观蓝色部件全部为复合材料制造。碳纤维具有绝佳的韧性和抗拉强度,且重量只有钢的1/4。轻量、高强的特性正是高性能汽车所需的。轿车前端模块,采用LFt–D在线混炼压制或LFt–D在线注塑工艺,可节省材料成本25%,如图7所示。备胎舱采用LFt或Gmt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和防腐性,单件减重可达45%(约4kg左右),设计自由度高、可制作出较复杂的形状和结构。2009年,宝马集团与西格里集团合资,建立了西格里汽车碳纤维公司,首款产品4门宝马i3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车厢采用Rtm工艺成形(见图8)。兰博基尼的aventador超级跑车车厢也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2.客车上的应用

复合材料在客车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前后围、保险杠、顶围、行李箱门板和整个车身等(见图9和图10)。

3.载货汽车上的应用

复合材料在载货汽车上的应用,主要包括高顶、面罩、保险杠、传动轴、脚踏板、板簧、侧裙板、翼子板、导风罩、导流板和导流罩等。国内自主研发8.6m自卸车车厢通过采用复合材料(见图11),车的质量从原来的6.8t减至4.5t,承载50t以上,每年可为用户增创7万元左右的利润。

复合材料的新应用

除以上所述,复合材料在其他汽车零部件上的应用也很多。例如,发动机的气门室罩、齿轮室罩和油底壳等,都可以用复合材料制造(见图12)。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正在向新的种类发展(见图13)。

复工复产表态发言材料篇6

摘要:利用新旧水泥搅拌料重复生产新工艺,对于解决水泥路表面坑洼自由修复的难题。利用原地切割掘出的旧路表面旧料原地搅拌、摊铺,避免了多投水泥路和石材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节约了运输成本,确保水泥路畅通无阻。

关键词:水泥路坑洼修复

一、前言

利用旧水泥旧料重复生产新工艺,对于解决水泥路表面坑洼自由修复的难题。利用原地挖出的旧路表面旧料原地加水加水泥搅拌、摊铺,避免了多投水泥路和石材所造成的损失,节约了运输成本;旧料重复粉碎生产加水加水泥搅拌,减少了地面污染;可以方便小量生产,小量修复,无需动用大型粉碎搅拌设备,弥补了一些大型常规修补设备不能及时和少量生产的缺陷,降低了修复材料的造价,给挖补路表面坑洼开拓了一条经济实用的新路,这也是水泥路养护经济中的一项新工艺技术。

二、坑洼修复难题提出

1、研究重复生产旧料于不同梯度温度范围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在中国北方地区,其昼夜之间的温差非常较大,对于水泥旧料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是一个待研究的疑难。要想研究出一整套应对昼夜温差大的工艺将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2、坑洼修复难题的经济效益。在就水泥重复生产利用的过程之中,不仅仅要研究旧料自身重复利用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价值,而且其还应当考虑一下工艺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如果出现搅拌料重复利用率不高,那么所废弃的水泥搅拌料就会散落在大街小巷,造成地面污染和资源浪费,这对于城市生态环境而言是不利的,所以在估计经济效益时一定要将对社会的间接供献或不利影响考虑进去。

3、纵然可以轻而易举解决小面积水泥路坑洼修复,但是大面积水泥路坑洼修复又会带来各种程序化问题;因而,简化其中间修复流程,简化其因反复的运送和倾倒水泥、石砂等所造成的繁杂过程,并应对其繁杂修复点多,不容易操作和养护,这些又是急待解决的难题。

4、如何让旧水泥路坑洼修复达到标准,应当遵守质量标准,而要想让水泥路坑洼修复工艺达到质量要,这也是一个难题。如要满水泥路稳定度、硬度、实密度,以及其旧水泥路表面的水泥含量、砂石料的等级等各项标准检测。一般长期使用的旧水泥路,其路表面都有一定的老化,因此其各种工艺标准也不能死板要求,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级变化,这也是需要进行研究的要点。

三、用切割掘出的旧水泥进行坑洼修复

1、切割掘出旧水泥路,然后进行划线、平槽、分析、预测。注意划线要考虑水泥路实地表面倾斜度等情况,切割时尽量不要破坏其基底,如若发现基底损坏则应当进行基底修复。利用老方法进行坑洼修复时,一般直接填充修复料后就算完成,这样修复的坑洼不仅不怎么好看,而且其毫无质量可言,一般不出半月就又破损坑洼。

2、选择利用旧料;在切割掘出旧路表面旧料的过程之中,应该注意过虑掉旧料中夹杂的泥土和导物,往搅拌仓内填装料时,尽量只要旧料或砂石,且要控制好粉碎直径。

3、对于旧水泥切割掘出的旧料进行取样分析,测定其各项性能参数,给所辅助加入的水、水泥添加量提供数据基础。

4、加配水泥和砂石料,计算出每吨应该加入水泥和石材数量,经测试新加水泥量、石材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按照预测的量进行投入。

5、搅拌、摊铺碾压、和现场快速养护。搅拌料生产时,搅拌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预测的数据确定的掺加量进行掺杂,不能少加也不能超量加配。摊铺时按照预测的相关系数比老路表面稍微高出0.52-1.62Cm,如此可以确保压实后的表面平整度。

6、按照再生产程序分批记录再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以便于总结出经验,改进工艺技术。其具体操作工艺流程为:划线测量-切割路表面-掘出-平槽清除-选样预测-秤重-按预测数添加料-搅拌-卸料摊铺-整平碾压-品质检测-现场养护。

四、就水泥修复工艺优缺点分析

1、用老工艺修复路表面坑洼出现的缺点

由于水泥路坑洼槽洞可能具有线长、点多、分散不均匀的特点,所须携带的原材料量非常大,老工艺要具备大型设备条件才能胜任工作,一般需要动用大型载车;一旦动用大型载车便不可能生产出小批量修复料,其更需要加水泥和水进行搅拌,所以修复效率很低;最主要的是须加入全新原材料,使用修复成本大大提高。

2、用旧水泥路的旧料与新料混和重复生产工艺的优点

旧水泥重复生产新工艺一年四季均可再生产,既方便又快捷,在再生产原地,随时粉碎回收切割掘出的旧料,随时可以加新材料重复生产成修补料,随时可以用修补料修复坑洼,还对旧料和修补段坑洼进行检测预测,给水泥路提供了一切实可行的新工艺保障。与此同时,由于对旧水泥路旧料进行回收利用后大大减少了地面污染,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也起到变废为宝的作用。

在实际的水泥路修复操作中,我们可以对比是否使用旧料的两种新老工艺技术,发现其重复利用的新技术工艺可以节约费用55%以上,其经济价值十分显著。尤其是它所体现的社会效益也非常巨大,改善了公路环境,对于我们人民来说是一大福音,其也对于缓解水泥路养护部门每年庞大的养护资金不足问题具有极积意义。

五、结束语

显然,旧水泥路重复生产利用的坑洼修复工艺是一项既利国又利民的好工艺,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废物可以重新利用,旧料可以重复进行生产,变废为宝,而现有的水泥路修复老技术老工艺不能重复利用旧料生产,只能将旧料弃之路边,这既增加了公路负担又污染地面影响市容。该工艺采用的粉碎搅拌设备体积可大可小,常用的小型机重量很轻,不需要动用大型载车,仅用一辆小型卡车即可牵引进行全城作业,自带少许水泥、石材和水,新旧材料搅拌均匀,对所见水泥路上的坑洼随见随补,非常方便。水泥路旧料重复生产可应就地搅拌,就地填充压实,干燥季节搅拌时水量可以多带,可进行保湿控制,在保湿条件下仍能进行各种再生产作业,适合中国各地区城市气温条件。其原地再生产加水,既不扬尘又不冒烟,既环保又经济,是一项值得全国推广的好工艺技术。

参考文献:

[1]李.现代城市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思想和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彭红娟.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及控制[J].知识经济.2011(06).

[3]庄承波.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复工复产表态发言材料篇7

【关键词】绿色建材;生态建筑;应用

前言

生态建筑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把建筑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人类创造一个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使用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在生态建筑的发展过程中绿色建材的研制与使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外的建筑设计人员对绿色建材的发展都相当重视,力图寻求最佳的绿色建材,以营造健康、安全、舒适、美观的建筑和环境。

1绿色建材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材就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生产的建筑材料,符合节能降耗目标,使用大量工业或者是城市固然废弃物生产,具有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等特征,对于环境保护十分有利,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和常规材料相比,绿色建材的特征主要如下:①生产中多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②制造工艺具有低能耗和无污染特点;③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对人体有害的颜料或者是添加物;④产品设计以改善环境、提升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产品使用功能多样化,如抗菌、防霉、隔热、调温、防射线等;⑤产品可回收或循环再利用,绿色建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绿色建材的种类及发展

绿色建材主要包括天然建材、循环再生建材、低环境负荷建材、环境功能性建材、多功能复合材料等。

2.1天然建材

天然建材包括木材、竹子、生土等。木材这种历史悠久的自然材料,在合理兼顾森林资源保护与产出的前提下,被认为是最“生态”的建材。它具有方便获取、运输、加工以及适用性广等特点。近些年来,在发达国家木材的使用又重新得到了重视,尤其是经过特殊处理后生产的胶合木,在保持了木材原有的美观的同时也提升了设计强度,同时还具有耐火能力,绝缘性较强,尺寸可控性较高。可将其应用于大跨度的直线或拱形构造的制作,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应用范围广,且环保。

2.2循环再生建材

循环再生建材主要特点是材料本身及其废弃物可循环重复使用。它的使用具体表现在建筑配件(如门、窗等)和建筑结构材料(墙体、楼板、钢构件等)的使用上。如旧建筑的改造其实就属于建筑材料的再利用,除了有利于保持历史的延续性,也可以节能降耗。例如,2004年在上海建成的生态示范楼中就使用了一种名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材料,将炼矿废渣、建筑垃圾经过特殊处理制作为骨料,其再生混凝土新料的使用量是普通混凝土的1/3,但是强度相同。

2.3低环境负荷建材

低环境负荷建材就是指在建设的全寿命周期中,环境的负荷值较小,其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材料有:节能、环保、低水泥耗量的高性能绿色混凝土以及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的高性能建筑材料等。其优点在于:对废弃料进行回收利用,降低了烧成温度,节约能源,减少了Co2、So2、粉尘等有毒物质的排放量。

2.4环境功能性建材

环境功能性建材在使用时对于环境具有净化和修复的功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有利于回收利用和再生。在对无害建材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希望使用的材料是有益身体健康的,也可以净化空间环境。当前,处于研发阶段或者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的材料有:光催化分解氮氧化物、除臭、杀菌的绿色建材;抗菌、防霉的建筑卫生陶瓷和涂料;具有红外辐射保健功能的内墙涂料;可调湿度的建筑内墙板等。

2.5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复合型材料

2.5.1tim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种透明绝热材料,简称tim。可将tim与外墙复合制作成透明隔热墙,简称tiw。tiw主要是由保护玻璃、遮阳卷帘、tim层、空气间层、吸热面层以及结构墙体构成,在得到太阳辐射热的同时也可以得到tim的反射能。tim层布设在黑色吸热面外侧,在寒冷的冬季具有保温作用,有效阻止了室内热量的外散,在炎热的夏季,也抵挡了热量的进入。玻璃内的遮阳卷帘(卷帘外表面为高反射面)可调节抵达墙面的太阳辐射量。

2.5.2太阳能光电材料

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可以为建筑提供电力能源,不会产生污染也会有噪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复杂混,太阳能电池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可建筑材料以及构件的融合度逐渐提高,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及太阳光电玻璃。此类材料的优点是可以收集更多的阳光,电力生产能力也有所提高,不会对建筑的美观造成任何影响,功能集成化程度较高,如装饰、保温、发电、采光等。

3应用实例介绍

国外实例———2000年世博会瑞士馆:2000年世博会的主题为绿色,瑞士馆表现尤为明显,其改变了传统展示空间的概念和局限性,没有将技术展示以及新型机器操作演示作为重点,而是锯好的木材通过最简单的制作方法构制为木材壁,高度为9m,相互交错,形成一个面积为3000m2的迷宫。在迷宫中有通道和中庭,木结构空隙中萦绕着具有奠定瑞士传统色彩的音乐,外加阳光的照射和参观者低声细语与脚步声,营造了一个纯净的音色世界。设计师卒姆托幽默地说:“展期为153d,正好是从瑞士刚刚采伐的落叶松需要干燥的时间。”对于木材的固定,没有使用常规的角铁,因此在展会结束后使用的木材均可回收利用。由此可见,该建筑设计重点体现是历史价值,因此他的作品体现出了“人、自然、技术”这三者的合力,也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国内实例———上海生态办公示范楼:上海生态办公示范楼是上海市科委2003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是针对上海地域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借鉴国内外最先进生态建筑技术的科研成果。示范楼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材料中3R材料(Reduce、Reuse、Recycle)使用率达到80%,装饰装修材料也全部采用环保低毒产品及防霉、抗菌、吸声等环保功能材料。竹子是华东地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纯天然材料,成材速度快,加工流程简便,同时材料自身耐久性较好。在示范楼工程中可使用竹子制作百叶窗,无需油漆、粘接剂等。室内走廊与楼梯的栏杆扶手也是使用废弃的木屑加工制作而成的,但是从外观和触感来说与实木相同,但是造价更低。此类材料的加工必须严格遵循环保原则,在使用过程中或者是废弃后的处理终均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且使用周期较长。与此同时,在设计中可以利用旧木屋架、木地板等废弃原木型材,制作无需受力的构件,如屋顶花园护栏、外墙护板等。

4结束语

随着能源和资源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建筑将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而其作为人类生态智慧重要的物化成就,随着高技术、轻结构的发展,使用绿色建材无疑代表着一种方向与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冉茂宇,刘煜.生态建筑(第二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复工复产表态发言材料篇8

据记者了解,欧文斯科宁拥有复合材料与建筑材料两大事业部。其中,复合材料事业部生产的玻璃纤维增强材料产品主要运用于交通运输、电子、海运、基础工程、风能等;而建筑材料事业部生产的保温材料与屋面材料则应用于全球民用、商用及工业领域。2011年,欧文斯科宁全球销售额达50多亿美元,销售额的2%用于研发。

据迈克尔·赛曼透露,“公司下一个重要的战略投资就是建材要往中国西部去发展。”事实上,欧文斯科宁早已开始布局西部。今年3月,位于西安高新区的现代化节能建材生产基地举行了奠基仪式。该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万美元,预计于2013年初正式投产。“除了产能上的投资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投资是创新上的投资。”迈克尔·赛曼告诉记者,创新性的建材保温材料——ecotouch明年就将在西安工厂生产,目前这一产品仅在北美生产。

对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否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的问题,迈克尔·赛曼持乐观态度,“尽管近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我们仍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市场,并拥有巨大增长潜力。”迈克尔·赛曼表示,从全球来看,复合材料还是在继续增长,惟一下降的市场是在欧洲。据统计,中国市场保持了6%的增长率。“而中国代表了大约24%的全球玻璃纤维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全球仍是一个增长的状态。并且,欧文斯科宁的增长前景也与业界报告水平相一致。”

不过,迈克尔·赛曼也指出,目前有一些政策可能还不太利于玻璃纤维发展,但将来的政策肯定会有所倾斜。比如,在全球其他国家,保温材料主要运用于内保温,但在中国绝大部分是外保温。“如果未来趋势从外保温往内保温转移的话,更适合做内保温的玻璃纤维材料就会发挥更大的优势,无疑会推动玻璃纤维保温材料的增长。”

复工复产表态发言材料篇9

关键词:熟语教材编写多模态化影视剧理据

一、引言

汉语熟语主要包括惯用语、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以及警句格言等(彭泽润、李葆嘉,2009:285)。熟语生动有趣,蕴含深刻、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口语交际中具有重要作用。熟语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加大汉语熟语教学力度实有必要。实际上,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确实越来越重视汉语熟语的教学,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教材编写上都有不少新的进展(赵清永,2007)。比如各类专题、选修和研究专题课程的设置都更重视熟语的教学,很多著名口语系列教材在编写中会更多地使用熟语并系统介绍熟语知识。另外,还出现了一本专门的汉语熟语教程――《汉语口语习惯用语教程》(沈建华,2003),教程中包含课文、惯用语释例和练习,以某种对话场景作为课文内容,给学生提供语境帮助理解惯用语。课文后提供各种惯用语练习形式(如解释、连线、多选、对话补充等)。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者探讨汉语熟语的教学策略(钟舟海、肖静,2013)。但是在当前对外汉语教学飞速发展、中高级汉语熟语教学整体存在不足的情况下(郭雯文,2002;孔令跃,2013),熟语教学尤其是相关熟语教材的研究进展仍显不够,教材不仅数量少而且是传统的纸质书,形式单一,在教材编写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基于这些原因,本文尝试提出一种汉语熟语教材编写的新思路,并分析该思路背后的理据,希望能有所突破,促使更多研究者关注、思考这一方面的问题。

二、多模态化汉语熟语教材编写思路

概括而言,本文尝试提出的是基于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的多模态化汉语熟语教材编写思路。在详细论述这一思路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相关概念。“模态”指“人类通过不同的感官与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顾曰国,2007)。而多模态化外语教材在此指集各种多模态材料(如文字、图画、表格、录音、录像、网络链接解释等)于一体的新型教材(张德禄、张淑杰,2010)。传统纸质教材也具有多模态性,如课文配上图画、表格、特殊文字等,但这类教材显然还是以文字为主要媒介,是单媒体的多模态内容。在多模态化教材中,不再是文字一种模态独尊的局面,而是多种模态共存的局面,教材是多媒体、多模态化内容。

多模态化教材要求多种模态的合作、协同、辅助、强化等,所以研究者认为它不再仅仅是一本书的形式,而是书加光盘、课件、录音带、录像带、一系列网站等形式(张德禄、张淑杰,2010)。这些内容可以根据需要编写成三种配合使用的教材: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演示教材。其中“电子教材是以电子文本形式出版的教材,储存在光盘、移动硬盘等容量比较大的电子容器中。电子教材应该是最完整的教材,不仅包括纸质教材中的所有内容,还包括其他所有与其匹配的多模态学习材料,包括不同版本的网络课程、多媒体学习课件、电子教案和录音等。教材后还附有相关参考书目和相关网站的链接,甚至还可能包括练习答案等”(张德禄、张淑杰,2010)。多模态化外语教材除了具有传统纸质教材的特点外,还具有协同性、多维性、动态性、共时性、联结性等特点,信息量大,使用便捷,可以多维度地刺激学习者的感官,提高学习效率(张德禄、张淑杰,2010)。这一新型教材的编写符合当前外语学习多模态化、网络化等新时代需求。

多模态化外语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优势对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具有重要启示。对外汉语熟语教材也可以借鉴该编写方法,编成多模态化汉语熟语教材,使汉语熟语教与学更为有效。而且,目前熟语教学虽然越来越受重视,但专门的熟语教材只见到一本,且为纸质版形式的,所以尝试编写多模态化汉语熟语教材很有必要。我们认为,具体可按照如下新思路进行汉语熟语教材的编写。

首先,编写纸质版熟语教材时,教材内容以转录的影视剧脚本作为课文主体。在编排体例上,教材包括课文、熟语列表和注释详解、各类练习,还要有专门的与电视剧中内容相关的“交际文化板块”或“交际常识板块”内容,并附上一些类似交际场景的相关练习,加深学生对相关熟语使用语境的了解。对课文中出现的常用熟语,参考二语习得和教学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标注,比如粗体加黑、下划线、不同颜色亮显等,这些标注方法已被证明可有效促进对熟Z的识记。另外,对特定类型熟语,如成语,也可以用不同图形加以边注,简单标明典故来源等。在熟语列表中要标注熟语类型,加上详细的意义和用法注释以及例句。课文后的熟语练习设置除了常见的练习类型外,同样参考二语习得和教学研究成果,对各类熟语设置不同的练习内容。比如,让学生背诵成语典故,利用意象性和图片让学生猜测熟语等。

其次,要编制电子版熟语教材。电子教材不仅包括所有纸质课文内容,还包括各种多模态化素材。电子教材把所有文本教材内容电子化、集成化,使学习内容成为“多模态文本”,呈现方式也多模态化(文本、声音和视频的单独或共现)(顾曰国,2007)。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所突破,即在电子教材中内置多模态语料检索工具。借助于这一工具,学习者可以集中检索包括特定熟语在内的多模态文本,如包含该熟语的所有课文、句子、意义用法注解、例句、对应的发音和视频、相应的练习题等,可以随时重复学习该熟语所在的电视剧或话题情景的全部文本或视频、音频内容。也就是说,对于任一熟语,学生都可快速查找到相关内容并进行多模态化学习,更可多次集中重复学习,或学习某一熟语在不同话题情景中的具体用法。

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子教材实质上是一个集成的小型多模态语料库,学习者学习的对象是可以方便快捷检索的多模态文本,该文本能从多个层面(文本、图像、音视频、对话情景甚至练习等)重复展示熟语的应用。学习者在熟语学习的任一环节都可以借助该检索工具进行。电子教材软件界面可以安排如下:界面左侧是电子化课文等多模态内容呈现界面,可以呈现课文内容、突显各类熟语、音视频片断、练习等内容;界面右侧是熟语查找界面,输入某一熟语,就可以呈现出所有相关内容列表,如包含该熟语的所有课文、句子、意义用法注解、例句、练习、发音和视频片断等,点击该列表任一内容,都可以在左侧界面中详细显示出对应内容。利用这一检索工具软件,学习者可以对任一熟语进行多层面、多形式的学习或复习,这一过程是一个多层面、高频率重复强化的过程,学习者对熟语的识记效果会更好。最后,在电子教材中也会集中显示熟语在某些大型语料库中出现的一定数量的例句,学生通过检索工具可以进一步查找并扩展学习,这也是多模态化练习设置的一个部分。

最后一点是关于课文内容选择的标准问题。多模态化汉语熟语教材的内容来自于影视剧,但影视剧众多,必须考虑选择的标准问题。本文认为应该围绕著名的口语主干教材挑选与主题相关的影视剧作为汉语熟语教材内容。比如,可参考北大版的《汉语高级口语2》,从电视剧《家有儿女》或电影《爱情麻辣烫》中挑选与话题相同或相关的合适剧集。如教材中某一课的话题是男女地位和婚姻,就可以选择与此相关的剧集或电影片断(如《家庭主夫》或电影中一对青年的婚姻生活片断)。只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影视剧有以下好处:第一,主干课的话题都是有质量保证的,是留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据此所选择的电视剧基本上也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而其中涉及的汉语熟语对留学生来说是实用的;第二,主干教材和汉语熟语教材课文有话题上的联系,可使两类教材互为辅助。对于语言学习过程来说,话题相关有助于扩展学习者的知识,有益于新旧知识的联结学习,激发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兴趣,这也更加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

照此思路编写的汉语熟语教材将与留学生喜爱的特定话题有关的影视剧作为教材内容,并在检索软件帮助下多模态地呈现汉语熟语的文字、声音、意义和使用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汉语熟语更为易用易学。该教材适合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或学生自学使用,目标是提高该阶段留学生对更地道、更实用但难度更大的习语、俗语、成语等各类熟语的掌握和使用水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影视剧中出现的各类熟语,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熟语练习(如选择填空、连线、解释、造句、检索语料、分析归纳等等)。借助多模态化检索工具,学生可以使用电子熟语教材多层面、重复、便捷地进行熟语练习和复习,掌握这些熟语的发音、书写、意义和不同情境下的用法。学生练习之后,教师可在课堂上进一步结合视频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熟语的使用语境和交际要求。当然,师生都可以把它当作其他口语教材的辅助教材,通过主题关联,学习同一话题下可以使用哪些不同的熟语表达,并区分这些熟语使用上的不同。

三、多模态化汉语熟语教材编写理据

多模态外语教材编写具有多学科的理论依据,研究者已分析了与其有关的教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语言学四个方面的理据(李枫、李娜,2012)。比如,从教育学科来看,教育要达到培养学习者学会学习这一目标,多模态外语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适应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从心理学研究来看,多模态教材的多模态化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唤起学习者的注意以及语言信息的认知加工和记忆,也更能满足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的需求。从语言学理论来看,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多模态话语研究和多模态化外语教材编写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框架和语言学基础。具体到多模态化汉语熟语教材的编写,除了具有这些学科的理论依据之外,它还符合当前二语习得教学理论和前沿研究发现。

(一)语块习得与教学理论及其研究成果

语块是包括惯用语、成语、格式、谚语、口语、习用语等在内的、在自然话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多词单元(Conklin&Schmitt,2012)。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研究表明:语块是语言的核心而非边缘成分,它能减少语言获得、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记忆负担,增加说话者语言的产出速度和流利性,使表达地道、自然,对二语学习者的语言交际和习得起着重要作用(Conklin&Schmitt,2012;wray,2002)。无论早期的语块教学法(Lewis,1993、1997;亓文香,2008)还是近期的语块教学干预或教学实验都表明,显性语块教学对外语习得和语言能力提高具有显著作用(Boers&Lindstromberg,2009、2012;meunier,2012)。尤其是近期的语块研究成果为多模态化汉语熟语教材编写提供了更直接的理论支撑。

比如,研究者发现电视剧能促进外语或二语语块的习得(Lin,2014)。Lin(2014)把网络上常见的英语电视剧(总数7百多万词)与英国国家语料库的口语子语料库(spokenBnC,总数9百多万词)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电视剧中出现的语块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语语块高度一致。通过电视剧学习既可以接|大量真实的外语语料,同时电视剧提供的情景也能有效促进外语语块学习。另外,研究者通过教学干预实验,证实有多种方法可用于增强语块教学效果,促进语块的有效保持和习得(meunier,2012)。如:(1)提升语块意识,并进行有意学习。可使用各种方法让学习者注意到语言材料中包含的语块,并进行有目的的语块学习(如予以测验)。(2)采取多种促进语块识记和保持的策略,如使用印刷排版技术(如斜体、粗体、下划线、显亮、颜色)标注突显语块。(3)对语块进行词源学详释(etymologicalelaboration),如解释成语的修辞义,促进学习者对成语的理解和识记。(4)充分利用语块的意象性(imageability)。(5)使用语音重复法,包括头韵法(alliteration/daydream)、辅音相同(mykindofguy)、半押韵(ratrace)、尾韵(gowiththeflow)、音素重复(gasmask)以及节奏等语音突显性特征来帮助学习语块。(6)使用视觉媒介物帮助学习(如图片)。(7)背诵(Verbatimtextmemorization)。(8)使用数字工具和语料库,通过查找学习语块。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增强语块的教学效果。

上述相关研究成果高度契合中高级多模态化汉语熟语教材编写的实际需要。首先,这些成果表明,把影视剧作为多模态化汉语熟语教材的内容是科学合理的,它能使教材中使用的语料真实自然,保证留学生学习、接触的是真实、地道的汉语语言,而非编写者随意选用或编辑过的语言材料。而且,真实语料中包含的各类熟语与日常生活高度一致,符合留学生的学习需要,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其次,研究发现的各种语块有效识记方法也能为汉语熟语的呈现和练习设置提供一些借鉴。采取这些方法不仅使汉语熟语教材中熟语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符合学习的信息加工记忆方式,促进熟语易于识记,而且还能丰富和扩充汉语熟语的练习设置,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最后,数字工具和语料库的结合使用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多模态化熟语教材中设置多模态文本检索工具非常有利于留学生汉语熟语的学习。

(二)外语教学法理论基础

视听法和交际法可以为影资料作为汉语熟语多模态化教材编写内容提供直接的教学法和心理学理论基础。视听法强调情景的作用,主张把语言学习和情景相结合,真实地再现交际活动,整体理解学习,注重学习的有效性。视听法高度重视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借助技术手段把语言教学中的语言理解和音像呈现形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利于语言理解和记忆。该教学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信息记忆与学习的双重编码:情景编码和语义编码。通过这两种编码方式学习语言,记忆效果更好,保持时间更长久(邵瑞珍,1992:57)。交际法也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材料真实自然,并在一定的情景中展示,外语教学中要尽量创造接近真实的实际情景。

影视剧能呈现真实的话题交际情景,其人物对话实用且口语化,能提供接近真实生活情景的实用示范性口语交际用语(包括各种熟语),而且影视剧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能够有效地刺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系统,提高学习效率(刘华、方沁,2014)。影视剧作为外语学习语言输入的有效性已有较多的分析和阐述(曹莉敏,2011;李金花,2009;Lin,2014),近期也有较多实验予以证明(Bahrani&tam,2012;Kuppens,2010)。这些研究发现进一步表明:以影视剧编制多模态化汉语熟语教材是合理可行的。

四、结语

本文编写思路具备多学科理据,可使汉语熟语教材克服原来纸质书形式单一的不足,使语料和熟语选择标准更加科学、清晰,更加符合留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按照这一思路编写的教材,在课堂教学或学生自学中能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第一,多模态的大量语言输入能显著促进语言学习。如双重编码理论所述,多种形式的语言刺激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不利于语言学习。电视剧中的语言信息量比较大,这意味着学生能接受较大量的语言输入刺激。据统计,一个约20分钟的电视剧(以《家有儿女》为例),一般包括30~40个熟语。此外,对于多模态化教材来说,学生学习方式更加灵活,接受的输入刺激也更多样化、系统化且重复率高,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有趣、高效,多种输入刺激使记忆更长久有效,也更能满足学习者的差异化学习需要。

第二,情景化的真实语言输入,学习内容实用有效。二语习得关于语块的研究表明:包含大量语块的真实语料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对语言程式性(formulaicity)的接触和感知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促进目的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影视剧提供了语言使用的真实、具体、生动、活泼的生活情景,剧中人物对话用语真实、地道,且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熟语高度一致,学生是在这类真实自然而非生拼硬凑的对话情景中学习并掌握各类熟语及其用法。这些高度惯用化了的地道熟语在学生学习并掌握后可以直接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满足了留学生学习的实用性需求。而且,在话题情景的支持下,学生的词汇记忆具有情景性,记忆效果更加持久。

第三,如果学习了主干教材后再使用多模态化汉语熟语教材,那么无论是用于选修课教学还是学生自学,都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存储记忆,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联结和扩展。同一话题下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一来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扩充对比,扩展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二来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词汇、短语表达,学生可以从中体验不同表达方式的效果。同一主题的不同语言表达形式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欲望,更易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有更深入的学习体验,能更快地掌握新的语言表达形式。

总之,多模态化熟语教材编写思路以理论研究成果作基础,可把教材编写的话题、情景、文化、语料和熟语真实性、语料检索和练习设置等多重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并以多模态方式进行学习使用,这样更能体现教材编写的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等要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编写思路最终是希望借助教材改进来加强和提升对外汉语熟语的教学。目前只是对新型汉语熟语教材编写的初步探讨,在实际编写中会有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影视剧版权问题、课文是否需要改编、对不规范语言的处理、多模态语料库建构和语料检索工具的编写和整合等,这些问题假以时日可逐步解决。重要的是,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并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莉敏.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

2011,(15).

[2]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

(2).

[3]郭颖雯.汉语口语体口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建立与量化[J].汉语学

习,2002,(6).

[4]孔令跃.高级汉语口语教学:问题、研究与对策[J].汉语学习,

2013,(5).

[5]李枫,李娜.论多模态外语教材的特征及编写理据[J].编辑之

友,2012,(6).

[6]李金花.影视片段在汉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

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4).

[7]刘华,方沁.汉语教学用话题库及话题分类影视资源库构建[J].

世界汉语教学,2014,(3).

[8]彭泽润,李葆嘉.语言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9]亓文香.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

究,2008,(4).

[10]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11]沈建华.汉语口语习惯用语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社,2003.

[12]w清永.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

2007,(S1).

[13]张德禄,张淑杰.多模态性外语教材编写原则探索[J].外语

界,2010,(5).

[14]Bahrani,t&tam,S.S.audiovisualnews,Cartoons,and

FilmsasSourcesofauthenticLanguageinputandLanguageproficiencyenhancement[J].theturkishonline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2012,(4).

[15]Boers,F&Lindstromberg,S.optimizingaLexicalapproach

toinstructed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newYork:palgravemacmillan,2009.

[16]Boers,F&Lindstromberg,S.experimentalandintervention

StudiesonFormulaicSequencesinaSecondLanguage[J].annu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2012,(32).

[17]Conklin,K&Schmitt,n.theprocessingofFormulaic

Language[J].annu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2012,(32).

[18]Kuppens,a.H.incidentalForeignLanguageacquisition

frommediaexposure[J].Learning,mediaandtechnology,2010,(35).

[19]Lewis,m.theLexicalapproach:theStateofeLtand

thewayForward[m].Hove,england:Languageteachingpublication,1993.

[20]Lewis,m.implementingtheLexicalapproach:putting

theoryintopractice[m].Hove,england:Languageteachingpublication,1997.

[21]Lin,p.m.S.investigatingtheValidityofinternet

televisionasaResourceforacquiringL2FormulaicSequences[J].System,2014,(42).

[22]meunier,Fanny.FormulaicLanguageandLanguage

teaching[J].annu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2012,(32).

[23]wray,alison.FormulaicLanguageandtheLexicon[m].

复工复产表态发言材料篇10

关键词:混凝土柱碳纤维加固

中图分类号:tU528.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是当前人类在营建生活、生产家园过程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建筑材料之一。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发生腐蚀的机理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与混凝土的结构和液相成分有关,在低碱混凝土(石膏混凝土、石膏火山灰质水泥及其他)、含氯化物外加剂及多孔混凝土中,钢筋是很难被钝化或钝化膜仅仅处于亚稳定状态。内部的诱因可能会在较早的时间促使钢筋腐蚀。外部因素是指受混凝土周围介质的影响,会逐步发生变化而失去保护钢筋的能力,这些外部诱因一般会是物理的、化学的或者物理化学的过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的问题,是材料发生失效破坏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因碳纤维生产工艺的改进,其生产成本在不断的降低。纤维及纤维复合材料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建筑工程方面。一般而言,纤维及纤维复合材料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建筑结构材料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短切纤维或长纤维在混凝土拌制时按照一定掺入量和方式加入,得到混凝土与纤维的复合型材料,也叫纤维混凝土;另一种是以纤维和高分子树脂的复合材料用于混凝土的加固补强。在各类纤维当中,碳纤维因其优异性能备受关注。

1、钢筋混凝土柱CFRp加固机理分析1.1、碳纤维CFRp材料碳纤维CFRp一般是直径为5μm~20μm的连续纤维,基材由树脂和固化剂组成,用树脂(内加固化剂)浸润碳纤维,待树脂固化后便形成了碳纤维增强塑料(简称CFRp)。其特性:密度小,为普通钢材的1/6;强度高,抗拉强度约为普通钢筋的4~6倍;抗腐蚀性能好,强度不受酸碱腐蚀介质的影响;非磁性,不影响电磁信号的传播;抗疲劳性能优良,疲劳寿命普遍高于钢材;温变系数和混凝土相当;弹性模量和钢材相近;极限延伸率1%。1.2、钢筋混凝土柱CFRp加固原理钢筋混凝土柱在承受轴向压力时,构件是由于受到极限值非常小的横向扩张引起的,如能在构件四周创造横向约束,以阻止受压构件的这种横向扩张,从而提高构件抗压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碳纤维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就是在柱混凝土和CFRp增强带之间产生约束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界面约束应力)受横向界面约束应力的作用,塑性区的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应力状态,与单向受力状态相比,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和承载力会提高,在柱弯曲承载力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并不考虑失稳的影响,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柱具有较大的延性变形与耗能能力。1.3、钢筋混凝土柱在CFRp包裹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1.3.1、由于CFRp对钢筋混凝土柱的横向约束后使CFRp形成轴向拉伸应力,而CFRp的抗弯能力极弱,矩形柱在CFRp包裹约束下其最终极限轴向抗压强度相对圆柱而言大大降低,主要由于侧向约束应力不均匀。矩形柱边中央侧向约束弱,拐角处侧向应力集中约束较大,柱边只有在发生侧向塑性变形时CFRp对钢筋混凝土柱的横向约束应力才能极速增长。1.3.2、由于CFRp对钢筋混凝土柱的约束为界面约束,只有当混凝土向外横向扩张时(产生塑性变形)CFRp方能对混凝土产生约束应力,因此柱环向外包CFRp在承受荷载时表现出两阶段的受力过程:第一阶段,混凝土轴向压应力较小,横向变形较小,CFRp受力较小;第二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柱混凝土变形增大,CFRp环向应力显著增长,环向约束力迅速增加,直到当CFRp达到其极限拉伸应变时发生断裂。CFRp对混凝土产生约束应力、应变值的提高幅度,与使用CFRp材料的规格、粘贴形式、粘贴层数有关,应通过试验确定。

2、碳纤维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技术及施工要点

2.1、适用范围及工况要求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适用于圆柱或小截面矩形柱(截面边长一般小于800mm),在未失稳状态下能大幅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能力。加固的前提条件是构件的核心混凝土未被破坏,尚具有一定的承载和变形能力。在江苏省镇江市某教学楼加固工程的实例中,四层砖混结构,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根据国家有关要求,校舍必须符合乙类建筑设计标准,并按镇江市八度抗震设防要求进行结构抗震验算。加固后的校舍必须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等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2.2、CFRp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2.2.1、前期准备钢筋混凝土柱在加固前,需要对构件采取一定量的卸载工作,减少外包CFRp对于混凝土柱表面的应变滞后。构件表面清理,清除表层松动的混凝土,打磨至坚硬层,粘贴面找平处理并清除粘贴面上的油污、浮浆、粉尘。矩形柱还须倒角处理以缓解角部的集中应力,倒角半径不小于20mm。2.2.2、混凝土表面粘贴CFRp根据混凝土补强要求和试验情况,可采用单层或多层CFRp箍带间隔加固或全截面外包加固的方法。CFRp粘贴胶均为特殊设计的环氧树脂,构件加固质量的优劣与粘贴胶有直接影响,因此选择优质的粘贴胶和对粘贴胶施工前的检测至关重要。2.3、加固施工要点:2.3.1、钢筋混凝土柱加固前的卸荷,混凝土构件在负荷外包CFRp时,外包CFRp相对于混凝土柱表面存在应变滞后,常发生CFRp尚未被拉断混凝土已被压坏的情况,这种效应使得CFRp的补强效果降低,不能充分发挥CFRp的高强抗拉性能。2.3.2、混凝土构件表面的修复工作极为重要,其直接影响CFRp对混凝土横向约束效果。矩形柱拐角倒角的半径不得小于20mm,柱侧最好修成外凸面,减轻角部CFRp的集中应力。2.3.3、必须选择优质的CFRp纤维布和粘贴胶,施工中应进行严格的过程质量控制,并保证纤维布和粘贴胶的配套。碳纤维加固具有轻质、高强、抗腐蚀、耐老化、耐久性好、物理性能稳定等诸多优点。用碳纤维加固材料修复补强混凝土结构,能达到增强构件承载能力及刚度的目的,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具有显著作用。该大楼工程采用碳纤维进行补强加固的工程实例,说明采用碳纤维加固的设计方法是合理、可靠的。

3、结论

1)碳纤维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能使混凝土承受轴向受力状态变为三向受力状态,约束混凝土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得到提高,特别对轴压比不能满足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效果比较明显。

2)提高塑性铰区的承载力及延性,钢筋混凝土柱在地震荷载的重复作用下,上下端会首先出现塑性铰区,承载能力及延性迅速下降,用CFRp进行缠绕加固后,塑性铰区核心混凝土受到约束极限强度及变形能力大幅提高。

3)施工工艺简单、技术要求不高、质量易于保证、约束效果好、抗腐蚀能力强,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不需做定期维护,因此综合经济效益好。

4)耐高温性能差,对于高温环境及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必须按照要求选择防火材料并进行防护处理;不规则或大截面矩形柱应有条件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俊杰.碳纤维布加固圆钢管轴心受力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