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高阶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3:34

财务共享高阶方案篇1

关键词: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风险应对

一、选题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跨国公司发展迅速的同时,中国企业集团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一文以中兴通讯集团十年的财务共享服务的变革之路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过程,提炼和明确关键因素,从组织、技术、绩效考评等维度对中兴通讯财务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共享的历程进行详细分析,一方面丰富了财务管理理论,另一方面为中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进行财务管理变革提供借鉴。

二、概述

首先,文章对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阶段做简要概述从而引发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的原因。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的“企业重组革命”,到经济全球化推进企业全球扩张的进程的同时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挑战,为了解决财务管理效率低、成本高和财务信息质量差的问题,财务共享服务应运而生,基于福特公司、通用电气等集团构建财务共享模式带来的降低成本、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信息质量的优势,财务共享模式逐渐被各大企业集团采用。基于大量财务共享服务案例的研究,最终得出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而我国企业集团的不断涌现,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快速成长扩张,财务管理弱化的问题也日益彰显。从现存的相关文献来看,诸多学者从财务共享服务这一管理变革进行研究,而对于辅的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文章旨在填补空缺,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中兴通讯集团十年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历程进行提炼和分析,从而丰富这方面的理论,为中国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流程再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次,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理解与回顾,分别从理论层面和研究方法层面对选择辅流程即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为研究对象的合理性进行解释。再对研究框架进行设计,即以财务共享服务构建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对FSSC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丰富和完善管理理论并且为指导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实践产生作用,然后选择研究案例,由于中兴通讯作为中国第一家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因此比较有代表性,再次,收集资料,由于研究团队成员参与了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使得对数据获取、访谈、调研等方面更易于进行。最后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发现,中兴通讯模式在我们关注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特性。一方面中兴通讯经历了十年的时间取得了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共享模式的改变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其财务共享的构建情况在中国迅速崛起的企业集团中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另一方面,中兴通讯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依托于内部团队的不断学习和改进,这成为了该BpR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助于BpR在中国企业的推广,因此将中兴通讯集团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是合适的。

再次,通过对中兴通讯集团案例背景的介绍,对案例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的启示。中兴通讯建立与1985年,是我国近年来成长最快的通讯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然而伴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财务管理问题相继出现。比如,组织效率低下、成本巨大;独立的信息孤岛对信息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缺乏对业务的支持和战略推进能力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建立一个全球化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支持财务从事务处理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从而推进全球化战略的进行,成为中兴通讯的必然选择。中兴通讯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即财务统一阶段、财务集中阶段和财务共享阶段,三个阶段环环相扣,互相作用,另外,分阶段进行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对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

最后,表示在整个财务共享服务构建的过程中,文章的观点是对于流程再造有着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有以下四点:1.财务组织的变革,其中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和财务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为重点;2.建立集成网络财务系统;3.优化核心业务流程;4.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考评体系。对这些关键因素的研究,得到如下启示: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设计,体现了集中的设计理念,减少了业务流程中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数量,进一步验证了流程再造的关键成功要素设计对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重要性;2.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财务信息系统,使得服务实现自动化;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运营观和行为观驱动要素设计进行流程优化;4.绩效考评体系要素设计的重要性;5.关注关键要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揭示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形成一个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实现路径图。

三、评价

从建构效度的角度来看,文章通过对财务共享服务发展历程进行详细和深入的了解,同时查阅并整理相关文献,在概述并且总结前人对财务共享服务研究的基础之上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发现财务共享服务相关的理论研究在流程再造关键因素方面的缺乏,从而希望结合自身在中兴通讯集团参与共享财务共享服务的经历,专门就流程再造关键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得到为中国企业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在流程再造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在理论界丰富了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的研究的目的。总体而言,文章结构清晰,切入点新颖且具有实用性,论据充分证明了文章的所需证明的观点,总结简明扼要,对财务共享服务方面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从内在效度的角度来看,文章以流程再造理论为基础,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中兴通讯十年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的历程进行分析,提炼和确定了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现路径图,另外发现中兴通讯在关注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构建过程中具有显著特征,首先中兴通讯十年财务共享之路效果显著,对中国企业集团具有启示性,其次中兴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依托于团队的不断开拓创新,学习改进,从而对财务共享服务中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总体而言,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层层推进。从中兴通讯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针对流程再造深入研究,得出四个影响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再根据不同的四个关键因素和因素之间的联系总结出相应的启示。

从外在效度的角度来看,鉴于文章属于单一案例研究类型,从本质上看,虽然有助于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就中兴通讯的流程再造这个视角展开分析,对其中复杂现象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总结经验,为后来者提供借鉴,但是其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仅适用于与中兴通讯在企业规模经济环境和发展情况等各个方面相似的企业,因此为了增加文章的外在效度,还需要进一步跨案例研究来深入挖掘结论的有效性。另外,文章仅对中兴通讯这类知识密集的制造业企业进行研究,因此,还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行业进行更广范围的分类研究,在更广的范围下对该结论进行进一步验证,才能提高结论的外在效度,对各个行业的财务共享服务构建提供更好的支持。

从信度的角度来看,由于文章作者中的陈虎作为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的参与者之一,是构建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有着多年财务共享工作方面的经验,对财务共享服务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特的见解,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数据归纳分析和总结。另一方面,使得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获取和收集的其他资料更具有可靠性,而专业的水平和分析能力使得关键因素的归纳和总结更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陈虎,孙彦丛.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10.

[2]张瑞君,陈虎,张永翼.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J].会计研究,2010(07).

[3]张瑞君,张永翼.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策略[J].财务与会计,2008(13).

财务共享高阶方案篇2

【关键词】财务共享,会计工厂,模式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涉及地域越来越广,在传统的财务模式下,各地分支机构分散式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已成为大势所趋,该模式能帮助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提供更加高效和专业的服务,同时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中国石化集团作为国内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海外业务扩展迅速,组织结构和财务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在传统财务工作管理模式下,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且工作效率低下。为了适应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战略目标要求,在集团公司加快财务管理转型,“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的背景下,公司于2014年7月设立了中石化财务共享中心东营分中心,正式启动了财务共享试运行工作。

二、财务共享试运行及存在的问题

中石化财务共享中心的成立,将过去的“分级管理、分开核算”转变为“分级管理、集中核算”,进一步加强了企业财务核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业务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但在试运行过程中,受单位间核算差异、手工记账效率低、部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制约了财务共享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流程不畅通,业务存在交叉,影响共享服务效率

财务共享中心按照会计业务专业性设计共划分8个业务运营部,分别为资金运营部、应收运营部、应付运营部、资产运营部、档案运营部、费用报销运营部、总账运营部;这样的部门划分只是基于业务专业性的角度考虑,没有考虑业务的完整性、连续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部门间业务交叉、业务流转等问题。例如成本费用核算业务首先由应付运营部进行挂账核算,再经过成本运营部费用分摊才能结束,一笔业务需要在多个部门间流转完成,影响业务处理的连续性和效率。

2、单位间的核算差异,影响财务共享的服务效率

由于不同分子公司会计流程、业务处理规范不一致,需要分别进行核算,影响了共享服务的效率。例如工程项目挂账业务,有的单位要代扣印花税、有的单位不用代扣印花税,同一类业务因单位不同出现核算差异,影响记账效率。

3、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影响了核算的准确性、规范性

目前繁琐的、重复性的记账工作由核算人员独立手工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记账的效率性和准确性;同时核算人员对业务内容、核算方式理解不一致,容易造成核算入账差异,影响核算的标准性、规范性。例如对于办公用品采购业务,有的入账办公费科目,有的入账物料消耗科目。

4、财务人员的重新培训影响了财务共享成本

在目前的财务共享模式下,对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首先要求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再经过较长时间的eRp操作和业务知识培训才能上岗工作,造成财务共享成本的提升。

综上所述,目前的财务共享流程和传统手工记账模式已经成为制约财务共享模式运行的羁绊,要建设一流财务共享中心必须建设一流财务共享流程。因此,需要重新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必要的优化,本文提出了建设“会计工厂”的理念,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依托现代化信息手段构建流程化、标准化、自动化的会计信息平台,实现70%以上会计凭证的自动生成,将财务人员从繁重的记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财务共享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会计工厂”模式的构建

1、会计工厂的内涵。会计工厂是将生产经营流程与财务核算流程有机结合、将一般语言转化为会计语言的会计信息系统。当企业提交财务处理申请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人员将该项经济业务的基础信息分类采集录入系统,通过系统内转换逻辑将基础信息自动转化为会计凭证。

2、会计工厂工作流程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一笔经济业务经过会计工厂处理生成财务记账凭证的过程共分三个阶段,分别为企业申请阶段、信息收集阶段、凭证生成阶段。

(1)企业申请阶段。企业人员准备经济业务的相关原始单据并邮寄给财务共享中心,同时在财务共享自助平台(FSS)发起服务请求的阶段;

(2)信息收集阶段。即一般语言阶段,共享中心业务人员对原始单据信息进行收集的阶段,原始单据信息包括业务发票信息、合同信息、代扣税信息、其他附件信息等;

(3)凭证生成阶段。即会计语言阶段,系统根据定制的后台逻辑自动将基础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输出会计凭证的阶段。

3、“会计工厂”流程示意图

4、“会计工厂”业务流程

下面以“外委修理费”业务为例,对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工厂”业务流程介绍如下:

(1)企业申请阶段。企业财务人员整理业务相关原始单据资料并邮寄给财务共享中心;同时企业财务人员通过共享自助平台(FSS)提交服务请求,服务请求中按照要求填列相关基础信息内容,包括业务描述、物料采购合同号、原始单据张数、成本中心等信息;

(2)信息收集阶段

a.扫描质检阶段:共享中心档案运营部人员对企业邮寄的原始单据的规范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进行原始单据扫描归档;

b.一级派工阶段:共享中心档案运营部派工岗人员根据企业提交的服务请求中的业务描述判断业务分类进行一级派工,将该笔业务派工到应付运营部;

c.二级派工阶段:应付运营部派工岗人员根据原始单据内容进行二次派工,将该笔业务派工到“外委修理费”业务流程;

d.基础数据收集阶段:会计信息系统根据前端派工结果自动调用“外委修理费”凭证模板,生成不同基础信息收集界面,应付运营部基础数据收集岗人员登陆系统进行基础数据收集录入工作。其中:

信息收集岗登陆基本信息收集界面,按照申请单附件内容录入“费用项目”、“成本中心”、“wBS元素”、“订单”、“金额”、“附件数量”等信息;

信息收集岗登陆发票信息收集界面,根据发票内容录入“供应商名称”、“发票代码”、“发票号码”、“发票金额”、“税率”、“税额”信息;

信息收集岗登陆合同履行信息收集界面,根据合同履行内容录入“合同流水号”、“本次付款金额”、“质保金”等信息;

信息收集岗登陆代扣税信息收集界面,根据税收通用完税证内容录入代扣税“税种”、“税务机关名称”、“税额”等信息;

系统校验阶段:会计信息系统根据后台配置的校验逻辑对各界面录入信息(特别是供应商、发票金额、税额等信息)进行校验,生成校验结果供审核岗人员核查,对存在问题的校验结果由审核岗人员直接进行修改。

(3)凭证生成阶段

a.会计信息系统根据后台配置分配转换规则,自动将基础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生成预制会计凭证;

b.应付运营部审核岗人员对系统自动生成的预制凭证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通过Xi接口写入eRp系统生成正式记账凭证,并将记账凭证号回写至共享自助平台对应的服务请求,结束该笔业务流程。

四、财务共享模式下推行会计工厂的优势

财务共享实施后,通过对全部业务流程进行再改造,建立标准化、规范化会计产品的输出工厂。与传统的财务信息系统相比,会计工厂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共享服务效率。会计工厂模式下,我们对所有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打破了目前共享内部业务划分,从业务完整性角度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使之既符合业务专业性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业务连续性的考虑,避免出现内部业务交叉现象。

2、灵活模板配置,满足不同企业核算需求。会计工厂模式下,在标准的会计模板中定制了灵活、可变的定制化字段信息,可以根据不同企业核算要求、核算特点设定不同会计模板内容,满足不同企业区域化、个性化核算需求。例如针对不同地方地税税种定制不同的代扣税项目信息录入模板。

3、规范统一会计核算流程。会计工厂模式下,所有的经济业务都将严格按照核算的标准流程进行业务处理,将统一的会计制度、核算方法和标准编码贯穿到系统中去,标准化的过程能够使各分子公司将各具差异的业务用统一的标准处理,为公司统一财务核算标准的贯彻执行提供了保证。

4、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会计工厂模式下,财务共享中心对业务流程和规则进行了标准化管理,从而优化消除了多余的协调以及重复的、非增值的一些作业,同时,专业化分工的实现最终将使从事该项工作的员工技能要求降低,从而能够将高素质财务人员置换为更低成本的人员以达到降低财务共享成本的目的。另外,将分散的会计业务集中在“会计工厂”处理,把复杂的工作变得更简单、更标准,更明细,有利于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五、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工厂”的运行保障

会计工厂的建立初步规范统一了会计业务流程、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性,但是在建立一流财务共享的目标下,还需要对会计工厂的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进一步提升财务共享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1、优化流程,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

会计工厂的实施初步实现了会计凭证的自动生成,但前期业务派工、凭证基础信息的采集还需要人手工完成,因此,还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减少系统中的人工干预节点,进一步提升系统记账的自动化程度,具体改造内容如下。

(1)信息自动采集功能。在系统中开发发票信息自动采集功能,当发票扫描归档时自动获取发票内容信息,并关联到互联网发票信息系统进行发票真伪辨认(对于增值税发票可以直接自动完成发票认证工作),同时系统将发票信息内容自动转换为记账凭证相关信息,完成发票信息的采集工作;

(2)建立会计信息传输接口。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与集团公司合同系统的信息传输接口,会计信息系统根据企业提交服务请求上的合同号自动关联集团公司合同系统获取相关的合同、合同履行内容并自动转换为记账凭证相关信息,完成合同信息的采集工作;

(3)规范集团公司合同系统内的合同分类。从源头规范集团公司合同系统内的合同分类,并将依据合同类别派工的逻辑定制到系统中去,实现系统的自动一级派工机制。

2、构建风险控制点,加强风险管理

(1)系统风险点控制

a.源头上加强系统访问权限控制。通过用户权限管理,来确定哪些企业用户可以使用哪些功能,记录用户操作的日志,以备跟踪;建立数据备份策略,当数据库出问题时,保证企业管理信息数据尽可能得以恢复。

b.加强系统运行安全控制。安装入侵侦测设备,随时检测企业网络中的数据,检查是否是攻击的数据包,然后报警或停止对方的访问请求,从而保护系统不受攻击;同时通过安全扫描软件,定时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扫描,及时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

(2)业务风险点控制。一是在系统中增加自动校验逻辑,对供应商、发票金额、税额、税率等信息建立多维度的校验逻辑,确保录入信息准确性;二是在系统中增加人工审核节点,对会计模板的准确性、会计产品的正确性进行审核,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3、丰富会计产品内容,提供多样化服务

一是根据企业管理需求定制个性化的会计模板,丰富会计核算内容;二是在系统内建立多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分析模板,比较业务收入与各种费用之间的收支差额,绘制数据曲线,分析问题,查明原因;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分析角度,统计包括物料管理、价格趋势等多元化信息,做好生产经营预算、分析、风险管控等价值管理工作。

六、结论

“会计工厂”是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思想相融合的产物,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标准会计记账模板镶嵌到系统中来,实现规范化、流程化的自动记账工作,目前会计工厂已经成为财务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利器。今后,随着企业信息化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取得突破与成功,势必带来会计工厂的日臻完善与成熟。

参考文献:

[1]accenture.theSharedServicesandBusinessprocessoutsourcingassociation.SharedServices.2004.

财务共享高阶方案篇3

(一)a集团的背景介绍

a集团作为省属的国有大型投资集团,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新型城镇化建设、房地产综合开发、实体产业经济和金融服务板块等“五大支柱”产业格局。在其业务拓展的过程中,a集团不断探索并创新其财务管控职能体系建设,以更好地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应市场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

(二)a集团财务管控职能体系的建设历程

a集团财务管控职能体系过去的建设历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核算为基础的基本职能体系建设阶段。a集团成立之初,财务管控职能体系以基础的财务核算及资金支付为立足点,建立基础制度体系,规范核算账务处理,负责财务信息披露,以公司法人为单位办理资金支付。

第二阶段,以全面预算为抓手的管理职能体系建设。随着a集团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展,生产经营的计划性要求进一步提高,原有的核算为基础的财务管控职能已无法满足其管理需求。因此,a集团在这一阶段建立了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的管控体系,企业经营以预算为归口,通过预算明确其发展目标,通过预算监控执行,通过预算落实经营考核。

二、a集团原有财务管控职能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上述两个阶段中,a集团的财务管控职能体系基本实现了集团财务集中管控的目的,同时也较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但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战略面临转型,原有的财务管控职能体系显现出一定的问题。

(一)核算管控职能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首先,财务信息化的认同程度较低,普遍认为财务核算仅仅依托财务记账系统即可反应财务信息,没通过进一步建设财务信息化,实现对财务核算信息资源的充分挖掘。同时,财务核算因为信息化处理程度不高,?е滦畔⒈ㄋ汀⒐蚕硇?率不高,不能够及时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和有用的信息。其次,集团核算管控职能与业务的衔接度不够,财务核算信息与项目建设管理系统、产品销售系统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信息的处理过程耗时较长,信息处理存在偏差,无法有效和准确地利用财务信息资源。最后,会计处理规则没有统一,导致同一项业务在不同法人主体中的核算处理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核算的管控职能。

(二)经营业务复杂,预算管控与业务衔接度不够

首先,预算管控没有全方位地渗透经营管理的各方面。a集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旨在“管全面,全面管”。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财务岗位职能及专业限定,除了投融资业务以外,项目建设、产品销售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业务环节对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预算编制较为粗放,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不够。其次,预算对经营业务的指导力度不够。随着经营业态越来越多,专业程度越来越高,全面预算的编制数据量与日俱增,预算执行分析不能有效地提取账务核算信息,一系列的问题导致预算工作日渐偏向于统计工作,而非管理工作,无法真正通过预算加强对生产经营的指导。

(三)面临新环境,财务管控职能缺乏战略导向

a集团作为大型投资集团公司,面临宏观经济处于战略机遇期的经济新常态,集团的发展战略也顺应新环境及时调整,一方面依托实体经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另一方面用好金融手段,充分发挥资本纽带作用。在新环境下,作为集团管控核心抓手的财务管控体系,依托原有的管理职能已无法适应集团的战略转型。一方面,原有的财务管控职能偏重于过程中的控制及事后监管,前端的战略指引力不足;另一方面,原有的财务管控职能,无论从财务人员配置,还是岗位职责设置方面都没有充实行业研究以及经济趋势研究的职能,导致在经营决策过程中,缺乏方向性指导。

三、a集团财务管控职能体系优化改进方案

(一)优化改进方案的总体思路

针对集团整体战略转型的要求,总结原有的管控职能体系存在的问题,a集团提出了如下优化改进思路:建立四位一体的财务职能体系,在集团财务管理总部下设四个职能部门,即战略财务部、预算管理部、资金管理部及核算共享部。财务管控职能分为三大类: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以此充分发挥集团财务管控的战略支撑及服务保障职能。

(二)优化改进后的财务管控职能

上述改进后的财务管控职能体系通过规范各部门职责建立了更为科学、协同力度更高、更具有战略支撑的集团财务管控体系。其中,战略财务部以“立足政策和行业研究,支撑集团财务战略”为核心价值,履行以下部门职责:负责行业研究及市场分析、负责统筹集团财务相关管理制度、负责资产管理及税务筹划、负责财务信息化及人员管理。预算经营部以“促进集团经营能力提升,合理配置集团经营性资源”为核心价值,履行以下部门职责:负责集团全面预算动态管理、负责预算体系建设、完善集团预算管理制度、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效益评价、拟定年度竞争性资源分配方案。资金管理部以“维护资金链安全,创造资金管理效益”为核心价值,履行以下部门职责:负责全集团融资及担保管理、负责制定集团资金相关管理制度、负责集团整体资金调配和跟踪、负责集团资金效益管理。核算共享部以“支撑业务扩张、实施财务监控”为核心价值,履行以下部门职责:负责制定全集团核算工作流程、负责制定集团核算相关管理制度、负责核算账务、报表分析及资金支付、负责配合审计及基础风险管理。

四、a集团财务管控职能体系优化改进的意义

财务共享高阶方案篇4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集团;成本投入;核心业务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5-0021-03

一、引言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把一个企业集团内部共用的财务职能集中起来,向各个业务单元及部门提供标准化的财务服务。理论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业务流程,聚焦核心业务,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是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事实上,由美国福特公司第一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加入这一行列,根据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调查,迄今为止已有超过80%的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安永华明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中,五年前建立的占调查企业的22%,而近五年内成立的服务中心则高达调查企业数量的78%。

有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现状分析或运营模式的探索性的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或规范研究方法,而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效果的研究较少。本文收集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目录,并选取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为配对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方法从成本、核心业务发展的角度验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对企业集团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显著地降低企业集团的成本,促进核心业务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未来发展趋势,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多数企业并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或大部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仍处于日常重复性业务的整合集中为主的基本模式阶段,有必要继续探索或发展适合企业集团发展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此来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效率。

二、相关理论与文献

共享服务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最初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的强生公司、数字设备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大型企业提出,在这种新型管理理念下,公司将原本分散于企业里重复的、日常的活动进行重新整合或者合并,最终取得竞争优势,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财务共享、人力资源共享、it共享,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企业整体创造更高的价值。Robertetal.(1993)、moller(1997)、Schulmanetal.(1999)的研究曾定义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iFFS)也针对财务共享服务作出权威性的定义:财务共享服务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流程化来处理财务业务,其目的是优化组织内部结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规范财务业务流程、提升流程效率,并从市场的内部和外部等不同角度给客户提供专业的生产服务的管理模式。

跨国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产生以来,不断发展,主要演变出四种模式:基本模式、市场模式、高级市场模式以及独立经营模式(图1)。最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只是进行基本财务事务的处理,慢慢发展成一个运作与控制分离的职能部门,最后发展为独立经营模式,一个独立的盈利组织。从只为内部客户服务,到同时向外部客户出售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从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到为企业创造利润,随着共享服务组织不断发展进步,逐渐走向成熟,他们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丰富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以便内外部客户选择。

此后,Den-burgh(2000)、Bryan(2002)、Cedricetal.(2003)、Fahy(1999)等研究指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提升企业价值。Lusk(1999)、Derven(2011)等研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因素,战略规划、信息系统、业务流程规划、组织结构设计等是影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实施的关键因素。

我国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李辉(2008)、周春梅(2012)、张娜(2012)分别以山东网通、云南盐化、中国电信为例,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背景、意义、方案。吴其霆(2009)主要分析了中国移动公司的省级财务管理模式,明确了财务部门面临转型的需要,中国移动通过一体化管理,依托网络服务平台,应对战略转型,详述了其从财务集中管理向财务共享转变的过程。段培阳(2009)总结归纳了成功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并对他们进行了分析,力求为我国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寻找最佳的方案。李耀峰(2012)研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本土化,通过对国内外理论的研究,结合我国的现状分析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总结在本土化过程中如何进行模式选择。陈虎和李颖(2011)在进行了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关键因素包括流程管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支持等。赵晓玲和丘云琳(2014)以中兴通讯为例,研究并得出财务共享中心给企业集团带来效益的结论。

综上,国内外学者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义、特点、关键要素、设计思路、运营模式、优劣势分析等角度进行较多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和案例借鉴,但是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效果的研究较少,有必要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理论并推动理论的发展。

三、研究设计

为了检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用效果,首先收集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目录。本文通过向企业发送邮件和电话咨询,搜索公司主页、网络等途径,收集2005年至2012年间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能够获取相关具体数据的上市企业共28家,由于金融企业的财务指标明显区别于非金融机构,剔除5家金融企业,最终选取23家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根据这23家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按照同行业同规模的标准选取23家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为配对样本。本文的总样本为46家企业,368个企业年(FirmYear)。另外,本研究所需的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由于本文研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企业集团的影响,因此所需的财务数据均采集合并报表数据。

为了研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企业成本和核心业务发展的的影响,分别设置以下回归模型:

CoSti,t=α+β1FSSCi,t+β2SiZei,t

+β3GRowtHi,t+ε

mopi,t=α+β1FSSCi,t+β2SiZei,t+ε

其中,

CoSti,t:i企业t年的成本投入,通过运营成本(管理费用加销售费用)除以营业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除以主营业务收入两种计算方式计量,分别用CoSt1和CoSt2表示;

mopi,t:i企业t年的主营业务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

FSSCi,t:i企业t年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取值1,否则,取值0;

SiZei,t:i企业t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GRowtHi,t:i企业t年的资产增长率。

利用以上回归模型,进行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1)通过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即整体样本,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与否对企业集团成本的投入和核心业务利润的影响;(2)针对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分析财务共享服务建立前后对于企业集团成本的投入和核心业务利润的影响。

四、实证分析结果

表1列示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于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和未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按1:1比例提取,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在建立前期取值0,FSSC的中位数为0,平均值为0.500。样本公司的营运成本(CoSt1)和主营业务成本(CoSt2)平均值为0.336和0.725。核心业务比重(mop)的平均值为6.684,大于其中位数1.613,分布正倾斜,反映部分企业核心业务比重大,推高整体平均值。

表2表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对于企业集团成本投入的影响。其中,penala是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与否为标准,解释变量FSSC取值1和0,进行横向分析,检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集团的成本投入是否低于未建立的企业集团。统计分析结果表示,当营运成本投入(CoSt1)为因变量时FSSC的回归系数为-0.037,在5%的水平上显著;当主营业务成本投入(CoSt2)为因变量时FSSC的回归系数反映为-1.233,在1%水平上显著,反映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集团的成本投入显著低于未建立的企业集团。penalB是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为样本,纵向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前后的成本投入的变化,因此,解释变量FSSC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后取值1,建立前取值0。统计分析结果反映,不管是以CoSt1为因变量还是以CoSt2为因变量,FSSC的回归系数均为显著的负数,反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带来企业集团成本投入的减少。

表3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企业核心业务发展的影响的检验结果,其中,第一列表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企业与未建立企业的横向分析结果,第二列为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为样本,纵向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后企业核心业务利润比重的变化。根据统计结果,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时,FSSC为回归系数分别为3.553和3.136,并且1%水平上显著,反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显著提高核心业务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检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节省企业集团的成本投入,提高核心业务利润比重。本文的研究结论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目的和理念相一致,给企业集团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的集团化发展过程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的起步较晚,目前多数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于费用管理、应收应付款流程整合阶段或仅充当成本中心角色,属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本模式。为了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效率,为企业集团发展提供更高效的服务,需要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与企业管理诸多领域相融合,构建更科学更适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GUnnRw,etal.SharedServices:majorCompaniesareReengineeringtheiraccountingFunctions[J].managementaccounting,1993,75(2):22-28.

[2]moLLeRp.implementingsharedservicesineurope[J].treasurymanagementinternational,1997,6(7):121-123.

[3]SCHULmanDS,etal.SharedServices―addingValuetotheBusinessUnits[m].newYork:wiley,1999.

[4]eLiZaBetHVD,DeniSC.DoingmorewithLess[J].electricperspectives,2000,25(1):44-50.

[5]布赖恩・伯杰伦.共享服务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maRtinJF,maRKD.SharedServiceCenterstheirishexperience[J].accountancyireland,1999,31(4):7-9.

[7]BRYanB.Harmer.essentialsofSharedServices[m].newYork:wiley,1999:61-76.

[8]DeRVen.advancingtheSharedServicesJourneythroughtraining[J].StrategicFinance,2011,4(9):58-64.

[9]李辉.山东网通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0]周春梅.云南盐化公司财务共享服务研究[D].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1]张娜.浅淡中国电信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践[J].运营与应用,2012(6):30-32.

[12]吴其霆.中国移动省级财务集团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3]段培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J].金融会计,2009(9):21-26.

[14]李耀峰.财务共享服务本土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财务共享高阶方案篇5

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充分结合,再通过计算机软硬件,联合网络设备而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的技术。该技术具有交互性、共通性,在特定状况下可有效减少设备功能需求,经网络连接多种设备,进而建立设备网络,降低运营和管理费用。另外,由于互联网具有可扩充性,可适当增加相应设备创建满足企业运营需求的网络环境,同时也满足工作需要。

2企业信息化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产生的一种新经营活动。具体而言,就是基于互联网,通过计算机硬软件操作,进行商务活动,实现网络购物、交易及在线付款的新型经营模式。电子商务包括网络广告、网络购物、电子结算、电子支付及售后等。当前,随着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等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发展,使我国电子商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是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阶段。电子商务主要有B2B(企业间交易)、B2C(企业和个人间交易)、C2C(消费者间交易)。前两种是电子商务的具体形式,也是当前企业商业经营的主要方式。另外,B2B通常是企业自建营销网站,以此为窗口展示自身的产品。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必须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

2.2网络财务

网络财务,就是利用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存储财会数据,再应用专业财务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核算、分析、预测、控制及监督等活动,为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随着市场需求、生产资源供应等原因,现代企业大多数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创建分部,而为实现财务的统一管理,就必须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即使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也是如此。该项技术具有高度共享性,可消除各地、各部门间的时空差异带来的干扰,提升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改善企业财务与商业活动不对称情况,实现了财务的动态管理。另外,网络财务还具有一个延伸功能,即支付和结算电子货币,其和传统商业活动的交易货币有着明显差异,表现在不需实物货币(现金、支票等),实际上是一种虚拟化数字。由于网络财务方便了企业间的流通,也和具体的金融机构相联系,大大保障其存在价值。

2.3电子档案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企业的档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相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对企业档案进行操作、传输、处理及保存,实现档案管理员与技术员的共享,比传统管理模式更为优越。电子档案需要根据用户动态、需求,进行动态修改和补充信息,电子文件可通过信息系统迅速、便捷、多角度的整合信息资源,不同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开展个性化档案编辑、创新,改进档案形式等,大大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为企业的人资、财务、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管理给予支持。

3企业信息化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保障

当前,企业在生产、采购、财务、营销、人资等方面逐步实现信息化,这就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要应用防火墙技术,当前绝大多数计算机均已安装了防火墙,它能把病毒和计算机间予以有效隔绝,发挥着保护膜作用,使计算机得到防护,避免病毒侵害,属于隔离性控制技术。防火墙是当前普遍、广泛应用的技术,同时也是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建设中的创新型技术。二是杀毒软件,如果计算机已遭到病毒侵害,在无法对计算机予以防护时,就需应用杀毒软件。该类软件可在准确鉴别病毒基础上,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杀毒。当前市场上的杀毒软件多种多样,因此选用杀毒软件是企业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此时应充分考虑计算机软件性能及适用性,只有良好配合使用才可确保杀毒软件充分发挥效用,同时也要加强保护意识,对计算机定期进行杀毒和维护。三是加密技术,对企业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属于主动性安全保护。加密实际为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使信息内容有效隐藏,经加密后,充分保障企业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结语

财务共享高阶方案篇6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2.019

[中图分类号]F232;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02

1信息环境下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的管理过程为获取原始凭据―凭证记账―登记账簿―形成报表―整理归档这样的操作流程,其中,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形成都基于财务电算化的运用而实现了数字化,账证表均可以在财务软件中导出excel表格,并可以进行不同条件的查询。而原始凭证和档案管理这两部分还未实现电算化,会计原始凭证仍然以纸质化的形式粘附在记账凭证后,会计档案的保管还更多地以纸质文件资料的形式大量地存在于档案资料室中,会计信息资源受制于纸质化的载体而不能完全共享。这些环节的滞后直接影响着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意识淡薄,导致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会计档案资料收集不全,严重影响了会计档案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懂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懂档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目前,许多单位没有专职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是由会计人员兼管,没有经过档案业务知识方面的专门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一些会计人员对财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标准不清楚,难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导致整理出来的会计档案达不到规范要求,更谈不上科学管理。纸质档案和磁质档案未能同步归档,致使向学校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仅为纸质会计档案。纸质会计档案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对于磁介质会计档案的管理还处在空白状态,有的单位将会计信息存入磁性介质后,对磁盘、光盘中的会计信息疏于管理,造成会计信息丢失。许多单位没有妥善保管好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使版本较低的操作系统生成的磁介质会计信息在新系统中不能正常运转,从而造成会计电算化档案无法调阅、大量数据资源浪费的情况,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完善的管理办法,最终也因保管不妥或磁介质质量等问题而不能正常的使用。

1.1软硬件技术仍有欠缺

首先,会计软件的设计缺少必要的数据库加密措施,还有一些商业软件存在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的舞弊行为。其次,现行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没有设置对记账凭证附件资料的存储管理功能,导致电脑核算数据与原始凭证附件资料是分离的。第三,真正的原始会计附件资料的电子文档(电子合同、电子邮件、电子传真等文档)不能与记账凭证一起保存,而以电子介质保存他处。第四,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第五,档案信息存储介质投入不足

1.2信息安全有待加强

首先,会计档案经常或过度使用正本纸质资料,极易造成正本纸质资料的破损、丢失、毁坏;文档纸张受潮、虫蚀以及遭受火灾等使资料受到破坏。其次,局域网内外用户的访问权限和网络上数据包的检测与过滤没有选择适当的防火墙设备及网络管理软件和可靠的硬件,会出现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而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等问题。再次,数据丢失、数据损坏,甚至是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和瘫痪会因数据版本的更新,数据格式的转换,硬件设备的意外损坏,存贮介质的老化、失效,自然灾害等因素而发生。

1.3基础管理相对薄弱

很多管理都流于表面。一些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装订会计档案时类别不清,更新也不及时,常常导致数据的权威和有效性受影响。另外,大量重复的数据造成数据冗繁,资料管理和利用效率低下,财务信息化提效有限。

2信息环境下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设计

2.1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定义与系统架构

档案馆数字化管理方式指档案馆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字成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结构有序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所需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这种模式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能使资料及时归档,并尽快得到利用,提高了办公效率,增强了档案原件保护,让档案的使用更加安全。一般而言,档案馆数字化管理方式包括档案的数字化、馆务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及信息共享化等方面的内容。为了实现这一方式需要进行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档案管理应用系统、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及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基本建设。

2.2档案馆数字化管理方式框架设计

根据会计档案管理的特点,并结合档案馆数字化管理的系统架构,可以在四方面采取措施,进而实现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的数字化。

第一,通过采用计算机识别和处理技术,将纸质原始凭证及会计档案文档转化为数字信息,或是直接获取外部电子数据信息,并将这些资料系统组织成结构有序的信息资源库。这不仅可以压缩纸质存储的空间,又改进信息的组织方式。

第二,建立会计档案的信息数据库,并以此数据库为结点,以通信线路为连线,把各种纵横交织的网络作为信息通道,并采用C/S或B/S模式实现各种会计档案信息在单位内外部各个实体之间的传递。或将会计档案信息加入共享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种网络化的传递方式不仅实现远程服务,加快了信息交流和反馈的速度,还提高了信息利用率。

第三,通过将纸质会计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在会计档案的信息资源库形成各种目录、索引和全文等文字,还形成了各种表格、图像等多媒体信息。通过多元、多检索点的组配检索,不仅可以进行会计凭证的检索,还可以实现原始附件的不同用途的归集整理使用。这些智能化的检索方式,提高了检索速度。

第四,通过权限设置、密码保护、身份验证等措施,让需要了解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的各位关注者(企业领导层、相关部门、审计人员以及社会股东),利用各种功能强大、实用的检索工具获取和使用档案信息,且不受时空限制,方便用户使用。

2.3档案馆数字化管理对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的启示与借鉴

第一,在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项目实施前的流程评估阶段,根据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档案管理的电子化趋势,评估实施此项目的能力和前景,分析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和信息流程,对高等学校的管理、职能、教学科研部门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实施此项目的模式和规模,并制订财务预算和实施计划。第二,进行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分析和调研工作。针对此前所作的评估,与本单位会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会计人员和相关业务员深入探讨业务,并联系其他单位相关部门,进行对标,向会计、档案、计算机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共同探讨此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三,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评估和调查后,进入项目实施准备阶段。通过前期与软件公司合作,在原有软件基础上开发适合会计档案数字化的数据库模块,增加共享和加密功能,然后根据项目需求配备项目所需要的硬软件设备。第四,验收阶段。在前期理论和软件设计的支撑下,进行模拟上线,将真实的报销业务通过网上审批以及应用财务软件,使用真实的数据进行系统的上线仿真模拟。在模拟上线阶段,操作人员充分检验软件的各项功能,有问题及时反馈给实施小组,然后组织项目小组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确定解决方案。通过开展财务真实业务,对业务进行比对,并对各项模块的功能进行验证,认为可以满足现有需要的,正式开始上线单轨运行,完成新旧系统的切换。实施项目组应有常驻服务员,跟踪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操作用户提出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程淑珍.会计制度设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金琦,梁增智.浅谈会计档案管理[J].云南档案,2011(7).

[3]刘雪珍.会计信息化档案安全与维护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0(5).

[4]王东娣,朱丹.浅探会计信息化下会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J].会计师,2011(6).

[5]王晓方.数字化会计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机电兵船档案,2011(3).

财务共享高阶方案篇7

摩托罗拉、诺基亚、Ge、aBB、麦当劳等诸多在华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共享服务中心。在各类共享服务中心中,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就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财务文件管理外包服务,即将企业各种财务流程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和平台来完成,通常包括财务应付、应收、总账、固定资产等的处理。这种模式在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加强内控、信息共享、提升客户满意度以及资源管理等方面,都会带来明显的收效。

统计数字显示,采用这一服务后,诺基亚的供应商单据处理流程从原先的48步减少到12步,每张单据的处理时间也从5天减少到2天。

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

较传统分散式的财务管理,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运作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提高

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业务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消除了多余的协调和重复性作业,每项业务的工作时长降低,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间接地降低了成本。

(二)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对标管理

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对所有子公司采用统一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标准,废除繁冗的步骤和流程。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拥有相关子公司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并具有一定的流程审批权限。这样既可以实时地对各子公司进行数据整合,出具相关财务报表;同时又可以在更高的角度实现相互间对标管理,更便捷地为彼此挖掘成本潜力提供了工具平台。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运营风险

由于子公司的财务信息统一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可以使企业的管理人员从繁杂的非核心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将使其更集中精力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上,从而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同时,共享中心提供的专业化财税政策支持可以为各子公司降低或避免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政策风险。

(四)提升集团财务管控力

在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下,各子公司财务管理政策“本地化”现象严重,集团的财务决策在执行过程难于有效贯彻执行。而在实施财务共享后,所有子公司的业务处理对集团彻底透明,任何一笔业务均可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查阅。同时,共享服务中心以其高度的执行力和标准的财务流程有效地提升了集团财务管控力度,推动了集团整体战略的落实。

化解组织和流程变革带来的风险

(一)组织和流程变革带来的风险

1.组织机构再造的风险。财务共享打破了传统的分散式财务管理结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职能及权限将进行重新分配和划分。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自由度有了一定力度的限制和管控,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子公司的反弹和消极抵制。这是实施财务共享首先要面对的阻力和风险。

2.人员转型的风险。实施财务共享后,本地的财务核算全部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本地财务人员要重新竞聘上岗。冗余人员的转型以及重新安置问题难以回避。

3.业务流程再造的风险。实施财务共享要对现有的财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改造,在区域范围内实现统一标准的流程化管理。这与各子公司原有流程之间必然有一个过渡过程。如何在新旧流程衔接过程中,既保证正常业务不中断,又保证新流程顺利实施,不形成业务真空,也是财务共享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又一个风险。

(二)如何化解风险

1.控制速度、逐渐渗透。这里的速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范围扩展。从某一地区、某个领域试起,试点成熟后再推广。这样一方面积累经验,另外也有示范作用。二是指模式发展。最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该是最基础的,起步阶段可能更多表现出集中化特点:暂时由母公司指令推行而不引入外包商竞争(初创期未必有竞争力),至于服务收费可以先采取按成本以管理费用分摊的方式,之后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模型直到最终市场化运作。所以,最初计划必须结合整体考虑,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结构可以适应更大范围的组织,可以根据日后企业盈利和增长战略来调整报告关系、激励措施和流程。另外实施初期母公司必须目光长远,必要时可以牺牲眼前利益,多给子公司(业务单元)一些优惠,以减轻其抵触心理,直到目标实现。

2.高层承诺、领导变革。作为企业高层,首先要明确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究竟要得到些什么、如何设计方案、为保证实施承诺如何投入资源,并且把这些准确及时地传达下去。由于会涉及跨组织、跨区域管理,所以需要得到企业最高层的支持,尤其是熟悉企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CFo,用容易理解的财务语言来阐明推动这场变革的意义与过程,及时监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状况。

3.展现前景,反复沟通,决策、执行透明化。抵制主要源于丧失既得利益和担忧未来变化。针对前者,可以通过细致地沟通使各业务单元明白协同合作的重要、理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未来带给他们的新利益,同时注重引导部分高管改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削减自己权利”的观点,转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我的理财专家”。考虑后者,必须让整个整合过程透明化,及时公布计划、规则,提供成本开支信息和财产清算资料等,在涉及资源转移过程中更应如此。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过程

(一)调研、分析与决策

企业的实际需要和管理特点不同,因此需要对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分析,其结果是后续it系统运行、组织变革、流程制度支持和内部控制的主要依据,并将促成共享服务模式的形成。

1.业务调研,即软件开发商、专家咨询顾问与企业共同详细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的过程,需要着重收集如下资料和信息:财务管理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内部控制要求、岗位描述及职责;财务管理和核算的具体业务流程;各业务流程中需要的单据、表格、报表信息以及涉及的审批流;当前业务运作中存在的哪些缺陷、内控薄弱环节等需要改进的地方。

2.模式分析,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分析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类型,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财务管理环境,分析业务部门和管理层的实际需求,保持it系统的数据接口和支持,流程和制度统一性和标准化需求,风险控制的需求,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与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业务评价体系的需求。

3.决策,即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包括明确详细的实施范围和解决方案设计,其中解决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业务分析与业务流程再造、业务需求与软件功能的匹配设计和测试、讨论、审批并形成最终解决方案三个步骤。

(二)项目的人员准备

1.设立项目筹备小组。企业把建立财务共享服务列入企业建设日程后,在考虑如何实施的具体过程前,需要指派一名责任人,组织筹备小组,开展前期工作。由于项目涉及的人员、部门较多,负责人最好是企业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级别的管理人员,以利于从企业整体高度考虑、协调问题和指导工作。

2.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实施一般分为三级组织:领导小组、实施小组和应用小组。作为项目实施的责任人,最好能由精通财务管理、熟悉企业整体财务运作并具有较强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复合人才担任。筹备小组成员随项目进展融入到项目中成为项目领导小组成员,项目的具体实施由实施小组成员负责,而应用小组主要由财务共享服务有关的部门的骨干人员组成。

(三)项目前期的培训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变革而产生的。因此在实施中最先受教育的应该是公司总经理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并需要高层管理者理解和掌握该模式的原理,掌握其实际运用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各岗位会摒弃现有的操作方法,而在全新系统按新要求、新制度、新方法进行业务处理和审批,贯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培训工作也显得十分重要。

(四)系统运行

1.模拟及试点运行。任何一个新运用都要在模拟运行无误后,才可进行试点运行。在数据功能没有大的问题的情况下,人员集中办公和财务服务初步共享便可以试点。总结初步共享的试点过程,可为后续进一步实现全面财务共享服务获取第一手经验和资料。

财务共享高阶方案篇8

关键词:SpoC教学模式《财务会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F233;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017)05-176-02

一、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介绍

(一)SpoC简介

SpoC,即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是一种在线网络课程,翻译成中文即小规模在线课程,是利用网络平台,把传统教学转变成互动式、讨论与反馈式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是典型的传统教育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模式。SpoC的概念最早是加州大学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并开展_来的,在最早应用中,福克斯教授限定了一些条件,如“Small”,学生的规模要小,一般在一百人以内,这与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保持一致,也是与在线教育最大的不同;另外,对学生也设定了限制,即“private”,要求学生必须在具备一定相关知识和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参与进来。

(二)SpoC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SpoC教学模式基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课程相关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自学,这个阶段类似于在线课程;第二阶段,面对面教学,在课堂上就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答疑解惑,了解自学效果,讲解重点难点,这个阶段类似传统教学方式;第三阶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教师一对一进行辅导,同时与学生一起完成作业。

(三)成功案例

1.国外成功案例主要有:哈佛大学法学院在edX平台开设的“版权法”(Copyright)课程,这门课程模仿传统的哈佛法学课堂,将学生分成少于25人的项目组,由助教组织各个项目组成员之间的讨论。课程结束后,在线学生要参加3小时长的考试,通过者获得课程完成证书和一份书面评价。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软件工程》课程,由福克斯教授在edX平台开设,同时以SpoC模式提供给伯克利校园的学生。这门SpoC课程的关键特色是其自动评分功能。学生提交完整的编程作业或在云端配置完整的应用程序,马上就能得到详细的评分结果和更细粒度的反馈信息。

2.国内最早最成功的是在2013年9月,清华大学出版社打造的SpoC平台――“智学苑”第一批课程正式上线,开启了SpoC模式在中国的应用,每门课程有纸质教材、配套的数字教材、讲课视频、多媒体课件、习题库等一体化数字资源。在该平台上可以进行交互式教学,课程管理、互动教学、自主练习等均很方便。此外,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等都开展了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实验,并取得不少应用的成功案例。

二、财务会计课程实施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财务会计》课程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习《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的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会计的六大要素及三大报表的所有知识点,知识量庞大,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会计学基础,一般会在开设该课程的前一学期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独立学院对该课程的设置有所不同,理论学时有所压缩,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要加大学习力度。而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课堂效果差、课下可控性弱的特点,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SpoC教学模式正是突破《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减少学生差距

《财务会计》课程重要程度高,同时学时少、内容多,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所有学生学有所获,学生间差距会越来越大,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差,而SpoC模式,可以有效规避这一问题,课堂上通过一对一、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反馈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

财会类专业课程理论知识较多,往往较枯燥与繁琐,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积极主动性较差,教师的教学激情更是无从谈起。SpoC模式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分组讨论互动等等形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更使得教师的教学激情提升了上来,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三)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SpoC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利用网络在线课程来共享各种相关视频课程,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具体课程章节特点,自己制作相关课件、ppt、视频等资料,并通过网络共享;另外,在面对面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在完成作业、成绩评定时也可以借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多样化和多层次化,这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方法改革,更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服务更多学生提供了便利。

综上所述,无论是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及教师的积极性,还是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对《财务会计》课程进行SpoC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而SpoC模式正是可以很好实现此目标的有效方式。

三、SpoC教学模式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独立学院中,学生的学生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专业基础差异度也很大,因此我们在借用SpoC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要根据自身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课程设置的特点,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地进行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财务会计》课程是财会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各级证书考试的课程,作为传统核心课程,其教学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网络教学资源,但也存在问题,如网络在线课程一般面向的是大众群体,满足不了个性化的学生,也不能与不同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结合,针对性不强。再如,网络更新速度赶不上实践变化等等。因此我们在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对在线网络课程基本以自己设计为主,针对我校学生特点,设计要更加通俗易懂,视频内容、结构、讲课方式及时间上都要进行反复试验,寻找最佳模式,并整合、完善,最终形成完成的教学视频库资源。此外在实践课堂中,要对重点、难点部分的讲解也要形成文档、ppt等资源,必要的时候要进行视频处理,可以借助网络进行资源共享,形成教学答疑资源库。另外,在最后完成任务和成绩评定阶段,我们要做好每次任务完成的结果的整理以及成绩评定的标准设计,通过网络来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并保存,最终形成教学效果分析数据库,从而用来评价整体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阶段:以教学资源库为基础,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及学时对课程进行具体的安排。首先要向学生学习任务清单,哪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哪些内容是扩展知识,以及自学的要点、重点、难点要清晰地告知学生;其次,向学生相应视频资源,同时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教学网络平台及时跟踪,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课中阶段:以课堂教学平台为核心,教师答疑解惑。这个阶段,主要是采取面对面的课题教学形式,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对学生自学的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同时发现问题,对重点、难点及大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详细的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另外,可以通过网络,把难懂、易错的知识点及扩展的知识点放在网络上,供学生反复学习和讨论,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可以满足一部分优秀学生对扩展知识的需求。

3.课后阶段:以实际案例为标准,师生共同完成作业,实现成绩评定。这个阶段属于布置作业、完成作业和评定成绩阶段,在布置作业过程中,要结合《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尽量选取实际案例作为作业的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充分交流沟通,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最后在评定成绩过程中,要严格根据成绩评定标准来考核,对成绩评定结果要与学生进行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SpoC混合教学模式其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不仅保留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有针对性和限制性的优势,而且很好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困境,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改革。另外,不同学校的情况和学生特点都不一样,因此,在以后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实际环境,不断进行改善,从而使我们教学改革的效果越碓胶茫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秦浩.SpoC在高校实验课程中的应用分析,农业网络信息[J],2015(11)

[2]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14,35(1)

[3]徐葳,贾永政,[美]阿曼多・福克斯,[美]戴维・帕特森.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

[4]邵佳佳.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应用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

[5]李益鸿.基于SpoC混合模式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7)

财务共享高阶方案篇9

突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瓶颈

随着集团管控重点从财务管控向战略管控和运营管控的转变,财务部门的职能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此过程中,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经历了会计电算化、集中管理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三个阶段。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公司中兴起与推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成员单位的相对重复并且业务量较大的会计业务交由共享中心完成,在降低运作成本的同时,让企业财务人员更加关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参与业务、运营分析,有利于推动集团管控从财务管控向业务管控转型。

然而,受到信息化手段的制约,财务共享中心存在服务柔性不够、系统投资大、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二航局)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中交二航局从2008年起开始财务共享探索之路,于2012年1月成立了第一个跨组织架构的区域型财务共享中心,并计划在“十二五”末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的全覆盖。但是中交二航局信息中心主任向颖刚告诉记者,服务单位与共享服务中心的物理距离,是阻碍业务处理效率提升的一大难题。为此,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在会上与浪潮集团签订财务云应用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交二航局财务云。

“随着云概念的提出与云技术的发展,财务云概念正是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先进方式。”向颖刚对浪潮财务云寄予厚望。

不过向颖刚对财务云建设的复杂度也有所考虑。他指出,财务云涉及财务管理、it基础建设、管理软件等诸多领域,企业引入财务云的过程比较复杂,因此他希望合作伙伴能够提供“管理咨询+it咨询+管理软件+it其他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这也是他们中交二航局选择浪潮集团的一个关键因素。

推动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来自浪潮集团的资料显示,浪潮将财务云定义为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有机融合的结果,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企业财务云中心,实现财务共享服务、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三中心合一,支持多终端接入模式,实现核算、报账、资金、决策在全集团内的协同应用。

财务共享高阶方案篇10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共享服务模式实施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将分散于各业务单元的财务职能进行整合,由独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进行处理的作业管理模式(如图1)。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福特公司在欧洲建立了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今已被90%以上的世界500强所广泛接受。在我国,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eRp系统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得到快速发展,中兴通讯作为目前国内最成熟的案例之一,早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尝试。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一般来说,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和优势:

(1)规模化,降低成本。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规模效益,它通过整合各业务单元的财务职能,集中提供服务,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减少工作量不饱和的情况,降低运营成本。

(2)标准化,统一易推广。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通过流程再造和标准化,将不同业务单元的不同财务流程、标准进行统一,操作更加规范,结果更具有可比性,还能以最小的成本支持企业扩张。

(3)客观化,独立性增强。财务部门不再隶属于业务单元,而是独立由企业管理层领导,与各业务单元并列,能够增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独立性,有利于加强对业务的监控,客观反映经营情况。

(4)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果。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需要企业具备高效率、与业务高度集成的eRp软件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而好的软硬件和丰富的经营数据又能进一步推动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5)专业化,提高财务水平。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将财务人员集中,更有利于探讨研究和交流经验,为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和财务服务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6)服务导向,提高业务单元满意度。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从理念上将业务处理转变为提供服务,制定明确的服务标准,有利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改进工作流程和方式,不断提高效率和业务单元的满意度。

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施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一个投资大、建设期长,更重要的是改变企业传统做事方式的巨大变革。根据大多数组织的估计,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因此,如同所有的组织变革一样,企业应该综合考虑、合理规划、精心组织、稳步实施,并争取包括企业高层、员工以及各业务单元的全力支持,才能获得成功。

一般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获得企业管理层的支持

如上所述,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一项组织和文化的巨大变革,必须打破传统方式。因此,只有获得企业管理层全力的、长期的支持,实施才有可能成功。

(二)可行性分析

企业在考虑是否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前,应该收集相关信息,对企业现有情况、可行性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

(1)定义财务服务。企业需要准确定义目前正在提供的各项财务服务,明确服务的提供方、接受方、流程、功能以及在企业经营中的角色和重要性。这些信息是实施的基础。

(2)梳理组织结构。企业需要对现有组织结构进行梳理,明确这些财务部门在企业中归属于哪些业务单元、层级,与各业务单元的管控关系、服务提供和利益分配情况,甚至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地理位置分布等。尤其是同一类型财务岗位在集团中的分布情况。这些信息有助于企业在分析现有服务集中程度,估计推行服务集中化的成本和困难,以及可能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

(3)了解eRp系统的普及应用程度。企业需要了解现有eRp系统与业务集成情况,以及普及范围。若已有成熟并全面应用于日常生产仅应管理的eRp系统,可以减少初期投入和实施时间。

(4)成本效益比较。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通过集中化、标准化财务服务,降低运营成本;但另一方面,又需要前期投入eRp系统并在后续进行日常维护和技术支持,增加投资和成本。因此,企业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分析时还需要注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加强内部控制有一定意义,能够降低风险,减少潜在损失,这也需要纳入考虑中。

(三)整体规划

(1)明确目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主要有三个目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管控。实施初期一般很难同时满足三个目标,应有所侧重。侧重于降低成本,可以优先整合分散且低效的一般性实务;侧重于提高服务质量,可以优先整合专业的咨询服务;侧重于增强管控,可以优先考虑关键控制流程。

(2)划定范围和步骤。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施不可能一次到位,应该优先考虑简单的、易于集中的、重要性强、效果明显的服务。评价效果,积累经验,再逐步对复杂的、分散的、不重要的、效果不那么明显的服务进行整合。对单个服务,也可以通过分解,将部分流程纳入优先整合范围。

(四)方案设计

(1)设计组织结构。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财务部门和岗位被整合,企业组织结构必然发生变化。企业需要根据战略规划和侧重的目标,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2)设计服务流程。企业应借此机会,对相关服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或改造,新的服务流程应标准化、能够远程操作、实现目标。企业应该重视流程设计阶段对模式实施的重要作用。

(3)信息化建设。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施需要相应的eRp软件系统和高速网络通讯的支持,企业应当确保在软硬件方面满足需求。

(4)员工队伍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员工应当根据服务的专业化程度、独立性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教育背景、专业背景和工作能力的员工,员工队伍应呈阶梯状。

(5)选址。企业应综合考虑距离、成本、城市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地址。

(五)运营与扩张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施需要分布实现,想要发挥其优势,还需要做到:

(1)拒绝重复设置。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当某一项财务服务被整合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任何业务单元都不再重复设置类似财务部门或岗位。这一点必须在企业各业务单元都得到非常清楚的明确和贯彻。

(2)给予过渡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运营初期可能会因全新的组织、流程和人员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企业应当给予一定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按照正常战略规划来改善自己的工作流程、运作体系,降低成本,改善服务。

(3)业绩评价。企业应当定期评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绩,将其与预期相比较,促进组织结构、服务流程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只得注意的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业务支持单位,应更多地利用非财务指标来考核其服务质量,例如平衡记分卡、客户满意度、业务处理量、出错率等。

(4)保持提高。当业绩评价显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之后,企业应重新评估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等,寻求调整或改进可能带来的成本节约、服务质量提高和集中管控加强。

(5)适时扩张。当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被企业各业务单元接受后,管理层应当考虑将潜在共享整合范围中的其他服务纳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或者考虑其他未归入潜在共享整合范围的业务是否能够进行共享服务整合。

参考文献:

[1]BarbaraQuinn,RobertCooke,andrewKris著,郭蓓译.公司的金矿――共享式服务[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2]阳习芳.跨国公司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