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物理线上教学工作总结十篇初中物理线上教学工作总结十篇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1:17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工作总结篇1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9、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0、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12、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三、行事历

周次日期工作内容

1、9月3日——8日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教师结对子会议;教师制定工作计划

2、9月9日——15日毕业班教学经验交流会;市完中语.数.政.生.化科组长会议;市语.数.政.生.化镇中心教研组长会议;市政治课题组会;高中物理竞赛4、9月23日——29日班优秀作业展览;高中市各科中心教研组长会;市数学课题实验评比;市教育科研课题工作会;市初中、高中青年教师化学实验能力竞赛;完中计算机科组长会;九月份文明班评比;参加镇中小学生文艺汇演

5、9月30日——6日国庆节

6、10月7日——13日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新教师工作座谈会;市高中艺术教育研讨会;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8、10月21日——27日教研工作检查;市高中艺术课(音乐、美术)教学调查;初中地理教学研讨;全国中学信息学奥赛;高一化学研究课;初中化学公开课;粤(顺)港澳语文单元教学研讨会;初、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十月份文明班评比周次日期工作内容

10、11月4日——10日新教材使用情况研讨;市音乐教学研讨课;市教研室下乡视导;“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学校体育运动会

11、11月11日——17日班学法指导工作调查;市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高三政治复习研讨课;初中计算机研讨课14、12月2日——8日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之星评选;市中小学音乐说课比赛;初中史地生教学情况调查;市中学生即席作文竞赛;中学数学课题实验视导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工作总结篇2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9、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0、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1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备课组要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本学期各科组要针对优生抓好辅导的落实,举行1~2次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12、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三、行事历

周次日期工作内容9月3日——8日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教师结对子会议;教师制定工作计划

2、9月9日——15日毕业班教学经验交流会;市完中语.数.政.生.化科组长会议;市语.数.政.生.化镇中心教研组长会议;市政治课题组会;高中物理竞赛

3、9月16日——22日上学期期末考总结会议;完中物理科组长会;市各科镇中心教研组长会;“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发动工作

4、9月23日——29日班优秀作业展览;高中市各科中心教研组长会;市数学课题实验评比;市教育科研课题工作会;市初中、高中青年教师化学实验能力竞赛;完中计算机科组长会;九月份文明班评比;参加镇中小学生文艺汇演

5、9月30日——6日国庆节

6、10月7日——13日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新教师工作座谈会;市高中艺术教育研讨会;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7、10月14日——20日教学常规检查;市初、高中美术公开课;高一地理、物理研讨课;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政治高中课题组实验研讨活动

8、10月21日——27日教研工作检查;市高中艺术课(音乐、美术)教学调查;初中地理教学研讨;全国中学信息学奥赛;高一化学研究课;初中化学公开课;粤(顺)港澳语文单元教学研讨会;初、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十月份文明班评比

9、10月28日——11月3日教师结对子阶段性总结;高二历史研讨课;高三物理复习研讨课;政治科高考辅导讲座

周次日期工作内容

10、11月4日——10日新教材使用情况研讨;市音乐教学研讨课;市教研室下乡视导;“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学校体育运动会

11、11月11日——17日班学法指导工作调查;市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高三政治复习研讨课;初中计算机研讨课

12、11月18日——24日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讨会;初中物理公开课;文学创作大赛总结

13、11月25日——12月1日目标分层教学优质课评选;市中小学落实教学常规工作调研;十一月份文明班评比,班主任工作调查

14、12月2日——8日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之星评选;市中小学音乐说课比赛;初中史地生教学情况调查;市中学生即席作文竞赛;中学数学课题实验视导

15、12月9日——15日优秀论文评选,市中学生物说课比赛;市初中化学单元目标引导探索实验研讨会;政治课题组实验工作调查;高考备考视导;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16、12月16日——22日教学常规检查;市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探索性学习情况调查;市学科带头人、新秀、教学能手复评

17、12月23日——29日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高三物理复习研讨课;数学课题实验工作总结会;十二月份文明班评比

18、12月30日——1月5日期末复习经验交流会;市中小学各科论文评选

19、1月6日——12日教研工作检查;目标分层教学总结

20、1月13日——19日新教师期末复习督导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解读课标实效性实验教学探究

随着初中课改实验的深入推进和高中新课程的普遍实施,如何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如何实现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在目标和理念上与初中物理教学的统一,如何把握和实现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层次性和递进性等,都将是笔者这样的教学一线的老师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通过对近两年的高中新课程实践的反思,以及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回顾和总结,笔者认为,注重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而也突显“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功能。初中物理课改实验,突出和强调“科学探究”的教学,《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学习的学习活动。它既是“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实践和体验探究过程中的要素和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计划)、收集数据(素材)、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评价与总结等,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培养目标,渗透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

根据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一的物理教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注意在教学中与初中教学的衔接。

1.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

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如教学受力分析时,初中没有引入质点这个概念,更没有深入到共点力的分析;因此高中教师在教学时应从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引入,从两力的夹角从特殊角的二力合成,到不特殊角如何求合力深入,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安排的“台阶”一步步上到高中的学习内容。

2.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可以在初中的题目基础上稍加改动,让高一学生有一个适应和对旧知识的回忆过程,这样学生就能持循序渐进,成绩稳步提高。对此我们物理全体教师作了大量的工作,在教学直线运动时,笔者就作了如下偿试:初中只从参照物等探究了匀速直线运动,提到了有变速直线运动,指出它只能粗略恒量物体的运动快慢。那么如何才能较精确的描述运动物体的快慢就引入了即时速度。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基础较差的中差学生提高特别快。

3.作业的处理

初中物理课改实验教学的习题量不大、难度不高,并且淡化数据处理和计算,着力于日常生活中基本物理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注重在“科学探究”中解决问题,而高中物理的习题量和难度明显增加,并且把“做好练习”作为学好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高中物理过渡教材的《绪言》中引用严济慈先生的一段话作为总结:“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了。”作为个性化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先下题海”,对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三维目标,归类筛选、精编习题,要彰显习题的功能性。

4.实验

的处理。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来源于观察和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做好各类指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指导学生做好课外实验,还提倡和鼓励将部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随堂实验,将分组实验扩展成探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教学过程要尽可能引用日常生活中的小实例、小实验,来直观说明物理问题。例如对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概念的教学,可以让学在课堂中通过手脚的相关活动来感悟摩擦力的存在;教师还可以通过拉动和拉不动讲台的现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还可以扩展到百米跑运动员在起点和终点的跑步姿势、200m或400m跑的运动员在弯道处的跑动姿势与摩擦力的关系等。

5.课题研究

这是高中物理课程的新突破,是初中课改教学“实验探究”的延展和深化。课题研究不强调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从事未来生活和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角色是“创造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解惑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此外,研究性课题的选择,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如菜刀上的力学知识),要注重社会热点问题(如从电冰箱到臭氧层),要关注科技的新发展、新突破和新成果(如阿尔法磁谱仪与暗物质),要兼顾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如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超级秘书网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具有连续性、实践性、渐进性和创新性。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理应传承初中物理课改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努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践、探索和创新。我们相信:只有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才能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只有适应社会发展水平和长远需求的教学,才能被社会所认可;只有突显教师特色的“个性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才能真正地、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和教师双方都成为教学活动的受益者。这是笔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期盼的。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工作总结篇4

然后,需要引领学生在不看黑板的情况下,对刚才感知的过程进行回忆,即感知对象的重现.在回忆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地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因素,如教师画图时的动作和讲授时的声音等,留下必要的因素:一点、一线、一垂线等.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建立“点到线的距离”概念的表象,从而为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概念基础.再如余角、补角等概念的建立,同样需要学生对互为余角的两个角先进行感知,然后建立表象.综合几何概念的教学,我们发现其基本遵循一个基本思路,即概念尤其是抽象概念的建立,要通过实物模型或作图等方式,首先让学生有一个丰富的感知,再借助对形象事物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从而建立起符合概念定义所描述的几何理解.

我们再来看看几何规律的学习.有经验的数学教师都知道,几何中有些规律的学习通过合情推理可以顺利地建立思维对象,如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中有一个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于这一判定定理,学生一般只需要在思维中建立起两组对边且分别平行的表象,就能接纳并理解这一判定定理.而对于其他一些相对复杂的规律而言,有时则需要更为复杂的心理参与活动.例如“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学生在对这一规律的理解中,首先要对切线、切线长、夹角、平分等基本概念达到熟练程度的了解;然后构建过圆外一点作出两条切线的几何图景———对于这一点,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能够通过想象构建出来,而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则需要画出具体的图形;再就是圆外一点与圆心的连线,以及对平分夹角的感知与猜想.在其中的证明过程中,则更需要学生思维的参与,例如作出两条半径就需要学生猜想思维的参与,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则需要逻辑推理的思维参与,其中蕴涵着大量的先前知识在学生思维中的重现、组合.利用学习心理规律促进学生的几何学习既然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果与学习心理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如果能够努力寻找到学生在初中几何学习中存在的心理规律,就能利用这一规律促进学生的几何学习.在笔者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要努力给学生以丰富的感知对象初中阶段的平面几何主要是研究线、角、形等,联系生活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研究对象其实际是生活中大量实际事物的抽象.而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往往是实物,而少有抽象的线与角等,这意味着学生在几何学习中首先要回忆实际事物,然后建立思维加工的对象.根据这一心理机制,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首先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恰恰注意到有经验的教师总会通过呈现实物模型、多媒体展示的实物、几何史上的实例等,让学生对所研究的事物产生亲近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抽象,将直的实物抽象成线与边,将相交的实物抽象成角,将黑板抽象成正方形,将房梁抽象成三角形,将电线杆与影子抽象成直角三角形等.这里列举的都是些简单的例子,对学生思维提出的要求也不高,但能培养学生的意识与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必须丰富感知对象,以给学生提供思维加工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才可能建立起相应的思维加工对象,同时为后面抽象知识的学习打下一个锚基.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的几何概念或规律都需要或都有可能提供物质基础,对于无法呈现实物感知对象的,就需要结合学生前面形成的思维能力,通过想象、创造建立想象表象,以供思维加工.

2.要注重研究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对学生思维特点的研究,几何学习自然也不例外.上面已经说过,初中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一方面需要具体的事物作为初步感知的对象,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包括想象在内的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表明,在初中几何学习中,学生起初会感觉到有兴趣,因为简单的几何知识符合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形成的需要,也能在其中收获成就感.但到了后来往往就会淡化兴趣,因为后面的逻辑推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缺少成就刺激,且学习注意力又不容易长时间坚持的初中学生,很容易会因为知识的难度而降低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拉长这种过渡的时间,减小形象向抽象过渡的“坡度”.而做到这一点的实际教学策略,就是将几何概念或规律尽量生活化,即在备课时我们要将“教材上的几何”变成“生活中的几何”,而且必须是“学生生活中的几何”,这样就可以化解难度.做到这一点就做到了学好几何的第一步,其实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这一策略的实施是为了帮学生建立好奥苏泊尔所说的“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帮学生建立学习以后的更为复杂的几何知识的基点.因为后续的几何知识学习,总有一天会远离生活,到那时需要的就是学生的推理能力.如果在学生的思维转化时期能够帮学生建立好知识和能力基础,那后面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地图;初中地理;教学效率

0.引言

地理学是一门揭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学科,而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一种抽象化的图形,一种形象思维的反映,将地理概念和地理事实有效地联系起来,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具有直接揭示的作用[1]。尤其是新编的初中地理教材,更是图文互补、图文并茂。利用地图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背景下,对“利用地图提高初中地理效率”这一课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初中地理地图的分类

地图具有比例尺、注记以及图例三个要素,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一般来说,初中地理地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交通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卫星遥感地图。总体来说,分为四种主要的基本类型:地理事物分布图、示意图、景观素描图以及统计图[3]。具体来说,初中地理地图的具体分类如下:

①地理事物分布图。地理事物分布图反映的主要是某个地理事物的特征以及分布规律,一般来说内容比较多,难度也比较大,比如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②示意图。示意图是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发生特征、原因、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的地图。比如说《高低气压的形成》。

③景观描述。景观描述图可以直观、逼真地反映地理事物的面貌,其主要的特点是形象性强、直观性强,便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④统计图。统计图指的是利用统计法来对地理要素的组成、发展以及变化进行反映。其主要的特点是能使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具体的表现形式有“曲线图”“柱状图”“圆形图”等。比如有《四大洋面积的比较》图。

2.如何利用地图提高初中地理效率

2.1教师在思想上要充分重视地图教学

由于地图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以及形象性的特点,对初中地理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掌握、记忆以及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的教学时,一定要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地图教学的作用,指导学生独立阅读与使用常见类型的地图,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学会简单地图与图标的绘制,进而培养学生的技能。

2.2循环诱导、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地图的好习惯

①指导学生了解图名,整体认识地图的内容,了解地图的表现方式,同时也能理解图内的地理标识,抓住主体。比如说通过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铁路交通图来让学生明白教师所要讲解的知识重点,再通过铁路线的方向以及经过的城市等图示来对铁路线的名称进行判断,然后再通过图中的标识来对铁路产生的原因以及铁路对周边的经济带动作用进行阐述[4]。

②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对地图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与总结。比如说通过处于某一条经线和纬线、某一农业带分布区域来将这个国家以及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进行详细的描述。

③对地图的整体性进行特别的关注,指导学生通过一个点来了解整个地理区域,再与教材的知识相结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2.3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①培养学生图文结合的能力。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图、用图,让学生积极地从图中寻找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地理事物,以此来不但升华学生的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练图能力。

②引导学生在地图中寻找隐性的信息。教师在教授学生正确看图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能正确理顺地图中各地理要素的关系,进而理解图像系统所描述的相关地理特征。比如说在对世界年降水数量的分布规律进行讲解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然后再引导学生分别了解赤道的年降水量、南北回归线的年降水量以及我国大陆东岸和西岸的年降水量,并进行相应的比较和规律的总结,最终让学生理解这副图的教学意义。

3.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到,地图对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初中地理的地图主要分为地理事物分布图、示意图、景观描述以及统计图等几种类型。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需要切实做好教师在思想上要充分重视地图教学,循环诱导、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地图的好习惯,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等几方面的工作,以切实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最终有利于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宏丽.新课程中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影响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9(01).

[2]李涛.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图的运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工作总结篇6

一、设计好教学,使内容条理化

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特别是高中地理难度大、知识体系复杂,只有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才能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由于初中地理比较浅薄,涉及面窄,且初中的多数地理知识被遗忘或根本就未理解。再加上高中地理自然部分很抽象,人文部分发散思维很强,因而不仅存在高、初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还有高中地理又难以理解、跨度又大,因而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高中地理的畏惧感。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必要把高、初中知识联系作为一项重点来讲,如补充一下经纬度和地球运动等等初中内容很有必要,才能完善知识体系,初高中连贯起来。有时高一上学期所开科目多,受课时限制更加剧了难度,在短暂的几课时内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知识内容梳理好、条理好,这样学生才容易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例如:

(一)高中地理知识很多用到经纬度,教师不但要补充初中内容而且还要带领学生总结它们的递变规律:

1.东经度数向东递增,西经向西递增。

2.北纬度数向北递增,南纬度数向南递增。

(二)时区计算、日界线等等的规律,东加西减,相差一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东时区按正数,西时区按负数算,来求时区数。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人为规定的,所以认为是“不正常的”,向东日期反而减少。这些高中地理部分没有单独讲解,而且还是难点和重点,还需要补充初中内容和总结。

(三)人文地理部分内容如关于农业、工业、城市、商业区位因素的问题。尤其是农业区位因素的总结:

1.自然因素包括水土光热,水包括降水和河、湖水等灌溉水源,土包括土质和地形,光一般指需求光照多的作物(棉花、水果等,另外光和降水往往相反,干旱地区一般不利于降水有利于光照,湿润地区一般有利于降水不利于光照),热包括温度的高低和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等;

2.人文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人文因素主要指的是商品农业区位而言。

二、设计好教学,使学生学习主动化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主动思考总结内在消化的过程,所以教师一定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不是传统的说教法、填鸭式的老思路。本来高中地理知识就难,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以灵感。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开放式、分组讨论式、抢答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各抒己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关于地球运动的教学,就可设计一些思考性和发散思维性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地球只公转不自转,那么地球上会有哪些变化?还有没有昼夜交替现象?那一天有多长时间呢?地球有没有季节变化?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讨论参与,不但能掌握地球运动的知识,而且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多创造让学生参与的活动,也可借鉴教材上的活动内容。如讲到工业区位时,可以假设学生是一位企业家,你应该选在什么位置最好,什么原因。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夸一夸哪位企业家是最棒的。如此这样讲农业区位时就比作是农场主,商业区位时就比作老板,城市区位时比作市长等等。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形式参加,更能激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其他形式如课堂讨论,要求学生以尚无明确意义与答案的开放性热点话题为主题展开讨论与辩论;也可做课外调查,要求学生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危害,并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意见。教学中可因课制宜,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设计好教学,使学生答题技巧化

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地理问题的发散思维上,如何具备这一点呢?关键在于知识的规律化、术语的专业化、答题的条理化。例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地理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准确把握住学生的易错关键点在哪里。例如让学生掌握等高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和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不会大于两个等高距,以及多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除陡崖外)的一般规律。如果发现有条线与多条等高线分别相交,那么这条线就应该是一条河了,进而可以判断地势高低和“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规律,才能做到答题准确无误,同时就可化解学生的思维障碍。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得出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通过以上规律的总结,不论等高线地形图如何变,学生只要抓住图中的关键点,只要掌握了解题的规律,解题难点是容易攻破的。再者答题时一定要用专业术语既精炼又准确。如回答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炎热往往与干燥少雨相连,高温与多雨相连。这样就不如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准确。还有要答题条理化,就是要分成一二三点来回答,如农业区位从自然因素考虑的话,可以列出①水…②土…③光…④热…。

四、设计好教学,使学生读图能力化

地理始终离不开地图,没有地图那就没有地理。地理知识很多的内容都反映在图上,所以必须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因为它能反映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它是了解地理知识的突破口。

(一)判断图表题时,首先要看图的名称,因为它能告诉你这幅图的有关哪方面;其次要看图列,因为它反映地理要素的内容;最后看图上图列中地理要素的分布情况。

(二)判断地图掌握地理要素空间分布规律特征。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如果是点状事物分布规律那就是从它的分布哪多哪少;如果是线状事物分布规律那就是哪密哪稀等等。强化地理空间位置,熟悉并掌握它们的地理分布规律,并能通过看图找出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原因,特别要注意观察图上其他每一个地理要素与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功率安全用电家庭教学

电功率不仅仅是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它还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学生在学习电功率时感到的抽象、困难,我们可以从家庭生活用电安全的角度进行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脱离困境,掌握好这个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电功率,然后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

一、电功率

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它是衡量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通常它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w),由它的定义可知p=w/t,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时间的单位是秒(S)。这个公式可以改写为w=pt,由它可以算出用电器在一段时间中所消耗的电能。

电功率还可以由以下公式得出:p=Ui,这是一个普遍实用的公式,它表示电功率与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当用电器不变且是纯电阻电路时,可以根据欧姆定律i=U/R进行变换得:U=iR、p=Ui推出p=U2/R或p=i2R,这样就可以在只知道电压或电流之一的情况下,再知道电阻就可以求电功率了。

灵活运用各种公式的变形,熟记各种公式的运用条件,才能在做题时心中有数。

二、家庭生活安全用电

引起家庭用电危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电线老化、接触不良、电路接入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等。针对电线老化、接触不良等问题只需更换电线,检查线路就可以了,对于电路接入用电器总电功率过大的问题,就可以利用初中物理中电功率的相关知识来解决。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功率与家庭生活用电安全问题

物理并不只是纯粹的理论知识,而是一门和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科学,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轻松掌握,学以致用。

目前,中考物理题型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势,这值得我们重视:突出探究,重视能力;体现创新,迁移应用;与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下面是电功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在家里我们总能发现电视、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上的铭牌标有电压值,那是额定电压值,用U表示,指该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就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用p表示。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值是一个定值,是不随用电器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的。与之对应的是实际电压值和实际电功率,实际电压值是指用电器在实际工作中两端的电压值,在实际电压值下工作的电功率就是实际电功率,根据实际情况下用电器两端电压的不同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实际电压,相应的也有多个实际电功率。额定电压值和额定功率只是一个参考,实际电压在额定电压以下,由公式p=U2/R知,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小,用电器就有可能运行不正常,如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电风扇转速变慢等,如果实际电压在额定电压以上,同样由公式p=U2/R知,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大,就有可能损坏用电器。通常在物理中也会出现关于这方面的题目,如题:“某同学自制了一只电烙铁,它的电阻为1100欧姆,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把电烙铁分别接在110V、220V、230V的电路中,它的电功率各是多少?”这就说明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不同,实际电压可以有多个,实际功率也有多个,所以在学习电功率后就应该知道家里的每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是多少,不同时让多个用电器工作,以免使电路中的总电流过大而造成危险。

保险丝,它安装在开关中,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所以保险丝要选用电阻较大,熔点较低的金属,通常选铅锑合金。家庭电路中一般按照实际情况选择规格合适的保险丝,保险丝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当保险丝烧断时,如果不是短路,家庭电路中U是220V,由p=Ui知,i过大,说明电路中接入的总功率过大,就需要减少家里同时工作的电器,避免引起事故。

要灵活运用公式p=Ui,如果家里接入用电器过多,可以通过计算i=p/U,得出电路中的电流,如果电流超出家庭电路中电线的额定电流,就要减少接入的用电器,直到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电线和电能表额定电流为止,往往考试中也会涉及这类题目。

四、总结

考试中涉及家庭安全用电关于电功率的内容多是考查电路中能否接入新的用电器,能接入多少个用电器等,这都可以使用p=Ui这个普遍使用的实验公式来解答,如果要用到其他公式,需要注意前提条件。教师可以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易犯的错误,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理论知识,如公式p=U2/R、p=i2R使用的条件,并列一个相关题目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加深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多学多练来攻破这个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1]顾福敢.第七讲电功电功率和家庭电路[J].初中生世界(九年级物理版),2011,(2).

[2]陆坤.浅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1).

[3]曾雕,刘勇.电功、电功率、家庭电路检测试题[J].物理教学探讨,2008,26(24).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工作总结篇8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了2020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师的工作计划,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年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1)一学期,我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实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下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计划。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27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准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这个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五单元“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等3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4.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5.用纸剪出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6.设计旅游计划。

7.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

8.制作七巧板。

9.调查你和同学的身高,计算你们组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10.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交流。

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会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对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绿色圃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肯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他们彼此的想法

(三)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

学生只有理解例题,结合学生从看懂小数表示的商品单价,到会用小数表示商品单价,进而会比较商品单价(小数表示)高低贵贱的过程,就能评价他们是否初步理解生活中小数的意义及其大小关系,对小数的认识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

(二)要恰当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发展,为顺利进行后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评价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不能割裂数学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技能,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平时观察:学生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表现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观察是评价的最原始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从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践作业以及师生课外的交谈中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感与态度不能进行量化评价,要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作比较客观的描述性评价,更需要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行动的表现。

(三)重视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问题能力,主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具体情境中数量信息的利用程度,提出问题的新颖性、合理性与复杂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能否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毅力与思维策略的水平,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等方面。及时给学生提供评价,让他们知道老师的期望,明白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

12.22-2.23始业教育

22.24-3.1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寄书

33.2-3.8森林旅游、轴对称图形、镜子中的数学

43.9-3.15平移和旋转、欣赏与设计、机动

53.16-3.22找规律、住新房

63.23-3.29电影院、练习一

73.30-4.5整理与复习(一)、旅游中的数学

84.6-4.12什么是面积、量一量

94.13-4.19摆一摆、铺地面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04.20-4.26练习二、分一分(一)、分一分(二)

114.27-5.3比大小、吃西瓜、机动

125.4-5.10练习三、整理与复习(二)

135.11-5.17比一比、猜一猜

145.18-5.24体育中的数学、总复习

155.25-5.31总复习

166.1-6.7总复习

176.8-6.14总复习

186.15-6.21总复习

196.22-6.28总复习

206.29-7.1总复习

2020年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2)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19名学生。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一),面积,年、月、日,复式统计表,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一)”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统计表”这一单元。让学生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学习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数据所包含信息的作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广角----搭配(二)”,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五、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1.学困生的转化

本班学困生刘星露、刘双平、张宇航、喻琦梦,他们口算能力差,解决问题不会分析,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六、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复式统计表(2课时)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11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

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面积(8课时)

(六)年、月、日(6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数学广角-搭配(二)(3课时)

我们的校园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2020年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3)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任务根据教师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43名。他们已经不象刚入学那样,什么都不懂,经过一年的成长,他们初步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从学生感兴趣的开始,初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年、月、日的认识,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本册的重点。学生掌握好这两部分计算,就为以后学习小数乘、除法打下良好基础。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也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前一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继续学习一些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通过解答所学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些数量关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解答的技能和习惯。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在前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教学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24时计时法。

三、教学目标要求

(一)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二)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的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三)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四)认识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位,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五)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七)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八)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为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十)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十一)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一)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三)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六、教学任务、达标情况

本册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力争在本学期使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提高。

七、培优辅差

本班现有的学生中,依然不可避免地有学困生的存在,学困生往往缺乏自信心,知识欠账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总是迷恋电视,好玩,不爱看书,注意力不易集中。对这些学生要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起他们逐步赶上其他的同学。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安排,培优补差工作是其中的一项工作要点。现对学困生辅导采取如下对策:

(一)优生协助法。

为差生配一名优秀学生同座,让优秀生协助差生学习。

(二)当一回“小老师”。

当差生有了一些进步,或对某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时,为了满足其表现欲,可以让他们当一回“小老师”。这样,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课堂提问。

差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是既不懂也不问,不问就更不懂,于是学习越来越差。为此,在每堂课中,留出时间,让学生发问。如果差生不提问,则老师加以启发:“你没有问题吗?那么老师问你一个问题好吗?”以促进他们动脑,主动提出问题。

(四)弹性作业。

学生在完成基本练习之后,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做弹性作业,老师可在学生做练习时,腾出时间辅导差生,当其学有余力时,鼓励他选做一两道弹性作业。

(五)及时鼓励。

对于差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及时予以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成绩。

(六)家长配合。

对差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共同帮助孩子。

八、特长生培养

及时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创造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九、德育渗透目标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二)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其能力,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十、具体措施

(一)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五)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六)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七)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八)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2020年三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4)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自己认为聪明得很,平时懒读、懒写、懒做题,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学生,可以引导多自学,自己悟出道理,小组展开讨论,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会更有效。对于基础很差、干劲更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发现他们思想、学习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成为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三班共有学生38名,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有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万以上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能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认识直线、线段、射线,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的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能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本册教材通过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乘除法的口算、笔算、估算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计算策略的多样性;通过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体现知识的生成性,在学习“平行与相交”中,由“怎样画设计图”问题引入,通过探索实践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多样化的教与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

2、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

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一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斯则混合式题;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24时计时法。

4、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

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能综合运用平等与相交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5、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6、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

能初步用数和形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7、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探索、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的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措施:

1、在活动情景中发现大数的过程,能用大数表示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除两、三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结合具体情景,在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平行与相交的过程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5、通过实验,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6、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但备教材,还认真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

7、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吃不饱”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

8、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让数学知识变得有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到学有所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多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比如: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例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算账,但出现在课本上时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9、补差内容:有些内容是难点,但教材中安排的习题与课时明显不足,在课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测的目标。

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0、在课堂上多下功夫,练习有层次性,课后个别辅导,利用自习课集中辅导,班内建立优帮差小组,努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提高

五、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数

一、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8课时

二、走进天文馆——年、月、日5课时

三、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四、泰山黄金周——计算器2课时

五、扬帆奥运——三位数乘两位数12课时

六、走进商场——观察物体3课时

七、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2课时

综合应用——纸与我们的生活1课时

八、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4课时

九、长大了我也去航天——统计3课时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表象;思维;实验;教材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认识的过程。对教材的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学生理解教材不仅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精辟讲解,更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它是在感知、表象和再造想象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来实现的。

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实际情况,在《物理》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利用表象,激发思维”的方法,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引,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调动学生“要学”、“爱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求知、创新的动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笔者在教学中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把表象加工改造,形成再造想象,帮助理解教材。

笔者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有这样的体会:只有使学生具有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把前面感知过的知识在头脑中有重现,形成表象,再通过提出问题,把表象加工改造,形成再造想象,在这基础上,同学们接受新课的内容,就会减少学习的困难。而这一过程,也是激发思惟的过程。

例如,在讲摩擦力的概念时,同学们自然地会联想起:有运动就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过去初中阶段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有了重现,为了使大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把表象加工改造,形成再造想象。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用力把一块砖头压在竖直的墙上,使它不往下掉,这时,砖头与墙之间有没有摩擦力?(如下图)

通过运用牛顿第一定律来分析此题,砖头所以能保持静止状态,主要是作用在它上面的竖直方向上的合力为零。显然,作用在砖头上有竖直向下的重力,而它不会往下掉,说明有一个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也作用在砖头上,这个力就是墙对砖头的摩擦力。

进而再提出问题,如下图所示,a、B两物(上面为B物,下面为a物)重叠放在桌面上静止,这时,a、B两物之间,a与桌面之间有没有摩擦力?用力推a,而a不动,这时a、B两物之间,a与桌面之间有没有摩擦力存在?

师生共同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就概括了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就有摩擦力的产生”。这样,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对摩擦力的产生,突出了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趋势,使大家感到认为“有运动才有摩擦力”的认识是片面的。同时,在分析此题的过程中,也引进了静摩擦力的概念。接着,把上述问题再改变一下,把a、B两物重叠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力作用于B物,使B物在a物表面运动,这时,a物有没有运动的可能?

提出这个问题的作用,是进一步强调说明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是相互的,a对B物有摩擦力,反之,B物对a物也有摩擦力。同时,在分析这问题的过程中,对摩擦力的方向这一概念,大家也从“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过渡到“摩擦力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也可以使物体运动”。最后概括综合得出结论:“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或者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这样,紧扣教材,有意识地逐步深入地提出问题,有助于同学们的独立思考。通过与初中所学知识的对比,可以加深印象,也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二、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进而理解、掌握教材。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除了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来调动大家的兴趣和注意外,根据物理教学的特点,演示实验也是经常用的教学手段。它可以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通过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如讲授“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如果不做课堂演示实验,那就会显得枯燥而不吸引学生。又如,在电磁感应这部分的教学中,学生们在初中学过这部分的知识,通过做实验使学生回忆起闭合线圈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会产生感生电流。但这是否产生感生电流的唯一条件呢?在未得出结论前,先做如下几个实验:磁棒与闭合线圈之间相对运动的实验、通电线圈与闭合线圈之间相对运动的实验以及闭合线圈中另一线圈电流变化的实验。从这三个典型实验中综合它们的共同点而得出结论:只要闭合电路所包围的面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就有感生电流产生。把这一结论再用来分析闭合导线的一部分作切割磁力线运动而产生感生电流这一实验,发现当闭合线路的一部分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闭合电路所包围的面积在发生变化,通过这面积的磁通量也在变化。

这样,通过四个演示实验,启发了学生把初中所学的电磁感应知识扩充、加深、综合而总结出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运用电化教学,争取更大的视觉效果,优化教学过程

目前大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比较齐全,但有些演示实验仪器,因体积小,可见度范围小,造成“前排学生看门道,中排学生看热闹,后排学生看不到”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从直观到抽象思的发展,使用电化教学可弥补这一缺陷。例如用实物投影法:利用投影器、视频展示台、摄影机等以演示实验验仪的局部或全部。

总之,表象是在认识过程中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在备课中充分利用表象,激发思维,是教学上帮助学生获得有关感性材料进而理解、掌握教材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邵长秦主编.[m].北京.(中专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密子宏主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中国革命;思想教育工作;理论成熟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208-0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五十年曲折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表明,能否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环节”和“生命线”的作用,取决于对中国国情、党的中心工作、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特点及思想政治工作自身规律四大要素的科学把握。

一、正确把握国情,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1.意识形态领域与社会存在复杂性特点相联系的各种思想观念多样并存,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千差万别。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和各种思想多样共存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战线一项长期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情,以及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我党提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对象的情况,不同时期的实际,讲究道德的层次性,注意工作的渐进性,明确区分应当提倡的、必须做到、允许存在的和坚决反对的,既照顾多数,又鼓励先进”,“努力寻求道德建设与经济政策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性、方向性与务实性、灵活性高度统一起来,彻底克服和纠正了长期以来脱离中国历史发展阶段及工人思想实际的单一化、简单化、条款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意识形态领域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始终存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复杂课题。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一方面指出革命时期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要求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题;另一方面,他又强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阶级斗争还很尖锐”。

3.正确开展党内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善于识别思想战线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干扰,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从结束到改革开放起步,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过程中,我党在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有“左”反“左”,有“右”反“右”,不搞运动,不随意上“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创了正确进行党内思想斗争的健康局面。在此基础上,十四大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左、右”错误的主要表现、危害和区分原则。“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成为全党的共识。

二、统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性、能动性,明确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是事关革命和建设事业全局的决定性因素,才能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正确的目标依据

中共对当时中国主要矛盾的分析,实际上提出了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转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任务。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保证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动作用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党先后提出“思想战线是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一条极端重要的战线”,“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地位。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中“思想建设决定着我们的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要求从整个世界的大局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的高度认识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意义,“这是保证我们党始终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们运用科学理论指导,自觉改造主观精神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科学体系及发展规律。1951年刘少奇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特定概念才得以确认并广泛使用。我党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努力摸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使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科学化。”《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针原则、规律和方法。从而大大深化了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特点和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

正规化、制度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立即着手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学校普遍建立党组制度、宣传网制度、高校政治工作制度。1951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与调整各级党委宣传部的工作机构的指示》、《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操作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确认和建立是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曾提出“政治工作是科学”的命题。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全国范围掀起一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问题的讨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对象、规律、特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一致确认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论断。1983年初,中共中央书记处委托、中组部、全国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等联合召开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组成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中国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创办《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刊物,全面启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进程。

四、立足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研究掌握人的思想认识特点和行为活动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建国初期整风整党运动中,刘少奇提出:“由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还应该注意另一些党员情绪的变动”,“重新给他们以革命的教育”。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党把握中国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种积极性”和“两面性”特点,把人的思想改造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在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的同时,实现了剥削者向劳动者的历史转变,成为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上的又一伟大创举。新时期开始后,提出要求从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和最本质的问题入手,深入系统地研究人的思想认识特点及其规律。《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作为“检验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是否真正相信、依靠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标志”。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调整人们思想行为来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动方式,必须重视人的生理、心理、物质和精神需求这些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基本因素。物质利益是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变化的经济根源和物质基础,充分运用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把发扬革命精神同坚持物质利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是建国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曾严肃批评化运动中忽视群众物质利益,极大损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党与农民之间关系紧张的错误,要求“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改革开放后,我党提出“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教育必须同实行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紧密结合,必须同现阶段按劳分配和其他社会主义原则相结合。”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形式和途径探索中取得的重大突破。通过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职工业余读书活动;双拥共建活动;文明城市、村镇、行业、家庭创建活动;企业、村镇、社区、校园文化建设;“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充分开发调动群众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动精神,把说理教育和形象化教育、有意识和无意识教育、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感染力。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表率作用和人格魅力是影响受教育者思想认识、行为方式的关键因素,也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新中国建立后,以、为代表的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高度自律精神在全党人民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作风的化身”。建立在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上的党的崇高威信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们党能够经受严重困难考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影响是很大的”,只有“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实际行动为群众作出表率”才能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信服力和感召力。“我们的困难在这里,我们的希望也在这里”。这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极为重要的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1]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3.

[2]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