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职业危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1:18

电厂职业危害篇1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2文献标识码:a

一、燃煤火力发电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燃煤火力发电厂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粉尘(包括煤尘、锅炉灰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电焊烟尘等)、毒物(包括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硫酸、非甲烷总烃、氯气、臭氧、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次氯酸钠、锰及其化合物等)、物理因素(包括噪声、工频电场、高温等)。

尽管锅炉工艺分为循环流化床工艺和燃煤凝汽式工艺,但两种工艺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同,都有粉尘、噪声、毒物、高温、工频超高压电场等。循环流化床工艺由于风机多,锅炉为正压运行,产生的噪声、粉尘较大;而燃煤凝汽式工艺的风机少,锅炉为负压运行,产生的粉尘及噪声危害较少。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环节及主要控制技术

2.1粉尘

燃煤火力发电厂粉尘主要分布在输煤、锅炉、除灰和脱硫系统等。此外,电焊作业时产生电焊烟尘;锅炉维修时存在矽尘、岩棉尘等。为从源头控制尘肺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各燃煤火电厂根据自身情况,均采取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输煤系统的粉尘治理,目前大多数燃煤火电厂在卸煤作业场所设置喷洒装置,在各转运站、皮带栈桥等处设置机械除尘,并设有水力清扫装置,落煤管设有缓冲设施,并在落煤口的煤槽出口处设挡煤帘(板),以防含尘气流外逸,但输煤系统的粉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对某火电厂调查发现,若仅对皮带接头和贮煤仓溜槽处进行密封,容易形成正压而使粉尘从缝隙处溢出,但在密封装置内设置无动力减压自动加湿设施并设连通导流管,可保持微负压状态,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平均浓度下降58.7mg/m3。而某些火电厂对输煤系统采用全封闭结构的同时,使用除尘风机抽出粉尘送至锅炉进行燃烧除尘,其除尘效果较明显。

锅炉系统根据其工艺的不同,粉尘的治理方式也不同。对于燃煤凝汽式锅炉工艺,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为负压燃烧,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改变较循环流化床低,且工人巡检时间短,因此,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较小。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燃烧为微正压燃烧,单纯使用密封措施,防尘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所以在加强密闭的同时,还要采取除尘措施,可有效降低作业场所粉尘的浓度。

在除灰渣系统,有些电厂在灰库顶端设排气布袋除尘器进行除尘,对卸灰、下灰、装车的整个过程采用全封闭,且有密封罐车运出厂区,则作业场所粉尘的危害较小;在除渣系统中,对于干式排渣的电厂,除了对排渣口做好设备密闭外,还需要求工人及时关闭渣门以减少粉尘外逸;而对于湿式排渣方式,若渣在渣仓内放置时间过长易造成水分蒸发,及时洒水可防粉尘逸散。此外,贮灰场一般采取喷淋和碾压等措施防止扬尘,有些电厂同时采用“灰面覆水、灰场喷淋、道路洒水、装车苫盖”等措施效果较明显。

脱硫系统的除尘方式因脱硫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干法脱硫产生的烟气,通过旋风分离器到电除尘器后除去粉尘和灰粒,目前脱硫除尘技术如RCFB、niD等相继被广泛推广,除尘效率可达99.9%以上;而对于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半干法)的除尘,首先是烟气经预除尘器除尘,再经三电场电除尘器进一步除尘后,烟气经烟囱排出;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除尘,首先由锅炉排放的高温烟气经除尘器除尘后进入脱硫系统,然后烟气中剩余的灰尘在脱硫系统的循环浆液中被洗涤。

燃煤火力发电厂需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若设备在运行时出现故障,检维修工需对其进行维修,有时可能一次性接触高浓度的混合性粉尘。因此,在检维修前对设备进行充分的通风、除尘,锅炉检修还要对炉膛等进行降温,同时做好个体防护,再进行检修。燃煤火电厂针对电焊工采用低锰焊条作业,并设置移动式局部通风装置等措施。

2.2噪声

燃煤火力发电厂的噪声源主要分布在汽轮发电机、励磁机、送风机、引风机、磨煤机、碎煤机、空压机和各类泵站等作业场所,且噪声强度较大,合格率低,其平均噪声强度大于95dB(a)。目前,许多国家针对噪声采取了相应的防噪声措施,如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提倡实施“操作、策略、研究和教育”四步措施来减低作业人员的噪声危害。而我国火电厂的生产设备相对落后,设备产生的噪声强度较高,为控制其噪声危害,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针对不同的高噪声设备,进行分类治理。如某燃煤火力发电厂在汽轮发电机、磨煤机等噪声源设隔声罩,风机使用隔音棉,送风机进气口及锅炉放空排气管设消声器等隔声、消声措施,使工作场所的噪声强度检测合格率达到87.5%。对某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检测结果也证实,锅炉排汽装置设消声器后,离排汽口1m处噪声强度可降低40dB(a)左右。除灰空压机房使用隔声门、密闭隔声窗,墙面及顶部设有离心玻璃棉板,进风口装设消声器等外隔、内吸以及消声的方法进行噪声治理,使车间正门外1m处噪声强度可降低25.6dB(a),降噪效果较显著。球磨机一般采用阻尼隔声套和隔声罩等措施降噪,其中用于减振的耐高温粘弹阻尼材料,可使设备噪声降低8~10dB(a),有些火力发电企业用隔声屏代替隔声罩,使噪声下降10~15dB(a),并将球磨机内的滚筒进行阻尼包裹,可降噪8~12dB(a)。此外,某电厂将氧化锌晶须增强阻尼涂料涂覆于隔声套外层钢板的内侧面,可使钢球磨煤机筒体实际降噪24.5dB(a)。

2.3毒物

有毒物质主要为锅炉燃烧系统产生的有毒气体和水处理系统使用的化学品,另外,维修车间的电焊工序还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锅炉燃烧产生有毒气体,尤其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而言,其燃烧过程为微正压运行,若密封状态良好,有毒气体通常不会外逸;燃煤凝汽式锅炉为负压运行,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同样保持良好的密闭状态,一般没有烟气泄漏现象的产生,但在放灰时或事故状态下,烟气可能泄漏,为避免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某电厂除保证密闭状态外,还采用DCS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操作,操作人员在操作室内进行监控,同时工人在巡检、维修时佩戴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

对于水处理系统使用化学品的防治主要是采取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一般在氨房、联胺房设置轴流风机进行通风排毒[26],有些电厂采用了自动成套加药装置,工人只是定期往氨水储罐中添加氨水时接触氨,接触时间短且佩戴防毒面具,对作业人员危害较小;化学水处理车间等处通常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为防酸气泄漏,在酸罐处设有酸雾吸收器,在设备、管道密闭良好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氨、氯化氢和氢氧化钠对人体的危害较小;蓄电池充电室设置机械排风装置等,且保持良好的通风,可降低硫酸对人体的危害。

2.4其他物理因素

高温主要分布在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加热器及高温蒸气管道等产生热源的作业点。对高温所采取的控制措施,通常是将设备和管道进行隔热、通风降温处理,以降低作业场所温度;通过提高自动化水平,使作业人员大部分时间在有空气调节系统的集中控制室或值班室内工作,可有效降低作业人员接触高温的时间。

高压输电设备可能产生工频超高压电场。为防治其危害,目前许多火电厂安装封闭式组合电器(GiS),对超高压电场具有较好的屏蔽作用。同时还要求工作人员远离辐射源和减少受照射时间。

结语

我国在许多燃煤火电厂设置的防护设施只是针对在生产正常运行时对作业人员的防护,而对电焊工及维检修工的防护不够重视,同时,由于现有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原因,所采取的防护设施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职业卫生个体防护,以降低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危害。

参考文献:

电厂职业危害篇2

1oHSmS标准产生的背景

(1)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10万人死于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危害,这种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卫生利益所付出的代价,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和关注,这就促使了oHSmS的产生。

(2)世界各国一直在探索现代职业安全卫生的良策,oHSmS的建立,为国际上解决现代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和指南。

(3)生产的国际化,贸易的全球化,迫切要求有一个国际化的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当前世界标准化的最紧迫的课题就是“环境与安全”,所以oHSmS是紧随iSo9000和iSo14000标准颁布和成功实施后的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最重要的标准。

目前,oHSmS标准在发达的工业国家已和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共同组成企业内部的全面管理体系,3个标准关系如图1所示。

现已进入上海的跨国公司,如“三m”公司、三菱电梯公司等都已通过上述“全面管理体系”的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而国内的一些大企业想在我国加入wto后进入世界大市场,则通过全面管理体系认证就是必备条件。

图13个标准关系

2oHSmS标准的内容构成和运行模式

2.1内容构成

oHSmS标准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范围、术语和定义、五大功能块和要素。

2.1.1范围

提出了oHSmS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使“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团),能够控制其职业安全卫生危险,并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绩效”(在控制和消除职业安全卫生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达到的效果)。

2.1.2术语和定义

共提出了17个术语及其定义,以统一对标准术语的理解。

2.1.3五大功能块和要素

oHSmS体系共有五大功能块,即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

每个功能块由若干要素组成,5个功能块共有17个要素。

体系的5个功能块和要素按p(计划)、D(实施)、C(检查)、a(评审)的循环过程螺旋上升,使oHSmS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并适应“组织”内外的相应变化而不断进步。

2.2oHSmS标准的运行模式

oHSmS标准的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

2.3实现oHSmS标准的目的和管理核心

2.3.1目的

oHSmS标准是一个科学和系统化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其目的是辨识企业内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并控制其带来的风险,电力行业的“廿五种重大危险源”是电力企业必须控制的重大危险源,是必须避免的重大电力行业事故。

图2oHSmS标准的运行模式

2.3.2管理核心

oHSmS标准的17个要素,各个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危险源是oHSmS的管理核心,各要素中“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对企业的“计划”、“目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等要素构成oHSmS的一条主线。

2.4oHSmS标准的特点

2.4.1系统性

oHSmS标准以系统工程原理为基础,要求组织机构有完整的系统性,包括最高管理层到基层之间的运作系统和监控系统。

2.4.2先进性

要求“组织”按标准要素的要求,建立并严格执行程序化的体系文件,将管理过程和控制措施建立在科学的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的基础上并不断改进,因此是一种先进、有效、科学的管理手段。

2.4.3预防性

可促使“组织”主动遵守法律、法规,主动发现和评估存在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制定目标、实现对事故和对作业的全过程控制,从而真正有效地走上预防为主的轨道。

2.4.4全过程控制

oHSmS标准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全过程控制,包括对管理和生产过程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危险因素得以消除或减少,同时要求全体人员都参与生产全过程控制。

2.4.5持续改进

(1)要求最高管理者制订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应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2)“标准”的管理评审功能规定最高管理者要定期进行评审,以保持体系持续的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

(3)“标准”要求对体系所包括的“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活动,进行周而复始的运作,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2.5oHSmS标准的建立步骤

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要和国家、国际先进水平“看齐”,要创一流企业,通过国际认证的“全面管理体系”是必备条件。oHSmS和iSo9000及iSo14000在认证过程中有部分共同和相似的过程,所以可组合起来认证。一般的oHSmS的建立步骤如下:

建立oHSmS应注意下述2个问题:

(1)oHSmS应和“组织”现有管理基础相结合;

(2)oHSmS是动态发展的,应不断改进和完善。

3oHSmS在我厂的实践和体会

3.1运用oHSmS标准中的“三危”方法,分析和控制电厂危险源的实践我公司在2000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600天时,又适时在全厂开展防各类系统事故的安全活动。我们运用oHSmS标准中的“三危”方法(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开展“三危活动”,共收到153条反事故建议和措施,并找出了本厂在设计、施工、运行和检修等阶段各系统的薄弱点和设备问题。对153条建议,经评审认为可立即整改的即作为反事故措施执行,要对系统和设备进行改造的列入次年“两措”计划,有计划地安排整改。通过全公司开展查找各类系统事故的“三危”活动,提高了我公司防各类系统事故的能力,也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3.2开展“三危”活动的流程和内容

3.2.1“三危”活动流程

我厂开展“三危”活动的流程如图3。

3.2.2“三危”活动内容

(1)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要点:

①识别危害源的存在,并找出导致事故的根源,是控制事故的第一步。

②危险源识别时,应考虑的问题:

?是否存在可能造成事故的来源?

?什么事故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伤害将会如何发生?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③危险源识别时,应判定其性质、种类。如机械、化学、电气、辐射、人机工程、火灾爆炸等。

图3“三危”活动流程图

(2)危险评价??评价危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要点:

①进行危险评价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必要手段。

②危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③危险评价可分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评价和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性评价两部分,对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分析才能确定其危险程度。

④危险是否可承受,要依据法律、法规以及组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其界定范围。

(3)危险控制??通过危害识别、危险评价后,对各类危险源制定预防性措施。在危险控制策划中,应将危险控制建立在监督和反馈机制上,要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控制措施已按时完成,并针对作业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改进。

要点:

①确定危险源及危险程度的评价。

②考虑现有的(或拟定的)控制措施,对危险产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的评估。

③考虑在控制措施一旦失效(或部分失效)时,对危险程度的评估。

④考虑在采取控制措施后对残余危险的可承受性评估。

⑤确定是否需要采用附加或补充的控制措施。

⑥对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足以将危险降至可容许程度进行评估。

3.3防止全厂停电的反事故措施

我公司在运用oHSmS标准中的“三危”方法,辨识、评价全厂停电事故危险源及其危险程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防止全厂停电的反事故措施”,通过实施,有效防止了全厂停电事故。

“防止全厂停电的反事故措施”主要包括下述几方面内容:

(1)组织措施

建立由厂长全面负责的,从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到各生产、安监部门负责人、专业工程师、值长、班长、班组成员的层层防全厂停电安全责任制。将厂部安全目标分解到部门和班组,实行重大事故按责任制进行风险责任承担。

(2)安全技术措施

制定了防全厂停电的安全技术措施,从电气系统运行方式和总调的关系、高压配电装置、继保、运行巡检、新设备投用、电气绝缘监督、继电保护监督、高压开关“五防”监督、电气设备防火封堵、两票三制、防汛防台,到正常和异常运行时的各公用系统的防全厂停电的运行方式等均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

(3)检查、评价和考核

对防止全厂停电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总结评价和考核:

①结合春、冬季安全大检查进行检查,查岗位责任是否落实,查现场设备和系统是否符合要求,查定期试验、定期切换是否认真执行,查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是否按规定进程执行等。

②制定“厂部防全厂停电安全措施年度检查

表”,记录检查情况,每年总结评讲一次。

③执行情况将列入全厂安全考核范围,由安监部门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考核。

(4)演习

定期组织防全厂停电事故的反事故演习,提高员工防停电意识和处理事故的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

4结束语

电厂职业危害篇3

关键词:安全;机械;危险有害因素;预防

abstract:throughtheidentificationandanalysisoftheriskandharmfulfactorsfromthewholeprocessofthenanjingmachineryFactory,themethodsofidentifyingandanalyzingtheriskandharmfulfactorsrelatedtothemachineryfactorywerepresentedinthisstudy.inaddition,somepreventionmeasuresagainstthedifferentriskandharmfulfactorsareputforward.

Keywords:Security;machinery;RiskandHarmfulFactors;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工厂按类别一般可分为化工工厂、机械工厂、冶金工厂、发电工厂等。我国对企业的安全评价是从2002年起步的,开始涉及的大都为化工企业,因其是易发生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的高危行业[1],而后才涉及到机械工厂、冶金工厂等其他行业。对于机械工厂的安全评价,部分评价人员将其完全或大部分参照化工工厂的安全评价来进行,这导致了机械工厂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也变成了火灾、爆炸和中毒,因此对策措施往往也偏重于预防火灾、爆炸和中毒。其实,这忽略了机械工厂本身的特点,机械工厂使用量大的是起重设备、金属加工机械设备、焊接设备、探伤设备及叉车和水平运输机械等,涉及的物料大都为金属物料,机械工厂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数量一般都很少,这就意味着机械工厂易发生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电离辐射、车辆伤害、粉尘危害、噪声危害、射线辐射危害等。机械工厂的确也有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的可能,但几率较小。本文以南京某机械工厂为例,介绍如何进行安全现状评价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及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措施。

案例分析

2.1工艺简介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某企业新建年产150000吨大直缝埋弧焊钢管生产线建设项目,钢管主要用于远距离输送石油气、石油产品,钢管质量要求高。

大直缝埋弧焊钢管主要工艺说明如下:

钢板储存区的钢板由电磁吊送入生产线上,经检测后符合要求的钢板在此区域内进行引熄弧板焊接、板材外观检查和超声波自动探伤。检查合格后的钢板进入铣边机,对钢板板边进行焊接坡口加工,后送入预弯机。预弯机将钢板边缘弯曲成和钢管管体相同的曲率,送入成型机前输送台。成型后的开口缝管送入预焊机,预焊机将开口缝管合缝并进行连续预焊。完成焊接的钢管进行焊渣清理、切引熄弧板,对要求抽样检查的钢管进行管端取样。成型焊接后的钢管进行全焊缝超声波电视检查和X射线拍片检查,用以检查钢管缺陷。

涉及的主要设备有电磁挂梁桥式起重机、超声板探设备、钢板铣边机、JCoe成型机、焊机、X光探伤机、倒棱机、水压试验机等。

涉及的主要原辅料料为钢板、焊丝、焊剂、乙炔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扩径油、油、沥青漆、汽油、煤油、柴油、胶片、显影液、定影液、絮凝剂、纯碱等。

公辅设施主要有供配电、给排水、空压机站等。

2.2机械工厂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2.1危险因素分析

(1)起重伤害机械工厂在生产运行中大多使用起重机械。起重、吊装作业频繁,所接触的物体大部分是重量达数吨以上,大而重的钢板、钢管、零部件等物件,同时起重设备的运动方向具有矢量性,即有垂直升降运动、水平搬动运动和由大、小车同时以不同运动速度构成的合成运动。因起重负荷大,在有限立体空间范围内运动。如操作不慎、指挥不当、起重设备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失灵或者电气系统故障等因素,都易造成作业人员的起重伤害。起重伤害事故比较频繁。据统计,我国每年起重伤害事故的死亡人数,占整个工业企业因工死亡总人数的12%左右。

(2)物体打击本项目主要涉及笨重的钢板、钢管等物体,在生产过程中如发生意外、失误等容易造成比较严重的物体打击伤害。在检修过程中业有可能发生物体意外坠落造成物体打击的可能。

水压机水压试验时,由于试验压力较大,达15mpa,若试验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高压水冲出,可能会引发人员伤亡及设备的损坏事故。

(3)机械伤害本项目在生产运行中使用JCoe成型机、铣边机、预弯机、扩径机、倒棱机等运动设备。若旋转部分防护不好或者作业人员思想不集中、配合不当,在操作过程中极易造成绞、碾、刺、割、压、戳等机械伤害。作业后产生的废料若未及时清除,有可能引起操作人员刺伤、割伤等机械伤害事故。

项目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车辆伤害、高处坠落、触电、成品钢管坍塌伤人事故及使用乙炔、汽油、煤油、柴油易燃气体液体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另外二氧化碳气体、氩气气瓶、空气储罐等可能发生物理爆炸事故。

2.2.2有害因素分析

(1)粉尘在为工件除锈时有铁锈粉尘产生;焊接工序有焊剂粉末及电焊烟尘释放到空气中,人体吸入后,对肺部有损害,可能产生焊工尘肺。

(2)噪声工件冷作、重型机械加工、动力设备、起重设备的运转、运送钢管将产生间歇噪声。噪声能引起职业性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发生,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事故发生。JoC成型机、铣边机、预弯机、扩径机、倒棱机、空压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对临近岗位的作业人员来讲,是比较大的有害因素。

(3)非电离辐射本项目埋弧焊、氧乙炔气割焊、氩弧焊等焊接工序产生的强光为非电离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烧灼感。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照射可引起类似电光性眼炎的角膜、结膜损伤,称为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

(4)电离辐射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能产生直接或非直接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称为电离辐射源。本项目电离辐射射线危害主要来自钢管探伤设备产生的X射线。电离辐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由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微波能量会对周围接触的人员构成一定的伤害。

2.3预防措施

2.3.1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专门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员[1];

电厂职业危害篇4

关键词:水利发电;现状;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我国水流众多,疆域辽阔,有着尤为丰富的水资源蕴藏量,并且许多河流呈现出极大的落差,这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水资源的开发。在国际上,水力发电受到了极大认可与青睐,这主要是由于水资源是清洁型的一种能源,水利发电的运行成本低、无污染以及可再生,有助于社会经济综合效益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现阶段,全球传统能源变得越来越紧张,各个国家均纷纷将水利发电的开发步伐加快。近些年以来,我国在水利事业上有着迅速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但是也难以避免的出现了诸多制约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建设及水利行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对水利发电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其社会意义以及现实意义是尤为巨大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广东省某水力发电站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和工程控制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

1.2评价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进行分析。

1.3方法

通过工艺分析明确职业危害的产生途径,并经现场调查与工程技术资料分析防护措施,依据采样和检测规范,分析运营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程度,检测采用个体检测和定点检测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估作业人员和生产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结果

2.1工艺概况

具有位能的水力经压力管道或压力隧洞(或直接进入水轮机)进入水轮机转轮流道,水轮机转轮在水力作用下旋转,使水能转变为机械能,同时带动同轴的发电机旋转,发电机定子绕组切割转子绕组产生的磁场磁力线,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完成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发电机发出的电经升压变压器后送入电网。该水电站发电采用4台11mw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4mw,于2003年投产。整个水电站工程可分为主厂房、升压站、船闸室、辅助工程及办公区等部分。

2.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根据现场调查和工程资料综合分析,水电站运营过程中主要存在噪声、化学毒物、工频电场、氡等职业病危害。化学毒物危害中,设备层蓄电池室中使用硫酸蓄电池,流道层集水井处容易产生硫化氢和氨,通风不良容易发生二氧化碳积聚,透平油库和油处理室的油品能挥发出烃类化合物,升压站中高压开关用于绝缘气体保护的六氟化硫分解可产生氟化物。此外由于水电站主厂房建筑于地下,地下建筑在通风不良、受地质和建筑材料影响时易析出放射性氡。各区域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见表1。

2.3工程控制措施分析

(1)发电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中控室的控制系统能够完成大部分生产任务。(2)中控室采用隔音设计,将建筑墙体加厚减少主厂房噪声影响。空压机配套设置隔声罩,并安装于独立机房内,水泵动力和输送管线间采用软连接减少振动传播。(3)发电机出口采用金属屏蔽母线电磁场,变配电柜和励磁机自带防护罩并划分控制区域避免人员进入。(4)升压站露天布置,周围设置围栏避免人员进入,高压开关处的六氟化硫气瓶露天安装减少含氟气体的积聚。(5)主厂房为河床式地下建筑,自然通风作用不大,故在主厂房左侧设置离心风机向厂房内机械送风,室外新风经风道系统送入厂房各层,在副厂房侧设置机械排风口,将吸收了热量和湿气的空气抽至下游天井后排出厂房外。机械通风采用微正压设计,机械送风总量为66148m3/h,机械排风量为65300m3/h,其余风量平衡由厂房入口和百叶窗补充。

2.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2.4.1噪声和工频电场

研究选取44个巡检位置基本覆盖了作业人员噪声暴露的工作地点,噪声强度在56.3~112.3dB(a)之间,其中有9个检测点的噪声大于85dB(a),占20.4%。噪声强度较高的场所集中在主厂房励磁变压器、水机廊道、水轮机舱、发电机舱、风机、流道层等,高噪声工作地点见表2。由于巡检时间较短,故8名个体岗位的个体噪声强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该电站机组容量较小,18个检测点的工频电场强度较低(<0.001~1.642kV/m),相对较强的区域为升压站主变和出线端处。

表2高噪声〔>85dB(a)〕作业区域

2.4.2氡及化学毒物

对主厂房操作层地面以下9个工作地点的氡检测结果范围为14.5~32.5Bq/m3,低于工作场所中采取补救行动的水平(500~1000Bq/m3),亦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限值(400Bq/m3),见表3。现场空气中二氧化碳、硫酸、氨、硫化氢等化学毒物的浓度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

表3工作场所空气中氡浓度

3讨论

现场调查和检测可以看出,发电过程中的噪声以机械性噪声和流体动力性噪声为主,水力发电工艺中较突出的职业卫生问题仍是噪声,这与燃煤发电工艺中噪声危害突出的特点类似。对安顺地区5家水电站进行调查,噪声强度合格率为60.17%,说明水电站的噪声危害较明显,与本研究类似。由于水力发电站主厂房建筑通常位于地下或山体中,生产性噪声在相对局限的建筑中容易发生反射形成噪声危害叠加效应,因此噪声源头控制对于水力发电显得更为重要。本研究中,水电站噪声强度较高的场所集中在主厂房励磁变压器、水机廊道、水轮机舱、发电机舱、风机、流道层等位置,其中发电机仓和水轮机仓两个需要人员进入的巡检点处噪声超过110dB(a)。在空间竖向分布上,整体呈现出随着深度的增加噪声亦加强的趋势,与李润伟等研究结果相同。

由于水电站主厂房是相对封闭的地下建筑,厂房内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容易出现积聚,同时受地质和建筑材料影响时易析出放射性氡,因此通风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且自然通风作用不大,需要以机械通风为主来达到换气目的。本研究中,企业在主厂房左侧设置风压较大的离心风机向厂房内送风,在地下建筑中除送风管道外,充分利用流道层、尾水廊道等兼做通风道,取得了较好的通风效果。检测结果中,化学毒物和放射性氡的深度均较低,符合职业卫生要求。该电站属小型水电站,发电机功率较低,现场检测的工频电场强度较低,与黄信有研究结果相同。

综合分析,该水电站针对化学毒物和放射性氡采取的通风等控制措施符合职业卫生要求,达到了预防控制效果,但噪声危害控制措施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工程防护和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参考文献

〔1〕唐衍伟.中国煤炭资源消费状况与价格形成机制研究〔J〕.资源科学,2008,30(4):554-55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电厂职业危害篇5

电子厂周围环境比较差,属于中度污染企业。电子厂的性质不一样,危害不一样,一个厂不同的车间的危害也不一样。电子行业主要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的生产与装配,常见的职业危害包括有毒化学物质,常见的有四氯化碳、苯类、三氯乙烯、酸类、环己酮、丙酮、铅等,此外还存在金属粉尘、高频、电离辐射等有害因素。机械厂相对只是表面油污,对身体无害。

(来源:文章屋网http://www.wzu.com)

电厂职业危害篇6

摘要:本文结合姚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300mw、2×600mw机组情况,对目前大型火力发电厂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了辨识和分析,提出火力发电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火电厂;危险源;重大;控制

1引言

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通过锅炉将化学能转换为热能,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做功,使热能产生机械能,驱动汽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其原料为煤、水、石灰石等,产品为电和蒸汽。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经过除尘、脱硫、脱硝后从烟囱排出,除尘器下的灰和锅炉排出的渣可供综合利用或送灰渣场贮存。火电厂生产系统包括:输煤系统、燃烧系统、汽水循环系统、发电输电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供排水系统、点火油系统、除灰系统、除渣系统、化水系统、供氢系统、工业废水处理、脱硫系统、脱硝系统等。

电厂的特点是大型设备多、运转设备多、带电设备多、压力容器多、高温高压管道多,高层建筑多,带煤粉的车间较多,自动化程度高,并要使用一定量的油、氢、酸、碱、氨等等。

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1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根据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6类,即:

2.1.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火力发电厂中5类危险和有害因素均被涉及;

(1)物理性爆炸、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雷击、触电、噪声、粉尘、热辐射、电磁辐射等属“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氢气、0号轻质柴油、石灰石、各种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氮气、次氯酸钠及其它一些酸碱类的化学品属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感知延迟、识别错误等属“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指挥失误、违章指挥、误操作、违章作业、监护错误等属“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搬举重物、作业空间、工具不合适、标识不清等属“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主要作业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贮煤场、输煤系统:火灾、爆炸、机械伤害等;

(2)主厂房(汽机房、锅炉房、除氧煤仓间):火灾、爆炸、电伤、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伤害等;

(3)主变压器、室外配电装置;火灾、电伤等;

(4)化学水处理室:有毒物、化学伤害等;

(5)干灰库: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伤害等;

(6)油库;火灾、爆炸等;

(7)贮氢站:火灾、爆炸等;

(8)脱硫:电伤、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伤害等;

(9)脱硝:爆炸、电伤、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伤害等。

2.2危险源识别

现代系统安全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就是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主要由危险物质和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构成,其中有:

危险物质:储存的次氯酸钠、氢、氨、氮、盐酸、烧碱危险化学品等。

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化学能(可燃气体氢气和氨与空气形成混合引起化学爆炸、酸碱的化学灼伤)、势能(承压设备、管道的物理性爆炸、高处坠落)、机械能(物体打击)、电能(雷击、触电)、声能(噪声)、热能(热辐射及烫伤)等。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由人、机、环境构成,其中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失误、心理、生理、行为失常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机械设备故障、防护设施失效等)、环境因素(平面及设施布局不当、物流运输不合理、气象条件、地质因素等)。

2.3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火力发电厂中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质有氢气、助燃燃油、供脱硝使用的液氨。按照生产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氢气临界量为1t,氨的临界量为40t。

2.3.1氢冷发电机

国内最大发电机充氢容积约125m3/台;温度≤40℃;运行氢压:额定0.50mpa;最大0.52mpa;补氢量(额定氢压)≤10nm3/d.台;氢气纯度≥99.5%,湿度≤-40℃。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将氢冷发电机中氢气的正常工作温度(按40℃计)与压力下容积换算为标准状态下(101.325kpa,273.15K)的容积,V=558.9nm3,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0.09kg/m3,一台氢冷发电机中氢气最大贮量为25kg。生产场所氢量远小于临界量1t,通常氢冷发电机单独构不成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2.3.2贮氢库

按国内较大的贮氢库20组集装瓶,共400瓶(每只瓶40L,15mpa)进行计算。将氢气的正常使用温度(293.15K)与压力下容积换算为标准状态下(101.325kpa,273.15K)的容积,每只氢气瓶标准状态下容积V=4.1nm3,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0.09kg/m3,氢库最大贮量为149kg。氢气贮存场所贮存量远小于临界量10t,因此贮氢库单独构不成贮存场所重大危险源。

2.3.3给水用液氨

在每台机组设2点加氨(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出口和除氧器出口),使用液氨,单台机组ot工况用量约8kg/天,按贮存量为10天的使用量(~80kg)。

因此,给水用液氨单独构成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2.3.4脱硝用液氨

类比600mw机组采用3台容积110m3液氨储罐,可满足脱硝中液氨用量要求。

液氨常温贮存,充装系数按0.8计,充装压力为16kgf/cm2,液氨密度为820kg/m3。

则液氨总贮量为:m=0.8×0.82×330=216.48(t)

因此,脱硝用液氨单独构成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2.3.5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时,应按下式对单元内氢气、液氨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q氢冷/1+q储氢库/1+q氨/40>1,因此生产场所构成重大危险源。

2.4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符合下列条件的应进行重大危险源申报:

2.4.1闪点在28℃~60℃之间的易燃液体,储存区的临界量为100吨。

2.4.2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的蒸汽锅炉。

2.4.3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群)。

2.4.4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m的尾矿库。

因此:

(1)火力发电厂使用的高压抗燃油、绝缘油的闪点均大于60℃,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2)助燃用油闪点通常在60℃左右,需按照闪点和储量来确定是不是危险源。鉴于每批油品供应均存在不稳定性,且柴油贮量较大,建议按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

(2)锅炉。一般火电厂锅炉的压力和蒸发量均高于重大危险源标准,应进行重大危险源申报;另注意启动锅炉是否符合重大危险源条件。

(3)氢气瓶组

储氢库中储存的氢气为易燃气体,其气瓶压力大于0.1mpa,

pV=15×0.04×400=240>100mpam3

因此火电厂储氢库中的氢气瓶组通常应列为重大危险源申报。

(4)尾矿库

旺河灰场沟顶标高约215m以上,沟底标高约175m,理论坝高为40m,设计库容1600×104m3;连沟灰场沟顶标高约192m以上,沟底标高约163m,理论坝高约29m,设计库容2800×104m3。

因此两个灰场作为尾矿库均应进行重大危险源申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3]《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L/t799.1~7)。

电厂职业危害篇7

【关键词】盘电公司;脱硝改造;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安全设施

0前言

职业安全卫生措施关系到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保持和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本着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本项目投产后符合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的要求,能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生产发展。

1盘电公司概况

盘电公司厂址位于天津市蓟县别山镇西,厂址东侧为大唐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西侧为翠南庄村,北侧为厂区铁路及农田,南侧为空地。盘电公司现有两台530mw俄制超临界机组,分别于1995年底和1996年初投产。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nox排放从2014年7月1日起需达到100mg/nm3。当前1、2号锅炉nox排放浓度约600mg/nm3,为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盘电公司采取措施进行氮氧化物减排治理。

本项目脱硝工艺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SCR)对锅炉的烟气进行治理。将SCR系统反应器布置在锅炉两侧省煤器烟道外侧。SCR系统按入口nox浓度350mg/nm3设计,80%脱硝效率,最终排放浓度低于100mg/nm3。主要设备包括液氨储罐、蒸发器、缓冲罐、烟风道、脱硝反应器等设备。氨区部分(公用)布置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除增设氨区外,不新增建其他生产建筑。办公设施、卫生辅助用室及其它附属生产设施等均依托现有。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按功能分区,做到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危害程度预测

2.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序包括:脱硝反应器巡检位、氨储罐区、氨气化装置区及各种泵类布置的区域。脱硝反应器区域巡检人员在巡视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氨、噪声、高温。氨储罐区、氨气化装置区巡检人员在巡视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氨、噪声。各种泵类布置的区域巡检人员在巡视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噪声。

2.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2.1氨: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而形成氨水,呈强碱性。与空气混合时,能形成爆炸性气体。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化学性炎症及烧伤、肺出血、肺水肿及出血,造成呼吸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乃至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从而导致死亡。

2.2.2噪声: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表现为血压和心率的改变,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或减慢等;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如食欲下降、恶心、消瘦等。噪声作业可能引起的职业危害是职业性噪声聋。

2.2.3高温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消化、神经、泌尿等系统的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化如超过一定限度,则可能引起的职业危害是职业性中暑。

2.3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2.3.1氨危害程度分析

硝区:整个脱硝反应过程是在SCR反应器内部完成的,且与之相连的各类烟道、管道均为密闭状态,锅炉烟气在烟道中穿过,烟道呈微负压状态,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锅炉烟气中的有害物质以及输送管道内的氨是不会泄漏出来的。只有在管道有大面积孔洞而发生泄漏,管道内压力升高,有毒物质才会大量逸散至作业场所中,导致局部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升高,从而对巡检作业人员造成危害。

氨区:采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控制功能,氨区只设置巡检作业人员。液氨储存及供应系统周边设有氨气检测器,以检测氨气的泄漏,并显示空气中氨的浓度。在正常情况下输送管道内的氨不会泄漏出来,只有在输送管道发生大面积的跑冒滴漏情况下,氨才会逸散至才会大量逸散至作业场所中,导致局部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升高,从而对巡检作业人员造成危害。

2.3.2高温危害程度分析

锅炉烟气温度310~420℃,即使对相关设备采取了保温隔热措施,但仍会向周围环境散热,因此工作环境温度仍很高。由于该项目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巡检时间短,正常生产时对工人健康不良影响较小。

2.3.3噪音危害程度分析

该项目运行过程中附近产生噪声的设备较多,各种风机、空压机以及各种输送泵等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噪声。脱硝系统操作控制设在集中控制室,采用集中控制方式。辅助车间采用相对集中的监控方式,工人以现场巡视检查和控制室仪表监控操作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为主,定期对系统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巡视检查,缩短了接触噪声的时间,减轻了噪声对工人的职业病危害。

3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

3.1氨危害的防护设施设计

3.1.1在氨卸载区、储罐区、氨蒸发器区等氨易泄漏的地方设置氨泄漏检测仪,联锁控制喷淋系统,当氨气泄漏检测器监测到氨区大气中氨含量超过20ppm时,启动报警装置。氨含量超过25ppm时可自动启动固定式水喷雾灭火系统,喷水吸收外泄的氨气。

3.1.2储罐区围堰外1台洗眼器设施。能够保证事故发生时,工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3.1.3在氨区氮气室设置事故柜1个、急救箱1个等设施,配备4套防护服、呼吸器以及便携式氨泄漏监测仪、解毒药水等。

3.2噪声危害防护设施设计

3.2.1本项目新增生产设备均选用性能好、低噪声的产品和设备,设备安装时进行减震降噪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噪声影响;

3.2.2调节阀、减压阀等采用低噪声或带节流消声的阀门;

3.2.3采用以个体防护为主的综合性防护措施,应严格执行噪声的个体防护规定,配备耳塞、耳罩,降低噪声危害。

4应急救援措施设计

4.1为防止氨气中毒,脱硝系统生产过程采用自动化和集中控制,从设备布局、装置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氨气对人员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4.1.1液氨罐四周设计有围堰。

4.1.2液氨罐区四周设置氨专用声光报警器,在氨罐超温、超压,氨泄漏超标情况下,声光报警器就会动作。

4.1.3液氨罐旁设置消防炮,顶部设置水喷淋系统,当有液氨泄漏时,可使用大量的水来稀释泄漏的液氨。

4.1.4液氨从装卸、储存、工艺输送等流程,均采用管道化、自动化、密闭化,降低人员接触氨的机会。

4.1.5在氨区围墙西北角及东南角高处各设置一风向标,一旦发生泄漏,员工能有目的的选择逃离路线。

4.1.6培训工作人员掌握氨泄漏、中毒后的自救呼救措施,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并经常演练,保证各种防护设施、紧急设施性能完好。

4.1.7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措施。

4.1.8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应急救援措施,定期演练。

4.2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设计

为检修及巡检人员配备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包括耳塞、防护服和全面型防毒面具。在集控室配备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防护用品包括:过滤式防毒面具4套、防化学品手套4付、化学品防护服4套、正压式呼吸器4套。

4.3警示标识的设计

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规定,在氨区设置的标识包括“当心中毒”警告标识,“戴防毒面具”、“穿化学品防护服”、“注意通风”指令标识,“紧急出口”、“救援电话”提示标识,“禁止入内”禁止标识,并悬挂“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以及“重大危险源告知卡”和“液氨泄漏紧急应变预案”。

5预期效果评价

综上所述,本建设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设施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等。如项目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将职业健康防护设施设计分解落实,施工、竣工验收过程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生产运行中强化管理,本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险因素对作业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风险是可以接受的,符合国家职业健康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

【参考文献】

[1]职业病分类和目录[Z].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52号.

[3]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Z].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

电厂职业危害篇8

【关键词】电厂现场作业;操作规范;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改进方法

前言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要。它不仅对个人生命至关重要,而且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各种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都给其家庭带来巨大痛苦,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干扰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经济发展,为此,党和国家指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方针政策,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消除生产中不安全、不卫生因素,防止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热电厂各级管理人员,也是每个员工义不容辞的职责。

1、现场勘查,改善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加强

管理力度,杜绝事故发生

对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大部分热电厂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煤尘、矽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工频高压电场、电磁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噪声和高温是该电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为巩固一季度的安全成果,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强化现场安全管理,体现群众安全工作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助推作用。应在热电厂组织职工代表和部分群监员在厂内开展了“零点行动”夜间安全排查活动。

为强化夜班职工在安全监督薄弱时段的安全生产意识,热电厂应坚持每季度组织职工代表、群监员开展“零点行动”夜查安全活动。在活动中,检查人员深入各车间、班组生产作业现场,严查各个生产岗位职工按章作业情况,查夜间干部跟班、职工持证上岗情况、查处职工劳动纪律情况、查设备查“三防”情况,特别是对设备运转是否正常以及职工是否存在“三违”作业等情况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排查,通过对人、机、物和场所四要素上全方位的检查,将查出相关问题和隐患写成书面材料,针对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和不规范作业行为,检查小组在做好登记通报工作的同时,积极的与在岗职工、车间值班人员做好沟通交流工作,使其认识到不足和错误,及时的予以改正。检查结束后,职工代表、群监员及时的把检查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和问题,上报厂安监部门监督整改,形成安全隐患闭环管理。

通过开展“零点行动”查安全,可以增强职工夜间上岗的安全意识,有效防止了职工的侥幸心理,遏制了三违现象,消除了夜间安全管理上的空挡和漏洞,保障了夜间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

2、常见违章操作及危害

所谓违章操作是指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动作或行为。从工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违章操作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无意违章和有意违章。

无意违章是在无意的情况下所造成的违背安全操作规程的动作或行为。无意违章操作也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当行为者或操作者在意识不清醒的状态下发生的违章行为。如突发性癫痫患者、精神病人患者在发作期间,其意识混乱、神志不清,在这种状态下发生的操作行为,往往是不由自主的、无行为责任能力。其二是,虽然操作者或行为人处在清醒状态下,但由于某种生理、心理缺陷或无知造成违章。如在程控系统中,设备的启动有先有后,若把应该先启动的变后,后启动的改先,违反安全操作程序,就可能造成设备毁损、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事实上无意违章实际上都并非纯粹无意,而是和缺乏安全意识有关,这种在缺乏安全意识的状态下盲目进行操作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有意违章。

有意违章又可称为故意违章。这里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本身订得不合理、不科学,但又没有能及时修订、完善。例如,有些安全操作规程订得过于繁琐,甚至有重复和矛盾之处。操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更加安全可靠的操作要领、操作程序,因而在操作中不再遵守老的安全规范。这种故意违旧章(与原有的规范不符合)不仅是允许的,而且应该鼓励并加以推广,并及时对老旧规范进行补充修改。这是使安全操作规范不断进步的契机。但遗憾的是,不少企业仍在使用十几年前的规程制度。有意违章的另一种情况是安全操作规程本身没有问题,是正确而合理的,就是说,不是因为安全规章制度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其他原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明知故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种故意违章也并非少见。

产生违章操作的心理主要有疲劳心理、冒险心理、惰性心理及侥幸心理,因此,想要杜绝违章操作,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管理,矫正其心态;另一方面,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时刻提醒员工安全的重要性。

3、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习惯性违章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习惯性违章的主要表现:一是无票作业、不交待工作中的危险点、不执行工作监护制等现象。工作负责人不但没有履行监护的责任,而且自己带头违章作业;二是不执行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三是不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四是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五是登高作业,不戴安全帽,不绑腰绳;六是违反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不按规定着装等违章行为。

纠正习惯性违章的对策:一是领导要带头学习和掌握安全规章制度,不违章指挥,自觉杜绝习惯性违章,为职工做榜样;二要加强对职工的培训。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培训,使职工真正认识到习惯性违章的害处,自觉杜绝习惯性违章;三要检查和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并严格处罚;四要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到实处;五要坚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4、结束语

电厂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无论是领导者还是从业人员都应严格遵守要求,按照规范的指导进行操作。而且,在机器超负荷的情况下,一定要立即采取措施,以防危险发生。对于管理不善,要求不严的企业相关部门应予以严惩。自身安全得到保障,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电厂职业危害篇9

【摘要】目的:摸清某鞋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鞋厂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工人未佩戴防尘口罩,打粗工、打磨工接触粉尘总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工人也未佩戴防毒物的活性炭口罩、手套,各工种接触毒物(丙酮、甲苯)浓度符合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工作场所最大噪声强度98.0dB(a),最小声强72.0dB(a),平均82.2dB(a),其中5个岗位或工种噪声强度不合格,合格率25.0%。结论:某鞋厂作业岗位或工种对粉尘、毒物和噪声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还不完善,个别岗位或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关键词】职业卫生调查;台资鞋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为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摸清鞋厂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给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我们对周口市某台资鞋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进行了调查、检测和评价,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周口市某县台资鞋厂生产场所。

1.2方法调查企业的基本概况,主要工艺流程,主要原料及产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

检测项目包括空气中的粉尘(主要为皮毛)、毒物(丙酮、甲苯等)浓度检测和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

粉尘浓度的检测按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和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测定。噪声强度检测按GBZ/t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丙酮检测按《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55-2004中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甲苯检测按《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42-2004中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依据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进行评价。

1.3采样频次及时间:粉尘个体采样:每日一次(一个工作班),每次采样应为8个小时,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过高时,可更换滤膜、进行1次以上采样,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粉尘定点采样:即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采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1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为15min,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

毒物(丙酮、甲苯等)个体采样:每日一次(一个工作班),每次采样应为8个小时,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毒物(丙酮、甲苯等)定点采样:即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采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为15min,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

噪声检测: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选择3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每个区域,选择2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应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进行测量。

2结果分析

2.1一般情况某鞋厂座落于某县城关镇女娲大道南端工业园区,是一家大型台资企业。是某县政府二00八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公司以生产女鞋为主,产品销往欧美等国家。规模用工300-3500人,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其中有6条成型生产线,25个针车组,裁断机30台等其它全套制鞋设备。具有独立的厂区和生活区。拥有现代生产设备与办公设施,厂内环境幽雅,整洁卫生;宿舍内有单独冲凉房、洗手间;公司倡导人本观念,并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各工种实行一班一运转制度,平均每班工作8小时(长白班),上班时间,上午:7:30~12:00,下午2:30~6:00。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毒物等。

2.2主要原料、辅料及产品:原料:牛皮、人造皮。辅料:车缝线,胶水。

2.3主要工艺流程:

裁断下料帮片制作钳帮外底.帮片处理合掌压合整理清理包装入库

2.4设备运行情况:设备运行正常,裁断机:167台,电脑车:40台,削皮机:63台,喷胶机:95台,高周波:36台。

2.5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打粗、打磨等岗位存在粉尘的危害,贴合、裁断、针车、成型等岗位存在毒物(丙酮、苯等)的危害,贴合、裁断、针车、底加存在噪声的危害。

2.6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检测结果见附表1

2.7丙酮浓度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作业工人接触丙酮浓度检测结果见附表2。

检测结果显示:作业工人接触丙酮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转贴于

2.8甲苯检测结果本次在该厂工作场所内16个工段,15个岗位或工种共检测甲苯40个点。最大浓度为38.0mg/m3,最小浓度为13.6mg/m3,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要求。

2.9噪声检测结果本次在该厂工作场所内7个工段,20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最大声强98.0dB(a),最小声强72.0dB(a),平均82.2dB(a),其中5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25.0%。不合格场所主要是贴合工段、裁断工段、针车工段、底加工段和成型工段。

3讨论

根据该鞋厂工作场所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调查检测结果,对生产性粉尘、毒物和噪声的控制,特提出以下建议。3.1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如打磨机、吹灰机等关键控制点尽量避免人工操作,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或革新工艺,及时检修设备,尽量减少粉尘飞扬。

3.2打磨机、打粗机等产生粉尘的设备应每班清扫,事故性粉尘散落应及时清理,减少二次扬尘。

3.3染尘的工作场所设密闭防尘的工人值班室。每班打扫卫生,保持值班室干净整洁。

3.4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粉尘个人防护用品(防尘帽、防尘口罩等)并确保工人正确佩戴。特别要重视打磨工、打粗工的个人防护,防尘口罩滤膜必须定期更换。

3.5工作地点生产性噪声声级超过卫生限值,而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治理手段仍无法达到卫生限值时,可采用防噪耳塞、耳罩等有效个人防护用品。

3.6其它非噪声作业场所如行政区和生活区应尽量远离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

3.7公司应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制定毒物如丙酮、甲苯等职业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具体的处置措施,完善应急救援设备的配置,并对救援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3.8对产生毒物的作业岗位,在醒目的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3.9完善防护设施和安装防护设备,保证工人正确并坚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参考文献

[1]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

[2]GBZ/t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3]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电厂职业危害篇10

噪声是冲压工作场所常见的职业危害,尤以存在的非稳态噪声作业常见,2008年4~9月笔者对该种作业噪声对工人心电图的影响做了调查,为制订该作业场所工人的健康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青岛市某五金厂冲压车间男性员工,工龄1~20年;接触噪声组随机选取不同吨位的锻压或油压机操作员工171名,平均年龄33.1(18~50)岁,平均工龄9.7年;选择同厂以噪声低于60dB(a)的非噪声车间办公室员工175名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2.6(18~52)岁,平均工龄10.3年。

1.2方法

1.2.1一般状况调查按照职业性健康体检要求进行,询问职业史、既往史。

1.2.2作业场所检测采用HS5670型脉冲积分声级计进行等效连续a声级(Laeq,8h)检测,采用泰仕1358型1/1和1/3倍频带实时分析仪进行频谱分析;根据《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wS/吨69-1996和《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等进行检测。连续检测3个工作日,1个工作日检测1次。

1.2.3心电图检查采用上海产eCG-6511型心电图机描记在静息状态下常规9个导联心电图,专人负责操作。当1人有多项心电图指标异常,异常指标以1人次计算。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作业状况该冲压车间共有冲压机145台,均为冷冲压。冲压吨位分别为63、160、200、320、400吨,其中160、200、320吨冲压设备最多,相同吨位冲压机同排布置,各排间距为6~7m,中间预留叉车通道。员工实行5班3轮换制,每班工作8h,中间休息15min,作业岗位不固定,冲压件订单不同,作业岗位不同,各冲压吨位基本均接触。工作期间员工配戴耳塞。

2.2作业场所噪声接触水平和作业分级结合工艺分析,分别检测63吨单动薄板冲压液压机操作岗、160吨开式可倾压力机操作岗、200吨四柱式万能液压机操作岗、320吨闭式双点压力液压机操作岗和400吨开式固定台压力机操作岗噪声接触水平,数据调查示上述5个岗位为典型的非稳态噪声作业。各岗位噪声Laeq、噪声频谱特征(强度相对集中范围)检测结果和作业分级等见表1。

2.3心电图检查结果

2.3.1一般情况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构成、工龄构成、劳动强度和家族史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触组个人防护落实情况不理想。

2.3.2异常心电图类型及异常率比较分析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为21.6%,对照组为8.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2.3.3工龄与异常心电图情况分析取工龄1~20年的工人分层分析,将工龄按5年/层分为4层,同工龄段内接触组和对照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