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组织建设情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4:46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篇1

一、林荫路社区基本情况

林荫路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1年,2004年经过优化组合将原来的林荫路居委、锡尼路居委、巴音路东居委整合成为林荫路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位于嘎鲁图镇区东北角,总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辖区共有居民2191户,人口6105人,流动人口966人,社区民警及联防队员12人,医疗门诊7个,现有干部4名。林荫路社区先后被评为部级和自治区级青年文明社区,多次受到市级、旗级奖励。今年又获全市先进青年中心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林荫路社区现有办公活动场所面积370平方米,设有跑步机、骑马机、乒乓球、台球及各类等多种活动器械,图书室藏书室1500余册,配有电视机、VCD、照像机等器材。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综合办事厅,设立了包括法律援助、调解纠纷、就业保障、计生服务、社区家政、扶贫帮困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周到的法律援助、家政、计生等多方面的服务。建立了一所“爱心超市”,以便更好的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二、林荫路党支部基本工作

林荫路社区在嘎鲁图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为巩固和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实施《嘎鲁图镇社区党建“综合示范区”工程》,结合社区实际,采取有力措施,使社区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社区党支部一班人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牢固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创建理念,依据上级提出的创建“四个三”模式化社区,大力开展“八进社区”活动,确确实实的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实事。

(一)、增强班子队伍建设,建起了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队伍。

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班子成员,经过选派、选拔等措施,真正的把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对社区工作热心的干部分配到社区工作,目前社区班子成员均已达到了大专以上学历,支部书记和主任都达到了大学本科学历。社区干部平均年龄30岁,从而使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有了较大改善,居民对社区干部的工作满意率极大的提高。社区党员队伍(组织关系在社区的)有了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够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在职党员根据具体情况承担社区服务,提供合理化建议,并且每三到五人包扶一户困难家庭,对社区的工作无私的奉献着。社区志愿者队伍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动下,(社区老年志愿者队伍负责卫生清整、文娱活动等;青年志愿者队伍负责为广大群众服务、提高青少年素质工作等)参与人数增多,结构稳定、工作热心十足,成为了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主力军,从而扩大了党组织组建面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二)、社区组织健全,管理机制有序

今年以来,林荫路社区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组织机构和制度,在党支部工作和党员的教育管理上,社区严格组织生活制度,按时召开支部大会和支委会,根据镇党委的总体要求,研究布署支部工作,制定党员工作、活动计划,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党员民主评议,有计划的经常组织党员及非党积极分子进行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班子成员亲自备课,带头讲课,组织党员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培训。

(三)便民利民措施得当,社区服务贴近百姓

为了更好的方便社区居民,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社区党支部成立了“多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办事厅,实现了为居民服务窗口化,更好的方便了居民群众。我们今年为社区居民办了很多事情,例如,在“五.一”前和“七.一”后组织社区干部、党员和群众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社区卫生清理活动,大大改善了社区面貌;与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协调建起标准较高的厕所三座,正在建设的一座;与相关单位和居民协商硬化巷道600多米,准备硬化的还有600多米;与民政局等部门合作确立131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共帮助贫困户56户,134次,通过“爱心超市”向群众发放衣服、被褥、日用品、钱、粮62人次,以上两项共合计14000余元;5月17日,社区与残联组织了一次残疾人康复培训,向他们发放了助残用品,并向生活有困难的残疾人员发放了粮食和钱物。我们提出了“让每个有帮扶能力的人有献爱心的机会,让每个生活贫困的家庭有受救助的机会”。半年多来,累计家政劳务输出165人次,介绍家庭保姆3人,家庭教师9人,车辆运输依托25次,房屋交易17户,房屋出租44户,提供法律援助11次,调解民事纠纷12次,调解成功率100%。

(四)、丰富百姓业余生活,使社区活动经常化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篇2

一、充分认识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是实践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推进社区建设,既是建设现代化城市、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空间和时间之分,既要在本单位、本岗位上体现,也应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因此,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在职党员在本单位、社区都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是整合社区资源、增强社区党的力量的需要。社区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汇聚党在社区的政治资源,而驻区单位拥有较强的政治力量和较丰富的物质资源,在职党员绝大多数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通过对驻区单位党组织政治资源的整合,既可以极大地充实社区党的工作力量,又可以有效地带动广大居民群众更好地完成党在社区中的各项任务。

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是促进本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驻区单位正处于行政一体化体制向功能分化的社会化组织体系转变过程中,良好的社区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城区的品位与形象,改善城区的投资、经营环境,而且会保障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以共同的政治目标、共同的社区利益和共同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驻区单位和社区建设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从新形势下城区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出发,通过沟通联络,进行双向服务,开展共建活动,协调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主动配合、支持所在街道、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形成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工作格局。

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应着重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协商自愿原则。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应以协商自愿为基础,根据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意愿、能力和客观条件,既充分发挥好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这支重要力量的作用,又不能过重增加他们的负担,影响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双向服务原则。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应把为对方搞好服务放在重要位置,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想方设法为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以良好的作风和优质的服务,赢得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支持与合作。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应支持街道和社区工作,积极主动地为社区党建、社区建设提供帮助。

3、资源共享原则。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要从社区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为抓手,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各自优势,挖掘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有效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实行互惠互利,共驻共建,形成强大的社区建设工作合力。

4、活动凝聚原则。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根据社区党建目标任务,围绕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环境和社区教育,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活动凝聚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在职党员,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活力。

三、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1)参与区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街道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研究确定本辖区社区党建工作;(2)以团体会员的身份参与社区党建研究会、社区党建学会、社区党校等组织,开展研究、交流等活动;(3)积极与街道、社区建立“共建”关系,并把社区共建列入本单位党群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共建活动;(4)积极组织在职党员参与街道社区组织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和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应为社区居民开展公益活动提供设备、场所等方面的支持;(5)与本单位在职党员所在社区党组织保持联系,定期沟通工作情况,同时注意收集在职党员的先进事迹,及时总结和推广;(6)加强对本单位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并将在职党员的社区表现作为本单位评选党建工作先进、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7)协助街道社区做好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工作,做好流动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1)积极配合所在街道社区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一卡一簿一单”,如实登记个人基本情况及特长;(2)根据《》的规定和社区党建工作的需要,结合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在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活动中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3)积极参与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党员联户”、“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义务奉献日”等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社区政治、经济各个领域,达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目的。

四、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为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创造条件

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搞好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沟通联络。街道要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沟通情况,协调工作;要定期召开社区党建工作研讨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新途径、新载体。社区要在组织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在职党员联系卡”,全面掌握社区内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在职党员工作站,以楼座为单位建立活动组,按特长划分志愿服务队,健全组织网络,定期召开在职党员座谈会,摸清思想,了解情况。

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为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提供服务。要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为驻区单位排忧解难;要在街道便民大厅开辟服务窗口,负责在职党员登记联络;街道阅览室、社区党校要向在职党员开放,为他们空余时间提供学习、娱乐场所。

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开展共建活动。要采取“结对”、“共建”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联做思想工作,联办公益事业,联防社会治安,联谊文体活动,联创学习型组织,形成社区资源共享、社区事务共管、社区治安共保、社区文明共创的良好局面;要在在职党员中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作用进社区”的主题活动,根据在职党员的特长和社区的实际需要,开展志愿服务,在环境整治、便民服务、帮困助残、法律宣传、治安巡逻等方面为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舞台,并建立“在职党员社区表现记录簿”,对在职党员每次参与活动的情况作好记录。

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定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对参与社区活动先进单位党组织给予表彰奖励,同时,把驻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社区共建活动的情况作为评价考核创建文明单位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依据。要注意收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好人好事,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可以尝试给在职党员家庭张贴“党员之家”牌,公开党员身份,激发在职党员的荣誉感和自律意识;对在职党员的社区表现情况每年向所在单位反馈一次,从而激发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应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驻区单位党组织应将单位党建与社区党建有机地加以结合,把参与社区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党建、行政、群团工作计划之中,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工作,尽其所能,为社区建设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和帮助。

在职党员应树立“社区意识”、“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对社区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参与社区服务、带头帮扶困难家庭、带头协调邻里关系、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带头创建文明楼院、带头参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做全天候党员。

驻区单位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主动与党员所在地党组织取得联系,把在职党员的特长向社区党组织推荐。定期与党员所在地党组织保持联系,互通情况,注意收集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并及时进行总结、表扬和推广,对在社区两个文明建设表现较差的党员给予批评、帮助。协助街道社区党组织做好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反馈工作,要把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情况和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评比党内各类先进工作结合起来,使党员真正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驻区单位党组织要加强对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监督。对街道、社区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把街道、社区党组织为驻街、驻社区单位服务情况作为“三评”和“行风评议”活动的重要依据,促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

六、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开创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篇3

为深入贯彻党的**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加快实现“第二个率先”目标,全面推进“水城、花城、商城、最佳生态休闲人居城”建设,经研究决定,从今年起,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组织区级机关各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开展以“服务群众进社区、共筑堡垒创和谐”为主题的结对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区级机关各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助推社区全面、和谐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结对方式

区级机关各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对一”的方式进行(具体见附表1)。

二、活动安排

1、宣传启动阶段(3月下旬)。各有关单位根据《通知》要求进行宣传发动,结对双方党组织完成签订共建协议,制定活动计划,商定结对帮扶名单等事项。

2、活动开展阶段(4月-10月)。各结对党组织按照工作计划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3、检查验收阶段(11月-12月)。年底前,通过适当形式对结对活动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完善活动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三、具体职责

活动中,由区级党工委牵头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总队,区级机关各党组织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动员全体党员积极参加党员志愿者活动。区级机关各党组织要提高认识,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向社区开放、提供各类资源,积极支持、共同参与社区各类党建活动。社区党组织要经常主动上门联系,沟通信息,征求意见,争取区级机关各党组织对结对共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积极为开展活动提供服务,创造条件。结对双方要按照职责分别做到“六个一”。

(一)区级机关各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1、制定一个共建方案。围绕帮助社区党组织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创建党建示范点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的工作目标,将单位自身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各类资源与结对社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制定一个切合实际,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又能适合社区需求的共建方案。

2、明确一名共建联络员。明确一名同志负责做好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的沟通联络工作,和社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及时把单位党组织的设想传达给结对社区,把社区的愿望反馈给单位党组织,增进结对双方的沟通,增强双方的认同感(请于4月中旬前上报联络员名单,名单表格见附表2)。

3、建立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结合单位人员的特长,组建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社区,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开展敬老、助残、帮学、济困以及各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务活动,积极为所在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展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党政形象(请于4月中旬前上报志愿者服务队伍负责人名单,名单表格见附表3)。

4、主动为社区办一件实事。根据单位的特点,结合社区的需求,在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管理方面,主动为结对社区做1-2件实事,每5名党员扶助一家贫困户。

5、参与一系列社区党建活动。挖掘单位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组织的社区党建活动,做到“六个帮助”(即帮助社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帮助社区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帮助发展社区经济、帮助建章立制、帮助搞好社区服务、帮助社区民主法制建设)。同时,围绕创建文明单位,虚心向社区党员、群众学习,大力支持和鼓励社区党员、群众为改进作风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出点子、提建议,不断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6、建成一个社区共建基地。有条件单位要开发利用自身的后勤服务设施和文体教育场所,以不同形式向社区居民群众开放,使之成为社区活动、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的基地之一。

(二)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1、确定一个社区党建主题。在充分把握社区自身党员状况和党建工作情况的基础上,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商定本社区党建工作的主题。

2、制定一个结对共建规划。围绕社区的发展目标和社区党建主题,结合结对党组织的工作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社区党组织与区级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规划。

3、健全一套结对共建制度。要制定工作计划、集体决策、工作例会、工作记录、信息反馈、表彰激励制度,促进结对共建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4、召开一次年度共建会议。明确联建工作思路,交流、协商社区党建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商讨解决社区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结对共建的阶段性工作情况。

5、组织一系列社区党建活动。围绕主题,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欢迎、结对党组织广泛参与的社区党建活动。要善于借助党组织在职党员之所长,教育引领社区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社区管理、建设和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社区文化,弘扬社会新风,共创文明社区。

6、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要根据社区的实际需要和结对单位的特点,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工作制度、活动载体、活动形式等,为结对单位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几点要求

1、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对活动由区委组织部和区级机关党工委牵头抓总,负责整个活动的筹划、组织和协调。参与结对的区级机关党组(党委)要切实加强对结对活动的指导。镇(街道)党(工)委、开发区党工委要加强对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对双方要将共建工作列入本单位党的建设年度目标,明确相关责任人,以保证结对活动的有序开展。区级机关党组织要把结对活动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年底向区级机关党工委专题汇报活动开展情况;区级机关党工委要把党组织开展结对活动情况列入党组织年度考核评比范围。区委组织部、区级机关党工委将适时组织督查。

2、要动员全员参与。结对活动中,党组织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广泛动员全体党员积极参与结对活动,走进社区广泛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所在党组织的结对活动。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篇4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按照“突出主题、因事设岗、自主择岗、就近就便”的原则,结合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根据在职党员的特长和爱好,通过“一人一岗”、“多人一岗”、各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形式,广泛开展在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使社区在职党员做到“四亮”,即“亮姓名、亮住址、亮职务、亮特长”,充分发挥街道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体做法是:

(一)“一人一岗”,设岗定责。以社区党支部为单位,设置社区教育服务、居务管理、社区稳定和组织建设四大类,分设政策宣传员岗、科普知识学习岗、党建工作指导员岗、绿化养护岗、扶贫帮困、再就业工程岗、双拥工作岗、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岗、消防安全监督岗、卫生监督岗、民事调解岗、清理保洁岗、帮教工作岗、计生监督岗、敬老助残岗、干部作风岗等16个岗位。采取一人一岗、多人一岗的方法,将岗位职责落实到位,上岗党员人选采取自荐、民主推荐、党支部考察的方法进行。在落实活动中,我们要求每位在职党员至少参加一个社区公益岗、一支志愿服务队伍,每年至少向社区党组织提交一条合理化建设并参加4次以上社区活动,切实发挥作用。

(二)立足规范,强化管理。为把街道社区在职党员设岗定责作为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任务,我们采取县、基层党委、社区党组织三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建立“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双向服务”制度(“双向联系”,即单位党组织督促所属党员按时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并定期到社区了解党员参与社区活动和综合表现情况,支持社区党组织工作。社区党组织按照党员的职业、服务意愿、休息时间等建立《社区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提出加强监督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双向反馈”,即社区党组织以《社区党员表现情况反馈卡》等形式,每年至少向单位党组织反馈一次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表现情况,单位党组织根据反馈情况,对于长期不参加社区活动、在社区表现差的党员予以批评教育,问题严重的及时查处,并将查处的结果向社区党组织反馈。“双向服务”,即单位党组织支持参与社区建设,街道、社区党组织及时帮助解决社区党员的实际困难,支持单位党组织的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县委组织部采取每半年与党建工作同步检查一次;基层党委采取每季度自行检查考核一次,社区党支部建立上岗党员基本情况、履行职责工作及考核情况登记表。同时,实行季工作汇报会,上岗党员每季度给社区党支部汇报一次当季度工作情况,社区党组织每季度进行一次总结评比,每半年召集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代表召开一次座谈会,听取党员、居民群众代表对在职党员在社区表现的意见和建议。

(三)增强活力,表彰与激励相结合。县、基层党委、社区党组织把开展社区在职的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创建、评选优秀社区党支部的重要内容,社区党支部将在职党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主要依据,进行民主测评,对有三分之一以上不称职票的要进行调整下岗,对履行职责好、群众公认的年终给予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表现突出的社区在职党员,社区党组织及时地向其所在单位反映。部门、单位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和优秀党员、先进个人,以及民主评议党员、选拔任用干部等,都要先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需要公示的,除在单位公示外,还要在其居住社区公示,接受社区群众的监督。

通过开展在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推动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扩大了社区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在实际工作中,各驻区单位对在职党员在社区设岗定责活动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社区开展这项活动有声有色,群众反映不错”,“对党员实行双重管理是新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一个新举措”,“对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的意义”。活动开展以来,促进了社区党支部的各项工作,有效地扩大了社区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工作覆盖面。二是发挥了社区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实施“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制度,使在职党员利用8小时外的时间,力所能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为驻区群众服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带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使党员与群众关系更密切,使党员成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成为落实党的政策的宣传员和落实者,使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更深,党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更加牢固。三是整合了社区资源,提升了社区服务功能。在开展此项活动前,实行社区在职党员设岗定责,有效地整合了社区在职党员的资源,利用在职党员各种技术专长的专业优势,为社区群众服务,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功能,不断满足了社区不同层次人员的服务要求。四是完善了党员管理制度。以前,许多党员往往8小时内是好党员,8小时外却降低了标准。实行社区在职党员设岗定责后,完善了对在职党员8小时以外的管理,使在职党员由8小时单位管理变为24小时全天候社会管理,树立了在职党员“驻在社区、关心社区、服务社区”的观念,为党员更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舞台和组织保证。

二、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认识到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包括在职党员、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在职党员思想认识不高,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不同程度地存在畏难思想。一些在职党员认为,现在单位任务重,难有精力抓党建,要跳出原有的工作圈,参与社区中各类活动难度很大,工作中往往是怕越权、越位。有的甚至将社区党建活动与单位党建活动对立起来,认为单位党建工作任务已经不少,再腾出精力参与社区党建,怕影响单位党建和单位工作。同时,各社区所开展的各项学习和活动大多限制在八小时以外,往往总是考虑时间、地点、安全和在职党员休息等因素,活动开展困难;二是缺乏有效的指导。有的社区党组织没有把此项工作作为社区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使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是推一推,动一动,消极应付,因而也就直接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三是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从实践看,如何引导在职党员从单位走向社区,并有组织地参与社区建设,仍然是当前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一大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专门下发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并积极开展社区服务。事实表明,这些工作对于增强在职党员的社区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对在职党员实行单位与社区双重管理、监督的制度尚未完善,少部分在职党员出于种种原因,仍然未到社区党组织登记报到,未在社区亮出党员身份,即使已经登记报到的在职党员,在参与社区党建工作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而这一点在单位对党员进行考评时又难以体现,从而影响了在职党员对社区党建的认同感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的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工作,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时行完善。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开展在职党员在社区设岗定责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是社区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全新的、持久的工作。目前我们的工作只是刚刚起步,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根本原因,是思想、观念问题,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将制约各项工作的发展。因此,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领导和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要有正确的认识,认清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潜在的资源优势,自觉主动地动员和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的建设管理与服务,着重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各级党组织应认真学习和领会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掌握党的有关政策、法规,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要根据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认识问题,适应工作的发展要求。二是广泛宣传,增强认同感。基层党委、社区党组织应认真总结前阶段工作,查找问题、制定措施,继续发扬好的做法,如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进行新一轮地宣传发动工作,深入到辖区各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家庭,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增强认同感,达成共识,认识到自己在社区中既是社区成员,又是具有先锋性质的双重角色,是社区建设责无旁贷的承担者,激励起他们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继续抓好登记,全面掌握社区在职党员的情况。登记工作是组织好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基础,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所学专长、服务意愿,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目前,我县机关共有在职党员896人,已登记的在职党员人数为769人,登记率约为86%,还有100多名在职党员没有登记,而且已登记的党员资料还有等于完善,因此今后的登记工作还很艰巨,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上门登记,完成全部在职党员的登记工作。在登记过程中,要做到主动亮出社区党组织的身份。理直气壮,不卑不亢,恰当适度;坚持思想先行,讲明道理;坚持自愿参与的原则,主动邀请,不强其所难;要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和所在单位党组织作用,协助做好登记工作。二是要不断完善信息资料的内容。在登记过程中,要不断丰富在职党员的信息资料,根据工作需要增加信息项目和修改信息内容,为下一步建立在职党员信息档案打下基础。三是要加强在职党员的分类管理。就是将在职党员这一宝贵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按照他们的所学专长、服务意愿、所选岗位进行归类、分组,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并在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联络员,负责本组人员召集、开展活动以及与社区党组织的联系工作,逐步建立起在职党员的管理网络体系。

(三)精心设计载体,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党组织要从党员的职业和特长出发,设计有本社区特色的载体,搭建在职党员发挥作用的舞台。要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的作用,持久、有效地开展活动,内容要多样化,形成组合化,有分有合,既有日常的、不定期的小型分散活动,又有定期的、大型的便民活动,使在职党员热情常在,持之以恒。同时,组织部要发挥好协调作用,注意引导各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加强督促检查,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创建活动相结合。创建文明社区是广大居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所在,在职党员投身创建活动,是利己利民的事,是以少数人的奉献来维护多数人的利益,也正是党员的价值体现。二是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在职党员年富力强,反应快,接受能力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深、理解透,根据他们的特长和意愿,成立社区志愿者、文艺活动队等各种服务队,活跃社区文化生活。三是与社区稳定工作相结合。一方面充分发挥法律宣传岗的职责,对社区内的纠纷、突发事件及时疏导、化解;另一方面组成义务巡逻队,利用节假日为居民服务。四是与帮困志愿服务相结合。志愿者的活动是群众性的活动,需要有人来带动,而党员尤其是在职党员无论从思想觉悟上还是组织观念上都很强,通过划分责任区与辖区的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特殊人群结对子帮困、帮教、助残,解决实际问题。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篇5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各类党员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据《》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根据社区党员年龄、职业特长、身份及其活动规律,对社区党员有针对性地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教育”的管理办法。

第三条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必须坚持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的原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居住在街道社区的社区直管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

第二章直管党员的管理

第五条直管党员是指党的组织关系由社区党组织直接管理的党员。

第六条社区直管党员按照“从严治党、制度规范、方法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严格实行属地管理。

第七条根据直管党员的数量,不断完善党的组织领导体制。在具备条件的街道建党委或党工委,在社区建总支,在居民小区、楼院建支部,单元建小组。

第八条社区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创新和改进直管党员的教育形式,完善组织生活,严格教育管理制度,使直管党员能力强、作风正和纪律严明。

第九条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直管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区,争当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员、社区环境监督员、社区服务工作员、社区治安联防员、科技信息普及员、青少年教育辅导员“六大员”等争先创优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广阔舞台。

第十条加强社区党员阵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社区业余党校、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站、“五老”联络站等载体,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供场所和设施。

第三章在职党员的管理

第十一条在职党员是指居住在社区内,党组织关系隶属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在岗干部职工党员。

第十二条在职党员由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对社区直属之外的在职党员逐步实行居住地街道社区党组织与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双向监督、双向管理”的办法。

第十三条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由街道社区党组织召集,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加,每半年研究一次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工作;社区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工作站,作为联席会议的常设机构和在职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站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站长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工作人员主要由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工作站的主要职责是:

1、做好社区在职党员的登记、建档工作;

2、组织社区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

3、加强在职党员的监督,侧重于“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负责记载并定期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反馈其在社区表现情况。

第十四条建立“双卡”,即:建立在职党员基本情况及参与社区活动记录卡,登记居住在辖区内的在职党员的职业、年龄、专业特长、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情况,并记录社区内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情况;建立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情况反馈卡,对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情况,每半年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一次。

第十五条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根据社区内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按照自愿就近、灵活务实的原则,通过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六大员”志愿服务队等方式,组织社区内在职党员开展扶贫济困、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文体娱乐、科技宣传、环境保洁、治安保卫等方面的志愿活动。

第十六条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要主动将单位党员介绍到所在社区,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所属党员参加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主动听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反馈意见,并把党员参加社区建设和活动情况作为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目标管理和评比表彰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第四章离退休党员的管理

第十七条离退休党员是指居住在本社区内的、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的党员。

第十八条根据新形势下离退休党员的特点和实际,区分不同情况实行分类管理。

1、原单位党组织因破产、转制、改革已撤销的,以及异地转入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离退休党员,转入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

2、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离退休后,原单位党组织要将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按程序转入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由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和离退休党员单位党组织“双重管理”,在原单位享有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不变,仍由原单位负责。

第十九条建立社区离退休党员支部或党小组,由社区离退休党员推选产生支委会或小组长,组织开展以下工作:

1、负责离退休党员的登记、建档工作;

2、加强对离退休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组织离退休党员定期开展组织生活;

3、定期对离退休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

4、组织离退休党员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志愿者活动。

第二十条建立“双卡”,即:建立离退休党员基本情况及参与社区活动记录卡,登记离退休党员的年龄、特长、身体健康状况、家庭住址等情况,并记录离退休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情况;建立离退休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情况反馈卡,对离退休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情况每半年向原单位党组织反馈一次。

第二十一条离退休党员是城市繁荣和稳定的重要力量,离退休党员的教育要按照“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总要求,建立离退休党员参加学习教育制度,每月至少组织集中学习或教育活动一次,方式要多样,次数要适当。要经常组织形势报告会和情况通报会,加强离退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离退休党员保持和发扬革命传统,做到退岗不褪色。

第二十二条建立联系离退休党员制度。各单位党组织要制定专门在职党员干部联系本单位离退休党员,及时了解离退休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第二十三条根据离退休党员的身体状况和需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多方面培养他们的爱好和兴趣,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把他们的思想和精力引导到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中来。

第二十四条根据离退休党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按照“适时、适宜、适度”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多方面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发挥余热,为社区做贡献。

第五章流动党员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流动党员是指组织关系在我市,连续外出达三个月以上的党员;党组织关系没有转入街道社区或临时转入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党员和学生党员;劳动关系、组织关系仍在原单位的下岗失业党员;组织关系在外地,由异地进入我市城镇务工经商的党员。

第二十六条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站长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对流动党员实行属地挂靠和分层管理,服务站主要职责是:

1、建立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及参与社区活动记录卡,对社区内的流动党员和流出党员进行登记、建档,实行动态管理;

2、办理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进出接转手续;

3、协助社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

4、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信息、就业门路和有关务工经商手续的政策咨询和服务等。

第二十七条对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的流动党员,通过在具备条件的企业、行业内部建立党组织,实行归口管理;对没有党组织的企业、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建立活动证制度和定期报到制度,实行动态监督和动态管理。

第二十八条对流出党员,建立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登记联系制度、驻地报到制度、亲属联系制度。原则上,流出党员分三个层次管理:

1、连续外出时间达一年以上的,联系其本人或亲属转出组织关系,到流入地社区或务工单位党组织报到;

2、外出时间达半年以上的,发给流动党员活动证,并由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详细登记流入地、联系方式、务工单位等信息;

3、季节性流出、时间不足半年的,指定专人与其本人或亲属联系,经常掌握其思想、工作、生活情况,每次返回时,采取书面或口头方式主动听取党员本人的思想和工作汇报。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篇6

一、充分认识在市直单位中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社区建设和管理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基础在基层,社区是载体。社区地位与作用的日益凸现,必然对社区党建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才能得到体现,才能确保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市直单位中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旨在促进市直单位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新形势下整合社区资源、形成社区建设合力,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在市直单位中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有助于拓宽监督渠道,健全干部监督机制,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树立党员干部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助于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党风、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推动我市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稳定发展。

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背景下,大力在市直单位中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强调党员如何在社区生活中发挥作用,这对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促进社区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各单位党组织必须从全局的、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落实“党员进社区”活动,探索开展“党员进社区”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在市直单位中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1、参加对象:市直单位党组织管理范围内的在职党员。

2、活动内容:主要是要求市直单位中的党员在所居住的社区亮明党员身份,参与社区活动,由社区党支部将其在社区参与活动的表现情况反馈给所在单位党组织。

3、开展活动的基本方法:在今年3月底以前,市直单位党组织要动员、组织在职党员持《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和《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到居住地社区(居民区)党组织报到。《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由市直单位党组织统一到市直机关工委领取。市直单位的党员向社区党支部报到后,社区党支部要积极组织市直单位的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等活动。如党员居住地搬迁,由本人及时将个人在社区党支部登记的有关资料转交到新居住地社区党支部。

三、在市直单位中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市直单位要积极组织好“党员进社区”活动。市直单位党组织主动向社区党组织介绍在职党员情况,组织好单位在职党员持《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和《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到居住地社区(居民区)党组织报到。同时,市直单位党组织要把《在职党员社区联系册》分社区填写好,送到各社区,报到市直机关工委备案。要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提供条件,经常关心、了解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情况,主动沟通、配合社区党组织做好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工作,干部职工集中居住或工作在社区的单位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党建资源共享,尽力为党员参与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1、明确专人负责联络工作。每个社区(居民区)党支部都要建立《在职党员社区联系册》和党员服务站,党员服务站领导成员由各社区在职党员推选,党员服务站负责与在职党员的联络、协调等工作,制定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工作的目标任务、活动计划,具体组织开展活动,担负起活动组织者的责任。

2、因人而异地安排工作。做到适时、适宜、适度,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的特长和积极性。一般可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或划定党员责任区,组织在职党员参加各类咨询,科普宣传、绿化保洁、医疗服务、义务修理、治安巡逻、广场文化、献计议事、关爱援助、关心青少年等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开展社区活动一般利用“八小时”以外时间,要考虑在职党员的劳动强度。

3、建立在职党员人才资源库。社区党组织要对在职党员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重点掌握联系一批有专业特长、有社会影响、又热心社区公益活动的在职党员,建立相应名册和台帐,定期组织他们开展一些专项活动。

(三)在职党员要积极参与社区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市直机关单位的在职党员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区活动中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做到“八小时以内”与“八小时以外”一个样。要尊重、理解、支持街道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合理处理好自身工作与参与社区活动的关系,服从安排,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工作,为社区建设和管理、创建文明社区贡献力量。

四、建立健全的“党员进社区”活动机制

为保证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取得实效,要建立健全的活动机制。

1、建立在职党员登记报到制度。各社区党组织负责社区在职党员登记工作,加强对在职党员8小时工作之外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社区在职党员名册及档案,掌握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资料。

2、建立在职党员表现情况反馈制度。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收集在职党员在社区的工作、生活、做贡献情况,广泛认真听取社区居民意见,并结合掌握情况,每半年向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一次沟通、反馈。社区党组织向在职党员所在党组织发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反馈情况卡”,定期对党员表现情况以书面形式通知党员所在党组织。

3、建立考察党员干部听取社区党组织意见制度。市直单位在选先评优、民主评议党员、提拔使用干部等方面涉及考察工作时,注重听取社区党组织意见,将党员8小时工作以外在社区的表现作为重要内容,社区党组织认定不称职的干部不能作为评优、提拔的对象。

4、建立定期走访制度。科级党员干部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到居住地所在社区走访,一般干部由所在单位党组织主要领导到居住地所在社区走访。走访工作每半年一次。

5、建立在职党员活动情况定期通报制度。街道社区党组织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宣传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社区在职党员,对于表现一般的或起反面作用的在职党员及时向市委组织反馈,由市委组织部给予通报批评;市委组织部适时召开一定规模的会议,对活动进行总结表彰,使此项活动真正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篇7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关心基层、关爱群众为出发点,全面细致地了解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掌握人民群

众的所急、所想、所需和所盼,为区委、区政府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和谐**建设提供重要决策依据。搞好这次活动,对于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增强广大干部的服务意识,树立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对于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对于顺利实现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实力**、魅力**、活力**”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任务

(一)了解社情民意。了解掌握中央、省、市、区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基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帮助农村、农民及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工作是否满意,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了解掌握城乡群众家庭收入情况,有多少家庭生活有困难,主要原因是什么;了解低保户、五保户、无房户、危房户的情况,区级相关部门和镇办对低保户、五保户、生活困难家庭等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了解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了解劳务输出及剩余劳动力情况。制定帮助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的具体措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三)推动经济发展。了解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包括主导产业、集体经济收入情况,群众收入及开支情况,有无好的发展思路和致富项目,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存在哪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源是什么,有哪些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宣讲中央一号文件,了解有多少村已经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制定了发展规划,建设部门审批通过新村建设方案的有多少个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村容村貌、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建设情况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还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摸清村(社区)基层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经济能人进班子、交叉任职和“一肩挑”情况,村(社区)党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及干部待遇落实情况;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发挥情况,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实施情况,党组织关怀党员情况,村(社区)党组织阵地建设情况;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设情况和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情况;治保、妇联等配套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情况;制度建设及党的组织生活情况,村(社区)群众(居民)代表会、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运行情况,政务、村(社区)务、事务、党务公开情况;基层党员干部及群众科技、经济、文化和民主法制教育培训情况;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六)维护社会稳定。摸清村(社区)的社会治安状况,基层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可能诱发群众集体上访等不稳定的因素有哪些,深层次的根源是什么,已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如何进行化解和处理。

(七)完善公益事业。摸清农村道路建设、人畜饮水、农业灌溉等基础设施状况和农民群众参加医疗、养老保险及文化教育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了解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八)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了解各级干部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情况;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有无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征求群众对干部作风、干部廉洁从政以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三、实施步骤

调研活动从**年3月8日开始至5月1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培训(3月8日—3月15日)。区、镇办、部门分层次进行动员和培训。

第二阶段:开展调研(3月16日—4月20日)。干部进村(社区),走访所有农户和居民户开展调研,主要采取入户、座谈交流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通过诚心诚意地与群众沟通交流,掌握镇办村及社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帮扶基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措施。

第三阶段:汇总整理(4月21日—5月10日)。各部门、各单位要将调研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分类归纳,形成内容详实、情况准确、分析透彻、解决问题办法具体的调研报告,连同原始调研资料,及时送各镇办。各镇办要形成综合调研报告,连同各部门、单位的调研报告及原始调研资料于4月25日前报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对活动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将统一纳入区委“转作风、暖民心、促发展”活动整改范畴,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有关部门分解反馈,督促落实,对一时解决不了或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说明原因,并积极创造条件解决。

四、组织领导

各镇办、各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一)成立工作机构。区上成立由区委书记严维佳任组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梁宇,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梁昕泉,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赵强社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千名干部进百村(社区)访万户”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工作,办公室设在区纪委,梁昕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镇办、各部门和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二)夯实工作责任。本次活动采取区级领导包镇办,镇办领导包片,镇办干部和区级部门单位共同包村(社区)的方式(名单附后),做到每村(社区)必进、每户必访。各部门、单位除重点走访所包抓的村(社区)外,还要结合本部门、单位的职能和业务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医疗、送文化、送信息”等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重心下移,深入开展“六必访”,每名领导干部至少带头走访一个党员户、一个贫困户、一个村组(社区)干部户、一个致富能手户、一个个体工商户、一个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户。全体区级领导以及各镇办、部门、单位的全体机关干部,都要参与活动,确保不漏一人。每名干部都要记好民情日记,每个镇办、部门和单位都要建立民情登记薄。

(三)加强检查指导。区“进百村(社区)访万户”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成立指导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巡回检查和督促落实,督促指导各镇办、部门和单位认真做好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确保活动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四)搞好舆论宣传。区委宣传部要切实搞好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各镇办、部门和单位要大力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和要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广泛宣传活动的先进典型和好做法、好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群众能够积极配合,说出真话、实话,推动活动健康开展。

五、几点要求

(一)要搞好培训。这次活动时间紧、范围大、任务重,各镇办、部门和单位要集中一天时间,切实搞好动员培训,确保这次活动顺利开展。

(二)要实事求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搞好本次活动。要做到宣传政策原原本本,了解汇总情况真实、准确、详细,不能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只求大概。对在调研中发现和群众提出的问题,要量力而行,能够解决的,积极协调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讲清原因。对敷衍了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要严肃处理。

(三)要不留空白。这次活动要坚持每村(社区)必进、每户必访。全区125个村、31个社区都要走访调查到位,做到不漏一村(社区),不漏一户。掌握每村(社区)、每户的情况,确保每村(社区)、每户存在的问题和真实意愿得到如实反映。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篇8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按照市委组织部的部署,将在全市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社区党组织、"五个好"街道党工委和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先进区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经研究,现就我区创建"五个好"社区党组织、"五个好"街道党工委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密结合实际,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建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协调持续推进街道社区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更好地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为构建和谐蚌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街道社区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应把握以下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原则;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原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原则;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原则。

二、目标要求

"五个好"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求:(1)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能够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廉政勤政,团结协作,整体功能强。(2)党员干部队伍好。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能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共产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工作机制好。街道、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健全、运行规范,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完善。(4)工作业绩好。辖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社区治安良好。(5)群众反映好。辖区群众和驻区单位对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满意,街道社区党组织得到群众的拥护。

三、检查考核和评比办法

1、创建情况的检查考核

(1)检查考核工作在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党委组织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区党政办负责检查考核社区中心、街道党组织创建情况和党工委书记履行直接责任人情况,社区中心、街道负责检查考核社区党组织创建情况和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具体责任人情况。

(2)检查考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安排在次年初。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听汇报、调阅有关资料、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和进行民主测评等办法进行。对街道党工委创建情况和直接责任人的考核,召开街道党工委成员、科室负责人、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党员代表和部分居民代表会议,听取述职报告,进行民主测评;对社区党组织创建情况和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考核,要召开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和部分居民代表会议,听取述职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在注重考核党建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管委会部门考核结果,对体现街道社区党建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作用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包括经济、计生、综治、、文明创建等工作),按比例加权计入创建考核结果。

(3)根据考核标准和测评情况,把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创建情况分为好、中、差三个档次,并排出名次;把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分为优秀、称职、不职称三个档次。创建工作连续两年被考核为"好"或考核等次逐步上升的党组织列为先进典型候选人对象;考核为"差"或考核等次逐年下滑或群众不满意率达到30%以上的,要限期整改。考核"不称职"或群众不满意率达到30%以上的,上级党组织应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2、先进典型的评定表彰

(1)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五个好"街道党工委、"五个好"社区党组织每两年评定表彰一次。在对"三级联创"活动进行年度考核的基础上,按照本级申报、上级党(工)委初审遴选、再上一级党委审核把关的程序进行评定。

(2)对先进典型实行动态管理。按照谁命名谁负责的原则,每两年对表彰的先进典型进行一次复查,符合条件的继续保留先进称号,有滑坡现象的提出限期整改意见,整改仍未达到要求的,取消其先进称号。

四、组织领导

各党工委要把"三级联创"活动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配强配足工作力量。社区中心、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按照"三级联创"目标要求,制定届期创建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街道党工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社区党组织书记要认真履行具体责任人职责。组织部门要负责牵头责任,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各负其责,狠抓落实。

各社区中心、街道要根据上述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直接责任人、具体责任人职责情况考核标准。

附:1、《街道社区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考核标准》

2、《"五个好"街道党工委标准》

3、《"五个好"社区党组织标准》

二八年七月二十九日

附:1

街道社区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

履行职责情况考核标准

1、认真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带头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和谐社区建设,主持制定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经济社会竞争力不断提高。

2、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结合辖区实际,主持制定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每半年至少主持召开1次党工委会,专题讨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每年召开1次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工作。

3、按照领导干部联系点、结对帮扶的要求,带头联系1个社区、2户困难群众,每年到联系点不少于4次,深入住户不少于4次,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督促党政班子其他成员抓好联系点工作。

4、指导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和共建先进单位活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五个好"街道社区党组织不断涌现,战斗力不断增强。每年组织对直接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进行一次考核。

5、认真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切实加强街道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重视街道党务干部的配备,抓党的建设的力量得到保证;认真抓好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分级培训制度,将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坚持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6、能够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带头走访驻区较大单位听取意见,沟通情况,研究、协调街道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7、指导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实中央和省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积极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党员分类管理机制、党内激关怀帮扶机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共建机制和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

8、重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基层坚持和完善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扎实开展街道政务、党务和社区事务、财务、党务公开。

9、认真抓好党和国家社保低保、就业再就业、福利救助政策的贯彻落实。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稳定、文明创建达到规定要求。

附:2

"五个好"街道党工委标准

一、领导班子好

1、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能够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

2、街道党工委书记能够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统筹协调、整合资源、驾驭全局、维护稳定能力,公道正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作风民主、清政廉洁,受到群众的拥护。

3、党工委工作思路清晰,决策科学、民主,能够结合辖区实际,整合辖区资源,发挥区位优势,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

4、街道党政班子成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每人联系一个社区,工作成效明显。配有专职副书记,重视社区党务干部配备,抓党建工作力量得到保证。

5、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社区党组织活动,社区"两委"工作规则等各项制度落实,社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

二、党员干部队伍好

1、能够经常性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2、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能够在各项工作中经得起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

3、街道党员干部能够自觉以"八个方面良好风气"要求自己,组织纪律观念和群众观念较强,注意倾听群众呼声,热心为群众服务,能够依法办事、遵纪守法。辖区党员无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4、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创新载体,搭建平台,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5、认真贯彻发展党员工作方针,注重做好青年、妇女和工作一线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

三、工作机制好

1、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工委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党政联席会议、重大问题报告及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等自身建设制度。

2、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党工委成员包点、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党建工作检查考核、评比表彰、党务工作岗位职责、党建工作例会等党建工作制度。

3、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约束、激励保障机制,注意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

4、建立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街道党建工作协调议事机构和协调机制,并得到较好落实。

5、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建立双向联系制度。

6、建立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制度和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

四、工作业绩好

1、街道社区发展环境良好,街道经济社会指标增幅居全区前列。

2、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坚持和完善,普遍实行街道政务、党务和社区事务、财务、党务公开,民主评议工作落实到位。

3、街道服务中心面积达400平方米以上,辖内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服务项目齐全,功能发挥充分。

4、辖区计划生育、社会治案综合治理、稳定、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检查达标。

5、定期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卫生检查,社区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市容整洁美观,环境优美。

五、群众反映好

1、政风行风评议排名居全区街道前列。

2、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所进行的民主测评中,领导班子综合评价得"优秀"票比例不低于90%,无班子成员综合评价"不称职"票比例超过30%。

3、街道社区党建年度考核民主测评平均得分不低于95分。

4、走访问卷,群众对社区党建、社区卫生、社区科普、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区环境、社区再就业、社区民政等10项工作,单项群众满意度不低于90%,综合群众满意度不低于90%。

附:3

"五个好"社区党组织标准

一、领导班子好

1、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能够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

2、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够认真履行具体责任人职责,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统筹协调、整合资源、驾驭全局、维护稳定能力,公道正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政廉洁,受到群众的拥护。

3、领导班子服务意识强,较好发挥区位优势,完善服务系统,兴办服务实体、延伸服务触角,定期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活动。

4、社区领导班子成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工作成效明显。班子成员全部具有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书记、主任"一肩挑"社区配有专职副书记。

5、社区"两委"关系协调,议事程序、联席会议等各项制度得到落实,社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

二、党员干部队伍好

1、能够经常性组织党员和社区工作者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2、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工作者能够在各项工作中经得起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3、社区领导班子成员组织纪律观念和群众观念较强,注意倾听群众呼声,热心为群众服务,能够依法办事、遵纪守法。

4、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创新载体,搭建平台,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5、认真贯彻发展党员工作方针,不断壮大积极分子队伍,注重做好青年、妇女和管理、服务一线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

三、工作机制好

1、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议事规则、决策程序、"两委"联席会议、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等自身建设制度。

2、健全和落实""、党内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收缴等各项组织制度。

3、认真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党务工作岗位职责等党建工作制度。

4、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议事机构和协调机制,得到较好落实。

四、工作业绩好

1、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坚持和完善,实行社区事务、财务、党务公开,民主评议工作落实到位。

2、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服务项目齐全,功能发挥充分。

3、辖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稳定、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检查达标。

4、定期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卫生检查,社区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市容整洁美观,环境优美。

五、群众反映好

1、党组织班子民主评议中,领导班子得"优秀"票比例不低于90%,无班子成员得"差"超过30%。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篇9

开展街道社区党建示范区建设工作,要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工作实际,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运行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切实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和群团组织配套建设、领导班子和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带动,大胆探索新途径、总结新经验,切实扩大党在社会组织和城市基层工作中的覆盖面,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开展街道社区党建示范区建设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i、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要把方便居民、服务群众,不断满足社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党建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各地特色,对不同层次的示范区创建实行分类指导,科学、合理制定工作规划,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立足基层、强化基础的原则。明确街道社区党组织创建主体的职责,建立激励引导机制,激发其内在活力;同时,在工作力量、活动阵地、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街道社区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和服务群众创造条件。

4、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从解决当前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真正做到创建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

5、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坚持以改革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示范区建设的方法和措施,提高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工作范围和目标任务

街道社区党建示范区包括街道和社区两个层次,建设工作以创建“五个好”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活动为基础,在7个城市区的所有街道社区及各县(市)政府所在地的城镇社区进行。目标任务是:

1、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及时、合理设置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并根据党员从业状况和居住区域等情况,分类、分片设置党小组;抓紧在街道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以及流动党员和外来务工党员中组建党组织;完善社区基层群团组织及居民自治组织设置,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各负其责的城市基层工作网络。推行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倡导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与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肩挑”。

2、加强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和工作队伍建设。积极推行下派机关干部到街道、社区任职和工作的做法,逐步建立起有利于优秀干部向基层流动的选人用人机制,在人才动态流动过程中,切实把街道、社区领导班子选好配强;坚持新录用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制度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的做法,不断改善和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培训机制,依托党校、普通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等,开展以政治理论、城市管理及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街道社区干部岗前培训和任期内培训,探索并逐步实行社区工作者岗位资格证书制度。深化居务公开和社区民主管理工作,探索推行并逐步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向党员大会述职和居民民主评议居委会成员等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和工作队伍的监督。

3、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对街道社区各类党员的情况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健全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和学习制度,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根据社区党员的不同情况,探索开展分类管理、设岗定责工作,明确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同时千方百计帮助党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构筑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的工作网络;加强社区党员活动阵地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活动载体,积极探索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发挥其在社区建设和社会公众生活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及时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等服务工作,重视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发展党员,稳步壮大社区党员队伍。

4、建立、完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对社区内各类组织和群众团体的领导、协调和指导,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有关部门、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协商议事机构的作用,协调好条块关系,定期沟通情况,研究解决社区建设和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社区共建工作机制,依托各类有效活动载体,做好辖区内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机制,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关系。

5、努力提高党组织领导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把开展党建工作与真心实意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谋利益结合起来,以低收入群体为重点、以利益协调和资源整合为主要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用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实绩与居民的满意程度,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

三、方法步骤和评选挂牌

示范区建设工作从**年8月启动,通过考核,从各市、县(区)表彰、推荐的“五个好”街道党工委和“五个好”,社区党支部中,选择若干个街道、社区,进行命名挂牌;以后每3年左右评选一次。示范区实施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已命名挂牌的街道社区党建示范区要继续参加下一轮次的评选。评选工作实行三级联动,申报“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区)”者,其所属街道和社区党的组织达到“五个好”的比例均不低于50%。建设工作的具体步骤为:

1、制定方案。各市、县(区)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并及时将方案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2、分层推进。各建设单位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和办法,分层次、按要求深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

3、推荐申报。各县(市、区)从确定的“五个好”街道、社区党组织中进行比较,遴选1—2个最典型的,向市委推荐;各市对所属县(区)上报的推荐对象逐一进行考核,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推荐对象,向自治区党委申报。

4、考核审定。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根据党建示范区建设标准,对各市申报的单位进行考核,研究提出街道社区党建示范区候选名单;自治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研究审定,报请自治区党委同意后,进行命名和授牌。

5、总结宣传。对街道社区党建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总结,集中宣传、推广示范区的典型经验和成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带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同时,根据新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完善工作内容,修订示范区建设标准。

四、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级党委要把街道社区党建示范区建设工作列入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与基层党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整体推进;各级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管党责任,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定期调研,加强指导,抓点示范;各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篇10

一、全县社区组织建设基本情况及做法

目前,全县共设有46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在册居民92849人;设有街道党委3个,社区党总支2个,社区党支部33个,辖党员1686名,其中下岗职工党员339名,自谋职业党员360名,离退休党员887名,现初步掌握的游离于党组织管理的流动党员109名;党组织建成率76%;社区班子平均年龄47岁,大专及以上占16%,高中程度占43%;社区团组织建成率为79%,社区妇女组织建成率为83%。

近年来,我县在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方面,通过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一定成效的工作路子。

(一)基本形成了社区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县委一直把如何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在组织人员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于20*年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县城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关于完善县级机关部门与社区共建制度的通知》、《关于组织在职党员积极参加居住地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通知》以及下派优秀年轻干部进社区锻炼培养等制度与办法,从机制上、制度上、人员上对社区党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县财政还将逐步按社区中每100户划拨3000元,镇财政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划拨给社区相应资金,给社区建设提供经济支撑。武康镇六大社区与县级机关部门率先结对共建,去年累计到位资金近100万元。各社区在职党员联系社区活动也轰轰烈烈地得到开展,全县累计1800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利用双休日和一技之长,开展了医疗进社区、法律进社区等各种活动,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二)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班子整体素质。随着社区体制的逐步理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始终把配强配好社区领导班子,加强社区这一层面的领导力量作为大事来抓。一是配强主要负责人。90%的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与行政负责人实行“一肩挑”,部分社区配有一定数量的党务工作者,如群安社区还配有5名专兼职党务工作者。二是加大选调下派力度。20*年,全县下派充实到街道社区一线的县机关年轻干部6名,镇机关优秀干部8名。让他们在锻炼的同时,为社区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帮助社区理顺各种关系,针对社区实际开展各项工作,激活了社区的活力。三是改善年龄文化结构。据最近统计,76名社区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47岁,同比1997年下降岁;社区领导班子成员大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1997年分别提高%、%。四是选配好社区工作人员。在注重从离退休人员、复退军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中物色素质较好、年纪较轻、身体健康、热心工作、善于管理的同志到社区工作的同时,还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企业下岗、内退职工等途径,择优录用社区工作人员,使社区的工作人员来源和队伍素质、工作水平不断改善。如武康镇社区32名工作人员于20*年全部实行招考录用,并解决了其养老保险、工资福利等待遇,使其工作效率与积极性都大幅度提高。

(三)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一是加强党员教育。针对社区党员中离退休的多、年纪大的多、外出务工经商或投亲靠友的多等实际情况,采取就地就近划片建党小组及主动上门联络等做法,切实加强了党员的教育管理。各社区党组织在简陋的工作环境中,挖掘潜力与优势,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制度,规范党员教育。许多党员都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有了“原来无家、现有家”的归宿感。二是发挥党员作用。近年来,全县各个社区党组织利用各种载体针对性地开展了党员活动,实现了社区内资源的共享,极大地发挥了党员的作用。如各社区都把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工作进行归类,有的组成在职党员夜巡队,维护一方平安;有的开展在职党员送医疗进社区、送科普进社区等活动。吉祥社区在职党员开展“一人一岗”活动,每个党员有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贡献一份余热。群安社区开展了党员与困难群众的帮扶活动,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他们不仅发挥443名离退休老党员的作用,还把小区、群楼内的89名在职党员召集起来,组成“党员联系大组”,通过离退休党员和在职党员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搞好小区共建,带头进行移风易俗。许多住宅楼在党员骨干的带领下,自发地要求挂起“和睦楼”、“奉献楼”的牌子,相互开展竞争,比家庭和睦,比邻里团结,比楼道整洁,比环境美化。在突出抓好社区稳定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各项社区工作的开展,从而摘掉了省、市、县挂牌的后进帽,于2003年评上了“县级文明社区”,并申报了市级文明社区。

二、社区组织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

随着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在社区党组织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原有的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已与新形势下对党员教育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概念不清。由于计划经济和街居管理体制的影响,社区内许多单位、党员和居民对什么是社区、什么是社区党建、社区党建怎么开展等概念不清,认识比较模湖。问卷调查显示:有57.1%的党员、居民对社区和社区党建认识“不清楚”,30.4%的人认为“有点了解”;对当前如何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有76.3%的人认为“心中无数”。二是参与意识不强。长期的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体制,造成当前不少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问卷调查反映:辖区内单位党组织表示要“主动参与”的只占31%,“无所谓”的占56.2%,“不应参与”的占12.8%。许多在职党员习惯于在工作单位过组织生活,调查中,只有34.3%的在职党员表示“愿意参加”社区活动,有65.7%的人表示“不愿意”或“没必要”。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干部对当前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他们认为,在现有管理体制下,社区党组织实质上是离退休支部,街道党委主要是领导和管理社区事务,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基础条件和社会氛围都还不成熟,上级组织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还缺乏深入的宣传和工作指导。

(二)党员管理不配套。一是原有的党组织工作与党员数量迅速增加不相适应。近几年,由于企业改革,大量下岗工人的党员将组织关系转移到了社区,使得社区的党员数量迅速增加。据统计,县城区6个社区党员数1997年为名,今年上半年已达1686名,增加%。有的社区近年来几乎成倍增长,如群安社区20*年9月以来,党员从无到有,猛增到443名,这部分党员因改革,许多怨气牢骚都带到了社区,对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二是原有的党员管理模式与党员结构日趋多元化不相适应。近年来,城市拆迁改造、再就业工程等,形成了人员流动的加快态势。“人在户不在”或“户在人不在”的人户分离现象十分严重,产生了“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现象。在调查中,基层反映,开个党员支部大会,有时竟很难确保50%的到会率。三是现有的激励机制与在职党员参与活动不相适应。从实践看,如何引导在职党员从单位走向社区,并有组织地参与社区建设,仍然是当前社区党建工作的一大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县专门设计了在职党员社区联系卡,并出台了相应的制度。但由于对在职党员实行单位与社区双重管理监督的制度尚未完善,部分在职党员仍未登记报到,报到的参与社区建设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难以落实,从而影响了在职党员对社区党建的认同感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干部队伍不适应。社区党组织建设要求有高素质的党建工作者与之相匹配,但目前情况下,一时还难以做到。一是在配备上,重主任、轻书记,即使是配上了所谓的“强书记”或者书记主任“一肩挑”,也往往是事务缠身,对党务工作所花精力不多。二是在结构上,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后继乏人。由于社区干部任务重、压力大、收入少,因而在任的不愿当,年青的又不想当,要物色一名合适的社区干部很不容易。三是外部环境上,社区干部很少接受上级安排的比较系统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方面的培训,一些对过去一直沿袭的居委会模式进行简单的“撤并”式改革,具体操作时,尚缺规范。从调查看,全县35个社区(居委会)党组织中,这三年只发展党员名,未发展党员的党组织占%。据了解,之所以社区发展党员那么难,是因为:一方面,社区能掌握的优秀人才匮乏,大部分年富力强的居民有自己的工作单位,申请入党均在本单位;而滞留在社区的下岗工人又忙于奔波生计,党支部难以联系考察;另有一些打工族又因流动性太强而难以物色培养。另一方面,从调研情况看,社区党组织发展党员的视野不宽,仅限于社区居委会内部,故队伍有萎缩态势。

(四)活动经费不充足。社区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担负着领导、协调社区各方的作用,相对社区党建的各个要求,社区在财力、物力投入方面又普遍存在着承载能力不足的现象。各社区普遍反映党组织活动经费紧张,活动地点难保证。党内活动的正常开支靠东赞助西借款,入不敷出,杯水车薪。尽管县委出台了[20*]21号文件,明确规定县财政按社区每100户划拨资金3000元,镇财政按不低于1:1的资金配套,然由于诸多原因,该规定难以全部兑现。武康在全县先走一步,但资金落实问题也是悬而未决。社区资金的困难,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活动形式单一,枯燥无味。党员对活动开展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但社区党组织又因经费拮据无力搞好这些活动,这一矛盾已日益突现。如城关镇80%的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反映:平时慰问党员病号或组织其他活动都是自己凑钱,党员也无固定活动场所,都采取游击式活动方式,或索性在支部书记家里挤。即便条件稍好一点的社区,由于党员电化教育片源少,内容针对性不强,加上要更新放映设备,无力购买新资料,该现状已伤透了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的脑筋。

三、社区组织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县社区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上述薄弱环节,我们认为,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层政权的战略高度,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扩大党在社区中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其思想导向作用、重要决策作用、组织保证作用和行为表率作用。我县社区党组织建设的近期目标应为:以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渗透力”和“分类管理”为重点,力争近三年内达到“一个扩大”、“三个加强”,并实现“四有”的总目标。即进一步扩大党在社区范围内的覆盖面;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明显加强,社区工作者素质明显加强,社区党员管理工作明显加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必须有党的工作,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必须有党组织,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必须有党的活动,凡是有党的活动的地方必须有成效。

(一)、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第一,党员分布状况发生新的变化,进入社区的下岗党员、退(离)休党员不断增加,对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全县企业改革的到位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企业职工党员和退(离)休党员组织关系迁入社区。为此,社区党组织在接收大量新的成员的同时,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任务明显加重,传统管理方式和手段有待改进。

第二,各种社团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大量涌现,对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社团组织6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个。去年,县委组织部专门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对全县各类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从调动的情况来看,我县社团组织的党组织组建率为空白,社会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也仍然是党的工作的薄弱点。由于这些组织大部分在社区,因此,社区党建工作可谓任重道远。

第三,封建迷信活动的抬头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社区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全县各类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许多地方建庙设庵,活动频繁,并吸收了不少群众参与;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也正不断影响着年轻一代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为此,加强新形势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第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全面实施*现代化战略,对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出了新要求。县委、县政府提出把*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这是推进*现代化战略的重要举措。社区党组织在创建活动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要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组织社区各方面力量,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因此,加强社区党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新课题,我们应当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意义,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二)、扩大党在社区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1)向警署、工商、税务、物业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延伸。对这些机构由过去的“条条”领导,改为“条块结合”的双重领导。为此可建立和实行三项制度:一是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加强双重领导单位与社区党组织的沟通,确定需要社区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有关单位需要配合社区进行的工作;二是报告制度。实行双重领导单位的领导同志定期向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汇报工作,并交居民代表审议;三是行风评议、考核与会签制。年终考核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听取双重领导单位主管领导述职,组织居民、机关干部代表及行风监督员进行行风评议,形成考核书面意见,抄报其上级主管部门。通过多种形式理顺“条块”关系,推动这些单位的自身建设和行风建设,在社区的治安保卫、综合治理等工作中,增强工作合力。

(2)向新经济组织、新社团组织中的无主管单位延伸。针对这些组织规模小、分布散、变化快、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各社区要创造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办法,健全党的组织和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对有3名以上党员的单位,帮助建立独立党支部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对处于流动、分散状态的党员,探索创造新的党组织组建办法。比如,有的可依托人才服务中心或其他服务中心建立党组织,有的可在私营企业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建立党支部,有的可在商贸大厦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联合党支部,有的可在青年宿舍建立民营企业青年职工联合党支部。对没有党员的新经济组织、社团和中介组织,社区可派党建联络员进行联系,在这些组织中先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积极培养发展对象,努力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

(3)向辖区内其他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延伸。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努力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团结广大群众共同奋斗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建立这个新格局的客观依据,是随着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城市功能及管理重心下移,使越来越多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由社区来承担。而这些工作单靠社区党组织难以完成,需要整合社区资源、组织协调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同一社区内的单位,也有共同需求和共同利益,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投资环境、经营环境和生活环境,这就使得社区党建工作向社区内其他单位延伸不仅有了客观需要,而且有了现实可能。这些工作就是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支撑点,是社区党建新格局中社区与各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连接线。为了实现这种“延伸”,可以创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社区党建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等组织。通过组织协调各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共同创造“安全、整洁、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保证人们安居乐业,保持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密切党群关系。

(三)、强化社区党员工作的分类管理。

(1)对离退休党员主要解决“余热”问题。根据社区离退休党员的群体特点,一是要从狠抓思想教育入手,确保离退休党员信念不动摇。可通过“”、时事理论学习、“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反对,崇尚科学”等正常的组织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党性观念,教育他们退休不退志;还可通过组织开展“走出家门,看社区发展,看*变化”等活动,实地感受城市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并注重培养他们的社区意识,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加入到社区建设的行列中来。二是要从关心生活入手,用社区真情凝聚起离退休党员的心。街道、社区党组织每年可定期走访慰问高龄、体弱多病、家庭生活困难的党员,送教上门、送学上门、送医药上门、送服务上门,及时把党的声音传递过去,及时帮助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到组织关系转到社区后,由原来的一个家,变成了有两个温暖的家。三是要从开展适合离退休党员特点的社区活动入手,引导他们继续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可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诸如“一人一岗”志愿者等活动,根据离退休党员的专长和志愿,让他们申报一个适合自己的社区工作岗位,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承担一些社区宣传、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区民调、社区养护等工作;没有专业特长的党员同志,可参加社区治安义务巡逻、楼道卫生保洁及一些便民利民等活动;在老党员中,还可开展一些“我为社区发展献计献策”等金点子活动,以充分调动广大离退休党员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和影响党员身边的居民群众,促进文明社区的建设。

(2)对流动党员主要解决“固定”问题。首先我们要切实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寻求工商、公安、计生等部门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借助有关部门清查流动人口、出租房、门面房、摊点之机,通过拉网式调查,基本上做到对流动党员人数清楚、结构清楚、分布清楚,并把流动党员管理与流动人口管理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其次可通过设立"流动党员活动站"的形式,对无正式党组织关系介绍信、持党员证明信和《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实施协助管理。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活动站",让流动党员找到自己的家。可把"流动党员活动站"设在社区或市场的党员活动室,制作统一的标牌,制定工作制度和流动党员行为规范,选派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兼职站长和工作人员,活动站还应为流动党员准备各种党建读物和学习材料,设立学习园地,放置党员电教设备。同时,社区党组织可运用墙报、黑板报等向流动党员发出到活动站报到的通知。社区户籍民警也应积极向社区党组织提供暂住人口中党员情况,协助社区党组织共同管理好流动党员。

二是要明确活动站职责。"流动党员活动站"对有正式党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流动党员负责接转党组织关系,并编入相应的社区党小组接受教育和管理;对无正式党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党员,主动与其所在单位联系,弄员身份,协助原单位党组织加强教育管理,组织他们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对持有党员证明信和《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由活动站为他们填写《流动党员登记表》,建立《流动党员花名册》,发放《流动党员活动卡》,党员凭卡每月必须参加一次由活动站组织的学习教育,并由工作人员负责登记。党员在转出活动站时,由活动站依据党员参加活动的情况出具书面鉴定。

三是可开展"流动的旗帜飘起来"主题活动,为社区党建聚合力量。活动站不仅要协管好党员的学习教育,而且还可组织党员开展"一方工作,贡献一方"和"我为社区建设献一计"活动,充分调动流动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市场中"流动党员活动站"还可开展"既要闹市场,又要保本色"活动,党员商户挂牌服务和争当"共产党员示范户"等活动,使党员既有责任感,又多一份光荣感。通过这种形式,流动党员的形象就会在社区建设中日渐闪亮起来,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亮点。

(3)对在职党员主要解决“动力”问题。在去年县委组织部出台组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意见的基础上,接下来要着重抓好深化、持久工作。一是培育一种自觉意识。要进一步摸清在职党员的情况,向他们介绍近年来社区发展和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目标。请在职党员对社区建设和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在职党员认识社区、关心社区,自觉投入到社区建设中去。二是激发一股参与热情。可按照在职党员的作息时间,分期分批召开在职党员座谈会。在会上宣传社区党建有关精神,汇报居委会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目标,分析社区困难,对在职党员提一些具体要求等,以增强在职党员的社区认同感,激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三是建立一个活动载体。可成立“在职党员联谊会”,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联系制度、管理制度和活动制度。如定期开会,共同协商决定重大问题。通过联谊会的形式在在职党员与社区党支部之间架起一条通道,使社区党支部能定期与在职党员联系,让在职党员及时了解社区情况和居民群众的需求。四是提供一方活动舞台。要为在职党员提供一方长期为社区服务的舞台,使他们能自己安排时间和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好以社区党支部为扇形圆心点,以党员责任区为扇面,党员志愿者队伍为扇骨的“扇形在职党员社区奉献网”。五是形成一项长久制度。对在职党员参加居住地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制度还要进行分化和细化,尤其是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制度和表彰制度要落实到位,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对党员评优罚劣必须征求社区意见。对这些制度要形成督查机制,长抓不懈。

(4)对下岗弱势党员主要解决“信心”问题。

一是开展教育,增强他们对党的“信心”。针对有的下岗职工党员支部活动不参加,党员不上交等情况,社会党组织要正确分析他们的思想动态,耐心细致地上门开展经常性教育。通过“拉家常”式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部分职工暂时下岗,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改革的成本。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将来为更多的职工上岗创造条件。而不是错误地认为“党不要我们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相信党,增强对党的“信心”,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二是强化服务,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社区党组织要对本辖区的下岗弱势党员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摸底,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和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分别为每位下岗弱势党员建立“信息卡”。要为下岗弱势党员再创业提供“绿色通道”,在办证、交费、交税等方面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减轻他们的费用和负担。建立在职党员与下岗弱势党员“一助一,各助一”活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是组织培训,提高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针对下岗职工党员大多年龄偏大,技能低下的特点,可根据他们的特长和爱好,分门别类,组织培训,发给相应的培训证书,以提高他们再就业的技能。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在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依托摄影、美容、修理、家政服务、残疾人管理等便民服务项目,联系就业岗位,提供就业信息,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

(四)、丰富社区党建工作的活动载体。

要以当前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为内容,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载体,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创造条件,使每个党员都能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一是以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为目标,开展创建“规范化社区党支部”建设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建设一个坚强的班子,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具备一定的工作基础,带出一支好的党员队伍,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以创建文明社区为目标,组织广大党员和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开展“六联六共”活动。即思想工作联做,共育四有新人;城市卫生联管,共创优美环境;社会治安联防,共保社区平安;社区服务联办,共享社区资源;计划生育联抓,共同落实国策;科学文化联教,共促素质提高。通过活动,把“人人参与社区建设,人人为社区服务”的意识在社区树立起来,促进文明社区建设的开展。三是深入开展社区“凝聚力工程”建设活动。通过一系列为民服务活动,组织社区党员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千家愁、暖万人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把社区党员的关爱,送到特殊人群、特殊对象的心坎上,体现社区的温暖,使党员成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行为规则的示范。四是实行党员挂牌服务和建立党员(小组)责任区活动。采取党员包楼、包户的方法,开展争当“文明家庭”、争创“文明楼院”活动,把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表率作用体现出来,为创建文明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的财力保障。

如果缺乏一种密切联系群众、让群众满意的物质载体,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就会大大减弱,加强社区党建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切实增加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党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和人员、经费不足的问题。可制定下发具有一定法规性的文件,把社区党建经费列入行政经费预算。按照“因地制宜、因街制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采取工业经济、商业经济、文化经济、城管经济、有偿服务等多种方式,形成依托城区、拾遗补缺、形式多样、经营灵活的社区经济特色,增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经济后盾。可以按党员管理数量与难度系数,配置必要管理经费。县、镇财政要将政府用于绿化、环保、市政等方面的专项经费相应拨给社区,实行“条费块转”、定向支出;社区建立社区建设发展基金,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每年按比例)、社会募集、个人捐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证财源畅通不竭。居委会的办公经费和专职居委会干部的工资福利等开支,社区建设发展基金应给予保障。同时,对已有的政策,要抓紧兑现,确保党组织工作的物质支撑。

(六)、加大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力度。

(1)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县、镇委要把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领导到位。乡镇党委特别是街道党委要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研究社区党建工作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单位党组织要在街道党委的领导和协调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共同抓好社区党建。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在承担对基层的工作指导、服务职能的同时,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社区去,使本部门的一流工作体现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