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单位发言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5:02

先进单位发言材料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很高兴参加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十周年庆典活动。首先我代表__分行对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运行十年来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对在这次会议上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我们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领导科学决策,正确引导的结果,是同志们任劳任怨,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兄弟单位多年来对我们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成绩和荣誉属于为金融英语做出贡献的每一个集体和个人。在此,我代表__考试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向在座的各位表示由衷的感谢。

首先,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十年来__考区考试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

全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工作开展十年以来,__分行考试工作在在考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兄弟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努力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办考方向,立足实际、积极宣传、精心组织、开拓思路,努力做好该考试在__的普及与推广,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考试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考试功能不断拓展,服务领域逐步扩大。10年来,__考区先后有3000多人报名参加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报考人数从最初的每年几十人人发展到近年来的七、八百人,最高时达到2008年的882人;考生范围从最初的人民银行职工发展到目前所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大多数高等院校;办考形式从起初几名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在机关会议室组织考试,发展到目前面向社会网上报名,与名牌大学、知名培训机构联合举办考试。金融专业英语证书在__的含金量更是从最初仅有以人民银行为代表的几家单位承认,发展到目前几乎成为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的主要标志,成为__各大院校经济金融、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必备证书之一。

十年来,随着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在__考区的茁壮成长,我们不断探索进一步做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工作的有效方式,逐步形成了一套“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强化合作”的工作思路,主要积累了以下几条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__分行党委对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工作高度重视,每年都要组织不同层次的外语强化培训,把通过组织英语考试,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列为人才兴行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历年的考试宣传、组织实施等工作中,无论是在人力还是物力上都全力给予支持。北京培训学院的院领导和各位处长也十分关注__考区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2008年,王顺院长曾亲自来__进行工作调研,2004-2008年考试期间,梁国祯副院长亲自到__考区巡视,并对__分行金融英语考试工作做出指导。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的保障。

(二)加强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

加强考前宣传工作,是不断扩大金融专业英语考试的社会影响力,确保考试报名人数稳步增长的重要环节。__分行多年来对考前宣传工作高度重视。每年考试报名工作开展之前,都要召开包括人民银行和各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成员单位人事部门在内的考务工作会议,及时传达全国考委会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考试报名工作。此外,我们还主动与__市有关高等院校联系,发放金融英语考试宣传材料,进行考试宣传和报名动员工作。从2002年开始,为了进一步扩大考试的影响,我们每年年初都将报名信息刊登在__市拥有众多年轻读者、发行量比较大的《假日100天》考试版上。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金融专业英语考试影响力不断增强,__考区的金融机构已经将金融专业英语证书作为招录员工的重要参考依据,__财经大学和__外国语大学也陆续在2000年和2002年开设了金融专业英语(现代银行业务)课程。

(三)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扩大考生队伍。

从近些年对金融专业英语考试的组织工作中我们发现,金融从业人员队伍相对稳定,许多人都已经通过考试,市场拓展空间有限。而随着金融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在高校中有着良好市场前景。2008年初,我们对近几年__考区的考生层次进行了分析:2002年424名考生中,有181名在校生,占42.7%;2003年309名考生中,有177名在校生,占57.3%;2004年237名考生中,有120名在校生,占50.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只有在高校学生队伍中大力推广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才能真正实现考试的社会化。而扩大在校考生队伍,仅仅依靠公告,张贴通知是

远远不够的,必须进一步探讨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方式。于是,2008年,我们经过与南开大学外语学院磋商,在南开大学增设了网上报名点。依靠南开大学的社会影响,经过和南开大学共同做好考试宣传工作,2008年参加考试的名考生达到了727名的历史最高,是2004年报考人数的3倍。在此基础上,2008年,我们又开辟了__财经大学考点,当年报名人数更达到了819人的新高。随着在校生报名的日益增加,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合作方式,进一步推动考试的社会化、普及化进程。

(四)加强考前辅导,推广考前培训

自1998年底大区分行成立以来,我们针对__分行辖区行员整体英语水平较差、缺少英语专业人才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英语培训,连续四年在南开大学举办了为期4个月的外语强化班,两次在保定金专举办了金融专业英语考前辅导班。这些培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参加过外语培训的大部分学员,日后都顺利通过了不同级别的金融专业英语考试,保证了人民银行考生队伍的通过率。但是,与人民银行考生相比,社会考生却缺乏相应的辅导机会。我们在历年接待电话咨询的过程中了解到:有很多社会考生认为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复习难度较大,又没有考前辅导班,担心无法通考试而放弃报考。根据这一情况,从2008年开始,我们与__财经大学金融系进行了积极协商,由财经大学金融系在考前牵头举办现代银行业务考前辅导班,辅导班利用业余时间培训1个月,每期都有一百多名在校生和社会考生报名参加。进一步提高了考试通过率,这无疑在又另一方面加大了对考试的宣传和推广。

(五)严肃考风考纪,维护考试声誉

考风考纪是影响考试质量的重要因素。金融专业英语考试是全国性的统一考试,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只有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周密布置,才能真正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历年来均对考试的组织工作高度重视,力求实施考试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科学、严密、规范,切实做到“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肃纪律”,以确保全国金融专业英语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正性。一是在历年考试之前,都对实施考试的各个环节制定具体方案,确保押卷、保存、考场、监考、密封、销毁等各项工作万无一失,同时制定应急预案,与后勤服务部门提前做好准备,确保遇到特殊情况能够及时处理。二是加强对监考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每年考试前都和巡考员到考点对监考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强调考试的严肃性和考试的操作程序。三是在考场中特别强调严肃考风考纪问题,出现作弊情况一律清除出场,并在事后书面通知考生所在单位。例如,2004年考试中,我们发现一名银行在职考生有作弊行为后,立即将该考生试卷收回,并登记备案,同时向考委会报告情况。事后,我们及时向考生所在单位发出通报,要求考生所在单位对该考生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考委会进行书面报告。同时,按照有关规定,二年之内不允许该考生报名参加本考试。四是对于考务工作中随时出现的问题,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及时沟通反馈,加以解决。比如,在历年的考试中都存在考生携带证件不全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后,为了尽可能地照顾考生利益,又不违反考试纪律,我们在请示巡考员和考委会同意后,一般都是采取先让考生进场考试,同时由考生通知亲友立刻将证件送到考场的方式进行处理,保证了考试工作顺利进行。

回顾过去,__考试领导小组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提高从业人员专业英语素质,培养造就大批既能熟练掌握英语,又精通银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考试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创造更优异的工作业绩。

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是摇篮,培养了大批的高级专业人才;又是甘露,浇灌了广大教育干部深厚的工作友情;更是崇高的事业,值得我们去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新的一年,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我们会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更严谨的工作作风,更踏实的工作举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考试工作的新局面。

先进单位发言材料篇2

大家好,这里是笔杆子家园名家讲堂栏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行业涌现出大批先进典型。他们发扬顽强拼搏、连续作战精神,坚守岗位、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为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渠道、构筑疫情防控人民防线付出了巨大努力。为了弘扬他们的事迹,鼓舞抗击新冠肺炎的斗志,许多笔杆子都在忙于总结撰写先进事迹材料。鉴于此,我们今天推出的课程是《怎样写好先进事迹材料》。讲稿作者是著名作家张传禄老师。我是播音主持雨茵

所谓事迹材料,实际上就是典型材料。典型有集体的,有个体的。集体典型称“单位事迹材料”。个体典型称“个人事迹材料”。当然,事迹材料有正面的和反面的。正面的谓“先进事迹材料”;反面的谓“反面典型材料”。无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事迹材料都要注意有以下几点:

一是层次安排要严谨。层次是事迹材料内在思想结构的反映,直接制约着材料的质量。结构不严谨,布局不合理,尽管有了正确的主题,丰富的材料,也可能使主题反映不出来,或者反映不准确,从而使典型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典型事迹材料的层次结构一定要合理、严谨,眉目清晰。

一般来说,典型事迹材料大的层次结构包括导语、主体(正文)、结尾三部分(也有的没有结尾部分)。导语主要是提纲挈领地讲清典型经验的主旨,为展开正文做好准备。主题部分是材料的主干和中心,其层次结构的安排,主要根据经验材料的具体内容而定,应力求准确地反映典型经验。这里介绍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

第一是横式结构,也称并列结构。这是单位典型经验材料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形式。它把这个单位最突出的几条基本经验并列安排,分头阐述。

第二是纵式结构,也称递进连贯式结构。纵式结构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按思想认识的发展,逐层递进,步步深入地把典型经验介绍出来;另一种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脉络,或按时间,或按方位、次序阐述事迹,点明经验。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这种纵式结构,按人们思维活动的规律来介绍典型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基本事迹、基本经验,便于人们学习和接受。

第三是纵横交叉结构。这种结构兼有前两种形式的特点,它在介绍典型事迹经验时,并不完全按基本经验安排层次结构,而是先介绍经验产生的前因后果,然后集中介绍几条基本经验。

这几种结构形式,在一些较大的典型经验材料里,有时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但不管采取哪种结构形式,都要围绕主题,根据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决不能用“开中药铺”的办法,把材料罗列起来了事。

二是选择事例要典型。事迹材料,顾名思义,主要写典型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无论单位还是个人,他们的先进事迹、典型事例往往很多。这些事例有的与主题密切相关,有的则关系不大;有的能强烈地表现主题,有的则差些;有的具体生动,有的则比较平淡。因此,写作过程中,应根据主题的需要,精心筛选那些最能说明主题、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也就是选择那些最能反映典型特点、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最能揭示事物本质、最能表现主题的事例。这样的例子用在材料中,自然就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是使用语言要生动。语言是构成典型材料的细胞。感人的典型事迹材料,要靠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谓“生动”,是指语言具体、形象、有感染力。在材料写作中,有的对主题的提炼及对事例的筛选往往比较重视,下得功夫比较大,而对语言的运用却不大讲究。语言呆板、公式化,写出来的经验不吸引人,不感动人,就会直接影响典型的推广效果。为了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典型材料写作中,要注意多使用比喻和群众性语言。贴切地用比喻,不仅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还能使干巴的文字形象化。很多群众语言新鲜活泼,时代感强,而且富有哲理,在材料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先进单位发言材料篇3

工作总结按内容可以分为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思想总结等;按时间可分为年度总结、季度总结等;按范围可分为个人总结、党支部(小组)总结、单位总结等;按总结的内容所涉及的面又可分为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等。

工作总结可不拘泥于"格式"和"框框",但以下内容是必须包括的:

(1)标题。总结的标题分为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

单标题又可分为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

公文式标题:单位名称十时限十总结内容十文称。如标题下或文末有单位署名,标题可省略单位名称等。

文章式标题一般是直接标明总结的基本观点,常用于专题总结。

双标题是同时使用上述两种标题,一般正题用文章式标题;副题采用公文式标题,补充说明单位、时限、内容等。

(2)基本情况。应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明在本总结所包括的期限内的工作根据、指导思想以及对工作成绩的评价等内容。它是工作总结的引言,便于把下面的内容引出来,只要很短的一段文字就行了。

(3)工作回顾。要详细地叙述工作任务、完成的步骤、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步骤和措施,要写得详细、具体,对取得的成效要表达得形象、生动。在写工作回顾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照应到下一部分的经验教训,使之顺理成章地引出来,不至于造成前后不一的感觉。"

(4)经验教训。应从工作回顾中很自然地归纳提炼出采。一定要写得丰富、充实,并选用具体事例适当地展开议论。使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有论点,有论据,有血有肉,鲜明生动,确实能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5)结语部分。主要写明今后的打算,也只需写很短的一段话。写得长了,反而冲淡了主题。

(6)总结正文写完以后,应该在正文的右下方(指横行文字),写上总结单位的名称和总结的年月日。

写工作总结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总结正文,有两种不同写法,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好。一种是以工作回顾连带谈及经验教训。基本上是按工作展开的程序和步骤,分段说明每个步骤和阶段的工作倚况,夹叙夹议地引出相应的经验教训。这样写,主要着眼于工作过程的回顾。

另一种写法是总结经验教训为主,用工作回顾阐明经验教训。一般是先归纳和提炼出几条经验或教训,分别展开论述,把工作过程、工作办法、取得的成效等等穿插在里面写,使经验和教训看起来更加充实。但是这样写,整个工作回顾会被拆开来分别为阐明观点服务,显得零散。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可以在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中适当加以详述,使人对工作概貌有一个总的了解。

(2)总结必须实事求是。事实要准确,不能报喜不报优,不要夸大其词。

(3)总结的观点要正确。一定要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观点正确,是总结能否站得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光有正确的观点还不够,还需要有能够说明观点的丰富的素材和具体的内容,这样的总结人家就喜欢看,看后也能有所收获。

(4)写总结文字要力求准确、生动、活泼。总结是概括实践,反映客观事物的,因此用词要确切。"总结要尽可能地多用群众喜闻乐见、形象生动的语言。写总结切忌年年老一套。

(5)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对大量材料,各种类型的矛盾,要反复分析研究,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本质特点、来龙去脉来论证其发展的趋势。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就是单位或个人把对某个问题调查的情况,向有关领导部门或群众报告。它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目的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掌握大量的情况和材料,然后作认真的分析研究,努力找出事物的本质,弄清它的发展规律,有根有据地写成的报告。

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对象,可以是某一事、某一人、某一单位、某一方面的情况,也可以是揭示经验或揭露问题。

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典型经验的调查,揭露问题和矛盾的调查,某一事物历史沿革的调查,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以及基本情况的调查等等。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写法不尽相同,大体情况是:

(1)标题,主要有三种形式:

公文式标题。一般由介词"关于"加调查事由、文种组成,如《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情况的调查报告》。也有的省略介词"关于"和文种,如《农民负担情况调查》。正副式标题。正题揭示调查报告中心思想,副题说明调查的事由或调查范围,并写明"调查报告"或"调查"字样。

文章式标题。这类调查报告的标题比较灵活,标题中不写出"调查报告"或"调查"的字样。有的是概括出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如《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有的是采取提问的形式,如《这里的干群关系为什么这样好?》。

(2)开头,各类调查报告的开头,主要有以下写法:

第一,交代调查本身情况。包括调查的起因、调查的内容、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等。

第二,交代调查对象情况。包括被调查者各方面的概况或有关自然情况等。

第三,对全文内容作出概括。包括点出调查报告的结论性意见或主要经验等。

当然,有些调查报告可能是某两种写法的结合。也有的调查报告没有开头语,在标题下面分几部分直接写下去。

(3)主体,各类调查报告的主体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观点材料的组织;二是布局结构的安排。

第一,观点材料的组织。写任何调查报告都要确立明确的观点,全篇要确立总观点,各个组成部分也要确立服从总观点的分观点。总观点应当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针对性,应当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社会现实的主流,应当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教育意义。总观点要包容分观点,分观点要说明总观点。总观点和分观点都是从调查的材料中经过分析研究而得出的,但要根据总观点和分观点去组织材料,使材料为观点服务,材料和观点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二,布局结构的安排。调查报告是文字篇幅较长的应用文体,应当精心地安排好布局结构。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结构主要有:第一,横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来写,每个部分观点鲜明,中心突出。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要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分总关系、主从关系等,都应妥善安排。第二,纵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按调查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从头至尾加以阐明。第三,综合式结构。这种结构安排是兼有横式、纵式的特点,相互结合地安排材料。

(4)结尾,不同内容的调查报告,结尾的写法也不同,一般来说,有以下主要写法:

第一,针对调查的内容,提出意见或深入研究的问题。对某些问题的调查,多以表明意见、建议作为结尾;对某些新生事物的调查,多是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为结尾。

第二,概括全文的基本思想,深化调查报告的主题。对某些方面基本情况调查,推广某些成熟的典型经验,多采取这种写法结尾。

第三,补充式结尾。有些情况和问题,与调查报告的中心内容和主旨关系不大,在正文部分没有提及,但又需要讲清的,可以在结尾处附带加以补充说明。

(5)落款。写明作者名称,如果是联合调查,亦应标明。在作者名称下面写清年月日。有些调查报告有附件,应在结尾处标明附件名称、份数。

写调查报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要深入群众,了解调查对象各方面的材料,包括正面的、反面的,直接的、间接的,历史的、现实的,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为分析研究提供大量、可靠的事实依据。

(2)要善于作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对掌握的大量材料作"去精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真面目,抓住它的本质,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3)要选用切实、可靠的材料说明观点。调查报告所揭示的结论,必须通过对具体情况、具体事实作客观的叙述和分析很自然地得出。要善于用精确、充足的材料来说明观点。不能脱离材料空发议论;也不能只摆一大堆材料,而不提出明确的观点和结论。

(4)调查报告的文字要朴素、明确、实在。要注意把说理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善于用简要的议论总结经验,阐明规律,说明政策。还要注意运用可靠的统计数字和群众语言来印证观点。

关于调查报告的写法,由于调查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写法也不完全一样。

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是把先进集体或先进人物的事迹,或把犯错误党员干部、发生问题单位胡的情况加以综合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材料。整理典型材料的目的在于研究问题,推动工作。因此,典型材料应确实具有典型意义。

典型材料包括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内容包括标题、正文两部分。包括单位或个人名称,典型事例的发展过程,典型事例的价值或意义,典型材料中的经验,以及有关编写者的批评、表扬、建议等。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先进典型材料的写法。先进典型材料又可分为先进事迹材料和典型经验材料。

写作先进事迹材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个人,如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一是先进集体或先进单位,如先进党支部、先进车间或科室,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等。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他们的先进事迹,内容各不相同,因此要整理材料,不可能固定一个模式。一般来说,可大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整理。

(1)要拟定恰当的标题。先进事迹材料的标题,有两部分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写明先进个人姓名和先进集体的名称,使人一眼便看出是哪个人或哪个集体、哪个单位的先进事迹。二是要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例如《王××同志端正党风的先进事迹》、《关于评选张××同志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材料》、《关于评选××处党支部为省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的材料》等o

(2)正文。正文的开头,要写明先进个人的简要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是否党团员等。此外,还要写明有关单位准备授予他(她)什么荣誉称号,或给予哪种形式的奖励。对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要根据其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寥寥数语即应写明,不须用更多的文字。

然后,要写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是全篇材料的主体,要下功夫写好,关键是要写得既具体,又不繁琐;既概括,又不抽象;既生动形象,又很实在。总之,就是要写得很有说服力,让人一看便可得出够得上先进的结论。比如,写一位端正党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重写这位同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又如,写一位搞改革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力写这位同志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前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在写这些先进事迹时,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的,都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来说明。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

为了使先进事迹的内容眉目清晰、更加条理化,在文字表述上还可分成若干自然段来写,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较多方面的先进事迹材料,采取这种写法尤为必要。如果将各方面内容材料都混在一起,是不易写明的。在分段写时,最好在每段之前根据内容标出小标题,或以明确的观点加以概括,使标题或观点与内容浑然一体。

最后,是先进事迹材料的署名。一般说,整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材料,都是以本级组织或上级组织的名义;是代表组织意见的。因此,材料整理完后,应经有关领导同志审定,以相应一级组织正式署名上报。这类材料不宜以个人名义署名。

写作典型经验材料-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标题。有多种写法,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一般不采用公文标题的写法。这种集中概括出来的标题,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就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2)开头。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材料和突出的成果。背景材料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社会背景等,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又不要冗长、罗唆。成果,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点,并尽可能与背景材料相映衬。有的也把成果放在材料的尾部来写,这要根据具体材料安排。

(3)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写作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几部分都是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

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当既要有思想,又应有具体做法或实例,既要有面上的综合,又应有点上的说明,最好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数字。

写作先进典型材料,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先进典型材料的先进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绝对真实9才能使先进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或拼凑及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选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

先进单位发言材料篇4

写作先进事迹材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个人,如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一是先进集体或先进单位,如先进党支部、先进车间或科室,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等。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他们的先进事迹,内容各不相同,因此要整理材料,不可能固定一个模式。一般来说,可大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整理。

一、要拟定恰当的标题。先进事迹材料的标题,有两部分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写明先进个人姓名和先进集体的名称,使人一眼便看出是哪个人或哪个集体、哪个单位的先进事迹。二是要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例如《王鬃同志端正党风的先进事迹》、《关于评选张鬃同志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材料》、《关于评选鬃处党支部为省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的材料》等。

二、正文。正文的开头,要写明先进个人的简要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是否党团员等。此外,还要写明有关单位准备授予他(她)什么荣誉称号,或给予哪种形式的奖励。对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要根据其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寥寥数语即应写明,不须用更多的文字。

然后,要写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是全篇材料的主体,要下功夫写好,关键是要写得既具体,又不繁琐;既概括,又不抽象;既生动形象,又很实在。总之,就是要写得很有说服力,让人一看便可得出够得上先进的结论。比如,写一位端正党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重写这位同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又如,写一位搞改革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力写这位同志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前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在写这些先进事迹时,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的,都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来说明。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

为了使先进事迹的内容眉目清晰、更加条理化,在文字表述上还可分成若干自然段来写,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较多方面的先进事迹材料,采取这种写法尤为必要。如果将各方面内容材料都混在一起,是不易写明的。在分段写时,最好在每段之前根据内容标出小标题,或以明确的观点加以概括,使标题或观点与内容浑然一体。

最后,是先进事迹材料的署名。一般说,整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材料,都是以本级组织或上级组织的名义;是代表组织意见的。因此,材料整理完后,应经有关领导同志审定,以相应一级组织正式署名上报。这类材料不宜以个人名义署名。

写作典型经验材料-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标题。有多种写法,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一般不采用公文标题的写法。这种集中概括出来的标题,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就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2、开头。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材料和突出的成果。背景材料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社会背景等,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又不要冗长、罗唆。成果,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点,并尽可能与背景材料相映衬。有的也把成果放在材料的尾部来写,这要根据具体材料安排。

3、)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写作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几部分都是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

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当既要有思想,又应有具体做法或实例,既要有面上的综合,又应有点上的说明,最好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数字。

写作先进典型材料,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先进典型材料的先进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绝对真实才能使先进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或拼凑及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

先进单位发言材料篇5

(1)要拟定恰当的标题。先进事迹材料的标题,有两部分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写明先进个人姓名和先进集体的名称,使人一眼便看出是哪个人或哪个集体、哪个单位的先进事迹。二是要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例如《王*同志端正党风的先进事迹》、《关于评选张*同志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材料》、《关于评选*处党支部为省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的材料》等o

(2)正文。正文的开头,要写明先进个人的简要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是否党团员等。此外,还要写明有关单位准备授予他(她)什么荣誉称号,或给予哪种形式的奖励。对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要根据其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寥寥数语即应写明,不须用更多的文字。

然后,要写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是全篇材料的主体,要下功夫写好,关键是要写得既具体,又不繁琐;既概括,又不抽象;既生动形象,又很实在。总之,就是要写得很有说服力,让人一看便可得出够得上先进的结论。比如,写一位端正党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重写这位同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又如,写一位搞改革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力写这位同志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前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在写这些先进事迹时,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的,都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来说明。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

为了使先进事迹的内容眉目清晰、更加条理化,在文字表述上还可分成若干自然段来写,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较多方面的先进事迹材料,采取这种写法尤为必要。如果将各方面内容材料都混在一起,是不易写明的。在分段写时,最好在每段之前根据内容标出小标题,或以明确的观点加以概括,使标题或观点与内容浑然一体。

最后,是先进事迹材料的署名。一般说,整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材料,都是以本级组织或上级组织的名义;是代表组织意见的。因此,材料整理完后,应经有关领导同志审定,以相应一级组织正式署名上报。这类材料不宜以个人名义署名。

写作典型经验材料-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标题。有多种写法,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一般不采用公文标题的写法。这种集中概括出来的标题,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就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2)开头。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材料和突出的成果。背景材料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社会背景等,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又不要冗长、罗唆。成果,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点,并尽可能与背景材料相映衬。有的也把成果放在材料的尾部来写,这要根据具体材料安排。

(3)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写作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几部分都是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

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当既要有思想,又应有具体做法或实例,既要有面上的综合,又应有点上的说明,最好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数字。

写作先进典型材料,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先进典型材料的先进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绝对真实才能使先进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或拼凑及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

先进单位发言材料篇6

[关键词]西部地方高校听说障碍英语教学实质符号的记忆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H3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1-0052-03

面对新形势对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克服英语听说障碍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的当务之急。因为学生已经学过大量英语词汇,并且是在以记忆为主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的,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词汇量,因此英语教学的重点应当转变到熟练应用过程,这一转变对克服学生的英语听说障碍极有必要。

在英语听说过程中,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可循环的有机系统,是教材内容、视频内容、周围环境与其相对应的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知觉、记忆和理解相互作用和综合作用的过程,而不是单一记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文字符号、视频影像及声音、周围环境的理解更为重要。目前,理解的渠道有文字符号、视频影像及声音和实物环境,而理解的目标是看到、听到和感觉到的语言符号所表达的内容。看、听、感觉、知觉都是文字信息输入头脑的渠道,都是为理解和输出文字信息服务的。

目前,西部地方普通高校学生英语四级听力成绩普遍不高,表明语音输入困难;学生平时很少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表明口语表达有障碍。因此,急需探索出各种方法来解决英语语言信息输入难和输出难的问题。

一、西部普通高校学生英语听说障碍产生的原因

1.学生使用的听说教材普遍没有配备听说材料,[1]听说训练中缺少文字符号(尤其是语段)与视频语音结合的过程。

2.在听说训练中,学生朗读过程的时间过短,次数过少。

3.在朗读时,学生多以单个词汇为单位进行朗读,不连贯,基本上没有连续性。

4.学生缺乏连读能力,导致朗读速度慢,与视频中的语速差别过大。

5.学生朗读时,不会划分意群,也不知道在何处断句或停顿,出现意群划分不正确、断句与停顿失当的问题。

6.由于意群划分和断句不准确,导致学生语感缺失,直至发音时运气失当。

7.语感的缺失和发音运气失当,导致学生对语言材料缺少直接感受。

8.听力材料语速过快,与学生语速过慢形成巨大反差,导致学生对语言材料产生陌生感,听力提高速度很慢。

9.学生对汉语词语表面化应用,汉语翻译式理解时需要语言转换时间。

10.以应试为中心的中学英语教学思维惯性。

二、跨越听说障碍的方法和措施

(一)学生使用的听说教材配备部分文字材料,至少应给予长篇听力材料配备部分相应内容

如果听说训练不配备文字材料,对于简短内容来说学生还可以接受,但对于长篇内容学生就会顾此失彼了,尤其是内容很长且语速很快时,即使有视频影像,学生也难以理解,原因是在训练过程中,视觉、听觉、感觉没有和文字材料进行有机结合,一开始就处于分离状态,学生只能通过图像实现个别点位信息和现象的理解,理解的内容支离破碎而且少之又少,根本无法进一步实现听说一体化的能力。所以,有必要在目视语言材料进行听读并行式训练,使学生对相应材料达到熟练程度之后,再进行听力训练和听说训练,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读为先,阅和读结合,听和读结合,有序循环

上述标题一中原因2-8均与朗读有关。朗读,尤其是听说材料的朗读是听说的前提和基础,是跨越听说障碍的最基础条件。因为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耳、口相联,耳口与大脑相联。学生学习听力材料时,通常可采用两种方式:非视觉配合下的听力训练和视觉配合下的听说训练(视觉配合包括文字材料和视频的配合)。

前者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非常困难,尤其是语速较快的长篇材料,[2]多数难于理解。因为学生大脑对语音的理解,首先需要对与语音相对应的文字符号内容进行感知,然后才能理解其对应的语音符号和意义。对语音内容的感知首先是对文字符号的感知,需要有视觉和文字的结合;而无文字材料的听说训练只是存在“通过听觉进行理解的作用过程”,这一过程只适合于瞬间记忆力强、基础比较好的少数学生和少数为学生们所熟悉的短篇材料。然而,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差,而且对听力材料并不熟悉,所以无“文字—视频”配合的前者相对于西部地方高校多数大学生来说并不适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进行英语口头表达,因为听是说的前提,即聋则必哑。

后者相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适合,因为视觉和语言材料接触可以减少很多理解上的障碍,而且文字与视觉对同时进行的听觉训练起到辅助作用,形成了视觉和听觉的互动与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听说材料的理解;加上口头朗读时的感觉,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效果比单一训练好得多。因为从聋哑现象来看,口与耳密切相联,在英语听说训练过程中亦是如此。口与耳是理解系统的两个分支,从理解过程中大脑对内容的感受和分析过程来看,读得越熟练的内容听起来越易于理解,这是一个自然过程;如果没有熟练的朗读过程,学生就很难顺利而快速地理解听力材料,更谈不上说的能力了。学生的朗读速度比听力材料中的语速慢得多,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速度、熟练程度、流利程度并帮助学生找到朗读时的语感是关系到听说能力提高的前提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1.在听说训练过程中,增加学生朗读的时间和次数,目的是加强大脑对听说材料的感知程度和深度,促进大脑对语音信息的理解。

2.训练学生划分意群和断句的能力。目前,有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意群和断句的作用,朗读时通常只是在有逗号和句号的地方停顿,而不敢在其他地方停顿,所以未能较好地理解材料。听力材料的语音节奏和语速是影响学生理解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而语音节奏与意群划分直接相关,因此,训练听说能力之前一定要先培养学生的意群划分能力,并使之成为训练听说能力的一部分。

3.训练学生的连读能力。许多学生连读能力较差,不知道在何处连读,这是导致语速过慢、听力效果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听和说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相互脱离和相互排斥的关系,所以教师们应正确对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听说课上注重其不同作用,有益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增强。

4.训练学生朗读时正确呼吸的方法。朗读要有正确的运气方法,否则就无法实现意群的划分和断句,也就无法找准停顿和舒缓语气的位置,无法实现朗读的连贯性,形成听觉和语音错位,无法找到听懂内容的感觉。因此,学生们应准确掌握运气的方法,朗读时要找准语感,尽可能使朗读的语速、断句、语气舒缓和紧凑的位置与听力材料的接近,这样就不会出现语感错位的情况。

5.对听力材料的背景、内容大意和主要情节有一个事前了解的过程,这对学生理解听力材料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这个过程是为理解该背景下的语言材料的语音、内容、意义、情节、所指问题、现象和规律等所做的铺垫和前期准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6.听力材料与读写教程相互衔接。听说教材围绕读写教程的主要内容选择材料,使视觉理解、内容解读与听觉理解有机结合,形成从视觉到解读再到听力系统化的有序衔接。做到读、解、听结合,使之成为口语表达形成过程的一部分环节,为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读写教程的单元内容与听说教程内容先后衔接,环节相扣。读写教程环节内容完成之后,随之进行相关的听说内容训练,读写在前,听说在后,前后紧密相连,达到单位时间内学习材料接受效果的最大值。

7.仿效数字记忆法提高记忆效率,即以3-4位数作为一个记忆单位进行数字记忆的办法,把语境下的语用材料进行意群划分,并在讲解过程中指出重要意群或短语搭配,以3-4个单词组成的意群为最佳记忆单位,围绕生词中的重要词汇进行学习,它比单个单词记忆效果和效率高出2-3倍,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词语组合能力、造句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8.要掌握英语词义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在基本保持原句结构、语序的基础上,可用同义词语或简短解释替换原句中的词语。目前多数学生只会用少数已熟练记忆的部分同义词或短语进行替换,且在句子结构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使用;要想有多个替换词语且在相对复杂结构中使用,需要掌握英语词义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9.克服汉语表面化应用。目前,学生对英语词义的理解主要通过汉语翻译实现,且出现汉语词义表面理解的倾向。由于汉语词语对语言环境依赖性较大,在具体环境下很多汉语词语有其深层意义,需要以其深层意义的理解来翻译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此外,还要注意保持汉语词义与英语词义在意义、原理和功能作用上的对等,否则会出现对英语词义的扭曲。

10.增加对简单概念的定义、常见事物和现象的描写等教学环节,消除以应试为中心的中学英语教学思维惯性。

定义能力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它体现学生通过语言对客观事物、现象和原理理解的程度,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一个相关环节。目前学生定义能力很差,已成为口语表达障碍之一。如对单词table的定义,几乎所有学生的定义方法都不正确,而且内容表达并不完整,结构也不符合定义要求,读者只能从中看出部分接近要求的词汇信息,与定义要求相去甚远。“table”一词很简单,但学生只停留于汉语翻译式理解(桌子)层面,这说明学生学会的只是词汇翻译和词汇信息的输入,而不是对词汇的深入理解,所以就难以将词汇与学过的定义方法联系起来,亦不知如何应用,具体原因在于:第一,中学英语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定义能力的教学,学生不知道如何定义或解释说明;第二,学生不具备知识的系统性、连贯和联系能力。虽然中学语文教师也讲授过定义和解释方法,但是学生普遍都认为那是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敢进行方法借用,无法消除各学科知识条块分割状态。导致这一现状的主因在于中学的英语教学实质是教学生英语符号的记忆,而不是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知识的联系,因为其教学目标是英语考试而不是实际应用。

三、结语

随着我国英语的普及和经济转型对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西部地方普通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英语听说障碍是应用能力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英语听说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之间需要具有系统性、相关环节的有效衔接和循环运用,将“视读听解视”系统内各环节有序循环、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可在相当程度上解决英语听说障碍问题,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2]陈仲利,李德荣.大学实用英语视听说教程(4)[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先进单位发言材料篇7

关键词网络英语听力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构建了一个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虚拟英语空间,为英语听力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丰厚土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环境下丰富的语言材料,构建一个探索知识和加工信息的学习环境,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促进语言技能的全面提高。

1改变传统的盲听教学模式,建立视、听、说相结合的新型教学平台

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师忙放录音及对答案,学生机械记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各高校硬件设施投入不断提高,英语听力课基本上都是在专门的语音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上,这为建立视、听、说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当的具有时效性的英语听力资源,如国际新闻英语直播、英语国家电视台的直播节目、英文原声歌曲和电影的在线欣赏、名人演说集,等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真实地感受另一种语言环境,了解更为纯正地道的英语语言。同时,透过字幕更利于接收到更多的语言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住英语习语及其用法。此外,既然强调听力教学的“视听说”三者融合,因此“说”的地位也不容忽视,教师应注意课堂中“说”的内容的引入,对此,教师可在“视听”之前,先提出几个与材料情节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材料,如此,既能激发学生对材料的注意力,又能加深对材料情节的理解。而在“视听”完成之后,再结合之前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如此,既增强了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确保大部分学生对材料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把握,提高听力水平。

2合理选择网络资源,实施教材改革建设

传统的听力教材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容量有限,因此,应强化教材改革,建立英语听力音视频语料库,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语言材料和有实际价值的听力训练。当前,网络上英语学习网站繁多,若未经教师指导,学生面对大量资源往往无从选择,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资料,并加以科学合理的分类。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是提高英语听力的关键,语言知识包括语音和词汇等,因此,教师可在这方面有的放矢地选择相关资源,如在线英语听力室()里的语音听力小贴士就会告知学习者如何掌握一些常见的特殊的连读和弱读,以及如何区分语调、重音,等等,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通过语音关。同时,诸如英语学习频道()、听力特快网站(1isteningexpress.corn)、普特网站()等,每天都会更新听力训练材料,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些平台进行学习,加强语音的练习,帮助学生打好语音基础,这些都对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在线英语听力室()里有很多网站提供了各个级别或层次的词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单词关,如听基础单词练听力、Voa慢速英语1500基础单词例句、不择手段背单词、语境识词、如鱼得水记单词等,既能帮助学生纠音,又可将单词记得很牢固,这是在传统的听力教学较难实现的,教师只要将这些资源巧妙融合于教材改革中,必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效果

首先,可结合听力材料的题材及难易程度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案。一般而言,在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听力教学中,应采用内容新颖有趣、难易适中、篇(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17页)幅较短的材料,如先采用VoaSpecialenglish中的一些时事热点新闻和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再慢慢过渡到VoaStandard或BBC新闻,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慢慢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听力材料,可通过分组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归纳总结材料信息后进行陈述,各抒己见,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可适当地提供相应的课后听力材料,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听力技巧进行自主练习。其次,对于VoaSpecialenglish中一些语速较慢、篇幅较短、难度适中的听力材料,可先让学生精听掌握其大意,打下基础,接着再进行dictation或blankfilling的练习,培养学生把听、理解及拼写进行有效结合的能力。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在词语理解方面往往存在诸多偏差,如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因此,为了锻炼学生听、写结合的能力,可要求学生对较易的材料进行填空或听写,如此,既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更养成了学生严谨治学的习惯。此外,CCtV或BBC新闻中的一些篇幅中等、语速正常、难度略高的材料可进行泛听,教师再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寻找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在听的过程中进行检验和补充,最终能准确地理解材料大意或具体细节。此外,对于课上提供的新闻等课外材料,可在练习完听力之后,采用模拟会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主题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对材料各抒己见,准确把握单词特别是新词的发音,从而让学生把单词形式与其语音符号直接形成条件反射式的联系,增加背景文化知识的摄入,促进语感的培养以及听力能力的提高。

4结合学生听力水平,采取分班教学方式

大多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每位学生听力水平的基础上采取分班教学的方式。当前,在部分大学里英语教学即是按照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实施分班教学的,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还是较有成效的,因此,英语专业的听力课堂也可采取分班教学的措施,如此,任课教师就可结合班上学生听力水平的高低,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材料的选择,提高教学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分班前要做好学生的沟通交流工作,尤其是做好慢班学生的正确引导工作。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所选听力材料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在课堂上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同时,为达到鼓励和鞭策的目的,可定期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班之间的学生调整,“优”上“劣”下,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多元化听力教学模式能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仍存在诸多难题,如听力课堂变成电脑功能演示厅、教师的指导者及管理者角色被削弱、部分教师经验不足,等等,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积极探索更适宜的听力教学模式,争取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理想的网络环境下的多元化的听力教学平台。

基金项目:2013年云南省大学外语教学改革青年项目――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先进单位发言材料篇8

写好工作汇报材料应把握五个重点

汇报材料是下级向上级领导进行工作汇报时的文稿,在实际工作中,下级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是常有的事情,这就决定了撰写汇报材料是一个单位、部门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可能经常遇到的工作。汇报材料写得好,就能较好地反映汇报主体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就能赢得上级领导的支持,所以,写好汇报材料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写好汇报材料呢?我的体会有五点:

一是围绕主旨,投其所好

首先是汇报要围绕上级领导听汇报的意图。一般来说,上级领导听汇报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尤其在一些正规的场合听汇报,往往会事先告知。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要按领导的要求准备汇报材料,切忌偏离主题、答非所问或缺漏汇报内容。其次是汇报要围绕上级领导的心理。起草汇报材料之前,首先要研究听汇报的人最关心什么、最重视什么、最想听什么,围绕这样的问题作重点汇报,一般容易引起领导的兴趣。如果汇报中再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经验性的东西来,使领导从中受到一些启发,那就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第三是汇报要围绕上级领导的思维特点和语言风格。要通过认真领会上级的预先通知、及时和上级有关工作人员联系,尽可能多地了解情况,力求汇报的思路和语言与其更贴近一些。第四是汇报要围绕上级领导所分管的工作。汇报的内容要同听汇报者分管的工作相对应,这样,领导听着比较顺耳,汇报也就容易取得好效果。比如汇报本市当前正在开展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你是侧重汇报教育活动是怎样部署的,还是重点汇报教育活动中采取的措施、下大力解决的问题。这两个角度,写起来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那就要看领导听汇报的重点是什么,由此来具体选定。如果不把上级要求弄清楚,单凭主观愿望去写,很可能会出现上级想听的没写到,不想听的笔墨用了不少,结果只能劳而无功。

二是突出特色,详略得当

汇报时对于一般面上、共性的东西要尽量少汇报,而对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上最具工作水平、最有特色的地方就要多汇报一些,这就容易引起领导的兴趣。因为领导一般希望在听汇报过程中多了解一些情况,多受到一些启发。对于那种面面俱到而又什么也说不清、说不透,不能使领导受到启发的汇报,领导往往不会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突出特色呢?我认为:一要先声夺人,把工作上最鲜亮、最感人的内容放到最前边,以引起听汇报人的兴趣。二要说清说细,以给人完整清晰的印象。三要充分挖掘、展现其与众不同的效果,力求给人以启迪和收获。如:上级领导到本地听取调研信息工作经验汇报时,本单位领导没有面面俱到地讲,而是重点抓住本单位的特点,只讲了三条:一是领导重视,带头深入基层抓调研信息工作;二是定期开展例文研讨及调度会议;三是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由于突出了本单位的个性特点,给上级领导留下了较深的烙印,这一经验后来获得上级推广。三是注重总结,写出高度

汇报材料是一个总结、提高、升华的过程。所以,汇报材料要力求有思想、有见解,能够给人以启发,使人听了豁然开朗。汇报稿的思想性,体现在材料、事例和阐述的道理之中。同样一个问题,分析得好不好,其思想的深刻程度大不一样,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三条:一是要突出工作中的亮点,把有个性的东西挖掘出来,并分析透彻;二是要从具体工作入手,不能大而化之、太抽象;三是要抓住本质,杜绝简单的材料堆砌,写出深层次的东西,防止表面化,浅尝辄止。只有这样的汇报,才有深度、有味道、给人启迪、耐人寻味,才能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是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成绩、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今后的

打算等内容,但整个材料如何布局、怎样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仔细推敲、精心斟酌,尽量把情况说清楚,把成绩汇报充分,让领导一听能兴奋起来。安排汇报材料的结构层次,一定要在立足于工作实际的基础上,研究领导的心理,适应领导的心理,抓住领导的心理。汇报时由于受时间限制,所以,汇报材料一定要注意做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便于领导听清弄懂。首先是线条要单一,要一部分说一项内容。其次是情节要简单,要突出主要情节,没有必要事无具细。再次是前后内容的跨度要自然,一般要有过渡句,以使听汇报的人不觉得突然。

先进单位发言材料篇9

关键词:新形势;公文写作;困境;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3.6

1.新形势下公文写作困境的实际体现

1.1分旨难以有效反映领导意图

一般来说,公文主旨均为领导授意,其实际仅为简单粗略的框架。实际公文主体性要素分旨写作过程中,由于“套用式”公文写作方式影响,写作人员对领导意图实施具体深化、细化程度不足,并且难以根据领导站位对相关资料实施合理综合[1]。同时写作人员归纳整理能力有所欠缺,难以从理性认识出发分析事物本质以及提炼分旨。另外“套用式”公文使得写作人员单纯机械照搬,未能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写作,这样会造成表达内容难以准确反映出领导意图。

1.2组织材料的思路和方法缺乏逻辑性

实际公文写作过程中,公文材料主要用于显示、说明以及表现分旨,分旨内容需求则是写作人员选择材料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套用式”公文写作方式使得写作人员难以准确处理和选用公文材料,或者未以特定分旨选择较为合适的材料,同时还存在着本分旨材料用在其他分旨的情况。

1.3公文布局八股风结构情况较为严重

八股风结构具体表示为不顾言意关系单纯套用网站范文程式化结构形式,且未有效依据实际公文需求使用相应的写作形式。当前网站范文为公文写作人员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以及写作格式,这样会将公文结构形式固定化,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公文文种的规范化,却也会促使公文布局八股风结构情况日益严重。如果公文没有根据实际主旨要求,单纯使用套路化理念、程式化结构,这样会严重缺少必要的创新以及现实针对性。很多写作人员仅使用网站范文,其将合理性较差的内容套入固定结构,但没有采用合理结构表达公文内容,这样不仅造成言不尽意的情况,并且还会扩大八股文风的使用范围。

1.4公文语言随意化问题突出

通常公文对于语言要求相对较高,其具体包括措辞严谨、用语准确以及语法规范等,实际公文写作过程中常出现下列3种公文语言随意化问题情况。首先由于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很多写作单纯将随意误认为创新,经常为了刻意求新搞文字游戏,这样滥用网络流行语不仅严重影响公文的严肃性,并且还会使得公文失去原有特征和作用。其次现代汉语的大量使用使得传统语文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这样会导致写作人员语文功力严重不足。最后现代公文理论侧重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其未使用情感文采较为突出的语言,这样使得现代公文较为枯燥乏味且可读性相对较差,这种质木无文问题也违背公文写作本质要求。

2.新形势下公文写作改革创新要点

2.1真准确领会以及表达领导意图

实际公文写作过程中,写作人员应严格依据主旨细化领导意图,并且通过下列四个方面进行分旨。首先写作人员应大量采用“替代”思维,其主要站在领导高度进行具体问题观察以及分析。其次当写作人员对于领导意图出现不清楚或分歧等情况时,其应及时进行当面请教,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文不达意的情况。接下来领导未明说分旨时,写作人员应当从理论、观点、内容以及措施等方面对领导意图进行深化拓展。最后对于相关资料进行有效综合,从而提炼出深刻新颖的分旨。

2.2合理使用相关材料

材料作文是形成分旨的基础条件之一,但并非任何材料都可用于公文写作,其通常应选择最能体现分旨的材料。因此需要写作人员对材料进行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筛选以及综合处理,并且优选和分旨相关的各种材料[2]。材料使用方法具体分为先明确观点再材料佐证、主旨和背景材料结合、分旨和数据结合、条块结合、引证例证以及参照对比等,其需要根据领导意图以及实际公文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使用方法[3]。

2.3依据主旨以及实际情况确定公文结构

实际公文写作过程中,写作人员应严格依据主旨以及实际情况确定公文结构,例如下行文种“嘉奖令”,其正文内容包括嘉奖原因、先进事迹、嘉奖决定、发出号召以及向嘉奖人员学习等。

2.4培养写作人员短、实、新的文风

培养短、实、新的文风要求写作人员应认真做好下列三个方面:首先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删繁就简;其次修辞使用要求恰当,这样有利于增强公文的实际感诉力,从而便于受文单位接受、服从以及协办;最后文质兼备且领异标新,其要求写作人员应将上级新政策与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并且使用新材料、新语言,同时还应避免洋八股以及空洞抽象的表述方式。

3.结语

综上所述,写作人员应准确领会且表达出领导意图,再根据实际公文写作要求选择合适材料以及公文结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公文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荣.新媒体环境下公文写作的问题与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5,(14):178-179.

先进单位发言材料篇10

关键词:语言输入假说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听力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听力理解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据美国语言学家保尔・兰金(paulRankin)统计,在外语学习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1]这表明人们几乎每天有一半时间在倾听。2004年6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对教学目的的要求压缩成一个层次: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2]根据《要求》,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应主要两个问题,即打好语言基础与培养语言能力。然而,学生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翻译,忽略了甚至缺少听力训练。进入大学后,基本上他们都只是停留在只会看,只会读的层面上,听力成了他们的薄弱环节。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我结合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进行探讨。

一、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1985年提出了在语言学界很具影响力的“语言输入假设”。他指出教学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从而促进语言习得。最佳的语言输入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可理解性――理解输入的语言是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既有趣又有关――输入的语言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越有趣,越相关,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非语法程序安排――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3]

二、语言输入假设在大学英语听力材料中的应用

(一)听力材料必须是既有趣又相关

根据克拉申关于最佳语言输入的特征描述,输入的语言越有趣,越相关,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教材的选择上明显存在内容过时,不贴合实际等问题。这样的教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难以帮助学生听懂现实生活的语言。例如著名的美国连续剧Friends,多年前我学习英语的时候,该剧被奉为经典。时隔数年,仍有学校在沿用该剧做听力的补充材料。现代语言的发展速度飞快,词汇、语法等应用每年都在创新。因此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教师不仅应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贴近现实生活的材料,还必须是与时俱进的材料。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多方收集合适的听力材料。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收集材料的便利。通过网络,教师可以方便地找到最新的英语材料,如BBC的纪录片,Voa的新闻,网易公开课的外国大学课堂视频或者教授讲座,最新的英语连续剧、电影、歌曲,等等。这样的材料才是贴近生活的真实材料,才能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现实的语言。

(二)听力材料必须具有可理解性

克拉申在著名的i+1公式中指出了理解输入的语言是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克拉申把i定义为学习者目前的水平,把i+1定义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下一个语言学习阶段。适合学习者的材料应该是略高于学习者目前水平的材料,即i+1的水平,两者的差距不仅可以保证学习者能够理解,还能为学习者提供进步的空间。这才是适合学习者的材料,才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是i+2,那么材料的难度过大,对于学习没有意义。教师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不仅得既有趣又相关,还必须具有可理解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区分学生的水平,在上文提到的材料的选择上加以斟酌,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其中的词汇应是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的,语速适中的材料。听力材料过难,过多的新单词,复杂的句型结构,等等,都会妨碍语言输入。此外,听力材料也不能太简单、太容易,否则学生会对材料失去兴趣,同时也影响学习的成果。

(三)听力材料的非语法程序安排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理想的输入有非语法程序安排的特点: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习,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听力课是一门基础技能课,不是语法课。听是为了达到理解沟通的目的,只有听懂了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例如,很多人的中文口语里有很多的语法错误,但是这并不妨碍彼此的沟通。英文也是如此,很多外国人讲的口语也不完全正确。我在英国留学时和一个英国老师讨论过一个话题,就是“我要去剪头发。”这句话只能说成“iwanttohavemyhaircut.”吗?当然,中国的老师会告诉你,这是正确的用法。但是英国老师告诉我,在口语中,说成“iwanttocutmyhair.”也是可以的,因为大家都听得懂你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听力课不应该成为语法课。很多老师在学生无法听懂理解听力材料的时候,往往通过展示材料,甚至翻译材料来使学生明白材料的内容。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那么如何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中的内容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在于预听环节,也就是播放听力材料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涉及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新单词讲解,听力材料的分析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对于即将要获取的信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减少学生的焦虑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信。

(四)听力材料必须有足够的输入量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理想的输入应具备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一个新的语言结构,仅靠几道练习几篇短文远远不够,它需要连续多个小时的有内容,有乐趣的广泛阅读和许多的会话才能解决问题。[4]我国大部分学校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课课时安排不足,班级人数多,教师在有限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听力训练。例如我校,大学英语视听说的课时是每单元3个课时,3个课时里面还必须进行口语训练,可用来训练听力的时间非常有限,难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输入量。此外,过分依赖听力教材会造成输入量过于单一,难以达到让学生学会在实际交流中所需要的语言的目的。听力材料除了要量大,还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全方位性。教师可以多方面收集不同类型的素材,如纪录片、电影、新闻等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贴合实际的语言输入。这就需要进行课堂改革,增加听力训练的课时,同时,应该增加学生的课余阅读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量。

三、解决大学英语听力问题的方法

(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虽然几乎所有的文献都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但是我认为,教师在很多时候仍然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听力材料的准备上。在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中,他指出教学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从而促进语言习得。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好的语言输入,这些材料应该是有趣的,相关的,可理解的,同时又是大量的,多样性的,全方位的。没有最佳的语言输入,就难以达到最佳的输出。

(二)充分认识到语言习得的非语法程序安排

我认为,这一点恰好是大多数教师最容易忽略的。教师在训练学生听力的时候应避免把听力课变成语法课。为学生分析材料固然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听力材料,但是那只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不是听力能力。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怎么帮助学生听懂材料。听才是关键,听才是目的。预听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一般是这样做的:首先,讲解材料中出现的新单词。其次,介绍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再次,让学生看问题,找出问题里的关键词。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关键词的作用就像地图中的地标一样,能够帮助你定位材料播放到何处,定位到你要找的信息。最后,让学生brainstorming,即头脑风暴。就是让学生根据所要回答的问题和自己掌握的知识来猜想材料会涉及哪些内容。经过这四步的预听,学生会对即将到来的材料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准备,那么学生会更有自信地去听。

(三)正确展示材料和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

当前,我国听力教学还停留在“放音―对答案―讲解―再放音”的简单枯燥的教学模式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上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教学效果不佳。对此,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大力开展协作式教学。[5]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应该摆脱以往“录音播放员”的角色,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准备好的理想的语言输入通过多媒体技术,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相结合,生动活泼地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良好的语言环境,尽可能地使学生摆脱埋头做题的思想,帮助学生降低焦虑,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理想的语言输入”。其次,教师需要认识到,语言的输入是为了输出,而输出不应该只是做题,而应该是听懂材料。这里,我建议教师可以通过个人回答,小组讨论,简要复述等方式将“听”与“说”结合起来。听是输入,说是输出。听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有机结合体。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听懂材料,又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口语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老师加入讨论,这样的形式最佳。因为有很多学生担心自己的表达错误或者是答案不够好而害怕站起来进行个人回答。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英语的实际交流,一方面教师加入讨论,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以肯定和鼓励的为主。对于正确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不断地增强学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应该允许学生犯错,对于学生的错误,应该减少批评,增加其安全感,使其有不断尝试进步的动力。

四、结语

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仅靠课堂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后坚持练习。听力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及提高听力技能是所有英语教师所关心的话题。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对外语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可以积极改进的理论依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理想的语言输入,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学生的焦虑感,树立学生对听力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具有源源不断的英语学习动力。此外,教师应不断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对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洋洋,朱莉.输入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科技信息,2009,(6):455.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Krashen,S.theinputHypothesis[m].London:Longman,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