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网络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8:38

常见的网络应用篇1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硬件接入点配置wep配置

如果你的无线网络出现了问题,其原因可能是来自各个方面。一些硬件的问题会导致网络错误,同时错误的配置也会导致网络不能正常工作。

1、硬件排错

当只有一个接入点以及一个无线客户端出现连接问题时,我们可能会很快的找到出有问题的客户端。但是当网络非常大时,找出问题的所在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在大型的无线网络环境中,如果有些用户无法连接网络,而另一些客户却没有任何问题,那么很有可能是众多接入点中的某个出现了故障。一般来说,通过察看有网络问题的客户端的物理位置,你就能大概判断出是哪个接入点出现问题。

当所有客户都无法连接网络时,问题可能来自多方面。如果你的网络只使用了一个接入点,那么这个接入点可能有硬件问题或者配置有错误。另外,也有可能是由于无线电干扰过于强烈,或者是无线接入点与有线网络间的连接出现了问题。

2、检查接入点的可连接性

要确定无法连接网络问题的原因,首先需要检测一下网络环境中的电脑是否能正常连接无线接入点。www.133229.Com简单的检测方法是在你的有线网络中的一台电脑中打开命令行模式,然后ping无线接入点的ip地址,如果无线接入点响应了这个ping命令,那么证明有线网络中的电脑可以正常连接到无线接入点。如果无线接入点没有响应,有可能是电脑与无线接入点间的无线连接出现问题,或者是无线接入点本身出现了故障。要确定到底是什么问题,你可以尝试从无线客户端ping无线接入点的ip地址,如果成功,说明刚才那台电脑的网络连接部分可能出现了问题,比如网线损坏。

3、配置问题

无线网络设备本身的质量一般还是可以信任的,因此最大的问题根源一般来自设备的配置上,而不是硬件本身。知道了这一点,我们下面就来看看几种常见的由于错误配置而导致的网络连接故障。

1)测试信号强度

如果你可以通过网线直接ping到无线接入点,而不能通过无线方式ping到它,那么基本可以认定无线接入点的故障只是暂时的。如果经过调试,问题还没有解决,那么你可以检测一下接入点的信号强度。虽然对于大多数网管来说,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测量无线信号强度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无线网卡厂商都会在网卡上包含某种测量信号强度的机制。

2)试试改变频道

如果经过测试,你发现信号强度很弱,但是最近又没有做过搬移改动,那么可以试着改变无线接入点的频道并通过一台无线终端检验信号是否有所加强。由于在所有的无线终端上修改连接频道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因此你首先应该在一台无线终端上测试,证明确实有效后才可以大面积实施。记住,有时候无线网络的故障可能由于某个员工挂断手机或者关闭微波炉而突然好转。

3)检验wep密钥

检查wep加密设置。如果wep设置错误,那么你也无法从无线终端ping到无线接入点。不同厂商的无线网卡和接入点需要你指定不同的wep密钥。

要让wep正常工作,所有的无线客户端和接入点都必须正确匹配。很多时候,虽然无线客户端看上去已经正确的配置了wep,但是依然无法和无线接入点通信。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一般可以将无线接入点恢复到出厂状态,然后重新输入wep配置信息,并启动wep功能。

4)棘手的wep配置问题

到现在为止,最常见的与配置有关的问题就是有关使用wep协议。而且wep带来的问题也相当棘手,因为由于wep不匹配所产生的问题显现的症状和很多严重的问题非常相似。比如,如果wep配置错误,那么无线客户端将无法从无线网络的dhcp服务器那里获得ip地址(就算是无线接入点自带dhcp功能也不行)。如果无线客户端使用了静态ip地址,那么它也无法ping到无线接入点的ip地址,这经常会让人误以为网络没有连接。

判断到底是wep配置错误还是网络硬件故障的基本技巧是利用无线网卡驱动和操作系统内置的诊断功能。举个例子,一个采用windowsxp系统的笔记本,配备了linksys的无线网卡。当将鼠标移动到系统任务栏的无线网络图标时,会有网络连接信息摘要浮现出来。当连接频道和ssid设置正确后,就算wep设置错误,你也可以连接到无线接入点。此时,从任务栏你会看到连接信号的强度为零。不论wep是否设置正确,linksys网卡都会显示出连接信号强度。由此你也可以知道网络确实是已经连接上了,虽然有可能无法ping到无线接入点。

如果你右键点击任务栏中的无线网络图标,并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查看可用的无线网络命令,之后你会看到无线网络连接对话窗。这个对话窗会显示出当前频道内的全部无线网络的ssid号,包括你没有连接上的网络。因此如果你发现你的无线网络号在列表中,但是你看起来不能正常连接,那么你可以放心,自己的网络连接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出在配置上。

5)dhcp配置问题

另一个让你无法成功的访问无线网络的原因可能是由dhcp配置错误引起的。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可以说是你能否正常使用无线网络的一个关键因素。

很多新款的无线接入点都自带dhcp服务器功能。一般来说,这些dhcp服务器都会将192.168.0.x这个地址段分配给无线客户端。而且dhcp接入点也不会接受不是自己分配的ip地址的连接请求。这意味着具有静态ip地址的无线客户端或者从其它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的客户端有可能无法正常连接到这个接入点。

4、多个接入点的问题

设想一下假如有两个无线接入点同时按照默认方式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接入点都会为无线客户端分配一个192.168.0.x的ip地址。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两个无线接入点并不能区分哪个ip是自己分配的,哪个又是另一个接入点分配的。因此网络中早晚会产生ip地址冲突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应该在每个接入点上设定不同的ip地址分配范围,以防止地址重叠。

以上简单分析了无线局域网络可能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一些无线网络排错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需要特别指明的是,本文针对的是基本的无线网络,而不是特殊的无线网络。

参考文献:

1.《无线网络及其应用技术》,黎连业、郭春芳、向东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6

常见的网络应用篇2

关键词:无线网络技术局域网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2-0046-01

现阶段,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说必将广泛,利用无线网络技术组建局域网也成为很多家庭和中小型办公室的首选。但是在应用无线网络组建局域网过程中,常常会遇见一些常见的问题,导致网络无法正常连接。在本文中,笔者即分析应用无线网络技术组建局域网中常见的问题。

1硬件错排的问题

如果仅仅有接入点和客户端分别只有一个,那么出现了连接问题,我们能够很快找到故障出现的位置和故障出现的原因。但如果有多个接入点和多个客户端,找到问题的原因也就因此变得很不容易。

在多数利用无线网络技术组建的无线网络环境当中,如果有一些用户无法连接到网络上,但其它用户可以正常连接到无线网络上。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多个接入点中的某一个接入点的问题。通常而言,无线网络用户只需要仔细检查网络客户端的位置,便能够判断出是哪个位置上的接入点的问题。

但另外一种情况时,如果无线网络用户都不可以正常连接到网络,则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无线网络仅仅使用一个接入点,则可能是接入点的硬件或者配置的问题。

2配置的问题

无线网络设备的质量通常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在组建局域网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则极有可能是配置上的问题,而不是硬件本身。在下文中,笔者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连接故障:

(1)测试信号强度。如果用户可以通过网线测到无线接入点,而用无线则找不到接入点,那么一般情况下可以断定接入点只是暂时出了状况。但如果调试之后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则就应测试接入点的信号强度。

但是现阶段,行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的测试信号强度方式,不过一些无线网厂商在网卡上设置了测量无线信号强度的方法。

(2)检查wep密钥。如果wep的设置出现错误,则用户同样无法从无线网络的终端ping到无线接入点。此外,无线厂商不同,则无线网卡和接入点所需的密钥也各不相同。

所以,用户如果想要wep正常工作,则无线客户端和接入点的匹配必需完全正确。但有时,无线客户端虽然看似配置了正确的wep,但却依旧无法连接到网络上。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通常的做法是把接入点恢复到出厂状态,再重新输入wep配置信息,启动wep功能。

(3)频道改变问题。笔者经过反复的测试,发现一些用户接入点的信号强度比较弱,但最近一段时间内又没有移动过,则可尝试通过改变接入点的频道方式来增强接入点的信号强度。

无线终端连接频道的改进,通常可以看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这就要求用户首先进行无线终端上的测试,证实无线端终端确实有效之后才可以大范围实施。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时候,无线网络故障可由于某个员工进行收集,或关闭微波炉,情况便会好转。

(4)wep的配置问题。现阶段,在wep配置问题中,最常见的问题是wep协议的使用。wep配置问题比较麻烦,不容易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主要是因为wep不匹配便会产类似的问题,且问题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此外,问题的症状也相类似。比如wep配置错误,则无线客户端便不能够从无线网络DHCp服务器中获得ip地址;而如果无线客户端使用的是静态ip地址,则也无法ping到无线接入点ip地址;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通常会认为网络没连上。

判断是wep配置错误,还是网络硬件故障,或者二者同时出现故障或错误,常用的方法之一:利用操作系统内置的诊断功能、以及无线网卡驱动。举例来讲,这里有一台windowsXp系统笔记本,配有Linksys无线网卡,当班鼠标移到无线网络图标上时,图标便会自动呈现网络连接的信息。SSiD设置和频道连接如果正确,即便wep设置出现错误,那么用户可以正常连接到无线接入点。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就会看到任务栏中显示的信号强度为零。点击任务栏中的无线网络图标,会弹出相应的无线网络命令,在这个命令中,用户可看到无线连接对话框。这个对话框会显示频道内无线网络SSiD号,包括没有连接上网络。用户所需的无线网络信号如果在列表中,但却无法正常连接,那么,问题出现便出现在了配置上面。

(5)DHCp的配置问题。应用无线网络组建局域网,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是DHCp配置问题。无线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是无线网络能否正常接入的关键因素。

目前,不少新款无线接入设备都带有DHCp服务器。一般情况下,这些DHCp服务器会把192.168.0.x链接地址分配给各无线客户端。而DHCp接入点不会接受不属于分配ip地址的请求。这也就等于说,静态的ip地址或从其他DHCp服务器中获取ip地址的客户端,均无法连接到该接入点。

3多个接入点连接问题

我们来假设一种情况:两个或以上的接入点同时按系统默认方式工作。在这种情况之下,每一个接入点都会为用户的无线客户端分配一个192.168.0.xip地址。

这种连接方式会导致一个问题: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无线接入点无法区分自身由哪个ip分配的。所以,在无线网络使用当中,就会出现ip地址冲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在每一个接入点上设置不同的ip地址,并设定分配的范围,防止客户端ip地址出现重叠。

4接入点的可连接性

检查无线网络连接的问题的原因,首先要检测无线接入点能不能正常接入。一个较为简单的检测方法是打开电脑命令中的命令模式,然后ping无线接入点的ip地址,如果接入点响应了此命令,则证明电脑可正常连接到无线接入点。如果无响应,则是无线接入点出了问题。

5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分析了应用无线网络技术组建局域网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常用的技巧和方法。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文中,笔者所介绍的无线网技术,是基本的无线网络,而不是比较特殊的无线网络。

参考文献

[1]佟丽莉.应用无线网络技术组建局域网的常见问题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

常见的网络应用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056-02

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定义

一般而言,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指的是网络信息系统的特定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如性能要求、时效性要求)达到一定标准的功能特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已经成为信息系统最为基本的要求保障,是信息系统提供可靠服务必须遵守的设计与运行原则。根据业界标准,度量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人为或者自然破坏条件下的网络抗毁性要求、不可预知条件下信息系统生存能力和网络信息系统提供服务的有效性要求。

具体而言,人为或者自然破坏条件下的网络抗毁性要求指的是信息系统在人为或者自然破坏条件下,出现部分网络节点或者线路失效后,信息系统有效供给能力以及提供持续的能力,其主要侧重点在于破坏条件下的网络可靠性保障。简言之,提高网络信息系统抗毁能力能有效的应对网络大面积瘫痪事件。而不可预知条件下信息系统的生存能力则是在随机破坏条件下网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保障。随机性的破坏主要是指由于网络设备瘫痪或者损坏以及网络线路的老化等因素引起的网络拓扑结构变化,从而造成的信息系统存在持续不足。而网络信息系统提供服务的有效性更多的是侧重于具体网路业务方面的要求。以常见的网络数据为例,网络数据延时、数据的通达性都是具体的表现。

通常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人员将信息系统可靠性保障归结为各种设备的硬件保障,而忽视了人员可靠性、软件平台的可靠性保障,因此,可靠性保障不仅仅关乎于硬件设备,对于人员管理以及软件平台管理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今后的系统优化升级以及平台保障方面应予以综合性考虑。

2研究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意义

1)提升计算机网络服务和抗破坏能力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研究就计算机网络自身而言,有效保障了其网路服务的持续性要求以及抗破坏能力,这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本质要求。通过一定的手段以及优化设计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和应对由于人为破坏、自然灾害、设备损坏、软硬件平台的不稳定性等因素带来的信息系统网络数据交付处理能力以及各种基于网络的数据服务持续性保障。正如上文所述,无论是在生存性、抗毁性方面的要求,还是在有效性方面的要求,都是以网络基础作用作为出发点来讨论的,由此可见,探讨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意义首先要能够有效提升信息系统网络服务以及抗破坏能力。

2)应对当前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手段

信息安全已成为当前信息系统发展面临的重要威胁,从横行网络世界的木马病毒、到令世人瞠目结舌“棱镜门”事件,再到现如今每年数以亿计的信息数据损失,网络信息安全无不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网络可靠性研究,可以在两个方面应对当前日益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首先,从物理支撑方面,通过一定的冗余设备等设计手段,能够为各种网络设备提供相对安全的电磁环境保护,有效地避免人为或者自然因素带给信息系统的破坏性;另一方面,网络可靠性研究还通过整合软硬件平台来提供信息系统的保障,尤其是针对软件平台的一些措施,对于增强数据完整性、保密性以及有效性保障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为新技术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撑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作用,加强网络可靠性为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撑。以当前十分流行的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技术为例,首先应架设一定的主机集群,集群中的主机数据交换基于必要的物理网络支持,再通过必要的软件处理手段屏蔽各种物理设备的差异性以此来提供海量数据存储以及计算服务,可见,网络有效性保障、数据的可靠付都是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基础;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都需要可靠的网络支撑。因此,从新技术发展应用方面而言,提供可靠的网络保障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物理支撑。

3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和优化策略实施原则

1)突出“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设计是遵循网络体系模型,实现网络各种异构设施平台互联互通的基础,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以及优化策略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实际运行的tCp/ip网络模型,还是国际化标准组织的oSi网络模型,其都遵循了标准化的设计理念,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标准化设计能够使得网络平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以及可拓展性,新技术、新设备只要符合标准化的网络接口即可进行标准化的应用,这是计算机网络不断成熟的必然要求,更是网络不断发展的前提保障。鉴于上述原因,网络信息平台优化实施首先应遵循标准化的设计实施原则,以达到系统在通用性、拓展性等方面的要求。

2)提升网络“互通”能力

互联互通优化设计也是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一方面对于不同的系统平台(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两个方面),应保障其数据的可达性和畅通性,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的数据传输协议应做到较好的支持。除此之外,还应使得各种物理设备具有较强的一定容错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互通不代表任意设备都必须实现可达性,有时候为了数据安全或者是数据传输效率等方面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或者硬件设计人为的阻断了不同网络层次的可访问性,常见的设计如不同部门之间利用交换机设备进行VLan的划分。提升互联互通能力原则是网络信息平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网络交付能力,保障网络运行稳定性重要实施设计原则。

3)提升网络资源可管理性以及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性保障

网络信息平台的可靠性不仅仅是对各种物理设备的要求保障,同时对于网络资源可管理性也应做好相应的设计。一方面,应保障主干网络的带宽要求,将常见的Ftp服务或者访问数据较大的weB服务进行单独带宽供应,以实现其高度的响应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网络线路设计、各种网络设备设计以及网络管理软件应在系统安全稳定、可靠性、可服务性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除此之外,为了尽可能地提升网络优化设计的经济效益,在设计实施的时候应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通过原有线路改造等手段提升整个优化过程的性价比。

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原则还应在先进性与通用性、链路的截止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限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就不一一的进行论述了。总的优化设计与实施策略原则,应从可拓展性、安全性、通达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实现网络信息平台高度可靠性的要求。

4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实施方案

1)提升网络设备的冗余设计

冗余设计实施方案主要是通过增加设备以及线路的数量来实现网络的高可靠性,这是目前常见的一种设计实施手段。冗余设计过程中,涉及的设备比较多,无论是供电设备、核心层的网络数据交换设备、还是数据处理终端的主机设备等都可以进行冗余处理,以常见的备用电源设备和服务器磁盘阵列为例,通过故障时供电系统的及时切换以及数据磁盘多层次备份能够有效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另外对于网络设备以及线路的冗余设计,可以在一条线路或者节点出现问题的时候,启用其他通信线路,从而实现了数据传输的有效性。除此之外,通过冗余性实施,对于提升处理端的数据容错能力也有积极的意义,当然随着各种设备冗余度的提升,处理好可靠性保障与经济效益的平衡性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重要方面。

2)做好网络系统分层设计

分层处理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处理以及优化设计的重要方面,这主要是基于网络模型,依次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物理层对应了各种物理接口、电气化标准的数据要求,数据链路层则是将网络传输层的ip数据报进行数据帧的包装过程,并对下实现数据帧进行01代码的转换过程,网络传输层则重点是进行ip数据的传输过程(UDp以及tCp传输),应用层则是通过将不同的应用数据进行分装的过程。不同的网络层次对于数据可靠性要求都是不尽相同的,并且每个层次关注的重点差异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在具体的网络系统优化实施的时候按照网络模型进行分层次的设计检测,使得每个层次都能达到预先的设计目的也是实现网络可靠性保障的重要手段。

3)加强网络体系结构性设计

网络体系结构的优化设计对于信息平台的可靠性也有重要的影响。通常而言,网络体系结构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如常见的windowsServer操作系统,Linux/Unix操作系统平台,网络操作系统通常提供了网络管理的一些功能,是整个内部网络控制的中心;网络控制设备,如常见的路由设备、交换机设备,这类设备拓展了网络结构,实现了不同区域的主机互联互通性,并且提供了一定的安全管理例如访问控制管理,内外网数据交换等等;网络主机,这是最终用户工作的平台,用户利用各种软件完成各类办公任务;网络服务器,如各种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等,实现网络服务的各类功能。优化这四类设备设计结构,将服务器设备以及网络操作系统放置带宽资源相对充足的网络节点中,并且合理的配置路由、防火墙设备可以提升网络可靠性保障。

4)合理的运用“试凑”方法进行优化设计

试凑是通过在诸多可行方案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比较,选择综合优势较高的的一种优化方案。试凑是一种常见的优化实施手段,再加之当前先进的软件模拟工具,能够较快的进行费用、可用性、可靠性方面的比较,通过综合权衡比较以实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因此,信息平台优化注重试凑方法的合理运用。

5小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是提供可靠用户服务、应对信息安全以及适应技术发展要求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介绍可靠性相关概念,分析了其重要意义,并总结了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以及实施保障的具体措施。通过加强分层设计、网络体系设计、冗余设计以及试凑方法的有效利用实现网络信息平台的高可靠性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佳音,余子伟,赵典.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9):46.

[2]王应邦,孔春丽.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12):26,28.

常见的网络应用篇4

【关键词】网络舆情;群体传播;沉默的螺旋;群体极化;网络舆论暴力

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使网民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进行社会交往和共享意见的方式日益变得便捷、高效,尤其是web2.0技术的应用,使网络群体可以自主地进行意见的生产与共享,促进了其舆情表达和话语空间的构建。然而,网络群体传播中的舆情表达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在引导得体的情况下起到舆论监督和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方便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了解社情民意,也容易因某些热点事件的触发而引起网络,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干扰和破坏。因此,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应重视网络群体的舆论传播,理性应对网络舆情。

一、网络舆情及其传播现状

所谓“舆情”,就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1]舆情是个人和公众的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的常态存在或表达,它往往在总体上是零散的、非一致性的,即多种不同意见的无序聚合。当多种不同意见的部分或整体,经过舆情群体的会聚、交流和决策而逐步走向多数一致时,就形成了舆论,即公开表达的、多数人一致的共同意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网络传播的普及,一个双向、多维、去中心化的平等话语空间正在形成。基于web2.0技术的自媒体如BBS、博客、微博和公民新闻网站等,更是将人们带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丛林时代”,网络正在成为一种全民化的舆论工具,成为反映社会舆情最主要的媒介,网络舆情也迅速为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所重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较2010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2]网民数量的猛增,为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奠定了群体基础。同时,目前网民的网络应用方式也不断丰富,信息获取和交流沟通的应用方式尤其突出。多种网络应用方式的交叉运用,促进了网络舆情的立体化、高效率传播。在这些应用方式当中,微博的舆情传播态势更是让人刮目相看。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2011年7月18日的《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我国社会舆论的重心已迅速向微博转移,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也更多地转向了微博。

二、网络群体传播:网络舆情的温床

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认为,群体就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3]群体成员在主体和目标取向上具有共同性,他们因共同的利益、兴趣等目的集合到一起,因而具有比较明显的群体归属感。同时,在群体内部也有某种互动机制和使群体共同性得到保障的规范。在这种情况下,群体成员共同协作,进行舆论的互动传播,以最终实现群体的共同目标。这个互动的协作过程就是群体传播,从本质上看,它就是群体舆情由分散到集中、最后走向多数一致的动态过程。

在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对所有群体成员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它“排除偏离性的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4]因此,群体中的少数意见持有者,会受到来自群体内多数一致意见的舆论压力,他们会在趋同心理的作用下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从。群体规范不仅对群体内的舆论传播有制约作用,而且对来自群体之外的舆论具有“把关”作用。群体意识较强的成员还会产生偏激的“自卫”行为,甚至与群体之外的舆论发生冲突,以确保群体的稳定和共同目标的实现。

在网络上,网民进行意见表达和交流的条件空前成熟。分权、匿名的网络传播为公众带来了舆论传播的民主化氛围,网络的交互状态为公众在论坛等公共场所讨论、交流、形成舆论创造了空间,网络使用门槛的降低也让公众的社会知情能力和舆论表达能力大大提高,在便捷、灵活的web2.0媒体上,公众甚至可以直接介入舆论的生产,成为舆情的重要源头。在此基础上,公众讨论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公共领域”进一步成熟,一些利益群体开始在“公共领域”进行志同道合的群体对话和群体行动。一种富于独立、自主、平等意识的新群体――网络群体,便进入到社会舆情的传播行列。

与报纸、广播、电视等纯粹的大众传播方式不同,网络传播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功能于一身,传播方式丰富多样,现实与虚拟空间的传播能够交织进行,这将大大增强其舆情传播效果。

在网络群体传播语境下,网络舆情的传播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群体成员因为现实中的某种现象或偶然事件,在网络群体空间进行规模化聚集,他们发表言论,交流意见,传递舆情。第二阶段,在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的作用下,加上网络的即时交互特性,群体成员的分散意见迅速走向多数一致,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潮,它往往会与网上相对意见发生非理性舆论冲突。如果此时的群体舆论是针对社会公共事件产生的,而政府或其他社会管理部门又没能及时公布相关信息,采取合理措施引导舆论,就会导致网络的发生,甚至会转化为现实。第三阶段,相对意见的一方或双方,通过公布相关信息、调整意见方向,有的甚至需要进行某种承诺或补偿,舆论潮才会逐渐平息下来,网络群体舆情又复归相对稳定的状态。

三、网络舆情的群体传播特征

在网络公共领域,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或爱好自主选择群体,所以,群体成员往往具有比较自觉的群体意识。同时,网络群体传播的即时互动性以及匿名性等特点,使网络群体成员的意见表达便捷、自由而高效。在此基础上,网络群体成员的舆情表达常常呈现出非理性从众、极端冒险和舆论暴力等倾向。

(一)“沉默的螺旋”效应

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依曼在研究舆论与大众传播的关系时,发现了“沉默的螺旋”效应。诺依曼认为,人们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大多数人的优势意见一致,就会积极地将它表达出来;而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属于少数人的劣势意见时,就会保持沉默,以免被孤立甚至受到来自群体的舆论压力。其结果是,劣势意见的沉默使优势意见显得愈加强大,这又迫使更多的少数意见持有者转向沉默,或者采取从众行为。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了一方的意见愈来愈强势,而另一方愈来愈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舆情传播过程。

网络群体的成员,由于群体资历、知识层次以及影响力的差异,会出现话语权和意见表达能力的分野。那些拥有话语权、意见表达能力强的群体成员,便成为网络意见领袖。他们常常是优势意见的代表,对普通群体成员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群体舆情的传播中,容易造成意见双方势力的强烈反差。网络群体传播,往往通过营造这种不对称的“意见环境”来影响舆情。在网络环境中,舆论的最终形成,常常不是群体成员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意见环境的压力作用于群体成员害怕被孤立的心理,迫使他们在非理性的情况下采取趋同行为,屈从优势意见,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当然,在网络群体传播中,大多数人的优势意见并不一定就是富于理性和建设性的。当群体中少数人的意见处于劣势时,他们可能会暂时屈从于优势意见的压力,或者沉默、或者表面上与群体舆论保持一致,但实际上他们可能仍然没有放弃自己原来的观点。群体舆论有时并不能真正代表民意,其原因就在这里。

(二)“群体极化”效应

当代美国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在解释“群体极化”效应时说:“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5]在网络群体的舆情传播过程中,群体成员缺乏直接进行面对面的现场讨论和交流,加上网上信息更新和交流的频繁,他们往往没有机会去深入思考,便根据舆论领袖或群体多数人的意见进行决策。如果此时意见领袖或群体多数人有偏激的意见,群体成员往往出于法不责众的考虑,加上有群体力量的支持,极易受到暗示、感染和同化,使原来的偏激意见进一步得到强化,直至出现极端化倾向。

在这种偏激舆情非理性传播的情况下,群体成员往往会比个人进行决策时更容易走向冒险或保守,逐步向某一个极端倾斜,以致背离最佳决策,即保守的会更保守、激进的会更激进。但在更多的时候,群体决策会偏向冒险的那个极端,而且,群体成员的极端冒险倾向,使他们淡化了所应担负的责任,忽略了冒险行为可能要付出的代价。

在网络群体传播中,舆论的群体极化效应会产生非理性、过度极端的社会行为,甚至会演变为网络,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干扰和破坏。不过,舆论的群体极化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能够促进群体取得一致意见,增强群体内聚力,统一群体行为。在推动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时,如果引导得体,可以促进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应急能力的增强,对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疏导民间舆论具有积极意义。

(三)“网络舆论暴力”倾向

所谓“网络舆论暴力”,就是在网络传播中,部分网民以道德或情感审判的方式对某一事件、现象发表过激意见,导致大量参与者和围观者聚集而形成的具有煽动性、攻击性和侮辱性的强大舆论风暴。这种网络群体行为,往往通过激烈的言辞对当事人进行道德或情感的攻击,有时甚至把这种攻击行为延伸到现实生活当中,通过人肉搜索、恶搞和炒作等方式,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和个人生活空间,给当事人或相关人员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和伤害。

网络上公开的违背人类传统道德或情感的事件,容易触动网民的道德神经和内心情感,引发他们普遍的关注和共鸣。网络环境的虚拟及匿名特征,让群体成员能够大胆宣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甚至借助某些暴力方式来缓解现实压力。另外,我国网民的年轻化以及文化程度偏低等特征,使他们容易受群体情绪和表面信息的影响,产生不明真相、不计后果、不负责任的冲动言行。在这种群体传播语境下,网民群体很容易取得意见认同并表现出舆论暴力倾向。网络舆论暴力的道德审判,能够唤起网络群体的正义激情,也容易被谣言制造者、网络推手以及公关公司所利用。因此,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应该疏通网民的表达渠道,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对舆论暴力倾向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其真正发挥减压、舆论监督和道德规范的积极作用。

总之,网络群体传播语境及其舆情传播机制,为当前我国网民群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舆论监督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这对我国转型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的建设与完善极为有利。显然,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还需要以开放的思想,深入网络传播实践,对网络舆情进行准确、及时的梳理和研判,保持舆情信息的公开,主动设置网络议程,处理网民网上与网下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规避网络群体舆情的负面影响。

(本文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群体传播的舆情监测与舆论引导机制研究”,项目号为2010FXw006的最终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1-52.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1年7月.

[3]田宗介等.社会学事典[m].日本:弘文堂,1988:439.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3.

[5]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7.

常见的网络应用篇5

关键词:网络故障;双绞线故障;网卡安装;网络配置

中图分类号:tp393.06

1双绞线故障

1.1双绞线线序制作不正确造成网络不通

我们知道,直连线制作应该符合t568a或t568B标准,即双绞线8根线的排序有a和B两种。常用的是t568B,其排列先后顺序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而t568a是: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t568a、t568B两种直连线制作的使用规则:

(1)网卡和交换机相连时,双绞线制作两面均为t568B标准;(2)两台电脑相连,双绞线一端的线序为,另一端必须为t568a顺序;(3)两台交换机相连时,标明级联端口的交换机,当端口内已作过调整时,级联只需按t568B-t568B标准进行顺序连接,而未标明级联端口的交换,一端为t568a,另一端为t568B进行顺序连接。

1.2双绞线造成网速变慢

(1)选择的双绞线种类不合适导致网速变慢。如果在百兆网络设备中采用3类或4类双绞线,那么网络性能一定会下降,必须采用5类双绞线重新布线才能解决;(2)网络设备间已超过了该类双绞线最大传输距离的界限。当电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电信号会衰减,如果传输距离过长,则信号不能被正确接受,网络设备会要求重新发数据,势必会造成网络性能的下降,所以必须要在中间添加中继器来补充信号的能量;(3)网络中存在回路导致网速变慢。由于多余的备用线路存在于复杂的网络中构成回路,数据包会不断的发送和校验数据,从而影响整体网络速度,并且查找比较困难。

2网卡安装常见故障

网卡的主要功能是负责网络数据的收发,即:整理计算机上的数据,并将数据分解成是适当大小的数据帧后送往网络,而后将接收网络中发送过来的数据帧,经过整合处理后还原为发送前的数据,再交计算机进行处理。那么,常见的网卡故障机处理办法简述如下:

2.1网卡驱动程序不能正确安装

如果网卡的驱动程序安装不正确,或者由于杀毒、非正常关机等原因,造成网卡将无法正常工作。对于这种故障,只能通过已安装的驱动程序和网卡说明书要求的驱动程序来对比解决。如:选择“开始”控制菜单,进入“设置”子菜单里的“控制面板”,进入“系统”,打开系统属性对话框后,选择“设备管理器”标签项,在列表框中选择“网络适配器”后,删除已按章的网卡驱动程序名,单击“刷新”按钮或重启计算机,重新安装网卡驱动器,即可解决问题。

2.2网络协议故障

局域网内计算机可以互相访问却无法ping通:如果ping不通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说明ip地址信息设置有问题,或者没有正确安装tCp/ip协议,试着卸载tCp/ip协议,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添加安装tCp/ip协议,并正确设置ip地址信息;如果ping不通默认网关,说明ip地址信息中有关默认网关的设置时错误的,应当认真检查此项设置;如果ping不通外部web网站的ip地址,说明ip地址信息中默认网关的设置是错误的,或者没有安装服务器软件,或者在服务器或宽带路由器上做了限制,不允许该ip地址或maC地址访问网络;如果ping不通web网站的DnS名称,说明ip地址信息中有关DnS服务器的设置时错误的,仔细检查该设置,并设置辅助DnS服务器;如果以上ping测试全部通过,还是无法访问web网站,那么查看internetexplorer的局域网设置。

2.3网络配置故障

(1)计算机无法访问外部网络。如果所使用的计算机不能与外部网络正常的连接,不要盲目的去检查,应该先检查网线安装和连接故障,如果网线能正常工作,表明网络连接不存在故障。那么,出现此问题的原因第一种可能是没有正确设置应用程序的服务器,第二种可能的原因是ip地址信息设置不完整。这种情况下,应该检查子网掩码的设置是否正确,还有DnS服务器和默认网关的设置。此外,对计算机的web浏览器进行相应的设置;(2)本机硬件连接正常,却无法上网。如果有计算机设置了ip地址和服务器地址,能够搜索到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能够ping通服务器,但是不能上网。能够ping通服务器,说明网络硬件工作正常。下一步则检查本机的ip地址和服务器的地址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说明网络的连接没有问题,此时检查ie浏览器的设置,如果设置无误,则检查DnS是否与本机在同一子网,如果在同一子网,则可能是网关的问题,这时,应检查默认的网关地址是否正确,更改网关设置后浏览器访问网络正常;(3)ip地址冲突。正常情况下,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讯的计算机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唯一的标明某个网络的每台计算机,这个标识就是ip地址。在同一个网络中如果有一个ip地址被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使用,就会导致网络中断,这是因为发送数据的计算机不能判断该把数据发送给哪一台计算机,这就是ip地址冲突。如果网络中的计算机数量多,手动设置ip地址非常繁琐,并且容易出错。这时可以在网络中设置DHCp服务器,通过DHCp服务器可以自动设置每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服务器地址,非常方便。

2.4操作系统故障

操作系统故障也是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之一。用户对计算机设置的修改或删除,也往往会发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访问错误。

2.5主机安全性故障

主机故障的另一种可能是主机安全故障。通常包括主机资源被盗、主机被黑客控制、主机系统不稳定等。排查方法:主机资源被盗,主机没有控制其上的finger,RpC,rlogin等服务。攻击者可以通过这些进程的正常服务或漏洞攻击该主机,甚至得到管理员权限,进而对磁盘所有内容有任意复制和修改的权限。主机被黑客控制,会导致主机不受操纵者控制。通常是由于主机被安置了后门程序所致。发现此类故障一般比较困难,一般可以通过监视主机的流量、扫描主机端口和服务、安装防火墙和加补系统补丁来防止可能的漏洞。主机系统不稳定,往往也是由于黑客的恶意攻击,或者主机感染病毒造成。通过杀毒软件进行查杀病毒,排除病毒的可能。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并安装最新的操作系统的补丁程序和防火墙、防黑客软件和服务来防止可能的漏洞的产生所造成的恶性攻击。

上面通过一些例子对网络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和排除,但是网络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总是多种多样,往往解决一个复杂的网络故障需要广泛的网络知识与丰富的工作经验。只有了解整个网络,了解网络的布线、电气环境、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等,才能正确、顺利地解决问题,减少网络故障的出现,尽快排除出现的故障。

参考文献:

[1]孙瑞山.常见网络故障的维护[J].电子制作,2013(10).

[2]周玉婉.计算机网络常见故障及维护[J].价值工程,2013(14).

[3]魏娜.计算机网络维护中常见问题以及解决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6).

常见的网络应用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故障;维护技术;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11-02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在享受其便捷性的同时,也常常受到网络故障的困扰。计算机网络故障主要是指计算机无法实现联网或者无法实现全部联网。网络故障时有发生,其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复杂多变,尤其是恶意程序对网络的攻击,在某些重要时候会给我们的工作或生产带来很大影响,轻则影响用户网络运行质量,重则导致整个网络瘫痪,甚至造成各种经济损失。因此,了解、掌握网络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对网络的维护具有重大意义,其应成为网络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

一、几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故障

引起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因素有很多,致使其种类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故障:

1、物理故障

物理故障也常常被称为硬件故障,此类故障非常多,通常表现为时断时续或网络完全断开。具体原因:一般是指线路或设备损坏,电源线插头没有正常连接而出现松动,线路受到电磁的严重干扰,网线、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网卡、计算机显示器、硬盘、内存等出现故障,以及人为疏忽导致网络连接错误等,这些或大或小的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网络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正常使用。

2、逻辑故障

逻辑故障也称软件故障,这是当前最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故障之一,此类故障的表现通常为网速缓慢、时断时续、无法游览网页等。软件故障相较于硬件故障,比较复杂,主要是软件安装或配置错误引起的网络异常或故障,譬如网络协议问题、网卡驱动问题、网络设备配置及设置问题、ip地址冲突问题等。这些故障主要是由软件不兼容、非法操作、误操作以及病毒破坏引发的。

3、其他故障

计算机网络按覆盖范围分类,网络故障则可分为广域网连接故障、局域网故障、网段内故障、小范围故障等。另外,计算机网络技术tCp/ip协议中,将网络分为网络接入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四层,各层中主要故障的划分则为网络接入层故障、网络层故障、传输层故障和应用层故障。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故障是指软、硬件的缺陷。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因素的影响,网络故障的发生都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了解计算机网络中经常会出现的几种故障及其产生的原因,才能快速地定位网络故障点,才能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地解决网络故障,这是网络技术人员的必修课题。

二、解决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有效措施

无论是计算机的使用者还是网络技术人员,在面对网络故障时,都需要具有相关的知识及丰富的经验。对于简单的网络故障,用户可以自行检测并予以解决,而较复杂的、自己不太了解或者根本不了解的网络故障,则需求助于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以免处理不当而损坏设备或者软件,或者引发其他故障隐患。在对计算机网络故障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注意遵循网络故障诊断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实行规范性操作。

1、故障检测

计算机网路出现故障,首先就是做好检测工作,从故障现象出发,找出故障点,了解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或自动或手工地对网络进行控制操作、排除故障,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一般而言,网络设备都具有感知异常情况的能力,当网络设备在运行中发生自身或者网络中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时,它会发出告警,以此通知使用者,进而用户根据此告警来寻找故障点,探究故障产生的真正原因。网络故障检测的顺序应为由服务器到工作站、由外部到内部、由软件到硬件。

2、故障排除

检测出网络故障产生的根源,识别出其出现的原因,是做好故障排除的前提。首先,在网络故障排查过程中,应从最明显的迹象开始寻求最有可能导致故障的原因;其次,在确定原因后需制定出详细的实施解决方案,并按照方案的相关措施予以及时解决;最后,在故障得到顺利解决后,需要测试网络的相关效果,以确保在排除此网络故障的同时没有引发另一故障的出现。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一点是做好故障记录,并将相关资料予以归类、整理,方便为日后类似故障的出现提供借鉴。

三、计算机网络维护

为最大限度地避免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发生,为更好地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稳定性,定期或者不定期做好计算机的网络维护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计算机的几种常见网络故障,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亦需做好以下几方面:

1、问题确定

在对整个计算机网络进行维护判断的过程中,应本着先判断是否为软件故障的原则,在能正常开机的情况下可先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当确认软件环境正常时,如果故障仍没有消失,则需进行硬件方面的检查与调试。

2、软件维护

电脑中最重要的就是系统软件了,没有了系统软件,硬件和应用软件都无法很好的配合工作,所以,我们先要对系统软件进行维护。(1)操作系统的维护: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会产生许多临时、垃圾文件,这既影响了系统的运行速度,也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因此,要定期进行磁盘碎片整理、垃圾文件清理。(2)病毒的防范工作:在服务器上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并进行定期版本升级、维护,对于外来磁盘需进行拷贝信息时,必须做好该磁盘的杀毒检查工作,若发现有已被感染病毒的计算机,应及时的隔离修复,以保证安全。(3)数据库的安全保证:对联网计算机上的数据库应做安全加密处理,同时要对加密手段和方式进行定期更新。(4)注册表的定期备份:人们在电脑的使用过程中,会对注册表进行各种改写和访问,为防止意外故障对注册表造成损失,应进行定期的备份,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马上恢复。(5)检测网络通畅性:在进行网络维护的过程,经常会遇到网络通讯不畅的问题,传输文件非常慢,遇到这种情况应首先看集线器或交换机的状态指示灯,并根据情况进行判断。

3、硬件维护

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运算器及控制器五部分组成的计算机硬件系统,为计算机处理数据提供了物质基础,对其进行日常检查这在电脑维护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助于硬件的正常使用以及防止网络故障的出现。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应本着“先外设后主机、先电源后部件、先简单后复杂”的方法:首先,先对电源、网线、网卡、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等故障进行检查;其次,须对硬盘、显示器、内存等方面进行排查。若发现某一部件出现问题或临近损坏,需及时进行修理或者予以更换。另外,机器里灰尘过多,也是易发网络故障的原因,这就需要用户在日常使用中注意风道、风扇、插头、座、槽、元器件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清洁。

目前,计算机网络故障已经成为影响计算机网络使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加强对其分析及维护则成为网络用户保障网络稳定的重要方法及经常性的工作之一。如果网络服务运行中意外中止,将会对(教学、工作)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的发现故障、排除故障措施,对于不同的网络故障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坚持“先直观后复杂、先软件后硬件”的原则,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肖同松《计算机网络故障原因分析和维护工作》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第12期.

【2】牛卫红《浅析网络故障及排除方法》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8.

常见的网络应用篇7

[关键词]电子通信;干扰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2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137-01

现阶段,国内电子通信技术已运用在许多行业中,其中无线局域网成为居民比较常用的网络方式,而且局域网也有效运用在军功和国家有关机构工作中。比较常见的通信模式有蓝牙和wiFi等多种模式,由于其受到外界有关要素的严重干扰,在进行研究抗干扰方案时,必须针对相关环境要素完成深入分析,针对UCn电缆自动系统的有关配置具体状况进行严格检查,并且还应该科学、有效确定网络信号的相应来源和卫星运行以及信息传输等相关问题。

1电子通信概述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电子通信技术是当今的热门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电子通信技术主要普遍的网络施用形式为无线局域网,但在一些要求更高、需求更大的地方则需要更深层次的使用无线通信技术。一般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例如蓝牙,但由于蓝牙的传输距离短等诸多弊端渐渐被wiFi给取代。由于通信的过程中不可能达到100%全真通信,信号总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为了提高电子通信的效率以及通信的质量,分析通信的抗干扰措施是极其重要的,不仅需要对周围环境因素进行排查,例如UCn电缆自动系统配置情况是否符合要求等,同时还需要明确网络信号的来源以及卫星运行和信号传输等问题。

2电子通信中的常见干扰要素

2.1硬件干扰

硬件是通信技术的重要媒介,硬件的优劣直接影响通信质量的好坏。如果硬件出现故障,如硬件设备损坏和网络连接介质故障等,将会对整个局域网的通信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出现通信系统瘫痪现象,所以当发现通信网络出现故障,首先排查通信系统中各硬件组成是否存在故障。

针对不同网络环境对硬件故障的排查难度不同,一般在数量很少的无线客户端,如果有其中一个无法正常工作,则很容易检查出来,但在网络环境较大的情况下,若其中一个客户端出现问题,将大大增加排查的难度。在一些大的网络环境,若出现客户端无法通信的情况,往往是由于某个接入点出现故障,可先在线确定客户端的物理位置,其次再检查故障的接入点,最终对故障进行认真排查。对于比较严重的情况,如所有客户端无法正常通信,针对此问题,原因很多,需要针对具体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2配置干扰

在日常生活中,手机通话与微波炉的使用等都会对电子通信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配置干扰。因此电子通信的质量不仅受到硬件干扰的影响,同时配置干扰也不容忽视。在网络出现故障时,首先排查硬件接入点是否存在故障,能够确定干扰因素前,需要进行简单的网络调试工作,同时按照无线网卡信号强度测量机制对接入点的信号进行再次检测,若发现信号较弱,可以通过对接入点频道切换,或者采用无线终端来检测无线信号。

2.3同频干扰

在无线网终端使用过程中,因为窄带信号含有多种输出功率、不同频谱的频率宽度的信号,这些信号之一或更多与发射信号频率相当,会产生窄带信号的同频干扰。要避免窄带信号的干扰,必须要找到原始信号干扰源,通过屏蔽干扰源或者移除干扰源,其次正确配置无线局域网设备的信道,有效避开窄带信号的干扰。

3电子通信中干扰因素控制措施

3.1硬件干扰控制措施

在硬件干扰中,当用户网络无法正常连接,如果网络的接入点只有一个,则解决的问题相对简单,直接检查这个接入点的配置及硬件问题。若接入点过多,则出现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需要多方面分析故障原因。此外,其它像无线电干扰、有线与无线网络接入点的连接故障也可能导致用户网络无法正常工作。为了实现对局域网的控制,找出无法连接网络的主要原因,首先必须确定该电脑终端是否已经连接到无线接入点。测试的方法很简单,启动电脑的命令行,ping无线接入点的ip地址,若命令响应,则说明无线接入点正常工作;当无响应,则有两种可能,一是无线与有线接入口连接故障,二是接入点自身故障。如果由于网线损坏导致无法正常连接网络,首先判定电脑的命令行ping无线接入点的ip无响应,其次在无线客户端ping无线接入点的ip,当出现响应,则基本可以断定为电脑网络连接故障;如果依然无响应,则说明无线接入端工作异常,最后需要再次通过ping命令来判断电脑和无线客户端的连接性。若以上都没有响应,说明配置错误或接入点故障,此时可以将损坏的的无线接入点连接到正常网络,并且重新配置tCp/ip协议,完成以上操作后,若继续无网络响应,最终可以断定无线接入点损坏,需要重新更换新的无线接入点硬件。

3.2配置干扰控制措施

在配置干扰中。首先,当测试完毕后,如果设备的位置未发生变动,信号强度依旧达不到要求,这时应该试图改变无线接入点的频道,紧接着用无线终端再次检测信号强度。在一台无线终端上进行配置调试实验,若测试成功,则可进行大面积网络环境组建,实现无线局域网。其次,避免手机通话,微波炉的使用对无线网络的影响,因为手机信号和微波炉的电磁波会对无线信号干扰。最后注意查看SSiD是否修改为当前无线网络配置。

3.3同频干扰控制措施

在相同频率信号传输过程中,会使得信号拥堵,不能准确实时传播,可以通过提高信息带宽解决信息传输拥堵问题,同时可以提高信号抗干扰的能力。接收机的工作原理是采用频码序列检测,即使存在同频信号,但是没有有用信号的序列码,依然不能够对传输信号产生干扰。在实际的施工中,综合考虑网络覆盖模式,用户网络系统组建方式等因素,最终确定接入点位置及数量,合理规划频率段,有效避免同频干扰。关于信号无线网络的容量、频率、链路三个重要指标是相互制约的,例如提高容量及链路将大大增加同频干扰,所以必须优化三者关系,使得无线传输信号达到最优化。

4结束语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电子通信的普及,无线局域网作为电子通信主要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以无线局域网作为研究案列,分析了常见干扰因素并给出相关控制措施,希望对无线局域网产生一些认识,对电子通信行业有所了解,能够及时掌握对当前无线网络的管理,最终确保无线局域网安全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汤新龙.浅析电子通信中的常见干扰要素及控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3):46-47.

[2]王曰海.扩谱通信抗干扰的现代信号处理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32):32-33.

常见的网络应用篇8

论文关键词社会心理网络群体性事件心理影响机制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由于利益格局的变动日益加深。随着我国公民主人翁意识的加强和社会的开放程度的加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激烈程度和暴力程度亦有增加,逐渐引起了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了聚焦民意、展现民生的新舞台。由网络引发或有网络参与的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增多,影响范围和程度也同步加深。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了群体性事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分支。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及特点

我国公安部给出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官方定义是“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义相对狭义,在我国现阶段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不存在公共危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情况。于建嵘将群体性事件定义为“群体性事件是指有一定人数参加的、通过没有法定依据的行为对社会秩序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这个定义更为广义,笔者认为这更能够概括我国绝大部分群体性事件的共同特征,尤其是我国近些年数量持续增长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网络群体性事件除了具有一般群体性事件的共有特征外,还具有其自身更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虽然网络群体性事件也可能涉及现实行为,但其与现实群体性事件有根本区别。虽然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有可能涉及到现实中的行为,但其与现实的群体性事件有根本区别。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由于网民都以网名、ip地址等方式参与其中,从而增强了网民的匿名性。网络平台使信息的传播和扩散更为广泛、便捷。同时,匿名性使得网络群体性事件动员更加方便快捷,过程具有明显几何式增长的特征。总体来说,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网络的利用。

二、心理学视域下群体性事件的解析

网民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意见领袖型的网民,另一部分是一般参与的网民。

(一)意见领袖的心理

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相对活跃,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者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事件相关者常常能够成为意见领袖,因为他们能够提供很多事件关键性的信息。意见领袖的产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是有意识的,对于同一事件或者同类事件的集体无意识,恰恰反映了网民和社会成员在心理上的认同。

1.自我满足心理。意见领袖存在一种自我满足的心理。意见领袖的意见在网络空间中被普通网民的追捧、点赞,受到大规模网民的认可,这对于意见领袖本人,具有极大的加强作用。意见领袖的在网络空间中拥有权威。这种权威并不基于现实社会中身份地位、学历、年龄等特征,任何人都有成为意见领袖的可能性。这种权威同时也使一部分网民想要成为意见领袖,反向刺激更多网民发表激烈言论、进行人肉搜索。

2.获利心理。利益相关者类型的意见领袖通常存在一种获利心理,企图引导舆论。这种意见领袖掌握大量事件的详细信息,发表言论有明显倾向性、煽动性,企图借助舆论的压力从中赚取个人利益。秦火火、立二拆四等都为此类心理的典型代表。

(二)普通网民的心理

网络的普及给予处于“草根”阶层的网民更加自由和便捷的意见表达渠道,使普通网民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1.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个人对某些人或事持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民对于热点事件当事人身份的定义呈现出明显刻板化的倾向。个体在看到具有某一种身份特征的特定对象时,会自动与其印象中的早已形成的这种身份特征的形象相对应,忽略对象本身存在的个体差异而做出判断。通常表现为出现一个热点问题,网民不考虑事情原委,直接以身份为标签,评判具有相对强势地位的一方为过错方。

2.仇官仇富心理。转型社会中的社会阶层固化、经济发展不平和,使得我国存在一个庞大的底层群体。处于下层群体的公民缺少资源。他们拥有的权利又不能很好落实,常受到不公平待遇。因此,社会底层公民会对相对具有资源优势的群体产生仇恨心理。尤其是公务员,执行国家公权力,如果出现不断行为,就会成为抨击焦点。在网络空间里,“草根”阶层聚集、数量庞大是,仇官仇富心理更加明显。

3.代偿性心理和罗宾汉效应。我国现今社会中存在相对强势和相对弱势的两大群体。弱势群体中存在强烈的被剥夺感。而特定事件往往会引发或加速弱势群体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怒情绪。网民个人平日受到过不公正待遇,但是他们由于很多原因,没法直接表达。在网络空间中,他们将这种情绪转嫁到强势一方的身上。受到罗宾汉效应的影响,网民倾向于认同弱势一方的利益,同情弱者,并尽可能为弱势的一方伸张正义。一旦网民认为其行为是在为弱者伸张正义,就为其行为找到了合法性,在网民进行该类行为时,就会对自己行为给予肯定。因此,虽然绝大部分网民都是无利益相关者,但是他们却十分积极参与其中。

4.责任扩散和缺少评价恐惧。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受众面广、成本极低,网民只要点击鼠标或者敲击键盘就可以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网民在网络中具有较好的匿名性,缺少了现实社会中的评价恐惧。网络情境下的社会性动机主要受内部驱力影响,也就是说网络社会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征减少了人们行动的成本和外部压力。这使得责任扩散,网民的网络行动比现实行动具有更大的随意性,相对缺失责任意识。

5.游戏或看客心理。破窗理论认为,当一扇窗户打破了却无人修理,这扇破掉的窗户会引起更多的人来打破其他的窗户。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当有网民发现其他网民的过激言论和行为没有受到任何制约或者惩罚,就会引发其他网民的过激言行。这是一种游戏或看客的心理。受这种心理支配的网民并没有对事件本身有任何情绪感染,只是对于这种集体行为或者对于发表相关评论的兴趣参与其中。

三、网络群体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一)从众心理和群体归属感

梅尔斯将从众界定为个体在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在网络空间中,大多数网民一致的行为为其他网民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其他网民将此作为自我行为的指导,从而顺应其行为。而中国人参与集体行动同时具有集体主义文化的特征,主要是一种自发行为,受内部动机影响。由特定事件激活的内在驱力除直接指向行动外,还会转化为对相关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实现集体目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间接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动。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网民的群体性行为极易形成内部凝聚力极强的团体,产生极端行为,破坏网络社会甚至现实社会的秩序。

(二)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指的是:一个群体的决定会倾向于极端冒险或极端保守两个极端,从而错失最优的决策方案。身处在集体中的人由于群体极化,更倾向于做出比单独个体更加保守或者更加冒险的行为。而在群体性事件当中,处于群体中的个体往往会选择更加冒险的行为。

(三)多数人的暴政

多数人的暴政是指在某一项决策执行时,占领大多数的人会以其人数上的优势对相对人数较少一方施压,最终剥夺人数较少一方的合理权利。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由于网民基数大,匿名性好,持有某一观点的网民聚集后责任扩散现象明显,因此更容易发生多数人的暴政,消灭反对的声音。常见的是,在网络中被消灭的少数人群体往往是持有理性态度的群体。

四、对策建议

(一)媒体

在市场经济主导的传媒产业中,媒体受经济因素的影响,频繁出现采用模糊性词语引起受众情绪感染,从而提高关注度的目的。作为媒体,应加强自身社会责任感,主动引导舆论向积极方向发展。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报道过程中,新闻媒体要善于发现事件发生的深层问题,及时发现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网络民意,并将这些网络意见加入社会公共政策形成的讨论中去,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主流媒体应积极、及时、全面报道事件相关信息,使事件透明化,不给谣言滋长的契机,从而避免负面新闻对网民造成不良的首因效应。

(二)政府

政府的行动往往具有滞后性。当现实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到相当激烈的程度,甚至引发大规模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才出面公开信息、解决事件。政府处理后,网民认为起到“大快人心”的效果后内心得到满足,事情会急速降温。政府的这种处理机制,在无形中给予网民极大心理暗示,从行为层面肯定了网络群体性行为的有效性。网民在这一次行动中达到预期中满意的效果,会鼓励他们在下一次碰到类似事件时采取相同的行为。我国近些年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率和规模都急剧上升,笔者认为,政府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方式无形中对网民的行为产生加强作用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由于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政府应把工作做在前面,全面预防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旦事件发生,应及早发现、及早解决,保证信息透明化。政府也应认识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积极作用,用宽容的态度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处理事件不要用“堵”的方法,而应使用“疏”的方法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

(三)网民

作为网民,应增强责任意识、提高自身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在中国,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的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相对开放、互动的网络公共空间,为民众提供了一个“先于制度”的话语平台和利益表达渠道,大大促进了公众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但另一方面,公民在网络空间当中,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要求要更好规范自身行为。网民在积极行使自身权利的同时,也不应侵害他人甚至国家的利益。对于网络上的信息,公民应提升自我辨别的能力。减少非理性的、危害公共秩序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常见的网络应用篇9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舆情预警

如今的在校大学生就是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成长起来的,网络早已经成为大学生们最主要的信息交流平台,他们习惯于通过BBS、贴吧、论坛、微博、微信、QQ等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获取校园内外的各种信息。网络正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三观。如何正确有效引导高校学生的网络舆情已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概念及特点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概念

我国研究网络舆情较早的学者刘毅在《网络舆情研究概论》一书中界定:舆情是由个人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各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参照相关研究,笔者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定义如下:指在校大学生对涉及自身利益或自己感兴趣的校园内外、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在网络上交流互动后形成传播的观点和意见的总和。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网络舆情显现出如下特点:1.内容的复杂性。这是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最主要特点。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舆情传播的方式和渠道日益多样化。刚刚成人尚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普遍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纷纷借助网络、微信、微博、QQ来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内容极为复杂多样,从学校食堂饭菜好坏到外国总统选举,从学校开水收费到国际冲突,从校园文体活动到国内国际重要赛事等等,都可以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并形成网络舆情。2.表达的情绪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当今大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前普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经历简单缺乏社会经验,认知和心理上也都不太成熟,在网络上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容易盲从和轻信,经常发表情绪化和片面性的观点,甚至引发过激行为。在大学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大量还不太成熟的同龄人中经常会有从众心理产生,而微博、微信的传播特点更能激发这种行为。3.影响的广泛性。移动网络通信的发达和便捷常常使大学生网络舆情在没有丝毫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爆发,这更加大了其应对的难度。大学生普遍对于社会热点、时事新闻十分关注,中国自古就有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传统,大学生也非常善于使用各种新媒体。无所不在的网络给信息和观点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同地域的人可以十分方便的交流互动,这往往成为网络舆情快速蔓延的主因。从传播影响来看,大学生网络舆情所表达的意见涉及范围广、内容非常丰富。在某种舆情倾向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前提下,常常会以点带面迅速扩散开来,产生广泛的影响。大学生网络舆情还经常会在高校之间互相传播,校园内外交互影响。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网络舆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发表看法。大学生网络舆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们的意识形态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大学生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一方面,大学生网络舆情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抓手。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上传播的不良舆情信息增加了大学生思想的不确定性,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提高舆情管理能力,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事前有效预防能使学生管理工作少一些被动,有利于校园和谐稳定。校方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舆情预警和应对能力,做到主动科学预防,并且在舆情出现的时候尽快处理,积极面对而不是一味保持沉默,这样才能减少舆情进一步发酵的可能性。大学生网络舆情危机一旦演化成后果往往比较严重。但实际上,大学生网络舆情是可以在早期发现的,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加以控制和引导的。防止舆情发展成为应该是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校方必须做好日常舆情预警监测工作,一有危机征兆立即启动预案开始处置和引导,以防止事态恶化。

(三)有效掌握和引导网络舆情,化解事件矛盾

大学生网络舆情内容大多来源于学生自发产生,他们所传播的信息和言论中不乏不良不实信息以及过激言论,尤其是在发生一些涉及甚至侵害学生切身利益的事件或者让大学生群情激昂的事情时,如若不及时进行引导与有效疏通,很容易产生过激和负面言论,进而引发。通过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及时发现并进行科学引导,使健康积极的信息和观点传播得更加通畅,及时纠正过激的言论,可以化解事件矛盾。

三、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突发舆情准备不够,反应速度较慢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舆情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在平时还能发挥作用,但是在网络舆情突然爆发时则难以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在处理大学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就常常显得反应迟钝、应对缓慢。比如,在2010年10月16日晚河北大学发生“我爸是李刚事件”后,大学生们群情激昂网络舆情汹涌,但校方一方面三缄其口迟迟没有反应,另一方面应对失当对本校各部门和学生下了严格的封口令。这不仅没有平息事态,还进一步激发了舆情发酵。愤怒的网民不仅人肉了李启铭、李刚全家,甚至还将怒火烧向了时任河北大学校长王洪瑞,揭发其两本著作及博士论文抄袭。河北大学这样的应对方式和能力让学生失望校方蒙羞,也让世人齿冷。

(二)舆情应对较为被动,处理方式过于生硬

长期以来,高校同许多政府部门一样在处理网络舆情时通常采取的还是回避、封堵的办法,千方百计压制封锁网络舆情传播、扩散,还是在控制压制,而不是科学引导化解。但由于大学生网络舆情往往突然爆发和难以控制,采取不予回应、封锁等处理方式的效果往往与预期背道而驰,反而很容易导致事态恶化。

(三)校方普遍不够重视,在网络舆情监测和应对方面人力物力投入都严重不足

当今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一般包括:网络舆情信息监控分析平台,用于舆情信息收集、处理和预警的数据库群,以及专业应用软件系统,以及专业的分析人员等。可能是由于购置价格较高、技术操作难度较大,国内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构建起专业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和部门,对舆情信息的监测仍然仅仅依靠人工收集、分析并做出判断,这种方式和手段并不能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科学监测及时预警。

(四)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规律和应对方法的研究还不够

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无疑是一个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的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对此开展专业研究的机构和学者还比较少,研究深度也不够。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缺乏定量描述和实证研究,更缺乏实际操作性。因此,尽快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大学生网络舆情预警和引导机制是高校迫在眉睫的问题。

四、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对策建议

“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深入细致的服务之中,这是高校德育工作不断增强亲和力感染力的重要突破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应对也必须遵循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要求,把引导和服务有效结合起来,增强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一)尽快建立大学生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大学校园内出现学生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的发展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校方应该掌握其规律,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现网上有的苗头,就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展开应对。当大学生网络舆情转变为现实的舆情危机时,就必须及时针对危机事件实施统一指挥,进入应急处理程序,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化解舆情危机,消除不良影响,真正做到响应快速、处置有效。

(二)构建微信群,培养和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1.构建班级微信群。各班可以在班里建立一个微信群来提升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这个群除了平时即时一些学校、学院和老师的通知事项外,主要是方便班级同学之间交流,自然也少不了对一些热点事件或是敏感话题发表各自的看法。为了避免出现学生对老师、辅导员和管理者的抵触,这个群最好全部由同班同学组成。学院可以通过班干部来掌握学生在群里的动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2.培养意见领袖。在各班的党员、优秀班干部和学生中培养一批思想积极向上的微信意见领袖,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将事半功倍。因为在班级微信群里,辅导员和老师不便出面发言,同时由于师生的年龄差,很多时候双方很难站在同一高度交流,这个时候一些有着良好生活状态、正确思想和较高威信的同龄人的意见往往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他们能够建立与其他学生的良好信任关系,起到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这些学生意见领袖可以有效地引导班级舆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建立和使用好院级校级新媒体

高校可以通过这些平台随时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一些社会热点敏感问题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在舆情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快速做出反应,通过这些学生使用较多的新媒体及时信息做出解释和加以引导,从而变“堵”为“疏”,推动问题的解决和促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在平时,校方和学院也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开展心理咨询、正面信息等,这会使宣传和教育更接地气更易被学生接受。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理性教育,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大学生在网络上一般是匿名发言的,这就使得许多人没有了顾忌和自我约束,甚至有少数大学生公然违背伦理道德和突破法律底线,散播不健康的言论和过激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从而影响他人甚至造成混乱及社会秩序失调。高校在重视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在网络上和现实社会中一样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一旦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照样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学校还应当加强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来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助力。(五)高校要尽快建立大学生网络舆情预警体系鉴于当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日益提高的现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方式方法也需要随之不断改变。每个高校都有必要购买并使用网络舆情实时监测软件,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大学生网络舆情从被动应急处理转为主动监测发现、及时有效引导。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常见的网络应用篇10

关键词:金融网络,网络管理,网络维护,故障处理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发展,在金融业中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二者非常紧密的结合,最终形成金融网络。金融网络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全面实现各种金融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详细地说,金融网络对外就是高效、安全、便捷地实现货币流通、转帐结算、信用支付和与之相关的金融业务;对内就是有效、公正地进行金融监督管理及其它独立的经济活动。

一、金融网络的构成

金融网络一般由个网构成,即金融业务处理网,金融管理信息网及金融决策支持网。

1,金融业务处理网

金融业务处理网包括经营管理子网及服务子网。经营管理子网是各金融机构用来处理,管理和预测决策柜台业务及日常事务的计算机网络,是金融综合网的基础,它的作用是使金融业手工核算实现自动化,能够准确迅速,大批量的处理信息。

2,金融管理信息网

金融管理信息网是通过收集、传输、存储、加工信息,把信息服务提供给管理部门,把辅助决策服务提供给领导。

3,金融决策支持网

决策指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运用科学理论及方法,全面分析主客观条件,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从而加以执行的管理过程。

二、金融网络的特点

(1)全国金融业清算、金融信息网络已是全国金融网络的主要部分

(2)各金融机构城市业务经营网为基础

(3)各金融分支机构的联机、网络系统中的电脑中心是处理完成各种金融业务和存贮管理各类数据的核心

(4)使用各类金融服务设备、终端设备及票据处理设备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多样化

(5)金融信息系统规则、应用软件开发及管理是建设金融网的关键

(6)网络有严密的安全保密措施

三、金融网络维护的基本知识

通常的网络维护可分为两部分:网络及维护,金融行业的网络运行维护也不例外。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的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及软件,物理或逻辑的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而网络维护可分为:硬件维护、软件维护及故障诊断和处理。它就是要确保硬件、软件和传输介质工作正常,一旦它们出现故障,就要几时解决故障,还要为远端客户端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并解决远端用户的问题。

四、金融网络维护的难点

1,硬件维护

由于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构成网络的设备数量在快速增大,设备种类也在急剧增加,如果这些设备没有被定期维护,时间久了会引发许多故障,而且这些故障的隐蔽性很高不容易被发现。因此,日常的网络设备维护是必需的。那么如何进行网络设备的维护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防止电压不稳

电压不稳会使网络设备不能连续正常工作,影响网络质量,久而久之会严重缩短网络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要使网络设备能长期正常工作,就要为它们配置性能稳定优良的UpS电源系统。

(2)防止静电

静电放电容易导致计算机及其外设的硬件损坏,所以网络设备一定要有完善的防静电措施:各网络设备要有优良的逻辑接地及物理接地,对于重点设备应屏蔽;要时刻保持室内空气湿度,以防静电在网络设备上积累而损坏设备。

(3)防止雷击

根据相关工程师调查称30%的网络设备发生故障都和雷击有关,所以一定要做好网路设备的防雷击工作。做好设备的接地装置和安装有向效的防雷保护系统是防雷的主要方法。

2,软件维护

通信设备的软件管理和运行维护主要包括:添加、删除和修改用户的数据;添加、删除和修改定向数据;定期和不定期测试用户相关功能;定时运行诊断程序检测软件的工作运行状态;及时拷贝和打印数据库资料,并且做好保管工作;配合软件生产厂家作好软件的维护和更新工作,做好软件的病毒防护和杀毒工作。

3,故障诊断

金融行业网络运行维护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故障诊断和处理。网络故障根据发生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类故障和逻辑类故障两大类。

(1)线路故障

在日常的网络维护中,线路故障的发生率是很高的,通常占发生故障的70%。线路故障主要是指线路的损坏。

(2)交换机或路由器故障

交换机或者路由器故障,是指整个设备或板卡物理损坏、端口损坏,无法工作而导致网络不通。

4,逻辑故障

逻辑故障中最常见的情况是网络配置错误,也就是指因为网络设备的配置错误而导致的网络异常或故障。另外比较常见的是下层故障导致路由器告警从而做出动作引起网络异常。

(1)路由器或交换机逻辑故障

路由器或交换机逻辑故障包括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端口参数设定错误,路由器路由配置有误、路由器或交换机CpU利用率过高和路由器内存余量过小等等。可以通过相应网络或计算机命令查找异常情况。

(2)下层故障

由于部分操作违反了计算机的运行程序,导致路由器或者交换机自动发出警告,从而做出反应动作。在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的设备配置中为了安全起见通常会配置一些数据,如spanning―tree,loopback―detection等,预防由于环路形成了广播风暴。

当高级设备检测到VLan或者端口上有环回时会做出相应的动作把Vian或者端口强行屏蔽掉,从而引起一些网络异常。往往用showlog的命令能够看到相应的告警信息。

五、金融网络维护的对策

1,物理故障

修复或者更换已经发生故障的线路,更换故障协议转换器或相关设备、设备板卡等,可有效解决物理故障。

2,逻辑故障

对于路由器或者交换机配置错误或者端口参数设定逻辑错误,应当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配置。对CpU利用率过高的现象可以通过在相应端口细化VLan或者通过查看端口的状态来查找流量较异常的端口再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网络结构十分复杂,相应的金融行业的网络运行维护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本文介绍了金融行业网络运行维护的硬件维护、软件维护以及几种常见的故障与维护方法。目的就是为了在网络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的对网络进行维护,以便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金融行业网络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吴晓东.顾文军.余跃关于金融网络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2000(15).

[2]吴绍兵.计算机网络维护的思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1).

[3]沈俊鹏.金融行业接入网络优化解决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

[4]闫立荣.如何做好网络维护[J].科技信息,2009(3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