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风险防控交流发言材料十篇风险防控交流发言材料十篇

风险防控交流发言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07:15

风险防控交流发言材料篇1

[关键词]交通工程;财务风险;类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6-0035-02

交通项目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的交通水平往往会吸引投资者的商业目标,让地方企业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从事商业活动。交通工程建设是未来国家关注的主要行业之一,加强交通项目施工的管理也是相关部门的工作要点。面对财务风险造成的不良影响,单位需联系社会实际,制定财务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提高交通工程实施的安全性,使工程项目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1国内交通工程的发展研究

交通工程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现代交通工程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①交通特性。包括车辆特性;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特性,主要指他们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反应能力等;道路特性,如道路的数量、质量、道路增长速度与交通量增长速度的关系等。②交通规划。良好的交通规则不仅是城市或区域总体规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能在相关交通工程建设期间为施工单位提供科学的指导,使其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参与施工建设,避免工程风险的发生。③交通流量。车流量是交通工程施工需要考虑的一大因素,其关系着施工方案的制定。研究道路交通流的运行规律,可用于分析道路和各种交通设施的使用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2交通工程财务风险的成因

交通工程是国家投资的重点项目,项目均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承包给工程施工单位。因施工单位内部调控不当,交通工程建设面临多方面的“财务风险”,对企业及交通行业的发展造成较多不利影响,导致财务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1)管理因素。对于交通工程的施工单位而言,其面临着强烈的外界因素干扰,导致内部财务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期工程建设遇到了多种难题。施工单位未能充分收集资料信息,便仓促地制定财务管理方案,导致后期资金调控难度增大而影响到正常的施工作业。执行管理策略时受到市场环境、法律规定、行业趋势等多项因素的约束,最终造成交通工程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

(2)意识因素。意识是人客观的认知,正确的意识能够引导人员从事正常的社会活动。交通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依赖于各级人员作用的发挥,缺乏科学的财务风险意识会使交通工程财务管理失去方向。如果财务部门管理者未能从客观角度看待风险的必然性、在施工期间所采取的风险防范策略不够充足、风险管理不当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减弱,那么一旦发生财务风险便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决策因素。交通工程施工单位承包某一项目时应坚持“统筹兼顾“原则,从多个方面考虑工程项目的管理。财务管理是项目管理中重要的环节,财务管理决策失误是引起风险的关键性因素,造成成本资金投入后无法正常收回。策划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方案时,财务人员对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信息感应不足,所设计的财务管理决策方案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客观条件。以上这些不仅限制了财务管理方案作用的发挥,还增加了施工单位的管理难度。

(4)资金因素。资金是交通工程正常施工的物质保证,也是施工单位抵制市场风险的有利条件。资金调控失效是工程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涉及的金额数量大小不一,但对交通施工的阻碍作用十分明显。如业主资金不到位、资金流失、经营不当、赢利受损等,这些都是资金不合理调控的表现,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使得企业的综合调控能力减弱,面对工程财务风险时难以发挥强大的防御能力。

(5)环境因素。环境对交通工程财务风险的作用甚大,一般环境指的是“市场环境”。社会主义市场属于不稳定的交易平台,市场不规则的波动对交通工程建设是不利的。以材料价格为例,交通施工所需的材料消耗量巨大,市场价格变动使得材料预算超出标准范围,财务部门设计的规划方案无法正常实施。资金超标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发生财务风险,工程资金也面临着损失或流失的局面。

3交通工程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影响

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国内市场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者参与商业活动。考虑到各地招商引资政策的需要,国家每年重点投资交通工程建设,以建立多功能化的交通网络体系,确保各条交通路线的持续运行。参照交通工程建设流程的主要内容,可将其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施工风险、材料风险等。

(1)筹资风险。交通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为前提,筹集资金是施工单位的关键性工作。尽管大多数交通工程项目是由国家及当地政府投资,但施工单位在建设期间需要先行支付相关的费用,资金筹集不充足带来的风险损失相当严重。除了正常的合作集资方式外,施工单位也可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积累资金,在正当集资阶段面临的风险较多,如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

(2)投资风险。建设单位是交通工程的投资者,投资方案在多元化市场背景下也会面临各种风险问题。投资风险的本质是资金投放市场后,无法按照预算结果创造理想的收益或出现经营亏损。交通工程的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资金回笼,筹资阶段积累的部分资金投放市场,但所投入的巨额成本无法按期收回;方向失误,工程单位持有的资金未完全投入工程建设中,实际施工作业时因资金不足而延迟了工程交付期限。

(3)施工风险。施工是交通工程建设的主要环节,也是决定的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要素。施工风险是工程财务涉及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破坏力最强的风险类型,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则会造成更多的风险损失。施工风险包括:安全风险、技术风险、设备风险、质量风险等方面,也是施工单位经营期间不可避免的风险。施工环节出现意外,交通工程财务管理策略也难以执行,且破坏了施工单位长期以来树立的品牌形象。

(4)材料风险。材料耗资是交通工程成本消耗最大的,材料成本费用占总成本的60%以上,材料风险的发生会对交通工程施工单位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市场价格变动引起材料价格上涨,施工单位的资金调配方案失去作用,需及时调用足够的资金补充。这些对于施工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很大的挑战,必须要重新拟定物料采购计划及工程施工方案。此外,材料积累过多也是不稳定的风险,仓库存储量过多使施工单位材料浪费量大增。

4交通工程财务风险的针对性防范

广泛开展交通工程建设适应社会现代化改革的需求,有助于实现城市、农村区域交通的便捷运输。随着交通工程施工行业的持续发展,相关的工程项目数量也会大幅度增多,企业采取多样化管理措施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鉴于交通工程财务风险类型的复杂性,企业所设计的防范策略应具有针对性、统筹性、科学性等特点。

(1)深入分析。针对交通工程风险的成因,财务人员可对风险的类别详细划分,从而为风险防范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找准工程财务风险防范策略之前,必须要经过详细的分析处理,财务部门可通过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结合交通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编制管理措施。按照“收集资料、分析风险、确定类型、针对处理、后期总结”等一整套分析流程,通过加强预算的方式控制风险。

(2)科学决策。科学决策不仅能发挥财务风险防范作用,也能为施工单位提供处理风险的策略。首先,对交通工程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准确定位,判断风险发生的原因、影响、类型等;其次,根据判断的结果设计完整的防范或处理方法,把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财务人员需从客观角度考虑工程风险的防范,把控制工程财务风险作为日常管理的第一要务。

(3)人员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重点,交通工程施工单位应注重人才的价值作用,制定定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效率”人才的方案。工程财务风险的类型复杂多样,财务人员必须灵活思维,积极转变财务工作的方式。另外,培训财务人员应从思想意识进行疏导,使其增强交通工程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面对风险能迅速判断其类别且制定应对策略。

(4)综合管理。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防范风险的发生不能仅限于财务管理工作,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制定综合管理方案。如财务部门与采购部门相结合,通过指导采购人员的市场采购活动,可有效控制成本资金的调用;与技术部门相结合,引进高科技从事交通工程建设,提高施工作业的质量水平以减小经济损失,从而有助于防范工程财务风险的破坏力。

5结论

交通工程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项目,施工单位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加强项目作业的管理。财务工作是日常管理的关键内容,加强工程财务风险的防范是必不可少的。工程单位不仅要注重施工质量的监督控制,还应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策略避免风险的发生,为交通工程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1]于雯雯.交通工程建设对现代城市的发展意义[J].交通经济,2010,10(8):22-23.

风险防控交流发言材料篇2

套期保值交易之所以能有助于回避价格风险,达到保值的目的,是因为期货市场上存在一些可遵循的经济规律:一是同种商品的期货价格走势与现货价格走势基本一致;二是期货交易的交割制度使现货市场价格与期货市场价格随期货合约到期日的临近而逐渐接近,存在两者合二为一的趋势。

一、铁塔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与新企业会计准则

电力铁塔是电网建设所需的主要物资之一,目前国内多数铁塔生产企业受到了来自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亏损。究其原因,一是铁塔行业本身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所占比重较大;二是企业承接大订单的生产周期和交货周期长,生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三是铁塔单价涨幅不足以弥补成本增长。面对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对成本的巨大影响,铁塔行业必须认真面对原材料价格风险的规避问题。

2006年财政部颁发的38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是我国自1998年2月至今首次对企业应用套期保值进行的定义和规范。其中规定会计意义上的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铁塔生产企业为控制成本,规避原材料价格风险,以抵销预期采购原材料与实际采购原材料时的现金流量变动为目的,采用特定的套期工具如期权进行的活动,符合新准则的规定,是有财务管理和会计处理依据的可行的方法。

二、铁塔行业参与套期保值的方法和风险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期权和远期合同均可以被指定为企业用作套期保值的套期工具,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远期合同更多的用在大型联合钢铁生产企业向国际铁矿石巨头采购矿石等交易中,一般的企业由于定价话语权有限,几乎不可能签下远期合同。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和即将推出的期货品种进行套期保值并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是目前铁塔行业参与套期保值的首要任务。

(一)上海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制度与套期保值准入制度

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上海期货交易所将对锌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制度、投机头寸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强行平仓制度、风险警示制度等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目的。保证金是会员在交易所账户中确保合约履行的资金,交易所根据某一期货合约上市运行的不同阶段和持仓的不同数量制定不同的交易保证金收取标准,并可在交易过程中根据市场风险调整其交易保证金水平。强行平仓是指当会员、投资者违规时,交易所对其有关持仓实行平仓的一种强制措施。

铁塔生产企业参与套期保值,应遵守《上海期货交易所套期保值交易管理办法(2008年1月9日起实施)》。按照《办法》规定,铁塔生产企业作为原材料加工企业,可参与买入套期保值交易进行锌的套期保值,不能参加卖出套期保值,并需履行相应的开户和申请批准手续。

(二)铁塔生产企业使用期货交易进行锌套期保值的基本流程

1.在确定有锌的需求后,根据企业套期保值交易方案,做出是否参与套期保值的决定,并明确期限,做好风险控制措施,指定专人负责交易;

2.检查并保证保证金账户资金充足,向开户经纪公司下订单,有经纪公司买进指定数量、品种的锌期货合约;

3.由被指定人员负责期货走势的跟踪分析,进行日常结算,防止突发因素造成的期货价格剧烈波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同时注意保证金是否充足;

4.当期货价格变动触及企业套期保值交易方案规定的条件或到预定日期,进行平仓或期货改现货交易,结算盈亏;

5.将交易数据、凭证随时交财务进行核算。

(三)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风险管理

利用锌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流程简单,但其中潜在的风险巨大,企业必须制定缜密的套期保值交易方案和风险控制措施并严格执行。

1.成立由最高管理层负责的决策机构,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明晰企业原材料风险的来源

铁塔生产企业由于生产组织、资金调拨以及采购渠道等原因不能及时进行锌原材料的采购往往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

(2)正视锌价波动的机会风险

企业一方面要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一方面要把机会风险视为企业的特殊资源,通过对其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

(3)明确企业自身的风险偏好

期货市场在发挥回避风险功能的同时也会存在着市场风险、交割风险等。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长期发展策略来确定套期保值过程中的风险偏好,即企业愿意承担哪些风险,不愿意承担哪些风险,明确承担风险的最低限度和不能超过的最高限度,并据此确定风险的预警线及采取的相应对策。

2.一支专业的操作队伍。虽然《上海期货交易所套期保值交易管理办法(2008年1月9日起实施)》中保留了对国有企业参与期货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总量方面的限制严格,但2007年颁布的《期货管理条例》中已去除了相关规定,赋予了国有企业更大的自。随着市场参与者风险意识的增长,上期所也必然会逐渐放松要求,“灵活套保”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开展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的重要策略,套期保值业务对市场分析以及操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一套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制度。在开展套期保值过程中,铁塔生产企业的参与初衷往往是美好的,在开始的时候也容易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企业能否真正做到有效开展套期保值并不是看一朝一夕的成败,而是要看长期效果。具体而言,可行的风险管理制度应坚持以下原则和策略:

(1)只做套期保值,不做投机。期货市场是一个充满投机风险的市场,套期保值参与者一旦在价格变动中放弃了本来的参与目的,变成风险投资者,其结果就可能完全不再是锁定成本,而是血本无归。

(2)坚持“均等”的原则,就是进行期货交易的商品必须和现货市场上将要交易的商品在种类上相同或相关数量上相一致。

(3)应选择有一定风险的现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如果市场价格较为稳定,那就不需进行套期保值,以节省交易费用。

(4)比较净冒险额与保值费用,最终确定是否要进行套期保值。(5)根据价格短期走势预测,计算出基差(即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的差额)预期变动额,并据此作出进入和离开期货市场的时机规划,并予以执行。

三、套期保值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与套期会计处理

(一)套期保值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目前铁塔的生产成本中,原材料锌约占15%左右,钢材约占60%左右,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严重影响着铁塔的生产成本。近来锌和钢材的价格走势可以参考图1、图2。

对于原材料锌,由于有期货市场可以进行套期保值,其价格波动造成的成本压力可以得以化解。由于各企业成本因素不同,试算如下:

按铁塔生产成本7500元/吨(含税,下同),锌耗6%即锌占(1×0.06×18720)/7500=15%的成本比例,以2008年5月1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6月份交货的锌期货zn0806的收盘价格18720元/吨为基准,不计交易手续费、税费等的影响,套期保值每化解1%的价格波动,相应可以化解成本变动:

18720×1%=187.20元/吨

占成本比例:187.20/7500×100%=2.5%

同样道理,如果未来钢材期货推出,其价格变动造成的成本压力也可以得以化解。

(二)套期保值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的规定,铁塔生产企业买入锌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以避免将来购买锌时现金流量的变动,规避原材料价格风险,进行生产成本控制,符合套期会计方法处理的条件:

1.在套期开始时,企业对套期关系(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的关系)有正式指定,并准备了关于套期关系、风险管理目标和套期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该文件至少载明了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被套期风险的性质以及套期有效性评价方法等内容。套期必须与具体可辨认并被指定的风险有关,且最终影响企业的损益。

2.该套期预期高度有效,且符合企业最初为该套期关系所确定的风险管理策略。

3.对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套期,预期交易应当很可能发生,且必须使企业面临最终将影响损益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4.套期有效性能够可靠地计量。

5.企业应当持续地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确保该套期在套期关系被指定的会计期间内高度有效。

这种现金流量套期的套期会计处理方法用例1说明。

【例1】2007年12月1日,某铁塔制造厂由于业务需要预计在3个月后购买150吨0#锌,现在3个月的锌期货(以2008年2月最后交易的zn0802为例)为每吨19235元,若在2008年2月底可以该价格购到150吨锌,该厂将能保证预算利润。该厂为了规避价格风险,现购进150吨价格为每吨19235元的3个月锌期货zn0802进行现金流量套期,初始保证金为144262.50元。其后需根据期货价格调整期货保证金,为简便起见,调整期货准备金及相关手续费、税费等分录忽略不列。

2007年12月初开盘价格期货价格19235元/吨

2007年12月末收盘价格期货价格19195元/吨

2008年1月末收盘价格期货价格19525元/吨

2007年2月末收盘价格期货价格19350元/吨

该例中,套期工具为买进锌的期货合同,被套期项目是预计购买锌的交易。2007年12月1日买进期货合约时进行初始确认,此时套期工具价值为0,不做分录;对预期交易也无需做任何分录。

(1)2007年12月1日,开仓:

借:结算备付金144262.50

贷:银行存款144262.50

(2)2007年12月31日,根据期货公司单据调整套期工具价值: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000.00

贷:套期工具——期货合约6000.00

(3)2008年1月31日:

借:套期工具——期货合约495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9500.00

(4)2008年2月29日: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6250.00

贷:套期工具——期货合约26250.00

(5)期货平仓,收回结算保证金及套期利得:

借:银行存款144262.50

贷:结算备付金144262.50

借:银行存款17250.00

贷:套期工具——期货合约17250.00

(6)预期交易发生,购进锌原材料现货:

借:原材料——锌2902500.00

贷:银行存款2902500.00

相关套期利得或损失转入当期损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725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7250.00

或计入买进现货的初始确认成本: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7250.00

贷:原材料——锌17250.00

风险防控交流发言材料篇3

关键词:境外epC项目;税务风险;风险防控建议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正在逐步拓展壮大。2013年9月,国家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相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构建区域合作平台。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更多的企业选择走出国门,借助利好政策开拓海外市场。截至2020年10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1502.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13亿美元。其中,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837.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31.3亿美元。海外市场承包业务逐步成为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尽管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规模不断增长,但国际贸易正在受到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的严峻挑战,海外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率下降,企业难以持续扩张。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未来将会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除了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跨国承包工程量级十分庞大,牵涉的国家也会有很多,不同国家的法律、财务、税收制度之间差异很大,对项目的全面统筹安排提出很大挑战。面对境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建筑施工企业亟需构建起行之有效的防控体系,以应对多重税务风险。

二、风险分析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模式主要是指设计—采购—施工一体的总承包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总承包商与业主签订承揽合同,由总承包商全面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完成项目后可以直接移交给建设单位,因此这一模式又被称为“交钥匙”模式。epC模式是目前国际工程市场较为普遍的承包模式,也是我国“走出去”企业的常见选择。较之传统承包模式,epC模式效率高、成本低,保障业主充分监管权的同时,给予承包商更多的空间。但是,epC模式也对承包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加大,需要承包方有较强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尤其是对海外工程项目而言,承包单位不仅需要在投标、施工及结算等环节做好统筹安排,还需要防范跨境经营带来的潜在风险。鉴于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各阶段特点各异,企业也面临着不同税务风险。(一)准备阶段。在epC模式下,工程项目在前期准备阶段,需要企业全面搜集投标项目资料,进行总体策划,并做好投标准备。此外,就海外成本项目而言,企业还需针对东道国的财务税务等客观环境进行评估,开展可行性研究。在工程项目的前期筹备基本完成后,业主和承包单位会草拟并签署epC总承包合同。随后承包单位任命epC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统筹工作,并组建管理团队,进入东道国开展施工业务。这一阶段,企业税务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双重征税自2015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近70个国家和地区在税制措施改革上成绩斐然,主要表现为税制简化、优惠政策增多、制度逐步完善、征管电子化以及国际协同化。2020年11月,我国的税收协定已经覆盖111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在大部分海外地域可以享受到优惠税率,但也存在部分项目所在地的国家未签订相关协定,如缅甸、伊拉克、阿富汗等国,此时该地区的海外项目会面临双重征税的风险。例如,哈萨克斯坦税务局拒绝执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订的关于税收协定许权使用费问题的谅解备忘录。此外,多数协定缺乏饶让抵免等规定,同时也未囊括双边社保问题,容易导致中方外派员工在境外需再缴纳东道国社保。即便我国与东道国签署双边税收协定,企业也应当注意东道国税务环境的差异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股息预提税率、利息预提税率、特许权使用费预提税率存在明显的区分,如果企业忽略了国家之间的税率以及税制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境外epC项目产生不必要的税务损失。2.税收管辖权征管层面引起税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是税收管辖权、费用分摊等税收争议解决。如果境外epC项目被所在地国家的税务机关行使多种税收管辖权,必然出现多重征税的风险。目前,世界各国行使的税收管辖权主要有居民管辖权、公民管辖权和地域管辖权三种,但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行使税收管辖权的情况有所差异。就已经签订税收协定的国家而言,境外epC项目在协定期限内无需承担纳税义务。但对于未签署协议或者超过税收协定期限的国家而言,企业则需要在境外承担纳税义务。对于海外工程项目而言,在完工结算之后,通常承包方需要安排管理人员驻扎项目,完成后期的维保以及质保金的收取等工作。因此,企业在安排境外工程负责人员的工作期限时,应当考虑双边税收协定中的相关内容。如果管理人员长期滞留,企业不仅遭遇双重征税,负担更多的纳税义务,还可能面临东道国税务部门税收追罚风险。海外工程项目的管理费用分摊、转让定价等规定普遍容易引起税收争议,而税收争议的解决力度尚显不足。目前,我国对外所签订的税收协定中还没有引入强制性税收仲裁条款,同时还存在部分争议问题解决耗时长、解决效果差等问题。此外,部分东道国在税务管理层面的制度不健全等因素,也会加大海外epC项目的税务风险。例如,埃塞俄比亚对海外企业多预缴的企业所得税不予退还。部分项目在东道国无法取得正规发票,导致成本费用不能在报表中列支。3.免税条款epC项目合同一般会对双方负担的税款进行定义,并划分好各方纳税责任,但在项目执行期间,海外业主可能会利用承包企业对东道国税制的不熟悉,对某些税款定义不清或未进行明确职责划分,从而使我国企业承担更多的税负。尤其是东道国为了吸引企业入境开展工程业务,往往会针对epC项目提出免税优惠。但此类优惠政策或条款在具体规定方面可能会模棱两可,导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免税解释权不在我国承包企业,优惠承诺难以兑现。如果在工程承包时项目获得了部分业务的免税承诺,总承包企业最好将具体免除的税种予以文字化规范,或者从当地政府部门获取政策文件,及时明确免税优惠的内容。(二)施工阶段。epC项目在前期投标测算、合同草拟以及调研工作完成后,开始进入工程施工阶段。施工阶段主要包括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等相关内容。海外项目的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上下游企业的发票管理,防止企业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保障项目税务工作的长期稳定可靠。此外,税务人员还应关注税务申报以及扣除事项,尤其是保持与东道国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流畅,及时明晰东道国所需的税务资料,确保工作合规合矩。1.分包商与供货商当建筑施工企业开始境外epC项目建设后,项目的总承包商会从当地税务机关领用发票。由于我国与境外国家和地区国情不同,企业可能需要自行设计发票格式。因此,对于境外项目而言,企业需要做好准备,根据需要设计供货商和分包商发票格式,计算相关税费的扣缴数额,以便于总承包商审核。此外,境外税务机关可能会要求项目的供货商、分包商补缴税款,因此企业还应熟悉补缴税款的税种、金额和资料要求。2.申报延误承包单位在开展epC业务时,应当经常与东道国税务机关沟通,明确规范要求,及时申报纳税。在缴纳税款时,部分国家的税种的缴纳方式要求通过网银转账,部分国家的税种的缴纳时间为按天或按周缴纳,企业应当对税制税率以及缴纳方式摸排清楚,如果过于轻视,超期纳税将会带来加罚税款风险。3.税前扣除部分境外epC项目中的设备购买、原料采集等事项发生在我国境内,承包单位在东道国申报纳税时应将事项予以税前列支,发起审批流程。但是跨国证明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容易出现部分成本事项无法税前扣除,企业将面临额外多缴纳所得税的风险。如果企业为了避免多缴纳税款的风险,随意将一些证明材料不完整的成本事由税前列支,不仅难以得到东道国税务机关的认可,反而会有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aseerosionandprofitShifting,BepS)之嫌。2013年9月,oeCD的《BepS行动计划》得到世界各国的签署,随着该行动计划的开展,东道国会针对涉嫌非法避税的境外epC项目启动监察与惩罚。此外,企业还需要考虑收入与成本的匹配。如果项目实施主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需注意具体的分包和采购行为均需子公司实施,这样才能保证收入和成本能够有效匹配,建立起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如果是常设机构负责项目执行时,根据税收协议的规定,作为设立常设机构产生的费用,不管费用发生地如何,都可以在计算归集常设机构利润时进行税前扣除。但是,就实践角度而言,常设机构在申请相关成本费用的扣除时,为避免企业滥用税收协定,东道国也会要求相关成本、收入以及费用分摊具备合理性。(三)退出阶段。主体施工完成后,项目进入收尾环节。项目总承包商向业主“交钥匙”———即移交最终的工程项目,并配合业主开展竣工验收工作。工程项目达到竣工标准后,承包单位将会向业主提交项目结算报告,双方均认可后完成项目的结算环节,承包单位从东道国退出。在这一阶段,企业应及时要求东道国税务主管部门退还多预缴的税款,保障自身经济利益,同时还应当及时销户,避免留痕。1.预缴税款返还境外epC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向东道国税务机关预缴税款。在项目即将竣工阶段,总承包商需要确认业主多预缴的税款是否如数返还,保障业益。部分国家的国税款收返还手续繁琐,步骤冗杂。例如,我国企业在印度开展境外epC业务时,申请预缴税款返还前需由当地税务机关评估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印度部分地区的税务机关可能会就以前年度罚款、利息未缴纳等理由拖延返款过程,给境外epC总承包单位造成经济利益与时间的损失。2.注销不及时东道国的税务机关在清查企业税务情况时,可能会对已经竣工结算但依然在册的工程项目开展摸排督查。如果企业在境外epC项目竣工后未及时注销当地银行账户和税务登记信息,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与东道国税务机关解释原委,而且一旦沟通不畅,企业可能还会因为以前年度期间的部分税务问题遭到东道国税务主管部门处罚,产生不必要的风险与纠纷。

三、境外税务风险防控建议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税务风险存在影响广泛、复杂难辨等特点。由于涉及境外业务众多,境内和境外因素、税制和征管因素共同作用,产生风险较难管控,给企业造成一定困难和挑战。随着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的加强,企业可以将风险管理重点集中在项目本身,从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分析税务风险,既应保障税收合规性,也应兼顾税收成本的压降,实现企业对工程项目全方位多维度的税务风险管控。(一)准备阶段。1.全面调研。企业在承接项目前一般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项目建造成本和收益。企业应针对境外epC项目的税务环境展开较为充分的调研与讨论,对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深入考察,客观评估项目的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与税务风险等。就税务风险而言,企业需要评估项目所在国的税制、税收政策、征管水平,同时还要了解国内与境外的税率差异、我国与他国的双边税收协定优惠、免税条款、涉税“合同拆分”等。在测算成本时,企业可以加入税收因素,用预计的收入和成本对增值税、所得税等主要税种进行大致测算,评估项目基本的税负水平,了解税收因素对项目获利的影响程度,并制定周密的税务风险防控计划。2.确立组织形式。企业如果确定承接项目,在合同谈判时应积极关注项目组织形式的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在税收居民身份认定、后续的股息分配或利润汇回等环节的税收处理上差异明显,企业需结合税收和非税因素综合考量。在签订合同时,承包单位应明确重点税种的税法规定、税收优惠适用以及纳税人期限等问题,防止因东道国征管制度变化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避免不合理税负。在考察清楚东道国税收管辖权差异以及税务管理规范后,企业可以合理设置常设机构,根据认定期限规划项目人员的工作时长,避免双重征税。针对合同签订时的“免税条款”,建筑施工企业应将免税内容在合同中予以具体化规范,并向相关部门获取有效文件,以防免税条款因规定不明而无法兑现。(二)施工阶段。1.合理拆分。在项目实施时,如果存在发生于东道国之外的活动,企业一般会选择对epC总承包合同进行拆分,分为离岸和在岸两部分。离岸合同一般涉及的是东道国境外的业务;在岸合同主要涉及东道国境内业务。合同拆分的目的是减轻项目在东道国的税负。因为东道国的税务部门在审查epC项目合同时,通常会将合同涉及的所有业务全部视为发生在东道国内,这就会导致总合同额被视为税基,而发生东道国境外的活动也会面临来源地的征税,这样就会导致双重征税。例如,2013年,印度尼西亚税务机关在检查中方企业的epC发电站项目时,对多数涉及离岸设备采购的项目提出补征税款。印尼税务机关认为,所有进口设备均用于印尼在建项目,epC承包商应当负有相关责任,故整个工程合同收入应当全部纳入征税范畴,导致该项目面临双重征税的风险。企业实施合同拆分需要结合东道国规定以及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epC合同中离岸部分与在岸部分分别由两个独立经营的法人签订,并由一个项目协调协议将两个合同组合为完整的epC总承包合同,能在更大程度上减少利润归属于常设机构或涉及转让定价等风险,避免不合理的税务成本上升。2.遵守制度。建设和运营阶段周期长,是企业在东道国进行工程项目活动,与当地机构产生经济往来,获得项目预期收益的主要时期,会涉及繁多的东道国税收事务。企业应当严格遵照东道国税法计算申报缴纳税款。如果出现无法取得正规发票等税制执行不合理情形,需要积极与当地税务机关沟通协商。必要时承包单位还可以向我国税务部门报备,准备相关材料做好事项说明,通过国际协调使得税务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最大程度减少企业损失。3.合理筹划。对于境外epC项目而言,许多专业设备和材料不仅需在东道国采购,也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企业需要了解东道国关税政策,合理执行清关流程,保证设备按期投入使用。例如,卡塔尔规定外国企业在境外采购钢材等材料,须提供相关文件,证明材料采购国的出口税率是高于卡塔尔关税税率的。对位于卡塔尔的工程项目而言,可以优先考虑购买东道国的原材料,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如果需要项目自身提供设备和材料,承包方不仅需要分析东道国关税情况,还需注意做好在我国的出口退税管理。例如,项目设计由承包单位的境内机构完成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之规定,境内企业向境外单位提供设计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规定。据此,承包单位可以减少增值税缴纳。因此,境内企业也需关注涉税事项,做好资格认定与抵免退税款筹划,及时准备相关资料,合理减轻税负。此外,企业在参与关联方交易时产生的费用,需在关联方之间进行分摊。企业应注意和关联方签订书面合同,对交易明细、成本费用分摊及相关原则做出明确说明,以便充分应对潜在的转让定价调查。(三)退出阶段。1.积极沟通。(1)境外epC项目工程体量庞大,资金需求多,建设难度大,承包单位应当积极保持与业主的联系,实现通力合作。通常跨境工程项目的业主为东道国的政府部门或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经验丰富。加强与业主的沟通,承包单位可以提高自身的防范水平,全面降低境外epC项目的潜在风险。(2)项目竣工时业主需要验收工程、检查设备、评估项目质量等,在得到业主认可后,企业才可返还预缴税款。积极参与沟通,保持与业主的交流,企业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加快工程的审核进度,保障境外epC项目的及时清算与退场。(3)承包单位还应加强与东道国税务机关的沟通,既可以使得税务机关及时获悉项目税务管理情况,避免繁琐检查,也可以获悉政策法规的变动,及时完善会计凭证管理,优化税务风险防范,避免遭遇不必要的处罚。2.保存资料。在项目竣工退场时,财税的票据应当保留完整。完好的票据资料可以提高企业税务管理的合规性,以便应对东道国的检查。同时企业应注意做好项目结束前的财务清算,尤其是项目财务票据和业务票据的内部交换。由于清算工作涉及项目上下游企业、业主、东道国以及我国境内的税务部门,企业务必加以重视。在项目撤出前,为了防止责任部门相互推诿,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清单,借助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将风险清单在部门之间进行传递,进而直接观察项目税务工作情况,开展监督、评价与考核工作。3.利用规则。在退场阶段,项目的税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利润汇回时。境外所得汇回国内的方式主要有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和服务费等。不论哪种方式,均会涉及预提所得税。因此承包单位在利润汇回时,需要充分利用税收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合理减轻税负。此外,考虑母国受控境外准则的限制,承包单位应当确保经济业务符合东道国标准,帮助项目规避风险。承包单位在享受境内税收抵免时,应比较不同抵免方式下的总体税负,在合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享受税收抵免政策。在申请税收抵免时,需要取得东道国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或免税证明,企业应当注重程序的合规合理性,与东道国税务机关和业主及时沟通协商,确保税收抵免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税务风险有所差异,承包单位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手段。在前期准备阶段,企业应当深入考察项目的财税环境,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因素,积极预防;在施工阶段,企业应当强化项目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优化税务管理,精准防控风险;在退出阶段,企业应当积极沟通,保存凭证,排除风险隐患,实现境外epC项目圆满结束。

总之,“走出去”的建筑企业应当积极完善税务管理,防范潜在风险,为更多海外epC业务的开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强,索文婷.承包工程境外epC项目税务风险及防范[J].税务研究,2018(7):93-98.

[2]程芝映.“走出去”是我国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然性战略选择[J].老区建设,2012(22):9-11.

[3]张兴旺,穆诗煜.国际工程不同项目管理模式的合同体系[J].工程造价管理,2017(6):80-86.

风险防控交流发言材料篇4

关键词:what-if(故障假设分析)风险分析热处理

中图分类号:tG15文献标识码:a

1.现场焊接热处理简介

1.1热处理工艺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这种工艺在石油、化工和电力等行业应用很广。尤其在石油化工行业,在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接进行焊前预热、材料应力控制和腐蚀控制,以及各项性能的提高,常对其进行热处理。

1.2现场焊接热处理原理

焊接热处理是金属表面热处理的一种,是对合金类材料焊接主要的加工工艺之一,对材料应力控制和腐蚀控制,以及各项性能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目前,石油化工广泛采用加热器、温度控制和保温结合的方式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现场焊接进行热处理,主要分为焊前热处理和焊后热处理。

1.3热处理设备

1)热处理设备组成

现场焊接热处理设备由陶瓷履带式加热器、智能温控仪和保温材料三部分组成。这种热处理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石化工程现场焊接局部热处理施工中。

2)智能温控仪工作原理

控制回路:控制回路主要由热电偶/热电阻、测量电桥、线性放大器、a/D转换器、温度控制仪表、GKK可控硅移相调压触发器组成。

电气回路:电气回路主要由空气断路器、隔离变压器、双向可控硅、熔断器组成。温度控制设备通过空气断路器连通380V电源,给隔离变压器和GKK移相调压器提供220V的电源;220V的电压通过隔离变压器降压后,给温度控制仪、温度记录仪提供电源;双向可控硅通过GKK移相调压器触发后,向加热器提供50V∽220V的电源。

1.4焊接热处理流程

焊接热处理流程:热处理前检查―温控系统安装、检查调试―加热系统安装检查、调试―保温层安装―送电调试―热处理操作―工装拆卸―复查―验收交工。

2.现场焊接热处理what-if分析实践

what-if是故障假设分析的英文简称。what-if分析通常是由经验丰富的人员识别可能发生的事故的情况、结果,提出降低风险性的安全措施。其主要目的是识别危险性、危险情况或可能产生的意想不到的结果的事件。该分析方法可以对设计、安装、操作或技改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分析,同时也可以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分析。一个完整的what-if分析流程图(图(1))。

图(1):what-if分析流程图

2.1分析前的准备

在分析对象确定后,要完成what-if分析,必须从资料准备、分析团队组织和会议组织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现场焊接热处理施工what-if分析资料准备主要有:热处理操作规程、温度控制仪的操作说明、温度控制仪的电气原理图、温度控制仪的工作原理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安全技术交底记录、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如果在老厂区),以及未遂事件和事故等资料。现场焊接热处理施工what-if分析分析团队:由1名电气工程师,1名安全专业人员和1名热处理工组成。

2.2分析单元的划分

本文从人、机、物、法、环四个方面,划分石化工程现场焊接热处理施工what-if分析单元(见表(1))。

序号单元名称单元说明

1人员热处理操作员、电工、其他辅助人员

2机械设备温度控制仪、加热器

3物料、劳动用品、劳动保护设保温棉、线缆、劳动保护用品、脚手架等

4方法、程序操作规程、操作说明

5环境、天气作业环境:雨天、雪天、阴天、大风、受限空间、高处、防爆区域等

表(1):分析单元划分表

2.3故障假设分析内容

根据分析单元划分表,分析小组组长组织故障假设分析会议。在会上,分析组成员对每一单元提出故障假设,然后充分讨论每一种假设故障可能导致的危害或后果,并提出消除或减小故障危害的安全应对措施,及时把假设的故障、讨论分析的结果、提出的安全应对措施记录在分析表中,形成分析报告。另外,小组成员应该对讨论结果达成共识,对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在案,以便后续的分析。

2.4故障假设分析报告与建议

本文对石化工程现场焊接热处理what-if分析形成的分析报告(见总表表(2)部分)。

石化工程现场焊接热处理故障假设分析

分析对象热处理施工过程分析

人员安全工程师、操作人员、电气工程师

分析日期

序号故障

假设分析后果/危险安全对策措施

1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可能发生触电、电击、烫伤、高处坠落、设备设施损坏热处理员必须熟记操作要点,严格按照热处理操作规程、温度控制仪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管理人员要监督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

3非电工安装热处理系统可能发生触电或电击禁止非电工进行热处理作业;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确认作业人员资格。

4温控设备内双向可控硅异常导通发生触电或电击事故做好设备外壳接地;操作设备前,用试电笔检测外壳是否带电;热处理管线、材料本体接地;温控设备输出端添加漏电保护器;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鞋。

5温控设备输出端漏电保护器失效发生触电或电击事故;发生电气火灾热处理管线、材料本体接地;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鞋。

6加热器陶瓷管、片破损,加热丝发生触电或电击及时检查,及时更换加热器;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鞋。

7临边、洞口无防护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施工前检查确认;落实临边洞口防护措施。

8脚手架搭设不符合标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施工前检查、验收脚手架;架子工整改不符合要求的脚手架。

9进入受限空间前未检测受限空间内的气体窒息、中毒、火灾、爆炸施工前检测受限空间内的气体,做到未检测,不进入;申请作业票,无票不进入,不施工。

10雨雪天气未采取防雨雪措施触电或电击采取防雨雪措施,避免雨雪进入热处理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绝缘手套、劳保鞋等劳保用品。

11在防爆区域作业未采取防爆措施爆炸、火灾落实防火、防爆措施。

12在潮湿环境、受限空间、钢结构框架中作业未使用安全电压照明触电或电击,爆炸使用36V、12V安全电压或电池供电,使用防爆安全手电

;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绝缘手套、劳保鞋等劳保用品。

表(2):现场焊接热处理过程what-if分析记录总表(部分)

3.结束语

就某种施工过程风险分析而言,目前常用安全检查表和工作危险性分析(JHa)方法。本文采用故障假设分析(what-if)方法从另外一个角度(故障假设)对石化工程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场焊接热处理施工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和危险源辨识,用以指导现场焊接热处理施工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隐患,确保生产安全。what-if分析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于施工过程风险分析。

4.参考文献

[1]现场管道焊缝热处理施工工艺标准(QB-CnCCeCJ22303-2006)

风险防控交流发言材料篇5

[关键词]路桥工程管理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09-01

一、路桥项目管理的概述

项目管理是对整个工程的计划、执行和完工考评等整个过程的管理,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起始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束阶段。其中,起始阶段是为整个项目资源准备和制定各种计划。执行阶段是监督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完善各种计划井最终完成项目的目标。而结束阶段是对项目进行总结、评价及各种善后工作。作为一个路桥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审核到施工,直至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管理,整个流程,环环相扣,任何环节一个施工工艺出现问题均会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一定或者致命的影响。因此路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其有序高效的管理是重中之重。管理是使事物的发展从混乱、无序走向有序、有效发展的唯一方法。要让项目管理真正进人实际业务运作中,应该结台实情逐步落实项目管理理论中的各项内容。

二、路桥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一)材料问题。任何路桥施工,都离不开材料,有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所需的材料种类较多,且需求量很大,并且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经常有许多新材料、新规范应用的问题[1]。我们必须针对设计方确定所需用材料的型号、规格等,在拿到图纸后组织做好工料分析,精心算所需各类材料的数及进货时间,以根据现场情况组织材料进场,确保现场材料供应。并应结合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进场材料及时进行验收,同时按要求向业主、监理单位报检,进行抽样检验,将不合格的材料清退出场,并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按要求将材料放于不同场地。对于易燃品、易爆品的采购、保管及发放应按地方法规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及防范措施。

(二)技术问题。作为一个路桥工程项目,点多线长,施工工序往往较多,施工工艺也较为复杂,现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机械设备,各类施工工种班组多且工作面交叉作业,管理难度大,这要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必须熟悉施工图纸,优化施工工序。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分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及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洞悉具体的施工现场、施工工艺,才能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各方面突况准备好处理方案,以按时保质地完成每道工序。

(三)质量问题。质量是企业的生存的根基,是对项目负责的重要指标[2]。建立工程质量问题追究制度,对现场管理人员、施工直接责任人员和把关的质量检验人员必须明确其相应质量责任及处理规定,使得内部的质量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作为一个路桥工程项目而言,不论是路基、桥梁、涵洞等构筑物,均为露天作业,且点多线长,受天气因素影响极大,同时各种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对于这种千变万化情况,绝对不能模式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地确定方案,合理安排施工。从技术角度出发,施工质量问题是否达到相关的设计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仅仅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做出严格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质检制度、确定科学的质检手段,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每一工序、每一施工工艺是否达到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四)安全问题。路桥的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由于路桥施工线路长,交叉作业面多,设备投入量大,人员工种特别是特殊工种多,且均为露天作业,所以管理难度极大。安全是效益之本,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岗位职责,将有关的安全措施落实到实处。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除了靠制度约束以外,安全监督检查也是重要的防范手段。经常进行专业检查,如防火、防爆、防盗、用电安全、高空作业、交通安全、机械设备的检查等,同时不定期的进行安全突击检查,也是对安全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

(五)加强现场的动态管理。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的需要不同,现场的平面布置亦应进行调整。当然,施工内容变化是主要原因,另外分包单位也随之变化,他们也对施工现场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不应当把施工现场当成一个固定不变的空间组合,而应当对它进行动态的管理和控制。

三、风险管理

鉴于风险长期存在并且牵扯面广,一般都有项目经理牵头组织风险管理领导小组,配备若干风险管理专职人员,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制订风险管理计划,不断监控风险产生的可能性。风险的起因可能有一种或多种,风险一旦发生,会产生一项或多项影响。完整的项目管理迂包括一系列专题管理,如:质量管理、变化管理、风险管理、财务(或成本)管理等。风险管理是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随着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以及业主对项目管理越来越高的要求,风险管理就加入了项目管理的行列,形成了项目风险管理。从预防和分散风险两个角度来考虑:1.从预防角度来考虑,路桥公司应当在投资项目开始之前,通过加强可行性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认真分析。2.从分散风险的角度来考虑,由于风险是未来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控制风险的发生。此外,还可脱通过其他措施来转移风险,如改购买固定资产为融资租赁等。人们对风险持有的态度(延伸到组织对风险持有的态度),将影响风险认知的准确性,也将影响其应对风险的方式。因此,对风险的态度应尽可能明确表达。应当为每个项目制订满足组织要去的风险应对方法,并就风险及其应对措施进行沟通。要想取得成功,组织必须承诺在整个项目进程中积极并一贯地采取风险管理。

四、小结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任何一项路桥工程中,管理是其核心,是决定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因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当今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其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本文对于路桥施工管理只是谈及部分,其本身是一项复杂且细致的工作,它涉及到除本专业以外的多个学科。路桥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在项目工程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的路桥项目做具体的分析,在路桥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事后评价上全面落实项目的风险管理,把好工程质量关,并根据现场情况或者工程进度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从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及相应措施,同心协力,团结协作,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生产任务,做到工程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风险防控交流发言材料篇6

在高校基建工程建设中,由于工程建设自身的特点使得对商业贿赂的防范难度较大,环节多、流程长、隐蔽性强、涉及人员多、涉及金额大,工程建设领域成为高校职务犯罪的一个高发区域。并且项目建设中存在着质量、投资、安全等多方面的风险因素,且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任何一个风险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或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党和国家采取了措施,加大了教育、管理、监督、惩处的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有一些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必须认真思考,勇于实践,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使高校工程建设领域的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更好地向前推进。有效整合监督和管理资源,形成廉政风险防范合力,就会减少工程建设领域的漏洞和风险,同时也能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工程质量。

规范权力运行,防范廉政风险,成为高校基建工程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反腐倡廉仅仅停留在教育和惩治方面,是难以遏制腐败易发的情况。如何降低和防范廉政风险的关键是权力运行要公开透明,这样才能实施有效监督,否则监督就是一句空话,这是当前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工作。首先要对权力运作进行剖析分解,拟出权力运行路径,找出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实施透明公开化的运作系统,才能保证权力在阳光下操作,监督才能到位。

廉政风险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管理人员为了谋取私人利益,主要手段是:一是利用手中职权串通其他单位,损害学校利益,为其他单位谋取利益,从而从中获利;二是利用手中权力,利用其他单位为其牟利,但最终成本依然会被转嫁给学校。基建工程从项目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验收、付款、结算等具有环节众多的特点,且渎职犯罪均集中在上诉环节。

1当前高校基建工程廉政风险点

本文认为高校基建管理中,易发生重大廉政风险的阶段根据流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阶段:一、勘察设计阶段;二、招投标阶段;三、施工管理阶段;四、付款管理阶段;五、验收阶段;六、结算审计阶段。

1.1勘察设计阶段

勘察设计阶段主要廉政风险是,校方设计管理人员通过以下手段谋取私利:

(1)通过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针对特定供货单位设置相应的规格、技术等条件;

(2)针对采用初步设计进行施工招标的项目,为有利害关系的施工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与设计单位串谋,故意在施工图设计中埋下设计变更的隐患;

(3)授意或强迫设计单位选择不合理技术方案;

(4)为牟取不正当利益,故意忽略设计文件中存在的缺陷。

1.2招投标阶段

在招标阶段,易发生的廉政风险点主要是让特定投标单位中标,从而在其中获取个人利益。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应招标而不招标,或以将项目化整为零方式规避招标;

(2)在编制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时,针对特定人提高或降低资格条件和评价指标;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限制投标人之间的公平竞争;

(3)在招标答疑时进行有倾向性答疑或有选择性回复;

(4)有倾向性选择评委;泄漏评委名单;向评委泄露评标项目名称;

(5)影响专家评标,暗示、诱导、误导专家评标。

1.3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校方管理主要内容是对质量、安全、造价进行控制。所以廉政风险可分为质量、安全控制点和造价控制点:

质量、安全管理中:易发生的廉政风险主要是校内相关人员有意为施工单位隐瞒质量、安全问题,从而获得利益,表现形式主要有:

(1)在检查安排中,有倾向性地选择检查内容,或委托与其有利益(利害)关系的检测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检测。有意为被检单位隐瞒质量安全问题;

(2)现场检查检测时,降低工程检验标准,提高评定分数;对发现的问题不及时要求整改或帮施工单位隐瞒过关;

(3)通报检查结果时,改动检测数据,故意隐瞒质量问题,或未检测,编造检测数据;或降低处罚标准或不予处罚;

(4)复验流于形式,无视施工单位整改不合格,帮其隐瞒过关;

变更、签证管理中:校内相关人员主要通过以下手段为施工单位获取利益,从而自己从中牟利:

(1)对不符合变更条件的,准予变更;或擅自变更,弄虚作假,满足利益需要;

(2)与施工单位串通,对变更工程量、单价审核虚高,特别是对隐蔽性工程变更的审查把关不严;对施工单位申报的不合理的合同外单价不予核减;

(3)同意施工单位先实施,后履行变更手续,导致无法审核其变更立项的合理性以及无法准确核实现场工程量(特别是隐蔽性工程)和现场施工工艺。

1.4付款阶段

付款阶段主要有以下廉政风险点:

(1)在手续不完备的情况下给予付款,或不按应有的程序给予付款;

(2)不按合同付款,恶意拖延支付时间或提前支付;或存在超付现象。

1.5验收阶段

验收包括材料验收和工程验收,易发生的廉政风险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有:

材料验收中:

(1)接受供应商不符合合同要求的标的物,使不合格材料应用于工程;

(2)利用手中的权力插手施工单位的材料及重要设备的采购工作以谋取利益;

(3)在调整合同数量、工期等条款时,为供应商提供便利。

工程验收中:

(1)操纵、组织对未完工工程进行验收;

(2)审核评定把关不严,规避工程缺陷、降低验收标准,对不合格工程进行了合格评定。

1.6结算阶段

在竣工结算阶段主要廉政风险为:

(1)对施工单位所报不合理部分不予核减,串通施工方谋取私利;

(2)恶意延长审计期限以谋取私利。

2廉政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各阶段不同廉政风险点,本文结合高校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实践,逐一介绍防控的措施。

2.1勘察设计阶段

勘察设计阶段主要防范措施是:

(1)在实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专家审查制的基础上,校内监察审计部门可委托专业审计事务所,对设计图进行核查;

(2)制定设计审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校内处罚措施。

2.2招投标阶段

招标阶段是最易发生廉政风阶段,所以也是重点防治阶段,在此阶段,校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治:

(1)基建部门向监察部门备案招标计划。监察部门进行跟踪检查;对于发现违规确定中标人、签订合同的,依法责令改正。

(2)基建部门组织编制的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应交由监察审计部门进行审核,避免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招标文件未经审核的招标项目,不予开标;要求在招标文件审核及修改完成后才能对外发售。

(3)答疑结果向监察部门备案;要求答疑时效统一;向所有投标单位公开回复答疑结果;监察部门建立答疑回复监管机制,并接受投诉。

(4)对于校内开标项目,应及时更新校内专家库并逐步实现电子化,实现随机抽取;开标前2小时由纪检、监察部门和基建部门共同从评委库中抽选、通知评委并负责在会议前对名单保密,且不告知评标项目和投标人。

(5)开标现场,监察部门规范与会各方人员言行,防止暗示、诱导、误导评标;评标时,中断开标现场所有人员与外界联系。

(6)建立公示及投诉接待制。

2.3施工阶段

在质量、安全控制中,校方可以从通过以下方法防治廉政风险:

(1)多部门集体确定检测单位,与检测单位签订廉政协议,对检测单位的检测质量和廉政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出现明显争议的,建立复议制度;

(2)保存检查时的影像和文字等原始资料;

(3)多人参与现场检查、检测。

在变更、签证管理中,校方可以从通过以下方法防治廉政风险:

(1)实行跟踪审计,提前介入;

(2)设置设计变更各环节办理时限,逾期不予办理;

(3)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严禁建设单位及有关工作人员以个人身份干预工程建设,随意进行变更;

(4)多部门联合调查同期市场价格,作为审核的依据;

(5)重大变更立项须集体研究,多部门把关,多方会审,并可委托其他设计咨询单位对变更项目立项及费用进行会审、核查;在校园网公示变更立项及批复结果。

2.4付款阶段

(1)制定工程进度款审批制度,明确资金拨付审批程序;

(2)制定财务内控制度,明确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建立财务人员相互制约机制。

2.5验收阶段

在建设材料验收过程中,校方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减少廉政风险:

(1)对标的物的样品采用备份制;参与采购定标的校内多部门代表在样品上进行签名,防止样品被掉包。成立多部门验收小组,参照招标样品进行验收。

(2)保存试验检测原始资料,建立台帐,并定期检查。

(3)规范验收人员从业行为,重视信访,认真查处。

(4)对不符合的材料,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处罚措施,多部门集体研究决定处罚措施。

(5)规范合同变更程序,完善价格、数量的变更手续对较大金额的变更,进行集体决策。

在工程验收验收阶段:

(1)竣工验收实行申请行政监督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校内其他部门进行监督。

(2)实行工程建设管理人员质量责任终身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

2.6结算阶段

(1)明确各阶段审计时限和质量目标以及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审计部门加强对结算审计的过程控制工作,随时掌握审计进程和效果。

(2)建立“会商,复核,抽审”制度,加强复核力度,让审计者被审计。

(3)规范审计人员从业行为,重视信访,认真查处。

3结语

通过对以高校基建流程为主线的廉政风险点和治理措施分析,廉政风险的防治仍离不开:

(1)建立健全与建设流程相适应的工作流程和制度。这些流程与制度要有助于规范建设管理行为,具有很强可操作性。使校内工程管理人员有规范的工作操作流程。

(2)构件权力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加强校内各部门的协调,整合各阶段的监管,强化权力监督,控制犯罪外因。

风险防控交流发言材料篇7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风险控制;原因

中图分类号:U4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73-01

1前言

风险管理就是对建设工程的风险进行界定、辨识、评估、评价及控制。而轨道交通工程大多是地下工程,因此要确保人员安全,降低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把建设风险带来的各种不利破坏、影响及损失降低到能够承受的程度。但是因我国轨道交通起步相对较晚,还存在各种风险,因此加强风险控制是确保轨道交通工程顺利投入使用的基本条件。在这种形势下,分析轨道交通工程的风险控制具有实用价值。

2轨道交通工程存在风险因素分析

要分析对工程风险的控制,就必须要探析引发工程风险的因素,从而追根溯源才能够有效进行风险控制。对于轨道交通工程而言,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即为工程的自身和环境两个方面:

2.1工程自身因素

轨道交通工程自身存在安全风险,主要源自于工程自身问题,主要体现在工程结构问题、建设规划以及上道工序质量等各个方面。

(1)工程自身结构;对于一个轨道交通工程而言,大致划分成为前期设计、中期施工及后期运营三个阶段。尤其是前期设计对于整个工程安全的影响最大,例如前期设计工程结构不严谨、不完善,不但会给施工造成极大麻烦,对后期运营也有一定影响,而且这些麻烦与困难是后期极难解决的。

(2)工程工序质量;工程工序知识对于工程安全风险也有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的质量上。因此要加强工序质量,确保人们财产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更是控制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的重要方面。

(3)工程建设规划;和其他工程相比较,轨道交通工程属于一项较为特殊的工程,特殊在于这种工程对城市具有极大的影响,不但关系到了市容市貌,还对人们出行便利有极大影响,因此对整个建设的进度及阶段划分有极高的要求。所以做好工程施工计划、有序施工,确保了人们出行便利性,对轨道交通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2.2环境风险影响

对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而言,环境安全风险影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含了水文地质、周围建筑等各方面。

(1)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是影响轨道交通工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不同地质施工方式也就存在一定差异,整体要求也存在极大变动。假如施工时对当地地质情况没有完全了解,极难将设计和本身融合在一起,自然也就会影响到工程质量。

(2)周围建筑;应该轨道交通工程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周围建筑及施工情况,主要表现为高层建筑的地基,天燃气、下水道等工程中管道问题,地下所埋各种电线电缆问题等等,轨道交通工程必须要和这些工程彼此分离,彼此之间不能给相互影响。

3轨道交通工程风险控制策略

因为轨道交通工程处于高风险的城市环境与地质环境之中,风险因子多且复杂,建设过程中只要某个环节存在问题,都可能造成其他各类事故。因此加强轨道交通工程的风险控制,有利于降低了灾害影响,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而且轨道交通工程的风险控制必须要贯穿着工程建设全过程,施工过程中都要评估风险。本文结合前面的影响因素,提出轨道交通工程的风险控制措施。

(1)整体规划确保质量;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并非一般的简单工程,覆盖面大、涉及面广,因此在规划轨道交通工程时就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观。前期设计一定要做到精益求情,不能够马虎。因前期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直接对整个工程质量有影响。中期施工阶段一定要确保施工工艺,不能够偷工减料,产生出豆腐渣工程。而后期的试运阶段就必须要积极维护与检修工程。因此在整体规划时就要有全局观念,一定要一丝不苟,确保工程质量,将运营风险降到最低。

(2)结合环境实况建立科学的施工体系;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地质更要全面了解,要全面把握与了解周围环境中其他的施工工程情况,这些方面都对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施工前,必须要全方面了解工程施工环境情况,要因地施工,将前期设计与具体施工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出优质轨道交通工程。同时还要了解周围环境中其他的建筑与施工情况,严禁和已经完工的工程发生冲突,破坏先前工程,例如地下的高压电缆等等。在轨道交通建设中要构建出完善的施工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3)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从现实情况来看,施工过程中因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风险例子较多,因此就必须要以预防为主。首先就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策略,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施工前就要对所有参与人员实施安全培训,不但要培训安全知识,还必须要培训遇到安全事故的应对知识,要将安全警钟落到每一个人心中。施工过程中,不仅仅要实况提醒所有人员重视安全,还必须要安排专人定时或不定时深入到施工现象查看,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就要立即处理,哪怕是停工整顿都必须要落到实处,一定要把安全方面的风险控制上升到高度。同时还要对施工现场严格分区,那个地方加工钢筋,那个地方放材料等,必须要清清楚楚标示出来。并且危险出还必须要竖立安全警示牌,引起人们的注意。

(4)加强质量管理;对于轨道交通工程而言,加强质量管理是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质量控制涉及到很多方面,首先就要从原材料入手,只有确保了原材料质量才能够保障工程质量。从工程现状来看许多质量问题都因原材料问题所致,所有原材料均要从正规渠道购买,要按照采购程序采购。其次要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投入运营情况。因此就要从主体、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入手,以过硬的工程质量实现风险控制。

4结束语

轨道交通工程的风险控制涉及多个方面因素,因为就必须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合施工实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辉,罗风霞.地铁土建工程风险管理的思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2).

[2]何理,钟茂华,蒋仲安.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与利用过程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

科学技术,2011(1).

风险防控交流发言材料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反腐倡廉;制度设计;探讨

国务院国资委2012年初,在中央企业深入开展了管理提升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强基固本、控制风险,转型升级、保值增值,做强做优、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只有管好国有资金使用的“钱袋子”,达到“滴水不漏”,才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有效防控管理风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有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现在结合石油企业管理实际,就加强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建设谈点粗浅看法。

一、关于对廉洁风险防控制度的认识与理解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具有原则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有很多制度规定在规范和约束着管理者的从业行为。如物资材料使用管理规定、招投标管理办法、财务报销管理办法等等,这些制度规定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对廉洁从业行为的约束。但是笔者认为,这些制度规定以规范业务流程及具体操作方法据多,针对预防党员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不廉洁行为,在细节上规定得不够严谨严密,缺乏明确的指向和专一。就石油企业而言,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应该是有效防止党员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防范腐败行为发生而制定的制度。这样的制度对防治腐败行为发生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专一性。

二、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抓好廉洁风险防控制度建设应在细节上做文章,针对最容易造成国有企业资产资金流失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在制度设计上采取“对症下药,因症施治”的办法,实施针对性防范控制。

一要突出重点环节这个“点”。这里的重点环节是指最容易造成国有企业资产资金流失的环节。针对这样的环节,在廉洁风险防控制度建设上,要采取“一对一”的措施和办法,实施实效性制度设计。如当前在物资采购工作中,有很多物资供应商未经物资供应监管部门派员押运配送,就直接将物资材料送达基层单位的物资管理部门,对一些急用料甚至直接送达使用现场。其间就存在采购合同与验收实物是不是相符的很大漏洞。为有效防止供应商和企业材料员串通舞弊行为发生,在物料验收入库制度执行上,应该由不同业务的三人共同监督验收,在相关单据上分别签署各自姓名,确保物资采购合同切实履行到位。再如,针对设备维修更换下来的发动机等贵重及大型配件,在设备维修更换完毕后,旧件应该拉回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销毁,报废料放置在物资材料管理部门集中处置,这样做目的防止承修商拆东墙补西墙,来回倒换。但是在装备维修制度制定上,往往就忽视这样细节性问题。若是承修商与装备维修部门管理人员达成私下交易,使不该修的修了,不该换的换了,就很容易造成维修资金流失,诱发设备管理人员,违规违纪。在企业基层像这样涉及资金资产制度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修订制度时应着力在重点环节这个“点”上下功夫。

二要突出关键业务这条“线”。严谨规范的业务流程对预防干部职工不廉洁行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此,应该将源头预防不廉洁行为的措施和办法,嵌入业务管理的重点环节和部位,使之成为规范严谨,科学实用的制度管理体系。上述所讲物资采购只对验收环节严格把关远远不够,如果基层单位的材料管理一塌糊涂,基础管理台账不全不细,对库存物资材料没有定期盘库,对收到和发出的物资材料没有详细记录和跟踪监督,这时也很容易造成材料被擅自侵占或盗卖。这就需要在跟踪材料使用地点部位上下功夫,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靠严明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石油企业是国家特大型企业,每年有近亿元报废资产进行处置。这块“唐僧肉”很多购买商都在盯着,报废资产处置也是职工群众很关注的焦点和重点问题。近年来,每次报废资产处置都有纪检监察干部参与监督。但是要清醒地看到,购买商为了谋取更多更大利益,会采取诸多手段对监管人员进行诱惑腐蚀。为保护干部职工,必须在制度上采取更加严密的监管措施,根据不同的地域和环境,应有不同的制度设计和配套措施。凡报废资产处置,一是需有门岗人员对运输车辆、车型牌照、司机姓名、所载物资、出入时间等进行详细登记;二是要配齐配强监管人员,强化相互监督,在油田二级单位比较集中区域,明确指定由油田管理的过磅点对空车和重车进行称重;三是对电子计量器具进行技术改造,发挥科技防腐作用,使电脑存盘记录的数据不能人为更改,核心维护好重量的真实性。每次称重过后要打印出称重时间、车辆牌照和实际重量,该票据由资产管理部门将相关资料一并妥善归档留存,局纪委可不定期就报废置产处置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违规违纪者严肃查处。只有在上述诸多环节形成严密制约的管理体系,狠抓执行落实,才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要突出重大事项这个“面”。油田每年有数十亿元资金用于各项生产建设,“花多少的钱,要办什么事?是不是用这么多的钱,真正干了这么多的事?”,需要加强投资资金在合同履约过程及结果的监督,以“两地公开”和“两次公开”,维护职工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确保国有资金发挥最佳化效益。原国资委主任王勇在管理提升工作会议上作过这样的讲话,“仅靠对现有管理制度的修补改良和一般调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敢于触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敢于调整现有的管理架构和利益格局。”笔者认为抓好投资管理活动业务公开,接受职工群众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就是敢于触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对现有管理架构的一种调整。近年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等领域曝光很多大要案事实说明,暗箱操作,弊案丛生。不受监督约束的权力,最易诱发腐败问题。

所谓“两地公开”即在落实好利用网络平台公开的同时,抓好投资项目合同履约过程及结果,以纸质文档材料在立项机关办公楼公开栏和项目实施的基层单位公开栏公开。“两次公开”就是同一投资项目经过招议标并签订合同后的第一次公开,和项目履约完毕并实施结算后的第二次公开。具体运作过程如下:一是凡油田直属单位1万元以上的项目,这些项目无论是招标还是谈判,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都应该在合同签订之日后的次月7日前按照日期顺序,全部在本单位网站公开出来,绝不可缺失漏项。为加强监督检查,公开单位经营和财务管理部门每半年就所有项目名称和结算金额,向上级审计和纪检机关提交清单,组织专人审查核对。二是落实“两地公开”即在合同签订的一周内,就项目内容、根据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承揽维修、租赁、运输、外委施工等不同类型的合同,设计专用公开模板格式,就项目内容、立项金额、中标金额、单价数量、规格型号、价格构成要素、合同履约内容、落实地点(部位)、实施目的、质量标准、截止期限、甲乙方监管和施工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以及资金对外结算方式等,以纸质同一格式一式两份甚至多份,在项目立项部门所在机关办公楼公开和项目实施地点的基层单位公开。像物资采购供应、承揽维修等涉及多个基层单位的,要在涉及所有单位公开,每个项目公开时间至少15天以上。同时还应将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电话号码、邮政地址、电子信箱等全部公开出来,受理同业界和广大职工群众监督检举。三是落实“两次公开”,即上述第二项内容是第一次公开,接受职工对合同履约过程及结果监督。还有一次就是本合同履约完毕并已进行了对外结算,在结算后的10日内还应进行一次公开。公开方式和第二项基本相同,特别标明的是项目名称、项目落实具体内容结果和结算金额等,必须详实公开公示。该公开文本材料一式两份甚至多份,需由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部门三家盖章确认,在项目立项部门机关公开栏和项目实施的基层单位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坚决查处。

三、切实发挥各级组织在制度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一)发挥领导干部在制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在廉洁风险防控制度建设上,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扎实推进制度制订工作,要立足管用有效,坚持急用先立、慎立多修,立改废并举。凡管理“人财物事”,有诱发各级管理人员违纪违法的风险点,必须以十分完善的管理制度措施进行防范控制,不能存在任何漏洞。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制度,抓好制度贯彻执行,始终做制度建设的支持者,贯彻执行的推动者,自觉遵守的示范者。

(二)发挥职工群众在制度制定中的参谋作用

每一项制度的制定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体现务实管用。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制度建设,要发挥职工群众在制度制定中的参谋作用。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在职工群众中开展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绩效评估和认可度测评,找准制度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集思广益,在制度修订设计上以科学管理理念和创新思维,使之不断日臻完善。

风险防控交流发言材料篇9

关键词:清单计价;建筑企业;防范风险;控制措施

abstract:thispapermainlyonhow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underthemodeofvaluationofriskpreventionarediscussed,withemphasisonthequotation,contract,engineeringandconstructioninthreestagestocontrolandadoptwhatkindofmeasuresarediscussed,forreferencelearning.

Keywords:billofquantities;constructionenterprise;riskprevention;control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深入推行,我国逐步形成了“市场形成价格,企业自主定价”的新格局,把工程计价的权利完全真正交给建筑施工企业,交给建筑市场报价,本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试着从投标、合同签订、工程施工等三个阶段着手分析,就如何防范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风险展开探讨。

1投标报价阶段

当前,建设工程施工招标采用工程量清单的方式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工程量清单招标就是将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实物工程量按照图纸统一计算,列出工程量清单及说明,以招标文件的形式统一,按照统一的计价规则进行报价的一种方式。工程量清单报价遵循“控制量、放开价”的原则,将定价权归属于投标单位,综合单价由投标单位依据市场价格自行竞报综合单价;综合单价是指完成工程量清单中一个规定计量单位项目所需要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和利润所需要的费用,并考虑一定的风险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投标报价时:

第一要认真阅读招标文件和图纸,仔细分析每个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中包括的工作内容和实际施工情况,根据市场行情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避免招标文件和图纸内的风险。

第二在编制投标书之前必须调查现场周围的环境、自然条件、生产和生活条件等情况,尽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如现场附近有一高压线,根据安全生产要求必须进行防护,如不进行现场考察,投标报价中就会将此部分费用遗漏。

第三要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实际制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合理安排工期,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对工程成本有影响的因素,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

第四要及时收集调查市场价格,尤其主要材料价格,可以直接找厂商或供应商询价,也可以参照政府的指导材料价格信息。由于建筑材料波动很大,在进行市场调查确定价格的同时还要分析未来价格的变化趋势,以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第五要合理运用投标报价技巧。对难以准确计算的工程量,且预计施工中工程量增加较大的项目可报高价,对施工中固定不变的项目,报价可偏低,这样对工程总价影响不大,又存在多获得利润的机会;对暂定项目,估计以后一定施工的报价适当偏高,估计以后不会施工或甲方可能分包的项目报价适当偏低;对施工图纸中说明不清楚的项目或有漏洞的地方,报价可低一些,有利于降低投标总价和进行工程索赔,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平衡报价,在报价中采用这些技巧也是获得中标和利润的有效途径。

2施工合同签订阶段

施工合同是约束双方责任和权力的依据,是工程结算的依据。因此合同签订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合同一般分为固定总价合同和固定综合单价合同,不论是固定总价合同还是固定综合单价合同,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候要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要明确施工范围、合同和界线。当在同一区域内多个施工队伍同时施工时,在施工合同中,对工程的施工范围、工程量划分界线必须明确。

第二要考虑好材料价格变动。材料价格涨落对工程造价影响比较大,为降低施工单位的风险,对工期比较长的工程或因业主引起工期拖延的工程,应在合同中明确因价格波动引起合同价格调整的办法。

第三要严把设计变更。设计变更引起新的工程项目,应在合同中明确新增项目综合单价确定的办法,以免为以后的工程结算留下隐患。第四合同语言一定要严谨,在专用条款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施工过程控制阶段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投标人完成由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它项目费和规费、税金。而综合单价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和必要的风险费,是施工实际成本的反映。施工中加强实际成本的过程管理,就是针对所报清单中组成综合单价的各项指标的实际消耗支出控制在报价范围内,不超出报价范围,防范风险从而控制好工程成本。

人工费支出是工程直接费的基础性支出,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20%左右,且随市场供需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对人工单价在整个施工期间进行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预测和控制,是施工过程控制人工费支出的基础性工作。施工单位应设专门人员进行预算工作,根据清单报价中包括的人工费,结合市场人工单价和实际施工情况测算出每个清单项目人工费的控制指标。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对每天发生的人工费进行详细的记录,在完成一个分项后,就与工程量清单报价中的用工数量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办法,并对控制指标加以修正。每月完成几个清单项目工程后,各自与工程量清单报价中的用工数量对比考核控制指标完成情况,通过这种控制节约用工数量,就意味着降低人工费支出,相应的就增加了工程效益。这种对用工数量控制的方法,最大优势在于不受工程结构形式的影响,分阶段加以控制,有很强的实用性;如果包清工的工程,结算数量一定要控制指标以内,如存在超过计划控制指标的清单项目,应及时分析原因,是否因业主原因导致,还是自身管理原因导致;如因自身原因导致应及时分析原因,形成书面的资料以便下次投标报价时避免这些风险。人工费用控制指标主要是从量上加以控制.重点通过对在建工程过程控制,积累整理实际用工数量的原始数据资料,以便形成企业定额,更好的指导投标报价。

材料费用在整个建筑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65%左右,是工程成本控制和防范风险的重点。材料根据工程量清单报价形式不同,材料供应方式也有所不同。如业主限价的材料价格如何管理,主要可降低材料单价来把握,首先根据工程量清单把本月施工分项的材料用量清单下发到采购部门,采购过程以工程量清单报价中材料价格为控制价,在保证材料质量前提下货比三家,同等商品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运距,确保材料价格效益最大化。对甲方供应的材料,确保足斤足两,严把验收入库环节;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做到材料堆放布局合理,减少二次搬运。材料采购进场后依据工程进度实行限额领料,完成一个分项后,考核控制效果,最后是杜绝没有收入的支出,把返工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月末应把控制用量和价格同实际数量横向对比,考核实际效果,对超用材料数量落实清楚是在哪个工程子项造成的,其原因是什么,以便指导下一步的材料管理工作。.

随着施工中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械费的开支在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地上升,约占工程造价的7.5%左右,控制其指标,主要是根据工程量清单计算出机械控制台班数。在施工过程中,每天做详细台班记录,是否存在维修、待班的台班.如存在现场停电超过合同规定时间,应在当天同业主做好待班现场签证记录,月末将实际使用台班同控制台班的绝对数进行对比,分析量差发生的原因。对机械费价格一般采取租赁协议,合同一般在结算期内不变动,所以,控制实际用量是关键。依据现场情况做到设备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特别是要合理安排大型设备进出场时间,以降低费用。

在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原设计疏忽的情况或业主单位提出要求改变某些施工做法、材料替换等现象引发的设计变更;或者,出现施工范围以外的工作内容以及停水、停电或因发包人材料供应不及时造成停工、窝工等情况,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及时进行工程签证索赔。施工单位的造价人员要仔细研究每个清单项目包括的工作内容,如存在工程量清单不包括的施工内容,应及时办理工程签证索赔;另外,工程造价人员还应特别注意施工方案中涉及工程造价的一些措施和方案,投标时工程量清单一般都是依据以往的经验计价,建立在常规的施工方案基础上,如果实际施工方案与常规施工做法不同,且对影响工程量清单项目造价的,应加强因此引起的索赔管理工作以防止应得效益的流失。总之,加强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索赔是施工企业防范风险增加效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风险防控交流发言材料篇10

关键词: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风险分析;风险控制;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176-03

0引言

产品质量关乎国计民生,由于各种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其成为强烈关注的焦点。风险管理是在实现未来目标的过程中将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本文将通过质检数据分析产品质量风险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控制建议,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提高产品质量。

1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状况

由质检总局的《2013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质检总局对各省的日用品、建材、食品、工业品及农产品等5大领域的139种产品(含56种日用品、22种建材、4种食品、41种工业品、16种农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制造业产品的批次合格率为88.9%;进出口商品批次合格率98.58%;进出口食品方面批次合格率99.78%。全年共抽查了1.6万家企业生产的1.7万余批次产品,合格率为88.9%。抽查的大、中、小型企业的产品合格率为95.3%、92.0%、86.3%。

2013年某省共监督检验样品6万余批次(含国抽、省抽、市抽和工商部门委托抽查),其总体不合格率约为7%,纺织皮革类产品和电子电器类产品的不合格率最高,分别约达20%和12%。

2产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六个方面:人、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方法、测量、环境,也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技术、人员、管理和环境[1]。

2.1技术因素的影响

技术因素主要包括机器、材料、工艺和测量等方面。机器设备及相关工具的维护和保养情况及其准确性、精确性情况影响着产品质量;原材料的质量及其保管情况也影响产品质量;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正确性、合理性及工艺方法的执行情况也会影响产品质量;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也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

2.2人员因素的影响

由于人员知识储备、技术经验和能力素养等方面的不同,以及企业培训力度的不同,技术能力仍有欠缺,违规使用生产原料,掺杂使假,逃避检验检疫等等都将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差、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术不熟练、厌烦情绪以及人为控制难度大等造成操作误差也会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此外,领导的质量意识是关键人为因素,督促各级领导加强质量管理,促进全体员工提高质量意识才能保证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

2.3管理因素的影响

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监管部门的协调监管力度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等管理因素都影响产品质量。如安全用药意识比较薄弱,无监管或监管薄弱状态,监督执法工作薄弱,缺少统一的协调手段等。

2.4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方面存在质量安全市场秩序不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感较低、追求低投入高回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威胁着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方面,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音、振动、照明、气体成分、污染程度等都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对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加工过程中。

3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3.1传统产品产业链质量出现短板的风险

传统优势产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但由于产业链的个别环节出现短板,导致整个产业不合格率偏高。原辅材料、标准件和非标外协零部件等成为供应链质量风险,如纺织皮革类产品产业链中的染料、面料及染整工艺,电子电器产业链中的低端电子元器件和电器附件、家具产业链中的人造板、胶黏剂等。由于恶性价格竞争,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获得生存空间,盲目追求制造成本,选取低价格供应链,导致产品安全性能不合格。

3.2高新技术产品面临技术和标准的风险

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催生高新技术产品,但由于高端技术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片面追求和保留产品使用新颖性,缺乏产品安全标准化设计。且产品在初期缺少标准进行监管,往往会导致高新技术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不高。高端产品均处于技术发展积累期,个别技术尚待突破,产品成熟还有待时日。

3.3小型微型企业质量失控的风险

小型微型企业众多,三五人就能凭借一两台简陋的设备开始生产,加之其对质量和标准认识不足,难以保障其产品质量。如商用电器产品的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等基本电气安全项目的不合格;电源适配器的抗电强度等多项不合格;食品中添加剂和色素等超标;机械压力机的安全防护措施等多项安全措施缺失。

3.4企业诚信缺失的风险

部分经营者缺乏诚信、假冒伪劣、违法添加、以次充好等。如食品中非法添加物;钢筋、不锈钢管材的直径/厚度不达标;汽车用制动器衬片使用低劣原材料;加油机非法改造加油机硬件进行计量作弊;石材产品的以次充好;纸制品添加荧光增白剂;液化石油气添加二甲醚等。

4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

针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食品等部分关键领域的国家质检中心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能积极快速向上级部门反馈产品质量问题并尽快处置。各质检中心在监测过程中对非食用物质和致病菌等高风险项目,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品质指标不达标等风险项目以及其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项目,采用不同措施。此外还通过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标准宣贯会等,深入分析产品质量问题,解读和宣贯标准,加大对生产企业的帮扶力度,开展质量提升分析培训活动,提升企业产品自检能力,引导企业强化质量责任意识,督促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降低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4.1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①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加强风险管控。建立由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人员参加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具体包括对风险的度量、评估和决策,员工安全知识的宣贯,生产过程风险监督排查,风险防控措施的制订,安全风险信息搜集整理等。

②监控生产过程达到规程要求。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应的生产过程监控规程和检查员操作规范,监督制度规定的实施和检查员检查工作,要求检查员按相关规定对生产过程、包装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不符合规定要求或标准时,应立即整改,直到达到要求。

③加强研判实现前期预警。质量管理部门及生产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原料和产品的相关检测、检疫、检查数据,及质监部门的预警信息,对本单位生产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研判和预警。有条件的,可建立相应的预警制度和预警平台,及时将预警信息告知相关工作人员,以便提高生产要求,加强检测检查力度,排除问题产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④加强员工培训,减少人为差错。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胜任能力,加强管理,完善规章,改善运行环境等措施,可以最经济地最有效的减少人为差错,生产企业应用好该方法加强员工培训减少人为差错。因此需要明确各类人员的素质要求,正确考察员工技能,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方能有效降低人员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⑤严控原材料质量。产品质量控制的好坏与原材料质量是分不开的,因此进场的原材料必须严格检验检查并符合要求。原材料的外在质量缺陷和内在质量缺陷最终都会降低产品性能,甚至产品安全性。找出哪些原材料特性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并重点监控原材料的这些特性。

⑥技术创新增加产品安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品安全性能认识的增强,利用技术手段研发安全性更高的产品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同时还能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汽车行业的混合动力系统、起动/停止系统、汽车安全系统等都有效的提高的汽车的安全性能。

⑦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由于行业、工艺过程、管理方式、掌握信息、认识经验及安全意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不同用户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及关注点不同,因此有必要保证企业间、员工间、供应商与用户之间及时沟通,实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对不同产品不同用途分别建立安全风险知识库,尽可能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4.2质量监管部门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①成立风险监控管理领导小组。为加强全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风险预测能力,可在质监局成立局领导负责,巡视员、相关机关和事业单位负责人参与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收集全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分析整理监督抽查信息、标准变化信息、产品质量曝光信息;开展风险预测并预警;制定专项抽查计划;构建风险监控体系。

②加强对风险控制的研究和应用。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评估等安全风险研究工作,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研判机制,对倾向性、苗头性、疑问性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时预警和处置,避免系统性、全面性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出现,减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造成的危害。

目前质监系统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意识不强,安全风险管理理念不清晰,相关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应用较少,因此要加强风险控制的研究和应用。

③加强对部分高风险产品的综合风险评估。产品的使用风险不仅与产品自身的质量有关,还与安装情况、周围环境、使用人员等因素有关。如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多发生于用电环境达不到要求(无接地保护,布线不规范等)的农村,电梯安全事故发生在小孩的情况较多。因此,对于这些产品应进行综合性的风险评估,联合相关管理部门,建立风险评估机构[2][3],完善制度规范,加强监管,保证产品使用安全。

④建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平台。根据文件[4]要求做到对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沟通、早报告、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尽可能避免出现重大事故,或尽可能减轻危害。风险信息研判采取分级研判和专门研判相结合的原则。各级质检机构都应当对收到的信息认真组织研判,通过科学研判确定风险性质和采取处置措施。建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风险监测信息的报送、分类、研判、处置、统计、预警和。通过加强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和统计,有利于对倾向性、苗头性、疑问性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掌握,以便及时预警和处置。通过该平台还能相关信息,以便质量监管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产品质量风险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⑤加快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工作流程。质量监管部门应引导产品生产企业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积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因标准缺失导致高危风险产品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鼓励相关企业和检验机构积极跟踪研究国外标准和技术法规的新动向新变化,结合需求推进标准规范的制订和修改。如严格执行“抽检”分离制度,规范“抽样”“检验”工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⑥加强技术储备,提升技术能力,建立速效科技攻关机制。在科技研发过程中,积极开展相关产品(特别是高风险产品)的检测技术研究工作,开拓检测范围,提升检测能力,并注重技术储备。为应对突发事件,应建科技攻关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时,有科研力量迅速开展工作,短时间内找出解决办法,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信息支撑或技术支撑,控制事件蔓延。此外,检验监管模式也需要技术提升来支撑,如进口机电产品的检验周期较长,且由于技术含量高构造复杂,需多专业人员协作,有必要提高检验技术水平,改进检验监管工作措施,提高检验有效性[5]。

⑦完善产品召回制度,健全产品召回体系。对于高风险产品,如食品、纺织品、电源、灯具、数字医疗器械、汽车、电子产品、机械产品、家电等,应加强监督抽查,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依法实施公告、曝光、整改复查、行政处罚,甚至召回相关问题产品等措施。目前仅汽车、进口乳品、食品三类建立了召回制度,质量监管部门应考虑对其它高风险产品也建立召回制度。只有通过召回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处置不合格产品,才能使使用中的产品都是合格的,从而形成生产、销售、使用、召回的闭环产品质量控制模式。此外,质量监督部门应鼓励生产商经销商主动召回问题产品,而对高安全风险的问题产品应强制召回,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⑧借鉴国外产品监管的先进做法。

制定较高的产品质量标准,即规定了较高的产品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国外很多产品的质量标准比国内高,如油漆类产品中有害物质VoC释放量,欧洲标准比中国标准高很多。另外还可借助于民间检验体系,定期采购市场上的消费品进行严格检验并公布结果,指导消费。类似民间机构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广泛存在。政府和民间两套监督系统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近些年美国和欧盟的许多产品瑕疵,都是被民间检测机构率先发现,政府随后跟进。中国应效仿这些经验建立一套民间检测体系[6],还可以借鉴美国的食品召回制度[7],如果食品被发现不合格,要求生产厂家和销售部门主动召回已售商品,并退还消费款项。

5总结

产品质量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国家安全,关乎人类安全,随着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产品质量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直接关乎人们生活的产品安全。因此,本文结合国家质检中心的检测数据,统计分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玉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分析与管理[J].中国检验检疫,2012(7).

[2]孙君茂.区域食物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

[3]何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监管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博士论文,2013.

[4]国质检法函〔2009〕29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009,5,24.

[5]柯家骥,郑淼茜,黄海龙等.进口机电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J].机电技术,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