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型社区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7:34

完整型社区建设方案篇1

【关键词】农村档案;社区档案;档案管理;问题和对策

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管理也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我国的农村新型社区工作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字、图像、照片等记录形式,需要进行建档保存,以保证未来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所依据。可见在进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十分必要,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档案服务,减少档案管理失效所带来的问题,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能够为未来农村新社区建设带来更多的便利。

一、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管理特点

1.1档案内容较为繁杂

农村新型社区具有我国当前较为复杂的社会形态,即是社区形态,也不能完全脱离农村生活方式,因此涉及的内容较多,相对的档案的种类和内容也较多。在档案内容当中,包括土地规划、村居改造、居民创业、就业等基本建设内容,也有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内容,还包括社会救助、残疾人权益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具有其相应的档案管理需求,也使得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管理呈现出内容繁杂的特点。

2.2形成周期差异较大

许多农村新社区建设过程中,有着规划-建成-投入使用等较长的时间跨度。时间跨度大,意味着农村新社区档案的形成跨度较大,对农村新社区的档案收集和管理,需要较长的形成周期,而不同的是,如计划生育、医疗、社保等档案的形成周期较短,这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这对不同形成周期的档案,需要不同方式的管理。

二、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问题探究

2.1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许多农村新型社区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将社区建设和居民利益放在首位,进而忽视了档案管理的工作需求,特别是领导层,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造成当地新社区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工程建设、美化建设上,新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无法跟上发展步伐,甚至出现未设立相关管理部门的问题,档案资源严重不足,档案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2.2未建立起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

在农村新型档案的管理工作当中,一些新社区并未设置档案管理制度,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处于“闲置”状态,而一些新社区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在管理过程中,并未按照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档案管理工作,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缺失,最终直接影响了新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建立档案不够全面,无法健康开展新社区的档案管理工作。

1.4档案管理投入不足

当前许多新社区的档案管理部门不受重视,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空间非常狭小,甚至有些没有固定的部门办公室和档案存储室,档案在公共区或借用的临时办公室内放置,不单单影响档案的归档和分类,在档案收取时造成档案的管理问题。而信息化档案管理在农村新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极为少见,许多档案的收集、利用和管理都需要工作人员通过手写方式进行,这极大的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提高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对策

3.1加强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管理意识

从认识上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意识,是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这对当前许多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管理意识不足,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问题。可以从社区领导层开始,进行宣传和培训,帮助领导层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当中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安排。与此同时,对新型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和收集意识的宣讲,充分的在整个社区工作过程中将档案管理工作深入人心。对于出现村、居合并形成新型社区的,则要充分保证原档案的完整性,并在原档案的基础上,对新的档案进行衔接,保证档案的合理性和时效性。作为新社区档案的关键,将农村新档案的变革资料保存完整,是帮助未来新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保障和前提。

3.2建立严密的规范制度

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关键和基础。特别是当前的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为了保证工作的科学性,对档案管理工作设置严密的规范制度十分必要。当前我国对档案管理制定了一定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标准,规范中严格要求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内容,如档案装具的消毒、出事和消防措施;档案的调阅、查询流程等。农村新型社区在进行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和把握上述管理规范的原则,将管理制度与管理现状充分的融合起来,使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在已经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但并未有效开展和实施的新型社区,则要对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严格规范日常工作,并保证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2.4提高档案管理硬件水平

针对当前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无法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问题,应充分的认识到档案管理硬件设施完善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设施投入,积极的建设高配置的档案管理设施,特别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建立起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办公室,并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存储、调阅体系,通过信息化技术帮助档案管理制度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徐蔚.对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J].北京档案,2014,01(01):28-29.

完整型社区建设方案篇2

一、市区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以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以及*市“十五”发展规划为依据,在确保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推行改制工作,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推进“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建立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区,为*市跨越式建设中等城市提供组织保证。

二、市区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的总体思路

(一)改制范围:市区6个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的71个村居。

(二)改制时间:2009年9月启动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尊重历史、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主动实施、稳妥有序、确保稳定”的原则,采取“先全部改制,后逐步完善”的办法分类型进行改制,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市区6个街道办事处范围内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工作。

(三)改制办法:分为3种类型进行改制,现有农村是村民常年居住、共同生产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的共同体,具有紧密的社会联系,形成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村改社居”原则上实行“一村改一社居”,成建制改制,暂保持原有范围、规模不变,待今后根据社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再适时、逐步地进行社区整合。部分村居特别是村居混杂的可根据实际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及群众的可承受程度进行撤并整合(主要在青阳街道的青阳村居、青华村居、莲屿村居、梅岭街道的梅青、梅山村居等)。对一些新组建又相对封闭的住宅小区另行组建社区(如梅岭街道的竹园小区、福隆花园、宝龙金色家园、梅岭工业区、罗山街道的华泰国际新城等)。改制后,对新设立的社区居委会,分期分批培育示范社区。

三、市区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的基本原则

实行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为确保改制的平稳过渡、顺利进行,总的处置要充分体现党的十六大关于“把改革的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五个有利”、“两个确保”、“全市一策、一村一案”的原则执行。

(一)“五个有利”:即有利于维护安定稳定的社会局面;有利于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有利于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需要;有利于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有利于社区建设“六个一”服务设施(即一个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一个社区服务站、一个幼托所、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老年活动室、一个便民停车场)的布局、建设和管理,提高综合使用效益。

(二)“两个确保”:即确保国家、集体资产不流失;确保村干部和群众应享有的权益不受损失,福利待遇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

(三)“全市一策、一村一案”:“全市一策”即在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时,对机构转换、改制程序、集体资产处置、村干部管理、计划生育、土地管理、教育管理、户籍管理、低保、退役士兵安置等方面由市直有关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台统一的政策,并指导组织实施;“一村一案”即由有关街道和村居根据全市的改制方案,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市区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一)制定改制方案和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11月20日前):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市直有关部门的工作意见,形成改制方案,经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后实行。有关街道要根据市的改制方案,及时研究,认真组织制定本街道各村居的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方案,提交市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各村居要根据市、街道改制方案,结合本村居实际,认真制定改制方案,并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方案较成熟后应提交街道审核。要大力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形式,深入宣传改制的目的意义和原则方法,消除群众的疑虑,及时掌握动态和信息,确保工作主动、有序进行。

(二)履行程序表决报批阶段(2009年12月5日前):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意见》(闽政[2002]24号)中有关“在调整乡镇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做好村委会调整撤并工作”的有关规定精神,各街道办事处要以书面形式向村委会提出撤销村民委员会建制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村委会要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介绍改制方案,讨论通过撤销村委会建制设立社区居委会的决议。同时表决通过村委会成员过渡为社区居委会筹备工作小组成员、村民代表过渡为社区居民代表、村民小组长过渡为居民小组长。

村委会要将村民代表会议对“村改社居”问题的表决结果,形成撤销村委会、设立社区居委会的请示及时上报街道办事处,再由街道办事处上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村委会,设立社区居委会。

(三)社区基层组织组建阶段(2009年12月20日前):市政府批复撤村设社居后,要按照《》、《基层党组织选举办法》等规定,由街道党工委报市委组织部批准撤销原村(居)党支部,设立社区党支部,并在原村(居)党支部班子的基础上,由街道党工委任命整体过渡为社区党支部委员。社区党支部在辖区内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要对改制工作以及今后社区经济、社区服务、社区文明和社区治安等建设起领导作用,领导社区居委会和其他配套组织开展工作。组织、民政部门要指导各街道、社居按照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的结果,在原村委会班子的基础上,组建社区居委会筹备工作小组,承接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职责,办理本辖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社区服务,加强城市管理,搞好治安、计生、公共卫生等工作。待全省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的选举工作。新组建又相对封闭的住宅小区,如竹园小区、福隆花园、华泰国际新城等新设立社区后,可以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按照《》、《基层党组织选举办法》、《城市居委会组织法》、《*省城市社区自治组织选举工作规定(试行)》以及社区配套组织的有关规定做好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及社区配套组织的选举工作。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组建产生后要做好相关制度建设。

(四)建章立制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1月):各街道组织对改制设立的社区进行检查指导,对薄弱环节进行完善提高,形成工作总结。

各街道可以选择1—2个村作为改制试点。试点村改制工作要略早于上述时间。

五、市区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的基本要求与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方1案8范.文库4欢迎您采,集,方可顺利完成改制的全部工作。为了保证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工作的平稳顺利进行,全市的改制工作,由市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及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并下设办公室、资产处置指导小组、政策组、宣传组、社会稳定组、社区基层组织设置指导小组、社区界线划分指导小组负责具体指导工作。

有关街道要成立专门领导机构,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并落实专人负责。各村居也要相应成立工作机构,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负总责,将这项工作作为当前主要工作抓紧抓好。

挂钩相关街道的市领导、市直部门和挂钩相关村的街道党政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第一线,联系群众,指导、协助各村做好改制工作。

对改制涉及的有关问题,市直有关部门要依据各自工作职能,按照改制原则,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根据上级规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并指导实施,要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

市社区办要根据改制工作需要,制定改制工作责任制分解表,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任务、要求和时间安排;要加大协调和指导力度,推动改制工作顺利进行。

(二)强化宣传,积极引导。要坚持以宣传引导开路,把宣传工作贯穿于整个改制工作过程,重点宣传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改制基本原则、方法步骤、时间安排。一要结合宣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干部群众以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改制工作,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定上来,推动改制工作顺利实施。二要重视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做好正面宣传和发动,引导干部群众说有利于改制的话,做有利于改制的事,让群众进一步明确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真正理解`方案范#文.库整-理^党委、政府的意图,消除疑虑,把改制工作转化为群众自觉自愿行动,积极地支持和参与改制,推动这项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确保改制一步到位,一次成功。

(三)立足实际,细化方案。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课题。由于各街道、村居的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不同,如土地存量、集体资产的分布和管理形式、收益及农村居民福利、农业人口的比例、就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农村居民的素质等等都存在很大差异,有关街道、村居要根据全市的总体工作方案,以及相关政策规定,结合本街道、村居实际,精心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制定实施方案中,各街道要加大指导力度,帮助村居委会对村情进行彻底的清查,摸出各种具体数字;同时要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使制定的实施方案能抓住矛盾,解决问题,切合村居实际,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完整型社区建设方案篇3

关键词:信息系统;Soa架构;农民健康档案;设计

0 引言

2005年8月浙江省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其中一项内容是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建立健康档案,每两年为农民免费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患病农民将作为社区(乡镇、村)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由社区责任医生上门进行跟踪服务。为了落实这一惠民政策,我们借助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手段,在个人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建立了连续、完整、动态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利用这一系统,不但能很好地掌握个人健康状况,采取优先的预防保健和疾病治疗措施,而且能建立起健康信息的收集渠道和评价系统,有助于预防疾病、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那么,如何在个人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建立连续、完整、动态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实现农民健康档案信息与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信息孤岛,减少重复投资。下面我们围绕基于Soa构架研发的农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相关设计要点,具体谈谈系统建设的关键点和难点。

1 农民健康档案与其它相关系统

建立人生各阶段的健康档案,使之贯穿人的一生,完整动态地反映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的个人健康信息,是全世界卫生工作者的努力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健康档案大体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体检保健卡片等几个彼此孤立的部分,其内容、形式和信息收集缺乏标准、信息收集不连续且方式单一,不同的系统独立运行,重复采集信息,资源不共享,信息利用不充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地区正在试点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试图逐步整合相关资源,拼接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真正建立以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的信息系统。

农民健康档案系统是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的交集子系统。所以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系统与医院HiS、妇幼保健系统、儿童计划免疫系统、计划生育系统,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问题。以Soa构架设计数据交换共享协同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案。

2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简述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是以通用为目的,具有可扩展性、联合协作性的架构。它将所有流程都定义为服务,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约定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这种具有中立的接口定义(没有强制绑定到特定的实现上)的特征称为服务之间的松耦合。对松耦合系统的需求,来源于业务应用程序,需要不断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比如经常改变的政策、业务级别、业务重点、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其他与业务有关的因素――这些因素甚至会影响业务的性质。我们称能够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的业务为按需(ondemand)业务。在按需业务中,一旦需要,就可以对完成或执行任务的方式进行必要的更改。

Soa可以看作是B/S模型、XmL/webService技术之后的自然延伸。web是实现Soa的具体方式之一。其他使用wSDL直接实现服务接口并且通过XmL消息进行通信的协议也可以包括在Soa之中,如CoRBa。这样就有了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middleware)系统,比如iBm的mQseries。Soa能够帮助我们站在―个新的高度理解企业级架构中的各种组件的开发、部署形式,帮助企业系统架构者以更迅速、更可靠、更具重用性架构整个业务系统。较之以往,Soa架构的系统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业务的急剧变化。

Soa可以与许多其他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其中,组件的封装和聚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前所述,Soa可以是一个简单对象、复杂对象、对象的集合、包含许多对象的流程、包含其他流程的流程,甚至还可以是输出单一结果的应用程序的整体集合。

3 Soa构架的健康档案数据交换平台设计

3.1 原理机制

(1)基于消息机制的数据交换;

(2)异构平台的应用系统接入;

(3)采用异步消息队列技术确保交换数据包不丢失。

从水平层次来理解,整个平台起着消息总线的作用,发送端需要与其他系统交换数据则只需直接往总线发消息,由总线负责送达消息到接受端。和交互平台进行数据交换的格式遵循XmL协议标准,遵循其他协议标准的数据由平台进行转换,因此在数据交换平台(消息总线)内流转的消息为标准格式,易于以后扩展接入其他系统。

3.2 相关数据中心的接入

请求消息从中心发往子中心时,首先被分中心前置机上的请求分发器读取;根据请求消息自带的服务头信息,查找本中心接入服务的配置表,找到需要执行的服务,请求被转发执行;服务返回的响应消息,被传送给数据中心平台,由平台返回给服务的调用者。

3.3 内部流转过程

总体请求响应过程内部流转过程。

子中心的应用系统发起的请求消息,由前置机上的Srcadapter(源适配器)负责发送到中心数据交换平台;中心平台对信息进行解析后转发往请求需要访问的目标子中心。

4 农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设计

在这个架构中,底层的服务是更高层服务运行和实现的基础――上层的应用通过底层数据集成服务提供的接口统一访问下层的数据;通过组合多个单一应用服务,可以形成新的综合业务。

数据源层包括了现有医疗卫生系统中的不同类型数据源,除了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外,还会有文件型数据,或者实时产生的数据流,因此无论是数据源存储位置,还是数据访问方式都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对分布数据源的统一管理,所有上层应用都可以实现基于Soa的使用统一方式的数据访问服务。此外,数据服务层还实现了不同地域范围的健康档案信息的交换。通过数据交换服务,数据可以被及时地传送到其他系统或应用当中,有效地提高了健康档案信息的使用范围。

前置应用服务层,利用数据服务层提供的统一数据服务接口,能访问到完整的集成数据。

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子系统的信息交换,对健康档案信息进行路由转发和查询。

最后,健康档案服务层将Soa架构底层提供的复合业务服务、单一应用服务和整合数据服务,通过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显示给最终用户。

完整型社区建设方案篇4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人口产业政策

0引言

目前,全国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但是,小城镇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努力付出的各层面还有很多很多。我认为,要完美的地建设我国的小城镇,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就要社会各界都要一起努力,针对重点问题具体解决。

1加快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意义

小城镇是推动“乡村城市化”的桥梁。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小城镇有利于推动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将在未来扩张经济增长需求不足约束,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小城镇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小城镇是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将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提供广阔的容量,成为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时间稳定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面。

2小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

明确了目标,有了正确方向,才能正确有效的实施。这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问题。为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本着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方针。先从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小城镇、示范村开始,以点带面,典型引导,层层带动,形成网络推进态势,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村镇生产生活环境,使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按照国家既定方针进行。

3小城镇方案实例分析

最近做了一个咱们黑龙江的小城镇规划方案,跑马场地区,依据国家、省、市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对跑马场地区住宅及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小区环境等方面做出规划设计意向,达到国内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水平。逐步发展建设一批人口规模适度、经济基础较好、布局合理、承载能力较强和具有龙江特色的新型小城镇。以此带动全省建设一批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文明程度较高的新型示范村镇。农垦型、森工型、工矿型、商贸型、口岸型、油田型、特色旅游型、农业产业化型等特色鲜明的重点小城镇。跑马场小城镇规划方案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重视环境天人合一。

规划地段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临界阿什河。北临北岗屯,西临园家屯,南与哈同公路相毗邻,东临阿什河。发展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临界阿什河,环境优美,与哈同公路相邻,交通便利;结合当地资源、地缘优势,明确城镇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对城镇规模和性质、功能分区、交通体系、地下管网、绿地系统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高起点规划,使城镇建设更加科学规范。

3.1设计思路:阿什河做为天然景观,与本城镇蜿蜒同行,住宅与河垂直布置,这样既能够和环境很好的结合,为更多住户提供更好的景观,同时又能够减少日照间距的影响,节约用地。为住户提供更大的绿化空间。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生活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题,充足的阳光,良好的朝向,较大的间距以及景观对于每一户的均好性成为主要的指导思想,因此本案采取周边式为主的布局方式,这样建筑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在内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绿化活动空间,建筑的主要朝向尽量采取南北朝向,以适应东北的生活特点,同时减少设计造成的户型差异,创造良好的平等的生活空间。另一个改善居住环境的措施就是人车分流,小区主道路宽9米,组团道路宽7米,交通流畅。地下车库入口设置在次入口处,使本案内部居住活动和小区与外部的交流活动互不干扰。

3.2绿化景观分析:本案内建筑沿基地周边设置,小区中心形成完整绿化景观空间及宽敞的室外家居活动空间,同时与沿河绿化形成景观空间的渗透和视线穿越。

3.3建筑设计:本案中心景观绿化采取规则的广场与蜿蜒的步行道相结合,特色多变的硬质铺地与丰富的绿化相结合,平整的场地与亭阁及起伏的假山相结合创造出优美宜人的环境空间,同时结合景观绿化设置运动健身场所。配套设施齐全,符合城镇建设要求,设置了体育馆,幼儿园,会所,体育场,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大型超市等公共建筑。本套方案住宅户型是基于整体规划要求设计的。多层户型多为使用面积70~90平方米的两室或三室一明厅设计,此种户型可做到套内动静分区合理,且适合普通人群的居住需求。本案中心花园北侧均为农民住宅区,中心花园南侧布置了高层住宅和大户型多层住宅。本套方案18层住宅户型为使用面积80~90平方米的两室或三室一明厅双卫设计,且主卧室均设有独立有采光卫生间,是北方地区设计较为新颖的户型,为大多数年轻及时尚人群所喜爱。考虑到沿河景观较好,因此本案沿主干道主要设计了32层的一类高层住宅,是主要景观被充分且有效的利用,并且户型种类也较多,可供各种人群选择。另外所有户型因考虑到立面造型要求也作了一些进退处理,使内部空间更加丰富。本案在两地块内各设有一个大型集中式地下停车场,地下设计停车数量为2000多辆。本停车场与周边各建筑采用地下连廊在地下连通,此种布置更有利于小区内各设备外网与单体建筑的连接。这样使农民完全摆脱掉原始的自己自燃,垃圾满地的状态,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用地面积,为增强管理提供更好的条件。

我省共有小城镇近千个,小城镇规划的设计,建设和管理都得到了明显提升。现在就要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来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逐步完善小城镇建设思路,把进镇农民对住房、医疗、教育等设施的需求循序渐进的带入到小城镇建设规划;引导乡镇主导产业纵向延伸,创造特色鲜明的小城镇,提高经济发展,创造更高价值;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丰富自身的知识链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纳资金,改善各方面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各方面提高小城镇假设的宗旨即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小城镇就能健康发展,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就一定会大大加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道路编制办法》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完整型社区建设方案篇5

(一)致力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坚持社区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抓阵地、抓队伍、抓活动,使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1、宣传文化建设成绩喜人。为切实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工作人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入户宣传中,在第六次人口入户普查中,都对“社区老年大学”加以宣传,让更多的居民加入进来学习文化、增加知识、沟通邻里感情。

2、“益民书屋”工程建设步伐加快。“益民书屋”工程在上级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在原有的社区图书室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所有书籍统一编号、登记、上架方便居民借阅。

3、社区文化阵地得到加强。xx年社区文化建设空前重视,加大了文化建设力度。还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等传统载体,组织力量,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深入引导居民文明,积极主动引导居民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改变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先后组织青少年废报纸环保服装秀活动、“童心爱环保—低碳从我做起”台湾志愿者环保讲座、学习脊柱保健操、清明节移风易俗祭先人、科学健身在我身边、精彩夏日我为创建文明城区增姿添彩、“争创文明显身手竞技场上显风流”乒乓球南新园社区辖区社会单位联谊赛等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近百余场次,有效地扩大先进文化的感染力,促进居民转变观念。成立了众多的居民业余文化队伍,常年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动,积极参与地区、区、市里举办的文化活动。

(二)创新服务方式,群众文化开展有声有色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围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心指导和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群众文化队伍日益壮大。一是社区文化队伍飞速发展。近几年,社区中老年文艺演出队伍如雨后春笋,发展十分迅速,纷纷利用现有设施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活跃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对各活动点文化队伍的基本情况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台帐,并安排专业骨干现场辅导、组织演出、提供信息。目前,有各类文体队伍有13支。

(三)文体队伍水平不断提高。

1。节日文化活动高潮迭起。元旦、红五月、春节期间,以和谐文化、文明创建为主线,举办了春节联欢会、红五月歌咏比赛、百姓书画走进首图大展厅——暨****社区百家中国画坛作品展等一系列文体活动,营造了独特的春节文化氛围。依据居民的需求社区组建了艺术表演队,并为居民、警营、敬老院进行了表演和慰问演出。

2。文化活动连续不断。依托社区老年大学这个文化活动的平台,开展了“书画展”、“关怀老干部童叟齐乐”、“欢乐重阳”、“欢乐赛事”系列活动,实现了每天都有小型文体活动,每周都有中型文体活动,每月都有大型文体活动的发展目标。

3。文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为居民、工地放映电影。预计至年底,我们将完成50场放映任务。

(四)唱响全民健身日、读书日,健身和文化同步发展

我社区积极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坚持以有影响、有规模、有声势、有特色、群众喜闻乐见为原则,注重大型活动和小型多样的活动相结合,组织一系列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促进了广大群众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的提高。一是组织传统、大型的群体活动。先后开展了多个方面的群众体育活动,如趣味游园活动、宝宝趣味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二是做好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工作,先在新建设小区安置了9套全民健身器材;在老小区更新6套全民健身器材。使群众体育活动辐射范围更广泛、开展更丰富多彩。

(五)坚持依法行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完整型社区建设方案篇6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历次全会和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兴水惠民决策部署以及水利部关于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加快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统筹,增加资金投入,规范建设管理,重视运行管护,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构建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二、主要指标

2017-2018年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争总投资较上年增长5%左右,投放机械台班(套)、完成工程量、农民投工投劳和主要效益指标基本稳定。

(一)资金投入。计划完成总投资x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中央投资1577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投入2271亿元,群众和社会资本投入521亿元。

(二)投工投劳。计划农民投工投劳x亿个。

(三)投放机械。计划投放机械x亿台(套)。

(四)完成工程量。计划完成土石方量x亿立方米;修复水毁灾毁工程x万处,疏浚河道x万公里,清淤沟渠x万公里,新建、改造大型泵站x座,水库除险加固x座,堰塘整治x万处,建设村镇供水工程x万处。

(五)综合效益。新增旱涝保收农田面积x万亩,新增、恢复灌溉面积x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x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x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6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4万平方公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xq生产建设兵团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任务指标见附表。

三、实施重点

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及水利部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重点:

(一)抓紧修复水毁灾损水利工程。充分利用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倒排工期,节点控制,以水库、水闸、堤防、中小河流、水电站、居民生活供水工程、农田灌排设施和水源工程等为重点,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限期修复各类水毁灾损水利设施,确保春播春种和安全度汛,确保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

(二)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西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陕西引汉济渭、贵州夹岩、青海引大济湟、xq大石门、xq阿尔塔什等在建工程建设,确保年度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完成90%以上。继续抓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推进重要蓄滞洪区建设。加强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中型水库建设。

(三)着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突出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持续实施经批准的省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着力解决好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对已建工程进行配套、改造、升级、联网,以及水源保护、水质保障、健全完善工程良性运行体制机制和适当新建部分供水工程等,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

(四)加快灌排骨干工程建设与配套改造。进一步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投入与建设力度,加强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管理,确保投资完成和资金拨付进度。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地区建设一批现代化大型灌区,有效提高农田灌溉排水保证率并适当增加灌溉面积。

(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因地制宜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稳步推进牧区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确保国务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再新增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六)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发力,依托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以田间渠系配套、“五小水利”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等为重点,集中连片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统筹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七)加强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防洪标准,尽早消除小型病险水库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排涝和农村基层防汛抢险救灾能力。认真分析近年来干旱规律和特点,总结抗旱经验教训,完善抗旱方案预案,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强化用水管理和水量调度,科学应对干旱灾害。

(八)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督导检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全面完成市县两级行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再启动实施一批河湖水系连通项目,构建现代化水网格局。加强小流域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完成5.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发展绿色小水电,抓好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建设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0万千瓦。加大农村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河湖水系综合治理、河道沟渠堰塘清淤整治、水生态修复力度。

(九)加快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围绕补齐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保障、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农村水电开发的倾斜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实施贫困地区急需的水利项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四、保障措施

各地要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保障体系,推动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顺利开展和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依托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年度各类支农涉水项目资金计划,制定完善本地区省、市、县三级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又要考虑现实与可能,区分轻重缓急,合理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实施重点和保障措施,并及时把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指标、任务和建设内容,分解落实到县乡、村组和具体项目。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农田水利条例》,进一步落实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其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牵头负责、部门分工协作联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问责问效以及把工作优劣与项目和资金安排挂钩奖惩等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岗位、环节和步骤,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层层传导压力。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补齐补强农村水利短板和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主动作为,当好参谋,抓好行业监管和技术指导。

(三)创新组织发动机制。各地要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项目引导、开展水利“杯赛”活动、强化绩效考核与奖优罚劣等机制,激发和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通过推行项目自主申报、农民全过程参与,以及加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项目扶持、信贷支持等力度和提供技术服务,鼓励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承担农田水利项目的申报、建设和管护。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各地要在稳定和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强化水利相关规划对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统筹整合的同时,通过用好用足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过桥贷款、专项建设基金等扶持政策,总结推广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财政投资转变为股金的做法,放宽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五)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完善政策引导、规划统筹、资金保障、制度约束、监督管控和考核评估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四制”,规范项目法人组建,强化监督管理。因地制宜推行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实现专业化、社会化建设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在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强化行业指导和监管,确保资金、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允许由具备条件的受益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组织实施。

(六)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在巩固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足额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总结推广全国100个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以及各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营的经验,加快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通过探索建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交易转让及质押机制、制定工程运行维护定额标准、用好各级财政对农田水利设施维护费用的支出安排、水费计提、特许或委托经营以及工程所有者分摊等,足额落实工程维护费用。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推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多元化发展。积极培育防汛抗旱、灌溉排水、农村供水等专业化服务队伍,通过财政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引导社会力量管护工程。

完整型社区建设方案篇7

大家好!

2012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的总体目标,全力做好稳定增长、培育产业、加快改造、强化管理、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全力打造服务经济集聚区、科技创新创业区、山水旅游特色区、和谐优美居住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

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保持稳定增长为目标,坚持不懈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二、以培育新兴产业为龙头,坚持不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以城市改造建设为主线,坚持不懈优化区域功能

四、以强化社会管理为抓手,坚持不懈促进协调运转

进一步完善机构、创新机制、强化功能,力求管理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和常态化。全面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深化城管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深化市容精细化管理,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开展建筑工地、违法建设、无证设摊、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深入推进社区管理。精心组织社居委换届选举,努力扩大居民直选和户代表直选覆盖面。深入推进居民自治管理,超过70%的小区建立业主委员会,加快推进安置房小区自治管理。积极探索社区居民议事协商机制,通过民情恳谈、事务协调、决策听证、工作评议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人口创新管理出亮点。全面推

莲山课件行“一证二合同三承诺”制度,实施以房(业)办证、以证服务,进一步健全人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

五、以改善民生福祉为根本,坚持不懈推动社会协调发展

把民生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

完整型社区建设方案篇8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院落型民居;模数化概念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190

1村落规划设计背景及缘由

2013年年初,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净”的美丽云南,省级财政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资金7亿元,计划建设500个项目,每个项目财政奖补资金补助标准一般不低于10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计划建设“美丽乡村”500个,以后每年建设1000个以上,逐步建成一批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为此,昆明市呈贡区印发了《呈贡区关于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并以“三清四美三宜”作为“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目标,争取把“美丽乡村”建成基于城市地缘,突出休闲旅游及主题体验为特色的乡村人居环境,带动山村区域经济发展。

云南财经大学和呈贡区建立校地合作项目的契机也是在全省对村落建设政策的支持和当地政府对村落营建的积极响应之上,使得此项目在政策扶持及智力支持上都具备了先天条件,并得到了当地群众认可。2013年在当地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依托云南财经大学科研设计团队的智力支持,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旨,结合呈贡新区的发展态势,云南财经大学对赵家山村进行了民居建筑设计、乡村景观规划和旅游发展策划。科研团队在一年多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不断与呈贡区相关单位、社区相关负责人及村民进行沟通协调,实地走访和现场踏勘,征询不同专业人员(如水利部门、市政、施工等)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议规划选址,农户民居位置定位,建筑立面及风格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村庄整体规划和具体民居建造方案进行了设计并投入实施。

2村庄现状

赵家山村位于呈贡东部半山区,坐落于呈贡新区大学城旁,隶属于郎家营社区第八居民小组,是典型的山区自然村。东与澄江县交界,南与万溪冲村接壤,西与缪家营村相邻,北与段家营村相连。距呈贡高校片区5公里,距市级行政中心124公里,距昆明主城区35公里,毗邻黄马高速公路。驾车从市区出发至赵家山村仅需1小时(见图1)。

随着昆明主城区不断扩张发展、呈贡新区快速建设,村庄周边高速交通修竣、昆明火车南站施工、大学各高校的入驻、村庄与呈贡主城区道路的打通,使得仅101户的自然村在短时间内变成了紧邻主要城区的村落,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外来事物的不断冲击,将村民与城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也促使其村民思维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对当地环境和民居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

赵家山村作为城市周边的“场所”,虽然目前还未产生出应有的市场价值,但在城市高速发展和扩张之下,其乡村经济如何发展自然便成了首要考虑的问题,这也加剧了本课题研究的形成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的迫切性。

3户型选型及三个方案

31户型选型

根据上文所述和赵家山村的实际情况,我们把“重组当代乡村生活”作为民居营建的根本思路,并以此归纳出赵家山村民居营建的模式为:“主题院落、古树梨园”。在整体发展思路上,首先,以“主题院落”为核心,营建主题院落,建立庭院旅游,开发当地特色餐饮;其次,推出庭院休闲项目,围绕“古树梨园”,在院落内保护古梨树,传承古民俗,发展古园艺。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根据当地政府对村落宅基地面积的控制指标来确定村民住宅面积,其次广泛征求当地村民对民居设计的造价、样式、户型、面积、院落形式等多方面意见和建议。在和村民不断沟通了解的同时,综合考虑村委会和村民的意见及要求,对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形成了适合当地实际政策、居民资金能够承受和符合村落地形的三个单体建筑方案。并将其呈现给当地社区和村民,让村民对其方案提出意见,再不断进行修改,最终经村委会小组召集村民讨论,确定了下文所谈到的三个民居方案:重构院落民居、本土民居再现、“L”形民居。

32三个民居方案

321方案一(重构院落民居模数化的院落建造体系)

此方案由三栋建筑组成,户型面积均相同,设计基底尺寸以8000mm×8000mm为单位,依据当地基本宅基地面积,所设计的宅基地(每户)总占地面积为64o。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赵家山村丰富多变的山地地形,方案在采光、住宿、仓储、观光、休闲等设施上都进行了综合考虑。依据其丰富多变的山地地形,采用了错落建筑及组合式的模数化建造体系,同时,对屋顶形式、家庭内部使用功能、后期发展旅游经营、住宿客房使用需求等方面都在方案中给予了充分体现(见图2)。

322方案二(本土民居再现还原本土民居形态体系)

本土民居建筑形式再现,即还原本土民居建筑形态。昆明及周边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多以云南“一颗印”建筑形式为主,因此本方案户型的设计具有本土建筑形式及空间特点,且不破坏当地原有村落建筑形态及肌理。为此我们依据规划要求及政府对宅基地的面积控制,设计继承和发展了“一颗印”民居的传统风貌,延续云南“一颗印”的家庭空间使用功能,并结合当代农村民居户型要求将当地原有“一颗印”的房间面积、进深开间做了修改,设计出同昆明本土建筑形态相类似的“一颗印”新民居建筑(见图3)。

323方案三(“L”形民居)

“L”形民居构成形式是在村民原有宅基地场地划分不变的情况下形成的建筑形态。在方案推选过程中,参考当地部分村民家庭院落形态,以及村民对未来旅游接待、独户院落的需求和发展,方案运用“L”形及半开敞式的围合状态对农户的住宅形态、农户院落、晒台、廊架进行了设计,释放了院落空间,使其住宅院落较为规整,形成了“L”形建筑形态围合而成的院落形式(见图4)。

4方案一(重构院落民居)的多样特点

41自住与经营

我们以方案一作为村落民居建设的主推方案,在村内进行民居户型方案选择时有意引导村民选择该方案。设计者认为当地的土地政策、地形地貌、城市周边地理位置都使得此方案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建筑形态为村民未来进行乡村旅游和旅游接待造了较好的条件。选择此方案对营建以“主题院落”为核心,建立庭院经济,自住和民宿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经济都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由于此方案在一块地内由三栋独立建筑组成,因此村民可以选择其中一栋自住,余下组团内的两栋进行季节性的旅游短租以增加家庭收入;此建筑形式还有利于围绕“古树梨园”为主题,在院落内保护古梨树,传承院落文化;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旅游管理体系的完善,实施此方案其优势会更加突出;村民还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据村民所述及社区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赵家山村村民年均收入在4000~6000元不等,收入较低);院落经济的形成更有利于吸引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村就业发展,活跃农村经济市场。同时还必将对整个村落未来的建筑形态及村落肌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42模数化体系

针对院落型民居的设计特点,笔者从村落自身场地限制出发,重组重构原有昆明本土民居即“一颗印”的建筑体系,将其原有的独栋式封闭院落形式分解为开敞的三栋建筑,并组合成院落,将其中的建筑功能根据8000mm×8000mm的模数体系进行集约化设计,将整个宅基地面积按要求标准设计分解成独立的三栋建筑,每户即每个组团中的三栋建筑依据地形及农民的宅基地面积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见图5),并在其中一栋建筑外加一间储梨仓库,以满足村民在每年梨树结果之后储存呈贡产出的宝珠梨。

43材料及结构

考虑到农民实际的资金承受能力,我们在民居设计时选择了两种体系的营建模式: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见图6)。此两种结构在建造成本和施工速度上均具有便于施工和快速完成的优点。在方案设计之初也曾考虑应用自制土坯砖的形式对已建好的框架或剩余墙体部分进行填充,但由于场地、人员配给、施工进度等方面的限制而暂时搁置。在设计选择民居外立面颜色及材料时,尽量遵循原有建筑外形色彩(赵家山原有民居建筑外立面大多以土坯砖内填充稻草为主,色彩应用以自然的土坯砖颜色为主),利用土坯砖的模数化形式,将水泥、铁黄粉加上稻草按比例进行混合对民居外墙进行装饰,以期呈现原有建筑的立面质感。同时在对建筑屋顶形式设计上,依然沿用瓦片形成的屋顶结构形式,采取多变的小坡顶组合,让屋顶形式变化多样,使成组团的建筑在屋顶上给人以丰富灵巧的感觉。

5营建过程中的问题及思考

51户型选择及院落型民居的推广难度

三个民居方案在设计之初就已同村民进行过多方沟通,作为设计者而言更希望村民能选择上文所述的方案一。笔者认为此种户型应是赵家山村民目前急需解决并实现的一种建筑形式,也是未来其村落发展及院落经营模式的最优选择。首先,在以“主题院落”为核心的民居建筑基础上,此方案能更好地围绕营建主题院落及开发当地特色餐饮形成院落经营;其次,可以以院落为依托,围绕“古树梨园”,推出院落文化休闲项目。

在实际户型选择中,村民则以选择“L”形户型为最多,另外为本土民居建筑形式(俗称“一颗印”),最后选择的才是我们主推的院落模式化民居。究其原因,笔者在深入听取并分析村干部及村民意见和建议后,发现多数村民对方案一(院落模式化的构建体系)从设计角度和发展前景上也看好,并且认为院落模式化户型对村庄未来发展和支持家庭经济收入方面无疑都是较好的一种民居组合方式。但由于村民对独栋民居住房面积最大化的强烈需求,以及受建造资金、未来预期和建造时间的种种限制,最终放弃了对院落型民居的选择。然而据我们了解,村民其实可以通过当地银行得到政策扶持并获得较优惠的银行贷款来完成三栋院落型民居的建造,即便没有贷款,部分村民还是有经济能力承担此方案的建造费用,其造价也并不比其他两个方案产生较多偏差。

由此看来,加强对村民进行各方案优势的宣传引导,让他们深入了解设计的特点、看到建成后的实惠、前瞻乡村美好的未来是极其重要的。

52营建过程中对施工等各方面的控制难度

由于方案设计和施工图绘制是由不同设计团队完成的,加之在施工图绘制过程中方案与施工图的深化人员没能及时对图纸进行协调和对接,导致施工图和已确定下来的方案出入较大,施工图纸深度不够。还有的农民在方案和施工图尚未确定,设计人员仍处在沟通过程之中,就迫不及待地比照未修改完善的施工图进行了施工,并在民居建造过程中自主定夺做出修改设计方案的点子。

村民为了节约建房费用,理所应当地会在建造成本上做文章,如简化外墙表皮材料的配比、部分结构等。原本对几个方案的外立面及结构本身定义了多种实施方案,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失于控制和村民对自住房的原始需求,使得方案履行和房屋建造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在问题出现时本来应在设计人员、村民、社区共同协商并形成书面修改意见后再进行施工,可村民为了能尽快封顶入住,仍然加快了自住房的建设速度。尽管设计人员修改了施工图纸,也对民居修改方案进行了图纸核对,但为时已晚。因此不难看出,在施工过程中指定专业人员加强对设计方案履行及建房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53提升村民发展观念和加强政策引导

主要反映在建筑改造提升过程当中,设计方和当地政府没能在项目设计之初及时制定相关与赵家山村整体规划和建筑风貌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及设计指导手册(如《丽江古城环境风貌保护整治手册》)或制定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村民建房,为将来保护村容村貌和引入旅游发展体系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引。赵家山村的乡村改造属于边摸索边建设,建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类问题,虽在村民自治和不成文的村规约束下,大部分问题得以基本解决,但总比不上用严肃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效率高、效果好。

由此得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地方政府、设计方、乡镇组织等有关方面首先应共同研究制定严格的建设实施规则或法规导则来指导和规范村民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和拆除旧屋伊始就应将其法规导则通过当地政府、村民小组发放并宣传给每位需要建房的村民,让其认识到村落风貌完整,建筑协调统一,村容环境与建筑规划和谐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整体控制,以避免出现村民在发展村落旅游时过度地私搭乱建房屋和混乱经营。做到规划有依据,设计有细节,同时让其具有法律效力,保护乡村聚落形态完整,民居建筑和谐统一。

6结论

赵家山村美丽乡村建设仅是我国众多城市周边自然村落建设的一个案例,它不但具有改善乡村整体风貌和本土居民生活条件的积极方面,同时也反映出以上所提到的各类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也是目前许多乡村改造提升中所遇到的,怎么去解决它是摆在当下政府、设计单位、高校科研团队、村委会组织和当地村民的共同课题。它既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地方法律法规规范乡村营建,同时也需要设计团队之间相互协调,以便从整体和细节上提升村落风貌及旅游管理经营。笔者相信,在社区、村小组,村民共同维护村落营建及合理开展旅游经营的基础上,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一定会走上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郑向群,陈明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框架与模式设计[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2)

完整型社区建设方案篇9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县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紧扣新常态下依法治国新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省政府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为重点,以档案基础建设为中心,以档案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档案法制建设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推进全县档案事业科学快速发展,提升群众满意度和新常态下服务改革和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主要目标

以“馆室”建设为核心,以扩、调、优、提为手段,全面提高档案综合服务能力。“馆室”即:建设数字档案馆,努力建成区域型数字档案馆;建设机关单位达到规范化等级标准的档案室,提升基层档案工作水平。扩:继续做大档案资源体系,确保档案应归尽归,保障档案资源齐全完整,馆(室)藏档案数量年增长7%以上;调:调整馆室藏档案结构,丰富档案门类,民生档案占馆藏比重达60%以上;优:继续做优档案利用体系,加快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进程,全面完成重要纸质档案数字化,馆(室)藏档案数字化数量占总量的50%以上;积极探索档案资源共享新方式,丰富档案利用平台建设,实现跨馆(室)、跨地区远程利用查档;提:努力提高档案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各行各业档案业务指导,实现档案指导零盲区,围绕地方行业特色,帮助建立特色专业档案,努力打造核心特色馆(室)藏。

三、主要任务

1、建设数字档案馆。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档案集成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目录著录电子化和系统化,完成馆藏重要档案全文数字化,接收档案实行纸质与电子版双套同时入馆,基本建成数字档案馆,使电子档案接收与管理流程更加科学合理,制定完善的数字档案馆管理制度与办法。要充分依托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切实做好电子文件的在线接收与管理工作,努力将我县数字档案馆建成XX区域型的一个重要数字档案馆。

2.完善实体档案馆。多方筹集资金,添置足够的空调、除湿机、备用电缆,建设馆区围墙扫尾工程,健全完善档案保温、防潮、防盗等设备设施,明确责任分工,完善有关制度,把档案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舒适、宜人、经济的原则,对馆区绿化进行规划设计并分期分批建设完善,把县档案馆建成功能现代化、环境优美舒适的群众服务场所。

3.做大档案资源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9、10号令,准确确定文件材料收集范围和划分保管期限,努力确保档案资源完整齐全。在抓好文书档案收集的同时,积极做好专门、声像、科技、实物及电子等不同载体档案的收集工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要设立档案室并指定专人负责档案工作,切实做到档案工作有场所、有设施、有人管、有制度、有保障,基本实现建档和归档率达100%。

4.调整馆(室)藏档案结构。县档案馆要努力调整和优化馆藏档案结构,丰富档案门类和种类,加大民生档案资源接收力度,加强生育、户籍、学籍、婚姻、医疗、卫生、保险、就业及社会保障、土地承包、林权改革、产权登记、人口普查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档案的收集工作,到“十三五”末,实现民生档案占馆(室)藏比重达60%以上。各基层档案室要加大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力度,做到应归尽归,安全、规范保管。

5.优化档案利用体系。千方百计满足群众查档需求,努力提高档案查全率和查准率。不断优化档案利用场所硬件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查档环境。稳步推进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进程,实现到“十三五”末馆藏档案数字化总量达馆藏量的50%以上。做好档案开放工作,充分利用门户网站、档案专网、数字档案馆(室)等平台加大档案资源共享程度,实现跨馆(室)、跨地区远程查档。建成互联网档案利用平台,逐步实现群众足不出户的查档目标。

完整型社区建设方案篇10

1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信息业务模型整体规划性不够,卫生信息功能不全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较晚,目前的模型重视医疗信息的利用和开发,还没有相对成熟的业务模型可以借鉴,缺乏整体规划性,又多侧重于社区卫生基本医疗、药品采购的综合管理,公共卫生信息化功能尚未普及运用。

1.2卫生信息化标准不统一目前的系统建设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致使开发商各行其是,形成搞作坊式的盲目开发,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浪费,资源不能共享[1]。

1.3信息难共享现有的医疗体制并不足以支撑信息共享,各医疗机构还没有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也无法共享信息,导致医疗服务中重复利用、重复检查、重复用药,病人多头就医,医疗信息混乱,不能有序根据健康情况合理选择服务单位。卫生信息化虽然已建立了医院管理系统、新型合作医疗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计划免疫系统、妇女儿童保健系统,又由于未采用统一的卫生信息化标准,各个系统数据不能共享,形成条块分割的不同信息孤岛。

1.4社区居民建档困难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没有健康档案,信息化可谓无源之水,只有有了基础信息,才能够对居民进行健康管理[2]。由于健康档案内容复杂,主要由医生到社区或上门调查来采集信息,一方面医生不能以“服务人”的角色进行全面、真实的收集信息。另一方面,大多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识度不够,对医务人员的主动上门采集行为理解有误,不能很好的配合,给普查、采集、建档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5资金缺乏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对社区所有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都是无偿的。硬件的建设、软件的开发运行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建立社区卫生信息系统除初期网络建设的一次性投入外,在后续的开发和维护上也要投入,而系统运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一段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资金来源问题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2促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2.1规划构建结构稳定、布局合理、功能清晰的CHSiS整体框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CHSiS的整体框架组织成3个层面和3条业务线,即管理层、业务操作层、数据层和健康管理线、功能支持线、绩效考核线。层线结合的框架,制定社区卫生信息化规划,遵循统一的建设原则,有序开展社区卫生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工作。

2.2坚持引用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卫生信息化标准针对目前存在的信息孤岛和数据交换问题,充分研究现有国际、国家及行业等标准,统一制定本区域信息标准,包括软件开发标准和网络及传输标准,规范开发商行为,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构建功能统一、数据共享的集成信息系统平台。

2.3完善“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信息共享的实现基础是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要解决社区、医院的矛盾,实现双向转诊,重要的是改革我国的医疗体制,强化落实“首诊制”,规定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首先到社区就诊。借鉴国外的模式,在服务人群、服务质量、政府投入、医疗保险制度上进行规范,对社区的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整合和分工,形成合理的医疗模式。

2.4加强沟通和宣传,保障有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加强对社区医生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使其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在社区的宣传力度,主动与社区居民沟通,让居民能了解、认识到健康管理意义,能主动参与到建档工作中来,确保健康档案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2.4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力度,完善组织结构建设信息化的建设是系统工程,社区卫生因其服务的公益性和效益外在性,只有在政府领导下,配备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并以行政手段推动信息化的建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资金通道,充分调动和协调各部门的力量,确保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持久和稳定,保证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