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5:18

电子政务概念篇1

一、政府职能变迁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传统的政府形态在以信息化为引领的二十一世纪发生着根本理念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以政府职能的变迁为主要标志。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不可避免地遭遇这一浪潮。传统的政府职能在这场浪潮中得以扬弃,开始由统治和管制职能为主体逐渐向以管理和服务职能为主体的质的转变。而建立面向公众的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成为政府改革领域之中引领世界的潮流。

二、电子政府——政府改革的新思潮

电子政府(e-Government)概念的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政府职能改革的双重轨迹。信息技术进步是电子政府实现的技术依托,而政府职能改革则是电子政府实现的内在动力。尽管电子政府的建设往往以政府信息化或政府上网为先导,但其随后的发展,将逐渐超越这一技术层次的内容。

随着电子政府在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开展,人们对电子政府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逐渐清晰:

1.联合国组织

由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司(Dpepa/UnDeSa)与美国公共管理协会(aSap)两大国际组织在2001年联合发起的对全球190个国家电子政府的调查中认为,广义上的电子政府包括所有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手段(从常见的传真机到先进的无线掌上设备等)来实现政府日常公共事务的处理,认为电子政府是“政府的一项永久性承诺,通过对服务、信息与知识的高效便捷、成本合算的传递,来增进公共部门与个人公民之间的关系。它是对政府所要提供服务的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实现。”

2.世界银行

电子政府,是指“政府机构运用信息技术...以此改变与居民、企业及其它政府内部之间的关系。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达到许多不同的目的:实现政府对居民服务更有效的传递;增进与企业、行业之间的交互性;居民对信息更广泛的获取;以及政府的更为有效管理。

3.美国政府

作为电子政府的倡导者与领先者,美国白宫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府的报告中这样提到:电子政府提供了更多机会以提升对公众信息传递的质量。电子政府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战略,可以实现联邦政府管理的巨大变化,包括:简化对公众服务传递;消除政府管理中的层次性;可以实现居民、企业以及其它级别的政府及政府雇员更为容易获取信息并得到联邦政府的服务;简化了各政府结构间的事务处理流程,通过整合集成、消除冗余系统达到了降低成本的运作;流程化了政府的运作体系,提升了对公民的回应力。

4.欧盟组织

欧洲联盟组织在推进“电子欧洲”的部长级宣言中提到“信息与通信技术革新(iCt)是实现政府优效管理强有力工具,包括五大核心大因素:开放性,参与性,责任性,有效性以及一致性。传统政府要实现到电子政府的转变必须要提升这五大因素”。

5.私有部门

全球知名的思科公司(Cisco)如此定义为:“电子政府是建立技术性的、快速变革的综合性组织,以实现灵活性及高效性……保持国家实体在全球经济中的经济力。建立电子政府的基础是运用网络技术与知识实现在教育、政府服务以及参与性民主的深刻变革。”

由此,人们对电子政府的认识逐渐清晰。

电子政府,从未来的国际性的发展方向上看,是指实体政府借助信息和技术为其对象构建的,旨在为其提供实质性政府服务的“虚拟政府”,“是现有的政府机构在开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所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李广乾)。在中国,电子政府的实现过程也被狭义地称为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政府信息化过程,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一种崭新的政府运作模式的转变。电子政务的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服务的有效提供。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子政务,则成为信息时代的政府实现其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式,成为政府改革的全新方向;而面向电子政府的发展理念,则成为政府改革的崭新思潮。

三、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内在关系

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并不是对等的概念。电子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形态,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即一种以信息和技术为依托,以实现完善的政府服务为目标的“虚拟政府”。而电子政务,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实体政府利用信息和技术以提高政府效率的一种方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府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而电子政府,则是电子政府发展的长期目标。可以说,电子政务是架构在现实政府与未来政府的一座桥梁。因而,从电子政府实现的角度考察当代的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明确电子政务发展的未来目标,有利于引导电子政务的理性发展。

四、政府网站在电子政府中的核心地位

未来的电子政府,是依托信息和技术的虚拟政府,这便使得政府网站成为电子政府最为关键的实现方式,成为当今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

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府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平台,是政府和公众间的最为重要的接口。与传统实体政府相比,政府网站取代了窗口和部门式的政府服务方式。政府与公众间的沟通,不再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其用户只需要通过网站,便可以获得足以满意的政府服务。而政府的服务和管理职能,亦可以通过网站直接予以实现。政府网站大大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成为电子政府建设的主体内容。

政府网站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电子政府的服务能够得到真正的实现。政府网站的发展程度,直接反映了电子政府建设的进程。因而对政府网站的评测,即是对电子政府绩效的考察。

五、世界各国电子政府的发展概况

随着当代政府改革运动的开展和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加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富有远见的政府相继展开的国家信息化和政府信息化的建设。随着政府信息化运动的发展,这场革命性的变革逐渐超越了最初的定位,演变成为以“电子政务”概念为旗帜的电子政府建设过程。

在这场伟大的改革中,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达国家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二十一世纪以来,这些国家的电子政府建设日趋成熟,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有以下几个:

加拿大

尽管加拿大的电子政务展开相对较晚,但其发展速度让人震惊。根据艾森哲近期对各国电子政务进行的整体性调查,加拿大名列前茅,第二名是新加坡、第三名是美国。

加拿大的电子政务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并后来居上,得益于加拿大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加拿大是全球联网率最高的国家,其国内主要城市均有高速数据网联通,通讯上网费用全球最低。由政府、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国家光纤网早在2001年就已建成,其技术甚至比美国领先了6个月。

通过政府在各个行业和居民生活中大力推广电子政府服务,加拿大政府不仅实现了教育、就业、医疗、电子采购、社会保险等领域的政府电子化服务,而且根据需要不断增加和集成新的政府门户网站,先后建立了加拿大政府门户网站、加拿大出口资源网站、加拿大青年网站等诸多政府网站。

新加坡

新加坡的电子政务早在1981年就已经悄悄展开,目前其电子政务的发达程度已备受世人瞩目,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政府均以新加坡为样板来建设自己的电子政府。新加坡的电子政府完全是受国家控制,没有私人的参与。尽管政府每年要在这项工程上花费大量的资金,但其带来的收益却是巨大的。

新加坡政府的目标是使其电子政府的发展成为世界的典范。在2001年底,新加坡电子政府将为其公民提供200项以上的电子政务服务。为此,新加坡政府投资了15亿新元以进一步发展其电子政务计划:首先,是对政府原有的网上服务进行评审、归纳和总结,并迅速实现电子支付;其次,是扩大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实现以宽带接入为基础的、新的、安全的政府网络体系结构;最后,是不断发展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利用企业的力量和经验发展电子政务。

如今,新加坡电子政府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其电子政府,已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具有高度在线服务能力的一站式电子政府典范。

美国

早在1993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就在其任期内首倡电子政务。随后的1995年和1996年,克林顿政府先后出台《政府纸张消除法案》和“重塑政府计划”,要求政府各部门呈交的表格必须使用电子方式,此举大大加速了美国的电子政务进程。

2000年3月,美国政府在全面评估其电子政务进程方面的进展后,提出了美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未来目标和长期规划。2000年9月,美国政府开通了具有代表性的超大型电子政府网站——“第一政府”网站极大的加速了美国电子政府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60%以上的因特网用户通过政府网站进行事务处理。

电子政务概念篇2

关键词:数字地球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数据挖掘

一、数字地球及其相关概念

在目前这个高速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信息技术的基本要素,数据正如决堤之水,汹涌而来。然而相对于数据的迅速膨胀,人们利用数据的能力则十分局限。一方面是浩如烟海的数据不断扩张,另一方面则是决策信息的十分贫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数据整合共享的能力不足。数字地球就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的解决方案。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首先提出[1],旨在通过数字地球的宏观架构,将各种数据无缝集成到一个统一的整体框架中,实现信息的时空集成、立体表示和智能利用。陈述彭曾指出,数字地球的核心是用全盘数字化的信息获取、存储、传输与处理技术,去控制和操纵全球性的事务[2]。以此为发端,世界各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数字地球建设热潮。数字地球计划不仅意味着信息化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意味着信息时代面临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挑战――数字地球必将对信息时代的全球战略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面对这一挑战,必须认真研究数字地球,并积极参与到数字地球建设的实践中去。为此,我国相继提出了“数字中国”、“数字城市”、“数字流域”等的构想,为新形势下的信息化事业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从数字地球的处理技术流程看,可以分为数据的获取、存储、传输和处理等环节;从数字地球的体系结构看,可分为数据层、应用层和服务层;从数字地球的实施步骤看,可分为数字城市、数字省、数字国家、数字区域和数字地球几个层级[3]。可见数字城市、数字中国是数字地球战略架构中的基础实施步骤。

二、电子政务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从戈尔对数字地球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地理空间信息(或称历史地理空间信息)构成了数字地球的时空骨架,而各种应用信息则构成其肌体。政务信息资源可以说是数字地球肌体中的神经网络体系,是其中最为精彩的应用信息。数字地球就是要将空间信息与其他各类信息实现无缝整合,实现各类信息的综合共享。只有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与其他各类应用信息的无缝整合和全面共享,才能让人们乘着“数字魔毯”自由飞翔,才能随时伸出“数字手指”获取任何想要的信息,并藉此驱动信息的运动。可以想象,借助“数字魔毯”和“数字手套”的帮助,政府首脑、各级领导和政府公务员实施政务决策和政务处理,是何等高效、准确和科学?因此,数字地球是电子政务的美好前景,而电子政务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地球的数据模型是由基础数据与各种专题数据、领域应用数据组成的层次体系,政务数据可以认为处于这个层次体系的最顶层。在数字地球这个信息层次体系中,要实现各类信息的无缝整合和全面共享,既要实现水平层内的信息片整合,还要实现垂直方向的信息层间的整合。整合后,当这个数字地球的立体层次体系中的任一点触发了任一应用的活动时,则可根据活动目标随意调用需要的相关应用功能,敏捷地形成业务线,并迅速装配该业务线所需要的功能组件,调用各应用需要的各类数据资源,进行自组织有序的运算,将运算结果展现出来,构建虚拟可视场景,形成虚拟决策场景。政务处理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的决策构成的决策流,在数字地球所提供的虚拟场景中,决策流可转化为连续的虚拟决策场景的变换。这样的虚拟政务决策场景变换,使得政务决策过程实现了真正的数字化,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实时性。支撑虚拟政务决策的所有信息都来自后台复杂的信息监控、采集、集成、融合和处理等过程。这样的数字决策显然是最为科学的,同时也是最为高效实时的。

是各种社会活动的高级形态。以其他各类活动为依据,是一个处于社会运动形态顶层的人类综合决策运动。要综合应用各类活动的信息,力图使决策活动更加全面合理和高效。政务的信息表达形态即电子政务,在数字地球的总体框架中属于高端应用,它要以各类信息资源为支撑,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由于政务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核心部分,对于国家信息安全关系重大,因此,安全是首要的考虑因素。在数字城市、数字中国的战略中,信息安全体系是最为重要的保障性体系。政务信息资源的安全性要求,必须在数字城市、数字中国的整体框架中得到切实的解决。

三、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面临的困难

信息整合和共享是实施数字地球计划的关键技术,也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要实现信息共享,就要解决以下五个层次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数据之间的集成、融合问题;其次要解决应用间的互操作问题;第三要解决业务间的协同工作问题;第四要解决组织间的任务协调分配问题;最后要实现绩效评估标准的统一。对于各个层次,构建相应的标准体系,提供集成、融合、互操作、协同和协调的接口标准和实施机制标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标准化体系开发领域。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概念及概念间关系的复杂性,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关键障碍。任何事物,都必须抽象为概念,才能实现数字化。也就是说,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必须经过人脑抽象,与概念世界中的概念进行对应,才能转化为概念世界中的元素,而只有概念世界中的元素,才有机会在数字地球中出现。由于现实世界事物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因此,概念之间的联系也是普遍,这种概念间联系的普遍性,可以用概念间关系网络来形象地表示。如果人们对现实世界事物与概念世界中概念元素间的对应关系理解不一致,那么概念所对应的元素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就会根本不同,就根本不可能在数字地球中做到信息的共享,最后将导致数字地球的虚妄性。因此,构建一个全球各行业各领域共用的概念网络,是数字地球研究的当务之急。

作为数字地球层次体系中的应用层要素,电子政务层既要实现同层内的信息共享,还要实现与其他层次间的信息共享。特别是由于政务处理本身就是综合决策过程,因此,信息共享显得尤为重要,而构建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概念网络体系就是电子政务研究的关键问题。这个概念网络体系叫做概念模型。

信息共享的难点在于概念的语义异构和语法异构。语法异构主要是因为不同信息团体对概念的使用方法不同所致,而语义异构是由于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差异所致。因此,语义异构问题是影响信息共享更为根本性的问题。为了解决概念的语义异构和语法异构,研究人员尝试了各种方法,其中最具成效的莫过于本体论方法。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可划分为数据模型、应用协同机制、职能边界确定、政务分类、绩效评估等层次。技术、规范和安全等标准体系是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关键支撑环境。不同层次应该具有相应的信息共享模型体系,这些模型体系相互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模型体系。这个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模型体系首先要采用一套共享的概念体系来构建,即概念模型体系,用以支持电子政务的语义信息共享。在这个概念模型体系支持下,电子政务语法信息共享才可能正确实施。这个概念模型体系,用本体技术来构建,就是电子政务本体。由此可见,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本体,即e-Govontology,是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研究的关键课题。有关本体的知识,受篇幅所限,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统一、高效的政务服务。服务是电子政务的核心理念,一站式服务是电子政务所追求的目标。一站式服务需要集成、整合和共享全社会所有的政务资源,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的冗余存储,需要保持政务资源的一致性,需要所有政务处理系统提供高效的互操作机制,而这些技术正是电子政务服务模型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在此将前述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模型更一般地称之为电子政务服务参考模型,电子政务的服务参考模型用本体技术来表达,就是电子政务服务本体。电子政务服务本体,是解决当前迫在眉睫的电子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和互操作的有效方案。

此外,数据必须经过优选、深加工才能成为有效信息;信息再经过科学的深加工过程,才能增值,升华成为知识经济的要素[2]。数据挖掘是“数字地球”战略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最薄弱、最有发展潜力的环节。数据挖掘的目的是从浩如烟海的数据和信息中发现和突现知识,而知识才是决策支持的真正力量源泉。数据和信息必须经过知识化处理,才能真正被高效利用。由于电子政务本身就是一个决策过程流,数据挖掘对它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然而,数据挖掘长期以来一直是电子政务面临的巨大难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务领域的知识模型问题。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政务领域知识模型支持下,才有可能进行客观有效的政务数据信息挖掘。但是,由于政务领域的复杂性,其领域知识体系不仅涉及范围广大,而且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据此,可以推断,政务领域知识模型将是电子政务建设所面临的又一个巨大挑战。

四、基于3S的电子政务应用

遥感(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是实现数字地球的核心技术支撑,如果没有3S技术(上述RS技术、GiS技术和GpS技术的简称),数字地球就根本无从谈起。因此,从数字地球的视角来观察电子政务,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基于3S的电子政务应用。陈述彭院士在《遥感应用与数字地球》一文中认为,数字地球是遥感应用功能的延伸,可将其分为五个步骤: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再现、决策[4]。RS的主要作用就是获取数据,实现对地球观察的数字化;而信息化则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知识化是通过各种专业应用模型,从有效信息和数据中凝练出规律;再现是通过虚拟仿真,重建自然或社会的历史过程,延伸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一步是决策,则是指由决策部门、集体或个人审时度势,对多种方案做出取舍。政务过程集中表现为决策过程,它要以数据化、信息化、知识化和再现等步骤为前提和基础。GpS技术主要是提供地理定位支持,这对于基于位置的政务服务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GiS技术的作用就在于实现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并在领域知识模型的支持下,尽可能地从信息和数据中凝练出知识。此外,GiS也将承担决策场景虚拟再现的任务。由此可见,GiS技术对于数字地球框架中的电子政务的实施具有深远意义。

据统计,80%的信息资源是与地理要素有关的。因此,与地理要素有关的政务是电子政务的重要构成部分。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管理、城市建设、地籍管理、交通运输、国土安全等与地理要素直接相关的自不必说,即便是看起来与地理信息最无关紧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可以将GiS的图层方法引入,形成基于图层的公文批示解决方案。可以这样说,只有实现了基于3S等技术支持的电子政务,才可以认为是真正的电子政务。换句话说,只有在数字地球的框架中实施的电子政务,才可称之为真正的电子政务。而GiS等技术也只有作为普通工具应用于包括电子政务的各类专业应用系统中,才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

五、结束语

数字地球的体系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系统,其中的数据层和应用层也是一个多层次体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处于数据层次体系的顶层,而电子政务应用也处于数字地球应用层次体系的顶层。电子政务是数字地球框架中的高端应用系统,也是数字地球的重要服务目标之一。在数字地球框架中的电子政务才真正体现了信息社会中的政务决策形式,这一认识思路也许会对健康、有序、正确地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起到一点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GoreaL.theDigitalearth:Understandingourplanetinthe21stCentury[R].California,1998

陈述彭.“数字地球”战略及其制高点[J].遥感学报,1999,3(4):247-253

李琦,杨超伟.“数字地球”的体系结构[J].遥感学报,1999,3(4):254-258

陈述彭.遥感应用与数字地球[eB/oL].[2007-05-22].nrscc.省略/mj/mj2.asp?num=706

作者简介:

李海军,男,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与数字城市。

电子政务概念篇3

公共服务是体育公共服务的上位概念,公共服务是20世纪70年代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由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登哈特夫妇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批判与反思,并在针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缺陷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新的公共行政理论[1]。在我国正式提出公共服务还要溯源到1998年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会议中明确了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定位,即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是我国在政府职能问题上一个带有根本性意义的重大突破[2]。近几年学术界对公共服务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当前国内对公共服务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过程说、产品说和活动说。[3]尽管目前公共服务的概念尚未统一,但是公共服务的几点内涵是被普遍接受的:公共服务的目标是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政府是为社会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1]。目前体育研究领域中有体育公共服务、公共体育服务两种说法,郇昌店等在从规范用语的角度讲,认为用“公共体育服务”来指称体育领域的公共服务更为规范,原因是我国教科文卫体长期以来并称为我国5大公共事业,普遍使用并获得广泛认可的“公共教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科技服务”等指称[4]。范冬云在《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文中语言学构词规则角度分析认为“体育公共服务”才是唯一正确和规范的概念[3]。本研究更倾向于采用体育公共服务这一概念,结合前面公共服务的内涵,论文中把体育公共服务定义为:体育公共服务是政府、企业、相关部门等供给主体为满足社会成员体育活动的需要而提供的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体育公共服务理念的提出,从时间发展维度看,它是随着我国体育发展理念转变、战略调整、政策转向而产生与发展的,从建国初期的“体育一定要为人民服务”、随后提出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竞技体育适度超前发展、到当前奥运争光计划与全民健身计划协调发展的体育发展战略调整中都蕴含了“体育公共服务”这条主线,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理念逐渐清晰明了;从社会背景的角度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体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社会政治角度看,政府职能的转变已经搬上了议程,党的十七大郑重提出“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完善,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要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国家提出的体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注重了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的提升,突出改善民生服务。提出“体育公共服务”概念,是体育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一种响应,是我国体育自身发展实践中的一种“自适应”过程,是人们对体育的客观认识不断加深的反映,是体育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的重新定位。[5]

2体育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一词是由英文(electronicGovernment翻译而来),其名称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不断遭受预算赤字的拖累,美国政府为了消除在提供服务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1993年,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戈尔前副总统正式提出并倡导实施电子政务,并先后发起旨在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国家绩效考察运动”和“重塑政府计划”。随后电子政务逐渐被世界各国所采用,并成为各国政府提升其行政竞争力的新的竞争点。当前关于电子政务的概念还没有统一,但主要内涵是一致的,电子政务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政府部门基于内网的网络化与电子化办公;第二,政府各部门基于外网的实时通信、信息共享与协同办公;最后,政府与社会各实体(如企业与居民)之间基于互联网的双向信息交流。电子政务的实施主体是各级政府机关,实施对象(客体)主要是包括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居民在内的各级社会实体。电子政务的职能范畴涵盖政府机关内外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即在政府内部主要表现为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公务员(政务知识拥有者和提供者)之间的互动(G2G),承担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职能;在政府外部主要表现为政府与企业、居民之间实现互动(G2B、G2C),承担政府对外服务和监管职能。电子政务是对两个职能领域的集成。电子政务要求在提高政府机关内部管理绩效(政务管理组织内部软环境的优化与培育)的基础上,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全方位、高效率地开展政府机关自身、机关之间以及面向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6]。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大力推广实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提出,通过体育信息化便捷、高效、公平地向公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是大势所趋。“政府是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使用者,政府、企业、家庭是经济行为的三个主体,信息网络化应该首先从政府信息网络化开始”[6],所以加快体育政务信息化建设,发展体育电子政务是非常有必要的。体育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政府体育行政的各级部门之间的互动、各级部门办事人员的互动,以及政府体育职能部门与企业以及公众的互动。但是基于体育公共服务的视角来看,体育电子政务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当前流行的互联网以及便利的通讯工具等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信息的平台。同时在此平台上实现体育政务的公开化,让公众可以随时掌握政府关于体育公共服务方面的政策法规,同时增加政府体育职能部门的公共服务的透明度,让公众及时监督和评价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效率和质量。

3体育行政部门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更好地促进体育公共服务

3.1消除理念障碍,以公众为中心,引进“客户关系管理”理念

传统的体育政府部门特权意识强,是典型的全能政府,行政方式封闭,易滋生腐败现象。近几年我国体育领域的假赌黑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些。随着人们公共服务的需要服务型政府的建立,体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应该消除过去的那种官本位理念。体育电子政务发展和体育公共服务的关键就是满足公众体育需求,树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公民看作为政府提供服务的“客户”,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的先进理念,树立以“民”为本、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新型公共服务观念。

3.2加强体育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多层面、多路径做好宣传工作

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的窗口,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最重要的窗口。[7]随着政府职能转型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体育政府部门应充分开发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简化工作环节,规范业务流程,将体育政务、便民服务、网上办事、健身咨询、赛事信息等信息资源和服务应用进行统筹整合,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公众享受到电子政务的便利。体育政府部门利用体育电子政务平台,通过电视、电话、广播、报纸、网络等载体,大力宣传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宣传全民健身和健康生活理念,设计制作体育公共服务宣传专题片、画册、宣传画、图版以及纸杯等宣传纪念品,让广大群众感受体育公共服务的浓郁氛围。

3.3通过网络平台建设加强政府和公民的互动

在传统政务下,政府往往控制整个社会信息的80%,而公民掌握的信息最多不超过20%,政府和公民处在一种严重信息不对称状态,所以很难互动[8]。体育电子政务环境下,通过无所不在的信息和网络设施,通过多种信息沟通平台,政府与公民之间形成一种广泛的互动,广泛的信息交流[8],政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真正了解公众的体育服务需求,明确重点所在,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利用oLap、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分析公众的网上行为和需求动态,获取公众的隐含的、有意义的信息和知识,及时把握公众需求和偏好的变化,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并据此调整服务的具体内容,从而达到不断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3.4消除“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

在传统政务模式下,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彼此间缺乏顺畅、便捷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当前各级地方体育政府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造成重复建设、重复投资,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开发出来的系统和资源已缺乏统一的标准,难免会在政府和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孤岛”[7]。当前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不相同,“数字鸿沟”现象还普遍存在。国家树立统筹发展的战略观念,加快政府信息网络、数据库、安全及应用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应用和交换平台,为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协同办公、信息资源集成管理和资源共建共享创造基础条件[7],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消除“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现象,确保体育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实现。

3.5加强与完善电子政务、体育公共服务立法工作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法制建设滞后,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制保障。因此,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快我国电子政务方面的立法进程,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尽快建立健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规体系,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信息化的目标、发展策略、安全技术等方面制定出具体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当前我国关于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存在很多不足,比如《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相关法规仅仅停留在原则性表述,缺乏具体内容和细则,使得法律条文的可操作性不强;甚至在目前出台的体育法律法规中尚没有使用“体育公共服务”概念,说明在我国的体育立法中还没有高度重视体育公共服务的问题[9]。政府作为制定体育法律法规和体育公共政策的唯一合法主体,应该尽快完善我国体育法制建设。只有在体育电子政务和体育公共服务都得到法律有效的政策保障时,公众及相关组织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体育文化等基础性体育行为的权益得到保证时,我国的体育公共服务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电子政务才能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

4结语

电子政务概念篇4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宏观管理工作基本处于‘事事有人管理,处处无人协调’的局面,电子政务建设首先要解决管理体制问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任锦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疾呼。

目前,我国对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工作由多家单位分别负责,但没有真正的实际协调单位。如国信办负责宏观协调、国家发改委负责投资、财政部负责经费落实、科技部负责新技术推广等,这些单位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摆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工作面前的首要问题。

任锦华说,我国电子政务除了管理体制的问题之外,还存在其他五大问题。这五大问题主要体现在:我国电子政务在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上存在偏差。目前电子政务领域“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重技术轻信息”的问题比较严重。

过于强调技术因素忽视非技术性因素的问题。多年来,在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中,过于强调技术人员的因素,而忽视各类管理与业务人员的作用;软件招标存在诸多漏洞;缺少专业分工,基本是自建、自用、大而全的自我服务。不愿花钱买专业化咨询、专业化软件开发、专业化信息服务,从而造成信息化建设效率低下;电子政务浮夸风、抄概念现象严重。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领域存在严重的浮夸风,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做一个全国最好的、最全的、最先进的,好像只要争取到国家巨额投资,本单位的电子政务就算干成一多半了。根本不考虑电子政务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此外,近些年来,新概念、新名词炒得热火朝天。于是各单位也都跟着新概念走,跟着新技术走。机关电子政务工作不是将卫星送上天的工程,并不需要最先进的技术支持,有些成熟的技术完全可以解决机关电子政务所有的需求,而且可能还更占优势。

电子政务概念篇5

一、责任政府的基本理论

1.责任政府的内涵及构成

(1)政府责任的内涵。马丁•罗伯逊认为责任政府(responsi-ble government)一般是指一种需要通过其赖以存在的立法机构而向全体选民解释其所做出的决策,并证明这些决策是正确合理的行政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成福教授在政府责任论中讲到责任政府既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理念,又是一种对政府公共行政进行民主控制的制度安排。谢长征、徐燕在“论我国责任政府的建设”认为责任政府是一个勇于并敢于承担责任的政府。责任政府,学术界一直对此没有明确的概念,责任政府涉及到不同的学科,且学科对责任政府有不同的理解。现代公共行政下的责任政府,是一个承担多次、多方向、多领域的政府。从这个角度理解,那么责任政府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责任政府是一个具有有效及时的回应性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义务的政府;二是,责任政府应是一个勇于并敢于承担责任的政府。再次,责任政府应是一个具备良好责任控制机制的政府。

(2)责任政府的构成。责任政府有责任主体与责任受体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二者密不可分,第一责任主体,就是承担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即政府。有时将政府或者政府某个部门这些抽象概念作为责任主体。二是责任受体,就是要求责任主体承担责任的另一方当事人,责任受体即人民。

2.责任政府的理性维度

(1)责任政府的理论基础。社会契约论,政府存在于社会公众的期望中,它必须遵守一定的权利与义务,这些权利与义务是政府与社会之间契约的结果,因此政府在行使权力时,不应忘记自己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人民思想,人民论,是民主社会中政府责任存在的政治学基础,它来源于社会契约论,在民是近代民主国家存在的理论基础。分权制衡理论:西方政治思想家孟德斯基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走向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直到把权力用到极限方可休止。”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项制度与国情有关,我国不搞三权分立,而是在各个国家机构之间划分国家职能,并相应的进行权利和责任的划分。社会伦理思想:责任伦理是指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按照法律、惯例对自己所作出的要求以及按照自己对社会和对他人所应履行的义务来行事。

(2)责任政府的理论演绎。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理性统合。法治政府是指政府的一切权力来源、政府的运行、政府的行为都受制于法律。诚信政府:责任政府的道德底蕴,建立诚信政府、保护公民的信赖利益是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有限政府:责任政府的外在表现,有限政府是指政府的职能、权力、规模、行为等都有一定的限度,都要受到法律与宪法的明确限制,需要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与制约。透明政府:责任政府的民主要求,人民导向的管理方式是通过行政公开与透明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来提升政府的责任能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的目标诉求,服务政府要求将公众看做行政服务的对象,政府的职责就是为公众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为公众排忧解难。

二、责任政府理念下,电子政务对建设责任政府的促进作用

1.电子政务的概念

所谓电子政务(electronic-government,简称e-government),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这个概念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对成熟和普及的基础上被提出的。关于电子政务的定义,在国内外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提法。目前国内外电子政务比较认同的说法,电子政务是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上,精简流程,精简行政机构,对政府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改造,超越空间与时间以及部门分割的跨越,高效、透明、方便、迅速处理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与公民、行政机关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化业务,向社会提供公平、公正、高效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的发展与责任政府的理念、责任政府的诉求相吻合。

2.电子政务对构建责任政府的促进作用

(1)深化政府责任理念,发挥民主监督作用。责任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诚信政府,电子政务的实施可以使公民在网上看到政府的工作流程,工作程序,依法行政,为民主监督提供了渠道。

(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促进行政组织重构,重组政府业务流程。电子政务的出现,使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政府机构需要进行重组,需要一个更合理更高效的运行机制,电子政务使政府重新思考,重新定位,促进了责任政府的实现。

(3)实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互动,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公民可以在网上参与政府的决策,可以与政府简洁的对话,针对某一项决策谈出合理的想法,政府在制定决策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公民的意见,从今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这也是民主社会时期责任政府的要求。

(4)降低行政运作成本,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办事效率。传统的政府是逐层汇报,电子政务出现以后,政府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之间可以直接与管辖的一层汇报解决问题,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审批程序。

(5)促进政务公开,推动政府服务建设。社会公民可以上网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政府不合理的行政行为、行政决策向政府反映,政府可以了解到群众的难题,尽快解决问题,为公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责任政府理念下,电子政务在构建责任政府的问题

1.在责任政府理念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和统一标准。我国“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相冲突,个地方政府及部门在推进电子政务的时候都会建立自己的标准,只求解决自己内部的需求,这必然造成部门间不能联通、资源不能共享。

(2)网站建设流于形式,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政府部门及公务员的观念滞后主要表现在过分重视技术而忽视政务,只是把电子政务等同为政府上网,建设与使用相分离;由于受传统政务模式的影响,抵触电子政务。

(3)电子政务基础性建设比较落后,数字鸿沟普遍存在。我国目前电子政务发展现在处于初始阶段,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低,拥有计算机的用户还很少,东西部电子基础设施呈现不同的状况,东部发达,西部落户,东部拥有更多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那么信息资源会大部分在东部基础设施比较先进的地方流通,可见,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与硬件设施还远远不能适应电子政务的建设,基础设施成为了发展电子政务的“瓶颈”。

(4)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在电子政府建设方面,我国尽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但是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与法律制度的跟进不相协调,法律是促使电子政务有序进行的前提。为了实现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化,西方发达国家专门设置了相关的法律。我国在许多有关电子政务的立法方面还是空白,这将制约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5)电子政务安全面临威胁和挑战。电子政务的开放性与的安全性之间关系的处理和解决束缚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建设。一方面电子政务不同于电子商务,它的复杂,对安全要求高,这关系着国家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公开与服务通过网络来传输,存在着安全隐患。

2.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借鉴经验

发达国家电子政务蕴含了公众本位和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实现有竞争力的政府的理念、建设透明政府,有回应力政府的理念、构建无缝隙政府的理念;它们还注重营造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社会环境;注重电子政务建设与公共管理改革相结合;以改善政府的社会服务作为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建设规律。

四、责任政府理念下完善电子政务

1.加强整体规划,建立电子政务的标准化体系

发展电子政务,国家要制定宏观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电子政务建设必须要有统一的规划,杜绝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目前由于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只是建设自己的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之间不能互联互通,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责任政府理念下,我们需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打破以前行政传统组织的界限,从整体上社会提供高效、广泛、人性化的服务。

2.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网络覆盖,消除“数字鸿沟”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落实,理性消除数字鸿沟;其次大力借鉴国际通行的政策,参考他国成功举措,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再次积极响应和参与国际组织为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方面的工作,并为建立国际信息新秩序而斗争。

3.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推动电子政务法制化进程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对电子政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我们一直在追求技术上的突破,但是技术应用到一定领域内之后,我们必须依靠法律来保障电子政务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比较落后。然而真正的差距在于软环境的建设,尤其是法律制度。我们必须树立“技术是手段,法律是保障”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走入法制化建设的进程。

4.加强对公务员信息化知识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概念篇6

【关键词】电子政府;概念;功能;价值

网络和信息与通讯技术作为科技革命的产物是先近生产力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信息与通讯技术与国家上层建筑的结合顺应了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的各国政府再造改革运动,产生了电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电子政府最早起源于美国副总统戈尔领导的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提出的“运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运动,随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业开展了电子政府建设。我国电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建设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在我国由于文化背景和学者的理解不同有很多称法,如“电子化政府”、“电子政务”、“网络政府”、“数字政府”和“虚拟政府”等。但是电子政府是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合理的学科名称。

一、电子政府概念与内涵

学者们对电子政府定义的差别,直接原因是对electronicGovernment翻译的不同理解。根据学者们对电子政府的定义可以把电子政府的价值取向、技术平台和功能作用把电子政府的概念分为三类:服务论、技术论和改革论。

(一)服务论观点

服务论观点吸收了新公共管理理念即批判和改革科层官僚制政府本位以民众为顾客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思想,注重强调电子政府的价值取向。认为电子政府是为民众提供信息资源及服务的虚拟政府。张成福认为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在其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于凤荣、王丽认为:电子政府是运用信息及通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及服务。以上是服务论的观点,服务论着重强调政府的服务职能。

(二)技术论观点

持技术论观点的学者多是从信息与通讯技术、网络平台为出发强调技术的作用,多注重研究电子政府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和办公自动化倾向于电子政务方向。汪玉凯认为电子政府是将政府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葛笑春认为电子政府是指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对传统政府职能、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基础上,主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平台,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张锐昕和黄波认为电子政府的主要内涵是运用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以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1技术论观点主要是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建设成果,崇尚工具理性。

(三)改革论观点

持改革观点的学者认为电子政府是政府再造,重点在信息和通讯技术及网络化平台上通过改革政府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构建政府管理体系。张志清认为的电子政府是指基于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刘宝润认为电子政府由政务过程电子化、网络化影响和推动,促使政府机制和体系重组,而形成的适应电子化、信息化需求的政府结构形式,实现政府再造,电子政府的核心内容是建构一个虚拟状态的政府及其部门结构体系。许希亮、常春芹认为所谓电子政府通常是政府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政府,确立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正的政府运作模式。改革论观点强调通过改革从传统政府转向电子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传统政府模式,从内在本质上更加注重追求效率、公平和服务品质。

对电子政府的不同理解,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对电子政府从价值趋向、技术平台和作用功能不同认识构成的。可以认识到一点,电子政府是基于信息与通讯和互联网为技术平台构建的。他完全不同于现实中的实体科层制政府,他具有虚拟性,强调网络化、信息化、数值化等特征,强调信息技术的执行功能。在他的背景环境下必然存在信息与网络化的高度发达的虚拟社会。所以电子政府的构建完全取代实体科层制政府治理现在社会把政府的功能延伸到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讨论电子政府必定把他的背景上升到网络社会的范畴。电子政府具有技术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思路,而制度主义是起主导作用的,也就是说制度按照自己的规则运用技术。技术和制度之间的护理效果不是直接的和结果性的,而是复杂的和高度依赖的。所以电子政府构建应该考虑如何把信息和网络与制度和组织相结合起来,形成技术和制度紧密结合的规范与规则运行的政府模式,而不是讨论如何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网络为主导追求工具理性,更不是忽视制度与技术结合或制度磨合把现有政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硬搬到网络社会中。所以电子政府是基于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政府的管理过程和信息采集自动化,重组政府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重建行政职能、政府组织、构建为个人、企业、社会团体提供高品质服务,追求民主、效率有回应力、负责任的政府。

二、电子政府的作用

电子政府是科技创新和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他具有虚拟性,因为他服务于互联网形成的虚拟社会中。他也具有实体性,因为他具有组织结构、制度基础、服务站点和人员支持。电子政府的功能打破了传统政府组织结构的束缚、部门的限制和行政区划的阻隔,形成“无缝隙政府”,最直接的可提供7*24*365在线服务模式,极大地扩展了政府的服务时间和空间,扩大了政府的服务职能,也由于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增强,填补了传统政府模式缺乏监督的弊端。

(一)电子政府对传统政府组织的冲击

电子政府创新是新公共管理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共行政价值观的重构创造了条件。电子政府是在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宏观背景下诞生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官僚制片面追求工具理性、漠视价值观念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和批判。颜雅英、庄锡福在《电子政府是抑制之良策》中指出电子政府通过发挥以下功能:(1)电子政府促进民主;(2)电子政府抑制行政膨胀;(3)电子政府促进规模适度政府的建立。从而克服各种物流阻碍和组织阻碍,杜绝传统组织形态和物质构成中强调分工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层次繁多、互相推诿、手续繁琐、公文旅行等诸多问题,最大程度地消除顾客使用公用产品和服务过程的成本,成为抑制的良策。

(二)电子政府的基本功能

电子政府是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后的政府,他也具有发挥政府功能作用为民众提供服务和治理网络社会的功能。徐晓日认为电子政府的功能有:(1)提升政府信息资源水平,(2)重建政府组织体系,(3)改进政府决策模式,(4)再造政府业务流程(5)优化政府人才结构。张成福把电子政府的功能归纳为:(1)提高政府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2)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3)提高政府的反映力和社会回应力,扩大公民参与;(4)促进政府重组,节约行政,提高政府效率;(5)公开政府信息,实现开放政府。

矛盾总是存在两面性,电子政府构建可以扩展政府的服务功能,填补传统政府治理中的缺陷,但是也由于随着民众参与治理的程度提高和网络的无边界信息资源丰富易获取性、治理客体的虚拟性,给政府的权威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削弱了政府的权力。电子政府推动了民主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但是一方面网上过度的民主会产生民主危机。张锐昕、黄波认为网上过分自由的信息传输有可能引发民主危机,如果任由网上“自由”、“民主”泛滥,社会将处于无序状态,不仅造成政府宏观调控失控,信息资源浪费,影响经济发展效率,甚至会导致政府失灵,引发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过度的民主也会滋生“无政府主义”。人们在追求民主与自由的同时,可能会产生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倾向,甚至有人可能会打着构建电子政府这一旗号,另有一番“心思”。因此,在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民主的尺度。

三、电子政府的价值追求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在政府运作中的运用创造了电子政府的管理模式,这体现了科技及其工具理性的力量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飞跃性变化。科技及其构造的工具理性就会成为一种针对所有人的异己力量,窒息着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造成人类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与生存危机。所以,技术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它需要价值观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它自身蕴含的巨大力量。在无法找到更合适的代表更多人利益制度之前,民主必然是最佳的选择,电子政府也同样适合这种选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给人带来更深层次的民主是会引发“无政府主义”。所以电子政府应该追求合理的价值取向,学者们对电子政府价值取向作了研究。

(一)电子政府的基本价理念

电子政府有着与传统政府不同的运营模式和基本特征,将导致传统政府理念体系的重大变革,推动政府行政理念的重购和更新。李传军把电子政府的基本理念概括为:民主理念、科学理念、政治理念、责任理念、效率理念、公平理念、服务理念、安全理念、文化理念、形象理念。

(二)电子政府与公共价值观的追求

电子政府是新公共管理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也同样追求公共行政的价值追求。徐晓日认为电子政府为实现公共价值观的重建创造了条件,电子政府是基于公共管理部门基于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网络的虚拟政府。因此电子政府也追求公共管理重建以追求人为中心、效率、责任与公平的核心价值观并重的公共行政价值观。

(三)电子政府的价值理性层面是网络政府

电子政府为网络政府提供了技术前提,网络政府则为电子政府塑造了价值的灵魂。在政府信息改革过程中应努力构筑电子政府的技术设施,同时将公平、民主、参与等人类价值追求渗透其中以构建网络政府。纪丽萍提出:网络政府是电子政府的价值理性层面,即在电子政府的技术设施上嵌入公平、民主、参与的价值,形成多中心治理的网络政府。

(四)电子政府的基本价值追求与实现形式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公共权益、正当程序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趋向。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充分发展,使信息成为优势资源,事实上,信息归根接地是权力。在网络社会中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使信息很容易获取人们信息,并拥有权力,权力的产生必须有相应的规范和约束机制,民主就是最优选择。民主与电子化信息化结合产生了电子民主。于凤荣,王丽认为电子政府的最基本价值取向是追求民主和自由。也有学者以网络和信息与通信技术为平台研究电子民主(electronicDemocracy),提出电子民主是网络时代的民主新形势,宋迎法研究给出了电子民主的概念,认为电子民主是使完全网络时代的民主。因此,如何加快落后地区的网络和数字化建设,消灭“数字鸿沟”问题是电子民主能否实现的关键,也正是电子政府本身公平价值理念的体现。

电子政府出现和发展适应了新公共管理范式构建,作为政府治理新模式它还是一个新领域。在实践中我国的电子政府建设经历三个阶段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在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成福.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3).

[2]于凤荣,王丽.电子政府与现代政府之比较[J].中国行政管理,2001(11).

[3]赵雪.我国电子政府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8).

[4]李传军.电子政府的十大理念[J].湖北行政学院院报,2002(1).

[5]汪玉凯.中国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J].新视野,2002(2).

[6]葛笑春.业务流程再造基础上的电子政府建设[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9).

[7]张锐昕,黄波.政府上网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

[8]张志清.电子政府建设与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6).

[9]刘宝润.对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概念的理解和关系比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报,

电子政务概念篇7

 

关键词:电子政务 政府管理 网络技术 

   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面对着世界大多数国家正不遗余力地大力开展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府,我们也着实感受到了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府的紧迫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干部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专题研究班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利用信息技术重塑政府的组织与管理,提高政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必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由此可见,电子政务已成为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大势所趋。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及战略地位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来的,在当时它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为减少“橡皮图章”,加速政府对公众需要的回应,让美国人能更快、更方便的了解政府,并能一站式地满足公民向政府申请贷款、竞争合同、网上纳税等:二是为重塑美国政府系统,使之更富有效率,运作成本更低,并彻底扫除美国政府的官僚作风”。随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政府管理中的运用程度而不断变化和扩展,关于电子政务的概念学者们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做了多种多样的界定。这里主要采用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概念,认为:所谓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一项项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其核心是: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上实施,而大量决策权下放个个人和团体,政府重新确立其职能,实施新的管理模式。它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电子网络信息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和安全技术的支持:第二,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除了政府部门内部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与其他公共管理部门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协同办公与信息共享:第三,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将政府现有的业务、办公程序电子化,而是按照电子政务的规范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队政府现行的行政职能、行政组织及行政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对传统的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 

   (二)电子政务的战略地位 

   在现代信息社会,传统政府的职能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政府唯有及时的调整自身的职能、尽快的向新型管理服务职能转变,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和公众的需要。而以实现由传统政府的管理职能向现代政府的管理职能的转变为其根本目标的电子政务因此成为一种现实需要,有其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启动了一系列的政府信息化工程,如“金”字系列的政府重点信息化应用工程,“政府上网工程”等等,到目前为止,都己初见成效,并且实施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中国信息学会副会长、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乌家培教授认为:构建网上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在当前信息社会有其历史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政府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大使用者。第二,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因此,政府上网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而实施电子政务则是社会发展的必要。 

   总之,我国实施电子政务,对于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党的十六大确立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电子政务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政府管理创新是社会发展对政府工作的新要求。信息时代的政府管理创新是指政府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力量创新政府行政管理理念,重塑政务流程和范式,改革调整政府组织结构,优化政府权力运行模式,达到简化行政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责任、透明、公正、廉洁、服务型政府的管理目的。包括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等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己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以电子政务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顺利推进政府转型开辟了全新的数字化盆间。电子政务的发展,使现代政府理念、职能、组织以及运行模rt等多方面迸发出引人注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为政府管理仓‘新提供了机遇和技术支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也为政府创新贺供了技术支持。当传统的科层体制受到普遍质疑时,人们开始r}向于民主行政的政府体制。而以信息技术支撑的电子政务,实现了信息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使得民主行政的概念能够得以贯彻。网上行政的新流程,正是政府与时俱进,面对各方面挑战的有力武器。电子政务的形成,成为了政府管理创新的推动力。

  三、发展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发展电子政务,以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应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从而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电子政务概念篇8

关键词:电子政务专题主题词表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元数据

一、引言

据国外学者研究,大约80%以上的重要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这些信息资源比一般的信息资源更有价值,可信度也较高,它们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水平。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深入,政府数字化信息占信息总量的比例越来越高,数字化信息的生产速度不断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总量急剧膨胀,且信息内涵丰富而复杂。如何管理、开发和利用好政府信息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政府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已成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

图1主题词表体系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建设,正是为了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管理,即能动态地掌握政务信息资源的现状,比如政务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具体状况。而构建合理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构建具有统一规范性的主题词表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只有建立良好的分类体系和规范的主题词表,才能实现元数据的有效利用,才能对政务信息资源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组织与利用,从而实现对信息的管理、整合和提升。

在电子政务系统中,主题词表是供国家各级政府部门、职能机构在网络环境下处理政务、开展公共服务时使用的规范化检索语言工具。作为控制词表,它与政务信息分类体系结合,服务于政务信息元数据体系,成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基础组成部分,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加工、管理和整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尽管我国已经开始实施相关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的编制规则的标准,也了国家综合的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但是由于收词深度不够,对于具体的行业应用还存在着不足。因此,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在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时,又构建了专题电子政务主题词表。

二、电子政务主题词表

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体系

主题词在政务中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7年12月和199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先后修订了各自的公文主题词表。它是一种电子政务环境下为了供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在网络环境中处理政务信息用的语义词典,通过收集与电子政务相关的主题词,建立其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引和检索,从而反映各学科领域及主题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构成网状结构的词表。在这个词典中收录的主题词是从各类政府机构内部业务、公共行政、专业服务等活动中所涉及的语言中优选出的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分类名词术语。主题词在主题词表中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它们由族首词、正式主题词、入口词和同义词等组成。所谓族首词是指,主题词表内具有属分关系的一组主题词中表示最上位属性概念的主题词。正式主题词即叙词,是文献标引和检索时用以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优选词。

图2主题词词间关系

根据国际标准iSo2788:1986的规定,绝大多数主题词都有其特定的分类和词位属性,具体反映为一个主题词往往有上位主题词和/或下位主题词。所谓上位主题词又称上位概念词或上位词,是表示属概念或整体概念的主题词,例如,“土地管理”为“地政管理”的上位词;下位主题词又称下位概念词或下位词,是表示种概念或部分概念的主题词,例如“地政管理”为“土地管理”的下位词。在两个主题词之间有时会存在同义词,或者有些词语尽管目前还不是规范词,但是它的使用频率相对于主题词来说相当高,在主题词表中会构建用代关系,以提高主题词表的入口率,例如“贿赂”与“行贿”即是用代关系。同时,还有一些与某主题词既不具有同义关系,也不具有上下位关系,但又在语义或使用中有密切联系的主题词,称为关联主题词,如“秘密”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是被赋予了密级的一种,因此,与之相关的“机密”和“绝密”则是其关联主题词(参见图2)。

⒉主题词表在电子政务、政府资源目录体系中的作用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是面向语义、主题驱动的资源交换。主题词在电子政务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主题词是整个政务信息资源库内信息资源组织及库际信息资源管理与交换的基础,是各类政务信息采集、加工、整合和有效使用的统帅和核心,是沟通信息孤岛的桥梁,是对信息资源进行知识划分标引的重要工具。通过主题词严格的语义内涵和位属关系,建立所有资源在主题层的映射关系,可以实现全库资源的加工规范化、标识有序化以及信息共享化,从而为电子政务知识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2]。

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专题电子政务主题词表》,是在政务信息分类和元数据理论共同指导下,成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中的基础组成部分。使用受控词表对于准确地检索到相关信息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经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中也可以通过主题词表这一受控词表,为精确检索相关政务信息提供有效的桥梁;用户主题查询能通过多种检索途径进退自如,满足用户需求,而这是自由词组配或关键词检索所做不到的。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在元数据中作为“主题”这一元素的备选词表,帮助用户实现能够保证查全率和查准率的查询检索。

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如图3所示。

图3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框架

三、主题词表在国内外的建设现状

⒈国外主题词表的建设与使用

主题词表在国外电子政务系统中得到了高度重视。很多国家都充分认识到了主题词表等受控语言在政府网站浏览和检索功能中的潜能,已经编制或正在编制电子政务主题词表,把主题词表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电子政务系统中去。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均采用了规范的主题词表[4]。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电子政务的门户网站中提供主题词表的在线查询,用户也可以下载到本地浏览。如澳大利亚的apaiS(australianpublicaffairsinformationService)主题词表及aGiFt(australiaGovernmentinteractiveFunctionalthesaurus),新西兰的FonZ(FunctionofnewZealand)、SonZ(SubjectofnewZealand)和加拿大的CSt(CoreSubjectthesaurus)。以加拿大政府核心主题词表为例,加拿大政府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网络版应用的国家。词表本身置于固定的网站,以族首词索引(toptermindex)和字顺索引(termindex)两种链接,显示词间关系,并提供了高级查询,即搜索引擎形式查询[5]。

⒉我国主题词表的建设与使用

我国政府于2002年8月8日启动了电子政务的六个标准化项目,其中,电子政务主题词表标准即是其中之一。此后,政府逐步颁布了主题词表的编制规则和可供使用的词表:《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这一国家标准于2004年4月获批,于同年10月正式实施;《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试用本)于2005年1月编制完成。

《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试用本)是为了满足我国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共享利用的需要而编制的主题词表,是我国第一部按国家标准编制的综合性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其收词范围涵盖了电子政务各个领域,共收录主题词20252条,其中正式主题词17421条,非正式主题词2831条。其范畴表包含21个大类,132个二级类,包括:综合政务,农林、水利,政法、监察,文秘、行政,经济管理,财政,科技、教育,综合党团,国土资源、能源,商业、贸易,文化、卫生、体育,综合用语,工业、交通、邮政,旅游、服务业,军事、国防,信息产业,气象、水文、测绘、地震,劳动、人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对外事务,民政、社区[8-9]。

可以看出,《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具有相当的宽泛性,但是在应用到具体的相关领域时,就会发现,其收词深度往往不能满足特定领域的需要。

四、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局的专题电子政务主题词表

⒈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工作概况

在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信息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包括基础地理信息、业务基础信息、业务审批信息、综合事务信息、档案信息等多种类别。这些信息资源以多种格式存储、以多种方式管理,有空间的、非空间的,有电子的、非电子的,有保密的、可公开的,有音频的、视频的,还有网页和扫描档案形式,等等。如何开发、利用和管理每日增长数量以万计的政务信息资源,是当前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

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要求的先行者,成为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体系的政府部门之一。但是,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建设中,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字顺表》(试用本)和《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范畴表》(试用本),但是对于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的专业领域的应用来说,它们所收录的主题词的深度还远远不够,如果仅仅沿用《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那将不能发挥“主题”这一元素在元数据中应该发挥的作用,进而并不能有效地提高用户的检索效率,最终将不利于整个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政务信息资源的加工、管理、整合等工作。

图4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专题主题词表的构建体系

⒉专题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的制定

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主管的是深圳市的土地、房地产、测绘、地质矿产、物业等领域的政务工作。尽管这些领域在《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中均有涉及,但是收词深度不能满足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中的检索要求。故在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有必要建立专题主题词表。

考虑到主题词的规范性、权威性,以及将来在各部门、行业之间的交换问题,我们采用了如下的构建主题词表的方式:即以国家出台的权威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为核心,以国土资源和房产领域里已有专业主题词表为蓝本,结合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具体业务,遵照《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最终编制出了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专题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以下简称《专题主题词表》),其构建方式如图4所示。

在大量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专题主题词表》构建方式:

⑴对于在《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字顺表》(试用表)、《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范畴表》(试用本)以及《测绘学叙词表》这些由权威机构制定的主题词表中已经出现的,且与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在业务上相关的主题词保留不变,同时为了体现主题词的规范性和权威性,沿用《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中的标记方式。

例如,《专题主题词表》对“航空摄影测量”这一主题词作了如下标记:

航空摄影测量[测][综]

[11C]

D:航摄

S:摄影测量

测量

C:航空测量

其中,“[测][综]”表示该主题词既出现在了《测绘学叙词表》中,又收录在《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中;“[11C]”表示其属于测绘范畴。“D”表示代指,即航空摄影测量是航摄的正式、规范的表述方式;“S”表示所属,即从语义上讲,航空摄影测量是摄影测量的一部分,而摄影测量又是测量的一部分;“C”表示参照,即与航空摄影测量相关的主题词有航空测量。

⑵在《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和《测绘学叙词表》等权威主题词表中均有出现,但是构建的语义网不同时,以《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为核心,同时结合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具体情况,重新构建新的语义网络。

⑶在相关行业的主题词表中出现,但在《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中未收录的词根据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具体业务有针对性地收录。

例如,在《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中,由于收词深度的问题,没有包括“航空影像地图”,但在测绘学专业的《测绘学叙词表》中收录有该主题词,而在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保存着大量的航空影像地图,它们是该局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该主题词也需要收录入《专题主题词表》,其标记如下:

航空影像地图[测]

[11C]

F:正射影像地图

S:影像地图

地图

⑷在《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和《测绘学叙词表》等权威主题词表中均未收录,但已在国土、测绘、房产等领域以及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内部形成正式规范的词语的词,收录进入《专题主题词表》,以构建相应的语义关系。

以“安居房”为例,安居房是指为实施国家“安居工程”而建造的住房。广义安居房的概念指所有非纯商业性质的、不以营利为第一目的的政策性用房。深圳市从1988年出台并开始实施房改政策至今,安居房总量突破了1760万平方米。因此,安居房上市也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从2000年深圳为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开始对安居房“松绑”至今,安居房上市已成为深圳二手楼市的最大亮点和关注热点。安居房已在各权威机构的文章中,以及作为深圳市房改政策的执行部门――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内部成为一个正式、规范、语义明确的词语。因此,为了能在资源目录服务系统中方便用户检索,提高查准率,“安居房”被添加进《专题主题词表》中,其标记如下:

安居房

[06e]

S:房产

房地产

不动产

财产

依据《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本身的语义网体系,安居房在范畴表中属于“[06e]”,即房地产的范畴,它的上位词是“房产”,而“房产”的上位词是“房地产”,“房地产”的上位词是“不动产”,“不动产”的上位词则是“财产”。

正是在《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收词范围的基础上补充了相关专业领域的规范词语,构建了《专题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中,实现了语义联想、概念检索的功能,较之于从名字中匹配,关键词检索有较大优势。仍以上文中的主题词“安居房”为例,用户通过选择用主题词的方式进行检索,在检索框中输入“安居房”,即可获得经过主题词标引的、反映“安居房”主题的元数据条目,相比于采用名称中出现“安居房”匹配的结果来说,该方法具有更好的查全率,更容易获得用户需要的有关安居房方面的信息。

五、结论

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专题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的建立是对《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在国土资源、房产、测绘领域的扩充和深化。通过该表的确定,对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信息资源的共享、管理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然而,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专题电子政务主题词表》还有待改进:

⑴我国的主题词表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字顺表》(试用本)和《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范畴表》(试用本),然而针对某一个特定领域的专业主题词表,也即一个行业领域内规范化词语的词典,在很多领域还是空白。在构建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专题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的过程中,调查发现,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领域仅有测绘方面在近期推出了《测绘学叙词表》,对于国土资源、房产等领域,则无据可依。通过对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展开的大量调查,手工分析并得到相关的主题词,并且构建各主题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使其适应于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业务,也便于资源目录服务系统中资源的检索。

⑵考虑到了不同主题词表,由于它们本身的体系不一样,可能出现在相同的主题词下,构建的主题词的语义关系不同。

⑶《专题电子政务主题词表》是基于已有相关领域的主题词表,并且根据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长期业务积累下来形成的习惯表述,并参照《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而制定,这意味着,该主题词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内部的需求,统领该局内部信息资源的加工、整理和管理。如何能够保证在与其他部门,如规划局等进行数据共享方面的畅通,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专题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在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还处于试用阶段,对该主题词表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工作还有待进行。今后如何从本体的角度构建真正能够为电子政务提供有效支持的主题词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如何将主题词表转换成语义网络本体,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在语义上的共享。

参考文献:

[1]赵新力,张志平,孙钦山,等.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征求意见稿)[S].北京: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2005

[2]盛苏平,刘春燕,赵新力.《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及应用系统开发[J],中国信息导报,2006(3)

[3]《测绘学叙词表》编辑委员会.测绘学叙词表[S].北京:测绘出版社,2003

[4]赵新力,刘春燕,盛苏平.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GB/t19486-200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5]倪静,赵新力,钱起霖.国外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及网络应用的比较分析[J],情报学报,2003,22(5):566-571

[6]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公文主题词表[S].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7]吴晓敏.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再探[J].应用交流,2005(1/2):40-42

[8]《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与应用系统课题组.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范畴表(试用本)[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9]《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与应用系统课题组.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字顺表(试用本)[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10]苏新宁,朱晓锋.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务信息资源研究[J],情报学报,2006,25(1):99-108

[11]田景熙.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12]李绪荣,徐焕良.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周晓英,王英玮.政务信息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4]田景熙.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三):主题词管理系统[J].软件工程师,2003(12):63-65

[15]查先进.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及其发展动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4):37-39

作者简介:

成建国,男,工学硕士,教授级高工;现就职于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主要从事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及相关应用工程建设与管理。

彭子凤,男,1962年生,湖南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主要从事GiS、电子政务等的应用开发和管理。

郑新燕,女,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地图制图知识工程,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电子政务概念篇9

购买推荐

将于2015年1月在全国书店及电商平台上发售。

作者简介

费琦丽,资深品牌营销专家,专业电子商务研究人士,沃土教育特聘专家,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引爆网上创业》教材副主编。在传统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领域均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先后服务过珀莱雅、吉利汽车、苏宁电器、网盛科技等大型品牌企业,擅长电商品牌化运营策略、整合营销规划、网店推广计划等,对于新技术、新趋势、新模式等在电商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吕继仁,创业的实践者和分享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创业培训指导委员会专家,国际劳工组织和人社部授权的“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培训师,宁夏西部创业管理学院创始人,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

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咨询服务工作。曾参与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创业咨询师》教材、《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大学生版》教材、《残疾人创业指导手册》以及《引爆网上创业》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网络创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从创业的角度解读电商,又从电商的角度诠释创业,娓娓道出电商创业的“道”“形”“术”,引领读者领略电商风云变幻,一览跨境电商新蓝海、移动电商新契机、农村电商新趋势、社交电商新版图、o2o电商新征途,再从项目选择到市场分析,从团队组建到资源整合,指导创业者一步步迈出电商创业的征程。全书内容迎合了当前最新的网络创业趋势,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

目录

上篇:电商创业之“道”

第一章走向电子商务创业

1.1什么是创业和网络创业

1.1.1创业的概念、本质及类型

1.1.2网络创业的概念、本质及类型

1.2电子商务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系统

1.2.1电子商务的概念

1.2.2电子商务的特点

1.2.3电子商务的模式分类

1.3电子商务创业要素评估

1.3.1创业意识与心理准备

1.3.2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第二章揭启电子商务新纪元

2.1新商业文明:电商时代的崛起

2.1.1电子商务是生活方式的变革

2.1.2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

2.2电子商务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2.1全球电子商务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2.2.2全球电子商务的鼻祖:亚马逊和eBay

2.2.3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3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略读

中篇:电商创业之“形”

第三章描绘跨境电商新蓝海

3.1跨境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平台概览

3.1.1跨境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3.1.2跨境电商出口平台简介

3.1.3跨境电商进口平台简介

3.2数字化解读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3.2.1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概况

3.2.2全球主要跨境电商市场掠影

3.2.3跨境电商的物流与支付

3.3跨境电商的政策扶持和发展趋势

3.3.1政策红利:跨境电商提速快跑

3.3.2解析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

3.4跨境电商:风起云涌的“创业蓝海”

第四章发现移动电商新契机

4.1移动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发展之由

4.1.1移动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4.1.2移动电商迅速发展之由

4.2指尖上的商机:移动电商风生水起

4.2.1电商巨头间的“移动资源争夺战”

4.2.2移动购物市场份额:手机淘宝依旧是老大

4.2.3移动支付的两大阵营

4.3移动电商的商务模式和发展趋势

4.3.1移动电商的商务模式

4.3.2移动电商的发展趋势

4.4撬动“拇指经济”:移动电商创业机会

第五章发掘农村电商新趋势

5.1农村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兴起条件

5.1.1农村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5.1.2农村电商的兴起条件

5.2“菜篮子触电”工程:农村电商掘金潮

5.2.1电商巨头间的“菜篮子争夺战”

5.2.2在竞合中升级:多种地域模式并存

5.3农村电商的商务模式及发展趋势

5.3.1农村电商的商务模式

5.3.2农村电商的发展趋势

5.4乡野商机:下一站电商金矿

第六章解析社交电商新版图

6.1社交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兴起之由

6.1.1社交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6.1.2社交电商的兴起之由

6.2社交电商的分类、平台及资源争夺战

6.2.1社交电商的分类及主流平台简介

6.2.2阿里、腾讯、京东的社交电商“博弈”

6.3社交电商的运营关键点及发展趋势

6.3.1拿捏社交电商的两大运营“穴位”

6.3.2解读社交电商的发展趋势

6.4社交电商的创业机会

第七章布局o2o电商新征途

7.1o2o电商的概念、特征及与B2B、B2C的比较

7.1.1从团购到o2o电子商务

7.1.2o2o电子商务的特征

7.1.3o2o电商与B2C、C2C的比较

7.2大型电商平台o2o布局概览

7.2.1阿里系:携“UC+高德”布局o2o大前锋

7.2.2腾讯系:借“微信”打造o2o生态

7.2.3百度系:技术为王,开放协作

7.3o2o电商的主流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

7.3.1o2o电商的四种主流应用场景

7.3.2o2o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7.4o2o电商模式中的创业机会

下篇:电商创业之“术”

第八章选择电商创业项目

8.1电商创业项目的内涵和特征

8.2电商创业项目选择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8.2.1电商项目选择的基本思路

8.2.2电商项目选择的基本原则

8.3电商创业项目的风险评估

8.3.1电商创业项目的风险类别

8.3.2电商创业项目的风险规避方法

8.4电商创业项目的综合评估体系

第九章评估电商市场环境

9.1选择电商平台:电商创业平台为王

9.1.1电子商务创业平台分类

9.1.2电子商务创业平台的选择思路

9.2定位目标客群:视客户如生命

9.2.1目标客户的概念及特征

9.2.2目标客户定位基础——客户需求理论

9.2.3目标客户的定位与分析方法

9.3解析竞争对手:扬长避短以变应变

9.3.1竞争对手的概念、界定指标及分类

9.3.2如何与竞争对手较量

9.4电商创业项目的营销战略

9.4.1网络营销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9.4.2有高度接地气:电子商务营销策略

第十章组建电商创业团队

10.1创业团队的概念、特征及人员构成

10.1.1创业团队的概念及特征

10.1.2创业团队的人员构成

10.2电商创业团队的类型及组建流程

10.2.1电商创业团队的类型

10.2.2电商创业团队的组建流程

10.3电商创业团队架构策略

10.3.1电商创业团队的架构类型

10.3.2确定电商团队架构的流程

10.3.3电商团队核心岗位职能

10.4电商创业团队招聘、培训与管理

10.4.1招聘员工的流程与渠道

10.4.2重视新员工培训

10.4.3有效管理员工

第十一章整合电商创业资源

11.1创业资源整合概述

11.1.1什么是资源及创业资源

11.1.2创业资源整合的概念、特征及类别

11.2创业资金整合—预测电商创业投资与效益

11.2.1电商创业投资预测

11.2.2电商创业的融资渠道

11.2.3电商创业的融资原则

11.2.4电商创业投资回收与利润预测

11.2.5预测网店销售与利润——以淘宝开店为例

11.3人力资源整合——电商创业培训及人才服务

11.3.1整合电商创业培训:创业者孵化的利器

11.3.2整合电商人才服务:提升员工整理素质

11.4信息资源整合—市场信息、政策信息、技术信息

11.4.1初创型电商企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11.4.2电商信息资源的整合原则

附录一:本书提及的主要网站

附录二: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简介

附录三:杭州沃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附录四:相关政策文件要点摘录

电子政务概念篇10

一、政府职能变迁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传统的政府形态在以信息化为引领的二十一世纪发生着根本理念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以政府职能的变迁为主要标志。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不可避免地遭遇这一浪潮。传统的政府职能在这场浪潮中得以扬弃,开始由统治和管制职能为主体逐渐向以管理和服务职能为主体的质的转变。而建立面向公众的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成为政府改革领域之中引领世界的潮流。

二、电子政府——政府改革的新思潮

电子政府(e-Government)概念的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政府职能改革的双重轨迹。信息技术进步是电子政府实现的技术依托,而政府职能改革则是电子政府实现的内在动力。尽管电子政府的建设往往以政府信息化或政府上网为先导,但其随后的发展,将逐渐超越这一技术层次的内容。

随着电子政府在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开展,人们对电子政府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逐渐清晰:

1.联合国组织

由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司(Dpepa/UnDeSa)与美国公共管理协会(aSap)两大国际组织在2001年联合发起的对全球190个国家电子政府的调查中认为,广义上的电子政府包括所有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手段(从常见的传真机到先进的无线掌上设备等)来实现政府日常公共事务的处理,认为电子政府是“政府的一项永久性承诺,通过对服务、信息与知识的高效便捷、成本合算的传递,来增进公共部门与个人公民之间的关系。它是对政府所要提供服务的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实现。”

2.世界银行

电子政府,是指“政府机构运用信息技术...以此改变与居民、企业及其它政府内部之间的关系。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达到许多不同的目的:实现政府对居民服务更有效的传递;增进与企业、行业之间的交互性;居民对信息更广泛的获取;以及政府的更为有效管理。

3.美国政府

作为电子政府的倡导者与领先者,美国白宫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府的报告中这样提到:电子政府提供了更多机会以提升对公众信息传递的质量。电子政府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战略,可以实现联邦政府管理的巨大变化,包括:简化对公众服务传递;消除政府管理中的层次性;可以实现居民、企业以及其它级别的政府及政府雇员更为容易获取信息并得到联邦政府的服务;简化了各政府结构间的事务处理流程,通过整合集成、消除冗余系统达到了降低成本的运作;流程化了政府的运作体系,提升了对公民的回应力。

4.欧盟组织

欧洲联盟组织在推进“电子欧洲”的部长级宣言中提到“信息与通信技术革新(iCt)是实现政府优效管理强有力工具,包括五大核心大因素:开放性,参与性,责任性,有效性以及一致性。传统政府要实现到电子政府的转变必须要提升这五大因素”。

5.私有部门

全球知名的思科公司(Cisco)如此定义为:“电子政府是建立技术性的、快速变革的综合性组织,以实现灵活性及高效性……保持国家实体在全球经济中的经济力。建立电子政府的基础是运用网络技术与知识实现在教育、政府服务以及参与性民主的深刻变革。”

由此,人们对电子政府的认识逐渐清晰。

电子政府,从未来的国际性的发展方向上看,是指实体政府借助信息和技术为其对象构建的,旨在为其提供实质性政府服务的“虚拟政府”,“是现有的政府机构在开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所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李广乾)。在中国,电子政府的实现过程也被狭义地称为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政府信息化过程,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一种崭新的政府运作模式的转变。电子政务的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服务的有效提供。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子政务,则成为信息时代的政府实现其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式,成为政府改革的全新方向;而面向电子政府的发展理念,则成为政府改革的崭新思潮。

三、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内在关系

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并不是对等的概念。电子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形态,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即一种以信息和技术为依托,以实现完善的政府服务为目标的“虚拟政府”。而电子政务,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实体政府利用信息和技术以提高政府效率的一种方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府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而电子政府,则是电子政府发展的长期目标。可以说,电子政务是架构在现实政府与未来政府的一座桥梁。因而,从电子政府实现的角度考察当代的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明确电子政务发展的未来目标,有利于引导电子政务的理性发展。

四、政府网站在电子政府中的核心地位

未来的电子政府,是依托信息和技术的虚拟政府,这便使得政府网站成为电子政府最为关键的实现方式,成为当今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

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府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平台,是政府和公众间的最为重要的接口。与传统实体政府相比,政府网站取代了窗口和部门式的政府服务方式。政府与公众间的沟通,不再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其用户只需要通过网站,便可以获得足以满意的政府服务。而政府的服务和管理职能,亦可以通过网站直接予以实现。政府网站大大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成为电子政府建设的主体内容。

政府网站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电子政府的服务能够得到真正的实现。政府网站的发展程度,直接反映了电子政府建设的进程。因而对政府网站的评测,即是对电子政府绩效的考察。

五、世界各国电子政府的发展概况

随着当代政府改革运动的开展和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加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富有远见的政府相继展开的国家信息化和政府信息化的建设。随着政府信息化运动的发展,这场革命性的变革逐渐超越了最初的定位,演变成为以“电子政务”概念为旗帜的电子政府建设过程。

在这场伟大的改革中,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达国家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二十一世纪以来,这些国家的电子政府建设日趋成熟,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有以下几个:

加拿大

尽管加拿大的电子政务展开相对较晚,但其发展速度让人震惊。根据艾森哲近期对各国电子政务进行的整体性调查,加拿大名列前茅,第二名是新加坡、第三名是美国。

加拿大的电子政务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并后来居上,得益于加拿大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加拿大是全球联网率最高的国家,其国内主要城市均有高速数据网联通,通讯上网费用全球最低。由政府、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国家光纤网早在2001年就已建成,其技术甚至比美国领先了6个月。

通过政府在各个行业和居民生活中大力推广电子政府服务,加拿大政府不仅实现了教育、就业、医疗、电子采购、社会保险等领域的政府电子化服务,而且根据需要不断增加和集成新的政府门户网站,先后建立了加拿大政府门户网站、加拿大出口资源网站、加拿大青年网站等诸多政府网站。

新加坡

新加坡的电子政务早在1981年就已经悄悄展开,目前其电子政务的发达程度已备受世人瞩目,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政府均以新加坡为样板来建设自己的电子政府。新加坡的电子政府完全是受国家控制,没有私人的参与。尽管政府每年要在这项工程上花费大量的资金,但其带来的收益却是巨大的。

新加坡政府的目标是使其电子政府的发展成为世界的典范。在2001年底,新加坡电子政府将为其公民提供200项以上的电子政务服务。为此,新加坡政府投资了15亿新元以进一步发展其电子政务计划:首先,是对政府原有的网上服务进行评审、归纳和总结,并迅速实现电子支付;其次,是扩大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实现以宽带接入为基础的、新的、安全的政府网络体系结构;最后,是不断发展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利用企业的力量和经验发展电子政务。

如今,新加坡电子政府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其电子政府,已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具有高度在线服务能力的一站式电子政府典范。

美国

早在1993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就在其任期内首倡电子政务。随后的1995年和1996年,克林顿政府先后出台《政府纸张消除法案》和“重塑政府计划”,要求政府各部门呈交的表格必须使用电子方式,此举大大加速了美国的电子政务进程。

2000年3月,美国政府在全面评估其电子政务进程方面的进展后,提出了美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未来目标和长期规划。2000年9月,美国政府开通了具有代表性的超大型电子政府网站——“第一政府”网站极大的加速了美国电子政府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60%以上的因特网用户通过政府网站进行事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