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认识十篇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认识十篇

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5:31

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认识篇1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实践项目;功能认知型;技术应用型;综合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03-02

0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深化,各高等职业学校越来越关注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专业课程的设置。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而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是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具有工程技术人员应有的科学态度与优良的工作作风,是架设从课堂教学通向工程实际的桥梁。而要达到以上的目的,需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型和综合型实训项目。

1模拟电子技术实训项目开发的依据和思路

模拟电子技术实践项目的开发依据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神,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同时综合我校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大纲,开发出了25个实践项目,可供应用电子技术、通信、计算机、电气工程等专业模拟电子实验教学选用。

各实践项目的实验板不再采用固定电路板,而是开发出由足够的分立元器件组成的实验板,实验电路由学生自己连接,以此加深学生对电路结构的认识,并能了解电路中每个元器件的作用,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动脑又动手,能独立的开展模拟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工程实践训练。

2实践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本着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模拟电子技术实践项目从3个层次开发出25个实践项目。第一层次功能认知型共9个项目,第二层次技术应用型9个,第三层次综合应用型7个。如表1所示。

2.1功能认知型实践项目的开发功能认知型实践项目,是为了熟悉和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功能和特点、并培养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而开发的。实践的目的是熟悉实践的场所、实践的注意事项;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外特性及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功能、结构和特点;学会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的测试基本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单元电路即为各种类型的放大电路,它是构成各种复杂放大电路的基础,所以实践要求能理解放大电路静态与动态、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等区别;理解放大电路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性能指标的意义;特别是针对三极管、场效应管组成的不同组态的放大电路,能搭接不同电路、并测试和判别Q点是否合适,进行适当调整,能掌握各种不同组态放大电路性能的优缺点,能正确的测试电路的各项性能指标。功能认知型实践项目,通过各类型放大电路的连接和功能测试,使理论知识得到认知,实际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技术应用型和综合型实践奠定了基础。

2.2技术应用型实践项目的开发技术应用型实践项目是在功能认知型的基础之上,把基本的放大电路转化为集成的放大电路,并开发出了各种类型的应用电路。实践的目的是了解典型的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理解常用集成电路的基本功能及应用,学会典型的应用电路的连接、调试及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模拟电子技术最基本、最常用的集成电路即为集成运放、集成功放和集成稳压器,由他们组成的基本典型应用电路是构成复杂电路的基础,无论是产品设计、产品开发,还是产品维修,都离不开这些基本的典型应用电路。所以技术应用型实践要求掌握集成运放的典型应用,如对比例运算、加法和减法运算,熟悉其电路结构,并能设置不同的比例系数;对电压比较器电路,能设置不同的参考电压;能用集成运放组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振荡电路等。技术应用型实践项目把具有典型意义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际应用引入实践教学,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综合应用型实践奠定了基础。

2.3综合应用型实践项目的开发综合型实践项目是由最基本的典型应用电路根据实际需要重新组合,并进行电路扩展后得到,比较复杂,有一定的综合性,是为提升模拟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开发的。实践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实践要求能根据综合电路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单元电路进行组合,并能正确的测试和调试。如稳压电源,它是一切电子设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组成而成,针对不同的电压要求,要能适当调整整流滤波和稳压电路的元件参数。综合应用型实践项目致力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项目研发中问题的产生和解决

模拟电子技术虽然是一门较成熟的专业基础课,但成熟的实践项目基本都是功能验证型的基础实验,要开发出更多有价值的实践项目,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市场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时转变观念,更深的理解和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内容,提炼出更有层次的实践项目。另外,新开发的实践项目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实验电路、内容和步骤进行反复试验、改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内容和步骤。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我们选择多位具有多年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老师和实验员组成研发队伍,对每个实践项目的提出、每个实验电路组成、参数、内容、步骤等反复进行讨论、试验、修改,最终研发出三个层次共25个实践项目。

4结束语

模拟电子技术实践项目是通过各种典型电路的测试和应用,使学生手脑并用、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践,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基本单元电路和典型应用电路的结构和特点能印入脑海,给综合应用打下基础。实际应用表明,三种层次的实践项目对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识读电路图、搭接实验电路、提高基本操作技能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强化作用,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廖先芸.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黄永定,朱伟华.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周雪.模拟电子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江晓安.模拟电子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认识篇2

一、树立自信,提倡“学有所用”的教育理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学生一般都是中考落榜后的学生,在心理上都较自卑,认为自己各方面都较差,到学校有种破罐破摔的自暴自弃心理,对学习不感兴趣,有抵触的情绪。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加强学生对学科本身意义的了解和认识。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目标动机理论”。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学习这门学科的最终意义。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电子技术基础时,认识不到学习理论的重要性,甚至有学生简单地认为,学习这些理论就是为了做作业,没有什么意义。其实这些理论学不好,将来工作中电子设备的调试、电子设备故障处理和设计工作也就干不了,找不到合适工作。如果教师能够及时让学生认识这些道理,学生可能就会重新看待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了,进而也就能培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其次,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简单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能够一看就懂、一想就通、一做就会,把他们引到一个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新的学习领域。比如,“学二极管”时,可首先告诉学生二极管的用途,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像手机充电、电视、收录机、功放等电器,看似用的是交流电,实际它们的内部电路均为直流电,这些直流电的形成,都离不开二极管的功凇R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相联系起来。

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电子技术基础》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但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教师不但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学的方法。由于电子技术理论性强,不少教师感觉难以进行启发式教学,虽然教师也想进行某些改革,但学生往往是启而不发,最后不了了之,又回到了老路上;而学生则因为理论枯燥乏味,学习没有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比如:教“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基础”和“振荡电路”等章节时,在讲述每章节的引言中,不宜照本宣科,应花较多时间先概述,本章节所学习的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哪些电子电器产品中的哪些部分有应用。然后讲述这些电路的功能。这样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对该章节所学习的知识有了总体认识和了解也会觉得有趣,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带着兴趣去学该章节的知识。

实验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电子技术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技术理论虽然很抽象,但很多理论都有实际的电路于之相对应,教师在教学中应力争做到多用演示实验来验证理论,或替代抽象的理论分析,使电子技术的理论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作为一名电子技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多媒体设备则可达到非常直观,生动,形象的模拟效果。它摆脱了传统的教师控制教学的局面和消除了教师的主观意志的影响,增强事物的客观性,节省大量的时间,把教师从传统教学的出题,编题,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创造。

三、做好就业导向,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认识篇3

关键词:电子技术;概念;现象;抽象;形象

电子中的概念是反映电子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电子技术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电子技术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过程,其实是在不断地建立电子技术概念的过程。因此概念教学是学生学好电子技术的基础,更是学好电子技术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解并运用好高中电子技术概念呢,从实际教学的经验中体会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可以提高概念教学的效果。

一、联系、联想记忆法

电子技术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例如:电场、电力线,磁场、磁力线。电场、磁场看不到但却实存在(可以利用实验证明),而电力线和磁力线不存在为了分析问题方便而画出来的(可以看到)。利用电力线或磁力线的方向表示电场或磁场的方向,利用电力线或磁力线的疏密来表示电场或磁场的强弱。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运动也是如此:一般我们看不到,为了分析方便往往把空穴和自由电子画出来。空穴带正电荷,自由电子带负电荷,主要靠空穴导电的半导体称为空穴型半导体或p型半导体;主要靠自由电子导电的半导体称为电子型半导体或称为n型半导体。空穴通常用圆圈o表示,p去掉尾巴就是o;电子带负电n就可以想成三个负号。通过总结空穴、电子,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就比较容易记了。

二、教学实验演示法

电子技术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演示实验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可创设一种良好的电子技术环境,给学生提供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引导学生对现象特征的概括形成自己的概念。

如“整流”概念的教学,用直流电源和单向半波整流电路演示,让学生体会到外加电源的正极接二极管的正极,电源的负极接二极管的负极,二极管受正电压,二极管导通,电路中通过大的电流iF;反之外加电源的正极接二极管的负极,电源负极接二极管的正极,电路中几乎无电流通过。从而揭示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三、电教图像剖析法

有些高中电子技术概念,无法实验演示也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如pn结的形成,空穴和电子的扩散运动、漂移运动等。可以用图像、电教手段(如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电子技术图像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觉,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起电子技术概念的情景;电教手段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电子技术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立电子技术概念的情景。这种方法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现代教学中提高概念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四、兴趣引导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生活,生产实践及现代高科技中一些有趣的电子技术现象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如对放大概念的认识,以门铃的工作过程为例。可以先不加放大三极管时接好电源和音乐片,门铃发声,声音很小只能在耳边才能听到;接着接好电源、音乐片,门铃发声,声音比较大,整个班都可以听到。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门铃发出声响的明显变化的现象。说明和分析什么是放大的概念,通过学生对“放大”现象切身的体会来理解掌握这一概念。利用振荡电路组成的闪光灯电路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电路的分析对知识的掌握。

五、循序渐进法

循序渐进,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实际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复习已掌握的电子技术概念,并对此概念加以扩展,延伸,或使其内涵、外延发生变化从而得到新的概念。

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认识篇4

关键词:重难点知识;多媒体;教学方法

当前,面对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职高学生,我们在进行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时,应该采取何种教学措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消化吸收呢?这一问题,是广大专业教师目前都在重点关注和迫切想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先对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进行陈述,然后提出改变目前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电子技术基础作为职高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了模拟电子部分(以下简称“模电”)。下面,笔者就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进行简单总结:

1.教材中对“模电”内容的安排特点

总体而言,教材中对模电内容的安排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四多四少(估算多,精算少;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微观探究多,宏观思维少;更新内容多,教学课时少)。

2.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式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居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较少。传统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工具,难以将模电中复杂、细碎的概念讲解清楚;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不了解,教师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只注重教材知识的讲授,重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今,现代多媒体技术走进了各学科的教学课堂,但是,模电这门课程的特点致使常规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无法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必须结合模电课程的特点,合理采取教学措施,,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进而为职高学生打下扎实牢固的电子技术基础。

二、提升“模电”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1.注重“模电”课程中重难点知识的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

提高“模电”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首先要找准“模电”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重难点知识,并在备课时对这些重难点知识多下功夫,如深入探究和分析这些知识,总结出规律性,在课堂上做到突出概念,讲清思路。对于学生在短时间内一时难以理解的枯燥复杂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这些知识点以形象化和动态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感性认识。

另外,“模电”教学离不开实验,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我们也要准确找出实验中的重难点内容。而且,在做实验时,不能用我们的示范实验代替学生的探究实验,必须加强学生对实验步骤的实践,如此才能使学生形成各种电子技术能力,如初步的电子电路识图能力、估算基本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能力、根据要求选择基本单元电路和选用元器件的能力等等。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也要尽量根据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去布置练习题,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将习题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作用与价值。

2.根据“模电”课程的特点,确定课程知识点的教学方法

“模电”课程的内容是繁多复杂的,若所有的知识点都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倾听的教学方法,学生既无法对这一课程产生学习兴趣,也无法对某些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模电”课程的特点,确定课程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认识,提高“模电”课程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半导体的基本知识”这节内容时,我就要求学生以探究式的方式进行学习,如对教材上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半导体的晶体结构和共价键,本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的知识进行自主阅读和分析,对于其中有疑问的问题,及时与同学进行讨论,或者做上记号课堂上询问老师,这样自主式的学习方式要比我们以往使用的讲授型的方式好得多。

又比如,“模电”课程的实验有很多,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能够对实验结论铭记于心,深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重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由于“模电”课程的特点,很多教材知识我们仅使用口头语言是无法讲解清楚的,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像并举的教学优势,利用它我们可以将课本知识点以直观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既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也能对教材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之效。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绝不能在课堂教学中滥用现代科学技术,而要注意妥善处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因为精彩的语言讲述、有条理的板书和操作演示等,是现代信息技术不能代替的,二者必须进行有效结合。

综上所述,面对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职高学生,我们在进行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时,必须首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有清醒的认识,然后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并逐渐接受这门课程,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景生.现代教育技术概论[m].南昌: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认识篇5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设立在内外网络交界处的一种机制,起到过滤封装的作用,在防火墙的内部,被认为是安全的可信赖的网络,在防火墙的外部则被认为是不安全的不可信的网络。防火墙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其过滤技术、服务器技术以及状态检测包过滤技术等,防止未经授权的、被认为是不可信赖的通信进出防火墙以内的网络,通过其边界控制功能确保防火墙内部网络的安全。

(2)加密技术。信息加密是电子商务基本的安全保障技术,是从根本上满足信息保密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加密技术的一般做法是通过信息变化规则将信息从明文形式变为密文形式,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信息加密防止非授权者查看或修改信息,使得入侵者尽管得到加密信息也不能辨识信息原文,确保了信息的安全完整。

(3)认证技术。电子商务是一种在彼此之间不见面的情况下完成的交易,因此,为了保证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每个个体以及机构的身份准确无误、真实可靠,则需要进行身份认证。认证可以通过数字摘要、数字签名、数字时间戳、数字证书、认证以及智能卡等多种形式实现。

(4)协议技术。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必须通过安全协议达到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目的,安全协议一方面是确保支付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是确保交易双方的身份真实和支付过程的安全。在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协议有SSL(安全槽层)协议和SeL(安全电子交易规范)协议两种。

2新时期电子商务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1新时期计算机电子商务安全面临的问题

新时期下,计算机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尽管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仍存在一些安全问题等待解决。

2.1.1基础设施保障性较低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发展相对较晚,有关电子商务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许多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内部网站,我国电子商务安全意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部分企业认为企业内部网络仅有一个单机版杀毒软件支撑即可,然而这种做法在网络病毒成灾的新时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信息的安全需求。

2.1.2电子商务信息存储安全性低电子商务信息存储安全是指以静态方式存储的信息安全,信息存储安全的威胁主要有两种形式:非授权用户查看信息和修改信息,当企业内部网络与互联网连接后,电子商务就会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威胁。所谓内部威胁是指企业网络的内部用户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电子商务信息故意或无意的篡改。而外部威胁则主要是指企业外部人员入侵企业内部网络,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电子商务信息故意或无意的篡改。

2.1.3电子商务管理缺乏规范性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贸易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干扰,引起了商业模式的改革。尽管电子商务的发展吸引了包括企业、个人甚至政府组织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地参与和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对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却很少涉及。由于缺少政府部门的宏观把控,电子商务在操作模式、交易方式等方面仍缺少规范性。

2.1.4电子支付风险重重电子商务的一大特色就是方便快捷,为了更好地满足电子商务的这一特色,电子交易平台与各大银行联手,提供了不同的支付形式,例如快捷支付、U盾以及信用卡。信用卡是人们常见的一种支付方式,它可以实现先买东西后还款的交易方式,为资金紧缺的客户提供了便利,不法分子利用这种特殊的交易方式进行信用卡诈骗对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带来了障碍。

2.2新时期计算机电子商务的安全策略

为了更好地开展计算机电子商务活动,首先要保障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可靠,如何确保电子商务各环节环境的安全,为使用者提升信心,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根据计算机电子商务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如下安全策略。

2.2.1技术安全保障为了确保计算机电子商务健康的发展,首先要做到电子商务的安全可靠,即“预防为主、对症下药、消除隐患”。安全技术的应用为电子商务的安全环境提供了第一道安全保障,电子商务过程中所涉及的电子安全技术很多,部分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其中包括加密技术、认证技术以及安全协议技术等。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要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完善的体系,做到技术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系统化地保障电子商务的技术环境安全。

2.2.2安全管理保障仅有安全技术作为第一道保障工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下计算机电子商务的安全要求,在安全技术保障作为基础的同时,还要加强管理。所谓电子商务安全管理是指对电子商务信息和电子商务支付等安全问题的管理,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引导和监管作用,把握电子商务的宏观发展路线,制定有关电子商务安全的政策、法律和规范,从而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安全规范要随时更新、及时补充,在制定安全规范的同时还要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督电子商务各相关部门的执行情况,确保安全规范的有效实施。

2.2.3提升用户安全意识即使有可靠的安全技术、良好的安全管理做保障,仅从外部的努力无法达到电子商务安全的全面实现,如果用户自身不注重安全意识的加强,也会造成电子商务安全工作功亏一篑。由于用户的专业知识不足,安全意识淡化,许多安全问题都是出于用户本身。非法入侵者就是看中了用户的不专业、疏忽、大意,选择从入侵用户入手,通过入侵用户账号进而入侵系统管理员账号直至入侵整个系统,造成系统内的保密信息泄露甚至整个系统的崩溃失效。因此,用户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同样重要,用户必须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从自身打下电子商务安全的基础。

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认识篇6

关键词:电子签章合同管理系统法律效力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104-02

一、合同管理系统的流程及电子签章的重要性

在研究合同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首要的是了解合同执行的各个环节,及其相应模块功能分析和业务处理,确保合同管理系统的流程能够顺畅执行,各层级之间能形成有效的关联与互动关系。研究多数合同系统的功能及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合同文本处理、合同审签流程、电子签章生效、合同执行与付款、合同变更与终止等业务模块。

第一:合同文本处理。合同管理系统的合同数据的唯一入口,用户可根据系统既定的合同模板规范,在系统中准确填报合同基本信息。生成合同文本的过程可以手动录入合同的必要信息:包含合同甲乙上方信息,合同标的,合法规定的相关合同的交付时间、交付物形式、付款形式及付款要求、合同验收标准、知识产权规定等。根据合同的不同形似可以选择不同的合同模板,其中合同关联信息以附件形式上传。对于合同文本处理部分,通过录入信息转化为合同模板内容,并支持生成word、pdf合同文本及导出操作等。

第二:合同审签流程。合同审签流程实现合同信息的电子化审批过程,要做到合同审定环节的可定制,审批顺序可调整,合同审批过程可监控,处理意见可追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合同双向审批过程,合同审批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法人单位的管理特点设定审批环节,每个审批环节均可以查阅合同文本信息,供审批人做出审批判断。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可以进行逐级审批,审批流程结束合同可以进行电子签章。

第三:电子签章生效。电子签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确认性。在线合同要求甲乙双方均可以使用电子签章,保证合同在线文本的有效性。甲乙双方的企业信息需要利用工商、金融渠道进行信息的企业信息的认证,并获得电子签章密钥介质。通过合同管理系统对于签章时间控制,避免甲乙上方同时操作同一份合同。签章完毕的合同作为有效合同文本被保管成pDF格式文档,可以被调阅、下载、跟踪文档变更。

第四:合同执行付款。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必然有时间约束、合同交付内容及质量、合同款项的支付等新信息。信息化系统可以根据客户在合同管理系统中录入的时间、费用等信息对于合同执行进行管控和约束。除此之外,要对约束条件进行集中分析,要对合同的交付内容进行分析,时间不能早于合同起始时间,或晚于合同终止时。

第五:合同变更与终止。根据合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可预知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合同或终止。需要变更合同时,需申请合同变更申请,并由双方确认变更后的合同条款。双方单位进行确认并同意后,可以启动合同审签流程,保证变更后的合同真实有效。

二、电子签章合同的法律有效性

电子签章是保证合同有效性的核心。电子合同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子签章的设计与实现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安全,书面合同需要由当事人和负责人签章、盖章,以便让双方识别是合同责任人,认可合同内容的同时确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依靠技术手段识别电子合同签章人的真实身份,保证电子合同的安全性和真实性,是电子签章在合同管理系统中起到的核心作用。

电子合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具备有效的法律依据。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电子签章合同要结合法律相关要求,对其进行集中管理,确保电子合同的法律有效性同时,提高其社会影响力。第一,要从立法方面承J电子合同具有合法的书面效力,提升其在法律条款中的价值,解决电子合同法律效力问题。第二,要集中解决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问题。通过我国《新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的分析,能对相关内容进行理解,也就是说,电子合同一般不具备传统概念下的书面正式文本,同样也有了新的概念和方式。伴随着电子签名法和新《合同法》的使用,从法律上给予电子签名以充分的认可,对电子合同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进行证明和鉴定。

确保使用电子签章企业的合法性。使用电子签章进行合同签署的企业必须具备正式法人合法经营权,即营销执照。可以通过工商网、全国征信网等进行企业网站进行实名认证后,具有企业主体的法律经营主体的认可。通过上述方式进行认证的企业,可以获得唯一识别身份的Ca密钥,确保电子签章使用企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电子签章技术分析和应用

1.电子签章技术内涵

电子签章技术是传统印章图片的升级版,建构一个区别于所有实体印章的印章机制,保证整个合同签署过程的唯一性和合法性。

从技术上讲,电子签章,泛指所有以电子形式存在,依附在电子文件并与其逻辑关联,可用以辨识电子文件签署者身份,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并表示签署者确认电子文件所陈述事实的内容。从广义上讲,电子签章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非对称性密钥加密”,也包括笔迹辨别、指纹识别,以及新近出现的眼虹膜透视辨别、面纹识、Dna识别等。目前,最成熟的电子签章技术就是“数字签章”,它是以公钥及密钥的“非对称型”密码技术制作的电子签章。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子签章也是指数字签章。运用一种名为“非对称密码系统”(asymmetricCryptography)的技术来对发文者的电子文件作加、解密运算,其目的是使收文者可确定电子文件的发出者是谁、该电子文件在传输中未遭篡改并保证发文者不能否认其发文的行为。

电子签章广泛应用,借助实体密钥能保证合同管理系统签章流程的完整度。电子签章用户在电脑中使用Ca认证证书控件,保证U盘结构和pin码之间的对应关系,也能有效实现签章管理及签章程序。电子签章合同管理技术遵循的规范主要包括DataencryptionStandard算法、SSp02算法、R.Rivest-a.Shamir-L.adleman算法以及散列算法等。

2.电子签章技术特征

电子签章之所以应用效果符合时代需求,主要是基于其内部数字化参数结构的有效性和科技性,能提升整体运行结构和运行参数的完整度,确保印章管控系统贴合实际需求,确保整体管理层级和管理需求得到满足。

第一,电子签章技术主要是基于公钥基础设施建立起来的,能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和安全完整性,并且由于电子签章的唯一性特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旦双方利用电子签章进行合同签订,即时生效后,就产生不可抵赖性,真正实现了印章图片的业务数字化。第二,电子签章技术在运行过程中,借助密钥介质实现签章权限的有效运行,只有掌握和了解密码的人员才能有效使用该U-key的介质进行签章。第三,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印章对整体系统进行集中验证,一旦文档出现了篡改和恶性变动,都会对时间和具体改动条款进行历史痕迹标注。第四,在应用电子签章技术的过程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从而能保证其签章行为克服空间障碍。由于没有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签约的方式能实现最便捷有效的执行。第五,基于电子签章的唯一性和安全性,在实际技术运行时能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和确认,并且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子签章使用人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电子签章在合同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开展,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用户间的合作不断加深,合同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网络交易双方来说,如何确认对方的身份真实可信,如何确认对方发来的电子合同真实性、完整性、可信性和不可抵赖性是首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人们在使用合同管理系统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电子签章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本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提出了电子合同的安全需求,阐述电子签章通过数字证书保证合同各方的身份真实性和合法权益。目前合同管理系统根据业务流程的要求,能够提供电子签章功能。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合同文本及审签处理,确保能对不同合同进行统一或者个性化的审签流程。合同订立双方均能够获取到有效的电子签章介质,能在标准化合同管理运行流程中有序执行。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启动电子签章后,买方和卖方要对自己的相应行为进行合同文本的确认,双方能看到完整的合同文本,完成了对相应合同条款进行集中审定之后,可以进行电子签章操作,避免合同操作的重复性。买卖双方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进行集中的合同信息管理与执行,从而提升整体管控结构和管理层级的有效性,并且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电子签章技术进行合同签订,也能有效提高整体项目运行系统的有效性,也满足了电子商务无纸化的办公需求,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是资本的节省,效率的提升。

结束语

本文以电子签章在合同管理系统中的使用方法、法律依据、技术实现方式为核心内容,对标准合同以及协议合同建立过程中,要对合同文本进行电子签章的运行方式要符合实际需求。

总而言之,合同管理系统结合了电子签章技术,在提升合同安全性和效率的同时,确保电子合同签章的操作技术和流程满足实际需求,真正实现合同签订方式和运行模型的最优化。将电子签章技术应用到合同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能有效增强企i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敏,赵艳,王海瑶等.基于数字签名和数字水印技术的电子签章算法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3,29(03):149-154.

[2]朱建伟,杨丙洲.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合同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J].天津冶金,2015,36(05):47-49.

[3]何欣.电子商务立法的两个基本问题--浅论电子合同及电子签章[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03):33-36.

[4]罗清彩,电子合同课题组.基于电子签章技术的电子合同平台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18(03):78-80.

[5]谢汉天.工作流petri网建模在电子合同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9(10):65-68,72.

[6]王昕.网络环境下企业间运营模式优化探讨--基于电子合同服务平台[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0(10):8-10.

[7]高瑾.BtoC电子合同若干问题研究――当当网千人维权案引发的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3.

[8]张飞,肖刚,程振波等.基于时间戳服务的电子签章验证方法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4,37(03):300-305.

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认识篇7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课程定位教学理念

【abstract】thereisaproblemneedtobesolvedthatnon-electronicprofessionalstudentshavenostronginterestsandclearobjectivesduringthestudyingofelectrotechnology.thispaperdiscussestheorientationofelectrotechnologylectureinengineeringcoursesinuniversitiesandputsforwardtoa“major-oriented”teachingconcept.Basedonthese,teachingcontentsandteachingmodelsarereformed.andpracticeteachingimprovedtohighlyintegratewithstudents’major.theteachingpracticeshowsthatthemethodiseffectivetoimprovelearningfunandinnovativepracticeabilityofstudents.

【Keywords】electrotechnology;Courseconstruction;Courseorientation;teachingphilosophy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名校基金资助项目(mx20130220)。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43-02

1.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非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本课程与各专业后续课程联系不够紧密,致使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学习是无用的,从而导致学生在电工电子技术课堂学习中存在消极和抵触的心里,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此外,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来看,旧的课程体系也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对该课程重新进行定位。

电工电子技术的教育改革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工科教育中颇受重视的领域,也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美国著名电子学教材作者DavidS.C.t曾撰文探讨改革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验设备;ieee高级会员JuanJ.R曾撰文分析了当前工业电子技术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华中科技大学的李n浩等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教材和作业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清华大学的童诗白曾撰文分析了美国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等内容。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变革、教材建设、实验改革等方面,鲜有就当今工业和社会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全新形式下,如何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在工科非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将电工电子及时融合到各工科专业知识结构与工程实践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探讨研究以课程定位、知识重构为驱动,以面向工程实践为课程导向,以融入专业、服务于专业为最终目标的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2.专业导向的课程建设

据前期调查中发现,部分师生认为非电类工科学生学完电工电子技术后,没有后续课程,光打基础也没有落实到专业应用上,学习该课程是无用的。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校各开课专业的特点,对课程重新进行了定位,精心设计了课程内容,改进了教学实践环节,进行了以专业为导向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

(1)重新定位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

传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定位为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上述课程定位与各专业培养方案联系不够紧密,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学习目标不明确。

经过与长期从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教师们深入探讨以及不断在教学中的实践验证,最终确立了适合时代需求和教学实际的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定位: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利用所掌握的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当前电子电路的集成技术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概况,为今后的深入学习以及开展跟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数字化、电子化和自动化方面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重新定位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更加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电工电子技术对于自己所学和日后所从事的专业的重要意义。通过学生反馈,新的课程定位让他们更加明确了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2)以课程定位为指导,精心设计课程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涉及较多知识的综合性课程,包括电路、模电、数电、电机、供电、pLC等内容,对老师的知识基础要求较高,同时加上非电类专业学时较少(约为7090学时),因此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在此,以课程定位为指导思想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选择:保证基础知识足够用;删减器件内部细节问题的定量分析计算;加强更具备实用性的系统外部特性讲解,如电机、电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外部特性等;增加先进内容和当前流行技术,如eDa技术、通信技术、pLC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技术等最新的技术与行业应用简介。同时,也为适应各专业不同学习要求,将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设置为基本模块和可选模块,如图1所示。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教师可有效地配置各教学内容。

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保证了课堂知识的实用性和发展性,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驱动力。通过对该课程内容的精心选择和优化设计,老师的上课积极性明显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学生学习成绩较以往也有很大程度提高(不及格率降低了约10%)。

(3)改进和设计工程实践教学,融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落实课程定位

实践教学也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实践教学是使学生由“被动学”到“主动用”的重要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高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实验基本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仅有少部分学生能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竞赛活动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无疑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电工电子技术对所学专业的重要意义,必须使课程的实践环节与其专业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机械、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课程实践教学中,结合各专业特点,以专业应用为背景将电路功能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如对机械类学生进行电器控制方面的教学实践时,就可以从工厂实际的机械设备引入,如机床工作台的往返运转、升降机的控制等,进而引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系统。然后从系统角度分析相关电路的功能、组成以及设计等问题。这样的实践教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单纯讲授知识、课程知识与专业应用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用途,从而才能更好地学习电工电子技术。

此外,还积极鼓励和引导非电类专业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如机电产品大赛、挑战杯、电子竞赛等,曾获得山东省机电产品大赛、山东省机器人大赛等多项奖项。这些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的学生,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方面也起到良好的正面引导作用。

3.结论

电工电子技术是工科非电类专业的重要课程,目前正面临着知识更新和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本文结合我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需要,重新定位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确立以“专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模式,改善课堂授课内容结构,以专业应用为导向将工程应用实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从实践效果看,本科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学习兴趣度与以往相比也有较多程度提高。这些教学措施的应用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促进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第7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王江华.多措施并举激发学生对电工课的学习兴趣[J].装备制造技术.2009,06:203-204.

[3]王鹏,敬伟,兀伟.提高学生对“电工学”课程的学习兴趣[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53-54.

[4]职燕.电工电子学在非电专业教学中的改革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56+64.

[5]谢泽会,邓玮,方洁,王延峰.增强大学生电工电子技术能力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133-134.

[6]徐晓冰,王建平,戴雷,马红杰,邓凡李.优化教学过程,加强能力培养,构建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体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99-102.

[7]邓开连,张永芳,谢业超.非电类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02:91-93.

[8]雷大军,黄铁铁,姚敏,曾晓华,董辉.应用型本科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8:178-180+219.

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认识篇8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

1.《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

1.1《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地位

《电子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能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对后续的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技术》、《计算机通信原理》和《计算机硬件维护》等都有很好的奠基作用。

1.2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2.1学生对课程的认知问题

现在很多学生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计算机专业就是学习编程的,重语言轻硬件,认为这门课程与计算机专业毫无关系。其次该门课程前导课程应该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中的原子核结构及电路原理。本课程应在电路原理学过一学期后开设,要求学生在网络定理(如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和诺顿定理等)、线流电路和暂态分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我院从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角度出发,直接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因此学生前期相关知识的储备不够,造成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力不从心,从内心里排斥该课程,降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可度。

1.2.2教师对课程的设置目标不明确

几乎所有的理工类课程都会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担任这门课程的老师都是一个教研组的,由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一起制订的,会出现不管是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是雷同的,更有甚者连课程习题都一样,完全没有考虑课程开设专业的不同。造成的后果是所有的学生貌似都是电类专业的,老师认为自己的知识点讲得很全很细,学生学得很累,但是又没学到什么。因为老师没有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征提取内容,学生认为学了和没学一样,对自己的专业没什么帮助。

2.解决上述问题的举措

首先为了体现课程与计算机专业之间的相关性,老师必须先找出课程与计算机专业的相关内容,主要是从构成计算机系统的部件和连接这些部件的总线结构分析。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的核心部件有CpU,相当于人的大脑。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和程序都储存在存储器当中。因此讲清楚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就能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有很具体的理解。而运算器由半加器、全加器、移位寄存器等构成,这部分内容在数字电路部分都会做详细的介绍,而CpU接收的高低电平脉冲是由触发器构成的双稳态触发电路提供的。

而存储器的类型有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而随机存储器又可分为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SRam就是作为计算机的主存,与CpU之间做数据交换,它是由六个moS管组成的基本单元。只读存储器按半导体材料分为moS型和ttL型两种。这些内容在数字电子技术中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时候都有说明。

计算机在信号处理和传输的过程中,涉及调制和解调技术。计算机处理的是数字的基带信号,而进行远距离传输时,基带信号必须搭载高频的振荡信号,这就涉及模数和数模转换的接口技术。与总线有关的电路一般有三态门、oC门、奇偶校验电路数据锁存器等,这些内容都分布模电和数电的内容里面。

还有涉及计算机的电源部分和时序系统部分,很多设备的电源都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等电路,而时序系统包括主振荡器、时钟发生器、周期触发器等。

教师通过这些内容的梳理,可以很好地把课程和专业相结合,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并且在讲到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举例,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点与自己的专业相关,从而增强学习动力。

其次,关于学生前期知识储备薄弱的问题,老师可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安排一些自学内容,让学生课后补充知识。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讲授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力求叙述详细、具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课程内容的选择

本课程分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内容。总学时只安排54个学时,所以在内容上既要考虑计算机的相关内容,又要考虑学时的紧迫性,必须紧凑地安排教学内容。

3.1《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

《模拟电子技术》是数电的基础,也是整个电路学习的基础。特别对于计算机专业,包括计算机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如果学生对于滤波电路、采样电路、比较电路和各种信号发生电路的原理不清楚的话,就没办法真正理解后续课程的精髓。因此,在内容选择上,安排如表1所示。

对于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那部分内容,考虑到让学生能很好地了解放大电路的结构,给学生分发元器件,让学生搭建共射极放大电路,并自己调节可调变阻器的阻值,观察输出波形,由此了解三极管处于放大电路的条件。通过反馈回路的搭建,可以预先让学生观察反馈的结果,并对反馈的概念有所了解。

对于集成运算放大器部分内容,考虑到课时的问题,直接在实验室开展。给学生分发元器件,让他们搭建运算电路,通过对波形的分析,掌握各种不同运算电路的特征。

3.2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等课程的基础。考虑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当减少原理性知识内容,强调对器件功能的熟悉和应用,补充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知识点,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比如在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这一章中,由于目前CmoS门电路应用比较广泛,因此先讲CmoS门电路,再讲解ttL门电路。略去动态特性的分析,对输入输出特性做相应介绍。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中,加法器和半加器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CpU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在时序逻辑电路中,计数器、寄存器都是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主要电子部件。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如表2所示。

对于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实验室,直接让学生设计半加器和全加器,可以添加反码和补码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对于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可以安排学生直接设计计数器和寄存器,了解这些部件的工作原理。

4.结语

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广度和深度都比较高,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是不容易的。但是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列出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知识点,穿插在每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考虑到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比较强,部分内容可安排自学或者在实验室自主开展,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秦曾煌,姜三勇.电工学(第七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唐朔飞.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认识篇9

关键词:工作过程;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方法

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调查发现,汽车领域比较缺乏高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汽车维修企业非常需要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这其中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缺乏最为严重。虽然很多院校都已经开设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但是由于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得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岗位不相应,所以导致了该专业学生就业不佳,相关企业招不到优秀人才的局面。为此,该专业教师可以多多尝试着运用工作过程教学法,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运用工作过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

工作过程导向,是旨在达到工作目标而采用的行为逻辑结构的一种管理学思想。这种理论认为,在主体需求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过程中,产生了问题以及为解决问题所具备的功能,明确的预期目标与能够达到的效果之间的偏差和缩小差距的路径。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不仅仅要对专业方面知识通透,尤其是对汽车电子技术非常熟知,这是未来就业发展必备的技能。为了能够学生达到上述要求,学校要认真选择开设哪些课程,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同时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以便对学生能力结构有所了解,为日后专业知识设置以及课程的学习提供参考意见。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课程设置人员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安排。如果依照工作过程概念来进行课程的设置,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如下四部分:第一部分,安排定向与概括性的知识,让学生对汽车电子技术有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扩展知识,让学生对该专业知识深入了解;第三部分,原理性知识,以便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第四部分,设置学科系统化知识,让学生对整个学科专业形成一个体系。教师循序渐进的学习完这几个部分内容,能够完成教师完成的工作任务。因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是按照工作过程法来进行设置课程,因此学校应该针对此种教学模式开发课程体系,以此保证整个体系与工作过程教学法相适应。

比如以企业具体工作岗位来设置课程,如整车电路装配调试与检测岗位,则应该在第一学期学习4课时的工程制图课程;在第二学期学习4课时的汽车构造课程;第三学期学习4课时的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课程;在第四学期学习4课时的电气控制装配工艺;第五学期学习4课时的电气控制装配工艺,第六学期开始进入企业进行实践。这样安排课程由简单到困难,学生逐渐掌握该岗位要点,就业会有很大的优势。针对汽车电子产品的生产、检测以及销售行业,学校应该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分别设置2、4课时的电子技术课程;第三学期设置4课时的汽车传感器及检测课程;第四学期设置4课时的汽车辅助系统;第五学期设置4课时的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第六学期设置4课时的汽车电气设备维修。这样课程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对汽车电子产品的生产、检测以及销售有足够的了解,知识比较系统,同样利于该专业认识就业。

2工作过程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选择互补教学法来实施教学,保证学生的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能够顺利完成。学校与教师需要采用的方法如下:

2.1制定完善的实训室制度

选择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兴趣,在学完通用部分内容之后,选择不同方向进行学习。为此,建立开放实训室制度,学生可以自发地组成小组(独立或由一名教师指导)到汽车实训室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

2.2采用校企联合法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学校教师经常到企业了解专业发展现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争取企业对办学的资助。另一方面,企业回访学校,向学校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开设先进技术讲座,使学生能在校内就接触国际上最先进的维修技术及方法。另外,学校可帮助企业培养员工,向企业输送人才。校企合作的另一种形式是跟企业进行联合,进行竞赛等项目,一方面拓展企业思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2.3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整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尽量真实的学习环境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呈现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在实训室以现场教学的方式进行),并要求学生通过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取得一个特定的工作成果(产品或服务)。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满足专业要求的工作行动,正确使用工具,与工作对象(同学之间可客串顾客、同事和管理人员等角色)进行沟通,真正地学会工作。学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而且通过合作学习,学会在工作过程中与他人交流与沟通,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2.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汽车技能大赛

全国职业院校汽车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广大师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和熟练技能的一次展示,可以检验参赛队的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汽车维修能力、汽车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以及效率、成本和安全环保意识等职业素养;而科学的实践教学是学生能具有这些综合职业素养的关键所在,通过参与各种汽车技能大赛,可以一定程度上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向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工程过程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比较好,主要学校依照工作过程教学法特点设置教学课程,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相关岗位人才都会学习到系统性的知识,对就业非常有利。由于工作过程教学法强调的是实践能力,若学校没有足够的条件来实施工作过程教学法,完全可以借助企业力量,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非常可行。■

参考文献

[1]高林,鲍洁,王莉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2]谭辉平,李芹,廖俊杰,张成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3]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认识篇10

【关键词】电子技能;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技术教育,其根本属性是它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专业技能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上。因此,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电子技能实验的性质和任务

电子技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好教学形式;是学生操作能力和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得到必要的基本训练。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子技能实验的主要任务是:熟悉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具备准确读取实验数据,测绘波形曲线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熟悉常用电子元件和基本单元电路,具备按电路图正确接线和检查电路故障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中,培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后续电子实训及专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电子技能实验项目的选择

电子技能实验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电子技能的要求,围绕电子技能实验任务,确定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

表1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电子技术实验项目

上述实验累计12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0%。其中,通过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单相整流、滤波电路和单管电压放大器三个实验项目,突出了对示波器的使用训练;通过单相整流、滤波电路、单管电压放大器和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三个实验项目,突出了对万用表的使用训练;通过单相整流、滤波电路、单管电压放大器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识别与测试方法、分立件电路特点以及实验数据测试和波形观测;通过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ttL与非门逻辑功能测试、计数、译码、显示三个实验项目,认识集成电路Lm324、74LS00、74LS290、CD4511等部件及其实际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课前准备是能否顺利完成实验的根本保证

教师要认真备课并仔细检查实验所需仪器、元件,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理解相关原理,熟悉实验电路、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画出记录数据、波形的表格等准备工作。

2.要注重对学生掌握良好的实验方法和职业习惯的培养

加强常用电子仪器使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详细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在使用指针式仪表测试电压、电流时,应使表针偏转至满刻度的1/2或1/3以上;测量电阻时,应使表针偏转至中心满刻度附近。读数时要先看现象,再读数据,“眼、针、影成一线”。

3.加强阅图和接线能力的培养

正确阅读电路图是学好电子技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只有读懂电路原理图,才能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而分析、测试电路。能不能识读电路图直接影响学生应用实际电路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专业技术的提高。在电子技能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实验电路图,要求学生对每个实验电路都要先看懂电路图,先让学生把电路图中的连线想象成导线“纸上谈兵”,动口不动手,熟练后再进行实际接线。

4.培育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在实验小组内由组长负责各成员分工,确定某一实验内容的主操手、观察手、记录手。每做完一项实验内容应轮流调换分工,防止个别学生“偷懒”,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的得到实验技能的训练。

结束语:电子技术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电子实验教学环节,不仅要达到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训练实验技能,根据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树立工程实际观点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