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3:09

营商环境调研篇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特别是XXX讲话精神,促进“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成果转化,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助推xx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xx相关部门深入xx各企业园区等地,听取了企业主管人员的相关意见和建议,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企业座谈会方式,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对各方面调研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形成此报告。

一、我镇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现状

近年来,按照省市县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精神和总体安排部署,我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实施专项整治,强化督查考核,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营商环境明显好转。

二、我镇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短缺。我镇调研组在调研时,多个企业反映现阶段存在“招工难”的问题。本地企业招工难,特别是招专业技术人才更难,本地人宁愿到上海、深圳、浙江等地区打工也不愿留在本地,外地人愿意进来的更少,且流动性强,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工缺乏已成为制约我镇民营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

(二)资金困难。我镇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管理制度不健全,再加上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了资金断链、资金运转困难的问题;再加上部分民营企业由于没有有效抵押物,也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导致部分企业一时难以为继。

三、进一步优化我县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与行动

(一)强化政策支撑,破解企业发展难题。镇委、镇政府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文件及工作机制。

1、通过政策支持强化企业实体经济能力。相关部门为企业转发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向上争取贷款资金申报。现阶段,我镇已为以意丰、中诚为首的8家企业申报了物资保供,其中意丰肉联加工(加工)集团有限公司和盘锦市中诚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审核并已获批。

2、向企业推荐各银行机构创新型金融产品情况表。同时,组织企业参加了县里举办的政企座谈会、银企对接会,落实好并联审批、代办服务、包抓帮扶、银企对接、政企沟通等优化营商环境。

3、做好优惠扶持政策的兑现。安排专项资金落实骨于企业培育、纳税大户奖励、企业人才引进,知名品牌创建等激励措施,多途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4、鼓励企业参与“抖音推广交流会”、“创客中国”、“中小企业线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等活动。

(二)提升行政效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1、通过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优化窗口服务,尽可能实现“让群众少跑路”的目标。

2、加强全程代办服务工作,按照企业代办、项目代办、民生代办、镇村代办等进行分类,由各代办责任单位牵头推进,形成了全程代办工作体系。

3、转发并鼓励企业利用“网上国网”线上渠道获得用电申报,从而提高硬伤效率。

4、转发“2020年工业互联网大会”邀请文件;

5、组织企业参加统计法培训。

(三)提高企业安全生产、防范工作。

1、协调疫情期间企业运输受阻问题、产品滞销问题;

2、指导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农民工返岗工作;

3、及时向企业通报国内疫情高、中风险区域及调整情况;

4、指导企业做好防暴风、防台风、防汛抗旱工作。

(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工作

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营商环境调研篇2

近年来,对优化营商环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8年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六个方面政策举措。目前,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其作为国家重要发展策略之一,旨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梅列区紧跟时代步伐,持续推行“放管服”改革,开展“六最”营商环境等活动,优化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率,有效促进民营经济繁荣发展。区政协常委会经区委、区政府点题,常委会议研究确定,将“优化梅列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2019年专题协调课题之一。5月初,我们成立调研组,吸收部分政协委员、区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开展走访、实地考察、外出学习等调研工作,通过走访本地工业、商贸、餐饮、住宿、大卖场等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开发区以及区发改、财政、商务、税务、市场监管、统计等职能部门,组织到将乐、龙岩新罗区、漳平市等地考察学习。采取听、看、座谈等方式收集数据资料,全面了解梅列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和梅列区营商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准症结,借鉴外地经验,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为区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民企经济贡献逐步上升

我区民营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截止2019年6月,全区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9151家,注册资本45.76亿元,从业人员6.4万人,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20.61%、34.03%和30.61%;个体工商户10945户,注册资本2.103亿元,从业人数1.69万人,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12.07%、0.21%和20.79%。全区民营企业完成税收10.25亿元,占比为79.23%,与上年同期比增长22.91%。其中,纳税100万以上的民营企业128家,占比为1.4%,税收总数8.59亿元,占民营企业税收83.8%。全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94家,占比为81.7%,实现工业增加值(现价)占比为33.1%,与上年同比(现价)增长12.9%。民营企业对全区经济贡献突出。

(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

1.优服务,行政审批更加高效。我区多措并举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一次性告知、首问责任”“三集中”“并联审批”等工作制度和机制,开展“六最”营商环境对标等各项活动,实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进一个门、办所有事”,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四个轮次梳理,目前,进驻部门单位22个(成建制入驻单位4个),设立窗口61个,进驻事项644项(行政处罚87项、行政审批408项、公共服务149项),实现审批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共有“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593项,占审批和服务事项644项的92%,名列全市前茅。办事流程和环节得到最大限度精减压缩,大大缩短企业开办时间,提高群众办事便利度。如: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项全部当天办结;内资备案类项目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联审联办事项时限平均缩减61%;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减半再减半,由国家法定时限200天压减到90天再减为50天。

2.减税费,发展动力更加充沛。税务部门采取对标梳理、对接协作等措施,充分利用商事制度改革成果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网上税务局功能,创新“线上申请、后台审核、线下取件”新型办税模式,简化流程,缩短时间,提高办税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据统计,2018年,共减免各项税费1.79亿元,辖区企业减税5200万元;2019年上半年,累计减免各类税费款2.07亿元(其中,2019年新增减税降费减免7838.92万元,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1047.39万元,受益6890户),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实施让税源企业信心指数止落回升,发展信心和动力更加充沛。

3.宽准入,市场活力更加激发。我区“商事制度”改革重点从登记准入环节发力,实行“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先照后证、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制度,采取“简易、简化”流程,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创业门槛,推行证照、档案电子化及应用,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制度性成本显著降低。解决了“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实现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的分离,大大激发了大众的创业热情,新设立企业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个体工商户、企业注册登记数增幅较大,2018年分别增长2223户、754家,分别比增17.42%、16.68%;2019年1-6月,分别增长1293户、507家,分别比增43.34%、23.05%,至今年6月底总数分别为15794户、5404家。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比改革前明显增长(见表格)。

项目

商事制度改革前基本情况

商事制度改革后

基本情况

比增数

企业

家数

4155家

9161家

120.48%

从业人数

64564人

97302人

50.7%

注册资本数

417.68亿元

689.26亿元

65.02%

个体工商户

家数

5211户

15159户

190.9%

从业人数

10879人

35593人

227.17%

注册资本数

3.51亿元

13.96亿元

297.72%

4.强法治,发展预期更加稳定向好。区市场监管、税务和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公检法等单位,依法加强市场监管、执法办案、扫黑除恶、消费维权、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力度,规范市场行为、整治市场乱象、维护市场秩序,市场竞争环境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持续优化。

二、存在问题

我区存在人气不旺、规划定位不优、基本配套不全、市场要素和政策缺乏竞争优势、政务服务有待提升等问题,造成诸如温商和浙商回流、建筑企业外流、中介机构外迁、存量工业企业抽资外投等情况,不容乐观。具体分析如下:

(一)“放管服”改革还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

主要是“放”得不开、“管”得偏紧、“服”得不够到位等问题。

1.部门授权不充分。政务中心入驻人员有的能力不强、业务不精,聘用人员待遇低,缺乏激励机制,教育管理难度大。“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部门专网没同网上办事大厅端口对接,审批事项名称、时限、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共享,群众和企业跨地区层级办事仍不方便,行政审批和服务无法真正实现“一站式”审批,“互联网+政务”纵深推进受到制约,并联化审批程度不高。

2.市级部门权限下放有限。市、区衔接还不畅通,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和环节还是繁多,审批时间还偏长。“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3.政企沟通渠道不够顺畅。“清有余”而“亲不足”,企业的利益诉求提的多、解决的少,特别是企业办证难等历史遗留问题久拖不决,怕担责任、怕风险成为一些干部的工作心态。

(二)政策落实还存在障碍,需要进一步理顺

主要是政策实用性还不强,知晓率不高,兑现度不够。

4.惠企政策针对性不强。更多针对规模以上企业,而我区多数民营企业为中小微企业,规模小、财务制度不够健全,无法满足申请条件,政策“闻着香”,却“吃不到嘴”。许多政策信息分散在各部门,信息宣传渠道传统、单一,没有传达至关键点、关键人,“抽屉里的政策”、申报准备时间不充分、错失时机、先考虑国有企业等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生产要素制约还较大,需要进一步扩大保障

5.人才供给不足问题突出。一是人才引进困难。据统计,我区超六成民营企业存在包括普工和高级技工在内的用工短缺,引进高层次和科技创新型人才更是困难重重。二是人才队伍不稳定。经济发展、区位环境等因素,用工和人才流动性较大,流失严重,尤其技能型人才和中高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流向沿海城市。三是人才政策不够健全。对民营企业用工特别是外来用工人员住房、子女就学、医疗、养老等方面保障政策举措仍然缺失,不利于稳定人心、留住人才。

6.融资贷款难问题突出,一是贷款门槛较高。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贷款程序多、利率高、额度低,条件相对苛刻;“政府采购贷”等金融产品审批时间太长。二是金融产品偏少。对企业贷款主要是抵押贷款或变相抵押贷款,在外地能开展的设备融资租赁业务,本地金融机构不愿涉足;银行、保险、证券各类金融机构各自分口经营,没有形成紧密联系、支持民营企业的金融合力。三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有些企业信用意识差,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有效预防、治理措施不健全,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打交道有顾虑。

7.土地供应矛盾问题突出。一是供地率不足与项目无地可供的矛盾。园区供地率达不到省、部级的要求,影响年度项目供地和报批工作,使得不少意向投资项目外流到周边县(市);二是园区用地储备不足与土地闲置矛盾。僵尸企业、批而未建、建而未用等闲置、空置土地较多,而园区用地储备不足,使得新项目无地可供;三是项目供地缺少“比较优势”。与本市兄弟县(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比较,项目用地价格、优惠政策、交通区位等均没有优势。

(四)公共服务还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配套完善

8.平台建设须进一步完善。小蕉工业园区供水、道路、交通等生产、生活配套相对滞后,瓶颈制约突出;已建成的小微企业创业园等平台还存在配套不全、功能性不强,服务性和基地化程度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

9.对存量企业服务缺失较多。存在“重招商、轻服务”现象,特别是对存量企业的服务失之较多,招商服务队伍专业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不强,情感投入和积累不够,项目招商和服务无法做到厚积薄发。检查、视察仍然繁多,且多数集中在正常生产、效益较好的个别企业,使企业疲于应付。涉企执法存在“一刀切”现象,没有充分考虑政策延续性、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没有给企业缓冲期,有时处理问题简单化,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转型、技改无望,反映强烈。

三、意见建议

面对竞争和差距,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进一步深化改革,采取措施,优化环境,提升竞争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1.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研究。要明确主管部门,抓紧组织人员学习研究,及时对标查核,积极探索我区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

2.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队伍建设,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建立教育、管理、监督、整改、考核等机制,不断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入驻人员素质和能力培养,提高待遇。继续对标中央、省、市“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理顺整合、挖掘创新,合理配置资源,科学简化审批、办事流程,真正实现《条例》规定的“三减”“三办结”“四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要求;突破“并联审批”这一难点,保证工业项目、工程建设项目等重点领域真正实现“四个阶段”、全流程并联审批审查,实现对办理时限“再减半”的承诺。

3.强化一体化平台建设。《条例》明确国家将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主体维权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建立统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公示系统、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等体系,我们要积极准备,推动并做好政务服务大厅与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全面对接整合,保证市场主体对政务服务的受理渠道和方法的选择权;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依托国家建立的在线服务系统和监管系统,进一步整合、完善我区行政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线上线下载体功能,建立公共政策信息、政务事务办理、数据共享、服务与监管统一的一体化平台,真正实现“一网通”,提升行政服务和行政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4.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政企沟通机制,形成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关系。要尊重企业意愿,听取企业的反映和诉求,了解并实实在在帮助解决企业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存量企业办证难等历史遗留问题。

(二)持续强化要素保障

5.加快建设补齐短板。小蕉工业园区建园之初便是市、区共建、共享园区,是市区协同发展重要平台,我们要将其提升到战略性地位,争取省、市的投入和支持,加快其水、电、路、交通、生产生活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制约因素和短板问题。支持园区与供电企业建立直供电关系;二期供水建设项目要尽快启动建设、尽早实现供水,破解即将面临的制约瓶颈;在完善基本生活配套的基础上,以较大力度解决公共交通问题,发挥市区生活大配套对小蕉园区的辐射作用,以较少投入解决园区职工出行和生活配套,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创新思路和方法,着力破解园区项目用地供求矛盾问题,以政府依法回收、二次供地、管理层持股、兼并收购、债转股、破产清算、二次创业等方式方法,处置好“僵尸企业”,利用好闲置存量土地,加大盘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6.强化平台功能性建设。突出小蕉标准厂房、小微创业园等平台的孵化功能,重视引进项目的产业关联度,为中小企业入驻、创业提供便利,为园区培育新生力量、促进产业链发展创造条件。利用好园区土地,借助三钢集团、小蕉轧钢厂、三钢劳服、台明铸管等现有辖区内龙头企业的资金和产业优势力量,打造小蕉园区“政企空间合作平台”,提高园区土地供应,培育、拓展园区产业链。翁墩城市物流园在解决好闲置用地和厂房的同时,还需进一步理清园区目前不明确的规划定位问题,让入驻经营企业有明确的身份认定和发展定位。

7.保障人才供应。加强人才引进、留住人才的保障政策和机制建设,以全方位、优厚的人才政策吸引人、留住人,引导大学生、专技人才、返乡人员在本地就业创业,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建议学习漳平市出台《加强企业用工十九条措施》,从毕业生和返乡人员就业补贴、以工引工奖励、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就学保障、免费午间托管服务、园区企业员工保障性住房待遇和解决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或购房补贴等方面落实人才发展战略。学习将乐做法,集中抽调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作为项目专员,加强培训,明确责任,全脱产专门从事招商项目服务,为业主和企业全程代办项目手续。以传帮带方式,培养、积累一批懂招商、懂项目、懂服务,有干劲、有韧性、有能力的年轻项目工作者,作为优先提拔对象重点培养。

8.提升三产做旺人气。充分利用目前梅列房地产、教育、医疗卫生、万达新商圈、城投连锁酒店、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等第三产业发展旺盛势头和三明绿色生态资源,着力规划好人口发展目标、整体功能定位和三产重点项目、道路交通连接办法、教育卫生文化酒店配套设施等,大力整合,做旺徐碧六路新片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建设三明、梅列的新标志和新品牌,形成市区新的人口聚集区、商贸中心区和新的增长点,辐射三明全市和周边地市。

(三)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9.强化政策落实。加强中央、省、市和兄弟县(市)及周边地市有关政策的研究,全面梳理我区过往制定的政策,及时更新优化完善,形成较为科学的政策体系。加强减税降费和扶持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帮助企业知晓政策、用足用好政策。税收奖励要向商贸、工业企业倾斜,特别是落地扎根在梅列区的存量企业,要减少和弱化对房地产企业的奖励,以鼓励制造业发展、存量企业成长,保证可持续性,促进经济发展“长短结合”。学习龙岩、宁德做法,在政务中心开设政策奖励(补贴补助)兑现窗口,主动、认真兑现落实政策优惠奖励、补贴补助,用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筑。对现行规章、规范性文件中含有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等内容进行清理,严格履行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严禁对民营企业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推进涉企收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动态调整和公示机制。将国家规定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有关标准下限执行。加强对部门和行业商(协)会培训、评比、达标、赞助和订阅刊物等各种收费监管,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

(四)持续拓展金融服务

10.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新型金融产品研究和应用,加强银政、银企对接,发挥新金融产品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激励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和落实信用贷、合同贷、知识产权抵押贷等信贷产品;创新担保方式,以建筑材料、工程设备、在建工程和应收账款等作为抵质押物提供担保,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对特级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倾斜配置信贷资源,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重点企业增加银行授信额度。继续发挥我区兴业担保公司以担保基金通过转贷方式对辖区企业的金融扶持。加大力度推进“担保解圈”等风险化解工作,积极协调法院和债权银行,按“先主债务人后担保人”、“比例代偿”、“分期代偿”原则进行处置。对仍在经营但负债沉重的企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债权转股权的方式,让企业更好地发展。

11.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将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纳入“五比五晒”项目竞赛考核体系,建议由市金融监督管理局牵头对各商业银行的民营企业贷款投放额度、贷款增速、融资成本等方面实行专项监管考核,对成效显著的银行和主要负责人进行表扬,并将结果通报各省行。加快建立诚信奖罚机制,落实好失信受罚、守信奖励措施,对诚信企业和企业家在工程项目、资金补助、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正向激励。

(五)持续打造法治环境

营商环境调研篇3

近期,按照省司法厅、市司法局的安排,我局组织人员对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营商环境法治化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近年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工作成效

“公共法律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为全民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动;为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开展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辩护、、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司法行政各项业务的综合性顶层设计,旨在通过进一步整合司法行政业务职能和法律服务资源,统筹提供优质、便捷、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 对于全面提升国家和社会治理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法治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按照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宗旨,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一)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已基本建成

1、建成县级法律服务中心。我局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创新法律服务方式,在县司法局办公楼一、二层建成了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内设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148、社区矫正等法律服务窗口,设置残疾人无障碍绿色通道,集中受理和解决群众法律服务事项,提供综合性、便民性“一站式”法律服务。

2、进驻县行政服务中心。为贯彻落实“司法为民”宗旨,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在县局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又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开设了便民服务窗口,配备了专人专岗,专门将公证、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服务作为公共服务事项扩展到县行政服务中心,实行a、B岗工作制度。a岗设在县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统一接待、咨询、审核、受理,B岗放在司法局法律服务中心后台,集中办理、一站式服务。

3、建立起覆盖全县镇、村(社区)基层前沿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平台。依托镇司法所,在全县*个镇挂牌成立了“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村委会和村调委会,在全县*个行政村、*个社区“村(社区)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联系点”。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实现了从上到下、从点到面全覆盖。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居公共法律服务联系点分别在镇、村便民服务大厅设立窗口、设定专岗、落实专人、明确专责、统一接待、受理群众法律咨询、引导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大部分配备有办公桌椅、电话、电脑、复印机,在窗口、岗位服务台提供有服务指南、司法行政工作简介、法律知识读本、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手册等。

4.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逐步推进。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依据省市有关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文件精神和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我县“关于建立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意见”,县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通知”、县司法局印发了“关于公布县政府系统及事企业单位法律顾问备选人员名单和选聘法律顾问的通知”,实施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以来,我县政府系统和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在服务重大决策、处理涉法事务、促进依法治理、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2018年12月底,有2个镇和国土局、水利局、经贸局、住建局、教体局、市场监管局、地税局等7个单位聘请了法律顾问,法律顾问远远未达到全覆盖的要求。

5、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镇村机构改革后共有行政村(社区)*个。其中行政村141个、社区8个。2018年7月,通过省司法厅选派省直律师事务所律师援助汉中、安康,为**选派了32名律师担任64个村(居)的法律顾问,加之从2016、2017年.2018年本县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助理员担任77个村居法律顾问,截止2018年12月,全县149个村(社区)全部配齐了法律顾问,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6、“12348”法律咨询服务热线运行规范。切实畅通“12348”法律热线,在县法律援助中心实行律师坐班,与县政府“12345”服务平台连接互通,配备有专职律师或法律援助工作者值班,接听电话,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引导群众通过正当的程序、途径、快捷的方式解决个人诉求和法律问题。

(二)法律服务产品日益丰富。

在2018年以来,我局以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系统为主线,积极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积极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

1.扎实实施法治宣传育民行动。一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印发了《2018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印发了《全县各级各部门“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实施意见》、《全县各级各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清单》纲领性文件,全面夯实了全县各级各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构建“大普法”格局。二是完成了全县“七五”普法讲师团和“七五”普法联络员和志愿者队伍的组建;三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其中等25个村和**农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4个企业被市委依法治市办、市民政局、市工信局、市司法局命名为“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市诚信守法企业”称号。其中酒店村被司法部、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四是深入开展法律“八进”,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依法治理、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维权的氛围,牵头举办法制讲座20场、牵头举办筹办了“综治宣传月”“法律服务为脱贫攻坚助力”、12.4全国宪法日、秦岭生态环境整治、优化营商环境等大型法制宣传活动10场次,全县累计开展各类普法宣传近1000余场次,发放各类法制宣传资料10万份;以培养公务员法律意识为重点,与人大联合推进干部任前《宪法》宣誓和法律考试制度的执行,并在全县开展了一次5000余名领导干部《宪法》学习考试;组织各学校聘任了法制副校长,抓好“法治教育第一课”,在春、秋开学第一周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周”活动,通过举办法治报告会、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征文、到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五是积极利用新媒体普法。在各类媒体上开展图文专栏、音、视频等信息100余条,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民风建设纳入普法宣传内容,推进法治和德治相融合。六是深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宣传教育。在扫黑除恶工作中,在全县深入开展了《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和“黑恶势力的十种类型”等宣传活动,促进扫黑除恶工作深入开展。

2.扎实实施人民调解安民行动。一是深入推进“321”社会治理模式,构建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机制,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运行机制和新民风建设。以不断深化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为抓手,发挥县人民调解协会、县调解中心牵头协调作用,指导完善和建立了县医疗纠纷、交通事故、劳动人事争议、物业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旅游纠纷、商事纠纷等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7个,全县各行业主管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各自行业调解组织,实现了矛盾纠纷归口调处。二是人民调解力量不断充实。指导镇村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后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换届工作,选聘人民调解员1220人,培训人员调解员骨干300余名。三是定期组织广大人民调解员和“三线”人员对辖区内矛盾纠纷开展集中全面的排查,将婚姻家庭、拖欠农民工工资、民间借贷、交通事故、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医患纠纷等问题列入排查重点,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常态化,全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400余件,发挥了人民调解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基础性、预防性作用。

3.扎实实施法律援助惠民行动。一是不断完善便民措施,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结合我县实际,不断优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批、办理等环节程序,始终坚持无条件受理办好农民工讨薪、残疾人维权、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法律援助案件;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免费办理律师事务、公证、法律援助等事项。落实“法律服务一条龙”“一站式办理”“最多跑一次”制度,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实现了咨询、受理、审批一站式服务。二是不断提升律援助知晓率。扎实开展“法律援助六进”“法律援助宣传日”活动,全年开展大型法律援助宣传、咨询活动5场次。三是推行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互通互认机制,法律援助中心主动加强和法院沟通协调,建立审查互免机制。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15 件,接待群众来访咨询765人,“12348”电话热线受理群众咨询160人次,为全县的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4.扎实实施法律服务便民行动。一是全力打造便民、高效、廉洁的司法行政服务,印发了《全县司法行政系统优化营商环境12条措施》,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将公证服务等12项服务事项融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落实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制度。二是畅通“12348”法律援助热线,派驻律师8小时值班接待群众咨询,深入推进县、镇、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律师、公证、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前置镇村,延伸至工业园区、企业聚集区,实现群众、企业办事就近化、 便利化。扎实开展减证便民工作,认真清理审批事项,最大限度的便民利民。三是规范法律服务。深化律师制度改革,推进公证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规范和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创新人民调解制度机制,在各村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圈”。加强对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监督管理,狠抓公证质量。四是提高公证案件质量。全年办理公证件286件,办理公证法律援助案件9件,组织公证员主动参与全县重大工程招投标、重点项目招投标、国有资产拍卖、幼儿园入学抽签等现场公证6场。全年没有因公证过错撤销的公证案件。

二、主要工作经验

1、强化了组织领导。为深入贯彻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厅、市局关于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决策部署,印发了《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局党组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组长由局党组成员、分管法律服务工作的副局长胡德生担任,成员由局党组成员、各司法所负责人组成。县司法局负责对活动的具体组织安排实施考核、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司法所负责对开展法律扶贫工作的协调,镇党委政府和村(社区)组织为工作开展提供便利;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挂联镇村负责督导考核。

2、完善了工作制度。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制定了工作流程、工作职责、服务内容,工作人员信息上墙公示接受监督。建立首问责任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一次告知制、责任追究制等质量管控制度。突出“减证便民”服务、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服务项目、简化服务流程、承诺并做到方便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3、明确了工作要求。“一村(社区)以法律顾问”工作中,制定了年度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实施办法,重新编印了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纪实手册,重新完善了一村一法律顾问聘用合同,制作了公示牌、明白卡等。为确保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成效,县司法局进一步细化了工作责任、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一是村(居)法律顾问每月为村民群众提供不少于一次、四小时的现场法律服务;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法治讲座,重点宣传、解读涉农最新法律法规和精准脱贫有关的政策措施等。村(居)法律顾问“公示栏”要对外公示,村(居)法律顾问“明白卡”要对村民群众发放,确保村民群众知晓、联系。二是完善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纪实手册。为便于各位村(居)法律顾问完善工作纪实、建立工作台帐,县司法局统一印制了村(居)法律顾工作手册。村(居)法律顾问通过工作纪实手册如实记录提供法律服务的时间、对象、内容和结果,实行一次一记、一事一记、一村一卷,通过填写工作日志、工作台账,做到工作印证、服务留迹、问题解决、群众满意。三是建立法律顾问“便民服务微信群”,创新服务方式。所有村(居)法律顾问,都要在服务的村(居)建立起“便民服务微信群”。“村(居)法律服务惠民群”就是运用电话、微博、微信等提供在线咨询,普法信息线上推送,确保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法律服务。为村(居)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引导、矛盾纠纷调处等便利化法律服务;了解群众法律需求,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实时法律服务咨询等活动图片,方便司法行政系统及时了解法律服各情况和法律服务信息。四是各司法所与村(居)法律顾问保持联络、工作协调、问题沟通,经常到村了解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开展情况,每季度向县局报送“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统计表。

4、明确了工作任务。县司法局高度重视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于2018年已两次组织召开**“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推进会,动员本县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助理员响应组织的号召,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做好法律保障服务工作。按照省厅的安排部署,省直6家律师事务所派出了31名律师参加了对接会议。之后,各村居法律顾问在镇司法所同志的陪同下分赴各村签订了村居法律顾问合同、并与村委干部座谈,了解村上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存在困惑与法律问题,村民自治、村民生产生活方面的矛盾纠纷等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提供法律意见,做好法制宣传,村居法律顾问利用秋季开学,送法进校园机会,主动与当地中小学联系,准备好讲稿,到学校普法讲座,大力宣讲《青少年权益保障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用生动的案例讲解安全交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受到学校广大师生的欢迎,基层村组干群的好评。

5.加强了督促考核。局党组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县司法局对各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县司法局成立督查组,围绕五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进指导,重点督查法律服务工作是否按要求每月深入结对村(社区)开展工作,是否按照工作内容要求履行职责,村(社区)组织和群众对法律服务工作满意度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考核办法严格兑现奖惩,促进了工作落到实处。 

三、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七个问题:

1.网络平台尚未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实体、热线和网络平台,目前,只建成了实体和热线平台。

2.没有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本县“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七五”普法规划,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运行成效纳入年度法治县城创建目标责任考核。

3.没有将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运营、人员保障费用列入县本级财政预算。

4.镇司法所管理体制下划镇政府以后,镇对司法行政工作普遍重视不够,人员保障不到位、存在有编无人、有人不专职、责任不明确、工作难推进,加之,工作人员不稳定,工作断档严重。

5.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单位、部门之间没有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公共法律服务补偿机制不健全,难以建立公共法律服务长效机制,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6.服务能力不够过硬。法律服务人员数量少、质量不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公共法律服务活动难以长效开展,公信力、社会认可度大打折扣。

7.法服产品不够丰富。公共法律服务延伸未能和产品研发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同步评估,导致研发出的产品固化、单一,未能给群众、行业提供精准服务。

(二)在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推进方面存在两个问题:

(一)律师、公证、法律服务人员严重缺乏。**现有10个镇149个村(社区),而目前仅有律师8人、公证员2名、法律服务工作者13人,在全县全面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中,法律服务人员严重缺乏,严重制约工作的开展。

(二)因目前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中属于自负盈亏的合伙制个体,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开展工作中,补助较低,部分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对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工作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不愿到乡村开展工作,人到村工作不到位、图形式、走过场,蜻蜓点水,未能履行村居法律顾问合同责任和义务。

(三)没有将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本级财政预算,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确保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正常运行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顺利开展。

四、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优化现有的实体、热线平台,按照优化提升投资环境,减证便民、“最多跑一次”要求,完善工作流程、工作机制制度,充实和加强现法律服务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做到服务有平台、人员有保障、经费有保障,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积极搭建网络平台。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与电子网络平台对接互通,有机融合的服务机制。开设法律知识学习,法律问题咨询、法律服务引导等功能,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进法律服务在线咨询、网上化解矛盾纠纷等信息化平台建设。

(三)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工作考核、积极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成立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责任,加强工作责任考核,评比、奖惩,有效激励村居法律顾问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四)推行法律产品分类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和群众需求相结合,整合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定制开发人民调解类、法律服务类、法治宣传类、法律援助类、公证类等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每类细化具体的产品名称、产品类型、购买(免费)方式、服务对象、提供主体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标准,做到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估,并根据群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时优化升级推旧出新。

(五)落实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把公共法律服务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加大以法律援助、矛盾调处等为主的政府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要为城乡统筹服务,加大对基层法律服务的投入,制定倾斜政策,全面推行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建立在村(社区)专职从事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的法律服务社工队伍,实现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常态化、专业化。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的工作网络,把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公证员和普法志愿者等队伍有机地组织起来,发挥法律服务的独特功能;探索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信访、工会、妇联等部门的工作衔接模式,共同促进公共法律服务事业的发展。

(六)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按照职业化、专职化、社会化的要求,加强法律服务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专业人才队伍。至2020年,全县每万人拥有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专业法律服务人员3名以上,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立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专业化、职业化工作队伍。用好用活政法专项编制,配齐配强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以素质能力为核心,加强基层服务队伍建设。

(七)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包括各类法律服务机构设施建设、人员配备、业务规范、工作流程等具体标准,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公开制等,开展法律服务评查、服务质量检查公布、质量跟踪检查等工作,促进法律服务机构依法规范管理和人员依法、规范、诚信执业,提高服务质量。

营商环境调研篇4

一、文献回顾

研究税务营商环境对产业结构的隐性影响机制大多集中在企业家活动、公共政策目标实现、投资目标、投资激励等方面。研究发现:税收政策与其他政策相比较,其对产业结构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王银枝,2006)[13];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与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税收体系对于企业家活动具有潜在的激励效应(孙立新,2007);虽然税收优惠政策对投资有良好作用,但也需区分不同的税收工具在不同国家及不同行业其实施效果是不同的(刘蓉,2005)[15];税收激励政策可以有效推动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朱承斌,2005)[16]。国外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颇多,形成了几种观点:一是认为两者之间负相关,税收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影响(Lucas,1990)[17];二是认为两者弱相关,如世界银行工业部顾问凯思•马斯顿(Keithmarsden)利用回归分析法,对世界20个国家的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考察,发现税收能促进经济增长,低税负国家经济增长要快于高税负国家,但当宏观税负水平高于一定水平时,经济增长将趋于零,然后是负增长;三是认为税收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变化,税收政策具有短期水平效应或者具有长期增长效应(ChristinaRomer和DavidRomer,2007)[18]。国内研究结论多支持第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负相关。国外研究者针对中国的研究得出不一致的结论,如RogerGordon和weiLi(2005)[8]分析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应归功于财政分权体制和1994年的税制改革,虽然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税收竞争损害了税基、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等,这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会产生不利影响,但总体而言是积极有效的;Joyce和Yanyunman(2008)[19]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虽然税收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影响效力,但中国总体的平均税率对其经济增长是负效应。在税务营商环境水平的测量上,目前只有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小组的研究最为全面系统[20]。他们在分析影响企业创办、经营发展的各国普遍的税务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在一年中的纳税数目(numberofpayments,个数)、纳税时间(timetocomply,小时)、纳税负担(totaltaxrate,税费额/税前利润)为基本指标,以其简单加权值作为税务营商环境指数,以此评判各国(地区)的税务营商环境总体水平。但由于指标涉及范围有限、企业假定前提过多、采集对象范围偏窄等,这一当前最为权威的税务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在评估我国地区税务营商环境时显得无能为力。国内外研究已表明,税收政策可以以多种方式作用于经济增长,合理适度的税收综合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税务营商环境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是多方面的,既有差异税率、行业税收优惠等显性影响机制,又有企业家活动、公共政策目标实现等隐性影响机制。测度税务营商环境对于评价地区营商环境和指引企业投资意义重大,而现有的测度评价仅是简单、有限的加权估算。因此,在投资与贸易全球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厘清税务营商环境理论渊源,构建适合中国地区税务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显得更为紧要和迫切。

二、税务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公共产品理论、最优税制结构理论、公平课税理论等,坚持税收的“法治、公平、适度、效率”四大基本准则,遵循科学、系统优化、通用可比、实用的构建准则,借鉴“4e”(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公平性)逻辑分析框架(张定安,2004)[21],构建税务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图1我国税务营商环境测度指标体系构建流程图经过税务职能分析、税务营商环境测度目标分解、税务营商环境测度指标要素调查、税务营商环境测度指标体系的检验和修正等4个基本环节(盛明科,2005)[22](见图1所示),可以比较得到税收法治、税收征管效率、纳税成本和税收满意度等四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一级指标;按照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专家访谈、纳税人座谈、政府部门问卷、实务界沙龙等多种形式,比较分析得到一级指标目录下排位最佳的31个二级指标。由于税务营商环境指标多采用克里特量表法问卷调查获取,因此需采用主观赋权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权衡不同权重确定方法的优劣,本文采用德尔菲法和两两对比法结合的方式确定指标权重,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最终征询指标的重要程度构建判断矩阵,其次计算判断矩阵,再次是总体一致性检验,最后整体排序,先后计算得到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权重,具体结果见表1。

三、税务营商环境测度———以广东为例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营商综合环境全国领先,本部分将利用上文构建的指标体系测度广东省的税务营商环境水平。

(一)问卷调查为全面反映纳税人、税务干部和政府部门对税务营商环境的真实感受,笔者于2013年9月10日~11月15日分区域选择在广州、佛山、江门、湛江、清远、汕尾、韶关等7市开展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在设计时坚持借鉴与改进相结合、问题排列合理、互相佐证、关键对应等基本原则,采用问卷与量表研制的方法,经过条目池建立、条目优化筛选、确定答案、测试、信度效度初步检验、问卷调整、访问开始语、问卷编号、填表说明等程序,最终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按照分类、需要原则确定调查对象,对回收问卷分地区进行整理、筛选和剔除,最终获得的有效问卷是:纳税人问卷1289份,税务部门问卷628份,政府部门问卷601份。客观指标数据采集采取比对核实方法,先由各市地税局据实填报,然后与省局统计数据对碰,对有出入的数据进行核实。

(二)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发现,每个题项所对应的修正后题项总相关系数都大于0.3,每个二级指标所对应的总信度都大于0.7,最小的为0.7734,最大的为0.9205,由此可以判断,纳税人问卷、税务干部问卷、政府部门问卷都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应用同一软件对纳税人调查问卷、税务干部调查问卷和政府部门调查问卷进行效度分析,所有题项对应的相关系数都在0.7以上,说明这些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

(三)无量纲化处理定义无量纲化处理的标准函数是Y=f(mij)(郭驰,2007),若mij为正向指标,则无量纲化处理的函数为:利用公式(1)和(2),对3份不同受访对象调查问卷结果以及客观二级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各二级指标的具体得分(见表2)。

营商环境调研篇5

各位常委、同志们:

今天常委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专题协商我县营商环境工作,为助推我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议政建言。我们学习了《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听取并讨论了县政协专题调研组关于我县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县委副书记XXX同志,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县委常委、副县长XXX同志也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政协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下面,我就做好营商环境工作和今年政协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责任意识,抓好营商环境建设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行政审批流程,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创新服务,开展全方位监督检查和自上而下的整改落实,构建了相对成熟的体制机制。县行政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和全国代办标注制定单位,营商环境得到了很大好转。虽然我县的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压力,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全力抓好营商环境建设。

(一)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定信心继续推动改善全县营商环境。报告指出,“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抓住“放管服”改革的关键,促进实体经济有效发展。如今,在经济发达地区,营商环境改善工作依然是他们工作的重点。我们在取得营商环境建设年良好开局的基础上,要坚定信心下更大力气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二)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一要持续推动思想解放。大力促进观念转变,提升认识水平,破除思想禁锢。二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在“简”与“放”上进一步下功夫。凡能取消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必须保留的应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同时,推进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政府部门的权责边界,防止权力“任性”。三要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推进领导干部和机关作风建设,抓住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严肃处理、以儆效尤,让破坏者受到惩戒,让寻租者望而却步。真正让公共管理还原服务本位,切实让创业者放心,提振投资者信心。

(三)完善激励机制和试错容错机制,持续改善营商环境。面对营商环境治理,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需要通过有效激励机制来保护干部正当的利益诉求,纠正“不作为”等新衙门作风。在依法行政的宏观环境下,在行政审批办理方面要建立干部试错容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负责的干部担当负责、为改革创新的干部免除后顾之忧,干部才会积极作为、开拓创新。要加强对窗口干部的培训,加强各行业系统业务交流网络平台建设,让窗口干部对不明事宜有咨询求助渠道,更好地理解行政逻辑,厘清法律法规和推动经济建设的关系,直面经济发展中的新政策新问题,更好地为营商环境建设主动创新服务。

二、切实加强学习,提高履职能力

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宪法修改、政协章程修正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等大量新的理论观点已经提出,新的政策措施已经出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切实把加强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来对待,努力掌握中央精神,理解政策措施,做到多想一着,先行一步,快人一拍,真正提升我们的履职水平。一要明确学习目的。我们每一位政协委员,都要不断学习,提高我们对政协工作的思想认识和履职水平,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能紧跟时展的步伐。用学到的知识、理论指导实践,转化为实际工作方法,最终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上来。二要抓住学习重点。要根据履职的需要,深入学习中共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研读新《宪法》、新《政协章程》,努力把学习的收获和体会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创新工作的本领和推动工作的方法,确保我们参政参到关键处,议政议到点子上。三要达到学习实效。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工作。要通过学习,深刻认识政协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主要职能,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昂扬向上的锐气,努力履行好常委的职责,提高履职实效。

三、带头履职尽责,改进工作作风

全体常委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要求,带头参加政协活动,带头提高履职实效,带头改进工作作风,为全体委员当好模范榜样。一是树立看齐意识。主动向中共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政重大决策部署看齐。只有牢固树立“跟着走”的自觉,才能有“跟着走”的力量。要以严的精神、实的态度,向中共精神看齐,向人民政协工作新要求看齐,向政协工作全局看齐,踩准点子、跟上节奏,始终做到党的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凝聚到哪里。二是增强履职意识。要提升责任感,关注社会,关注发展,积极踊跃地参政议政。要强化大局观,把履职重点放在对改革发展稳定深层次矛盾的分析上,放在对县委、县政府关注重大事项的研究上,放在对促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上。要立足高标准,提出有价值够分量的建议,力争使一份建议产生一分成效、一个意见推动一项工作。

四、服务工作中心,落实工作任务

现在,今年时间已经过半,我们要按照《县政协2018年工作要点》中安排的各项任务,严格抓好落实。一要以政协工作要点为核心,统领政协工作全局。其中的多个课题来源于县委确定的今年重点工作。政协常委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增强对政协工作要点的认识,以政协工作要点为核心,对每一项工作要认真研究工作措施,制订工作方案,力求细致深入,抓出特色,抓出成效。二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专题视察调研。我们安排的调研视察课题立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民生问题改善,是事关全县发展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问题。常委会、各专委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细致谋划,部署视察调研方案,科学组织活动。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准确掌握一手资料,集思广益,提出对策和建议,力求使调研富有前瞻性、预见性和科学性,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相关工作的改进。三要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显身手、出实力。政协具有互通各界、联系广泛的优势。我们要发挥这一优势,积极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仅要围绕脱贫攻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要工作建言献策,还要主动参与其中,鼓实劲、出实力。充分利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平台,多思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之策,建言立论,出谋献策,促进经济环境的改善优化。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弱势群体,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化解矛盾、增进共识、促进团结的工作,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营商环境调研篇6

一、活动开展情况

(一)行动早、部署快。7月27日上午,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迅速传达学习市委、县委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和市委、县委主要领导讲话精神,成立林场“优环境、促发展”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优环境、促发展”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计划和学习研讨计划等内容。7月27日下午,召开全场干职工动员会,部署“优环境、促发展”大讨论活动。

(二)工作细、步骤紧。一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全场干职工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撰写心得体会,做交流发言;召开“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专题研讨会。深入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和有关条文法规,班子成员围绕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交流发言,推动干部守规矩、知敬畏、守底线,做到令行禁止。二是营造宣传氛围。在办公楼一楼外墙处设立“加速环境优化、提升发展活力”宣传栏,运用场部办公楼电子显示屏不间断滚动显示宣传标语,并通过场部广播循环播放大讨论活动宣传内容,为林场开展好大讨论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三是组织学习研讨。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精心组织学习研讨。通过党委会、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和机关支部“党员学习议事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截止目前共组织了6次集中学习、5次专题研讨会。四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增强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大讨论活动的实效性,本着深入调查研究、精准查找问题、切实推动“优环境、促发展”的目的,领导班子成员结合林场实际情况和职责分工,精心选定5个调研主题,通过下基层摸清情况脉络,找准问题症结,制定解决举措,形成调研报告5篇。结合林场班子查摆出的问题清单,分析研判问题并研究制定可行措施,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的有力抓手。五是多渠道征求意见建议。通过张贴征求意见建议公告、设立征集意见箱和发放征求意见建议函等方式广泛征求县委部门、县直单位、林场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截止目前收回意见建议函67份,收集到意见建议2条,已分别纳入林场班子问题整改清单进行整改。六是通过查摆找问题。紧扣活动主题,按照“不回避、不遮掩、不畏惧”的要求,深入查找党委在“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林场班子共查摆出8个问题,均明确了整改措施、责任人员和整改时限进行整改,目前8个问题均已完成整改销号处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习不深、不细、不够全面,学习的覆盖面还不够,学习方式上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二是调查研究有待再深入,调研报告质量还有待提升。三是征求意见还不够广泛,没有充分调动林场职工群众提意见建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工作成效及下一步打算

(一)思想教育得到进一步强化。一是以“学习强县”为抓手,弘扬“赶考”精神,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关键环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加强党的领导,带好班子队伍。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三是强化日常提醒,做好同级监督。视严管为厚爱,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发现错误苗头及时谈话提醒、约谈批评。

(二)林场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一是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切实把正气树起来,把规矩立起来,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二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县生态工业园,全力打造客商栖居地,着力营造亲商、安商的营商环境。三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巡山护林,严防森林火灾,严查乱伐、盗伐、盗猎等破坏森林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以发展森林旅游、建设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场外造林、百场百业为主攻项目,走好“两山”转化的道路。四是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定期组织林场干部职工对场部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清扫保洁、修剪苗木、拆除违章建筑、新建公厕、安装路灯,重点打造村民组新农村点建设。五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对外委托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商招商,开拓文化、医养、健康、旅游等市场;对内委托湖南远风旅行社管理资产,以优质的自然环境吸纳游客,做旺旅游人气。

营商环境调研篇7

关键词:文献综述;国际营销渠道;动力机制

基金项目:2016年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ZJ16YB02);岭南师范学院南海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一、引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的推进,将为对外贸易带来多重利好。一是改革倾向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品牌,将提高我国企业产品竞争优势和附加价值;二是扩大外贸范围和内涵,比如“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而对外贸企业而言,应当依托现有的国内政策环境,推动企业的供给侧改革,切实通过信息化和标准化的手段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国内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因此,企业国际营销渠道需要把握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加快培育外贸渠道的竞争优势、促进国际营销渠道转型升级、建立渠道信息平台、培育出口品牌等。而当前无论是国内学术界还是实业界对国际营销渠道研究的归纳总结较少。本文集中从早期国际营销渠道研究到近期营销渠道的扩展文献入手,探讨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趋势与动力机制。

为便于理解国际营销渠道研究,本文首先分析国际营销渠道的概念。国际营销渠道指的是商品从产地国家流向国外市场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在整个国际渠道中的成员包括国内的出口商、生产企业、国内批发商或中介人、出口商,国外的进口商、外国商或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庄贵军,2001)。在研究范围上,国际营销渠道主要研究不同国际成员间所面临的宏观环境的异质性,主要调查文化差异大小、文化距离、心理距离、制度差异、地理差异和市场波动等宏观环境对国际营销渠道关系的影响。

二、国际营销渠道研究的演进

(一)研究方法的演进

国外学术界对国际营销渠道的研究始于1965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壮大,而国内期刊中对国际营销渠道的文章始于1986年。纵观国际营销渠道的文献,国内的早期文章(2008年以前)主要以描述性文献为主,其后文章多开始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譬如实地调查、访谈、一手数据的统计、案例分析等;而国际期刊从1965-1979年以描述性文献为主,1980年后建立理论基础框架,1995年至今的实证文献使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调研、案例分析、二手数据、访谈、实验、观察、事件、元分析和模型分析(Jessica&David,2015)。

另外,在理论框架的搭建上,学术界广泛接纳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以深化国际营销理论视角。第一,战略管理理论,用于分析企业的国际营销渠道选择决策,比如王敏(2009)运用海尔国际营销渠道的案例,分析企业国际营销渠道的战略,剖析单产品市场、多产品市场及成熟产品市场的渠道组合战略。第二,经济学理论,其中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主要分析两个问题:一是分析国际营销渠道决策的选择(王敏,2009);二是分析国际营销渠道参与成员间关系管理(例如,Gencturkandaulakh,2007)。第三,跨文化理论,国际营销渠道与国内营销渠道的不同在于国际营销渠道突出了跨国文化差异的研究视角,在国际营销渠道中渠道成员往往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环境,文化差异会导致渠道成员价值观上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因此,跨文化理论主要运用于国际营销渠道成员的行为分析或者渠道冲突协调等关系管理的研究中,例如,庄贵军(2009)对3家跨国企业调查分析是文化差异对国际营销渠道成员间沟通行为的影响,得出文化差异产生沟通不足,从而诱发渠道成员间冲突。第四,社会网络理论,用于分析渠道成员组成的网络结构,进一步用于跨国企业组织间网络关系建立的研究(Gnizy,2016)。

(二)研究内容的演进

现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营销渠道结构与渠道关系管理两方面。

(1)关于国际营销渠道结构的研究。所谓渠道结构指的是为达到分销目标,为产品或服务设定一组渠道成员的关系和任务序列。目前存在以下几种结构:第一,直接出口方式,生产企业通过内部设立出口部门、设立独立的出口销售公司或者国外销售机构来开拓国际市场。对直接出口方式的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出口战略决策,问题集中于直接与间接出口方式的抉择,不同学者从电子商务、融资约束、出口规模、人力成本等影响因素分析(茹玉骢,2014;蒋冠宏,2016);二是出口绩效管理,多从财务绩效角度评价出口方式带来的影响(比如,LeeandGriffith,2004;张淑凤,2010;侯春辉,2013)。第二,国际特许经营,是生产企业将国外业务赋予某人或某企业,某人或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当前研究集中于组织特许经营的方法(袁建昌,2014;刘传兰,2014;BrookesandRoper2011)。第三,合资或企业联盟,生产企业与当地企业合资或联盟方式开拓国外渠道,当下研究重点在于影响因素与伙伴选择(例如,阎大颖,2008;李平,2010)。第四,电商平台的方式,跨境电商方式中分析平台的建立、现状、物流模式等(例如,李旭东,2015;陶涛,2016)。

(2)关于际营销渠道管理的研究。在国际营销渠道管理上主要涉及几个方面的问题研究:一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决策,调查显示影响跨国企业进入新兴市场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特定资产、企业拥有的实际资源、国际经验、制度差异、外国市场准入制度等(ChiaoandLo,2010),二是,选择合适经营战略的研究,企业渠道战略在研究上逐渐从交易型管理转变为关系型管理,从渠道关系治理角度出发设计渠道战略的研究非常多,例如郑吉昌(2003)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分析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考虑改进我国跨国企业经营的渠道策略,突出建立品牌渠道关系的重要性;LeeandDawes(2005)探讨中国人际关系、信任及长期合作策略之间的影响;Yang,Su,andFam(2012)研究市场程度、出口商特征、文化心理距离、信息投资等对国际营销渠道关系的影响,从而就渠道管理策略指明方向。

三、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动力

关于国际营销渠道变革的影响因素研究,学者从宏微观层面入手,分析了社会经济制度、消费者行为、企业发展战略等因素对渠道变革的影响(陆芝青、王方华,2004)。整体上,学术界就其影响因素的框架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共识,即: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是受宏微观环境共同影响的,综合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

(1)消费者购买需求的变化。2016年中国海外购物需求保持持续增长,追求安全优质、跨国大品牌、购物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已然成为大部分中上层消费者的消费诉求,这种诉求的改变使得国内外营销渠道不断变革。同时,国内企业发展壮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例如华为、海尔、格力等公司),海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这些企业也开始做出进军海外市场的拓业战略,因此,也使得国内企业需要从国际营销角度考虑企业渠道的变革。整体上,在生产源头保证生产基地管理标准化、原材料供应商稳定可靠,从而满足消费者安全优质、品牌的诉求;中间商尽可能采用电子商务平台加物流企业的方式,从而满足消费方便快捷的需要。

(2)经济、法律、文化环境。首先,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走势、人民币汇率、跨国企业竞争情况、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国家经济政策等。一方面良好的经济形式能刺激更多的消费市觯另一方面可为企业孵化更好的市场环境。反之如果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可能直接影响企业是否进入国外市场,也可能直接影响渠道模式的选择。其次,法律的影响主要包括进入市场的进出口关税、进出口检验标准、渠道的开放条件,这些先制约跨国企业能否进入市场的决策,其后制约跨国企业产品生产标准和物流方式。最后,文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消费者对海外品牌的认可及品牌文化的认同感对国际营销渠道管理的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在渠道成员的文化差异对渠道关系健康发展的影响,这些都使得国际营销渠道的发展管理天差地别。

(3)新技术的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进展,例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缩小全球信息距离,更加有助于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互动,同时更加有助于渠道成员间信息沟通并创新渠道模式,与此同时,信息共享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全渠道发展成为可能,企业可以整合手机端、电脑端、线下门店的购买渠道信息,从而实现多点服务;物流技术及物流企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更加有助于国际贸易发展,开拓国际市场;支付系统及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开发,例如区块链技术,不仅大大方便资金交易而且提供了安全保障。

四、国际营销渠道的发展路径

(1)“互联网+”下的跨境电商模式。跨国业务中使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使交易更为便捷,从原来的多重渠道商的间接结构转变为跨境电商模式的直接结构(如图1)。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跨境电商模式可以快速实现产品信息、顾客服务信息、金融交易的网络化传播,减少中间的分销商,这将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方便信息获取,降低交易成本等。与此同时,海关总署通过开放免税区、给予税收优惠、提高通关效率等措施支持跨境电商新业态的发展,而目前海淘和个人代购的痛点也为跨境电商提供了发展机会。因此,跨境电商将会是国际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从2015年进口电商市场交易规模数据看来,在进口贸易中,电商渗透率持续增长,2015年达8.6%,预计未来电商渗透率会持续上升(见图2)。目前跨境电商的类型主要有几种:第一,从交易主体划分为B2B、B2C、C2C的跨境电商;第二,从平台经营商品品类划分为垂直型电商和综合型电商;第三,从电商网站开发与运营主体划分为第三方平台电商与自营型电商;第四,从进出口划分为跨境进口电商与跨境出口电商。未来自营类电商会逐渐由垂直向综合发展,而平台类以综合电商为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若采用自营类电商将会面临较大挑战,主要在信息平台建立、自营渠道成本控制与管理方面都会带来大量威胁,因此,中小企业跨境电商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利用第三方平台来实现。

(2)全渠道整合。传统国际营销渠道是相对单一化的,这限制了企业的市场行为(李燕,2016)。跨境电商的发展,使得国际营销渠道呈现多样化,同时当下各种渠道间可以相互整合,实现全渠道发展。所谓全渠道发展是以消费者需要为中心,建立实体渠道、pC端电商渠道、移动端电商渠道等多种渠道并实现渠道间融合,从而保证消费者能够实现何时何地都能够获得一致的购物体验。全渠道战略是企业未来长期发展的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考虑多渠道的整合策略,保证多渠道之间不会引起渠道冲突,减少渠道管理成本,同时保证渠道成员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王证,2014)。

(3)大数据技术下的国际营销渠道信息管理。信息共享对国际营销渠道整合至关重要,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可以使渠道成员间信息传递及时,核心企业可以有效控制渠道成员,利用信息共享技术较好控制渠道成员质量等,也就是通过信息共享技术,使得渠道关系实现“一体化”发展。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能够使供应系统中的上游供应商、生产企业、分销商、消费者等各环节的信息系统整合,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保障渠道关系“一体化”协调发展(李燕,2016)。另一方面,在该电商平台系统下,能够促使企业各方力量较好地整合起来,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王证,2014)。

参考文献:

[1]庄贵军.国际营销渠道中的渠道行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01):8-11.

[2]HoppnerJJ,GriffithDa.LookingBacktomoveForward:aReviewoftheevolutionofResearchininternationalmarketingChannels[J].JournalofRetailing,2015,47(91):610-626.

[3]王敏.国际营销渠道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以海尔的国际营销选择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99-100.

[4]Gencturk,esraF.andpreetS.aulakh(2007),“norms-andControl-BasedGov-ernanceofinternationalmanufacturerDistributorRelationalexchanges,”Journalofinternationalmarketing,15(1),92-126.

[5]庄贵军,刘世超.国际营销渠道中文化差异对于跨组织沟通行为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2):11-17.

[6]Gnizyi.powerdynamicsoftheinternationalmarketingwithinfirmsandhowtheyshapeinternationalperformance[J].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t,2016,57(3):148-158.

[7]茹玉,李燕.电子商务、贸易中介与企业出口方式选择[J].浙江学刊,2014(06)

[8]蒋冠宏.融资约束与中国企业出口方式选择[J].财贸经济,2016,37(5):106-118.

[9]张淑凤,沈晓玲.三种出口方式的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J].财会月刊,2010(11):35-37.

[10]侯春辉,张宇.生产企业出口方式选择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2013(17):112-114.

[11]刘传兰,陈予修.“高飞稳落”式国际特许经营电子商务战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1(12):102.

[12]Brookes,maureenandangelaRoper(2011),“internationalmasterFranchiseagreements:aninvestigationofControlfromoperational,Relational,andevolutionaryperspectives,”europeanJournalofmarketing,45(7/8),1253-76.

[13]阎大颖,洪俊杰,任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基于制度视角的经验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6):135-142.

[14]李旭东,安立仁.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5(11):49-57.

[15]陶涛,郭宇宸.跨境电商平台作为新型贸易中间商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发展[J].新视野,2016(02):92-98.

[16]Chiao,Yu-Ching,Fang-YiLoandChow-mingYu(2010),“ChoosingBetweenwholly-ownedSubsidiariesandJointVenturesofmnCsfromanemergingmarket,”internationalmarketingReview,27(3),338-65.

[17]Lee,DonY.andphilipL.Dawes(2005),“Guanxi,trust,andLong-termori-entationinChineseBusinessmarkets,”Journalofinternationalmarketing,13(2),28-56.

[18]Yang,Zhilin,ChentingSuandKim-ShyanFam(2012),“Dealingwithinstitu-tionalDistancesininternationalmarketingChannels:GovernanceStrategiesthatengenderLegitimacyandefficiency,”Journalofmarketing,76(3),41-55.

[19]陆芝青,王方华.营销渠道变革的作用机理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04):67-73.

[20]李燕.国际营销渠道在“互联网+电商”模式下的变迁与整合[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88-90.

[21]王证.电子商务形式下实现国际营销渠道的整合[J].经营管理者,2014(05):269-270.

营商环境调研篇8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互动营销;消费者行为

【中图分类号】F7t3.3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3-0069-05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研究”(批准号:2010YBBll4);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移动电子商务技术与平台的互动营销应用模式研究”(批准号:10C0154)

【作者简介】廖卫红,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湖南长沙410151)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移动终端可以随身携带,利用终端设备能随时随地发送信息给消费者,因而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营销活动表现出互动、定向、即时、个性化的特点。正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营销活动的这种互动特点,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理论基础

(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互动营销理论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互动营销是指企业以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依托移动通信网络,并结合传统互联网来开展的互动营销活动。由于与传统互联网环境下的互动营销在终端特征、网络特性、应用环境上存在的差别,使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互动营销表现出即时、直接、互动、个性化以及分众、定向、精准的特征。它同时也具有信息类别丰富、成本低廉、可以给受众更好的体验优势,可以做到在需要的时间、需要地点、传递消费者需要的内容。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主要采取的基于移动电子商务技术与平台实施的互动营销策略主要有移动二维码、短信网址、移动商圈、移动搜索、无线网站及蓝牙互动营销等多种形式。

(二)消费者满意理论

对于消费者满意的概念,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从消费者个人行为的角度出发,认为客户满意是消费者对某一特定交易过程的评价,这一观点强调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值与产品绩效的比较,若产品绩效高则消费者表现为满意;另一种是强调消费者满意是消费者购买过程的累计感受,这种客户感受是建立在多次交易后的一种评价,这种观点更多的是强调消费者对一个企业的产品、实力、信誉等多方面的整体评价。由于消费者满意直接影响品牌行为,进而影响竞争态势,因而消费者满意不满意对企业经营极为重要。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上讲,仅仅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广义上讲,是指消费者为索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甚至是包括消费收入的取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对于消费者忠诚的概念,很多学者先是从消费者行为来定义忠诚。消费者忠诚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消费者对于某产品或服务相对于其他产品或服务具有较高的依赖;二是重复购买。消费者忠诚可以以经常性重复购买、愿意购买企业所提供的各种产品或服务、愿意为企业建立口碑,以及对其他同业的促销活动无动于衷等行为或态度来衡量。

二、研究模型与假设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有三个结构变量,它们分别是企业的移动互动营销策略、消费者满意与消费者行为。其中结构变量移动互动营销策略包括移动二维码、短信网址、移动商圈、移动搜索、无线网站及蓝牙互动营销等多个观测变量。因此,可以构建研究模型如图:

在移动电子商务中,企业可以通过互动营销方式在第一时间内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感到满意。如消费者用手机拍摄媒介上的移动二维码后,便可以直接登陆企业的wap网站页面,从而获取产品的各种信息。这比消费者从传统纸质媒体上和传统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更加直接、快捷、方便、全面,能更快地获得最新的产品信息。这种方式大大提升了企业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使消费者满意实现最大化。而像短信网址、移动商圈、移动搜索、无线网站及蓝牙互动营销等互动营销方式也能使企业与消费者充分地互动沟通,从而使消费者更满意,企业就能实现相应的营销目标。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企业移动互动营销策略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

H1a:企业利用移动二维码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

H1b:企业利用短信网址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

H1c:企业利用移动搜索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

H1d:企业利用移动商圈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

H1e:企业利用无线网站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

H1f:企业利用蓝牙互动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

从经验来看,消费者满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但消费者满意与消费者行为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存在非线性关系,也就是较高的满意度不一定能带来更高的行为忠诚度。消费者满意是消费者行为的前因变量,消费者满意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随着产业结构性质的不同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2:消费者满意正向影响消费者行为。

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优劣是消费者满意的前提,但企业如果通过这些互动策略与消费者充分地互动沟通,使企业实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动态地跟踪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及时地有针对性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同时建立消费者关系数据库,通过关系数据库,企业与消费者长期地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就会很好地激励消费者产生直接购买行为。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正向影响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

H3a:企业利用移动二维码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

H3b:企业利用短信网址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

H3c:企业利用移动搜索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

H3d:企业利用移动商圈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

H3e:企业利用无线网站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

H3f:企业利用蓝牙互动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操作化定义

为了检验上面提出的假设,研究设计了问卷进行调查。本次研究的变量共有三个结构变量:移动商务互动营销策略、消费者满意、消费者行为,其中移动商务互动营销结构变量又包括六个观测变量。调查的指标项目均来源作者已有的研究和相关的研究文献。所有变量均采用7点Likert法衡量,分别以1分至7分标示测量值,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些不同意、不确定、有些同意、同意和非常同意,请受访者勾选其同意程度,以便进行变量的衡量。为了使调查更有效,我们选取了50名具有移动商务互动营销经历的用户进行了预调查,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对部分观测变量的表述进行了调整,以便调查对象更易理解变量。同时,也参考了部分专家的意见。最终确定的研究变量及相应的测度指标见表1。

(二)问卷设计

本研究的问卷参考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并考虑我国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活动的实际制成。问卷结构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背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调查;第二部分为消费者对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活动的反应、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活动对消费者满意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及消费者满意对消费者忠诚行为影响的调查。

(三)数据收集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利用移动电话上网的经历,对移动电子商务也有相当的了解。根据CnniC调查报告,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是最活跃的移动互联网网民,最有可能利用移动互联网网上购物,因此本研究选择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对象年龄在18至30岁之间。课题的调研历时半年,考虑到量表的制订参考了国外的很多文献,而国内外文化的差异可能导致问卷失效,因此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了预调查,根据分析问卷还是相当可靠的。正式调查时,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问卷258份,其中有效问卷239份。在问卷发放和填写过程中严格控制,为使问卷发放更具有效性,组织了团队成员到大学校园现场发放,要求现场填写,现场收回。受访者填写之前调查人员认真说明调查的目的,并在受访者填写过程中协助受访者作答,解答受访者对问卷内容的疑惑,以保证受访者认真仔细填答,尽量防止无效问卷的产生。

四、信度、效度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研究方法

对于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来分析处理,具体的分析方法有: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假设检验。

(二)信度分析

在数据分析开始时,对问卷和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检验。若Cronbach’sα系数值高于0.70,则表示问卷和数据的可靠度相当高,可以采用;若Cronbach’sα系数值低于0.30,则可信度很低,表示问卷和数据的可靠度相当低,拒绝采用;若Cronbach’sα系数介于0.30与o.70之间,则表示问卷和数据基本可以接受。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到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衡量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均高于0.7,表明研究问卷整体一致性处于高维度,而且研究工具可信程度相当可靠,并且具有一致性。

(三)效度分析

这里以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作为衡量问卷的效度工具,来验证研究问卷及数据的效度。问卷都引自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参考国内实际应用情况设定,通过了预调查,因此问卷的内容效度应该能够准确地包含变量的适用范围与内容。结构效度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在因子分析的结果中,用于评价结构效度的主要指标有累积贡献率、共同度和因子负荷,使用累积贡献率来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对取得的数据运行SpSS11.5统计软件,得到表3、表4。

从表3可以看出,Kmo值为0.817,数据适宜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x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1%,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宜做因子分析。

表4中两个因子对应负载的平方和的累积比例50.764,显示所选的两个因子的特征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50.764%。一般而言,如果2个因子达到40%以上的贡献率,就可以认为因子分析的效度可以接受。从表3、表4数据可以分析得出,问卷内容和结构效度是相对有效的,因此本问卷调查具有相当程度的准确性。

(四)假设检验

1.相关性分析。以pearson相关分析确认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消费者满意与消费者忠诚各变量间的关联性,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表5。从表5可以看出各变量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关联程度最高的两个变量是“消费者满意”与“消费者行为”,其次是“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与“消费者行为”,最低是“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与“消费者满意”。

2.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满意的影响检验。对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满意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表6。

可知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可以解释53.8%的变异量;D-w=1.536、β=0.763、t值=11.478、p

3.消费者满意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检验。以消费者满意为自变量,消费者行为为因变量,分析整理得到表7。

从表7中数据:R2=0.876、D-w=1.639、F值=181.94、p≤0.001可知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可以解释87.6%的变异量;D-w=1.639、β=0.814、t值=13.472、p

4.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的影响检验。以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为自变量,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为因变量,分析整理得到表8。

从表8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实施移动二维码、短信网址、移动搜索、移动商圈、无线网站、蓝牙互动等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都有正向影响效果,其中正向影响效果较好的是移动二维码、短信网址、移动搜索及移动商圈,因此假设H3a、H3b、H3e、H3d获得强烈支持,假设H3e、H3f也获得支持。

五、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

营商环境调研篇9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协同;环境监督;环境绩效;财务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5)01-0111-06

一、引言

富国皮革的供应链环境投诉,Sony公司因供应商零组件问题使外销品不符欧盟指令而遭致退货,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对苹果公司供应链环境污染的报道等事件,使越来越多学者认识到,从某一主体来研究环境管理不足以全面解决制造业与环境冲突的问题。为缓解企业市场价值与环境绩效之间平衡的压力(KhooH.H.,2001),满足更有效率和更具社会与环境责任(SeR,SocialandenvironmentalResponsibility)的商业需要,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GreenSupplyChainmanagement),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清洁生产、废弃物减量化以及生命周期成本会计等(Berry&Rondinelli,1998),对环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1]。GSCm最早由美国michiganStateUniversity制造协会提出,他们认为GSCm通过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消费、回收等环节的绿色经营实践,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协同运作与互相监督,能提升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竞争力。m.H.nagel(2000)、Zsidisin(2001)、马世华(2005)等认为,GSCm是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通过链内采取的管理策略、行动及所形成的关系协同,实现减少环境负影响、提高企业绩效的基本目标,这也是其区别于传统供应链的主要特征。还有一些学者对GSCm在环境负影响大、受消费者、政府与环保组织高度关注的特定行业运营展开研究。如Giannist.tsoulfas(2002)利用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Flowanalysis)建立了集成电路板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与标准;Remkoi.(2001)从技术与运营两个角度研究了汽车产业实施GSCm的问题;metint.(2004)以电力和水蒸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能源生产供应链内的协调机制。这些文献均强调集成(integration)管理是GSCm的重要支柱,更多的研究者关注某一产业GSCm的过程,而从理论上阐述GSCm的运营管理,以及研究GSCm对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影响的成果相对较少,而这正是从成本效益视角研究企业积极实施GSCm驱动作用的核心所在(pratima&Roth2000;Khana,2001)。为此,本文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营实践角度,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量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环境协同、环境监督对制造企业绩效的影响,为GSCm科学决策实现环境效率与财务绩效的持续改善提供支持。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相关学者从供应链组成部分[2,3](Components),从竞争优势视角研究了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与组织绩效的关系[4]。armistead和mapes(1993)通过对英国制造业的调查,发现供应链的整合程度对产品质量和运营绩效有改进作用。Brian(2005)研究了链上成员协作(Cooperation)、协调(Coordination)与协同(Collaboration)关系对制造商动态绩效的影响。SuhongLi(2006)则将供应链协同量化成5类协调行为,即供应商关系、客户关系、信息共享水平、信息共享质量和延迟制造,并研究了上述协调行为与竞争优势、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5]。孙晓静(2008)设计了涵盖供应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关系、客户关系、信息共享和供应链整合4个研究变量,实证表明由这4个维度组成的供应链运营实践能够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戚依南(2008)发现企业内部整合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与顾客的整合,与供应商的整合、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对降低成本有影响但不显著[6]。叶飞(2010)、Kristiemclntyre(1998)等国内外学者还从供应链管理源头的绿色设计、绿色采购及绿色营销等环节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

上述文献主要研究了设计、采购、内部运营管理、销售、信息集成等供应链管理环节对企业环境与经济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完整的制造企业GSCm运营除对以上环节的管理之外,还应包括对核心企业与流动的参与者(上游供应商及下游企业)的动态关系(环境协同与环境监督)管理。环境协同包括企业与供应商的环境协同(eCS,environmentalCollaborationwithSuppliers)以及企业与顾客的环境协同(eCC,environmentalCollaborationwithCustomers)。环境监督包括企业对供应商的环境监督(emS,environmentalmonitoringofSuppliers),顾客对企业的环境监督(emC,environmentalmonitoringbyCustomers)。制造企业GSCm内容见图1。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5年第1期2015年第1期(总第193期)谢志明,谢青青等:绿色供应链管理对制造企业绩效的影响

图1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环境协同与环境监督。

GSCm运营建立在传统要素如劳动力、产品或服务、技术等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集成了诸如环境经营知识、社会责任与商业道德的价值观等,从而实现供应链内成员之间的资源配置最大化、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负荷最小化以及消费者以最低价格消费绿色产品的三维目标。因此,环境协同与环境监督是GSCm运营的重要环节。环境协同体现在集成要素之间的技术水平、知识水平、文化与价值观念、经营理论等方面的协同,通过资源共享、风险共担、运作协调等,在降低供应链内部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以及提高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曾文杰(2011)从效益角度出发,认为环境协同通过明确的环境激励与约束机制,能够提高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从而获得“1+1>2”的效果[7]。Zhu和Sarkis(2006)认为上下游企业相互间的合作是中国制造企业实施GSCm极其重要的前提。随着绿色消费热潮的兴起,环境监督逐渐被视作一种达成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实践的机制。对外披露的环境报告、iSo14000绿色体系认证及通过独立第三方的环境审计报告已成为环境监督机制的内容所在。实现环境友好要求从整体上采取有效的环境预防与控制手段,即需要强调多个主体全过程的相互监督。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环境协同对环境监督具有直接正向影响

H1a:企业与供应商的环境协同直接正向影响企业对供应商的环境监督;

Hb:企业与顾客的环境协同直接正向影响顾客对企业的环境监督。

2.环境监督与环境绩效。

随着监管法规等制度压力升级,为避免遭受环境违规处罚,制造企业通过GSCm对各节点的环境监督,并通过严格的环境排放、能耗检测及再利用程度评估等使整个供应链环境负荷最小化。Kennethw.Green等(2012)认为,制造企业对供应商的监督是保障产品绿色的先决条件[8],而是否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已经成为不少大型跨国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标准之一,因为这可以减少环境风险。另一方面,公众环保意识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乐于选择积极履行社会与环境责任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并愿意放松价格敏感度,为环保差异性产品支付溢价(arora,1995;Sarkis,2006)。在强制机制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渗透至GSCm每一环节实施环境监督,促使环境绩效(enp,environmentalperformance)持续改善,是制造企业塑造品牌、提升企业声誉、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等管理决策的最佳选择[9]。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2:环境监督对环境绩效具有直接正向影响

H2a:企业对供应商的环境监督直接正向影响环境绩效;

H2b:顾客对企业的环境监督直接正向影响环境绩效。

3.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

环境问题长期以来被视作增加成本的因素,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总认为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是相互矛盾的,环境与利润之间的冲突要大于它们之间的协调[10],环境的改善并没有给企业带来足以弥补其成本的收益(walleyn&whitehead,1994;Garyand,1995;Khanna&Damon,1999)。但仍有大量研究表明,基于环境友好的GSCm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收益。王能民,孙林岩,汪应洛(2005)定性地归纳了GSCm在扩大市场边界,满足环境意识消费者的需要,强化顾客忠诚度,从而提升公司财务价值等方面的影响。Sharfman(2008)从环境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Fip,Financialperformance)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认为通过降低可感知到的环境风险可以降低企业债务成本,进而改善企业整体的财务绩效。tuwaijri、Christensen和Hughesii(2004)研究认为,对有关特别环境事项披露更加详细的制造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显著相关。陈劲等人(2002)从造纸、包装、印染、水泥等行业选取55家企业样本数据,研究了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相互影响,其结论是“环境绩效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大于“经济绩效对环境绩效的影响”[11]。陈璇、淳伟德(2010)用回归方程模型验证了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在整体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结论在不同的地区可能存在差异[12]。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3: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GSCm对制造企业绩效影响路径的概念模型描述如图2所示。

图2GSCm影响制造企业绩效的概念模型

三、实证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由20个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和13个与制造企业绩效有关的题项组成。其中,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题项参考了Vachon和Klassen[13]的文献;制造企业绩效有关的题项包括环境和财务两方面,环境绩效题项的设计主要参考Zhuetal.[14]的研究,财务绩效题项则参考Green和inman[15]的研究成果。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题项回答采用三个计分等级,即1=“从来没有参与”;3=“适当参与”;5=“经常参与”。企业绩效题项的回答是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后企业整体绩效水平,企业绩效结构包括环境维度的enp,财务维度的Fip等方面的评价。由于GSCm是一个较复杂的运营过程,无论从成本角度还是从市场角度,企业绩效的变化程度都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同一时间段内,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改善程度有深有浅,因此题项评分等级也不一样。随着环境投资的增加,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愈加明显,程度显著高于财务绩效。因此,评分等级较多:1=“根本没有”;2=“一般”;3=“中等”;4=“好”;5=“非常好”。而财务绩效题项评分等级仅为1=“严重低”和5=“非常高”两个等级。企业积极的环境战略影响到企业财务绩效,是由于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环境战略披露后的感知引起的,存在较长的时滞性,因此,评级数相对于环境绩效等级数较少,符合实际情况。(二)数据收集

本文选取制造企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熟悉供应链业务活动的中、高层管理者或是熟悉供应链管理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于2013年7~8月在广州、深圳两地展开,通过实地走访、网络调研等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302份。考虑入职年限长短、职务层级以及问卷的完整性等因素,对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236份,占总回收量的78.15%,占总发放量的47.2%。调查对象行业分布为:机械(56家,占23.7%)、化工(54家,占22.9%)、it/电子(73家,占30.9%)、制药(30家,占14.7%)、其他(23家,占7.8%)。96%的被访者在现企业工作年限超过2年,其中,具有部门主管及以上职务的占比52.2%,我们相信,他们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认知及其实践经验为问卷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本章运用SpSS16.0和amoS7.0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及假设检验,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为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等。

(一)数据分析

1.信度和效度分析。参考国内外学者关于量表的研究成果,我们采用α系数检验研究变量的信度。根据所设计的量表,我们计算各研究变量的信度系数值都在0.8以上,具体结果见表2,表明问卷样本可信度比较高。为保证所设计问卷的内容效度,我们借鉴了Christinaw.Y.(2012)、Vachon,S.,Klassen,R.D.(2007)等学者的结构式量表。但考虑到中国制造企业GSCm的背景,如跨组织的融合现状、商业伦理认知程度等特殊因素,本文通过CFa(Confirmatoryfactoranalysis)方法验证各研究变量的结构效度,软件运行结果见表3、表4。由表可知,各题项因子载荷数值都在0.5以上。此外,1

2.相关性分析。本文相关性分析对象由环境协同、环境监督及制造企业绩效三个维度构成,具体由eCS、eCC、emS、emC、enp、Fip等六个变量组成,变量之间相关性结果如表5所示。结果显示:(1)环境协同与环境监督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其中eCC与emC的相关系数最高,达到了0.706;(2)环境监督与环境绩效存在着显著相关性,系数最高的是emS对enp,相关系数为0.839;(3)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6。

(二)实证结果

1.理论分析模型的检验。

基于以上数据处理,使用amoS7.0进行整体拟合优度分析,模型检验结果显示:X2/df=1.148,RmSea为0.05。其他拟合指数nFi、nnFi、CFi等均在0.9以上(见表6),均为满意或可接受。总体上,理论模型拟合度较好。

2.假设检验。

与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相同,假设检验的工具软件也采用了结构方程建模软件,表7为模型拟合分析后的标准路径输出结果。

从表6可知:(1)环境协同对环境监督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假设H1a、H1b得到验证。其中eCCemC的路径系数为0.685,高于eCSemS的路径系数0.493。原因在于消费者环境友好需求已成为制造企业外部最主要压力,企业与顾客协同合作,能促进企业快速响应其监督结果,对制造企业进一步改善生产技术、绿色生产有着积极影响。(2)环境监督对环境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假设H2a、H2b得到验证。其中emCenp的路径系数为0.208,远小于emSenp的路径系数0.839。鉴于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综合和动态交叉的系统,消费者出于绿色需求而对制造企业的监督真正转化为环境绩效,在经销商、各级别供应商等中间较多节点企业的反馈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相反,制造企业可以直接通过对供应商的严格挑选与环境监测,能在较短时间取得较好环境绩效。(3)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亦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enpFip的路径系数为0.815,假设H3得以验证。

五、结论

制造企业GSCm运营将经济与社会环境责任统一到过程管理中,为应对环境与资源的压力以及竞争或市场变化的挑战,实现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双赢奠定了基础。本文界定了制造企业GSCm运营的两个环节,即核心企业与供应商、顾客之间的环境协同,以及企业对供应商和顾客对企业的环境监督;构建了GSCm对制造企业绩效(包括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广、深等地236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环境协同、环境监督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在要素集成基础上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顾客之间的环境协同直接正向显著影响环境监督,核心企业对供应商、顾客对企业的环境监督直接正向显著影响企业的环境绩效(enp),enp对财务绩效(Fip)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制造企业通过GSCm运营提升环境友好程度和企业绩效水平提供了实证支持。

参考文献:

[1]Berry,m.a.,Rondinelli,D.a.proactivecorporateenvironmentalmanagement:anewindustrialrevolution[J].academyofmanagementperspective,1998,12(2):38-50.

[2]Scannell,tV,Vickery,SKandDroge,CL.Upstreamsupplychainmanagementandcompetitiveperformanceintheautomotivesupplyindustry[J].JournalofBusinessLogistics,2000,21(1):23-48.

[3]tanKC.Supplychainmanagement:practices,Concerns,andperformanceissues[J].JournalofSupplyChainmanagement,2002,38(1):42-53.

[4]廖成林,刘学明,李忆,仇明全.供应链管理实施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实证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1):89-93.

[5]SuhongLi,BhanuRagunathan,t.S.Ragunathan,S.SubbaRao.theimpactofsupplychainmanagementpracticesoncompetitiveadvantageand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J].omega,2006,34(2):107-124.

[6]周杰,李平.基于交易价值视角的供应链联盟模式研究[J].科学决策,2013,(3):1-14.

[7]曾文杰,马士华.制造行业供应链合作关系对协同及运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7(8):1221-1227.

[8]Kennethw.Green,Jr,pamelaJ.Zelbst,VikramS.Bhadauria,Jeramymeacham.Doenvironmentalcollaborationandmonitoringenhance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J].industrialmanagement&DataSystems,2012,112(2):186-205.

[9]周鲜成,贺彩虹.可持续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协同推进机制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35(2):128-131.

[10]张亚连,张卫枚,邓德胜.我国企业环境管理会计实施现状及其对策――基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33(1):55-58.

[11]陈劲,刘景江,杨发明.绿色技术创新审计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20(1):107-112.

[12]陈璇,淳伟德.企业环境绩效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分析――基于沪、津、渝三地百强企业的考察[J].经济体制改革,2010,(4):77-80.

[13]Vachon,S.,Klassen,R.D.extendinggreenpracticesacrossthesupplychain:theimpactofupstreamanddownstream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operations&productionmanagement,2006,26(7):795-821.

[14]Zhu,Q.,Sarkis,J.andKee-hung,L.Confirmationofameasurementmodelforgreensupplychainmanagementpracticesimplement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8,111(2):261-273.

[15]inman,R.a.,Sale,m.L.andGreen,K.w.Jr.analysisoftherelationshipsamongtoCuse,toCoutcomes,and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Journalofoperations&productionmanagement,2009,29(4):341-356.

theimpactofGreenSupplyChainmanagement

onCorporateperformance

XieZhiming1,XieQingqing1,YiXuan2

(1.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Changsha410114,China;

2.BusinessSchool,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3,China)

营商环境调研篇10

信息社会的资源主要是物质(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信息。信息的泛在性、分布式多元协同和传递效益递增的特征,对市场的交换流程产生了质变的影响。在市场交换流程中,可以只有两种形式的流,一种是实物流,一种是信息流。市场中的实物流,伴随着信息流的引导,能够有效的提高交换的效率。制造商市场在从资源市场进行资源、货币交换前,需要信息的沟通,以确定获得何种资源、从何处获得、付出的成本是多少;在交换过程中,伴随着信息的产生,引导着双方的交换行为;交换结束后,以信息的形式,保存着对交换全过程的记录,有利于重复交换。中间商市场中的资源,除了传统的原材料、人力和资本外,信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如何聚集信息、处理信息、为其他市场提供信息服务,成为中间商市场提供资源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信息赋能于消费者和企业,制造商与消费者直接对接,产生了B2C和C2B的电子商务模式。信息赋能,也提高了制造商与资源市场、中间商市场和政府市场的交换能力,使得针对消费者的定制成为可能。

2市场营销

一个基本的市场营销活动包括,市场调研、市场需求预测、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定价、推广促销、交付和产品与客户维护。这个过程也是供需双方信息沟通,商品或服务的交付的过程。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不可能服务于所有的消费者,就需要在市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预测。通过市场推广,企业把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商品的交付与维护,建立声誉,影响重复购买和新的客户购买。在网络环境下,市场营销发生了哪些变化?①市场调查与预测。网络环境下,企业、消费者,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市场调查信息。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与相互影响,有利于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准确性。②市场细分。市场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扩大了市场的范围。一方面,商品的品类增加,另一方面,单一品类的市场容量,也急剧扩大。市场细分的标准,更多的是以产品的功能和客户的需求为依据。③推广与促销。网络环境下,有了新的沟通工具,能够个性化传播,双向反馈沟通,开展数据营销。在电子商务处于工具阶段,网络营销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和信息的收集,在企业与市场之间传递信息,是市场营销活动的补充。在电子商务处于渠道阶段,网络营销在企业与市场传递信息的基础上,具备了针对网络市场,进行调研、预测、定价、推广促销、交付和产品与客户的维护,个性化营销成为可能。在电子商务处于基础设施阶段,信息赋能于企业和个人,个性化营销、消费者定制成为现实需求,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参与网络营销活动成为可能。企业利用网络,进行口碑营销、事件营销,与客户互动,建立品牌;利用直复营销、数据营销,在与客户个性沟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分市场;企业利用社区、论坛等与消费者互动,参与产品研发;企业建立柔性供应链,生产产品;企业与客户共同参与产品的网络推广、促销与客户维护。④分销渠道和服务渠道。在网络环境下,减少了分销渠道层次,通过渠道的虚拟化,加快了渠道运转的效率;产生了以信息为中介,新的网络营销渠道。服务渠道,在传统企业渠道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构建服务渠道公共平台,降低个体企业的货物交付成本和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