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民营医院管理年自查报告十篇民营医院管理年自查报告十篇

民营医院管理年自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0:24

民营医院管理年自查报告篇1

摘要:为了解宜昌市民营医院的现状,笔者通过对宜昌市城区8所民营医院的人员资质、执业范围、医疗广告、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放射防护及医疗质量等方面检查情况的分析,发现部分民营医院受经济利益驱动,存在非法行医,刊登虚假广告、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等行为。提出了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严格准入、加强监管等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民营医院;现状分析;管理对策

我国实行医疗体制改革以来,民营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民营医院已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营医疗机构准入的放开,民营医疗市场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多。了解和掌握民营医院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能够更好加强民营医院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其健康发展,净化医疗服务市场,2005年1月宜昌市卫生局对宜昌市城区8所民营医院进行了检查和考核,现将考查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宜昌市卫生局2005年1月组织的对城区民营医院的检查和考核,考查内容为:营业范围,执业人员资质、医疗广告、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放射防护、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及医疗质量管理。检查涉及的科室:急诊科、输液室、供应室、口腔科、妇产科、外科、内镜室、放射科及医护质控职能科室。

1.2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分析存在的问题。

2基本情况

城区民营医院8所,均为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其中6所为营利性,2所为非营利性;3所为近2年兴办,改制原企业医院3所,由国营医院转变为营利性医院2所;1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1所,无病床的1所,30张床位的6所,共抽检148名医生,护理人员139名。

3存在的问题

3.1人员资质不合格,执业医师注册率低,存在非医师行医现象检查医生148名,共有90名未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占60.81%)其中实习生和执业助理医师独立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并单独开处方的分别为4名(占2.70%)和5名(占3.38%)。护理人员139名,未注册的11名(占7.91%)。检查放射工作人员24名,未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7名(占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29.17%)。

3.2机构超范围执业,非法行医,忽视医患个人防护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办理《放射工作许可证》,擅自超范围开设放射科的医院1所(占机构总数的12.50%),未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辐射剂量监测的医院3所(占37.50%),未配备受检查防护用品和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的医院2所(占25.00%)。

3.3擅自开展“义诊”,刊登虚假广告未经批准擅自开展“义诊”,在报纸和电视台上刊登虚假广告(广告刊登的外地专家或高级职称实际为本地专家或中级职称,夸大疗效),变相宣传性病广告的医院共4所(占50.00%)。

3.4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不落实,存在医疗安全隐患部分民营医院口腔科和内镜室无功能分区,诊断、操作、治疗、消毒均在同一室内进行;诊疗室内无空气消毒设施;器械消毒灭菌后不标明消毒灭菌时间,有的残留血污渍;使用中的消毒液不定期更换;未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医护人员操作时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如不洗手、不戴口罩、帽子等,经综合评定不合格的有6所(占75.00%)。

3.5违规处理医疗废物医院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污染环境。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该按照毁形消毒密闭保存定点回收的程度进行处理,8所民营医院中一次性医疗用品未毁形、消毒或露天存放的有4所(占50.00%);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外运和未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医院污水直接外排的有7所(占87.50%)。

3.6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医疗质量控制制度7所医院(占87.50%)一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开大处方和做一些与疾病无关的检查或用一些与疾病无关的药物,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由于人员素质偏低,加之无医疗质量控制制度,本该进行的检查未做,延误诊断和治疗;“三级查房”和“三查七对”流于形式,病历书写不规范,病情描述不准确甚至于涂改病历;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甚至于发生差错。

4现状分析

经济利益驱动,准入门槛过低,现行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及法律法规的滞后,监管部门监督不力,是导致当前民营医疗市场混乱的五大主要原因。

4.1经济利益驱动民营医疗机构重视经济效益,轻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忽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管理。民营医院多数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一些民营医院只强调企业化经营的功利性,忽视医疗机构的社会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受利益驱使、背弃医德,对就诊人无病说有病,小病说大病,彼病说此病,做一些与疾病无关的辅助检查,开大处方或用一些无治疗意义的药物(占医院总数的87.50%),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医患个人防护(占25.00%),未经分类、消毒处理随意外排医疗废物,污染环境(占87.50%)。依法行医意识淡薄,未经许可擅自扩大诊疗范围,开设利润高、准入严的服务项目(占12.50%)。虚假医疗广告(占50.00%),误导、欺骗患者。聘用医疗技术人员不注册(占60.81%),甚至使用非医师行医(占2.70%)。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不规范(占75.00%),无医疗质量监控制度及组织(占87.50%),存在医疗安全隐患,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发生医疗事故。

4.2准入门槛过低民营医疗机构准入门槛过低,登记校验不严,监管力度不够。目前,医院污水和医疗废物处理后的达标排放在一些地区未被纳入民营医院的准入必备条件。重新登记校验制度不建全,校验中偏重的是机构的从业人员和法定代表人的资质及机构用房情况,而忽视机构消毒隔离和医疗质量控制制度的落实审验。作为监管部门自身而言,也因为队伍不健全、经费不足以及缺乏长效监督机制等原因而监管乏力,同时,由于卫生、药监、工商、环保等部门缺乏合作,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上述部门虽均拥有对医疗市场监管的权力,但是各管一摊,各行其是。民营医院存在的问题较多,仅靠一个部门的监管,只能是“按住葫芦又起瓢”,难以治本。就拿医疗广告管理来说,其审批和监督处罚职权分属卫生行政和工商部门,必然存在一定的衔接和配合问题。另外,缺少与新闻媒体部门的沟通和配合也不容忽视。

4.3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卫生监督体制不顺,权责不清按照现行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开办民营医院要经过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工商部门注册、物价部门定价、税务部门纳税、药监部门监管等,这就给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带来了更多的难题。而少数民营医院的经营者正是利用这一体制缺陷,钻法律法规的空子。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我国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工作中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缺乏卫生监督机关的“组织法”等一系列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配套法规,在目前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中,使得全国卫生监督改革步调不一致,甚至“五花八门”,影响了卫生行政执法的整体形象[1]。现有卫生监督体制不顺,权责不清,主体机构与执行机构形式与实质上的分离,仍然是有权无责、有责的无权,权责的分离和不清必然导致权力的异化和执法效能的低下[2]。

4.4法律法规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滞后于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目前,国家在民营医院、营利性医院的监管方面法律法规缺位,缺少配套管理政策。虽然有医院分类管理政策,但没有针对民营医院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已经成立的民营医院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这导致民营医院一方面难以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滋长了部分民营医院不合理医疗服务。并且,现有的法规内容也不健全,一方面无法可依,如:不写病历、不开处方、开大处方和做一些与疾病无关的检查,恶意诊断,民营医院出租、外包科室,雇请医托等无条款规定的法则,医疗广告审批与管理分离,对媒体上以“义诊、讲座、咨询”等方式出现的变相医疗广告也没有做出规定。另一方面有法无罚,现有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只对必须遵守的医疗技术规范做了规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病历的保存年限和不得买卖、出借转让、冒用病历、处方等[3],《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疗技术人员必须注册变更登记后方可到异地执业,执业助理医师不可以单独执业,但他们对不遵守的却没有罚则。

此外,民营医院作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在医疗水平、服务质量、设备条件等方面与公立性医疗机构还有较大差距,大多数民营医院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缴纳国家规定的税收。其次,在银行贷款和融资方面存在着种种限制,非公有制医院贷款融资困难大,非公有制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于民间或者国际资本,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民营医院采取一些非法手段求得生存,这也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增大了医疗风险,容易引发医疗事故,损坏群众利益,而且会影响民营医院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5建议与对策

5.1改革现行的医疗管理监督体制,尽快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保证民营医院规范运作修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增加对不遵守医疗技术规范不写病历、不开处方、开大处方和做一些与疾病无关的检查,未经注册异地执业和执业助理医师单独执业等情况的罚则,对出租、外包科室、恶意诊断、讲座行医、义诊、医托等,应制定相应的条款及罚则,增加《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对“义诊、讲座、咨询”等方式出现的变相医疗广告的条款和相应的法律责任[3]。为改变民营医院法制环境问题,应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尽快出台《民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将各级各类、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医疗机构纳入《条例》统一管理。为民营医院发展提供法律依据,使医疗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赖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改革现行的医疗监督体制,对外应该将卫生监督执行机构与行政机关合二为一,这样做的好处是法理相通、权责统一,执法高效,利益同体,对内强化各项职能,调整工作重点[2],将医政执法与医疗服务市场监管作为卫生监督执法的重要内容,并强化卫生监督力量,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保证,加强日常监督执法力度,规范民营医疗机构执业行为。

5.2合理制订规划,建立医疗市场的准入机制应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结果,拟定民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通过建立标准的民营医疗市场制度,对现有民营医疗市场进行合理规划,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的准入制度、应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4],依法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要求所有审批民营医疗机构不仅在房屋条件、人员资质、医疗机构名称、医疗设施设备,申办诊疗科目的综合支撑能力和污水污物处理方面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而且在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医疗质量控制制度等方面必须落实,以确保群众就医安全。

5.3加大监管力度,制定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建立预警机制和退出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下,加强和规范民营医院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在管理上可参照其他行业管理经验,根据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依法行医、服务质量、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医疗纠纷投诉、采样监测等方面,建立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工作,一方面,发挥卫生行政和卫生监督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监管力度,及时查处医疗机构擅自超范围经营,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无证装备大型医用设备,恶意诊断,刊登虚假广告,雇请医托,违反消毒隔离制度和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加强与药监、工商、环保、公安和新闻媒体等有关部门的协作,多管齐下,综合整治。应该设立预警机制,以便适时调整政策,规范民营医院的经营行为,引导其健康发展,同时,要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对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差、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的民营医院要坚决要求其整改直至退出。

5.4实行民营医院全行业管理,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机制为使卫生资源的宏观调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卫生行业体制创新,引导科学规划布局,必须将民营医院纳入卫生全行业管理。首先,卫生行政部门在加强对民营医院管理的同时,要支持和帮助民营医院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引导他们逐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机构和人员执业标准、医疗机构评审、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科研课题招标等方面,同等对待民营医院。如定期举办民营医院院长培训班,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专科人才培养和继续医学教育,帮助其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其次,要赋予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平等的法律政策地位,在税收、价格管理、医疗保险、资金贷款等政策上给予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并在监督管理中,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5.5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力度,增强民营医医疗机构的遵纪守法的自律意识针对民营医疗机构存在法律知识匮乏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应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培训。一方面要宣传并扶持管理和医疗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好、价格低廉的民营医疗机构,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民营医疗机构学习的模范;另一方面,应及时查处通报医疗机构的违法案件,通过“抓二头,带中间”的方法帮助民营医院加强自身建设,培养广大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健全内部医疗安全的各项控制组织和制度,建立守法经营,严格监督的约束机制。

6小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下,加强和规范民营医院的管理,以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监督执法为主,首先,从医院的设立、医疗技术人员的从业资质、执业行为管理,医疗质量的控制,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的落实,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医疗价格的统一规范、医疗广告的监督和审批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其次,加强与药监、工商、环保、公安和新闻媒体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多管齐下综合整治,并加大对民营医院的日常监管,民营医院“重利轻义”的势头必将受到抑制。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赖于深化现行的医疗及监督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医疗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医疗服务市场,营造公平有序的法制秩序和市场竞争氛围,引导其健康发展,实现医疗服务市场投资的多元化,以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参考文献

1曾纪梅.论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现代预防医学,2004;31(1):94.

2曹源.卫生监督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4;11(6):355.

3黄世金.我国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4;11(5):258-259.

民营医院管理年自查报告篇2

一、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强化管理责任

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安全管理组织,把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管理纳入医院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药品、医疗器械相关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督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储存、养护、使用、维护制度等,以制度来保障医院临床工作的安全。

二、建立药品、器械安全档案,严格管理制度

制定管理制度,对购进的药品、医疗器械所具备的条件及供货商所具备的资质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保证购进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杜绝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进入医院。保证入库药品、医疗器械的合法及质量,认真执行出入库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安全使用。

三、做好日常的维护保管工作

加强储存药品器械的质量管理,有专管人员做好药品器械的日常维护工作。防止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进入临床,特制订不良事故报告制度。如有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应查清事发地点,时间,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基本情况,并做好记录,迅速上报区药监局。

四、为诚信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失信行为予以惩戒

加大行政、医疗问责力度,加强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工作作风、教育培训,落实责任,安全治理。

五、合法、规范、诚信创建平安医院

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增加医院药品器械安全项目检查,及时排查药品医疗器械隐患,监督频次,巩固医院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工作成果,营造药品器械的良好氛围,将医院办成患者满意,同行认可,政府放心的好医院。

医疗器械自查报告(二)

按照全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及省局《关于开展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专项监督的通知》(冀食药监械【20**】108号)部署,对辖区内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监督检查。

我院为贯彻落实全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及《关于开展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专项监督的通知》文件精神,保障人民群众使用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决定在我院开展医疗器械经营、使用自查自纠,制定本自查报告。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确保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这个中心任务,践行监管为民的核心理念,切实做到为民、科学、依法、长效、和谐,通过自查自纠检查,进一步严格规范医疗器械经营使用行为,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医疗器械质量事故。

二、检查目的

要加大对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管理力度,杜绝销售、使用过期、失效、淘汰的诊疗器械和各种行为。通过这次专项自查自纠检查,确保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放心的医疗器械,并且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医院知名度。

三、自查自纠重点

重点自查20**年1月以来销售使用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无菌卫生材料等规定效期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对照检查产品是否有生产企业许可证、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合格证明;产品的购进记录;产品的使用记录以及是否建立了产品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进行了报告。

四、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其自查自纠报告结果如下:

1、自查种类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无菌卫生材料三大块。

2、产品合格证明、证书严格验证,各个采购、接收人员严格把关,无一例不合格产品。

3、采购记录认真、详细记录,确保问题事件有处可查、可依。

4、接收人员核对采购记录与产品,确认产品是合法的、正确的、合格的,

5、产品储存严格按产品说明要求完成。

6、产品使用时认真检查其完整程度、有效期、无菌性。填写使用记录。

7、在院长的领导下正在逐步完善我院的产品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医疗器械安全使用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8、但在实际工作与实施中,可能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微方面的问题,望上级领导对我院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五、通过这次自查自纠活动,我院认真学习法律、规范经营使用行为、进一步自我完善,加强了安全使用医疗器械制度,规范了医疗器械经营使用行为,强化了自身质量管理体系,增强知法守法意识,提高医院整体水平。

医疗器械自查报告(三)

自铁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铁西区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整治动员大会”后,我院积极参与配合,立即组织成立自查小组,对全院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摸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1.人员管理:我院药品药械工作都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并定期进行医药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培训,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年组织直接接触药品药械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有健康档案。

2.职责管理:我院已建立的管理制度包括:药品药械采购验收制度;药品药械出入库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药品调配和复核制度;药品药械保管和养护制度;医护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上述各项制度完备、合理、可行,且有相应的执行记录。

3.药品药械购销管理:我院由专业人员分任采购、质量验收等工作;能够从合法生产、经营企业购进药品及医疗器械,并与供货企业签定质量协议,具有合法票据;验收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制定的出入库验收制度和操作程序验收药品药械,保存有完整的购进验收记录。

4.药局管理:我院设有综合药局,安全卫生,标志醒目;药局划分有相应功能区域,做到药品按剂型分类摆放,整齐有序;局内设有防鼠及防蚊虫设施;药剂人员在调剂处方时能严格审核,按照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调配,并按要求每日检查药品,如遇破损或过期药品报由专人统一处理,并仔细登记。

民营医院管理年自查报告篇3

21岁大学生魏则西通过百度搜索找到的正规的三甲医院治疗肿瘤,却被生物免疫疗法坑了二十多万元,并且夺去了生命。少年离世前执笔发问,使得百度连日来声名狼藉。受此影响,百度5月1日到3日市值缩水70亿美元。

“千夫所指”背后,是百度在竞价排名这个广告商业模式带给产品的体验不佳、广告遍天。这让亿万网民在魏则西事件上找到了新的发泄口。

就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向百度公关部门发送采访函,希望了解进展。但截止到记者发稿前,百度并未回复。

但这一切,或与百度相对激进的营销政策有关。有业内人士指出,受百度地图、百度外卖等新业务扩张不力等压力影响,百度长期将最核心业务——搜索引擎服务的广告收入视为现金奶牛,而这正是百度推广长期畸形发展的病灶所在。

联合调查组入驻百度

如果说魏则西在知乎上的发问,是百度成为众矢之的的开端,那么百度在事件发酵期间的多次回应,则是将自己推向舆论死角的锋利刀刃。

4月末,《一个死在百度和部队医院之手的年轻人》一文在朋友圈中传开。文章中讲述,被查出患有罕见病“滑膜肉瘤”的大学生魏则西,辗转多家医院,病情不见好转。后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武警二院,在花光东凑西借的二十多万元后,仍不幸去世。魏则西生前曾在知乎撰文,表示在百度上搜索出的武警某医院的生物免疫疗法,在国外早已因为“效率太低”而被淘汰。

此事一出,“魏则西事件”被刷屏。

作为热点事件,官方立刻干预。5月2日,国家联合调查组成立,国家网信办网络综合协调管理和执法督查局局长范力任组长,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管司、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及北京市网信办、工商局、卫计委等相关部门参加。

对此,百度表示,欢迎联合调查组进驻。网络信息健康有效,是包括百度在内的每个互联网参与者的责任。百度将全力配合主管部门调查,接受监督。

另一方面,百度几度回应魏则西去世事件时却被公关行业指“经典失败案例”。

事发后,百度4月28日回应称,(魏)则西生前通过电视媒体报道和百度搜索选择的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武警北京二院”),百度第一时间进行了搜索结果审查,该医院是一家公立三甲医院,资质齐全。

随着魏则西事件发酵,百度5月1日再次回应网友魏则西病逝事件,称正积极向发证单位及武警总部相关部门递交审查申请函,希望相关部门能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

此后,百度又内部发文,5月3日,百度内部文章《砥砺风雨坚守使命》。其表示,2015年年初,百度就曾加大整治力度并下线违规医院,引发民营医院群体“莆田系”的强烈反弹和联合抵制。为此百度声明称打击虚假医疗的决心不会变,高门槛、严审核是百度推广长期持续的机制,“我们不会因为‘问题医院’的抱团抵制而放宽要求,更不会与任何一家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医疗机构进行合作……我们不会因商业利益丧失企业良心,这点毋庸置疑”……

但类似表述,让舆情加速恶化。沃德社会气象台齐中祥指出,根据数据监测,网民对于百度的关注度和对此事的愤怒直接成正比,5月2日和3日,也就是百度多次回应,撇清魏则西事件与自己关系之时,其关注度以及愤怒指数最高。

“莆田系”给百度贡献百亿广告费

魏则西之死将百度推向风口浪尖,竞价排名模式再陷舆论旋涡。有声音认为,百度搜索中,通过收取竞价费用,决定医疗机构在网络搜索排名的商业模式,造成广告信息和有效信息的实际混淆。

一位接近百度的人士透露,百度在各个领域的扩张都需要资金,而由于着急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百度的最核心业务——搜索引擎服务的广告收入,成为了百度攫取资金的“淘金山”。

记者调查获知,百度广告推广大多数交给经销商操作,这些经销商并不是百度旗下公司,而是外包公司。这让百度在线广告推广更加疯狂无序。

“我当时在河南锐之旗做百度推广的客户营销”,一位前百度推广员小红(化名)向记者透露,当时自己的职位叫营销顾问,“其实就是要打电话给各个公司求爷爷告奶奶地让他们交钱”。而河南锐之旗则是百度推广在河南大区的一个外包公司。小红介绍,其负责在客户搜索关键词时,其搜索结果可以排在百度搜索的前几名的位置。交钱之后,可以按照点击收费,不同的关键词收费不同,大概每次从几毛钱到十几元不等。

“最受欢迎的客户就是医院”,小红称,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医院,不仅有钱,也都舍得投广告。受此影响,百度最贵的关键词是医疗。每个营销顾问为了自己的绩效考核,会尽量帮助医院通过百度的层层审核。

据小红了解,医疗在百度盈利中的占比在60%以上。

另据财新网报道,2009年,百度竞价排名经历了从公开竞价到“蒙眼”竞价的转变。2009年12月,百度推出“凤巢”系统,在关键词出价、排名、计费方式上都做了较大的调整,其中,参与者看不到友商的出价。同时,百度竞价推广的变化也越发增加。在不少百度推广客户的眼中,这不仅让推广投入急剧增加,也加剧了莆田系同病种医院之间的恶性竞争。在莆田系看来,混乱竞争的结果是利润大多进了百度的“口袋”。

其实,百度与莆田系既互相促进,也互相博弈。2015年4月,百度与莆田系曾因搜索引擎竞价排名价格谈不拢而“翻脸”,百度以业务调整为由,称将拒绝再与莆田系合作,杜绝虚假医疗广告。莆田系则以联盟形式宣称停止对百度的全部广告投放,宣称百度搜索的单次搜索点击成本已经高达900元人民币,希望压低百度搜索竞价排名价格。但最终双方妥协。

4月26日,亿友公益等多家公益组织成立的“互联网医疗广告打假联盟”公益人来到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信息公开,申请内容为“希望工商总局能为百度推广是否属于广告给出明确说法”。相关负责人表示,4月26日当天,工商总局已经受理该申请。实际上,4月26日的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行动已经是他们今年第4次行动。之前,多家公益组织向国家工商总局对百度推广的相关事宜提交申请。

从搜索业务的主营模式竞价排名,到贴吧的广告,再到贴吧运营权售卖,莆田系和百度已经形成高度利益共同体。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莆田系医院给百度贡献了100亿元以上的广告费。

莆田系与百度合作的主要方式是竞价排名。百度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的形式把企业的产品、服务及其主要内容在平台推广。一般是企业先预存一笔钱在百度账户,消费者只要点击企业设置的关键词,并进入医院网站链接,预存账户就会自动扣款。合作范围不同以及关键词的不同,推广价格也不一样。但是这种点击方式很容易作弊,有商家花钱了,却没有任何效益。

2014年,百度来自每家网络营销客户的平均营收约为5.94万元。而莆田系医院投入竞价排名出手动辄就上百万、上千万元,成了百度的大中型客户。

来自摩根大通的分析报告估计,医疗相关广告主在百度2014年的总营收中约占15%~25%。莆田系在其中约占三分之一到一半,也就是百度总营收的5%~12%。

另据报道,在中国目前11000家民营医院中,莆田系民营医院占去80%。百度的医疗广告收入未公开具体数据,但来自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曾经的一番发言透露过相关细节,梁建勇称:“百度2013年的广告量是260亿元,莆田的民营医院在百度上就做了120亿元的广告。”数据显示,百度2013年总营收为319.44亿元。这意味着如梁建勇所言不虚,则莆田系对百度的营收贡献超过1/3。

激进营销背后:广告成就百度

虽然在魏则西事件的责任企业中,百度承担的责任可能有限。但反观百度不难发现,低门槛放纵百度推广才是万恶之源。

一位接近百度的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李彦宏让负责销售的副总来管理SSG(搜索业务群组,包括网页搜索、凤巢、王蒙、销售体系、糯米)来看,就意味着其希望多赚钱,给其他业务输血。而若失去了这个“金山”,百度的资金空虚也会影响未来业务增长和新利益点的挖掘。

资料显示,百度的主要盈利源自搜索业务,搜索推广是根据网民的搜索关键词,在搜索结果中提供相关的企业推广信息的一种营销服务,目前已有超过62万家企业客户使用百度推广开展网络营销。这一模式是由美国overture公司(后被雅虎公司收购)发明,目前包括Google、百度及其他国内搜索引擎普遍采用的商业模式。

目前,可以成为百度核心产品的,就是搜索引擎服务,其通过竞价排名的销售模式进行。一季报显示,百度总营收为158.2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4.3%。其中网络营销营收为149.31亿元,同比增长19.3%,并预计第二季营收为201.1亿~205.8亿元。而百度的医药广告收入被计入在线营销业务,也被评级机构看作营收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

独立tmt行业分析师付亮认为,百度的问题是典型的o2o问题,其根本是线下行业出现了问题。不过,也有分析师指出,百度的激进,成为了其变成魏则西事件旋涡中心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百度寡头地位是从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后开始形成的。此后,百度再也没有推出过什么标志性产品。而论产品的商业化变现,百度更是Bat中的尾巴。除了搜索引擎的广告推广外,百度旗下的百度地图、百度外卖等o2o产品、以及其看中的未来核心科技智能机器人、互联网金融等方面,虽然有巨资投入,但是在短期内无法回收成本,这使得百度的资金压力巨大。

只模仿了谷歌的脸

可以预见,“魏则西”事件必然促使国内对于在线广告的监管变得严格,无论是百度抑或其他互联网平台,在医疗在线广告的利益攫取将越发困难。

事实上,百度今天的遭遇,谷歌也曾在美国遭遇。

2008年,谷歌广告部门员工为获得利润,主动帮助卖假药者规避其公司的合规审查,使得大量假药、走私处方药、非法药物(如类固醇)广告出现在用户的搜索结果页中。2009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就此正式起诉谷歌。2011年,谷歌在付出了5亿美金的高额罚金后,与联邦司法部和解。2010年,谷歌的净利润才仅为8.5亿美元。

受此影响,谷歌开始建立自动广告过滤机制,每年预先屏蔽的违规广告多达数亿条。此后,在谷歌网站投放药品广告的医院及药店,必须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互联网药店执业认证,处方药的网络广告商必须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和美国药房理事会的认证。

反观国内,百度因虚假医疗广告已多次被曝光,但几乎没有付出多大代价。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德良认为,竞价排名是商业性质的推广,必须要遵守广告法的有关规定。不仅如此,搜索引擎对于广告价格推广方面的算法也需要对政府公开,区分一般业务和竞价排名,“搜索引擎就是一个广告平台,但《广告法》并未规定出来,导致了监管漏洞。”刘德良表示。

民营医院管理年自查报告篇4

关键词:经济运营分析;医院管理;成本;决策

医院经济运营分析是及时掌握医院收入、成本、结余情况及其变化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分析,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发展潜力。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和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医院所处的环境越来越严峻,外资医院、民营医院飞速发展,逐步改变原有的医疗格局。新的医改政策执行药品实行“零差价”,人员成本不断提高,财政补偿不足、不到位,公立医院处于内外夹攻的情况,主要依靠自给自足维持的生存和发展。现有的体制下,医院运营机制呆板,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医院管理必须引入经济运营分析,准确掌握目前的经营状态,对医院经营状况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提升竞争力,适应各种制度的变化,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运营分析系统的运用可以根据医院经营管理需要多角度经营分析,从院长、副院长、全院、科室、个人等不同角度提供总量分析、结构分析、差异分析、趋势分析、对比分析。采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医院经济运营分析系统的运用提升了医院运营分析的能力,对医院经营状况能够作出迅速反应。

一、经济运营分析系统的内容

1.每日关注:按日报告医院业务收入的水平、结构、业务量、病人社会负担等信息,管理层可以及时了解每日的收入水平。

2.收入支出总表:按会计口径集中报告医院的总收入、总支出、总结余、总成本系数、药占比等指标信息。

3.费用构成分析表:按会计分类、成本分类、变动性态、控制性态、分配方式管理分类、资本化属性对全院支出进行结构分析,是对各种成本支出发生情况的分析。

4.财务会计报告:按照数据安全保密与管理分工原则,上传(科室)与查询(院级领导)财务会计报告;管理者所需报表可以通过经济运营分析系统上传,改变过去报送纸质报表的习惯,更经济便利。

5.经营分析报告:按照数据安全保密与管理分工原则,上传(科室)与查询(院级领导)经营分析报告。

6.全院损益分析:从全院角度以图表、序时、分层展示医院的收入、支出、结余。

7.临床科室损益分析:能够有效查询临床科室的收入、支出、结余等全成本数据,数据根据科室上下级汇总;院领导可以通过本模块查看临床科室本月前的收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结余情况。

8.医技科室效益表:有效查询医技药品科室的收入、支出、结余等全成本数据,数据根据科室上下级汇总;院领导可以通过本模块查看医技科室的收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结余情况。

9.科室损益分析:查询科室报告期与基期收入成本的对比及比重数据;各科室可以通过本模块查看本科室收入、成本、结余情况。

二、医院经济运营分析方法

1.损益分析:可按收入和成本的不同分类来查询明细数据,收入分类包括统计分类、业务分类和医学分类,成本分类包括费用要素、分配方式、资本化属性、会计分类、控制性态和变动性态。损益分析主要用于判断医院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判断医院是否能够安全经营。医院持续经营,必须要有稳定的收入,有一定的结余,以实现医院长期稳定的发展。

2.保本分析:可以按医疗全成本和医疗业务成本(不含管理成本)两个成本口径来查询结果。可以选择是否包含药品收支,按分析项目(全部、门诊、住院)来查询结果。通过保本分析,可以查询各临床科室的保本收入,帮助没有达到保本收入的科室查找原因,挖掘潜力。

3.构成分析:对收入、支出、结余进行灵活的结构分析,对收入、支出、结余按选择的分类,用图表和表格形式反映出各类别指标所占的比重;各科室该项指标占全院该项指标合计的比重;通过分析判断经济效益好的科室,成本高的科室和收入高的科室,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找出有发展潜力的科室,重点发展,对成本高的科室分析原因,找出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4.差异分析:本期收入、支出、结余与平均水平、上年水平、上期水平的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选择不同分析项目(结余、收入、结余)或不同分类进行差异分析。

民营医院管理年自查报告篇5

(网帖爆料)广州仁爱医院借院士、学术峰会、专家之名大搞虚假宣传

广州仁爱医院是广州一家规模颇大的民营医院,以治疗男性生殖健康、女性不孕不育为主。近日,天涯论坛一则网帖爆料称,该医院在对外宣传中存在诸多虚假之处,故意欺骗消费者。

网帖称,该医院对媒体发出的新闻稿《国内首家低碳医院现广州》就是不折不扣的虚假宣传,文中写道“国内首家低碳医院授牌仪式在广州仁爱医院举行”,压根就没有这回事。这样一则新闻先后在数家纸媒发表,而且还被多家网站转载。

网帖还称,2010中国广东省首届不孕不育最新成果展会完全就是编造出来的,医院在宣传中称郭衡山、陈学煌、余铭清等国内知名专家对显微输卵植入术盛赞有加,完全是无稽之谈。

此外,网帖称,2010年4月10日北京举行2010中国国际男科学术峰会,医院虽也有参与,但在报道中却夸大其词。如《我院两位专家论文入选<中国生殖健康防治大典>》一文,称中国工程院郭应禄院士代表大会主席团亲自为广州仁爱医院颁发荣誉证书,完全是骗人的,郭应禄根本就没有出席峰会,又如何颁奖呢?

由于医院已成为舆论的敏感点,网帖一出,立即引发众多网友围观。不少网友质问:“医德何在?”网友“卖糕的买糖葫芦”说,“虚假广告是一种商业欺诈行为,这种就应该严惩,让他不敢有下一次。”

(记者调查)院士从未出席,专家也不知情,医院承认存在虚假宣传

记者查询发现,《国内首家低碳医院现广州》一文在一些网站转载,目前仍然可以在广州仁爱医院网站上找到,内容与网帖所说一致。但难以在网络找到2010中国广东省首届不孕不育最新成果展会的痕迹。《我院两位专家论文入选<中国生殖健康防治大典>》一文仍可以在中华本草纲目网上查到,内容与网帖所说一致。

陈学煌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退休医生。他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从未听说2010中国广东省首届不孕不育最新成果展会,也没有听说过显微输卵管植入术。自身与广州仁爱医院的联系只是最近一个月以专家顾问的形式在医院坐诊三次。

“中国网事”记者从北京郭应禄院士处获悉,郭应禄本人确认从未为广州仁爱医院颁过奖。此外据2010中国国际男科学术峰会主办方中华医学发展研究会工作人员对记者透露,郭应禄位列峰会的专家成员,但其实本人并未出席国际男科学术峰会。

广州仁爱医院副院长杨海燕对记者承认,网帖中提到的三点宣传有夸大之处。比如低碳医院一事,指医疗技术革新、疗程缩短,节约了纸张和水,但在宣传过程中经过渲染和夸大,成了“国内首家低碳医院”。再比如2010中国广东省首届不孕不育最新成果展会,其实当时只是找来几位业内专家研讨,开始也没叫这个名字。但一经包装,冠以响亮的名头,就弯曲了原本的事实。

杨海燕还称,这几次宣传都是委托一家名叫美瑞科特的广告公司进行策划和推广,并非医院宣传人员所为。但记者调查发现,广州美瑞科特广告公司正是广州仁爱医院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回应与反馈)民营医院虚假广告呈扩大态势须加大处罚力度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国家鼓励政策的出台,激烈的竞争迫使民营医院采取各类促销手段吸引患者,在此背景下,夸大的、乃至虚假的宣传铺天盖地。广州仁爱医院暴露的问题,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杨海燕对记者坦诚,民营医院发展空间有限,必须进行大量宣传,才能吸引患者前来就医。在这过程中,不免有急功近利的行为。院方这几年也意识到夸大宣传的不良影响,将发展重点转为专家队伍建设和内涵的提升。

民营医院管理年自查报告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国家药品检验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置药品检验机构。地方药品检验机构的设置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符合药品检验条件的检验机构承担药品检验工作。

第二章药品生产企业管理

第三条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药品生产许可证》:

(一)申办人应当向拟办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按照国家的药品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同意筹建的决定。

(二)申办人完成拟办企业筹建后,应当向原审批部门申请验收。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八条规定的开办条件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发给《药品生产许可证》。申办人凭《药品生产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注册。

第四条药品生产企业变更《药品生产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应当在许可事项发生变更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登记;未经批准,不得变更许可事项。原发证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申请人凭变更后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五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实施办法和实施步骤,组织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认证工作;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发给认证证书。其中,生产注射剂、放射性药品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生物制品的药品生产企业的认证工作,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格式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规定。

第六条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药品生产车间或者新增生产剂型的,应当自取得药品生产证明文件或者经批准正式生产之日起30日内,按照规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受理申请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企业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组织对申请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认证;认证合格的,发给认证证书。

第七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设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员库。《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员必须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条件。进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员库中随机抽取认证检查员组成认证检查组进行认证检查。

第八条《药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药品的,持证企业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申请换发《药品生产许可证》。

药品生产企业终止生产药品或者关闭的,《药品生产许可证》由原发证部门缴销。

第九条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药品所使用的原料药,必须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或者进口药品注册证书、医药产品注册证书;但是,未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除外。

第十条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接受委托生产药品的,受托方必须是持有与其受托生产的药品相适应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

疫苗、血液制品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药品,不得委托生产。

第三章药品经营企业管理

第十一条开办药品批发企业,申办人应当向拟办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依据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设置标准作出是否同意筹建的决定。申办人完成拟办企业筹建后,应当向原审批部门申请验收。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开办条件组织验收;符合条件的,发给《药品经营许可证》。申办人凭《药品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注册。

第十二条开办药品零售企业,申办人应当向拟办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直接设置的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依据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结合当地常住人口数量、地域、交通状况和实际需要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同意筹建的决定。申办人完成拟办企业筹建后,应当向原审批机构申请验收。原审批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开办条件组织验收;符合条件的,发给《药品经营许可证》。申办人凭《药品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注册。

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药品经营企业的认证工作。药品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实施办法和实施步骤,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认证,取得认证证书。《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格式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规定。

新开办药品批发企业和药品零售企业,应当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之日起30日内,向发给其《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申请《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受理药品零售企业认证申请的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申请移送负责组织药品经营企业认证工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认证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组织对申请认证的药品批发企业或者药品零售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进行认证;认证合格的,发给认证证书。

第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设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员库。《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员必须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条件。进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员库中随机抽取认证检查员组成认证检查组进行认证检查。

第十五条国家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国家根据非处方药品的安全性,将非处方药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

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应当配备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应当配备经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直接设置的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组织考核合格的业务人员。

第十六条药品经营企业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应当在许可事项发生变更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登记;未经批准,不得变更许可事项。原发证机关应当自收到企业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申请人凭变更后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药品的,持证企业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申请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

药品经营企业终止经营药品或者关闭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缴销。

第十八条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城乡集市贸易市场没有药品零售企业的,当地药品零售企业经所在地县(市)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后,可以在该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内设点并在批准经营的药品范围内销售非处方药品。

第十九条通过互联网进行药品交易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其交易的药品,必须符合《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的规定。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四章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设立制剂室,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同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的,予以批准,发给《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或者批准的决定。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变更《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应当在许可事项发生变更30日前,依照本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向原审核、批准机关申请《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变更登记;未经批准,不得变更许可事项。原审核、批准机关应当在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医疗机构新增配制剂型或者改变配制场所的,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依照前款规定办理《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变更登记。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配制制剂的,医疗机构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申请换发《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医疗机构终止配制制剂或者关闭的,《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缴销。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和样品,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制剂批准文号后,方可配制。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者变相销售,不得医疗机构制剂广告。

发生灾情、疫情、突发事件或者临床急需而市场没有供应时,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在规定期限内,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特殊制剂的调剂使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医疗机构制剂的调剂使用,必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审核和调配处方的药剂人员必须是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录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进价格、购货日期以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的药品应当与诊疗范围相适应,并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调配。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采购和向患者提供药品,其范围应当与经批准的服务范围相一致,并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调配。

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不得配备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以外的其他药品。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的范围和品种,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

第五章药品管理

第二十八条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必须执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商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九条药物临床试验、生产药品和进口药品,应当符合《药品管理法》及本条例的规定,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申报药物的研制情况及条件进行审查,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并对试制的样品进行检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三十条研制新药,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的,应当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药物临床试验申请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申报人应当在经依法认定的具有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机构中选择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并将该临床试验机构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药物临床试验,应当事先告知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真实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第三十一条生产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送有关技术资料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后报送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并同时将审查意见通知申报方。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审核符合规定的,发给药品批准文号。

第三十二条生产有试行期标准的药品,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在试行期满前3个月,提出转正申请;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试行期满之日起12个月内对该试行期标准进行审查,对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转正要求的,转为正式标准;对试行标准期满未按照规定提出转正申请或者原试行标准不符合转正要求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撤销该试行标准和依据该试行标准生产药品的批准文号。

第三十三条变更研制新药、生产药品和进口药品已获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中载明事项的,应当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补充申请;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审核符合规定的,应当予以批准。

第三十四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保护公众健康的要求,可以对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新药品种设立不超过5年的监测期;在监测期内,不得批准其他企业生产和进口。

第三十五条国家对获得生产或者销售含有新型化学成份药品许可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提交的自行取得且未披露的试验数据和其他数据实施保护,任何人不得对该未披露的试验数据和其他数据进行不正当的商业利用。

自药品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获得生产、销售新型化学成份药品的许可证明文件之日起6年内,对其他申请人未经已获得许可的申请人同意,使用前款数据申请生产、销售新型化学成份药品许可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予许可;但是,其他申请人提交自行取得数据的除外。

除下列情形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披露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数据:

(一)公共利益需要;

(二)已采取措施确保该类数据不会被不正当地进行商业利用。

第三十六条申请进口的药品,应当是在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获得上市许可的药品;未在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获得上市许可的,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认该药品品种安全、有效而且临床需要的,可以依照《药品管理法》及本条例的规定批准进口。

进口药品,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申请注册。国外企业生产的药品取得《进口药品注册证》,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企业生产的药品取得《医药产品注册证》后,方可进口。

第三十七条医疗机构因临床急需进口少量药品的,应当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口。进口的药品应当在指定医疗机构内用于特定医疗目的。

第三十八条进口药品到岸后,进口单位应当持《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以及产地证明原件、购货合同副本、装箱单、运单、货运发票、出厂检验报告书、说明书等材料,向口岸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口岸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审查,提交的材料符合要求的,发给《进口药品通关单》。进口单位凭《进口药品通关单》向海关办理报关验放手续。

口岸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通知药品检验机构对进口药品逐批进行抽查检验;但是,有《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情形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疫苗类制品、血液制品、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生物制品在销售前或者进口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检验或者审核批准;检验不合格或者未获批准的,不得销售或者进口。

第四十条国家鼓励培育中药材。对集中规模化栽培养殖、质量可以控制并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条件的中药材品种,实行批准文号管理。

第四十一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已批准生产、销售的药品进行再评价,根据药品再评价结果,可以采取责令修改药品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措施;对不良反应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应当撤销该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第四十二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医药产品注册证》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或者进口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申请再注册。药品再注册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报送相关资料。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再注册或者经审查不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关于再注册的规定的,注销其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

第四十三条非药品不得在其包装、标签、说明书及有关宣传资料上进行含有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等有关内容的宣传;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章药品包装的管理

第四十四条药品生产企业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和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注册。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管理办法、产品目录和药用要求与标准,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并公布。

第四十五条生产中药饮片,应当选用与药品性质相适应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不符合规定的中药饮片,不得销售。中药饮片包装必须印有或者贴有标签。

中药饮片的标签必须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必须注明药品批准文号。

第四十六条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必须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五十四条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印制。

药品商品名称应当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

第四十七条医疗机构配制制剂所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制剂的标签和说明书应当符合《药品管理法》第六章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第七章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

第四十八条国家对药品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者市场调节价。

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以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外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对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四十九条依法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药品,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原则,制定和调整价格;其中,制定和调整药品销售价格时,应当体现对药品社会平均销售费用率、销售利润率和流通差率的控制。具体定价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下简称《价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第五十条依法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药品价格制定后,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价格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在指定的刊物上公布并明确该价格施行的日期。

第五十一条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药品价格,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药品价格时,应当组织药学、医学、经济学等方面专家进行评审和论证;必要时,应当听取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公民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及人员的意见。

第五十二条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价格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实行药品价格监测时,为掌握、分析药品价格变动和趋势,可以指定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作为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定点单位应当给予配合、支持,如实提供有关信息资料。

第五十三条药品广告,应当向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有关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有关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发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决定;核发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应当同时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进口药品广告,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进口药品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药品广告批准文号。

在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和进口药品机构所在地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广告的,广告的企业应当在前向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接受备案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药品广告批准内容不符合药品广告管理规定的,应当交由原核发部门处理。

第五十四条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决定,责令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药品,在暂停期间不得该品种药品广告;已经广告的,必须立即停止。

第五十五条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广告,使用伪造、冒用、失效的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广告,或者因其他广告违法活动被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广告,广告的企业、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必须立即停止该药品广告的。

对违法药品广告,情节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予以公告。

第八章药品监督

第五十六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含省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设立的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下同)依法对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实施监督检查。

第五十七条药品抽样必须由两名以上药品监督检查人员实施,并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抽样;被抽检方应当提供抽检样品,不得拒绝。

药品被抽检单位没有正当理由,拒绝抽查检验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被抽检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宣布停止该单位拒绝抽检的药品上市销售和使用。

第五十八条对有掺杂、掺假嫌疑的药品,在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不能检验时,药品检验机构可以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进行药品检验;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使用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所得出的检验结果,可以作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药品质量的依据。

第五十九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结果,定期药品质量公告。药品质量公告应当包括抽验药品的品名、检品来源、生产企业、生产批号、药品规格、检验机构、检验依据、检验结果、不合格项目等内容。药品质量公告不当的,部门应当自确认公告不当之日起5日内,在原公告范围内予以更正。

当事人对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有异议,申请复验的,应当向负责复验的药品检验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原药品检验报告书。复验的样品从原药品检验机构留样中抽取。

第六十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其有关证据材料采取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自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之日起7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需要检验的,应当自检验报告书发出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需要暂停销售和使用的,应当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决定。

第六十一条药品抽查检验,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当事人对药品检验结果有异议,申请复验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向复验机构预先支付药品检验费用。复验结论与原检验结论不一致的,复验检验费用由原药品检验机构承担。

第六十二条依据《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核发证书、进行药品注册、药品认证和实施药品审批检验及其强制性检验,可以收取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三条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一)开办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药品生产车间、新增生产剂型,在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内未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仍进行药品生产的;

(二)开办药品经营企业,在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内未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仍进行药品经营的。

第六十四条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擅自委托或者接受委托生产药品的,对委托方和受托方均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五条未经批准,擅自在城乡集市贸易市场设点销售药品或者在城乡集市贸易市场设点销售的药品超出批准经营的药品范围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六条未经批准,医疗机构擅自使用其他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七条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的药品超出规定的范围和品种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八条医疗机构使用假药、劣药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九条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擅自进行临床试验的,对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条药品申报者在申报临床试验时,报送虚假研制方法、质量标准、药理及毒理试验结果等有关资料和样品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该申报药品的临床试验不予批准,对药品申报者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3年内不受理该药品申报者申报该品种的临床试验申请。

第七十一条生产没有国家药品标准的中药饮片,不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的;医疗机构不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配制制剂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二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泄露生产者、销售者为获得生产、销售含有新型化学成份药品许可而提交的未披露试验数据或者其他数据,造成申请人损失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故意或者有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并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三条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生产、经营的药品及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其包装、标签、说明书违反《药品管理法》及本条例规定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四条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变更药品生产经营许可事项,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而未办理的,由原发证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补办变更登记手续;逾期不补办的,宣布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无效;仍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关于药品价格管理的规定的,依照《价格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六条篡改经批准的药品广告内容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广告主立即停止该药品广告的,并由原审批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后,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理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知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第七十七条药品广告的企业在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或者进口药品机构所在地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广告,未按照规定向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由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停止该药品品种在地的广告活动。

第七十八条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擅自药品广告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后,应当通知广告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第七十九条违反《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规定的处罚幅度内从重处罚:

(一)以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冒充其他药品,或者以其他药品冒充上述药品的;

(二)生产、销售以孕产妇、婴幼儿及儿童为主要使用对象的假药、劣药的;

(三)生产、销售的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属于假药、劣药的;

(四)生产、销售、使用假药、劣药,造成人员伤害后果的;

(五)生产、销售、使用假药、劣药,经处理后重犯的;

(六)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隐匿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第八十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的派出机构,有权作出《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规定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

第八十一条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未违反《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并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销售或者使用的药品是假药、劣药的,应当没收其销售或者使用的假药、劣药和违法所得;但是,可以免除其他行政处罚。

第八十二条依照《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没收的物品,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监督处理。

第十章附则

第八十三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是指药品生产批准证明文件、药品检验报告书、药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药品认证,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施相应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检查、评价并决定是否发给相应认证证书的过程。

药品经营方式,是指药品批发和药品零售。

药品经营范围,是指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经营药品的品种类别。

药品批发企业,是指将购进的药品销售给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的药品经营企业。

药品零售企业,是指将购进的药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药品经营企业。

第八十四条《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一条中首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是指国内或者国外药品生产企业第一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包括不同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相同品种。

民营医院管理年自查报告篇7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国家药品检验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置药品检验机构。地方药品检验机构的设置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符合药品检验条件的检验机构承担药品检验工作。

第二章药品生产企业管理

第三条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药品生产许可证》:

(一)申办人应当向拟办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按照国家的药品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同意筹建的决定。

(二)申办人完成拟办企业筹建后,应当向原审批部门申请验收。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八条规定的开办条件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发给《药品生产许可证》。申办人凭《药品生产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注册。

第四条药品生产企业变更《药品生产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应当在许可事项发生变更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登记;未经批准,不得变更许可事项。原发证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申请人凭变更后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五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实施办法和实施步骤,组织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认证工作;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发给认证证书。其中,生产注射剂、放射性药品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生物制品的药品生产企业的认证工作,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格式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规定。

第六条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药品生产车间或者新增生产剂型的,应当自取得药品生产证明文件或者经批准正式生产之日起30日内,按照规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受理申请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企业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组织对申请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认证;认证合格的,发给认证证书。

第七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设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员库。《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员必须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条件。进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员库中随机抽取认证检查员组成认证检查组进行认证检查。

第八条《药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药品的,持证企业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申请换发《药品生产许可证》。

药品生产企业终止生产药品或者关闭的,《药品生产许可证》由原发证部门缴销。

第九条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药品所使用的原料药,必须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或者进口药品注册证书、医药产品注册证书;但是,未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除外。

第十条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接受委托生产药品的,受托方必须是持有与其受托生产的药品相适应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

疫苗、血液制品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药品,不得委托生产。

第三章药品经营企业管理

第十一条开办药品批发企业,申办人应当向拟办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依据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设置标准作出是否同意筹建的决定。申办人完成拟办企业筹建后,应当向原审批部门申请验收。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开办条件组织验收;符合条件的,发给《药品经营许可证》。申办人凭《药品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注册。

第十二条开办药品零售企业,申办人应当向拟办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直接设置的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依据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结合当地常住人口数量、地域、交通状况和实际需要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同意筹建的决定。申办人完成拟办企业筹建后,应当向原审批机构申请验收。原审批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开办条件组织验收;符合条件的,发给《药品经营许可证》。申办人凭《药品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注册。

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药品经营企业的认证工作。药品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实施办法和实施步骤,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认证,取得认证证书。《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格式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规定。

新开办药品批发企业和药品零售企业,应当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之日起30日内,向发给其《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申请《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受理药品零售企业认证申请的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申请移送负责组织药品经营企业认证工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认证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组织对申请认证的药品批发企业或者药品零售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进行认证;认证合格的,发给认证证书。

第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设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员库。《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员必须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条件。进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员库中随机抽取认证检查员组成认证检查组进行认证检查。

第十五条国家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国家根据非处方药品的安全性,将非处方药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

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应当配备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应当配备经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直接设置的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组织考核合格的业务人员。

第十六条药品经营企业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应当在许可事项发生变更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登记;未经批准,不得变更许可事项。原发证机关应当自收到企业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申请人凭变更后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药品的,持证企业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申请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

药品经营企业终止经营药品或者关闭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缴销。

第十八条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城乡集市贸易市场没有药品零售企业的,当地药品零售企业经所在地县(市)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后,可以在该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内设点并在批准经营的药品范围内销售非处方药品。

第十九条通过互联网进行药品交易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其交易的药品,必须符合《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的规定。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四章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设立制剂室,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同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的,予以批准,发给《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或者批准的决定。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变更《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应当在许可事项发生变更30日前,依照本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向原审核、批准机关申请《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变更登记;未经批准,不得变更许可事项。原审核、批准机关应当在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医疗机构新增配制剂型或者改变配制场所的,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依照前款规定办理《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变更登记。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配制制剂的,医疗机构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申请换发《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医疗机构终止配制制剂或者关闭的,《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缴销。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和样品,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制剂批准文号后,方可配制。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者变相销售,不得医疗机构制剂广告。

发生灾情、疫情、突发事件或者临床急需而市场没有供应时,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在规定期限内,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特殊制剂的调剂使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医疗机构制剂的调剂使用,必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审核和调配处方的药剂人员必须是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录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进价格、购货日期以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的药品应当与诊疗范围相适应,并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调配。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采购和向患者提供药品,其范围应当与经批准的服务范围相一致,并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调配。

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不得配备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以外的其他药品。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的范围和品种,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

第五章药品管理

第二十八条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必须执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商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九条药物临床试验、生产药品和进口药品,应当符合《药品管理法》及本条例的规定,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申报药物的研制情况及条件进行审查,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并对试制的样品进行检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三十条研制新药,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的,应当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药物临床试验申请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申报人应当在经依法认定的具有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机构中选择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并将该临床试验机构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药物临床试验,应当事先告知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真实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第三十一条生产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送有关技术资料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后报送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并同时将审查意见通知申报方。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审核符合规定的,发给药品批准文号。

第三十二条生产有试行期标准的药品,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在试行期满前3个月,提出转正申请;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试行期满之日起12个月内对该试行期标准进行审查,对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转正要求的,转为正式标准;对试行标准期满未按照规定提出转正申请或者原试行标准不符合转正要求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撤销该试行标准和依据该试行标准生产药品的批准文号。

第三十三条变更研制新药、生产药品和进口药品已获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中载明事项的,应当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补充申请;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审核符合规定的,应当予以批准。

第三十四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保护公众健康的要求,可以对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新药品种设立不超过5年的监测期;在监测期内,不得批准其他企业生产和进口。

第三十五条国家对获得生产或者销售含有新型化学成份药品许可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提交的自行取得且未披露的试验数据和其他数据实施保护,任何人不得对该未披露的试验数据和其他数据进行不正当的商业利用。

自药品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获得生产、销售新型化学成份药品的许可证明文件之日起6年内,对其他申请人未经已获得许可的申请人同意,使用前款数据申请生产、销售新型化学成份药品许可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予许可;但是,其他申请人提交自行取得数据的除外。

除下列情形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披露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数据:

(一)公共利益需要;

(二)已采取措施确保该类数据不会被不正当地进行商业利用。

第三十六条申请进口的药品,应当是在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获得上市许可的药品;未在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获得上市许可的,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认该药品品种安全、有效而且临床需要的,可以依照《药品管理法》及本条例的规定批准进口。

进口药品,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申请注册。国外企业生产的药品取得《进口药品注册证》,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企业生产的药品取得《医药产品注册证》后,方可进口。

第三十七条医疗机构因临床急需进口少量药品的,应当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口。进口的药品应当在指定医疗机构内用于特定医疗目的。

第三十八条进口药品到岸后,进口单位应当持《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以及产地证明原件、购货合同副本、装箱单、运单、货运发票、出厂检验报告书、说明书等材料,向口岸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口岸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审查,提交的材料符合要求的,发给《进口药品通关单》。进口单位凭《进口药品通关单》向海关办理报关验放手续。

口岸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通知药品检验机构对进口药品逐批进行抽查检验;但是,有《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情形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疫苗类制品、血液制品、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生物制品在销售前或者进口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检验或者审核批准;检验不合格或者未获批准的,不得销售或者进口。

第四十条国家鼓励培育中药材。对集中规模化栽培养殖、质量可以控制并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条件的中药材品种,实行批准文号管理。

第四十一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已批准生产、销售的药品进行再评价,根据药品再评价结果,可以采取责令修改药品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措施;对不良反应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应当撤销该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第四十二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医药产品注册证》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或者进口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申请再注册。药品再注册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报送相关资料。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再注册或者经审查不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关于再注册的规定的,注销其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

第四十三条非药品不得在其包装、标签、说明书及有关宣传资料上进行含有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等有关内容的宣传;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章药品包装的管理

第四十四条药品生产企业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和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注册。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管理办法、产品目录和药用要求与标准,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并公布。

第四十五条生产中药饮片,应当选用与药品性质相适应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不符合规定的中药饮片,不得销售。中药饮片包装必须印有或者贴有标签。

中药饮片的标签必须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必须注明药品批准文号。

第四十六条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必须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五十四条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印制。

药品商品名称应当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

第四十七条医疗机构配制制剂所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制剂的标签和说明书应当符合《药品管理法》第六章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第七章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

第四十八条国家对药品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者市场调节价。

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以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外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对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四十九条依法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药品,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原则,制定和调整价格;其中,制定和调整药品销售价格时,应当体现对药品社会平均销售费用率、销售利润率和流通差率的控制。具体定价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下简称《价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第五十条依法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药品价格制定后,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价格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在指定的刊物上公布并明确该价格施行的日期。

第五十一条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药品价格,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药品价格时,应当组织药学、医学、经济学等方面专家进行评审和论证;必要时,应当听取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公民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及人员的意见。

第五十二条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价格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实行药品价格监测时,为掌握、分析药品价格变动和趋势,可以指定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作为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定点单位应当给予配合、支持,如实提供有关信息资料。

第五十三条药品广告,应当向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有关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有关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发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决定;核发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应当同时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进口药品广告,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进口药品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药品广告批准文号。

在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和进口药品机构所在地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广告的,广告的企业应当在前向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接受备案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药品广告批准内容不符合药品广告管理规定的,应当交由原核发部门处理。

第五十四条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决定,责令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药品,在暂停期间不得该品种药品广告;已经广告的,必须立即停止。

第五十五条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广告,使用伪造、冒用、失效的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广告,或者因其他广告违法活动被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广告,广告的企业、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必须立即停止该药品广告的。

对违法药品广告,情节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予以公告。

第八章药品监督

第五十六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含省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设立的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下同)依法对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实施监督检查。

第五十七条药品抽样必须由两名以上药品监督检查人员实施,并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抽样;被抽检方应当提供抽检样品,不得拒绝。

药品被抽检单位没有正当理由,拒绝抽查检验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被抽检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宣布停止该单位拒绝抽检的药品上市销售和使用。

第五十八条对有掺杂、掺假嫌疑的药品,在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不能检验时,药品检验机构可以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进行药品检验;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使用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所得出的检验结果,可以作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药品质量的依据。

第五十九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结果,定期药品质量公告。药品质量公告应当包括抽验药品的品名、检品来源、生产企业、生产批号、药品规格、检验机构、检验依据、检验结果、不合格项目等内容。药品质量公告不当的,部门应当自确认公告不当之日起5日内,在原公告范围内予以更正。

当事人对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有异议,申请复验的,应当向负责复验的药品检验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原药品检验报告书。复验的样品从原药品检验机构留样中抽取。

第六十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其有关证据材料采取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自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之日起7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需要检验的,应当自检验报告书发出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需要暂停销售和使用的,应当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决定。

第六十一条药品抽查检验,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当事人对药品检验结果有异议,申请复验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向复验机构预先支付药品检验费用。复验结论与原检验结论不一致的,复验检验费用由原药品检验机构承担。

第六十二条依据《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核发证书、进行药品注册、药品认证和实施药品审批检验及其强制性检验,可以收取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三条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一)开办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药品生产车间、新增生产剂型,在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内未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仍进行药品生产的;

(二)开办药品经营企业,在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内未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仍进行药品经营的。

第六十四条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擅自委托或者接受委托生产药品的,对委托方和受托方均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五条未经批准,擅自在城乡集市贸易市场设点销售药品或者在城乡集市贸易市场设点销售的药品超出批准经营的药品范围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六条未经批准,医疗机构擅自使用其他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七条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的药品超出规定的范围和品种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八条医疗机构使用假药、劣药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九条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擅自进行临床试验的,对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条药品申报者在申报临床试验时,报送虚假研制方法、质量标准、药理及毒理试验结果等有关资料和样品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该申报药品的临床试验不予批准,对药品申报者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3年内不受理该药品申报者申报该品种的临床试验申请。

第七十一条生产没有国家药品标准的中药饮片,不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的;医疗机构不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配制制剂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二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泄露生产者、销售者为获得生产、销售含有新型化学成份药品许可而提交的未披露试验数据或者其他数据,造成申请人损失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故意或者有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并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三条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生产、经营的药品及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其包装、标签、说明书违反《药品管理法》及本条例规定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四条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变更药品生产经营许可事项,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而未办理的,由原发证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补办变更登记手续;逾期不补办的,宣布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无效;仍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关于药品价格管理的规定的,依照《价格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六条篡改经批准的药品广告内容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广告主立即停止该药品广告的,并由原审批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后,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理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知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第七十七条药品广告的企业在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或者进口药品机构所在地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广告,未按照规定向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由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停止该药品品种在地的广告活动。

第七十八条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擅自药品广告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后,应当通知广告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第七十九条违反《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规定的处罚幅度内从重处罚:

(一)以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冒充其他药品,或者以其他药品冒充上述药品的;

(二)生产、销售以孕产妇、婴幼儿及儿童为主要使用对象的假药、劣药的;

(三)生产、销售的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属于假药、劣药的;

(四)生产、销售、使用假药、劣药,造成人员伤害后果的;

(五)生产、销售、使用假药、劣药,经处理后重犯的;

(六)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隐匿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第八十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的派出机构,有权作出《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规定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

第八十一条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未违反《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并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销售或者使用的药品是假药、劣药的,应当没收其销售或者使用的假药、劣药和违法所得;但是,可以免除其他行政处罚。

第八十二条依照《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没收的物品,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监督处理。

第十章附则

第八十三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是指药品生产批准证明文件、药品检验报告书、药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药品认证,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施相应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检查、评价并决定是否发给相应认证证书的过程。

药品经营方式,是指药品批发和药品零售。

药品经营范围,是指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经营药品的品种类别。

药品批发企业,是指将购进的药品销售给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的药品经营企业。

药品零售企业,是指将购进的药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药品经营企业。

第八十四条《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一条中“首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是指国内或者国外药品生产企业第一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包括不同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相同品种。

民营医院管理年自查报告篇8

(一)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情况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0个,其中:政府举办医疗卫生机构96个,即:县人民医院1个(二级甲等医疗机构),县卫生监督所1个,县疾控中心1个,县妇幼保健院1个,县新农合管理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8个(大庄镇、鄂嘉镇、法裱镇为中心卫生院,妥甸镇、大麦地镇、安龙堡乡、爱尼山乡、独田乡为一般卫生院),村委会卫生所83个;社会办医疗机构14个,即:民营医院1个(××中医院),诊所13个(其中:西医诊所11个,口腔诊所1个,针灸室1个)。

(二)全县卫生系统在职人员基本情况

1、县卫生局及卫生监督所。县卫生局:有编制14人,在职14人,正科级3人,副科级1人,主任科员2人,副主任科员1人,科员6人,工勤人员1人。县卫生监督所:有编制9人,在职9人,正科级1人,副主任科员2人,科员2人,工勤人员4人。

2、县、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全县有县、乡镇医疗卫生单位编制345人(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245人,乡镇卫生院100人),在职315人(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229人,乡镇卫生院86人),缺编30人(其中:县人民医院缺编16人,乡镇卫生院缺编14人)。在315人在职人员中,从专业分:医生134人(其中: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102人,取得执业助师资格证28人),护理84人,医技25人,药剂17人,其他17人;从职称分: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74人,初级职称193人,技师1人,高级工14人,中级工16人,初级工6人,普工1人,管理人员4人;从学历分:有本科45人,专科200人,中专60人,高中及以下10人。

3、全县乡村医生。全县有83个村委会卫生所,按照每村配备两名村医生的要求,需要配备村医生166名,在岗147名,缺编19名。在岗147名村医生中,取得国家执业医(助)师资格3人,取得省卫生厅执业注册证书40人,取得专科学历(成教)5人,取得中专学历(具备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52人,职高及其他学校毕业90人。

二、开拓创新,确保工作有新突破

(一)实行考核奖励,层层落实责任

一是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同时,制定了《**年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考核奖励办法》,县人民政府拿出2万元,统一组织对各乡镇落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奖励。二是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防艾委成员单位签订防治艾滋病工作目标责任书,同时,制定了《**年防治艾滋病工作目标责任书考核奖励办法》,县人民政府拿出3万元,统一组织对各乡镇、县级各防艾委成员单位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考核奖励。三是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新农合筹资工作目标责任书,拿出近4万元经费,对新农合筹资工作达90及以上的乡镇进行奖励,奖励资金按参合人数人均0·3元计算。

(二)加强纪律作风,端正服务态度

一是执行六个不准,约束个人行为。不准上班无故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不得擅离职守、办私事及处理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不准在公务活动中态度冷漠,语言生硬,与人争吵;不准在工作日中午饮酒;不准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不准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拖着不办、贻误工作;不准造谣生事,闹无原则纠纷。二是狠刹五股歪风,纯洁行业风气。狠刹“攀比”风,反对铺张浪费;狠刹风,提倡健康娱乐;狠刹吃喝风,杜绝相互请吃;狠刹“三乱”(乱猜测、乱议论、乱告状)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狠刹拖拉风,提高办事效率。三是严肃六项纪律,规范服务行为。严肃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严肃学习纪律,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严肃生活纪律,树立良好形象;严肃会议纪律,端正会风会纪;严肃财务纪律,做到厉行节约。

(三)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内部管理

以抓制度建设作为突破口,强化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修订完善了局机关29个内部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县、乡镇各医疗卫生单位行政、后勤和业务管理制度159个,各级各类人员职责80个。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使各项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四)重视班子建设,加大落实力度

一是在充分开展民主推荐、考察的基础之上,针对卫生系统班子建设的实际和工作需要,对县妇幼保健院及鄂嘉、独田、爱尼山、大麦地4个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进行了适当调整,加大工作执行力度,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规定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在广泛深入进行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县卫生局管理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及个人、乡镇卫生院长进行诫勉谈话,针对存在问题认真进行整改落实,增进了班子的团结和互信,增强了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增加了班子及班子成员干事创业的信心。

(五)创建长效机制,实行规范管理

一是制定了《××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问责办法》。增强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制定了《××县卫生系统挂职干部管理办法》。从县、乡镇医疗卫生单位中挑选思想政治素质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干部,到县、乡镇医疗卫生单位挂职锻炼,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经验,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已从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下派到鄂嘉镇卫生院挂职副院长1人。三是制定了《××县卫生系统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在同一地方任职时间过长的或因全县医疗、防疫和保健工作需要的医、技、护人员和防疫、保健专干,经讨论决定在乡镇之间进行交流轮岗。优化全县卫生资源配置,激发卫生系统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目前,已有4名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在乡镇卫生院之间进行了交流轮岗。四是制定了《××县卫生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在收到卫生事业专项资金当月,向县卫生局报审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每月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报表和工作进展报告,年终提交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在项目结束后当月内上报项目总结报告。

(六)实施对口支援,帮扶乡村卫生

制定了《××县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年全县共选派县级医疗、护理、医技、保健、疾控业务骨干、专家12人,分别下派到综合服务能力相对弱的4个乡镇卫生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和服务当地群众,让当地群众不出村或乡镇就能享受县级医疗、护理、医技、保健、疾控专家的优质服务。

(七)确保经费投入,提升应急能力

一是调整充实应急队伍。及时调整、充实了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队伍,在协调领导小组下设置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组、疾病预防控制组、卫生监督组、爱国卫生工作组和纪检监督组,明确各组组长、副组长及成员,明确了各组职责、基本装备、日常管理、指挥调度等,要求应急队伍随时处于应急状态,确保卫生应急工作快速高效运作,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二是统一基本应急装备。县人民政府投入5万元,卫生部门投入2元,统一配备全县卫生应急队伍装备49套,包括武警迷彩服、携行背包、手电筒、仿警雨衣、多用水壶、高腰作训鞋、雨靴、军用睡袋、头盔和公用帐篷,应急装备统一制度、统一房屋、统一人员、统一标牌进行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全县卫生应急水平。

(八)加强财务监管,规范资金运行

为进一步规范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管理,加大对财务收支的监管力度,防范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认真清查负债。针对卫生系统庞大、负债较多的实际,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全面清查**年8月30日以前的负债,掌握全县卫生系统负债情况。二是严禁挂帐消费。按照纪检监察部门的有关要求,明文规定,禁止各医疗卫生单位挂帐接待,在接待中实行一餐一审核一报销制度,接待本着“勤俭节约、热情大方”的原则。三是下乡勤俭节约。要求下乡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要有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办事要雷厉风行,事情办完后要及时返回县城,减轻乡镇卫生院的负担,严禁工作结束后到娱乐场所打麻将、打扑克,请卫生院人员作陪,影响单位及个人的形象,增加卫生院负担。四是严格支出审批。对乡镇卫生院的支出层层审核,严格把关,单项开支超过1000元的一律采用转账或汇款的方式进行结算;公务费单项开支在2000元以下的,由卫生院长审核签字报销;公务费单项开支超过2000元的先书面报县卫生局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开支;公务费单项开支超过3000元的,必须书面报县卫生局局长审批后方可开支。凡是政府采购目录内的办公用品,一律实行政府统一采购。五是实行会计委派。县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统一实行会计委派,各乡镇卫生院持有3000元的备用周转金,设置一名报账员,会计账务统一由委派会计负责,进一步规范了资产、负债、收支、账簿,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内容真实完整,加强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六是实行财务专报。于**年10月起由委派会计每月到县、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在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对本单位财务进行专报,通报资产、负债、收支情况,加大财务公开力度,实行民主理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九)重视医技人才培养,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针对乡镇卫生院缺乏相应的医技人才,部分医疗设备闲置,未发挥应有作用的实际,县卫生局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采取以各乡镇卫生院内部培养为主,招聘、调配引进为辅的方式,解决乡镇卫生院医技人才缺乏的问题。通过各乡镇卫生院推荐,县卫生局审核,目前,全县乡镇卫生院已派出8名医务人员到州级进修放射等医技专业,将逐步解决乡镇卫生院医技人才紧缺、部分医疗设备闲置的现象。同时,县级成立医技对口帮扶指导小组,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b超、心电图、检验、放射等医技工作,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三、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一)新农合工作

1、筹资、参合情况。**年新农合人均筹资100元(其中:个人20元,中央、省财政补助80元),共筹集资金1258.97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筹集资金251.79万元,中央、省级补助资金1007·18万元)。**年全县有12.59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0.24。

2、就诊、补偿情况。1-10月全县减免补偿参合农民16.03万人次,补偿新农合基金983.8万元。补偿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27万人次,增幅达8.6。根据1-10月份运行情况,预计我县新农合基金使用率达今年筹资额的90,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达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倍,实现了累计资金结余率不超过当年统筹资金的25和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6倍以上两个目标。

3、加强监管,规范运作。一是积极配合县纪委、监察局开展落实新农合政策监督检查行动,加大新农合惠民政策执行力度。二是积极配合县审计部门每年对新农合资金常规审计,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三是对全县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现场督导152次(其中:县级15次、乡级64次、村级73次),不断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四是全县11家定点医疗单位的新农合用药全部实行统一竞(限)价采购、统一配送,确保县、乡镇、村新农合用药同质、同价。五是制定《××县县外住院参合患者医药费用现审现兑的规定》,对到县外住院的参合患者回本乡镇新农合管理服务中心交住院报销相关资料时,实行现审现兑。六是与楚雄州第二人民医院签订服务协议,精神病患者在州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实行现场减免,免收起付线、住院减免比例提高到65。七是把原来集中审核费用,改为深入到各定点医疗机构现场审核,减少费用开支,增强审核的指导性和对存在问题整改的时效性。八是办理参合农民住院备案手续4242人次,办理转院手续415人次,办理转诊手续139人次;审批使用血液制品37人次、使用特殊材料37人;入户核实门诊、住院减免补偿468户740人;调查核实参合农民外伤伤情91人次;1-10月份,共审核门诊处方152,247张,住院病历、住院结算单8,025份。

4、实行门诊总额付费制和住院床日分段付费制。从**年7月1日起,制定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总额付费制和住院床日分段付费制实施方案(试行)》,全县实行“门诊总额付费制和住院床日分段付费制”政策,有效控制了费用增长过快的势头,确保新农合基金的安全。

5、**年筹资情况。**年新农合筹资工作通过各乡镇、县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于11月20日全面结束,全县共有129,165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3.15,是历年参合率最高的一年,与**年(90.24)相比提高2.91个百分点。各乡镇参合率分别为:大麦地镇93.93,独田乡93.75,安龙堡乡93·24,妥甸镇93.2,大庄镇93.03,爱尼山乡、鄂嘉镇、法裱镇93。

6、进一步充实新农合监管人员。根据县编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县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服务机构编制的通知》(**编发〔**〕10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设置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服务中心的通知》(**编发〔**〕10号)文件精神,在乡镇人民政府社保所加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服务中心牌子,于8月1日起将原有的11名乡镇卫生院兼职的新农合经办人员划入乡镇新农合管理服务中心。同时,**年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考,12月份有3人被招录到乡镇新农合管理服务中心工作。

(二)项目工作

1、积极申报和争取项目。申报县人民医院住院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上级初评。申报了法裱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楼和14所无业务用房村卫生所建设项目。

2、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一是鄂嘉镇中心卫生院扩建项目(住院综合楼)。该项目是**年第四季度中央扩大内需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63万元(其中:国债50万元,地方配套13万元),到位资金63万元。建筑面积为759平方米,于**年2月23日进行公开招标,中标价为77.83万元,2月26日开工,累计拨付工程款59万元,9月17日进行了初验,9月29日进行终验,估算完成投资82万元。二是大庄镇中心卫生院扩建项目(住院综合楼)。该项目是**年第一批中央扩大内需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72万元(其中:国债资金60万元,省级配套12万元),到位资金72万元。建筑面积为786平方米,于**年4月12日进行公开招标,中标价为81.39万元,4月16日开工建设,累计拨付工程款61万元,9月18日进行初验,9月28日进行终验,估算完成投资83万元。三是鄂嘉镇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扩建项目。

该项目是**年第三批中央扩大内需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08万元(其中:中央国债100万元,地方配套8万元),到位资金108万元。建筑面积为687平方米,配套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于**年8月24日进行公开招标,中标价为107.54万元,8月28日开工,现已完成第二层楼板浇灌,正在进行第三层支柱施工,估算完成投资40万元,累计拨付工程款42万元,计划**年2月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四是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76.9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国债资金2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0万元,自筹226.99万元),上级到位资金200万元。建筑面积2994.76平方米,于**年9月28日进行公开招标,中标价为420.80万元,10月11日开工,累计拨付工程款350万元,8月25日进行初验,9月11日进行终验,9月14日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总投资488万元。五是县妇幼保健院业务综合楼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98万元,建筑面积1515平方米,到位资金176万元(其中:州级专项资金40万元、信用合作项目资金70万元、上海高镜镇捐赠资金50万元,自筹16万元)。

于**年12月28日进行公开招标,中标价228.47万元,12月30日开工建设,累计拨付工程款170万元,10月28日进行初验,11月20日进行终验,估算累计完成投资260万元。六是大麦地镇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建设项目。该项目属于**年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国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8万元,建筑面积4m00平方米,到位资金28万元。因涉及大麦地镇政府整体搬迁,于**年10月自筹资金10500元向大麦地镇政府购置建设用地525平方米,工程实行邀标,中标价43.06万元,于**年2月26日开工建设,累计支付工程款28万元,9月16日进行初步验收,9月29日进行了终验,估算完成投资44万元。七是设备购置项目。(1)**年第四季度中央扩大内需建设项目下达鄂嘉、妥甸镇卫生院设备购置计划28万元(其中:鄂嘉镇中心卫生院20万元,妥甸镇卫生院8万元),设备由省级统一采购,已配发到两个卫生院。(2)年初,上级下达我县82所村卫生所设备购置项目资金41万元,已为全县82个村卫生所购置了冰箱、高压消毒锅、身高体重计等26种基本设备。(3)**年,上级下达我县乡镇卫生院设备购置资金105万元,鄂嘉、大庄、法裱3个中心卫生院各配置15万元的救护车1辆,由州卫生局统一招标采购,12月配置到位;妥甸、安龙堡、大麦地、爱尼山、独田5个卫生院各配置10万元的医疗设备,于12月1日公开招标采购,12月底配置到位。

(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疫情、突发事件报告和处置。一是截止**年10月全县共报告常住人口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176例,死亡1例,发病率112.51/10万,死亡率0.64/10万,与去年同期9种226例相比发病数下降22.12。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180例。无计划免疫针对疾病报告(15岁以下儿童)。二是截止11月20日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起,其中:流感疫情11起、手足口病疫情3起、疑似麻疹疫情1起、疑似afp病例疫情1起、食物中毒事件3起,疫情暴发后均得到了积极有效的处置。

2、疾病监测。一是i号病监测:在妥甸镇、大麦地镇、爱尼山乡开展i号病监测三期,放置鼠笼3060笼,共捕鼠303只,捕鼠率9.9,均为褐家鼠,染蚤鼠数80只,染蚤率26.4。对303只鼠肝、脾进行细菌学培养为阴性,血清学检测154份阴性,检蚤254匹、根据“三同”原则对鼠蚤进行蚤拉胃培养102组均为阴性。二是ⅱ号病监测:5—10月对ⅱ号病实行“逢疑必检”和“零病例”报告制度,共报告腹泻病例69例,检测10例,均为阴性。三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监测,并实行“零病例”报告制度。四是甲型h1n1流感监测:甲型h1n1流感监测实行“零病例”报告制度,报告甲型h1n1流感1起1例(大理卫校输入性病例),经居家隔离治疗全愈。5月8日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五是手足口病监测:手足口病监测实行“零病例”报告制度,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3例,已采样送省疾控中心检测2例,检测分离出coxa16病毒2例。六是afp病例监测:县、乡镇各医疗机构开展afp病例主动监测,报告疑似病例1例。七是性病监测:共收报性病3种14例,其中: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8例、梅毒3例、淋病3例。

3、结核病防治。截止11月20日共接诊、登记肺结核病人332例,痰检301例,痰检率90.66,纳入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73例,其中初治涂阳52例、复治涂阳7例、初治涂阴14例(重症1例、非重症13例)。目前,73例患者中,死亡1例,无拒治、失败、迁出和丢失现象。肺结核病人报告、转诊率100,转诊到位率75.54,追踪率100,追踪到位率86.57。

4、麻风病防治。积极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共接到线索48条,调查48条,经流行病学调查、取材检查(细菌、病理),确诊bl型麻风病3例。开展麻风病疫村疫点调查,对10年内确诊mb病例和5年内确诊pb病例的13个村委会18个自然村、464户、1673人开展调查,无病例发生。麻风病家属检查17户、49人,无新发病例。对未完成疗程的7例麻风病例开展规则联合化疗,联合化疗率达100。对历年完成治疗14例患者进行监测,达临床治愈标准2例。对历年治愈存活者201例进行临床随访复查103例。对3例严重麻风病反应病例(ⅱ型反应病例2例、严重混合型反应病例1例)给予积极处置和治疗。发放麻风病患者个人防护用具包13个、溃疡护理包5个、防护靴144**。

5、计划免疫管理。认真贯彻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1—11月运转疫苗11次。一是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卡介苗99.13(1136/1146),脊灰疫苗99.77(1277/1280),百白破疫苗99.74(1526/1530),麻疹疫苗100(341/341),乙肝疫苗99.75(1182/1185),乙脑疫苗98.00(1193/1205),a群流脑疫苗99.25(663/668),麻-风二联疫苗91.49(742/811)。二是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脊灰疫苗99.74(1170/1173),百白破疫苗98.96(1147/1159),麻疹疫苗99.64(273/274),乙脑疫苗98.63(289/293),麻-腮二联疫苗98.66(589/597),麻-腮-风三联疫苗100(38/38),甲肝疫苗99.39(489/492),ac群流脑疫苗100(413/413)。三是乙脑疫苗群体性接种10207人。四是乙肝疫苗查漏补种3064人。五是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1867人份。

6、地方病防治。一是疟疾防治:疟疾报告发病12例,发病率7.71/10万。发热病人血检712人份,检出疟疾2例;疟疾现症病人治疗12例,抗复发治疗22例,全程服药率100;开展媒介监测10次,捕获按蚊10种1154只。二是碘缺乏病防治:采盐样300份,经定量检测300份,合格300份,合格率为100,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100。8—10岁儿童尿碘检测100份,尿碘中位数427.79ug/l,合格率为100。无碘缺乏病病例报告。开展8—10岁学生碘缺乏病健康知晓率调查150人,知晓率达97.78。开展18—35岁妇女碘缺乏病健康知晓率调查75人,知晓率达97.33。开展8—10岁学生甲状腺生理性肿大调查443人,未检出甲状腺生理性肿大。三是克山病防治:对17例现患慢克病人追访1次,病情稳定。

7、实验室计量认证。**年3月22日县疾控中心接受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评审组现场评审,5月取得实验室计量认证资质证书。

8、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在“三八维权周宣传活动”、“3.24结核病宣传日”、“4.25计划免疫日”、“4.26疟疾宣传日”、“5.15碘缺乏病宣传日”、“5.19科技周宣传活动”、“6.26禁毒日”和“艾滋病宣传日”发放健康知识宣传画、册、单20000余份,咨询500余人次。培训乡镇、村医生计免、结核病、艾滋病、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狂犬病、手足口病、麻风病、碘缺乏病知识764人次。

(四)艾滋病防治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艾责任。一是各乡镇、县防艾委成员单位健全防艾工作领导机构,设专(兼)职人员,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二是召开**年全县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三是与乡镇人民政府、县防艾委成员单位签订防治艾滋病工作目标责任书。

2、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艾知识。一是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培训。在“××县**年第一期‘虎乡讲坛’科级干部综合知识培训班”上,对315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防艾知识培训。二是积极开展宣传周活动。在宣传周活动期间,全县设有集中宣传咨询点32个,参加宣传人员295人,发放宣传资料26220份,出专栏80期,展出展板81块,咨询群众17561人,发放安全套7000只;开展干部职工学习宣传教育25场次945人;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8482户,发放宣传材料9995张,召开户长会266场次17345人;教育系统开展学校宣传教育122所,参与学生11270名,发放宣传资料8270份。三是积极开展各类人群培训。培训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人员2期、120人。培训乡镇、村医务人员防艾知识273人次。培训感染者家属和公共娱乐场所相关人员防艾知识350人次。培训建筑企业老板和建筑工地农民工防艾知识4期、253人次。培训新招录公务员、外出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防艾知识14期、1809人。培训中小学校副校长、疫情管理人员和校医防艾知识40人。四是利用广播、标语广泛宣传。县城区设置永久性防艾宣传标语2条。乡镇、村在显目位置刷写防艾标语178条。

3、加强监测检测,完善网络报告。一是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及大庄、安龙堡、大麦地、鄂加4个乡镇卫生院,通过州级hiv初筛检测点验收达标。二是**年完成各类人群监测检测4719人份,报告hiv阳性11例(本地报告6例、外地报告返回5例)。其中:自愿咨询检测167人份,孕产妇检测2110人份(阳性1例),婚前检测1020人份,从业人员健康体检1009人份(阳性1例),娱乐场所人员检测48人份,羁押人员检测38人份(阳性1例),hiv家属检测2人份(阳性1例),术前检测325人份(阳性1例)。

4、强化行为干预,控制艾滋病传播。一是对娱乐场所每月开展一次行为干预,干预130户1819人次,免费发放宣传画110张、娱乐场所女性工作人员保健手册120册、男用安全套12310只、女用安全套20只、康斯怡/水溶性剂300包,防艾扑克260副,宣传资料810份。二是每季度对公共场所防治艾滋病工作开展联合督查1次,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套摆放率达100。三是对检出2例hiv阳性的孕妇,实施了母婴阻断(终止妊娠),并对孕产妇进行定期随访。四是全年免费发放安全套44825只,其中:宾馆、旅店、娱乐场所发放22825只,利用街天等形式对各类人员发放18000只,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艾滋病感染者发放4000只。

5、加强随访管理,规范抗病毒治疗。一是**年检出hiv阳性的6例感染者告知率、随访率、cd4细胞检测率均达100,cd4细胞小于300/u的3例已及时转诊并接受治疗。二是对历年确认的48例中实际能找到的26例进行定期随访,随访率达88.46(23/26),cd4细胞检测率达71.15(37/52),配偶性伴检测率达60。三是全县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10例(原治疗6例、新增4例),对新增治疗4例进行了cd4细胞检测,检测率80,完成病毒载量检测7人,完成率达100,在治病人按时进行随访和相关化验检查,用药安全、有效。

6、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提高感染者家庭生活质量。一是民政、卫生、妇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救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资金12720元(城镇居民2户4人10560元、农村居民1户3人2160元);二是县妇联资助2个艾滋病感染者孤儿资金3600元。

(五)医政管理工作

1、积极组织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组织对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护理质量督查2次,及时将存在问题进行书面反馈,限期整改,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疗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

2、积极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一是**年,县、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参加省、州各种培训学习202人次。二是组织各种形式业务培训、考试2608人次。

3、积极组织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参加州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学习162人,获取州级颁发的п类学分154人。参加县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48人,获得ш类学分35人。

4、积极组织在职医务人员学历培训。**年县、乡镇各医疗卫生单位有52人参加成人本科、专科学历教育,20名村医生参加**南省乡村医生中医中专学历教育。

5、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到上级进修学习。**年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到上级进修学习33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医务人员到上级进修学习24人。

6、积极组织推荐、培养学科带头人。**年,全县共推荐、评选出学科带头人15人,对3名学科带头人进行选送进修培养。

7、组织执业医(助)资格考试。**年全县报考国家执业医(助)师资格考试103人,其中:参加临床执业医师22人,中医执业师医1人,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1人,临床执业助师66人,中医执业助师7人,中西医执业助师6人。

8、认真组织实施小儿疝气救治项目。全年共开展免费小儿疝气手术治疗15例,每例补助800元,共补助资金12000元。

9、积极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全县参与无偿献血337人,献血量达85700毫升。

10、积极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于8月20日在县城区开展启动仪式,县级医疗卫生单位领导及医务人员28人参加活动,为群众测量血压428人、测量身高体重227人、卫生知识咨询248人,发放宣传资料3340多份(册)。

11、卫生科技工作。××县人民医院申报的《外膜及周边束膜联合缝接术在周围神经创伤中的应用》和《旋ct在××县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别荣获**年科技成果

二、三等奖。

(六)卫生监督工作

1、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一是在元旦、春节、州庆、五

一、十一等节假日,在县政协会、人代会、虎文化节等重要会议、重大庆典期间,出动卫生监督员2770人次,监督检查餐饮经营单位962户次、食品经营单位289户次。二是积极参加食品卫生联合专项检查5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80户次,积极参加生猪定点屠宰联合专项检查5次,检查经营单位184户次。三是出动卫生监督员537人次,对县城区6所学校及8个乡镇35所学校开展以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食堂卫生、饮用水卫生为重点内容的监督检查2次,下达监督整改意见书78份。立案查处违法经营食品案件2件。四是出动卫生监督员69人次,抽检县城区自来水厂出厂水6件,末稍水18件,检测合格24件。监督检查生活饮用水卫生27户次,抽检桶装水5件,其中:县级检验4件,合格4件,送州级检验1件。五是对县城区113家餐饮经营单位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其中:评定为b级单位11家,c级单位52家,评分不评级50家。

2、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一是在节假日、重要会议和重大庆典对公共娱乐场所监督检查52户次。二是出动卫生监督员20人次,检查化妆品经营单位13家,抽查化妆品15个品种。严把进货关,完善索证制度,禁止购进、销售不合格的化妆品。对县城区130家公共场所建立管理档案,并对24家旅馆进行量化分级管理,评为c级单位6家,评分不评级18家。

3、职业卫生监督工作。出动卫生监督员61人次,检查企业15户,从业人员674人,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人员474人。下达《企业职业卫生监督告知书》15份,与被监督企业签订《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责任承诺书》15份,建立职业卫生监督档案15份。对5家开展放射工作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持有放射诊疗许可证3家,持放射工作人员证7人,参加了健康检查和个人剂量监测8人。下达监督意见书9份。

4、医疗卫生监督工作。一是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出动卫生监督员619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卫生、公安、工商、药监、监察、科技、计生6个部门联合,出动执法人员26人,开展集中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2次。受理非法行医投诉举报案件1件,立案查处案件1件,当场处罚非法行医(游医)2起,取缔无证行医点5个,收缴各类器械、药品15箱150多个品种。二是加强医疗废物监管。出动卫生监督员548人次,对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155户次。三是加强医院控感管理。对县、乡镇医疗卫生单位控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每月进行1次医院感染监测。四是加强血液安全监管。出动卫生监督员36人,重点对县级3家用血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用血均由州中心血站提供,制度健全,记录齐全,无自采自供血液的现象。五是加强消毒产品监管。出动卫生监督员28人次,监督检查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及城区药品经营单位消毒产品销售、使用14户次。

5、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出动卫生监督员774人次,监督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155户次,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61份。对76所学校预防传染病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50份。

6、规范审批卫生许可证。截止**年11月20日,共受理食品卫生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放射诊疗执业许可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效验申请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申请632份。现场审核、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501份,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1份,放射诊疗许可证1份,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8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效验107份,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资格审核175人。责令经营场所不符合卫生条件的4户经营单位限期整改。

7、广泛开展普法工作。一是举办卫生监督信息员培训班1期、16人。二是培训乡镇卫生院职工及乡村医生传染病防治、医疗废物管理、院内感染等相关知识81人。三是举办县城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培训班1期、46人。举办“乡村旅游”食品安全卫生知识讲座1期、60人。四是举办辖区内5家粉尘危害严重的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1期、11人。深入到5家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00多份。

(七)妇幼卫生保健工作

1、孕产妇系统管理。全年产妇总数1289人,活产1300人,产前检查1274人,率98;产后访视1245人,率95.77;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1300人,率100;住院分娩1172人,率为90.15;高危产妇227人,检出率为17.61;高危住院分娩227人,率为100;全年无孕产妇死亡。

2、儿童系统管理。全县共有7岁以下儿童数9985人,儿童保健覆盖8727人,保健覆盖率87.4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3698人,对5岁以下儿童进行了营养评价,实查人数5867人,对体弱儿童全部进行了专案管理。婴儿死亡17人,死亡率为13.08‰,5岁以下儿童死亡19人,死亡率为14.62‰。

3、认真实施降消项目。一是制定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实施方案》,全年共救助561人,救助金额190112.25元。二是建立危急孕产妇救治绿色通道,做到有呼必救。全年共发生危急孕产妇34例,抢救成功34例。三是积极开展适宜技术培训,提高乡镇、村两级高危孕产妇识别、抢救、转诊能力。四是加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产科能力建设,提高危急孕产妇救治水平。

4、加强妇幼保健知识宣传。开展妇女保健知识集中宣传活动13次,有186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宣传教育活动,受教育妇女达167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6种、9294份。开展县、乡镇、村妇幼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3期、500多人次。

(八)爱国卫生工作

1、环境卫生。在元旦、春节、虎文化节和爱国卫生月广泛组织发动干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突击整治活动,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在突击活动中,参加活动达3.2万余人次,清除垃圾103吨,清除了卫生死角474处,清除“街道牛皮癣”广告700余条(张),1000多名学生志愿清除城郊公路沿边杂草3300多米。与县城区542户个体工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对城区无证占道经营、建筑工程占道和随处乱倒垃圾进行清理整治1700余次。

2、除“四害”工作。全县共投入灭鼠药118.5kg,灭蚊蝇药物75.88kg,消毒灵14.5kg,喷洒面积91万m2。对9个安置点进行了一次灭蚊蝇消杀及水源消毒,投入灭蚊蝇药14kg,消毒灵2000片,灭蚊蝇喷洒面积1.68万m2,有效预防灾区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3、农村卫生厕所基础性调查工作。**年3—4月开展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改厕基础性调查工作,经统计,全县共有农户2.52万户,使用卫生公厕249户、沼气三联式卫生厕所4474户、其它卫生厕所7997户,使用卫生厕所占有率45.1;无厕户19874户,占农村总户数的53.9。

4、卫生乡镇、村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法裱、鄂嘉、安龙堡等卫生乡镇创建和巩固工作,积极开展新街、密架、阳太、雨龙、妥甸西城区下王家等卫生村创建和巩固工作,提升乡镇、村环境卫生综合质量,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九)行业作风建设

一是抓好了廉洁行医教育。召开县、乡镇医疗卫生单位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共100多人参加的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对县、乡镇各医疗卫生单位300多名医务人员进行党风廉政、行风教育,县人民医院组织157名医务人员观看职业教育专题片。二是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制定并下发《**年××县卫生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实施意见》,组织对4家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及大庄镇中心卫生院开展卫生行风评议活动,邀请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县监察局、第二纪工委相关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系统内退休干部职工,患者、家属及重点评议单位主要领导召开民主评议行风座谈会。向患者、卫生行风社会监督员、职工发放行风评议表369份,收回369份,其中:对县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出院患者发放行风评议表100份,患者对县人民医院七项综合满意度为93·65,发放职工问卷调查表50份,职工对单位的满意率为98·4;对县妇幼保健院门诊、住院、出院患者发放行风评议表30份,患者对县妇幼保健院七项综合满意度为90·66,发放职工问卷调查表20份,职工对单位的满意率为92;对大庄镇卫生院门诊、住院、出院患者发放行风评议表30份,患者对大庄镇卫生院七项综合满意度为89·17,发放职工问卷调查表11份,职工对单位的满意率为92·73;对县卫生监所发放干部群众行风评议表50份,干部群众对县卫生监所工作满意度为89,发放职工问卷调查表8份,职工对单位的满意率为90·92;对县疾控中心发放干部群众行风评议表50份,干部群众对县疾控中心工作满意度为92,发放职工问卷调查表20份,职工对单位的满意率为89。三是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先后召开了动员、再动员等专题会议,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考试,组织县、乡镇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和监督检查。针对药品、器械采购等商业贿赂易发、高发的重点单位、重点人群众,认真查找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预防商业贿赂的发生。四是开展廉政文化进医院活动。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县卫生局党委关于开展廉政文化进医院活动的实施方案》,按照目标、任务、方法、步骤有序开展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回顾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卫生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卫生工作离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人才缺乏。卫生系统内缺编现象仍然十分突出,目前,县、乡镇医疗卫生单位还缺编30人,村卫生所还缺编19人,难以应对越来越繁重的卫生工作。村卫生所缺乏社区医生、全科医生,特别是边远地区村卫生所仍然存在缺医少药现象。乡镇卫生院缺乏医技人才,现有的部分医疗设备闲置,难以发挥应有效益。二是负债过大。县、乡镇各医疗卫生单位截止**年9月底差欠基建款、贷款、设备款、接待费等共计829·61万元,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前期费、配套经费、附属工程建设费等需自筹解决,建设项目越多负债越大,如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建设项目需自筹解决300多万元经费。三是新农合监管仍然薄弱。因点多面广,办公经费紧缺,无交通工具,对新农合定点医疗单位监管仍然薄弱,特别是需要探索对村卫生所监管的有效机制。四是艾滋病、结核病、肝炎仍然是危害全县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五是卫生救助补偿机制不健全,贫困、特困急危重病人救治后费用无人承担,医疗机构压力越来越大。

五、**年工作计划要点

1、抓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脱产(函授)学习,选送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学习,邀请专家学者来讲学,下到基层对口帮扶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大管理型人才、医技人才、全科医生、学科带头人、名医的培养教育力度,村级主要是培养社区医生和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主要是培养医技人才、全科医生,县级主要是培养学科带头人、打造名医。积极支持县、乡镇、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和学历培训。

2、抓好项目争取和实施工作。按照储备一批、上报一批、实施一批项目的总体要求,继续抓好在建项目实施、验收和投入使用工作;积极争取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法裱镇卫生院住院楼和14个未建村卫生所的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县、乡镇、村各医疗卫生单位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3、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队伍建设,选好配强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服务中心人员;加强新农合监管,特别是要加大对村卫生所监管力度,认真执行新农合政策,规范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全、稳步推进;继续实施“两个”付费制,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增长;继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统一竞限价上网采购管理工作,降低药价,保障药品质量。

4、抓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调整、充实县、乡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明确工作职责,配齐基本装备,统一地点、编号、制度、专人管理,要求应急队伍随时处于应急状态,确保应急通信24小时畅通,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县、乡镇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处突职责,做好应急药品、器械、物资的储备,确保卫生应急工作快速高效运作,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5、抓好以艾滋病防治为主的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及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大力开展防艾知识普及教育,加强监测检测、行为干预和关怀治疗工作,确保我县“十一五”期间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度流行态势;抓好鼠疫、霍乱、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继续巩固计划免疫成果。

6、抓好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继续加强“七化”(内部管理科学化、工作作风优良化、组织纪律严明化、学习风气制度化、思想道德高尚化、诊疗活动规范化、服务文明礼仪化)建设,全面提升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整体服务能力;加大对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执行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疗护理医技操作规程的检查力度,防范医疗纠纷或事故发生,确保医疗安全;广泛开展院内学习培训教育,形成互帮互学、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巩固和夯实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大力开展适宜技术普及工作,特别是县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相应帮扶机制,负责帮助、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检验、b超、心电图、放射等适宜技术。

7、抓好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工作。加强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办案水平,提高监管服务能力;加强县、乡镇、村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大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维护农村医疗市场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力度,依法规范开展防治,控制传染病流行蔓延;加强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管。

8、抓好“两个死亡率”的控制工作。继续加强乡镇产科能力建设,提高孕产妇救治水平,控制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继续抓好“降消”项目的实施,开展贫困孕产妇救助,提高贫困孕产妇健康保健水平;加大县妇幼保健院指导乡镇、村妇幼保健工作力度,动态掌握孕产妇底数、筛查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童、宣传住院分娩政策、指导培训乡村医生和规范建立健全各种台帐,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引导和宣传典型,全面提高乡村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积极开展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普查普治,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9、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继续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灭鼠先进县”创建成果;继续巩固“州级卫生乡镇”和“县级卫生村”创建成果;确保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下达的改厕任务;在各种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形式多样、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镇及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预防疾病流行,提高生活质量。

10、抓好各医疗卫生单位债务偿还工作。将各医疗卫生单位偿还债务签入**年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中,作为年终和年底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制定债务偿还计划,逐步减少和消除所欠债务,对偿还债务成效明显的单位及主要领导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债务长时间不减的单位及主要领导给予通报批评。

民营医院管理年自查报告篇9

    法定代表人:姚昌本,该院院长。

    委托人:张培,该院副院长。

    委托人:姚志成,湖北西陵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湖北省宜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住所地:湖北省宜昌市果园二路。

    法定代表人:王勇,该局局长。

    委托人:孙昌伟、蔡异新,该局干部。

    被告湖北省宜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工商局)于 2000年 2月 11日作出的宜市工商处字(2000)027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原告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保健院)在药品采购活动中,先后收受宜昌市医药公司等 10家药品经销企业给付的款、物共 26笔,计 58721.58元,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和国家工商局《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一款、第四条的规定,是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决定对该院处罚款 1万元。

    原告保健院不服被告工商局的这一行政处罚决定,向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原告诉称:一、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存在着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的错误。(1)被告认定我院收受 26笔款、物计 58721.58元中,认定我院收受安琪生物制药公司经营部的那一笔有误。我院于 1999年 7月 9日接受安琪生物制药公司经营部捐赠的 15900元后,已于同年 12月 17日退给该经营部 7846.39元,这笔退款应当从总收受款数中扣除。因此我院实际受赠数额应为 50875.19元,不是 58721.58元。(2)受赠全部款、物已经依法列入我院财务账,这是一种明示的折扣行为,不属于商业贿赂。即使折扣比例不当或者入账科目不对的问题确实存在,也不应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3)我院是全民所有制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事业单位,不是能够作为市场主体的经营者,不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范围。二、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存在着程序违法的问题。(1)被告在《检查通知书》中通知的被检单位是“宜昌市妇幼保健医院”,不是我们“宜昌市妇幼保健院”。被告持这样的《检查通知书》对我院进行调查,是调查的对象错误。(2)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只记载了我院接受捐赠的总数额,未载明据以认定该数额的证据。请求依法撤销被告作出的这一行政处罚决定,并判令被告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

    原告保健院提交了如下证明材料:

    1、保健院办理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

    2.中共中央、国务院 1997年 1月 15日的《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3、保健院收受涉案款的收款收据、银行现金送存单票样一组;

    4.保健院收受涉案款、物明细表;

    5.宜昌市红十字会关于给保健院捐赠药品的证明;

    6.宜昌市红十字会办理的社团法人登记证;

    7.《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

    被告辩称:一、原告在 1998年 11月至 1999年 8月间的药品购销活动中收受的 58721.58元款、物,虽然入了本单位财务账,但所入科目不能如实准确地反映购药成本,其行为实质上是账外暗中收受回扣。二、原告作为药品购销活动中的购方单位,本身不是消费者,所购药物转手卖给了患者。原告虽然是全额拨款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但是其日常业务活动都是有偿的,其采购药品的行为是一种商品经营行为,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对象。根据国家工商局《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的第四条和国家工商局、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纠风办工商公字(1996)第 127号文件规定的精神,对于医疗卫生机构在药品购销活动中收受回扣及其他商业贿赂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进行查处。因此,我局对原告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人民法院应当维持。

    被告工商局提交了如下证明材料:

    1.宜市工商处字(2000)027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及送达回证;

    2、2000年 2月 1日作出的工商述字(2000)第 27号《行政处罚决定告知书》及其送达回证;

    3、1999年 11月 3日填报的立案审批表;

    4、1999年 11月 16日作出的《关于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商业贿赂行为一案的调查终结报告》(附保健院收受款、物明细表);

    5、1999年 11月 2日、11月 8日、11月 9日分别对保健院吴庆鄂、张培、曹敏、王永青的询问笔录各一份;

    6.保健院 1998年、1999年其他收入账;

    7.保健院收受款、物记账凭证和收款收据票样;

    8、宜昌市三峡制药厂经营部药品销售发票票样;

    9、《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10、《湖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11.国家工商局《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

    12.湖北省工商局 1998年 10月 19日对《关于医院是否属〈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主体等问题的请示》的批复;

    1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联合颁发的工商公字(1996)第 127号文、工商公字(1997)第 91号文、工商公字(1998)第 66号文;

    14.国务院办公厅国办法(1999)75号文。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原告保健院为全额拨款的全民所有制卫生事业单位,服务对象面向社会,开设内、外、妇、儿、皮肤、医疗美容、口腔等诊疗科目。自 1998年 11月至 1999年 8月期间,保健院在药品采购活动中,先后收受宜昌市医药公司等 10家药品经销企业给付的 25笔款计 54921.58元,收受价值 3800元的空调一台,两项合计 58721.58元。以上收受的款、物,分别计入了该院财务账的其他收入科目和固定资产科目中。1999年 11月,被告工商局在对保健院的药品购销活动进行检查时发现这一问题,通过立案、调查后于 2000年 2月 1日,向保健院送达了工商述字(2000)第 27号《行政处罚决定告知书》。保健院在法定期间内未行使陈述、申辩权。2月 11日,工商局作出宜市工商处字(2000)027号行政处罚决定,以保健院收受款、物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第 60号令《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一款、第四条的规定为由,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决定对保健院处罚款 1万元。 2月 13日,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保健院。保健院不服,提起诉讼。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认为:

    原告保健院称其在收受安琪生物制药公司经营部的 15900元后又退回 7846.39元,这笔退款应当从总收受款数中扣除。因此收受款、物的总额应为 50875.19元,不是 58721.58元。保健院的这一主张,不仅与自己的账目记载不符,也不能提供出相关证据,不能成立。被告工商局认定保健院收受了总额为 58721.58元的款、物,是正确的。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此条规定将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统称为经营者,并未对经营者的经济性质进行区分。原告保健院虽属全额拨款的公益卫生事业单位,但从其业务活动看,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和销售的药品都是有偿的,因此其购销药品是商品经营行为。另外,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对方单位或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其中的对方单位或个人,更不是专指经营者,包括了所有从事公务采购活动而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单位和个人。保健院采购药品,是其从事的公务活动之一。从事此项活动时的保健院,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称的经营者。保健院称其不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对象,理由不能成立。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账。”所谓回扣,是指因购销活动而在账外、暗中给予或者接受对方的现金、实物。所谓折扣,是指在购销商品时,以明示并如实入账的方式给予或接受的价格优惠。两者虽然都是在经营活动中给付或者接受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但区别在于回扣是账外、暗中进行的,对回扣与经营活动的联系,当事人在公开场合采取回避态度;而折扣是以明示并如实入账的方式进行,当事人无需回避折扣与经营活动之间的联系。这里所说的账,是指按照财会制度设立的、能够如实反映经营活动的账目,不是指除此以外的其他账目。原告保健院虽然将在药品采购活动中收受药品经销企业给付的款、物入了账,但所入的并非反映药品购销活动的经营账,而是其他账目。这种入账方式,不能如实反映接受款、物与采购药品之间的联系,不能反映所购药品的实际成本,不能如实反映双方之间的经营活动。因此以这种入账方式接受款、物,对于药品经营活动来说,还是账外的、暗中的。被告工商局认定保健院收受款、物的行为属于账外暗中收受回扣,是正确的。保健院诉称这是一种明示的折扣行为,理由不能成立。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工商局据此对保健院处以罚款 1万元,于法有据。

    被告工商局出具的《检查通知书》上开列的被检单位是“宜昌市妇幼保健医院”,与原告保健院的单位名称相差一个字。工商局要调查和处罚的事实,确实发生在保健院。对工商局调查并处罚的事实,保健院除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主张已经给安琪生物制药公司经营部退还 7864.39元外,并不否认其他事实与自己有关。因此,不存在调查对象错误的问题。《检查通知书》上开列的被检单位名称,实属笔误。

    被告工商局制作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虽然只载明违法事实,没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载明认定这些事实的证据,但这些证据在进行处罚时已经存在,并且原告保健院只对事实的定性有异议,并不否认事实本身的存在。这说明,行政处罚决定书存在着制作不规范,内容不完备的问题。

    综上,被告工商局作出的宜市工商处字(2000) 027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虽然存在着制作不规范的问题,但不构成违反法定程序,应当维持。据此,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于 2000年 7月 7日判决:

    维持被告工商局的宜市工商处字(2000)027号行政处罚决定。

    本案诉讼费 200元,由原告保健院负担。

    保健院不服一审判决,向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理由是:上诉人是全额拨款的卫生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而使用药品,并非变相买卖药品。上诉人从事的是非营利性公益事业,所获收益用于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上诉人收受的捐赠款、物,按规定不记入药品账,不存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问题。原判认定上诉人是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经营者,账外暗中收受了回扣,是错误地适用了法律。原判一方面承认行政处罚决定书制作不够规范、内容欠完备,一方面又说行政处罚决定书尚不违反法定程序,是自相矛盾。另外,被上诉人进行行政处罚,没有进行听证程序,公然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请求撤销一审判决,改判撤销被上诉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上诉人保健院在二审中提交的证明材料有: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2000年 7月 18日印发的《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

    2、2000年 7月 18日保健院向宜昌市财政局提交的《关于药品折扣(捐赠)收入账务处理的请示》及宜昌市财政局 2000年 8月 11日对该请示的复函;

    3、财政部、卫生部颁发的《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

    4、财政部颁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5、1999年 3月 10日湖北省财政厅、卫生厅印发的《关于医疗卫生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有关规定的通知》;

    6.湖北省卫生厅 1999年 10月 19日印发的《关于加强医疗收费和药品购销管理工作的通知》;

    7、1999年 8月 24日宜昌市物价局印发的《宜昌市药品价格管理规定》;

    8、1999年 1月 1日保健院分别与宜昌市三峡制药厂经营部等药品经销企业签订的供货协议书样本(共 6份)。被上诉人工商局答辩称:上诉人购销药品都是有偿的,实际上是商品经营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并不排除事业单位法人。上诉人收受药品经销企业的款、物,没有冲减购药成本,而是记入其他收入和固定资产科目,其行为已丧失了折扣的本来面目,变成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商业贿赂行为。被上诉人对上诉人所处罚款是 1万元,不需适用听证程序。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当维持。

    被上诉人向二审法院补充提交的证明材料有:

    1.1999年 1月 1日保健院分别与宜昌市三峡制药厂经营部等药品经销企业签订的供货协议书样本(共 5份);

    2、保健院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1999年 10月 20日保健院所作的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的自查自纠报告;

    4、保健院 1999年 8月 30日填报的《1998年以来药械购销折扣自查自纠情况登记表》;以上证据均已在一审中经过庭审质证,但未向一审法院提交,应二审法院的要求补充提交。

    5、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听证暂行规则》。

    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开庭审理,确认上诉人保健院在一审中提供的第 5、6、7号证据与本案无关,不能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根据;除此以外保健院和被上诉人工商局提交的其他证据,取得程序和收集方式合法,可以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根据。二审根据本案有效证据认定的事实,与一审无异。还查明,一审法院审理程序合法,双方当事人对一审法院的审理程序不持异议。

    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的该法调整对象,不仅包括经核准登记、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的经营者,还包括其他从事了经营行为或营利性服务等与市场竞争有关活动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上诉人保健院虽为财政全额拨款的非营利性公益卫生事业单位,但其日常业务活动是营利的,这种活动是与市场竞争有关的经营行为,应当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去规范。依法规范保健院的经营行为,不影响保健院将在经营中的获利用于其所称的弥补财政拨款不足。保健院上诉称其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所获收益用于弥补财政拨款不足,因此不应受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理由,不能成立。

    上诉人保健院以其在二审中提交的证据,主张其收受款、物入账是符合这些财务规定的。经查,这些证据只证明保健院对接受的捐赠款、物应当如何入账,并非指对接受的回扣或者折扣应当如何入账。而捐赠与回扣或者折扣是不同的概念。捐赠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捐赠是无偿的,不能以受捐赠人必须对捐赠人的经营活动作出回报为前提。回扣或者折扣则发生在经营活动中,是经营者为促成经营使用的手段,接受回扣或者折扣的一方必须与经营者做成交易,才能获得回扣或者折扣。虽然保健院对收受的款、物冠以“捐赠”的名义,但不能掩盖保健院是因做成药品交易而收受了这些款、物的真相。如果保健院不与药品经销企业做成药品交易,则这些企业就不会给保健院“捐赠”。因此,保健院收受的涉案款、物,不是捐赠款、物。保健院按捐赠款、物入账的规定来主张自己对收受涉案款、物的入账是正确的,理由不能成立。由于保健院对收受的款、物虽然入了账,但不是如实入账,不符合折扣“明示并如实入账”的要求,所以保健院上诉主张这些款物是变相折扣或高额折扣,理由也不能成立。

    被上诉人工商局作为专门的监督检查部门,在对上诉人保健院作出处罚前,进行了立案、调查取证,并送达了处罚告知书,交待了陈述和申辩权,其处罚程序符合法律规定。工商局作出的处罚决定中没有具体载明据以认定保健院违法行为存在的证据名称,使其处罚决定书的内容不完备,是行政行为的轻微瑕疵。工商局的这一行政瑕疵没有达到侵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程度,不影响其处罚决定的有效成立,因此不能认定工商局的行政行为程序违法。

民营医院管理年自查报告篇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第三条本法所称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本法所称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

本法所称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

本法所称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四条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本法规定管理的动物疫病分为下列三类:

(一)一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二)二类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

(三)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

前款一、二、三类动物疫病具体病种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五条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管辖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七条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动物卫生监督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动物及饲养自用动物的防疫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设置的原则建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

第十条国家支持和鼓励开展动物疫病的科学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广先进适用的科学研究成果,普及动物防疫科学知识,提高动物疫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十一条对在动物防疫工作、动物防疫科学研究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动物疫病的预防

第十二条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对动物疫病状况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内外动物疫情和保护养殖业生产及人体健康的需要,及时制定并公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确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制订本行政区域的强制免疫计划;并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增加实施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本管辖区域内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病监测计划。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进行监测;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第十六条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对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动物疫情预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动物疫情预警后,应当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十七条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做好免疫、消毒等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第十八条种用、乳用动物和宠物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种用、乳用动物应当接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定期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九条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下列动物防疫条件:

(一)场所的位置与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距离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

(二)生产区封闭隔离,工程设计和工艺流程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三)有相应的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染疫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和清洗消毒设施设备;

(四)有为其服务的动物防疫技术人员;

(五)有完善的动物防疫制度;

(六)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动物防疫条件。

第二十条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相关材料。受理申请的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不合格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需要办理工商登记的,申请人凭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名称、场(厂)址等事项。

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集贸市场应当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垫料、包装物、容器等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要求。

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不得随意处置。

第二十二条采集、保存、运输动物病料或者病原微生物以及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动物诊疗以及易感染动物的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

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四条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逐步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予以公布。

本法所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采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规定的一种或者几种动物疫病,并经验收合格的区域。

第二十五条禁止屠宰、经营、运输下列动物和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下列动物产品:

(一)封锁疫区内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

(二)疫区内易感染的;

(三)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

(四)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五)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

第三章动物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二十六条从事动物疫情监测、检验检疫、疫病研究与诊疗以及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及时报告。

接到动物疫情报告的单位,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处理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上报。

第二十七条动物疫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其中重大动物疫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必要时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认定。

第二十八条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通报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与同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条约、协定,及时向有关国际组织或者贸易方通报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第二十九条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及时公布全国动物疫情,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情。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物疫情。

第三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第四章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第三十一条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下列控制和扑灭措施:

(一)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疫区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对疫区实行封锁。必要时,上级人民政府可以责成下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迅速扑灭疫病。

(三)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易感染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对出入疫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第三十二条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下列控制和扑灭措施:

(一)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

第三十三条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撤销和疫区封锁的解除,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评估后,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第三十四条发生三类动物疫病时,当地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

第三十五条二、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时,按照一类动物疫病处理。

第三十六条为控制、扑灭动物疫病,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派人在当地依法设立的现有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必要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临时性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

第三十七条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疫区易感染的人群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三十八条疫区内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兽医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有关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

第三十九条发生动物疫情时,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部门应当优先组织运送控制、扑灭疫病的人员和有关物资。

第四十条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构成重大动物疫情的,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第五章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四十一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官方兽医应当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

本法所称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

第四十二条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当及时指派官方兽医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现场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实施现场检疫的官方兽医应当在检疫证明、检疫标志上签字或者盖章,并对检疫结论负责。

第四十三条屠宰、经营、运输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应当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

对前款规定的动物、动物产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进行监督抽查,但不得重复检疫收费。

第四十四条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托运人托运时应当提供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承运人不得承运。

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

第四十五条输入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进入;检疫所需费用纳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四十六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胚胎、种蛋的,应当向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并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取得检疫证明。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进行隔离观察。

第四十七条人工捕获的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野生动物,应当报经捕获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饲养、经营和运输。

第四十八条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处理费用由货主承担。

第四十九条依法进行检疫需要收取费用的,其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物价主管部门规定。

第六章动物诊疗

第五十条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并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场所;

(二)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执业兽医;

(三)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兽医器械和设备;

(四)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五十一条设立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动物诊疗许可证。受理申请的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动物诊疗许可证;不合格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凭动物诊疗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第五十二条动物诊疗许可证应当载明诊疗机构名称、诊疗活动范围、从业地点和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事项。

动物诊疗许可证载明事项变更的,应当申请变更或者换发动物诊疗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五十三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做好诊疗活动中的卫生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诊疗废弃物处置等工作。

第五十四条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具有兽医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执业兽医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的,还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注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和注册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商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

本法所称执业兽医,是指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

第五十五条经注册的执业兽医,方可从事动物诊疗、开具兽药处方等活动。但是,本法第五十七条对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的活动。

第五十六条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遵守有关动物诊疗的操作技术规范,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和兽医器械。

第五十七条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可以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五十八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规定,对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活动中的动物防疫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十九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一)对动物、动物产品按照规定采样、留验、抽检;

(二)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及相关物品进行隔离、查封、扣押和处理;

(三)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实施补检;

(四)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具备补检条件的实施补检,不具备补检条件的予以没收销毁;

(五)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

(六)进入有关场所调查取证,查阅、复制与动物防疫有关的资料。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需要,经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车站、港口、机场等相关场所派驻官方兽医。

第六十条官方兽医执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任务,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佩带统一标志。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六十一条禁止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

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八章保障措施

第六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第六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和乡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

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向乡、镇或者特定区域派驻兽医机构。

第六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检疫和监督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储备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资。

第六十六条对在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的,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六十七条对从事动物疫病预防、检疫、监督检查、现场处理疫情以及在工作中接触动物疫病病原体的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或者对符合条件的拒不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七十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未经现场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或者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拒不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的;

(二)对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动物、动物产品重复检疫的;

(三)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在国务院财政部门、物价主管部门规定外加收费用、重复收费的;

(四)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七十一条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履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职责或者伪造监测、检测结果的;

(二)发生动物疫情时未及时进行诊断、调查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七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瞒报、谎报、迟报、漏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对饲养的动物不按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进行免疫接种的;

(二)种用、乳用动物未经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而不按照规定处理的;

(三)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没有及时清洗、消毒的。

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对经强制免疫的动物未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七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不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处置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以及其他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屠宰、经营、运输动物或者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采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和动物、动物产品,并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其中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的,依照本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第七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

(二)未办理审批手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胚胎、种蛋的;

(三)未经检疫,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动物、动物产品的。

第七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屠宰、经营、运输的动物未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未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对货主以外的承运人处运输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未附有检疫证明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收违法所得,收缴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不遵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兽医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有关控制、扑灭动物疫病规定的;

(二)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

(三)动物疫情的。

第八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停止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三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的,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动物诊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动物疫病扩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八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兽医执业注册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停止动物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执业兽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动物诊疗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注册证书:

(一)违反有关动物诊疗的操作技术规范,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的;

(二)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和兽医器械的;

(三)不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要求参加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活动的。

第八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从事动物疫病研究与诊疗和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违法行为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行为个人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不履行动物疫情报告义务的;

(二)不如实提供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资料的;

(三)拒绝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的;

(四)拒绝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的。

第八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导致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等,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八十五条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8月31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