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养殖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0:26

家禽养殖知识篇1

关键词禽流感;疫情治理;防疫控制

中图分类号S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8-0334-02

2005年席卷全球的禽流感疫情波及了中国半数以上省份[1],疫情导致18.6万只家禽死亡,2284.9万只家禽被扑杀[2]。2005年11月,辽宁省黑山县暴发禽流感,当时全县共养殖2140万只蛋鸡,其中1540万只蛋鸡被扑杀。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使黑山县当地农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国家采取各项措施治理和防控危机,过程中渗透了复杂的国家与农民关系。禽流感引发了国家与当地农民关系的变化和调整,重构了当地农村社区结构。2006年6月1日,黑山县解除因禽流感疫情设立的养殖封锁,农民重新开始饲养蛋鸡。据此,该文将禽流感危机的应对过程分为2个阶段: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1日的疫情治理阶段和2006年6月1日至今的防疫控制阶段,前一阶段着重于对已发疫情的消除,后一阶段着重对疫情风险的防控。

1禽流感疫情治理阶段:国家短期强制倾向与农民的被动

1.1国家的短期强制倾向

黑山县暴发禽流感后,大批蛋鸡死亡,疫情严重。疫点周围3km范围内的家禽全部被强制扑杀,武警部队、县镇政府和相关技术人员参与执行扑杀任务,扑杀的赔偿标准为每只鸡10元。S村200户农户中约有40户养殖蛋鸡,全村约80万只蛋鸡全部被扑杀。政府和技术人员首先采取“劝告”的方式向农民讲解疫情的严重性,争取农民的同意,然后执行扑杀任务;若农民表示出异议或阻止扑杀,武警部队将直接进行强制扑杀。在扑杀任务结束后,黑山县政府了家禽养殖封锁,禁止农民购买鸡雏养殖蛋鸡,直至2006年6月1日才解除家禽养殖封锁。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时,为抑制疫情蔓延,确保农民的生命健康不受到疫情威胁,保证公共卫生安全,挽救当地养鸡业,国家采取了短期的强制措施[3]:强制扑杀和养殖封锁。武警部队、县镇政府和相关技术人员的行为反映了应对突发性危机时的强制力、威慑力和知识权威,而每只鸡10元的赔偿标准也体现出了国家强制措施下的公平性的原则。

1.2农民的被动

疫情暴发后,S村农民“含泪”配合蛋鸡大扑杀。每只蛋鸡10元的赔偿款远远低于市场收益,这让农民损失惨重。面对疫情,S村农民普遍感到恐惧、不知所措和无经验感,此时的农民没有任何自主空间。但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向国家的强制扑杀行为展示出了体谅和感激,普遍认为政府的强制扑杀是正当合理的。

S村农民的被动应对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对禽流感疫情的治理和防控知识一无所知[4-5]。乡土社会的知识主要靠经验的积累,是通过血缘关系的承接和地缘关系的互通有无而来。对农民而言,禽流感是从未遇到过的大型疫情危机,没有知识经验储备,以原有的血缘和地缘途径来获取新型知识在短期内是不可行的。

2禽流感防疫控制阶段:国家的自上而下主导与农民的自主空间寻求

2.1国家的自上而下主导

对国家而言,相对于疫情治理阶段,防疫控制阶段更像是一场“持久战”。强大的强制力、威慑力和绝对的权威可以暂时消除疫情危机,但决不可能长久地作用于防疫控制阶段。2006年6月1日黑山县解除养殖封锁,农民可以自由养殖蛋鸡,代表着国家的绝对强制阶段的结束。在接下来的防疫控制阶段中,国家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控制行为,通过政策控制、机构重建、疫苗控制和技术控制构建起一套防疫控制体系。

2.1.1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鉴于禽流感疫情因饲养环境恶劣、饲养密度大和家禽交叉感染等因素感染和扩大的认知,禽流感发生后,国家开始支持标准化、规模化家禽饲养方式,提出了建设人禽分离的养殖小区发展思路。在农业部制定的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改进畜禽饲养方式,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这时候的养殖小区模式为“某一地块集中建造畜禽圈舍、农户分户饲养的生产方式”。2011年《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提出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畜禽标准化生产,完善蛋鸡和肉鸡规模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6]。

2006年辽宁省出台针对禽流感疫区实行养殖小区的扶贫帮困政策,要求“走出村屯,实行规范化养殖”,对从事养鸡小区的扶持标准是向每个占地0.7hm2以上、养殖规模5万只以上的养殖小区补贴10万元资金,要求养殖小区必须距离村庄至少500m。依照这一标准,黑山县当年受到扶持的养殖小区有22个,截至2007年,黑山县受到扶持的养殖小区增加至78个。解除养殖封锁后,距S村居住区800m远处、占地1.6hm2、能容纳S村的12户养殖户的养殖区域被黑山县确认为养殖小区,要求小区内养殖场统一规划建设。在政府看来,养殖小区是一种最适合小型养殖户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可以降低禽流感疫情发生率,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效率和收益。

2.1.2重组县镇畜牧兽医体系,细化部门职能。黑山县畜牧局改名为黑山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突出对畜牧卫生的监督管理责任,由事业编制变成了政府的直属部门。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下设5个分工明确的部门,分别是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局、动物卫生检疫站、畜牧技术推广站和畜产品安全监察所。动物疾病控制中心主要负责防疫、抽血和监测;动物卫生监督局主要负责防疫监督和鸡蛋外运;动物卫生检疫站主要负责驻养殖场检疫;畜牧技术推广站主要负责推广畜禽养殖技术和审批建设养殖小区;畜产品安全监察所主要负责监管饲料、兽药和瘦肉精等。在乡镇一级,全县下设了11个镇级动物卫生监督所,每个动物卫生监督所管理2个乡镇。

黑山县增加了预防禽流感的人员设置。从每个行政村招聘1名具有畜牧养殖和防疫知识的农民作为村防疫员,成为村防疫员需要参加正式的专业考试。全县现有300名村防员,工作性补贴由开始的1年2000元增加至现在的1年6000元。S村的村防疫员n也是养鸡户,现年50岁,拥有10多年养殖蛋鸡的经验。总之,黑山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5个局级部门、11个镇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和300名村防员构成了应对禽流感的防疫控制体系。

2.1.3禽流感成为国家强制免疫类型。2005年禽流感疫情出现后,禽流感疫苗成为国家强制免疫类型。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要求农民定期为蛋鸡注射禽流感疫苗。黑山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要求村防疫员定期记录疫苗使用量,用于监督农民的免疫行为。S村农民可以直接到所在Z镇的动物卫生监督所领取疫苗,也可以经由所在村防疫员n获得疫苗。

2.1.4发放官方免疫程序,村防疫员指导防疫过程。国家在向农民发放禽流感免费疫苗时,也随之发放官方免疫程序,指导农民的免疫行为。村防疫员是政府通过兽医专业知识考试招聘的本村农民,其掌握基本的蛋鸡养殖知识和防疫知识。因此,可以由村防疫员代表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指导和监督农民的养殖过程。S村防疫员n负责向养户发放免疫程序,协助养殖户防疫,帮助解决和反映蛋鸡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2.2农民的自主空间寻求

黑山县解除养殖封锁,农民开始重新养殖蛋鸡。在禽流感危机防疫控制阶段,面对国家力量自上而下的控制,农民作出寻求自治、市场和知识自主空间的努力。

2.2.1消极对待养殖小区的统一行为要求。S村有近40年的蛋鸡养殖历史,且农民养殖蛋鸡已经形成了固定习惯,不易改变。该村进入养殖小区的12户农民并没有完全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养殖,而是消极对待养殖小区的诸多规定,并没有执行统一养殖类型、全进全出、人禽分离等标准化养殖的基本要求。这导致养殖小区模式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农民之间组成互助组的形式,存在亲戚血缘关系或养殖场距离较近的几户农民往往能够组成一个互助组。互助组内的农民共同购买鸡雏、饲料和兽药,相互帮忙注射疫苗,共同运输鸡蛋,由此节省资金、时间和人力成本。互助组不是严格的正式组织,没有绝对的领导与从属关系,但成员会默认1名年龄较大、养殖经验丰富或养殖规模较大的农民作为决策者,协调互助组的运转。总之,互助组是依照S村农村社区的固有秩序和逻辑运转的,遵循农民之间相互协商的组织和决策过程。

2.2.2使用市场上的免疫程序和进口疫苗。随着兽药市场的完善,S村农民开始从孵化场、饲料商和兽药店获得免疫程序。在长期采用国家免费提供的禽流感疫苗进行防疫后,农民发现疫苗效果并不理想,试着放弃使用国家提供的免费疫苗,花费高价购买进口禽流感疫苗和进口注射器。

2.2.3构建民间知识权威。S村农民并不认同防疫员n的知识权威,构建起了民间知识权威[7]。农民不甘于完全被其知识左右,在长期的禽流感防疫过程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逐渐形成了民间非官方的经验集合,形成了民间知识权威。在S村,每位农民都可以自信地称自己为民间知识的权威代表。

禽流感的防疫控制是长期过程,通过长期养殖行为,农民开始对禽流感形成个人经验的累积,并通过社区内的相互交流形成民间知识权威。

3结论与讨论

禽流感危机应对中,在国家主导空间下,农民创造了自己的自主空间;在官方知识权威主导下,民间知识权威生成和强化。在危机的危害消除阶段,指向的是国家的短期强制倾向和农民的被动;在危机的防范控制阶段,指向的是国家自上而下主导和农民的自主空间寻求。在疫情治理阶段,禽流感疫情得以暂时消除;然而防疫控制阶段的防控成效却不甚乐观。主要表现在:养殖小区管理不善、农民瞒报发生大批死鸡现象、禽流感疫苗疗效下降、疑似禽流感疫情多次发生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单方面的自上而下的控制与农民需求之间的矛盾[8-9],以及农民的民间知识权威与国家的官方知识权威的对立。

4参考文献

[1]CaRoLineRUDiSiLL,JoanCoSta-Font,eLiaSmoSSiaLoS.Beh-avioraladjustmenttoavianfluineuropeduringspring2006:therolesofknowledgeandproximitytorisk[J].SocialScience&medicine,2012,75(8)1362-1371.

[2]蒋芳.浅析我国禽流感疫情对家禽业的影响及建议[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0):25-26.

[3]乌尔里希・贝克著.何博闻译.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4]米歇尔・福柯.性史[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

[5]李银河.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6]农业部.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J].中国饲料,2011(24):1-9.

[7]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86.

家禽养殖知识篇2

二、明确责任,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的禽业扶持政策。

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市属范围内的重点家禽养殖、加工经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对散养农户的小额贷款支持。对省、市级龙头养殖、加工企业以及种禽企业,银行已经发放但尚未到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以及散养农户的小

额贷款,要延长还款期限。

税务部门从20**年11月1日到20**年6月30日,对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家禽加工企业和冷藏冷冻企业加工销售禽肉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并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对家禽养殖(包括种禽养殖)、

加工和冷藏冷冻企业进行家禽养殖(包括种禽养殖)、加工和冷藏冷冻禽肉的所得,免征20**年度企业所得税。20**年视情况另行规定。对企业或个人由于禽类扑杀所取得的财政专项补助,免征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对企

业由于禽类扑杀所造成的净损失,允许其在所得税前全额列支。减收的增值税、所得税按现行财政体制负担。对

禽类加工产品出口后的应退税款,及时足额退给企业。适当减免20**年上半年度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车船使

用税。

减免有关行政性收费。对家禽养殖、加工经营企业和农户从现在开始到20**年5月底,畜牧兽医部门对家禽及禽产品检疫费、工商部门对从事家禽及其产品经营者的集贸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环保部门对养殖企业(户)排污费、建委对城市污水处理费、市容部门对家禽及其产品经营者市容管理费以及我省各级出台的家禽养殖、家禽加工企业和农户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免收。

交通部门落实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政策。从现在开始到20**年5月底,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和农户的道路运输工具免收公路货运附加费。

电力、供水部门要优先保证养殖场、种禽场、禽类加工企业的生产用电、用水,并按农业用电、用水最低价收费。

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扑杀家禽的补助经费、疫苗经费、种禽扶持经费和防控应急经费,并及时拨付。

三、加强对种禽的保护和扶持。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对获得《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现存栏2万套以上的种鸡、种鸭、种鹅企业,给予补助,具体补助办法另定。其余种禽场补贴按省政府制定的补贴标准,由各县、区政府负责落实。

四、支持和扶持发展禽业加工。从20**年起,对投资建设机械化屠宰1000万只以上的禽业屠宰加工项目,列入市级产业化项目给予支持,优先安排担保资金使用,或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补助。

五、积极鼓励和支持家禽养殖企业、大户参加养殖业商业保险。从20**年起,对存栏2万套以上的种鸡、种鸭、种鹅企业参加商业保险的,市财政按保费的40%给予补贴。

家禽养殖知识篇3

关键词:恩施州;家禽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858.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9-0080-02

2013年3~5月,随着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并致死亡事件的发生,恩施州家禽及其产品消费迅速下滑,家禽产业遭受重创。6月以后随着气温回升,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减少,家禽产业有所回升。为了促进恩施州家禽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证养殖户的效益和满足市民菜篮子的需要,笔者就恩施州家禽产业在后禽流感时代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1提高认识,确定家禽产业地位

家禽产业是一个投入小、见效快、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禽产品是市民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恩施州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将会进一步增加,家禽产业正好符合这种发展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家禽产品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家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家禽产业在恩施州还是弱势产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恩施州2012年出笼家禽1108万羽,禽蛋产量27318t,产值5.08亿元仅占畜牧业产值的6.49%,家禽屠宰加工厂1家。家禽的养殖数量不及国内的一个大型养殖场,家禽业的产值不及一家大型企业。恩施州的禽产品自给水平低,禽分割产品基本上靠外进、消费旺季的禽蛋供应也主要靠外进。恩施州的家禽业存在对产业地位认识不足、标准化规模养殖不够、产业链条不长、产业服务不够和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太少太小等问题。因此,全州各级各部门都应该重视家禽产业发展,将家禽产业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丰富市民菜篮子的重要品种来培植,把家禽这一小品种做成大产业。

2完善措施,做大做强家禽产业

2.1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湖北省有关扶持家禽产业生发展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信贷、用地、用水、用电、用材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和支持。建议建立家禽产业应急与谋远相结合的扶持机制,在禽流感易发时期出台一些针对性强的临时性扶持政策,同时为了家禽产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家禽产业发展基金。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要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和科技研发中心的建设,为家禽业发展增加科技动力。重点建设一批种禽场,特别是要加强地方优良家禽品种(景阳鸡、恩施麻鸭)的保护开发利用,充分利用优质遗传资源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宜恩施州发展的新品种(系)。大力推广适宜恩施州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是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抓住新一轮菜篮子建设等政策机遇积极谋划大项目,在项目争取上下功夫,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业主更多的投资,着力解决制约家禽业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

2.2加大产业链延伸力度

一是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力度。按照“六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标准建设一批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通过示范场的示范带动促进恩施州家禽养殖上新台阶。二是加大地方特色品种发展力度。要充分利用恩施州生态优势,抢抓人们喜欢绿色产品的特点,大力发展景阳鸡养殖、恩施麻鸭养殖、土鸡养殖、土鸡蛋生产、原生态皮蛋盐蛋生产,积极向国内国际市场推销恩施州的绿色原生态优势。三是加大发展适宜恩施州家禽产业发展的专用饲料力度。四是加大家禽产品深加工力度。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加粗延伸产业链条。

2.3加大服务力度

一是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稳定州县乡村四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逐步完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网络。二是加大疫病防控力度。全面树立防重于治的动物疫病防控思想,加强规模养殖场封闭管理,加强疫病监测和免疫。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要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控制有效的疫情快速反应机制,依法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三是加大家禽产品安全监管力度。全面建立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制度,加强投入品监管、加强检疫监管、加强市场监管等重点环节。四是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引导,认真研判家禽产业走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家禽业相关信息。在禽流感易发季节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普及禽流感防控知识,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同时要大力宣传加工食用经检疫合格的禽产品是安全的,以避免“人得病家禽产业遭殃”的局面发生。五是加大生产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家禽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培育。

家禽养殖知识篇4

关键词:基层;畜牧养殖场;消毒

我国的畜牧及养殖业从一开始的个体分散式经营逐步向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及养殖场方向发展[1]。有关畜禽疫病防治及生活环境的消毒对养殖场规模变化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大大小小的养殖场也不少,但只有通过科学的消毒,才能让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及浓度达到对禽畜无害的程度,从而防治禽畜发病或抑制疫病的蔓延。特别是处在基层的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因缺乏专业的消毒知识和对不同禽畜的了解较少,经常会出现消毒剂滥用或少用,使用方法不当等现象[2]。就目前来看,在基层的养殖场内还存在着文中所述的消毒误区。

1存在的问题

1.1认为消毒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消毒工作是保证养殖场生物安全无病的中心内容和基本保障。有些基层养殖户却因缺少相关方面的知识,认为规模畜牧养殖场的工作核心在于抓好接种和保证饲料管理,认为只要防疫针打过了一切便万事大吉了。这种片面的想法产生的原因除了缺少有关知识外,便是他们眼光不够长远,只注意到眼前的成本,不能看到实际成本,在疫情发生时才会想到消毒,没有意识到消毒在净化禽畜生活环境,切断传染源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2对消毒剂相关知识不了解

畜牧养殖场内消毒后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消毒剂是否正确使用,市面上售卖的消毒剂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如消毒相关类物质不稳定易挥发,消毒作用时间较短,或杀菌能力较强,但是对病原体并不构成威胁等等。广泛使用的季铵盐类可以用于皮肤组织黏膜,手术器械类以及污染工作服消毒但却不能用于周边环境的消毒工作中。

1.3对周围环境及禽畜消毒清理不彻底

在养殖禽畜过程中,不少养殖场存在着堆积大量动物粪便、饲料残渣、污水等大量被污染的有机物。这些废弃物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清理,就会成为各种病菌微生物和病原体的温床,在消毒过程中消耗消毒剂中的有效成分。以及容易被忽视的居住在此类环境中的禽畜身上也携带着大量病菌和病原体微生物,同时应注意这方面的清洁和消毒[3]。

1.4不注重饮水类消毒

水是万物之源,禽畜饮水应清洁无毒,应达到人体适宜饮用水的标准,但许多养殖户并不注重禽畜饮水,随意使用井水或河水来供禽畜饮用,所谓病从口入,若不严格把控禽畜的饮水,禽畜发生疫病的几率自然会上升许多。

2对策和解决办法

2.1改变对药品和消毒的传统观念

要改变药物知识用来控制疫情蔓延的错误想法,将其逐渐变为用消毒来控制和避免疫情的发生,用药物和绿色抗生素来治疗生病的禽畜。若不及时消毒来净化环境,就会造成禽畜生活环境中病原体越积越多的情况,当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必然会引发疫病。

2.2加强自身对消毒药品的学习

学会如何合理的使用消毒剂,辨别消毒剂的性能及适用范围,不可盲目照搬别人的做法,要根据药品使用说明和相关人士的推荐来认真分析,还需学会通过其他资源和对药品的介绍来判别优劣产品。还要重视药物的酸碱性,有些养殖人员为了加强消毒效果,会在一次消毒内使用两种不同的药物或将其混合起来配成一种消毒剂来使用,并未考虑到化学药剂中发生酸碱中和导致消毒剂失去效力或混在一起可能会发生化学发应的可能性,因此大大降低了几种消毒剂各自的消毒效果,使之结果无法达到预期,甚至起不到一点效果。

2.3加强对环境的清理

在进行消毒工作之前,工作人员应尽力清洗周围环境和禽畜家舍的各种污染物以及禽畜,根据不同地点,环境和对象挑选合适的消毒剂,这样才能使消毒效果良好。且在禽类消毒方面的着眼点并不应局限于禽畜的体表,可以将整个空间都利用喷雾剂与空气中的尘埃病原体微生物等相结合,起到杀菌、净化空气与减少臭味、除尘的作用,在夏季还可利用此技术为家舍降温[4]。在喷雾消毒药物的选择上也应谨慎,以杀菌谱较广,刺激性较低,水溶性好,无异味的药物为优先使用对象。

2.4注意饮水的消毒

饮水消毒的程序其实十分简单易行。若使用井水或河水,应先将其煮沸,待其冷却后去掉底部沉积的泥沙和沉淀物再供禽畜饮用。若是经漂白后的自来水,要放置在桶中静置两到三小时左右,等溶在其中的氨气挥发后再供饮用。这样也让药品中的某些易挥发物不会因水中所含的某些化学药剂的成分而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宇.基层畜牧养殖业场地消毒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245-246.

[2]陈志富,薛俊洁,卢守礼等.浅析中小规模养殖场预防用药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2011,32(5):75-76.

[3]解秋月.走出养殖场消毒的误区[J].中国动物保健,2012,14(4):27-28.

家禽养殖知识篇5

[关键词]畜牧业传染病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11-0266-01

畜牧业的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畜牧业的顺利发展,必须要解决畜禽传染病的问题,畜禽传染病的产生原因有很多,我们应该了解畜禽传染病产生的各个原因,然后逐一找到相应对策,解决问题。

一、畜禽传染病介绍

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有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潜伏期是病原体感染畜禽的过程,这时没有症状,前驱期是指症状已经出现,在这个阶段可以发现畜禽已经感染传染病,发病期是疾病症状最明显的阶段,各种传染病的症状相继出现,此时可以通过对症状的分析大致了解传染病的种类,恢复期是畜禽的传染病症状逐渐消退直至恢复的阶段。

畜禽传染病依据流行过程可以分为散发性、地方流行性、流行性和大流行四种。没有任何规律,在某个地区时有发生的是散发性。传染病的流行规模很小,局限在某一个特定地区的是地方流行性。传染病的流行规模比较广泛并且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则称为流行性。如果规模非常大,被感染的畜禽非常多,并且传播速度很快,这时是大流行。

二、畜禽传染病产生的原因

当病原体侵入畜禽的身体里面时传染病便相应地产生了,传染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在分析原因时不能只是从畜禽本身进行分析,还应该清楚的了解到传染病的产生还与人们的管理与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应该综合各方面探讨畜禽传染病产生的原因。

1.人们的防疫意识淡薄

在我国,很多畜禽的养殖者并没有受过有关畜禽传染病的相关教育,他们不了解畜禽传染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所以造成很多的畜禽养殖户遇到传染病时措手不及,并且不能及时的控制疫情,使得传染病越发严重。还有许多养殖户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传染病一般不会发生在自己养殖的畜禽身上,所以没有采取预防措施,这种防疫意识的淡薄现象造成了畜禽传染病的频发。

2.防疫工作滞后

近几年我国养殖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以养殖业为生,所以我国畜禽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随着养殖场畜禽数量的增多,管理变得更加困难,卫生问题也成了管理时的大问题,使得防疫工作变得异常困难,并且成本很大,所以养殖场里的防疫工作一般做的不是很好,这就造成畜禽传染病的频发。同时,在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发展比较落后,没有足够的防疫人员,对防疫品的研发等也做得不是很好,所以即使做了足够的防疫工作,也很有可能发生畜禽传染病。

3.畜禽自身问题

随着养殖者的增多,畜禽也大量增多,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养殖者并不注意畜禽的生活环境,这使得畜禽的生活环境大不如从前,再加上外界环境的恶劣,夏天温度过高,冬天温度又极低,使得畜禽的免疫力大大下降,即使做了一些免疫工作,因为这些外界原因也会造成传染病的发生。

饲料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很多饲料营养不足,或者饲料的量不合适,这都造成了畜禽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传染病。

4.疫苗问题

在我国,防疫技术不是很先进,部分疫苗的作用不是很大,使得很多畜禽在进行疫苗注射后仍然会被传染病传染。

同时,疫苗的质量问题也很严重,很多非法厂商为了赢得利润,在生产疫苗时偷工减料,甚至生产假的疫苗,这就造成很多养殖者受骗。

免疫方法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养殖者只是简单的了解一点疫苗的知识,并不太了解疫苗的正确注射方法,而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的接种方式,接种剂量和接种部位,在使用时应该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接种,否则就会造成防疫作用减弱或者完全失效。

三、畜禽传染病的防治对策

畜禽一旦被病原体侵入,很有可能就造成周围的畜禽也跟着被传染病感染,没有做好防护措施会有更严重的后果,甚至各国之间进行传播,所以了解畜禽传染病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从传染病产生的原因等方面综合分析对策,防患于未然。

1.控制传染源

养殖者一旦发现畜禽的生活状态,饮食等出现异样立马对它们进行诊断,如果确实是传染病,趁早找到发病的原因或传染源,进行隔离等防护措施,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当发现有异样时,已经不能自己进行防治,需要立刻将疫情报告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部门,及时得到国家的援助,进行控制。并且当疫情得到控制后,要注意相关物品的消毒,防止同类传染病的再度出现。

2.加强防疫队伍建设

针对我国现状,为了及时并且更好的控制疫情,应该加强防疫队伍的建设,加大培养防疫工作方面的人才,国家加大对防疫研究的投入,建立防疫工作研究所等。还应该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传染病管理制度,保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在培育防疫工作人员的同时也应该给养殖者集体进行有关畜禽传染病的知识讲座,增强养殖者的防疫意识。

3.改善环境

因为畜禽生活环境和饮食的问题,造成畜禽的免疫力大大下降,所以改善养殖场的环境等尤为重要,国家加大对养殖者的补助,给畜禽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注意饲料的用量和种类,环境改善后可以有效地改善传染病的频繁出现和传播快的问题。

4.疫苗管理

我国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管理疫苗的生产厂商,并且定期对疫苗进行质量检查和效果监测,如果出现以获取利益为目的对疫苗偷工减料的厂商一定要严格处理,加大对防疫站的投入,同时给养殖者普及有关疫苗的知识,让养殖者正确使用疫苗。

5.完善监测制度

由于很多养殖者不能及时发现畜禽的异常,所以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控制传染病,造成了传染病的大肆传播,所以应该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力度,在我国,畜禽传染病一直处于被动的监测状态中,不能达到良好的预防和控制的效果,这也是畜禽传染病不好控制的原因之一,所以应该建立主动的监测制度,以主动监测为主要的监测手段,同时也采取被动监测的方法,使得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完美结合,达到有效监测疫病的目的。

四、总结

为了我国畜牧业顺利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控制畜禽传染病的大肆传播,本文通过分析出各个畜禽传染病产生的原因,并且从产生的原因出发相应的找出解决的对策,预防传染病的产生和控制传染病的发展。

参考文献

家禽养殖知识篇6

关键词:畜禽养殖;氨排放;分布特征;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01-0072-04

abstract:Basedonthelivestockfarmingactivitydatain2014,nanjingammoniaemissionandits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werestudied.throughtheanalysisofthedevelopmentsituationofivestockfarminginthenextfewyears,thetargetedmanagementandtechnicalcountermeasuresofammoniaemissionreductionwereputforward.

Keywords:Livestockfarming;ammoniaemission;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Countermeasure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大气污染日益加重,灰霾、臭氧和酸雨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成榈鼻捌惹行枰解决的环境问题。国务院于2013年9月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对pm2.5、pm10的控制。氨是大气中唯一的偏碱性气体,其一方面能促进清除So2和noX等酸性物质,在底层大气环境酸化中起着重要的缓冲作用,缓解酸雨危害;另一方面与它们相互结合反应形成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二次粒子,是大气pm2.5的重要前体物,对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研究结果显示,减少农业源氨排放可有效减少空气中pm2.5浓度,控制氨排放是减少大气颗粒物浓度最经济有效的办法[1]。

南京市2013年人为源大气氨排放清单[2]显示,南京市的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占所有行业总和的43%,是南京市氨排放最大的贡献源。南京市数百家畜禽养殖厂存在规模以中、小型为主,缺乏统一、科学规划,多数未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3]。但是,南京市近几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针对农业源的控制只强调了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落实秸秆禁烧2条,而对畜禽养殖业大气污染排放缺乏足够的重视。为此,本文以畜禽养殖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全市及区级活动水平数据,估算南京市2014年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并基于GiS分析区域分布特征,预测南京市未来几年的畜禽养殖业发展形势,最后提出了畜禽养殖业氨减排管理及技术对策,为进一步做好南京市雾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域本研究区域为南京市行政区及相关水域,西起118°22′,东至119°14′,南抵31°14′,北达32°37′,占地面积6587.02km2。下辖玄武、秦淮、建邺、鼓楼、雨花台、栖霞、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11个区。

1.2估算方法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的估算主要采用排放因子法,排放因子乘以相应畜禽数量即为畜禽养殖也氨排放量。氨排放量除以各区行政区面积,即为各区县氨排放强度。

1.3基础资料与来源南京市各行政区域面积及各年份畜禽养殖数据来自南京市各年份年统计年鉴[4]。排放因子参考自杨志鹏[5]的研究成果。

2结果与分析

2.1南京市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空间分布根据上述方法估算,2014年南京市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氨排放量为1.18万t,其空间分布情况见图1。由图1可知,南京市畜禽养殖源氨排放量主要呈郊区高,市区低的态势。江北2区、主城区6区、江南3区的畜禽养殖业氨排放占全市份额为59∶1∶40。六合区是南京市畜禽养殖源贡献最大的区,贡献了32%,其他从高到低依次是浦口区(27%)、溧水区(16%)、高淳区(13%)、江宁区(12%)。

造成南京市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明显地区差异的原因是各区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雨花台区和栖霞区接壤核心主城区,基础条件优越,受核心主城区辐射,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二、三产业发达,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低,分别为0.2%和0.7%,两区大部分地区位于绕城公路为界的畜禽禁养区内,从2011年起,结合市政府关于在主城区“1115”工程规划区域划定的禁养区有关要求,在两区全区范围内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清理整治工作,将区域所有规模生猪养殖场、奶牛场等进行了清理关闭,仅存少量的个人散养畜禽。南京市的畜禽养殖主要分布在5个郊区,5个郊区由于距离主城距离较远,第一产业占比高,介于3%~6.8%,5个郊区中六合和浦口的畜禽养殖总量及大牲畜量在全市靠前,浦口区和六合区的畜禽养殖总量分别占全市的30%和27.7%,所以这2个区畜禽养殖氨排放量最大。

2.2南京市畜禽养殖业氨排放强度空间分布2014年南京市畜禽养殖业氨排放强度空间分布见图2。由图2可知,南京市的氨排放强度为1.61t/km2,约为杨志鹏估算的2005年我国畜牧业氨排放强度0.855t/km2的2倍。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与排放量大体一致,江北2区以占全市36%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市59%的畜禽养殖量,江南3区以占全市52%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市40%的畜禽养殖量,所以排放强度较高的(>2t/km2)的区有2个,是浦口区和六合区,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高淳区、溧水区和江宁区。主城区中雨花台和栖霞2区存在少量畜禽养殖,排放强度非常小,仅0.52t/km2和0.23t/km2,低于全国平均强度,核心主城区无畜禽养殖,氨排放强度为0。

2.3南京市不同畜禽氨排放量分布2014年南京市不同畜禽氨排放量见图3。由图3可知,家禽养殖是南京市畜禽养殖氨排放最大的贡献源,其次是猪和羊,分别贡献了59.85%、23.25%和11.19%,其他畜禽仅贡献了不到10%。可见,在具体氨减排控制时,针对家禽和生猪2个养殖品种采取措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014年南京市各区县不同畜禽品种氨排放量见图4。由图4可知,贡献率最大的家禽养殖依次分布在浦口、六合、溧水和高淳4个区,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0.5%、27.4%、17.5%和14%;贡献率第二的生猪养殖依次分布在六合、浦口、江宁、溧水区和高淳区,分别为33.3%、23.2%、15.2%、13.4%和12.9%;贡献率第三的山羊养殖主要分布在六合区,占全市总量的52.8%。

3南京市畜禽养殖发展形势预测分析

3.1养殖数量及氨排放量预测分析从近几年畜禽养殖总量及各品种数量变化情况来看,南京市畜禽养殖量从2007年至今稳定在3000万~3500万只(头、羽),其中,2014年为近10年最低,为3200万只(头、羽),2014年肉、蛋、奶产量为11.8万t、7.5万t和8t。根据《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20年,南京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稳定在12万t、8万t和5万t,据2014年数据推算,猪和肉禽养殖量需维持现状,蛋禽养殖量需略上升,奶牛养殖量会略微减少。推算结果与南京市农委近期确定的“限牛、稳猪、扩禽”的畜牧业结构调整方向一致。据南京市农委预计,到2017年,全市奶牛存栏量为1.5万头,生猪年出栏量为100万头,家禽年出栏量为4500万只。那么,假如山羊、兔子数量维持稳定的情况下,南京市2017年畜禽养殖氨排放量将达到1.5万t,比2014年增加0.3万t,增量来源为蛋禽饲养。

3.2养殖区域变化预测分析据《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南京市将进一步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构建“一环四区”的农业发展格局。“一环”为以绕越高速和宁连高速连接通道为环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环;“四区”为绕越高速以北六合北部地区的高效生态农业区、绕越高速江宁南部地区的都市现代农业区、溧水高淳东部地区的丘陵特色农业区、溧水高淳西部的两湖特色农业区。南京市政府2016年6月颁发的《南京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及整治工作方案》显示,南京市畜牧业产业布局将会调整,除绕城公路以内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区域为禁养区,绕越公路与绕城公路之间,也将划为限制养殖区;绕越公路以外区域划为适度发展区,将江北新区核心建设区列为禁养区。新增畜禽养殖项目,须在远郊和丘陵地区等适度发展区,规划建设,建立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故此分析,随着南京市建成区不断扩大、部级江北新区的快速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发展以及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度发展区的调整,预计南京市畜禽养殖会逐步往发展,浦口区的畜禽养殖会逐渐往六合及周边地区外溢,溧水区养殖量会逐渐减少,六合区畜禽养殖量会稳中略升,而南部畜禽养殖则会随着离主城更近的江宁区快速城市化发展向溧水区及高淳区东部的丘陵地带集中。

4畜禽养殖业氨减排管理及技术对策建议[6-9]

4.1识别各区畜禽养殖业氨减排重点控制区及控制品种氨减排的实施不能“一刀切”,重点控制区及控制品种识别是分区治理的前提。由上述结果可知,南京市畜禽养殖业氨减排重点控制区为六合区和浦口区,其次是溧水区和高淳区。该4区合计贡献了88%的氨排放,其中,六合区和浦口区为优先控制区,该2区贡献了全市59%的畜禽养殖业氨排放。4个区的重点控制畜禽品种首先是家禽养殖,其次是生猪养殖。

4.2加强畜禽养殖场的规划和管理定期更新南京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必须符合畜禽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要求,严格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并履行相关环保审批手续。凡未经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不得开工建设。

4.3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与设计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及时对南京市禁养区、限养区、非禁养区进行调整,根据全市土地资源及产业格局科学合理确定养殖区域及养殖容量。对禁养区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做好关闭搬迁工作,对郊区养殖场要进行统一布局并适当压缩和兼并。新增畜禽养殖项目除了履行好环保手续,其选址、布局要做好详细规划,应考虑生态养殖模式的需要,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根据养殖场周围可供消纳畜禽粪便的农田或林地数量来确定养殖容量,也要在建场之初配套建设好粪污处理设施。

4.4规范规模化畜禽养殖,推进集中治污工作据调查,我国9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措施,大量畜禽粪便不经处理就排放到环境中。南京市数百家畜禽养殖厂也存在污染防治措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亟待对已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开展整治工作,从源头治理上发展清洁养殖,提高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废弃物处理设施,降低污染负荷。大力推广畜禽养殖新技术包括改进养殖方式,如生物发酵床、垫草垫料、垫料还田利用或生产有机肥;建设治污设施,如建设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采用干清粪的方法收集粪便,尿液进入沼气池发酵处理,沼液经生化处理或多级氧化塘处理后达标排放,粪渣和沼渣通过堆肥发酵制取颗粒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等等。

4.5大力推广降低氨排放的畜禽养殖技术对规范化的养殖户以及规模化的养殖场大力推广降低氨排放的畜禽养殖技术,包括:(1)注重饲料管理,采取低氮饲料喂养,采用低氮饲料喂养或在饲料中配比适量的添加剂,减少氮排放;(2)针对畜舍,及时清理粪便,定期冲洗,对机械通风的畜舍加装生物过滤、生物洗涤等装置,处理畜舍挥发的氨;(3)畜禽粪便正确合理资源化处理,政府相关部门应科技下乡,指导农民科学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还田利用量,针对农田使用,尽可能避免地表撒播,可通过粪便密封、采用注施牵引软管,液肥可通过喷灌或精确滴管的方式,直接注施到土壤中,减少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

[1]pinderRw,adamaspJ,pandisSn.ammoniaemissioncontrolsasCost-effectiveStrategyforreducingatmosphericparticulatematterintheeasternUnitedState[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07(41):380-386.

[2]刘春蕾,杨峰.南京市2013年人为源大气氨排放清单及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9):263-266.

[3]秦海旭,卢宁川,刘海滨.南京市畜禽养殖业现状及其污染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06):135-137.

[4]南京市统计局.南京市1996-2015年统计年鉴[m].1996-2015.

[5]杨志鹏.基于物质流方法的中国畜牧业氨排放估算及区域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8.

[6]朱海生,陈志宇,栾冬梅.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J].黑龙江畜牧F医,2004(4):59-60.

[7]梁永红,管永祥,吴昊.江苏省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措施与政策研究[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30(6):7-13.

[8]吴云波,田爱军,邢雅囡.江苏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5):1059-1064.

家禽养殖知识篇7

为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20*〕63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70号)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畜牧业是事关我省食物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有利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利于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也是生态省建设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的重要任务。自20*年以来,各级农业、环保等部门按照“811”新老三年行动的部署,密切配合,扎实工作,按时完成了全省1960个年存栏生猪500头以上(杭嘉湖地区300头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任务,全省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全省尚未实施治理的年存栏生猪*0头以上养殖场还有1万多个,部分已经完成治理的规模化养殖场因运行管理不善,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各级农业、环保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各项保障措施,着力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标是:到20*年,全面完成年存栏猪*0头以上、存栏牛*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户)排泄物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全省新建150个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带动各地建设*0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畜牧养殖小区;在畜禽散养密集区新建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75个。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完成以下任务:一是加快修编和实施生态畜牧业养殖规划,根据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合理确定畜禽养殖规模,科学划定和调整禁养区、限养区,深入实施畜牧业“西进东扩”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二是努力转变传统的畜禽养殖和畜牧业生产方式,推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广集中饲养、集中治污、统一管理的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方式,提升规模化畜禽规模场和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小区,推行集中治污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农村散养规模。三是大力采用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雨污、粪尿、净污“三分离”技术和工艺,干粪作为有机肥原料,养殖污水经沼气池处理用于农作物和林木的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或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积极研究和探索各种现代生态工程和农牧结合等技术,努力降低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三、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要求,猪常年存栏量3000头以上、肉牛常年存栏量600头以上、奶牛常年存栏量500头以上、家禽常年存栏量*万只以上或涉及环境敏感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余的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区)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项目建成后,须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书面提交试生产申请,经检查同意后方可进行试生产;试生产期间,须按规定程序向负责审批的环保主管部门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或运行。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项目的环评文件审批权限,将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级审批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按照下放权限、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加强监管的原则,在我省修定后的建设项目分级审批规定中予以明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593-20*)执行。

四、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长效监管

加快推行规模化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督促畜禽养殖场落实排泄物、恶臭、畜禽尸体的安全处置措施,依法查处畜禽养殖业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对存在问题的养殖场要督促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到位。各级环保、农业部门要采取联合监督、专项监督和日常性监督等多种检查方式,切实加大畜禽养殖业环保执法力度。及时组织开展“回头看”抽查活动,重点加强对“811”环境污染整治任务中已完成治理的规模场,以及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和维护情况的现场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确保治理设施正常有效运行。根据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环办〔20*〕41号)和省环保局、农业厅等十厅局《20*年浙江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浙环发〔20*〕48号)等文件要求,从20*年9月至20*年底,在全省组织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保专项检查。具体要求按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保专项检查工作方案》执行。

五、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各级环保、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合力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目标责任制考核,把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任务纳入生态省建设年度目标任务书,建立健全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的督办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人,逐级严格进行考核。各级环保、农业部门要及时掌握并互通整治工作信息,完善月报制度,每年至少联合组织开展两次以上的督促检查,确保整治工作如期推进。

(二)优化畜禽养殖项目的环评审批管理。所有畜牧养殖建设项目,取消环评大纲的编制和报批。畜牧养殖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专家审查会由环保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共同组织召开。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做好畜禽养殖建设项目环评的各项前期服务工作,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的窗口式标准化管理,并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进一步缩短畜禽养殖建设环评审批时限。

家禽养殖知识篇8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能源消耗的加剧,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单向线性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流程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其资源、生态成本较高,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流程模式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它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既要求进入系统的所有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过程中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尽量减少对物质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消耗;又要求经济体系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可以为环境同化,并且排放总量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以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为导向,循环经济能够实现物质商品“利用”最大化,而不是消费“最大化”,并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大幅度地减少物质消耗。同时经济体系各产业部门协调运作,将一个部门的废弃物用作另一个部门的原材料,从而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进而形成“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临沂农村地区畜禽养殖走循环经济之路的必要性

2.1临沂地区畜禽养殖现状

临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东南部和鲁东丘陵南部西南部,属温带季风性气候,雨水较充沛,河流、水库众多,这为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2009年,临沂市畜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515万头、29.3万头、290.1万只和1.43亿只,分别增长8.32%、5.94%、2.77%和14.6%。年末全市生猪存栏361.2万头、牛33.8万头、羊225.3万只、家禽5371万只。肉类总产量64.9万吨,增长13.2%;禽蛋产量28.6万吨,增长1.73%;奶类产量9.9万吨,下降9.75%。生猪环保养殖技术推广取得较大进展。全市生物环保养猪场发展到1149家,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438家,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476个。

2.2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畜禽养殖业近些年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养殖模式逐渐从散户向集约型养殖发展。而目前临沂农村很多地方的畜禽养殖都是散户经营,并与传统种植区联系较为紧密。这种模式下,由于规模小加上小农意识,一些养殖户为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生态的保护,产生了许多问题。(1)污染问题。临沂农村地区的散户养殖场大多依池塘、水库而建,距离农作物种植区比较近。许多养殖户环保意识差、只顾追求降低经济成本,养殖产生的粪尿不经过过滤等方式的处理就排放到水体里或土地中,对水生生物及经济作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危害。造成了较大的水体、土壤、大气污染,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间接的毒害影响。此外,许多农药残留物也对畜禽的饮用水和食物造成了污染。(2)畜禽食品安全性问题。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绿色消费观念也逐渐兴起。作为临沂市最主要的肉类原料的猪肉与鸡肉,其环保安全性也日益得到消费者群体的普遍关注。但是,绿色道路依然是漫长的,食品不安全因素仍然很多。原因如下:首先,过多的使用精饲料。精饲料里面含有大量激素,消费者使用以后对身体机能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其次,瘟疫、病菌的传播。2003年以来,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高热病等疾病的盛行,加上养殖户缺乏科普知识,卫生防疫工作不到位,加速了瘟疫病菌的传播,严重影响了畜禽养殖业产品的质量。(3)养殖户的积极性问题。现在正值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期,畜禽养殖也处在向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的关键时期,畜禽市场行情更加变幻莫测。受其影响,部分地区已经探索出了绿色生态养殖模式。但由于市场信息不健全、缺乏政策引导等因素的影响,养殖者们往往随大流,以至于出现严重亏损,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2.3畜禽养殖走循环经济之路的优越性

循环经济的本质内涵是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直接推动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走生态农业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养殖模式为了实现短期的经济目标,牺牲了资源和生态环境,从而导致在长远发展道路上,畜禽养殖受到了生态环境破坏的束缚。也影响到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畜禽养殖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之路。

3临沂农村畜禽养殖循环经济思路探讨

为促进临沂畜禽养殖业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要结合临沂实际情况,运用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三大原则,逐步建立起畜禽养殖走循环经济之路的战略机制。

3.1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措施以今年刚出台的《临沂市畜禽养殖污染管理办法》为依据,因地制宜,以保证农民增收为基础,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好奖励与惩罚措施。

3.2做好循环经济养殖模式的宣传与鼓励首先,派发技术人员到基层指导,搞好循环经济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养殖户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其次,对发展生态养殖的农民提供贷款、补贴等支持,以提高其继续坚定走循环经济之路的积极性;第三,对于信息闭塞的偏远地区,要建立顺畅的渠道以便养殖户能及时了解到准确的市场信息。

3.3养殖场的选址要科学尽量减少对居民区和种植区的污染影响。将场地设在水源下游,远离居民区和种植区;根据水源的可承受度来确定岸边的养殖场数量,并建造粪尿过滤池,以免对水源极其生物系统造成过度的直接污染。地形条件好的农村可以转变分散饲养的模式,划定一片区域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既能扩大生产规模,又能减少污染。养殖者还可以自行换地,将自己的耕地配置到养殖场的周围,以利于建设配套设施,调高管理效率。

3.4以提高粪便的再利用,减少污水的排放量为基础,继续开拓发展沼气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养殖户应对畜禽粪便进行清污分流和干湿分流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后,可以进行填充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制造再生饲料等。

3.5做好疾病防疫工作,从源头上掐死又一污源养殖者应该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等清洁处理工作,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加强饲养、交易、屠宰等各个环节的防疫。

家禽养殖知识篇9

业主和饲养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小型饲养场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农民,也有外来务工或回乡的农民,也有一小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有高中、初中、小学毕业的),绝大多数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科学养殖知识,仅仅是看一看养殖方面的专业书,听几次专家几小时的专题讲座,就从事养殖工作。还有一部分人当看到养殖效益好时,就盲目上马,而自己一点也不懂养殖知识,在饲养过程中,全听有经验的养殖户指点就从事饲养工作。

养殖场地大都不符合防疫要求

有相当数量的养殖场地是利用住房或因资金场地限制建起的简陋的饲养场,饲养场的周围是居民区。

动物防疫情况存在的问题

绝大多数的饲养者都认识到传染病是养殖畜禽的大敌,不搞好防疫就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畜主都十分重视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整个养殖过程中,都能积极主动地购买疫苗及消毒药进行防疫和消毒工作。初具规模的养殖户一般也只听有养殖经验的养殖户的安排,人家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存在很多问题:养殖户对免疫接种十分重视,但对免疫监测不重视,认识不到位。

对免疫后的畜禽基本不进行免疫监测。其实免疫监测是检验免疫质量的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只有监测合格后,免疫接种才能成功。常见到有的养殖户疫苗没少用,消毒经常搞,但动物的疫病特别是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等动物重大疫病仍时有发生,原因就在于没有进行免疫监测。

动物免疫程序较乱

小型养殖场户的免疫程序大都是从兽药经营户那里听来的,没有统一、科学的免疫程序。

疫苗的来源较杂

有从兽药饲料门市购买的,也有买小鸡、小猪时从供种厂家带来的。这样的疫苗供应存在着较多问题。疫苗是否来自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疫苗的运输、保存是否按要求冷藏保存与运输都不清楚。

抗生素和违禁药物问题

部分养殖场当畜禽发病时滥用抗生素及违禁药物,使动物产品的药残超标,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还有部分养殖户为了提高自己的养殖效益,使畜禽产品卖个好价钱,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国家法律抛在脑后,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药品,如“苏丹红、瘦肉精”等,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这样的养殖户一般也发不了财,一旦被查处,所有的畜禽及产品会被依法销毁,同时被罚款。

建议

所有从事畜禽养殖的专业户必须参加相应的养殖培训班,通过学习和培训,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科学养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绿色无公害产品。

在掌握科学养殖技术的同时也要了解《动物防疫法》及配套的法律、法规,这样在饲养生产中做到知法、守法、合法经营,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药品,才能生产出无药残、绿色无公害产品。

按照防疫的要求,对饲养场进行科学合理布局,生活区、生产区严格分开,严禁闲杂人员,特别是养殖同行随意进入生产区,进出口设消毒池,对进出的车辆及人员进行严格的消毒,以防止疫病传入和传出。

对从外地购进的畜禽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并隔离饲养半个月以上,经确诊无病后,方可合群饲养。

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免疫。一是购买疫苗要从有疫苗经营许可证的门市购买。二是对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所用疫苗必须注射到位,并建好免疫档案,为了保证免疫效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了抗体监测。

家禽养殖知识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肉食类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同时,国家政策鼓励畜禽养殖发展(如能繁母猪财政补贴政策),农村畜禽养殖业得到大力发展。在此过程中,文成县的畜禽养殖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生猪数量大增。前几年,文成县的生猪养殖业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然而,这种无序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给文成县城人民和温州市500万人民饮用水源安全的“大水缸”——珊溪水库重要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提出严峻挑战,对饮用水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当前,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市收集整理、县两级政府和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笔者对文成县的生猪养殖污染做了一些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本文展现文成县生猪养殖污染现状,分析当前文成县在生猪养殖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就污染治理提出肤浅的对策建议。

一、文成县生猪养殖污染现状

(一)生猪养殖的基本情况及分布

文成县地处浙南闽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支撑的欠发达县。畜禽养殖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文成县得到快速发展,这其中又以生猪养殖为主。根据笔者调查和农业部门统计的数据,截止2011年底,文成县生猪养殖量110962头,其中母猪存栏数20482头、肉猪26163头,具体情况如下表1:文成县生猪养殖调查统计表。

表1文成县生猪养殖调查统计表

从表中看出,文成县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黄坦、南田、大峃、玉壶、百丈漈等5个镇。该5镇生猪98046头,占全县生猪总养殖量的88%,存栏母猪19076头,占全县总量的93%。据统计,全县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有567个,其中黄坦镇302个、南田镇99个、玉壶镇41个、百丈漈镇33个、大峃镇32个,该5镇合计507个,占全县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89.4%。

(二)文成县生猪养殖污染现状

近年来,文成县生猪养殖业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猪肉市场价格上涨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共同刺激下,在黄坦镇母猪养殖给农民群众带来不菲经济收入的“示范”下,文成县的南田、百丈漈、玉壶、大峃等镇农民群众纷纷加入生猪养殖“大军”,生猪养殖得到快速发展。然而,这种无序发展,养殖污染物未加合理治理,直接排入溪流汇入河道,造成水质不断恶化,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水体发臭发黑。黄坦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黄坦镇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有302个,每年大量养殖粪便和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黄坦坑,在枯水期的时候,整条河流严重污染,黄坦坑地表水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对下游珊溪水库饮用水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10年5月,珊溪水库就因承包期届满,承包人大量捕食藻类鲢鱼,同时黄坦畜禽养殖污染物大量排放,曾一度出现藻类异常增殖现象。与此类似,南田镇有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99个,主要集中在玉泉溪上游的光明村、十源村,该镇大多数养殖场采用传统粗放的养殖模式,有处理设施的也只有单一的沼气池,养殖场普遍采用冲洗栏舍的方式冲洗粪便,养殖废水直接向玉泉溪上游排放,导致玉泉溪上游水体变臭发黑,严重影响农村生产、生活。文成县其余50头以上的养殖场主要分布在玉壶镇金星社区桃坑村,百丈漈镇篁庄社区镇头村、西段村,大峃镇中樟社区的茶龙村和周南社区的中南村。这些珊溪库区养殖场尚有很多未实施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和建设沼气池、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部分已经建设的污染治理设施却没有加以管理或者严重超负荷运载,导致现有的部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

二、文成县生猪养殖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纵观文成县生猪养殖业发展态势,笔者以为,导致污染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农牧脱节,养殖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

我国传统的养殖业是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养殖废物通过周围农田施肥、果蔬施肥以及环境自然消纳,能够保持良性循环。但是,近几年,文成县随着规模化生猪养殖的迅速发展以及向城郊和附近水域转移,造成农牧严重脱节,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养殖者不种地,粪便不能及时消纳,粪便作为一种农业有机肥资源不能及时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农业生产大量使用高效化肥和文成县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经商、务工,导致农业种植者不愿意使用畜禽粪便有机肥,养殖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使养殖废弃物处理失去了原来传统的出路,从而出现养殖废弃物堆积和集中排向附近水域,形成养殖污染。

(二)养殖规模远超库区环境容量,引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文成县不少乡镇,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不讲科学发展和生态发展,只有发展目标,没有总量控制指标,从而步入环境污染、治理无举、发展受阻、民怨沸腾的境地。在局部养殖密度严重超出环境容量的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先后引发。如,黄坦镇母猪养殖量远超环境容量,而引发了下游珊溪水库局部库区藻类异常增殖现象;百丈漈西段村、镇头村以及上游南田镇的五原村局部区域集中养殖超出环境容量,也曾一度出现百丈漈水库部分水陆交界处藻类异常增殖现象。文成县生猪养殖规模远超库区环境容量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正逐步暴露出来。因此,对文成县生猪养殖实行总量控制势在必行。

(三)污染治理经费投入不足,设施单一不配套

文成县从2006年开始逐渐试行建设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起初是先从10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开始修建沼气池,然后逐步向规模小的养殖场开展。但修建沼气池的前期投入较大,而且又难以给养殖业主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导致养殖业主:一是不愿投入资金治理污染;二是治污设施建设标准不落实,“小马拉大车”。治污设施建设不搞可行性研究,随意建一个沼气池,从而导致污染物排放量与治污设施处理能力不配套,治污效果差,达不到治污标准,造成大量清洗畜禽体和栏舍场地产生的污水不能有效实施净化处理,更谈不上达标排放,导致直接污染附近水域,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黑发臭,严重危及养殖场周围水体的质量和居民的健康。据统计,在文成县众多养殖户中,以中小养殖户为主,这些养殖户一般都是养殖几十头生猪为主,经济实力有限,仅靠自身投入很难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他们大多没有修建化粪池和沼气池。如百丈漈镇水库周围的西段村、镇头村的养殖户,畜禽粪便只经过畜粪池便直接排放,严重影响天顶湖水库水质,给当地群众安全饮水造成潜在危险。

转贴于

(四)环保意识淡薄

广大农村的基层干部对生猪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防治畜禽污染的措施不到位,导致生猪养殖废弃物污染严重。此外,农村大多数生猪养殖户不懂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笔者在基层环保工作时,曾对黄坦镇驮岙村、新康村和南田镇的五源村共3个村40户小型养殖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于畜禽养殖废弃物防治的含义,只有12.5%的养殖户比较清楚,65%的养殖户不够清楚,而有22.5%的养殖户不清楚。可见,广大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淡薄和总体素质低下,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污染治理经验和防治措施,严重影响了文成县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的进程和成效。

三、推进文成县生猪养殖收集整理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

珊溪水库是温州500万人民饮用水源的“大水缸”,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工作,现任陈德荣市委书记、陈金彪市长先后来文成县专题督查调研珊溪水库水源保护工作。可见,抓好生猪养殖业污染治理,保护水源地水质,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笔者就文成生猪养殖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积极开展循环利用生猪养殖废物,变废为宝

生猪养殖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肥料,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要加以充分的利用,变废为宝。要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治理原则,全面推广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清洁养殖方式和农牧结合生态型治理模式。如在过程控制中实施“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末端治理通过“果园养殖业”、“畜禽-鱼塘”、“畜禽-沼气-果园”等模式的农牧结合生态型治理模式,积极引导养殖业从传统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如黄坦镇占里村沼液利用示范项目和文成县新伟养殖有限公司综合整治项目,充分开展循环利用畜禽养殖废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占里村沼液利用示范项目主要采取以发展“猪-沼-菜”、“猪-沼-粮”、“猪-沼-苗”、“猪-沼-水生植物”、“猪-沼-竹”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整治养殖污染,通过建设氧化塘,种植茭白、聚草等水生植物以及绿化苗木等,变畜禽养殖废物为资源。文成县新伟养殖有限公司用猪粪制造有机肥,粪末和猪尿发酵产生沼气经过压缩进行沼气发电,沼液用于灌溉金银花、蔬菜和养殖水生动植物。

(二)依据环境容量,逐步削减总量,优化发展布局

文成县是珊溪水库重要饮用水源地,根据有关规划,文成县的畜禽养殖为2.26万头生猪当量的环境限制总量,因此,生猪养殖规模远超环境容量。针对文成县养殖总量严重超出环境承载能力,文成县政府早在2006年就颁布了《文成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划分规定》,但是除了大峃镇、黄坦镇等部分乡镇根据《划分规定》要求分别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外,大部分乡镇均为明确进行划分。因此,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划分规定》对禁养区、限养区进行划分,合理控制养殖规模,从根本上解决盲目发展、随意扩张的问题,通过关停拆除禁养区养殖户削减养殖总量,对被关停拆除的养殖户给予适当补偿,同时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养殖户转产转业。对于限养区的养殖场,首先,我们要鼓励养殖户转产转业;其次,坚持适度集中养殖与分散养殖相结合优化养殖布局,要以能否消纳所产生的畜禽养殖废物为出发点;第三,因地制宜,适度集中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引导位于溪流附近、建成区、居民集中区等敏感区域内的养殖户进行适度集中,有利于集中处理畜禽废弃物。

(三)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对养殖污染治理的财政资金投入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政府在重视工业污染治理的同时,也应在养殖污染治理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应加大对养殖污染治理的财政资金投入。据测算,每头母猪需配套建设3.2m3的沼气池和4.8m2的氧化塘,根据笔者多年基层工作接触估算,建设1m3的沼气池需要约700元,1m2的氧化塘100元,每头母猪仅建设沼气池和氧化塘的污染治理投入约为2720元,因此一个100头母猪养殖场的治污设施投入需27.2万元,这还不包括土地政策处理和排污管网投入,可见养殖污染治理投入的成本很高,而养殖产业本身利润低,治污投入又无法产生经济效益,从大多数中小养殖业主的经济状况看,其抽出资金治污的可能性小。因此,政府应着眼综合、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对养殖污染治理的投入,给予治污设施建设一定的资金支持。如在黄坦镇已开展实施的“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污染处理技术改造,养殖户及时清扫干猪粪,由集粪中心统一收集加工成有机肥,政府部门通过生态补偿资金给清扫猪粪的养殖户每吨200元的财政补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政府应该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和补偿机制等多种方式引导养殖业主不断加大治污的投入力度,将养殖污染治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造其他农业基础设施等统筹规划,加大对养殖污染的治理力度,使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

(四)强化宣传教育

首先抓学习。把环境保护法规、知识,尤其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等纳入基层组织、干部的学习内容,开设环境保护专题讲座,举办畜禽养殖户环境知识培训班等,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养殖户的环保法规、知识水平。转贴于

其次,抓宣传。充分利用各乡镇、社区的有线电视、广播,开辟环境保护专栏;环保、畜牧、司法、宣传、教育等部门开展环保知识送下乡活动,向广大养殖户发放环境保护宣传资料,播放环境污染案例分析电视片,举办群众参与性强的环保知识竞赛,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第三,抓引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环境保护提到议事日程,做到环境保护天天讲、时时讲,切实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的环境意识,树立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思想观念。此外,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组织基层领导和农民参观生态示范县、生态示范镇或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交流畜禽养殖废弃物管理经验,激发他们参与养殖废弃物管理的热情。

(五)完善地方法规和标准,依法治污

尽管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的法规、办法和标准,为畜禽环境污染的治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不实用的问题依然存在,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等,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增强可操作性。一是在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配套制定一些相应的操作规范,使养殖污染治理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加强畜禽环境污染执法队伍建设。推行执法责任制,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使畜禽污染控制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