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开学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8:20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篇1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20世纪90年代,日本首次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培养具备开发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创业能力、冒险精神、独立工作能力等的培养。面对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一定要对创新与创业相互关系及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有效认识。创新与创业相互间有着紧密关系,创业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教育成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而创业实践则能够对创新教育成效展开有效检测,创业与创新相互支撑,不可分割。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受基础教育阶段主要为应试教育影响,学生仅需掌握考试对应要求的基础知识即可,再加上学习压力大,使得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前的基础教育时期大多只注重课堂教学知识,而对于实践类、创新类等知识鲜有涉及,通常进入大学后才展开批判性思维培养,造成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二)师资专业化水平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师资缺乏、专业化水平不足等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即便有的学校采取了一些方法,着重打造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然而收效甚微,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依旧有待提高。

(三)教育教学内容、形式缺乏创新

就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而言,太过于强调行业分享、政策介绍等,内容不够丰富、功能过于单一,不利于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难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收到实效,也难以为其在大学开创一番事业提供有效帮助。现阶段,高校主要推行的授课形式以小组讨论、课堂案例教学为主,实践创新力度不足,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力度

为了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要工作是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力度。对于现阶段大学生中充斥着“创业即为不务正业”的想法,应当采取科学引导强化大学生对创业的有效认识,促使大学生认识到唯有兼具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及能力者方可于创新创业中有所建树。通过建立有效正面示范,指引大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调动起他们的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形成不惧创新创业艰险的信念。除此之外,应当对大学人才评价机制开展革新,对具备强烈创新精神、创业实干精神的在校大学生予以充分鼓励,把鼓励创新纳入大学精神中的一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进行。

(二)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

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学质量受教师教学能力影响程度很大。要想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具备较高创造性思维及创新精神的教师的支持。鉴于此,针对现阶段一些高校专业创业教育教师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当同时推行培养、引进方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结合学校师资实际情况,可打造一支特定开授创业课程的教师队伍,要求队伍中不断强化学习,自身知识储备进行更新,引入国内外高校成功教育经验,从本校及学生特征出发,制定科学适用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校对社会上具备先进创业教育理念、方法的专门人才应积极引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用性。

(三)增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创业的先决条件,应当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对大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科研体验项目的鼓励,深入开展实践类课外活动。与此同时,为了使创新创业发展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源泉,应当从国家实际需求出发推行切实具备首创精神、独创意识的强有力创业,通过积极开展各式各样创新类科研竞赛,引导大学生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开展有机结合,促进学习成果在不同领域的实践应用,强化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学生、学校、社会、家庭等。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须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全面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积极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序开展。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篇2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

所谓创业教育,对于高校而言,就是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要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及其相应实践活动的教育。创业教育通过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的改善。

一、创业教育的内容

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受教育者的全面能力,建立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意识、心理品质、能力和社会知识结构等的教育体系。

(一)树立自主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大学生树立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勇于竞争的自主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应该从大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入手,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锐意进取、敢为天下新的竞争意识和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也是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最重要的内容。

(二)培育创业心理品质。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支撑艰辛创业道路的精神支柱。针对我国大学生的特点和弱点,要特别重视独立性、敢为性、适应性、合作性等心理品质的塑造。由于意志和情感过程是上述心理品质的核心,因此要将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力,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热爱集体和祖国的情感作为个性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起点和重点。

(三)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创业能力包括:一是学习能力,即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与应用。二是创新能力,即把创新思想转化为现实的科研、管理和实践动手能力。它包括技术创新、决策创新、管理创新。三是领导能力,即统帅能力和用人能力。创业者要有对自己员工的指挥、调动、协调以及对非人力资源的集中分配、调度、使用能力。四是组织管理能力,包括经营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指挥协调能力、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五是团结协作能力。这是创业者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持力量。六是要具备沟通能力,有效沟通是获得理想的创业人际环境的保障。

(四)形成创业知识结构。创业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同时,还要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创业知识。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非专业知识。只有这两方面知识相结合,才能正确分析形势和事物的发展趋势,把握事物发展的全局,产生精辟独到的见解和谋略,从而树立并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其次,应具备相应的商业知识,如商品交换、商品需求、商品流通等知识。第三,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如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等知识。第四,应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工商注册登记知识、经济合同知识、税务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知识。

二、创业能力培养的体系框架及实现途径

(一)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1、改革教学方法。教师要摒弃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在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程中贯穿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建立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型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参与意识。

2、要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正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发展优良的个性品质,克服那些不良的个性品质,鼓励学生各显神通,特别是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3.加强大学生创造型思维的训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保护大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型思维能力。要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理解概念并运用原理去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要为他们提供自由思维的空间,开辟思想驰骋的天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紧密结合专业课程,融入创业知识体系。创业教育应当体现专业特色,较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是有较为密切关系的。因此学校在学科专业课程中渗透创业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综合获取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完善创业者的知识构成,增强和巩固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二)实施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1、开设专业学术讲坛。课堂之外的专业学术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创业意识和创业冲动。

2、鼓励科研创新实践。要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阶段积极参加学校教师的科研课题。

3、举办挑战杯、SRt等科技学术作品大赛。

4、丰富创业实践载体。

参考文献

[1]赵磊,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2]张志祥,加强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篇3

一、大学新生学习和生活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方法不适应

在中学,学习是为了考大学、考好大学,目标就是学好考试必考的几门课程。老师不断重复地把各种知识和应试手段灌输给学生,并且利用各种名目的测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要想学习好只要跟着老师就可以了。而进入大学,共同的高考目标没有了,不少学生对未来学习的目的感到迷茫,有的甚至丧志,沉溺于网络与游戏。同时授课方式有了根本的变化,一门课连上两堂,一学期学完好几门课程,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较少,平时也很少检查听课及掌握情况,检查手段主要是期中、期末考试。一旦没有老师的压力,许多新生连作业都懒得做,甚至课也懒得听,久而久之便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了障碍。

(二)生活上人际交往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的含义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学时代基于学习而建立起来的友谊这一层面上,而是要求个体要学会同形形的人打交道,使自己的行为模式逐渐走向成熟,符合社会的要求。然而,很多新生进入大学的时候,也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开始生活的时候。面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以及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有一定差异的同学,人际关系上的生疏感油然而生,往往只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此外,许多新生遇到困难、不顺心的时候,对人对社会的认识极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常常对人的看法大起大落,呈现不稳定的状态,这些都容易使新生的人际交往产生障碍。

二、利用校史资源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优势

(一)校史包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学习兴趣教育资源

任何一所高等学校,在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办学历史中,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它们的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联。通过对大学新生进行校史校情教育,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爱党感情,使他们对自己肩负的使命有更清晰的理解,能够主动思考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校史记述了历届优秀校友的成长历程和在各条战线上取得的骄人业绩。优秀校友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朝着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标不断迈进,在实现自己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这些寓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于一体的记录是对新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活教材。

(二)利用校史资源开展入学教育内容生动具体,易于被大学新生接受

校史资源包含的内容方方面面,涉及的人物、事件生动具体。如学校在教学实践方面形成的优良教学方法,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历届校友在工作战线上获得的骄人业绩,学校教学名师、教授学者的先进事迹等等,这些都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使他们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亲切感,产生心理共鸣。

三、利用校史资源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

(一)将校史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激发新生学习动力

通过编写校史教育读本,设置校史教育课程,将校史作为新生的必修课。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办学历程、教学名师、校园文化、学子风采等方面,力图将学校历史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都展现在新生面前。通过讲座、报告和参观等形式,使新生全面了解学校的过去和未来发展的前景,了解学校的优势和荣誉,了解知名校友的成长经历,激发新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尽快确定自己新的人生目标,尽快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史活动,培养新生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篇4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陕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主要任务是专题研究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关问题,总结工作、经验交流、成立研究机构,并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今天的会议,既是论坛会,也是工作会,既要加强研究,更要推动工作。所以,参会的同志既有论文作者,也有学校主管领导及部门负责同志。

大家都知道,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呼声不断高涨。今年4月23日,教育部在河南开封召开了全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这次会议,就是传达学习教育部这次会议精神,认真分析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集中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责任、把握规律、明确任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刚才,陕西师大、石油大学、交通职院三所学校从不同侧面就自己学校的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4位老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就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论文交流,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提出的很多问题和建议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另外,为了加强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我们还成立了“陕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在此,我代表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对研究会的成立及各位会长、副会长的当选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借此机会,结合贯彻全国会议精神,我就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中央16号文件颁布实施后,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五年多来,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以及教育部和省上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工作机构的健全、人员的配备、队伍素质的提升、工作平台的搭建、工作内容的拓展、相关课程的开设、心理危机的化解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在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切实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咨询与指导,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部署,2007年依托陕西师大建立了“陕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组织编写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教材,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题列为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给予经费投入,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及决策依据。从2008年开始,我们组织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普查测评试点,2008年测评了5所高校2万多学生,2009年测评了16所高校58000多名学生,今年将在所有本科高校全面铺开。另外,2008年我们还专门召开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在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推进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大力推动了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我省绝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文件,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专用场地和专项经费,构建起学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基本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有的高校还建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大大提升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二是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难点在师资。2007年以来,我们依托“陕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6期,4次工作研讨交流会,共培训教师300多人。通过培训,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得到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得到了提高。各高校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特别是针对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学生骨干及相关人员开展的专题培训,使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省大多数高校配备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些高校配备比例已经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1:3000的师生比,并充分发挥了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心理社团,鼓励和引导社团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一些高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活动,开阔视野,学习好的做法和经验。一些高校还派教师赴境外高校进行研修培训,大力支持专兼职教师进行学历提升与专业深造。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三是切实加强普及性教育。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主渠道。当前,我省不少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教学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还有部分高校探索开设必修课。一些高校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核心课为基础,有关课程为补充,逐步建立了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层面需求的课程体系。许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心理健康宣传周,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大型活动等,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提高适应社会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一些高校利用博客、QQ、飞信等新媒体技术,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许多高校还积极构建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学习、生活、情感、就业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四是切实加强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经过近年来的长足发展,目前,我省大多数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各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与服务。一些高校积极做好重点学生群体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大多数高校都建立健全了心理咨询的值班、预约和重点反馈等制度。许多高校还经常开展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管理、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生命教育等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成长需求。许多高校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个案的研讨与督导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专业水平。一些高校还为学生提供网上咨询预约和网络咨询服务,并利用e-mail、QQ、mSn等网络工具,切实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与实效性。

五是切实加强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容易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比率虽然很小,但是影响很大,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近几年,我省高校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目前,大多数高校建立了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系统,在新生入校之后,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筛选危机预警的范围和对象;积极建立健全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等四级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形成了“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机与预防工作机制;建设了以辅导员、学生干部为骨干力量的信息员队伍,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并做出有效干预。一些高校成立了危机干预机构,制订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流程,设立了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使不少大学生在身处危境时能及时得到帮助。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大多数高校能够迅速启动快速反应程序,对受危机影响的师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强化危机干预培训工作,防止危机事件的连续发生。一些高校还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案例分析,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案例会商制度,不断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科学化水平。同时,许多高校建立了院(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等部门之间的心理危机转介机制,有效防范了重大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了高校师生危机预防和干预能力。

几年来,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预防和危机干预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为维护我省高校的稳定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进展还只是阶段性的,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到位。目前,我省大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只是选修课,没有开设必修课,还有一部分高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和覆盖面。同时,大部分高校尚未做到在全校教职员工中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预防的知识,影响了对心理危机事件的有效防控。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与面临的需求和任务相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整体上还存在着数量不足、业务水平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学校对兼职教师和学生骨干缺乏专业方面的培训。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整合不够。学生家长对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预防的认识亟待提高。少数媒体为了“猎奇”,大量报道学生的负面信息,容易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导向。特别是极个别媒体对学生自杀死亡事件不负责任的渲染,对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产生了不良暗示和感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对此,我们要狠抓薄弱环节,破解工作难题,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以更加有力有序有效的举措,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战略任务。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的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不断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清醒认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准确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根据近年来各方面的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是好的,大学生不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也不是自杀的高危群体。虽然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绝对数有所增加,但其所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希望在座的专家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真实状况多宣传、多呼吁,帮助纠正社会上的一些不正确看法。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部分大学生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为适应、学习、经济、人际关系、恋爱及性意识困扰、情绪、就业和发展等引发的心理问题,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不容乐观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现代化的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加速,社会变迁的速度加快时,不仅社会问题频繁发生,而且心理问题也大量凸显,导致出现社会性的“心理动荡”现象。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日趋开放,竞争日益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一些人由于难以适应,而引发心理问题。比如最近富士康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也难免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生活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更加丰富而复杂。一些人际交往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在新的环境里不可避免地遭遇人际交往困惑,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二是严峻就业压力的影响。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些会对毕业生甚至低年级学生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力。有的学生对自己不能有正确的认识,在择业前盲目乐观,过高估计自己,在就业失败后,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导致紧张、烦躁、焦虑、情绪低落和自卑,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是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的诞生因其跨时空性、匿名性、互动性及便利性等特点,很快为大众所接受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沟通形式。不少大学生一方面通过网络浏览了大量的信息,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生活;但是,另一方面有的意志薄弱的学生也因此对网络日益迷恋和依赖,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沉湎于虚拟世界。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进而可能导致心理错位、人格分裂,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形成。同时,境内外敌对势力也充分利用互联网对我进行思想渗透,可能造成一些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思想矛盾引发心理焦虑,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四是大学生群体更加复杂。目前在校生已有相当比例为90后,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大,不少学生受长辈溺爱或缺少家庭教育,父母等长辈未能很好地纠正和引导子女的一些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缺乏尊重与关爱别人的情感,自我中心意识与逆反心理较强,耐挫折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有专家在对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进行研究时发现,较之前些年研究得出的规律,近年来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事件发生在时间上的高峰期与日常期已不十分明显,不少自杀者不在经过心理排查而确定的重点关注范围之内,自杀者在日常行为表现上多具有隐匿性,研究生自杀行为的数量及比率有所上升等等。这些都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时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国务委员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袁纯清、省委副书记教育工委书记王侠同志也多次作出了重要批示。这些,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心和爱护,体现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特别是2004年中央16号文件颁布实施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大学生群体特点呈现新变化,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各高校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放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去认识,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去思考,放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全盘工作中去谋划,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经中央批准,5月29-30日,、教育部、团中央将在北京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回顾总结中央16号文件印发实施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交流成功经验,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当前这个有利契机,总结经验,加强研究,进一步把握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身心特点,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探索新途径、新方法,突出抓好一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再上新台阶。

(一)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落实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实践证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要领导认识到位了,在思想认识上重视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了,这项工作就能真正落到实处。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大家已基本形成共识,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这一认识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并产生实效。

各高校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从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工作机制、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杜绝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要按照教育部即将印发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明确和细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工作目标,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要建立健全学校、院(系)、学生班级等多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要成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专门机构,并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条件建设,不断加大经费、场地等方面的投入,以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大学生自杀或致伤他人,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在高校和社会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心理危机事件虽然是发生在极个别学生的身上,但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还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根据我省高校2007-2009年全省高校上报的信息统计,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我省高校大学生自杀人数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虽然基本处于平稳状态,但大学生自杀的绝对数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已引起了省上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包括一些媒体,都很关注这一问题。所以,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干预,在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上下功夫,努力控制和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防患于未然,预防是关键。各高校要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制定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方案及规范的工作流程。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制度、建立学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纵向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要更加关注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经济困难学生及离异家庭子女等重点群体心理问题的疏导和防治工作。要建立心理危机的监控系统,对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等等都应该提出一些基本要求。要在院(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等部门之间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转介机制,确保心理危机发生时有条不紊地开展干预活动,真正做到危机事件早发现、早干预。对有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学生,当遇到的问题超出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处理范围的时候,要及时指导学生到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特别是有自杀意念的学生要做好专家评估与日常监控工作,及时通知其法定监护人,并及时将学生按有关规定转介给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要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做好心理危机事件善后工作,加强对心理危机学生康复及康复后的关注跟踪,重视对危机事件当事人及其相关学生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高校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认识以及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方面,总结近年来各地各高校的做法和经验,我们认为有几条成功经验是可以借鉴和推广的。一是要在广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大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努力将心理问题引发的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大多数学生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传授而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调适方法的。今年教育部将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决定在全国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初步确定为2学分。同时颁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课程的设置和师资的配备提出明确的要求。我省各高校要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全部开设,并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科学规划和建立相应的课堂教学体系,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课堂成为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自我调适方法、树立科学心理健康观念的主阵地。二是要积极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合力。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骨干的作用。有关案例表明,在一些高校成功预防和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工作中,辅导员、学生骨干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要及时总结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经验和教训,研究特点,把握规律,提高危机预防与干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坚持高校大学生自杀案例一事一报制度的同时,要组织有关专家开展预防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专题研究,设计开发大学生自杀情况统计数据库,深入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案例,特别是大学生自杀死亡案例,要做到一案例一分析、一案例一报告,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发现规律。我们教育工委将投入专项经费,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与水平。

(三)加强培训,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要按师生比1:3000-5000的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能少于2名,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将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需要的教师可能会更多。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加强选拔、配备和管理。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经费预算,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年接受一定学时的专业培训。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各方面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库,为各高校开展培训提供支持。各高校要结合工作实际,全员开展辅导员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技能培训。各高校要加强对学生骨干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开展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各方面人员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性培训,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

(四)加强研究,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5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身边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近几年的90后大学生,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新特点。比如说,自我意识过于强、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广泛、并且容易受别人思想影响、意志力不强、生活学习没有目标等等特点。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然不但对他们没有起到帮助的作用,甚至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改善,从而达到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

1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理想教育

有目的性主要是为了提高对理想教育的重视程度,理想是每个人奋斗和前进的灯塔,这是一种对目标有倾向的心理状态。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才会坚定自己的信念,才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有了自己的信念,也会懂得坚持和取舍,辨别高尚和卑劣,最重要的是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大学时代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三观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信念的重要前提。我国正在奔向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现代化高速发展,民族复兴指日可待。我们的大学生应当有与之相统一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成长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我们在为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时候应当紧密结合中国特色。

2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在我国是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它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的要求。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其基本内容是诚实、没有欺骗、言必行。它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社会各界人士对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危机现象尤为担忧,正视这种现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3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我们说一个人的好坏并不是单一的看外表,它是人的基本品格和内在涵养的综合。教育的初衷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能力才能及身体健康等等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这些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主要方面,它存在于整个过程。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应当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原则,并且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学生不仅要有更高的思想境界,而且应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既要获得更多的学识以及才能,又要学会怎么和人相处,充分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4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当前的大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光靠老师和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他们最多能起到的是引导作用。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老师和学校应当严格要求学生,对他们进行自我管理、控制、约束以及自我教育的引导,把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比如说学校的党政干部、学生团委、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以及辅导员、班委的协助。

5坚持理论结合实际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忌讳理论脱离实际,更何况是思想政治的教育,理论教育是前提,实践是避免说空话,说正确的废话,使学生在课堂所学能学以致用。针对目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不重视,我们应当采取更多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学校实践的资源,让学生了解社会。把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多的应用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生命和生活有更多积极的理解。

社会实践必须把握一定的原则,即锻炼、服务、学习的原则。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专业、创新、就业等情况相结合。学校应当尽量发挥自身的功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学习技能,掌握在社会中生存的本领等等。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都得到了锻炼,正确理解德才兼备的含义,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的人才。

6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他是引导进步的导师,老师是学生在学校效仿和学习的楷模,他必须起到带头的作用,正所谓为人师表。教师队伍应该具有相对较高的思想境界以及道德水准,以自身魅力去感染和触动学生,勤奋耕耘、严谨治学、一丝不苟、严于律己、坚持真理、宁静致远。在学校中所有的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所有的老师都肩负育人的责任。

7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内部建设

首先是校园文化,它是成功育人的软件,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好坏,直接能从其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中体现出来。比如说某个学校的学风好,这就是一个很优秀的校园文化元素。学风好,学生就能更多时间的学习,毕业生也就肯定更具备说服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可以整顿校风、学风、教风,开展更多积极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获得知识;加强文化宣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学生网站建设也很重要。其次是,学校各组织的作用。学生会、团委、党政部门应该发挥多重功用,另外,所有教职工都应该有肩负育人责任的意识。最后,选择优秀的人选担任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起到的是核心的作用,他们是与学生接触最直接也是最多的人。同样,校方应为他们创造更优秀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工作有发挥的空间和动力。

8做好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在心理健康的咨询方面,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咨询机构,为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提供更多的帮助。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更是有着毕业即失业的压力,因此他们有心理压力是正常现象,学校应当致力于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有健全和健康的人格。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时期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开拓进取,创新育人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对社会进步做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庆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困境及路径选择[Z].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篇6

一、来华留学生规模逐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

2011年至2016年,我校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12%。截至2016年9月,今年我校来华留学生人数达3150人,学历生人数达1300人,来华留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超过5%(川大在校生人数6.5万人)。今年招收的硕、博等高层次留学生人数达400多人,比2015年翻了一番(见表1)。我校留学生教育已由单纯追求数量转变为扩大规模和提升层次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二、打造“留学川大”品牌,

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

(一)在全国高校率先设立四川大学“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奖学金

四川大学地处西南腹地,不沿海,不靠边,国际影响力不及沿海沿边和发达地区的高校。如何打破这一束缚来华留学发展的瓶颈,办出具有川大特色的来华留学教育,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

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地处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源头――成都市,四川大学紧扣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向西向南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大力提升我校国际影响力。2016年,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立了总金额为1亿元人民币的“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为此,学校专门出台了《四川大学“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实施方案》,保证奖学金资金到位,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来我校学习、研究,以不断提升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

该奖学金项目的设立很快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驻华使领馆和高校的积极响应,吸引了数千名学生申请到我校学习。经过严格筛查,今年我校共为243名优秀学生提供该奖学金,其中,本科生66名,硕士生101名,博士生24名,高级进修生52名。

近期,学校已开设了两期尼泊尔高级政务研修班,第一期培训了时任执政党尼共(联合马列)中央委员会书记贾瓦利等15名高级领导,第二期培训了尼共(毛主义)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马嘉等15名高级领导。同时,学校还与尼泊尔开展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培养了20名尼泊尔未来高级别外交人才。今年3月,时任尼泊尔总理奥利来川大访问时,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二)以省、市、校共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契机,加快来华留学发展的步伐

为推动中美人文交流,落实中美元首提出的10万强计划,2013年我校与成都市政府合作建立成都美国海外留学中心,吸引优秀的美国学生来我校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并由市政府向每人提供1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该项目运行四年来共吸引了近200名优秀的美国学生来我校学习。

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从2014年起,成都市政府设立了“友城奖”,共吸引了200多名各层次留学生来我校学习,提供了总计达308万元的奖学金。

今年9月29日,在四川大学庆祝120周年华诞之际,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共同签署了《省市校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并鼓励全球优秀青年到川大求学、创业,构建全球优秀学生充分汇聚的校园。

(三)加大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精品课程

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吸引力、高质量的全英文授课专业课程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来华留学生教育,逐步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培养模式和基于留学生自身需求的选课系统,提高留学生来我校学习的积极性,是打造“留学川大”品牌的重要举措。

从2012年起,w校每年投入1500万元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了“国际课程周”(Universityimmersionprogram,Uip)项目为核心的国际高质量课程体系。Uip项目在每年暑假邀请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大师和优秀学生来我校开展为期两周的学分课程教学和学习。五年来,已邀请了来自42个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的517位高端外籍专家开设全英文课程657门,并邀请了1500多名外国优秀学子来校参加“国际课程周”活动,使川大每位学子不论出身、不论贫富都能在校园里直接聆听世界知名学者授课,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交流互动,培养国际交往知识、能力和胆识,培育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五年来受益于全英语国际课程的学生累计达到5.4万人次,国际交流营的学生累计达到1.6万人次。该项目已经成为我校实施高端国际化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见表2)。

依托优势学科,我校先后打造了临床医学(mBBS)、口腔医学、软件工程、土木工程、旅游管理、能源与环境、中国经济、信息安全、国际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商业分析、医学信息工程和中国学等一批全英文授课专业,吸引了大量优质的生源,特别是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的普遍欢迎。

我校充分利用学院知名教授和引进的高端外籍教师在国外的知名度和资源,重点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高层次人才。通过这些措施,全面加强全球未来领导力人才培养和培训,打造“留学川大”品牌。

(四)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创新留学生招生、教育、管理、服务模式

2015年1月,我校出台了《四川大学关于鼓励学院自主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意见》,改革留学生管理体制:一是把留学生办公室的部分功能和职责下沉到院系,建立以院系和学科为主体的留学生招生工作体系,完善招生激励机制,发挥各部门、院系和导师对留学生教育的积极性,引导院系自主招生、自主培养、自主管理来华留学生,并将来华留学生的招收和培养纳入各学院年度考核中,学校对学院招收培养来华留学生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二是转变留学生办公室职能,强化服务、监督和外事工作政策的指导职能,协助院系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

三、正视不足,积极应对,努力改进,

使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第一,我校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需要。虽然我校部分院系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授课体系,形成了留学生的招收和培养的良性循环,但就全校而言,课程体系尚不完善,从而制约了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开设大量全英文授课专业需要建立一支与国际接轨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符合我校实际的优质师资队伍。但队伍建设,尤其是能以全英文授课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滞后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还不能满足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二,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吸引更多优秀来华留学生,提升来华留学生水平,需要建立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破除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之间的教育教学壁垒,把留学生培养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实现中外学生趋同化教育和管理。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篇7

【关键词】高校创客教育创新实践能力工程训练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C-0053-02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空间是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的实验室,创客们可以在创客空间里共享资源和知识,实现创新创意的作品。创客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永无止境地追求创新的精神,这一精神无关乎性别、是否创造出物化的制品,只关乎做事的态度,这种态度与工匠精神一脉相承。随着时代的发展,创客教育应运而生,其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延伸,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目前创客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地参与到创客教育的实践中,努力发展创客教育。

一、创客教育的含义

创客与教育的结合,提倡以创新为导向,以兴趣为纽带,鼓励跨学科交流和协作,为学生、教师和社会人士搭建开放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育富有创新精神的团队,推动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创客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开放式教育,鼓励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客教育及创客精神的逻辑图如图1所示,其通过培植众创文化,培养具有创客精神的人们,然后通过实践,提高国民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个体素质的提高,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因此创客教育是符合时代要求、能够促进国民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模式。创客教育的终极使命是培养创新精神,在高校开展创客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这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致。

创客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客精神的学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所谓工匠精神是指人们基于共同的兴趣,在开源、科学、工程、数字或者电子等领域进行交流、合作、创造新事物的工作空间、实验室、工坊等。创客教育其理论包含了最新的创新教育理论,是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它融合了最新的教学法,即项目式学习法,配合学生体检式教学,并结合DiY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创客运动的开展,营造众创文化。创客教育的开展其核心是培养创客精神,创客精神的发展促进个体的个性开放,自强进取努力创新;促进社会的协同发展,融合创新,共同分享;促进国民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共同发展,因此发展创客教育是时代的选择,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发展需要。

二、促进工程训练创客教育基地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为了积极响应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号召,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创客”教育,努力探索符合本校发展的创客教育模式。而各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在校大学生工程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活动的公共大平台,具有良好的实践环境、先进的仪器设备、稳定的师资队伍、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是开展“创新、创业、创客”教育的最理想场所之一,因此把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变成发展创客教育的基地,引入创客教育,是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通过课程改革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来满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第一,开展边玩边做边学(learningbydoingandplaying)的创客教育,推行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为一体的全新教育理念。教师在开始工程实训课的同时要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自己的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传统的工程实训课中,教师会要求学生学习自主加工一个零件,而这个零件是事先所讲例题的内容或者说加工方法与教师所给出的例题是相类似的,这样教学内容比较呆板,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自主创造学习的目的。另外,由于课时的压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加工方法之后就没有剩余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创意想法的实现,这也是传统的工程实训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地方之一。所以,引进做中学、玩中学的教学新理念,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以兴趣为纽带,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聚集一起,通过场地、资源、创意成果等全方位开放式管理,分享各自在创客活动中的得与失,以促进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创业能力等各能力的协调发展。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承担着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训课,因而这里有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这无形中创造成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师生交流平台,而这正是发展创客空间、推动创客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開展以兴趣为纽带,注重将学生的创意、想法快速现实化,在工程实训中心有场地、有师资、有设备,还有做出原型的加工工具,这些也都是促进创客教育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开阔的场地、丰富的资源、开放式的管理平台,以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师生交流中心的条件,以兴趣为主导,积极发展创客教育。

第三,开发新课程,把创客教育的新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以丰富的内容开展一系列系统的课程。从工具使用、结构认知、电子技术、编程技术、技术管理等方面不断深入,通过技术、管理、商业等不同角度建立全面的认知结构,提升创新能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课程融合,要注意学科的交叉整合,为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发新课程要注意层次化,开发适合零基础低年级学生的基础课,以及适合已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的专业课,形成从工具的认识使用、结构认知、电子技术、编程技术、3D打印技术等不同专业学科的交叉整合,形成一系列的综合化、层次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第四,通过与国内外创客团队的不断学习与交流,逐步建设一个在区内外具有较好示范辐射作用的创客教育平台。加強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一些优秀的创客教育教师,作为创客运动的发源地,美国最先开展创客教育,许多高校开设了创客空间,如面向不同年龄、不同学科学生开放的实验室等。现如今我们应借鉴国外一些高校的做法,建设创客空间,引进创客教育优秀导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另外,应积极主办各种创客赛事,促进成果展示和交流共享,营造创客嘉年华的气氛。注重成果展示和交流,包括生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交流、不同学科的交流等,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三、营造创客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

第一,整合校内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力资源等,并联合校外企业,成立校内外的创客联盟创造中心。创客教育应该是有不同学科的交叉、不同专业学生的交互学习的过程,应倡导一个资源共享、开放平等的学习环境。为创客者提供良好的校内外创客服务,包括信息咨询、技术培训、设备使用等,通过校企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快速发展创客教育。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引进一些创客教育导师。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创客教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指导者,还应该是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角色的变换,变成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小小创客空间。这样高要求的专业素养,需要对教师进行创客教师的培训,培养专业型创客教师。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已经有一些生产制造经验丰富的教师,这是一大优势,然而还需要引进一些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的创客导师,包括国内外的、企业里的一些优秀的创客,加强合作与交流,相互促进,共建创客空间,发展创客教育。

第三,创客嘉年华活动。积极主办各类创客作品比赛,包括一些创新设计制造的比赛,努力宣传,营造众创文化,实现创造的现实化以及成果的展示。在创客教育的实践中,提倡不同学科、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学生组队参与,鼓励学生勇敢地进行实践,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把知识转变成现实,加强创客之间的共享与合作,创造创客嘉年华活动,使创客教育蓬勃发展。

第四,创客教育文化建设,营造创客教育氛围。在校园里加强宣传创客教育的活动,打造一些创新制作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鼓励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促进合作交流,共同分享,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在校园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创客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精神风貌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远远超过课堂教学的作用,积极的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创客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素质教育,对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社会发展、人民的和谐健康有重大意义。高校应积极参与到创客教育的实践中,为社会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 

[2]张茂聪,刘信阳,等.创客教育:本质、功能及现实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6(2) 

[3]谭立章,钱津津.以创业实践为载体提高创业教育实效性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4]林健.构建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14) 

[5]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75

1引言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80万,2013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99万,2014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为727万。虽然国家每年也在不断出台新政策新措施促进学生就业,但岗位的有限性远远满足不了求职大学生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比例最高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和个体。麦可思研究院的就业蓝皮书“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称,高职高专院校中有61%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然而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时期,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展现出了不同的走向,一部分民营企业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壮大;另一部分企业则在竞争中被淘汰。暂未就业的、待业的、失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有多少,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就业出路在哪里?这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敲响了警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并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显得尤为重要。

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进入高校的时间不长,在我国整体的创业教育现状下,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2.1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创业教育课流于形式

近几年,一些高职院校逐步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比如说《创业学》、《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等,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此却并不重视,知识在就业指导课中对创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专门的创业指导课程基本没有。加之部分高职院校在财力、人力、设备方面的欠缺,致使创业教育课往往流于形式,无法达到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2.2创业教育教师资源缺乏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这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要具备创新意识以及丰富的社会经验。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教师极度匮乏,虽然教育部曾多次开展创业骨干教师的培训.但仍然满足不了创业教育的需求。

2.3创业教育平台搭建困难

高职院校开设创业教育的途径有两种方式:一是教育教学平台,它包括开设的创业基础教育课程、各类创业讲座、各类职业技能、创业大赛等;二是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包括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学校的创业园等。但在实际的过程中,这两类平台的搭建都还不完善,创业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单一,教学脱离实际;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开展如火如荼,但往往是少数学生参加,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不全面;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比较单一,各高职院校建立自身的创业园数量偏低,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开展创业教育,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3.1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

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学》、《高职生职业生涯设计》、《创业教育基础》等课程,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除日常教学外,邀请校内外专家特别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成功实践经验的创业人士、创业导师、创业团队来校作讲座,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辅之以第二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成功企业,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创业者的历程,真正体验创业的艰辛与乐趣。

3.2加强对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投入

教师是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除了政府的政策扶持、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支持配合外,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应组织开设创业教育培训班,通过系统规范的培训,为社会、为高校培养更多专业教师。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创业教育教师的投入,一方面鼓励并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培训或实训,提高教师多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聘请校外知名公司或企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3.3注重创业教育实践

我们所提倡的创业教育,是让学生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创业理念,具备创业的头脑,让学生觉得自己能够实现创业。在创业教育中,创业实践教育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着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具体来讲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组建大学生创业社团,结合学生的专业,向学生宣传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社团可以邀请专业导师进行指导,必要时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第二,成立校创业园,通过政府、企业、爱心人士以及学校支持,设立创业同基金,对于学生提供的创新创业项目,依据其规模给予一定程度的资金支持,鼓励其进行创业实践。第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创立学生实践基地。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实战演练中,在实践中学习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

3.4营造创业教育氛围

好的氛围,才能带动好的创造。在高职院校中,应注重校周创业文化建设,比如说开办的创业讲座,开展创业论坛,设立创业贴吧,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学生。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创业教育、创业活动的宣传,以便为创业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心理氛围。

4结束语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发展还需经历一个过程。但我们相信,依据我们高职院校的实际,结合自身的特色优势,选择合适的创业教育途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一定会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锦程.论如何有效实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8).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篇9

关键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背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271-02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要做好新时期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和国内现实的角度,认真分析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特点,正确审视影响其思想活动的因素,为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国际背景

马克思在19世纪中叶就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他们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160多年来,经济全球化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席卷全世界,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和总体趋势,它的影响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同时更广泛地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生活、思想文化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等,尤其突出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化的实质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依仗经济、军事、科技实力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强权政治、价值观念和谋取利益的过程。”[3]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广泛激烈,直接导致意识形态领域的争斗更加复杂深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极力兜售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全面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将其所谓“普世价值”通过诸如影视文化、互联网等进行全球渗透,在此过程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念也相伴而至,对我国社会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思想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造成当前我国社会文化领域的价值冲突和思想矛盾,某些以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文化产品以“现代”、“时尚”和“前卫”的姿态,在对涉世不深、缺乏思想鉴别力的青年大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削弱了国家文化的向心力和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对青年一代的争夺和影响也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在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后,西方敌对势力与我国争夺青少年的斗争更加尖锐,“和平演变”中国的图谋更加明显,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对我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企图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青年一代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最终达到他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目的。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现实显示,资本主义国家是绝对不允许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他们力图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其切入点都是从意识形态领域入手,制造虚假言论,否定历史,将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改革和建设中不可避免的失误片面夸大化,使得人们思想动摇,对现存制度等产生怀疑,甚至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思想问题,国内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不断浮现,“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马克思主义已死”等论调以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的现象不断出现,对于在意识形态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判断与选择,必须下大功夫正确引导,有效防范和抵御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以史为鉴,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国内新环境

1989年6月,在总结改革开放十年以来的经验教训时,邓小平特别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4]。“学校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直接导致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思想流派和思潮相互交融和激荡,打破我国文化领域原先单一和封闭的局面,主导价值取向受到强烈冲击,在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大背景下,青年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导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中的青年大学生在进行价值判断或行为方式的选择时产生矛盾心理,产生现实困惑和理想迷茫,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道德信仰危机、社会责任感不强、心理素质脆弱、行为失范、知行脱节等现象。这也对我们新时期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1世纪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新时期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新产物,互联网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交际范围,改变着青年大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产生深刻影响,丰富的互联网信息对于拓展青年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文化载体,给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从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向“双向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实现真正的互动,有利于教育者及时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变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西方国家对我国青年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文化侵蚀提供了“契机”,这引起了党和全社会对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环境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客观上要求青年大学生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有创新思维。青年大学生处于从青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处于一种心理的“断乳期”和真空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并确立的关键阶段,保守思想较少,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富有创造活力。与以往青年大学生相比,新时期青年大学生具有更加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更富有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生活的意愿。但是,青年大学生由于心理不够成熟,面对形形的价值选择,很容易受一些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失去自我的独立性和判断性,有些青年大学生甚至出现诸如政治信仰缺失、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际国内的新背景、新环境,还是青年大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特征,都要求我们注重并不断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

三、新时期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研究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青年大学生为重点对象,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形成新时期关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体系。新时期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既与、邓小平、三代党的领导集体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一脉相承,又结合时代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使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新水平新境界。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6]新时期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必然结果,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开展该工作的国际国内背景,对于开辟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价值,同时,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总之,从世界大发展大调整的视角出发对新时期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进行研究,为新时期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为增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指明了创新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3]吴德葵.试论全球化趋势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2):7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大学新生开学教育篇10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6.74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175-02

当代大学生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其思想政治素质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完成。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着眼于我国教育的现状,以教育的实效性为原则,探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价值取向功利化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敏感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生活领域都发生着变化。这一时期社会上各种思潮涌动,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高校学生是拥有敏感触觉的群体,面对社会发生的新变化新思想,不可避免会受到一些影响。表现在,部分学生利己主义严重,缺乏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由此引发人生观偏曲、价值取向功利化等。有资料显示,在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中,集体主义观念在思想政治素质指标中排在第11位,状况堪忧。

(二)诚信缺失现象突出

1、在学习和学术研究方面的诚信缺失。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旷课缺课现象严重,平时对学习不重视,遇到考试存在侥幸心理,作弊现象也是司空见惯,其中不乏所谓的优等生、学生干部。

2、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诚信缺失。一些学生将社会上的不良习性作风用在校内社团或学生干部的竞选过程中,送礼、请客现象时有发生。

3、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的诚信缺失。部分学生因就业中竞争激烈,为力排众人,采取伪造个人信息的非常手段来获得就业机会。据报道,有用人单位收到的自荐材料中,有多人竟是同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且同时是同一班级的班长。

(三)心理不和谐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里压力大的问题。由于社会或家庭对大学生期望值过高,当学生本人无法获得成绩和认同感时,往往会产生负面心理。这种长期心理压抑如果得不到及时释放,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负面情绪一旦产生就很难疏解。心理焦虑、冷漠麻木、自卑都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不和谐因素。缺乏生活历练、抗压能力差也是导致大学生心理素质较低的原因之一。

二、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观念具有主观性、实践性。人们根据观念决策、行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问题是事关全局的先导性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本质上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工作,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体价值,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方面的成长,都要最大限度的以实现大学生的个体价值为前提。一切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重点最终都是为满足学生成才需求服务的,这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落实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大学生个性发挥和人格的完善,培养大学生自尊自爱、独立自强的精神,懂得发现并善于聆听学生的诉求和心声,总结当今社会现象与校园现象产生的共同规律,找出其共性与个性的联系,以此为突破口来处理大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并始终坚持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宗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首先,要完善高校管理机制。提高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细节,实行责任制和分工合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可行措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落实。

其次,要健全评估机制。在高校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管理,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评估机制,以标准化的管理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最后,要鼓励高校科研创新。我国高校在鼓励科研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应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方法的研究。一些更具人性化和情理化的举措应被高校选择性的采纳,如后勤社会化、弹性学分制、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等等。高校在奖励具有现实价值的科研成果的同时,还要加大对优秀科研创新从理论阶段向实践阶段过渡的力度,使创新成果更早更快的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推广。这样,就可以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被动经验型”向“主动科学型”转变,逐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科化与科学化。

(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

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在充分肯定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同时,完善和跟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尤为重要。应使教育更贴近生活,表达现实意义,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教育内容应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编写也要做到结合不同需求来解决不同问题的宗旨。有针对性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的指导教育工作。通过改变程式枯燥的说教式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汲取。

在教育方式上,坚持传统方法的同时,力求推陈出新。借鉴国外先进优秀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坚持传统方法,如反省内求、身教示范等;借鉴国外教育方法,如政治教育舆论化、政治教育情景化、道德教育情景化等。另外,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发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利用各种渠道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如信息化网络化的应用。还要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发掘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增加学生吸收知识的主动性和热情,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要整合社会资源,最大限度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为施教和受教双方提供健康的教学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其中,包括校内人文环境的养成,也包括校外社会环境的净化。高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之地,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高校要加强爱国主义观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使爱国主义价值取向植根思想政治教学根本。此外,要加大力度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治理,严厉打击惩治一切扰乱和破坏校园秩序和社会治安的行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沃土。

参考文献:

[1] 侯建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2] 孙新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的培育和创新之路[J].文教资料,2012,(09).

[3] 赵万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马克思主义"需要"论的几点思考——兼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