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收支基本情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4:51

财务收支基本情况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报表

一、事业单位财务报表概述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总结,可以全面、系统、总括地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情况和财务状况,满足单位、上级及投资者等信息需求者的需要。财务信息的需求者通过会计报表,可以了解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结余构成,分析资金使用效果,提高事业单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报表的内容不够完整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内容不够完整,披露的信息过于简单,不能很好的满足广大信息需求者的需要。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只能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而不能充分反映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一些资产产权股权、债权、债务的情况没有核算或者核算得比较粗略,即使是收支情况也未能与预算项目协调配合,难以充分反映预算收支的执行结果。

(二)缺乏对财务业绩分析的披露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信息不能全面披露单位的资金活动情况,不能充分揭示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业绩、问题和风险。从外部信息需要来说,将导致无法实现有效的监督,从内部信息需要来说,将使管理者无法据以进行合理科学的决策。

(三)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列示不科学,收入支出表的科目设计不合理

目前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既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项目,又包括收入、支出项目,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在现行报表结构下,收入类和支出类项目既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又在收入支出表中反映,造成毫无意义的重复列示。这不仅让报表之间内容重复,而且使得资产总额、负债与基金总额虚增。收入支出表基本上采取收支总额对比方式,未能详细提供各类资金的收支余超,不便于进行财务分析。由于全面实行收付实现制,当期应付未付的支出未能列支,从而虚增了结余应付未付的款项不作负债处理,成为隐性负债,核算的真实性受到很大影响。

(四)财务报告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及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若干重要的附表没有规定,过去长期编制且很有应用价值的“基本数字表”也未作规定,只是对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只作了简略的提示。但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比较单一,难以全面揭示事业单位受托责任中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不仅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难以进行监督,财政部门也缺少宏观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

三、完善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对策

(一)有步骤的引入权责发生制

对可确认并可计量的负债项目应实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对尚未确认或虽可确认但尚不能充分计量的或有负债,应在分析最终可能性的基础上,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详细披露有关信息。对借入债务应负担的利息费用,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根据约定的利率和借款期限,分年按月提取利息费用。提取利息费用时列报支出,并转到负债项下做暂存或应付款处理支付利息时作冲减暂存或应付款。在借出债务时,做应收或暂存款项处理收回时,作冲减应收或暂付款项处理。若债务回收的不确定性较大,特别是政府财政债券无法回收,而形成的坏账损失较多,有必要对借出债权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按借出资金额度的一定比例建立坏帐准备金,分期分摊债务风险和坏账损失。

(二)提供收支执行情况与预算之间的比较信息

按照我国的立法体制,各级人民政府在每年初必须将年度财政收支的安排情况编成预算草案,报送代表立法机关的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审议并批准,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财政收支文件,政府必须按照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执行。这样,为了便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社会公众及其他各类使用者了解和评价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控制业绩。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不仅应报告预算收支执行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报告财政收支的决算数与经批准的预算数之间的具体比较信息。

(三)规范收入支出表,使收支信息更加全面清晰

收入支出表要按各类财政资金收支各自对比计列的原则编制,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收入支出科目划分得过于粗略,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过于概括。如收入类科目只有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专用基金收入、补助收入、上解收入、调入资金六个支出类科目是相应的六个。按照这些会计科目编制的收入支出表,透明度低,不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资金收支的情况和绩效进行评价、判断和监督。事业单位收支表要按各类资金收支对比计列的原则编制。如按事业性收支、经营收支、专款收支、基建收支、专用基金收支等类别编制。各类资金有关栏目的数量关系与收支表相同。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经费支出等科目,也应设置必要的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在会计报表附表中列示其明细数据。

(四)在财务报告中增加现金流量表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的报表包括分别反映财务收支情况和反映财务状况的两个基本报表。但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进行,政府管理当局以及外部的信息使用者需要针对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对财政年度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做出各种决策。显然只有这两张基本报表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所以应当增设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反映事业单位现金的流入、流出及其结存情况。这样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就能准确地反映各项业务活动的现金来源及运用的具体情况,提供准确有用的信息。因此,编制现金流量表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五)在财务报告中增加政府审计报告

通常,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对政府所属的事业行政单位及财政机关分别就其经费收支及财政收支情况及结果实施审计监督,形成审计报告,但这些审计报告并不对公众公开,并且我国的政府审计报告与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往往是相分离的。由于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我国的政府审计报告与事业单位及财政机关的财务报告或财政收支活动是否合理、合法、合规,财政资金使用是否节约并产生应有的效果以及政府工作是否有效率等等尚难于知晓。因此,对社会公众而言,其真实可信度大大降低,根本无法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为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有必要逐步完善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鉴证工作,在财务报告中增加政府的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

[1]郭佩芸.浅谈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分析.内蒙古气象,2007,(6).

财务收支基本情况篇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事业单位会计上也有了很多的改革措施,对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信息的完善和改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改革措施工作信息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对我国的改革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仍然存在这很多问题需要改进。

一、事业单位财务报表概述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事业单位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工作的总结,同时代表着事业单位在一段时间的收支情况,并且全面的总结这一时期经济活动和财务情况。这些信息的提供能够使上级单位充分的了解提供者的需求,并且通过会计报表清楚的了解是事业单位的资产和收入支出,为事业单位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报表的内容不够完整

当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在财务报表上披露的信息过于简单,内容形式上也不完整,同时也就不能很好的满足广大信息需求者在信息上需要。在报表上所反映的收支情况莫过于片面,不能够充分的反映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在资产核算上也比较粗略,使得收支情况不能够与预算的项目相协调,因此难以充分反映预算收支的执行结果。

(二)缺乏对财务业绩分析的披露

许多的事业单位没有足够的重视财务报表上的信息,因此对财务信息上的资金活动多揭示的财务活动业绩和风险做出充分的反映,同时也使得外部信息对财务报表失去了有效的监控,导致内部管理着不能即使进行合理的科学调整。

(三)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列示不科学,收入支出表的科目设计不合理

目前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机构包括,净资产,包括收入,支出,以及资产负债表是以静态报表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这样的报告结构,收入和支出情况,不仅在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同时也体现在收入和支出报表重复的列,因此导致标示结果无意义。如此陈述重要的内容,只会记录总资产、负债和资产膨胀的虚增情况。而收入支出表基本上以总收入和支出的对比,并不是能提供支付比金钱表述详细的平衡,不利于我们进行财务分析。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全面实施,没有支付未付的费用,从而增加平衡支付拖欠款项没有负债,造成隐性负债,使得报表真实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四)财务报告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及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若干重要的附表没有规定,过去长期编制且很有应用价值的“基本数字表”也未作规定,只是对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只作了简略的提示。但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比较单一,难以全面揭示事业单位受托责任中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不仅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难以进行监督,财政部门也缺少宏观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

三、完善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对策

(一)有步骤的引入权责发生制

对可确认并可计量的负债项目应实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对尚未确认或虽可确认但尚不能充分计量的或有负债,应在分析最终可能性的基础上,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详细披露有关信息。对借入债务应负担的利息费用,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根据约定的利率和借款期限,分年按月提取利息费用。提取利息费用时列报支出,并转到负债项下做暂存或应付款处理支付利息时作冲减暂存或应付款。在借出债务时,做应收或暂存款项处理收回时,作冲减应收或暂付款项处理。若债务回收的不确定性较大,特别是政府财政债券无法回收,而形成的坏账损失较多,有必要对借出债权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按借出资金额度的一定比例建立坏帐准备金,分期分摊债务风险和坏账损失。

(二)提供收支执行情况与预算之间的比较信息

按照我国的立法体制,各级人民政府在每年初必须将年度财政收支的安排情况编成预算草案,报送代表立法机关的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审议并批准,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财政收支文件,政府必须按照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执行。这样,为了便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社会公众及其他各类使用者了解和评价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控制业绩。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不仅应报告预算收支执行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报告财政收支的决算数与经批准的预算数之间的具体比较信息。

(三)规范收入支出表,使收支信息更加全面清晰

收入支出表要按各类财政资金收支各自对比计列的原则编制,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收入支出科目划分得过于粗略,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过于概括。如收入类科目只有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专用基金收入、补助收入、上解收入、调入资金六个支出类科目是相应的六个。按照这些会计科目编制的收入支出表,透明度低,不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资金收支的情况和绩效进行评价、判断和监督。事业单位收支表要按各类资金收支对比计列的原则编制。如按事业性收支、经营收支、专款收支、基建收支、专用基金收支等类别编制。各类资金有关栏目的数量关系与收支表相同。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经费支出等科目,也应设置必要的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在会计报表附表中列示其明细数据。

(四)在财务报告中增加现金流量表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推进我国财政体质的改革,同时是政府管理当局对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对财政年度资金流动情况的分析和评价,并作出一定的决策,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基本反映的是财务收支情况和财务状况这两个基本方向,而这两个基本方向很难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所以应当增设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反映事业单位现金的流入、流出及其结存情况。这样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就能准确地反映各项业务活动的现金来源及运用的具体情况,提供准确有用的信息。因此,编制现金流量表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四、总结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过程,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才能够更好的响应中央的宏观调控,并根据自身做出一定的改革,为我国现代化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1]康碧琼.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中国农业会计.2011(02).

财务收支基本情况篇3

民办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筹集经费、组织财务活动、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三大部分工作。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是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校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工作混乱,势必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影响学校的大局。搞好财务管理工作,维护学校经济秩序,搞好财务经济活动分析,是保证推进教学工作、维护学校发展的前提。所以,认真研究财务管理工作,探索民办高校财务活动的最佳方式,是民办高校财务部门的责任。结合我校财务工作,特做如下分析。一、民办高校经费来源的状况

经费来源指民办高等院校取得的收入,即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1民办高校经费来源的渠道

民办高等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学生的学杂费收人、住宿费收入、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以及国家少量教育事业费补贴和项目经费。捐赠收人是指社会、企业和公民向学校捐赠的现金和设备。其他收入即上述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另外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无论在群众中,在社会中,在市场中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教育经费资源,民办高等教育可以开发和利用。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的竞争,需要提高教育的水平和档次,这就会产生教育的市场,就会有一些人投资教育;新生在入学时向学校一次纳社会赞助费或教育基金,弥补了民办高校经费的不足。我国民办高校的经费自筹资金,占全部总收入的80%以上,国家财政补助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民办高等院校的学费(学历教育)一般高于国立高校。民办高校的收费标准一般在每学年7000-20__0元左右(含艺术专业),南方沿海城市会更高一些。学费收入是民办高校最主要的经费来源,收费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价格要受到市场的制约,学校必须自己进入市场,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因此,民办高校希望国家给予更宽松的学费收费政策和标准。

2民办高校应建立经费筹措体系

经费来源是学校财务运行的前提,是维护教学秩序的根本保证。在民办高校中应建立健全经费筹措体系。例如在美国的私立大学中,从董事会成员、校长、院长、系主任、教师到学生、校友都在为大学筹措经费。大学校长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筹集经费,校内的日常工作由执行副校长或常务副校长主持,各学院院长的职责也应包括筹集经费。在我国的民办高校中也应建立专门的筹资机构,民办大学应得到政府有关政策的支持,才能走向资金的良性循环。例如美国和韩国政府制定了财税鼓励政策,像韩国中央财政每年都通过一些竞争性质项目给予私立高等学校一定的拨款补助。虽然我国政府不可能像美国、日本或其他一些国家那样,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支持民办教育,但像上海把校舍拿出来把固定资产拿出来投入民办教育,像北京把土地拿出来支持民办高校建设都是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应鼓励社会上企业和居民进行高等教育的投入,以迅速提高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水平。

二、民办高校的经费支出分析

经费支出是指民办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及辅助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

民办高等学校经费支出主要有两大去向。首先是事业支出:包括基础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助学金、公务费、社会保障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及其他费用的支出。事业支出按其用途划分为教学支出、科研支出;业务辅助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支出、学生事务支出和福利支出。教学支出是指各学院各教学单位为培养各类学生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支出;科研支出是指民办高校为完成所承担的科研任务,以及所属科研机构发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支出;业务辅助支[文秘站:]出是指民办高校图书馆、计算中心、电教中心等教学、科研辅助部门为支持教学、科研活动所发生的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是指民办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为完成学校的行政管理任务所发生的支出。后勤支出是指民办高校的后勤部门为完成所承担的后勤保障任务所发生的支出;学生事务支出是指学校在教学业务以外,直接用于学生事务性的各类费用开支,包括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金、学生活动费等;福利保障支出是指民办高校用于教职工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以及退休人员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方面的各类费用支出,其次是民办高校用自筹资金安排基本建设支出。目前在我国民办高校中大部分没有自己的校舍,硬件上不去必然影响学校的发展,也达不到国家教委的要求,所以民办高校尽可能争取得到政策的用地支持,发展基本建设。民办高校在保证事业支出的需要、保持预算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积极筹集基本建设经费。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应报主管部门核批,并按审批权限,报经有关部门列入基本建设计划,核定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公立高校相比民办高校事业支出有以下几个特点。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第一、在民办高校中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各占50%,在人员经费中兼课教师又占了较大比重。海淀走读大学最多时兼课教师人数可达800多人(包括聘任的各专业的专家顾问)。学校要遵守国家税法,对个人所得税做好代扣代缴工作,避免国家税收流失。学校要根据有关财务制度提取职工福利基金,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和大病统筹,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第二、实验设备亟待建设,业务辅助支出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前在民办高校中尚未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设备,这样学校就有了较大的选择自,可以选择市内各大学最好的实验室和图书馆,即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也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投入,而且可以始终选择一流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但你所处的周边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前提条件。而且这毕竟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也限制了学校的发展规模,学校要壮大要发展就要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

第三、科研经费缺口较大。在民办高校中科研费用支出几乎为零,这是很值得深思的。这势必影响学校的发展,不利于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既然是大学,教学水平就要有一定的高度和层次,就必须有教学有科研有学术交流,鼓励教师进修、、承担科研项目,提高民办大学整体的水平。所以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要舍得花钱,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有可能有大的发展,才能向一流的大学迈进。

三、结余及分配方式

结余是指民办高校年度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民办高校的结余(除国家拨的专项款以外)可以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还可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的部分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的收支差额,形成滚动发展的态势。民办高校的收人大部分为自筹资金,来自于学生,来自于社会。学校要做好预算,要统筹安排,不能吃光喝尽,在保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做到有结余,使学校的财务运行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护学校工作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学校越要发展越应考虑到这一点,民办大学这一点尤为重要,在没有国家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在财政上保持发展后劲,对于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特点

民办高校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学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的内容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有的民办高校不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从来不作预算,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大手大脚,浪费严重,这极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发展。预算管理是学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民办高校加强预算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分为三个部分。

1编制预算

民办高校的预算在每学期初编制,各学院各基层单位的预算按制度规定每学期初参照上学期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本学期的计划,分析各项增减因素对本单位收支的影响,提出本单位收入、支出预算数,编制本学期的预算草案。编制预算,采取一上一下的方式。“一上”是各个学院预算的收入。如学杂费的收入按学院的学生人数,结合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计算;住宿费收入按住宿生人数,结合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计算;另外非学历教育的学杂费收入不好预计,招生人数不列入国家计划,像高教自考、短期培训班等,则要根据上学期的执行情况,结合本学期的相关因素编列。预算的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两大部分,属于人员支出的,应按有关标准和编制人数等计算编制,属于公用支出有支出定额的,要按定额计算编列,没有支出定额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测算;另外,公用经费中的设备购置费要逐笔列出清单,包括用途、单价等,经校务会讨论报校长批准才能生效。因为有些设备各学院可调济使用,防止重复购置,造成浪费。所以各学院的预算草案,要汇集到校财务处,由校财务处上报校长。

“一下”是指各学院的预算和固定资产设备购置计划,经校务会和校长审核批准以后,由校财务处下达到各学院执行。

2预算的监督执行

各学院的收入支出预算下达后,由校财务处监督实施。具体作法是首先把全部记帐凭单上写清核算单位的名称,然后,按具体核算单位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记入各学院各单位的二级帐上,各学院间的转帐往来,须经付款单位负责人签字后,由校财务处做转帐凭单,分别记入收款及付款单位的帐中。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月月底由校财务处将各学院的收支执行情况及时通报给各学院各单位,以使各学院及时掌握收支情况,调节收支。

3预算的结算

每学期结束后,由校财务处与各个学院会计核对执行情况,确定无误后,编制决算表,计算各单位的盈亏情况,根据盈余的比例,核定各学院各单位的福利基金和发展基金。

五、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财务报告是反映民办高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民办高校应定期向主管部门和校领导以及其他报表的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民办高校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支出汇总表、收入汇总表,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增减变动情况表和有关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民办高校收入、支出、结余及其分配、债权、债务、事业及专用基金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对本期或下一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和需要说明的事项。财务分析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应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使用管理、收入和支出管理、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财务管理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意见等。财务分析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事业收入增长率、支出增长率、事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等,民办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分析的方法有三种:1比较分析法(这是在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2因素分析法,3差额分析法。

财务分析是会计工作的发展和继续,也是经济活动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客观地总结学校财务管理的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财务运动的规律。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具体地说明财产和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研究是否合理合法、有无浪费现象、造成浪费的原因和预算的执行情况等。

在民办高校中做好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学校的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六、民办高校的内部成本核算

民办高校的内部成本核算也就是人才成本的核算。民办高校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提高民办高校经济业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种成本核算对考核业务成果、筹划资金来源、进行经济决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校二级核算单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各单位的办学积极性,勤俭办学,广开财源;另一个是确定收费标准。学校要培养一名大学生,大学几年共需要花多少费用,甚至可以更具体地算出各个专业在大学几年所需的费用,例如培养一名烹饪专业的大学生,大学专科三年所花费的直接费用包括课酬、材料费、实操费用等,加上进行分摊的间接费用,就可以算出一共所花的费用,以此来确定收费标准,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民办高校的内部成本核算还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各种成本费用的界限无法划分,计算分配方法也难以严格。但其成本项目的确定和计算分配成本的方法,必须做到在一定时期内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其成本费用开支项目必须与事业支出科目相衔接。

七、财务管理体制的实践探索

高校中财务管理主要有两种类型,—种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体制;另一种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在民办高校中更适合于后一种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即学校内部实行二级核算管理。学校只有一个基本存款帐户,给每个学院单搞个二级帐,学院的收入、支出、结存均单独记帐。校部手中没有经费,全部经费都在各个学院,每个学院的收入都按一定的比例上交校部。例如海淀走读大学,各个学院每个学期收入的33%,非学历教育收入的20%上交校部,收入来的经费用于校部工资、校舍维修、设备购置、广告宣传和公关事务等学校的公共费用支出。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二级经济核算,主要起到三方面作用:第一、可以调动各学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第二、学校手中有了钱,可以集中财力办全校性的、有战略性的大项目;第三、增强了全校的凝集力。

财务收支基本情况篇4

关键词:财政部门财务报告分析

一、撰写原则

公立医院遵循《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其财会制度较之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有着明显的差别,也同时必须符合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初衷。为此,公立医院应立足于《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正确、全面、直观地进行分析,为主管部门以及最终财政部门汇总财务报告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撰写内容

(一)公立医院基本情况

1.公立t院总体概况

包括公立医院全称、明确为当地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属的事业单位、具体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法定代表人姓名、公立医院地址、开办资金等信息;办院宗旨和业务范围;医院等级、业务特点、业务专长、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核定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医院内部管理模式、在编职工人数、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数、上年度年门诊量、出院病人人次等基本信息。

2.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通过计算预算收入执行率、预算支出执行率,对比分析预算执行率情况,寻找并记录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促使及时采取措施。

3.绩效考核执行情况

根据上年度年初公布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考核指标通知要求,分别核算门(急)诊患者平均费用增长率、住院患者平均费用增长率、药占比、抗菌药物占比、基本药物使用比、规范收费达标率、医保可报比例、先诊疗后付费使用率、床边结账服务覆盖率、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管理费用占业务支出比例、净资产增长率、人均收支结余等指标,对照年初预定标准,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

(二)公立医院财务状况

(1)撰写出截至上年12月底,该公立医院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余额,比年初增长额度及百分比。具体描述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等项目的情况。

(2)分析该公立医院上一年度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增减的主要集中项目。

(3)资产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力状况及原因分析,这应是财务报告分析重点撰写的内容,主要是分析提供的社会服务能力的变化及原因。

(4)资产运营情况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等指标的值,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与建议,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

(5)风险管理指标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的值,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与建议,以便于采取积极措施化解债务。

(6)发展能力情况分析,分别核算对比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的余额以及比年初增长额度及百分比。

(三)公立医院运行情况

1.收入情况

撰写出报告年度该院医疗收入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分别解析门诊收入、住院收入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剖析医疗收入结构,分类对比分析药品性收入、检查性收入、劳务性收入和其他性收入增减情况、特殊增减项目原因分析及建议;重点剖析财政基本补助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的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构成项目等,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重点关注公立医院出租房出租申报、招标、租金上缴及返回的执行情况。

2.成本情况

撰写出报告年度该院医疗成本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剖析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七大医疗成本总额、构成、增减原因,特殊增减项目原因分析及建议,重点剖析“三公经费”控制过程及结果,归纳公立医院该年度成本增长的主要因素,提出控制的意见与建议;重点剖析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的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资金使用去向等,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计算并对比分析反映公立医院收支管理情况的指标

包括每门诊人次收入、每住院人次收入、每门诊人次支出、每住院人次支出、门诊收入成本率、住院收入成本率、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比率、管理费用率、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等,全面反映公立医院该年度收支情况及原因,以便于进一步挖掘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漏洞与潜力,提升管理效益。

4.结余情况

撰写出报告年度该院结余及剔除财政补助收入后的结余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计算业务收支结余率,以总体把握公立医院当年结余情况。

(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1)全面反映该院报告年度预算数、预算执行情况,执行差异率超过10%的项目原因分析,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

(2)真实描述当前该院内控管理情况,主要有组织架构搭建情况、内控手册编制情况、基础性评价自评得分及扣分原因、组织职工学习情况、风险自评简要结果、改进措施及建议等。

(3)相对全面地描述资产管理情况,包括报告年度资产清查、申请报废、目前待报废资产等情况,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在建工程,详细描述工程形象进度、已投资金额、计划结决算进度、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改进措施及建议等。

(4)详细阐述采购计划可行性绩效评价结果及采购计划执行后绩效评价结果。

(5)阐述公立医院现有财务人员结构情况,包括年龄结构情况、职称学历情况、培养继续教育情况、人才引进情况等,提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五)政府部门分析指标

运用固定公式计算、对比分析资产负债率、收入费用率、现金比例、流动比率、固定资产成新率、公共基础设施成新率等共性指标,为横向对比分析提供依据。

三、撰写体会

(一)服务共性

政府财务报告涉及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归集是重中之重,也是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最基本要求。为此,公立医院应切实遵循相关编制要求,服从主流单位要求,服务于共性需求,尤其是在科目归属、往来应收应付冲销等细节上注重衔接、披露与剖析。

(二)体现个性

由于公立医院财会制度的独特性,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既应满足于总体分析需要,更要进一步分析公立医院的特性情况,以便于各级主管部门全面、深入地了解数据差异的原因。

(三)内容全面

公立医院在撰写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分析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梳理财务报告的所有数据信息,并结合其内外部环境,全面反映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信息。

(四)剖析深入

财务收支基本情况篇5

[关键词]高校;基建财务;事业财务;会计核算;合并

高校基本建设是高校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会计主体,高校所有的经济活动应当给予完整反映。然而现行的高校会计核算体系将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分离核算,形成一校两个会计主体、两套账、两套报表,不仅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相冲突,也与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相悖。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高校事业经费收支核算与基本建设收支核算实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事业经费收支核算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基本建设收支核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做法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如果能将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纳入学校整个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中,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我国高校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

1998年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长期以来。受我国基本建设投资体制和国家财政预算编制的需要,作为高校经济活动一部分的基建财务与高校事业财务分开核算。事业财务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核算高校教学科研等常规性、维持性业务;基建财务执行《国家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高校基本建设投资业务,并分别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送部门决算报表和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决算报表。高校的基建财务实行独立核算,有利于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的专项管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高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各个高校为了抢抓机遇,扩大招生规模,纷纷加大基建资金的投入力度,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基建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筹资渠道的多元化与过去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基建体制和会计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促使高校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高校事业财务与基建财务合并核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 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进行了重大变革,将逐步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政策。按“大收入大支出”的管理要求,高校目前编制的部门预算已经包含有基本建设的内容,并且在部门预算编制目录中用“教育基本建设支出”项目进行反映。但由于两个会计体系的分离,仍无法完整地反映基建支出的具体情况,统一核算势在必行。2 会计主体被人为地一分为二。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也就是说,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不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这就把高校这一会计主体人为地划分为两个会计主体,即教育事业费会计核算主体和基本建设费会计核算主体,这显然不符合一个会计主体原则,也不符合国际惯例。3 会计报表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由于高校基建财务与校级事业财务适用的会计制度不同,导致二者核算的内容及核算的方法完全不同,二者在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上自成体系,各自独立,形成了事实上的两个会计主体。两套账务核算体系,必然形成两套决算报表。两套会计报表分别根据需要按照不同的口径上报,但都只是学校财务状况的一部分,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法全面、真实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无法使管理层准确地解读会计报表,不能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可行性

1 政策可行性。根据会计政策,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在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核算方法、账务处理程序等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类似的地方,这为二者的合并核算提供了基础条件。2 宏观环境可行性。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在支出科目设置上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所不同。如新科目中的“教育支出”,除包括原“教育事业费”之外,还包括教育基建支出以及其他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支出功能分类中不设基本建设支出科目,在支出经济分类中增加了基本建设支出项目,使得原来不能反映的基建支出也能通过“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进行明细反映。此外。有关债务支出的内容也在支出经济分类中得到了细化反映。按照这一设置,高校涉及基本建设支出的业务要并入学校会计账进行核算。以全面、完整地反映学校的各项经济业务。3 时势可行性。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预算单位直接向财政部门编报预算,拨款也直接由财政下拨。因此,从会计主体和核算拨款的角度来看,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是可行的。4 技术可行性。高校已普及会计电算化,高校财务人员的素质在不断提高。

三、高校事业财务与基建财务合并核算的措施

(一)改革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高校财务会计在具体操作时必须合法合规,有制度保证。现行的会计制度核算范围过窄,已不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在高校银行贷款大量存在的今天,也不利于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及全面揭示财务问题。必须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将基建会计核算并入高校整个财务核算体系中,将基本建设支出作为其经济业务的一部分,拓展其核算范围。

(二)重新设置符合高校特点的会计科目

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下增设“基本建设拨款”、“基本建设借款”、“在建工程”、“基本建设支出”、“基本建设工程应付款”、“基本建设工程暂付款”科目,改变自筹基建经费以拨代支的核算方式。在收到财政部门、上级部门拨给的基建专项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基本建设拨款”;收到银行或其他部门转来贷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基本建设借款”。发生预付材料费或其他预付资金活动时,借记“基本建设工程暂付款”,贷记“银行存款”;发生应付未付工程款业务时,借记“基本建设工程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在“在建工程”一级科目下设“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其他基本建设投资”、“待摊投资”二级科目;支付工程款时,借记“在建工程”,贷记“银行存款”;项目结束交付使用时,借记“基本建设支出”,贷记“在建工程”,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对已完项目结账时,借记“基本建设拨款”、“结转自筹基建支出”,贷记“基本建设支出”;对项目交付使用以前发生的基本建设借款利息借记“在建工程――待摊投资”,贷记“银行存款”;对项目交付使用以后发生的基本建设借款利息借记“教育事业支出”,贷记“银行存款”。

(三)优化会计报表设计

财务收支基本情况篇6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批准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调整预算为5.84亿元,执行过程中未发生变动。

经决算,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2亿元,为预算的102.94%,增长26.6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43亿元,为预算的101.49%,增长29.49%;非税收入完成1.59亿元,为预算的107.23%,增长19.26%。

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批准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调整预算为26.22亿元,执行过程中因上级财政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和收入超收等原因,调增支出2.06亿元,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相应变动为28.27亿元。

经决算,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7.98亿元,为预算的98.96%,增长26.37%。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6亿元,为预算的137.59%,增长1.43%;上级补助收入3608万元、上年结余2.48亿元,收入总计为9.44亿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6亿元,为预算的91.11%,增长45.26%。201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年终滚存结余为8395万元。

201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5.76亿元,为预算的137.78%,减少1.5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7.2亿元,为预算的96.05%,增长47.33%。其中: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5891万元(中联装备机械公司3789万元、吉鑫制酒405万元、汇宝食品300万元、常达机械59万元、谊诚鑫公司25万元、赛伦格公司34万元、红楼梦酒业1248万元、富康芽菜31万元);安排荣利泰公司土地整理资金1.57亿元。

二、2013年县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批准2013年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调整预算为4.13亿元,执行过程中未发生变动。但年终决算时,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统一规定,从2013年起,乡镇级一律不得列报本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决算数,所有收入全部反映为县本级收入。

经决算,2013年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2亿元,为预算的145.44%,增长96.5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43亿元,为预算的138.77%,增长94.20%;非税收入完成1.59亿元,为预算的167.92%,增长103.04%。

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批准2013年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调整预算为22.78亿元,执行过程中因上级财政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和收入超收、乡镇体制结算等原因,调增支出2.29亿元,2013年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相应变动为25.07亿元。

经决算,2013年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4.78亿元,为预算的98.82%,增长30.13%。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3年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6亿元,为预算的137.59%,增长1.43%;上级补助收入3608万元、上年结余2.47亿元,收入总计为9.44亿元。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07亿元,为预算的90.58%,增长48.33%。补助乡镇基金预算专项支出5300万元。2013年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年终滚存结余为8359万元。

以上2013年全县及县本级财政决算,请予审查批准。

三、《监督法》规定其他内容的实施情况

(一)遵守法律法规和执行决议决定情况。

切实贯彻《监督法》及其实施办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高度重视县人代会及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财政预(决)算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及时反馈办理情况。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主动做好财政信息公开工作,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完善人大建议办理工作,规范办理程序,提高办理质量。加强代表联系工作,不断完善人大代表约请制度、走访制度,虚心听取批评建议,主动接受代表监督。

(二)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2亿元,上级补助收入21.78亿元(返还性收入7200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2.92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8.13亿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收入47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400万元,上年结余4366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计为28.57亿元;减去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98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929万元,全县公共财政预算年终结余为4032万元。再扣除按政策规定应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支出2934万元后,全县公共财政预算净结余为1098万元,其中:上年净结余1078万元,当年净结余20万元。

2013年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2亿元,上级补助收入21.78亿元(返还性收入7200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2.92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8.13亿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收入47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400万元,上年结余2929万元,下级上解收入64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计为28.44亿元。减去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78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929万元、补助下级支出3.21亿元,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年终结余为2595万元。再扣除按政策规定应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支出2934万元后,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净结余为-339万元,其中:上年净结余-359万元,当年净结余20万元。

(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公共财政职能更加凸显,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不断加大对农业、教育、科技、卫生以及民生等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四)重点支出执行情况。

农林水事务:全县支出4.48亿元,为预算的97.10%,增长37.86%;县本级支出4.02亿元,为预算的96.78%,增长43.21%。

教育:全县支出7.74亿元,为预算的99.95%,增长56.53%;县本级支出7.68亿元,为预算的99.95%,增长55.82%。

科学技术:全县支出3456万元,为预算的100.00%,增长30.27%;县本级支出3301万元,为预算的100.00%,增长24.43%。

医疗卫生:全县支出3.73亿元,为预算的100.00%,增长17.56%;县本级支出3.7亿元,为预算的100.00%,增长17.66%。

社会保障和就业:全县支出3.44亿元,为预算的99.12%,增长7.34%;县本级支出2.16亿元,为预算的98.61%,增长7.53%。

文化体育与传媒:全县支出3202万元,为预算的100.00%,增长145.18%;县本级支出3093万元,为预算的100.00%,增长190.15%。

节能环保:全县支出4532万元,为预算的94.87%,增长24.47%;县本级支出4451万元,为预算的94.78%,增长22.25%。

(五)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情况。

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较年初预算超收4118万元,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务143万元,国防186万元,公共安全1398万元,教育1900万元,科学技术440万元,节能环保51万元。

(六)县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县级部门预算经“两上两下”程序,编制完成68个一级单位(包括91个二级单位)的综合预算,预算安排财政资金7.41亿元。按程序报送批准后,在3月底按时批复了部门预算,预算透明度进一步提高。截至2013年12月底,68个县级单位的综合预算支出进度均超过100%。

(七)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和对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上级补助收入21.78亿元,增长25.42%。其中:返还性收入7200万元,增长1.95%;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2.92亿元,增长26.79%;专项转移支付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收入8.14亿元,增长25.83%。

2013年县对乡镇公共财政预算转移支付补助3.21亿元,增长63.65%,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1.96亿元,增长100.17%;专项转移支付补助1.25亿元,增长27.10%。

(八)财政结转资金安排使用情况。

2013年上年结转资金3228万元,按照结转项目的规定用途,已全部实现支出。2013年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执行中,按政策规定上级新增专项转移支付形成的结转2735万元,新增一般性转移支付形成的结转199万元。2013年决算结转下年支出为2934万元。

(九)全县债权与债务情况。

截止2013年底,全县债权总额为1.14亿元,其中呆滞债权8169万元;全县债务总额为13.29亿元,其中:直接举借债务12.31亿元(含bt项目4.93亿元),担保债务29万元,政策性亏损挂帐9770万元。

(十)财政监管工作情况。

财政监管工作始终围绕财政资金运行中资金的安全和资金的效益发挥,开展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重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创新财政监督检查监管机制。坚持监督与服务、检查与规范相结合,全年检查单位22户,检查项目27个,查出违规违纪资金336万元,催收社会抚养费入库161万元。二是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力度。全年评审财政投资基建项目316个,送审金额为12.63亿元,审定金额为11.30亿元,审减金额1.32亿元,审减率为10.49%,有效节约财政资金。三是加强基建项目招投标执法监管。全年参与招投标监督项目136个,概算投资规模为5.90亿元(财政性投资4.67亿元、其他投资1.24亿元),中标价为4.57亿元。四是加强会计监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全县397个会计单位实行建账监管,监管率达94.98%。五是多措并举偿还债务。出台了《县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制度》,全年偿还地方政府性债务6000万元、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1140万元。

财务收支基本情况篇7

「关键词公共部门 财务管理 政府会计 政府财务报告

2004年6月23日,李金华审计长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次会议所做的审计报告中,再次披露了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中存在违法、违规、违纪和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损失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自审计报告公布后,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问题成了媒体报道、公众议论的焦点。这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解决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使政府取信于大众,取信于纳税人。

一、关于公共(部门)财务管理

1.关于公共部门。公共部门(publicSector)也称为公共组织(publicorganization)。根据国际通行的分类,社会部门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其中,公共部门是指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非营利的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一部门和第三部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则把公共部门定义为国家政府机构、区域政府机构、地方政府机构以及相应的政府主体(如机构、团体、委员会和企业)。按照上述定义,中国的公共部门除政府自身外,还包括政府拥有或控制的实体,如国有企业或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应以商业定位,以便能够获利。基于这种考虑,国有企业在企业管理上必须有自治权并且实行公司化。因此,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应采用有别于政府部门的做法。但是,广义地说,它们还是属于公共部门。

2.关于公共(部门)财务。公共财务(publicfinance)也称为公共部门财务(publicSectorfinance)。然而,财政界更倾向于称它为公共财政。这不仅仅只是字面的不同,应该说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也有根本的区别。传统的财政学理论把财政称为国家财政或政府财政,而公共(部门)财务(与下文中“公共财务”或“公共部门财务”含义相同)则称为(国有)企业财务和事业行政单位财务。财政管理既包括预算管理、税收管理,也包括(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李建发,1999)。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我国致力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公共财政是公共财务的基础。按照前面的定义,政府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的财务可称为公共财务,它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公共财政与公共财务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公共财政突出“政”字,它侧重于政府层面,可以从政治、政策的角度理解,并具有政治性(目标在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政策性(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年度性(以财政年度为基础)、无限性(入不敷出时可举债)和单一性(只从货币角度)等特征。相比之下,公共部门具体花钱办事,公共财务更应突出“务”字,侧重于部门、机构层面,可以理解为钱或资金方面的事务,具有经济性(兼顾效率与公平)、技术性(政策实施技术)、持续性(长期性)、有限性(预算额度的限定)和综合性(从价值角度)等特征。应该说,公共财政与公共财务的区别就象公共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区别一样,前者关注财政收支本身的问题,后者则关注财政收支的经济影响及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合理性等问题。不过,公共经济学从宏观层面考虑,而公共财务更侧重于微观层面考虑。

3.关于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既然公共财务与公共财政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那么公共财务管理就必须解决“管什么”“如何管”的问题。应该说,政府公共部门代表国家意志、受社会公众委托,依法履行公共事务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公共物品)职能,行使公共资源筹集、使用和管理权力,形成委托-关系,产生广泛的公共受托责任。从财务的角度,政府公共部门应依法履行筹集和使用公共资金,不断提高公共资金效率,保全公共财产,保护公共财务安全等财务受托责任。所以,财务受托责任是政府公共部门最主要的受托责任,加强财务管理则是强化财务受托责任的重要手段。

关于公共财务管理“管什么”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公共部门(代表政府)主要只对公共预算、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进行管理。或者说,把公共财务管理与公共财政管理等同起来,只关注财政年度公共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的合规性,所以,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侧重于年度财务收支。至于年度以外或财务收支以外的财务活动基本上没有管,或没有履行应有的财务受托责任。这突出表现在公共资金按预算规定从财政部门拨出后就记录为财政支出,至于拨出去的钱如何使用、使用的结果如何,就在财政部门的管理视野中消失了。这样,作为主管公共财政、公共财务活动的政府部门就根本无法向公众提供全面、完整的财务活动情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信息,财政部门难以掌握公共资金的来龙去脉,更谈不上对其进行管理了。公共财务管理主要研究公共资金如何流入各个公共机构、如何在机构内流动以及如何流出的全过程(B.J.Reed,Jhonw.Swain,1997)。我们认为,公共财务除了应对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公共预算进行管理外,还必须把政府公共部门相关的财务活动统统都管起来。具体地说,还应当包括公共资金管理、公共(行政)成本管理、公共投资管理、公共财产管理、公共债务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等内容。

至于公共财务“如何管”的问题,我们认为,公共财务虽然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内容,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当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的做法,但公共财务管理不同于公共财政管理,也有别于企业财务管理。当前,我国公共财务管理似乎走入了误区,该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却采用了企业财务管理,而该按企业财务管理的却当作公共财政来管理。按公共财政的方式管理公共财务,就会养成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不顾风险的恶习,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公共财务风险加大;若按照私人部门(企业)的方式管理公共财务,就会迷失非营利的组织目标和财务方向。

看来,公共财务究竟如何管确实令人困惑。我们认为,按照新公共管理思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公共财政管理为基础,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方法,针对公共部门财务活动特点和规律,应当:(1)转换理财观念,把政府公共部门视为独立的经济主体,遵循非营利的组织目标开展财务活动;(2)增强成本效益意识,理性地从事公共财务活动,切实加强行政成本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资金效益;(3)明确受托人身份和公共财务受托责任,按照预算限定,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强化财务责任,防范公共财务风险。(4)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入现代财务管理技术方法,切实提高公共财务管理水平。(5)根据公共部门所有者缺位、治理结构缺陷和管理者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现象,建立健全财务法规制度、完善财务程序和手续、严格财务开支标准。(6)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财务监督体系,提高公共财务活动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提倡公众参与公共财务管理。

二、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信息需求,要求改革政府财务报告

会计是反映性的。对财务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映的政府会计必须把相关的信息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披露出来,为加强公共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

迄今为止,我国公共部门仍然只有预算会计。由于预算会计定性为国家预算管理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核算和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活动,预算会计报表主要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结果;预算会计信息主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上级财政部门及本级政府对财政管理的需要。很显然,预算会计无法全面、完整地核算和反映政府公共部门财务活动的全部内容;预算会计报告也无法反映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状况、公共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政府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预算会计信息更无法满足公共财务管理的需要。

我们认为,公共财务管理要求政府财务报告应是一个能够全面完整反映政府公共部门财务活动情况、财务状况、公共资金使用情况及政府履行财务受托责任情况的综合财务报告,而不只是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及结果的预算会计报表或财政收支决算报告。所以,应当对预算会计报表或财政收支决算报告进行改革,按照公共财务管理的需要建立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提供以下财务信息:

1.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活动结果,而不只是反映年度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结果。预算会计报表或财政收支决算报告只反映预算收支本身,且具有年度性,而与预算收支相关的情况,如预算支出形成的公共财产、为平衡预算举借的公共债务等却得不到反映。公共财务管理需要政府财务报告连续地反映公共资金的来龙去脉、预算收支的前因后果以及前后会计期间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全方位披露政府公共部门各个方面、各种类型的财务活动信息。包括:(1)政府及公共部门全面、完整的财务状况。即包括政府层面、公共部门层面的财务状况;也包括期间的和连续的财务状况;还包括政府受托管理的公共财产权益、公共债务(显性和隐性债务)情况。(2)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变动情况。从总财务状况变动或现金流量和净资产(国有资产权益)变动两个侧面加以反映。(3)政府公共部门预算收支情况,突出反映预算与实际执行相比较的情况,以揭示政府公共部门预算管理能力。

2.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成本费用,而不只是简单报告预算支出或经费支出情况。政府公共部门的成本费用与预算支出或经费支出不同。后者只是按批准预算或经费拨款和有关规定所发生的货币支出,而不是与受托责任相对应的财务支出。前者则从财务支出角度,综合了货币支出和物化支出,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政府公共部门的耗费水平。为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成本费用情况,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第34号准则公告推荐的公共部门净成本表值得借鉴。这张报表反映了各政府公共部门财政年度的总支出、提供公共服务依法取得的总收入、需要由公共预算拨款的数额等情况。

3.全面、客观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受托业绩。由于非营利性和追求公共利益目标,政府公共部门不可能象私人部门(企业)那样,可以以股东财富增长、财务状况改善、经营实力增强等财务指标反映其受托业绩。但现行的预算会计报表或财政收支决算报告并不能反映这种受托业绩。尽管财务指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受托业绩,如遵循法定预算情况、公共财务实力及公共财务健全性等,但政府公共部门花钱办事,要反映公共资金使用效果或公共支出效率。其效果或效率主要体现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以及提高国家或地方政府竞争实力等方面,且多数情况下不能按定量的思维进行量化反映,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加以描述。考虑到政府公共部门绩效衡量的复杂性,许多绩效不能量化反映的事实,原来的财政收支决算报告中决算说明书或财务情况说明书应改进为财务报告附注。同时,借鉴GaSB第34号准则公告的做法,要求政府财务报告提供管理讨论与分析(mD&a)等内容,用特定的议题、图形、图表和表格等形式,对涉及财务、非财务的事项及相关的受托业绩加以描述。

三、政府财务报告改革的制度基础

适应公共财务管理的需要,必须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报告,建立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但是,政府财务报告作为公共财务管理的一种技术方法,它不仅受政府会计发展的制约,更主要的是受公共管理思想和相关法规制度的影响。所以,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基础。

1.健全的公共管理制度。随着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商业管理技术、社会公众服务取向、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政府更加重视服务产出、结果、效率和质量,必须用企业家的精神来改造政府,强化公共管理,不断提高政府的绩效。

2.一体化的公共财务制度。不仅要有健全的、以绩效导向的公共预算制度,还要有健全的、科学规范的公共收入、公共支出、政府成本、公共投资、公共财产、公共债务管理制度和政府绩效考核制度。而且这些制度之间应当严密、相互衔接,避免由于政出多门而相互矛盾,从而形成公共财务制度链。

3.完整的政府会计体系。不仅要有真正意义的预算会计体系,还要有完整的政府财务会计(包括政府成本会计)体系,使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衔接起来。这里,更重要的是如何确定政府会计对象(2)。我们认为,应当按照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受托责任范围和公共财务活动的内容确定政府会计对象,即除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外,还应当把公共投资、公共财产(包括各项债权和定义为公共部门的经营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产权、收益权,如果能够取得一致意见,还应当包括资源性公共财产)、公共债务(包括显性债务、隐性债务)等都确定为政府会计对象。

4.权责结合的政府会计基础和政府会计制度。按照持续提供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核算政府成本、考核评价财务受托业绩(绩效)的需要,把政府会计基础逐步从现行的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但应考虑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非互惠性和被共同享用的特点对政府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影响,以及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成本问题)。同时,建立健全规则导向的政府会计规范体系和政府会计制度体系。

5.公开透明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政府就象股票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它代表公众从事公共财务活动、管理公共财产,公众拥有公共财产权益、享有财务信息知情权。所以,必须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6.充分有效的财务监督制度。应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制度,真正体现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活动的“公共性”。

主要参考文献

杜钢建。2003.降低行政成本与建立政策评价系统。人民论坛,7

戴廉。2004.药价问责,?磐?aclass=content_ahref=/class_free/137_1.shtml>新闻周刊。16

刘素华。2003.行政成本压力催变财政审计制度。新京报。11-23

李建发。1999.政府会计论。厦门大学出版社

财务收支基本情况篇8

(一)任职起止时间。需要注明任、免文件上的时间(在任审计的只需注明任职时间)、接手工作后开始签字的时间;

(二)本单位基本结构。内部机构设置情况、所属单位(部门、科室)的个数、名称。与本单位在人、财、物方面关系较为密切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也应列出。

(三)人员情况。截止任职期末(离任审计)或审计通知时间(在任审计),本单位人员结构状况:在职人员情况、离退休人员情况等,须附经组织、人事及劳动等部门核实的人员基本情况花名册。

(四)财务管理制度。适用哪种会计制度;本单位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公开情况;本单位财务方面分工;大额开支、固定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民主决策情况。必要的,可另附制度文件或复印件。版权所有

二、财务收支情况。

(一)任期内每年税收或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二)任期内每年收入、支出情况。收入主要包括:拨入经费、上级补助收入、预算外收入、事业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公务费支出,招待费支出以及专项支出等)。对出让土地使用权、购置和出售机械设备、车辆、厂房、林木等大额收入、支出项目及基本建设支出情况和对外投资情况单独叙述;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按资金来源、性质单独叙述。

三、资产、负债情况。

(一)对任期内资产、负债增减变动的原因,尤其是债务增加的直接原因要详细说明,要对债权、债务增减变动单独列出明细。

(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或安全完整情况须做详细说明。

(三)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四)说明应当落实到具体事项上。

四、财经管理情况。

在任期内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自身有无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其中对拖欠职工、教师、离退休干部工资情况、高息借贷情况和财务管理有无混乱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五、个人使用的公共物品的登记、交接情况。

六、评估重大经济决策效果。

对在任期内由集体决策或个人行为进行的重大招商项目、有关建设大项投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基建项目等,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实际效果要进行综合评估。如果有工作失误,就要评估本人应负的领导责任和教训等。

七、其他事项

(一)需要特别说明的,可注明知情人及联系方式;

(二)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提前在报告中予以说明,不便说明的应当及时对审计组通报或向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汇报,问题说明时需要提供有效的证据;

(三)述职报告正文不得少于2000字,繁简得当;

财务收支基本情况篇9

一、会计目标定位不准确、不全面

新预算法第三十一条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支出标准和要求,以及绩效目标管理等预算编制规定,根据其依法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存量资产情况,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草案。新预算法此条款明确了各部门各单位的绩效目标管理,也就是说绩效目标管理将被无条件强制执行。而问题是高校作为预算基层单位,其传统会计目标定位在预算管理上,并没有明确绩效目标管理。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高等学校依据事业发展的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确定资金的来源和使用。预算管理目标是重在评价预算管理方面合规性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这种目标定位仅追求资金的收入和使用,而不问教育资金的使用效果、效率和效益情况,也不对教育资金的浪费和损失进行问责。新预算法的实施正好弥补了现行会计制度中会计目标定位的不足,增补了高校绩效目标管理。高校绩效目标管理是指高等学校依据公共财政效率原则及其方法论,以绩效目标的设立、实施以及评价、反馈为基本环节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高校只有通过这种多环节的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通过问责制,对高校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考核和控制,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好学校的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实现学校各项战略目标。

二、会计核算确认基础不一致

新预算法首次将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写入法律。而各高校作为各级财政部门的重要预算单位,每年度的财务决算报告都要汇总编入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财务决算报告之中。各高校都是依据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编制的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第一部分第四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的采用权责发生制。不难看出,新预算法与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衔接并不完美。权责发生制是指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到,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予以确认;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记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而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核算确认基础,它是以本期实际收到和实际支出的资金作为核算的依据,从而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高校实行收付实现制的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资产账面价值不真实由于高校实行收付实现制为主要的会计核算基础,因此决定了高校财务报表中主要资产类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不完整,导致反映的资产价值不真实。比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包含了高校预付的本期采购设备款或工程进度预付款,资金已通过财政国库支付系统支付,但高校还未办理设备验收并交付使用,或者该工程未办理竣工结算,因此未列入支出科目核算,只能记入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从而导致资产账面价值虚增。另一方面,高校本年度应收而未收的款项未列入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比如高校应收而未收到的学生学费和住宿费,即学生欠交的学费、住宿费,如采用权责发生制,本年度内形成的未收到款项的权利是可以通过应收账款科目反映的。但在收付实现制下,这部分学生欠款没有相应的会计科目反映,更没有确认为教育事业收入。以某师范大学为例,2014年度应收学生学费、住宿费15900万元,但学生欠费2900万元,当年欠费占应收费的比例为18.3%,如果学校不加大力度催缴欠费,这个比例在下一年度会更大,从而导致高校无形之中减少了一部分资产。

2、负债账面价值不准确由于高校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导致部分负债类会计核算科目内容不准确。比如,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余额反映的是高校已收取的学生学费、住宿费、考试报名费及学校资产性收益等非税收入应缴财政专户而未及时上缴的资金。此项资金在会计报表中列为负债内容,但此笔资金在上缴同级财政之后,经过审核再分期拨回学校使用,从实质上来说仍然是属于学校的教育事业收入。以某高校为例,2014年9月份月报表中反映应缴财政专户款有980万元,从报表上或账务上说,学校负债增加了980万元,但实际上并不是学校的一项债务。

3、收入及支出核算不全面通过以上两条对于高校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分析,从另一影响面来说,同时也影响了高校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如本期应记入收入内容却记入了负债要素下的应缴财政专户款,本期应记入支出的内容却记入了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因此,高校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导致了收入及支出核算不全面。当前,随着高校资金来源的渠道不断增多,资金流量不断增大,原来以收到或支付货币资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依据的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已不能适应高校经济发展和新预算法的需要。从国内外其它非赢利性组织的情况来看,高校会计核算从收付实现制转向权责发生制,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真实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建议对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作进一步的修订,要求在高校会计核算过程中所有经济业务都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以满足新预算法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三、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不健全

新预算法的第十二条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之后的第三十七条规定: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部门、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新预算此两条两次提到勤俭节约,由此可见,我国政府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坚强决心,也初步间接地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成本观念,而高校恰恰在教育成本核算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还没有明确提出成本观念,也没有明确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统一口径。2013年经过修订并于次年正式实施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虽然增加了累积折旧、累积摊销两个成本核算科目,也对支出作了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以及经营支出等分类,同时增加了会计科目按经济功能分类的设置,但仍然没有对应的成本费用归集的会计科目,也未明确规定成本费用的核算内容,这里所说的费用,是指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并不等同于高校会计核算制度中的支出,因为只有对象化的费用才称为成本。因此,体现出了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而高校要顺利完成由支出管理向成本费用管理的转型,就必须完善高校会计核算科目体系。由此,笔者建议将现行会计制度中确定的支出科目改设为费用科目,即在高校分别设置教育事业费用科研事业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后勤保障费用离退休费用以及经营费用等。只有将原支出科目改设为费用科目,再准确运用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使本期费用和本期收益相匹配,合理计量教育成本,才能全面核算和反映财务业绩,也可满足新预算法的要求。另外,高校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对欠费学生的债权,应在应收账款一级科目下设置应收学生学费、应收学生住宿费等二级明细科目。

四、财务报告体系不健全

新预算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报告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所包括的内容不仅仅指政府资产负债表,还涉及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政府年末财务状况变动表、期内财务业绩表等等。而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2013年修订)第一部分第七条规定:高等学校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从报告的架构来看,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并未突破传统预算会计范畴,不能涵盖教育成本费用、绩效方面的内容,也不能反映高校现金流的状况,还未形成综合财务报告,与新预算法要求还有差距。因此也凸显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财务报告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要满足新预算法的要求,突破传统预算会计范畴,财务报告要求涵盖教育成本费用、绩效方面的内容,就有必要改进财务报告架构,增加成本费用表和现金流量表。高校成本费用表应是反映高校本会计年度教育成本状况的一张统计年报表,其内容由成本费用科目期末余额构成,通过这张表可以了解高校经济效益。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高校现金流量表主要涉及现金、现金等价物、现金流量。增加现金流量表,一方面可以准确地反映高校教学、科研、融资投资等各种活动的现金流量,在高校现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提供更加准确和丰富的高校财务信息。另一方面,增加现金流量表有利于提高高校的资金监控能力。

五、预算执行情况不能直接反映

财务收支基本情况篇10

一、分析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基层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国家及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补助力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运转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资金保障。一方面,这有助于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更充足的资金完善自身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基层人民带来更多的便利。

其次,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优化内部绩效管理,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基层医院的财务管理素质并不完善。在医疗改革不断进展的过程中,这种问题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影响了基层医院发展的进程。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将会进一步实现公开、透明化,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更加的清晰和明确,提高了医院内部的公平性,更有利于基层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也能够得到更有利的维护,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得基层医院有更加充足的资金完善医疗环境、基础设施、人员团队等,继而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切实为百姓服务。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院财务管理的具体策略

为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需要让基层卫生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财务创新对医疗改革与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基层单位需要积极招收具备财务管理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才,突出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本院的财务管理者,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其财务管理的专业性,打造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另一方面,为保证医院财务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考核制度,定期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业绩成效进行考核与评估,并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予以相应的奖励,反之则要接受适当的处罚。

其次,基层卫生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确保财务的收支平衡,尽可能扩大盈利空间。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的前期编制以及后期执行两方面,而编制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了预算的执行度。为此,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基层卫生机构在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因素,包括基层的经济水平、国家政策、市场状况、医院业务水平等。同时,预算编制者需要结合医院今年内的基础设施使用情况,科学预测阶段内医院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套用人事部门工资定额标准和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计算生成,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严谨。在预算执行阶段,财务管理者需要严格把控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如果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需要及时找到具体原因并进行记录,提高下个阶段内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再次,基层卫生机构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收入、支出和结余的管理水平,确保医院资金的充分利用。财务人员可以将这部分工作分为财务支出、财务收入、财务收支结余三方面管理内容。基层卫生机构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及其他收入,财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标准,对这几项内容进行分别的核算,为保证准确性,每天都要进行收入清算,并在月底对收入情况进行总体的分析。财务支出同样需要在新财务制度的框架下展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出主要包括医疗支出、公共卫生支出两部分,进一步明确阶段内医院的成本及收益情况。收支结余的计算需要充分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遵循新会计制度的相关标准。当收支结余为正的情况下,需要按规章制度提取专用基金。当收支结余为负的情况则需要通过事业基金弥补,不可以进行其他分配。

最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充分的做好对负债资产的管理,主要从负债和净资产两方面展开,为确保基层医院的正常运行,财务人员需要定期对医院的资产状况进行清查,并将负债情况调节到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卫生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关于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尽量减小医院面对的财务风险因素。同时,需要对医院的专用基金、事业基金、财政补助结余加强管理和统筹,将其应用到适当的地方,保证基层卫生机构的正常、顺利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