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营销理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5:14

新媒体营销理论篇1

关键词:政治营销;新媒体;政府形象

中图分类号:D630;G206文献标识码:aDoi:10.13411/ki.sxsx.2015.02.007

abstract:politicalmarketingtheoryandChinesedemocracyvaluesinherentfit,whileitspracticalapplicationhasbeenrelativelyscarceinreality.newinternetmediadevelopmentprovidesadaptableenvironmentandfeasibletoolsforthegovernmentimagemanagementtransformingintopoliticalmarketingmode.itwillhelptopromotethepublicrecognitionofgovernment’simageinthenewmediaera,soastodevelopthegovernmentimagemarketingmodelbasedonthenewmedia,achieveorganicintegrationofthegovernment’simage,marketingconcept,marketingstrategyandpublicimage,andbuildsystematicimagemarketingstrategyincluding“relationshipmarketing”,“integratedmarketing”and“fullmarketing”.

Keywords:politicalmarketing;newmedia;governmentimage

政治营销理论是20世纪末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政治学研究范式,其主要特点在于借用市场营销的理论模型和方法论工具分析政治现象与政治过程,适用于民主政治生活中平等政治主体之间围绕政治观点、政治形象、公共决策和公共服务所展开的政治说服、传播与推广。在这个意义上,政治营销与中国民主政治生活在本质上是契合的,将政治营销应用于政府形象管理是可行的。

一、政治营销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价值观的契合性

政治营销是指“特定政治行为主体(政治候选人、政党、政府、利益集团、说客等)在全面调查和评估政治和社会环境基础上,明确价值,定位目标,选择战略,并运用有效的营销手段与众多社会行为体进行信息沟通、理念交流和产品服务交换,以获取民众(选民)的认同和合法性支持,最终改变社会行为体的行为进而实现其政治目标并取得政治权力或权利的活动、形式、关系和过程。”[1]政治营销理念在一国政治生活中生根并获得发展,要求一国政治生活至少具备一些基本条件。

(一)政治生活中具有多元化主体,且各类主体拥有平等的地位,彼此间存在相互需求

“公民们在财产、容貌、智力方面大相径庭,但他们作为公民彼此间是平等的。公民都是理性的个体,而说服是理性人类间唯一合理的关系。”[2]政治生活的多元化、政治主体间的差异性,带来不同主体间资源与需求的差异性;他们之间地位的平等性则使以说服为特征的政治营销成为可能。在一元独大或权力主客体关系固化的政治体制中,是不可能产生政治营销的理念与实践的。中国民主政治的价值观主张人人平等,执政党与政府并非实施统治的权力主体,而是以服务于全体人民为目标的现代政治组织,党的执政理念与政府的施政理念与现代营销理念中“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导向是一致的。

(二)政治竞争性的存在

政治的竞争性使得政治行动者倾向于通过政治营销推广自身的政治产品,增加政治环境的确定性。政治竞选是西方民主政治内容全面展开的前提,开放性的竞争机制使得政治营销理念很自然地渗透和贯穿于西方民主政治的全过程。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也不否定竞争性选举,例如:各级政府副职领导人的差额选举,农村村委会的选举等,都体现了竞争性选举的特征。在中国民主政治的细节中,与政治营销理念相契合的以人为本、以公众需要为导向的政治理念业已深入人心,只是公开的竞选活动发展还不充分,因而对政治营销的策略研究及实际运用方面还相对滞后。

(三)公民对政治过程具有监督权和最终的决定权

缺乏外部监督的权力就会产生惰性和骄横,失去提升公共产品质量的动力,不可能产生政治营销的理念与需求。在中国民主政治理念中,政治格局的形成并非权力的一次性委托或交易的结果,任何政治主体都不能依靠某一次“政治成功”而成为永久的权力生产者。中国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全部政治生活的目的以人民的福旨为皈依,公民是政治权力的来源,掌握政治生活的最终决定权。按照政治营销的理念,执政党和政府作为政治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需经营和维护与公民的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用法律保障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广泛的发言权与决策权,另一方面努力去赢得公民的长期认同。

总之,政治营销理论主张从战略性、全局性的角度来构建营销网络,构建、维护和提升与营销对象的长期依赖关系,认为政治营销不是一笔笔零散的“小买卖”,而是一种中长期的稳定的服务与交换的关系,应该渗透于政治生活全过程。

二、政治营销理论与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形象管理的相适性

政治营销理论作为一种西方政治学研究的理论范式,是否切合于中国实际、能否应用于中国的政府形象管理并产生实际效用,需要从理论的价值观照和适用范围入手,对照中国政治价值理念与现实环境,观察二者之间嫁接、磨合的可能和内在契合性程度。

(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既丰富了虚拟社会的政治互动,同时也促进了现实生活中政治主体的发育和平等化的进程

微博等新媒体使用的低门槛拉平了现实生活中因为知识、地域、身份、职业等因素所带来的政治参与机会与能力上的不平等,同时也密切了不同阶层、不同话语体系的公民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了社会的交往度与凝聚力,使得民间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可合作的团体,形成一个个具有政治自主性与谈判能力的组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精密化的机构对原子化的个人的一种高压结构关系,而是发展成公权力机构与民间政治力量的平等博弈关系。这种平等的博弈关系结构恰好为政治营销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政治营销理论主张“以消费者为中心”,从对象的心理需求和切身利益出发来选择和打造营销战略,与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管理“以公民为中心”的理念转型不谋而合。应用政治营销理论来指导当前中国政府形象管理,使政府形象传播向政府形象营销转型,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二)新媒体为民间政治参与和政治监督提供了新平台,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力量崛起,从而带来政府治理格局和理念的变化――政治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公民为中心的转变

无论是作为公共社交平台的微博还是作为圈子社交媒体的微信,都不同程度涉及公共政治表达与讨论等,为民间政治参与的拓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与动力,对公权力机构的行为形成了新鲜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一变化,给政府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也对政府形象管理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机;而政治营销理论的形象营销、网络营销、危机营销等范式,可为政府的日常经营或突发性危机事件管理等提供成熟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式。所以,“政治营销学是可以为中国式民主服务的一项政治技术”,[3]将其运用于新媒体时代的中国政府形象管理是可行的、恰当的。

三、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形象营销模型的生成

“营销理念中,探索并满足他人的需求是实现自身政治目标的前提。”[4]在政府形象营销中,政府形象是可调整、可优化的公共产品,对象则是消费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形象的顾客,政府形象如何建构、推广和营销,取决于顾客的心理期待和消费体验。因此,就政府形象营销而言,首先应该就公众整体的普遍性价值取向建构具有一般意义的形象营销模式,其次再根据公众个人的多元化消费需求设计人性化的、个性化的动态路径。

政府形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构成要素既包含有形的客观实在,也包含无形的精神资源;既包含相对静态的机构、制度,也包含非常动态的行为、语言;既包含政府自身的一种主体呈现,也包含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主观印象;它是一种主观和客观相互建构的产物。因此,政府形象营销是一个包含多元变量的动态交互过程。依据各变量的逻辑位置和相互作用,可生成关于政府形象营销的基本模型(如图1)。

该政府形象营销模型包含四个方面要素:政府形象构成、营销理念、营销策略和公众形象感知。

1.政府形象至少可细分为制度规范形象、公共产品形象、公共服务形象、公务人员形象、技术专业形象、危机公关形象及物化环境形象等。其中,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功能,因此,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是影响政府形象的最核心要素。

2.营销理念主张“以消费者为中心”,即以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公众为导向,从公众的需求、公共产品的消费成本、公民的消费便利性出发,来改革塑造政府形象,实时回应公众对政府形象的期望。

3.营销策略是该模型的核心,主要包括环境分析、产品定位、营销渠道、策略整合等。环境分析是对政府的行政环境、公众的认知环境等的分析与把握,它是确定有利的营销策略的前提。产品定位是按照公众与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对政府形象各构成要素加以细分与设计,塑造出符合公众期待的政府公共形象。营销渠道,是政府形象输送的平台与工具的选择,可以通过现实渠道和网络渠道两条主线索来展开。策略整合,即根据不同情形,综合运用政治营销中服务营销、媒体营销、关系营销等多元策略,构建动态的立体的政府形象组合营销方略。

4.公众形象感知可分为理念认知、行为感知、效果识别和趋势研判等四个维度,以上四者综合起来构成政府在公众心中的主观印象系统,可视为公众对政府认同度的测量体系,是整个营销模型运作的动力和基础。

公众形象感知系统借助一定的途径,反馈到营销环节,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会自主消化和处理公众意见,将政府形象的初始设计与公众形象感知的结果加以比对,对其间的差距与失真点加以审视与调适,优化形象塑造与营销策略,更新下一轮形象营销系统,如此循环,实现政府形象营销模型的良性运转。

四、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形象营销的系统性策略

政府形象营销模型中,营销策略是核心。营销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决定整个政府形象营销的目标达成和后期完善,是政府形象营销能否形成正向反馈环的关键所在。

(一)细化环境分析,区分政府形象营销的常态与非常态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的普及化和高热度发展是当前政府治理面临的常态媒体环境。新媒体环境下,普通民众能够以极低的参与成本最大限度地激活公共政治议题,吸引社会的协同关注的自主参与。自媒体的活跃和用户群的极速增长,也吸引或倒逼政府开通问政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加强与社会和公民的在线交流,新的政民对话机制逐步形成系统。政府触媒触网,既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积极回应,同时也构成了政府治理新环境的本身。

突发事件、危机事件、政府信息的曝光率骤增是当前政府治理面临的非常态媒体环境。在面对突发性事件、公共危机事件尤其是因政府决策失误、行为过失、渎职失职等引发的危机事件时,政府的处置应对措施和水平对政府形象会构成重大影响。一旦处置不当,常态环境下精心经营的政府形象可能会在突发事件中严重失分甚至崩溃。在新媒体全方位监督、无时间和版面限制的报道环境下,政府的形象展示不能仅限于危机处置,同时要着力进行危机形象营销,有意识地对媒体舆论和公众意见进行正面引导。

(二)丰富形象定位,顺应新媒体环境实时更新政府的目标形象

传统的政府形象定位,一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理念,以勤政为民、清正廉洁、诚实守信、依法行政、务实高效等基本要求为主旨,目标是展示政府管理高效、作风高洁的形象。新媒体环境下,政府的传统形象定位之“高”在某些情况下却可能成为其形象营销的限制性因素。一些政府在线互动平台在回答网友提问和质询时公事公办的例常形象,被解读为“冷漠”、“刻板”、“高高在上”的权力傲慢。因此,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定位需要适当地“低”下来,追求更接地气、更贴民意的政府形象。在行为方面,减少单边行动,加入互动协商;效果方面,不求全面拥护,开放社会问责;态度方面,语言减少假、大、空;注入更多亲民、接地气甚至是“卖萌”的网络潮语等,使政府形象设计更为立体、饱满,在营销过程中,更具策略上的可操作性。

(三)拓展营销渠道,开发新媒体平台

政府形象营销区别于传统的形象宣传、形象传播,它更加注重主客体之间地位的平等性和消费的自愿性。因此,政府形象营销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如党报、官媒等具有垄断性或高度可控性的渠道,而应该更多着力于人人都能发言、个个都能评鉴的自媒体平台来开展,让政府形象营销在新媒体的意见市场中接受检验。政府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提供信息公开、便民服务的同时,也要将形象营销的思维贯穿其中,既为消费者提品和服务,也提升消费者对“供给商”的认同与依赖。总之,政府形象营销渠道的拓展,应如同志所言,“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5]

(四)注重策略整合,实现对政治营销诸环节的统筹

政府形象多维度动态呈现的特征,决定了营销策略的选择也必须是多种营销理念、营销方案的整合。首先,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形象营销的核心是服务营销。其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也是建构和发展政民互信合作关系的过程。新媒体时代,政民互动日益密切的情形下,建构和维系良好的互动关系,扩大并巩固公众对于政府形象的认同度,是关系营销的独特优势。再次,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政策取向、公共产品提供,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和公众反馈,并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影响。新媒体环境下,政策反馈环的运转周期变短,公众印象的刷新频率提高,政府需要更加注重口碑营销。

总的说来,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形象营销往往不会局限于某一种营销策略的孤立运用,而是更多地采取“整体营销”的方式,在营销理念上关照到与内外部环境相关的所有重要行为者,核心思想是“合作”;在营销主体上依赖于政府各部门及全体公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即“全员营销”;在营销渠道上实现网络化、多元化,在营销策略上实现各种优势策略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赵可金,孙鸿.政治营销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美〕肯尼斯・米诺格.当代学术入门:政治学[m].龚人,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13.

[3]吴泗宗.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68.

新媒体营销理论篇2

关键词:新媒体营销传统营销结合策略

在企业之间营销竞争持续加剧,传统营销模式效果持续走低的情况下,新媒体营销在企业营销中的地位不断彰显,其对于传统营销的替代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不过由于两种营销模式各有利弊,因此短时间内来看,二者虽然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新媒体营销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营销模式,如何实现二者之间有机融合,成为了企业营销领域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当前很多企业在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方面的结合不是很理想,结果导致了这两种营销模式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拖累了企业的营销效果,针对这一问题,企业营销中必须积极拥抱新媒体营销,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企业与营销水平的持续提升。

一、新媒体营销内涵以及特点

(一)新媒体营销内涵

新媒体营销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就是指利用各种新媒体来进行营销活动的开展,这些年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新媒体营销逐渐成为了企业营销的重要选择。新媒体营销的核心在于新媒体,即借助于新媒体这一载体来进行营销,其现实背景在于新媒体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使得新媒体成为企业营销的主要平台。新媒体的“新”只是相对于传统广播、电视等传媒而言的。

(二)新媒体营销特点

新媒体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来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营销特点:首先就是成本较低,新媒体营销成本相对于传统营销来说成本较低,信息推送可以送达很多人,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其次就是互动性比较强,传统营销就是信息推送,没有反馈,而新媒体营销,用户可以进行评论、点赞等互动行为,互动反馈可以让企业营销进行不断调整;三是新媒体营销比较精准,新媒体营销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营销“普遍撒网”的低效,仅仅吸引感兴趣的潜在消费者点击阅读,因此大大提升了营销的精准性。还有就是新媒体具有内容丰富、推陈出新、长尾效应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新媒体营销效果非传统营销可以替代。

二、传统营销模式以及利弊

(一)传统营销模式

传统营销模式是以“4p”营销理论为核心,借助于广播、电视等媒体来进行营销活动的模式,其基本出发点就是强调将更多的产品以及服务销售给客户,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传统营销的主要手段就是大做广告,向顾客单方面的推送各种促销信息,但实践证明,在目前各种广告充斥人们眼球的背景之下,传统营销效果不断下降。

(二)传统营销利弊

传统营销模式尽管营销效果不断下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一营销模式一无是处,传统营销本身也有自身的优点,这些优点是新媒体营销难以完全取代传统营销的主要原因。传统营销的优点主要就是目前人们在价值理念、购物行为等方面已经比较适应传统营销,这种习惯难以短时间内彻底扭转。另外就是对于一些不使用新媒体的老年人来说,传统营销依然是非常有效的营销手段,同时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新媒体营销。

三、新媒体营销和传统营销有机结合策略

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相互搭配、有机结合,将会极大的提升企业营销效果,而做好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有机结合,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树立起来整合营销理念

企业在新媒体营销以及传统营销有机结合方面,关键是要树立起来整合营销理念,明确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利弊,意识到二者之间的互补作用,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来构建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营销体系。在企业营销目标之下,无论是新媒体营销也好,还是传统营销也好,只要有助于营销目的实现、营销效果提升营销模式、手段都需要使用,借助两者合力共同促进营销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在营销内容方面做到搭配

新媒体营销以及传统营销目前针对的客户群体不太一样,同时两种营销模式的特质也不尽相同,因此客观上需要在营销内容方面来做到良好搭配。企业在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结合方面,需要制定不同的营销方案,尽力发挥两种营销模式的优点。举例而言,传统营销内容要更加直接,而新媒体营销则需要彰显更多的趣味性。

(三)在营销模式方面灵活结合

新媒体营销模式以及传统营销模式有机结合的关键在于营销模式层面需要做到灵活多样,新媒体营销方面可以采用事件营销、社交营销等手段,传统营销则可以采用广告营销、人员推广等手段,将这些手段进行灵活结合,所取得的营销效果显然要好于单纯的新媒体营销或者传统营销。

对于绝大部分的企业来说,企业营销工作开展中新媒体营销以及传统营销将会长期共存,企业要想实现营销效果的不断提升,将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进行有机结合,这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反之如果二者之间没有良好的结合,将会拖累企业营销水平的提升。而在新媒体营销以及传统营销有机结合的过程中,除了要在理念层面树立整合营销理念之外,更是要在营销方案以及方法层面做好配合。

参考文献:

新媒体营销理论篇3

在销售和市场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她带领的营销团队使品牌广告成为搜狐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在她的带领下,搜狐的网络广告实现了近6倍的增长,搜狐也被视为在线营销效果最好、最经济的门户网站之一。

作为搜狐公司联席总裁兼首席营销官,王昕带领的营销团队使品牌广告成为搜狐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候,搜狐的广告收入仍然逆势增长。且听王昕解读搜狐“赢”销之道。

成立十几年来,搜狐的成长历程一直备受瞩目,她的品牌战术也在不断注入新的创意思维。在搜狐品牌不断强大的创新之路上,有一个人始终陪伴其成长,与搜狐一同经历跌宕起伏。这个人就是搜狐公司联席总裁兼首席营销官――王昕。

从1999年8月至今,王昕加入搜狐已经整整10年,而她对张朝阳的追随,也已经近14年。2008年,搜狐总收入达29.4亿元,是上一年的2.3倍,王昕作为搜狐公司联席总裁和首席营销官功不可没,媒体称她为“搜狐背后的女人”。

后奥运之势

王昕是一个非常善于抓住社会“麻筋”的营销人,“抓住社会的热点,抓住每个人心中的兴奋点,你需要去关注这些人在想什么,了解他们想要什么,你才能找到一个很好的营销手段自然地去贴近他们。”王昕总是这样关照自己的下属。

回顾2006年,德国世界杯无疑是当年关注的最大热点,搜狐自然不会放过。王昕认为,与世界杯合作,一方面可以推广搜狐的品牌,更重要的是,搜狐本身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一个媒体,可以把这个平台和身份共享到客户的营销中去。

如果说德国世界杯是一次练兵,那么2008年北京奥运会则成为搜狐真正的体育营销主场。奥运是一个重大的营销机会,对搜狐也是一样的,王昕深刻明白这一点,借助奥运进行的一系列品牌传播举措显得非常自然。

作为北京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搜狐抓住品牌推广的先机和奥运资源的优势,采取主动、系统的传播策略,在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跨媒体环境中增强与受众等对象的信息互动,“看奥运上搜狐”的推广策略使搜狐树立自己清晰而稳固的奥运形象。“搜狐的品牌传播是我们的第一追求。”王昕强调。“看奥运上搜狐”已成为2008年中国最流行的时尚用语之一。奥运之后,搜狐品牌被广泛认知,更多用户体会到了搜狐品牌内涵的厚重。

王昕明白,搜狐品牌影响力借助奥运之势强大了,但这只是基础,奥运之后才是一片新的营销天地。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王昕更感到文化创意产业的爆发极佳点。一场声势浩大的搜狐品牌营销战正式打响。

营销自己提升媒体地位

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不仅让小沈阳成了目前中国最火的男星,也让搜狐成了最火的互联网公司。赵本山和毕福剑一唱一和,在小品中先后三次提到“搜狐”,将搜狐媒体资讯丰富的特点广泛告知各界观众。随后,搜狐便以铺天盖地之势,通过电视、户外媒体、报纸、杂志、网络等多个媒体渠道,以超常规的整合营销传播手段,导演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最大规模的营销战役――“上搜狐知天下”。

搜狐十年来一直在刷新自己的品牌,从早期的“出门靠地图,上网找搜狐”,到后来将狐狸尾巴与“足迹生活每一天”相结合,再到现在的“上搜狐知天下”。以强化搜狐中国主流网络媒体身份及其媒体特性为目标,搜狐公司针对网站的目标用户群体,在全媒体领域全面展开宣传攻势,以“纵横交织,深层布局”的媒介组合策略,全方位、立体化传达“上搜狐知天下”的品牌信息。在广告投放上,整合了全国60个城市的户外媒体、公交媒体,整合了包括央视在内的电视媒体与数十家报纸、杂志媒体,形成了立体多元化的传播结构,实现了“全面覆盖,突出重点,注重深度”。搜狐的品牌宣传成为了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广范围、最大规模的品牌营销活动,不但促进了社会公众对互联网行业的认知,而且直接促进了搜狐品牌认知度的大幅提高。

“‘上搜狐知天下’是十年来我们第一次对搜狐――这个媒体品牌进行整体的包装。”王昕说到,搜狐就是要告诉大家,搜狐是个大平台。

搜狐的一系列自我营销活动全面提升了搜狐网站的媒体属性,巩固并提高搜狐的行业领导者地位,加大了媒体的市场渗透力,并为那些希望借助于网络媒体影响力实施营销的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不断创新突显平台价值

坐到搜狐公司联席总裁的位置,王昕依然不把自己看作是职业经理人,“我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事业经理人,我喜欢创业文化,我有强烈的创业文化情结。”王昕说。而这种创业情结,在她为搜狐公司所做的品牌营销中都有深度体现。

以优秀的技术为根基,搜狐一直在网络产品和营销手段的创新上不断突破,以整体解决方案来提高营销服务的附加值,带动了行业营销意识的提升,也给广告主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互联网本身永远是不断变化的,永远都要有创新的东西拿出来跟别人分享。《简单爱》就是一个创新植入的例子。”王昕介绍到。在联想教你“简单生活新享乐”案例中,由搜狐和联想携手成功打造互联网文化新概念――静影像电影,将联想电脑品牌通过情景化模式渗透于《简单爱》的影像世界中,让回归简单和单纯的品牌诉求“简单生活新享乐”达到让网民感同身受的效果,从而形成自传播效应,成功达到让消费者认知联想新产品的目的。

整合发挥最大化优势

除了创新,王昕一直向她的销售团队强调的另一个词就是整合,互联网专家、行业专家、行销专家是王昕对下属提出的惟一要求。搜狐有强大的资源平台,有媒体矩阵,有各个垂直频道。搜狐的营销团队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些资源与客户的营销相配合,发挥出平台最大的力量。

“索尼爱立信寻找优质音‘享’达人”案例就是“趣”、“专”结合的典型。以索尼爱立信的新品w715“好音质”为营销卖点,搜狐娱乐与搜狐it数码公社共同策划打造了寻找音“享”达人主题活动,以《时尚娱乐攻略》及数码公社为平台,进行网上招募、主题推广音“享”装备大推荐,并成功举办线下“盲测活动”。“此项目充分将搜狐娱乐在音乐上的‘趣’与数码公社在装备上的‘专’相结合,两大平台实现了强强联手、共同推广的整合营销目的。”王昕说。

对话王昕

《成功营销》:搜狐自成立至今,已经走过11年历程,期间经历过互联网的泡沫,也曾经走入过低谷,才取得今天这样的营收。请问在搜狐成长过程当中,是什么在指导它的营销实践?

王昕:没有理论的实践容易陷入盲动的误区,历经十余年的营销实践,高速增长的网络营销领域需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指导。搜狐在洞悉网络营销本质和行业普遍需求的基础上,高调推出了有着搜狐特色的“m.a.t.R.i.X.”矩阵营销理论,这一营销理念从实践中来并广泛应用于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目前已得到多个行业的认可,逐渐体现出理论的实际指导价值。

《成功营销》:m.a.t.R.i.X.矩阵营销理念是如何体现出它的理论指导意义的?

王昕:搜狐矩阵营销理念m.a.t.R.i.X.分为核心理念、营销手段和营销效果三个层面,以最大化整合营销为核心,以精准营销、多触点营销、媒体影响力营销及互动口碑营销为手段,实现了消费人群从线上体验到线下体验、从消费决策支持到消费后的分享等多个不同阶段的营销体验循环。

搜狐在网络营销领域持续探索,同时在理论化的总结方面也体现了思考的深度。比如,在m.a.t.R.i.X.理念中,对于广告主最为关心的营销效果的理论阐述是体验式营销(eXperience),这是对网络营销考核的终极目标,搜狐对体验式营销的观点是:营销效果不仅仅是点击率、曝光率等量化指标,最终营销的目的是要促进用户的线上体验带到线下体验,形成产品销售,再将消费体验分享到线上,实现更多的用户关注,不断重复、扩大这种循环。客观而论,搜狐在理论层面的认知是非常领先的,它把握住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本质和互联网媒体在助力企业营销上所拥有的巨大可能性,将互联网作为企业实施媒介营销的枢纽环节,无疑大大提升了互联网行业的地位。

同样,搜狐对于m.a.t.R.i.X.理论中另外一个要素――最大化整合营销的认识,也体现了搜狐在这一领域探索的深度。在搜狐看来,最大化整合(maxintegration)是搜狐m.a.t.R.i.X.营销的核心理念,分为矩阵内部整合、跨媒体整合、跨产业整合三个层面。矩阵内部整合包括web1.0、web2.0和web3.0的整合;互联网和手机互联网的整合;不同类型的广告形式的整合。跨媒体整合包括将搜狐的独家优势内容向互联网其他平台,甚至互联网以外的传统媒体平台扩散。跨产业整合就是找出目标消费群体重叠的不同产业的企业客户,共同向同一目标消费群体营销,使营销效果事半功倍。这说明,在搜狐整合营销的视域里,整合的领域已经超出互联网媒体本身,在整合营销理念上的认识领先于行业。

《成功营销》:今年看到搜狐开展了一系列以“升级矩阵体验创新”为主题的营销会,您是重要的发言人,所到之处都会与广告主和媒体分享m.a.t.R.i.X.,这是否说明搜狐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又进了一步?

王昕:是的。为了让更多的行业和客户接受矩阵营销理念并从中受益,搜狐先后在北京、上海、厦门等地召开了以“升级矩阵体验创新”为主题的搜狐2009系列营销会,有针对性地结合不同行业的网络营销实践,不断深化客户对网络营销理论的认知。

新媒体营销理论篇4

关键词: 事件营销;传播原理;策略

一、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内涵与特征

1、事件营销的内涵

事件营销是指营销者在真实和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行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制造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兴趣和注意,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和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具有明显的商业营销宣传性质。按照其中传播事件的性质,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的运作手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现有的社会热门事件或话题;二是人为制造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门事件或话题。“借势”、“造势”就是社会对这两大类型运作手法的通俗表达。

2、事件营销的特征

(1)有高频率的大众媒体作传播支持,有广泛的消费者受众面。

(2)利用具有轰动效应的传播话题,借用或者策划密切相关的事件,产生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3)事件作为营销传播的核心,贯穿于过程的始终;事件营销传播作为一种阶段性的营销策略与传播手段,传播周期较长。

(4)投资回报率高,是建立企业知名度与接触媒体较为廉价的工具。

二、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动因

1、营销传播时代的到来。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营销必须与市场沟通:“现代市场营销不仅要求公司开发出优秀产品,为其制定有吸引力的价格,并使之易于为目标消费者买到,还必须与现有和潜在的消费者沟通。每个公司都不可避免地承担起沟通者和促销者的角色。”企业导向型、产品导向型的市场已经成了昨日黄花,营销传播的时代已经到来。现代的企业要学会与消费者沟通,将企业的各种正面信息及时传递到外界。“请消费者注意”,已经变成了“请注意消费者”。企业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营销传播活动,与消费者进行正面、积极的沟通,才能保持企业与品牌的生命力。事件营销传播则是其中一种营销传播新方式。

2、传播超载的信息时代。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人们每天都在商业信息的海洋中,不断增长的商业信息造成信息的传播量超载到信息爆炸的程度。针对消费者的大量商业信息超出了人们的负荷限度,产生自然的心理防御。为了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为了有效突破消费者越来越严密的心理,企业急切需要新的、富有成效的营销传播方法,需要加强营销传播活动的创造性,增加营销传播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的附加价值,事件营销传播由此应运而生。

3、不同于广告传播等传统营销传播方法的独特优势。国内媒体收费居高,许多企业好的产品却无广告宣传经费。媒体费用的高涨,使得企业的广告经营成本相应提高,广告传播的投资更为谨慎。媒体的多元化趋势,传统传媒的广告效益因受新媒体的干扰而不断下降。导致了众多企业纷纷降低广告传播支出在营销传播总支出中的比例,重新评估广告传播的贡献,重新分配营销传播资源。实施事件营销传播带来的新闻价值,比普通硬性广告更具可信度和易传播性。事件营销传播利用媒体与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事件,突出广告传播环境复杂盼重围,在营销传播成本投入较低的情况下,成为比较有效的一种营销传播方式。

三、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原理解读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传播媒介的效果和作用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大众传播只要对一些问题给予重视,集中报道,并调动受众的注意力,就能间接地影响公众舆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隐含着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公众生活的主要方面,人们认识、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除了学校、社区,就是大众媒介。大多数人接收着传媒相同的信息,传媒作为重点报道或介绍的东西,也会引起重视,将它作为日常交际谈论的话题,通过口头传播、人际传播的扩散途径,加强社会公众对传媒报道重要性的感知与肯定。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应用

(1)传媒对各种事物有选择性的报道,将影响着受众对周围事物重要性的判断。传媒对事物有选择性的报道,源于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公共传播活动中的把关人角色,不是先天有的,而是社会大众和那些代表大众利益的社会主流阶层和力量赋予的。所以,媒介提供给社会的议程并不完全是媒介自己设置的,而是替别人或者就是由别人通过媒介设置的。

(2)“借势”与“造势”是企业在开展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为了扩大事件的声势与影响力,经常使用的两种运作方法。“借势”与“造势”都是为了引起媒体和公众注意,借以营造有利于企业的社会舆论环境,增加事件的影响辐射力,最终促成企业的市场销售与品牌传播目标的达成。企业无论是通过借势还是造势的舆论营造方式,在事件营销传播运作上凭借传媒开展的新闻传播、广告传播等大众传播活动。正是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为事件营销传播活动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争取宝贵的注意力资源

(1)注意力资源对企业及营销传播活动的重大影响。托马斯·达文波特在《注意力经济》中为“注意力”下定义道:“注意力是对于某条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当各种信息进入人体的意识范围,人将关注其中特定的一条信息,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行动”。“注意力是信息加工的一种内在机制,它的基本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选择,用以调节行为”。“注意力”对于企业的含义在于:目标受众群体关注企业的某一个事件、某一种行为或传播信息的持久尺度,是他们维持对企业和产品的正面态度、或扭转负面态度乃至采取实际购买行动之前所必须经历的一种心理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争取注意力资源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体现。营销传播的目标是让消费者从注意、理解、购买到建立忠诚度的一个过程。1、注意力资源是大众传播媒介议程设置的目的,而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又是取得注意力资源的有效手段与途径。2、传播活动是注意力资源消耗最多的领域,而媒体是现代社会人们进行思想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主要场所。媒体可以通过注意力的导向作用,将受众的注意力导向一个特定的对象、企业和某个特定的事件,从而实现社会注意力和个人注意力的分配与再分配。唤起消费者强烈的共鸣,改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服务的态度,促使消费者对企业有利的购买决策。

新媒体营销理论篇5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营销营销绩效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多样化,新媒体的产生对于信息传播有巨大的影响,新媒体逐渐应用在市场营销领域,产生了新媒体营销。通过研究新媒体营销,寻找新媒体营销对市场营销产生的实际影响,为企业市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个可靠的切入点,提高传播能力,更好的完成营销工作。

二、研究的意义

(一)新媒体的出现

传统的营销追求的是所谓的“覆盖量”,在报刊杂志上就是发行量,在电视广播上就是收视(听)率,在网站上,便是访问量。将广告或者公关文章加载到覆盖量高的媒体上,便可以达到较多的注意。这个模式称之为:登高一呼式的传播模型。这种传播方式本质上属于宣传模式,基本上传播路径是单向的。缺点很明显:很难探测受众看到广告后有何反应。但平心而论,一场营销行为和短期销量之间究竟有何关系,至今并没有答案。

在传播媒体发生巨大革新的年代,营销思维也带来巨大改变,体验性(experience)、沟通性(communicate)、差异性(variation)、创造性(creativity)、关联性(relation),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时代。

关于“新媒体”这个词,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身边,人们总是产生什么是新媒体的疑问,新媒体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以往的传播媒介而言的,它相对与日常最常见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以往的相对成熟的传统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介形式。

(二)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新媒体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同时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综观有关研究文献,关于新媒体,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定义。美国《连线》杂志的定义是: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2007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一文中曾经这样写道:“新媒体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pC、电视、手机、pDa、mp4等为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够实现个性化、互动化、细分化的传播方式,部分新媒体在传播属性上能够实现精准投放、点对点传播,如新媒体博客、微博、电子杂志等”。该报告将新媒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新媒体概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型态的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革命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型态,如数字电视、iptV(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一直存在但长期未被社会发现传播价值的渠道、载体、因为营销理念的变革和广泛的商业化的运用,成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从而被赋予了媒体的意义;如大量新兴的户外媒体,包括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等等。

第二类: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方式。目前有七类媒体形态通常被归入新媒体之列: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公共交通上的;有线数字电视;iptV,狭义上指基于tV终端的;网络广播;网络电视,这是新媒体中发展最快的一块;手机电视;楼宇电视;它们有些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形态,比如楼宇电视,在传播方式与服务方式上并没有本质变化,也是以广播+广告的赢利模式来支撑运营;有些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数字电视不同形态,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

第三类: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指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出现,是指以前没有出现的;一个是影响,所谓影响就是受计算机信息技术影响而产生变化的,这两种媒体形态是我们现在说的新媒体。当然新媒体并不是终结在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这样一个平台上。

三、结论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在营销理念、个性化产品提供、营销渠道、消费者需求、传播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日益显现出强大的优势。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众范围广:传统媒体会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而新媒体相对而言提供给了人们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2)跨时空: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脱离时空概念成为可能,只要人们需要并且愿意,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随时随地的登陆internet得到信息和发出信息,并且手机也具备上网和接受电子邮件等信息的功能,使得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没有时空间隔的沟通。

(3)直观性强:新媒体媒介可以被设计成可以传输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使得信息能以多种形式存在和交换,可以充分发挥营销人员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4)交互性强:新媒体里面互联网体现了交互性的特点,它使得人们不再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可以参入进来讨论或批评或接受某个信息。

(5)成长性:现在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成长,使用新媒体的成员也有了快速的成长,开始遍布中老年及青少年。

(6)高效性:计算机可储存大量的信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查询服务,可传送的信息数量与精确度,远超过其他媒体,能及时有效了解并满足顾客的需求。

(7)经济性:利用互联网做销售,可以不用店面,免交租金,节约水电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迂回多次交换带来的损耗,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营销的费用也是极其低廉的。

信息时代的各项特征迅速推动了新媒体的发展,使新媒体发挥出它前所未有的作用。近几年,新媒体产业以不可想象的速度迅速发展。新媒体今天已经成为很多产业关注和投资的热点,这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也为营销提供了日渐广阔的平台,并且使得营销形势日益多样化。

新媒体营销是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媒体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anderson,ericandannet.Coughlan.internationalmarketentryandexpansionviaindependentorintegratedChannelsofDistribution[J].Journalofmarketing,1987,(51).

新媒体营销理论篇6

1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点

1.1基础性与应用性并存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应用型学科,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该课程的特点是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是教师口头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大多是照本宣科,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生动有效的事例,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往往造成理论与现实脱节,课堂沉闷,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进入市场营销课堂,并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为丰富市场营销教学手段、提高授课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正确、恰当地选择与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有益的补充,为改变原有的授课手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帮助。因此,市场营销学的内容组织与安排必须要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要注重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注意将传授的基本理论与企业实际状况相结合。

1.2先进性和创新性并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市场营销学课程来讲,营销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理念层出不穷,如营销发展的新趋势,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等,作为教师要善于学习第一手的资料,适时地将一些前沿的理论适当引入课堂,这就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创新不仅仅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还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不断提高市场营销的授课质量。

2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授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必然选择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表了一种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首先,多媒体环境可以有效促进记忆,培养记忆能力,因为多媒体技术是集图、文、声、像多重刺激于一体,是学生大脑的视觉、听觉等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最终使相关知识在大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另外,多媒体符合人类的记忆过程,多媒体展示知识空间的联系,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加工、归纳,形成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思维能力。多媒体教学便于给学生提供知识素材,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为教师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最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是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肩负着培养企业产品营销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适应国际人才市场需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增加教学信息量,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模拟情境进行实践操练,对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是极为有利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成为广大教师的必然选择。

3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注重硬件投入,忽视软件的重要性

目前,学校对多媒体教室建设、相关设备的投入比较重视,应该说,在“硬件”上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应用水平、应用效果参差不齐,“软件”建设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学软件、课件制作平台的建设、多媒体教学研讨、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及政策引导等方面不足。

3.2教学设计水平低,缺乏互动交流

有的教师简单地认为在课堂上使用了计算机,就叫多媒体教学。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几段材料、几个问题、几个场景凑在一起,或是生硬地把书本或原来板书的内容搬到投影屏幕上,课件制作的质量不高,课件的内容单调,课堂教学缺乏整体设计,重点、难点不突出,加之师生缺乏交互,讲解时节奏太快,学生笔记跟不上,所以只能被动接受,导致学生思想容易开小差,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3.3片面理解多媒体教学,忽视授课内涵

有的教师认为有了计算机、投影仪和大屏幕后,就可以不用板书了。课堂上只是点击鼠标,通过大屏幕“播放”课件。还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中,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上课时只按一二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课便成了“流水课”,没有体现重点和难点,缺乏课堂组织,结果把课堂教学变成了多媒体展示课。教师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计算机的既定流程上来。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画面精美、音响逼真,学生上课宛如观赏大片,沉醉其中,教师也自鸣得意,可一堂课下来,学生对教学内容却是一片模糊。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交互功能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学生也未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反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受到了限制。

4多媒体技术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应用的具体策略

4.1积极建设,创建教学资源库

多媒体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但也流于芜杂,现代教师应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根据市场营销教学的实际需要,搜集、整理、制作多媒体课件,还应当将这些多媒体教学资源汇总起来形成市场营销教学资源库。同时,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使他们也参与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随着教学资源库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学生的学习也可以由课堂之内延伸到课堂之外,即便是课下,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随性地浏览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2激活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下,教师积极地灌输,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单向、乏味的特征。多媒体技术丰富的色彩、逼真的图片、动态的模拟、形象的展示,将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形式形象化,从而调动学生的眼、耳、脑,使他们兴奋并唤起更多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思考,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获取,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促使其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4.3模拟情境,增设教学实践环节

多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形象,极具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把事物的形象展现出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市场营销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中不可能有太多参与的机会,教师可以依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市场营销知识学习过程与知识应用过程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条件的实践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学习所需要的知识,进行“实战”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实践能力。

新媒体营销理论篇7

1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点

1.1基础性与应用性并存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应用型学科,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该课程的特点是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是教师口头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大多是照本宣科,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生动有效的事例,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往往造成理论与现实脱节,课堂沉闷,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进入市场营销课堂,并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为丰富市场营销教学手段、提高授课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正确、恰当地选择与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有益的补充,为改变原有的授课手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帮助。因此,市场营销学的内容组织与安排必须要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要注重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注意将传授的基本理论与企业实际状况相结合。

1.2先进性和创新性并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市场营销学课程来讲,营销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理念层出不穷,如营销发展的新趋势,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等,作为教师要善于学习第一手的资料,适时地将一些前沿的理论适当引入课堂,这就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创新不仅仅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还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不断提高市场营销的授课质量。

2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授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必然选择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表了一种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首先,多媒体环境可以有效促进记忆,培养记忆能力,因为多媒体技术是集图、文、声、像多重刺激于一体,是学生大脑的视觉、听觉等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最终使相关知识在大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另外,多媒体符合人类的记忆过程,多媒体展示知识空间的联系,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加工、归纳,形成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思维能力。多媒体教学便于给学生提供知识素材,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为教师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最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市场营销专业是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肩负着培养企业产品营销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适应国际人才市场需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增加教学信息量,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模拟情境进行实践操练,对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是极为有利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成为广大教师的必然选择。

3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注重硬件投入,忽视软件的重要性

目前,学校对多媒体教室建设、相关设备的投入比较重视,应该说,在“硬件”上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应用水平、应用效果参差不齐,“软件”建设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学软件、课件制作平台的建设、多媒体教学研讨、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及政策引导等方面不足。

3.2教学设计水平低,缺乏互动交流

有的教师简单地认为在课堂上使用了计算机,就叫多媒体教学。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几段材料、几个问题、几个场景凑在一起,或是生硬地把书本或原来板书的内容搬到投影屏幕上,课件制作的质量不高,课件的内容单调,课堂教学缺乏整体设计,重点、难点不突出,加之师生缺乏交互,讲解时节奏太快,学生笔记跟不上,所以只能被动接受,导致学生思想容易开小差,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3.3片面理解多媒体教学,忽视授课内涵

有的教师认为有了计算机、投影仪和大屏幕后,就可以不用板书了。课堂上只是点击鼠标,通过大屏幕“播放”课件。还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中,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上课时只按一二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课便成了“流水课”,没有体现重点和难点,缺乏课堂组织,结果把课堂教学变成了多媒体展示课。教师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计算机的既定流程上来。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画面精美、音响逼真,学生上课宛如观赏大片,沉醉其中,教师也自鸣得意,可一堂课下来,学生对教学内容却是一片模糊。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交互功能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学生也未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反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受到了限制。

4多媒体技术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应用的具体策略

4.1积极建设,创建教学资源库

多媒体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但也流于芜杂,现代教师应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根据市场营销教学的实际需要,搜集、整理、制作多媒体课件,还应当将这些多媒体教学资源汇总起来形成市场营销教学资源库。同时,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使他们也参与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随着教学资源库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学生的学习也可以由课堂之内延伸到课堂之外,即便是课下,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随性地浏览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2激活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下,教师积极地灌输,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单向、乏味的特征。多媒体技术丰富的色彩、逼真的图片、动态的模拟、形象的展示,将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形式形象化,从而调动学生的眼、耳、脑,使他们兴奋并唤起更多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思考,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获取,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促使其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4.3模拟情境,增设教学实践环节

多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形象,极具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把事物的形象展现出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市场营销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中不可能有太多参与的机会,教师可以依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市场营销知识学习过程与知识应用过程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条件的实践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学习所需要的知识,进行“实战”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实践能力。

新媒体营销理论篇8

一、整合营销传播进入数字媒体时代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的克拉克·卡尔伍德、唐·舒尔茨等率先为整合营销传播做了界定:“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它要求充分认识用来指定综合计划是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最大化。”[1]根据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内涵包括以下内容:关注消费者、运用一切传播形式、整合内外传播、注重媒体策略的一致性、重视协同性和高效率,也就是广告主所需要秉持的整合营销传播原则。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自进入中国以来,受到了学界及业界的诸多运用、探索和研究,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整合营销传播的手段、理念和形式都在随着媒体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伴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整合营销传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媒体主要是指在电脑及网络等新科技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目前数字媒体以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为主。随着数字媒体在企业营销传播活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数字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整合营销传播也随之发生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数字媒体时代整合营销传播面临的机遇

1、扩展整合营销传播的信息载体

在数字媒体时代,传播门槛降低,传播主体无限增多,载体的扩展带来内容的剧增。数字媒体不同于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造就了受众新的信息接触行为和信息接触习惯。在微博、微信或其他社交媒体中,广告主可以直接向消费者投放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信息内容,营销传播内容被更加便捷而且形式多样地传递到消费者,不断丰富的信息载体为广告主整合营销传播的创新和深化提供可能。

2、丰富广告主的整合营销传播手段

数字媒体使整合营销传播的手段多样化,丰富了广告主的整合营销传播活动。数据库营销、公众传播、精准营销、形象营销和口碑营销等新兴的营销手段伴随数字媒体时代到来,并逐渐被企业所运用和发展。在数字媒体的平台上,整合营销传播更加复杂化,多种营销传播手段的联动整合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营销传播效果。

3、增强广告主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

近年来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升级,为消费者越来越强的参与需求和表达需求提供平台,极大地满足了广告主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沟通。在这个崇尚体验、参与和个性化的时代,数字媒体迎合了现代营销观念的宗旨,与消费者的沟通更加便捷,更容易构建关系营销,使得精确营销和数据库营销成为可能,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容易得到满足,有利于营销传播活动的开展和企业品牌形象的建设。

4、精准广告主的整合营销传播效果

数字媒体使品牌传播和品牌建构更加精准有效。除了互动性之外,数字媒体所具有的另一大特性——精准性,使按效果收取广告费用成为可能。低成本、高效率的数字媒体成为广告主重视的广告投放平台,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开始选择数字媒体,不仅因为其在线上、线下结合进行品牌传播上的优势,同时也是因为传统媒体的广告效果实在难以评估。

三、数字媒体时代的整合营销传播趋势

整合营销传播在现代企业运行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当前数字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广告主的整合营销传播也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

1、及时洞察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在数字媒体时代,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之前主动搜集信息,在购买行为之后主动向广告主反馈,并乐于向他人分享自己的购买感受。广告主对关注消费者的态度和方式在参与化时代中开始发生演变,营销传播逐渐成为引发消费者信息沟通并邀请消费者参与产品开发的过程。消费者需求复杂化,消费者选择主导性增强,营销传播过程风险增大,为广告主的营销传播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创造并传播消费者所需求的信息,为消费者的参与需求提供实现的平台;另一方面,广告主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整合观念,协调统筹自身的营销传播活动,以兼顾传播形式的丰富和传播声音的统一。

2、加强媒体整合策略升级

整合营销传播自提出之初,始终强调利用平面、户外、电视等多种传播渠道传播统一的信息。但进入数字媒体时代之后,单一注重传播形式的整合策略已经不能满足营销传播的要求,媒体组合策略亟待升级。

数字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传统媒体就要退出历史舞台。相反,数字媒体可以通过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做到优势互补,整合现有传播资源,拓展现有传播渠道。媒介组合策略在数字媒体时代对广告主的整合营销传播有着深远意义,需要广告主在正确掌握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自特性的基础上,有效的将二者整合互补,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媒介组合策略。

3、着力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品牌形象建设

便捷、高效的数字媒体传播平台不仅为广告主向消费者传达信息提供便利,也为消费者和媒体监督品牌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在当今公关危机频发的时代,很多企业的危机事件因网络传播而爆发或蔓延,对品牌形象和品牌建设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整合营销传播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数字媒体时代更需要广告主对企业形象建设着力把握。首先,要掌握信息的主导权,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塑造企业形象;其次,建立畅通、对等的网络沟通渠道,并及时与消费者互动,对消费者的意见及时响应并正确反馈;再次,设置网络专员,建立舆情监测及危机预警机制,在数字媒体的多平台上实现与消费者的立体式渠道沟通,宣传品牌的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新媒体营销理论篇9

(内容、产品、市场及管理的革命)

作者简介

陈永东,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媒体创意、传播与营销研究领域专家,新浪微博商学院、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横跨学界与业界的新媒体领域应用研究第1人,知名新媒体评论人,中国十大it博主,自媒体人,“2011首届中国高校微博大赛”评委,“新浪微博中小企业成长案例评选”活动评委,第1财经《头脑风暴》《新财富夜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节目的嘉宾。

他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并提倡将技术创意、内容创意与营销创意相结合,在国内首先提出“创意为众王之王”及新媒体时代“1+4”创新思维理论,总结了许多科学实用的新媒体营销方法与技巧。

曾发表百余篇专业文章,出版了畅销书《企业微博营销:策略、方法与实践》。

内容简介

我们已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被广泛运用,人们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目标群体信息或提供服务。这些新媒体给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颠覆性地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赢在新媒体思维:内容、产品、市场及管理的革命》作者总结多年新媒体实践经验,开创性地提出了新媒体时代的“1+4”创新思维理论,分别从基本思维、内容层面思维、产品层面思维、市场层面思维、管理层面思维共5个维度,结合微博、微信及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大量的成功案例,对新媒体运营过程中的思维创新、策略选用、实践路径等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新媒体的种类、特点及发展前沿1

第一章新媒体的冲击与困惑//3

奇迹频出的时代令人不安//3

用不好新媒体让人着急//11

新媒体时代的普遍困惑//17

第二章新媒体的种类与生态//19

不断发展中的新媒体//19

新媒体是把双刃剑//25

新媒体形成新生态//29

第三章新媒体的特点及发展前沿//32

聚合导航新媒体//32

社区交流新媒体//37

内容新媒体//42

视听娱乐新媒体//45

合作创作新媒体//51

第二部分新媒体创新思维53

第四章新媒体的基本思维//55

传统营销理念的传承与发扬//55

新营销理念的对接与演变//58

新媒体StoRe思维//66

创意为众王之王的思维//68

传播即营销的思维//71

Coi评估的思维//73

全员参与的思维//76

第五章新媒体的内容层面思维//78

悬念制造思维//78

病毒爆点思维//81

粉丝草根思维//85

热点借力思维//89

用户协作思维//92

第六章新媒体的产品层面思维//97

大道至简思维//97

痛点把握思维//100

小而美思维//103

极客思维//107

跨界思维//110

混搭思维//115

云计算思维//119

悬赏与众包思维//124

试错与包容思维//128

共享经济思维//132

第七章新媒体的市场层面思维//137

社会化体验思维//137

众筹思维//140

移动与o2o思维//145

平台与合作思维//150

免费换市场思维//153

大数据营销思维//158

湿营销思维//165

统合营销思维//169

第八章新媒体的管理层面思维//173

扁平化思维//173

柔性化思维//179

双子星思维//184

无间断思维//188

账号矩阵思维//192

破坏性创新思维//198

第三部分新媒体思维的实际应用205

第九章新媒体思维运用于微博营销//207

微博增强内容吸引力策略//207

微博扩大内容传播力策略//217

微博提高客服水平策略//224

微博数据监测与危机公关//231

第十章新媒体思维运用于微信营销//240

微信品牌传播与产品推广策略//240

微信客户服务优势与策略//247

微信活动组织策略与方法//252

微信公众号推广策略//259

第十一章新媒体思维运用于网络视频营销//266

网络视频传播与营销的优势//266

网络视频内容创意策略//269

网络视频传播策略//274

网络视频营销模式及策略//277

新型视频模式及营销策略//281

后记//285

后记:

新媒体营销理论篇10

关键词新媒体;营销管理;经验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35-0052-01

0引言

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除了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如基于网络平台下各种移动终端和pC终端也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并利用信息的有效途径。基于新媒体市场的营销策略也取得很好的发展,如小米公司的网络营销便是利用新媒体营销的成功案例。因此,适应当今形势的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对现代企业的营销管理有重要意义。

1新媒体市场概述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三大传播媒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主要是利用当今的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pC终端和移动终端向用户传播数据信息,从这方面来讲,新媒体可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1)新媒体市场发展的基础。在数字化新媒体的背景下,人们接收信息的途径也多元化,也进一步加强了各个领域内的联系、沟通和交流,从而使新媒体下市场营销管理的产生有了可能性。可以说,正是由于人们能够通过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媒介及时准确的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进而有了产品需求或项目服务的要求,新媒体市场营销管理才应运而生。

2)新媒体市场营销的模式。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体验营销和口碑效应等新的营销策略开始取代传统的市场地域性划分等营销策略,企业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选取的目标市场,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服务逐渐成为新媒体营销的核心,也是网络环境下新媒体营销的新模式;另一方面,在数据时代,新媒体营销强调知识营销策略,对营销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性要求,需要营销管理人员熟悉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平台的操作技术,并能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情感化设计,使用户在体验时得到满足,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3)新媒体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的差异。新媒体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传统的媒体营销,首先,新媒体具有传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所用时间较短等特点,通过网络平台,拉近了产品或服务与人们的时空距离。其次,与通过对企业产品或服务宣传推广等活动达到销售目的传统营销相比,新媒体营销主要基于网络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一种营销模式,它不仅涉及传统营销包含的整合营销等理论,还应用了网络、设计艺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了营销效率。

2新媒体市场营销策略的分析

虽然新媒体市场营销涉及的范围、领域广泛,但是新媒体市场营销的核心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信息时展的趋势。一方面,根据新媒体营销成功的经验来看,新媒体的市场营销与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企业的新媒体营销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组织管理机构的营销定位、目标定位以及采取营销策略的方式;另一方面,在运用新媒体营销时,企业应当顺应数字化新媒体环境的变化趋势,在产品或服务上,应该首先树立品牌效应,其次再考虑产品或服务对市场的影响力,最后才是涉及产品或服务本身的质量。

2)调整传统的营销策略。在传统的营销策略中往往以产品或服务中心,在新的形势下,一方面要注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品牌的文化价值和用户的体验。例如,苹果、三星等手机移动终端,通常设置体验店,通过客户体验后得到的满足感,提高营销的效果。此外,随着网络化的普及,线上交易也日益活跃,企业应该转变营销策略,结合线上营销渠道,推进新媒体市场营销步骤,最终促成用户交易。例如小米、华为、魅族等手机终端都采用该种营销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将新媒体营销与市场融合。虽然新媒体的应用发展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应用,其发展也趋于明朗,传统的营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一是要对市场营销的模式进行创新,如网络营销;二是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将新媒体营销策略融合到市场中去,才能达到有效地推广产品或服务的目的。例如微商营销,就是新媒体于是紧密结合的成功应用。

3新媒体市场营销管理创新的经验

新媒体市场营销管理创新促进了现代企业主动进行组织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竞争激烈的环境。随着新媒体营销的发展和成熟,相应的营销管理创新也将会不断地完善,并促社会各个领域的组织机构健康发展。

1)新媒体市场营销管理创新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新媒体市场营销的应用往往涉及多个领域,会应用到多方面的相关技术,例如网络技术。虽然,现阶段人们对新媒体营销、新媒体技术已经较为熟悉,但是,新媒体市场营销的管理创新是需要经过实践来证明的,因此它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种始终保持动态变化并与市场环境高度相适应的发展过程。目前,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通过手机上网的时间大大的增加,提高了人们与外界知识接触的机会,例如微信等的应用,为很多对企业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进行了广告宣传,取的了良好的营销效果,并积累相应的管理经验。

2)新媒体下的营销管理创新要注重信息传输方式的变化。在数字化新媒体时代,用户往往是被动的接收信息,特别是一些企业在网站上植入大量的广告,强行用户消费,而实际上,用户参与营销活动的空间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企业在运用新媒体市场营销策略时,应当围绕客户收到的信息进行展开,给予用户一定的选择,使客户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这就要求企业在营销管理上进行创新,以用户为中心,尽可能的提高用户主动消费信息的权利,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在新媒体下推广了企业的文化价值、品牌价值,还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3)新媒体环境下的营销管理创新模式的可复制性较低。一方面,新媒体营销强调多媒体间性,强调人机交互性,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主要依托线上,结合线下的虚拟营销模式,这是营销管理创新可以复制的部分;另一方面,新媒体营销的营销渠道、营销策略以及客户接收的信息的方式都有别于传统的营销,新媒体市场营销的范围更广,突破了传统的地域性,具有跨时空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o2o服务管理过程,需要根据市场信息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不能不根据实际情况照搬新媒体市场营销管理创新的模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其管理创新模式的可复制性有限。此外,新媒体营销管理创新可以借鉴传统的产品或服务管理模式,例如,24小时在线解答用户疑问,提高产品服务的满意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市场营销往往是一种虚拟的营销,在选择营销策略时,注意融合情感化的设计。

4结论

数字化新媒体市场营销策略是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极大的拓宽了现代企业的营销理念。从实践的经验来看,新媒体市场营销与管理创新需要灵活运用,并结合传统的营销策略,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或服务。

参考文献

[1]胡畔.新媒体目标市场营销策略[J].经营与管理,2010(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