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3:10

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篇1

关键词:数字化;电力营销;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发展水平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逐步发展进一步提升,人们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电力正常的供应,更注重电力企业的自身管理体系完整性的建设和发展。实施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能够使电力企业的内部资源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树立良好的电力管理形象,促进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

1数字化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对电力企业发展的作用

数字化是社会发展逐步发展的方向性所在,积极应用数字化手段推进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经营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同时数字化的电力营销管理体系也能够促进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明确的指导,引导电力企业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升级,为电力企业提供丰厚的经济利益和广阔的发展市场,推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数字化电力营销管理体系的构建

2.1电力企业逐步转变营销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下,电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定的市场地位,必须转变电力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一方面,应用互联网技术对电力供应市场进行充分调查分析[1],使电力企业在电力供应营销过程中把握电力发展的营销方向,形成电力营销中的买方市场,为电力企业营销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电力企业的发展应当实现电力经营管理理念的逐步更新,结合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积极开展管理模式的探索,逐步完善电力企业在营销发展过程中管理运行论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电力企业营销观念的创新。

2.2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

当今社会的企业经营管理不仅是销售产品质量的竞争,也是同行业之间企业销售服务管理水平的竞争。增强企业的服务水平主要体现在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设备安装、电力供应、电力设备维修等多方面,增强电力企业服务水平,树立电力企业在大众心中良好的形象[2],也为电力企业的营销开拓潜在的市场,促进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此外,电力企业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能够促进企业内部营销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的同步发展。例如,某电力企业实现数字化电力经营管理新模式,企业对电力用户的电力设备维修采用智能化管理维修,一旦用户家中的供电设备出现障碍,供电设备会自动警报,电力企业人员进行上门免费维修,不仅保障了维修的质量,同时提供了电力供应设备的维修效率,促进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2.3实现用户信息资源管理手段的数字化

电力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营销管理,必须从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发展到供电用户信息资源管理,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将电力供应维修服务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电力企业后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3]。另一方面,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用户信息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运行发展,主要包括对用户日常用电的电量分析、电费统计等多方向进行信息资源分析。这种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措施不仅能够实现电力企业电力供应与电力应用之间管理的完美连接,同时也能够为电力企业对用电市场的需求分析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电力市场销售方案制定的准确性,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开拓更加发广阔的市场,促进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体系创新与发展,为电力企业提供更丰厚的经济利益。

2.4提高电力企业团队人员的专业能力

增强电力企业团队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实现数字化电力营销管理的重要基础。电力企业的人员是电力企业的销售管理体系建设的主体。加强电力企业团队人员管理,一方面,应积极开展互联网电力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数字化环境中电力企业专业应用能力,逐步实现数字化发展,提高电力企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竞争基础;另一方面,引导员工进行专业知识数字化能力的进一步探究,包括现代电力专业知识的自学,多种形式专业技能的开发和引导,促进电力企业的逐步发展。

2.5完善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体系

数字环境下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包括电力企业的内部营销体系建设和外部营销体系建设[4]。内部营销体系建设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电力企业营销人员,营销策略管理的多方面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外部营销管理体系指应用互联网实现对电力供应市场中供应需求的分析,为电力企业的营销发展提供良好的营销方向的把握,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要积极实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的数字化发展,实现电力企业信息管理手段的创新应用和外部数字化市场营销资源管理信息逐步更新发展,电力企业数字化应用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6形成电力企业良好的服务民众的形象

电力企业营销发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应当注重企业营销发展中的品牌效应,应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电力企业为民众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增加民众对电力供应企业的信任,创造“质量第一,服务第一”[5]的电力营销管理理念,为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奠定广阔的民众基础。电力企业在发展中要充分应用数字化发展手段,拓宽民众市场,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3结论

数字化电力营销建设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发展与社会科技应用水平同步发展的重要体现。这种新型经营模式不仅为电力供应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促进电力企业转型升级;同时也为群众的安全用电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稳定了我国民用供电系统,促进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作者:孙薇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昆山市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姚珺玉,刘俊勇,刘友波,等.智能营销研究概述(二)——我国智能营销发展战略与机遇[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3):129-133,144.

[2]王守信,方天选,李丽萍,等.山西省“十二五”期间推进两化融合及发展软件服务业的战略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1(1):1-22,25.

[3蔚河.以现代化手段促进电力营销革命[J].电力信息化,2005(11):24-26.

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篇2

【关键词】数字校园;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下,数字化科技深入到高校管理中,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加快、高校财务管理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对高校管理资金应用、师资力量、内部管理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没有建立完备的信息化系统,财务管理凸显问题。为了更好的规范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相关人员对数字校园环境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一、数字校园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关系

数字校园和高校财务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数字校园是一种新型的校园,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在网络上构建数字空间,实现资源的数字化应用和管理。数字校园的构建能够改变原有学校功能的不足,实现对学校信息管理的全面管理控制,最终实现教育全过程的信息化,提升教育管理水平。高校财务管理依托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进一步拓展自身职能和内涵,通过技术手段充分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重组,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应用科学管理手段和完善制度实现对高校财务活动的灵活管理。

二、数字校园环境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

1.确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构建目标

(1)建立决策型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决策型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需要考虑高校财务发展的历史变化、时间预测等。通过考虑这些因素为高校财务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帮助。决策型财务核算体系的建立能够进一步完善高效会计核算功能,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对高校财务管理发展事宜进行全面的预测和控制。

(2)加强高校财务业务和其他部门业务之间的关联

高校财务业务和其他部门业务发展存在密切的关联,高校的财务业务一方面服务于其他业务;另一方面财务工作是对其他业务发展过程资金应用、资金流通等全过程的监控管理,从而保证高校财务资源的应用科学合理,提升高校财务资金的利用率。

2.建立高校财务信息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想要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对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规范,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工作:第一,重视高校财务管理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工作的进行确定高校财务管理重点,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减少因为漫无目的建设管理对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第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服务系统需要充分利用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深度的业务数据挖掘,形成客户分析系统、高校校园个人信用评估系统、高校i导决策系统等,提升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服务档次和水平。第三,建立安全的高校财务管理网络,应用高效的财务管理软件进行财务管理,制定高效性的财务管理安全预警机制。高校财务管理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高校财务网络、高校财务软件、建立合理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同时,要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业务和各部门管理发展的业务系统,应用多种方式进行高校财务管理。第四,以数字校园为出发点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结合数字校园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在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还需要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总体水平,通过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进一步促进数字校园发展。

3.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

第一,组织保障。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此,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准备阶段需要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调动各部门力量开发高效运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组织结构。在高校财务管理运行阶段,需要建立自上而下、权责分明的高效财务管理监督管理组织机构,规范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第二,资金保障。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需要充足资金的支持。在高校信息化管理的不断衍变下也需要在各个发展过程中配备充足的资金。第三,风险防范保障。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的工程,加上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存在各种形式的风险。为了实现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稳定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规避这些风险,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机制来规范风险。第四,监督保障。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建立严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内部监督制度。第五,提升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即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变化和发展变化,在提升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责任意识、服务管理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在数字校园基础上进行,并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变化来从内容、体制、监督、人员等方面进一步强化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转变传统财务管理理念、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提升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从而借助高校财务管理信息体系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马艳宏.数字校园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与发展[J].现代商业,2016,(25):143-144.

[2]魏建芳.基于数字校园环境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研究[J].新经济,2016,(23):108.

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篇3

关键词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校园网络;共享平台;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7001203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地球”的概念越来越具体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而高校作为一个科学技术相对集中的社会区域,其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数字化校园也日益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明确指出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DigitalCampus)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从而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

1数字化校园设计指导思想

数字化校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进行需求分析和论证,遵循科学指导思想进行设计。

(1)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数字化校园的软硬件更新周期极短,进行数字化校园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先进性,以便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才能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且,高校数字校园也应坚持实用的设计原则,应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和承担能力,在能够满足学校需求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2)可靠性与稳定性相结合。数字化校园与现实校园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拓展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科研的各个方面,包含了学校人财物各种基本数据。因此,数字化校园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数字化校园的各个功能部门能够长时间无故障持续运行,且各种数据处理分析高效有序。

(3)可扩展性与易升级性相结合。受学校具体条件的限制,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后就一成不变,而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易升级性。对于管理模式的变化、组织机构职能的调整、业务流程的改变等,能够通过规则引擎简便配置即可快速扩展和升级,从而在不废弃原有模块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功能,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4)共享性与安全性相结合。一方面在高校数字化校园中,全校师生均要充分共享各种基础数据和数字资源,数字化校园必须具备良好的共享性,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数字化校园又涉及到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大量敏感数据,必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在保证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基础上保证数据安全,从而保证整个数字化校园的安全。

(5)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数字化校园是在校园网、广播网、有线电视网、电话网等硬件基础上建设的,这些基础性网络硬件的合理性对数字化校园整体影响极大,必须注重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性建设。

2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数字化校园涵盖校园生活的诸多方面,其建设内容也包括多个方面,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共享平台和应用系统3个方面。

2.1基础设施建设

(1)校园网络基础建设。校园网络是数字化校园的主要载体,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类。要使校园网络结构清晰、层次合理,数据网络就需要采用分布式布线,各个配线节点通过单模光纤与中心交换机相连,形成万兆骨干、千兆/万兆汇聚、桌面千兆/百兆接入的宽带网络,网络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分布合理。无线校园网络与有线网络相结合,实现学院全区域覆盖,在学生宿舍、学术报告厅、会议室等区域实现高密度、高带宽的无线接入,无线和有线网络实现统一认证计费与管理,并提供网络的多种安全机制,如防aRp攻击、空口限速、动态黑名单、无线iDS、用户地址绑定、用户漫游审计等。

(2)网络电视与ip电话线路建设。可向所有教室、学生宿舍、部分实验室、部分学生活动场所同时提供数字和模拟电视信号。节目源可在本校自办节目、有线电视台节目、卫星接收节目、校内直播节目等多种信号间进行切换。电话线路铺设到办公、科研、实验室、学生宿舍、学生活动等场所,采用虚拟网,实现内部互打不收费。

(3)教学机房及电子阅览室建设。教学机房与电子阅览室主要用于学生计算机教学和上网查找资料,应配置符合师生比例的计算机,同时做好机房网络、防火、防盗、防水、防雷等弱电功能,各个机房配置独立的服务器作为教师机并安装电子教学平台。

(4)网络多媒体教室及语音实验室建设。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与多媒体控制中心相连,以便集中控制全校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集中管理、共享使用、远程直播与点播以及网络上传下载等功能。

(5)校园安防体系建设。校园安防体系包括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巡更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分中心视频控制,数字和模拟相结合的解决方案。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电子设备将学校办公、科研、库房、停车场等动态情况传输到中心监控室。提高防盗、防火、防止意外事故的灵敏性与准确性。

(6)校园广播网络建设。网络音频广播系统针对校园应用,提供基于校园环境的教学和管理应用界面,实现丰富的校园应用功能,如自动音乐打铃、远程广播、个性化定时播放、网络广播、课堂音频点播、领导网上讲话、语音实时采播、背景音乐、教室音频扩音、远程控制监控、批量处理控制、定时广播管理、权限设置等功能。

2.2共享平台建设

(1)信息标准建设。数字化校园必须在遵循国家、教育部标准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标准内容,制定学校信息编码标准,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学校现状及未来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标准体系,避免信息标准混乱,以及信息不能交流和共享。

(2)共享数据建设。要在数字化校园中实现数据共享,就必须制定统一的数据字典,建立全局数据库,构建数据集成平台,实现全校数据共享,制定统一业务系统数据库建设标准,构建数据分析模型,保障系统持续运行。

(3)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为了解决不同的网络应用系统用户名和口令不统一的问题,数字化校园提供统一的授权机制及一套方便、安全的口令认证方法,让用户只要一套用户名和口令就可以使用校园网络上其有权使用的所有应用系统。支持集中用户认证、授权机制,实现单点登录,用户从任意一个应用登录认证后,便可以访问其它被授权的应用而无需再次登录认证。

(4)统一校园门户平台。统一校园门户平台位于各类应用之上,是数字化校园的窗口,以浏览器的方式向用户展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信息,能有效地整合各类应用之间的缝隙,并根据每个用户的特点、喜好和角色的不同,为特定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访问关键业务信息的安全通道和个性化应用界面,使师生员工可以浏览到相互关联的数据,并进行相关的事务处理。

2.3应用系统建设

(1)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目的是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校园卡可以作为借书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洗澡卡、购物卡、门禁卡、存车卡、乘车卡等使用。

(2)网络办公系统。用于管理日常办公业务,实现无纸化办公,主要功能包括网上办公、公文流转、档案管理、校务公开、工作等功能模块。

(3)招生系统。用于获取招生数据,并将数据统一到数据共享平台,供其它管理系统(图书管理、校园卡管理、迎新系统等)使用。

(4)迎新系统。根据招生原始数据,办理新生入学手续,新生领取校园卡后实现刷卡报到,简化了手续。迎新系统同时与学籍系统、学生公寓系统对接,提供新生数据。

(5)学生管理系统。实现现有学生管理系统与教务管理学籍系统对接,基于学籍数据进行学生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奖学金管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资助管理、处分管理等。

(6)就业系统。根据毕业生数据,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主要包括求职招聘、就业教育、就业管理、就业网站等。

(7)离校系统。与学生管理系统对接,基于毕业生数据,办理毕业离校手续。

(8)校友系统。与就业系统、离校系统对接,基于离校毕业生数据,开展校友联谊会工作,主要包括校友信息管理、校友录、校友论坛、校友网站等。

(9)教务管理系统。用于教学计划、排课、课室管理、选课、成绩管理、评教、学科建设、实训基地管理等功能。

(10)网络教学系统。用于网上备课、课件制作支撑、精品课程建设、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自习与交流、网络考试等功能,满足网络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应用需求。

(11)财务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学校的财务信息,包括费用收取、费用支出、费用预决算、资产采购、入库、使用、报费等功能。

(12)人事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学校的人事信息,包括工号编制、人事档案维护、职称评审管理、年度考核管理等功能。

(13)科研外事管理系统。用于科研外事项目管理,具有项目申报、过程管理、经费管理、评估、历年完成项目查询、出国人员科研状态、外事人员入校申请及管理等功能。

(14)图书管理系统。用于图书信息管理,包括书目查询、图书借阅、图书编目、图书入库、电子图书、视频图书、图书采购等功能。

(15)后勤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学校后勤工作,主要包括常规管理、产业管理、成本核算、集成管理各智能化系统等功能。从而协助后勤管理者,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

(16)领导决策支撑系统。用于领导根据前面各个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管理,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挖掘、信息查询、数据综合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组织实施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因此,必须重视数字化校园的组织实施工作,按照科学的组织原则,搭建合理的组织机构,以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序开展。

3.1组织原则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学校领导应意识到信息化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将数字化校园作为“一把手”工程进行全面指导。同时,要充分听取全校员工的意见,推广数字化校园在全校员工中的应用普及程度,引导全校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2)部门合作、校企沟通。项目由信息中心牵头组织,由业务部门主导和控制需求,确保项目的实施结果能满足学校需要。同时,不论是基础建设还是应用系统建设,学校与业务供应商之间必须进行充分沟通,学校必须全程参与系统开发与建设工作,充分阐述学校需求,维护学校权益。

(3)参观培训、学习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多走多看,参观其它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参加专业数字化校园建设培训学习,解决数字化校园最新科技动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并充分应用到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之中。

(4)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关于项目的实施统筹,要首先完成学校最急需、最重要的应用,根据学校现行业务运作周期规律,确定实施的时间,同时考虑应用实施的各种内部、外部因素,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并加以实施。

(5)规范流程、全程监督。高质量的实施过程是高质

量产品的保证,在实施过程中,保证实施过程的规范性,使项目有序高效的开展。系统实施的过程,也是规范建设运营的过程。

3.2组织机构

完善合理的工作体系是高校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信息化推进协调机制,提供资金和场地保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成立如图1所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组织机构。

(1)决策层。专门成立的校园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其余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的职责在于确定数字化校园的决策,同时制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及远景规划,指导并监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

(2)管理层。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直接对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具体规划信息化校园的建设,负责总体规划的制定,项目经费的预算以及指导各职能部门子模块的建设,一般由信息中心主任兼任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主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兼任小组成员。各部门将与本部门相关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以书面形式提交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再组织数字化校园办公室成员召开论证会,形成正式方案后提交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讨论,形成正式决策后下发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备案,再由信息中心具体组织各相关部门实施和管理相应的数字化校园项目。

(3)用户层。用户层的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和学生是数字化校园的直接使用者,一方面经信息中心培训后可以熟练使用数字化校园各应用系统,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其需求和意见反馈给信息中心,以进一步改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4结语

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项目,学校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科学有序地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数字化的校园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数字化的管理手段,推动学校教学与管理模式向着科学高效的模式转变,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管理,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朱毅凯.交互式智库: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一种新型组织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2]王亚希.高校数字化校园促进教育技术发展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0(5).

[3]李毅,张作海.数字化校园数据整合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10).

[4]张新刚,田燕.数字化校园信息安全立体防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

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篇4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99―03

一 数字化校园的由来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theCampusComputingproject),是最早出现的数字化校园概念。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GoRe)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DigitaleaCh:Understandingourplanetinthe21stCentury)”的演讲,最先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从而引出“数字城市”、“数字化校园”等各种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二 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发展状况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高等院校应对这种冲击的积极响应是大规模、高投入地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

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校园网络建设为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构建。

第二阶段以基于校园网的各类应用系统建设为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体现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这也是当今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主。随着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硬件加软件的校园信息化模式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全新教育模式的建构。这样,数字化校园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数字化校园是学校把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这包括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及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主题之一,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部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其建设水平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高校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及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高校都将实施建设数字化校园作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目前,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大不同程度的处于第二阶段,有部分高校已经或正在进入第三阶段。

三 数宇化校园建设总体框架

数字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是用层次化、整体的观点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环境,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方便地出去。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是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在数字校园里,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方便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

1 建设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应用支撑环境,将计算机网络引入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等各个领域,促进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教师、学生掌握先进的教学和研究手段,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应用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的建设将有力地促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数字化校园要建成一个先进的数字化环境,通过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可提供信息与共享的以及提供多种应用服务的,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运行性、高安全性和高可管理性的门户中心,以门户的方式提供服务;通过一个高度集成的、高性能的应用中心和高度集中的、高可靠性的数据中心,既能有效地提供相应的服务,又能有效地共享教育资源、降低教育运行成本,提高教育资源使用率、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有效地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通过一个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多层次的、纵深的、智能性的、模块独立性的、有高扩展能力的、易维护易管理的安全体系,有效地保护网络资源和服务;通过一个高性能的、容错的、关键业务负载均衡的、安全的、易维护易管理的、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

数字化校园平台的设计应该考虑“数字化校园”三到五年内的应用建设变化发展所需要的系统伸缩性和扩展性要求,采用现代系统工程规范进行设计,保证技术先进性、现实性和发展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既有的投资,减少对系统的维护和未来开发的成本,保证系统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2 设计原则

数字化校园设计原则应该遵循: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可靠性、可扩展性。

(1)实用性――要做到简单、实用、人性化,实现统一应用界面、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身份认证以及满足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需要。

(2)先进性――在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平台选择上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前瞻性,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满足当前学校管理的需求,兼顾其它相关的管理需要,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

(3)开放性――系统结构、采用技术、选用平台方面都应该是标准的、开放的,既能独立存在、也能和其他系统共存,同时还能支持后续开发。

(4)可靠性――系统设计必须满足性能指标的设计要求,要对网络结构、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等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提高整个数字化校园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5)可扩展性――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扩充,系统需采用组件技术,支持应用的组合、继承和在线定义。

3 技术路线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路线是: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在总体结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整体性、可用性、稳定性、成熟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体现出安全性、可扩展

性、可管理性、用户界面友好性和高性能等特点。应用系统开发可以采用J2ee标准、组件技术及在数据交换上对XmL的支持,使系统功能最优化,同时将系统整体内部在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性减至最低。

4 体系结构

数字化校园一般由网络基础设施、应用支持平台、业务系统、数字化校园门户、信息安全体系、标准规范组成。如图所示:

网络基础设施:包括网络、主机等基础硬件和操作系统,是数字校园建设的硬件基础。

应用支撑平台: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管理工具,是数字校园信息传输的平台。

业务系统: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是数字校园的核心。

数字化校园门户:包括部门及信息门户、个人工作平台,为用户提供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个性化信息与服务,是数字校园的门面。

信息安全体系:包括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四 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

校园网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为用户提供基本的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服务,也为高层应用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条件。数据化校园应用平台在校园网的基础上,为校内的用户提供了面向“对象”可定制的高层应用服务。我国高校数字化应用平台的建设一般采用“统一门户+多应用系统”的方式,其核心就是“一个基础平台+一个门户+n个应用系统”,具体包括如下内容:数据标准、公共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数字化校园门户、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

1 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是整个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是实现校内教育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的必要条件。该“标准”的实施对各职能部门信息系统建设、教育管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制与开发以及教育信息基本数据的收集、分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仅会造成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和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还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应该先建立标准,以此标准为准绳,引导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否则,拖的时间越长,对学校造成的损失越大。

高校应用平台数据标准的建立应该以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标准作为基准,结合学校自身信息发展的特点,形成一套全面、统一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数据标准。

2 搭建公共数据平台

公共数据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高层应用平台,实现校园内各种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连和数据共享,并且以校园应用门户网站的形式将这些应用系统提供的服务集成在一起,根据进入系统用户的不同身份,分配不同权限,查询相关数据,享受相应服务。

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基础和前提,只有完成公共数据建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数字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的核心是公共数据库的建设,公共数据库是高校各部门业务系统的数据基础,提供全院的基本数据信息。高校的职能是教学、管理和科研,公共数据库中应该提供与之相关的基本信息,包括教师的信息,课程的信息,科研的信息,学生的信息,还有教辅部门的信息如财务信息、设备信息、办公信息等。公共数据库的建设以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要为最终目的。

3 建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

在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中,根据高校职能和分工的不同可以将用户分成不同的角色,并且赋予不同的权限。最基本的角色是教师和学生,各业务系统中也有不同的角色,根据角色来赋予用户不同的访问权限。

现在最流行的对角色和权限进行管理的技术是目录服务技术。可以使用基于目录服务(LDap)技术来存储和管理用户信息,实现对各应用系统的认证,授权及单点登录功能。用户经门户登录到公共数据库平台,从一个应用系统进入到另一个应用系统时系统平台根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完成对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认证(Singlesignon)。用户无须在登陆门户平台集成下的不同业务子系统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而是通过一个统一的入口登录系统平台。目录服务依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提供该用户相应的活动“场所”、信息资源和基于其权限的功能模块和工具。如图所示:

门户服务位于各类应用系统之上,作为数字化校园的窗口,通过浏览器的方式向用户展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信息,轻易地整合了各类应用之间的间隙,使得学校用户(教师,学生,职工,校外人员等)自由定制个性化的信息内容。门户服务要兼顾门户站点的所有功能,并且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需要提供各种应用系统的接入,如邮件系统、教务系统、办公系统、信息系统、校园虚拟社区等等。

门户服务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数字化校园的高级表现形式。通过可定制的门户渠道传递集成内容、应用程序和服务,允许学校的远程用户、学生和教职员工从校外访问门户,且不需要额外的客户软件来安装和维护。

通过校级的门户平台,能够对处于数字化校园中的院、系、部门进行个性化门户内容、服务、业务处理和应用的传递,允许后台应用在一个非常高的可升级性和安全性的门户环境中与各类校内外用户的应用进行连接并相互作用,降低门户实现和管理的成本。开放灵活的平台应使学校能够方便的集成自己开发的应用系统和第三方应用程序。学校用它来聚集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以提高工作效力,在数字化空间中产生新的影响力。

5 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

开发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利用深入的信息化进程加强学校各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使各个业务部门实现深层次、全过程、集成的信息化管理。将包括教务、学工、财务、人事等各职能部门在内的信息集中共享,信息流高度自动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管理工作准确、高效的进行,减少工作环节和重复,同时通过系统在门户平台上提供给教职工、学生等使用者统一、方便的weB界面,最大程度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在公共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各业务部门不同的需求构建业务系统。高校常用的业务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系统。其中教务管理系统是高校业务系统的核心。

五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国家信息化的推广,数字化校园是高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各高校已经完成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了基本的应用服务,因此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建设应该是高校现阶段应用建设的重点内容。在实现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下一阶段将是数字化校园信息内容的建设和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万里鹏,陈维,郑建明.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报科学,2004,22(3).

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篇5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问题;对策

数字化校园是指高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校园网络为媒介,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大数据理念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加工与整合,拓宽延伸现实校园的时间与空间维度,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通过数字数校园提供的各项功能,实现教育科研环境全面信息化,提高科研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进而提高整个校园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1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1.1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观念滞后

从总体看,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观念还比较滞后。一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念较为落后。同时,仍有少数领导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无足轻重,对学生知识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二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数字化校园认识不到位,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教学理念,信息化的教学应用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高校数字化校园工的全面实施。

1.2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许多高校开展校园数字化建设时,主要是解决当期的、局部的需求,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和部署,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导致大量公共信息资源得不到实质性共享,比如同样的学生信息会在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各自系统中重复输入,这样就可能出现各部门统计数据不一致的现象。因为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技术规格,整个系统也面临维护成本不断增加和越建越乱的风险。

1.3忽视教学系统的建设

在现在许多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例如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这无疑对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意义。而对于教学系统的建设,则显得相对薄弱。特别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一些网络教学系统,例如课件库、辅助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网上备课系统、网上教学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的建设,尚未进入到实质性的应用阶段。

1.4缺乏监测评价体系

在校园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学校只重视数字化建设的表面工程,比如花大价钱购买计算机,教学仪器等,但是并没有建立一个统一有效的管理系统,具体的表现是:校园中对信息平台进行管理的人员普遍存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并且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会使一些管理人员对工作不能产生较大的积极性,造成整个校园的建设出现漏洞。

2促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对策

2.1提高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的重要性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先锋,是信息化社会前进的重要条件,数字化校园的成功建设更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保障。数字化校园完工后可将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各项业务流程实现统一化、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工作失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管理目标;另一方面,数字化校园建设完成后将会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和优化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进展。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对于教育信息化关系重大。各级人员要提高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的重要性,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下一代教育水平的高低,应认真对待,科学部署,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总体规划,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2.2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各阶段建设目标

科学规划是做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可以说,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大多与缺乏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有关系。一个好的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可以保证在理念上、技术上和应用上的先进性与超前性,可以保证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发挥出最佳效益,可以综合考虑当前需求和长远发展。为避免重复一些高校的老路,即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来进行各个系统的整合,而且效果又不好,因此一定要在前期就从整个学校全局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规划。首先,必须组织人员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较高的院校和承建过此类项目的公司进行学习调研,充分吸取他们建设的经验。其次,要充分分析学校的需求,包括发展的需求,只有在建设前期充分做好各个部门的需求分析,才能产生实际效果。最后,按照总体建设规划,统一开发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交换数据格式、统一安全管理技术和模块接口标准,建立身份认证系统和个性化门户,根据实际情况分部实施各个建设目标。

2.3加快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建设

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了教学资源数字化;教案数字化;教学过程数字化、虚拟化教学等。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建设;学科资源库建设;教学课件和教学积件库建设。教案电子化建设就是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建立一套网上多媒体电子备课系统。在这套备课系统中,教师能方便地共享和调用各种教育资源、教学积件来组织教学课件,或调用已有的优秀教学课件。突破传统教案的局限性,制作出集声、画、图、文于一体的多媒体电子教案,创造出一个高度互动、个性化的智能化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数字化建设就是创造出一种基于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上的全新教学氛围,在这个充满以个性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以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

2.4完善校园监测评价体系

由于数字化校园是一个虚拟环境,在上面的老师与同学都是利用数字身份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活动的效率怎么样,就需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监测评价体系。建立一个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小组、数字化业务实施部门等,对校园的信息平台以及各项数字化工程进行定期的检查,找出发展中不足,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评价。例如:要建设一个能为全校提供服务的信息数据中心,建立学校统一的身份认证体系,健全全校的计算机运用监督体系等。

参考文献:

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篇6

关键词:测绘数字城市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都在着力推进的信息化大型工程。我国政府为了努力与国际接轨,也再不断打造属于中国的数字城市,并且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国内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率先提出了诸如数字北京、数字苏州等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新概念,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测绘工作必然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测绘工作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诸多方面的服务,如基础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维护与更新,为数字化城市规划建设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信息及技术保障等等。

一、数字化城市概念简析

所谓数字化城市,实际上是数字化地球、数字化国家的延展和深入,数字城市建设与数字地球、数字国家建设一样是一种长远发展战略和战略发展目标。它们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非一个静止的状态。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建设、促进本城市本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与繁荣等,数字城市建设相对于传统城市而言,在实现以上目标的过程中应用了各种数字化技术和手段,诸如地理信息系统手段、遥感通讯手段、全球GpS定位系统手段、网络化管理手段以及多媒体虚拟模型管理规划手段等等。从而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管理等工作的自动化数据采集、动态化实时监控、人性化管理服务等等。简而言之,数字城市建设就是将传统城市管理用数字化手段加以提升,从而实现一个新的突破。面对如此庞大的建设任务,测绘工作注定与数字城市建设密不可分。

二、在数字城市建设背景下努力提升测绘工作水平的思考

数字城市的建设全面推进了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对测绘工作的实际要求,拓展了测绘工作的发展空间及应用领域,促进测绘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与此同时,测绘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液位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可能以及更多的技术支持与保障,将数字城市建设由理想变为现实。因此为了能够最大限度促进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城市测绘工作者、管理者们也应该努力寻找提升城市测绘工作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一)明确测绘工作的发展新方向

数字城市建设离不开测绘工作的有序开展,测绘工作者及管理者们应该以数字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为根本目标,树立城市测绘工作的发展新方向,根据数字城市发展的目标进行测绘工作的发展规划制定,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建设,从而让城市测绘工作真正融入到数字城市建设的程序当中去。

(二)加强规范化建设

城市测绘工作作为为数字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工作提供基础设施数据的主要主体,所以作为城市测绘工作的实际工作人员就更应该加强自身规范化建设,要加强数据质量把关,加强数据管理规范化建设,要加对数字化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各种基础数据的采集、加工等方面的水平提升。

(三)加大基础工作建设力度

城市测绘工作想要获得质的提升以适应数字城市建设的世纪发展需要,就必须切实加强城市测绘工作的基础工作建设力度,要大力提升对测绘工作的保障力度,要积极联合政府,形成以政府为依托的新型城市测绘发展体系,要在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之下,加强测绘数据使用单位与测绘工作单位之间的投合,进而努力落实城市测绘工作所需资金的全面到位,并且要着力加强对项目资金的有效管理,施行专人管理、专项管理体制。

(四)加强地理信息系统的更新与完善

地理信息系统是城市测绘工作的主要工作成果,地理信息系统也是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测绘部门应该大力加强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更新与完善,加强对各种信息测量手段的使用与研究,如及时更新市政建设所需测量数据、工程竣工测量数据、地理测量数据以及遥感信息测量数据等,同时还要注意及时修改与更新数字地形图,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对测量标志的定期维护以及推行有偿使用制度,加强系统的保障力度。

(五)完善城市测绘工作部门自身建设

测绘部门的自身建设水平高低对于数字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让城市测绘工作真正为数字城市规划、建设以及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测绘工作部门就必须大力加强对自身的有效建设。要切实加强基础测绘工作的组织与执行,要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要进一步对各种基础信息数据进行深入加工与提炼,要努力寻找测绘工作新的应用领域以及服务领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大力提升测绘数据和结论对数字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保障力度,要不断完善自身管理,要大力加强测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要努力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工作理念及技术,要着力引进适合本地区本国具体工作需求的高新技术设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测绘工作对数字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为数字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加强3S一体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3S一体化技术是现代城市测绘工作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的有力技术保障。3S一体化技术就是将GpS、RS、GiS三项技术进行整合,应用于测绘工作的实际操作当中,通过GpS来建立全面的城市控制网络,通过RS来实现各种信息数据的快速收集整理与地理信息及时更新,通过GiS来实现对城市各项基础地理信息的有效管理。3S一体化技术的全面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数字城市建设水平与效率。所以作为城市测绘部门,必须加强对3S一体化系统的综合应用,将3S一体化技术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让3S一体化技术为本地区数字城市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结束语

数字城市建设是一项关系国家发展以及全球发展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数字城市的有效健康建设依靠的是城市空间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而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全面建设又是以城市测绘工作为依托,所以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排头兵与主要保障部门,城市测绘部门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城市测绘工作对于数字城市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数字城市建设一方面需要全力依靠城市测绘工作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又因为数字城市建设的大踏步前进而对城市测绘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面对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城市测绘行业必须要有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一方面努力实现对自身的跨越,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成长而推动整个城市的数字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王雪.测绘与城市发展[J].城市建设.2011.5.

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篇7

【关键词】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优化研究

1、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现状

1.1数字化管理

所谓数字化管理,就是将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为这些数据建立合适的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电脑可识别的二进制代码,由计算机统一处理。其是目前企业战略管理的前沿问题,其的出现顺应了现代化油田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的需要,是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实现清洁环保的有力保障。①数字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架构,形成一些扁平型和网状型甚至无中心组织形式,有利于管理与被管理者的沟通、交流,集思广义,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1.2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现状

长庆油田的数字化管理是围绕井、站、管线等基本生产单元的过程管理,其通过前端生产管理为主的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和公司层面的运行指挥系统、油藏经营管理为核心功能的决策系统来实现长庆油田数字化生产管理项目建设。

首先,长庆的信息化重点向生产前端延伸,将把多年来的勘探开发成果数字化、电子化,全面实现勘探生产、油藏评价、开发生产、生产运行等环节的信息数据共享。其次,注重对气田及油田数字化建设的工作,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远程开关气井、方案自动生成、单井电子巡井、异常自动报警等功能。最后,公司重视管理模式的创新。长庆油田创建了“马岭模式”、“安塞模式”、“靖安模式”、“西峰模式”等一系列模式,近年来为适应信息化时代油田管理的内在要求。

1.3数字化管理取得效果

自2008年成立数字化管理项目经理部以来,长庆油田按照数字化建设和管理的部署要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工作方案,注重总结交流,突出切身感受,稳步推进数字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公司进行了三十多项技术攻关试验,目前申请专利26项,受理22项①。

2、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存在问题

公司的数字化管理程度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组建了强大的系统平台,适应了集成和智能化的协同趋势,降低了生产一线的劳动强度及生产安全隐患,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但油田数字化管理在应对外界风险、员工素质、数据开发、配套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

2.1数字化抗风险能力差

长庆油田的位置处于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山西五省,区域内海拔高、地势高差大、沟壑纵横,气温的年较差和月较差大,全年平均风速2.0—4.5m/s,大部分处于风沙区。在如此恶劣自然环境下,如何使数字化设备保持良好性能并达到使用寿命期限,对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来说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复杂的地理环境,加之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因素,生产区域内盗窃、聚众哄抢、破坏等性质较为恶劣的治安、刑事案件屡禁不止。

2.2员工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长庆油田公司虽然加大了培训力度,建成多媒体模拟培训教室、并多次培训数字化管理及应用人员,但是与全面推广数字化的需求相比,技术人才仍十分匮乏。培训人数比例仅为3.6%,特别是基层操作员工,在公司占有绝大多数比例,培训人数只有756人,造成基层员工不熟悉操作平台,以致技术分析不到位。老员工培训力度不够,新鲜血液补充不足,致使数字化技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数字化管理需要。考核体系中存在平均主义现象,不能体现出个人业绩和贡献,也未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无法根据员工岗位和兴趣爱好采取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进而到达培养人才的目的。

2.3数据资源开发亟待加强

长庆油田自将数字化建设应用于企业生产建设活动以来,致力于数据资源的开发建设,形成了大量宝贵的生产原始数据和开发经营成果数据。然而,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数据库中的共享程度不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人工录入出错,导致数据内容不齐全、不准确,数据质量不过关。同时施工单位录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在录入数据时,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3、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对策

3.1加强基础设施与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基础设施对生产的的拉动具有重要作用。应切实推动油田又好又快稳健发展;不断完善生产指挥系统平台,建立数字化运行保障体系,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准确性;降低安全风险,减轻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组织效率。完善数字化服务保障体系,为实施好油田数字化服务保障奠定坚实基础。依托油田生产运行网络,全力配套完善好以数字化集成装置和基本生产单元的数字化设备远程维护管理系统;建设覆盖全油区的服务网点,以数字化施工队伍为主体,整合原售后服务网点。

3.2制定适应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战略规划

信息技术战略规划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重要部分,也对企业的数字化战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是指在业务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总体解决方案、所需资源、实施阶段与计划。

首先,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做需求分析,明确信息化的方向及目标,并评估企业信息化现状及能力,然后确定企业的具体的业务需求;

其次,是中端-生产运行指挥系统。实现油气生产在线监控、油气集输在线监控、产能建设动态管理、重点油气田监控、安全环保应急抢险指挥。

最后,是后端-以油气藏管理、经营管理为核心功能的决策支撑系统。提供实时生产协调服务和油气藏综合管理研究,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决策能力、发挥科技优势,形成知识、成果和经验共享。

3.3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要调整管理策略,逐步完善现有管理组织机构,规范制度流程、进行持续优化组合,最终形成一个运转高效灵活,责、权、利清晰明确统一信息化建设管理架构。其次,积极探索创新和改革数字化管理手段下的油田管理思路和方法,对管理模型的选择要敢于突破常规,又要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再次,建立高效数据和应用系统等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特别是要加快数据中心建设速度,减少重复建设,避免资本浪费,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化建设经济效益。最后,建立数字化运行长效机制,一是结合厂矿实际,进一步细化劳动组织改革方案,对新建区块,严格按照新方案同步实施,对老油田改造区块完成一个实施一个。

参考文献

[1]丑世龙,陈万林.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建立与实践[C].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10月下期.

[2]RFC2292.advancedSocketsapiforipv6[S].1998.

[3]丛沛桐,陈存恩,薄景山.大庆油田地震应急预案情景分析[C].华南地震第27卷第2期,2007年6月.

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篇8

【摘要】目的研究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思路、方法及趋势。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阐述了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分析了数字化医院的体系架构、建设模式等关键内容,介绍了数字化医院的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数字化医院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体系架构、建设思路、建设模式是关键要素,决定了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方式与内容。结论数字化医院应以全面应用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医疗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为基础,实现工作流程的优化整合、业务数据的集成共享、操作过程的实时监控、医疗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医疗服务的区域协同。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 体系架构 建设模式 发展趋势

“数字化医院”一词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1],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由一个宽泛的概念逐渐被实体化、具体化,其内涵也不断被丰富,已成为全世界医疗机构的一个建设趋势。国外对数字化医院的理解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指虚拟的“网络医院”(networkHospital)、“赛博医院”(CyberHospital)等;另一个就是与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相关的,真正意义上的实体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医院[2]。国内所讨论的数字化医院通常是指后者。

1数字化医院的概念

目前,数字化医院尚无明确定义,很多研究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解[3-5],归纳如下。

数字化医院就是将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种数字技术应用于医院及相关医疗工作,实现医疗、管理以及各项业务流程运作的数字化。在物理层面上应实现无纸化、无胶片化,并突破传统医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实现全方位、全关联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医疗服务平台,提供无处不在、高效安全的数字化医疗服务;在信息层面上应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医疗过程甚至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采集、保存、共享、传输和处理,并建立数据仓库,构建数据中心,实现对所有数据的管理和应用。

2数字化医院的发展历程

数字化医院是伴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开展被提出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医院信息系统的研究,70~80年代,HiS进入大发展时期并被广泛应用。欧洲的数字化医院发展比美国稍晚,7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HiS系统,而日本则是在70年代末开始了HiS系统的研究,并在80年代开始逐渐普及[6]。近年来,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多家实质性的数字化医院,如美国伯明翰市的HeathSouth医学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UCLamC)、印第安纳心脏病医院、挪威奥斯陆RiksHospital、日本千叶县龟田医院等。

我国数字化医院建设是基于信息化基础逐步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总体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单机应用阶段,70年代末,少数几家大型综合医院和教学医院开展了在小型计算机上的单机应用[7];第二阶段,部门级局域网应用阶段,8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财务管理为主的小型网络应用[8];第三阶段,全院级医院信息系统应用阶段,1993年,国家卫生部组织研发了“中国医院信息系统”(CHiS)并在全国推广,随后,总后卫生部也组织研发了“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并在全军推广,基于管理的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逐渐成熟;第四阶段,临床信息系统应用阶段,2000年以来,尤其自2003年卫生部制定颁布《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以来,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建设迎来了大发展,电子病历系统(emRS)、医学图象档案管理和通信系统(paCS)、检验信息系统(LiS)、临床信息系统(Ci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等应用不断丰富数字化医院的内涵,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及医疗系统高度集成更成为了技术趋势[9];第五阶段,区域医疗数字化阶段,《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对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其后,一些医疗机构也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到了2009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医疗的数字化建设,医疗保险系统、新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居民健康档案等区域医疗数字化系统也日益成熟[10-11]。

目前,我国的数字化医院建设也已取得明显成果,已建成的较具代表性的数字化医院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等。

3数字化医院的体系架构

体系架构是数字化医院建设所要遵循的设计框架,决定了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模式,很多研究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刘国祥等[12]认为,数字化医院体系由“应用工程”和“基础设施”构成,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层、数据层、技术层、保障层,应用工程是体系结构的核心,由业务层、服务层和管理层构成。陈崑[13]则把数字化医院分成了五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层、业务层、知识层和决策层。范启勇等[14]则把数字化医院分为信息基础设施层、数字化医疗设备层、业务应用层、信息整合层四个层次。上述研究者在构建数字化医院体系结构时,都未将区域医疗纳入构建范畴,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高度集成的技术趋势也未得到体现。

郭维钧等[15]认为数字化医院应划分成六层结构,分别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层、数字化医疗设备层、计算机网络层、数据交换共享层、业务应用层、外部应用层。王东伟等[16]则将数字化医院分成四大部分,建筑智能化系统及硬件基础、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业务系统、以HiS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外部应用接口。黄正东等[17]则将数字化医院架构分为物理和信息两个层面。物理层面主要是智能化医院建筑、数字化医疗设备及无处不在的网络系统(有线或无线)等,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基础。信息层面基于物理层面,分为四大系统,一是临床信息和临床决策系统(又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基础业务层,包括HiS、oa、人力资源、物资、固定资产、财务、成本核算等医疗管理系统及CiS、paCS、LiS、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等临床信息系统;第二层为系统集成平台,对基础业务层的数据进行集成整合;第三层为数据中心,实现各种数据的集中存储交换和共享;第四层为电子病历集成终端,统一集成展示各种医疗数据);二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三是区域协调医疗信息系统;前述三个系统相互交互,三个系统之上是指导医院建设发展的运营决策系统。

4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模式和建设内容

建设模式和建设内容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研究的热点,陈宇行等[18]认为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重点是数字化的医疗、数字化的管理和数字化的就医环境。杨淼淇等[19]认为,数字化医院的建设要素应包括电子病历、paCS系统、高效的临床诊疗信息管理和良好的社会保障接口。谭国平[20]将数字化医院分为数字化门诊系统、数字化医技系统、数字化病房医疗护理系统与数字化社区信息系统。陈金雄[21]则提出数字化医院应具有八大特征:全方位、全过程、可管理、智能化、无纸化、标准化、高效率、高安全,同时他还提出数字化医院可用七大系统(患者关系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医院基本信息系统、管理决策系统、区域协调系统、行政业务系统)、五大索引(患者主索引、医嘱主索引、工作人员主索引、资产主索引、科室主索引)和四大数据中心(临床数据中心、管理数据中心、影像数据中心、区域数据中心)来概括。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则通过实证建设的方式对数字化医院建设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结合业务流程及应用功能将数字化医院分成数字化基础平台、数字化门诊、数字化病区、数字化辅诊、数字化区域医疗及数字化管理六大组成平台,取得了很好的建设及应用效果。

5数字化医院的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化医院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梁瑞麟[22]提出未来数字化医院应充分采用“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同时应建立和完善数字签名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应建立新的数字化时代的就诊模式,达到人性化、智能化。李劲松等[23]认为,未来的数字化医院中,无纸化、无胶片化业务模式将趋于成熟,电子化临床路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电子病历将得到极大发展和应用,信息化与智能化将提供无处不在的医疗服务,数据挖掘与再利用将成为医院日常工作。李思睿等[24]则认为未来的数字化医院建设道路上,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标准化体系,同时应加强循证医学的数字化建设,最后还应完善医院科学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汪鹏等[25]则认为未来的数字化医院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信息化标准逐步得到规范,区域医疗信息化将快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向集成化发展,智能化决策系统将快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将逐步健全。

6小结

数字化医院是医院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代表着信息技术参与医疗行业知识管理的新方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仍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建设理念、信息标准化、资金投入、人员配置、应用深度及质量等方面,但可喜的是,我国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方兴未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建设道路必将越来越宽广,在全面运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医疗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工作流程优化整合、业务数据集成共享、操作过程实时监控、医疗资源综合利用、医疗服务区域协同的综合体系,打造优质高效数字化平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崑,郭文明.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层次与关键技术[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1):37-38.

[2]陆会均.新医改下数字化医院建设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09,5(4):62-64.

[3]范启勇,王杰宁,陆培明,等.上海对数字化医院的研究和实现策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54-56.

[4]韩雄,史新中,杨文宏.数字化医院与医院数字化[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2):13-14.

[5]李思睿,赵从林.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及发展趋势[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0):947-948.

[6]丁涵章.现代医院管理全书[m].杭州:杭州出版社,1999.

[7]傅征,任连仲.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8]李刚荣.国内外数字化医院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J].重庆医学,2009,38(7):1561-1562.

[9]王海林,陈金雄,鲜荣华.创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能型数字化医院[J].中国数字医学,2010,5(7):14-16.

[10]汪鹏,李刚荣,周来新,等.建广义数字化医院,走区域医疗信息化之路[J].重庆医学,2009,38(7):1566-1567.

[11]maRianneC,maaSS.Usefulnessofaregionalhealthcareinformationsysteminprimarycare[J].ComputermethodsandprogramsinBiomedicine,2008,91(issue2):175-177.

[12]刘国祥,吴昊,李书章,等.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和系统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2):25-26.

[13]陈崑.数字化医院的架构设计与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

[14]范启勇,王杰宁,邬惊雷.数字化医院的内涵?特征和基本框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23-25.

[15]郭维钧,李亚芬,林美珍.数字化医院[J].智能建筑,2009,10:59-61.

[16]王东伟,金震,翁志勇,等.智能化与信息化融合设计的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J].智能建筑,2009,11:10-11.

[17]黄正东,肖飞,郭雪清,等.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数字化医院架构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4):362-366.

[18]陈宇行,吉亚力.创新管理服务机制构建数字化医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1):1090-1091.

[19]杨淼淇,柴华,喻革武.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趋势和建设要素[J].医学信息,2010,23(3):555-556.

[20]谭国平.建设数字化医院促进现代化管理[J].中国数字医学,2009,4(9):63-65.

[21]陈金雄.构建智能型数字化医院[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2):1-4.

[22]梁瑞麟.数字化医院的现状和展望[J].中外医疗,2008,27(10):73-73.

[23]李劲松,张小光.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与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2):5-7.

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篇9

关键词:数字城市档案数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加速了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城市建设的实施将使城建档案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城市”数字化图书馆工程的启动,已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字时代强烈脉搏。作为城建档案部门,如何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使档案管理跟上时代的步伐,已是城建档案馆和城建档案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已势在必行。

一、“数字城市”的概念。

“数字城市”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是指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要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将是世纪之交最重要的技术革命。具体的讲“数字城市”是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地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和城市设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信息的采集、更新和集成。“数字城市”就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及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的一个技术系统,它是一个立体的五维的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发展“数字城市”是今后城市实现信息化并抢占数字地球制高点的重要方向。“数字城市”主要有通信网络平台、软件技术、数字信息及资源三部分组成。“数字城市”的基础平台是一个开放、分布式的基于intcrnct网络环境的各类数据存储、管理、更新、查询、处理、分析的软件系统。“数字城市”的数字信息及资源主要由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应用模型系统等组成。其空间信息资源是支撑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是数字城市运转的能源,它主要包括各类多光谱、多时相、高分辨的城市遥感卫星影像、航空影像,大比例尺电子地图,有关城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等与电子地图相关的图形、图表和文本数据库,核心是有关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各类建筑物等各种数据。“数字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城市综合管理和决策系统。

二、“数字城市”与城建档案的数字化。

透视数字城市的定义,其涉及的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是城建档案接收的范围。也就是说,城建档案应该成为数字城市重要的数据源。为适应数字城市的需要,城建档案应加快数字化建设,在“数字城市”工程启动时,数字化的城建档案将与建设系统的规划、市政、园林、房地产等部门的专业信息构建城建信息系统,成为数字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数字档案馆实际上是一种虚拟档案馆,其信息资源是所有上网档案管理部门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因此数字档案馆的建立有赖于档案馆馆藏的数字化,并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上网提供利用,数字档案馆是一个数字系统,它把产生于不同部门以各种载体存在有关城市建设活动中形成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以网络化的方式相连接集中管理,并为城市建设活动服务,它是城市建设活动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贮存、利用、咨询、交流和服务中心,城建档案数字化,简单说来,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文字、内容、图形、音像等进行数字化整理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收集档案进行主题词等标引项的录入,实现计算机检索,即机读目录;另一方面是对馆藏档案内容分门别类进行全文输入,实现磁盘存储,即机读档案。

城建档案工作,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基础工作。城建档案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部门,内容包括建筑物、城市道路桥梁、城市公用设施、城市地下管线、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地质勘查、地形图以及有关城市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等城市基础资料,其载体形成有文字、图纸、图表、照片、遥感卫星影像、航空影像、电视影像、电子磁盘、光盘等。因此城建档案应该是“数字城市”中海量数据采集的源泉和基地,应当成为数据存储、管理、处理、查询、检索、传递等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工作基地。“数字城市”所需的信息数据大部分不是原始的档案资料,而是经过编辑加工并且数字化处理的数据信息。城建档案工作也就应当作为以“数字城市”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城市信息化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的首要和必要条件。"城市数字化”充分利用数字化及其相关的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知识结晶,城建档案馆是城市高速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建设最大的信息服务基地。电子文件是现代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必然产物,是我们城市建设档案的新生代。被人们熟悉的传统载体的档案文件将被数码世界所产生的新载体所取代,这将证明“数字城市”建设与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数字城市”与城建档案发展方向。

城市作为区域中心必将成为数字地球的焦点,城建档案馆作为接收保管城建档案提供信息资源为城市建设服务的基地。未来的数字城建档案馆无论在学科理论还是管理模式方面都是空白,但先期启动的数字图书馆工程或许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数字图书馆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各种信息为的底层,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模式,以宽带高速网络为传输通道,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传递、保护、利用等全过程。档案馆与图书馆相比,同样是海量信息的保管基地,面向社会提供咨询利用服务,在制定学科理论和建立管理模式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城建档案毕竟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具有凭证作用和密级等其他档案属性,档案数字化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护档案的原貌,网上管理强调确保档案安全,注意使用权限保护。另外,城建档案与城市三产三业紧密相连,具有现实性、动态性强,内容精度要求高,档案成套性的特点。在表现形式上,涉及各种工程文字资料、图表、设计图纸、地籍图、管线图、照片、录像资料等。因此我们在建立数字档案馆发展数字档案的时候,要考虑城建档案的特点和数字城市的要求,适应“数字城市”建设需要,城建档案工作必须拓宽思路,提高素质,不断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在提高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努力向“数字档案馆”建设迈进。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以城建档案馆为基础开展建设信息化工作,做好本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数字化建设工作,抓紧大规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城市数字化”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组织有序的数字信息体系蓝图,而城市数字化是一项复杂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靠简单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产品的堆积就能实现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不足,以及信息资源配置不当,同样会使耗费巨资建设的网络造成浪费。如有些城市的城建档案馆虽然已进了先进的GiS系统,但目前仍基本上停留在城建档案资料的目录管理上,著录的档案内容信息基本上以检索利用为主,还不能进行内容信息自动分析研究、数据采集,还不能实现城建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有些馆已开始进行一些数字化和网络化工作,但目前还未与“数字城市”建设工程真正联系起来。关键是缺乏信息开发的专业人员、网络技术人员、数字化处理人员。现有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有实际工作能力,缺乏理论水平。特别是县级城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水平低,缺乏数字城市建设管理知识,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需要。

2.扩大城建档案接收、收集范围,特别要有目标地、有重点的收集与“数字城市”建设有关的档案资料。注意分析研究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者利用需求以及“数字城市”建设工程数据采集的内容需要,有重点的收集与“数字城市”建设工程有关的档案资料,如建设用地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房地产拆迁管理等方面的档案;工程勘测档案注重城市地图、数字化地形图、城市建设工程测量图、地下管线图等。工程建设档案主要有建设项目前期形成的文件、图表、施工文件、竣工文件以及照片、录像等,对这些档案资料要进行定性分析研究。

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篇10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高等院校;管理模式

计算机问世以来,科技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进入千家万户,信息数字化成为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的数字化也使得“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现如今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将信息的价值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使人类文明又向前迈了一大步。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是体现我国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阵地之一,其数字化、集成化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1]。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撑,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三大主题之一[2],因此,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与否就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数字化校园管理就是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个现代化手段以及以往的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通过全数字化平台,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将学校的各种信息直观、准确、快速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为用户提供各种校园信息的双向查询、检索等功能,为学校的发展预测、规划决策以及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3]。因此,对于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研究是十分必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

一、高校数字化校园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教育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信息数字化强有力的推动,国内外各高校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使得校园网络的应用和用户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和网上服务等功能。譬如:基础网络建设基本满足师生需求,共享资源库建设已渗透到95%的院校、综合网络教学改革在很多院校得到实施[4]。但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及管理方面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严重阻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目标,经过全面深入的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统一规划国内各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原本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设步伐基本一致,但是由于教育投资的不连贯性、不同类别高校的特殊性以及其他比较特殊的原因,造成校园数字化建设的不连续性,缺少系统的规划,建设进程有快有慢,建设成果参差不齐,从而也很难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评估。2.系统间关联性不强缺乏统一规划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必然带来缺乏全局的总体考虑,从而使处于实践层的各个应用系统之间显得凌乱,关联性差。应用系统大都是从部门、基层以及方便实际应用的视角来开发实施的,不同的应用系统、在不同时间段由不同科研人员开发完成,这就人为地割断了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有机联系;同时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还采用不同的软件平台,使得系统间的关联性不强,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造成管理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3.用户缺乏统一接口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学校师生需要分别登录进入各个系统进行访问,缺乏统一的访问资源和应用的接口。面对繁多的应用系统,师生用户难以寻觅所需,人性化程度低[3]。有时对于用户身份信息验证的方法也不一样,登录各个系统的账号和密码不一致,增加了不便,严重浪费了师生用户的时间。4.组织力度不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对学校传统的管理思想、体制和方法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而且还会对学校的整个行政、人事体制造成不小的问题,例如管理机构重组、人事优化等敏感问题。在数字化校园的推进进程中,学校相关负责人会碍于传统的人事组织及利益群体,不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相应改革效果相差甚远。5.管理队伍薄弱正因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组织力度不够,才使得建设队伍薄弱。甚至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维护意义都认识不够深刻,这就会导致另一个问题的产生:对数据分析不到位,不能挖掘数据背后深层次价值,就不能对学校决策和学术研究产生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4]。

二、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途径,必须规划好、实施好,才能呈现出实实在在的效果,方便广大师生的教学、学习和科研,更能提升高校在国内外的核心竞争力,与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吻合。而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众多提法的基础上优化了高校数字化校园模型(图1)。优化后的该模型[5]以广大师生用户的多样需求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遵守学校各类的管理制度和规章的基础上,围绕数字化校园的资源、应用和安全三要素,依托资源中心、应用中心和安全中心,建立相应的教育数据平台、综合校务平台和安全审计平台,而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校园网的前提下,形成数字化、多功能、便捷性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5e架构,即数字化教学(e-Learning)、数字化科研(e-Research)、数字化管理(e-management)、数字化服务(e-Service)和数字化生活(e-Living),创建数字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生活空间,最终形成联合互补式的虚拟大学自由空间,实现国民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6-7]。换言之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开展都尽可能地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使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都能安全、便利、高效,也为信息的传播共享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搭建一个更有利于科学管理的平台。

三、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

根据模型可知,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完整的推进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库建立、数据存储与处理、数学模拟和决策支持这五个依次的环节[3]。1.数据采集有数据才可能实现信息数字化,所以最基层的数据采集环节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基础。采集到的数据必须是全面的,不仅包括学生的学籍、课程量、考勤、成绩、表现等,教师的教学信息、科研数据、实验实训等,校园的土地和建筑物位置等基础设施信息,图书馆的书籍和其借还等信息,还包括学校的财务、国资、后勤、招生、就业、校企合作、招聘等信息,总之就是囊括与校园有关的所有一切数据。各类数据还必须是真实准确的,在相应的时间段内必须及时更新。2.数据库建立这个环节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接手,采用专业的数据库软件,对采集来的广泛真实准确的数据进行整理,并根据数据的结构和特点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高校数据类型一般包括图像数据、统计表数据和文字数据等等。3.数据存储与处理在将所有的数据导入数据库的时候,由于数据和信息量比较大,因此需要依赖于分布式存储系统,各种类型的数据都以字段编码的形式按一定的表格结构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存储于易于管理的数据库当中。同时采集到的数据在形成信息的过程中要采用统一的信息标准,使各应用系统内的信息能够兼容。4.数学模拟该环节是采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将要进行针对性分析的数据进行仿真模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对于自然系统中的各种现象都可以加以仿真模拟,从而可以找到背后的规律并进行相对准确的预测,对数字化校园管理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所以计算机通过各种专业的数学模型,在数据库的支持下,形成各类应用的仿真模拟系统,从而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各类信息做出综合处理。5.决策支持决策支持是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最终环节,也是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最终目的,以上四个环节的努力都是为了辅助决策。采集了全面真实准确的数据,建立了及时更新和覆盖面广的数据库,就可以随时使用数学模拟对将要解决的复杂问题模拟出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案。

四、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