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法优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3:11

讨论法优点篇1

关键词:中学历史讨论法教学优点实践

随着高考制度的逐步改革,将日益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仅从应考的角度看,加强能力训练和培养是必要和紧迫的。鉴于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偏重于教学知识量,没有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等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提出设想:把以讲授法为主的方法逐步过渡到引导、讨论法。

一、讨论法教学的优点

1.以学生活动为主,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查阅参考书,可使他们养成从小读书的习惯,培养查找、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学会获得知识远比教给学生知识重要,而且能使学生从被动地回答问题发展为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人的思维发展中至关重要,“思维从疑问开始”。李政道博士认为:“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能通过这种课型慢慢培养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因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思维活动会加快,松散的知识通过学生加工成为系统并建构成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并从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不断积极探求进而推动学习进一步深入发展。这种能力不仅在学校教育阶段需要,而且从长远看,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作用甚大。

2.课上师生间群体性的、自由的交谈讨论,可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寻求交流,既是学生的本能,又是现代生活的必然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他人思想上交流与合作,个体思维才能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自我中心状态”,而且从别人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经常改变思维角度,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课堂的自由交流,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得到全面训练。

3.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探究问题需要学生经过动手搜集整理和动脑冥思苦想,脑力和体力高度紧张,这就要求学生有坚强的自信心、耐心和恒心。这种个性心理特征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辈子的。这种积极的个性心理即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长期训练形成。因此,尽早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是必需的。

4.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能大大强化学习效果。根据学习心理学原则,学生自愿参与的学习过程,会进展迅速且学习内容保持率高。在课前准备和讨论过程中,大脑中已有的储存信息,在定向思维不停的刺激下被激活了,沉睡多时的知识被唤醒了,而且以学生活动为主,方法灵活多变,使其人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易疲劳,学习效果好。如果学生每堂课都能在理解中学习,记忆将不再是问题,也不再成为负担,反过来又为能力培养提供源泉。

5.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发现学生幼稚、可笑甚至错误的看法,正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契机,使课堂不但成为能力培养,而且是切实进行德育教育的场所。有时学生积累的课外知识或突发奇想也会启发教师,使教学更趋完美。

可见,讨论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对学生智力、思想品德、个性心理特征的培养和形成发挥很大作用。

二、讨论法教学的实践

我校这几年的教改实践充分证明了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是卓有成效且大有可为的。我曾经对学生做了学年初和学年末的问卷调查:入学时90%以上的学生希望老师课上讲生动的历史故事:经过一年的启发讨论教学,到学年末,有70%以上的学生选择“师生讨论问题”的课型。短短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方法由被动接受灌输到主动讨论学习,发生了质的变化,学习兴趣有了较大提高。

我们要设计一些带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鼓励其创新思维,课上常会出现令人惊喜的情况。比如在讲“隋朝开凿大运河”时,我一改过去的讲法,出示《中国水系图》,让学生观察出中国水系的特点:东部河流多东西流向没有南北流向――需要开凿一条南北的河。然后提问:“开凿大运河怎样最省力?”学生回答“选择经过测量的大河之闪的最短距离”之后,我继续启发道:“还有没有更好的法子?”在全班学生思路不通的情况下,由一个学习较差而且是十分顽皮的借读生打开了其他同学的思路,认为“沟通近于南北流向的天然河流,会大大节省劳力”。再如比较“都江堰与郑国渠哪项对秦国利益可能更大?”的问题,许多学生都从水利工程的功能考虑。这时我启发学生换个角度,看战国示意图,一个学生意识到郑国渠位于秦国都城一带,地处关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解决了问题。类似的教学实例在课堂上几乎随处可见。像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低估他们的智力潜能。如果不能被教师发现并引导发展,就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讨论法优点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讨论式教育意义注意事项

“讨论式”教学法,即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或问题,畅所欲言,交流互动,深化认知。在这一教学法中,学生有了更充足、更广阔的自我展示与表达的平台和机会,可尽显聪明智慧,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大胆想象,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形成创造性思维,并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可将讨论教学贯穿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加深知识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1.初中英语讨论式教学法的教育意义

1.1利用讨论式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在讨论式教学中,注重合作交流、互动沟通,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单向教学形式,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以优化教学形式,推进教学进程。同时,在讨论教学形式下,学习者是带着问题或任务而主动思考、交流合作、大胆表达,而并非被动听讲,这就增强了学生自主体验,可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如教学Unit1Lifeinmars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whatwillthelifebelike?提示:transport,food,waterandair等。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给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1.2借助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创造意识

在讨论式教学中,注重学生交往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精心组织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各抒己见,分享交流。同时,讨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小组辩论等。在这些讨论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可促进师生互动,生生相互启发补充,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另外,在讨论过程中,知识或结论是学生在教师点拨启发下思维碰撞中总结归纳而得。因此,讨论交流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合作探索与再创造知识的过程。此外,通过讨论互动,可集思广益,让学生学会多视角分析问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案,而不是依靠现成答案或结论。而教师所需做的工作就是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启发,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迸发智慧火花,提高创造能力。如教学Unit4tVprogrammes时,教师可播放一些剪辑视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并说明原因。教学后,还可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信息,分组围绕话题“中学生看电视的利与弊”进行辩论,训练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1.3通过讨论式教学法,强化学生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培养是教学目标之一。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讨论交流本身就是进行交际表达,让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运用得体富有逻辑的话语与他人进行交往。另外,通过讨论活动,使得英语课堂更富有色彩。比如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自由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聆听与尊重他人看法,这样才能保证交际的开展,并满足学生成就感、归属感等心理需求,让学生保持更浓厚的学习热情,更强烈的交际表达欲望,主动开口说英语。

2.初中英语讨论式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若要真正发挥讨论式教学法的教育意义,教师还需要把握如下注意事项。

首先,优选讨论话题。在讨论式教学中,话题的选择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开放性、启发性、量力性原则优化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有探究意义的讨论话题,以唤起学生讨论激情,开启学生思维大门,并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突破重点难点。其次,注重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虽然在讨论教学中,学生是学习主体,但并不意味着削弱了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实际上,为了激发学生讨论热情,保持良好的交流秩序,教师更需要有效安排、调控与管理。比如创设宽松民主的交流讨论氛围,让学生敢问敢说;示范指导,诱导学生互动;启发指导,解疑释惑,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保证讨论的顺利开展。

此外,还需要注意讨论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公正客观,兼顾讨论结果与过程;肯定学生成功之处,指出不足点;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促进学生自我反省,提高思考能力。

3.结束语

培根曾说过:“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锋利。”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用讨论式教学法来优化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空间与时间,诱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活动、交际表达,实现有效互动,并在互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发掘知识规律与联系,让思维更具深度与广度,尽显个人智慧。

参考文献

[1]曲桂芝.“讨论式”教学法在英语数学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2(15).

讨论法优点篇3

 

一、引言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经济学类专业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实践性课程。由于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强,派别多,系统庞大,教学内容丰富,涉及大量图表、经济模型和专业术语,并且使用的教材基本为国外教材,与中国的现实国情存在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从当前的教学实践看,讲授型课堂仍然在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内容形式单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从学生的反馈评价看,学生不能及时理解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要点,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法,通过构建一个研讨型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加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讨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优势

 

研讨式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教育家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这种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被广泛运用。直到1997年研讨式教学法才被引入国内,随后被得到极大关注。研讨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教师进行全面、具体、自主和自由的学术探讨,从根本上充分挖掘课堂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潜能,打造一个在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的课堂,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它的明显优势体现如下:

 

(一)教学过程更加真实。

 

宏观经济学的研讨主题一般是现实经济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贴近生活,具有高度真实性,因此教学过程相较于传统讲授法更真实。比如在讲授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时,教师可以将研讨主题设定为“中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实践”。研讨现实中的真实热点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弥补学生实践不足的“短板”。

 

(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其能力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适用于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却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能让学生共同参与到现实问题的探讨中,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学习方法。把宏观经济学课堂变成一个研讨型课堂,可以弥补讲授型课堂的不足,并且能更好地让学生紧跟学术前沿、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强化,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研讨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实践

 

将研讨式教学法运用于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研讨主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求知欲。同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以研讨主题为核心展开讨论,在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研讨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堂中的实践看,研讨型课堂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又要考虑课堂的可控性。不仅包含课堂的研讨过程,而且应贯穿于课前的准备、课中的研讨和课后的评价等全过程。具体来看,该模式的操作程序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科学设计研讨主题

 

研讨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问题研究”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在参透教材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并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研究性探索性问题。

 

研讨式教学法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研讨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研讨主题时不能根据主观想法随便确定,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根据课程内容、性质及能力要求,精心设计。同时,研讨式教学法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能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当中取决于研讨主题难度的高低,太难、太专的主题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很难参与,太过浅显、简单的问题不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研讨主题必须在考虑学生研究能力的基础上,科学设计,问题难度要适中。具体来讲,联系宏观经济学的课程特色及要求,在讲到国内生产总值部分时,教师可以把研讨主题设定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GDp的变动情况、变动原因及影响因素”;讲授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时,可确定主题为“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政策比较分析”;针对增长理论,可确定讨论主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及与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等。这些研讨主题的确定,既依托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激发学生兴趣,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空间。

 

(二)合理安排研讨小组

 

确定研讨小组是研讨式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在“导论”课上,先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性质、内容、学习意义及能力要求,然后讲解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方法,特别是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教学过程,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完成任务要求,使学生对研讨式教学法有一个基本认识。

 

每次研讨课前,由教师向学生提供研讨主题,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研究,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兴趣确定选题。在学生初步选题确定后,根据自愿组合、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原则组成每组3-5名成员的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研讨式学习。

 

确立研讨小组后,学生自主查阅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由于学生对于查阅资料经验相对不足,因此教师需要告知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和要求,帮助学生制订研究计划。此阶段各小组可以通过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学术期刊文献检索网站检索文献,阅读经典原著,还可根据需要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学生通过材料阅读、归纳总结、形成基本观点,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和制作ppt讲演稿。

 

(三)组织课堂讨论

 

通过对某个经济热点问题的探讨、分析,获得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形成经济学思维方式,以此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宏观经济学研讨式教学法的最终目的。课堂讨论是这一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在课堂研讨过程中,每个小组推举一人向全班同学介绍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陈述过程需要有观点、数据、材料支撑,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证体系。在小组代表陈述完毕后,同小组同学可以对该问题进行补充。接下来是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互动环节。师生可以对该问题进行提问,由小组代表回答,还可以进行辩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引导,使学生明确研讨主题,抓住争论的焦点。教师要把握课堂研讨时间,既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又不能影响教学进度。最后是教师点评,从形式到内容,指出优点和不足,同时对学生疑惑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补充说明。研讨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深入交流和互动,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讨的课后延伸

 

研讨阶段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终点。研讨课程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应进行总结。教师的总结包括研讨主题的确定是否恰当,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研讨等各个阶段的表现,对研讨课堂的把握有没有改进的余地,等等。学生可以从在阅读、分析和研讨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课前准备、课中研讨等过程中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等进行总结。同时,经过研讨阶段,学生可以对研讨主题撰写研讨心得或直接撰写小论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包括论文的规范性要求、论证方法和研究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笔者从本院研讨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堂中的推行来看,总体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这种问题驱动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由于研讨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从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到观点的提炼,再到具体解决问题方法的确定,从报告论文的撰写到主要观点结论的陈述都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并在此过程中,极大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从笔者对参与宏观经济学研讨型课堂的学生口头调查及专门针对研讨式教学法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来看,超过90%的学生反映“研讨式教学法优于以往的讲授型教学方法”。第二,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意识。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科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研讨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最后撰写报告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研方法、科研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无形中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在课堂上,每年会有部分同学撰写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科研小论文。

 

研讨式教学法在理论上具有宏观经济学课堂中实践的诸多优势,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有亟待完善的地方。第一,加强教师课前准备,强化对学生的指点和辅导。实际上,在研讨型课堂中,对教师的学术能力、组织能力及课堂管理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在文献收集和对主题的把握方面由于经验不足,难免出现偏差,教师需要及时辅导。第二,优化研讨教学流程。在研讨过程中需要教师把握每个阶段的时间,包括学生陈述的时间,学生提问的时间,课堂讨论时间,以及最后教师点评的时间。并且从课前准备、课中讨论到课后评价都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并监督各个小组的完成进度情况,否则,很难实现预期目标。第三,考核评价体系亟待优化。学生在研讨式课堂中的表现,具体包括在研讨小组中承担的角色、完成的任务、课堂研讨中的参与积极性等应该纳入最终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四、结语

 

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初步探讨研讨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优势、具体实施过程及亟待完善的地方,希望在后续研究中继续不断补充和完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

讨论法优点篇4

课堂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互动方式。我国学者刘舒生将其定义为:“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1]郑海红指出其优点在于: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口语表达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好习惯。[2]本文笔者将课堂讨论概括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讨论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其目的在于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等。虽然现在很多高中英语课堂都有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但其优势还没有得到真正发挥,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作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2.高中英语课堂讨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1问题质量不高,阐述不清晰

所需要讨论的问题是课堂讨论活动最核心的部分。这个问题与整堂课的教学主题及重难点紧密相关,整个课堂讨论活动都要围绕着它去进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不重视讨论问题的设置,导致问题的质量不高。教师经常就是直接根据教学内容,随意指定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致使问题非常的简单,学生无需讨论就已经得出答案;有的的问题又非常的难,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无从谈起;而有的题目虽然质量上还行,能够引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但问题的表述却不是很清晰,学生很容易跑题。

2.2教师指导、监督作用未发挥,效果不佳

课堂讨论活动中的问题一般都是些有难度的问题。讨论的顺利开展是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知识讲解和思维启发的。在很多的课堂讨论活动中,教师往往一开始就直接给学生抛出一个讨论问题,不作任何的铺垫和解释,就让学生直奔问题进行讨论,导致学生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胡乱说说,无法达到讨论活动的真正目的。而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往往疏忽了其在整个讨论环节的监督和调控作用。学生在这种完全的自主活动中,很容易陷入无序的状况,谈论和上课内容无关的话题;对于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一些新颖创新的观点,教师无法及时给予赞扬和评价;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主导整个讨论过程,而成绩稍差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的情况也不能及时的给予调控。

2.3学生对课堂讨论活动认识不足,流于形式

英语课堂讨论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可大多数学生对这种课堂组织形式的意义并不了解。他们只是觉着这能够有足够的自由而且非常热闹。至于为什么要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活动能够学到什么,得到哪方面的提高等等都不清楚。虽然,很多英语课堂讨论活动表面上看来课堂氛围非常好,学生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但实质上学生们的语言输出质量、思维层次都不高,往往是对所学知识的重复和对现象的简单描述,无法达到英语课堂讨论活动的教育意义。

2.4对讨论活动的评价重视不够,无法起到积极导向作用

英语课堂的讨论活动是直接以口头形式进行,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它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也不能供学生反复地看和思考,所以这对教师的评价作用提出了特殊要求。如果教师最后不对这堂课进行个全面的总结评价,学生也就无法认识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无法得到相应的提升,讨论活动也就失去了其意义。关于讨论活动的评价,很多老师都比较陌生,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进行评价,往往缺少实质性、有意义的分析总结和评价。因此,对于评价方面,教师们还有待提高。

3.课堂讨论活动的优化策略

3.1精心设计讨论话题,明确目的

在英语课堂开展讨论活动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讨论课能够有效地实施,首先讨论的话题一定要恰当。教师一定要认真的“备”教材,明确本课的重难点,挖掘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启迪他们思考,让他们有话可说的话题;同时,教师还要认真的“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选出难度适中,集开放性、思考性、挑战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的讨论话题。总之,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话题,明确讨论目的,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2深入指导讨论,有效调控过程

课堂讨论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整个讨论活动的引导者、监督者、调控者和合作者。教师不能布置完讨论话题后,就让学生自行讨论而不管学生的讨论情况。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做好其指导和调控的职责,适时的给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课堂讨论活动之前,教师要设置些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创建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他们的见解和看法。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及时制止谈论和话题无关的内容,鼓励学生们的独到见解,激励求新求异,同时,对于讨论活动中表现的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而那些发言少的学生,教师要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踊跃发言,敢想、敢问也敢说。

3.3端正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讨论积极性

课堂讨论活动的实施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课堂讨论的形式主动建构知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课堂讨论活动的本质和意义,他们对讨论活动往往不重视、敷衍了事。因此,教师要努力端正学生们对课堂讨论活动的认识,让学生们知道课堂讨论活动的目的在于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用英语自由地交流做事,敢想、敢说、敢于质疑。

3.4重视及时评价、促进学生提升

学生课堂讨论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进行评价。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3]评价可以有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教师对学生讨论活动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语言表达、互动表现、思维角度和观点质量等角度等方面进行,肯定学生们的优点,同时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使学生通过评价了解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讨论法优点篇5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践能力

一、引言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学会面对复杂的营销环境并进行沟通、协调和决策。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营销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命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方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面对复杂营销环境综合决策的能力。而案例教学却能够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够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营销情境中,激发学生进行启发式思考。因此,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推进案例教学,特别是对于高层次学员(如mBa)来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案例教学法逐渐在医学、商学、教育学等领域推广开来。到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哈佛商学院的主流教学方式,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被称为商界的西点军校[1]。营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某些典型市场营销事实与现象为教学信息载体,通过再现真实而复杂的企业营销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启发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营销决策能力,并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灌输模式,而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强调对复杂情境的体验和学员间的互动,表现出较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情境呈现的真实化。

相对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和举例佐证来说,营销案例能够同时呈现复杂而真实的营销环境、不同的人员角色、冲突性的决策矛盾设计,让学生领会到正确的营销决策需要同时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

2.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课堂教学比较,营销案例教学更注重学生参与。学生需要熟悉案例并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学习变得主动,这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来源的多元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知识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讲授。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听取其他小组的发言并展开争辩,可使知识来源更加广泛而多元。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多渠道地学习营销知识。

4.能力培养的多样化。

案例教学在对学生多样化能力的培养上表现出较大的优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对各国有关专家的调查,在9种管理课程教学法中,案例教学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员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持久性这三方面占第二位,在态度转变和人际关系能力培养上占第四位[3]。

三、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虽然学生对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期望较高,但是对案例教学满意度较低,这就说明实际的案例教学课堂与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案例教学课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4]。市场营销课程的案例教学效果同样不理想,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优秀本土案例少

案例不同于举例,好的营销案例能够很好地呈现营销决策的情境,而这样的案例编写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和财力。目前国外的营销案例居多,但由于营销的环境、消费者的行为等均受到一些本土化的因素影响,学生对国外的营销环境也不熟悉,导致国外的案例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内案例教学的需要。

(二)案例选择不恰当

好的营销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能够较好地体现理论知识点,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恰当。但是开展案例教学的教师经常对案例的选择不恰当,无法在典型性与知识点宽度上很好地把握,导致花了很多时间进行讨论案例,无法较好地涵盖理论知识点,案例情境的可迁移性较差。

(三)学生参与度低

虽然营销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和点评,但是由于案例讨论的考核方式单一,分组讨论中经常有学生出现搭便车现象,不参与讨论或者很少参与讨论。

(四)优秀师资缺乏

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从案例的选择到案例讨论中的组织、引导、考核和点评,都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案例教学的技巧与经验。然而,由于国内案例教学尚处于初期阶段,多数教师的技能仍然是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具有优秀案例教学能力和经验的师资较缺乏。

四、市场营销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优势和现阶段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本土营销案例库建设

把本土营销案例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推进案例大赛,提高奖励力度。特别是学校层面,划拨专项经费推进案例库建设,并把优秀案例与科研分相关联,提高优秀案例的科研分值和等级;鼓励mBa学员通过挖掘所在企业的优秀案例完成毕业论文,多方面推进本土营销案例库的建设。

(二)案例教学师资队伍打造

组织教师参与案例教学的观摩、培训和学习,鼓励优秀教师分享案例教学经验。如果条件允许,邀请案例企业参与案例讨论,交代企业情境并进行讨论。

(三)案例教学过程控制优化

优化营销案例讨论过程,特别需要解决学生讨论中的搭便车现象,通过小组内匿名评分或者教师随机点名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案例讨论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2]王雅丽.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79-80,

[3]宋华明,杨慧,马义中,钟晓芳.分时段管理案例教学法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6):430-434.

讨论法优点篇6

论文关键词:品德课教学 课堂讨论 有效性

论文摘要:由于对课堂讨论活动这一课堂教学中常见活动缺乏足够思考,讨论的有效性缺失已成为品德课堂教学的普遍现象。本文将从明确讨论任务要求、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合理调控讨论过程这三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一、明确讨论任务要求——课堂讨论活动有效的前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一旦对学习有了较明确的目标,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据此,我们在组织讨论前应给学生以明确的分工,确定主持人(或组长)、记录人等,以便使学生各司其职。这种分工可由班级(或小组)内的学生自选,也可由教师指定。两者相比,学生自选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同时为激发每个学生的讨论积极性,主持人、记录人等角色“轮流坐庄”更好些。

在讨论前除了有明确的分工外,还必须落实相应的讨论要求。如要求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发言,并善于做一个虚心的倾听者,在倾听中认真思考、分析他人的长处与不足。

二、精心设计讨论问题——课堂讨论活动有效的关键

讨论问题的设计和适时提出是课堂讨论活动有效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活动的成败。笔者认为,课堂讨论活动的问题设计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讨论问题的设计要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这一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影片《纸的形成和利用》,然后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议一议”:(1)纸有哪些种类,对人类有哪些用处?(2)纸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个很微小的产物,它是怎么发明的,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教师设计的这两个问题其实已涉及教材中“科学技术对人类的作用”“生活中,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等重点知识。对依据重点和难点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2.讨论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在教学《网络连接你我他》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就“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利与弊”展开讨论,然后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网络上有哪些东西最能诱惑人,自己是怎么对待诱惑的?学了本课后有什么感悟?这些问题触及了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对于切实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3.讨论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

苏教版五年级内容“如何发现自己的潜能”是“发现自己的潜能”这一教学内容的难点所在。有位教师先以实物出示了美国女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并用多媒体演示介绍有关海伦·凯勒的材料,然后问道:“海伦·凯勒是成功的典范,从她身上我们能从中学到哪些发掘潜能的好方法呢?4人小组讨论一下。”由于教师事先将发掘潜能的方法有意识地融于材料之中,学生通过由感性材料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不难归纳出发掘潜能的一些基本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展开,教学难点也便迎刃而解。

4.讨论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多元开放性

在教学《法律护我成长》一课时,可以出示这样一则案例:14岁的刘丽丽(化名)父母离异后,随爸爸和奶奶生活。但爸爸经常,还经常打她。她决定上法院告爸爸。奶奶却说,家丑不可外扬,打官司也不光彩,奶奶会求爸爸不要再打你的。教师提问:你认为刘丽丽会听奶奶的话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大“阵营”,就“家丑不可外扬”与“家丑应该外扬”展开辩论。教师设计的问题颇具开放性,学生的创新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课堂讨论活动气氛热烈,高潮迭起。

三、合理调控讨论过程——课堂讨论活动有效的保证

1.交替运用讨论形式

课堂讨论活动主要有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形式。两种讨论形式各有优势。集体讨论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的讨论,故又称为班级讨论。这种讨论形式比较适合于重点、难点或争议较大的问题。但在集体讨论中,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往往受到限制,特别是那些平素沉默寡言、不善言语的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较少。小组讨论适合难度较小且议题较多的讨论。小组讨论的规模较集体讨论要小,因而小组内的组员参与的几率较大,参与者的积极性也较高,讨论的气氛也较热烈。

2.善于把握讨论时间与节奏

足够的讨论时间是学生思维充分展开的保证。如果讨论的时间过少,交流就会受到影响,学生的思维便不能充分地展开;相反,讨论的时间太长,学生也会感到厌烦,到后来讨论会演变为“闲谈”,讨论的效益大打折扣。我们发现前一种情形较为普遍。有些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较为充分的讨论时间,学生言犹未尽,便草草“收兵”,效果也便可想而知。

3.及时进行讨论反馈与总结

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讨论,一味地“赏识”,缺乏对学生正确的导向,诸如,“你的回答很正确!”“真厉害”——实际上存在明显的错误;“很有创意”——其实毫无新意。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误导。如,一位教师在上《男生女生不一样》这一教学内容时,设计了“男生女生”这一课题,并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小华同学的难题:“喜欢上了一个女同学,可她不喜欢我,我很苦恼。怎样才能使她喜欢我呢?”一位男学生说:“我可在骑车时,假装不小心将她撞倒,然后送她去医院,借此机会接近她,让她喜欢我。”遗憾的是,对于学生的这一“欠妥方式”,教师居然没有予以正确引导。这里,姑且不论教师设计的这一问题对五年级学生是否合适,但教师未对学生的这种“欠妥方式”予以“纠偏”,就足以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教师还有必要指出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情况予以适当总结,使学生在以后的讨论活动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确保在以后的讨论中进一步提高效率。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如,对优等生要求从严,在优点中找缺点;对于后进生要从宽,在缺点中找优点,以便使后进生学习有信心,优等生学习有方向,达到整体优化、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讨论法优点篇7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组讨论反思优化

课堂上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的同学唰唰地回头,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嘴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摘自《新课程优秀设计与案例》,海南出版社,2002年9月)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它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小组讨论学习使用现状的生动写照,虽然形式上很热闹,而实质上却没有效果,结果只是为了使用小组讨论学习而使用小组讨论学习。

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要求不明确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给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但没有明确给出答案需要达到的要求。许多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由于缺少明确的要求,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合格。通过小组讨论,也难以得出最佳答案。

二.时间不合理

教师要求学生讨论时,都会规定相应时间,但是往往不到时间就让学生举手回答。一方面学生的讨论时间不充分,讨论不够深入,达不到效果;另一面,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受限,影响部分学生的讨论积极性。然而,有时候却因为讨论时间过多,同学们难免聊到无关问题的事情,浪费课堂时间。讨论时间过少或过多都是不合理的,都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反馈不及时

课堂上小组讨论氛围看似很好,大家都七嘴八舌说的很开心。然而,可能有些小组成员并没有参与,甚至部分小组在讨论其它话题等。大家的讨论情况如何,甚至是否真正在讨论等,教师都不得而知。因此,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讨论容易流于形式,热闹的讨论背后是无效甚至是低效。

四.参与不积极

小组讨论后,大部分教师一般让小组长或部分优秀的组员发言,久而久之,组内的其它成员就会懒散,讨论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采取组内轮流发言的形式,虽然改变了部分学生“独角戏”的情况,但许多同学没轮到的时候仍然懈怠,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仍受影响,以至于讨论的结果往往是个人的答案。

五.评价不全面

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通常交流评价哪个是最佳答案,但没有自我评价这一环节。自我评价能深化相互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小组讨论后,教师一般只是总结答案,也没有深入的进行分析评价。学生只知道自己的答案对或不对,并不知道自己思考误区在哪。

基于以上关于小组讨论学习的反思,笔者提出了以下优化意见。

1.明确要求,便于评价

提供明确的要求,相当于给学生一个评价的标准。学生可以自主对照要求,评价自己答案以及组员的答案达到了哪级要求,并适当做出完善。如让学生讨论作者在《相信未来》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时,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依据这三个要求先审视自己的答案,进行自评,再通过互评,最后得出最佳答案。总结最佳答案时,如果语言不简洁,就简化语言;如果不准确,就细究文本;如果不全面,就补充要点。

不同的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一些概括类问题可以要求简洁、准确、全面,而一些开放式问题则可要求真诚、细腻、个性化之类的。学生依据这些要求,就不会茫无目的的讨论。

2.给予时间,充分思考

讨论,是主体间的讨论,在讨论前,学生要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时大家才有会有话可说,讨论才会深入。因此,在讨论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并给予相应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

同时,教师也应给予合理的小组讨论时间。小组才讨论到一半,教师就让大家停止讨论,开始呈现讨论结果。大部分学生说的还是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小组讨论出来的结果。抑或一个只需要简单交流就可达成共识的问题,老师需要及时喊停,避免学生谈论其它话题而浪费课堂时间。

如果能够合理安排讨论时间,一方面能够引起讨论的紧迫感,讨论积极,另一方面讨论也会更深入。教师应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学生认知情况等合理安排讨论时间,如难度大的问题要多给些时间,相对较简单的问题可以适当减少时间。

3.记录关键,及时反馈

许多小组讨论都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有的学生负责记录,有的学生负责发言等。虽然分工明确,有利于讨论的顺利进行,但语文课堂讨论均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是建立在个人思考基础上的讨论,人人都需要动手记录,人人都要做好开口发言的准备。

上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学习纸。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动手记下关键字词,讨论过程中记下最佳答案的关键字词。有了记录这一环节,将学生参与讨论的思考外显化,教师根据学生的记录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

4.随机抽点,积极参与

传统的小组讨论结果都是由小组长呈现,很有可能讨论的答案就只是小组长的答案而已。部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反正有小组长在,自己思不思考都没有关系。这种“搭便车”的现象非常明显。或者经常让已经准备好的小组发言,这样容易导致成为部分小组的课堂,许多小组只等着优秀小组呈现答案。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

如果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抽点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先说说自己的答案,然后在说小组交流的最佳答案。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被点到回答问题的可能,因此大家都会认真思考讨论,时刻保持警惕性。这样就避免了部分学生和小组偷懒的状况,也避免了学生讨论无关话题的现象。

5.多方评价,利于提升

小组讨论交流时,每位同学先自我评价,然后相互评价。教师随机抽点同学回答问题时,让学生养成先呈现答案再评价的习惯。同时,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对发现组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最佳答案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评。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无疑优于学生起来说出答案,然后教师给出简单评价,接着出示“正确答案”。

优化后的小组讨论学习应用示例:

问题:阅读课文第二段,作者对北平的爱表达了吗?他又是怎么表达出来呢?请你选择一处有感触地方进行评点。

要求:简洁、准确、全面。

时间:3分钟左右。

组织:每位同学先独立思考,并在学习纸上写下关键字词。完成后上下桌四人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根据要求得出最佳答案,同时记下交流结果的关键字词。时间到后,教师随机抽点组内任一成员回答问题,先说说自己的答案并自我评价达到了哪一级要求,再说说小组最佳答案也评评达到了哪一级要求,或其它小组来评价。最后教师做适当点拨评价,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方法来深化学生的理解。

讨论法优点篇8

问题一:如何收集疑点?

题二:是先对答案再讨论,还是通过讨论确定答案?

问题三:学生展示出的错误是当时指出还是讲完指出?

问题四:掌声是不是必须精彩时才有?

二、典型作课

作课教师:张老师

作课内容: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六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习题课

导学简介:

1.强调目标引课:

(1)复习巩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

(2)掌握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有关问题及基本方法。

2.小组交流展示:小组对子讨论并展示分配的类型题

3.组间互动质疑:1、2、3、4小组出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5、6、7、8组认可、质疑、追问、提升、点评。

4.方法揭题:各组通过类型题展示,归纳出相关解题方法,进一步揭示问题要害,形成解决同类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并由两人复述互检,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5.反思小结:由9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不足。

三、集体研课

1.作课教师自我反思

张老师:这节展示课的优点:

(1)习题选的还是很不错,疑点收集采用的展示过程呈现。

(2)课前给了学生充分自主练题的时间。

(3)本组分配的题讨论较深入,讨论过程中确定正确答案,没有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努力向答案靠。

这节课展示的不足:

(1)因为事先没有给学生答案,所以导致谈论其他题时间不充分。

(2)在学生没有质疑的时候,没有通过追问提升学生对题的认识深度,未能让学生充分争论。

(3)没有及时纠正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中心发言人主评

白老师:

优点:

(1)学生展示好,具体表现在学生讲评有停顿,其他学生有思考,和其他学生有互动。

(2)老师和学生关系融洽,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老师的质疑,对老师权威的挑战,老师对学生这种挑战的认可。根据智商激活论,这种融洽的氛围会让智商具有积极性。

不足:

(1)处理的不够细,表现在一节课处理的内容太多,部分问题没有深入讨论。

(2)细节注意不够,表现在学生使用红笔的习惯没有,展示的时候没有使用话筒。

建议:

(1)疑点的收集不要仅从学生那获取,自己要通过判阅了解学生的疑点,在学生没有提出时要通过质疑提出,通过学生展示看是不是真的没有疑点了。

(2)学生的展示最好在小组内事先讲解,通过小组内的质疑、补充,使他在班内的展示更加完美。

3.其他老师补评

卫老师:

优点:老师作用关键,表现在难点、重点有点拨。

不足:展示完缺少必要的练习巩固。

建议:继续发扬老师的作用。

赫老师:

优点:学生展示精彩,表现在学生展示的完整,展示过程中的自信。

不足:有些需要展示的内容没有展示,学生质疑少。

建议:学生的漂亮板书和作图的规范性都需要老师的要求和经常强调,甚至有必要通过扣分促进发展。

4.组长总评:平时大家听得都是新课,今天张老师上的这节习题展示课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1)典型选题和自主练题:张老师的习题展示课所选题目具有典型性,属专题针对性训练,其难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将预先选好的题目提前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练习,找出问题或学习疑点并记下。

(2)分类展题和方法揭题:这节习题课张老师根据自己对题的把握,把所有的题按难易分配下去,一般是一个小组一道难的一道简单的。让学生释疑、解难、明理,展示的同时用红笔在相应地方进行更正。通过习题展示,归纳出相关解题方法,进一步揭示问题要害,形成解决同类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3)疑点收集的新方法,不局限于疑点收集单和黑板。通过讨论中确定答案这种新形式,让学生不局限在答案的研究上,这样觉得可以深入的对题进行研究。

四、解决办法

问题一的解决方法

1.自主学习课上交流讨论后将疑点写在疑点收集单上。

2.如果自主学习课上没时间交流,那么在展示课上,小组交流讨论后反馈于黑板上。

3.习题不对答案,小组交流讨论后按小组分配任务展示成果,共识的就过,有异议作为疑点讲解。

问题二的解决方法:

讨论法优点篇9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价值实施前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之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首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其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在现有条件下,将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一、讨论式教学的价值

讨论式教学就是以学生讨论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是指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1.课堂讨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从发展能力的角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永远起自于主体的积极过程,离开主体不断积极活动,也就没有智力的动力可言。在课堂讨论,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每一个学生都能对其他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学生在肯定自己、完善自己或与同学研讨的过程镇南关都需要积极、独立、迅速的思考,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充分拓展学生的联想思维,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主线的教学思想。

2.课堂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课堂讨论交给了学生一把自主思考问题的钥匙,增强了学生探讨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在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写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更好地发展和生存。同时,讨论法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使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少和实践教学机会少而使教学容易产生枯燥、呆板的弊端,较为实用可行。

二、讨论式教学的实施

1.论题的设置。既然是讨论,首先必须有可论之题。课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成败。因此,所选的讨论题不仅要具有代表性,是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的,而且要紧密联系社会和学生实际,深度必须与学生认识水平相当,难度过大,学生无力解决,将难以引起兴趣。在其懂而不懂、知与不知之间选择紧扣教材、结合实际、开放多元、答案丰富的论题,这样才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从而产生积极参与的内驱力,通过讨论达到对复杂问题简单化;对模糊问题清晰化的效果。达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

2.讨论的形式。讨论式教学在实际运作中具体形式有许多,在达到教学目的这样的前提下,一般的选择有:

小组式讨论。即让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就某一问题让学生以自己为中心同临近的同学形成自然组合进行讨论并将结论由推选的代表进行班级阐述。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规模小、发言充分、易掌控,讨论时间适度,特别适合于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在对教学环节进行转换时使用。其缺陷是分组受学生座位的限制,无法考虑学生间的个性和水平的差异,易造成少数人垄断局势。

辩论式讨论。即在全过程中设立正方、反方、听众三部分,教师则充当组织、协调的角色。在进程中双方阐述各自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同时对对方观点进行反驳。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由于讨论的选题一般都有一定的深度,具有开放性,双方准备较为充分,观点较为成熟,气氛紧张热烈,学生容易投入。

情景式讨论。即有意识的创设特定的情景运用音乐、画面、图表等列出论题展开讨论。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由于有比较直观的视觉效果冲击,学生对论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因而可以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与分析、概括抽象经过讨论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其缺陷在于特定情景的展示及教师对论题的讲解要化费较多的时间。

角色式讨论。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社会热点问题时让学生扮演社会中的某一角色,从这一角色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给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也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问题的方法,感同身受,因此在讨论过程中有可能陷入空谈。

任务式讨论。即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关的必须解决的任务,以学生自由组合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的讨论。其缺陷是由于是自由组合,有可能造成团队成员的人数、水平的不均衡。

三、讨论式教学的前提

讨论式教学在实践中被证明是非常适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的。但是,要真正发挥其作用,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处理的好坏,可以说是讨论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

1.宽松和谐的氛围。要采用讨论式教学,就有必要将传统的师生关系重新定位。当教师以一个学习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走进课堂,当教师用善意的微笑、理性的语言、周密的组织面对学生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讨论环境了。因此,当宽松和谐的气氛形成时,讨论也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了。

2.充分周密的准备。成功的讨论,需要充分周密的准备。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对讨论式教学来说也是如此,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既定的目的,就有必要将讨论限定在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防止讨论漫无边际,对讨论时间、讨论时所用措辞都要有所确定,从而保证讨论的良好秩序。

3.积极投入的参与。讨论不应只是几个或部分学生的事,而应是全员参与的教学过程。

教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教无定法”,正因为如此,对讨论式教学也没有一定的不可改变的标准。讨论如果用得好,可以使课堂增色;如果用得不好就会使讨论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对讨论这一教学形式应有选择的使用,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对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准备应对措施。这样才能知己知彼,充分运用讨论的作用,升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讨论法优点篇10

时间:4月份

本月工作基本清单

1.

学习贯彻xxx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

2.落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日常防传染”的措施;

3.

组织动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复工复产等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

4.

开展形势任务教育:

5.

组织开展主题党日,落实“三会一课”;

6.

做好党费收缴、开展党务(政务)公开等日常工作;

7.

做好党建带群建工作。

备注:当前国内疫情重点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日常防传染”,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本月组织生活重点抓好疫情常态化条件下,充分发挥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支委会

1.

首先学习xxx重要讲话精神;

2.

研究讨论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日常防传染”的工作措施;

3.

研究讨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面复工复产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方案;

4.

研究讨论党支部形势任务教育计划;

5.

研究确定本月“主题党日”方案;

6.

研究确定推荐疫情防控先进集体和个人对象;

7.

部署本单位重大项目建设、重要工作等推进情况的宣传工作;

8.

研究工会和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复工复产中发挥作用工作方案;

9.

研究讨论其他事项。

备注:结合新情况新特点,支委会要充分发挥好领导作用,统筹调度、科学部署,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带领党员群众和群团组织全面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把耽误的工作夺回来、把损失的效益抢回来,奋力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二、党员大会/党小组会

(一)主要议题

1.

深入学习xxx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2.

传达学习中央重要会议精神;

3.

学习上级党组织下发的重要文件和工作要求;

4.

开展形势任务教育。

(二)集体讨论

1.

讨论本单位外地员工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办法;

2.

讨论本单位可能涉及的“外防输入”和“境外疫情防控”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确保万无一失;

3.

讨论本单位在推动全面复工复产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党员作用是否发挥到位、能否如期完成工作任务等问题。

(三)党员行动

1.

常规动作:根据支部党员攻坚队/示范岗/责任区划分情况,将支部重点工作逐一分配到位、落到人头。

2.

自选动作:联合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开展“提质增效当先锋”活动,号召全体党员创先争优。

备注:

1、要做好串讲串学,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学习资料加深理解,抓好运用。党员大会没有学到的内容,可在党小组会上学习。

2、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科学设置讨论主题,用高质量的讨论,引导大家从科学理论中找方法、找策略,找差距、找不足,及时对标对表,在以用促学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3、每一名党员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岗位做起,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创优,不断提质增效,努力把耽误的工作夺回来、把损失的效益抢回来,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三、主题党课及提纲

一)主题:从疫情防控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二)学习方式:音视频学习+党员重点发言+党支部书记辅导。

(三)学习内容:中国战疫记录片及人民日报有关评论员文章、国外疫情防控现状等。

备注:

主题党课,可延续音视频学习、党员重点发言、支部书记总结提升的模式,重点在提升学习效果上下功夫。让党员实实在在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引导党员自觉同错误言行作坚决斗争,进一步政治站位,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强大热情。

时间:五月份

本月工作基本清单:

1.

学习贯彻xxx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在疫情常态化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

2.

继续巩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日常防传染”疫情防控成果。

3.

继续发挥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4.

解读辅导《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5.

组织开展主题党日,落实“三会一课”。

6.

做好党费收缴、开展党务(政务)公开等日常工作。

7.

做好庆“五一”“五四”活动。

备注:

本月组织生活重点抓好疫情常态化条件下充分发挥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两个《条例》的学习。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支委会

1.

首先学习xxx最新重要讲话精神;

2.

研究讨论疫情常态化条件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措施。

3.

研究讨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和载体。

4.

研究讨论《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解读辅导讲稿。

5.

研究确定本月“主题党日”工作方案。

6.

安排本月重大项目建设、重要工作推进情况的宣传工作。

7.

安排参加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活动有关事宜。

8.

研究讨论其他事项。

备注:

结合新情况新特点,支委会要充分发挥好领导作用,统筹调度、科学部署,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把耽误的工作夺回来、把损失的效益抢回来,奋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党员大会/党小组会

(一)主要议题

1.

深入学习xxx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2.

传达学习上级重要会议精神和重要文件。

3.

解读辅导《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备注:要做好串讲串学,充分运用“学习强国”等学习资料加深理解运用。党员大会没有学到的内容,可在党小组会上学习。

(二)集体讨论

1.

讨论本单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议定解决办法。

2.

讨论本单位业务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风险点,从党建方面分析剖析原因和根源,议定攻坚克难的对策。

3.

讨论本单位党务(政务、财务)公开是否全面,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议定纠改措施。

4.

讨论和议定其他事项。

备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科学设置讨论主题,用高质量的讨论,引导大家从科学理论中找方法、找策略,找差距、找不足,及时对标对表,在以用促学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三)党员行动

1.将讨论议定的办法、对策、措施,逐一分配到位,落实到人头。

2.党员向本支部交纳党费。

3.党员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4.党员参加五一劳动节活动,青年党员参加五四青年节活动。

备注:每一名党员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岗位做起,按照要求完成规定各项任务。

三、主题党课及提纲

(一)主题:传承五一劳模精神和五四精神,依靠奋斗斗争实现伟大梦想。

(二)学习方式:请先模人物现身说法讲党课。

(三)学习内容:观看大国战疫群英普,《榜样》等。

(四)互动解答:党员提问,授课人解答,或党支部书记解答。

(五)

提出要求:党支部书记最后作总结,提出要求。

备注:主题党课,可延续音视频学习、党员重点发言、支部书记总结提升的模式,提升党员政治站位,增强党性修养。

时间:六月份

本月工作基本清单

1.

学习贯彻xxx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在疫情常态化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

2.

继续巩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日常防传染”疫情防控成果。

3.

继续发挥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4.

开展庆“七一”系列活动与评先评优工作。

5.解读辅导《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6.组织召开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

7.做好党费收缴、开展党务(政务)公开等日常工作。

备注:本月重开展庆“七一”与评先评优,召开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会,抓好一《条例》一《规划》学习。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支委会

1.

首先学习xxx最新重要讲话精神;

2.

研究讨论疫情常态化条件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措施。

3.

研究讨论开展庆“七一”系列活动与评先评优工作方案。

4.

研究讨论《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解读辅导讲稿。

5.

研究确定本月“主题党日”工作方案。

6.

安排半年支部工作总结。

7.

确定召开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会方案。

8.

研究讨论其他事项。

备注:结合新情况新特点,支委会要充分发挥好领导作用,统筹调度、科学部署,严格落实,切实做好庆“七一”的各项工作,总结支部半年工作,评先评优等工作。

二、党员大会/党小组会

(一)主要议题

1.

深入学习xxx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2.

传达学习上级重要会议精神和重要文件。

3.

解读辅导《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4.

开展庆“七一”系列活动与评先评优工作。

5.

召开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会。

6.

开展“主题党日”。

备注:要做好串讲串学,充分运用“学习强国”等学习资料加深理解运用。党员大会没有学到的内容,可在党小组会上学习。

(二)集体讨论

1.

讨论本单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议定解决办法。

2.

讨论通过开展庆“七一”系列活动与评先评优工作方案。

3.

讨论通过研究确定本月“主题党日”工作方案。

4.

讨论通过半年支部工作总结。

5.

讨论通过召开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会方案。

6.

讨论和议定其他事项。

备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科学设置讨论主题,用高质量的讨论,引导大家从科学理论中找方法、找策略,找差距、找不足,及时对标对表,解决问题。

(三)党员行动

1.将讨论议定的办法、对策、措施,逐一分配到位,落实到人头。

2.开展庆“七一”系列活动与评先评优工作党员向本

3.党员在组织生活上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认领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革命,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4.党员向支部交纳党费。

备注:每一名党员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岗位做起,按照要求完成规定各项任务。

三、主题党课及提纲

(一)主题: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

(二)学习方式:组织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教育,请英雄人物讲七一党课。

(三)学习内容:学党史、新中国历,看红色影片,用“红色元素”激活党员教育,做到“红色课堂”点亮初心,“红色载体”锤炼初心,“红色引领”滋养初心。

(四)互动解答:党员提问,授课人解答,或党支部书记解答。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