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天文学的就业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6:04

学天文学的就业前景篇1

近年来,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创意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形成了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这种趋势同样带给我们一个思考,作为中国的瓷都,景德镇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为什么近现代的陶瓷产业在这里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其实景德镇不缺工艺技术,不缺熟练劳动力,更不缺发展的财力,真正缺乏的是创新,是开阔的视野。景德镇陶瓷产业目前还是以艺术陶瓷为主,以日用陶瓷为辅的发展方向,整体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其实日用陶瓷才是带动景德镇陶瓷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增加陶瓷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是包括景德镇在内的中国陶瓷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以文化带动产业、与国际上的陶瓷文化接轨,以创意提高产品附加值,将是景德镇陶瓷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景德镇雕塑瓷厂是景德镇的老字号国有瓷厂之一,目前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已不复存在,各类私营陶艺工作室目前已成为雕塑瓷厂的主导力量。雕塑瓷厂传承了得天独厚的陶瓷生产资源,以陶瓷雕塑为主的多种陶瓷产业形态在厂区内并存,从事陶瓷行业各个门类的人才一应俱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也均具有完备的条件,经过几年的努力,雕塑瓷厂现在已经成为了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陶艺专业学生的创作和实习基地,不论是学生们的毕业设计和日常创作,都在雕塑瓷厂实现了从设计到作品的转化,外地艺术家工作室已经成为带动雕塑瓷厂本身及陶瓷周边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现代陶艺创作和设计成为了雕塑瓷厂新的文化符号。在刚结束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工作室设在在雕塑瓷厂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两位教师分别获得了金奖和铜奖的优秀成绩。作为景德镇创意产业发展的摇篮,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为陶瓷创意产业提供平台的基础条件。

雕塑瓷厂内历史悠久、声名远播的当属刘远长大师工作室,此后2005年落户厂区的乐天陶社掀开了雕塑瓷厂创意产业发展的序幕。除了这些知名陶艺机构以外,以陶艺工作室为艺术交流平台、以陶瓷产品设计与研发为核心的另作创意陶瓷设计工作室也在近期落户雕塑瓷厂。

刘远长大师工作室是以大师作品为龙头、以陶艺创作、陶瓷产品制作为主的陶瓷工作室,多年来在雕塑瓷厂引领了景德镇雕塑陶瓷创作的新潮流、其陶瓷产品的开发与制作也具有独到之处;另作创意陶瓷设计工作室500平方米的老厂房被合理地划分为工作室区域、设计区域和交流区域。陶艺家和设计师在工作室可以自由地创作,更重要的是,设计师的产品设计可以通过工作室的桥梁,和景德镇的大型陶瓷生产厂家建立产品合作的平台,把设计师的创意充分转化为生产力,使作品由纸面进入市场的时间大大缩短。另作创意陶瓷设计工作室本身具有优秀的设计能力,目前已实现了与香格里拉酒店、喜来登酒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北京直隶官府菜等机构的产品及艺术品的设计与生产过程。提高陶瓷产品附加值、增加陶瓷产品的多元化形态成为另作创意陶瓷工作室的艺术宗旨,通过这些案例的实施,将使更多人意识到陶瓷产品已不仅仅是桌面的餐具、卫浴用具、家庭摆设,陶瓷产品是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的新型媒材。

乐天陶社则是由香港籍陶艺家郑袢女士投资,在香港、上海、景德镇和北京兴建的陶瓷文化交流机构,长期从事陶瓷文化推广和交流,对景德镇乃至中国的陶艺事业发展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乐天陶社以发展创意产业、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交流与发展为己任,长期组织各类陶艺创意活动呈现给广大陶瓷业同行。其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在2007年就把著名的美国archieBray陶艺基金会的作品邀请到了瓷博会的国际陶艺展览现场,应景德镇陶瓷博览会组委会的邀请,22位年轻的美国陶艺家的46件现代陶艺作品经过乐天陶社长达一年的艰苦工作,成为景德镇瓷博会的一个亮点;archieBray陶艺基金会是195i年由archieBray先生在美国蒙它那州建立于的著名非营利性的公共陶艺机构。基金会自成立50年来,访问艺术家一直是活动的核心,这个为严肃对待陶艺创作的人提供良好工作环境的地方,每年接收来自全美国甚至世界各地的陶艺家到基金会的陶艺工作室进行创作。基金会的宗旨就是促使艺术家进行各具个性的独立陶艺创作,并使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从一米多高的陶瓷人物雕塑到十多厘米的小件作品,作品风格各异、琳琅满目,创作手法也各具特色,代表了美国年轻陶艺家的作品创意风格,为我们全面解读美国现代陶艺提供了另一个窗口。

学天文学的就业前景篇2

据主办方介绍,这是继中原大佛开光以来,该景区承接的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学习活动之一。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该中原大佛景区项目由平顶山本土龙头企业天瑞承建,而本次其承办的国际易学交流活动,邀请到众多国际世界各地知名的易学大师亲临现场,其中包括中国易学研究会会长孟亚红,易学泰斗廖墨香、邵伟华等助阵嘉宾,足以看出天瑞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下“功力”之深。

是什么催发了该事件的产生?又是什么使得一家民营企业深入此领域在传统文化上做文章?要看清事件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天瑞投资尧山风景区说起。

多元化开发旅游地产

据了解,天瑞始创于1983年,经过30余年的发展,其业务范围已经涵盖铸造、水泥、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是一家综合性的企业集团。2013年,其销售收入303亿元,是河南省重点支持的百户工业企业之一,位列河南省百强企业第20位。2014年,其又跃居中国企业500强第382位。

实际上,天瑞此动作,并非“一日之寒”。天瑞集团执行副总裁王子超介绍,天瑞对尧山景区的开发已经陆续进行了十几年,各项规划也都阶段式地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预期投资300亿元,其中囊括了地产经济的全部要素,有养生地产、养老地产、旅游地产、观光度假、高端陵园项目等一系列地产开发模式。

从河南省会郑州径直向南,尧山风景区位于鲁山县西部,地处伏牛山东段,总面积68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2153.3米。因尧帝登顶祭天、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得名。为天下刘姓发源地,思想家墨子故里。

天瑞所有的开发运作,都在围绕着尧山风景区在做,并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尤以中原大佛为主线串起来的儒释道文化传播发扬为重。

记者在实地采访中了解到,尧山风景区项目1993年开始开发,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部级自然保护区,先后多次被评为河南省“十佳风景名胜区”、“河南最美的地方”。200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部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1年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获国家规范化旅游服务示范区。

王子超说,围绕尧山这一天然旅游资源优势,养老地产方面,计划建设500栋禅修别墅、500栋养生别墅,10000套养生养老公寓,一所佛教大学,180栋别墅式农民公寓以及中国最大的温泉度假中心。

旅游地产开发方面,计划建设成中国最大的乡村商业社区,帮助当地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易学高层论坛期间,天瑞集团投资兴建的中原尧山福邸(陵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中原尧山福邸建成后,将是河南省乃至全国档次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一座陵园;根据规划设计,尧山福邸将集旅游观光、休闲祭拜、人文纪念于一体。而此举也拉开了天瑞集团投资文化旅游地产的序幕,发力多元化地产模式。

“以上项目的全部落成,天瑞将用5~8年的时间完成。”王子超说。

为何发力佛学传统文化?

这样一家实力民营企业,为何热衷于中国佛教文化,并不惜重金以此为契机开发旅游地产?有内部人士分析,天瑞集团董事长李留法创业几十年,一直就很钟情于传统文化,践行一家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传统文化的触角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带来社会经济效应,并以此扩大天瑞集团在河南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

“从投资角度看,在商品房市场遭遇限购后从高烧跌入冰窟之时,开发本土旅游文化资源是豫商的一个优势,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企业发展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有条件地进行旅游地产开发,是企业一项明智的选择。”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谈及该类投资案例时表示。

同时可以得到印证的是,在天瑞集团向媒体发放的公开资料中,其投资建设中原尧山福邸(陵园)项目的宗旨,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不言而喻,这与传统制造业向生态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相契合。

而与天瑞集团接近的业内人士透露,天瑞集团作为当地最大的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尧山景区项目的开发,不乏其董事长李留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崇,投巨资打造多元化旅游地产开发,也印证了其本人以儒释道文化为基础做好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决心。

事实上,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线,向其他产业拓展“疆土”的河南本土民营企业远不止天瑞集团一家。早在去年12月份,假发制造“大王”郑有全就把他的瑞贝卡集团延伸向了洛阳嵩县5a级景区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项目,签约资金120亿元,重新打造嵩县白云山景区。该项目也是嵩县有史以来引进的最大的投资项目。

而纵观国内,2012年,中国旅游地产项目超过3000个,全年投资总额破万亿元。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多元投资分散风险成为许多企业的战略选择。参与旅游地产投资建设的企业类型也渐趋多样化,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企业如万科、恒大、保利等住宅开发商也纷纷进入旅游地产领域。

目前,我国旅游地产的投资主体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商,如万科、万达、富丽等知名房企都纷纷进军旅游地产。以万达集团为例,旅游度假区正在成为万达新的支柱产业,到2020年万达集团在文化旅游产业收入比重将提高到50%以上,彻底实现万达集团的产业转型。目前万达集团正在长白山、武汉、西双版纳、三亚等地打造旅游度假区,总投资超过一千亿。

第二种是传统的旅游企业,如港中旅、华侨城、中旅、国旅等也都在大规模进入旅游地产。以港中旅为例,除了旅游产业链的投资之外,港中旅也在探索旅游与旅游地产的互补互动。港中旅在旅游和旅游地产的互动主要有三种:一是景区+地产,先把核心景区打造好,再来延伸地产。第二个类型是酒店+地产,港中旅计划在几个中心城市做城市酒店综合体,例如北京的丽都饭店。第三个是高尔夫+地产,例如深圳的项目,在南京港中旅也做了高尔夫加地产加温泉项目的策划。

作为传统制造业,国内实力企业如金杯集团、联想、用友等汽车制造企业、it企业、煤炭企业、钢铁企业都在纷纷进入旅游业,分羹旅游地产市场。

学天文学的就业前景篇3

告别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白底黑字的横幅“沉痛悼念贺淦荪先生”,横幅下方是身穿蓝色中山装的贺淦荪先生遗像,巨幅挽联“盆内藏华夏春秋浩然正气风雷激荡震寰宇,景中有天地精神锦绣文章山川氤氲美神州”分列两侧。贺淦荪先生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神态安详。

贺淦荪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盆景艺术家、盆景理论家、盆景教育家、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创立了中国动势盆景,创作了大量的传世佳作,堪称一代宗师。贺老先后被国家建设部城建司等单位授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授予“终身成就贡献奖”。贺大师先后参与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湖北省花木盆景协会、武汉花卉盆景奇石协会等社团组织的创立和建设。1984年4月,贺老参与创办《花木盆景》杂志,29年来带领本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奠定了本刊在全国盆景界的权威地位。

贺老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湖北省花木盆景协会、花木盆景杂志社、武汉花卉盆景奇石协会、云南省盆景赏石协会、广东省盆景协会、四川盆景艺术专业委员会、海南省盆景艺术专业委员会等组织、甘伟林、胡运骅、赵庆泉、胡乐国、郑永泰、梁玉庆、李云龙、吴敏、林洪鑫、陈习之、黄明山、李茂柏、刘源望、彭行荣、张衍泽、刘小勤、熊俊龙等人及贺老诸多弟子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贺老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贺老生前友好和全国各地盆景爱好者也前往送别。

唁电

惊悉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先生与世长辞,我会及全国盆景界同仁万分悲痛。我们失去了一位功勋卓著的盆景艺术理论家、实践家、教育家、活动家,这是中国盆景事业的巨大损失!

贺老从艺六十余年,开创了树石盆景及动势盆景之先河,为创立湖北盆景风格及推动中国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盆景人将永远不会忘记!贺老的光辉事迹将永载中国盆景史册!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祝愿贺老一路走好。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

2013年9月9日于北京

悼词

各位长辈、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

2013年9月6日下午3点10分,一颗平凡而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大家失去了一位至亲至爱最令人尊敬的亲人、导师,尊敬的贺淦荪先生与世长辞了!噩耗在中国盆景界迅速传开,唁电和花圈如雪片一般在这里集中,悲哀如电流一样在我们心中传递着。

贺淦荪先生,湖北武汉市人,生于1924年,享年89岁。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盆景终身荣誉奖获得者。美术副教授,擅书画,早年求学北师大,曾在武汉幼师、二师、华师、美院任教。深受同仁们的尊敬和爱戴。

贺淦荪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盆景艺术家、盆景理论家、盆景教育家、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从事盆景事业兢兢业业60余年,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

先生在盆景艺术领域,创立了中国动势盆景,创作了大量的传世佳作,题材内容上与时俱进,形式与技巧上推陈出新,赢得了海内外盆景界的公认和赞颂。

先生是盆景艺术理论家。是《花木盆景》杂志的创始人之一。先生以渊博的学识与过人的目光,推荐和发表了大量的盆景学术理论文章,构建了动势盆景理论架构,在实践中检验了丰硕的成果:曾撰写多本美术教育理论书籍,开天辟地似地组织举办了中国盆景学术研讨会(共五届),先生就举办了三届,推动了中国盆景艺术理论的基本形成和发展。

先生是盆景活动家和盆景教育家。先生多次参与组织和主持全国性盆景展览、根艺展及盆景艺术研究班,为中国盆景事业呕心沥血,工作起来忘我拼命,每次活动结束都要大病一场。先生诲人不倦,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培养人才,如今桃李满天下,为中国盆景事业培养了大量的盆景艺术后备军。

先生为人清正、高风亮节。体现了中国文化人的自尊、自信与自强不息。不媚俗、不势利、不张狂、不萎靡,人品与艺品一致,德艺双馨,体现了崇高的人格追求。

先生的艺术成就以阳刚大美,体现了他的内在精神、风骨和豪迈。先生在盆景艺术的实践中,继承了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化景物为情思,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展现出时代精神和现代的审美理念,弘扬了时代主旋律,努力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盆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开创意义。

为了表彰先生对中国盆景事业突出的贡献,2011年10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授予贺淦荪先生“终身成就贡献奖”。

中国盆坛泰斗级的巨星陨落,贺淦荪先生的逝世是中国盆景界的巨大损失!

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贺淦荪先生开创的盆景道路发奋图强,开拓进取,创造新的业绩。

贺淦荪先生永垂不朽!

先生一路走好!

贺金荪治丧委员会

2013年9月10日

贺小兵答谢词

伟躯静卧花丛中,耳际尤闻鼾声浓。不是父亲长辞去,实为劳累入梦中。

首先,感谢各位亲朋好友,感谢单位的领导和同事的到来!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贺老的追悼会,特别要感谢的是以沈连清馆长为首的贺老治丧委员会的同体同仁,以贺绍华副校长为首的贺老生前单位的领导及同事,以刘传刚先生为首的全国各地的代表,以张志刚先生为首的多年来陪伴在贺老身边的学生们!最后我需要感谢的是黄守贤、郑得义二位同学,在贺老重病的一个多月里坚守在贺老的身边精心照料,让贺老能安详地离去,没有半点痛苦。这验证了一句话,那就是人间自有真情在。

贺老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一生。光辉在于,他高效做事;平凡在于,他低调做人。他的一生,廉洁奉公,克勤克俭。他为我们后人作出了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贺老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老师。贺老是我一生中惟一崇拜的人,更是我需要用一生来感恩的人。父亲、老师,您放心,您的后人不会让您失望!您的思想,我们欣赏;您的思想,我们传承:您的思想。我们发扬。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憾月自圆。贺老的丰功伟绩,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谢谢啦,我的老师,您辛苦了!歇歇吧,我的父亲,您累了!我深信,贺老的在天之灵一定会保佑我们到场的各位及你们的家属一生平安,万事如意!

在场的各位是我贺小兵今生今世永远的亲人和朋友。

学天文学的就业前景篇4

关键词:文化景观;德国;解读

abstract:CulturalLandscapeisoneofthetermsfromtheGermanacademicdictionary,Landschaft.itisimportanttounderstandthistermfromtheperspectiveofGermanacademicbackground.Basically,LandschaftisbasedontheGermanclassicalphilosophyandGermanhistory,especiallythehistoryofGermanindustry.itiskeyparttomakeclearthatthistermonthecontextoftheGermandevelopment,notonlyfortheacademicunderstanding,butalsofortheChina’sLandscapestudyandworldHeritageapplication.

Keywords:culturallandscape;German;represent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5)-04-41(5)

作为文化遗产理论重镇的德国,一直以来,对“文化景观”(CulturalLandscape)概念的研究和实践上的运用都深深植根于本国的文化传统,并深刻地影响了当代遗产保护界对“文化景观”概念的解读。概括来说,德国学术界对于“文化景观”的阐释,一是源于德国人文地理学和古典主义哲学传统,二是基于德国近代工业化的现实语境。理解文化景观的德国解读,对于目前中国进行的文化景观的研究和世界遗产的申报都将有所启迪。

1文化景观的“德国血统”

1.1文化景观的概念缘起

文化景观(culturallandscape)的概念来源于1925年Carlo.Sauer的文章themorphologyofLandscape。文中他对“文化景观”做了如下定义――“theculturallandscapeisfashionedfromanaturallandscapebyaculturalgroup.Cultureistheagent,thenaturalareathemedium,theculturallandscapeistheresult.Undertheinfluenceofagivenculture,itselfchangingthroughtime,thelandscapeundergoesdevelopment,passingthroughphases,andprobablyreachingultimatelytheendofitscycleofdevelopment.withtheintroductionifadifferentCthatisCalienculture,therejuvenationoftheculturallandscapesetsin,oranewlandscapeissuperimposedonremnantsofanolderone.”①

Carlo.Sauer的观点,正如他在文中指出的,是源自于德国地理学者Schlüter提出的“景观”(Landschaft)概念。在德语词汇Landschaft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将文化的视角带入了自然景观的研究中,探索人对于大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并探讨文化对于自然造成的不同结果。这样的观点是不同于以往的“人和文明是被环境决定的,会出现什么样的文化是受到环境形塑影响却没有办法去改变环境”的论断。他指出了文化的能动性,将塑造景观的动力由自然环境移到了文化。文化是动力,自然环境是文化展演的舞台或是素材,而文化景观则是呈现出来的结果。②

1.2UneSCo对文化景观类型世界遗产的分类

如果说“文化景观”的“德国血统”具有明显的哲学意味,那么当代的“文化景观”的“UneSCo解读”则具有显著的现实诉求。

文化景观是1992年12月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讨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观的选择应基于它们自身的突出、普遍的价值,其明确划定的地理――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及其体现此类区域的基本而具有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通常体现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现代化技术及保持或提高景观的自然价值,保护文化景现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世界遗产的体系中,文化景观可分为以下3个主要类型:

a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b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次类别:一是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

c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

2源于德国哲学传统的文化景观的解读

2.1自然与文化――谁包容谁?

德国的文化景观的教育,以笔者的经验,是从“自然与文化――谁包容谁?”这个问题开始的。在学术界提出并讨论“是自然包括文化?”还是“文化包括自然?”这样看似抽象的题目后,引导出的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两个理论:二十世纪初的“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Determinism)和1940年代的“环境可能论”(environmentalpossibilism),二者基本上都保持了自然环境中心论的看法,将文化视为环境允许下所展演出的戏码。

而居于这两个理论背后的,与此相对的是德国唯心主义传统,特别是康德哲学。

康德(1724-1804),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康德通过强调“判断力”的重要性来驳斥经验主义的论调。康德认为,我们不可能认识事物之如其所是的样子(作为物自体),而只能认识事物如其显现的样子(作为现象)。我们感知到的客观对象,但并不是真正认识它们,因为我们面对的只是表面现象,而不是其本质。当我们运用判断力,尤其是审美的判断力时,我们仍然为现象所困,但却又可以(可能)从中找到一种一瞬间窥见实在界的方式。

康德哲学理论在19世纪以“德国唯心主义”闻名的哲学运动中得到了重新界定。唯心主义否认“物自体”的存在,认为世界是我们的感知而存在。

2.2作为方法论的文化景观

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观出发,德国文化景观是以“文化包括自然”为基础的。这种“唯心主义”的景观论,与iUCn和UneSCo③主导的以自然遗产为基础的“唯物主义”景观论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是,文化景观的德国解读带有更多的方法论的特质,而不是遗产类型的特质。

作为方法论,文化景观首先是一个价值评估的方法。文化景观是从一个整体来考虑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在具有统一意象、共同主题的景观里,每一部分的分散价值远远低于作为整体的文化景观的价值。

作为方法论,文化景观还有判断遗产外延的要求。这种对外延范围的划分,既考虑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也要考查遗产地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不仅要把“核心遗产”――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其周边自然环境所形成的“缓冲带”,也要考虑“核心遗产”周边的非物质空间环境(intangibleSetting),要明确这种文化环境是否本身就是“核心遗产”的一部分。

3基于德国工业传统的“工业景观”

3.1工业景观和工业遗产

如果按类型来分,文化景观既可以按照世界遗产的分类方法(如前所述),也可以简单分为工业景观、农业景观、历史遗址景观、历史设计景观等几种类型。而工业景观是与工业遗产密不可分的。

工业遗产是一个孕育于上世纪50年代、成熟于二十一世纪初的新概念。在50年前,即使是欧洲国家也不把19世纪、20世纪的工业类建筑和景观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看待。1970年代以后,德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倡导工业遗产、工业景观,并逐步定型“工业遗产”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工业遗产是指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出现的各种产业类历史建筑和相关的产业景观,它们与建筑学、考古学、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景观和产业景观相联系,具有建筑、规划、景观、考古、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价值。而工业遗产的狭义理解则是依据这个概念产生的背景,将这个概念基本限制于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拥有工业、仓储、运输等产业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建构和景观。

1973年,英国成立了工业考古学会,同年在产业革命的发祥地之一的世界最早铁桥所在地铁桥峡谷博物馆召开了第一次工业纪念性遗产保护国际会议(简称FiCCim)。随后,为保护工业遗产,使其免于被遗弃、毁灭的命运,一些专门从事工业遗产保护的组织机构如国际工业考古学会(theSocietyforindustrialarchaeology)、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CCiH)应运而生。同时,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矿场、工厂、冶炼场和制造厂也跻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列。2003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了《下塔吉尔》,这是关于工业遗产的第一个国际,也标志着工业遗产的概念已经成熟。在该的第一部分即定义了工业遗产的概念:“工业遗产是指那些在历史、技术、交往、建筑或科学方面有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遗物。它可以是建筑、机械、车间、磨房、工厂、矿场、冶炼场、仓库、店铺、能源聚集和传输设施、交通设施,也可以是那些与工业相关的用于社会活动(如供给或改善住宅、宗教礼拜、教育)的场所。”④

3.2德国的工业景观

德国作为以往的工业大国和如今的工业景观大国,原因在于工业化是德国近代的核心问题。德国的工业化较英法美诸国起步晚,经济发展也较之落后很多。但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半个世纪里,德国就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由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先进的工业国。19世纪末叶,工业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16%,接近于英国。到20世纪初,就超过了英国,仅次于美国,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德国的工业化是随着1840-50年代铁路网的修建和鲁尔地区发现巨大矿藏而开始的。铁路的修建带动了钢铁工业、煤矿工业与机械工业。德国的煤矿从1820年的1.3百万吨增1913年的190百万吨,加上87万吨的褐煤,几乎占了整个欧洲大陆煤产量的三分之二。然而,1950年代以来,德国传统的工业发展开始出现衰退,到了1980年代,鲁尔区开始出现大的失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大力发展了以鲁尔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变工业化为“逆工业化”,全力打造“工业景观”,保护工业遗产。

经过多年的努力,德国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工业遗产和工业景观的领先者。著名的德国鲁尔区在其自然资源枯竭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引导了国际工业景观的发展,成为研究工业遗产的必修课。如“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emscherpark)位于德国鲁尔区,由西边的杜伊斯堡市到东边的贝格卡门市(Bergkamen),长70km,从南到北约12km宽,面积达800km2,区内人口约为250万。埃姆舍河地区原为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150年的工业发展,这一地区形成了以矿山开采及钢铁制造作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区。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运河、高压输电线、矿山机械、高大的烟囱、堆料场等成为地区的典型景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为主要工业的煤矿和铁矿开采,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倒闭,大量质量很好的建筑也不再使用,地区人口减少,数十万个就业岗位化为乌有。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促使当地政府必须为地区的复兴采取有效的措施,即建造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处于核心地位的埃姆舍公园,把这片广大区域中的城市、工厂和其他单独的部分有机联系起来,同时为整个区域建立起新的城市建筑及景观上的秩序,成为周围城市群及250万居民的绿肺,园中有人行小径及自行车道系统。埃姆舍公园的最大特色是巧妙的将旧有的工业区改建成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并且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同时又创造了独特了的工业景观。这项环境与生态的整治工程,解决了这一地区由于产业的衰落带来的就业、居住和经济发展诸多方面的难题,从而赋予旧的工业基地以新的生机,这一意义深远的实践,为世界上其他旧工业区的改造树立了典范。

4文化景观的德国解读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的文化景观的解读源于其历史文化传统,作用于当今现实环境――而这也是中国目前最可以借鉴的。

4.1中国哲学传统的“天人合一”与文化景观

中国的传统哲学源远流长,塑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景观”。这是值得我们在当代大力弘扬的宝贵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它不仅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表明了人类生生不息、则天、希天、求天、同天的完美主义和进取精神,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思维模式的全面性和自新性。

天人合一的表述从某些方面很类似于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天与人是世间万物矛盾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一对矛盾,天代表物质环境,人代表调适物质资源的思想主体,合是矛盾间的形式转化,一是矛盾相生相依的根本属性。

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中国传统建筑从来都是综合考察“景观”,然后再思考“建筑”。对于传统建筑和建筑物的周围环境的“风水”的重视,使得我们的陵寝、宫殿、民居、石窟等等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

4.2中国的农耕文化传统与文化景观

从中国目前的现实环境看,我们传统的农耕文化产生的农业景观没有如德国的工业景观一样受到深度的挖掘。

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追溯农耕文化起源有一句“男耕女织”之说,它不仅是指早期的劳动分工,也是农耕文化形成的基础。出土的谷物化石,则说明早在河姆渡时期,至迟农耕由此(或更早)产生。以此,人们的活动便以“男耕女织”为中心,而随时间推移,长期沉淀形成的文化内涵及外延、各种表现形式(如前所述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文化类型相继展开。

4.3中国的文化景观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是中国目前的文化景观研究中急需解决的――

・时空一体的文化景观的真实性、完整性如何界定?

・中国文化景观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文化景观申遗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历史地理的变迁、中国历史交流通道(驿道、商道、移民路线等)与当代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的认定的关系如何?

・中国传统的风水与当代文化景观的认定?

5结语

理解文化景观的德国解读,既是深刻理解这个概念的学术意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对于目前中国进行的文化景观的研究和世界遗产的申报都将有所启迪。

概括来说,启示有二:第一,中国的文化景观应建立全球战略,中国的世界遗产应建立全球战略。德国的文化景观的解读是我们的榜样,UneSCo的全球战略(关于信誉与推广的战略部署)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的全球战略的追求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中国气派的弘扬,而不是对国外概念解读;我们的目标是化解中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人地关系危机、民族身份危机与精神信仰危机;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的儒家、道教哲学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彰显农耕文化,推重农业景观。

第二,我们要重视作为方法论的文化景观,而不仅仅是作为遗产类型的文化景观。一直以来,文化遗产领域对于时间的重视远远超过对于空间的重视。空间总是被当作固定的、非辩证、不动的东西来对待,而时间则代表了富有、丰饶、生命、而且是辩证的。而文化景观概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情况。

注释:

①Carlo.Sauer:themorphologyofLandscape(1925)

②Schlüter:《文化地景的理回》

③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英文缩写;iUCn,国际自然遗产保护联盟的英文缩写。

参考文献:

[1]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威廉哈维兰.文化人类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3]丁援.无形文化线路理论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4]ConventionconcerningtheprotectionoftheworldCulturalandnaturalHeritage,november1972,UneSCo

[5]operationalGuidelinesfortheimplementationoftheworldHeritageConvention,1February2005,wHC/05/2,UneSCo

学天文学的就业前景篇5

关键词:陶瓷景德镇传承和发展

闻名中外的景德镇以瓷器行业支撑城市千年的发展。瓷器与景德镇相伴相行,如同灵魂和生命一般,使景德镇亦无愧于“瓷都”的称号。下文将详细阐述陶瓷对景德镇的影响和意义。

一、陶瓷带来了景德镇名气地位的提升

唐宋以前,景德镇还只是江南的一个小镇,名不见经传。虽然有“新平冶陶,始于汉世”的记载,但也只是众多以生产瓷器为主的地方之一。

在唐代时有景德镇出产的瓷器传到京城,史书记载:“武德四年,有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献于朝庭。”此时的名号上传至京城,吸引了一部分宫廷官员的注意力,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初露锋芒。

到了宋代,由于手工业的发达,景德镇制瓷技术进一步提升,烧造的青白瓷闻名于世,名气也渐渐超过北宋五大名窑后来居上。真宗皇帝更以“景德”年号赐名,从此景德镇成为重要的瓷器产地。景德镇东郊高岭村的优质瓷土更是被人们熟知并在世界范围内命名为“高岭土”。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以后,制瓷技术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而到了元朝时期,统治者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对陶瓷的生产进行了严格的约束和控制,以求通过控制使制造瓷器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在浮梁设立有“浮梁瓷局”,由朝廷官府直接管辖,其可以优先从官府得到其他窑口难以获得的原材料和各种瓷器订单,而且还可以获得许多新器型、新画面设计图稿。而对于景德镇民间瓷窑生产的瓷器,也按照一定的规格进行征税。此外,朝廷官府也集中各地的优秀工匠来到景德镇,生产出质量上乘的精品陶瓷进贡给帝王家。这种方式无疑使得景德镇成为制造瓷器的独特之地。以元朝疆域之大,其统治者的开放性的视角,瓷器不仅在国内,也进行对外贸易,远销海外,海上的贸易路线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世界上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进口了景德镇的瓷器,其知名度不言而喻。

明清两代继承了元代浮梁瓷局的管理模式,为供应宫廷所需瓷器而在景德镇设立了“御窑”,由朝廷官府派人来担任督陶官。御窑投入大量资金,对产品精益求精,制造出多种风格齐全精美绝伦的瓷器。随着景德镇瓷都地位的逐渐确立,景德镇以外的官窑厂渐渐消失,唯有景德镇窑瓷器大批涌现,一枝独秀。

一直以来,我国也不缺乏生产瓷器的地方,但偏偏是景德镇力压群雄,“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陶瓷凭借“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特点,声名远播,享誉全球。当代中国,在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景德镇是唯一的一座以手工艺著称的城市。景德镇也被誉为“中国画坊”、“美术之廊”之美誉。如此地位和名气,离不开陶瓷的影响。

二、陶瓷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贸易,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瓷器艺术的发展

景德镇瓷业的产生、瓷业及其城市能长期存在并得到发展,有它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景德镇地区有丰富的制瓷原料。景德镇及周边地区盛产瓷石、高岭土、釉果、釉灰、耐火土等制瓷原料40余种。景德镇地区山峦起伏,丰富的森林资源十分有利于烧窑。此外,景德镇地区气候适宜,水资源充足,夏秋之际晴热天气多,有利于瓷坯的晾晒干燥。景德镇处于昌江岸,昌江汇入鄱阳湖,鄱阳湖则流入长江,而古代运输以水路为主,便利的水运条件便于将成品运出销售。再景德镇地处南方山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没有明显的军事重镇的地位,使其很庆幸地免受历朝历代战乱的影响。加上朝廷的大力扶持和重视,天r地利人和的因素都占据了,使得瓷业得到大发展,带动经济繁荣。

古代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没有掌握制造陶瓷的技术,对来自神秘东方的精美瓷器爱不释手。古代中国对陶瓷技术的垄断地位占据很长时间,是无可争辩的霸主。这种特殊的地位使得陶瓷的发展乘风顺势而行,获得遍及全世界的财富与赞誉。

据《江西瓷业之根本》一书中提到:“有清乾隆瓷业全盛时代,景瓷输出总值亦曾达六、七千万元”。明清时期,全国四大名镇佛山、汉口、朱仙镇、景德镇,只有景德镇在政治,地理上都不占优势,仅靠制瓷业带动的经济发展而扬名。凭借发达的制瓷手工业,景德镇地区也早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水平领先于周边地区,能够同经济发达的苏州、杭州相媲美。正如英国人李约瑟说:“景德镇是全世界最早的工业城市,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景德镇瓷器已成为世界性的大产业”。

制瓷业是较早与农业分离的手工业之一,技术将从业者专门化,使他们不需务农。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制瓷业的持续发展,把制瓷业这种原来与农业连在一起的家庭手工业的行业,较快较早地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并且就制瓷业与农业的分离程度而言,景德镇走在了当时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其他江南市镇的前面,城市就是这样从农村分离出来。明代中期,景德镇窑户已基本上集中到镇内,城市的繁荣已建立在瓷业生产基础上了,这种集中,有利于制瓷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从某种程度上松动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封建自然经济结构,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使资本主义所需的生产要素得到解放。

古代中国曾经在广州、杭州、泉州等沿海地区设立市舶司,作为对外贸易管理机构,相当于今天的海关。陶瓷便是其中一大主要商品,拥有巨大的海内外市场,一定意义上带动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发展。陶瓷出口到遍布亚欧非大陆的近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收入。目前世界上众多的文物博物馆都珍藏有景德镇瓷器,价值不菲。

三、陶瓷更是促进了景德镇文化的繁荣

景德镇陶瓷文化是景德镇地区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手工技艺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两千年沉淀下来的与陶瓷生产相关的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的融合,是集地域文化、工艺水平、美学思想等诸多因素在内的文化形式,涵盖了原料开采、工艺流程、技艺传承、生产习俗、行业制度、窑神崇拜等诸多内容。

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教,天人合一思想,人际关系等在景德镇陶瓷文化中均有反映。如岁寒三友、四君子、竹林七贤、大漠孤烟、塞外风情、吉庆有余、福禄寿喜、狮子滚球、凤戏牡丹、龙凤呈祥、葡萄果枝、松鹤同庆、麒麟送子、双龙戏珠、荷托莲花、喜鹊登梅等都是陶瓷上的常见题材。

陶瓷带来了一些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比如在景德镇流传着“青花姑娘”的传说故事。相传在元朝时期,为了找到能在瓷器上作画的颜料,有一个名叫廖青花的姑娘就到距离景德镇100多里的小青山上找寻石料,结果后来大雪封山,他的未婚夫到小青山上找到她时,她已经被冻死在山顶;在她的脚下,堆着闪着蓝色荧光的石料,后来人们就开始用这种石料在瓷板上绘制蓝色图案,也就是现在的青花瓷。这反映了流传在瓷工和劳动人民中对如瓷器般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愿望。

景德镇陶瓷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反映在陶瓷工艺上,呈现出浩繁复杂的风格。不同年代、不同造型的陶瓷珍品如宋之影青,元之青花、釉里红,明清之青花玲珑、粉彩、薄胎、祭红釉等名瓷不胜枚举。

且由于瓷的质地像玉的特点,而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对玉的尊崇,瓷器代替玉从神圣走向世俗化。陶瓷这一载体使得我们民族形象,民族精神等的内容刻固定下来,经过时间的洗礼依然经久不衰。

四、陶瓷在当代对于景德镇的意义分析

近代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国门被打开,西方文化入侵,传统文化大有退化之势。陶瓷产业和文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工业文明、现代化、城市化等的影响和冲击,对景德镇的政治、经济、城市形象也带来巨大影响。建国以来多元化发展现代工业,而景德镇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化工、电子、陶瓷、电力、食品等几个行业上,陶瓷占经济的比重已经不多。国际上即使在制瓷领域,也被日本西欧美国等超越。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其陶瓷工业发展迅猛,领军世界陶瓷。在国内,被新兴的福建德化的制瓷产业的光辉所笼罩,景德镇的地位已经不如从前。如何将陶瓷在历史上对于景德镇发挥的影响和意义,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是当前我们所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应当要把握好陶瓷这张名片,立足于陶瓷产业的复兴。当前景德镇的发展滞后于江浙福建等沿海地区,且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虽然国家投入了一部分资金用于振兴景德镇陶瓷产业,在景德镇建立专门的陶瓷大学来培养此方面的人才,景德镇陶瓷生产也更多地采用了现代化的工业技术,但这些都还不够。景德镇仍然需要把握好千年瓷都的品牌,打造全球知名的形象,在质量和制造工艺上加以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打造高精尖的瓷器产品,填补国内陶瓷在高档市场的空白,并且在世界市场上扭转我国陶瓷产品的低劣形象,真正与自身作为陶瓷圣地的出品相符,重塑辉煌,显现千年的陶瓷底蕴。

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术业有专攻”,受到全国范围内的应试教育制的影响,培养的学生和人才在专业的领域上不够优秀。在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人都不能够认识到瓷器的魅力,造成这项古老的技艺难以流传下去,出现断层。教育思想上应当改变人们的一些观念,发扬“工匠精神”,将个人所擅长的单一领域逐步做到精细化。

市场经济形势下应当适应市场的需要,生产满足于各个地区各种文化的相应的陶瓷产品。积淀了几千年的陶瓷文化本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极具开发价值,景德镇所留下的古窑也数不胜数,如能将产业文化、旅游、人文生态等相整合,大力弘扬,则能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景德镇陶瓷行业既是传统的,又是最有希望的;既是产业的,又是文化的;既是市场的、商品的,又是社会的、艺术的。只要制定符合实际、顺应潮流的战略,下大力气落实措施,景德镇重振瓷都雄风并不遥远。

参考文献:

[1]邹安怡.元代的文化政治对元代陶瓷艺术的影响.湖南师范大学.2014

[2]李兴华,胡菁惠.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传统与现代变奏中选择和重构.中国陶瓷.2003.10

[3]万能.明清景德镇官窑制度及对景德镇瓷业的影响.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4]彭涛.明代宦官政治与景德镇的陶政.南方文物.2006.2

[5]刘忠山.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盛行原因考察.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5

[6]宋燕辉.明代后期景德镇瓷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状态.南昌大学学报.2009.5

[7]许艳艳.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的资本化研究.哲学与人文科学辑.2011.5

[8]徐昂.景德镇陶瓷对欧洲的出口贸易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5

[9]钟丽英.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之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0

[10]刘昌兵.因瓷而兴――古代景德镇的瓷业城市历史和特点.江汉考古.2008.1

[11]孙静艺,王伦.中国陶瓷故事域外阐述与中国陶瓷文化传播研究.山东陶瓷.2016.10

[12]刘凌波.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中小城市Ci策略――以千年瓷都景德镇为例.武汉大学.2005

学天文学的就业前景篇6

漂亮的安徽女孩王小娇自大学毕业后,因找不到与自己专业学科对口的工作,两年来一直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由于国家政策对房地产各项打压,房价在下滑的情况下,买房者又一直抱着观察态度,有时一星期也卖不出一套房,工资加奖金的薪水让她工作再努力每月也挣不到两千元,回家闲暇时也在想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她,父母省吃俭用,本想通过宝贝女儿上高等学府而改变她以后生活的命运,可没想到如今的大学生比马路上堵车时的汽车还要多,即使是学技术的也很难找到对口工作,从而自主创业的想法随之越来越强烈。

没想到的是致富就发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当天的下午她正在上班,从外面进来两位像是夫妇的客户,小娇赶上前彬彬有礼的说:“您好,里面请,请问您是来看房吗?这边有沙盘,我给您介绍一下,之后她滔滔不绝的给客户讲述了各个方面从小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到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各种基础配套设施和科学的小区整体环境的绿化,在坐下交谈之时小娇看到女士将手中几本崭新的杂志放在了桌上,小娇不解的问大哥大姐您在闲暇之余喜欢看杂志吗?”大哥面带笑容的答道:“不是喜欢看,是每月每期必买必看,因为是营销类杂志,很多生意人都爱看,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几本是中国榜上有名的营销类大品牌杂志,我们最早就是看杂志改为弃农经商的。”听到这,小娇不解的说:“大哥大姐以前是农民吗?真的看不出来。”大哥又讲到:“我只有小学文化,五年前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纯农民,自从看杂志上致富信息找到了适应做的好项目后,发展到现在又在城里买房,五年之前想都不敢想,看你好学,你可以记下杂志的名称到城里的任何一家书店都可买到,也许里面营销类技巧对你以后的工作也有很好的帮助。”

下班回家的小娇晚上在被窝里辗转反侧的睡不着,心里想一对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夫妇都能自主创业在城里买车又买房,自己又是多年苦读的大学生,学无所用落到为别人打工,每月只能挣到千八百的工资。心里不免有些酸痛,转天清早他向领导谎称生病请了假,随后到书店按照那天记下来的品牌买了杂志。没想到的是细心好学的小娇整整两天时间在家细致的看完了每本杂志的内容,书中一个个历尽艰辛成功创业的故事激发了她内心创业的萌芽,在众多创业项目中她最终选出了适合自己做的几个项目,她为了创业勇往直前,当机立断转天到单位办了辞职手续。

在精挑细选中最终选择了新兴行业手工制作室内假山项目。随后小娇拨通了李先生的电话:“李先生,您好。您忙吗?我想咨询一下您的项目?”电话那边的李先生说:“我现在正在做活,一个小时后回你电话,好吗?”十分守时的李先生一小时后给小娇打来了电话说:“你好,你想做我的项目有什么问题你就提吧?”小娇十分礼貌的问:“李先生,您好,我在很多营销类杂志看好您的项目,非常有发展前景,向您咨询几个问题:”我是一个找不到适合自己对口工作的大学生,看营销类杂志,想像您一样,通过手工制作假山盆景自主创业改变人生,您看我能学会吗?函授可以吗?原材料是否在全国各地都可以买到?还有产品怎样销售给客户?

电话里的李先生笑着回答:“想干我的行业只需要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再加最小县级函授投资3800元就可成功,这包括手工制作室内假山盆景的所有工具,以及多套盆景辅助件和销往小区住户用的彩色宣传广告,还有由我亲自为学员制作的声图并茂专用的教学光盘,大家看好包学包会。营销技巧一看即懂。原材料在全国各地均可购买,我只教每个县或市一名学员,目的就是不产生价格战,以后我可以赚每位学员的辅助件钱。”

紧接着,李先生又讲到:“手工制作假山盆景不需要开店制作和销售,只需在家客厅或有一个小房间即可制作,学员可先看上两遍教学专用光盘,然后按着所需各种材料清单到当地建材市场先买上一两百元的原材料,按光盘的步骤使用我为你们提供的专用制作工具,几个小时就会轻松的制作出款式精美、人见人爱的室内假山盆景,之后在合理的摆放上亭台、阁楼,放上喷泉器和雾化器,再种上花草,几天之后你就会看到一个似真山真水,景物逼真,山上云雾缭绕,瀑布飞流直下,山下小桥流水,又能见到鱼儿水中游大自然中真实可见的景物缩影。”一直想创业的小娇没有跟家人商量,就自作主张的到银行给李先生打了款。

如今的王小娇已经在两个月内制作售出了室内假山盆景多达100多个,共计纯收入4万多元,成功创业的她再也不会为别人打工了,是她把握了偶然的一次创业机会,使她永远踏上了致富路!

杂志社声明:

由于李先生工作太忙,读者们更多的问题又难以在文章中体现,故此在文章的同页面上刊登了《室内假山盆景制作火,一技在手终生富》的答读者问,望广大读者细读慢品,也许一次成功的选择就可改变你的人生命运。

地址:北京石景山假山盆景制作室

电话:010-56250985

学天文学的就业前景篇7

景观设计师

1963年生于浙江金华

1984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

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主攻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

1995―1997年任美国Sw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

1997年回国,现任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时尚也可以不花钱,时尚也可以很简单。品位这东西,完全不在于是否昂贵。而在于顺乎自然,以人的舒适为起点。接下来全看手法高明不高明。”

向我阐释这番理念的。不是t台上某位妖娆多姿的服装设计师。更不是从香车美酒花团锦簇中走出来的绝代佳人,而是一位跟泥土、跟大地有着深厚感情的学者、工程师兼艺术家――他最迷恋的是野草和稻田,乐趣是与土地为伴,他乐意把它们作为自己一生研究的对象和共事的伙伴。

这个人叫俞孔坚。

俞孔坚属于人们通常说的“海归”,但他没有英文名字。

冰山一角

今年春天,北京曾有过一场著名的“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公众听证会”,举国关注。之后,更多的人认识了俞孔坚教授,听到了他批判眼下违背生态规律的种种做法的呐喊之声,并且记住了这位浪漫和斗志都充沛得无以复加的年轻设计师。尽管,抨击他的人可不比支持他的人数量少,情绪激烈程度不相上下。

4个月之后,恰好在本次采访结束的第二天晚上,中央台新闻频道播出国家环保总局关于防渗膜一事的最后决定:已经铺下去的防渗膜全部撤掉,还没铺设的部分当然也不再继续,总局领导公开表示,改用天然办法防止渗漏“显然是最好的”。

几乎与听证会同时,北京某家日报于4月初刊登了一则消息――“景观设计师:正规军不过干人,资深人员年薪达30万”。文中这样解释:景观设计这门学科是从国外引进的,过去把这个职业的名称翻译成“风景园林师”,但是它范畴小,主要指设计配套绿地的人员;现在译成“景观设计师”,则是沿袭美国的理念,范畴扩展到整个城市的景观脉络设计和大尺度的规划。

相信当时没几个人能猜到这番“更新换代”背后的故事,也尚且没有足够多的人意识到,景观生态学是渗透进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事,说白了,这件事明白得早、搞得好,大家都能住得舒坦、活得自在,否则就只能眼瞅着我们生存的城市一天天沦陷下去。

景观设计师的前世今生

2004年12月20日,著名的《焦点访谈》罕见地用13分钟篇幅,来介绍一项“新”的职业――景观设计师。当时俞孔坚出现在镜头前,侃侃而谈,满面笑容,由于他和众多同仁多年的努力推动,这一传统行当的新形象终于被国家劳动部及有关方面认可,名正而言顺,成为国家承认的新兴职业之一。

一年前,清华继北大之后成立景观学院。如今,清华每年花费上百万从西方“引进”景观生态学教授。

两年半前,北大景观中心正式脱生为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俞孔坚任院长,仅仅通过网络消息的1周之内,就聚齐了全国各地800多人在揭幕之日到京参会。

6年前,俞孔坚领导的“土人景观”跟中山市政府合作,将废弃造船厂改造成岐江公园,地处市区、占地11公顷。历时3年,波折无数,终于按俞孔坚的设想落成:在保留旧有工业设备的基础上,生出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园子,水木相依,人器相谐。2002年,这园子得了美国景观设计协会年度荣誉奖(专业领域里的最高奖);今年又意外获得第10届中国美展金奖,评委们说它“具有标本意义”,把中国的设计大大推前了,因此破天荒地把奖颁给了油画、美术之外的景观设计类作品;今时今日,公园周围的地价翻了3倍不止……

8年前,俞孔坚满腔热情回国创业,他是头一个学成归国的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刚一回来就接受北大邀请,成立了景观设计研究中心。同时他振臂一呼,成立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既是公司,也是研究所,当时成员大概两三人,现如今已有200多人。

16年前,26岁的青年教师俞孔坚怀揣着些许茫然和更多期待,携妻赴美,开始他事业上的“哈佛之旅”,也开启了他在景观生态学上的研究之门。

同样是那一年,北京林业大学(俞孔坚出国前在那儿读书、执教)首次招收“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而等到1997年俞孔坚回京时,该专业竟然已经被取消了,直到2004年在多方努力下才又恢复。

前文中提到,“风景园林师”一职,后来发展成新生代行业“景观设计师”。

先天下之爱而爱

8年回国路,走得不平坦,但俞孔坚坦言“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他的生态观在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听到;他在向理想飞奔的路途中也结识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仿佛怀着某种信念在黑暗中一点点摸索,终于牵到了彼此的手。

在去年举行的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他态度温和、语气坚决、言辞犀利的演讲给众人留下深刻印象:

“高速城市化扩张,使原来的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地变成了单一的建设区。大地景观正发生着五千年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民族生存空间的危机、国土生态安全危机是史无前例的。”

“土地是活的,是生命的有机体……把土地的血脉切断了,破坏了山水的自然格局…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我们的城市也将是死的。”

“当西方人在炸掉他们的人工河渠,埋掉高架桥时,我们却在花大把的钱重复着100年前美国人犯过的错误……”

这位曾被国内同仁赞誉为“公用型知识分子”(相对的还有雇用型和御用型)的人,他发出的声音一开始是细微的、压制的、被淹没了的,如今已逐渐地扩大开去,更多民众开始留意他的想法,倾听他对土地那番恳切的讲述,逐步认同他对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设想,还有――亲身享受他设计的项目。

他最近刚刚完成两件事: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景观校园;浙江省整个台州市的“反规划”发展方案。

前者利用校区用地原本是郊外一块稻田的天然条件,将水稻种进校园,既可做景观,也可让“中国人”的传统在学生群体中充分延续,例如中国的很多节气,都是根据庄稼收割来的。春种秋收的切身感受让学生们知晓自己未来职业的出发点,始终应立足自己的民族和土地,这也是俞孔坚在事业追求上一贯坚持的。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赞道:“育米如育人,稻香飘校园。”

后一个项目则考虑到台州市需要抵御海潮袭击的特点,先划出一部分地区,不得盖楼建厦,是为“反规划”的第一步,即先确定哪里不可以建什么,接下来才是哪里可以建什么。反规划理论在国际上也是比较前卫的。

2005年7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公布,“反规划”之台州案例、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两项目,分别获得规划荣誉奖(aSLaHonoraward,planningandanalysis)和设计荣誉奖(aSLaDesignHonoraward)两项专业大奖。北大和“土人景观”也成为美国之外惟一的设计者却同时拿到两项大奖。

俞孔坚开玩笑说:“如果每个项目都按我的设计思路实现,每个都会拿奖。”最近这四五年,土人公司差不多实现了200个项目,只占他们接洽项目的20~30%,其他的不是理念不合,就是中途夭折。后者更让人难受,因为俞孔坚往往在立项之初就跟他要做项目的土地建立了感情。

“我们不缺好的设计师,我们缺好的甲方。”俞孔坚说。曾作为甲方跟他合作过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阎立军说,俞孔坚曾经在邯郸为了做一个项目,因为特别重视土地,重视“魂”的东西,把酒店的被子搬出来睡在野地里,感受了一夜寒风,仿佛又见“千年古道”。做出来的方案后来还是被否了,他跟对方争论得很激烈,眼泪都快出来了。

对土地的情感、对河流的热爱、对草木的疼惜,恐怕从俞孔坚小时候在家乡金华的白沙溪畔放牛时,就深深埋进他心里了。

从近年来他的团队所获奖项也可看出,这个领域是典型的边缘学科,或日跨领域学科,需要丰富的知识,除了科学,还有艺术,除了技术,还有天文、地理、历史、植物……然而,对中国的现状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情感。

理想中的桃花源,也许并不远

俞孔坚17岁离家到北京念书,当时母亲给他带了一包家乡的土。现在25年过去了,这包土一直陪他进京、赴美、回国,他把土跟博士服搁在一块,并将自己的公司也命名为“土”人。

俞孔坚鼓励十几岁的儿子利用暑假期间回金华探亲,看看当年他曾留连的小溪、池塘和芦荡,看看当年滋养过村里好几辈人的土地。儿子拍回很多照片,内心触动很大。俞孔坚开心大笑道:“看,这就是俞氏寻根之旅。要让他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另外更开心的是,他为岐江公园项目撰写的《足下文化野草之美》一文被收录进江苏版的中学语文课本。

俞孔坚锲而不舍地做着教育推广的工作,并坚信“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的学生们的”。他自称牺牲者,但是从笑容里可以看到他内心强烈的自信。他当算是世界上最乐观的“牺牲者”了。

学天文学的就业前景篇8

***同志,自83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奋战在偏僻的农村中学。因业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区、市优秀教师。94年经哈市教委批准由代课教师破格转为公办教师。94年、96年连续被授予二十五和二十六两届哈尔滨市劳动模范。97年被授予第八届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说起陈景祥老师,大家都有-

一大堆掏心窝子的话要倾吐。全校的学生爱戴他,老师尊敬他,校长心疼他。亲朋好友真是拿他没辙,说不爱他吧,那是气话;说恨他吧,倒是恨个“透心凉”。说句合情入理的话是爱中有恨,恨中有爱,怨他是一个不合时代潮流的怪人,怨他有致富之路不走,有发财职业不干,偏偏爱上空得叮当山响的教书匠这一行。

陈景祥今年四十岁,是一个苦命的梦生,父亲没有见到儿子就病故了。小小的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苦废人生。当他嗷嗷待哺时,苍天无眼又雪上加霜,使他患了小儿麻痹后遗症,双腿落下残疾。现在每只大腿只有啤酒瓶子一样细,又患有神经衰弱和严重胃病,因营养不良,又得不到很好地休息一个堂堂男子汉体重却只有四十七公斤,着实让人见了可怜。然而他却能顶天立地。自立自强,以超人的毅力,做出了常人做不到的事,使大家有口皆碑。

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读完高中,因没有资格踏入高等学府的大门,为了生活他拜师学习烫发、烹饪、园艺技术。一九八一年在阿城县园艺技术员考试中获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拿到了园艺技术员的合格证书。同年被哈市一五一中的

学聘为该校的职业教育的园艺技术员,一九八四年该校职业教育取消转为代课教师。一九九四年四月经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委申请上报,市教委批准陈景祥同志被破格转为公办教师。

陈景祥自一九八六年开始担任班主任以来,他所带的班级年年都被评为校优秀班级,他个人也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学生毕业合格率均为百分之百,多年来,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在教育这块沃土上不图名利辛勤的耕耘着。

有些人都在想方设法捞大钱,住大房,住上好房还想往市中心挪一挪。这些远大“目标”陈景祥都不曾想过,怎样对工作有利他就一个心思去做。他的家原在近郊幸福乡信义村,为了能把上下班浪费在路上的时间用在学生身上,他毅然决然把家从市郊搬到远郊,在离学校五里地的杨家湾安营扎寨。时间节省了许多,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从杨家湾到学校,每天上下班都要路过一个比较陡的山坡路和两道水沟,这对腿脚正常的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可是在陈景祥老师面前却是一大难关。因腿脚不便,上坡的时候要用两只手支撑着大腿,还要手反着山坡傍边的树一步步地往上挪。从山坡上滚下来是常有的事。遇到雨雪天就更难了。俗话说上坡容易,下坡难,这一点陈老师体会最深,赶上雨天就只有蹲下来手脚并用往下蹭,赶上雪天坡滑,干脆坐在坡上像小孩打爬犁一样顺势滑下来。一次天下鹅毛大雪,他比平时早30分钟上路了。由于路滑山坡徒怎么也上不去,多次滚下来,棉帽子甩丢了饭盒扣在地上,他心里非常着急。几位同路已爬上山坡的女学生见状,急忙返回连拉带推把老师拖了上去。在这段山坡路上陈老师挨摔是家常便饭,但不论是雨天摔得满身泥水,还是雪天摔得雪人一样,有时伤痕累累,他总是照样坚毅地站在讲台上,学生们看到自己的老师这种情形,都感动得眼圈红红的,为了不再让老师摔伤,每天都有学生在山坡边等他一起上下。陈老师很忙,经常不能准时下班,学生见不到他不放心,这样下去耽误学生的时间比他自己挨摔还心疼。想来想去他没有别的选择,只好忍痛把病妻

幼子送到岳父家,让岳父家照料,自己把铺盖搬到学校,自己起火,一星期回家一次,有时一忙半月、二十天才能回一次家。就这样,陈景祥老师为了自己的工作,在校住独身一住就是四年。在校的时间多了,他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身上。八八年他接了一个初二班,这是一个典型的乱班,在摸底中他了解到:班中以张某同学为首的四名同学由于受社会一结不良现象的影-

响,学习态度不端正,有逃学,不讲文明等现象。在他们的影响下班级组织纪律涣散,学生们集体观念不强。针对这一情况,陈老师多次找这几名学生谈心,找出他们产生不良习惯的根源,指出这些不良习惯潜在的危害性,同时以这些学生爱好体育活动为突破口开展活动。一次准备周六下午举行棋类比赛,就在周六的早晨,岳父家捎来口信说,孩子因急性喉炎住了医院,让他马上回去,听到这个消息,陈老师心里很着急,可当时他摆正了一个孩子和几十个孩子的关系没有去医院看望自己的孩子,当陈老师来到医院看到刚刚脱离危险还在打点滴的儿子时,流下了眼泪。家人说他无情无意,他真的无情无意吗?不是,他有情——那是对学生们真挚的热爱之情,他有意——是对学生们关心的深情厚意。事后那几个学生得知老师因为他们没有看望自己生病的孩子时非常感动,他们主动找到老师表示:老师对他们比自己的孩子都关心,一定对得起老师,好好学习报达老师。这几个学生转变了,班级风气好了。毕业后一人考取了技校,一名参了军,其他两名也已经成了致富能手。在活动中陈景祥老师和学生沟通了感情,交流了思想,同时他坚持为学生义务理发,在理发过程中针对一些学生留长发、留怪发型,给学生讲什么是美,让学生在认识真正美的含义中体会做人的道理。他还把理发和园艺技术传授给学生,让不能升学的学生学有一技之长。陈景祥的一天就象上满发条的钟表一刻不停地运转。折腾了一天,晚上躺在炕上浑身像散了架子一样,疼痛是免不了的,第二天还是照样上班传道、授业、解惑。

学校的领导和同志们心疼他、关心他、尽力帮助他解决困难。有一位教师调走了,倒出一间家属宿舍,领导和教师一致同意优先照顾借给陈老师。此举是学校破天荒为一名代课教师解决住房。有人说,不怕挣钱少,就怕家中有个病老婆。陈景祥的妻子患有多种疾病,精神分裂症和腰间盘突出。经常犯病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陈景祥老师在单位他是个好教师,在家是一个标标准准的模范丈夫,合格的“男仆”。妻子病了,他就千方百计给爱人做一些可口的饭菜,有时要一口一口地喂,到了晚上妻子和儿子睡着了,他还要完成两项任务:做家务和批改作业,每天一直忙到深夜。早晨四、五点钟又爬起来做饭,做家务,有时顾不上吃早饭。就这样,他每天都比别人上班早,冬天他总是把教室的火炉烧得旺旺的,让学生一进教室就立刻感到温暖。了解陈老师的人都说,看不到他有清闲的时候。他总是笑一笑说:“从小就苦惯了,也累惯了,只要能对得起工作,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人,我就觉得活的充实。”

农村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法》很难。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辍学现象很严重,陈景祥老师通过社会调查、分析,把学生辍学现象分类,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他把辍学的学生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因为家庭生活困难,交不起书费学费而辍学,第二因为家庭气氛不和谐影响学生学习而辍学,第三因为家长受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而促使学生辍学,第四因为学生学习成绩低,升学无望产生厌学情绪而辍学,第五因为早恋失恋而辍学。分清问题之后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除了学校的正面工作之外,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到社会和家长的工作之上,下面以几个典型的事例来看看陈老师是怎样工作的吧!

九零届毕业生王林入学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又是班干部,但在一个时期情绪低落,不想念书了。学习成绩由原来全学年第三名降到三十三名,经了解得知该生父母感情不合,影响该生学习。根据这一情况。陈教师一边做学生思想工作,一边把重点放在家访上。经过多次工作该生家庭气氛有些缓解。然而一天放学后发现王林在教室里哭,一问才知道他的父母决定离婚。面对突来的变化,陈教师马上顶雨家访。一路上记不清摔了多少跤,到王林家已是满身泥水了。面对王林的父母,他苦口婆心以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将来的前途等多方面开导说服该生的父母,最后使该生父母的很惭愧,表示从现在起一定对孩子负责。当他从王林家出来时,已经是天明时分了。王林的父母合好了,家庭和睦了,陈教师又请有关任课教师协助他一起为该生补习功课,使王林的学习成绩又逐渐赶了上来,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专学校。现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干部。

陈景祥老师,94年转为公办教师之前,基本工资七十六元,外加二十元补贴,每月拿到手里的钱只有九十六元钱,养三口之家,每人月均三十三元。由于妻子无工作又常年闹病,已借外俩三千多元,真是债台高筑。他囊中十分拮据,别人给的一件军衣他整整穿了五年,进城开会进修他舍不得花上块八角地吃上一顿午饭,但遇到有个别学生交不上学费、书费、买不起本子时,陈教师又很大度,用他少得可怜的工资默默地为学生交上学费、书费,买些本子送到学生手里。他也不知道为学生交过多少次书费、学费、买过多少本子,只要学生能安下心来好好学习,他就心满意足了。

农民多数讲实用主义,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眼光看得不远,因故辍学者较多。大多数学生家长存在着农民孩子上不上学,学不学文化照样务农、照样挣钱的错误思想。陈教师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形势,沉思了一阵子,他魂牵梦萦那些辍学的学生,袖手旁观又于心不忍,于是开始实施自己的劝学计划:一做学生的正面教育;二是走访学生家长。多少个日日夜夜,他步履蹒跚,披星戴月,顶风冒雨在兑现着他心中的劝学篇。在走访中向学生家长讲科学种田的道理,指导农村搞庭院果树栽培,向农民宣传科技致富的典型实例,阐述学习文化课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使家长提高了认识转为了思想,明确了子女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性,有的家长主动地把孩子送回学校。就这样十几年来,他拖着一双伤残的腿,走乡串屯,奔走呼号,用一颗滚烫的心说服了一名又一名家长,动员了一名又一名辍学的学生。使白云强、李艳秋、马国力、康春阳等四十余名辍学的孩子重返了校园,继续学习。

陈景祥教师常说:“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更重要的是应该有坚强的事业心。想干好本职工作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安心本职工作。”九四年陈景祥教师没有转正之前,教师队伍曾一度出现不够稳定的情况。有些教师下海捞钱去了,陈景祥的亲朋好友也劝他别在学校干了,一个月不足一百元,还是个临时代课的,欠三千多元外债用什么还?又有烫发、烹饪、园艺特长,这年头不捞点钱,在学校不是穷一辈子吗?陈景祥的岳父也曾为他租过开饭店、烫发的门市房,要他“下海”做个“个体户”,这些,都被他多次拒绝;嫩江地区请他去当园艺技术员每月工资高达他当教师工资的五六倍,他还是婉言谢绝。他坚定地说:“别的行为业我不爱,就爱教师这一行。别的职业捞钱再多,可我心里不痛快,干教育挣钱少,但我从心里往外高兴。有人说我贫穷,但我觉得我最富有,因为我拥有的是别人没有的——爱戴和尊敬我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他们就是我用金钱买不到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一个代课教师!在虽家贫如洗,却多次拒绝了高薪聘请,放弃了捞大钱的机会之后,而发出的肺腑之言!他热爱教育事业,他离不开三尺讲台,离不开爱戴他的学生。为了学校为了学生,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xx年学校校园建设人手不足,为节省开支,校舍维修,教师义务献工,陈景祥教师虽身体多病,可他比其他教师献工都多,一个学年他仅休息了八个假日,xx年学校校园建设资金不足,他主动把家里仅有的岳母给孩子买衣服的五佰元钱拿出来。近几年先后他五次放弃了市区有关部门安排他去外地疗养和学习的机会,为学校节省开支一万多元。

锋从磨砺出,香自苦寒来。陈景祥教师的先进事迹得到了教育界领导和同行的肯定,他被邀出席了香坊区一九九二年德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他的经验介绍令人感动和敬佩,他在大会上的发言,赢得与会者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得知陈教师家中情况。区人大副主任王俊之同志第二天就与教委的干部驱车专程到他的家。走进陈教师的家恍如隔世之感,真不像个家。原来他晚上为学生批改作业的地方竟是有一块木板搭在一个方台上算是一张“写字台”,一个火炕占去房间面积的一半,炕上辅的一张地板罩已残缺不全,纸糊的天棚上清晰地印着因房子漏雨留下的被雨水浸湿的痕迹。由于多年没有粉刷、四壁糊的报纸已变成黄色,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个伤迹累累的旧立柜。这就是陈教师的“家”。看到他妻子正躺在炕上接受点滴治疗站在这个家又不像个家的小屋中,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沉重,目睹这一切。每个人的喉管中顿时象塞住了什么,说不出话来。一个身残多病的乡村教师用自己的行动谱写着壮丽人生的篇章,用自己的行动描绘出教育工作者的伟大形象,用自己的行动树立起师德的丰碑。

学天文学的就业前景篇9

【关键词】《桃李》;身份;异化;影响

杨绛先生说:“钱先生写了一部《围城》,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生存、生活状态,我写了一部《洗澡》,反映五十年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生存、生活状态。对于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交替期间青年知识分子的生存和生活状态,我了解不多,看了张者的小说,我很惊奇……”[1]

杨绛先生所说的这部小说叫《桃李》,是张者在2002年创作发表的一部作品。作品一经面世,就在文学界引起极大的震动。人们震惊于当今知识分子身份的异化。学界热切期待的知识分子,是赛义德定义过的一类:知识分子为民喉舌,作为公理、正义及弱势者、受迫害者的代表,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要向大众表明立场及见解。也就是说,他们应该成为社会的有开阔视野和独立立场的思考者或思想家,能够在精神上对充满着复杂的利益纠缠的社会现实,清醒地保持距离,保持永不妥协的质疑态度与批判精神。而意大利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曾说:“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人都是知识分子,但并非所有的人都具有知识分子的职能。”[2]事实上,中国的当代知识分子亦是如此,他们大多随波逐流,让知识分子的身份和职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日益异化。

本文以《桃李》中主人公邵景文为个案,探寻当代知识分子身份异化的原因,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影响。

对于邵景文,其学生是这样评价的:“读研要读邵教授的,打工要打邵主任的,泡妞要泡邵先生的”。[3]“导师”、“老板”、“先生”三种身份集于一身,正说明了邵景文的身份在学生眼里是多重的,知识、金钱、三者重合在一起的。这也就注定了邵景文身份异化的必然性,因为对金钱和美色超乎寻常的欲望导致知识功能的边缘化。而挡不住的欲望充当了知识与金钱的中介,我们看到了《桃李》中以邵景文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多有欲望放纵,少有立场坚守的丑恶。

邵景文知识分子身份的异化有个嬗变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那正是文学的辉煌期,邵景文当时的身份是热爱文学的青年大学生,当时的邵景文血气方刚、风华正茂,有一个和自己情深意重、趣味相投的女朋友曲霞。邵景文想当诗人,但是出一本诗集不但不赚钱,还得自费出版,这对于一个需要割高压线卖钱,供孩子上大学的家庭来讲是决无可能的。再加之邵景文的父亲为给儿子凑学费,在割高压线的过程中被电死,甚至被村支书曝尸好几天,这更让理邵景文感觉到文学对改变自己的家庭境况是多么无力。理想在现实世界的无法满足,是邵景文知识分子身份的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邵景文毕业时选择考研,要考实用性强、经济效益高的法学。邵景文从文学转向法学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社会变革的需要,因为整个社会风气在变,人们更注重的不是谁更有知识和文化,而是看谁更有钱,更有权。所以邵景文身份的转变其实是社会转型的必然性。但需指出的是,邵景文走向法学并不是实现法学工作者施行的人道救援精神,而是利用法律追求世俗的物欲、等,说明邵景文并非在挣扎和苦闷中转变,他是心甘情愿的将自己变成一个注重“法棍”。

后来,邵景文的身份嬗变为“老板”――这是当前大学中流行的对导师的别称,含有市场经济元素,他不仅是名校的著名教授、学者、法学家,还是在精通诉讼程序的大律师。邵景文在打官司时,是高度理性的,他能精明的找准法律中对己方有力的因素出奇制胜,可在金钱、美色面前却失去了理性;在课堂上不是操练学术规范,而是为谋求下一个官司作预演。邵景文的这次嬗变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宋总”宋天元。民营企业家宋天元在飞机上邂逅并认出了著名法学家邵教授,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正有一桩输不起的官司需要邵景文这样的人物助力。宋天元一出口就许诺了一百万元费,写完委托书就先交付一半。此时的邵景文还没有合法的律师身份,收费是违法的。他申明了这一点后,宋天元马上又表示邵景文可以不以律师的名义做他的诉讼。钱可以给现金,连个白条都不让打,这样就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了。后来宋天元送来使邵景文数了一宿也没能数清数目的那笔预付酬金的同时,还给邵景文送过来一位供邵景文享用的美女梦欣,名义当然是学生兼秘书了。

此番交易,对邵景文是一种重新界定。邵景文深陷入一种玩弄法律的中,他带着的全部个人欲望,也带上了他能够熟练摆弄的法律。他在与弟子们一起说“酒话”时坦白过“法律能挣钱”。邵景文玩起用专业技术谋取暴利的把戏来,简直炉火纯青,他能够在同一诉讼事件的双方左右逢源,使原告和被告都有胜诉的可能性,他已经沦为一个职业“法棍”。

对于邵景文之流的知识分子身份的异化所带来的影响,应该来说是相当巨大的。

邵景文作为知识分子,不再遵循传统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丧失了一名大学教师的基本职能,知识不再是探索真理的工具,而是买卖的资本。在他的世界中,法学不再是捍卫社会正义,维护生活秩序的崇高法度,而是一种谋取利益的工具。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他唯利是图的听任欲望的驱使,使得自己“成功”起来:如果不是有课,邵景文绝不到校上班,他在校外开着几个律师事务所,让自己的研究生也在那里去“帮忙”。有课了,就开着豪华轿车到校讲一讲。他的课总是排在周末,却也听众如潮,必须事先占座,抢座位抢得最凶的多是美丽的外系女生。邵景文讲课也甚是有派和潇洒,小说里有一段描写邵“老板”讲课风采的文字:“老板来了,开着车。老板的(宝马)我们都认识,七系列的。宝马这牌子本身说明一种身份。所谓开宝马坐奔驰嘛。老板讲课很帅,不带讲稿,也无教案,上课来打空手。到了,随便在谁手里找一本他的专著,打开目录顺着讲,讲课时双手插在西裤里,西服不扣,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知不觉就是一节课。”[4]貌似大家的风范和魅力,加上富豪的背景,邵景文对青年学子的诱杀力真是无以复加了。

作为导师,邵景文给研究生上课,主要是带回自己将要处理的案子进行案例分析,而非学术训练,是在作为下一步赢利行动的预演,此时,师生间已完全丧失了学术培养的传统代际关系,传统知识分子所奉行的用师之人格来影响学生成长的模式已经荡然无存。邵景文教给学生的只有“竞争力”――如何运用法学知识和社会关系网使自己过得比同类知识分子更好的物质生活。

这样的异化对于当代知识分子无疑是消极的,师生都不谈怎样进入学术语境,培养新一代的学术后备力量。导师在金钱、色狂欢中的自我放纵,也是对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误导与放纵。

参考文献:

学天文学的就业前景篇10

历史,可以是一列列的编年、一栏栏的官职、一片片的残简、一本本的线装古书,之乎者也,典章制度,记不准的年代,数不清的姓名。

历史,可以是深刻的追寻,广阔的瞭望,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地悠悠处的一声长叹,在阅尽沧海桑田兴兴亡亡后的一刻豁然。

总之,历史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平平凡凡。它是记录昨天的生活给今天的人看,使之从中汲取生命的真谛。

交相称赞,史学“魅力观”

著名历史学家李开元先生有言:“人生如行旅,行旅的人生进出于历史之中。”而历史就是人生前行的智囊。或许我们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历史学是一门增长人智慧的学问。在西方,这种对史学的热爱也被称赞着。美国开国三杰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一切有用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学习好的历史而自我获得。历史可以将人类所有美好的品质,尤其是刚毅的美和为公众服务的精神深深地印在青年人的脑海之中。”由此可见,历史学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一直被古今中外的智者所推崇。

同学们进入大学前总问自己所选的专业有没有用。毫无疑问,历史是非常有用的,而且也完全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徐永志教授很好地将自己在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知识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目前他主要从事民族文化遗产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和区域与景区文化旅游的策划与规划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拉萨纳木错湖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青海环塔尔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提升和景观改造规划》《敦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湖南永顺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总体规划》等20余项区域和景区景点规划的专题研究与编制工作。不但服务农村、服务边远地区,也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质。

在民大历史文化学院的蒙曼教授看来,史学既有科学的精深严谨,又像艺术一样有美妙动人的艺术魅力,在人类社会中确实是永恒的。这种魅力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根本上说,了解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固有方面。所以不要把历史学习看成就业求职的培训,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时更不该如此。史学提供的是一种特有的训练,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今古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关怀人类命运的情怀。那理性和良知的训练,才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东西,也是我们的校园被称为“精神家园”的原因。

明德尚行,学贯中西

——史学“专业观”

大学的历史学习和高中有所不同,高中历史只是向学生介绍所有的事件,还有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只是一种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大学历史主要是研究,特别是当今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观点的问题,如果喜欢历史的话,在高中学好基本知识,到大学再深入研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历史学的培养要求来看,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需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接受从事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应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水平。最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理性的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历史是已经过去的事情,理论上讲,没有任何一位历史学家可以真正地还原历史的原貌,但正如茅海建先生所言:“探究历史的原貌却是史学家不灭的梦境。”为此,在史学研究过程中不能迷信古人,应根据史料实事求是地如实直书。

历史学主要开设的主干课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导论、中国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与选读、中国断代史等。从古代史到现代史,从中国史到世界史,从史学史到史学理论,每一节课你都将感受到史学的魅力。蒙曼教授的《隋唐史》课程在一开始就给你强烈的震撼——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话语、引经据典的故事、鞭辟入里的分析,将引导你走入一个非同寻常的盛唐时代……在此过程中,你可以去阅读,去思考,去讨论切磋,去心有所得。我记得蒙老师在讲述武则天君临天下时意气风发的样子,回忆此景,不禁令人热血沸腾。在这里,我看到了对历史的另一种解读:大多数人认为唐高宗是武则天的傀儡,但蒙曼老师认为,武则天和唐高宗一直相互信任,为共同的利益行动。这鞭辟入里的解读至今我仍印象深刻,蒙曼老师说:“武则天独特的性格魅力就在于她的性格很矛盾。一方面特别自信、很残酷,另一方面又很自卑、很温柔。她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有一种心理障碍,当上皇帝感到有负罪感。这跟她的女性身份有关,她最大的困难就是解决身份的合法性,很多矛盾都围绕这个展开。”蒙曼老师试图为我们揭示一个真正的武则天,并且觉得武则天尽管跟现代人有契合点,但毕竟是有距离的,当她想要冲破传统文化为女性所设定的生活空间时,就需要做出很多现代人们所不能理解的残忍的事。研究历史要设身处地地去包容和理解,如果单单站在现代人的角度评头论足,那不可能客观。

想你所想——史学“就业观”

历史学作为文史类基础学科专业,就业前景主要是:其一,继续深造学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历史学是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所以只要有一定的史学功底再跨考其他人文学科硕士、博士都有明显优势。历史学为此也一直被认为是各学科的母学科,是“贵族学问”。有些高校如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设置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简称“基地班”,保研率高达40%~50%。

其二到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由于历史学的基础作用,学习历史的人知识较为广博,在公务员考试中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众所周知,我国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题中,历史常识题的比例最高。而且,在行政岗位上,历史学人的谨慎、以史为鉴的态度可以帮助他们走得更高、更远、更稳。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等政坛精英在大学期间均选择的是历史学专业;有“铁娘子”美誉的撒切尔夫人在牛津大学被迫选择了化学专业,因为她想报考的历史学专业实在是太受欢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