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有趣的动物行为科普知识十篇有趣的动物行为科普知识十篇

有趣的动物行为科普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39:32

有趣的动物行为科普知识篇1

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无疑已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它较传统课堂最大的优势就是“物”的直观感悟,通过大量具体形象的展品,真实有趣地体验环境,激起青少年的求知欲,向青少年形象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曾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他的观点肯定了每个人从小就具有探索未知和求知的本能。就教育模式来讲,博物馆的教育更加容易让青少年接受、更有亲和力和视觉冲击力。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博物馆的优势资源,帮助青少年在实践和体验中学习科技知识,是目前博物馆人需要研究和探讨的事情。笔者结合中国铁道博物馆近四年的科普工作,谈一谈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与运用。

一、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的特点

(一)孩子是学与玩的主体

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孩子具有绝对的主体地位,科普教育活动都是为孩子服务,不仅绝对尊重孩子学习的意愿,而且以孩子活动的兴趣度和强度作为科普教育活动组织者进行方案调整的指挥棒。

(二)多向互动

青少年、博物馆之间按照活动方案内容进行积极的多向互动,在活动中,博物馆以提供尽可能完美的服务为宗旨;必须尊重孩子和爱护孩子,积极与孩子互动,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科普教育活动中去。

(三)寓教于乐

科普教育设计活动需以“爱”作为活动原则。活动环节和内容的设计必须让孩子的学习激情具有生命力――让教育和生命一起成长。在教、学与习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对科普知识的热爱,并且促进孩子间的合作与关怀,互动和交流,以及博物馆与青少年间的交流与提升。

(四)活动具有连贯性,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延伸性

青少年通过博物馆举行的科普教育活动,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给了他们,而且能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扩展和延伸。在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博物馆要进行有效的讲解和引导,不仅能促进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有选择的吸收,而且在活动互动过程中还能促进青少年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

二、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和运用

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吸引不同兴趣、不同年龄结构的青少年踊跃参加。根据活动形式的内在相似性,可以把科普活动分成五大类:一是会议类(主题班会、队会、团会等);二是传授类(专题报告、讲座、游艺等);三是实践类(参观、考察、调查、访问、实验等);四是竞技类(竞赛、评比、操作等);五是宣传类(演讲、展示、辩论、传播等)。

下面,笔者以中国铁道博物馆为例,举例论述博物馆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和运用。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特点,中国铁道博物馆科普教育团队以“铁路、火车”为主线,成功开展了周边社区、学校等各类青少年参与互动式的系列科普教学活动。

(一)“今天我来当动车组司机”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今天我来当火车司机”属于会议类科普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究兴趣,通过他们亲自参与操作演示活动,亲身在一个模拟的场景中扮演一个角色,主动地了解现代化铁路的科技知识。

活动规则是:参加活动的孩子都可以充当一次“和谐号”动车组司机,体验模拟驾驶的乐趣,车速都可以通过模拟器来控制,这样的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游戏中真切了解司机作业流程、线路信号特点、司机操作设施等许多铁路科普的相关知识。从驾驶舱出来后,再给每个孩子一张“动车司机你来问我来答”问答卷,这张问答卷上包含了不少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动车组有多快?”、“动车司机操纵台上的电话是干什么用的?”、“动车组有几节车厢?”孩子可以根据填写好的问答卷交到“司机测评通过站”。如果“小司机”们通过测评,博物馆会为他们每个人制作一张贴有孩子自己照片的,属于他们独有的“动车组小司机”的胸章。孩子们通过充当“动车组司机”这种实在的全身感官体验接触,自己操作、探索,让青少年体会到现代化铁路科技的乐趣和魅力。

(二)“铁路藏宝图”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铁路藏宝图”属于传授类科普教育活动。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会领取到一份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铁路藏宝图”。目前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会设计印刷展览的手册、折页,引导、方便观众参观学习。而“铁路藏宝图”则与成人的不同,它是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设计的,文字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这张“铁路藏宝图”是根据博物馆的陈展情况,选择重点文物和展品制作的寻宝游戏,通俗讲就是一张博物馆的“藏宝图”,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拿着这张“藏宝图”参观博物馆,每找到一件铁路藏品就在图中标注一次,了解每件藏品的相关知识,直到他们参观结束时,可以数一数在博物馆一共找到了多少“宝贝”。这样的寻宝游戏无疑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找寻文物、破解问题的同时,通过讲解员专业的解说掌握每件“宝贝”所涵盖的科技知识。找到全部藏品后,孩子们还可以根据这张“铁路藏宝图”标注的文物数量,到博物馆设立的“鉴宝处”领取一份火车纪念品。通过这种科普体验活动,引导孩子们去看、去听、去摸、去想,让他们在边看边玩边学的轻松愉快环境下获得趣味盎然的铁路科普知识。

(三)“动手拼装小火车”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动手拼装小火车”是属于竞技类科普教育活动,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领取一份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火车的家庭聚会”纸板,在这张纸板上分布了有火车的各种零部件,比如车轮、连杆、气缸、轨道、座椅等,每一个零部件都可以单独拆下来,并和其它的零部件拼装在一起,这份“火车的家庭聚会”纸板,不仅有古老的蒸汽机车,还有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最新型的动车组。孩子们可以剪下“火车的家庭聚会”上的部件,涂上喜欢的颜色图案,再将它们组合成火车的立体模型,并且可以在每列拼装好的火车上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变成“某某号”机车,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火车。孩子们通过组装、拆卸这些结构简单的东西可以了解很多火车相关知识,这样的“动手拼装小火车”动手体验活动富有趣味性,让青少年们既能收获知识,又能玩得开心。

(四)“铁路趣味乐园”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铁路趣味乐园”属于实践类科普教育活动,重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来到博物馆的多媒体互动区,这里是孩子们的铁路趣味乐园。火车头拼图互动设备,可以让孩子们在竞技游戏中了解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的外貌和特点;火车调车演示屏幕能让孩子们充当一回车站列车调度员,体验调车、编组列车的乐趣,这种游戏可以自己设立货车到达不同地方的车站、自己编组列车、自己调车到站场的不同股道,有趣之中了解了铁路运输基础知识。博物馆里的百事通、电子翻书、火车头拼图等寓教于乐的互动设施也深受孩子们欢迎,百事通让孩子们可以查阅铁路各行业相关的知识及图片,他们只需用手在书上轻轻晃动,电子翻书器像书一样翻开每一页。通过这样的科学互动展览、丰富的游戏体验装置,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动手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探索.火车”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探索.火车”属于宣传类科普教育活动,针对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中国铁道博物馆开展“我心中的蒸汽机车”、“我的火车情结”、“如果我是火车司机”等主题演讲科普活动。活动规则:根据有关“探索.火车”的主题,针对中国铁道博物馆的某件藏品或某项铁路科技创新内容进行5分钟的演讲比赛。活动包括事先的准备和现场的表达两个阶段。演讲有四种方式:即席发言、凭记忆讲、有准备的脱稿讲、照稿宣讲。如果有一定的准备时间,最好选择有准备的脱稿讲。在这个活动的准备过程中,他们需要收集资料、查找文献、确定标题等一系列内容才能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这对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极好锻炼,同时,对铁路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博物馆还可以整合学校教育的有效资源,走出博物馆,举办校外儿童课堂、例如中国铁道博物馆在2011年举行的“科普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以“弘扬铁路文化,践行北京精神”为主题,根据不同的需要将不同的展览内容制作成幻灯片,配合专业有趣的讲解,在中小学巡回讲解。同时,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北京科技周”和学生寒暑假期,有针对性地举办主题参观、知识讲座等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做一些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小火车模型”,这些生动逼真的机车模型设备齐全,灯光设备完善,有的模型通电后随着道岔转动,还能前后不停的走到各条轨道线路上,使孩子们在博物馆中实现与火车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也让孩子感到非常新奇。在游戏的互动和欢笑中,孩子们逐渐熟悉和了解铁路,学到了许多书本上难以获得的科技知识。

三、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

(一)活动设计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

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以及心理发展特点,让教育活动具有游戏特点,激发他们的发现、探索、创造的激情,最大限度的挖掘青少年的学习潜能。比如:针对低年级孩子需要激发他们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和愿望,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中年级的孩子要注重课堂知识与博物馆科普知识的结合和拓展,要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潜力,培养对科普活动持久的关注;针对高年级阶段的孩子需要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在科普活动中要注重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博物馆科普团队的建设,促进活动参与者的共同成长

博物馆是科普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不仅要求科普教育团队成员对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而且要仔细研究和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对活动的开展形式以及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划和设计,让“寓教于乐”成为青少年喜欢参与活动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对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开展过程的把握

在活动中,要把每个活动环节的要求、目的、规则等提前告知孩子们,让大家在一定的游戏规则指导下开展活动。每个活动环节时间的长短要把握好,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的生长点。活动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所有参与者的激情,把青少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到最大,促进大家在活动中的互相了解、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

有趣的动物行为科普知识篇2

关键词教学改革乡土教育学生讲课兴趣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

ReformandexplorationforteachingofGeneral

Biologyi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

tanGBaohong

(DepartmentofBio-enginering,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01)

abstractGeneralBiologyisarequiredbasiccourseinhigherbiologicalmajorthatcoversmultipledisciplines,andiscomprehensive.tostimulatethestudyinterestsofthestudentsandtoenhancethequalityofteaching,theauthor,basedonteachingpractice,reflectedontheteachingactivitiesandmadeexplorationsthroughupdatingandintegratingoftheteachingcontents,improvingontheteachingmodelandtestmethod,highlightingthepredominantpositionofthestudentsinstudy,andcultivationofinnovationandcomprehensiveability.

Keywordsteachingreform;localeducation;students-teachingmethod;interest-orientedteachingmethod

普通生物学是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等高等生物类专业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涉及细胞生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植物学、遗传学、进化论及生态学等生命科学的众多学科领域。其目的是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整个生物界和生命科学的概况,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进行大平台式生命科学基础教育的背景下,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普通生物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作者在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

1跟踪学科前沿,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普通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存在知识陈旧、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叠等诸多问题。普通生物学是一门具有通论性质的课程,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全貌和获得普遍性的知识(吴相钰2005),所以,授课内容应以基础知识为重点,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但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普通生物学课程的一些内容,如果教师讲授时忽视知识的更新,再简单的重复讲授,一味灌输“古老”的课本知识,学生只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将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热情。所以,在大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了解高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适应中学生物的教学,注意知识的衔接(王福明2003)。学生已掌握的相关知识,要简略带过,但在此基础上增加深度,把最新的研究进展融入基础知识中,提高学生兴趣。

此外,因为普通生物学涉及知识较为广泛,但由于学时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知识点上要分清主次,要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细胞、遗传与变异等章节的内容,是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重点,在普通生物学课程中可只作简要介绍,保持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即可,而不必过多讲授,以免造成与其他课程不必要的重叠。教学内容的安排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张建等2007),讲授重点突出,深浅适度,为后续课程进行铺垫,并向学生推荐内容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参考资料,开阔视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普通生物学教学方多为填鸭式教学,而且存在知识陈旧,知识点分散,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缺乏主动性等问题,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1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把课本知识和教师的科研工作联系起来,结合科研或生产实践讲一些具体的案例或应用。经常把生物学现象和问题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解释,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植物的营养方式时,给学生展示野外实习地点菟丝子的严重危害情况,让学生思考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讲植物代谢的时候提问为什么水果采后要在冷库中进行低温保鲜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沟通,活跃课堂气氛。

2.2合理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使用多媒体授课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课堂讲授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官仕龙和谷平2006)。课件应以教材为基础,力求简洁、重点和难点突出。为了课件形象生动,可在课件中添加精彩的图片及Flas、音频、视频等素材,并设置动画效果,使讲授内容层次分明,让学生集中精力于讲述内容,能够充分的理解消化,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做笔记。对于重点和难点,必要时结合板书进行表述,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使教学方式更加合理。

2.3培养学生科研兴趣,鼓励其参加科研团队

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就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教学中,可以发现一些学习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或者以团队形式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让学生为主体承担部分研究工作,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作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自己查找文献资料,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切实体验到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2.4把乡土教育融入普通生物学课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是我国人民乡土情节的生动体现。乡土教育是以乡土地域环境和文化为依托,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为目的而开展的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莫颖韵2006)。目前生物学教学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和实践脱节,而且缺乏新颖性,学生感觉课本知识和自身生活实践各方面没有密切关系,难以引起学习兴趣。对以本区域学生为主的地方院校来说,多讲具有地方特色的实例容易激发其乡土情结,引起学生的共鸣。

3完善考核方法,强化实践环节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不以一次期末考试而定,而是采用日常考核与期末闭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在日常考核中增加了平时提问和讨论,以及调研报告和“学生讲课”等实践环节。通告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这些实践环节按适当的比例给出成绩。另外,在试题类型上,适当增加论述题的分量,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考查。

4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的改进,突出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由于普通生物学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且共同交流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福明.大学生物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中学生物的教学[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2):55-62.

[2]官仕龙,谷平.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当代教育论坛,2006(4):75-76.

[3]莫颖韵.把乡土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6(12):40-41.

有趣的动物行为科普知识篇3

“科普体验室”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为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技术纲要》精神,于近年来推出的科普品牌项目,也是“科普产品e联盟”公益平台推广的一项惠民益民工程。

“科普体验室”按学科特点设有不同主题的活动项目,如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环保、能源等等。同时,还配有国内外新型的科普器材和辅导资料。为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活动室有风格各异的情景化设计,集趣味性、知识性、参与性、艺术性于一体。每个参与者在这里可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受动手制作、科学探究、创新设计所带来的无穷乐趣。这一项目旨在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更宽阔的舞台。

此次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上展出的共有十间科普体验室,包括铁道梦工厂、航海家之梦、比特物联网、趣味百科角、能工巧匠屋、创新智趣园、智作新车间、小小建筑师、智高风暴角和纳米广角镜。

光听名字是不是就很感兴趣?接下来我们就去探访其中的几间吧!

比特物联网

如果从字面上做个简单的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如果深入一点说,这里面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这间体验室采用了国际领先的物联网传感电子技术,还在其中融合了最具创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模式,具有数字化实验、积木化教学、个性化作业、游戏化过程、整合化演示等特点。

在现场,观众可以通过各种展品充分体验物和物之间的互联关系。通过电线或者无线网,不同的东西被结合到一起,成为一个新奇的物品。在众多的展品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体验室中间桌子上的水果钢琴。各式各样的水果被电线连接,组合成了一台能演奏的钢琴,用手轻轻一拍,就能发出不同的声调。来参观的观众们对此都十分感兴趣,纷纷尝试,还聚在一起研究钢琴发声的原理,真的是乐趣无穷。

创新智趣园

创新当然不是靠嘴上说说,脑子里想想就可以的,重要的是一定要动手做。你想不想亲手搭建一个可以工作的微型起重机?或是一个能给你的汽车模型洗澡的迷你洗车行?在这间体验室里,主办方提供了能够随意拼装的创意组合模型,这些模型趣味强,涉及知识面广,最贴心的是还配有完备的教材,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够用。

通过亲手搭建,能够建立起参与者对结构基础、机械原理、气动技术、能源概念、电子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初步认识,培养体验者对工程学科的兴趣,发掘创新潜能,建立科学的理念和实践方法。

纳米广角镜

纳米,本来是一种长度单位。那么它是个什么概念的长度单位呢?1纳米=1/10亿米。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5毫米,把它纵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直径大约就是1纳米。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也称毫微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种技术。通过纳米技术可以用单个原子、分子来制造物质。

这间体验室是为了激发参与者对纳米科技的兴趣,培养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让人们感受纳米材料的神奇性质而设立。参与者可以操作隧道扫描仪、原子粒显微镜以及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用演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学习纳米技术的原理,了解纳米技术在能源环境信息、生命医学等影响人类日常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情况。

为了让人们更直观地明白纳米是怎样的概念,工作人员在地上画了一把尺子,标注出纳米、厘米、米的差异。看到了纳米和厘米的比较,人们纷纷惊呼,纳米这个单位也太小了!

铁道梦工厂

考考你,对中国铁路最有贡献的人是谁?当然是詹天佑,他设计和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自主铁路,其中运用的人字形设计在当时震惊了世界,而且这条铁路直到今天还在通车。

了解了其中的故事,你是不是对火车和铁路产生了兴趣呢?铁道梦工厂这间体验室就是以火车模型和铁路沙盘为活动内容的主题工作室,其目的是培养更多人对铁路的兴趣,并向中小学生普及火车与铁道的相关知识。

在这里,通过运用有趣的火车模型、沙盘及与铁路相关的科普教学用具,让中小学生们学习蕴藏在铁路系统中的线路规划、土建、机械、电子、信号、调度等各环节的知识,从而激发参与者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技能。

航海家之梦

扬帆、起航、与海盗战斗、和伙伴一起探索未知的海洋……这大概是很多人童年时的梦想。从海上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再到今天我国第一艘航母已经服役,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一望无际的大海的向往。想要了解我们的海洋文明?那么就到这间科普体验室来看看吧。

体验室内所展示和提供制作的古船模型均是在出土古船实物、有关文物、文献、船史研究会古船专家设计、制图等基础上制作出来的,具备仿真、仿形、仿工艺结构等要素。参与者可通过各种古船模型的加工制作,了解中国古船与航海发展的辉煌历史并领略大海的宽广和驾航远航的无比美妙。

有趣的动物行为科普知识篇4

经过本学期的实践,以下是我的几点经验。

首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普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我发现语文课本八组单元中,有一个单元专门进行科普方面的教育与引导,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更是对低年级学生科普兴趣的培养。这样的科普类文章以科学童话故事为媒介,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所以我结合语文教学,选择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让孩子通过看书或者从网上搜集有关的视频资料,一方面培养了兴趣,另一方面也拓展了知识。比如说,一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要下雨了》用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告诉了学生有关气象方面的常识,下雨之前动物的变化,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小鱼游出水面透气,这些自然现象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会有很多疑问,下雨之前大自然还会有哪些预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结合本课,推荐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的书籍,对自己的疑问有目的的查找答案。再比如,在第四单元的,大多是有关昆虫的信息,蚂蚁,蚯蚓,蜜蜂,蝉,萤火虫等,在昆虫世界里,学生已经不能只满足于认识这一低浅的层次上,他们会有新的发现,蝉为什么会叫?萤火虫是怎样发光的?蚯蚓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生活习性呢?我和孩子们从网上搜集很多这一方面的动画,如《动物世界》,孩子们在看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兴趣。

其次,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举办科幻画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探究思考,提高科学素养。

无论是动手制作,还是节约环保,还是探索宇宙奥秘,孩子的想象空间都是非常广泛的,他们求知的欲望都会被激发出来,积极探索与发现科学奥秘成了他们乐此不疲的事情。在此过程中,孩子需要阅读相关的文本,上网查找图片,视频,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切都充满了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希望自己成功,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研究。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中介绍了一些科学家,比如钱学森、李四光、霍金、袁隆平等,他们都有一颗献身科学事业的崇高的心,还有一个严谨的治学作风,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为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关键不在于结果,而重在过程。在科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意识,培养一种精神,拥有一种兴趣,有效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再次,课内向课外延伸,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有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他们养成关注科学的习惯。养成阅读科普读物的习惯,同时提升科普兴趣。

鲁迅说过:“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

根据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向状况,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汲取科学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必须要求我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有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他们养成关注科学的习惯。

1、报刊。在日常的课外阅读安排中,阅读科普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的资源,并且细化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及时抽检阅读效果。如果学生觉得很好的可以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笔记与各科学习中有关的科普知识会使学生强化阅读能力,提升阅读兴趣,日积月累形成习惯。

有趣的动物行为科普知识篇5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儿童知识读物的出版态势令人欣喜:海外引进或本土原创的儿童知识读物如百花争艳,其中不少读物面市当年便有可观的发行量,有的还连连再版成为长销品种。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不正视成人化倾向依然是干扰儿童知识读物编辑出版的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某些儿童知识读物的知识含量不可谓不高,装帧设计不可谓不精,印制包装用“豪华”二字形容绝不过分。平心而论,这些儿童读物绝大多数都凝结着编辑的几多辛劳,承载着编辑的美好希冀,绝非草率之作;只可叹这些读物投放图书市场后往往如泥牛入海,没能引起预期的反响。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儿童读物成人化。

一、儿童视角下知识读物“三性”的内涵

真正的儿童知识读物与成人知识读物应该大有区别,它们具有成人知识读物所没有的独特的元素——儿童视角,即凭借儿童眼光观察、判断事物,带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凡是知识读物都具有知识性、可读性和真实性,三者缺一不可。儿童视角赋予这“三性”以新的内涵:第一,儿童知识读物的知识性应体现在知识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上,是儿童渴望了解的、能够激发儿童想象、引领儿童探究的知识。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孩子编辑知识读物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教给孩子探究新知的方法。如果以为内容和形式越尖端、越前卫越好,超越孩子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将深奥的知识硬塞给孩子,孩子看了只能是如读天书,不知所云。这样的儿童知识读物,自然从面世的那天起,便注定了终将被化成纸浆。第二,儿童知识读物的可读性应该表现在比成人知识读物更让人读得懂,而且要求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其想象丰富多彩,其述说趣味无穷,符合孩子的思维特征和审美情趣。这样,孩子才喜欢读,读得出味儿来。童年时代,孩子的形象思维特别活跃,形象记忆的能力也比较强,具体、形象、生动的材料容易让他们理解,也容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品尝知识佳肴美味的过程中感受求知的愉悦。第三,对于儿童知识读物而言,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局限,孩子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深刻地分析事物、准确地辨析真伪。给孩子读的科学寓言、科学童话和科幻小说,更应深深地根植于“真实”的土壤,与真真切切的人类生活体验和科学技术规律有着本质的一致性。

二、蹲下来,发现孩子的最终需求

儿童与成人由于观察的角度有异,其所见所思也截然不同。有一位年轻的父亲每次带女儿逛商场,女儿都不愿意进去,或逛上一圈就嚷着要出去。一次,他无意间蹲下身子,看见女儿眼中的世界竟是一片“人腿森林”。他终于明白女儿为什么对五光十色的商场没有兴趣。生活中的这件寻常小事,对我们策划选题、审读书稿、装帧设计等编辑出版儿童知识读物的各个环节都颇有启迪,那就是:像这位父亲一样,放低身子,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来观察。

蹲下来,与孩子的观察视角相同,便能看到孩子眼中绚丽多彩的世界,发现成人不曾看到或熟视无睹而不能发现的美,也才能明白孩子究竟需求什么样的知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如诗笔触舒卷自如地追忆童年生活,给一代代小读者带来无尽美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什么是儿童视角。在成人的眼里,百草园不过是江南庭院里一方杂草丛生的荒园,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烙上封建礼教印记的三味书屋也严肃有余,少有乐趣可言。然而,在少年鲁迅的眼里,桑葚紫红、黄蜂肥胖、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甚至美女蛇、飞蜈蚣也不那么叫人生畏,百草园多么神奇而富有生气!三味书屋除了拜孔子、拜先生、读四书五经外,还弥漫着溜出去折腊梅、寻蝉蜕、喂蚂蚁、描绣像、“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的诸多童趣。面对同样的事物,视角不同,孩子所见所感与成人所见所感差异何其之大?

儿童视角,是儿童知识读物不可或缺的元素。经验丰富的儿童知识读物编辑,总是善于从孩子的视角观察生活、研究问题、策划选题,深入思考孩子对哪些知识感兴趣、如何将这些知识告知孩子。比如,同样是到动物园参观,因视角有别于成人,孩子的所见所思就很特别:长颈鹿真的站着睡觉吗?为什么马的脸长而虎的脸圆?犀牛的角为什么长在鼻子上?袋鼠妈妈有育儿袋,为什么我的妈妈没有育儿袋?诸如此类的问题,想来不会出自成人之口。可是,日本著名科普读物作家熊谷聪和动物行为学专家加藤却明白孩子心中藏着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因为他们在编著后来让世界上不同肤色的儿童看得忘情、读得入迷的科普经典《小小科学家》时,是蹲下来观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视角与孩子完全一样。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眼中的万事万物具有无穷无尽的魅力。策划儿童知识读物选题时,或许有的编辑会说:“如今儿童知识读物浩若烟海,涉及的知识灿若繁星,可讲的、该讲的知识都讲得差不多了,要挖掘新的题材实在艰难!”其实,如果真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是孩子渴望知晓而成人却不曾发现的。

三、蹲下来,发现我们应该如何讲述

蹲下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才能听见孩子的心声,洞悉孩子的情趣,感知孩子的好恶,明白怎样介绍知识会让他们喜欢读、喜欢看,并为之生情、为之动容。与生俱来、天真烂漫的童趣和生活中习得的情感、兴趣、志趣,构成了孩子丰富的情趣内涵。不少优秀的儿童知识读物正因为把握住了孩子的情趣,采用文学、艺术的手法探究知识、描述知识、传递知识,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让孩子爱不释手。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的科学小品语言生动、形象、清新、活泼,具有浓烈的文学味。他的科学小品《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讲述蚊子的危害,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巧妙地借用凤阳花鼓调“唱”出来的,在述说蚊子可恶的同时再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有些知识,如果按照成人的视角去向孩子介绍,孩子很可能不感兴趣,但是如果从孩子的视角进行描述,便能贴近他们熟悉的事物,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比如关于白细胞的知识,如果从成人的视角讲述,孩子肯定觉得索然无味。高士其的另一科学小品《我们的抗敌英雄》之所以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正因为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白细胞写成冲锋陷阵的勇士,“遇到敌人来侵,总是挺身站在最前线”。随着战斗场面的展开,本来比较枯燥的知识也变得生动有趣了。

孩子对美的欣赏朴素而直观,日月星辰、风雪雷电、江河湖海、花鸟鱼虫,大自然的万物在他们心中往往具有人一样的生命、人一样的情感,令他们倍感亲切。因此,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绘、曲折的情节、优美的意境能对孩子产生强烈的冲击力,点燃他们的阅读热情。已出版百部著作、获奖百余次的“科普老顽童”刘兴诗给孩子们讲故事,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一章一节皆妙趣横生。《孩子身边的自然百科故事》中香喷喷的春姑娘、火辣辣的夏妹妹、穿着红枫叶衣服的秋仙子、洒着漫天雪花的冬爷爷,各有各的动人故事。随着意趣萌生的故事情节的推移,自然科学知识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一书则将伟大祖国描绘得有血有肉、鲜活而真切,立体地再现了一幅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且不说书中故事的具体内容,仅看看诸如“一万年前的弓箭手”、“爱美的山顶洞姑娘”、“四千年的三次‘世界大战’”、“半真半假的上古‘三皇’”等题目,就足以让人明白为什么小读者会顿生先睹为快的冲动。采用文学笔法描述科普知识,使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熔于一炉,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张力。一位少儿科普老编辑这样说:“文学之树,科学之果,文学和科学天衣无缝的完美结合生成了少儿科普。”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便是将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著作的传世精品,被人们赞美为“世界昆虫史诗”。周作人说它是“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书中描写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正因为如此,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部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的科普巨著不仅成为全世界一代代孩子的最爱,而且在人类深入研讨生态学的今天再次引起全球读者的关注。网络上活跃着一个由一群年轻的科学传播人组成的“科学松鼠会”,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科普作品。这些年轻人说:“科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就像味道鲜美却又不方便吃的坚果,而我们就是要像松鼠一样,把科学坚果外层的硬壳剥掉,把味美的果肉献给大众。”儿童知识读物编辑正是这剥硬壳的松鼠,只不过还必须蹲下来,将角转换为儿童视角,才能找到最好的为孩子剥硬壳的方法,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有趣的动物行为科普知识篇6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1.注重教学趣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注重教学趣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变通地让学生觉得知识很新鲜,很实用,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和学生一同解决“为什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思考、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2.突出教学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日常生产和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教学,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甚至高科技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学经验,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二是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实验习题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积极组织课外教学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设计富有趣味的小实验。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举办课外科技创作活动。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创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潜望镜、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物体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光的利用等,并总结归纳,提出改进意见。

总之,加强学生科技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需要。

有趣的动物行为科普知识篇7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科普类读物比较排斥,觉得这类书不好玩、很难读。作为科学课教师,理应正视小学生所面临的科学知识类阅读难题,充分利用科学课堂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精心选择阅读素材

科学知识类阅读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选择并建立一批丰富的阅读素材库。而今,随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学校都有着比较丰富的科学类藏书;在书店里,针对小学生的各类科普读物也是卷轶浩繁;网络上,各类科普资料更是无所不包。面对如此多的阅读素材,如何选择最切合小学生实际的、最被他们所接受的内容成为教师开展阅读指导的前提。

以课堂教材为中心把《科学》教材同其它教材相比较,就会发现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片、趣味性文字,可读性非常强,表面上看起来教材比较简单,但是在貌似简单的背后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小学生理解领悟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科学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材,引领学生阅读、讨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青岛版《科学》教材中,阅读材料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知识补充型,如三年级下册《骨骼》中“怎样补钙才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中“避震小常识”等。二是课外拓展型,如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中“京杭大运河”、六年级下册《开发新能源》中“可燃冰”等。三是思维启发型,如五年级上册《谁能传播声音》中“声音的波浪”、六年级下册《电脑与网络》中“因特网”等。对于这些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或课下自行阅读。

以课外阅读为延伸在做好教材阅读的基础上,围绕课堂知识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阅读,不断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学习完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密切联系的生物界》,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澳大利亚为什么要进口屎壳郎》(选自《小学生无敌百科通》)和《钉在树上的茧,生与死的斗争》(选自“果壳网”)两篇科普短文。学习完四年级下册《热胀冷缩》,让学生阅读《生活中的智慧:热胀冷缩》(选自2006年4月24日《科技日报》)。通过课后阅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生活中存在的科学,实现了课堂和生活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以相关书目为拓展科学专职教师执教的平行班级较多,教师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需求提供一份适合的书单。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科学》教材涉及的总体内容,按照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科学与社会发展、科学与技术等七个大类进行书目的精选。选书时,要遵循以下几点:一是图文并茂。书籍的视觉美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假若翻开书本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介绍,对于这些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来说,顺利阅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一定要挑选插图精心设计过的书籍。二是浅显易懂。小学生的背景知识较单薄,所以教师推荐读的书内容一定要符合所在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利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趣味性强。常见的一些百科全书式的科普读物,其实不怎么受学生的喜欢,因为缺少趣味性。近年来,以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丛书《什么是什么》为代表的一批国外优秀科普读物,以新颖活泼、好玩易懂的形式,带领小学生进入浩瀚的科学领域,畅游在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太空科学、气象学、古生物学等学科中,都深受学生的喜爱。

大力营造科学阅读氛围

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是小学生心智成长的重要特征,科学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特征,以教学课堂为中心,大力营造科学阅读氛围,不断激发学生进行科学阅读的兴趣。

教师带头阅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故而有“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的说法。就科学阅读来讲,教师首先要成为科学阅读的忠实践行者,通过阅读尽快熟悉和掌握相关的科学故事、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科学事件等,并与教材知识融会贯通。然后,以科学课堂为载体,把科学故事、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科学事件等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也产生自觉阅读的需要。科学课教师要用自身渊博的知识来让学生佩服,并不断鼓励学生进行阅读。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慢慢培养学生的科学阅读习惯。

举办读书活动以班级为基地,举办“科普图书漂流活动”。由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课外科普图书拿出来,和同班同学进行互相借阅,建立班级科普图书漂流和定期更新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图书馆借书、到书店买书,带学生到学校阅览室进行科学阅读,让他们感受科学阅读的吸引力。

提供展示平台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们的意志是很薄弱的,经常是虎头蛇尾。这就需要科学课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来调动学生科学阅读的意愿。比如,利用课堂举办科技新闻、科学故事演讲比赛、科普知识竞赛、评选阅读之星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阅读成果带来的喜悦,使每一名学生都被科学阅读氛围所浸染。科技新闻会可以每周举行一次,时间放在上课前十分钟,主要由学生讲述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收集到的最新、最感兴趣的科技新闻,让学生在相互分享中强化科学兴趣和科学意识;科学故事演讲比赛可以每一个学期举办一次,有学生收集与教材相关科学家的故事,向科学家学习其探究的精神;科普知识竞赛可以每一个学年举行一次,通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来做题,检验其科学阅读的成效,选拔一批有潜力的苗子参加上级的比赛;评选阅读之星是对科学阅读的综合性奖励,每学期评选一次。

有效引导课外科学阅读

单靠每周两节课的科学学习,学生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只有引领学生进行课后延伸性、拓展性的阅读,扩大知识面,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创造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首先要求学生对阅读内容展开想象。如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一课,一开始就提到手电筒能够发光,那么手电筒为何能发光呢?教师由此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没有电池能否发光”“没有导线能否发光”。二是要求学生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一课,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懂得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后,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在微风中,国旗飘扬为什么没有声音?”教师立即用音叉实验解决了疑问。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相关材料,寻求正确答案。例如,六年级下册《通电的线圈》中结合教材中的设问:“电可以产生磁,磁能不能产生电呢?”让大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又扩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

有趣的动物行为科普知识篇8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课堂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主阵地,所以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入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科技发明和创造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教材的设计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展示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通过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观察,让学生总结、概括、抽象出物理概念、定理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刻体会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避免概念、定理的抽象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科学、热爱科学,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

2.结合物理学史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物理知识以及物理学的发展过程,选择恰当的物理学史材料,以材料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为基础,有机地渗透有关历史、社会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精神,同时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例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也可以将物理学发展过程与当代科技进步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意识。通过这些物理史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蕴藏的奥秘,学习科学家们探究科学的方法以及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知道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

3.强化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很多物理知识也是需要实验验证的。所以,平时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分组实验,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实验,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观察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课堂演示实验,不能停留在教师动手实践上,应尽可能让学生上台演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分组实验时,教师可以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实验步骤展开,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与书本知识矛盾时,要组织学生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情况填写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情况设计实验习题,让学生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二、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科技意识,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1.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课外活动

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这些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2.督促学生读些相关的科普读本

科普读本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物理科技读本很多,教师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有选择性地帮助学生选择科普读本,以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大有益处。

3.开展物理科技小制作竞赛活动

物理科技小制作竞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科技意识,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简易收音机、针孔照相机、望远镜、设计楼梯电灯的开关电路等,这些科技制作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科技的认识,让学生在科技制作竞赛中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有趣的动物行为科普知识篇9

【关键词】科学化运动协会;儿童;科普活动

20世纪30年代,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以及中国社会对科学的逐步认识,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试图用科学来武装国人,挽救民族国家于即倒,走上了一条“科学救国”之路。1932年11月,陈立夫、顾毓、吴承洛等一批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政要和名流,组织成立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科学化运动。科学化运动协会以“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1]为目标,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精神。协会尤其重视对儿童科学精神的培养,“儿童及青年学生,应使早受科学的熏陶,养成创造的心理。因之本会对于凡能引起及增进儿童想象力创造力之读物,或科学玩具,必尽力提倡之……”[2]这一时期科学化运动协会为儿童科学普及做出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1科学化运动协会儿童科普活动的内容

协会成立以来,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儿童科普活动:面向儿童编辑出版了通俗科学杂志和画报,面向中小学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活动,归纳起来,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的儿童科普活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出版科普刊物

协会于1933年元旦起发行会刊《科学的中国》,为半月刊通俗科学杂志,每月月初和月中出版。至1937年8月,因全面抗战爆发暂停发刊。此时《科学的中国》已出版到第10卷第3期。《科学的中国》所传播的内容广泛,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新技术与新发明、科技人物介绍、科学理念与科学精神传播以及与科技相关的广告等。《科学的中国》虽不是纯粹的儿童科普读物,但其中大量浅显易懂的科技文章,十分适宜儿童学习阅读,其间不乏专门为儿童量身打造的文章。如1933年第5期,“儿童玩具的氢气球”以通俗的语言,简要介绍了氢气球玩具的原理和制作方法;1935年第9期,“纸箭走圆圈的游戏”,图文并茂地描绘了让纸飞机这一儿童常见的玩具按圆形轨迹飞行的原理;1935年第12期,“加帆的儿童车”,介绍了以风作为动力的儿童车的制作方法,并对儿童车的用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描述。除《科学的中国》外,协会还发行了专门面向儿童的科普读物。1936年5月,北平分会发行了月刊《儿童科学画报》,以画报形式向广大儿童普及科学知识。“其内容适应儿童之审美观念,以引起其研究科学之动机与兴趣。”[3]画报定价极低,每册仅售5分钱,如果订购全年画报两份,则只收一元,可见《儿童科学画报》并非营利性质,而是仅为鼓励广大青年儿童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而发行。画报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对于儿童学习科学知识,引发科学兴趣有着极好的效果。1936年第5期,“地球的温热寒和春夏秋冬”用简白的话语描述了地球的五带划分和四季变化;“荷花池畔苹果树下讲演牛顿故事”以四个孩子对话的形式讲述了牛顿的简要生平和科学贡献。

1.2举办儿童科学化玩具展览会

为了引起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各分会组织举办了儿童科学化玩具展览会,参展玩具品种多样、样式新颖,吸引了大批儿童到场参观。1935年1月13日杭州分会在举办了儿童科学化玩具展览会。“时日上午天虽下雨,而参加儿童并不因之减少,或由师长率领,或由家属携来,摩肩接踵,礼堂内无隙地,即礼堂外天井中,虽在霏霏下雨,亦站立几满。”[4]展览物品分磁电、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益智等12类,共有上千件展品参展;南京分会举办的展览会,展品分三个教室陈列,仅一个教室就有不下千余种展品参展,开展4天参观人数就超过4万人,这在当时实属不易。

1.3开展科学演讲会、演讲比赛

协会董事陈立夫在第6次常务董事会上提出“在全国各级学校举行科学常识讲演、科学讲演比赛”的提案,并将董事会决议呈请教育部。教育部于1935年2月20日通令全国各级学校施行,北平市市政公报、福建省政府公报等媒体都进行了转载。根据教育部的通知要求,各地分会积极组织开展讲演竞赛,各分会连同当地政府以及学校对竞赛优胜者进行奖励。

1.4设立毕业会考数理化奖学金

数理化三门课程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基础,协会对学生数理化学科的学习情况十分重视,鉴于各地学生毕业会考数理化三科成绩较差,协会在1934年底开始,在已设分会的浙皖湘鄂四省、京沪平津青岛五市设立高初中毕业会考奖金,对成绩前五名学生颁发奖金或奖品,并登报表扬。[5]《时事月报》[6]、《青岛教育》[7]等报刊均有报道。

2科学化运动协会儿童科普活动的特色

协会面向全体儿童,采用了多种方法提高科学知识普及的效果,具体说来,协会的儿童科普活动主要有以下特色。

2.1内容通俗易懂,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近代中国民众整体科学素质水平较低,民众受教育程度极端低下,儿童所学知识有限,较难理解深奥的科学技术。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在出版科普刊物时,注重内容的通俗性,以简单易懂的白话文向儿童传播浅显的科学知识。出版刊物图文并茂,大部分文章都配有精美插图,《儿童科学画报》更是以画报形式刊发,最大限度的增加传播内容的趣味性。

2.2形式丰富多样,引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协会所开展的儿童科普活动包含出版刊物、举办玩具展览、开展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引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为了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协会在其第二期工作计划大纲中明确表示,只要是能够增进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读物、玩具,都会尽力提倡,这一点从科学化运动协会举办的科学化儿童玩具展览会可见一斑。

2.3聚焦生活实际,注重内容的实用性

协会面向儿童传播的科学知识尽可能贴近民众日常生活,对传播内容的实用性十分重视。如南京分会举办的儿童科学化玩具展览会上播放了《丝》、《痨病之预防》等科学影片;《儿童科学画报》1936年第5期,“冰淇淋”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向儿童介绍冰淇淋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2.4积极开展互动,提高自身关注度

单纯向儿童灌输科学知识,在当时的国情下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协会在开展儿童科普活动时,积极与传播受众进行互动。《科学的中国》每一期都设有《科学常识问答》一栏,答复读者来信提问,为读者解疑释惑;在举办玩具展览会时,广泛向儿童和家长发放《敬告儿童父母们》卡片式传单,宣传展览旨趣。

3科学化运动协会儿童科普活动的影响

依靠科学化运动协会和各地分会的精心筹划和积极活动,这一时期儿童科普活动推进得有声有色,广泛传播了科学技术知识。协会活动对儿童科学兴趣的激发,科学精神的养成做了很大贡献,在中国近代科普史占有重要地位。协会的科普活动为后来者进一步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搭建了便利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为科学精神在中国的普遍确立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发起旨趣书[J].科学的中国,1933.1(1):2.

[2]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第二期工作计划大纲[J].科学的中国,1935(5).

[3]训令市(私)立各中小学校幼稚园令知各校订购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北平分会儿童画报[n].北平市政公报,1936.373:23.

[4]杭州举行儿童科学化玩具展览会[J].现代父母,1935.3(1):81.

[5]彭光华.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的创建活动及其历史地位[J].中国科技史料,1992.13(1):66-67.

有趣的动物行为科普知识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普通物理;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普通物理是非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常被学生称为“最难学的课”,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它也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主要是因为抽象、理论和逻辑性较强等,高职高职院校的学生本来就底子薄弱,而且又涉及高等数学的一些知识,更加令学生头疼。再加上课时少,内容多,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如何提高普通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提高高职高职普通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

1、循序渐进,做好与中学物理知识的过渡

大部分高职高专的学生之所以觉得普通物理难学,主要是因为在中学时物理就没学好,对中学学过的一些物理现象、规律还不太理解,现在又要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觉得有困难,缺少信心。而普通物理中的部分章节知识是对中学物理基础的进一步提高,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应先适当复习中学物理相关知识再进行教学,这样循序渐进式的教学,可以减少学生因基础差的原因带来的困难,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功这个知识点,中学物理中的功是质点在恒力持续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做的功,普通物理中所研究的功是质点在变力持续作用下沿曲线轨道做的功,为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顺利完成知识过渡,可以分这样几步:首先复习中学物理中的功,即质点在恒力持续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做的功,再讲解质点在恒力持续作用下沿曲线运动时做的功,第三步是质点在变力持续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做的功,最后是质点在变力持续作用下沿曲线轨道做的功,这样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学生便于理解,易于接受。

2、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

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应用,是解决任何问题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才能去解释一些相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普通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很多,有不少公式、定理的应用是有其适用条件的,如不讲解清楚,学生便不能很好的理解、掌握,更谈不上应用于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讲清楚就非常重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时,要特别强调“自动”两字。那什么是“自动”?它的含义是什么?一些教材在给出克劳修斯表述时没有明确的说明,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解释清楚,这也为后面讲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概念时打下基础。

3、理论联系实际,让课堂走向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将物理课堂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让课堂走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比如:在讲分子运动论时可以联想到腌制咸鸡蛋:外壳完好的鸡蛋,放入食盐水中腌制一段时间变咸了。这是因为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而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食盐分子扩散到蛋黄和蛋清中,使整个蛋变咸了。在冰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舒展双臂转速慢,收紧身体时转速快,可以用角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等等。

4、将小实验引进课堂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实验室已有的实验设备,创造性的进行常规物理实验外,还可以引进一些小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普通物理中有的章节比较难学,不仅是因为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的知识多,主要是这部分内容抽象,不好理解,以至于一些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提不起兴趣。对于这样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小实验,如在讲电磁感应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小实验:准备两根长的空心铝管,其中一根沿轴线方向开一小槽,再找一块圆柱形磁性强的磁铁和一个相同形状大小的小金属块,直径要略小于铝管的内径,材料最备好后就可以进行试验了,将两个铝管竖直放置,在两管上端开口处分别同时由静止释放磁铁和金属块,比较它们谁先穿越铝管。通过这类小实验,把抽象的东西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初步获得对物理问题的认识,再进行理论学习,就变得容易多了。

5、重视前沿科技知识渗透,开放课堂

一般地讲,物理知识由经典物理和前沿物理两大块组成,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经典物理的教学,忽略或很少对前沿物理进行教学,这样就导致学生对物理学的今天和明天不甚了解,尤其是物理学对当今科技作用知之甚少,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科本身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增加和融入前沿科技知识,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达成原有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了新的科技教育目标。

6、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容量也不断增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求,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能把教学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同时也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板书、绘图时间,加快了知识点的讲解速度,课堂教学信息容量也大大增强。但由于课件内容是事先准备好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发挥,很难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灵魂。特别是对于一些公式、定律的推导,如果只是用课件单一的呈现出来,其中的思维方法很难传达出来,这时传统的教学手段又显示出了它的优势。每种教学手段都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不足,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祝之光.物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