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基层治理情况汇报十篇乡镇基层治理情况汇报十篇

乡镇基层治理情况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1:02

乡镇基层治理情况汇报篇1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镇基层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千方百计破解乡村建设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是优化治理队伍。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常职干部+常青树”“顶岗锻炼+回引储备”干部培养计划,现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40岁以下占6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72%。储备干部15人。二是深挖本土力量。建立村内领取工资待遇人群台账,如村两委班子成员、交通劝导员、计生专干、扶贫就业专员等17类,建立村内先进威望人员台账,如在本村长期居住党员、村内思想先进人士、村内威望高人士,建立村内可动员支持村内发展的人员台账,如热心参与村建设、积极支持村级工作的人员。因事设岗、因人设职,鼓励其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中。三是借势外力资源。凝聚从村内走出去的优秀人才(乡贤)力量。率先在吉星、五一村组建村级乡贤理事会,通过“联谊忆乡愁、座谈谋发展、建设家乡我参与”活动,积极引导一批成功人士参与村内小景、绿化美化等公益性事业建设。凝聚在本村发展的企业致富带头人力量。团结在本村内创办企业的致富带头人,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使其参与其中,为基层治理出谋献策、出资出力。

(二)多措并举破解基层治理无从下手的问题。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区委动员大会后,我镇党委在传达学习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召开金河镇基层治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对全镇基层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镇基层治理委员会及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制定《金河镇基层治理委员会工作规则》《金河镇2020年基层治理重点工作“十项行动”计划》。构建“镇基层治理办+治理工作组+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小组+网格员+党员+群众”多方协同的基层治理联动机制,治理工作组和村(社区)每月向基层治理办报告一次推进情况,全面系统掌握工作进度。二是量化任务清单。制定了《金河镇2020年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清单》,从治理体系优化行动、治理队伍培育行动、治理服务提升行动等10个方面39个小项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责任分工。三是创新示范带动。实施乡贤助力行动。以乡贤理事会为平台,积极引导一批成功人士参与村内小景、绿化美化等公益性事业建设。实施垃圾分类“桶长制”。用党建“红色”力量助力垃圾“绿色”发展,在全镇范围内探索推行垃圾分类“桶长制”工作,以点带面,首先在铜河村试点推行,现已在全镇各村全面推广。

(三)变中求新践行乡村改革服务于民的宗旨。一是深化干部管理。每周常态开展“比、晒、评”活动,坚持召开镇干部和支部书记月工作调度会,建立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常青树日常管理考核》,定期对重点工作落实和干部作风进行督查。实施村组干部“常青树”行动,推行“师带徒”工作法,充分发挥“退职”干部优势和余热。二是创新便民服务。实施“集中办公”。(即全体镇村干部每周二到村集中办公,村干部每月逢“4、14、24”三个赶场日到镇集中办公),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破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开展“便民代办”。各村充分利用周二集中办公收集代办事项,能立即办结的立即办,不能立即办的安排专人集中代办,有效缩短群众办事周期,也让群众少跑路。推行“上门办理”。针对交通、行动不便等困难群众,镇、村干部主动上门服务,能现场办理现场办结、不能现场办理的主动代办,切实解决了这部分群众的困难。截至目前,金河镇已通过“集中办公”、“便民代办”、“上门办理”等形式为群众办理事项百余件,初步实现了让干部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三是坚持融入群众。坚持每月8日在各村民小组流动召开“村民说事”暨“阳光问廉”坝坝会,目前全镇共计召开坝坝会43场,参与群众3300余人,收集到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问题121个,58个问题得以解决,63个问题正在解决,有效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存在问题

前期,基层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乡村规划思路不清、方法不多。二是基层治理没有经费支持。三是治理队伍自身能力不足,需要开拓眼界,提高治理能力。

乡镇基层治理情况汇报篇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平安××”建设的各项任务措施,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县平安建设领导小组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确立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多项措施,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出台《建设“平安××”工作配档表》。县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制定出台了《建设“平安××”工作配档表》,对《关于建设“平安×ד的实施细则》中的各项任务目标都细化到全年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个部门、每个人,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各乡镇、各部门并严格按照配档表的要求,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一项任务一项认为地完成,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实现,县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将分阶段对各乡镇、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二、加大对平安建设情况的督导检查。3月27日—30日,县建设“平安××”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四个督导组对14个乡镇和98个县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平安建设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检查中听取了乡镇、部门前段工作的汇报,查看了平安建设办公室,查阅了相关的档案资料,并深入到村街就平安建设的宣传发动、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查看。检查结束后,县平安办对检查的结果进行了汇总,下发了督导通报。为全面了解我县平安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为进一步落实完善各项工作措施,保证工作扎实有效地深入推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三、采取灵活方式,召开多种形式的调度会议。4月3日—8日,县平安领导小组先后分片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实施细则》涉及的全体成员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现场工作调度会,会上对各乡镇、各部门工作的进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都进行了详细的通报,并结合4月5日全市平安办主任调度会议精神,对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四、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制度。3月(请登陆政法秘书网)18日,县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的通知》,由28名县级领导分包14处乡镇和98个部门,同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也要层层包保,实行领导包村(居)、包科室,层层分工,责任到人。4月8日县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再次下发通知,要求所有包保领导深入到所包乡镇、部门进行检查督导,切实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对该项工作的重视,推进工作的深入发展。

乡镇基层治理情况汇报篇3

关键词:甲肝;处理措施;应急方案

【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540-01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感染经水、食物、接触传播,以食欲不振、厌油、纳差、恶心、乏力、肝区不适、皮肤巩膜黄染、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1]。任何年龄均可患甲肝,但患者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因此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灭活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肝疫情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1采取防控应急措施

1.1资料依据:应急措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及有关其他规定编制。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来源于县、乡、镇医院的个案病例。检测所需的血液、水质样本由现场采样取得。

1.1.2甲肝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1997年制定的甲肝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2]。

1.2领导重视、落实职权:疫情发生后引起了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政府、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第一时间深入疫情爆发地区,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就甲肝疫情的控制做出重要指示,要求疾病控制机构加大对甲肝疫情传染源的追踪调查;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到位。基层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完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报告,并迅速组织建立疫情处理领导小组,依据相关文件启动疫情处置预案,在疾病控制专家的建议和指导下,迅速落实甲肝防控措施,使甲肝疫情的爆发得到有效地控制[3]。

1.3积极开展疫情防治工作:对已爆发的甲肝病例进行细致研究,对疫情的爆发进行分析,将疫情爆发的区域严格控制,同时派专人进驻医院开展现场实地调查。采取积极有效地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学校甲肝传染病的疫情控制报告,加强体检,及时发现甲肝病例并处理。

1.4做好甲肝病人的收治:针对疫情发生的状况,政府紧急启用应急预案,开展疫情调查,收治甲肝患者。对确诊的甲肝患者实施紧急的住院治疗,治疗费用由基层财政先行负担。同时发出通知,要求所有甲肝患者到传染病院隔离治疗,其他各级各类医疗单位不得收治甲肝患者,并抽调甲肝治疗方面的专家,指导治疗甲肝病人。及时为传染病院增加特定床位,确保收治的甲肝病人得到有效地治疗。由基层卫生院、乡镇疾病防制部门负责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

1.5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对重点人群、与确诊甲肝患者密切接触者、高三学生接种甲肝疫苗或丙种球蛋白,确保高三学子如期参加高考,有效防治甲肝疫情的扩散。

1.6开展消毒、杀毒工作:重点开展公厕、餐饮业、学校食堂和集贸市场消毒、杀虫工作,由专人负责。消杀用品统一由疾病控制中心提供。

1.7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由基层政府确定开展以防治“甲肝”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并确定时间召开全体镇村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动员大会,要求全体人员搞好以防治甲肝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各工厂、学校、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开展积极行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卫生死角。

1.8加强疫情防治工作的报告:认真落实基层甲肝防治工作,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乡镇每天下午5时之前报告疫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疾病控制中心每日向卫生主管部门汇报当日疫情信息,并及时上报进程报告和阶段报告。

1.9建立传染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基层组织实施上级制定的免疫规划、策略和技术规范;制订和实施预防接种年度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落实情况,定期检查、督导和反馈。

1.9.1开展群众健康教育: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号召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的自我防病意识。

2分析

通过对甲肝疫情的调查处理,加强乡镇基层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锻炼乡镇基层对传染病疫情的有效控制,建立传染病疫情预警机制,提高对传染病疫情状况的监测。

2.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实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对突发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将各方面防范措施落实到实,做好人员、技术、设备和相应物资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保障群众的饮食安全、身体健康。

2.2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在乡镇基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疾病防治的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通力合作。各单位密切配合,携手共进,广泛组织、动员群众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落实各项传染病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设备和相应物资的应急储备工作。

2.3做好准备,掌握资料:各乡镇基层单位对今后类似事件进行进一步深入细致的传染病调查工作,特别针对传染病人的相关可疑因素进行详细调查。及时进行疫情动态分析,对传染病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全力以赴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

2.4监督监测,科学管理:对餐饮业,尤其是大中小学校的食堂卫生重点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大中小学校周边的流动摊贩、餐饮副食的管理。大力加强饮食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中小学校学生食堂的从业人员卫生状况的检测工作。认真执行中小学校学生的早晨检查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在校学生的早晨检查工作,对因病缺课的学生做好登记报告工作。

2.5预防接种、功在千秋:加大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将二类疫苗的接种逐步纳入常规管理,并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执行。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处理,参与其他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呼吁公众关注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普及免疫规划知识,营造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实施计划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4-30,278-280

[2]卫生部.传染病诊断标准及相关法规汇编[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288-292

乡镇基层治理情况汇报篇4

我受杭州市余杭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四年来的主要工作,请予审议。

四年来的主要工作

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任期的四年,是我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四年;也是我区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四年。四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在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工作,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为促进余杭经济强区、文化名区、生态城区和法治余杭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一、着眼全局,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决定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一项重要权力。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认真审议决定重大事项,适时作出决议、决定并加强监督检查,推进了重要决议、决定的贯彻实施。

常委会坚持每年两次听取区政府关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注重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结合实际提出审议意见。每年批准区本级财政决算,并批准年度财政预算的部分变更,监督和支持政府依法理财。认真做好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的初审工作,组织对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和部门预算在人大会议上的专题审议,有效提高了区人大会议对计划和财政预算的审议质量。高度重视“***”规划纲要的制订,专题审议规划纲要草案,并在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通过。

建设生态区,是区委的重大战略举措。常委会依法审查了《杭州余杭生态区建设规划》,提请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了《关于推进余杭生态区建设的决议》。为监督该决议的贯彻实施,连续3年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推进余杭生态区建设的决议》年度实施情况的汇报。为推进生态区建设的有效实施,针对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了对环境保护法和《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重点督办了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统筹城乡污水治理、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的大会议案。通过有效的跟踪监督,全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环境综合整治和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根据区委《关于建设法治余杭的意见》,常委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请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推进法治余杭建设的决议》,把区委的决策转化为人民的意志。坚持每年听取区政府关于依法治区规划和普法教育规划执行情况的汇报,依法作出了《关于推进我区“三五”依法治区规划和“五五”普法教育规划实施的决议》,推进了“法治余杭”建设。

认真贯彻《浙江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审议决定重大事项的范围和程序。常委会审议了区政府提请的关于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议案,并作出了同意政府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批复;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南湖休闲度假区开况的汇报,提出了明确各方法律关系、完善开发建设机制、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确保蓄洪和生态保护的审议意见;听取和审议了关于20*年以来审计工作报告指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的汇报,支持审计机关依法审计,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还先后审议通过了关于政府机构改革、塘栖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国有资产管理及体制改革等重大事项。主任会议还先后听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行政服务中心建设、镇乡街道公务用车改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余杭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出让金管理使用、社会保险基金使用、政府负债管理、商会大厦建设等汇报。

常委会加强了对决议、决定的实施情况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监督。每年开展对“关于推进余杭生态区建设决议”、“关于推进法治余杭建设的决议”和“关于加快我区城市化建设的决议”实施情况跟踪监督,确保了贯彻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的连续性。从20*年开始,每年对人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执行情况进行督查,促进了人大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的较好落实。还及时跟踪督办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的办理落实,推进了“一府两院”对常委会审议意见办理质量的逐年提高。

二、突出重点,不断提高监督实效

依法行使监督权是人大常委会的重要任务。区人大常委会切实加强监督工作,努力提高监督实效,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使职权,推进了法律法规有效实施和“一府两院”工作的进一步依法规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加强对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监督。常委会把经济提质增量作为工作监督的重点,听取和审议了工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等专题报告,对工业重点项目进行了视察和调研,为促进我区二、三产业的更好发展作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市型效益农业和各类农业园区发展状况、水利及防洪工作等专题报告,对水法和防洪法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连续3年对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情况实施监督,听取和审议了存量土地清理和国有土地储备及闲置土地处置的专题报告,提出了规范土地市场秩序、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等审议意见,监督和支持政府依法用地、集约用地。根据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对城市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主任会议听取了清理和拆除违法建筑工作、农村交通建设及城乡公交发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工作汇报,有效地促进了这些工作的开展。根据省、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对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提出了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落实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等建议,推动了全区的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对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发展的监督。常委会组织区和镇乡两级人大开展了对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提出了依法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强化教育质量管理的审议意见,促进城乡教育的统筹均衡发展。主任会议还就民办教育的发展听取了汇报。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我区科技兴区实施情况的汇报,主任会议听取了高新技术园区和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情况的汇报,推进了我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常委会开展了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推动了我区文保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规范管理。公共卫生事业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贯彻《杭州市爱国卫生条例》情况的汇报,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专门就“非典”防治工作开展了调研和视察,促进了我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开展了食品卫生法和《杭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监督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还听取了城市社区建设、侨务工作、档案工作及贯彻档案法等情况的工作汇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加强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问题的监督。围绕群众比较关心的职工权益维护、城乡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城镇职工就业再就业、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等问题,常委会分别听取政府工作汇报,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围绕平安余杭创建,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贯彻治安管理处罚法情况的汇报,主任会议听取了社会治安、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汇报。围绕大会议案的落实,先后对人大会议通过的“妥善处理失地农民利益”、“农民合作医疗保障及社会困难人群医疗救助”、“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快河道综合整治”、“建立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等大会议案进行了重点督办,监督和支持政府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区政府建立了征地区片综合补偿标准办法及征地农转非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制订并分年度实施了余杭区河道整治规划,实施并完成了“村村通等级公路”工程,加快了农村垃圾收集基础设施建设,大会议案的办理取得了较好成效。

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依法组织区人大代表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是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和支持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方式。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对区教育局、区统计局和垂直管理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余杭分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行政执法评议,促进被评议部门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每年开展对政府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情况的检查。专题组织行政部门负责人旁听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审,组织案例分析会,进一步提高行政部门负责人的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根据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规定,对区政府23个规范性文件实施了备案审查,依法规范了政府及其部门的抽象行政行为。还配合上级人大常委会组织了30多部法律法规草案的征求意见工作。

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常委会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法院关于行政审判工作、民事审判工作和区人民检察院关于“三不一撤”(不立案、不批捕、不和撤销案件)案件办理情况的汇报,主任会议还听取了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人民陪审员制度实施情况和区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汇报。常委会积极探索司法监督的新途径,在继续组织人大代表旁听法庭庭审的同时,20*年试行了旁听和评议庭审工作,组织区人大代表110人次旁听了6起案件的庭审,对检察机关出庭公诉和审判机关庭审进行了评议,促进“两院”提高庭审质量。

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常委会完善和规范工作机制和件办理机制,注重督办与个案监督有机结合,加强对重要件的跟踪督办。四年来,共处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来信来电891件次,接待来访844人次,多次召开督办座谈会,督促“一府两院”依法妥善处理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一批多年未解决的涉法涉诉案件,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20*年,被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评为工作先进集体,一名干部被评为先进个人。

三、规范程序,努力提高人事任免工作质量

区人大常委会正确处理党管干部与人大常委会依法任免干部的关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任免干部。四年来,共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13人次,接受辞职8人,依法任命人民陪审员24人。

不断规范任免程序。实行了对提任干部的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和对提任法官检察官的任职资格审查,认真推行拟任干部在常委会会议上的任前表态发言。四年来,对25位提任人员进行了法律知识考试,对20位提任的法官检察官进行了任职资格审查,有15位任命干部在常委会会议上作了任前表态发言。

加强对任命干部的监督。坚持依法任命与任后监督相结合,在20*年和20*年,两次对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区政府工作部门正职及区人民法院和区人民检察院副职进行了书面述职评议,有4名局长和法院、检察院各1名副职在常委会会议上作了述职并接受了会议评议,进一步增强了被任命干部的法治意识、公仆意识和接受监督的意识。

四、强化服务,切实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20*〕9号文件)精神,服务人大代表,认真做好代表工作,代表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为代表知情知政提供服务。向代表通报常委会会议、常委会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的情况,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服务。认真联系走访代表,坚持每月20日的代表接待日活动,广泛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认真组织代表参与各项评议、检查、视察活动。组织代表参加每年年中的政府半年度工作汇报会,为代表知情知政创造条件。指导镇乡、街道建立“人大代表之家”,为代表集中学习、集体议政提供必要的场所。

加强并创新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积极创新代表活动载体,每年确定一个主题,集中一段时间组织代表开展全区性的代表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建设新余杭,代表作表率”、“我为生态区建设做贡献”、“落实大会议案、推进和谐发展”等代表主题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形成了广泛影响。建立并完善代表小组定向视察办法,确定6个代表小组分别对政府工作部门每年两次的定向视察活动,增进了代表与政府部门的联系,监督和支持被视察单位的工作。还积极开展“代表统一活动日”、“代表进社区”等活动,注重发挥专业代表小组的作用,进一步拓宽了代表活动的途径和方式。重视闭会期间代表提出意见、建议的收集并及时转交政府办理,进一步提高了代表活动的实效。

建立并完善对代表的激励机制。组织开展了区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295名区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并接受选民评议,促进了人大代表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密切了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增强了代表履职的自觉性。组织每两年一次的先进代表小组和代表工作积极分子的评比表彰和每年一次的优秀代表议案、建议的评优活动,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注重做好代表培训工作,先后两次开展对全体区人大代表的集中培训,提高了代表素质和履职能力。

加强对代表议案、建议的督办。区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四次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1150件,其中67件代表议案分别合并为5件大会议案。经过区政府及全体承办单位的努力,议案、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代表对办理工作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6.7%。常委会每年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的汇报,推进承办单位规范办理工作,不断提高办理工作的面商率和解决率,注重了办理结果的反馈,对代表反映办理结果不满意的议案建议,督促承办单位重新办理。坚持督办重点代表议案建议的制度,重点督办了5件大会议案和56件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年年有新提高。

依法做好区、镇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按照选举法规定,区人大常委会认真组织了区、镇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这次区、镇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乡级人大任期由3年改为5年后,县乡两级人大再一次同步换届选举。为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常委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新情况和新问题,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代表选举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此后,又及时指导镇乡人大依法举行新一届镇乡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换届选举,广泛宣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维护了选民的民利,进一步优化了代表结构,为加强区、镇乡两级政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规范指导,努力推进基层人大工作新发展

镇乡(街道)人大工作是全区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联系指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了人大工作的联动机制,促进了基层人大工作依法规范有序地开展。

健全和完善联系指导机制。继续实行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及工作机构分片联系镇乡(街道)人大工作,邀请镇乡(街道)人大负责人列席常委会会议,进一步密切与镇乡(街道)人大的联系。按照“一副三组团”的格局,进一步健全镇乡(街道)人大工作分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基层人大的工作交流和研究。每年提出基层人大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指导镇乡(街道)人大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并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举办镇乡(街道)人大干部培训班和读书会,并组织学习考察活动,努力提高镇乡(街道)人大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

继续推进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以“制度规范、会议规范、活动规范、档案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镇乡(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促进了基层人大工作的依法规范,提高了基层人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下转第24版)重视基层人大组织建设,配合党委做好镇乡人大专职主席、副主席和人大街道工委专职主任、副主任的人选配备,还在镇乡、街道设立人大办公室并配备了工作人员。

实施联动工作机制。区、镇乡两级人大联动开展了工作评议和代表视察等活动,先后开展了村委会组织法、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级人大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常委会的工作质量,而且有效地推进了基层人大工作的新发展。

指导基层人大依法履行职权。为进一步推进镇乡(街道)人大依法履行对本级(本街道)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职能,先后制订了“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委审查监督财政性资金收支预算的若干试行意见”和“关于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乡镇财政工作的意见”,规范了镇乡(街道)人大对镇乡财政预算和街道财政性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审查监督。注重推广基层人大工作中的亮点,在部分镇乡推行了政府半年度工作汇报制度,指导开展对副镇乡长述职评议和镇乡政府工作部门的工作评议,丰富了基层人大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的内容。

六、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

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与时俱进,着眼于提高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锐意进取,积极创新,常委会及其机关的自身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加强能力建设。坚持把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素养摆在重要位置,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省市区委的重要决策,增强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省市人大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区委召开全区人大工作会议,并认真贯彻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坚持每月一次理论学习和每季一次法制讲座,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和人大实务知识,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主动接受区人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评议,并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抓好评议意见的整改,不断改进常委会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总结我区人大工作的成功做法和外地人大工作的先进经验,注重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制度建设。制订了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办法、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审查监督办法和部门预算审查监督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常委会监督权的行使。修订了人事任免工作办法,制订了提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办法和法官检察官法律职务任职资格审查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常委会人事任免权的行使。制订了代表小组定向视察办法,修订了代表工作办法和代表持证视察办法,促进了代表活动的进一步依法规范。修订了常委会会议议事规则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推进了常委会会议更加规范有序。修订了加强与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工作联系的制度,完善了常委会办事机构的工作职责,进一步从制度上保证常委会工作的依法、规范、有序。

加强机关建设。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和满意单位为载体,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廉洁高效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了机关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常委会工作重点,把调查研究作为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常委会各工作机构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一批有质量的调研报告。重视人大干部的交流,实现了人大干部结构的调整优化,为做好人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重视并做好老干部工作,支持“人大之友”联谊会开展活动。

加强宣传工作。创办了“余杭人大网站”,进一步办好“人大动态”和“人大工作通讯”,编印了法律法规选编、常委会工作制度汇编和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纪念画册。召开了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周年座谈会,并组织开展了征文比赛和专题宣传及人大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编纂完成并发行了《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志》。常委会还及时向上级人大报送信息动态,开展对外交流和研讨活动。

各位代表,本届区人大常委会所取得的工作成绩,是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开拓进取、辛勤工作的结果,是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法院和区人民检察院密切配合及各镇乡(街道)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爱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向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及全区人民、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四年来的主要体会

四年来的实践,使我们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履行人大常委会职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必须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严格遵循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在各项决议、决定和监督工作之中,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要坚持法治原则,认真履行各项法定职权,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有序参与,从而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保证常委会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必须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全区工作大局,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这个主题,把工作重点和着力点放在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上,及时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并促进规范有序地实施,通过听取工作报告、视察、检查予以监督和支持,为加快余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人大工作的本质要求。人大常委会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为民办事,紧密联系和依靠代表及人民群众,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开展审议和视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必须坚持人大代表的主体地位,努力发挥代表作用。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人大常委会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密切与代表的联系,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服务。全体代表也只有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参加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才能推进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职权的有效行使。

乡镇基层治理情况汇报篇5

对村级财务进行监督是乡镇人大的一项重要工作

村级财务管理是村民自治的重大事项之一,也是基层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许多原来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后得益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整治、交通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增多的行政村,都因土地征用、政策处理和二、三产业安置等,在短期内积聚了大量的集体资产。这些集体资产是农民用其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土地、房产等换来的,与农民的利益关系非常密切,关系着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依法管好用好这笔资金对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使用有明确规定,乡镇人大作为最基层的权力机关,肩负着确保宪法、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贯彻执行的重要职责,因此有义务监督村级财务的管理和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乡镇人大可以采取法律赋予的监督手段对村级财务的使用情况实施监督:一是定期听取乡镇人民政府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对村级财务的使用在不违背村民自治原则的前提下负有指导管理责任,乡镇人大可以通过听取工作汇报的形式督促乡镇人民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村财乡管”制度,严格按照政策将所有村级财务管理权集并到乡镇财政实行统一、分户管理,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委托单位行使好监督权。以严格有效的财政监管保障村级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需求,确保资金的使用符合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二是配合乡镇纪委和县财政、审计监督部门加大对村级集体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力度,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通过审计及时纠正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三是组织本行政村区域内的各级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成立村级财务监督小组,定期对各村集体资金的管理使用、财务制度的执行、村级财务公开和村级债务化解等情况进行督查,督促各村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及时向村民公开财务收支情况,接待群众的监督。(编辑:圆圆)

乡镇基层治理情况汇报篇6

1.统计数据来源按照统计法要求,农业农村经济统计数据资料应来源于基层,即起报单位顺序是,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乡镇—统计局。农业局的作用主要是对37个乡镇上报表进行审核、统计分析及数据上报。一审看是否完成计划任务;二审看与上年比较单产、总产是否增减幅过高或过低,与实际情况不符就必须协调调整。涉及到州、市粮食目标任务,有了州下达大、小春计划,才能按计划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在下达计划时,除了总产量外,必须要考虑主要粮食作物的几个指标,如大春水稻面积,马铃薯、玉米产量,小春麦类(大、小麦)面积、产量,晚秋粮食计划等。最后由统计局、农业局共同审核、汇总,然后将全市汇总数(粮食产量)及分析材料报市领导审批后,才能分别上报各自主管部门。17个县市汇总统计数据最后由州相关部门上报省级主管部门,省级主管部门再按相关规定报省政府、农业部。

2.统计工作现状(1)统计队伍不稳定由于个别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配备专业统计员少,多数为办公室人员来兼职,并且经常更换人员,造成了一是报表时间不及时,二是报表质量差。由于农经统计工作事情多,报酬低,无前途,大部份人员都调到乡镇经济发展办、社事办、新农合办、农推中心等部门,此项工作没有专职人员干,每次开会培训是一个人,做报表又是另外一个人,统计人员随意变动,无固定的统计人员,收集数据困难。(2)办公条件差目前全市进行现代化办公的乡镇较少,多数乡镇都仍是以手工抄写、汇总的方式。(3)没有工作经费,难以开展工作在以注重改革创新、立项目、争资金为主要工作的今天,农经统计这种日常性工作平时无人重视,工作经费财政无预算,导致农经统计的一些基础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比如“农村入户调查”工作,我们在全市按随机抽样出的60户农户,要求所选农户要将平时的收支分门别类地做好记录,每季度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收集汇总。这些老百姓总不能“白帮忙”,就算不给他们务工补助,但笔墨钱也该给这些农户吧。钱从何来,乡镇不管,村社不能筹,市里不安排,农经项目又没有,导致工作难以开展。为了完成每年的农村经济统计年报工作,县里每年要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印刷报表,所需经费都是农业局自己想办法解决。(4)领导左右数据,导致真实性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的情况。”然而,目前农经统计工作有的地方迟报、乱报乃至不报的现象时有发生。上报的数据,前后不衔接,逻辑性不强,真实性较差,参考价值不高。年终以数据作为考评依据,有些地方出现“官出数据,领导定数据”的现象,从上到下,下指标、定任务,一级一级地向下分解,到年终总是超额完成,皆大欢喜。有些统计人员怕打击报复、怕穿“小鞋”,无可奈何随它去,只好不坚持原则,听之任之,“随波逐流”,领导要什么样的数据,就统计成什么样的数据,导致统计数据随意性较大。

二、加强农业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争取领导重视与支持各级政府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议建立农村经济统计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各部门的责任。农经统计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技术性强,时间较紧。因此,各级领导必须在人力、时间和经费上给予支持,尊重统计人员的劳动成果,统计数据一旦汇总认定后,各级领导不能人为任意修改,以维护统计法的尊严。

2.建立以乡镇为中心的基层统计网络,加强和规范农村基层统计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事关农村统计发展的全局,是维护统计信誉的关键环节,也是切实履行统计调查职能的重要措施。基层基础不牢靠,统计调查就失去了准确、可靠、权威的基础;数据不准,其它就更无从谈起。只有搞好基层统计工作,数据质量才能从源头上得到保证,才能搞好优质服务,树立起统计调查的权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寓意统计调查事业的根基在于基层,基层工作不扎实、不牢固,统计大厦就不稳固。“标本兼治,治标必先治本”,再好的统计方法和制度若没有精干的统计人员去实施、没有一个好的管理体制作保证,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乡、村统计是农村统计的基础和数据源头。随着中央提出的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以来,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统计数据和信息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要求也大大提高。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紧紧抓住乡镇统计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和规范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建设。(1)建立健全乡镇统计站建设乡镇统计站管理机制必须要有所创新,以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首先让乡镇统计站完全恢复建制,定人定编,配备专职统计员,可由市统计局统一招考,也可以试行聘用制,但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村级应聘用辅助统计员,由乡镇统计站负责管理,经济上直接给予补贴。(2)积极争取统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可根据各乡镇前两年的平均统计经费开支,结合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合理核定一个保底额作为专项统计经费,尽可能从工作环境、生活待遇、办公条件等方面改善基层统计工作的条件。并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以调动乡镇统计人员的积极性。(3)加强基层统计培训。农业农村经济统计要从以全面统计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样调查为主的统计方法,这就对乡镇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组织农村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统计专业知识。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机会,搞好乡镇统计人员的上岗培训和专业培训,重点要抓好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先进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农村统计报表制度、计算机应用和统计法相关知识的培训,并通过考试和考核,实行上岗证制度,使选配人员达到任职资格和条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强、业务上精、作风上硬的统计队伍。(4)加快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统计科学技术是创新的动力,是实现统计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乡镇统计站应配备专用计算机,建立专用传输网络,用好用活计算机;要开发研制统一平台下的农村统计调查数据处理系统,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数据管理和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创建数据库的时机,逐步实现常规统计报表业务处理与数据通信、数据管理、统计信息咨询服务等环节的一体化作业,把乡镇统计站建设成为乡镇社会经济信息中心。

3.完善体制机制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统计制度不断完善,要恢复农经统计机构、人员要逐步加强,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统计网络体系,使统计工作机构建全,人员落实。各乡镇、村要定岗定员,指定一名精通业务的人员负责农经统计工作,人员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4.认真落实统计制度,认真开展记帐户或调查户的统计调查工作统计数据的准确真实与否,主要是看记帐户或调查户代表性的强弱。因此,选好记帐户或调查户是统计工作的基础。选择记帐户或调查户,不能人为确定,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遵循随机原则抽选。落实误工报酬,为了调动村级调查人员和记帐户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给予他们误工补助,以便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5.明确抽样调查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统计方法制度中的主体地位近些年来,虽然我们对农业农村经济统计的方法进行了一些变革,但是,和农村社会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相比较,相对来说农业农村经济统计变革比较滞后,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深化。我国国家统计局很早之前就已经将周期性普查作为基础,抽样调查作为主题,典型调查以及重点调查作为辅助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改革的方略。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农业农村经济统计制度实际操作中,全面统计还是占有绝对的比重。所以,我们对农业农村经济统计方法进行改革,除了普查之外,在我们的统计报表制度中,我们必须要尽最大可能的少用或者不用全面统计的方法,从而将抽样调查在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统计方法制度中的主体地位进行确立。根据市府文件精神,今后,我市大、小春粮食产量数据上报前必须通过市农业局质量评估小组认证和评估,与市统计局共同确认签字后,才能报送市数据质量审核评估领导小组审批,数据才能生效上报。因此应做好以下工作:(1)农村抽样调查户农产品抽样调查这项工作市政府已确定,由抽中乡镇的农技站长来完成,但我们统计要督促、检查其台账和上报时间、质量。(2)各乡镇主要农产品的抽样调查今后这项工作是农业局的长期工作,也是我们评估粮食产量的重要依据。

乡镇基层治理情况汇报篇7

一、提高乡镇纪委干部素质,增强办案力量

保证足够的人员和精力,是开展案件查办工作的前提条件,然而,目前不少乡镇仅有一名纪委书记,而且其他工作任务重,用于纪检工作的时间少、精力少,纪委委员基本不参与纪检工作,根本无法开展案件查办工作。为此,一要配齐人员。每个乡镇纪委除配备一名纪委书记外,必须配备一名专职副书记或专职纪委委员,保证有2名以上的纪委干部专事纪检工作。乡镇纪委书记提拔、调任时,做到随缺随补。二要专职专用。乡镇纪委书记和专职副书记或纪委委员应该尽量不分管或少分管纪检工作之外的其他工作,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从事纪检工作。三要加强业务培训。针对乡镇纪委干部流动比较快的特点,县级纪委每年都必须举行业务知识培训班,重点对新从事纪检工作的乡镇纪委干部进行培训。还可以分期分批把乡镇纪委干部抽调到上级纪委机关跟班学习,突出办案业务,着力帮助乡镇纪委干部提高办案能力。同时,还可选送部分乡镇纪委干部参加省、市纪委举办的业务培训班,扩大他们视野,提高办案能力。

二、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办案责任

县级纪委要将全年的工作任务,以目标管理的形式下达到各乡镇纪委,进行定量、定质、定责,并突出查办案件在整个纪检监察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建立查案责任制,把查处违纪政纪案件作为考核乡镇主要领导和乡镇纪委书记政绩的主要指标之一,签定责任状,对有案不查的乡镇党政领导实行一票否决制。县级纪委平时要抓好督促检查,年终进行总结评比,奖优罚劣,并把目标管理考评的结果作为乡镇纪委书记、专职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政绩向组织部门通报,载入干部档案,与他们的奖惩、评优、晋升等挂钩。这样,无论是乡镇纪委,还是乡镇党委、政府肩上都有担子,心里均有压力,从而形成上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局面,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乡镇工作繁忙为由,放松纪检监察工作,甚至有案不查的现象。

三、加强办案指导,提高案件质量

县级纪委在对乡镇纪委实行目标管理的同时,对县级纪委机关各室也应实行目标管理,把乡镇办案工作与机关各室的目标管理考评挂钩。采取领导包片,科室包乡镇,个人包案的方法,深入基层指导办案。县级纪委领导包括副书记、常委应分工包干一片,对所辖区域的办案工作全面负责。各室挂点包乡镇,不定期下乡督查办案情况,进行对口指导。从听汇报、走访、清理件入手,帮助乡镇纪委排查案件线索,从中挖掘案源。从立案、取证、结案到案卷整理、装订、归档等进行实践指导,帮助乡镇纪委人员掌握办案方法和程序。与乡镇纪委干部共同研究具体方案,立案查处,指导案件查办的全过程。乡镇纪委除了在乡镇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向党委请示汇报外,还要向县纪委负责,定期向县级纪委汇报办案情况,及时查办县级纪委转办案件并回报结果。遇到疑难案件和把握不准的问题,应到县级纪委询问、请教、求援。县纪委要甘当“参谋”,做“顾问”,帮助排查违纪违法线索,分析案情,指导查处。对一些大案要案,县级纪委可采取跟踪办案的措施,组织有经验的办案人员前往协查,为其出谋划策,督战压阵。对乡镇纪委办理的重大案件,在乡镇党委讨论处分前,先由县级纪委审理室审核,从事实、证据、定性、处理上把好关,防止出现畸轻畸重的现象。

乡镇基层治理情况汇报篇8

首先,要明确参与单位及基本职权。综治维稳中心应由乡镇办的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防邪办、办、应急维稳办等单位组成,实行联合办公,吸纳工、青、妇、武,民政、土地、教育、卫生、林业、计生、安监、劳保等为联动协作单位。设立专门热线电话,向管辖的区域公布,全天候接受群众的投诉、求助。在综治维稳中心内部设立预警信息收集组、纠纷隐患调处组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各工作小组在维稳中心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开展工作。维稳中心具有矛盾纠纷分流指派权,调处调度权,督办督查权,责任落实情况追究权,奖惩兑现的建议权等五项基本职权。同时,综治维稳中心负责收集维稳预警信息、应对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督办隐患整改、制定维稳预案,最终形成“党政统一领导、中心牵头负责、部门协调联动、反应快速准捷”的工作网络和格局。

其二,要明确工作职责及工作范围。乡镇办综治维稳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责应是协助党委、政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辖区内各村(居)、单位部门和广大群众开展基层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和平安创建等工作。具体工作应当是:综合预警信息。乡镇办综治维稳中心负责受理群众的诉求和求助,集中核理。汇总管辖范围内的社情民意、矛盾纠纷、事故隐患、流动人口、大型建设等预警信息的跟踪、督查、回访。分流调解纠纷。对收集来的下报和上级转办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流督办,协调处理影响当地发展和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安全事故隐患、的苗头等。应对突发事件。负责对群体性械斗、集体性上访闹事、阻塞道路交通、非法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等突发事项的处置,对造成人员伤亡、经济重大损失和出现各种灾乱性事故进行紧急的抢救与援助,并及时向领导和上级做好汇报,必要的情况在领导允许的情况下向社会公布。

其三,要明确工作流程及具体行动。乡镇办综治维稳中心在接到群众求助、上级指示、情况反映的电话(信函)后,应立即进行登记,能当时答复的即时答复,不能答复的说明情况限时答复,特别紧急的,及时向值班领导(或分管领导)汇报情况,提出处理的方式方法和采取的措施,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这其中有三点应重点把握:一是对涉及上下级、多部门(单位)的矛盾纠纷,采取属地调处和归口调处方法进行处理,由综治维稳中心代表党委政府(汇报的前提下)向有关单位部门发出调处指令,要求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理,或者由综治维稳中心召集有关单位和部门组成联合协调小组联动调处。二是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属于自己职责范围能当场解决的矛盾纠纷和求助事项,必须当场解决或限时解决(调处),对一些诉求一时半会难以达到诉求者要求的,做好政策法规的解释和诱导工作。三是若遇突发事件,综治维稳中心全体成员应在第一时间,本着“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可散不可聚”的原则,边汇报边赶往现场,摸清情况,控制局面,做好现场维护与稳定情绪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力求完美解决。

乡镇基层治理情况汇报篇9

一、债务的由来

1、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转型期,各级地方政府包括乡镇政府在内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大搞圈地运动、形象工程,发展开发区,盲目贷款上马乡镇企业,尽管在短期内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技术与经济实力包括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暴露无遗,以至于各乡镇企业负债累累,这个包袱自然由其乡镇政府负担。因此,纵观目前涉府案件的债务绝大多数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

2、乡镇合并、乡村合并引发的债务。以我区为例,前几年,原县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强弱搭配,以强带弱,将我县原26个乡镇合并成14个,且原各乡镇的行政村亦进行了合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的发展,但其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原有的效益相对较好的乡镇或行政村在合并后不堪重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阻碍了其发展势头;再者,在合并之前,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个别负责人大肆举债而将包袱留给合并后的乡镇政府、企业或行政村,使得合并后的乡镇政府、企业或行政村的债务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二、乡镇案件执行难的原因

由于上述的原因,致使涉及乡镇政府的案件逐年增多。截至2002年,我院在手案件中涉及乡镇政府的案件为142件,涉案金额为3460余万元。如何处理好涉乡镇政府的案件几乎成了全国所有基层法院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涉各乡镇政府案件执行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党委政府的干预。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法院冻结乡镇政府或其企业存款后,上级领导命令解冻的有之;对被执行人或直接责任人采取强制措施后要求解除措施的有之。长此以往,政府的案件成了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以致于有的执行干警产生消极厌战情绪,对待此类案件缩手缩脚。当事人对法院的意见很大,认为是官官相护。不利于人民法院公正与效率的世纪主题。

2、乡镇领导人的文化水平的参差不齐,以致于对待法院的执行的态度亦各有不同,但绝大多数是对我们抱有一种对立情绪,认为我们只要要钱就是在拆他们的台,妨碍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这种观点在各级党委政府中普遍存在,他们一方面口口声声地要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却在法院执行过程中百般阻挠,设置障碍。对于各行政村的案件,由于乡镇政府经济的薄弱,以至于经常拖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严重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执行工作中经常找不到人,无法开展工作。

3、各级乡镇由于其处于最基层,其经济实力也相对薄弱。经过上世纪90年代中期银根紧缩之后,我区绝大多数的乡镇企业倒闭关门,勉强维持下来的亦是苟延残喘;另外,随着农村税改费政策的施行,各乡镇的收入来源越来越窄,以致于维持其正常的工作都成问题,何以抽出资金用以偿还债务,更不用说发展了。以我区北部某乡镇为例,现有外债9000余万元。去年年底刚到腊月,债务人即把镇政府的大门围起来,将书记、镇长堵在办公室,严重影响了党委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政府拖欠债务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人民法院久拖不执、久执不果也造成了当事人和人民法院之间的矛盾,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不利于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是我们的大局,但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却摆在我们的面前,维护社会稳定是否必须以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代价。

三、对策

基于此,涉乡镇政府案件的执行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要确定的是大局意识、国情意识。我们的工作是为了保障法律的尊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司法权是公权力,仅是在当事人凭其私力无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时才予以公力救济。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开展的。稳定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我们的大局。我们的国情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各行各业都是在党委的领导下。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党委领导和依法执行相结合。各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国家机关,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要维护国家机关的尊严。但这并不是说涉乡镇政府的案件就不执行。公正执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永恒的主题,要尽最大可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执行人员更加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不能教条主义,机械办案。在执行过程中尽量避免采取强制措施。为此,在执行伊始,首先与乡镇政府领导通气,将本院的执行思路告知,让其明了相应的法律后果以主动地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对此我们称之为先礼而后兵。如乡镇政府妨碍执行而要采取强制措施的一定要慎重,首先要先向院领导汇报以研究对策,与此同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和人大汇报相关案情,告知执行工作的现状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需将具体案情向中院汇报,在通过协商仍不能解决问题时在上级法院的支持下地方法院应对被执行人或直接责任人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

这仅仅是一个治标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法院不可能标本兼治,但法院可在涉府案件的执行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向其宣传法律知识,并通过个案的处理对局部地区的政府机关和其工作人员进行深刻的法制教育。2002年,六合农村基金会申请执行王某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王时任某镇财政所副所长,该借款是由其镇政府领导指令其以个人名义借款给政府使用的(目前以政府名义无法贷款),因此其对本院执行通知书、传票不理不睬,该镇亦极不配合。为此,承办人将此案汇报后,本院决定将其作为一个典型,在审查其政治身份后随即依法对王某采取强制措施,实施司法拘留。当日镇政府即将兑现款送至法院,此案即顺利执结。此案的执结,极大的震慑了地方政府,其后数天,有关此类型的案件被执行人纷纷到法院交款或订立还款计划。

第二、树立服务意识,将依法执行和服务地方相结合。各级政府包括乡镇政府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工作是当前的重中之重,目前困扰各级政府的是企业的改制及农村债务化解的问题。我院在执行工作中,亦将此作为工作重点,涉及改制企业的案件我们积极与乡镇政府协调,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力争使双方均满意,将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我区竹镇砖瓦厂因经营管理不善而负债累累,在我院诉讼并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就有数十件,且相当部分债权人是当地农民,虽然其债权份额只占总额的很小一部分,但当事人包括未诉讼的债权人天天到政府要债,围堵书记镇长,抢占砖瓦厂的资产设备,并四处上访影响极坏。并以此为理由拒交应纳的农村税费,与政府及村组收税费人员发生冲突,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影响了全镇的税费征收工作,并对乡镇其他工作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与此同时,因市政府的退耕还田的政策使得全市砖瓦厂的数量急剧减少,砖瓦的行情亦越来越好,镇政府急于将此闲置资产盘活,为此我院积极与政府领导协调,为其排忧解难,促成该厂破产还债甩掉了多年来困扰该镇的包袱,也盘活了闲置资产,增加了地方税收,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第三、上级法院提执。大部分的涉乡镇政府案件通过地方法院的努力基本能得到妥善处理,但亦有少部分的案件因个别领导干部严重缺乏法律意识以及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而陷入困境,外地申请人的案件则更甚。在此种情况下,地方法院向上级党委政府和人大汇报后往往也很难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地方法院因当前众所周知的原因而受制于地方党委政府无法执行是全国性的问题。基于此,上级法院的提执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且效果显著。以我区法院为例,2001年我区法院涉乡镇政府20件案件被省高院指令扬州仪征市法院和邗江市法院执行,执结率达90%,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开创了地方法院执行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讲求执行的技巧和策略,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执行新思路。如我区北部山区干旱缺水,极不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有大批山头无人耕种,荒草丛生,很多行政村亦有相当一部分耕地被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极大的浪费。但该地区却适于种植意杨等树木,且意杨生长期短,经济效益高。凌某某申请执行六合区竹镇光华村委会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因被执行人无任何企业,全年的收入仅限于农村税费征收的返还款维持日常开支,当初借款亦为了解决年终分配的问题,可以说是无履行能力,但该村有闲置土地数百亩。鉴于此,我们就主动做申请人的工作,让其考虑到该村的实际状况,后经公开招标以15年的土地承包使用权的形式抵偿其债务。在此之前,执行人员到区林业局帮助申请人了解有关国家关于林业种植方面的优惠政策及相关林木的市场行情以打消其顾虑,之后又四处为其联系树种,并帮助其从地方林业部门领取相应的补偿款。该案的圆满执结既使光秃秃的山头得到了绿化,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案执结后,亦有数位未诉讼的债权人通过此种方法与该村解决了纠纷,这也使得该案的解决方法为今后我院类似案件的执行开拓了新的思如何处理好涉乡镇政府案件执行问题如何处理好涉乡镇政府案件执行问题副标题:作者:书剑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更新时间:2005-8-12乡镇政府是我国基层国家机关,其经济状况相对来说是最薄弱的,其领导干部的文化素质、法律意识亦相对低下,这就造成了涉及各乡镇政府的案件执行工作的难度。自中央下发11号文件以来,虽然涉府案件执行难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涉及乡镇政府的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究其原因,是由于其特殊性所造成的。本文试分析其债务的主要起因并结合本院在解决上述问题时的有关措施进而分析解决该症结的方法。

一、债务的由来

1、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转型期,各级地方政府包括乡镇政府在内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大搞圈地运动、形象工程,发展开发区,盲目贷款上马乡镇企业,尽管在短期内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技术与经济实力包括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暴露无遗,以至于各乡镇企业负债累累,这个包袱自然由其乡镇政府负担。因此,纵观目前涉府案件的债务绝大多数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

2、乡镇合并、乡村合并引发的债务。以我区为例,前几年,原县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强弱搭配,以强带弱,将我县原26个乡镇合并成14个,且原各乡镇的行政村亦进行了合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的发展,但其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原有的效益相对较好的乡镇或行政村在合并后不堪重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阻碍了其发展势头;再者,在合并之前,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个别负责人大肆举债而将包袱留给合并后的乡镇政府、企业或行政村,使得合并后的乡镇政府、企业或行政村的债务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二、乡镇案件执行难的原因

由于上述的原因,致使涉及乡镇政府的案件逐年增多。截至2002年,我院在手案件中涉及乡镇政府的案件为142件,涉案金额为3460余万元。如何处理好涉乡镇政府的案件几乎成了全国所有基层法院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涉各乡镇政府案件执行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党委政府的干预。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法院冻结乡镇政府或其企业存款后,上级领导命令解冻的有之;对被执行人或直接责任人采取强制措施后要求解除措施的有之。长此以往,政府的案件成了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以致于有的执行干警产生消极厌战情绪,对待此类案件缩手缩脚。当事人对法院的意见很大,认为是官官相护。不利于人民法院公正与效率的世纪主题。

2、乡镇领导人的文化水平的参差不齐,以致于对待法院的执行的态度亦各有不同,但绝大多数是对我们抱有一种对立情绪,认为我们只要要钱就是在拆他们的台,妨碍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这种观点在各级党委政府中普遍存在,他们一方面口口声声地要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却在法院执行过程中百般阻挠,设置障碍。对于各行政村的案件,由于乡镇政府经济的薄弱,以至于经常拖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严重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执行工作中经常找不到人,无法开展工作。

3、各级乡镇由于其处于最基层,其经济实力也相对薄弱。经过上世纪90年代中期银根紧缩之后,我区绝大多数的乡镇企业倒闭关门,勉强维持下来的亦是苟延残喘;另外,随着农村税改费政策的施行,各乡镇的收入来源越来越窄,以致于维持其正常的工作都成问题,何以抽出资金用以偿还债务,更不用说发展了。以我区北部某乡镇为例,现有外债9000余万元。去年年底刚到腊月,债务人即把镇政府的大门围起来,将书记、镇长堵在办公室,严重影响了党委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政府拖欠债务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人民法院久拖不执、久执不果也造成了当事人和人民法院之间的矛盾,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不利于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是我们的大局,但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却摆在我们的面前,维护社会稳定是否必须以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代价。

三、对策

基于此,涉乡镇政府案件的执行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要确定的是大局意识、国情意识。我们的工作是为了保障法律的尊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司法权是公权力,仅是在当事人凭其私力无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时才予以公力救济。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开展的。稳定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我们的大局。我们的国情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各行各业都是在党委的领导下。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党委领导和依法执行相结合。各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国家机关,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要维护国家机关的尊严。但这并不是说涉乡镇政府的案件就不执行。公正执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永恒的主题,要尽最大可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执行人员更加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不能教条主义,机械办案。在执行过程中尽量避免采取强制措施。为此,在执行伊始,首先与乡镇政府领导通气,将本院的执行思路告知,让其明了相应的法律后果以主动地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对此我们称之为先礼而后兵。如乡镇政府妨碍执行而要采取强制措施的一定要慎重,首先要先向院领导汇报以研究对策,与此同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和人大汇报相关案情,告知执行工作的现状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需将具体案情向中院汇报,在通过协商仍不能解决问题时在上级法院的支持下地方法院应对被执行人或直接责任人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

这仅仅是一个治标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法院不可能标本兼治,但法院可在涉府案件的执行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向其宣传法律知识,并通过个案的处理对局部地区的政府机关和其工作人员进行深刻的法制教育。2002年,六合农村基金会申请执行王某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王时任某镇财政所副所长,该借款是由其镇政府领导指令其以个人名义借款给政府使用的(目前以政府名义无法贷款),因此其对本院执行通知书、传票不理不睬,该镇亦极不配合。为此,承办人将此案汇报后,本院决定将其作为一个典型,在审查其政治身份后随即依法对王某采取强制措施,实施司法拘留。当日镇政府即将兑现款送至法院,此案即顺利执结。此案的执结,极大的震慑了地方政府,其后数天,有关此类型的案件被执行人纷纷到法院交款或订立还款计划。

第二、树立服务意识,将依法执行和服务地方相结合。各级政府包括乡镇政府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工作是当前的重中之重,目前困扰各级政府的是企业的改制及农村债务化解的问题。我院在执行工作中,亦将此作为工作重点,涉及改制企业的案件我们积极与乡镇政府协调,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力争使双方均满意,将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我区竹镇砖瓦厂因经营管理不善而负债累累,在我院诉讼并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就有数十件,且相当部分债权人是当地农民,虽然其债权份额只占总额的很小一部分,但当事人包括未诉讼的债权人天天到政府要债,围堵书记镇长,抢占砖瓦厂的资产设备,并四处上访影响极坏。并以此为理由拒交应纳的农村税费,与政府及村组收税费人员发生冲突,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影响了全镇的税费征收工作,并对乡镇其他工作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与此同时,因市政府的退耕还田的政策使得全市砖瓦厂的数量急剧减少,砖瓦的行情亦越来越好,镇政府急于将此闲置资产盘活,为此我院积极与政府领导协调,为其排忧解难,促成该厂破产还债甩掉了多年来困扰该镇的包袱,也盘活了闲置资产,增加了地方税收,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乡镇基层治理情况汇报篇10

泉阳镇2021年常态化开展好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全国、省、阜阳市、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要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强化人员排查监测。以各包保网格为单元,加强国外及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和接触人员的动态排查监测,落实市级集中隔离和镇级居家留观,重点在14天观察期内监测其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输入。核实反馈上级下发返乡人员数据信息,1356条,累计摸排三重人员4201人,务工返乡人员4868人,境外返乡人员5人。张楼村核酸检测采样点采样5126人次,均为阴性。

2.多元化开展宣传。通过“一封信”、公告、微信平台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知识宣传,普及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引导积极参与防控工作,做好个人防护。

3.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压实镇、村(社区)、医疗机构责任,主动开展科普宣教、健康提示、信息报告、环境整治等防控工作,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和传播。建立以社区(村)为单位,村组为基点,网格为支撑的疫情防控工作网络化组织体系,镇干部充实到各个网格,责任到人,联系到户,建立登记台账,保证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4.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能力,全面动员群众,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稳防稳控,有效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疫情输入、扩散、输出。

5.落实责任包保机制。建立疫情防控“双包”责任制,即每名境外及中高风险地区返乡的人员,均有一名镇干部、一名村干部和一名基层医务人员负责健康随访和居家监测。

6.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严格对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把环境卫生治理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疾病传播。召开大型会议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由医护人员分发口罩,测量体温。

7.积极动员疫苗接种。泉阳镇镇村全体干部新冠疫苗两针已全部接种完毕。于泉阳卫生院设置疫苗接种点,核签仪,冷链冰箱等设备配备完善,设置留观区。辖区居民于3月31日接种疫苗第一针1000支,5月2日接种疫苗第二针400只,疫苗剂次全部接种完毕。

二、存在问题

1.国内疫情形势总体较好,部分人员出现思想放松,重视不够的现象;

2.外出流动人员较多,在家人员多为老年人及青少年,符合疫苗接种条件人员较少。

三、下步工作

1.常态化开展好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开展对境外及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的排查上报和健康管理;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镇村干部和群众对疫情防控及疫苗接种的认识,确保重视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3.建立疫苗接种人员台账,精确掌握辖区已接种及符合接种条件人员,确保群众及时有序接种新冠疫苗,建立免疫体系;

4.备足防控物资,及时补充储备口罩、酒精、消毒液等常用防控物资,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