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支教的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4:37

短期支教的内容篇1

【关键词】大学生短期支教培训模式构建

近年来,大学生短期支教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公益项目,其在时间上的灵活性促使着许多大学生踊跃参加。但是,这一特点也促使了许多问题的产生,如支教态度敷衍、教学方式随意、团队纪律涣散等。为保障支教质量,部分高校和公益组织开展了大学生短期支教培训,以帮助大学生短期支教走出“鸡肋”的窘境。

担当者行动教育发展中心(简称“担当者行动”)是一家公益助学组织,笔者曾参加过其举办的2012年担当者大学生支教行动培训项目。下面笔者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对大学生短期支教培训模式进行相应的构建与探析。

一、培训需求多维度分析

(一)支教组织方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并非是支教组织方的长期工作人员,因而对组织缺乏必要的认识。担当者行动的支教活动是围绕“班班有个图书角”开展的,旨在通过支教增强山区儿童的阅读兴趣。而初次参加该项目的大学生大多不知道这一主旨,若不进行相关的培训,则不利于组织方实现自身的公益目的。

同时,高校现行的加分评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短期支教功利色彩较浓。这需要组织方通过培训来端正志愿者的支教态度,并促使其在支教过程中将相应的价值观转化为行动。

(二)支教受助对象的需求

在大学生短期支教过程中,不恰当的教学方式和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往往会干扰到后期当地老师的正常教学。据《京华时报》调查,大学生在支教期间常常教授下学期的内容,这导致48%的受助学生有新学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想法。同时,很多大学生常常购买一些小礼品作为受助学生的课堂奖励,而这是乡村老师无法做到的。因此,志愿者需要通过培训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以便维护受助地区正常的教学秩序。此外,大多数受助学生为山区留守儿童,需要心灵的呵护与关爱,这也要求大学生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

(三)参加支教大学生的需求

大学生支教团队的组建具有临时性,这容易导致团队成员目标不一致、团队纪律意识不强、团队凝聚力不足等问题。有效的支教培训能增进团队成员互相了解,培养团队向心力。虽然一些支教团队的组建方式是报名前自由组队,成员之间较为熟悉,但以情感为纽带的约束往往使得成员权责不明。因此,自由组队的支教团队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来明确各个成员的角色,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培训内容及具体方法

(一)组织价值观的培训

价值观的传授一般采用的是讲座法,有利于组织方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志愿者阐述组织的文化理念。而讲解者一般为组织的内部成员,因为其对组织的认识相对深刻,不易出现组织精神传达失误的情况。

担当者行动就十分重视价值观的培训,其培训的第一个环节便邀请组织发起人为志愿者,开展了一场以“担当者的特点和我们的追求”为主题的讲座。此外,担当者行动并非采用单一的讲座法来传递价值观,在讲座结束后又进行了一名组织全职公益人的告别会,在告别会上大学生支教志愿者进一步感受到了组织的文化氛围与人文精神。

(二)教学方法的培训

教学方法的培训应以理论讲解与实际演练相结合为原则,让大学生短期支教志愿者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练习。教学方法的培训关键是让志愿者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发生行为上的改变。担当者行动的支教活动是围绕“班班有个图书角”公益项目开展的,因此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受助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教学方法培训的重点。担当者行动通过邀请教育名师,开展主题讲座、示范课与往年案例探讨,增进志愿者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同时,担当者行动还组织了课程设计练习与童话故事表演环节,让志愿者能及时地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并得到相应的改进。

(三)团队培训

通常,团队培训的方式是给定一项具体的任务,让团队成员发挥个人技能或扮演相应的角色来共同完成。而大学生短期支教团队培训的重点在于培养个体成员如何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团队管理、人际协调、交流决策等。

担当者行动的支教团队是在个人报名后,组织配置而成的,这使得团队成员间彼此不太熟悉。因此组织方开展了许多的团队培训活动,促使个体成员相互配合并胜任自己的角色,从而实现团队的有效运行。

三、培训效果评估

目前,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法在培训评估领域中使用的较为广泛。而大学生短期支教培训评估也可以运用其中的三个层次,即评估培训对象的反应、学习、行为来测量培训的效果。担当者行动在支教结束后,要求志愿者对培训内容与实际运用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作为后期开展培训的重要参考材料。此外,担当者行动还派遣了两三名全职人员,随同一些支教团队前往学校,这些全职人员在不干涉支教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来评估培训的效果,从而思考相应的改进措施。

虽然大学生短期支教培训后的产出内容不易用财务收益进行评估,但并不意味着组织方就可以忽视培训评估。因为,公益组织的特殊性要求任何一个环节的经费使用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有效的培训评估不仅有利于组织方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更有助于其确定后期的培训项目与资金的使用,从而促进大学生短期支教质量水平的提升,并推动组织建立良好的公益形象。

短期支教的内容篇2

近年来,短期支教以其灵活性、短暂性、可操作性而流行开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但它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方面存在很大欠缺,尤其是支教组织团体在招募、选拔、培训、评估等一系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使得支教效果实际效果远低于预期。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人力资源管理即通过对支教团队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志愿者间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支教意义。在这之中,选拔和激励机制尤为重要,选拔负责筛选合适对象,激励则能够激发志愿者的内在动力,使其充分?l挥潜能,为组织目标而贡献力量。

1调研设计

本文以支教大学生为本位进行微观研究,多视角结合,将人力资源视角与社会学视角的角色认知理论结合,分析和解释支教团队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措施。

以烟台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实地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支教动机、人员选拔、人员培训等六方面进行研究。

2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8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得到以下结果并进行分析。

21前期选拔:无人力资源规划,未设置相应条件要求,门槛低,人员素质无保证

第一,志愿者专业构成:志愿者中几乎没有师范类学生,文史类、理工类和语言类学生的总人数只占支教人数的23%左右。因为短期支教的授课内容多为基础课程和相关趣味手工类课程,所以志愿者们在前期自己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培训和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可能性很小,支教水平难以确保。

第二,志愿者选拔:支教活动的组织方多为学校社团,设置的门槛很低,无具体、统一的人员要求。即使有一定的选拔程序,但大都是象征性的,志愿者的专业素质不一。因此,选拔没有从源头保证支教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让后期支教活动的开展大打折扣。

22中期管理:没有进行专业培训,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第一,组织培训。仅有不到1/4的志愿者曾接受过系统培训,大部分人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因为缺乏培训,志愿者对支教的内容和要求一无所知,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支教效果难以保证。同时,志愿者缺乏对支教当地的认识,对当地的学校条件、学生情况等了解甚少,难以较快地适应当地环境,影响支教进程和成效。

第二,团队管理。大部分支教团队不注重管理建设,没有严格明晰的规章制度或是形同虚设。而卡方检验表明,管理制度与成员对支教的态度有较大的关系。缺乏管理制度会极大地影响志愿者的积极性,缺乏鞭策和动力,行动散漫,影响支教的成效。管理制度与成员对支教的态度的卡方分析见下表。

这也加大了志愿者的流动性。因为缺乏制度管理,常有志愿者中途离开,影响支教进程。同时,支教团队建设被忽视。整个团队没有统一的目标和行动方向,凝聚力和向心力差,成员间相互不了解,大大降低了影响了短期支教的质量。

第三,内部激励。支教团队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和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奖惩政策。志愿者没有提高专业能力和支教水平的动力,会逐渐丧失支教热情。同时表现出色的志愿者没有得到相应的激励,支教水平也难以持续。接近60%的支教人员表示后期不会再参与支教地区的活动或关注当地动态。

23后期总结:缺乏反思和回馈,总体上未形成较完善可行的系统,可持续性差

第一,支教评估。大部分团队在支教结束后未组织评估工作,这使得支教活动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同时,不对个人支教效果进行绩效考核,不将评估结果与激励机制挂钩使得志愿者的后期积极性不足。

第二,反馈总结。大部分团队没有及时召开内部会议进行活动总结和经验交流,组织成员交流心得,未能很好地做好后期激励工作。同时短期支教的持久性存在很大问题,多数支教团队离开后没有再与支教地区联系,也未收到支教结果的反馈,双向信息呈现“真空”状态。

3可行性建议

要想让短期支教有差强人意的结果,需要良好并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支教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31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是良好开端

支教活动开展前,团队要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明确支教的方向和目标,提高人员选拔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根据支教地区的具体需求制定明晰的选拔条件。同时记录支教成员信息以便后期联系和活动的顺利开展。

32相关的培训活动是有力保障

支教团队应加强相关培训,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流程。要加强专业的技能培训,教授支教技巧,提高专业素质。同时要让志愿者更深入地了解支教地区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以便更快地适应当地环境,因地制宜开展支教活动。

33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是持续动力

支教团队时要强化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可挑选出团队负责人,向志愿者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并严格执行,以便约束和规范志愿者遵守管理规范。

同时注重激励制度的构建,通过一系列管理和激励措施,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激励体系应在保障志愿者基本生理需求的基础上,给予较高层次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可通过提高生活待遇、增加福利补贴等措施,精神方面可用赞赏、表扬等形式满足精神需求和社会认同感。同时可以将激励机制与后期的支教评估相“挂钩”,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予及时赞赏,激发其支教的热情,也对其他志愿者起到了鞭策和激励作用。

34完整的体系是重要支撑

只有将支教活动体系化,才能保证支教的可持续发展。可根据经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激励体系,做到有规可依并可反复施行。要注意后期的总结反思和支教评估。总结支教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对支教活动进行评估、绩效考核,以评估支教活动的价值。

同时注重其他配套制度的建立,促进支教可持续发展。支教团队应当记录志愿者档案以便后期的活动开展,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开发,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与支教地区建立长期联系,以便后期获得支教效果的反馈,也可实现支教活动的定期开展,保证了支教的持久性。

短期支教的内容篇3

论文关键词:移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1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借助移动互连技术,使用移动计算设备(智能手机、pDa、移动电话等)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1]。移动的内涵包括:形式上是移动的,即学习者不再受时间、空间和有线网络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同需求、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是移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者也是移动的;内容上是互动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双方实时交流,教育信息、教育资源与教育服务依靠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双向“移动”,教与学相互促进,才能更充分的体现移动学习的优越性;实现方式上是数字的,移动学习是基于无线移动设备进行的数字化学习,它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远程学习发展的一个新阶段[2]。

现阶段的移动学习受技术条件的制约,通常作为高校教学的一种辅助学习模式,主要应用于管理和为学习支持服务提供“交互”通道,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高校移动学习的主要应用模式分为三大类: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基于连接的在线移动学习以及存储移动学习模式[3]。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具有使用费用低,设备普遍支持等优点,主要应用于通信数据少并且可用简单文字描述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服务,可用于向学习者发送课程安排、考试安排和考试成绩等信息,提供指导、激励和支持等作用。基于连接的在线移动学习和存储移动学习,需要建设wap站点,提供能够支持移动设备访问和下载的学习资源,着重选取能够贴近学习者生活和工作同时又较为时尚和流行的主题作为学习内容。存储移动学习和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将是目前在高校中最切实可行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4][5]。

2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特点

C语言作为当今最为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改革,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很多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课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越来越强,但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因其较复杂的语法、编程等知识,依然是众多学生学习上的“拦路虎”。

C语言程序课程知识点琐碎,概念繁多,理论不易掌握;概念抽象且复杂,包含的数据类型和运算符丰富,需预习与复习相结合才产生较好学习效果;对应的规则繁多且易混淆,使用较为灵活,容易出错,使得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厌倦情绪;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布不均衡,导致课堂教学中,对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讲得不够充分,学生编程思路不清楚;实验过程中,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自如,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6][7]。

C语言程序课程的这种特点,适合采用移动学习作为其辅助教学方式。针对C语言理论性强的特点,可以在课前课后发送定时短信,提示预习摘要求较高,不好的缩进格式影响其呈现效果,结构化风格使得程序占用篇幅往往较长等等,这些因素均会制约移动设备的可读性。

3移动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上述分析,设计移动学习方式如下:总体原则,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移动学习方式为辅,移动学习方式充当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能够实现课堂知识的延伸,指导和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实践。实现方式,主要采用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方式,配合基于连接的移动学习空间、论坛,以及存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针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课前案例,提出驱动式问题,相关预习提示,课后设计相关重点回顾,知识点延伸,以短信形式发给学生,对于短信不能很好显示的内容可以邮件形式发送给学生,或者放在相关网站上,以消息的形式提醒学生查收。软硬件支持:考虑到学生普遍拥有设备的程度,将移动设备限定在普通移动手机,软件使用中国移动飞信校园版(eFetion_campus)[10],可以支持pC端向移动手机的短信群发,通过飞信、群、语音、邮箱、空间等多种方式实现互联网、移动网间的无缝互通改革,还可以使用日程提醒,邮件提醒等功能打造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核心期刊。移动学习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

图1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图

3.1功能模块介绍

移动学习做为一种辅助教学模式,能够参与到C语言课堂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后辅导以及实验指导等方面。

3.1.1短消息学习模块

(1)课前预习提示。可将每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发送给学生,也可发一典型程序,加驱动式问题,发送到邮箱里,同时设置邮件提醒功能。

(2)课堂内容回顾。对前面课程学习过的知识内容以短信形式发给学生,提醒其回顾。

(3)作业提示、阶段测试。也可仿照上述短信设置方式,定时群发给所有的学生。

3.1.2移动学习空间或论坛

移动学习空间既可以方便学生在线浏览,也要努力适应基于连接的移动学习访问,其资料下载模块提供的学习资源,也要支持移动终端设备。移动学习论坛,实现学生自由交流空间。在移动学习论坛上定期设置讨论专题,既可以是关于某个错误进行分析,也可以针对相关程序选题集思广益,还可以是对当前教育进行探讨等等。

(1)课堂内容延伸。可提供诸如:mSDn使用介绍,帮助学生自如设计C/C++程序等;CSDn论坛介绍,提供同资深程序员交流学习的平台。

(2)常见错误提示分析。提供调试程序基本步骤,常见错误解读及可能出错原因。

(3)课程设计选题。设计相关程序选题,使其能够体现课程各个阶段的进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测试空间。提供一些历年试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学习。

(5)教育思考。定期对教学进行总结,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一些高校精品课程网站链接。

(6)资料下载。课程内容的各种学习资源,如ppt课件、多媒体课件、部分课程的录音、录像等;有关课程的各种辅导资料,如各章节的知识要点、课程设计任务库、程序设计案例库、试题库等都可以作为下载的资料。

3.2移动学习内容设计

在高校教育中,学生同时需要进行多门课程的学习,如果在针对某一门课程实施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方式时,设计过多的短信内容,或者发送较多的次数,都将会给学生造成信息轰炸,带来过重的信息负担。配合C语言程序课堂教学,在课前课后发送两条飞信,每次不超过5页,对于无法以短信内容呈现的资源就发送到邮箱,同时以短信形式提醒学生注意查收。程序设计课程所涉及程序对格式要求较严格,一个程序案例通常占用较多篇幅,此时以邮件的方式发送较为合适,同时在相关论坛上设置讨论专题,根据学生回答设置最佳答案,统计学生活跃度,作为平时成绩参照。图2为课前预习的飞信基本内容设计。

图2飞信基本内容设计

把课程内容按照“章-节-知识点”的层次模式进行组织,整理出每章每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指导、参考资料等内容改革,并概要总结出每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和若干测试题目,学习者可以通过短信息随时随地自由学习、复习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并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测试。设计短信内容时需考虑程序格式问题,屏幕显示行数,尽量控制在8行*5屏=40行,每行8字以内,不要以图片的形式发送(涉及彩信资费问题)。

另一方面,为课程的核心内容提供文档、ppt课件、课程录音、课程录像等多种媒体格式、适合多种移动终端的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学习者只要把这些资源通过教学网站,下载到自己的移动终端上,当他们在教室外面、公共汽车上等地方时,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浏览这些学习内容,充分享受移动学习的便捷与方便,而且不需要承担高昂的移动通讯费用。但是供下载的资料要充分考虑移动学习的特点,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设备支持程度,还要考虑移动学习的片段性特点,对其中的部分资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使其适合移动学习方式,主要处理原则,按知识点,将文档,影音资料都处理成片段,确保一个片段一个知识点,每个片段持续10分钟左右核心期刊。

4实验分析

借助中国移动飞信校园版,上述大部分移动学习方式都可以实现,从pC端到手机客户

端可以方便的实现短信群发,只要不超过一定数量,免费且易于操作。学生也分常乐意参与到这种形式的移动学习中来,非移动用户除了在接收短信受限之外,也可以加入飞信校园版pC端,可以共享资源。实验证明,使用移动学习方式作为程序设计课程的辅助教学方式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学生中间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部分同学兴趣高涨,能够充分利用提供的学习资源,学习进度甚至出现超前现象,另外一部分同学上课时也在查看手机,学习不仅没有进步,反而沉迷于手机上网。这种现象提醒大家不仅应该注意实施移动学习的方式,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网络资源的便利性和危害性,能够主动的去寻求有益的资源来提高自己。

使用飞信实现移动学习还有以下必须注意的地方:(1)飞信中涉及大量广告,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2)短信数量过大,易给学生造成信息轰炸,要限制性的使用。(3)需警惕不法分子盗取飞信或手机号,进行诈骗。可以利用飞信的二次开发功能,屏蔽其他模块,使其更适合校园使用。

移动学习对学习者也要有一定要求改革,比如说需要一定的自学能力,自制能力,以及较强的学习动机等[8][9]。现阶段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中应该起辅助作用,但不能排除其对研究生,博士生及在职人员充电的作用,所以还是要做好移动资源的建设工作,注意打上数字签名保护知识产权。

5结论

当前,移动学习是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将移动学习方式引入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将其应用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来,还属于尝试阶段。移动学习给教学改革注入新鲜活力,其对高校教学的促进作用,不仅依赖教师的合理使用和学生的大力配合,还依赖于软件平台的设计。本文所使用的飞信校园版,受到发送短信条数,广告绑定等不利因素的限制,不仅要考虑课程特点,还要考虑软件的使用规则,不能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不仅在于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还要建设实施移动学习的软件平台,不仅要适合移动终端在线浏览,还要能够与校园各个系统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更加适应程序设计课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德斯蒙德·基更.移动学习:下一代的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4

[2]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

[3]王建武.3G网络下基于彩信的被动式移动学习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4]张珑,王建华,张军,邸佳奇.移动学习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6):34-37

[5]王伟,钟绍春,吕森林.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2):22-27.

[6]张素芹,吴连生.独立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

[7]顾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概念体系及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

[8]李望秀.高校教学中的移动学习[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9]徐楠.m_Learning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10]http://efeixin.10086.cn/product/category_15.html

短期支教的内容篇4

中图分类号:R5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8-0055-02

impactofthehomereturningvisitinghealtheducationontheshorttermre-hospitalizationofthecommunitypatientswithchronicbronchitis

DonGmingjuan,XUaihong,GUHongzhen,ZHUJine,DonGXiaoming,nipeizhen

(Jinze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QingpuDistrict,Shanghai201718,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impactofthehomereturningvisitinghealtheducationontheshort-termre-hospitalizationofthepatientswithchronicbronchitis.methods:theinterventiongroupwith39caseswasprovidedwiththehomereturningvisitinghealtheducation,andthecontrolgroupwith39caseswasconductedwiththeroutinetelephonefollow-up.Results:therelatedknowledgeofthediseases,thehealthbehaviorandmedicalcomplianceoftheinterven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theshort-termre-hospitalizationrateoftheinterven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

KeYwoRDShomereturningvisiting;re-hospitalization;healtheducation;chronicbronchitis;elderlypeople

金泽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为15%,入院率达60%,据统计短期(2个月内)再入院率达到70%以上。我们采用上门回访式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患者一般资料

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中心出院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78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78.9±1.7)岁,病程10~30年不等。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气喘、胸闷,口唇及指端发绀等。生活能自理,无严重并发症。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

在阅读文献、专家咨询、论证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遵医行为等。

上门回访式健康教育

7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程、经济状况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每月电话随访一次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例患者实施上门到家的健康教育,每月2次(每月的10、20日),每次1小时,持续6个月,共12次。每次检查并监督措施的落实,并强化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

干预措施:①基线调查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遵医行为等。②上门一对一讲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病因和诱因、临床症状、并发症等,教会自我护理),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及时就医等。③纠正不良生活方式。④指导有效的呼吸和排痰技术、呼吸功能锻炼(腹式、缩唇呼吸)、有效排痰(拍背、有效咳嗽)等[2]。

评价指标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以及短期再入院率。

统计学处理

SpSS17.0软件包统计分析,均数、百分率描述,卡方检验,α=0.05。

结果

患者健康知识知晓、行为调查

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知识、个人和家庭的健康行为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两组患者再入院率比较

上门回访式健康教育后,干预组短期(2个月内)再入院率为41.03%(16/39),对照组为76.92%(30/39),较对照组下降了35个百分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到了82%,37例(94.87%)的患者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不良生活方式,遵医行为明显提高,26例(66.67%)患者学会了一种呼吸训练,38例(97.43%)患者掌握了排痰的方法。短期内干预组患者再入院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短期支教的内容篇5

1、广东省群众的支教倾向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541名群众的支教倾向如表一。2、广东省“三区”受援县中小学师资力量和教育环境概况三区受援县中小学的教师学历在本科和本科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31.7%和3%;年龄结构上,41~50岁的教师占主导,所占比例为38.3%;每学期负责三门(含三门)以上课程的教师占70%;每周课时量约为16-20节和21-25节的教师分别占28.3%和50%;认为省农村学校缺失教师情况很严重占85%。在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问题上,68.3%的教师认为政府扶持的力度不够,其次是投资经费短缺,约占63.3%;81.7%的教师认为改善农村教育主要着力点是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68.3%的教师认为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46.7%的教师认为支教活动带来最大的效果是引起社会的关注,增强对当地教育的扶持力度。关于支教活动对村当地学生的影响,63.3%的教师认为支教可扩展学生的知识,弥补了当地教学资源的不足;而学生受支教的频率只是偶尔的比例为58.3%;支教只进行了一至两个月的占60%;总体而言,66.7%的教师赞成支教活动的进行,且51.7%的教师认为其发挥的作用大。3、广东省“得基金”支教志愿者支教情况从支教志愿者的调查情况看,51.9%的支教者为学生;年龄在20~25岁的支教者占多数,约一半;而当中63.6%的人支教时间一般在半年以内,只有18.2%的人曾支教过两年以上;关于支教原因,选择“实现自我价值”、“帮助他人”和“锻炼自己”的人分别占40.9%、27.3%和22.7%。支教效果方面,90%的支教者认为受支教的学生热情度高,气氛好;81.8%的人认为他们的支教弥补了当地师资力量的不足;认为“对地方的不适应”和“得不到当地和外界的关心和支持”是支教者面临最大的障碍,均占27.3%。

二、广东省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

(一)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

月乐堂小学仅由一个简陋操场、一栋三层教学楼、一栋一层楼的教工宿舍和一个文化广场组成,一堵残破的围墙甚至无法保证学生避免跌落斜坡的危险,与月乐堂小学相比,鹤市小学与江中学虽不存在安全隐患,但稀缺教学资源如图书馆、简单的运动器材等,这并不满足学生的日常需求。然而通过访谈得知,相比起教学资源的匮乏,师资力量的不足成为了更大难题。月乐堂小学教师一直不足,而鹤市小学和江中学却教师流失严重,几乎每年都有教师外调,不合理的教师调配使原本师资力量就不足的学校形势更严峻。

(二)教师教学课程单一,任课专业不对口、任课过多

经调查,三所学校均出现了教师身兼多科的问题。普通教师每周的任课时长在8~10个课时之间,但月乐堂小学的教师每周高达26个课时,并且这在学校并不出奇。许多学校师资不足,教师专业对口与课程数目不平衡,教师不得不教多门课程或几个年级。巨大的教学压力使非对口专业的教师不得不自学其他科目,但这种行为具有风险,它并不保证能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接受全部知识信息,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三)相关政策未得落实,扶持力度仍需加大

据了解,月乐堂小学的教科书每年都在更换,不同的教科书有不同的内容和进度,频繁更换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衔接性。2014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严格把守教科书的选用,但教科书频繁更换的现象并未改善,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盲点。调查数据显示不少教师对于政府的扶持和投入不满意,更多的教师希望能获取多些教学器材,这说明当前农村教育环境仍需改善,政府应重视。

三、广东省支教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月乐堂小学曾在2013年9月迎来江门市海江区教育局选派的李赞贺与曾翠芳二人赴该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鹤市小学是应届毕业生支教实习的热门地点之一,最近的支教行动在2012年9月。而江中学自2010年开始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支教活动已有五年;2014年6月,香港理工大学师生共20人自费到该校进行为期六天的支教活动。以上案例可看出支教活动在近几年频繁出现,但经深入了解,这些支教活动属于短、中期支教,除了月乐堂小学的支教,其他两所学校的支教活动属于一种拓展类支教,即开展课外活动与交流,另一种属于实习支教,即通过支教完成个人实习工作。此外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成为了目前支教队伍的主力军,且他们提供的支教活动普遍得到受援地当地认可,这种认可更多是在对填补师资空缺和知识扩展上。

(二)问题

1、支教频率低,支教时间短支教分长期、接力及假期支教,其中假期支教即短期支教,指支教活动时长在两个月内。从调查结果归纳中可知,目前大多数支教属于短期支教,由于频率低时间短,短期支教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教师的频繁更迭不仅会对学生的内心造成影响,更可能打乱了原有的教学秩序。2、人员考察不严谨,后期反馈不到位大多数支教者在支教前期并未通过严格的审查,且在这之前未做好相关的了解准备工作,这并不能保证支教者的教学质量,易出现教学事故;而支教结束后的反馈和接力工作也并未到位,支教者并不能很好地获知受援地之后的情况及对自己工作的鉴定,不利于提升支教能力,而且多数支教组织或个人在支教接力方面也未尝有过思考,未考虑到支教之后的善后工作。3、政府扶持力度较低,当地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和支教组织的联系一直是不容小觑的问题,一方面政府需通过支教组织招募更多优秀的支教人员,另一方面支教组织在政府的规范管理和扶持下推广支教活动。但从支教者的口中可知,大多数人曾因语言、习俗、生活习惯等差异阻碍了支教工作的开展。这说明政府对支教工作并未很好地了解重视,导致政府和支教者脱节,支教人员未能得到当地人的帮助。

四、建议与措施

(一)各地教育局设立支教工作室。

它是集组织、选拔、培训、分配、监督为一体对支教者规范化管理的部门。其主要职能为学校调研、师资招募、支教人员筛选及培训、支教地区分配、支教情况评估及鉴定、审批公募权。

(二)建立政府与社会慈善机构合作模式。

政府通过开放多平台、多途径给企业进行申请公募权,以严格的监管取代过于严格的审批。对有意愿合作的慈善企业或机构,政府须评估认定,符合条件者,通过签约赋予其公募权。慈善机构获得公募权后,对政府开展的支教进行前期宣传并发起募捐活动,并在政府监督下扩大募捐范围,更好地实现对贫困地区的支援。对于募捐所获物资的用途,以透明公开的方式向社会大众公开。公募权审批难度降低,能动员社会群众的力量,有效解决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环境恶劣等问题。而在政府公信力的支持和公开透明物资的机制下,极大提高群众对慈善机构的认可度,利于慈善机构募捐活动的开展。

(三)以艺术支教代替传统短期支教。

在短期支教中,以艺术支教代替传统支教,即以艺术课代替大三科,将短期支教的重心转移至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掘艺术天赋上。在不影响学生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开设艺术课程,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艺术课的权利,培养学生艺术修养。

(四)城乡“一对一、一对多”教学支援模式。

在长期支教中,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农村教育扶持模式考核城镇中小学教学质量和评估学校师资力量,以此为标准判定一个学校是否具备扶持农村中小学教学的能力;完成考核后为城乡中小学配对,安排城镇中小学固定扶持一个或多个农村中小学,主要提供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此外城乡中小学在不影响师资力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开展短期教师交流,将两地教师互换,体验不同的教学模式,促进城乡教学理念的交流与学习。

(五)制定支教监督机制。

短期支教的内容篇6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3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入手,探讨了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的模式,结合移动学习教育的需求,提出了构建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设想。

ConstructionStudyofmobileLearningSupportServiceplatformbasedon3G//tianHua

abstractthepaperFromanalyzingthecharacteristicandadvantageof3G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discussesthemodeandtherequirement,setsforthassumeofbuildingtheplatform.

Keywords3G;mobilelearning;learningsupportplatform

author’saddressSchoolofeducation,HebeiUniversity,Baoding,Hebei071051

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作为一种崭新的远程学习形式,让学习者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习者真正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需要进行自主学习。从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联网技术,如wap、蓝牙技术、GpRS、UmtS技术、移动终端等。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出,必然为移动学习的迅猛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技术支持,本文将分析3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探讨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的模式,提出构建基于这种技术的移动学习支持服务平台。

13G技术的特点及其优势

1.13G技术的特点

所谓3G,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前两代技术不能提供的多种宽带信息服务,例如高速数据、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它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大幅度提升,它能够分别支持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3G技术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通过3G使用者能够听到更加清晰的声音、看到更加流畅的图像和更加方便、快捷地浏览网页。简言之,3G技术有通信高速化、多任务、实时化、个性化、多媒体化的特点。

1.2基于3G的移动学习的优势

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基于3G的移动学习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1)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2)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3G业务优势,通过手机终端任意点播观看教学节目。

(3)学习者可自由、随时随地浏览教学服务器上的问题和解答。

(4)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服务器教学信息,而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及时地接收这些信息。

2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主要模式

2.1基于3G的多媒体短消息服务的移动学习模式

3G提供的多媒体业务(mmS)可分为3种情况:mmS终端之间相互接收和发送多媒体消息;mmS终端和因特网e-maiL服务器之间的相互发送与接收多媒体消息;mmS终端与因特网增值业务平台之间的相互发送和接收多媒体消息。普通的文本短消息只能包括170个字节长度,mmS短消息的长度可达30-100千字节。除文本外,mmS消息中可以包含声音、图片和视频片断中的一种或多种媒体格式的组合。通过3G提供的多媒体短消息业务,学习者可以通过终端,将短消息发送到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经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后,可将回复信息自动以短消息形式回复给学习者。当然,学习者之间也可以通过短消息的形式讨论解决问题。

2.2基于3G的wap在线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模式

wap(无线应用协议)是在数字移动电话、因特网或其他个人数字助理机(pDa)、计算机应用之间进行通讯的开放全球标准。它是由一系列协议组成,用来标准化无线通信设备,可用于internet访问,包括收发电子邮件,访问wap网站上的页面等等。wap浏览类似于计算机的浏览器应用,但与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相比,3G系统采用了wap2.0以提高系统与个人电脑信息内容的兼容性,它支持作为内容标记语言w3C以XmL为基础规定的兼容HtmL的“XHtmLBasic”,同时还可使用CSS,提高了内容的表现力。此外,在协议方面还支持因特网标准的tCp/ip协议,与现有因特网完全兼容,还可以直接访问www网页。

这种学习模式让学习者摆脱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需要信息,就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上网查找、浏览,并可以进行下载。下载后的信息还能够长期保存在移动终端,学习者在脱机状态下也可以学习,减少了对网络的依赖,同时也减轻了上网的经济负担。

2.3基于3G视频点播的移动学习模式

借助3G技术提供的网络带宽,学习者无论在室内、室外还是在移动过程中都能得到较高的网络传输带宽,可以轻松地实现从文字点播、图片点播向音视频点播的跨越。基于这项业务,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开发包开发一些适合学习者观看、模拟学习的课程,充分利用3G的带宽优势为移动学习服务。与以往的电视教育和基于有线网的网上教育节目观看相比,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实现随时、随地上网,随意学习,更适合于现代化快节奏的学习人群。

3基于3G的移动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一个基于3G的移动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模型,该系统与原有的网络教育平台相结合,包含上述提出的3种移动学习模式,共同为远程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该服务系统包括用户模块、学习支持服务模块、

课程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下面分别将其功能一一介绍。

3.1用户模块

用户模块提供的功能应考虑到让学生进行最少的操作,同时满足学生的大部分需求。对学生来说,如果定制了系统中的大部分内容,就只需要收取相关内容的短信。收取短信的时候不需要登陆。如果需要进行相关的操作,如在论坛提问或回复别人的问题,使用在线测试、聊天、在线课堂和修改个人设置和查询个人成绩时,需要登陆。

(1)用户登录。以手机号为用户名,密码自己设置,登陆成功后直接进入用户界面。

(2)使用帮助。主要是向学习者说明整个系统的功能和相关操作。

(3)个人设置。个人的相关信息,修改个人登陆密码,修改手机号码等。

(4)定制内容。这是用户终端最重要的一个功能,通过相应的选择,可以定制系统服务器端的所有功能,当然也可以取消相应的功能。

(5)学习博客。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个功能随时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体会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

(6)资料夹。学习者通过这个功能将有价值的资料分门别类地汇总到这个空间,以备日后检索。

3.2学习者支持服务模块

学习者支持服务模块包括5部分,其功能为:

(1)论坛。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登陆论坛,查看自己的问题被解答的情况,或者查看其它学习者的问题,学习者也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操作解答其它学习者的问题。当学习者提出问题以后,系统发短信通知辅导老师,当辅导老师或者其它学习者解答之后,系统将答案发给提问者。

整个论坛从外面看是分学科建立的,而内部数据库是以学习者的账号(手机号)为中心建立。这样既有利于学科辅导老师解答问题,也有利于向学生反馈。虽然学习者在不同的学科论坛提出问题,但是问题都是在学习者账号的数据库里,解答的问题也提交到提问题的学习者的数据库里,便于把解答以短信的形式向学习者发送。

(2)个人邮箱。当web邮箱中有邮件时,可以通过短信方式通知学习者,学习者可以直接阅读。

(3)小组聊天室。支持在线的多人对问题的讨论。

(4)在线测试系统。学习者可以利用在线测试系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

(5)学科知识点及常见问题解答。将本学科内容以知识点为单元,进行设计,同时要有实例配合(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对知识点进行音频化),支持对知识点的查询,老师也可以录入学科知识点。

3.3课程管理模块

课程管理模块包括4部分,其功能为:

(1)视频课程。把课堂的老师上课视频进行压缩,转换格式后,供学习者在手机上进行点播。

(2)音频课程。因为视频流量大,压缩困难,所以可以提供音频的课程,或者辅助的音频学习资料。

(3)文本课程。提供基于woRD格式、pDF格式或者纯文本格式的教材。

3.4教务管理模块

教学管理模块包括3部分,其功能为:

(1)教学信息。供教学管理者日常的教学计划、学习者管理信息、新闻和通知等。

(2)短信辅导系统。指对学习者进行的持续跟踪,按照既定的学习计划定期提醒学习者进行学习,并对学习者近期的表现进行评价。它可以是短信文本的形式,也可以是语音留言的形式。

(3)学籍信息。记录学习者个人的相关信息。

短期支教的内容篇7

各位领导:

本人在09年度自觉坚定政治立场,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各项活动,努力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热心公益。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坚持以身作则,具有良好的协调配合意识。在09年本职工作和社会兼职工作中均认真圆满的履行了各项职责。处室自身建设有进一步加强,在09年主体班次培训任务重,教学改革要求高的形势下,处室全体同事克服了人员少、工作头绪多的诸多困难,团结协作,勤奋敬业,加班加点,在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中,圆满完成了学校交办的各项任务,无任何工作失误,并按照《2009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的要求,校教务处在校党委的领导支持下,在各处室的通力协作下,圆满完成了主体班次的培训任务,请与评议。

一、主要工作情况

1.培训总量有新突破,全年培训学员达2255人

①9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科学发展能力专题培训班:2064人;

②第7期、第8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66人;

③第35期青年干部培训班:39人;

④第21期女干部培训班:35人;

⑤第1期市级机关中层干部培训班:39人。

⑥新疆新源县来徐挂职干部12人。

2.班次设置有新突破,将村支书和机关中层纳入主体班培训

以往常规的主体班次为县处级干部进修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女干部培训班。今年首次将村支书和机关中层正职纳入主体班次进行培训,进一步扩大了班次设置。

①上半年举办9期全市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对来自丰县、沛县、铜山、睢宁、邳州、新沂、贾汪及开发区的行政村党组织书记2064人进行集中轮训。这是我校首次对全市的基层村支书进行培训,人数多、时间紧、任务重,校党委高度重视。教务处全体人员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②积极寻求市委组织部的协调和支持,第一次将市直机关中层正职纳入主体班次进行培训。针对机关中层正职干部年龄普遍偏大、学历层次普遍较高但忙于事务性工作缺乏系统学习等特点,我们事先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围绕“一个核心,三个重点”开展培训。培训效果受到学员的普遍肯定。

3.教学设置有新突破,进行“小班、短班和专题化”改革

2009年秋季主体班次围绕着提升领导干部能力这条主线,实行“小班化、短期化、专题化”改革。减少学员人数,每班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压缩教学时间,县处班、青干班、女干班学制全部为一个月;精选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以学员需求为导向,因班次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主体上继续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五层联动培训”教学新格局。参训学员对主体班教学的认同度大为增强,问卷调查总体满意率平均在96%以上。

4.管理运作方式有新突破,首次尝试“项目化管理”

为保证主体班次培训的良好运转,圆满完成培训任务,今年我们在校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分管领导的具体指导下,整合校内培训机构,组建项目组,首次尝试“项目化管理”。项目组正副组长由校党委领导亲自担任,下设教学组和行政组,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分别明确各自职责。通过项目化管理,形成一个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运转体系,确保主体班次培训工作运转顺畅。

5.外请师资总量有新突破,全年外请专家、地方党政领导达51人次

在安排我校优秀师资进入主体班课堂的同时,通过“县委书记论坛”、“专家论坛”、“领导论坛”以及“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大力聘请地方党政领导和省内外专家学者来我校主体班授课,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学员工作需求。上半年村支书培训班和秋季主体班次共外师资达51人次,开创了我校主体班次全年外请师资数量之最。教务处也由此承担了繁重的联系协调工作。

二、组织各项教学活动情况

1.组织教师申报新专题和社会调研项目组。根据“主体班次小班化、短期化、专题化”的改革要求,对秋季主体班次培训内容进行调整,为此拟定“六个为什么”选题和社会调研项目组织教师申报。在暑假中组织申报教师说课,积极为主体班教学改革做准备。

2.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为期一天的教学观摩活动。特邀南京市委党校戴维新教授就“执行力”和“学习力”专题为我校教师进行“互动式教学”观摩活动。

3.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主体班教学专题座谈会。特邀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育长胡志军教授就深化主体班次教学改革与全体教师进行座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组织社会调研活动。组织我校8名教师与第7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一起,就“实施突破睢宁,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严管干部,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课题到睢宁县进行社会调研。

5.组织教师参加省委党校十七届四中全会学习班。为下一步全市和我校深入开展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学习做好师资准备。

三、教学管理及教务管理工作

1.联系协调工作。积极联系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妇联等部门,做好主体班次的招生工作,并会同校内各部门做好学员的入学、结业等工作。

2.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全市村支书培训工作方案”和“市级机关中层正职培训班培训方案”,报送组织部后将工作方案落实实施;拟定第7期县处级班社会调研方案,联系睢宁县委组织部,为主体班社会调研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3.制定教学计划。拟定主体班教学计划,印制学员手册。组织实施各项教学活动。征订并发放主体班教材。

4.编辑教学简报。以“徐州市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编辑、印制教学简报7期,并发送至相关领导部门。

5.统计工作量。对全校的教学工作量进行汇总、统计。在统计并与上两年度主体班课时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经学校批准,核减2009年度教师工作量38课时。并根据每位教师的职称、规定工作量、实际完成情况等各种具体指标,核算2009年每位教师的课时量完成情况及超课时奖。

6.组织评选优秀教师。在校党委的支持指导下,根据主体班教学测评情况、全年教学工作量与科研工作量完成情况三项指标,拟定优秀教师候选人名单,组织全体专业教师评选2009年度优秀教师。

7.进行入学测试和教学测评。对主体班学员进行入学测试和问卷调查,对所有班次进行教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任课教师见面。

短期支教的内容篇8

一微课程的由来

早在1960年美国依华大学附属学校和斯坦福大学为推动学校资源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学生学习兴趣,分别推出了微型课程(又被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进入90年代,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勒鲁瓦・a・梅格鲁(LeRoya.meGrew)教授提出“60秒有机化学课程”,目的是在诸如舞会、搭乘电梯等非正式场合情况下向非有机化学专业的人士传播化学知识。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实施了微型课程(microLessons)的项目,其课程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教学目标单纯而集中,且较为重视课程资源的完善和学生学习情境与活动的创设。这种课程既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支架,又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教学支架。之后,英国纳皮尔大学的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2004年7月,英国又启动了时长为15分钟的教师电视频道,并积累了长达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2006年哈佛大学推出“8分钟教学视频”;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提出“一分钟课程”,正式提出“微课程”概念,并对微课程的设计提出要求。

二微课程的内涵

(一)对于微课程的基本理解

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世界迅速走红,特别是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落实,我国欣起了微课程研究的热潮。那么,什么是微课程呢?不同学者有不同解释。有的学者认为,微课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课”,所谓“课”是指“有计划的分段教学”或“教学的时间单位”,因此,从“课”的角度解释微课程,其内涵即指短时间的教学活动全过程。持这一观点的如华南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焦建利,他认为微课程即“阐释某个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这个在线教学视频是指30秒到20分钟不等,内容包括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等,可通过pC、摄像头、手机、DV、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短视频。[1]

也有学者认为微课程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课程”,所谓“课程”是指全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环节的总和,[2]因此,从“课程”的角度定义微课程,其外延应该包括微视频、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流程。持这一观点的如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他认为微课程即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且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这个小课程的媒体格式有微视频、音频、ppt、文本等,但不管什么媒体格式的微课程,都要与学习单元、学生的学习活动等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微课程。[3]中小学微课程研究专家胡铁生也指出,课程是指以5~10分钟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和微反思在内的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4]

不管从哪个角度定义微课程,我们可以归纳出微课程的核心元素:(1)一段短时间的教学视频或音频;(2)教学内容是围绕某个特定的知识点的,这个知识点一般是重难点;(3)完备的教学设计;(4)具有流畅的网上学习平台和良好的教学支持服务;(5)允许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6)适合于移动学习。

(二)微课程概念理解中的误区

基于微课程本质的不同理解,在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实践过程中会存在一些误区和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微课制作视为一个技术开发过程

微课制作只有教育技术人员才能做。微课确实需要技术支持,特别是教育技术的支持,但微课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课程资源类型,因此,微课的制作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下的精细创意的教育设计的产物,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工作,制作微课最关键的因素是人,这个人就是教师。

2把微课视为课堂教学的截选,传统一整节课例中截取一段课例片段

其实,微课,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课程,其初衷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其内容是高度浓缩又相对完整和系统化的。中小学微课研究专家胡铁生指出,微课的设计制作理念是“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己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一个完整的微课资源包括一段精彩的5~10分钟的教学视频,以及与视频相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源,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和微反思(胡铁生)。而一段截取的微型视频,从完整性来说,它缺少了微课必备的配套教学辅助资源,即便是作为微课中的核心成份――教学视频,不管它是课例片断、微型视频还是微型讲座,如果它时间虽短,但内容不集中,不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微视频。

3把微课制作的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特别是拍摄和后期编辑上

比如购买价格昂贵的拍摄仪器,过于追求画面的清晰,导致在微课制作中后期编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过多。其实,真正制作微课过程中,微课内容的主题选择、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才是核心环节,忽视了这些核心环节,微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都将不佳。

4把微课程制作与设计视为教师个人的事

胡铁生指出,微课程资源除作为核心部分的微视频外,还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6个方面的配套资源,微课程资源只有融入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微课平台或系统中才可能被广泛利用,否则是发挥不了作用的。因此,开发连贯性、完整性、系列化微课和学科化微课将是未来微课的发展方向,而系列化、学科化微课的开发与设计更需要团队协作,教师个人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各自为政式的开发只能使微课程建设处于低水平状态。

三微课程的制作与设计原则

目前关于微课程制作与设计原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且主要从谈移动学习的角度谈其设计原则。如ally提出移动学习的三条设计原则:(1)内容呈现的有限性和有意义性,即适应短时记忆的有限性,移动学习的内容呈现应以5~9个有意义的模块内容为主;(2)尽量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概念图或知识网络,而不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3)采用始前教学策略,即提供课程的总体框架,以便学习者在每个片断化的学习中能把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相联。克拉克(Clark)和梅尔(mayer)提出六条设计原则:(1)多媒体原则:使用较小的文本块和弹出式窗口呈现图片;(2)音频原则:以音频代替文本,且尽量减短解说;(3)接近原则:把相关性的内容以链接形式联系在一起;(4)精简原则:避免出现重复的信息(包括语言的重复);(5)精确性原则:不要使用任何与学习内容或情境不相关的信息,包括插图、音乐或环境噪音等;(6)对话性原则:在屏幕上设置小图标以引导学习者,使用第一或第二人称的旁白或文字与用户进行对话。

国内学者顾凤佳提出五项微型移动学习课程设计的原则:(1)最小模块原则:每门课程应由5~9个有意义的、连贯的内容组块组成,以便学习者利用零碎学习时间进行学习。(2)多样化原则:包括版本多样化和内容多样化。版本多样化即同一内容设计成不同格式,适用于不同终端设备,既可能在功能型、智能型、触摸屏式手机上应用,又能在笔记本电脑、音频设备上使用。内容多样化是指要设计多种学科的微课程。(3)互动性原则:在微课程设计中应设计互动性、协作性、交互性的学习环境,以利于学习者批判性、创造性、协作性地完成知识应用过程。(4)快乐体验原则: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应让学习者伴随一种更自由、开放、快乐、愉悦的体验,要求一是所设计的活动要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并能引起其兴趣;二是采用文字、声音、音乐、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三是界面设计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使之更简单、便捷、高效化。(5)个性化原则:移动学习为教师个性化指导提供了条件。[5]

笔者认为,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原则应包括:

(一)知识性原则

微课程要传授某一学科的知识点,知识性是其内在属性,也是评价微课程质量的标准之一。知识性原则首先要求所选择的主题要有意义,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于制作成微课程,只有某学科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才适合于制作成微课程,一些课程中的概念,在现今“知识离我们的距离只有一根鼠标多”的网络时代,知识大多可通过网络查找获得,因此这部分知识如果制作成微课就没多大意义。另外,知识性原则要求微视频中教师授课要有完整的结构,如要有引题、内容讲解、小结,及体现主题要求的练习。引题是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入主题学习,内容讲解是核心,小结是为强化所学内容的知识性,练习为巩固所学知识,几个环节缺一不可。

(二)兴趣性原则

微课程最主要功能是服从和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但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受多种因素干扰――如网络游戏的诱惑、网上购物的冲动、浏览各大新闻网页的习惯等。微课程要内在驱动学生者自觉排除外在干扰因素,专心于微课主题的学习,兴趣的调动和维持显得很重要。因此,微课程设计与制作从主题选择到内容呈现形式及配套资源的建设等,都应该有助于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所选择的主题要具体、实用,并用幽默、精练、点睛式的语言呈现出来,以便立刻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工程中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春江花月夜:为什么月亮能够代表我的心?》”“十句话谈论天气”等都是较好的微课主题[6];内容呈现形式上,要从学生视角出发,考虑微课使用对象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内容呈现形式。国外较成功的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素,如teD-ed提供的微课程内容呈现形式除真人讲解演示外,还采用了电子黑板、卡通动画等,呈现的界面生动多彩,内容简短精练,非常符合中小学生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水平。可汗学院为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在配套资源建设中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地图和自定学习计划,知识地图把零散的知识点用网络地图的形式串联起来,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路径。学生自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添加用户作为自己的教师,系统自动记录学生学习及测试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学习计划。在学习和测试结束时,网站还制定了一套“成就”制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颁发“勋章”,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7]

(三)微型化原则

不管把微课程视为一种资源类型,还是视为一种教学活动,微课程与其它类型的教学资源或学科课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微”字,有学者指出,微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微”:微故事、微内容、微问题、微研究,一事一议,一事一课,内容直指具体问题(黄建军等),因此,课程设计与制作中必须突出“微”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微”,即微课程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20分钟,目前我国微课大多在5~10分钟之间。这符合心理学上人的短时记忆的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有效学习时间是10分钟左右,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开始分散,知识的遗忘速度变快,因此微课程制作和设计中要把握好“微”的时长特点;二是内容“微”,内容“微”体现在所选的主题小而具体,内容设计最小模块化。在主题选择时要注意,所选的主题应该小而具体,如“ppt字体的选择”“网分搜索的技巧”“英语单词记忆秘籍”“电大学员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等小而具体的主题比较适合制作成微视频。相反,一些需要持续进行课堂讨论的内容、需要深入学习知识的课程、比较复杂的知识等都不太适合制作成微课。当然,这里强调微课程的“微”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少,而是指内容精简凝练,是精简和浓缩。

(四)移动性原则

微课程提出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移动学习,使学习激动更为便捷化和随时随地都能发生,因此,移动性原则也是微课程设计和制作的原则之一。移动性原则体现在微课程资源――包括微视频和辅助资源,既可以通过pC进行学习,又适合于微型嵌入式系统的学习。通过pC进行学习即通过远程网络下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进行学习;微型嵌入式系统的学习是指基于智能手机、pDa、超小型上网本等设备的学习。移动性原则要求微课程建设中的资源格式,特别是微视频格式应该适合利用这些移动终端来学习。

参考文献

[1]唐军,李金钊.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3(9).

[2]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教育,2004(4).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生信息技术,2013(4).

[4]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

[5]顾凤佳.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课程设计原则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短期支教的内容篇9

周丽芝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是基于行业背景和市场需求状况而设置的,但目前旅游业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旅游专业发展也要审时度

势,寻找良策。

摘要:旅游业发展挑战;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一、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一)在线旅游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市场的需要加上政策的支持,使在线旅游获得井喷式发展。在线旅游使旅行社的客源受到影响,从

而影响旅游业用人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二)电子导游系统的应用

电子导游系统是一种旅游讲解专用设备,它可以把景区和陈列展示的物品图文并茂的表现出来,使观众在边看边听中,汲取

知识,了解内涵,享受文化。电子导游机系统为散客和外国游客的参观提供了便利,随着电子导游系统的普及,导游员的职业也

会受到冲击。

(三)出境游人数的激增

出境游人数继续增长:据国家旅游局出境游团队系统统计,2014年春节黄金周团队出境旅游人数472.5万人次,同比增长

18.1%。出境人数的激增,对领队等的需求量加大。

(四)国民休闲旅游消费增长势头强劲

因为国家对考察游、会议游等公费旅游的限制,虽使团队订单骤减。但一、二季度数据表明,普通大众已经成为我国国内旅

游市场的支柱。大众化的旅游使城市周边景区发展火爆,对酒店、餐饮、景区讲解员、服务员需求量增大。

(五)“定制旅游”兴起

现在,有很多旅游者都要按照自己的需求、意愿去完成旅游,纷纷寻找旅行社为其设计专门的旅游线路,完成“定制旅游”。

“定制旅游”的的核心特征是个性化。定制旅游就是旅行社根据游客的个性化体验需求,在与游客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制定行程,

并按照约定提供相应服务的旅游产品生产方式。这又对旅行社的计调人员提出新要求,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快速合理地为游客设

计心仪的旅游线路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面对以上旅游行业的发展变化,作为为旅游行业输送人才的旅游管理专业就要审慎思考专业发展的思路。

(一)在原有专业基础上进行完善

1.服务面向的扩大

突破仅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范围,将专业人才的培养扩大为面向中国、面向东南亚和东北亚甚至是全世界。

2.就业领域的拓宽

在就业领域上要有所突破,面向旅行社范围过于狭窄,更应该放宽就业领域,面向三个方向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三个方

向发展旅游管理专业。

3.证书课程的调整

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的四门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教师授课时就可能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

养,同时会占用大量的学时,从而影响其他课程的开设。建议将该考试四门课程放在课程体系之外加强训练。

4.课程内容的增设

增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销售技巧、旅游线路设计等实用性更强的课程,适应在线旅游服务市场和自驾游市场的发展;加大

适合出境需要的课程学时如客源国概述、旅游英语等课程的学时量;增开适合出境需要的日语、俄语、韩语和出境领队等满足出

境旅游需要的课程。

(二)办特色旅游管理专业的探讨

快速打造适应旅游业需要的人才。一是缩短培养时间,将原来的2+1培养模式缩短为1.5+1.5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提前校

企合作的时间,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的时间从第四学期提前到第一学期。缩短学生在校两年的学习,争取利用一年半的时间,

将学生培养重点放在旅行社和景区方向上,将职业岗位群定位在

导游、计调、外联、景区讲解员上,经过一年半的实战训练,喜欢又适合该岗位的就可以进入到顶岗实习中。这期间拿到导游证

的同学可以继续在学校和旅游企业迅速成长,争取早日拿到出境领队证,为其后续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对于不适合

旅行社和景区工作的学生,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培养成适合酒店需要的服务与管理人员。具体措施如下:

1.组成教师团队。3-4人,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年龄结

构老、中、青。尽可能不担任其他班次的课程。这样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中,短时间内打造

出技术过硬的教学团队,迅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2.与多家旅行社、景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尤其是质量监督

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与旅行社签署合作协议,利用学生业余时间,协助旅行社接

送旅游团队;协助旅行社带团,登山、漂流;协助旅行社联系业务,招揽游客;协助旅行社市场调研,收集信息。

与景区签署合作协议,主要是与学生导游考试必考的黑龙江八大景点所在的景区如太阳岛、东北虎林园、五大连池签署合作

协议,在景区旅游旺季时,为景区提供讲解员和服务员,同时完成部分课程内容的学习,即提升了理论水平,又得到良好的实践

锻炼;即缓解了学校的负担,又解决了旅游景区人才短缺的困境与旅游局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签署合作协议,聘请质监部门负

责人深入课堂讲授旅游行政处罚案例,学生既可以开阔视野,又有利于学生对旅游政策法规的额理解和灵活应用。

3.学校政策支持

学生不参与教学运行管理;由教师团队布置教学任务;需要资金支持,教师酬金,学生交通费;需要车队支持:接送集体实习

4.实训为主的教学内容设计

一是景区讲解实训教学内容设计以导游资格证书面试讲解的八大景区内容为主,让学生考试

为主线让学生收集资料、创作讲解词、熟悉讲解技巧、景区熟练讲解,这里涉及到地方导游基础课程、旅游写作、讲解技巧、旅

游礼仪等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讲授与学习。在与景区合作的项目中完成。

二是以导游带团为主线的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以接送团为主的内容设计,这里涉及到导游带团的欢

迎辞欢送词创作与讲解、涉及到带团流程的内容,在与旅行社合作的项目中完成。

第二,哈市一日游内容设计,通过一日游的线路,模拟完成地接导游简单的带团流程。

三是以地接计调线路设计导游带团流程相结合的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步,让学生模拟地接计调,设计金龙山一日游(汽车团)、五大连池两日游(火车团)和哈尔滨、亚伯力、雪乡五日游(汽

车+火车团)的旅游线路;

第二步,让学生针对设计好的金龙山一日游、五大连池两日

游线路、哈尔滨、亚伯力、雪乡五日游的线路,完成带团的流程,并将带团过程中易发生的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食物中毒、财物

丢失和游客的个别要求换餐、购物、娱乐等内容渗透其中,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总结学生在线路设计和带团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是以出境计调线路设计和领队带团相结合的讲座教学内容设计聘请旅行社的计调和出境领队结合某一线路设计和出境

领队带团流程为主,设计讲座内容。

五是以旅游线路推广和销售与组团计调相结合为主的实训教学内容设计学生为旅行社新推出的旅游线路做好宣传促销并

组织招徕游客参与旅行社的旅游活动。

参考文献:

短期支教的内容篇10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安排

按照有关要求,为认真做好研究生院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工作,现就有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基本要求

按照“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要求,要把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通过广泛听取意见、扎实开展调研、认真检视反思等,深入查摆自身不足,查找工作短板。要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找深,一条一条列出问题,明确整改方向。要把“改”字贯穿始终,明确整改具体内容,制定整改具体措施,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真改实改、全面整改,切实解决思想问题,切实补齐短板弱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二、工作内容、方式和时间要求

1.发放征求意见表,各党支部为单位广泛征求师生对学校各部门单位、主要是研究生院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建议;

采取召开干部、学生座谈会、发放意见征求表、新媒体留言等方式,充分听取师生对校领导班子及成员、对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对党支部的意见建议。征求意见建议要覆盖到所在部门、单位师生的60%以上。10月18日前学生将征求意见表经所在党支部收齐后交年级辅导员汇总,教工的交办公室,强怡星汇总整理《西安邮电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征求意见表》(电子版和纸质版)20日经审定后报学校。

2.研究生院领导班子及成员、师生党支部开展自查,集中查找自身问题和工作短板,形成问题清单。

院领导班子在16日集体学习的基础,逐段逐句学习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班子成员要深刻检视分析自身存在问题,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有哪些不符合的表现和情形,逐条讲清楚,列出问题清单,形成检视剖析材料(书面),10月28日前研究生院领导班子及成员报送检视剖析材料(电子版和纸质版)。各党支部要组织党员开展对照检查,查找党员意识、担当作为、服务师生、遵守纪律、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一条一条列出问题,一项一项整改到位,各年级辅导员于10月28日前收集所负责支部支部检视剖析材料(电子版和纸质版),以年级为单位整理后交由强怡星统一汇总整理后报送研究生院党委,经审定后报学校。

3.结合调研和征求意见情况,补充完善问题清单,认真检视反思,形成整改清单。

每个党员完成《西安邮电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清单》(电子版和纸质版,下称“清单”),主要是对所在支部和其他党员存在问题的反映;各支部收齐本支部党员清单(清单1,电子版和纸质版),并结合清单内容完成本支部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清单(清单2,电子版和纸质版);各年级辅导员于10月24日前收集所负责支部清单1、2(电子版和纸质版),以年级为单位整理后交由强怡星统一汇总整理后报送研究生院党委,经审定后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