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8:55

职业教育教学策略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职业道德教育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

1.实践策略

体育自身的实践性和过程性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创设了生成性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根据高职院校学生所属院系及其专业方向,结合学生个人未来的职业设想,在特定的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道德的元素,引导学生在体育技术技能学习和训练中,展开更多地思考和个性化创新活动,让他们把个人职业道德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与体育活动和体质提升统一起来。根据体育项目运动及其技术技能的特点,体育教学应注重运用团队性项目,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具有直接地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选择和运用现有的团队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网球、田径接力赛等,让学生在不同队友之间的磨合中,体验合作与努力对于个人成功和团队成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团队性的体育游戏,尤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项目设计,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增强对彼此的了解,并进而学习了解、发现他人优点的方法,便于以后快速适应职业环境,培养扎实的能力和个性化的方法等。

2.主题模拟策略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计划或指导思想,结合体育教学的进度和内容,运用课堂时间,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学生开展主题或专题模拟性职业道德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知识与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为确保操作性和实效性,可以采取两种模拟方式:一是与其他学科配合性的模拟。按照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与不同学科,体育教师选择体育项目中的某个技能或环节,设计与某学科相关的蕴含职业道德教育的体育活动内容,使学科教育、体育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统一。二是学生定制性的模拟。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运用体育教学内容的就近性为学生定制某种职业道德模拟教学策略。如学生向体育教师定制增强时间观念的职业道德教育环节,教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体育训练内容,如不能完成则受到负荷提升的体能惩罚,以强化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3.理论教育策略

鉴于体育精神在理论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共性,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的理论教育,是体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双赢的教学模式之一。根据体育运动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特点,可选择两个切入点展开:第一,开展拼搏精神教育。教师应从学生日常体育运动的体验切入,让学生从体育运动开始时身体的劳累、肌肉酸痛等负面感受去思考,引导他们感悟经常性运动之后的机能提升所带来的身体健康,进而设想和思考未来的职业和幸福生活,培养其坚持拼搏精神。第二,开展创新精神教育。对高职学生而言,在未来工作中开展岗位性的技术创新、技能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其他兴趣性的专利发明创新等,都是推动他们职业发展和事业进步的重要内容。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策略的实施

1.对抗比赛法

根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课时安排,值得推广的比赛方法有两种:一是班级小组对抗法。体育教师个人根据职业道德的需要以及即时教学的体育项目,对班级进行分组,组织开展小组之间的对抗比赛,让他们在相互的协作、配合与共同努力中,达成不断转化对抗的不利局面、创造有利条件以获胜的目的。二是班级之间对抗法。这种组织形式既可以是两个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在学校内或体育院系领导下的组织。通过这种对抗比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未来职业过程中的团队精神、准确认识个人优势的能力,让他们在扬长避短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发挥个人实力。

2.个性化体育方式创新交流法

为切实“深化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紧密结合专业教学、文化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专业教育、职业内涵、实践活动”中,以个性化体育方式创新发挥“全方位合力作用”〔1〕。教师在对学生创新方式进行科学性甄别的基础上,选择那些具有推广意义的体育方式,让有个性的学生进行比较性的展示,让其他学生从体能训练实效、技能动作美感,尤其是与他们所学习的专业和未来目标职业的吻合性方面,做出理想性与前瞻性的判断,既可以直接选择作为自己以后的职业体育方式,也可以抽取其中的某种技能要素融入自己的创新方式中。当然,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性的展示后,也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根据所任教学生的所属院系及其未来职业可能性〔2〕,对他们创新的体育方式进行必要的矫正、整合或优化等。

3.角色扮演法

教师结合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和意向性的职业,为学生创编具有职业道德教育作用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和感受未来的职业以及不同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管理性与被管理性的角色扮演,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协调能力与凝聚人心等;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岗位职责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如采取学生轮值做教师教学助理的方式,让他们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参与进来,通过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指导同学与服务同学的过程中,使自己全面地体验职业道德对于职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策略实施的绩效评估方法

1.纪律观念考核

纪律观念和遵守纪律的意识是任何职业最基础的共性优秀品质。在体育课堂教学和日常训练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考勤、学习认真程度、技术技能掌握情况与各种对抗比赛中的表现,直接考核学生的纪律观念。考勤方面如学生的迟到、早退、中途逃学等现象,课堂学习中如学生随便说笑干扰他人,在训练中恶意制造某种危险等都属于纪律考核的要素,教师要通过学生日常的各种表现,发现和评估学生职业道德的实际水平,并以各种适当的方式告知与教育学生。当然,在学生学业考核的指标中,纪律也是其中最重要的考核项目之一,直接折射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奉献精神考核

奉献精神是学生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基础要素。虽然按照宪法、劳动法以及生产规律,付出劳动就要创造价值并获得报酬。但作为职业者依然需要出于各种需要或可能性,做出大于本职工作的各种付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教育学生能从维护整体利益与推动团队高效工作的角度,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等做出更多奉献性工作,如教育学生在上体育课之前,自觉地去相关部门领取体育器材,或在自己有闲暇空间的情况下帮助其他同学整理衣物,同时,对于出现特殊情况的同学帮助送到医务室或帮忙倒水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既需要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发挥,也需要教师探索与其他学科和学生未来职业相结合的研究和创新〔3〕。在实际教学中,可能是一言一语或某个主题活动,也可能是某堂课的系统教学,只要对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树立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助力作用,教师都可以立足学科实际与自身个性展开。

参考文献:

〔1〕龚宏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分析与途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1,(5):85-87.

〔2〕闫文.构建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职业教育教学策略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19402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2004年5月10日至11日召开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才需求状况的不断变化,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较快,但中等职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此我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刻的思考,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

1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国家一线劳动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修养和职业技能,更快更好的适应自己的工作,能够增强我国劳动人才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推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1.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初中后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对身边和社会上发生的很多事情缺少分析判断能力,不知道如何冷静理性的应对和处理问题,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不成熟,同时,他们又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他们的思想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道德教育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中,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完善他们的道德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1.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新世纪新阶段,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的首要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职业学校的特点是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从事具有一定技能性的工作,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第一线的劳动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教育要结合个人特点和专业实际,引导学生具有与自己职业相匹配的职业道德,教会学生如何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工作中面对的难题,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踏实勤奋,爱岗敬业,团结友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当前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广大青少年亲身体验到现实与理想、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而对各种思想的交错起伏和相互冲撞,往往显得无所适从。我国已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可避免地引发一场意识形态的变革,如竞争意识,职业风险意识,创业和创新意识等等,面对种种新的意识形态,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很容易陷入困惑,去不择手段地追求经济利益,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学校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满足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培养他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引导他们树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公平竞争意识,培养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进行。

1.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页)围绕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纪律教育。职业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面向社会的,并且其中相当部分将从事第三产业,直接服务在“窗口”行业,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直接体现着社会风气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这就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具有较强的事业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作好本职工作,自觉忠于职守,遵守行业道德,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作贡献。只有这样,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2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的策略

2.1强化理论建设,密切联系实际

中等职业学校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建设工作,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活动,而且是一种理论探索过程,从而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理论探索中,我们重点要搞清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道德的内涵不断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新的载体和形式也不断出现,职业道德不仅要解决好做事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好做人的问题,它内在地包含着对人的服务与关怀,不能忽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确立职业道德教育的合法地位,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实践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研究小组,将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具体的教育过程当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及时地去研究、去解决,总结教训,吸取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以保证职业道德教育能紧密联系现实、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2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之中。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是把职业道德教育停留在课堂和书本上而缺乏行为规范的基本训练,那么后果必将是知能脱节。要充分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出其人本性,教学方法要体现多元性和灵活性,注重培养学生由“知”到“行”的提升,要把对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做到在文化课、专业课教学中有机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专业课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将职业道德与专业课紧密接合,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不同的职业道德这一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另外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学校要加强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密切配合,邀请企业的一些劳动模范、优秀员工到学校做报告,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等等,学校还要加强与社会以及家庭的密切配合,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网络。

2.3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项实习、实践和社会活动当中去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因此在实践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增强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非常重要,学校或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或社会实践时,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熟悉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其相关的职业道德习惯。譬如,参加军训时,让学生学习、体验军人的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严守纪律的职业精神;到工厂实习时,让学生学习、体验工人的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一丝不苟、注重信誉的职业道德风貌;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接待工作,参与社交活动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敬业意识等。总之,要尽量多的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不要单去追求自己的专业技术,还要同步追求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收到教育的实效。

2.4确立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体系

有了高标准的评价体系,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才有衡量尺度,才会使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显出生机和活力,学校应建立对老师职业道德教育评价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评价两种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确立时,应当遵循信度和效度原则,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可操作性。学生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职业道德理论掌握程度的检测标准和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应当重点评估学生的人生态度、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等,教师的评价体系应根据学生反馈,学校检查等情况重点评估教师的业务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综合表现等等,运用适当的评价体系对师生进行量化管理和各项考核评价时要把职业道德教育的成绩纳入进去,进而得出综合评定结果,并及时根据评定结果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树典型,立标兵,以督促师生实行和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持久性,保证职业道德教育永远充满活力。

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直接向社会职业岗位输送合格劳动者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比以往更需要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起适合各行各业特点的守法纪、讲信誉、讲公道的新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要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以丰富学生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陶冶他们道德情操,将社会主义道德思想融汇到自己的职业道德实践中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

参考文献

[1]刘宽亮.高职高专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状况及对策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06,(8).

职业教育教学策略篇3

在创新型国家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提高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高职院校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出发,结合时代背景,对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效果,提出一些提升策略与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助力。

关键词:

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大学生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面对去产能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仍然很大,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同时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推动科技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合理健康的发展。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国家先后下发很多相关政策和文件,来鼓励和指导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高职院校如何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使命。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第一,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要目的,追求毕业生的就业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开设主要以选修课为主;许多高职院校以学生辅导员兼职代创新创业教育课,没有专业的创新创业课老师;学校没有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专门的场地和设施等。第二,与实践结合的程度不够。与实践结合的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大多没有创业经验,课程教授的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教授方法大多以讲授和案例教学为主,学生体验和实操性不强;二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学生实习活动,大多数是安排学生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学习程序化操作,对创新型要求不高。第三,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主要侧重于能否获得奖项,实际操作性不强。目前部级、省级、校级举办的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层出不穷,学校、老师及学生参赛的主要目的在于在比赛中取得名次和奖项,而对内容的实际操作性探究不深,进一步将创意付出行动的更少。第四,产业孵化园及创业中心流于形式。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也开始成立产业孵化园和创业中心,但大部分都流于形式,配套的设施及对扶持政策不到位,学生在里面自主创业的不多,创新性不够,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将创业中心作为商铺对外界出租。第五,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缺乏创业资金。高职院校的学生的个人知识储备不够与本科院校客观上还是存在一定差距,造成了自身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同时,学生经济能力相对比较低,相关扶持政策在落实中存在客观困难,对一些即便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来说,创业资金的缺乏也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指导思想

第一,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立德树人就是要求我们要用正面教育来引导、激励、塑造学生,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与体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差缺补漏。高职院校应强化师资力量,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行科研、教学、实践相结合,分类是施教,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第三,坚持协同发展,创建学校、社会与政府协同培养的机制。学校要完善培养机制,要充分利用政府相关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要充分利用社会团体平台和经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取长补短,相互协作,互惠互利,全员参与,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三、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措施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领导小组。高职院校要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责任层层分解,狠抓落实。主要负责人要深入一线,加强创新创业结构建设,强化领导,分工协作,协调相关部门,齐心协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第二,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育人理念。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德才兼备,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及专业特点,把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到学科建设中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加强对学生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树立敢于创新,不惧失败的精神。第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要结合创新创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设创新创业理论、思维培训课程及创新创业政策培训;开设创业过程所需要掌握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创业需求的实用课程;在专业学科的基础上,开设交叉学科,跨专业的复合课程等。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以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根本,重点培养骨干力量,鼓励教师主动加强业务能力学习,鼓励教师从事创新创业实践,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交流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同时,要聘请社会上一些有创新创业经历的企业家、发明家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以亲身经历来启发和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并将自身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第五,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训及实践教育。一方面要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教育,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在生产一线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六,加大对产业孵化园、创业中心等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扶持。完善产业孵化园等基础设施并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鼓励学生走进产业孵化园,安排教师“1对1”专门指导,并全程提供帮扶,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第七,改革学生评价机制,要讲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重要指标。首先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公修课或必修课,加大占学生学分考核体系的比例。其次,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放宽学生毕业年限,鼓励学生休学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并将创新创业活动计入学分,对敢于创新创业的学生放宽毕业要求。第八,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遇到挫折时,面对理想受阻,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轻者不敢于继续尝试创新创业活动,重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形成心理疾病。所以,也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养成勇于创新的精神,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第九,加强学校、企业、政府三方面协同合作,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在改进自身的同时,应加强与政府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创新创业优惠和扶持政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导学生走进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的机会和资金支持,努力为学生影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整体较发达国家相对落后。本文简要论述了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为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提出一些改革的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邵作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电子工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9):12-14

[2]王世华.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科学体系初探[J].中国高教教育,2007(2)

[3]陈建华.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0(6):23-24

[4]姜慧.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27-31

职业教育教学策略篇4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今的时代显然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身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首先要对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深入熟练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要确保个人拥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为此德育教育应该在高职院校当中被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很好的培育,通过相关的培育使得学生能够对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予以明确。

一、当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所谓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就是当学生毕业以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其中包括了工作态度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一些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没有采取科学正确的教育方式,大部分院校依然实行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方式中学生只能处于一个十分被动的状态来学习相关的德育理论知识,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德育教育只能流于形式,无法切实发挥其实质性的功效和影响力。其中更为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当前并没有非常重视德育教育课程的开设,即便是有些学校确实开展了德育教育课程,但是教师仅仅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讲授,并没有给予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教育,教材上的内容十分有限,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将无法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导致了德育教育在高职院校成为了一个无足轻重的课程。

(二)德育教育内容陈旧

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明辨是非,分辨善恶,并且为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价值观。然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德育课程仅仅是一些和政治相互关联的枯燥的理论知识,之所以这些理论教育知识无法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并没有关注到这些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关联性,其次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刻板,缺乏趣味性,让学生感到十分的厌恶和反感。如今的时代和以往的时代大相径庭,在信息化高速发展和全面渗透的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是的学习以及思想极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和刺激。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教师在授课时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那么就无法真正使得德育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果效,要想使得德育教育发挥切实的果效教师必须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在实际生活当中来挖掘德育素材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课堂上才能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而且许多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引入有关职业道德素养层面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无法有效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德育教育的教育收效甚微。

(三)德育教育方法不合理

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很容易发现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法的教师依然大有人在,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整个传授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和实际的心理需求,导致了大部分的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都没有相应的得到提升。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由于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于学生的犯错大多采取的都是一味地的批评责怪学生,如此一来就导致了学生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的出现。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种德育教育方式本来就是与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作为一名教师所面对的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基础都是不尽相同的。当学生的个体特征具有差异性时,他们的精神追求和思想追求自然也是不尽相同的。为此教师在实行德育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自己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其次教师自身要具备正确的工作态度,确保自己使用的教育方法能够获得学生们切实接受和认可,在此基础上来感化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教育过程中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

二、新形势下德育教育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

高职高校应当要高度重视德育教学的开展,作为教师一定要确保自己的德育教育理念的公平性和平等性,对于教室而言想要确保德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应当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能再用传统的观念来展开教学,教师要摒弃高姿态,居高临下的教学态度,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将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增加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频率和机会,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公正客观,要将教学中的权威论及时的摒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当教师的一言一行受到学生的认可和效法时,学生便会对这个教师产生好感和信赖,因此也切实愿意去积极地遵守他的教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因此教师务必在实际的生活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让自己切实成为学生效法的模范。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此在开展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要将德育教育的导向性作用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首先要确保学校所开设的职业素养的相关课程与实际的市场需求是相互符合的,与此同时必须有效融合人文素养、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德育教育。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当前的个人情况,然后结合将来职业发展的变化,从而逐步引导与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考虑到将来学生要进入到职场当中工作,教师还应当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们完成个人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在职业体验中树立对未来工作发展的信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于学生的选择权和实际需求教师要予以充分的尊重,对于学生发表的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要认真倾听。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于职业的选择权。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放在首要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如此一来他们在日后的职业生涯必定会受益匪浅。

(二)确定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如今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容易出现思想偏激,道德失范的情况。生长在新时代下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的有着共同的特征就是敏感、矛盾、自尊心极强、浮躁、抗挫能力差等特征。这个群体显然是十分特殊的存在,为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确保所传授的内容能够为学生所接受,不能仅仅停留在向学生灌输德育理论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要深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发现学生切实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给予其正确的德育教育。以一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感化学生,为学生传授积极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岗位需求,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同时教导学生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份工作,并且要对自己的工作由责任心,确保自己的服务意识能够在工作岗位中得以体现,在选择岗位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规划,使得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与此同时针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采取的德育教育方式和德育内容也是不同的。要结合学生自己的专业来展开德育教育。

(三)更新德育教育方法

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课堂上开展一些情景剧,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表演和创作,让学生在实际的经历中情感和思想受到熏陶,从而达到一个教化的目的。教师可以邀请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回校开展相关的主题讲座,将他们的工作经历分享给学弟学妹们,从而学生可以针对性地对自己职业素养当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改善和优化,从而给予学生一定的激励和引导。

(四)构建新媒体德育平台,实现师生互动交流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大高校的学生都能充分接触到互联网,在互联网当中信息的传播途径极为的广泛,导致了学生在校内容易被外界的信息所影响,而这些信息当中有一些容易误导学生的内容,学生本身的分辨能力就比较差,学校如果不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容易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偏差。其实每个学生都需要一个空间去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有关对某些信息的疑惑。对此,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教师可以充分地结合当前的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来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比如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微信群的功能,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在微信群当中可以定时就当下的一些热点与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学校也可以在微博或者是抖音等平台上建立学校的官方账号,通过官方的账号来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一些事情。

(五)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德育教学主要是以课堂为主,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了一定的创新,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互联网平台上的优质的教学资源结合到教学当中。比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微课的形式展开教学,在微课教学当中主要是以视频为主,每节微课的时间大概在十分钟左右,时间短但主题明确,结合微课的教学形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当中创建专门的慕课,让学生在课后也可以进行学习。慕课主要是以15分钟左右的内容在线介绍知识点,慕课与微课不一样的是,它具有连贯性,是一整套课程能够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学习,从而让德育教学不受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结语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此教师在实行德育教育方式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设计有效的德育教育内容,更新教育理念等方式从根本上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进行培训,为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启蕴.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研究[J].科技风,2021(13):169-170.

职业教育教学策略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职业化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的日益重视,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大学生数量猛增。高职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高职教学对我们来讲则是一项需要研究的新课题。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不长,长期以来人们对高职教育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就不自觉地照搬本科教育的模式,缺乏个性化、职业化的特色。这样的英语教学既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也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不符合时代、市场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对各高职院校而言,推动并深化其英语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1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现状

1.1高职高专院校生源质量存在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属于跨进大学校门的最后批次学生,且在高校扩招的政策下,本科院校淘汰的学生大多数都进入了高职高专院校,所以生源的质量很差,随之附带的还有这类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也存在问题,导致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不齐,且英语学习兴趣也不高。并且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到了大学阶段不知道如何学会自学,还停留在等待老师满堂灌的阶段,并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更不用说有钻研学习的态度了。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占主体地位,老师只是起引入知识殿堂大门的作用,关键要靠学生这个内因的作用才会达到质的飞跃。学生这种被动学习的态度以及英语学习基础的薄弱,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众口难调,很难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的拓展,教师花大量精力备课的内容,学生不一定能够接受和吸收,反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单纯的书本知识又觉得内容浅显,存在吃不饱、吃不透现象,学生之间的英语差距越来越大,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英语作为一种必备工具的机会丢失,降低了高职高专学生在职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1.2高职高专院校师资力量参差不齐

目前存在的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是在原中职院校的升级或合并中组建的,大多数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老龄化,年轻教师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且高职高专院校生源的不断扩招使得师资力量从人数上都开始紧张,产生了滥竽充数的现象。很多教师并不具备教授该课程的能力和经验,还有部分外聘教师责任心不够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重点问题就在这里,学生虽然是主体,但教师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自身素质的不完善肯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制约作用。

1.3高职高专院校自身发展的不健全问题

高职院校的教材琳琅满目,但都是在最近几年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催生出来的,普遍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看似精美的设计内容却与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相脱节,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是很强。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猛增和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很难保证英语课程设置的合理以及教学学时的安排落实。高职高专英语虽是公共课和必修课,但英语老师一般都是所带班级多,课时多,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课程,钻研教材,关注学生。所以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普遍不高,而且英语教学模式更新不及时,还局限在传统的黑板粉笔时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没有积极转向学生的职业市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软硬件环境跟不上职业市场对学生英语能力需求的步伐。首先表现在教学硬件方面,学校虽有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但数量不一定充足,有的是小班教学,有的是大班教学,学生能够享受的教学资源不公平,而且由于师资质量的不完善,有些教师并不能灵活运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其次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快速输出的特点决定了其学术底蕴的基础薄弱,文化学习氛围包括英语学习的氛围不浓厚,英语学习和教学的大环境建设力度不够。

2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2004)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6)强调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因此,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改革要遵循职业性原则,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英语教学相联系,加强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0)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综上所述,据教育部统计的资料显示,我国现共有高职高专类学校近1600多所,在校学生780多万人,其规模约占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半。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如何规划高职高专院校的长远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目标不同,高职院校要立足学生的就业市场,而且英语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水平。因此,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水平也是学校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抬升竞争力、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高专英语面向职业化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在此现实压力中应运而生。

3面向职业化教育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

3.1将情感因素引进课堂,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英语所持的态度。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消极的情感会妨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输入和使用语言的机会,并且妨碍学生对已输入语言进行有效吸收和消化,影响语言活动的质量。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在高职高专学生生源质量无法改变的现状下,作为高职英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对每一名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同学要给予肯定和赞扬。总之,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对他们将来毕业之后能够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运用到相关的工作实践中的重要性,我们要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内外英语学习氛围,提高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2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

专任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师资队伍的强大是高职高专院校开拓创新的生力军,学校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要让教师明白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把握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鼓励中青年专任教师投身教学研究并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同时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积极掌握学生职业发展的动向,教为用所教,学为用所学。高职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扎实的专业功底,在课前专研教材,积极备课,在课堂中灵活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观察学生动态,课后主动进行教学反思,和学生沟通交流经验与得失,做一名教学能力强和英语知识扎实的双师型优秀教师。

3.3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是能否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课程设置的目标应服务于学生实际。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目标应定位于学生的职业市场。于此同时,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现状,首先要选用合适的英语教材,在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可以考虑自编教材或讲义,随时根据教学实际删减内容和调整教学安排。不断探讨和推广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要更新观念,变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辛华.英语教学如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2006(3).

[2]韦兰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2010(9).

[3]陈红.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4]胡海.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5]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与策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邓春梅.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出路.中国成人教育,2009(13):149.

[7]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职业教育教学策略篇6

高等职业教育外语教学策略一、广泛应用的外语教学策略

随着全球化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运用一种或多种外语来进行沟通。外语多个领域如贸易、旅游、国际关系、科学交流、媒介传播等被广泛的应用。Richards,JackC.和theodoreS.Rodgers(2001)认为外语教学策略的目的就是通过具体的、详细的手段来获得直接的教学目标。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在我国目前的语言教学中被广泛的应用。巴班斯基认为“创设必要的教学物质基础,显然是有效地和高质量地发挥教育教学过程的条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语教师作为外语教学的另一主体能够在情境教学法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及应用语言交流的欲望。

(二)认知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JohnB.Carroll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这一适合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语言教学中的语音、语法及词汇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主动控制语言的结构。此外,认知教学法鼓励教师将语言学习和学生本人的认知过程和经验结合起来,相比情境教学它更强调语言学习者自身的感知和实践。

(三)交际法教学

交际法教学(CLt)既强调外语教学方法又强调语言学习的目标,因此它被广大外语教学者广泛应用。美国语言学家DellHymes最早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这一概念,他认为在外语教学中交际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知道如何恰当的使用语言。

二、高等职业教育对外语教学策略的要求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对外语教学策略的要求

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被赋予了各种意义,其中较为常见的理解为:它是一种高中后的教育这是对“高等”的一般解释。高中后的教育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分,我这里只谈学历教育,不谈岗位培训;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岗位群培养人才,首先是各个行业的普遍要求。各行各业生产第一线,业务第一线最缺的是能适应高新技术相对密集的设备环境、工艺条件和管理方式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次,面向岗位群培养人才也是由高等职业教育在初创时期必需的生存空间所决定的。

2.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对外语教师的要求。长久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系列的老师都被认作是高校教师的一员,实际上两种类型的教师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在储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应具备相当的实际动手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传统外语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辅以语法、单词、背景知识的讲解。而高职外语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高职学生的外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翻译专业的外语资料。这与高职教育的内涵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第一线的,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是一致的。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对外语教学策略的要求

1.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对外语课程的要求。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其课程设置一直以来受到本科教育体系的影响和束缚。例如,教学大纲的设置和教材的选取等都是照搬本科教育的。这就造成了高职外语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偏差。高等职业英语教学必须与高职教育目标保持一致,使英语教学能够与职业教育融合在一起。

2.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对外语教师的要求。实际上高职外语教师的师德和职业道德尤为重要,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将来要在各种生产、操作等工作第一线的学生。此外,高职教育的目标还要求高职教师包括外语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操作能力。

三、适合当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外语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程设置研究

回顾我国外语教学策略的应用,解构策略、功能策略及交互策略到底哪个更适合我国目前的高职外语教学呢?这个问题一直是广大高职外语教师及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实际上,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适合不同阶段和特点的学生。前面笔者已经讨论了我国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外语教学策略,并着重分析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和目的。因此,高职外语教学课程设置从根本来说应该是最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外语教学应遵循以下方针:

1.实践教学应该是高职外语教学中的突出重点。高职外语课程中应设置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口语、听力、翻译等那些能够在学生以后的工作中被应用的技能都应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有所体现。一般来讲,因为高职外语教学的总学时是有限的,实践教学课程应保持在36~48学时以内。

2.任务教学法应成为高职外语教学的首要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的核心目的就是要让高职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场景来使用外语这门工具。一定要把语言教学和具体的语言任务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体现现代高职外语教学的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任务为方式。一般来讲,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外语入学成绩偏低并且对外语学习没有兴趣。而任务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高职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任务中来,在任务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核方法研究

1.增加平时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的所占比例。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交流和任务,把语言真正的看作一种工具。因此,适当的增加平时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的所占比例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多的参与也会更快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建议平时成绩能够占期末总成绩的50%。

2.考核内容应丰富多样。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考核,也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完成考试。考核内容更可以丰富多样。演讲、朗诵、歌曲、翻译等都可以在考试中运用。

(三)教师培训研究

1.要广泛地开展校企合作。目前我国高职外语教师绝大多数是高校外语专业的毕业生,这些青年教师的外语专业理论知识充足,但实践教学方面是普遍欠缺的。这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有偏差的。因此,要让更多的高职外语教师走进企业,让他们了解到企业对学生外语能力和水平的要求,能够使得高职外语教师更好的指定教学策略。

2.主动加强教学和科研能力。高职外语教师自我发展能力也是特别重要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应互相学习并开展教学反思,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高职外语教师的科研能力一直较弱,尤其是青年教师。因此,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聘请校外专家兼职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好的科研风气与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反过来又可以服务于实践教学,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王志瑛.高职考试方法要服从于高职教育目标\[J\].考试周刊,2007,(19).

\[2\]王初明.“补缺假说”与“哑巴英语”和“汉式英语”\[J\].外语界,2003,(5).

职业教育教学策略篇7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策略

体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教学方面采取目标管理的教学策略,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但在课程内容方面没有做具体规定,这就给了学校和教师足够自由选择的空间,也带来了一个难点问题,那就是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下面,本人就教学中自己的尝试,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力求使教学内容设计得科学、合理。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能主动努力去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中专学生大部分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喜欢新鲜的事物。在体育学习中,他们厌烦那些重复的、单调乏味的技术动作。因此,教师要努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因厌烦而出现疲劳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师在一上课的准备活动大多数采用围操场慢跑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方式毫无新鲜感,学生就像应付公事,所以积极性不高。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操场上勾画出各种新奇的图形,比如三角形、菱形等,再让学生沿着这些图形进行慢跑,边跑边活动肢体,学生整齐的队伍、地上新颖的图形,都会让学生感觉很新鲜,学习的兴趣自然会被调动起来,这样的准备活动,其效果自然会比普通慢跑要好得多。

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授课内容

中专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此外,在体育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需求和课程设置方面的差异,学生学习兴趣需求由于与教学内容的设置存在很大的反差,教师切记不能以偏概全,这就需要我们适当设置一些选修项目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兴趣和运动实践间良性循环的形成,使学生在体育运动的各个方面都能取得进步。要知道学生个人的喜好,因材施教,投其所好,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体育项目,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设置体育教学项目和内容必须综合考虑师资以及教学资源情况,必须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合,必须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体育选修课程对场地、器材以及教师素质的要求都比较高,对于那些选课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可以考虑以师资交流、场地及设施借用、与兄弟单位深度合作等方式开展教学。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采用合作小组的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与爱好自主结合组成合作小组,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把运动技能较好和较差的同学搭配成组,让学生充分发挥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2.师生、生生多方互动交流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理论讲授、动作示范、指导评价等方式与学生加强互动交流,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单人练习、分组练习、集体练习,还可以组织各种比赛或竞赛活动。这样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师生在教学中的多向交流和双边活动。

3.改进评价机制,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学会主动学习他人的长处,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评价对教学内容和进度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实现体育教学的突破创新和“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为中专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俨先元.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建嘉.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职业教育教学策略篇8

德情感;道德素质;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3)

24—0017—01

在新形势下,作为主要承担就业前岗位培训的职业教育,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养成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应从行为习惯矫正、职业道德培养和社会活动实践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摆正成才与成人的关系,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技术人才。

一、以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校正行为习惯

职业学校要以“德育为首、成人居先、育人为本”为宗旨,把德育工作重心放在规范养成教育上,校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行为品质。鉴于职校学生的特殊实际,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予以灌输,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帮助他们认清现实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自己的地位、作用,使他们逐步能用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师要充满热情地从事教学工作,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以爱心排除学生的失落感,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关系,敏锐地体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唤醒和不断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

二、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培植道德情感

1.职业意识的培养是前提。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事实证明,一个具有强烈职业意识的学生会自觉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主动加强自身职业素质的锻炼和培养。为此,职校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情况,将相应的职业观和职业意识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校建立一定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和竞争力,使学生具备受益终生的观念和品质。如,学校可以从文明礼仪、卫生习惯、安全习惯、节俭习惯、学习习惯、诚信习惯和懂得感恩的习惯等方面入手,实施全方位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职业内涵、功能、素质及职业与专业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意识。

2.职业能力的训练是关键。职业技能的训练是职校学生教育的关键环节,而强化实践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职业学校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为主线,开发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综合实践能力结构模块。按照知识、能力、素质这条运作主线,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整合,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大力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基础,努力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育人环境,并强调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会学”,而且“会做”,具备善于将专业人员的设计思想或设计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创新能力。

3.职业理想的树立是核心。成才先成人,成人先立志。正确理想的树立有助于道德的养成,而职业理想又是其个人理想实现的必备形式,因为职业理想的树立有助于每个中职生人生目标的确定,能增强人生前进的动力,激励人生价值的实现。我们如能帮助学生尽快制订一个方向正确、目标实在、符合实际、措施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很好地引导他们珍惜现在的学习光阴,踏踏实实地投入到学习中,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厌学的心理。当然,我们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与心理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在承认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体人格的前提下,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标,从职高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通过多元课程教学途径、方式,创设开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在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去培植道德情感。

职业教育教学策略篇9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策略

在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面临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巨大压力的背景下,如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挖掘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启发“专业与职业”、“就业与适业”、“择业与创业”的人生思考是十分必要的[1],这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选择和奋斗方向是十分有利的。

什么是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劳动观和职业观的教育。即将传授知识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存方式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已、认识职业发展与需求,使学生具有劳动观、职业观及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和态度[2]。

一、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现在我国的普通高中课程中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因此,只能通过学科教学的渗透进行。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以专栏形式呈现,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并加以合理利用的话,将对生物学教学的健康发展,学科教学与技术教育的融合以及使学生科学认识生物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其存在和发展与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密切关系和巨大的发展远景等方面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同时,高中教育还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处于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幻想,对未来职业已有向往,但是某些学生的择业动机尚不够纯真。因此,在这个时期,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实施职业生涯教育,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职业的理解,树立符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科学地进行人生规划,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所以,我们必须对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充分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以及面对社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

二、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

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职业生涯教育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将来发展需要而出现的全新课程资源。要想成功实现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其根本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首先,变“师道尊严”为新型的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教学习惯的影响,师生的关系束缚得很紧,教师把自己定位在绝对权威的地位,而学生因惧怕或敬畏教师,导致师生关系“僵硬”,不好沟通。现在,教师应当摆正师生的关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认真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及时给予帮助,彻底改变对学生进行“强制管理”的做法,真正做到与学生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其次,变教师是“主体”为学生是“主体”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教师应当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满激情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来开展学习活动。

最后,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从教材中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十分贫乏的,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因此,教师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给学生能应付考试过关的学科知识外,更多的应该是系统地培养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学会如何学习的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获得独立自主的能力等。

2.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是以专栏“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的形式呈现的。该专栏的设置,是镶嵌在生物知识逻辑顺序的主线上,由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导出(见下表)。

这些职业内容具体介绍了就业单位、主要任务、工作方式和学历要求等,详尽而丰富,给人以启发。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利用以上素材引导学生在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指导他们了解相关的职业信息和明确所学内容的职业应用。这种职业生涯教育与生物学知识体系融为一体的操作,将既扩大了生物教学目标,增加了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未来的思考,也加深了对“知识就是力量”的理解。

3.构建真实生动课堂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都忽视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那么,现在如何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呢?关键是注重实践体验,构建真实生动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资源,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社会调查、主题辩论和研究性小论文交流等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活动场景。如学习必修Ⅲ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介绍“景观设计师”的职业时,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温州生态园”建设的过去和现状,引导学生展开对“如果你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师,会怎样得改造现在的温州生态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把可行的想法写成论文进行评比。这样的做法,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当然,学生作为活生生的生命,其情感的表达与对实际情况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除了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状态外,更应当能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活激情。如学习必修Ⅱ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介绍“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的职业时,当学生知道该职业对学历和文凭有较高的要求后,可能会产生畏难或失落的情绪。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真实而生动的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学历与其现在的杰出贡献,让学生在敬佩袁隆平崇高的科学精神和执着的意志品质同时,能获得心灵上的巨大震撼和精神上的有力支持,这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是有很大帮助的。

4.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

人教版生物课程标准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课程基本理念,并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这一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中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安排,采取多种形式的职业问题情境设置。如作为医院里的检验师,应该具备哪些有关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仅有利于学生建构与巩固生物学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职业意识,提高对职业的认识,从而刺激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与技能。

通过将职业生涯教育与生物学科知识的融合,不仅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且有利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这样能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就业或进入大学教育的过渡,并使得学生初步具有独立选择职业的能力,使他们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职业场仍能主动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金飞宇.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生物学教学,2012.4

[2]周青、赵永春.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的职业生涯教育.外

国中小学教育,2007.4

[3]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4]苏明学、聂玉芝.生物学教师如何科学使用教材的体会生物学教学,2009.1

职业教育教学策略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景观设计教学实训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76-02

1引言

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城市外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景观设计专业对于学生要求的本质是对于科学、艺术与技术的综合运用,因此相对于本科教育,景观设计专业在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发展前景更为良好,也更能体现其偏重实用性的特征。在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景观专业的教学相对于本科学校,其办学宗旨、生源水平、教育侧重点等各方面都有所差别,因此发挥自身特长来培养职业技术型的景观专业人才,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2职业教育景观专业教学的主要问题

2.1专业就业形势

景观设计专业目前的就业前景良好,可选择的单位也比较宽泛,相对应的就业单位主要包括各大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院、综合性设计院、景观设计公司及效果图公司。从近些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就业于设计院及大型设计公司的较多,在工作中展现出的方案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与职教毕业生相比更加占有优势;中高职毕业生毕业后多任职于中、小型设计公司和效果图公司,职教毕业生的优势在于对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工程技术以及效果图绘制方法的熟练掌握,其在专业技能方面更加具有特长。职教毕业生出色的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在设计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为一个项目从方案到具体实施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同时景观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也可以在效果图的绘制上发挥其特长。

2.2现存问题分析

尽管景观专业当前的就业形势良好,但是市场需求也在不断产生变化和更新,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既定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从而适应新的市场导向。从另一角度来说,在各大院校扩招的同时,生源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质却难以保证,导致学生进校后由于基础水平不够而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职业院校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调整学生培养方案,使学校的教学与不断变化的企业需求相接轨,研究出有效的市场应对策略以发挥出职业教育的优势。

2.2.1培养目标脱离实际

各职业院校对于景观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着共同点,也各有其特点,其总体目标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相对应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不同之处是各个学校专业侧重点不同,培养出的学生技能特长也有所不同。总体来看,许多学校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出现盲目向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看齐的现象,却忽略了专科学生本身的特点和长项,从而导致了学生难以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对庞杂的科目也难以把握其中的关联性,毕业后很难将学习的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去,从而出现在岗位上竞争力减弱的情况。

2.2.2课程设置过于庞杂

根据不同的培养阶段,景观专业的课程通常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主要是指构成基础、建筑速写、建筑制图、电脑效果图等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基础能力,包括构图能力、手绘能力、制图标准的掌握等。专业必修课是指分专业方向后的设计课程,包括景观设计、空间设计、公共环境设施等,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专业必修课达到掌握设计方法的能力。总体来说,课程的设置过于细分,不同课程又是由不同的教师去完成教学,往往导致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仍无法领悟课程之间的关联,总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2.2.3顶岗实习缺乏监管

在职业院校中,顶岗实习是促使学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重要课程,一般顶岗实习的时间是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由于校企合作的公司数量有限,每个公司又只能安排有限的岗位供学生实习,而学生数量相对较多,因此实习单位的选择一般不由学校安排,而是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这就导致了专业教师在顶岗实习期间难以对学生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进行辅导,缺少了实训课当中应有的监督和管理,难以保证学生所递交实习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无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提出意见和反馈。因此,顶岗实习作为职业院校教学当中的特色课程,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进行监督考量,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职业教育景观专业教学的总体策略

3.1发展职教特色,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规定了一个专业教学的总体方向,在整各专业教学当中起着引领作用。在职业教育背景下,景观专业总体的培养目标一直是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实践型人才,但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跟随最新的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相适应,通过总体方向的把控和细节的调整,以适应新型岗位需求。

职业教育分为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两大类,这两类教育培养的是受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技能,具有专门性的特征,毕业后要求其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对于景观专业而言,职业教育毕业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较弱,在一个项目的团队当中很少担任项目负责人,但其能够充当团队中的技术支持,例如场景模型的构建和后期的效果图渲染人员等,可以作为项目的助理设计师。

因此,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景观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落实到与岗位的实际需求上,着力于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景观专业技术人才和助理设计师。

3.2适当调整课程,拓展教学思路

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当前职业院校的课程门类普遍偏多,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的时间安排逻辑性不甚严密,使学生难以把握其中的联系和规律。因此,景观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紧跟市场导向,将现有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和精简,将基础类课程巧妙地融入到设计主体课程中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设计与技能之间的关联性。例如,表现技法、建筑制图等基础课程可以与景观设计等专业课程整合,并将学时适当延长,这样,教师在教授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同时,还可以教授学生绘图技法和制图标准,并告知学生整个项目的设计顺序,使其将所学知识连贯成一个整体。通过课程的调整,发展专业主干课程,使课程设置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使其专业技能得到提升。

3.3增加实训课程,重视顶岗实习

职教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考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因为仅在培养计划中设置理论课程是不够的,还应该重视实训课程的设置。在实训课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发挥学生所长。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考技能可以通过多种模式,例如让学生讲解对于项目的理解并用文字进行分析,或是采取口头表达的方式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等,均可以不同层面上提高学生的设计思考技能;另外还可以训练其绘制效果图的能力、汇报文本的排版与设计说明的撰写能力等,使其通过训练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思路。景观专业对于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主要包括对国家施工规范的了解、市场建筑材料的认知、施工工程技术的掌握等。通过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设计性思维,转换为具体的图纸和文本的形式,清晰地表达出设计意图,最终完整的体验整个景观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

实训的开展既需要在校内有计划的训练学生专业技能,也需要到企业中去进行学习技能实践和工作体验,也就是顶岗实习。通过在企业的专业岗位中实习,使学生发现已学知识的漏洞和不足,针对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实践和完善。在实习期间负责的专业教师,应对整个实习期做出详尽的学习计划,并在实习期间予以监督和指导。可以考虑先制定出学生实习要达到的总体学习目标,在分阶段进行任务的布置和检验,以达到预计的学习效果。实习阶段结束后,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作出检查和评价,从而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对不同的学生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

4结语

本文针对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发现了目前职业学校景观专业存在的一些比较普通的问题,并通过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目前市场的需求变化很快,教学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关键,课程设置也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企业岗位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教学方法要不断推陈出新,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虽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多样性,我们无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并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进行思考:

4.1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

艺术类职业院校与普通职业院校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其对于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具有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更加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应当发挥其特色专业的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景观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中的新兴学科,其艺术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目标,在专业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其专业特色。

4.2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顺利走向就业,景观市场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职业院校专业培养计划、目标的制定,因此景观专业的教学不应该一成不变,应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反馈调查工作,从中了解企业岗位需求而去进行不断的自我调整和修正,使学生在就业后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岗位要求。

4.3做好职业教育基础工作

应该为新思路下的景观专业教学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例如利用假期给在岗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为教师提供机会定期到企业实习,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配备足够数量的实训工作室与电脑培训教室,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设置实操性较强的课程等。只有将培养计划落到实处,将基础教学条件和教学理念相协调,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加贴合实际的课堂教授模式,在职业教育背景下将景观专业更好的发展起来,使教学目标稳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欧百钢,刘伟,王敏.关于风景园林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9,25,6.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与景观学的教育[J].中国园林,2004,

20,2-5.

[3]艾昌青主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15.

[4]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5-116.

[5]徐卓恒,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景观设计教学对策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中国美术学院,2012,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