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2:19

高中学生管理方案篇1

关键词:学困生;问题;解决方案

高中学困生身上存在的某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教学一线的每一位高中教师,下面我就从普通高中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两方面入手,谈谈自己是如何积极尝试转化高中学困生的。

一、普通高中班级管理中学困生存在的问题

在普通高中班级管理中,学困生存在的问题比较多,管理难度也比较大,这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不论是学困生的纪律观念、学习态度还是他们的学习成绩都不太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而有些学生却恰恰缺乏这种对教材阅读的兴趣。兴趣的缺失,使学生学习动力也随之缺失,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成为一种负担。所以,他们在课堂上不是昏昏欲睡就是看小说,总之是不能专心听讲,精神完全游离于课堂之外,作业也是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我们调查发现:多数学困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能根据自身的特点总结出一套符合自己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是对简单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牢固;另一方面是对较复杂的知识理解不透彻。久而久之,简单的不用心学,复杂的用心也没学会,致使学习越来越跟不上,最终失去学习兴趣。

3.缺乏学习的坚强意志

与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相比,高中的学习内容不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任务也相对比较繁重一些。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及时改变学习思路和方法,为适应高中课程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能及时调整学习的步伐,也没能调整好学习心态,以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授课方式及学习氛围。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方方面面预想不到的困难时,挫折感油然而生,意志力及自信心也开始动摇,使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4.出现失败综合征、自卑感、失落感等情绪障碍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学困生也会因自己学习成绩比较差,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一定的自卑感,产生一种好像总比其他学生低一头的感觉。如果再加上来自父母的不理解和抱怨,甚至是老师和同学的漠视,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失落感,出现失败综合征。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当他们的思想长期被这种颓丧、抑郁所控制时,这些不良的情绪障碍会越发滋生蔓延。

二、普通高中班级管理中学困生的解决方案

在班级管理中,我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实践,找准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寻找转化学困生的解决方案,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正确认识高中生之间的差异,寻求最优解决方法,激发学习学习兴趣

按照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的许多学困生实际上就是在“语言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方面具有弱势,而在某一种或某几种智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智力条件来学习,那么他们完全可以成为优秀学生。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教师帮助学生制定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且制定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为力的心理状态。我们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势智力,并且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优势智力来体验学习的成功,从而使他们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与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2.家、校联合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困生大多数学习习惯比较差,而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良习惯的克服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证,而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在校集体学习的时间固然很长,但在家自学的时间也不短。如果光靠学校的监督,而忽略了家长的配合教育,好的学习习惯就很难顺利养成。班主任老师应该常利用电话、微信等新媒体方式以及家访、家长会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与家长达成一致,密切配合,从而共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单亲家庭,班主任要尽可能寻找能对学困生起到一定教育管理作用的亲友,以求得配合。

3.结合各个学科特点,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在不断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锻炼出来的,大部分学困生对名言名句、公式、定义、定理的记忆感到头痛,对于某些复杂的计算过程一看就烦。这些学生明显表F出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强意志和信心。因此,班主任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地迎接学习困难,鼓起勇气克服障碍,懂得怎样去排除障碍,征服挫折。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锻炼学困生的意志。

4.“亲其师,然后信其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始终渗透着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的交流,而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在教师的教学情感感染下萌发的。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应该自觉、主动地和学困生交心、沟通,成为学生的知己,使学困生扫除心理障碍。这样学困生由课堂的无趣、无味变得有趣、乐趣,最后上升到志趣。

高中学生管理方案篇2

关键词:大学生;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大学生档案作为大学生重要信息的载体,记载着其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既反映着大学生学习成绩、专长爱好、奖惩情况和思想品德等重要信息,也是企业聘用、户口落户、社保缴纳和职称申报等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关系着大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多多,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分析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以及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对帮助大学生毕业后顺利融入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1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文件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但是对大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却没有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从而使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多种形式,而且这些形式没有统一明确的考核标准,档案管理工作杂乱无序.

1.2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很多高校没有安排专人负责大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多由教务人员和辅导员兼任.这些人员没有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并且空余时间较少,无法在大学生的档案管理中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无法顺利开展.

1.3管理技术落后.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档案仍然为纸质档案,并且采取手工抄写方式,电子档案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与普及,使得大学生档案容易因保存环境差、保存时间长和使用频繁等原因而出现损坏和遗失,从而增加了大学生档案管理的难度.

1.4档案“透明度”有限.

虽然大学生的档案关系到其重要信息和切身利益,有一定的机密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档案都需要保密,然而大学生档案管理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档案的“透明度”有限,从而使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陷入封闭、被动的困境中.

1.5档案内容不完善.

大学生的档案内容主要为高校招生时的报名表、入学登记表、学籍、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很多信息资料不完整,并且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已经有些过时,无法满足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心理状况和道德品质等方面信息的实际需求.

2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2.1加快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建设.

首先,国家需要注重档案法的宣传工作,提高高校师生档案管理意识,帮助其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在高校形成良好的档案管理工作氛围,各院和各系的工作人员需要积极配合,做好大学生档案资料的审核、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及时送交到档案管理处,确保档案资料符合要求后方可入档,为大学生档案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其次,高校需要注意对大学生进行档案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要求大学生按照规定要求,规范、完整和准确填写其个人档案,保证个人信息资料的完整性,而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依据大学生档案资料形成规律,确保各个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衔接紧密,不会出现档案遗失和损坏等情况.最后,国家需要结合《档案法》和大学生档案管理的要求及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细则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确保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使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2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大学生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顺应时展的要求,将大学生档案的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互结合,将传统管理的方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相互结合,真正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效率.同时,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恪尽职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及时帮助档案使用者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取得档案使用者的信任,提高管理工作服务满意度.此外,在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高校需要实施聘任制,招聘有专业管理知识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员负责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并做好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要求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督促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档案管理的综合能力.

2.3采用多样化档案管理手段.

大学生档案资料比较多,管理工作任务繁重,所以在档案管理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手段,既要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又要降低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省人力物力资源.例如对必须要以纸质方式保存的原始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注意保存的环境和保存的方式,避免纸质档案出现受潮和虫蛀等情况,影像档案的正常使用;建立电子文件归档的管理制度,将纸质档案资料电子化,这样既可以节省档案资料存放空间,有利于档案资料的保存与管理;对于归档的电子文件,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备份,并且将其纳入到信息管理流程中,定期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进行布置、检查、总结和考核等,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4保证大学生的档案

“知情权”.大学生档案真实记录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获得荣誉等信息,这不仅是大学生人生经历的见证,而且也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进行考察、了解和聘用的重要依据,所以大学生档案需要对其保持适当“透明度”,保证大学生对档案的“知情权”,这样有利于大学生依据档案内容,在就业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同时,大学生对档案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社会需求和工作岗位要求的角度出发,在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完善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会角色的过渡与转变.

2.5注重档案内容的收集与完善.

首先,在大学生档案资料收集过程中需要确保其资料完整性和齐全性,文字材料的纸张规格需要保持统一,页面书写字迹工整规范,并且归档材料不能用铅笔、圆珠笔、纯蓝墨水和复写纸等进行书写,不能出现错别字和涂改痕迹,除了传真文件需要进行复印存档意外,不能用复印件代替原件进行存档.其次,大学生档案管理需要从大学生被录取开始,就要为其进行建档,入学后依据其专业和班级群体性特点,按照国家的档案法规收集相关资料,如学生年龄、性别、专业、家庭住址、身份证明、家庭成员情况和政治面貌等,形成资料文件后及时入档保存.最后,高校大学生档案管理人员需要秉承负责态度,丰富大学生档案内容.例如计算机等级证书、各科科研成果、大学英语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创造发明证书等,建立大学生诚信记录,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提高学生个人交际能力,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3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3.1制度化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将逐渐法制化和规范化,而大学生档案作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也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向制度化方向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需要建立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要求管理人员按照《档案法》的要求,提高管理意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全面提高大学生档案管理水平.同时,大学生生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发展,可以形成标准管理工作流程,指导管理人员按章操作,这样不但可以简化档案管理的环节,缩短档案查阅和应用的时间,为档案使用者提供便利,而且可以在出现管理问题后,依据管理制度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而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3.2信息化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网络应用的普及,信息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大学生档案管理自然也不例外.在大学生的数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档案管理的要求,只有依靠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其工作质量与效率.例如以信息化管理方式代替传统手工抄写方式,既有利于大学生信息资料的保存与管理,避免出现损坏情况,又有利于借助网络资源随时随地查找档案资料,无需通过电话或者实地咨询来完成,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和使用的效率.

3.3专业化方向发展.

高校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档案资料数量也越来越多,管理工作任务繁重,所以高校需要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以便适应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首先,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明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良好的服务理念为大学生提供帮助,解答大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惑.其次,由于大学生生档案涉及到很多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其私密性比较强,所以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有很好的保密意识,注重保护大学生的个人隐私,避免出现泄漏而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就业造成不利影响.最后,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的各项技能,并将其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4结束语

总之,大学生档案记载着其在大学期间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以及大学生学习成绩、专长爱好和思想品德等重要信息,在企业招聘、户口落户和社保缴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只有认真分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项档案管理措施,才能真正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邓永红.浅谈大学生档案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17:99+101.

〔2〕王述刚.简析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114-116.

〔3〕李德群.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142-144.

〔4〕戴典芬.就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创新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86-89.

〔5〕郭蓉.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大学生就业[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02:75-76.

〔6〕邢洁.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22:109.

〔7〕甄帅帅.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3.

高中学生管理方案篇3

一、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关于普通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可从国家明确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看出端倪。《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校应当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基础管理工作,并应当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高校管理整体体系之中[1]。高校档案管理主要包括高校教学档案资料、学生个人信息档案资料以及科研档案资料、党政工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从某种程度上是高校教育、科研管理的缩影,对于高校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档案管理对于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书、育人是高校存在的最根本目的,也是高校对于社会的最重要的价值所在。高校的教学档案主要包括高校在教育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文字材料、图文、影像视频等用于教学的资料。这些教学资料往往是集高校所有教师的知识、文化和教育方法等之大成,是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们劳动成果、学习成果的积累,这些资料基本能够反映教育的发展的历史变迁和当时的思想动态以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等。高校教学档案资料对于今后的教学不仅仅是可供研究的宝贵资料,更是可供其它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的宝贵资料。同时高校教研部门通过研究高校教学档案,能够适时评估当前高校的教学质量,为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档案管理对于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开展科研活动是高校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高校档案管理对于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提升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高校的科研档案记录了高校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实验方法、科研成果、科研目的、科研经费等关键要素。通过科研档案的记录,能够充分反映高校教研工作的水平,能够全方位检查高校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高校科研水平,获得更好的科研成果。

(三)高校档案管理是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档案资料,主要记录了高校学生的个人资料、学习成绩、身体状况、家庭背景等重要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一般会伴随学生终身。高校学生档案资料对于高校管理学生有重要作用[2]。通常高校学生都多大数千甚至上万人,学生的整体状况,包括学习状况、身体状况、家庭背景状况都是高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原始材料,通过对学生档案的管理、分类,对于学生的家庭状况了解,可以按需为学生申请特困奖学金;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给学生分发奖学金;通过了解学生的特长与爱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特长;通过对于学生档案的掌握,为学生未来的升学、就业提供帮助。这些都是高校档案对于高校学生管理的意义。

(四)高校档案管理对于高校党政工作开展的意义。党政工作也是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之一。党政资料作为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的人事管理和各个教育、组织、科研、院系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党政工作档案主要记录高校教职人员的人事档案资料,高校党员档案资料,高校政务资料等。高校党政工作档案对于高校教职工队伍的管理,对于高校教职工、高校党团组织、党团活动的开展以及高校整体政治生态具有现实意义。高校党政工作是保证高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高校党政档案管理则为高校党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记录了党政工作开展状况。通过党政档案管理,提高了高校行政机构改革,高校院系设置与调整,高校教职工绩效考核,高校人事调动管理等提供参考与评定依据,有利于高校党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档案管理伴随着高校的发展不断进步,然而由于当前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校师生力量暴增以及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专业化程度不断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与高校当前发展速度不相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今的高校的高速发展不匹配,高校的教学规模和高校的管理模式日新月异,但高校的档案管理还停留在手工阶段。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还没有在高校管理者心目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高校的管理过程中片面重视高校对于教育、科研的作用,但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教育、科研以及校园管理的积极作用,根据发达国家著名大学的管理经验,高校档案管理对于学校积累教学方法、分层管理学生、积累科研经验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高校档案管理手段滞后。信息化的发展使档案管理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然而我国多数高校的档案管理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一些高校的档案管理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多数高校没有较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来对高校档案进行科学化的管理。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模式和档案建设、分类、检索等手段落后,导致档案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发挥档案在高校学生教育培养,科研过程控制以及重要资料的保存,教学过程的优化和记录等中的作用。同时高校对于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滞后,使档案管理相关人员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没有形成,一些形成了初步的档案管理系统,但档案管理系统与高校校园网络共建信息平台中往往不能与共享信息和通讯。此外高校档案管理信息更新缓慢,利用率不高也是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的路径

(一)构建高校高效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高校先进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高校档案科学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在当前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面对高校的教职工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高校的科研、教学、学生信息档案等档案信息越来越复杂,海量档案信息利用传统手工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构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是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经之路。构建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首要任务是调研档案管理和档案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需要,统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和联网协议标准,确保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在高校校园网、高校数据接口、数据库来源等统一协议,确保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实现校园网、互联网、教育网等信息在有权限范围内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共同管理。其次,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当全面整合高校档案中的教育、科研、党政、教职工人事档案等方面全面信息整合与档案资料数据统一采集,建议统一数据库,并及时更新数据库,避免重复数据库建设。再次,在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安全性。信息化的最大弱点就是安全性,安全性在网络体系中可能会造成致命的缺陷。高校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通过加强系统操作应用权限,通过数据加密保护以及信息认证和信息传输加密以及网络签名等方式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二)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地位。档案管理对于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以及高校基于高校档案管理在提升高校教学水平、提升高校科研水平、提高高校进行学生管理水平、提高高校党政工作开展效率上的重要作用,高校档案管理水平是体现高校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高校管理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在高校整体管理中的地位,通过整合高校信息化档案管理资源,合理规划高校档案管理的未来出路,通过不断加大对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投资,构建科学现代化的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国家对于档案管理建设制定和出台了相关标准,在高校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应当按照相关标准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水平。同时应当加大高校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培养力度,专业人员,通过档案管理理论和实际管理培训,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人员素养,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创新高校档案管理的实际应用。高校档案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高校日常教研活动和开展校园文体活动提供帮助。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档案对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实帮助。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的实际应用首要任务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应当与高校各个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做好信息联动,深层次研究和总结高校档案信息中的对科研、教学和人事管理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其次应当强化高校档案信息的检索、开发和利用。高校信息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各个部门、院系、科研小组的实际情况,建立快捷方便的高校档案的检索体系,使使用者能够在权限范围内方便地检索相关资料,从而提高高校档案的利用和实际应用,使档案管理起到为科研、教学和校园管理服务的作用。

(四)创新高校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机制。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提升离不开专业的档案管理团队和管理人员。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必须培养专业素养强、思想道德素养高的高校档案管理团队。应当根据高校档案管理的岗位职责需要,优化档案管理团队,明确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人员素质条件。其次应当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作业标准和工作绩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准确率和积极主动性,通过激励制度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标准、规范。再次,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工作和再学习制度保证档案管理人员持续进步、提高,及时学习最新、最前沿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知识,开展多样化的技能比武、演练和档案管理技术研讨会等活动保证档案管理知识、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四、结语

高中学生管理方案篇4

一、坚持“一个主线”,明确学生档案的核心价值

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学生档案主要包括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诚信记录等内容,也就是记录学生大学期间的成长历程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过程。无论对学校、学生还是社会,档案都是一笔宝贵的资源,是高校实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它是信息资源,是学校对学生因材施教、差异培养和分类指导的参考标准,是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全面了解、选拔、任用、考核人才的主要依据,是实现人职匹配的保障。另一方面,它是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让学生明白全面、高质量的个人档案是自己职业发展的重要背景材料和筹码。每一个希望在职业发展中获得成功的学生,都要通过全方位努力来使得自己的档案更加完善、更具竞争力。因此,要推进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主线,明确学生档案建设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推进“两化管理”,提升学生档案的管理质量

1.管理内容的完整化

学生档案管理的内容是全方位的,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学生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电子、声像等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记录都应纳入管理的范围,实现内容的完整化。具体来讲,学生档案的内容不仅包括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内容,还应包括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综合测评、社会实践、科技创新、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实习实训、科研工作、个人诚信记录、心理素质、体质测试、各类相关资格证书和过级证书等材料。

2.管理技术的现代化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学生档案仍以纸质为主。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如何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所考察学生及时、快捷、准确的档案查询要求,如何为学校的战略发展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有效信息,如何为毕业生择业、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如何提高学生档案管理效率,如何使档案资料的保存时间更长等,这些问题都对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开发与利用,实现管理技术的现代化,是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

(1)尽量用高科技手段将原始的纸质档案材料转化为电子材料,如通过扫描、压缩、转化等手段将纸质原始文件转换成图片文件、声像文件等。

(2)建设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学生档案数据管理系统,并做好数据的采集、录入、审核、修改和补充等。

(3)实施学生档案网络化。通过与局域网、学校内部网、国际互联网等,最终实现“数字化学生档案馆”。

(4)建立科学的检索体系。能使档案信息的使用者全方位、全天候地按照准、快、全、真以及密级规定查阅所需信息。

三、实施“三个加强”,完善学生档案的保障机制

1.加强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健全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由于学生档案的产生过程时间长、涉及人员多,如果制度不健全,各部门工作衔接不好,就容易造成档案工作的脱节,难以保证学生档案的真实、准确、全面、系统。建立健全学生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既是档案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为做好学生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定、整理、保管、使用和传递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制定诸如《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职责》《学生档案室管理制度》《学生档案库房管理制度》《学生档案保密制度》《学生档案利用制度》《学生档案鉴定、销毁制度》《学生档案管理教育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实现工作人员有职责,归档有范围,立卷有标准,借阅有规定,保密有条例,库房管理有措施,开发利用有目标,宣传教育有方案的档案管理要求。保证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向法制化、制度化推进。

2.加强学生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服务性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短期内很难做出显著成绩的工作。在这样的前提下,要提高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学生档案管理队伍。

(1)做好人员的选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要具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思想境界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三是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业务技能,四是要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热情的服务态度,五是要有开拓创新的能力。

(2)加强队伍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在职或脱产培训,让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净化,政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业务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便适应新形势下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

(3)加大关心力度。各高校要对学生档案管理专职工作人员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职务晋升等方面享受与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同等的待遇。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相关待遇,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

3.加强学生档案管理环境建设

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体师生的广泛参与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都对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好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投入,加大档案库房基础设施、计算机设备、相关物质资料等硬件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校园网、广播电视、报纸报刊、宣传橱窗、大学生社团等形式来广泛宣传档案知识。在校园内实现“宣传媒介中有、师生意识中有、人文景观中有、实际行动中有”,增强档案意识,提高利用水平,传承校园文化,提高人文素养,营造良好的学生档案管理环境。中国论文联盟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o9sa018)的阶段性成果。

高中学生管理方案篇5

一、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我国针对高校学生管理颁发了不少文件,但到目前为止,却没有颁布专门针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方面的法规。对学生档案管理的归属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另外,在管理过程中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建档标准,故导致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体制不一:一些高校为了便于利用,实行分散管理即把学生档案存放在各个院系;一些高校把学生档案放在校综合档案室实行综合管理;还有一部分高校把学生档案存放在校人事处与干部人事档案一起管理。但上述这些管理方式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都是归属于某个部门,它既没有明确的定员编制,也没有具体的办公经费及工作量考核标准,所以相关部门都不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专项管理。在这种不规范的环境中进行学生档案的管理,势必导致其运行杂乱无序。

2.档案的收集不够全面、整理不够规范。目前高校学生的档案所涉及的材料和内容较为繁多,加之缺少建档标准,导致高校学生档案的收集不够全面、整理不够规范。经常会出现像材料书写不规范、纸张规格不一、材料缺失等诸多问题。许多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得不到及时的归档,如计算机等级证书复印件、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大学生能力、技能竞赛证书复印件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材料,等等。现有大多数归档材料只是大学生高考录取时的材料、学习成绩总表、入党入团材料、校毕业生登记表、体检表等,这不利于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在强化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今天,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归档范围,那是远远不够的。

3.档案管理模式老套、技术陈旧落后。大学生在学期间形成的档案是其人事档案的基础,不容分说,这份档案将记录其人生的起点。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电子化、信息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君不见,数年之前,高中毕业生的电子档案已经出现。令人不解的是进入大学以后的档案却是沿用了数百年的纸质档案。研究者已经注意到这种“返祖还原”现象,指出目前还没有推出一套完整适用、统一规范的学生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学生档案的管理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原始的、手工操作的实体管理模式中。大学生档案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技术手段滞后于信息时代。

二、解决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1.引起重视,统一观念。现在的高校普遍对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这使得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的设备和技术的运用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就需要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重新的全面的认识,只有认识到其对于整个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学生的学习就业、学校的人才战略等发展的重要性,进行统一认识,加强思想高度,才能抓好相关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实,不能存在丝毫懈怠。

2.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由于高校有着自己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其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的经验,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可以使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挂靠在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这样不但能够发挥其专业人才的作用,还能更快地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由于学生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流转性相对较高,需要给予其足够的专业人才和设备保证,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高中学生管理方案篇6

学生档案是对学生在学校中各种经历的记录,如:身体健康状况、思想情况以及学习情况等,是重要的一种原始凭证,因而具有原始性、真实性,以及一定的法律效应。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会将学生档案中重要的记录作为参考,其是与学生职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因而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社会、高校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做好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

二、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国家相关法律文件的管理之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应当包括党组织关系资料、毕业生登记表、高中档案、学籍档案、入学登记表、奖惩记录以及体检表等内容。一份完整的学生档案是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反映,通过档案的查阅,能够为日常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有助于提高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学生档案的查阅,能够对学生成长的情况、综合素质进行全面了解。因而,高效的学生档案管理水平能够同时满足社会、学生以及高校等不同需求。

三、存在于管理中的弊端

(一)划分不清的管理部门。虽然在相关的高等学校对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作出了规定,但由于缺乏约束力,因而并没有在高校中引起足够重视,甚至有的高校没有将档案馆建立起来。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一定的标准,时常会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如:有的是学生所在学院直接管理,有的则是由教务部门来管理。

(二)缺乏学生档案的管理意识。学生没有足够重视到档案的重要性,在档案中潦草书写,错误地填写个人信息;对于自己档案的管理意识缺乏,对档案的归档内容不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对于档案的存放也极不关心,在毕业离校后不知道档案被放置在何处。

(三)管理标准的缺失。国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规定高中以后学生档案的走向,因而在不同的省份有着不同的学生档案对待方式,其中所涉及的内容详细程度也会有所差异,各个高校均是按照自身所在省份的标准对学生的档案进行收集和归纳。

(四)保护隐私不到位。学生真实的信息被记录在学生档案之中,其中涉及学生隐私的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健康状况等。在整体的档案管理中,有很多人能够接触到学生隐私的信息,对于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者来讲,必须对学生隐私的保护引起足够重视。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笔者发现管理人员并没有具备学生隐私保护的意识,甚至还将隐私泄露给他人,从而给学生造成了伤害。

四、学生档案管理意识和水平的提高

(一)设置一个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各高校应当将学生档案馆以及档案管理部门设置出来,并由档案管理部门全面负责管理学生的档案信息。通过档案管理部门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标准来管理档案。另外,在对学生的档案进行规划时,需要在档案馆的批准下进行,这样才能够确保所收集档案内容的完整性。

(二)国家标准的统一制定。国家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在各个高校学生档案实际管理情况之下,将满足其管理特色的标准制定出来,要求各个高校按照所颁布的标准严格执行管理任务,以便于将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推进。

(三)学生档案意识的提高。为了提高高校整体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将学生自我档案管理的意识提高。如:学校可以采取档案知识竞赛、课堂讲座以及教学等方式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意识,从而减少学生档案在学校滞留的情况。

(四)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推进。对于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而言,也需要将信息化技术引入进来。国家档案部门在将系统化档案管理的软件制作出来后,可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更多的档案管理的系统或软件开发出来,从而以电子化的方式对档案进行处理,并将相关学生的信息进行归纳和统计后有效地在档案管理的总系统中导入,便于长时间保存。

五、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而言,管理的核心是学生档案的管理部分,因为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重要体现,因而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下,我们需要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以便将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做好。

作者:何庆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档案馆

参考文献:

[1]赵磊.学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软科学论坛

[2]邓茵.企业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5,(20):70+84.

高中学生管理方案篇7

关键词:高校学籍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学籍档案的建立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长也比较复杂的过程。它真实的反应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也是学生及学校发展的见证。学籍档案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它具有数量多、利用率高、涉及专业广的优势,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在毕业分配、就业服务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在学籍档案管理上意识淡薄

由于学籍档案在毕业分配时起着业务档案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利用学籍档案来择优录取人才。但是,很多高校的学籍档案材料太单薄,用人单位不能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了解到的情况不是用人单位所关注的。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供需矛盾”,学籍档案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二)管理体制及方式上存在问题

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的表现是管理权属不清。没有明确相应的管理职责,在管理上比较随意,有时候会造成管理脱节的情况,在档案内容及相关材料的归档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在管理方式上,很多高校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学校各部门在管理学籍档案方面都只采用自己最为习惯或最适合本部门的管理方式,这样一来在最后归档时就会比较混乱,容易造成档案资料的不完整或达不到要求的标准。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不具备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能力及素养,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不固定。由于业务能力和素质偏低,对学籍档案的作用、特点及价值认识不清,在工作中也缺乏创新意识,主动性不强,工作效率也较低。这样一来,就发挥不了学籍档案在教学研究、学生管理方面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四)学籍档案存在“失真”现象

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或者出于现实的需要,抑或是管理上的疏漏,高校学籍档案出现了很多虚假情况。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就业招聘中,有时候同一个班级会出现多个班长或学生会主席,在学生档案中学生干部泛滥成灾,随意编造各种荣誉和获奖经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籍档案的使用价值和诚信度,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五)学籍档案的信息收集不及时

高校学籍档案在产生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分散性,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收集和整理是基础,也是关键。在现阶段不及时对档案进行收集的现象比较普遍。

(六)开发利用不够

对学籍档案进行开发利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开发利用时受到条件上的限制;第二,对学籍档案的管理过于简单,没有从中提炼出对教学、管理、决策有用的结论性数据;第三,学籍档案的利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二、提高学籍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一)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并加强领导

由于学籍档案涉及的人最多,涉及的面也最广,因此,要做好高校学籍档案管理,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样才能有效增强老师和学生的档案意识。在具体管理上,要由一名校领导分管学籍档案工作,在收集、整体档案时要有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书写和归档。学校各部门提供的档案材料要保证其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

(二)建立健全学籍档案管理体制,改善管理方式和手段

在档案管理上要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建立健全学籍管理体制。要形成由校领导、教务处长、学籍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实施的学籍管理工作体系。其二,在学籍管理上制定统一的标准,完善操作规范和制度。在归档范围、卷内目录、表格的尺寸和形式等方面要保证科学、合理。同时在检查校对、保管保密、去假存真和管理职责上要有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制度保障,实现学籍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籍档案已逐渐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在进行文件归档、档案管理以及数据处理工作时需要档案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这样才能符合现代学籍档案管理的要求,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服务优质化。因此,要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档案管理工作者。

(四)对学籍档案进行严格管理,做好信息采集工作,维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对各种手续从严把关,仔细检查和保管学籍管理验证材料,通过加大处罚力度等手段杜绝乱发学历证书的现象。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认真工作,不徇私情,做好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努力维护学籍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五)加大开发利用力度,做好社会化服务

通过统计学生成绩的优良度和合格率、分析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分析学生的选课率等活动为高校的教学、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在学生就业方面,要做好社会化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完整、详尽、真实的学生档案信息,为选聘人才和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六)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可以大大降低档案管理者的工作强度,能够有效弥补手工管理的不足和缺陷,使档案管理更加方便、准确和快捷。另外,新的管理手段必然会有新的工作流程和模式,档案管理人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在对学籍档案使用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通过上网建站等方式提高学籍档案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高校学籍档案是高校教学发展进程的原始见证,是学生在校学习和实践的真实记录。现阶段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着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不健全、档案失真、档案信息收集不及时、业务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高校管理者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及管理水平,完善社会化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李玉萍.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n].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17).

高中学生管理方案篇8

2008年8月根据档案法和有关规定,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第27号令),首次将高校学生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管理与利用的范围,表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有了国家层面的制度化规范。《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创新就业管理和服务模式,认真做好毕业生档案投递,也表明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现状

1、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学生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高校往往只重视教学档案的管理,而严重忽视了学生档案管理。出现了对于学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由于长期的认识不足,造成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学生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较差

有的高校把办学经费都投入到教学科研一线,对档案室的设施设备的更新、添置不重视,导致许多高校的档案管理设施落后,甚至个别高校没有专用档案室。有些高校档案室狭窄、潮湿“六防”设备不配套,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学生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亟待提高。一些高校不重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专业性,档案管理人员稳定性较差,变动频繁。大部分人员只是兼职管理者,对学生档案管理的业务技能不熟悉,缺乏专业知识,专业性和规范性较差,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不能满足日常工作开展的需要。

3、科学化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较低。

学生档案管理模式陈旧,技术落后,缺乏创新,仍限于手工操作,还停留在纸质管理层面。数据库、网络等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条件不具备,虽辅助以计算机管理,但未能形成纸化电子档案,这些都与当前档案工作现状严重不符,严重影响了学生档案工作的发展进步和创新。

4、学生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化机制,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实行实行双向选择,不少用人单位都以档案为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参考依据,因此,高校学生档案对大学生今后的人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落后,使得学生档案的一些归档材料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用人单位在审查学生档案时候,出现档案材料不全,档案信息不准确等问题。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也使得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量不断增大,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5、档案转递情况复杂,查询手段相对落后

根据《档案法》及相关规定,学生档案应通过机要交通转递或派专人送达,不准邮寄或交本人自带。因为机要交通的机密性特点,学生档案转递情况不能像特快专递一样上网查询,查询手段相对落后。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因有些用人单位或研究生报考学校急于获得学生档案,要求学生自带或用特快专递邮寄档案,这给档案工作人员增加了管理上的困难。

二、创新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模式

1、创新学生档案管理体制

目前,一些高校并未设立单独的机构对学生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有的归属于学生工作处(部),有的归属于就业指导部门,更有甚者,学生档案归学生辅导员个人管理。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应当重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将学生档案从那些附属部门中脱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学生档案管理部门,由被动变主动,将对促进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变革产生重要影响。

2、创新学生档案管理内容

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收集方式,除了收集学籍管理方面的材料外,还应该收集学生在校表现的道德品质、组织能力、实践能力、思想素养、管理能力等比较有价值的档案材料,这些材料更是能够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综合素质的表现,更能作为用人单位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依据。

3、创新学生档案管理方式

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要通过对管理水平的评价来确定,主要应该看其是否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服务,是否为用人单位录用人才提供了依据。首先应该制定统一标准,规范纸质档案的格式,这就有利于学生档案的整理,为进一步开发电子档案奠定基础。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借鉴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在学生档案管理上也采用现代技术方式,逐步实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做到学期前安排部署,学期中督促落实,学期末检查审核,将监督检查工作贯穿始终。

4、创新学生档案管理队伍

在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人员配备是基本条件,因此高校要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息理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的专业人员。要不。不断加强工作队伍的建设,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人才引进,不断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层次,为加强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5、创新学生档案管理手段

学生毕业后,高校将学生档案通过机要形式寄往毕业生工作单位或工作单位挂靠的人才交流中心。学生到单位后通常会来电话查询档案去向,我们只要输入学生姓名或学号,通过excel表中的查找与替换,很快就能查到档案去向、机要号等相关信息。随着计算机在档案应用中日益成熟,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需要档案工作者不仅要熟练操作计算机,懂得规范准确地使用软件,还要具有创新意识,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掌握新技巧,善于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管理档案,这样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就可以相应地得到提高和推广。

总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创新管理,树立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意识,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与时俱进,以创新为主题,才能促进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囡.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信息,2011(27).

[2]倪迎华.规范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推进毕业生就业[J].兰台世界,2011(12).

高中学生管理方案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阻碍;对策

本文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成果(课题编号:ZHJY08-59)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欧阳桃花.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

[2]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叶祥凤.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八种误区[J].经济管理教育教学研究,2007,(4).

高中学生管理方案篇10

在高校管理中,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可以确保进行的有条不紊,在学校教育问题上,可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保障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发展就业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协助国家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的整体运行,可以为各类组织考核选拔、择优录用提供参考。可见,为了完善高校管理工作,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并且为学生的切身利益提供保障,理应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上不断探寻。

一、什么是高校学生档案

高校学生档案将一个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期间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情况记录在案,是文件材料的一种,基于高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而产生的,是高校档案群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学生的简历、成绩表、教师鉴定评语,还是学生的奖惩材料、干部登记表、党、团组织材料、健康体检表等,在高校学生档案中全都有迹可循。高校学生档案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说是高校学生管理、指导就业、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等的一本参考书,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学生在校期间的素质状况,学生的社会关系、经济状况、家庭组成等多方面的情况都可以通过高校学生档案来了解。在过去,我国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培养社会精英,现如今,更加注重国民素质的提升。总而言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入有助于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工作的进行,就大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而言也是极有帮助的。

二、高校学生档案的地位

1.高校学生档案使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得以体现

对于素质教育,我们应有个理性的思考,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素质教育不应拘泥于一种教育模式,其所体现的教育思想理应是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使得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所期许的,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高校学生档案包括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表、实习材料、奖励材料、体检材料,恰好可以反映学生在德、智、体、美这些方面的发展情况。

2.高校学生档案反映大学生各方面情况

大学生在校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可以从学生档案中了解。在出现学生入党、评先评优、就业推荐、用人单位考察以及就业后对其选拔提升等情况时,这些档案材料将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如《大学生学年鉴定表》和《素质拓展证书》就是两份重要的档案资料,在学生面临评优鉴定及今后就业、提职问题时,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它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品德、学习、工作以及参加各项活动的情况。

3.高校学生档案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思想政治工作者理应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社交等详细情况有所了解,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来展开工作,因为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往往呈现出多倾向性、动态性、自组织性、不完全性、非同步性和不确定性。对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不仅要了解而且要深入全面地了解,不仅要增进交流还要关注学生档案材料中的记录,定期整理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关文件材料并归入学生档案,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思想政治工作经验。

4.高校学生档案对学生将来的的就业的意义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学生档案的记录来了解学生学业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进而纳入用人考虑因素。被录用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定级、调资、任免、晋升、奖惩等方面的呈报、审批材料整理后会归档,在今后的考核定级、考察业绩和品德时,将会作为参考。总地来说,高校学生档案对于用人单位了解员工、正确用人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现存状况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不断深入对于高校的管理和发展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不过在信息化时代特征日益明显以及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不足也渐渐暴露出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1.学生档案管理意识不足,工作重心偏移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高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主要集中于培养人才。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在这种现代教育体制下不被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被忽略:一方面,高校领导和负责人缺乏学生档案管理意识,未意识到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学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杂乱无章,也可以说是学校工作重心的偏移。另一方面,高校里的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使得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陷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此外,有些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水平,工作过于保守,还有些工作人员工作热情渐渐冷却,对工作采取放任的态度。

2.学生档案管理策略守旧,信息化技术未尽其用

自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后,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呈上涨态势,高校学生档案材料也自然随之堆积如山,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普遍还在利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实体管理方式管理学生档案,仅以纸质档案作为学生档案的呈现形式,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日益复杂的今天,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急待开发一款学生档案管理应用软件来管理学生档案。

3.学生档案的收集整理体制尚未规范

高校学生档案主要有由各院(系)管理、由学生处管理、由学校档案机构管理这三种管理模式。主要的档案管理模式还是由学生管理部门管理,由学校院系来完成学生档案的整理工作。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使得档案整理工作效率低、失误率大,各个院系未统一评价标准,导致归档材料的检查工作难以做好,档案移交不顺利,在移交档案过程中一有不慎便丢失材料,造成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

4.学生档案尚未物尽其用

学生档案是较为重要的书面材料,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素质状况,从学生档案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外素质。教师在教学和选拔学生干部时,可以将其作为重要的查阅资料和参考依据,然而大多数高校教师却并未这样做。用人单位招聘时,会因档案材料内容不全或者是查询方式不正确而影响工作效果或进度,这样一来,学生档案作为“推荐表”的功能就被埋没。

四、关于优化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提高领导关注度,强化师生档案管理意识

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人才的输送,都有赖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而要想实现档案管理工作高效、顺利进行,则需要领导对该工作的足够重视,进而引起全校师生的重视,增强学生档案管理意识。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对档案材料形成部门提出具体要求,一一处理好档案管理所需的人员、经费、设备等问题,各司其职,对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规划、部署和监督。此外,在学生这方面,也应强化宣传效果,使其对学生档案引起重视,做到准确填写档案,细心保护档案。

2.完善学生档案管理机制

要想实现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首先对于学生档案管理的归口部门就应明确,安排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强化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组成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使得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打破传统管理模式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网络得以普及,传统的实体管理模式已经望尘莫及。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也理应跟随时代而更新,开发管理应用软件,建立学生档案数据库,实行网络化管理体系,实现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接轨。另外,学生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有赖于现代设备的使用,如计算机、扫描仪等把学生的基本信息输入计算机,从而建立档案数据库,如此一来,一方面,管理人员在收集和整理档案时轻松不少,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档案的检索查阅提供方便,并且,对于档案转接工作以及用人单位的员工考察工作而言也是大有帮助。

4.充分发挥学生档案使用价值

充分发挥学生档案使用价值,首先应做好学生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认真整理学生档案,使得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格式和制式保持统一,确保高校学生档案收集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再就是负责好学生档案的查阅、借阅等工作,严格制定查阅、借阅制度,准确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坚持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协助学校以及用人单位开展相关工作。